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03875B - 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03875B
CN115903875B CN202310011090.3A CN202310011090A CN115903875B CN 115903875 B CN115903875 B CN 115903875B CN 202310011090 A CN202310011090 A CN 202310011090A CN 115903875 B CN115903875 B CN 1159038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target
rudder
control surface
compens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110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03875A (zh
Inventor
郭树龙
卞李坤
张帅
车鹏宇
赵长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erospace Zhong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erospace Zhong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erospace Zhong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erospace Zhong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1109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038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03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03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03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038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舵系统不同频率和不同舵面摆角下的扫频信息,获取靶标的滚转角和滚转角速度;步骤2:根据步骤1中的扫频信息解算补偿角,或者,根据舵机模型和靶标的滚转角速度求取补偿角;步骤3:根据步骤2中的补偿角解算舵系统的每片舵面的摆角,舵系统的舵机控制器根据解算出的每片舵面的摆角信息发出舵系统的每片舵面的摆角指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利用靶标失稳后的滚转角、滚转角速度等信息以及事先已知的舵系统信息来进行靶标舵面控制,从而使靶标在姿态失稳时仍能够迅速落地,极大地降低了靶标姿态失稳时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航空靶标在飞行时,若姿态失稳或超出安控区则应启动安控使靶标自毁或迅速落地。常见的安控方法有四类,第一类是安装引战系统,在需要安控时引爆战斗部将弹体炸成碎片;第二类是切割分离组件来破坏弹体气动外形;第三类是利用弹上伞降系统使靶标迅速减速缓慢落地;第四类是利用舵系统,将俯仰舵偏角打到预设角度或者按照预设自毁弹道控制俯仰舵面偏转,以期靶标迅速落地。
0003.现有的安控方法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类安控方法可靠性较高,一般使用在导弹上,靶标很难容许安装引战系统。第二类安控方法可靠性较差,因为破坏弹体气动外形后,发动机仍然在持续输出动力,此时靶标处于失控状态,能否有效避开安控区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一、第二、第三类安控方法都需要额外增加弹上装置,大大增加了靶标的设计难度、设计成本、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而目前的第四类方法则无法在靶标姿态失稳时进行有效的安控。
0004.公开号为CN109596012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弹载飞行器切割式主动安控系统》设计了一种毁伤式安控系统(属于第二类安控方法),虽然该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若应用于靶标系统,则仍存上前文所述的部分缺陷,比如安控可靠性低、设计难度增加、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降低等。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其属于第四类安控方法,在靶标姿态失稳时仍能够迅速落地。
0006.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舵系统不同频率和不同舵面摆角下的扫频信息,获取靶标的滚转角和滚转角速度;
步骤2:根据步骤1中的扫频信息解算补偿角,或者,根据舵机模型和靶标的滚转角速度求取补偿角;在靶标转速较低时,比如低于每秒三转,可以不解算补偿角,即认为补偿角是0;
步骤3:根据步骤2中的补偿角解算舵系统的每片舵面的摆角,舵系统的舵机控制器根据解算出的每片舵面的摆角信息发出舵系统的每片舵面的摆角指令。
优选的,舵系统不同频率和不同舵面摆角下的扫频信息由舵系统生产厂家提供或者通过扫频试验测得;在步骤2中,根据扫频信息解算补偿角Ωij
Ωij=Δtij·2πfj
其中,Δtij是某个试验状态下发出舵控指令至收到舵反就位指令的时间延时,单位是s,fj是对应试验状态下的扫频频率,单位是Hz。
优选的,在步骤2中,根据舵机模型和靶标的滚转角速度解算补偿角Ω,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021
其中,ωx是靶标滚转角速度,ξ是舵机阻尼比,ωn是舵机带宽。
优选的,在步骤2之后加入设定或解算舵偏角指令的步骤,具体如下:
