CN115916067A - 手术器械 - Google Patents

手术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6067A
CN115916067A CN202080101520.5A CN202080101520A CN115916067A CN 115916067 A CN115916067 A CN 115916067A CN 202080101520 A CN202080101520 A CN 202080101520A CN 115916067 A CN115916067 A CN 115916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gical instrument
treatment unit
rod
shaped body
slide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15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神泽广树
和田健嗣
手塚千加雄
佐藤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mura Unis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mura Unis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mura Unis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mura Unis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916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60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2Needle manipul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17/2909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4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with special provisions for gripping
    • A61B2017/0042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with special provisions for gripping ergonomic, e.g. fitting in fi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681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2017/00738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art of the tool being offset with respect to a main axis, e.g. for better view for the surge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17/2909Handles
    • A61B2017/2912Handles transmission of forces to actuating rod or pist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2926Details of heads or jaws
    • A61B2017/2927Details of heads or jaws the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head being adjustable with respect to the shaft
    • A61B2017/2929Details of heads or jaws the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head being adjustable with respect to the shaft with a head rotatable about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shaf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9Forcep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2926Details of heads or jaws
    • A61B2017/2932Transmission of forces to jaw members
    • A61B2017/2933Transmission of forces to jaw members camming or guiding means
    • A61B2017/2936Pins in guiding slo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20Surgical micr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non-optical aspec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手术器械1包括:处置单元10,前端可开闭;棒状的棒状体100,连接有处置单元10;固定筒部20,棒状体100的后端侧可转动地卡合在棒状体100上;把持部30,作为使用者所把持的部位与固定筒部20一体化配置;以及滑动手柄,安装在棒状体100上。手术器械1通过使滑动手柄200前后移动从而使处置单元10开闭,并且通过转动滑动手柄200从而使处置单元10转动。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手术器械1,与现有的手术器械相比,能够更准确地实现微细的手术操作。

Description

