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2756A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2756A
CN115912756A CN202211172355.XA CN202211172355A CN115912756A CN 115912756 A CN115912756 A CN 115912756A CN 202211172355 A CN202211172355 A CN 202211172355A CN 115912756 A CN115912756 A CN 1159127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disposed
bus bar
axial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723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崎修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912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27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15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effect or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1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马达。马达具有转子、定子、轴承、马达壳体、轴承保持架以及汇流条。转子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轴。定子与转子在径向上对置。轴承将轴支承为能够旋转。马达壳体收纳定子并在轴向一侧开口。轴承保持架保持轴承并覆盖马达壳体的开口。汇流条与从定子引出的导线连接,配置在轴承保持架上。轴承保持架具有凹部。凹部配置于轴承的径向外侧,该凹部的上表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汇流条具有基部和连接部。基部配置于凹部的径向外侧,沿周向延伸。连接部从基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并与导线连接。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凹部内。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的马达具有转子、定子、上轴承、壳体以及汇流条。转子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轴。定子与转子在径向上对置。上轴承将轴支承为能够旋转。壳体收纳定子。壳体的顶板部保持上轴承。汇流条具有配置在顶板部上的板状部和从板状部的上表面向轴向上侧突出的端子。端子与从定子引出的导线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70953号公报
然而,在以往的马达中,在汇流条的轴向上侧配置电路板,在将电路板从端子沿轴向分离配置的情况下,存在马达在轴向上大型化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马达的轴向的大型化的马达。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马达具有转子、定子、轴承、马达壳体、轴承保持架以及汇流条。转子具有沿中心轴线的轴向延伸的轴。定子与转子在径向上对置。轴承将轴支承为能够旋转。马达壳体收纳定子并在轴向一侧开口。轴承保持架保持轴承并覆盖马达壳体的开口。汇流条与从定子引出的导线连接,配置在轴承保持架上。轴承保持架具有凹部。凹部配置于轴承的径向外侧,该凹部的上表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汇流条具有基部和连接部。基部配置于凹部的径向外侧,沿周向延伸。连接部从基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并与导线连接。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凹部内。
根据例示性的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抑制马达的轴向的大型化的马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纵剖视立体图。
图2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纵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汇流条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标号说明
1:马达;20:转子;21:轴;22:转子铁芯;23:转子磁铁;30:定子;31:铁芯背部;32:齿部;33:线圈部;33a:导线;34:绝缘部件;41:上轴承(轴承);42:下轴承;50:壳体;51:马达壳体;51a:开口部;52:轴承保持架;52a:轴承保持架开口部;53:罩;60:汇流条单元;61:汇流条保持架;61a:基部保持架;61b:端子保持架;61c:端子引导部;61d:端子插入口;62U、63V、64W:汇流条;62a、63a、64a:基部;62b、63b、64b:连接部;62c、63c、64c:端子部;65:汇流条侧连接端子(外部连接端子);70:马达罩;71:罩凸部;72:第1罩肋;73:第2罩肋;74:罩凹部;80:第1电路板(电路板);81:传感器;82:连接器部;83:第2电路板;90:磁铁保持部;91:传感器磁铁;100:马达主体;200:控制部;511:侧壁部;512:底壁部;512a:下轴承保持部;512b:底壁贯通孔;521:中间壁部;522:周壁部;523a:上筒部;523b:下筒部;524:凹部;525:轴承保持架贯通孔;526:环状连结部;527:轴承保持架凸缘部;527a:轴承保持架螺纹孔;531:罩凸缘部;531a:罩孔;540:环状衬垫;621b、631b、641b:导线保持部;C: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另外,将图1所示的马达1的中心轴线C所延伸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马达1的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径向和周向简称为“径向”和“周向”。