设定或解算准弹体系下的俯仰舵偏角、偏航舵偏角以及弹体系下的滚转舵偏角,如下: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031
其中,δz4c是设定的或根据自毁弹道解算的准弹体系下俯仰舵偏角指令,δy4是设定的准弹体系下的偏航舵偏角;δz4是设定的准弹体系下的俯仰舵偏角,δx是弹体系下的滚转舵偏角。
优选的,设定或解算舵偏角指令的步骤后加入插值补偿角的步骤,具体如下:
若靶标采用独立通道舵面或“十”字型舵面布局时,插值时所使用的幅值为|δz4c|;或者,若靶标采用“X”字型舵面布局时,插值时所使用的幅值为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032
优选的,步骤3中,若靶标采用独立通道舵面,则: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041
其中,δz4是设定的准弹体系下俯仰舵偏角;γ是靶标的滚转角,单位是rad;Ω是步骤2中的补偿角;δz是俯仰通道舵偏角;δy是偏航通道舵偏角。
优选的,步骤3中,若靶标采用“十”字型布局时,每片舵面的摆角的计算方式如下: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042
其中,δz4是设定的准弹体系下俯仰舵偏角;γ是靶标的滚转角,单位是rad;Ω是步骤2中的补偿角;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043
则为四个舵面对应的摆动角度。
优选的,步骤3中,若靶标采用“X”字型布局时,每片舵面的摆角的计算方式如下: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051
其中,δz4是设定的准弹体系下俯仰舵偏角;γ是靶标的滚转角,单位是rad;Ω是步骤2中的补偿角;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052
则为四个舵面对应的摆动角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其属于第四类安控方法,利用靶标失稳后的滚转角、滚转角速度等信息以及事先已知的舵系统信息来进行靶标舵面控制,从而使靶标在姿态失稳时仍能够迅速落地,极大地降低了靶标姿态失稳时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一种舵系统扫频试验的电气搭配示意图;
图3为一种“X”字型舵面布局时通道舵偏角极性以及舵面标号示意图;
图4为一种“十”字型舵面布局时通道舵偏角极性以及舵面标号示意图;
图5为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后实际舵摆角与理论舵摆角之间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其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获取舵系统不同频率和不同舵面摆角下的扫频信息,获取靶标的滚转角和滚转角速度;
步骤2:根据步骤1中的扫频信息解算补偿角,或者,根据舵机模型和靶标的滚转角速度求取补偿角;在靶标转速较低时,比如低于每秒三转,可以不解算补偿角,即认为补偿角是0;
步骤3:根据步骤2中的补偿角解算舵系统的每片舵面的摆角,舵系统的舵机控制器根据解算出的每片舵面的摆角信息发出舵系统的每片舵面的摆角指令。
在步骤1中,舵系统不同频率和不同舵面摆角下的扫频信息可由舵系统生产厂家提供。或者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扫频信息也可以通过扫频试验测得。
图2是一种扫频试验电气设备搭配示意图。在步骤2中,若已经获得扫频试验结果,则可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补偿角Ωij并记录此时扫频幅度Ai,i=1、2、3…n,j=1、2、3…m;
Ωij=Δtij·2πfj
获取不同状态下的补偿角,并制成表格,其中表格应具有但不限于如下形式:
<![CDATA[A<sub>1</sub>]]> <![CDATA[A<sub>2</sub>]]> <![CDATA[A<sub>n</sub>]]>
<![CDATA[f<sub>1</sub>]]> <![CDATA[Ω<sub>11</sub>]]> <![CDATA[Ω<sub>12</sub>]]> <![CDATA[Ω<sub>13</sub>]]>
<![CDATA[f<sub>2</sub>]]> <![CDATA[Ω<sub>21</sub>]]> <![CDATA[Ω<sub>22</sub>]]> <![CDATA[Ω<sub>2n</sub>]]>
<![CDATA[f<sub>m</sub>]]> <![CDATA[Ω<sub>w1</sub>]]> <![CDATA[Ω<sub>w2</sub>]]> <![CDATA[Ω<sub>ww</sub>]]>
其中,Δtij是某个试验状态下发出舵控指令至收到舵反就位指令的时间延时,单位是s,fj是对应试验状态下的扫频频率,单位是Hz。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根据通过扫频获取的补偿角、舵面偏转角、靶标的滚转角速度等对靶标的实时补偿角进行二维插值。
若滚转角速度的单位是°/s,则有
f=ωx/360
若滚转角速度单位是rad/s,则有
f=ωx/2/π。
例如,采取某一型号舵机的扫频试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如下:
幅值5° 幅值10° 幅值30°
频率1Hz 2.3° 2.5°
频率2Hz 4.1° 4.5°
频率15Hz 89° 90° 93°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根据舵机模型、靶标的滚转角速度等直接求取补偿角。补偿角求取方式为下式或下式的变型: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081
其中,ωx是靶标滚转角速度,ξ是舵机阻尼比,ωn是舵机带宽。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步骤2之后加入设定或解算舵偏角指令的步骤,具体如下:
设定或解算准弹体系下的俯仰舵偏角、偏航舵偏角以及弹体系下的滚转舵偏角,如下: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091