手术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外科手术时,用于夹持微小对象物的夹持工具。作为夹持工具的一例,已知有用于夹持吻合针的持针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作为手术器械的持针器(以下称为现有的手术器械)包括:处置工具,包含加持部,该加持部由前端及后端以轴为中心开闭的一对夹持片构成;筒(barrel),包含转筒部,该转筒部具有用于开闭该一对夹持片的前端的开闭机构以及可转动自如地支撑上述处置工具的转动机构;以及握把(grip),包含触发器(trigger),该触发器相对于该筒的转筒部倾斜规定角度地安装且使开闭机构动作。现有的手术器械具有在未拉动触发器时夹持部的前端闭合,在拉动触发器时该前端打开的所谓常闭(normaly close)结构。
根据现有技术的手术器械,可以通过在使用中指拉动触发器的同时,使夹持部接近对象物,然后逐渐收回中指的拉动动作,使触发器逐渐返回原点位置来夹持对象物。在这样夹持对象物的状态下,用食指和拇指夹住转筒部,通过这两个手指向任意方向转动就可以使被夹持的对象物转动。由此,就可以进行诸如模仿吻合针的弯曲方式造作针头的微小操作。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25105号公报
在整形外科和矫形外科中,由于多数情况下在距离人体表面比较浅的部位进行上述手术,因此即使在例如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等伴有微小操作的手术中,也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的手术器械。
另一方面,在脑神经外科等手术中,通常是在多以距离人体表面较深的部位为手术区域进行手术。
图9是展示在脑神经外科等手术中,假设使用了现有的手术器械9(持针器)时的情况示意图。在脑神经外科等手术中,例如图9所示,使人体(患者PA)的头部HD的一部分开口,从上方将手术器械9插入在头部HD内形成的狭窄且深的孔CA中,一边将显微镜900的物镜910的光轴OA朝向与手术器械9的插入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一边观察显微镜900并目视手术器械9的前端附近的手术区域进行手术。
在这样的脑神经外科等手术中,由于沿着显微镜900正下方的光轴OA从上方插入手术器械,所以医生DR是在手腕抬起的状态下,换言之,是在手部容易抖动的状态下来操作手术器械9的。除此之外,由于在此类脑神经外科等手术中使用的手术器械9的柄的部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持针器中的筒部分)比较长,因此手部的抖动容易在处理工具的前端被放大。
此外,现有的手术器械9如上所述使用中指操作触发器以打开和关闭处置工具的前端。由于中指是利用与食指和无名指共用的肌肉(肌腱)来移动手指的,所以据说和无名指一样不擅长只独立移动。如果,只让中指独立且细微地活动的话,由于是以纤细的触动来活动手内部广泛分布的肌肉(肌腱),所以操作整体上很用力,作为进行精密操作的指尖的基础的手掌和手腕部容易产生抖动。因此,如果用现有的手术器械9开闭处理工具,则前端容易抖动,不利于微细的操作手法。
作为参考,在整形外科或矫形外科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大多在距离人体表面比较浅的部位进行手术,因此即使使用现有的手术器械9,也能够将持针器在长度方向上的角度相对于目视方向设定得较大,比较容易确保手术区域附近的视野。此外,由于持针器角度的关系,医生也可以将手腕固定在手术区的腋下附近,使得手部的操作处于不易产生抖动的环境中。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目的是提供一种与现有的手术器械相比,能够进行更准确手术的手术器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手术器械,包括:处置单元,由前端可开闭的一对处置片构成;棒状的棒状体,在前端侧连接有所述处置单元,并沿着长度方向线延伸;大致筒状的固定筒部,具有在所述前端侧开口的孔,所述棒状体的后端侧以长度方向线为中心可转动地卡合在该孔的内壁上;以及把持部,作为使用者所把持的部位与所述固定筒部一体化配置。
所述手术器械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所述棒状体的外周面上的滑动手柄,所述滑动手柄可相对于所述棒状体(推杆除外)沿长度方向线前后滑动并且可绕长度方向线转动,通过使所述滑动手柄沿长度方向线前后移动来开闭所述处置单元的所述一对处置片,并且通过使所述滑动手柄绕长度方向线转动使所述处置单元绕长度方向线的周围转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手术器械,与现有的手术器械相比,能够更准确地进行精细手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手术器械1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手术器械1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有关实施方式一涉及的第一连结部的构造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一涉及的与第二连结部有关的结构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与实施方式一涉及的第二连结部有关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开关转换部相关的结构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手术器械1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二的手术器械2的立体图。
图9是展示在脑神经外科等手术中,假设使用了现有的手术器械9时的情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手术器械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各附图仅为示例,不一定严格反映实际的尺寸、比例等。虽然图1~图7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一,但也展示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因此,在说明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具体例子时,有时称为“实施例”。
