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1629A - 极片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极片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1629A
CN115911629A CN202211467827.4A CN202211467827A CN115911629A CN 115911629 A CN115911629 A CN 115911629A CN 202211467827 A CN202211467827 A CN 202211467827A CN 115911629 A CN115911629 A CN 115911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roller
case
guide roll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678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慧钰
吴小强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aich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aich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aich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aich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678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116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11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16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4Recycling of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极片回收装置,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极片回收装置包括:机箱,机箱内设置有放料架;两组极片回收组件,包括卷绕机构,且两组极片回收组件中的至少一组包括基准板机构和长度调整机构;卷绕机构和基准板机构固定在机箱内,基准板机构具有基准面,基准面在机箱的深度方向可调;长度调整机构限位在机箱内,且能够在机箱内向移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卷绕机构即可卷绕待回收卷芯拆解的极片,提高了极片的回收效率;在极片回收过程中通过调整基准面在机箱深度方向的位置,以抵接极片的侧边,从而便于提高极片盘带的高效性;另外,通过长度调整机构调整极片的转移行程,以避免极片盘带时放料架与卷绕机构之间出现冗余的情况。

Description

极片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极片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主要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卷芯,卷芯主要是正极片和负极片,且是在正极片和负极片层叠后通过卷绕或折叠的方式生产的。而在卷芯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不合格卷芯,对于不合格的卷芯通常会进行报废处理,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极片回收的极片回收装置。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极片回收装置,包括:
机箱,所述机箱内设置有放料架,所述放料架用于放置待回收卷芯;
极片回收机构,包括两组极片回收组件,两组所述极片回收组件均包括卷绕机构,且两组所述极片回收组件中的至少一组包括基准板机构和长度调整机构;
所述卷绕机构和所述基准板机构固定在所述机箱内,所述卷绕机构用于卷绕待回收卷芯拆解的极片,所述基准板机构具有基准面,所述基准面在所述机箱的深度方向可调,且能够抵接所述极片的侧边,所述基准面与所述卷绕机构的中心轴垂直;
所述长度调整机构限位在所述机箱内,且能够在所述机箱内向移动,所述长度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所述极片在所述放料架与所述卷绕机构之间的转移行程。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卷绕机构即可卷绕待回收卷芯拆解的极片,避免拆解的极片在机箱内堆积的情况,提高了极片的回收效率。而在对拆解的极片进行回收之前,需要手动拆解一部分极片并沿极片的转移路径进行盘带,以将手动拆解下的极片的首端卷绕并固定在卷绕机构上,在极片盘带的过程中通过调整基准板机构的基准面在机箱深度方向的位置,以保证极片盘带后极片的同一侧边位于同一平面,且与卷绕机构的中心轴垂直,从而便于提高盘带的高效性,以及盘带的规整性,保证后续卷绕机构对极片的卷绕效果。另外,对于待回收卷芯,盘带过程中手动拆解下的正极片、负极片的长度可能不同,此时可通过长度调整机构调整放料架与卷绕机构之间极片的转移行程,如此以保证正极片、负极片卷绕的同步性,同时能够避免盘带时正极片、负极片在放料架与卷绕机构之间出现冗余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极片回收组件还包括极耳切除机构,所述极耳切除机构固定在所述机箱内,所述极耳切除机构用于切除所述极片的极耳,并将切除极耳后的极片转移至所述卷绕机构。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极耳切除机构对极片上极耳的切除,以保证回收的极片在任意位置处的宽度均相等,从而保证待回收的极片卷绕后的规整性,以及便于对回收的极片的后续加工,同时还能够避免因极片上极耳的存在而干扰极片的卷绕,以提高极片在卷绕机构上的卷绕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极耳切除机构包括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和切割组件;
所述第一导向辊、所述第二导向辊相互平行的固定在所述机箱内,所述切割组件固定在所述机箱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辊和所述第二导向辊所在平面的一侧;
所述切割组件具有切刀,所述切刀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辊和所述第二导向辊之间,所述切刀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导向辊的长度方向垂直,且所述切刀的刀口朝向所述极耳切除机构的进料侧。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相互平行,从而通过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能够形成一个支撑平面,此时绕过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的极片能够在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之间形成平面区。进而由于切割组件所具有的切刀位于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之间,从而在极片转移时,能够在极片张紧的情况下通过切刀在形成的平面区对极片上的极耳进行切割,从而保证对极耳的有效切割。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极耳切除机构还包括第一压紧辊;
