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03420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03420A
CN115903420A CN202210337990.2A CN202210337990A CN115903420A CN 115903420 A CN115903420 A CN 115903420A CN 202210337990 A CN202210337990 A CN 202210337990A CN 115903420 A CN115903420 A CN 115903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drum
fixing
loop
back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379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饭岛知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903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034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0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chanical grippers engaging the leading edge only of the articles
    • B65H29/04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chanical grippers engaging the leading edge only of the articles the grippers being carried by endless chains or bands
    • B65H29/042Intermediate conveyors, e.g. transferring devices
    • B65H29/044Intermediate conveyors, e.g. transferring devices conveying through a mach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8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grippers, e.g. suction grippers
    • B65H5/085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grippers, e.g. suction grippers by combinations of endless conveyors and gripp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5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transfer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Discharge By Other Mean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转印卷筒,能够旋转,在转印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第1槽部,将图像转印到在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通过的记录介质;定影卷筒,能够旋转,在定影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第2槽部,将在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通过的记录介质上转印的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环回部件,形成为环状,架设于转印卷筒和定影卷筒;多个把持部件,对记录介质进行把持,在沿着环回部件的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的状态下被支承于环回部件,在通过转印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时配置于第1槽部内,在通过定影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时配置于第2槽部内;压力部,能够旋转,使得在压力部与定影卷筒之间有压力的状态下记录介质通过压力部与定影卷筒之间;转印辊,能够旋转,配置为与转印卷筒接近,在第2槽部的靠定影卷筒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端部与压力部接触时,与第1槽部对置地配置。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20-14006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文献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供图像转印到外表面上的转印带和转印部,该转印部具有:转印卷筒,其具有与转印带的外表面夹着记录介质而将图像从转印带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区域;以及旋转体,其配置于转印卷筒的轴向两端侧。