另外,“轴向”、“径向”、“周向”仅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以轴向作为上下方向、以图1中的上下方向作为马达的上下方向来说明各部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例如,以轴向一侧作为轴向上侧或上侧。以轴向另一侧作为轴向下侧或下侧。另外,以轴向一端作为上端、以轴向另一端作为下端。但是,并不意图通过该上下方向的定义来限定本发明的马达1使用时的朝向。
<1.马达的结构>
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纵剖视立体图,图2是将马达1的汇流条单元60的周围放大示出的纵剖视图。
图3是壳体50的分解立体图。马达1是马达主体100和控制部200一体化而成的。马达主体100具有转子20和定子30,控制部200位于比马达主体100靠轴向上侧的位置,控制转子20的旋转。
具体而言,马达主体100具有转子20、定子30、上轴承(轴承)41、下轴承42、壳体50以及马达罩70。控制部200具有第1电路板(电路板)80、第2电路板83、汇流条单元60以及连接器部82。即,马达1具有转子20、定子30、上轴承(轴承)41、壳体50、汇流条单元60以及马达罩70。
<2.壳体的结构>
壳体50具有马达壳体51、轴承保持架52以及罩53。
<2-1.马达壳体的结构>
马达壳体51形成为有底筒状,在内部收纳转子20和定子30。马达壳体51具有侧壁部511和底壁部512。侧壁部511向轴向上侧延伸而形成为圆筒状。侧壁部511的上表面开口而形成开口部51a。侧壁部511的下表面被板状的底壁部512覆盖。底壁部512具有下轴承保持部512a。下轴承保持部512a配置在中心轴线C上,该下轴承保持部512a的上表面沿轴向凹陷。在下轴承保持部512a收纳有下轴承42并进行保持。下轴承保持部512a的底面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底壁贯通孔512b。
<2-2.轴承保持架的结构>
轴承保持架52配置于马达壳体51的轴向上侧,形成为有底筒状。轴承保持架52在内部收纳汇流条单元60和上轴承41。轴承保持架52具有中间壁部521、周壁部522、上筒部(筒部)523a、下筒部523b、凹部524、轴承保持架贯通孔525、环状连结部(连结部)526以及轴承保持架凸缘部527。
中间壁部521形成为板状,覆盖马达壳体51的开口部51a。周壁部522从中间壁部521的周缘向轴向上侧延伸,形成为筒状。周壁部522的上表面开口而形成轴承保持架开口部52a。
上筒部523a包围中心轴线C,从中间壁部521的上表面向轴向上侧延伸而形成为圆筒状。上筒部523a在内部配置有后述的磁铁保持部90和传感器磁铁91。即,轴承保持架52具有包围中心轴线C且在内部配置有磁铁保持部90的筒状的上筒部(筒部)523a。
下筒部523b包围中心轴线C,从中间壁部521的下表面向轴向下侧延伸而形成为圆筒状。在下筒部523b收纳有上轴承41并进行保持。上筒部523a和下筒部523b在轴向上连通。
凹部524配置于上筒部523a和下筒部523b的径向外侧,从中间壁部521的上表面向轴向下侧凹陷。即,轴承保持架52具有配置于上轴承(轴承)41的径向外侧且上表面向轴向下侧(轴向另一侧)凹陷的凹部524。凹部524在俯视时形成为包围上筒部523a和下筒部523b的环状。轴承保持架贯通孔525沿轴向贯穿凹部524的底面而形成。轴承保持架贯通孔525在周向上排列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12个轴承保持架贯通孔525。
环状连结部(连结部)526从中间壁部521的下表面向轴向下侧(轴向另一侧)突出,形成为包围凹部524的环状。环状连结部526以在其外周面夹设有截面为O形状的环状衬垫540的方式压入到马达壳体51的侧壁部511的内表面。即,环状连结部526嵌合于马达壳体51的开口。由此,轴承保持架52和马达壳体51被固定。此时,凹部524的下端(轴向另一端)位于比环状连结部526的下端(轴向另一端)靠轴向上侧(轴向一侧)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凹部524与马达壳体51内的定子30接触。
轴承保持架凸缘部527从周壁部522的上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轴承保持架凸缘部527在周壁部522的外周部设置有4处。在轴承保持架凸缘部527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轴承保持架螺纹孔527a。
<2-3.罩的结构>
罩53形成为板状,覆盖轴承保持架开口部52a。罩53具有罩凸缘部531。罩凸缘部531从罩53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罩凸缘部531在罩53的外周部设置有4处。在罩凸缘部531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罩孔531a。通过使罩孔531a与轴承保持架螺纹孔527a一致并进行螺纹紧固,从而将罩53和轴承保持架52固定。
<3.转子的结构>
转子20具有轴21、转子铁芯22以及转子磁铁23。轴21形成沿着中心轴线C延伸的旋转轴,该轴21形成为柱状。即,转子20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轴21。轴21被上轴承41和下轴承42支承为能够绕轴线旋转。