所述第一压紧辊可移动的固定在所述机箱内,且所述第一压紧辊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导向辊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压紧辊用于配合所述第一导向辊夹持并转移所述极片。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调整第一压紧辊的位置,以配合第一导向辊夹持极片,从而保证在对极耳进行切割时极片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压紧辊可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导向辊、所述第二导向辊所在的平面垂直。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压紧辊与第一导向辊的配合,可在与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所在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夹持极片,从而减小极片与第一导向辊的接触面积,以减小极片转移时与第一导向辊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转移阻力。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极片回收组件还包括废料负压回收管,所述废料负压回收管固定在所述机箱内,且位于所述极耳切除机构的出料侧,所述废料负压回收管的第一端口朝向所述极耳切除机构包括的切刀,所述废料负压回收管的第二端口用于连通废料收容腔。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对于极耳切除机构切除的极耳废料可沿废料负压回收管回收至废料收容腔,从而避免极耳废料在机箱内堆积的情况,进而避免堆积的极耳废料干扰极片的转移,以提高极片的回收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基准板机构包括驱动模组和抵接板;
所述驱动模组固定在所述机箱内,且与所述抵接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抵接板沿所述机箱的深度方向移动,所述抵接板远离所述机箱背板的平面形成所述基准面。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对手动拆解的极片进行盘带之前,在机箱的深度方向调整抵接板的位置,待抵接板调整到位后对手动拆解下的极片进行盘带,盘带过程中只需要保证极片的侧边抵接抵接板的表面(基准面)即可,从而提高盘带的高效性,以及盘带的规整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机箱内设置有固定板,两组所述极片回收组件均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所述固定板上形成有滑槽,所述长度调整机构包括第三导向辊、固定块和固定件,所述第三导向辊的一端具有固定座,所述第三导向辊和所述固定块分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两侧,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滑槽,且与所述固定座、所述固定块中的至少一者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基于放料架与手动拆解的极片的头部之间的极片长度,能够沿滑槽的长度方向调整第三导向辊的位置,直至手动拆解的极片处于绷紧状态,以实现对放料架与极片头之间极片转移行程的长度进行调整,从而便于厚度卷绕机构对极片的卷绕。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极片回收组件还包括端部压紧机构,所述端部压紧机构包括承载板、两个第四导向辊、第一压紧结构和第二压紧结构;
所述承载板、两个所述第四导向辊均固定在所述机箱内,且两个所述第四导向辊分别位于所述承载板沿所述极片转移方向的两侧,所述承载板的承载面所在的平面与两个所述第四导向辊均相切;
所述第一压紧结构、所述第二压紧结构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上,或者固定在所述机箱内,所述第一压紧结构、所述第二压紧结构在所述承载板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承载板存在重合区域,且所述第一压紧结构、所述第二压紧结构分别位于所述承载板沿所述极片转移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端部压紧机构的设置,能够实现当前待回收卷芯的极片与下一待回收卷芯的极片的衔接,保证多个待回收卷芯的极片的连续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极片回收组件还包括张紧辊机构和纠偏辊机构;
所述张紧辊机构、所述纠偏辊机构均固定在所述机箱内,所述张紧辊机构用于调整所述极片在转移时的张紧力,所述纠偏辊机构用于调整所述极片在所述机箱的深度方向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张紧辊机构的设置,能够保证在极片回收过程中,极片始终处于绷紧状态,从而保证卷绕机构在卷绕极片时极片的绕紧度;通过纠偏辊机构的设置,能够在极片转移过程中,保证极片的同一侧边位于同一平面,避免极片在卷绕式出现偏斜,从而提高极片的卷绕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极片回收装置还包括辅助导向辊,所述辅助导向辊位于所述放料架的出口侧,且用于将待回收卷芯拆解的两个电极分别引导至两组所述极片回收组件。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辅助导向辊的设置,便于调整正、负极片的转移方向,以引导至对应的极片回收组件,从而避免极片在导向至极片回收组件时与放料架的侧壁之间出现干涉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辅助导向辊包括第五导向辊和第二压紧辊;
所述第五导向辊固定在所述机箱内,所述第二压紧辊可移动的固定在所述机箱内,且所述第五导向辊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压紧辊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压紧辊用于配合所述第五导向辊夹持并引导两个所述极片。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五导向辊与第二压紧辊的配合,既能够实现对两个极片的夹持,还能够通过第五导向辊、第二压紧辊的表面弧度,实现极片引导方向的调整。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极片回收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卷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基准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长度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极耳切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端部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纠偏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编码器辊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辅助导向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放料架;2、极片回收组件;3、隔膜回收组件;4、辅助导向辊;5、固定板;