【实施方式一】
1.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手术器械1的结构
(1)手术器械1概述
图1是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手术器械1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手术器械1的剖视图。另外,包含处置片11、12弯曲的方向和长度方向线LL的面与包含把持部30和长度方向线LL的面未必一致,但在图2中假设它们是同一面并展示在同一附图中。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手术器械1大体上包括:处置单元10、棒状体100、固定筒部20、把持部30、以及滑动手柄200。在本说明书中,“长度方向线LL”是指沿棒状体100的长度方向的线,并且是构成棒状体100转动时的中心轴的假想线。“下”是指把持部30从棒状体100长度方向线LL突出的方向,“上”是指与“下”相反的方向,“上”及“下”是为了方便称呼,其不一定与沿着铅垂方向的上下方向一致。
(2)处置单元10
处置单元10由前端可开闭的一对处置片11、12构成。
处置单元10可以分成至少两片,只要前端能够以开闭轴19(参照图2)为中心开闭即可。本实施方式以用于持有吻合针的持针器为例进行说明。
另外,处置单元10并不限定于持针器,用于握持把持物等的镊子或用于切断对象物的剪刀也可以优选应用为处置单元10。也就是说,处置单元10可以是持针器、镊子或钳子。处置单元10也可以是剪刀。
实施方式一中的处置单元10的前端位于沿径向远离长度方向线LL的位置。在实施例中,处置片11、12的前端侧以随着从开闭轴19朝向处置片11、12的前端而逐渐远离长度方向线LL的方式弯曲。不过,又不限于这样的方式,例如处置单元10的前端也可以从处置部11a、12a“参照后述的图6(a)”的中途弯曲而成为大致L字状。
(3)棒状体100
棒状体100是指连接在处置单元10与固定筒部20(后述)之间并沿着长度方向线LL延伸的棒状构件的总体。棒状体100包括后述的中空管130、嵌插在中空管130内侧的推杆110、以及与中空管130的外周面连接的筒140等。在棒状体100的前端侧连接有处置单元10,后端侧配置有后述的固定筒部20以及把持部30等。在推杆110的前端,处置单元10通过平板120、以及从平板120突出的上凸部(boss)123和下凸部124扣合,这将在后面详描述。另外,在筒140的内侧,配置有能够沿着长度方向线LL进退且能够绕长度方向线LL转动的中空构件150。中空构件150能够以其中心轴与长度方向线LL一致方式转动,且能够沿着长度方向线LL前后移动。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前端侧”是指相对于棒状体100配置有处置单元10的一侧,“后端侧”是指相对于棒状体100配置有固定筒部20的一侧。
(4)固定筒部20
固定筒部20是具有在前端侧开口的孔22的大致筒状的部位。在该孔22的内壁上形成有沿圆周方向切割的引导槽24(参照图2)。另一方面,在构成棒状体100的筒140的后端侧形成有从长度方向线LL向径向RD突出的凸缘形状的凸缘部144,该凸缘部144与固定筒部20的引导槽24卡合。换言之,固定筒部20是在孔22的内壁中棒状体100的后端侧(具体而言是筒140的后端侧)以长度方向线LL为中心可转动地卡合后形成的构件。
另外,在实施例中,固定筒部20的开口部的形状为大致圆形,但只要最终固定筒部20和棒状体100能够转动即可,就没有必要特别限定为大致圆形。
(5)把持部30
把持部30是作为手术器械1使用者把持的部位与固定筒部20一体化配置的部分。在第一实施例中,把持部30从纵向方向线LL沿径向RD突出。固定筒部20和握持部30可以一体化形成(连接),或者可以作为两个单独形成的构件而彼此连接。
下面详细说明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把持部30,把持部30至少具有手指搭扣部32及手掌抵接部34。
手指搭扣部32包括供使用者手指搭扣的面即手指搭扣面32a。手指搭扣面32a的切线L1的方向被设定为与长度方向线LL交叉的方向。换言之,手指搭扣面32a的切线不与长度方向线LL平行。在实施例中,手指搭扣面32a的切线与长度方向线LL正交。
手指搭扣部32配置在从长度方向线LL沿棒状体100的径向偏移(offset)规定尺寸后的位置上(参照图2)。偏移量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手掌尺寸等来设定,优选设定在大致5mm~50mm的范围内。
手指搭扣部32是使用者至少中指搭扣的部位。不过,又不限于中指,手指搭扣部32也可以除了中指之外还能搭扣无名指。这样,在使用时,通过中指及无名指这两根手指和手掌夹住进行把持,就能够使作为操作手术器械1时的基础的把持部30及固定筒部20更加稳定,从而有助于实现更准确的手法(使用方法在后面叙述)。
手掌抵接部34是在使用者把持手术器械1时与使用者手掌接触的部位。手掌抵接部34在从手指搭扣部32观察时配置于后端侧。手掌抵接部34的形状可以为适当的形状,但在实施例中为将橄榄球做成半球状后的形状(与PC用鼠标类似的形状),配置成与其长轴大致平行的较长的曲面部作为掌接面34a接触。
手掌抵接部34可以相对于手指搭扣部32固定,但优选设置为手掌抵接部34与滑动手柄200之间的(沿着长度方向线LL的方向上的)距离可变更的结构。
在实施例中,一方面在与手掌抵接部34的掌接面34a相反的一侧连接有撑条(stay)35,另一方面,在从手指搭扣部32向长度方向线LL的后端侧突出设置把持部中间部36的基础上,设置在该把持部中间部36的后端侧开口的撑条孔36a,并将撑条35进退自如地嵌插在撑条孔36a中。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就可以变更手掌抵接部34与手指搭扣面32a之间的距离,最终可以变更手掌抵接部34与滑动手柄200之间的距离。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设定距离的阶段紧固止动螺钉37来实现能够固定手掌抵接部34的位置的目的。
如上述般,由于能够改变手掌抵接部34与滑动手柄200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手掌的形状、大小等来调整为容易握持的状态,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手法。