此外,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环回部件,其卷挂于旋转体,利用旋转体的旋转来进行环回;以及保持部,其安装于环回部件,保持记录介质,利用环回部件的环回来输送记录介质,并使该记录介质通过转印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与在正在将图像向记录介质转印时将在定影卷筒侧产生的振动传递到转印卷筒侧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向记录介质转印的图像的画质受损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转印卷筒,其被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在该转印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第1槽部,该转印卷筒将图像转印到在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通过的记录介质;定影卷筒,其被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在该定影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第2槽部,该定影卷筒将在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通过的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转印的所述图像定影于所述记录介质;环回部件,其形成为环状,并且至少架设于所述转印卷筒和所述定影卷筒;多个把持部件,该把持部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把持,多个所述把持部件在沿着所述环回部件的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所述环回部件,在通过所述转印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时,配置于所述第1槽部内,在通过所述定影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时,配置于所述第2槽部内;压力部,其被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使得在所述压力部与所述定影卷筒之间存在压力的状态下使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压力部与所述定影卷筒之间;以及转印辊,其被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配置为与所述转印卷筒接近,在所述第2槽部的靠所述定影卷筒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端部与所述压力部接触时,所述转印辊与所述第1槽部对置地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转印卷筒,其被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在该转印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第1槽部,该转印卷筒将图像转印到在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通过的记录介质;定影卷筒,其被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在该定影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第2槽部,该定影卷筒将在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通过的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转印的所述图像定影于所述记录介质;环回部件,其形成为环状,并且至少架设于所述转印卷筒和所述定影卷筒;多个把持部件,该把持部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把持,多个所述把持部件在沿着所述环回部件的长度方向以所规定的间隔配置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所述环回部件,在通过所述转印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时,配置于所述第1槽部内,在通过所述定影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时,配置于所述第2槽部内;压力部,其被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使得在所述压力部与所述定影卷筒之间存在压力的状态下使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压力部与所述定影卷筒之间;以及转印辊,其被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配置为与所述转印卷筒接近,在将沿所述环回部件的长度方向相邻的一个所述把持部件与另一所述把持部件之间的沿该环回部件的长度方向的间隔设为L2、将从所述转印卷筒的所述第1槽部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到所述定影卷筒的所述第2槽部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之间的范围内所配置的所述把持部件的数量设为n1、将所述第1槽部的开放端处的所述转印卷筒的圆周长度和所述第2槽部的开放端处的所述定影卷筒的圆周长度设为L6、将从所述转印卷筒的所述第1槽部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到所述定影卷筒的所述第2槽部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之间的所述环回部件的长度设为L3的情况下,满足下述的式1,