21、卷绕机构;22、基准板机构;23、长度调整机构;24、极耳切除机构;25、废料负压回收管;26、端部压紧机构;27、张紧辊机构;28、纠偏辊机构;29、编码器辊轮;
211、驱动电机;212、气涨轴;213、机壳;
221、基准面;222、驱动模组;223、抵接板;
231、第三导向辊;232、固定座;233、固定块;
241、第一导向辊;242、第二导向辊;243、切割组件;244、第一压紧辊;245、第一压紧气缸;246、转接板;
2431、壳体;2432、切刀;
261、承载板;262、第四导向辊;263、第一压紧结构;264、第二压紧结构;265、第四压紧辊;266、第四压紧气缸;
281、纠偏传感器;282、纠偏气缸;283、纠偏辊;
291、编码器;292、第六导向辊;
41、第五导向辊;42、第二压紧辊;43、第二压紧气缸;
51、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图1示例了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一种极片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极片回收装置包括:机箱(未图示)和位于机箱内的极片回收机构,机箱内设置有放料架1,放料架1用于放置待回收卷芯,极片回收机构包括两组极片回收组件2。
如此,通过机箱内设置的两组极片回收组件2即可实现待回收卷芯拆解的极片,从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通过极片回收装置进行极片回收,相对于人工回收提高了极片的回收效率。
其中,极片回收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两组极片回收组件2连接,以便于通过控制器同时控制两组极片回收组件2同步回收待回收卷芯拆解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从而在极片回收过程中实现部分过程的自动化。而极片回收组件2回收极片的实现过程可结合下述极片回收组件2的构成进行具体描述。
其中,两组极片回收组件2固定在机箱的背板上,或者机箱内设置有固定板5,两组极片回收组件2固定在固定板5上。当机箱内设置有固定板5时,固定板5可以与机箱的背板平行设置。如此,能够保证两组极片回收组件2完全收容在机箱内,且对于极片回收组件2固定在机箱的背板或者固定在与机箱背板平行设置的固定板5上的情况,便于作业人员对极片回收组件2的操作。
其中,如图1所示,放料架1可以是容纳盒,当然放料架1也可以是承载架等。当放料架1为容纳盒时,容纳盒包括盒体,盒体固定在机箱内,且盒体的一侧开口,以便于在盒体内放置待回收卷芯。进一步地,容纳盒还包括盖板,盖板上具有开孔,且盖板可拆卸的固定在盒体的开口侧,以便于待回收卷芯放置在容纳盒后,待回收卷芯上拆解的极片能够沿开孔伸出容纳盒。
结合上述两组极片回收组件2的固定情况,此时对于极片回收组件2固定在机箱背板上的情况,放料架1可以固定在机箱的背板上,或者固定在机箱的底板、顶板或侧板上;对于极片回收组件2固定在固定板5上的情况,放料架1可以固定在固定板5上,或者固定在机箱的底板、顶板或侧板上,只要放置在放料架1上的待回收卷芯的极片能够转移至极片回收组件2即可,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1所示,两组极片回收组件2均包括卷绕机构21,且两组极片回收组件2中的至少一组包括基准板机构22和长度调整机构23;卷绕机构21和基准板机构22固定在机箱内,卷绕机构21用于卷绕待回收卷芯拆解的极片,基准板机构22具有基准面221,基准面221在机箱的深度方向可调,且能够抵接极片的侧边,基准面221与卷绕机构21的中心轴垂直;长度调整机构23限位在机箱内,且能够在机箱内向移动,长度调整机构23用于调整极片在放料架1与卷绕机构21之间的转移行程。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卷绕机构21即可卷绕待回收卷芯拆解的极片,避免拆解的极片在机箱内堆积的情况,提高了极片的回收效率。而在对拆解的极片进行回收之前,需要手动拆解一部分极片并沿极片的转移路径进行盘带,以将手动拆解下的极片的首端卷绕并固定在卷绕机构21上,在极片盘带的过程中通过调整基准板机构22的基准面221在机箱深度方向的位置,以保证极片盘带后极片的同一侧边位于同一平面,且与卷绕机构21的中心轴垂直,从而便于提高盘带的高效性,以及盘带的规整性,保证后续卷绕机构21对极片的卷绕效果。另外,对于待回收卷芯,盘带过程中手动拆解下的正极片、负极片的长度可能不同,此时可通过长度调整机构23调整放料架1与卷绕机构21之间极片的转移行程,如此以保证正极片、负极片卷绕的同步性,同时能够避免盘带时正极片、负极片在放料架1与卷绕机构21之间出现冗余的情况。
可选地,如图1所示,两组极片回收组件2均包括基准板机构22和长度调整机构23,此时两组极片回收组件2均包括基准板机构22、长度调整机构23、卷绕机构21。
其中,结合机箱内设置有固定板5的情况,卷绕机构21的中心轴与固定板5垂直,基准板机构22所具有的基准面221与固定板5平行。
极片回收组件2可以包括设置在极片转移路径上的一个基准板机构22,也可以包括设置在极片转移路径上的多个基准板机构22,只要能够提高盘带的高效性,以及盘带的规整性即可。可选地,由于基准板机构22的基准面221能够在一定区域内对极片的侧边进行限位,因此,当两组极片回收组件2的部分区域较为靠近时,可以在较为靠近的位置处设置一基准板机构22,以供两组极片回收组件2共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卷绕机构21包括驱动电机211和气涨轴212,驱动电机211固定在机箱内,气涨轴212可旋转的限位在机箱内,且驱动电机211的输出轴与气涨轴212传动连接。如此,对于手动拆解下的极片卷绕并固定在气涨轴212上后,通过驱动电机211驱动气涨轴212旋转,从而可实现极片的自动卷绕,提高极片的回收效率。
其中,驱动电机211固定在固定板5的背侧(朝向机箱背板的一侧),气涨轴212通过旋转轴承可旋转的限位在固定板5上,气涨轴212的传动端穿过通孔与固定板5背侧的驱动电机211传动连接,气涨轴212的卷绕端位于固定板5的前侧(背向机箱背板的一侧),以便于作用人员的操作。
其中,如图2所示,卷绕机构21还包括机壳213、机壳213固定在机箱内(固定在固定板5的背侧),驱动电机211固定在机壳213上,且驱动电机211的输出轴伸入机壳213内。如此,以实现对驱动电机211的固定,同时通过机壳213的设置,对驱动电机211的输出轴形成方式。而为了实现驱动电机211的输出轴与气涨轴212的传动连接,机壳213的一侧开口,以便于驱动电机211的输出轴在机壳213的开口侧通过传送带等与气涨轴212的传动端传动连接。
其中,结合上述所述的控制器,驱动电机211与控制器连接,在完成盘带操作后,可通过控制器发送启动信号启动驱动电机211,进而通过驱动电机211带动气涨轴212旋转。
可选地,机箱内设置有固定板5,固定板5上对应卷绕机构21的位置具有通孔,驱动电机211固定在固定板5上,气涨轴212穿过通孔且可旋转的限位在固定板5上,气涨轴212的中心轴与固定板5垂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基准板机构22包括驱动模组222和抵接板223,驱动模组222固定在机箱内,且与抵接板223固定连接,驱动模组222用于驱动抵接板223沿机箱的深度方向移动,抵接板223远离机箱背板的平面形成基准面221。