手掌抵接部34的形状可以是将鸡蛋做成半球状后的形状,也可以是分割了圆球后的半圆球的形状,还可以是大致板状的例如棒球的1~3垒那样的形状。在手掌抵接部34为使鸡蛋呈半球状的形状时(省略图示),也可以从偏向后端侧突出的偏突部的背侧突出设置撑条35,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撑条孔36a中使撑条35以适当的角度旋转并固定,就能够改变使用者的手掌区域内的掌接面34a部分的尺寸。通过这样,就能够根据使用者的手掌的形状、大小等更准确地把持手术器械1。
(6)滑动手柄200
滑动手柄200是为了使处置单元10前端的转动和开闭由使用者操作的部分。滑动手柄200安装在棒状体100的外周面100a上。滑动手柄200既可以以不与棒状体100的外周面100a接触的方式安装,也可以在不与外周面100a接触的情况下以稍微浮起的状态配置在外周面100a的径向外侧,这样的形态也包含在“安装”的范畴内。滑动手柄200可以是将棒状体100的外周面100a卷绕半周左右(实施例)的结构,也可以是仅像市售的滑动开关那样仅复盖在一部分上,还可以是卷绕在大致整个一周/或完全整个一周上的结构。卷绕在大致整个一周/或完全整个一周上的情况下,其是一种能够实现即使以大角度转动手指也不易从滑动手柄200脱落的手术器械。
滑动手柄200通过后述的第一连结部101、第二连结部102等的结构,可相对于棒状体100(在此为除推杆110(后述)以外的部分)沿长度方向线LL前后滑动,并且绕长度方向线LL转动。
滑动手柄200的转动的中心轴与棒状体100(至少安装有滑动手柄200的附近的棒状体100的一部分)的中心轴为同轴的关系。另外,滑动手柄200前后移动的方向与长度方向线LL的方向相同。
滑动手柄200由使用者的拇指81和食指82操作《参照后述的图7(b)》。具体而言,滑动手柄200是以由拇指81的腹部和食指82的腹部夹捏的方式接触并由该两个手指操作的部位,但也包括是以拇指81和食指82中的任意一方为主用于操作而将另一方仅用于依靠于手柄的使用方式。此外,根据使用者的不同,仅触彭任意一只手指来进行操作的使用方式也包括在内。
在滑动手柄200的表面设有用于防滑的波状形的凹凸部。另外,优选在滑动手柄200的表面200a设置位置标记205。位置标记205可以是任意结构,只要当使用者接触时能作为位置及姿态的标记即可。在实施例中,位置标记205以比上述波状形的凹凸部高一级的方式突起(参照后述的图3)。但不限于此,相反也可以由凹陷部构成,还可以由孔等构成。
通过在滑动手柄200上设置位置标记205,使用者就能够以位置标记205为参照,在识别滑动手柄的相对位置关系等的同时进行操作,从而更准确地进行操作。
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手术器械1包括:处置单元10、棒状体100、固定筒部20、以及把持部30,并且,还进一步包括安装于棒状体100的外周面100a,相对于棒状体100沿着长度方向线LL滑动且绕长度方向线LL转动放入滑动手柄200。在该手术器械1中,通过使滑动手柄200沿长度方向线LL进退从而使处置单元10的一对处置片11、12开闭,并且通过使滑动手柄200绕长度方向线LL转动从而使处置单元10绕长度方向线LL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当使滑动手柄200向粗箭头F的方向前进时,一对处置片11、12与其联动地向粗箭头O的方向打开,当使滑动手柄200向粗箭头B的方向后退时,一对处置片11、12与其联动地向粗箭头C的方向关闭。此外,当使滑动手柄200向R方向转动时,处置单元10整体与其联动地向粗箭头R的方向转动,当使滑动手柄200向L方向转动时,处置单元10整体与其联动地向粗箭头L方向转动(参照图1)。
以下,以实现上述具体结构为中心继续进行说明。
(7)第一连结部101
如上所述,棒状体100上包含在前端接合有处置单元10的推杆110。另外,“推杆110”不仅具有将平板120(后述)向前端侧推压的功能,还具有向后端侧拉拽的功能。
手术器械1具备第一连结部101。第一连结部101连结滑动手柄200和推杆110,并将滑动手柄200的前后运动转换成推杆110的前后运动。
图3是用于说明与实施方式一的第一连结部101相关的结构的主要部分说明图。其中,图3(a)是从斜下方观察手术器械1的一部分时的主要部分分解图。图中展示了将滑动手柄200从筒140卸下后的状态,用于固定滑动手柄200的螺钉194省略了图示。图3(b)是与由图3(a)中虚线a包围的区域相对应的推杆110的截面图。
如图3所示,滑动手柄200呈将圆筒沿着轴向大致切成一半的半圆筒形状,在其内侧设有爪210。爪210从滑动手柄200的前端侧的边缘位置朝滑动手柄200转动时的旋转轴(在安装状态下为长度方向线LL)的方向突出。爪210的前端部212呈依照引导槽105(后述)的周围形状的圆弧状形状,当滑动手柄200转动时,前端部212一边沿着引导槽105(后述)的周围被引导一边滑动。
设置爪210的推力方向(沿着长度方向线LL的方向)的位置不限于前端侧的边缘,也可以配置在滑动手柄200的前端侧与后端侧之间的中间位置。
另一方面,在棒状体100的内部,推杆110收容在中空管130、筒140等构件的内部空间中。在图3(a)中,能够通过筒140的狭缝142稍微目测到推杆110。如图3(b)的剖视图所示,在推杆110的后端侧形成有引导槽105(同时参照图2)。推杆的引导槽105由直径比其他部分小的槽沿周向形成,滑动手柄的爪210的前端部212落入该引导槽105并与该引导槽105卡合。
在筒140上形成有狭缝142,当滑动手柄200通过狭缝142组合在推杆110上时,滑动手柄的爪210的前端部212与推杆110的引导槽105卡合并连结。在这样的状态下使滑动手柄200沿着推力方向前后移动时,爪210的前端部212附近推压引导槽105的内壁105a、105b(参照图3(b)),由此,推杆110整体也沿着推力方向前后移动。
如上所述,就能够理解通过滑动手柄的爪210的前端部212和推杆110的引导槽105构成第一连结部101的二结构。
(8)第二连结部102
图4是用于说明与实施方式一涉及的第二连结部102相关的结构的图。其中,图4(a)是用于说明固定开闭轴19的棒状体100的固定部107的剖视图。图4(b)是图4(a)B-B剖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一涉及的与第二连结部102相关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在图5中,省略了比棒状体100的中间部更靠前的端侧、固定筒部20、把持部30等部分。图中还展示了中空构件150和滑动手柄200被从筒140取下后的状态。
如图4和图5所示,手术器械1具备第二连结部102(符号102参照图5)。
第二连结部102将滑动手柄200与“用于固定处置单元10开闭轴19的棒状体100的固定部107”连结,并将滑动手柄200的转动转换为处置单元10的转动。