L2×n1-L6<L3<L2×n1…式1。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第1马达,其使所述转印卷筒旋转;以及第2马达,其使所述定影卷筒旋转,所述转印卷筒的惯性矩被设定为比所述定影卷筒的惯性矩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案,所述第1方案或者第2方案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第1马达,其使所述转印卷筒旋转;以及第2马达,其使所述定影卷筒旋转,所述第1马达的额定输出被设定为比所述第2马达的额定输出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案,在所述第3方案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第1马达的额定输出被设定为比所述第2马达的额定输出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案,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中间轴部,该中间轴部被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在所述转印卷筒的旋转方向上游侧且所述定影卷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处被所述环回部件卷挂,所述中间轴部的惯性矩被设定为比所述转印卷筒的惯性矩和所述定影卷筒的惯性矩大,在将所述转印卷筒的旋转方向上游侧且所述定影卷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所述环回部件的长度、即从所述环回部件的卷挂于所述定影卷筒的部分的周向中心位置经由所述中间轴部、到所述环回部件的卷挂于所述转印卷筒的部分的周向中心位置为止的所述环回部件的长度设为L9、将所述转印卷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且所述定影卷筒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所述环回部件的长度、即从所述环回部件的卷挂于所述转印卷筒的部分的周向中心位置到所述环回部件的卷挂于所述定影卷筒的部分的周向中心位置为止的所述环回部件的长度设为L10的情况下,满足下面的式2,
L9>L10…式2。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案,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内侧中间轴部,其被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在所述转印卷筒与所述定影卷筒之间且所述定影卷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处被所述环回部件的内侧卷挂;以及外侧中间轴部,其被所述环回部件的外侧卷挂。
(效果)
根据所述第1方案,与在正在将图像向记录介质上转印时在定影卷筒侧所产生的振动被传递到转印卷筒侧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向记录介质转印的图像的画质受损的情况。
根据所述第2方案,与不满足上述的式1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向记录介质转印的图像的画质受损的情况。
根据所述第3方案,与转印卷筒的惯性矩和定影卷筒的惯性矩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转印卷筒的速度变动。
根据所述第4方案或第5方案,与第1马达的输出和第2马达的输出成为相同的输出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转印卷筒的速度变动。
根据所述第6方案,与中间轴部的惯性矩被设定为比转印卷筒的惯性矩和定影卷筒的惯性矩小的结构且不满足上述的式2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向转印卷筒侧传递的振动。
根据所述第7方案,与没有外侧中间轴部的结构相比,能够使从轴向观察时环回部件相对于内侧中间轴部的占有面积的长度变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链条和夹持器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纸张的输送和夹持器的动作的主视图。
图4是将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放大主视图。
图5是将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放大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10)
首先,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另外,各图所示的箭头UP是指铅垂方向上侧即装置上方侧。此外,如图1所示,箭头RH是指水平方向的一侧,是与装置正对时的右侧。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在无前提地指定了上下方向的情况下,意味着图1所示的装置的上下方向。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在无前提地指定了左右方向的情况下,意味着与图1所示的装置正对时的左方和右方。并且,在以下说明中,在无前提地指定了前后方向的情况下,意味着与图1所示的装置正对时的前后方向(即,相对于纸面的近前侧和里侧的方向)。
图像形成装置10是将调色剂像(图像的一例)形成于纸张P(记录介质的一例)上的电子照相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输送部12、图像形成部14和定影部16。
(输送部12)
输送部12具有输送纸张P的功能。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输送部12具有夹持器18和一对链条20。夹持器18是把持部件的一例。一对链条20是环回部件的一例,如图1所示那样形成为环状。如图2所示,该一对链条20在前后方向(图2的D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一对链条20中的、配置于前方侧的链条20。此外,在图1中,简化示出了链条20和夹持器18。