其中,δz4c是设定的或根据自毁弹道解算的准弹体系下俯仰舵偏角指令,δy4是设定的准弹体系下的偏航舵偏角;δz4是设定的准弹体系下的俯仰舵偏角,δx是弹体系下的滚转舵偏角。
设定或解算舵偏角指令的步骤后加入插值补偿角的步骤,具体如下:
若靶标采用独立通道舵面或“十”字型舵面布局时,插值时所使用的幅值为|δz4c|;或者,若靶标采用“X”字型舵面布局时,插值时所使用的幅值为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092
比如:采用十字舵面布局,|δz4c|=7.5°,靶标的旋转频率是1.5Hz;那么7.5°就在上表中幅值5°和幅值10°之间,而1.5Hz在1Hz和2Hz之间,因此先求出1Hz和幅值7.5°对应的“补偿角1”,此处为2.15°(在2°和2.3°之间),再求2Hz和幅值7.5°对应的“补偿角2”,此处为4.05°(在4°和4.1°之间),最后再求出1.5Hz且幅值7.5°对应的补偿角,此处为3.1°。在实际进行安控时,插值用的幅值用|δz4c|或者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101
插值用的频率就是靶标的旋转角速度f=ωx/360或者f=ωx/2/π。
δz4c可预设为大于0的常数,其取值一般小于30。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δz4c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取值为20,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其取值不限于20°。
图3是一种“X”字型舵面布局时弹体系下舵偏角的定义方式,图中“正方形”表示偏转后的舵面后缘。
图4是一种“十”字型舵面布局时通道舵偏角极性和舵面摆角定义,图中“正方形”表示偏转后的舵面后缘。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根据当前靶标旋转频率解算补偿角并对此补偿角进行二维插值获得插值后的补偿角,“X”字型舵面布局时插值使用的幅值为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102
在本实施例中幅值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103
独立通道舵面设计或“十”字型舵面布局时A=|δz4c|=20;A表示插值补偿角使用的幅值。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步骤3中,需要获取每片舵面的摆角,为此首先需要解算弹体系下的俯仰舵偏角δz和偏航舵偏角δy,解算方式如下: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111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若靶标采取独立通道舵面设计,则单片舵面摆角与通道舵摆角一致,将通道舵偏角转换为单片舵面指令,若δy4=0,可化简为: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112
其中,δz4是设定的准弹体系下俯仰舵偏角;γ是靶标的滚转角,单位是rad;Ω是步骤2中的补偿角;δz是俯仰通道舵偏角;δy是偏航通道舵偏角;将δy与δz发送给舵机控制器后即可实现本发明所提的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步骤3中,若靶标采用“X”字型布局时,则每片舵面摆角解算如下: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121
若δy4=0,可化简为: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122
其中,δz4是设定的准弹体系下俯仰舵偏角;γ是靶标的滚转角,单位是rad;Ω是步骤2中的补偿角;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123
则为四个舵面对应的摆动角度;将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124
发送给舵机控制器后即可实现本发明所提的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步骤3中,若靶标采用“十”字型布局时,若δy4=0,每片舵面的摆角的计算方式如下: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131
其中,δz4是设定的准弹体系下俯仰舵偏角;γ是靶标的滚转角,单位是rad;Ω是步骤2中的补偿角;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132
则为四个舵面对应的摆动角度;将
Figure GDA0004086002470000133
发送给舵机控制器后即可实现本发明所提的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
假设舵面布局为“X”字型,而0时刻时靶标姿态失稳,此时靶标的滚转角为0°,角速度为0°/s,且靶标受到了常值滚转力矩的干扰而产生了滚转角加速度,设为200°/s2,则其对应的滚转角速度为200t,t为时间,从0开始增加,
此处角速度单位是°/s,对应的滚转角为100t2,单位是°;即滚转角速度、滚转角均已知,设定幅值已知,则可以通过本发明求出该布局下的舵面摆角,应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X字形布局,则其1号舵面的摆动曲线见图5。
图5中,实线为舵面理论摆角曲线,加有菱形符号的线为应用本发明以及使用补偿角后的实际舵摆角曲线(补偿角不为0),加有圆形符号的线为应用本发明以及补偿角为0的实际舵摆角曲线。加有菱形符号的线与实线基本重合,加有圆形符号的线与实线稍有偏差但仍属于稳定的曲线。
应用本发明以及使用补偿角(补偿角不为0)后的实际舵摆角曲线与理论舵摆角曲线基本重合,这说明应用本发明可以快速且有效地对靶标实施安控。而应用本发明但不考虑补偿角时(即补偿角为0),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安控的可靠性,但仍可以实现较为有效的靶标安控,因此,在靶标不滚动或者滚转角速度较小(比如3转/s及以下)时,也可以不解算补偿角。