轴21的下端部经由底壁贯通孔512b向马达壳体51的外侧突出。轴21的上端部配置在上筒部523a的内部。
转子铁芯22形成为圆筒状,在内部通过压入而固定有轴21。转子磁铁23设置于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表面,在周向上排列有多个。转子铁芯22和转子磁铁23与轴21一体地旋转。
<4.定子的结构>
定子30配置于转子20的径向外侧。即,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对置。定子30形成为筒状,在内部配置有转子20。定子30具有铁芯背部31、齿部32、线圈部33以及绝缘部件34。
铁芯背部31呈与轴21同心的圆筒状。铁芯背部31的外周面、即定子30的外周面嵌合于马达壳体51的侧壁部511的内周面。
齿部32从铁芯背部31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延伸。齿部32设置有多个,在铁芯背部31的内周面的周向上以均等的间隔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齿部32设置有12个。
线圈部33是通过将导线33a卷绕于绝缘部件34而构成的。绝缘部件34安装于各齿部32。卷绕于各齿部32的导线33a的端部向轴向上侧延伸,贯穿各轴承保持架贯通孔525而配置于轴承保持架52的内部。
当向线圈部33提供驱动电流时,产生磁场,转子20因该磁场而旋转。
<5.传感器磁铁的结构>
轴21的旋转由传感器磁铁91和安装在后述的第1电路板80上的传感器81检测。检测出的信号经由第1电路板80直接向CPU传递,由CPU进行处理。
传感器磁铁91是圆环状的永磁铁,在与传感器81对置的面上配置有N极和S极。传感器磁铁91嵌合于筒状的磁铁保持部90的内周面,磁铁保持部90嵌合于轴21的上端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磁铁保持部90的内部固定有传感器磁铁91。由此,传感器磁铁91经由磁铁保持部90与轴21连结,配置为能够与轴21一起旋转。此时,磁铁保持部90的上端(轴向一端)配置在比上筒部(筒部)523a的上端(轴向一端)靠轴向下侧(轴向另一侧)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在组装马达1时传感器磁铁91碰到其他部件而损伤。另外,传感器磁铁91也可以通过粘接剂等直接固定于轴21的前端。
<6.第1电路板和第2电路板的结构>
第1电路板(电路板)80和第2电路板83收纳在轴承保持架52内。第1电路板80和第2电路板83与中心轴线C垂直地扩展,形成为板状。第2电路板83隔着规定的间隙配置在第1电路板80的轴向上侧。从轴向观察时,第1电路板80和第2电路板83重叠配置。
第1电路板80配置于轴承保持架52的轴向上侧。具体而言,第1电路板80的下表面与轴承保持架52的上筒部523a的上表面隔着间隙在轴向上对置。另外,在第1电路板80与上筒部523a的上表面之间配置有后述的马达罩70。
在第1电路板8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或者第2电路板8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方安装有传感器81、电解电容器以及扼流线圈等电子部件(未图示)。
第1电路板80和第2电路板83通过连接销(未图示)而电连接。由此,电子部件(未图示)根据热特性而安装在第1电路板80或第2电路板83的规定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81配置于第1电路板80的下表面。
第1电路板80经由汇流条单元60向定子40输出马达驱动信号。第1电路板80配置于汇流条单元60的轴向上侧,在第1电路板80的下表面安装有检测转子20的旋转位置的传感器81。即,第1电路板80在轴承保持架52的内部配置于后述的汇流条62U、63V、64W的轴向上侧。
传感器81配置于传感器磁铁91的轴向上侧(轴向一侧)。即,传感器81配置于轴21的轴向上侧(轴向一侧)。传感器81通过检测配置于轴21的上端部(轴向一侧的端部)的传感器磁铁91的磁通来检测转子20的旋转位置。由此,输出与转子20的旋转位置对应的马达驱动信号,控制向线圈部33提供的驱动电流。因此,能够控制马达1的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磁铁91位于轴21的上端部。另外,传感器81在轴向上与传感器磁铁91对置地配置。因此,传感器81与传感器磁铁91的距离较近,能够将磁阻元件适当地用于传感器81。由此,传感器81的分辨率提高,能够高精度地检测轴21的旋转位置。因此,能够提高马达1的响应性。
<7.汇流条单元的结构>
图4、图5是汇流条单元60的立体图和分解立体图。汇流条单元60在轴承保持架52中配置于上轴承41的径向外侧。
汇流条单元60具有汇流条保持架61、汇流条62U、63V、64W以及汇流条侧连接端子65。汇流条62U、63V、64W由具有导电性的板状的部件构成,形状互不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62U对应于U相,汇流条63V对应于V相,汇流条64W对应于W相。
<7-1.汇流条的结构>
汇流条62U具有基部62a、连接部62b以及端子部62c。基部62a沿周向延伸而形成为俯视圆弧状。
连接部62b从基部62a的径向内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该连接部62b的前端部向轴向下侧屈曲。连接部62b设置有4个,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连接部62b具有导线保持部621b。导线保持部621b从连接部62b的前端部向径向内侧突出,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U字状。端子部62c从基部62a的径向外表面向径向外侧呈直线状延伸。
汇流条63V具有基部63a、连接部63b以及端子部63c。基部63a沿周向延伸而形成为俯视圆弧状。