用于固定处置单元10的开闭轴19的棒状体100的固定部107只要能够固定开闭轴19即可,可以由任意构件构成。在实施方式一中,如图4(a)所示,“用于固定开闭轴19的棒状体100的固定部107”由:从前端侧支撑开闭轴19的处置单元基座135、在前端连结有处置单元基座135的中空管130、以及在内侧嵌插有中空管130,并通过螺钉192与该中空管130连结的筒140构成。
如图5所示,在滑动手柄200的内侧设有从内壁朝向转动的中心轴的方向并呈长条状突出的卡合凸条部230。在卡合凸条部230的中央附近还设有内槽230a。另一方面,中空构件150的外侧设置有卡合槽154。在卡合槽154的中央附近还设有依照上述内槽230a的形状的内突起154a。因此,当组装手术器械1时,滑动手柄200的卡合凸条部230越过筒140的狭缝142与中空构件150的卡合槽154卡合(同时参照图4(b))。
另外,滑动手柄200通过螺钉194(在图5中省略了图示)隔着筒140的狭缝142紧固在中空构件150的螺纹孔156中。
根据以上结构,滑动手柄200就不会从棒状体100脱落地。
作为参考,由于滑动手柄的爪210通过中空构件150的切口152的部分,因此不与中空构件150相互干涉。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因此当使滑动手柄200转动时,滑动手柄200的卡合凸条部230的侧面230b与筒140的狭缝142的内壁142a抵接,并以按压该内壁142a的方式使筒140整体也转动(参照图4(b)及图5)。如上所述,筒140构成“用于固定开闭轴19的棒状体100的固定部107”的一部分,并与开闭轴19间接地结合而成为一体。因此,通过筒140的旋转,开闭轴19旋转,进而使前端以开闭轴19为中心进行开闭的处置单元10旋转。
根据以上内容可知,由滑动手柄的卡合凸条部230(更详细地说是侧面230b)和狭缝142(更详细地说是狭缝的内壁142a)构成第二连结部102。
(9)开闭变换部103
手术器械1具备开闭转换部103。开闭转换部103用于将推杆110的前后动作转换为处置单元10的开闭。
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开关转换器103所涉及的结构图。其中,图6a是开闭转换部103的分解图,图6(b)是在开闭转换部103中,处置单元10打开时的情况的平面图,图6(c)是处置单元10关闭时的情况的平面图。
如图6(a)所示,处置单元10由通过处置片11及处置片12构成的一对处置片构成。
各个处理片11、12上分别形成有轴孔11c、12c。各处置片11、12在轴孔11c、12c的前端侧分别具有处置部11a、12a,在轴孔11c、12c的后端侧分别具有操作部11b、12b。这一对处置片11、12通过共同嵌入各自的处置片11、12的轴孔11c、12c的开闭轴19结合。在本实施方式一中,开闭轴19由销18及销帽18a构成。
此外,在各操作部11b、12b上,分别形成有在处置单元10关闭的状态时相对于长度方向线LL具有规定的角度θ1、θ2(参照图6的(c))的凸轮槽11d、12d。这里规定的角度θ1、θ2优选分别在大致1°~5°的范围内。例如更优选在2°~3°范围内。
另一方面,在推杆110的前端配置有平板120。平板120在第一面121上设置有上凸部123,并且在与第一面121相反侧的面即第二面122上设置有下凸部124。当俯视时,上凸部123和下凸部124配置在相同位置。不过,并不限定于此形态。
像上述这样,上凸部123与一个处置片11的凸轮槽11d卡合,下凸部124与另一个处置片12的凸轮槽12d卡合。
在这样的结构下,如图6(b)所示,在推杆110前进的状态下,平板120的上凸部123和下凸部124位于分别具有规定角度的凸轮槽11d、12d的交点处,即凸轮槽11d、12d的前端侧。此时,操作部11b、12b的前端侧以开闭轴19为中心打开。
接着,如图6(c)所示,在使推杆110后退时,上凸部123及下凸部124位于分别具有规定角度的凸轮槽11d、12d的交点,即凸轮槽11d、12d的后端侧。此时,操作部11b、12b的前端侧以开闭轴19为中心关闭。动态说明的话,通过使滑动手柄200后退,上凸部123和下凸部124的位置沿着凸轮槽11d、12d移动,随之,处置部11a、12a的前端从打开的状态转移到关闭的状态。
根据以上内容可知,由平板120、形成于平板120上的上凸部123和下凸部124、与这些凸部卡合的凸轮槽11d、12d、以及操作部的具有凸轮槽11d、12d的一对处置片构成了开闭转换部103。
由于手术器械1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因此,通过使滑动手柄200沿长度方向线LL前后移动从而使处置单元10的一对处置片11、12开闭,并且,通过使滑动手柄200绕长度方向线LL转动而使处置单元10绕长度方向线LL转动。
另外,在实施方式一中,由于适当地设定了凸轮槽11d、12d的规定角度θ1、θ2和长度,因此,在与长度方向线LL垂直的面切面并观察时,处置单元10的操作部11b、12b和平板120在图6(b)中以宽度W1老表示,并被设置在用于收纳推杆110的中空管130的外径OD的内侧。
在实施方式一中,也可以在固定筒部20的后端开设以长度方向线LL为中心的孔(省略图示),且与向前端侧开口的孔22相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就能够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一样容易地进行内部的清洗。
2.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手术器械1的使用例及效果
实施方式一所涉及手术器械1适合用于外科手术,例如脑外科手术。
(1)手术器械1的使用例
图7为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手术器械1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其中,图7(a)是展示开始把持手术器械1的第一步骤的情况图,图7(b)是展示进行滑动手柄200的前后移动和转动的第二步骤的情况图。另在图7中展示了右手把持手术器械1的例子,但在用左手把持的情况下与其成呈相反的关系。
首先,如图7(a)所示,使配置在手术器械1后端侧的手掌抵接部34触碰到使用者的右手手掌86。在此基础上,将中指83搭在手指搭扣部32(手指搭扣面32a)上。例如,在使掌接面34a与指尖球88及拇指球87之间的手掌中央附近抵接时,掌接面34被指尖球88及拇指球87夹住,从而能够稳定地把持手术器械1(第1步骤)。
接下来,使使用者的拇指81及食指82与滑动手柄200接触,以被拇指81及食指82夹住的方式抓住滑动手柄200。此时,优选拇指81或/和食指82也接触位置标记205(省略图示),以便能够掌握把持后的位置关系。