003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其属于第四类安控方法,利用靶标失稳后的滚转角、滚转角速度等信息以及事先已知的舵系统信息和自毁弹道信息来进行靶标舵面控制,从而使靶标在姿态失稳时仍能够迅速落地,极大地降低了靶标姿态失稳时的安全隐患。
0037.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舵系统不同频率和不同舵面摆角下的扫频信息,获取靶标的滚转角和滚转角速度;
步骤2:根据步骤1中的扫频信息解算补偿角,或者,根据舵机模型和靶标的滚转角速度求取补偿角;
在靶标转速低于每秒三转时,不解算补偿角,即认为补偿角是0;
步骤3:根据步骤2中的补偿角解算舵系统的每片舵面的摆角,舵系统的舵机控制器根据解算出的每片舵面的摆角信息发出舵系统的每片舵面的摆角指令;
若靶标采用“十”字型布局时,每片舵面的摆角的计算方式如下:
Figure FDA0004086002460000011
若靶标采用“X”字型布局时,每片舵面的摆角的计算方式如下:
Figure FDA0004086002460000012
其中,δz4是设定的准弹体系下俯仰舵偏角;γ是靶标的滚转角,单位是rad;Ω是步骤2中的补偿角;
Figure FDA0004086002460000021
则为四个舵面对应的摆动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舵系统不同频率和不同舵面摆角下的扫频信息由舵系统生产厂家提供或者通过扫频试验测得;在步骤2中,根据扫频信息解算补偿角Ωij,并预存这些补偿角信息,
Ωij=Δtij·2πfj
其中,Δtij是某个试验状态下发出舵控指令至收到舵反就位指令的时间延时,单位是s,fj是对应试验状态下的扫频频率,单位是Hz。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根据舵机模型和靶标的滚转角速度解算补偿角Ω,
Figure FDA0004086002460000031
其中,ωx是靶标滚转角速度,ξ是舵机阻尼比,ωn是舵机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之后加入设定或解算舵偏角指令的步骤,具体如下:
设定或解算准弹体系下的俯仰舵偏角、偏航舵偏角以及弹体系下的滚转舵偏角,如下:
Figure FDA0004086002460000032
其中,δz4c是设定的或根据自毁弹道解算的准弹体系下俯仰舵偏角指令,δy4是设定的准弹体系下的偏航舵偏角;δz4是设定的准弹体系下的俯仰舵偏角,δx是弹体系下的滚转舵偏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或解算舵偏角指令的步骤后加入插值补偿角的步骤,具体如下:
对补偿角进行二维插值;若靶标采用独立通道舵面或“十”字型舵面布局时,插值时所使用的幅值为|δz4c|;或者,若靶标采用“X”字型舵面布局时,插值时所使用的幅值为
Figure FDA000408600246000004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若靶标采用独立通道舵面,则:
Figure FDA0004086002460000042
其中,δz4是设定的准弹体系下俯仰舵偏角;γ是靶标的滚转角,单位是rad;Ω是步骤2中的补偿角;δz是俯仰通道舵偏角;δy是偏航通道舵偏角。
CN202310011090.3A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 Active CN1159038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1090.3A CN115903875B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1090.3A CN115903875B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03875A CN115903875A (zh) 2023-04-04
CN115903875B true CN115903875B (zh) 2023-04-28

Family

ID=85769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11090.3A Active CN115903875B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038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94839A (zh) * 2023-05-22 2023-06-23 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制导火箭低成本安全自毁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23499A (ja) * 1998-02-05 1999-08-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飛しょう体の制御装置
RU2584400C1 (ru) * 2015-02-17 2016-05-20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е бюро приборостроения им. академика А.Г. Шипунова"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угла крена бесплатформенной инерциальной навигационной системы вращающегося по крену артиллерийского снаряда
CN112445235A (zh) * 2019-08-27 2021-03-0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于高动态飞行器的滚转稳定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200826A (zh) * 2021-11-09 2022-03-1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超音速大机动靶标持续大过载机动高度稳定控制方法