连接部63b从基部63a的径向内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该连接部63b的前端部向轴向下侧屈曲。连接部63b设置有4个,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连接部63b具有导线保持部631b。导线保持部631b从连接部63b的前端部向径向内侧突出,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U字状。端子部63c从基部63a的径向外表面向轴向上侧突出,该端子部63c的前端部向径向外侧屈曲地延伸。
汇流条64W具有基部64a、连接部64b以及端子部64c。基部64a沿周向延伸而形成为俯视圆弧状。
连接部64b从基部64a的径向内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该连接部64b的前端部向轴向下侧屈曲。连接部64b设置有4个,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连接部64b具有导线保持部641b。导线保持部641b从连接部64b的前端部向径向内侧突出,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U字状。端子部64c从基部64a的径向外表面向轴向上侧突出,该端子部64c的前端部向径向外侧屈曲地延伸。
基部64a、基部63a、基部62a形成为薄板状,隔着间隔件(未图示)在轴向上依次重叠。由此,能够使汇流条单元60在轴向上薄型化。间隔件例如由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
在将基部64a、基部63a、基部62a重叠的状态下,连接部62b、连接部63b、连接部64b在周向上等间隔地依次配置(参照图4)。此时,连接部62b的下端、连接部63b的下端、连接部64b的下端配置在轴向的高度大致相同的位置。另外,多个连接部62b、63b、64b从各基部62a、63a、64a的径向内表面分别向径向内侧突出,能够使汇流条单元60在径向上小型化。
导线保持部621b、631b、641b通过激光焊接等与向轴向上侧延伸的导线33a的前端部电连接。即,连接部62b从基部62a向轴向下侧(轴向另一侧)延伸并与导线33a连接。连接部63b从基部63a向轴向下侧延伸并与导线33a连接。连接部64b从基部64a向轴向下侧延伸并与导线33a连接。
由此,在将汇流条单元60载置于轴承保持架52的状态下,基部62a、63a、64a的至少一部分与传感器磁铁91在径向上重叠。另外,能够将连接部62b的前端部从第1电路板80沿轴向分离配置。因此,能够降低第1电路板80从在连接部62b的前端部产生的磁场受到的影响。即,能够提供能够降低在汇流条62U、63V、64W产生的磁场的影响的马达1。
另外,连接部62b、63b、64b的下端配置在比磁铁保持部90的上端靠轴向下侧的位置。另外,连接部62b、63b、64b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凹部524内。由此,即使在将连接部62b、63b、64b从第1电路板80沿轴向分离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马达1的轴向的大型化。
端子部62c、端子部63c以及端子部64c沿周向相邻配置。另外,端子部62c的前端部、端子部63c的前端部以及端子部64c的前端部配置于轴向的高度相同的位置。端子部62c、端子部63c、端子部64c的上表面的高度与基部62a的上表面的高度在轴向上大致相同。由此,能够使汇流条单元60在轴向上小型化。端子部62c、端子部63c、端子部64c与汇流条侧连接端子65连接。
<7-2.汇流条侧连接端子的结构>
汇流条侧连接端子(外部连接端子)65与端子部62c、端子部63c以及端子部64c连接。汇流条侧连接端子65与第1电路板80和第2电路板83电连接。
<7-3.汇流条保持架的结构>
汇流条保持架61由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汇流条保持架61覆盖汇流条62U、63V、64W的基部62a、63a、64a、端子部62c、63c、64c以及汇流条侧连接端子65的各外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62U、63V、64W通过嵌件成型而埋入至汇流条保持架61并被固定。由此,汇流条62U、63V、64W隔着汇流条保持架61而相互绝缘。
汇流条保持架61具有基部保持架61a、端子保持架61b以及端子引导部61c。基部保持架61a覆盖在轴向上重叠的基部62a、63a、64a,从轴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圆环状。
端子保持架61b从基部保持架61a的径向外表面向径向外侧呈直线状延伸。端子保持架61b在周向上设置有3处,分别覆盖沿周向排列配置的端子部62c、63c、64c和沿径向延伸的汇流条侧连接端子65的一部分。
端子引导部61c与各端子保持架61b的径向外端连结。端子引导部61c沿轴向延伸而形成为筒状。端子引导部61c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开口。端子引导部61c分别覆盖沿轴向延伸的汇流条侧连接端子65的一部分。由此,与U相、V相、W相连接的各汇流条侧连接端子65隔着端子引导部61c而相互绝缘。
各汇流条侧连接端子65在端子引导部61c的内部露出一部分,而不被端子引导部61c覆盖。
端子引导部61c的上表面开口而形成端子插入口61d。在端子插入口61d中插入有电路侧连接端子(未图示)并收纳于端子引导部61c。电路侧连接端子与第2电路板83连接,向轴向下侧延伸。汇流条侧连接端子65和电路侧连接端子(未图示)在端子引导部61c内电连接。
通过在各端子引导部61c内分别收纳U相、V相、W相的电路侧连接端子(未图示),相邻的相的电路侧连接端子(未图示)彼此绝缘。
<8.马达罩的结构>