如此,在对手动拆解的极片进行盘带之前,在机箱的深度方向调整抵接板223的位置,待抵接板223调整到位后对手动拆解下的极片进行盘带,盘带过程中只需要保证极片的侧边抵接抵接板223的平面(基准面221)即可,从而提高盘带的高效性,以及盘带的规整性。
其中,抵接板223的平面与卷绕机构21的中心轴垂直,抵接板223背离固定板5的平面形成基准面221。
可选地,驱动模组222包括安装块和驱动气缸,安装块固定在机箱内,驱动气缸固定在安装块上,驱动气缸的驱动轴与抵接板223靠近机箱背板的表面固定连接。如此,即可通过调整驱动气缸的气缸压力,实现驱动气缸的驱动轴伸出或缩进,以调整抵接板223在机箱深度方向的位置。
其中,驱动气缸与上述所述的控制器连接,以通过控制器调整驱动气缸的气缸压力。
可选地,机箱内设置有固定板5,此时驱动模组222、抵接板223可以固定在固定板5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别固定在固定板5的两侧。当驱动模组222、抵接板223分别固定在固定板5的两侧时,固定板5上对应基准板机构22的位置具有通孔,驱动模组222的驱动端穿过通孔与抵接板223固定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准板机构22包括第一驱动模组222、第二驱动模组222、第一抵接板223和第二抵接板223,第一驱动模组222、第二驱动模组222固定在机箱内,且第一驱动模组222与第一抵接板223固定连接,第二驱动模组222与第二抵接板223固定连接,第一驱动模组222用于驱动第一抵接板223沿机箱的深度方向移动,第二驱动模组222用于驱动第二抵接板223沿机箱的深度方向移动,第一抵接板223远离机箱背板的表面形成第一基准面221,第二抵接板223靠近机箱背板的表面形成第二基准面221,第一基准面221与第二基准面221相对。
如此,在对手动拆解的极片进行盘带时,通过第一驱动模组222和第二驱动模组222调整第一基准面221、第二基准面221之间的距离等于极片的宽度,此时只需要将待盘带的极片放置在第一基准面221与第二基准面221之间即可,从而提高极片的盘带效率。
其中,第一驱动模组222、第二驱动模组222、第一抵接板223、第二抵接板223的结构及固定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驱动模组222、抵接板223的机构及固定方式,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在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上述所述的机箱内设置有固定板5的情况,此时两组极片回收组件2固定在固定板5上。此时对于极片回收组件2包括的长度调整机构23,可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固定板5上形成有滑槽51,长度调整机构23包括第三导向辊231、固定块233和固定件,第三导向辊231的一端具有固定座232,第三导向辊231和固定块233分设于固定板5的两侧,固定件穿过滑槽51,且与固定座232、固定块233中的至少一者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由于固定件与固定座232、固定块233中的至少一者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如此在盘带过程中,可将手动拆解的极片的头部在极片的转移路径上进行固定,之后基于放料架1与手动拆解的极片的头部之间的极片长度,沿滑槽51的长度方向调整第三导向辊231的位置,直至手动拆解的极片处于绷紧状态,以实现对放料架1与极片头之间极片转移行程的长度进行调整,从而便于厚度卷绕机构21对极片的卷绕。
其中,固定件可以与固定座232、固定块233中的一者固定连接(比如一体式连接),与另一者可拆卸连接,示例地,固定件可以为固定螺钉,固定螺钉的头部与固定座232、固定块233中的一者焊接,固定螺钉的螺纹端与固定座232、固定块233中的另一者螺纹连接;或者固定件与固定座232、固定块233均为可拆卸连接,示例地,固定件可以为双头螺栓,双头螺栓依次穿过固定座232、滑槽51、固定块233,且通过固定螺母在双头螺栓的两端进行固定。
卷芯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在端部设置极耳,即卷芯包括的极片对应有极耳,以便于通过极耳实现卷芯与电池包括的连接片的电连接。而对于具有极耳的极片,在进行极片回收时,可以直接回收具有极耳的极片,当然,由于极耳在极片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并不是连续的,此时可以先对极耳进行切除。
如图1所示,极片回收组件2还包括极耳切除机构24,极耳切除机构24固定在机箱内,极耳切除机构24用于切除极片的极耳,并将切除极耳后的极片转移至卷绕机构21。如此,通过极耳切除机构24对极片上极耳的切除,以保证回收的极片在任意位置处的宽度均相等,从而保证待回收的极片卷绕后的规整性,以及便于对回收的极片的后续加工,同时还能够避免因极片上极耳的存在而干扰极片的卷绕,以提高极片在卷绕机构21上的卷绕效果。
其中,对于机箱内未设置固定板5的情况,极耳切除机构24固定在机箱的背板上;对于机箱内设置固定板5的情况,极耳切除机构24固定在固定板5上。
结合上述所述的极片回收组件2包括长度调整机构23的情况,沿极片转移路径极耳切除机构24设置在长度调整机构23的上游,即设置在放料架1与长度调整机构23之间,此时极耳切除机构24将切除极耳的极片转移至长度调整机构23,再由长度调整机构23转移至卷绕机构21。或者,如图1所示,沿极片转移路径极耳切除机构24设置在长度调整机构23的下游,即设置在长度调整机构23与卷绕机构21之间,此时极耳切除机构24将切除极耳的极片直接转移至卷绕机构2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极耳切除机构24包括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和切割组件243;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相互平行的固定在机箱内,切割组件243固定在机箱内,且位于第一导向辊241和第二导向辊242所在平面的一侧,切割组件243具有切刀2432,切刀2432位于第一导向辊241和第二导向辊242之间,切刀2432所在平面与第一导向辊241的长度方向垂直,且切刀2432的刀口朝向极耳切除机构24的进料侧。
由于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相互平行,从而通过第一导向辊241和第二导向辊242能够形成一个支撑平面,此时绕过第一导向辊241和第二导向辊242的极片能够在第一导向辊241和第二导向辊242之间形成平面区。进而由于切割组件243所具有的切刀2432位于第一导向辊241和第二导向辊242之间,从而在极片转移时,能够在极片张紧的情况下通过切刀2432的刀口在形成的平面区对极片上的极耳进行切割,从而保证对极耳的有效切割。
其中,对于极片在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所在平面的第一侧绕过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的情况,切割组件243位于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所在平面的第一侧,或者切割组件243位于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所在平面的第二侧。
可选地,如图5所示,切割组件243包括壳体2431和切刀2432,壳体2431固定在机箱内,切刀2432固定在壳体2431内,切刀2432的刀刃伸出壳体2431,且刀刃上伸出的部分位于第一导向辊241和第二导向辊242之间。