在此基础上,通过使用拇指81和食指82使滑动手柄200沿着长度方向线LL前后移动来开闭处置单元10的前端,或通过使滑动手柄200绕长度方向线LL转动来转动整个处置单元10。通过这样,就能够在仅通过拇指81和食指82进行操作的情况下,通过前端侧的处置单元10来实现使用者(医生)所期望的手法。
(2)手术器械1的效果
(2-1)如前述般,中指83是不适合精密操作的。为了使用现有的手术器械9进行处置单元的开闭,要用中指83进行精密的操作时会不自主的发力,导致作为操作基础的手掌86和手腕89也随之抖动。特别是在使用棒状体尺寸较大的长条手术器械的情况下,手部的抖动在处置单元的前端会被放大,从而有损微细的操作手法。
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手术器械1的结构为:滑动手柄200安装在棒状体100的外周面100a上,该滑动手柄200相对于棒状体100沿着长度方向线LL前后滑动,并且能够绕长度方向线LL转动。并且,通过使滑动手柄200沿长度方向线LL前后移动,处置单元10的一对处置片11、12开闭,并且通过使滑动手柄200绕长度方向线LL转动,处置单元10绕长度方向线LL转动。
因此,如图7(b)所示,使用者以用拇指81和食指82夹住滑动手柄200的方式捏住滑动手柄200,通过使拇指81和食指82转动,不仅能够使处置单元10转动,而且通过使拇指81和食指82前后进退,还能够使处置单元10开闭。
即,由于不使用中指83就能够实现处置单元10的开闭,因此不会产生因移动中指83而引起的手掌86和手腕89的抖动。
作为参考,拇指81和食指82由于肌肉(肌腱)的形成结构的原因,与中指83相比即使不用力也能够进行精密动作。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手术器械1能够仅通过无需用力就能够进行精密动作的拇指81和食指82进行处置单元10的开闭/转动,因此,使用者能够通过滑动手柄200的操作准确且细微地进行处置单元10的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手术器械1,即使处置单元10位于距离手边比较远的位置,也能够准确且精密地夹住、捏住、转动对象物。与现有的手术器械相比,其能够更准确地实现微细的手法(手术)。
(2-2)在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手术器械1中,作为把持部30,在从长度方向线LL向棒状体100的径向偏移的位置配置手指搭扣部32,并从手指搭扣部32观察时,在后端侧配置有手指搭扣部34。由于采用这种结构,使用者(医生)就能够将手掌86放在手掌抵接部34上,并将中指83放在手指搭扣部32上,从而能够稳定地握持手术器械1。通过稳定地握持手术器械1,就能够在更少抖动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2-3)诸如一边拿住吻合针,一边沿着吻合针的曲线将针刺入被缝合对象等的非常精细的手法也变得容易。此外,根据手术器械1,由于使用者的操作对象仅缩小到滑动手柄200,所以也容易同时进行处置单元10的开闭和转动,例如,也容易在扭转的同时关闭/打开处置单元10的前端。
另外,在现有的手术器械9中,是根据触发器的角度来确定开闭程度,一般难以进行触发器的角度的控制。相对于此,在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手术器械1中,由于处置单元10的开闭程度由一轴(长边方向线)上的位置决定,因此容易进行开闭的微调整,在夹持对象物的感觉上更加直观易懂。
(2-4)在现有手术器械9中,为了容纳板簧等,需要额外确保棒状体100(中空管130等)的外径尺寸与板簧对应。另一方面,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手术器械1具有使凸部与上述凸轮槽11d、12d卡合的开闭变换部103,并且,处置单元10的操作部11b、12b及平板120配置在用于收容推杆110的中空管130的外径的内侧(参照图6(b))。
因此,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手术器械1与现有的手术器械9相比,容易设计成棒状体100的外径较细的结构。通过使棒状体100的外径变细,例如在图9所示的脑神经外科等手术中,当用显微镜900试图观察处置单元10的前端时,棒状体100就不易不妨碍到视野。即,是一种即使在狭窄而深的部位也容易确保手术区域的结构。
(2-5)处置单元10的前端位于沿径向远离长度方向线LL的位置。例如处置片11、12前端侧以随着朝处置片11、12的前端而远离长度方向线LL的方式弯曲。因此,例如在图9所示的脑神经外科等手术的情况下,即使在使用者(医生)从相对于手术器械1(棒状体100)的长度方向线LL的角度较浅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也容易将位于前端侧的狭窄而深的部分纳入视野。因此,能够更准确地进行手术。
【实施方式二】
图8是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手术器械2的立体图。对于基本结构和特征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构成要素,引用实施方式一中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二涉及的手术器械2基本上具有与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手术器械1相同的结构,但在把持部的结构上与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手术器械1不同。即,手术器械2的把持部30’在固定筒部20’的后端侧设有手掌抵接部34’,并且不具有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把持部30那样的手指搭扣部32(参照图8)。另外,手掌抵接部34’可以相对于固定筒部20’直接连接,也可以与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手掌抵接部34同样地通过撑条与固定筒部20’连接。
当然,在手术器械2中,也与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手术器械1一样,通过转动滑动手柄200来转动处置单元10,通过使滑动手柄200前后移动来开闭处置单元10的前端(一对处置片11、12)。
由于实施方式二涉及的手术器械2除了把持部的结构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手术器械1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同样具有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手术器械1所具有的相应效果。