马达罩70形成为圆板状,配置于汇流条单元60的轴向上侧(参照图1、图2)。马达罩70从轴向上侧(轴向一侧)覆盖汇流条62U、63V、64W,马达罩70的径向外端位于比基部62a、63a、64a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尘埃附着于汇流条62U、63V、64W。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罩70配置在第1电路板80与轴承保持架52的轴向的间隙中。另外,马达罩70从轴向上侧覆盖轴21、上轴承41以及传感器磁铁91。因此,能够抑制从上轴承41与轴21的间隙出来的污染物以及由传感器磁铁91产生的污染物等被马达罩70遮挡而附着在第1电路板80上。因此,能够抑制污染物附着在第1电路板80上。
另外,从上轴承41与轴21的间隙出来的污染物例如是从轴21与转子铁芯22之间产生的污染物等。另外,由传感器磁铁91产生的污染物例如是附着于传感器磁铁91的铁粉等。
马达罩70具有罩凸部71、第1罩肋72、第2罩肋73以及罩凹部74。罩凸部71从马达罩70的下表面周端部向轴向下侧突出,从轴向观察时,形成为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大致圆环状。罩凸部71配置于覆盖基部62a、63a、64a的基部保持架61a的径向内侧,与基部保持架61a的上端部在径向上对置。通过设置罩凸部71,能够进一步抑制污染物向马达罩70的径向外侧流出而附着在第1电路板80上。
第1罩肋72从马达罩70的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形成为包围轴承保持架52的上筒部523a的大致圆环状。能够进一步抑制污染物向马达罩70的径向外侧流出。
罩凹部74配置在比第1罩肋7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该罩凹部74以下表面向轴向上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即,马达罩70的与传感器81和传感器磁铁91在轴向上对置的区域的轴向的厚度比该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厚度薄。由此,能够减少传感器81相对于传感器磁铁的灵敏度因马达罩70而降低的情况。另外,马达罩70也可以使与传感器81和传感器磁铁91在轴向上对置的区域沿轴向贯通。
第2罩肋73从马达罩70的上表面向轴向上侧突出,与第1电路板80在轴向上对置。第2罩肋73从与传感器磁铁91在轴向上对置的区域的径向外侧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呈放射状延伸出多个(参照图1)。通过设置第2罩肋73,能够提高马达罩70的刚性,从而防止弯曲。
<9.连接器部82的结构>
连接器部82与第1电路板(电路板)80和第2电路板83电连接,从罩53的上表面向轴向上侧突出。将连接器部82与外部电源连接而向第1电路板80和第2电路板83提供驱动电流。
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例示。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以在不超过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变更。另外,实施方式或多个变形例可以在可能的范围内组合来实施。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连接部62b、63b、64b从各基部62a、63a、64a的径向内表面分别向径向内侧突出,但也可以是多个连接部62b、63b、64b从各基部62a、63a、64a的径向外表面分别向径向外侧突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马达例如能够在用于辅助汽车等车辆的方向盘操作的电动式助力转向装置中使用。另外,本发明例如适于助力转向装置,但也能够利用于其他送风装置等。

Claims (12)

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转子,其具有沿中心轴线的轴向延伸的轴;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
轴承,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马达壳体,其收纳所述定子并在轴向一侧开口;
轴承保持架,其保持所述轴承并覆盖所述马达壳体的开口;以及
汇流条,其与从所述定子引出的导线连接,配置在所述轴承保持架上,
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配置于所述轴承的径向外侧的凹部,该凹部的上表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
所述汇流条具有:
基部,其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径向外侧,沿周向延伸;以及
连接部,其从所述基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并与所述导线连接,
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凹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径向外侧的连结部,该连结部向轴向另一侧突出,
所述连结部嵌合于所述马达壳体的开口,
所述凹部的轴向另一端位于比所述连结部的轴向另一端靠轴向一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基部形成为薄板状并在轴向上重叠有多个,
多个所述连接部从各所述基部的径向内表面分别向径向内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具有从所述基部的径向外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端子部,该端子部与外部连接端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安装有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位置的传感器的电路板配置于所述汇流条的轴向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传感器配置于所述轴的轴向一侧,通过检测配置于所述轴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传感器磁铁的磁通来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传感器磁铁经由磁铁保持部与所述轴连结,