而且,一对链条20分别架设于后述的交接卷筒27、转印卷筒46、定影卷筒56、第1中间轴部60和第2中间轴部62之间。详细而言,一对链条20分别卷挂于在后述的交接卷筒27、转印卷筒46、定影卷筒56、第1中间轴部60和第2中间轴部的轴向上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配置的未图示的一对链轮。由此,交接卷筒27、转印卷筒46、定影卷筒56、第1中间轴部60和第2中间轴部62彼此同步地旋转。
如图2所示,夹持器18构成为包含:圆柱状的轴22,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多个夹具24,它们以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状态被支承于轴22;以及壳体26,其覆盖夹具24,呈矩形状。轴22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被支承于一对链条20。壳体26以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被轴22保持。此外,外壳26构成为相对于夹具24的旋转而独立地旋转。而且,在这样的构造中,夹具24的末端部24A与壳体26的固定爪部26A的末端部26B构成为能够夹持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的末端部P1。
而且,如图3的(A)~(F)所示,在输送部12中,夹持器18在通过以前后方向为轴向被支承成能够旋转的交接卷筒27的旋转径向外侧的部分即外周部时,对从未图示的收纳部送来的纸张P的末端部P1进行把持。另外,旋转径向是指与交接卷筒27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也以与此相同的意思使用旋转径向这样的用语。
具体而言,如图3的(A)所示,纸张P以第一输送速度V1从未图示的收纳部被送出。接着,如图3的(B)和(C)所示,以第一输送速度V1从收纳部被送出的纸张P从第一输送速度V1被减速到第二输送速度V2。如图3的(C)所示,在减速完成为第二输送速度V2的状态下,纸张P的末端部P1在交接位置72处进入夹具24的末端部24A与壳体26的固定爪部26A的末端部26B之间。
而且,如图3的(D)~图3的(F)所示,夹持器18保持着纸张P的末端部P1进行输送。即、夹持器18接受纸张P并输送。
此外,如图1所示,在输送部12中,在夹持器18把持着纸张P的末端部P1的状态下,链条20沿箭头G方向进行环回,由此输送纸张P,使纸张P通过后述的对置位置54(即,二次转印位置)。并且,在输送部12中,在使纸张P通过对置位置54(即,二次转印位置)之后,将其输送到定影部16。
(图像形成部14)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部14具有将图像形成于纸张P的功能。具体而言,图像形成部14具有:调色剂像形成部28,其通过电子照相方式来形成调色剂像;以及转印部30,其将由调色剂像形成部28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P上。
(调色剂像形成部28)
调色剂像形成部28以按照每个颜色形成调色剂像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共计4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8。图1所示的(Y)、(M)、(C)、(K)的标号表示与上述各颜色对应的结构部分。此外,由于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8构成为除了要使用的调色剂以外都相同,因此,针对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8,在图1中以调色剂像形成部28(Y)为代表对各部分标注了标号。
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8具有进行旋转的圆筒状的感光体32、和使感光体32带电的帯电器34。并且,调色剂像形成部28具有:曝光部36,其对带电的感光体32照射曝光用的光而形成静电潜像;以及显影部38,其用于利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将静电潜像显影为由调色剂层形成的图像。并且,调色剂像形成部28具有清洁器40,该清洁器40在调色剂从感光体32被转印到转印带42上之后,去除残留在感光体32的表面的调色剂。
(转印部30)
图1所示的转印部30具有将各颜色的感光体32的调色剂像与作为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带42重叠而进行一次转印并将该重叠后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到纸张P上的功能。具体而言,转印部30具有作为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带42、一次转印辊44、转印卷筒46和二次转印辊48(转印辊的一例)。
一次转印辊44具有在感光体32与一次转印辊44之间的一次转印位置50处将形成于感光体32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带42的外周面上的功能。
转印带42呈环状(即,环形状),并卷挂于二次转印辊48和多个辊52,由此被支承于二次转印辊48和多个辊52,从而被确定了姿势。通过对多个辊52中的至少1个进行旋转驱动,使转印带42沿箭头X方向进行环回,并将一次转印后的图像向对置位置54输送。
转印卷筒46具有将转印到转印带42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P上的功能。转印卷筒46以与转印带42对置的方式,配置于转印带42的左下侧。该转印卷筒46形成为以前后方向为轴向的圆筒状。转印卷筒46与卷挂有链条20的未图示的链轮一体地旋转。在转印卷筒46的旋转径向外侧的部分即外周部上,形成有用于抑制与夹持器18的干扰的凹槽46A(第1槽部的一例)。夹持器18在通过转印卷筒46与二次转印辊48之间时,在配置于凹槽46A内的状态下通过。