以上,根据上述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构思的范围内能够以多种方式实施,例如还能够进行以下变形。
(1)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以处理片11、12的前端侧弯曲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处置片11、12也可以是整个处置部11a、12a上沿着长度方向线LL延伸的所谓的直线形的处置片。在该情况下,由于处置片11、12的前端位于与操作滑动手柄200的轴相同的轴上,因此例如能够容易地对准需要进行处置的部位。
(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开闭转换部103采用凸轮槽及凸部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像现有的手术器械9(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持针器)那样,通过使推杆与一对处置片的操作部的接缝抵接,然后从操作部的外侧通过板簧施加复原力的方式来构成开闭转换部103。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以当停止滑动手柄200前后的动作时,处置单元10的开闭程度也维持在该状态,即能够进行完全的手动操作的手术器械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能够进行半手动半自动操作的手术器械。例如,也可以采用在中空管130的内侧配置卡合了推杆110的规定的弹簧(例如螺旋弹簧等),在该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当使用者将手指从滑动手柄200放开时,推杆110、滑动手柄200、平板120等自动地前进至前端,并通过这样使处置单元10的前端自动闭合的结构。相反,推动杆110等可类似地向后端侧自动后退,通过这样使处置单元10的前端自动打开。
【符号说明】
1、2、9…手术器械;10…处置单元;11、12…处置片;、11a、12a…处置部;11b、12b…操作部;11c、12c…轴孔;11d、12d…凸轮槽;18…销;18a…销帽;19…开闭轴;20、20’…固定筒部;22…(固定筒部的)孔;24…(固定筒部的)导向槽;30、30’…把持部;32…手指搭扣部;32a…手指搭扣面;34、34’…手掌抵接部;34a…掌接面;35…撑条;36…把持部中间部;36a…撑条孔;37…紧固螺钉;81…拇指;82…食指;83…中指;86…手掌;87…拇指球;88…指尖球;89…手腕;100…棒状体;100a…(棒状体的)外周面;101…第一连结部;102…第二连结部;103…开闭变换部;105…(形成在推杆上的)引导槽;105a、105b…(导向槽的)内壁;107…用于固定开闭轴的棒状体的固定部;110…推杆;120…平板;121…第一面;122…第二面;123…上凸部;124…下凸部;130…中空管;135…处置单元基座;140…筒;142…(筒的)狭缝;142a…(狭缝的)内壁;144…(筒的)凸缘部;150…中空构件;152…(中空构件的)切口;152a…(切口的)内壁;154…(中空构件的)卡合槽;154a…内突起、156…(中空构件的)螺纹孔;192、194…螺钉;200…滑动手柄;200a…滑动手柄的表面;205…位置标记;210…爪;212…(爪的)前端部;213…(爪的)侧部;230…卡合凸条部;230a…内槽;230b…(卡合凸条部的)侧面;254…卡合槽;900…显微镜;910…物镜。

Claims (9)

1.一种手术器械,包括:处置单元,由前端可开闭的一对处置片构成;棒状的棒状体,在前端侧连接有所述处置单元,并沿着长度方向线延伸;筒状的固定筒部,具有在所述前端侧开口的孔,所述棒状体的后端侧以长度方向线为中心可转动地卡合在该孔的内壁上;以及把持部,作为使用者所把持的部位与所述固定筒部一体化配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所述棒状体的外周面上的滑动手柄,
所述滑动手柄可相对于所述棒状体沿长度方向线前后滑动并且可绕长度方向线转动,
通过使所述滑动手柄沿长度方向线前后移动来开闭所述处置单元的所述一对处置片,并且通过使所述滑动手柄绕长度方向线转动使所述处置单元绕长度方向线的周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滑动手柄由使用者的拇指和食指来进行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把持部被形成为从所述长度方向线向所述棒状体的径向突出,
所述把持部具有:
手指搭扣部,所述手指搭扣部包含搭指面,该手指搭扣面用于使用者的手手指搭扣扣,且该手指搭扣面的切线设定在与所述长度方向线交叉的方向上,所述手指搭扣部配置在从所述长度方向线朝所述径向偏移的位置上;以及
手掌抵接部,从所述手指搭扣部观察时,配设在所述后端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手指搭扣部是使用者至少中指搭扣的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棒状体包含推杆,该推杆的前端处卡合有所述处置单元,
所述手术器械包括:
第一连结部,用于连结所述滑动手柄及所述推杆,并将所述滑动手柄的前后移动转换为所述推杆的前后移动;
第二连结部,用于连结所述滑动手柄及“用于固定所述处置单元的开闭轴的所述棒状体的固定部”,并将所述滑动手柄的转动转换为所述处置单元的转动;以及
开闭转换部,用于将所述推杆的前后移动转换为所述处置单元的开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各处置片上分别形成有轴孔,并且各处置片分别具有比所述轴孔更靠前端侧的处置部以及比所述轴孔更靠后端侧的操作部,所述一对处置片通过共同嵌插在各个所述处置片的所述轴孔中的所述开闭轴结合,
并且在各所述操作部上分别形成有在所述处置单元闭合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线具有规定角度的凸轮槽,
在所述推杆的前端配设有平板,该平板的第一面上设置有上凸部,并且在作为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上设置有下凸部,
所述上凸部与一个所述处置片的所述凸轮槽卡合,所述下凸部与另一个所述处置片的所述凸轮槽卡合,