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包围所述中心轴线的筒状的筒部,该筒部在内部配置有所述磁铁保持部,
所述磁铁保持部的轴向一端配置在比所述筒部的轴向一端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连接部的轴向另一端配置在比所述磁铁保持部的轴向一端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传感器磁铁在径向上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该马达还具有马达罩,该马达罩从轴向一侧覆盖所述汇流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罩形成为圆板状,该马达罩的径向外端位于比所述基部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安装有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位置的传感器的电路板配置于所述汇流条的轴向一侧,
所述传感器配置于所述轴的轴向一侧,通过检测配置于所述轴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传感器磁铁的磁通来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位置,
该马达还具有从轴向一侧覆盖所述汇流条的马达罩,该马达罩配置在比所述电路板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
所述马达罩的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传感器磁铁在轴向上对置的区域的轴向的厚度比该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厚度薄。
CN202211172355.XA 2021-09-30 2022-09-26 马达 Pending CN1159127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2419 2021-09-30
JP2021162419A JP2023051601A (ja) 2021-09-30 2021-09-30 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2756A true CN115912756A (zh) 2023-04-04

Family

ID=85477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72355.XA Pending CN115912756A (zh) 2021-09-30 2022-09-26 马达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94248A1 (zh)
JP (1) JP2023051601A (zh)
CN (1) CN115912756A (zh)
DE (1) DE10202221040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7797B2 (ja) 2018-06-21 2019-12-1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2210401A1 (de) 2023-03-30
JP2023051601A (ja) 2023-04-11
US20230094248A1 (en) 2023-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74888B2 (ja) モータ
JP4468033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可変装置用電動機
US10263499B2 (en) Motor
US7893578B2 (en) Electric motor with discrete circuit board and sensor case
US8384257B2 (en) Brushless motor
JP6561592B2 (ja) モータ
CN210201584U (zh) 电动致动器
JP2010158094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11881747B2 (en) Motor
CN113678346A (zh) 具有无刷电动马达的驱动设备
US20130002070A1 (en) Motor
JP4702593B2 (ja) モータ
US10958124B2 (en) Motor
CN115912756A (zh) 马达
US9035509B2 (en) Motor
US20230102080A1 (en) Motor
US20230101842A1 (en) Motor
US20230098144A1 (en) Motor
CN112910147A (zh) 定子、马达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JP4875874B2 (ja) モータ用シールキャップのカバー構造
CN112564425A (zh) 马达以及马达的组装方法
CN111758207B (zh) 搭载有驱动电路的电动机
CN113169629B (zh) 电机
JP2012065401A (ja) モータ
JP2023051737A (ja) 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