其中,切刀2432的刀刃为直线结构(即切刀2432为矩形结构),或者,切刀2432的刀刃为圆周结构(即切刀2432为圆形结构)。当刀刃为直线结构时,切刀2432的刀刃朝向进料侧。当刀刃为圆周结构时,壳体2431内可以固定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切刀2432固定连接,且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导向辊241的长度方向平行。如此,能够在切刀2432旋转的过程中,实现对极耳的切除。
可选地,如图5所示,极耳切除机构24还包括第一压紧辊244,第一压紧辊244可移动的固定在机箱内,且第一压紧辊244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导向辊241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压紧辊244用于配合第一导向辊241夹持并转移极片。如此,通过调整第一压紧辊244的位置,以配合第一导向辊241夹持极片,从而保证在对极耳进行切割时极片的稳定性。
其中,如图5所示,极耳切除机构24还包括与第一压紧辊244连接的第一压紧气缸245,第一压紧气缸245固定在机箱内。如此,可通过第一压紧气缸245驱动第一压紧辊244向靠近第一导向辊241的方向移动,或者向远离第一导向辊241的方向移动。另外,如图5所示,极耳切除机构24还包括转接板246,转接板246固定在机箱内(固定在固定板5上),第一压紧气缸245固定在转接板246上,以方便第一压紧气缸245在机箱内的固定,同时便于保证第一压紧气缸245的伸出端与第一压紧辊244的长度方向垂直。
当然,极耳切除机构24还可以包括第三压紧辊,第三压紧辊可移动的固定在机箱内,且第三压紧辊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导向辊242的长度方向,第三压紧辊用于配合第二导向辊242夹持并转移极片。如此,通过第一压紧辊244和第三压紧辊分别在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的位置均对极片进行夹持,以进一步提高对极片夹持的稳定性。
接下来以极耳切除机构24包括的第一压紧辊244为例进行解释,结合上述所述的极片在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所在平面的第一侧绕过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的情况,第一压紧辊244在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所在平面的第一侧配合第一导向辊241夹持极片,同时切割组件243位于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所在平面的第一侧,即第一压紧辊244与切割组件243位于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所在平面的同一侧;或者,第一压紧辊244在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所在平面的第一侧配合第一导向辊241夹持极片,同时切割组件243位于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所在平面的第二侧,即第一压紧辊244与切割组件243位于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所在平面的不同侧。
可选地,第一压紧辊244可移动的方向与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所在的平面成锐角,且在极片的转移方向上,第一压紧辊244位于第一导向辊241远离第二导向辊242的一侧。如此,通过第一压紧辊244与第一导向辊241的配合,可增大极片与第一导向辊241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对极片的夹持力度,保证对极片夹持的稳定性;或者,第一压紧辊244可移动的方向与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所在的平面垂直。如此,通过第一压紧辊244与第一导向辊241的配合,可在与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所在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夹持极片,从而减小极片与第一导向辊241的接触面积,以减小极片转移时与第一导向辊24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转移阻力。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极耳切除机构24切除极片上的极耳时,切除的极耳废料可堆积在机箱内,当然可也以对极耳废料进行回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极耳回收组件还包括废料负压回收管25,废料负压回收管25固定在机箱内,且位于极耳切除机构24的出料侧,废料负压回收管25的第一端口朝向极耳切除机构24包括的切刀2432,废料负压回收管25的第二端口用于连通废料收容腔。
如此,对于极耳切除机构24切除的极耳废料可沿废料负压回收管25回收至废料收容腔,从而避免极耳废料在机箱内堆积的情况,进而避免堆积的极耳废料干扰极片的转移,以提高极片的回收效果。
其中,废料负压回收管25可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抽吸切除的极耳废料。而在对切除的极耳废料进行回收时,结合上述所述的极耳切除机构24包括第一压紧辊244的情况,为了避免第一压紧辊244阻碍废料负压回收管25对极耳废料的抽吸,可沿极片的转移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即第一导向辊241为极耳切除机构24的极片进料侧,第二导向辊242为极耳切除机构24的极片出料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除了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形成支撑平面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形成支撑平面,比如结合上述所述的长度调整机构23,通过第三导向辊231和卷绕机构21形成一个支撑面,此时极耳切除机构24仅包括切割组件243即可,也即是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极耳切除机构24仅包括切割组件243,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对于待回收卷芯而言,极片的长度有限,如此在对极片进行回收时,为了便于后续的处理,以及后续极片的二次使用等,通常会将多个待回收卷芯的极片同行同一批次的回收,且将多个待回收卷芯的极片进行衔接,以连接为一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6所示,极片回收组件2还包括端部压紧机构26,端部压紧机构26包括承载板261、两个第四导向辊262、第一压紧结构263和第二压紧结构264;承载板261、两个第四导向辊262均固定在机箱内,且两个第四导向辊262分别位于承载板261沿极片转移方向的两侧,承载板261的承载面所在的平面与两个第四导向辊262均相切;第一压紧结构263、第二压紧结构264固定在承载板261上,或者固定在机箱内,第一压紧结构263、第二压紧结构264在承载板261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承载板261存在重合区域,且第一压紧结构263、第二压紧结构264分别位于承载板261沿极片转移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