在与所述长度方向线垂直的截面观察时,所述处置单元的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平板被收纳在用于收容所述推杆的中空管的外径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所述滑动手柄的表面设有位置标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手掌抵接部与所述滑动手柄间的距离可变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处置单元的前端位于在径向上远离所述长度方向线的位置。
CN202080101520.5A 2020-11-18 2020-11-18 手术器械 Pending CN1159160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43030 WO2022107251A1 (ja) 2020-11-18 2020-11-18 手術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6067A true CN115916067A (zh) 2023-04-04

Family

ID=81708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1520.5A Pending CN115916067A (zh) 2020-11-18 2020-11-18 手术器械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248883A1 (zh)
JP (1) JP7420417B2 (zh)
CN (1) CN115916067A (zh)
WO (1) WO202210725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5253A (ja) * 1994-04-05 1995-10-24 Terumo Corp 外科用器具
US7648519B2 (en) 2006-09-13 2010-01-19 Cambridge Endoscopic Devices, Inc. Surgical instrument
JP5704858B2 (ja) * 2010-08-24 2015-04-22 Hoya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鉗子
JP2013188323A (ja) * 2012-03-13 2013-09-26 Nagoya Univ 鉗子
JP6933336B2 (ja) * 2017-08-01 2021-09-08 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ガングリップ型挟持器
AU2018421487A1 (en) 2018-05-04 2020-12-17 Suzhou Connect Biopharmaceuticals, Ltd. Addition salt of S1P1 receptor agonist and crystal form thereof,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07251A1 (ja) 2022-05-27
EP4248883A1 (en) 2023-09-27
JP7420417B2 (ja) 2024-01-23
JPWO2022107251A1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00188B2 (en) Ultrasonic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finger actuator
US5358508A (en) Laparoscopic device
US4753235A (en) Forceps-type surgical instrument
US5893873A (en) Surgical instrument having a handle with a removable, rotatable tip
US9968342B2 (en) Handle for surgical instruments
US5391174A (en) Endoscopic needle holders
EP2147638B1 (en) Endoscopically inserting surgical tool
US8398620B2 (en) Medical instrument with a rotatable detent
US6039752A (en) Treating instrument for operation and medical device using the treatment device
AU2012302365B2 (en) A surgical suture apparatus
US20080243177A1 (en) Surgical instrument usable as a grasper and/or probe
WO2008120191A2 (en) Surgical instrument particularly useful as tweezers for grasping and holding objects of different thicknesses
US20170354401A1 (en) Ergonomic multi-functional handle for use with a medical instrument
US6077278A (en) Suture needle holder
CN108403160B (zh) 一种含中空扳机的手术器械
CN115916067A (zh) 手术器械
RU2503421C2 (ru) Избирательное смещение рукоятки
CN109662740B (zh) 一种手术器械
US10058311B1 (en) Ergonomic multi-functional handle for use with a medical instrument
JP4481052B2 (ja) 手術用把持器
KR101481881B1 (ko) 기능성 수술용 지침기
JP2003135474A (ja) 医療装置と手術用処置具
US6626892B1 (en) Medical instrument
US20070260277A1 (en) Tubular shaft instrument
WO2017119080A1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