二次转印辊48在其与转印卷筒46之间配置有转印带42的状态下,与转印卷筒46在预先规定的对置位置54处对置。具体而言,二次转印辊48相对于转印卷筒46配置于右上侧。
在转印部30中,在对置位置54处由转印带42和转印卷筒46夹着由夹持器18和链条20输送的纸张P,利用通过对转印卷筒46与二次转印辊48之间施加二次转印偏压而产生的静电力,将被转印到转印带42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像在对置位置54处转印到纸张P上。因此,对置位置54也可以说是图像被二次转印的二次转印位置。并且,对置位置54也可以说是图像形成于纸张P的图像形成位置。对置位置54可以说是转印带42(即,二次转印辊48)和转印卷筒46夹持纸张P的夹持位置(即,夹持区域)。并且,对置位置54也可以说是供二次转印辊48与转印带42接触的位置(即,接触区域)。
(定影部16)
图1所示的定影部16具有使纸张P的图像定影到纸张P的功能。具体而言,定影部16具有定影卷筒56和压力辊58。压力辊58是压力部的一例。在定影部16中,利用设置于压力辊58内的未图示的加熱源的加热、和压力辊58与定影卷筒56之间的压力将转印到纸张P上的图像定影于纸张P。
定影卷筒56形成为以前后方向为轴向的圆筒状。该定影卷筒56的外径与转印卷筒46的外径被设定为基于规定的公差范围的相同的尺寸。此外,定影卷筒56相对于转印卷筒46配置于左侧,并且配置于与转印卷筒46在上下方向上基于规定的公差范围的相同位置。此外,定影卷筒56与卷挂有链条20的未图示的链轮一体地旋转。该链轮的齿数被设定为与和转印卷筒46一体地旋转的链轮相同的齿数。在定影卷筒56的旋转径向外侧的部分即外周部,形成有用于抑制与夹持器18发生干扰的凹槽56A(第2槽部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56A的各部分的尺寸被设定为与转印卷筒46的凹槽46A的各部分的尺寸基于规定的公差的范围而相同的尺寸。夹持器18在通过定影卷筒56与压力辊58之间时,在配置于凹槽56A的状态下通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如下机构:在压力辊58在定影卷筒56的凹槽56A之上通过时,使压力辊58从定影卷筒56离开,在压力辊58完成定影卷筒56的凹槽56A上的通过时,使压力辊58向定影卷筒56侧接近(返回原来的位置)。另外,也可以设为未设置有该结构的结构。
而且,在定影部16中,由夹持器18和链条20输送的纸张P被定影卷筒56和压力辊58夹持,由此将转印到纸张P上的图像定影于纸张P。因此,纸张P被定影卷筒56和压力辊58夹着的位置也可以说是图像被定影的定影位置。并且,该位置也可以说是由压力辊58和定影卷筒56夹持纸张P的夹持位置(即夹持区域)。并且,该位置也可以说是压力辊58与定影卷筒56接触的位置(即接触区域)。
(用于抑制转印到纸张P上的图像的画质受损的情况的结构)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在定影卷筒56的凹槽5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56B和压力辊58发生了接触时,二次转印辊48与转印卷筒46的凹槽46A成为在两者的旋转径向上对置地配置。即、在定影卷筒56的凹槽5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56B和压力辊58发生了接触时,二次转印辊48与转印卷筒46的凹槽4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至下游侧端部之间在两者的旋转径向上对置地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以下的各参数设定为满足以下的条件的范围。
此处,将链条20的全长设为L1、将在链条20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一个夹持器18与另一夹持器18之间的沿该链条20的长度方向上的间隔设为L2、将夹持器18的数量设为N。如此,链条20的全长L1用以下的式a1表示。
L1=L2×N……式a1
接着,将从转印卷筒46的凹槽4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46B到定影卷筒56的凹槽5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56B之间的链条20的长度设为L3。此外,将凹槽46A的开放端处的转印卷筒46的圆周长度和凹槽56A的开放端处的定影卷筒56的圆周长度设为L6。并且,将从转印卷筒46的凹槽4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46B到定影卷筒56的凹槽5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56B之间的范围内所配置的夹持器18的数量设为n1。此处,n1是指在链条20正在进行环回时在从转印卷筒46的凹槽4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46B到定影卷筒56的凹槽5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56B之间的范围内所配置的夹持器18的数量的最大数量。
而且,以满足以下的式a2的方式设定上述各参数。
L2×n1-L6<L3<L2×n1……式a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第1中间轴部60及第2中间轴部62,该第1中间轴部60及第2中间轴部62在转印卷筒46的旋转方向上游侧且定影卷筒56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处供链条20卷挂。第1中间轴部60是内侧中间轴部的一例。此外,第2中间轴部62是中间轴部及外侧中间轴部的一例。
第1中间轴部60及第2中间轴部62将前后方向作为轴向被支承成能够旋转。第1中间轴部60构成为包含:分别卷挂着一对链条20的一对链轮、将一对链轮沿轴向连结的轴部件、和固定于轴部件上的飞轮。