CN114296476A (zh) * 2021-12-16 2022-04-08 航天神舟飞行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靶机飞行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4879717A (zh) * 2022-07-12 2022-08-09 北京星途探索科技有限公司 靶标的快速转平方法、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23499A (ja) * 1998-02-05 1999-08-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飛しょう体の制御装置
RU2584400C1 (ru) * 2015-02-17 2016-05-20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е бюро приборостроения им. академика А.Г. Шипунова"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угла крена бесплатформенной инерциальной навигационной системы вращающегося по крену артиллерийского снаряда
CN112445235A (zh) * 2019-08-27 2021-03-0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于高动态飞行器的滚转稳定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200826A (zh) * 2021-11-09 2022-03-1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超音速大机动靶标持续大过载机动高度稳定控制方法
CN114296476A (zh) * 2021-12-16 2022-04-08 航天神舟飞行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靶机飞行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4879717A (zh) * 2022-07-12 2022-08-09 北京星途探索科技有限公司 靶标的快速转平方法、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考虑效率补偿的旋转弹舵机控制耦合解耦算法;马振兴;王利;薄学纲;张艳军;;现代防御技术;第45卷(第1期);第88-92、11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03875A (zh)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03875B (zh) 一种靶标姿态失稳时的有效安控方法
CN110502027B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终端滑模的四旋翼无人机姿态容错控制方法
Matsumoto et al. A hovering control strategy for a tail-sitter VTOL UAV that increases stability against large disturbance
US20180086442A1 (en) Tilt Winged Multi Rotor
CN108445760A (zh) 基于自适应故障估计观测器的四旋翼无人机容错控制方法
CN113154955B (zh) 一种自旋稳定的火箭分离体残骸落区精准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977009B (zh) 一种考虑耦合的吸气式飞行器姿态控制律设计方法
US9758242B2 (en) Lift offse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 for coaxial rotorcraft
CN103116358B (zh) 一种空间飞行器绳索稳定收放控制方法
CN109460055B (zh) 一种飞行器控制能力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225323B (zh) 基于偏差影响方向组合确定落区边界的方法、介质和设备
CN106741918A (zh) 斜积矢量两轴飞行器控制结构
CN105488295A (zh) 一种考虑风场扰动的无人机建模系统
CN109308074B (zh) 一种无人机重心偏移的补偿方法及系统
CN105488296A (zh) 一种考虑风场扰动的无人机建模方法
CN109308064A (zh)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的故障容错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721421A (zh) 多旋翼飞行器
CN105129072A (zh) 一种飞机机尾
CN113625730A (zh) 一种基于超扭滑模的四旋翼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
Raabe Adaptive, failure-tolerant control for hexacopters
CN110414110A (zh) 一种用于飞行失速状态下的飞机受力仿真方法
CN112067249B (zh) 一种带有阻力舵的长直翼动力学耦合风洞试验模型
Sun et al. Finite-time stabilization control for the flight mode transition of tiltrotors based on switching method
CN109212969B (zh) 一种考虑四旋翼飞行器执行器故障的积分反步滑模姿态控制方法
EP2927120B1 (en) Compliant wing control for aircraf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