如此,由于承载板261的承载面所在的平面与两个第四导向辊262均相切,从而在极片转移的过程中,承载在承载板261上的极片区域能够与承载板261的承载面完全贴合,进而在当前待回收卷芯完成极片的回收时,将极片的末端转移至承载板261上,并通过承载板261下游端部的第二压紧结构264(第二压紧结构264位于端部压紧机构26的出料侧)压紧当前极片的末端,再将下一个待回收卷芯的极片进行手动拆解,并将拆解下的部分极片盘带至端部压紧机构26的承载板261上,且通过承载板261上游端部的第一压紧结构263(第一压紧机构位于端部压紧机构26的进料侧)压紧下一极片的首端。进而在当前极片的末端与下一极片的首端均被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胶带进行粘接,以实现当前极片与下一级片的衔接,保证多个待回收卷芯的极片的连续性。
其中,沿极片的转移路径,端部压紧机构26位于放料架1与卷绕机构21之间。示例地,结合上述所述的极片回收组件2包括极耳切除机构24的情况,沿极片的转移路径,端部压紧机构26设置在极耳切除机构24的上游,如图1所示,端部压紧机构26设置在长度调整机构23与极耳切除机构24之间;或者端部压紧机构26设置在极耳切除机构24的下游,示例地,端部压紧机构26设置在极耳切除机构24与卷绕机构21之间。
其中,第一压紧结构263、第二压紧结构264的固定方式相同或相似,接下来以第一压紧结构263为例进行解释。
可选地,第一压紧结构263包括驱动气缸和压杆,驱动气缸固定在机箱内,或者固定在承载板261上,且与压杆固定连接,压杆的长度方向与第四导向辊262的长度方向平行,驱动气缸用于驱动压杆向靠近承载板261或远离承载板261的方向移动。
其中,驱动气缸驱动压杆移动的方向可以与承载板261的承载面垂直,当然也可以与承载板261的承载面呈一定夹角,只要驱动气缸能够驱动压杆移动至承载板261的承载面上并配合承载板261压紧极片的末端或首端即可,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驱动气缸与上述所述的控制器连接,以便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压杆对极片末端/首端的压紧,或者在完成贴胶后取消对极片的压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极片回收组件2包括端部压紧机构26的情况,为了保证当前待回收卷芯完成回收时,当前极片的末端能够停靠在承载板261上,可在放料架1处设置检测器,检测器与控制器连接,该检测器用于检测放料架1上是否具有待回收卷芯。当检测器检测到放料架1上没有待回收卷芯时,则表示当前待回收卷芯已完成回收(控制器通过检测到有待回收卷芯到无待回收卷芯的变化进行确定),进而通过控制器在延时第一时长后发送停止信号至卷绕机构21,进而保证当前极片的末端停留在承载板261上,同时控制器发送第二压紧信号至第二压紧结构264,以通过第二压紧结构264压紧当前极片的末端。当检测器检测到放料架1上有待回收卷芯时,则表示放料架1上已放置新的待回收卷芯(控制器通过检测到无待回收卷芯到有待回收卷芯的变化进行确定),进而通过控制器在延时第二时长后发送第一压紧信号至第一压紧结构263,以通过第一压紧结构263压紧下一极片的首端;再之后,控制器在第三时长后发动启动信号至卷绕机构21,以实现下一极片的回收。
其中,第一时长可以通过极片的末端由放料架1转移至端部压紧机构26的承载板261的时长进行确定,第二时长可通过极片的首端由放料架1盘带至端部压紧机构26的承载板261进行确定,第三时长可通过对待衔接的两个极片粘接过程所需的时长进行确定。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通过端部压紧机构26实现极片的转移时,为了保证极片转移的稳定性,如图6所示,端部压紧机构26还包括第四压紧辊265,第四压紧辊265可移动的固定在机箱内,且第四压紧辊265的长度方向与第四导向辊262的长度方向,第四压紧辊265用于配合第四导向辊262夹持并转移极片。如此,通过调整第四压紧辊265的位置,以配合第四导向辊262夹持极片,从而保证极片在端部压紧机构26上转移时的稳定性。
另外,如图6所示,端部压紧机构26还包括与第四压紧辊265连接的第四压紧气缸266,第四压紧气缸266固定在机箱内。如此,可通过第四压紧气缸266驱动第四压紧辊265向靠近第四导向辊262的方向移动,或者向远离第四导向辊262的方向移动,以配合第四导向辊262实现对极片的夹持并转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极片回收组件2还包括张紧辊机构27和纠偏辊机构28,张紧辊机构27、纠偏辊机构28均固定在机箱内,张紧轮用于调整极片在转移时张紧力,纠偏辊机构28用于调整极片在机箱的深度方向的位置。
如此,通过张紧辊机构27的设置,能够保证在极片回收过程中,极片始终处于绷紧状态,从而保证卷绕机构21在卷绕极片时极片的绕紧度,避免极片在卷绕机构21卷绕松弛的情况,以提高极片的卷绕效果。通过纠偏辊机构28的设置,能够在极片转移过程中,保证极片的同一侧边位于同一平面,避免极片在卷绕式出现偏斜,从而提高极片的卷绕效果。
其中,张紧辊机构27、纠偏辊机构28的具体结构可参考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足限定。另外,在极片的转移路径上,张紧辊机构27、纠偏辊机构28可以设置在任意位置。示例地,结合上述所述的极片回收组件2包括端部压紧机构26和极耳切除机构24的情况,如图1所示,张紧辊机构27、纠偏辊机构28设置在端部压紧机构26与极耳切除机构24之间,且张紧辊机构27位于纠偏辊机构28的上游,即张紧辊机构27位于端部压紧机构26与纠偏辊机构28之间。
示例地,张紧辊机构27包括第七导向辊,第七导向辊可移动的固定在机箱内,且第七导向辊用于调整极片在转移过程中的张紧力。第七导向辊的外表面设置有张力检测器,当张力检测器检测到极片的张力较大时,则控制第七导向辊向促使张力减小的方向移动,当张力检测器检测到极片的张力较小时,则控制第七导向辊向促使张力增大的方向移动。
极片张力减小的方向是指靠近张紧辊机构27进料侧的一机构与出料侧的一机构所在的平面,极片张力增大的方向是指背向张紧辊机构27进料侧的一机构与出料侧的一机构所在的平面。
示例地,如图1和图7所示,纠偏辊机构28包括纠偏传感器281、纠偏气缸282和纠偏辊283,结合机箱内设置固定板5的情况,纠偏传感器281固定在固定板5上,且用于检测与极片的侧边之间的距离,纠偏气缸282固定在固定板5上,且与纠偏辊283固定连接,纠偏辊283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板5垂直,纠偏气缸282用于驱动纠偏辊283沿与固定板5垂直的方向移动。
其中,纠偏辊283是指具有外表面沿轴向具有较大摩擦力的橡胶轮,纠偏传感器281、纠偏气缸282均与上述所述的控制器连接,当纠偏传感器281检测到极片的侧边与纠偏传感器281之间的距离不满足要求时,则控制器发送驱动信号至纠偏气缸282,以通过纠偏气缸282驱动纠偏辊283沿固定板5的垂直方向移动,从而对绕在纠偏辊283上的极片在与固定板5垂直的方向进行调整。
可选地,如图1所示,纠偏传感器281可以设置在纠偏辊283的下游,即设置在纠偏辊283与卷绕机构21之间,如此以保证卷绕机构21上极片的卷绕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两组极片回收组件2中的至少一者还包括编码器辊轮29,编码器辊轮29固定在机箱内,编码器辊轮29用于检测极片在转移过程中的转移长度。