此外,与第1中间轴部60同样,第2中间轴部62构成为包含:分别卷挂着一对链条20的一对链轮、将一对链轮沿轴向连结的轴部件和固定于轴部件上的飞轮。在本实施方式中,飞轮等的质量被设定为,使得第2中间轴部62的惯性矩比转印卷筒46的惯性矩和定影卷筒56的惯性矩大。
此处,将转印卷筒46的旋转方向上游侧且定影卷筒56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链条20的长度设为L9,该长度是从在定影卷筒56中卷挂有链条20的部分的周向中心位置经由第2中间轴部62到在转印卷筒46中卷挂有链条20的部分的周向中心位置为止的、链条20的长度设为L9。此外,将转印卷筒46的旋转方向下游侧且定影卷筒56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链条20的长度设为L10,该长度是从在转印卷筒46中卷挂有链条20的部分的周向中心位置到在定影卷筒56中卷挂有链条20的部分的周向中心位置为止的、链条20的长度设为L10,在该情况下,使得满足以下的式a3。
L9>L10……式a3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中间轴部60相对于定影卷筒56配置于下方侧。该第1中间轴部60从链条20的内侧供链条20卷挂。此外,该第2中间轴部62相对于定影卷筒56配置于下方侧并且相对于第1中间轴部60配置于右侧,并且相对于转印卷筒46和交接卷筒27配置于左侧。该第2中间轴部62从链条20的外侧供该链条20卷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使转印卷筒46旋转的第1马达64和使定影卷筒56旋转的第2马达66。另外,作为一例,第1马达64和第2马达66是AC伺服马达。第1马达64的旋转被未图示的减速器减速而传递到转印卷筒46。此外,第2马达66的旋转被未图示的减速器减速而传递到定影卷筒56。此处,第1马达64和使该第1马达64的旋转减速而传递到转印卷筒46的减速器构成了使转印卷筒46旋转的第1驱动部68。此外,第2马达66和使该第2马达66的旋转减速而传递到定影卷筒56的减速器构成了使定影卷筒56旋转的第2驱动部7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1驱动部68的第1马达64的额定输出和构成第2驱动部70的第2马达66的额定输出成为相同的额定输出。此外,构成第1驱动部68的减速器的减速比和构成第2驱动部70的减速器的减速比成为相同的减速比。
此外,第1马达64的旋转和第2马达66的旋转被分别独立地进行控制。第1马达64的旋转通过未图示的编码器来检测。而且,以由该编码器检测到的旋转接近规定的速度(转速)的方式对第1马达64的旋转进行控制。与此同样,第2马达66的旋转通过未图示的编码器来检测。而且,以由该编码器检测到的旋转接近规定的速度(转速)的方式对第2马达66的旋转进行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卷筒56的惯性矩与第2驱动部70的输出转矩之比被设定为比转印卷筒46的惯性矩与第1驱动部68的输出转矩之比大。具体而言,定影卷筒56的惯性矩被设定为比转印卷筒46的惯性矩大。即、转印卷筒46的惯性矩被设定为比定影卷筒56的惯性矩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卷筒56的质量比转印卷筒46的质量大。
(用于抑制夹持器18对纸张P进行把持的精度下降的情况的结构)
接着,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其他主要部分结构,对用于抑制夹持器18对纸张P进行把持的精度下降的情况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在从夹持器18开始把持纸张P时起到把持完成时为止的期间之前或之后,压力辊58与凹槽56A中的靠定影卷筒56的旋转方向的端部接触。详细而言,在从夹持器18开始把持纸张P时起到把持完成时为止的期间的之前或之后,压力辊58与凹槽5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56B接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以下的各参数设定为满足以下的条件的范围。
此处,将从定影卷筒56的凹槽5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56B到在交接卷筒27将纸张P交接给夹持器18的交接位置72为止的、链条20的长度设为L4。此外,将从定影卷筒56的凹槽5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56B到在交接卷筒27将纸张P交接给夹持器18的交接位置72之间的范围内所配置的夹持器18的数量设为n3。此处,n3是指在链条20正在进行环回时从定影卷筒56的凹槽5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56B到在交接卷筒27将纸张P交接给夹持器18的交接位置72之间的范围内所配置的夹持器18的数量的最大数量。并且,将从夹持器18开始把持纸张P时起到把持完成时为止夹持器18移动的距离的1/2设为L8。此处,夹持器18开始把持纸张P时是指,如图3的(A)所示那样原本关闭的壳体26和夹具24打开、且壳体26和夹具24最大程度打开之时。此外,夹持器18对纸张P的把持完成时是指,如图3的(E)所示那样,壳体26和夹具24成为关闭的状态、且夹持器18中的壳体26的固定爪部26A与夹具24的末端部24A把持着纸张P的末端部P1之时。而且,在交接卷筒27将纸张P交接给夹持器18的交接位置72是指,从夹持器18开始把持纸张P时起到把持完成时为止夹持器18所移动的范围的中央位置。如图3的(C)所示,在减速成为第二输送速度V2的状态下,纸张P的末端部P1在交接位置72处进入夹具24的末端部24A与壳体26的固定爪部26A的末端部26B之间。另外,在从夹持器18开始把持纸张P时起到把持完成时为止夹持器18移动了距离L8的2倍的距离时,交接卷筒27旋转40~50度的程度。
而且,以满足以下的式b1的方式设定上述各参数。
L4<L2×n3-L8或L2×n3+L8<L4……式b1