示例地,如图1所示,沿极片的转移方向,编码器辊轮29位于卷绕机构21的上游,且与卷绕机构21相邻。当然,编码器辊轮29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只要能够检测极片的转移长度即可,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编码器辊轮29的具体结构可参考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示例地,如图8所示,编码器辊轮29包括编码器291和第六导向辊292,结合机箱内设置有固定板5的情况,编码器291固定在固定板5上,第六导向辊292可旋转的限位在固定板5上,编码器291用于检测第六导向辊292的旋转圈数。编码器291可与控制器连接,在编码器291检测到第六导向辊292的旋转圈数后,控制器可根据第六导向辊292的旋转圈数和旋转半径,确定极片的转移长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待回收卷芯拆解的极片,为了便于正极片、负极片分别转移至对应的极片回收组件2,如图1所示,极片回收装置还包括辅助导向辊4,辅助导向辊4位于放料架1的出口侧,且用于将待回收卷芯拆解的两个极片分别转移至两组极片回收组件2。如此,通过辅助导向辊4的设置,便于调整正、负极片的转移方向,以导向至对应的极片回收组件2,从而避免极片在导向至极片回收组件2时与放料架1的侧壁之间出现干涉的情况。
可选地,如图9所示,辅助导向辊4包括第五导向辊41和第二压紧辊42,第五导向辊41固定在机箱内,第二压紧辊42可移动的固定在机箱内,且第五导向辊4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压紧辊42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压紧辊42用于配合第五导向辊41夹持并转移两个极片。如此,通过第五导向辊41与第二压紧辊42的配合,既能够实现对两个极片的夹持,还能够通过第五导向辊41、第二压紧辊42的表面弧度,实现极片转移方向的调整。
另外,如图9所示,辅助导向辊4还包括与第二压紧辊42连接的第二压紧气缸43,第二压紧气缸43固定在机箱内。如此,可通过第二压紧气缸43驱动第二压紧辊42向靠近第五导向辊41的方向移动,或者向远离第五导向辊41的方向移动,以配合第五导向辊41实现对两个极片的夹持并转移。
在卷芯的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正极片、负极片之间的绝缘,通过会在正极片、负极片之间设置绝缘隔膜。如此,基于圆形卷芯、方形卷芯的组成,在进行极片回收时,会实现绝缘隔膜的拆解,此时拆解下的绝缘隔膜可以堆积在机箱内,也可以隔膜回收机构对绝缘隔膜进行回收。示例地,该极片回收装置还包括隔膜回收机构,隔膜回收机构用于对绝缘隔膜进行卷绕回收。如此,通过机箱内设置的隔膜回收机构即可实现待回收卷芯的绝缘隔膜的回收,从而进一步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其中,为了实现正极片、负极片之间的绝缘,通常会设置两层绝缘隔膜,由此,如图1所示,隔膜回收机构包括两组隔膜回收组件3,两组隔膜回收组件3用于分别对两层绝缘隔膜进行卷绕回收。
其中,隔膜回收组件3的具体结构可参考上述所述的极片回收组件2,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再赘述。示例地,如图1所示,隔膜回收组件3包括基准板机构22,以及沿绝缘隔膜的转移方向依次设置的长度调整机构23、端部压紧机构26和卷绕机构21,基准板机构22位于端部压紧机构26和卷绕机构21之间;或者,隔膜回收组件3包括基准板,以及沿绝缘隔膜的转移方向依次设置的长度调整机构23、端部压紧机构26、张紧辊机构27、纠偏辊机构28和卷绕机构21,基准板机构22位于纠偏辊机构28与卷绕机构21之间。
示例地,如图1所示,极片回收装置包括两组极片回收组件2和两组隔膜回收组件3,由于卷芯包括的正极片、负极片和两层绝缘隔膜交替层叠,从而可在周向(圆周方向或矩形周向)上依次设置一组极片回收组件2、一组隔膜回收组件3、另一组极片回收组件2、另一组隔膜回收组件3。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导向辊(包括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第三导向辊231、第四导向辊262、第五导向辊41、第六导向辊292)、压紧辊(包括第一压紧辊244、第二压紧辊42、第三导向辊231)、纠偏辊283的长度方向均相互平行,以提高极片在回收过程中卷绕的规整性,同时避免极片从导向辊和/或压紧辊上滑脱的情况。另外,各导向辊、纠偏辊283均为可自转的辊结构,以减小极片回收时极片转移时的摩擦阻力,而压紧辊可以是固定辊,也可以是可自转的辊结构,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在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申请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申请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极片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箱,所述机箱内设置有放料架,所述放料架用于放置待回收卷芯;
极片回收机构,包括两组极片回收组件,两组所述极片回收组件均包括卷绕机构,且两组所述极片回收组件中的至少一组包括基准板机构和长度调整机构;
所述卷绕机构和所述基准板机构固定在所述机箱内,所述卷绕机构用于卷绕待回收卷芯拆解的极片,所述基准板机构具有基准面,所述基准面在所述机箱的深度方向可调,且能够抵接所述极片的侧边,所述基准面与所述卷绕机构的中心轴垂直;
所述长度调整机构限位在所述机箱内,且能够在所述机箱内向移动,所述长度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所述极片在所述放料架与所述卷绕机构之间的转移行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回收组件还包括极耳切除机构,所述极耳切除机构固定在所述机箱内,所述极耳切除机构用于切除所述极片的极耳,并将切除极耳后的极片转移至所述卷绕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切除机构包括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和切割组件;
所述第一导向辊、所述第二导向辊相互平行的固定在所述机箱内,所述切割组件固定在所述机箱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辊和所述第二导向辊所在平面的一侧;
所述切割组件具有切刀,所述切刀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辊和所述第二导向辊之间,所述切刀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导向辊的长度方向垂直,且所述切刀的刀口朝向所述极耳切除机构的进料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切除机构还包括第一压紧辊;
所述第一压紧辊可移动的固定在所述机箱内,且所述第一压紧辊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导向辊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压紧辊用于配合所述第一导向辊夹持并转移所述极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辊可移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导向辊、所述第二导向辊所在的平面垂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回收组件还包括废料负压回收管,所述废料负压回收管固定在所述机箱内,且位于所述极耳切除机构的出料侧,所述废料负压回收管的第一端口朝向所述极耳切除机构包括的切刀,所述废料负压回收管的第二端口用于连通废料收容腔。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极片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板机构包括驱动模组和抵接板;
所述驱动模组固定在所述机箱内,且与所述抵接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抵接板沿所述机箱的深度方向移动,所述抵接板远离所述机箱背板的平面形成所述基准面。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极片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内设置有固定板,两组所述极片回收组件均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所述固定板上形成有滑槽,所述长度调整机构包括第三导向辊、固定块和固定件,所述第三导向辊的一端具有固定座,所述第三导向辊和所述固定块分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两侧,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滑槽,且与所述固定座、所述固定块中的至少一者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极片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回收组件还包括端部压紧机构,所述端部压紧机构包括承载板、两个第四导向辊、第一压紧结构和第二压紧结构;
所述承载板、两个所述第四导向辊均固定在所述机箱内,且两个所述第四导向辊分别位于所述承载板沿所述极片转移方向的两侧,所述承载板的承载面所在的平面与两个所述第四导向辊均相切;
所述第一压紧结构、所述第二压紧结构固定在所述承载板上,或者固定在所述机箱内,所述第一压紧结构、所述第二压紧结构在所述承载板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承载板存在重合区域,且所述第一压紧结构、所述第二压紧结构分别位于所述承载板沿所述极片转移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极片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回收组件还包括张紧辊机构和纠偏辊机构;
所述张紧辊机构、所述纠偏辊机构均固定在所述机箱内,所述张紧辊机构用于调整所述极片在转移时的张紧力,所述纠偏辊机构用于调整所述极片在所述机箱的深度方向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极片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回收装置还包括辅助导向辊,所述辅助导向辊位于所述放料架的出口侧,且用于将待回收卷芯拆解的两个电极分别引导至两组所述极片回收组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极片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导向辊包括第五导向辊和第二压紧辊;
所述第五导向辊固定在所述机箱内,所述第二压紧辊可移动的固定在所述机箱内,且所述第五导向辊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压紧辊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压紧辊用于配合所述第五导向辊夹持并引导两个所述极片。
CN202211467827.4A 2022-11-22 2022-11-22 极片回收装置 Pending CN1159116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7827.4A CN115911629A (zh) 2022-11-22 2022-11-22 极片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7827.4A CN115911629A (zh) 2022-11-22 2022-11-22 极片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1629A true CN115911629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85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67827.4A Pending CN115911629A (zh) 2022-11-22 2022-11-22 极片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1162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77789A (zh) * 2024-01-17 2024-02-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加工设备、电池生产线及极片加工设备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77789A (zh) * 2024-01-17 2024-02-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加工设备、电池生产线及极片加工设备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11607U (zh) 一种用于电芯卷绕的自动换带装置以及电芯卷绕设备
CN107887653B (zh) 极片高速裁切的电芯制片绕卷一体机
CN108400371B (zh) 一种全自动电池电芯卷绕机
WO2021068705A1 (zh) 制造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设备
CN108598547B (zh) 电池制作机
CN108701869B (zh) 一种用于电芯卷绕的自动换带装置以及电芯卷绕设备
CN107910601A (zh) 高精度绕卷的电芯制片绕卷一体机
CN115911629A (zh) 极片回收装置
CN107706460A (zh) 高速贴保护胶的电芯制片绕卷一体机
WO2023083207A1 (zh) 电芯卷绕设备和方法
CN111180804A (zh) 隔膜导向装置及其加工方法、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
CN111276760A (zh) 一种双工位锂电池卷绕机
CN107910604B (zh) 在线短路检测的电芯制片绕卷一体机
CN109759845B (zh) 一种全自动锂电池极耳裁切超声波焊接设备
CN107910602A (zh) 电芯制片绕卷一体机
WO2024051567A1 (zh) 一种入料机构、入料装置及卷绕设备
CN111584922B (zh) 铁路电池电芯模组自动生产设备
CN107887621A (zh) 快速独立备终止胶的电芯制片绕卷一体机
CN116534635A (zh) 一种极卷自动接带装置
CN110436239A (zh) 一种撕膜机构及自动换卷装置
CN116314999A (zh) 电极组件的制造设备以及制造方法
CN214444509U (zh) 换卷装置及极耳焊接设备
CN216698432U (zh) 极片入料装置
CN219017738U (zh) 叠片装置
CN217691289U (zh) 极耳整形设备及电芯加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