此外,如图5所示,将从在交接卷筒27将纸张P交接给夹持器18的交接位置72到转印卷筒46的凹槽4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46B之间的链条20的长度设为L5。此外,将从在交接卷筒27将纸张P交接给夹持器18的交接位置72到转印卷筒46的凹槽4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46B之间所配置的夹持器18的数量设为n5。此处,n5是指在链条20正在进行环回时从在交接卷筒27将纸张P交接给夹持器18的交接位置72到转印卷筒46的凹槽4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46B之间所配置的夹持器18的数量的最大数量。
而且,以满足以下的式b2的方式设定上述各参数。
L5<L2×n5-L8或L2×n5+L8<L5……式b2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在定影卷筒56的凹槽5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56B与压力辊58发生了接触时,二次转印辊48与转印卷筒46的凹槽46A在两者的旋转径向上对置地配置。这是通过将上述的各参数设定为满足L2×n1-L6<L3<L2×n1……式a2的范围来实现的。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印卷筒46与二次转印辊48之间正在对纸张P进行转印时,定影卷筒56的凹槽5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56B与压力辊58不接触。换言之,在转印卷筒46与二次转印辊48之间在纸张P上正在进行转印时,不会发生伴随于定影卷筒56的凹槽5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56B与压力辊58的接触而产生的振动。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与在转印卷筒46与二次转印辊48之间正在对纸张P进行转印时发生伴随于定影卷筒56的凹槽5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56B与压力辊58的接触而产生的振动的结构相比,可抑制向纸张P转印的图像的画质受损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定影卷筒56的惯性矩被设定为比转印卷筒46的惯性矩大,由此,定影卷筒56的惯性矩与第2驱动部70的输出转矩之比大于转印卷筒46的惯性矩与第1驱动部68的输出转矩之比。由此,即使由于在定影卷筒56侧所产生的振动经由链条20传递到转印卷筒46侧而在转印卷筒46中产生了速度变动(转速变动),与定影卷筒56的惯性矩和转印卷筒46的惯性矩被设定为相同的惯性矩的结构相比,转印卷筒46的转速可迅速地恢复到预先设定的转速。即,可在转印卷筒46中抑制速度变动。
另外,也可以通过将第1马达64的额定输出设定为比第2马达66的额定输出高,来使定影卷筒56的惯性矩与第2驱动部70的输出转矩之比大于转印卷筒46的惯性矩与第1驱动部68的输出转矩之比。在该情况下,即使是定影卷筒56的惯性矩与转印卷筒46的惯性矩之间没有差异的结构,转印卷筒46的转速也可迅速地恢复到预先设定的转速。即,可抑制转印卷筒46的速度变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设置有卷挂有链条20的第2中间轴部62,该第2中间轴部62的惯性矩被设定为比转印卷筒46的惯性矩和定影卷筒56的惯性矩大。除此以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设定为满足上述的式a3。由此,即使在定影卷筒56侧所产生的振动经由链条20传递到转印卷筒46侧,与第2中间轴部62的惯性矩被设定为比转印卷筒46的惯性矩和定影卷筒56的惯性矩小且不满足上述的式a3的结构相比,也可抑制转印卷筒46的速度变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除了第1中间轴部60以外,还设置有第2中间轴部62。该第2中间轴部62相对于定影卷筒56配置于下方侧且相对于第1中间轴部60配置于右侧,并且相对于转印卷筒46和交接卷筒27配置于左侧。而且,第2中间轴部62从该链条20的外侧供该链条20卷挂。在该结构中,与不具有第2中间轴部62的结构相比,从轴向(前后方向)观察时链条20相对于第1中间轴部60的占有面积的长度变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在从夹持器18开始把持纸张P时起到把持完成时为止的期间之前或之后,压力辊58与凹槽5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56B接触。这是通过将述的各参数设定为满足上述的式b1即L4<L2×n3-L8或L2×n3+L8<L4的范围来实现的。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夹持器18开始把持纸张P时起到把持完成时为止的期间内,压力辊58不与凹槽5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56B接触。换言之,在从夹持器18开始把持纸张P时起到把持完成时为止的期间内,不会发生伴随于定影卷筒56的凹槽5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56B与压力辊58的接触而产生的振动。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与在从夹持器18开始把持纸张P时起到把持完成时为止的期间内,发生伴随于定影卷筒56的凹槽5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56B与压力辊58的接触而产生的振动的结构相比,可抑制夹持器18对纸张P进行把持的精度下降的情况。
除此以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上述的各参数被设定为满足上述的式b2即L5<L2×n5-L8或L2×n5+L8<L5的范围。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夹持器18开始把持纸张P时起到把持完成时为止的期间内,转印卷筒46的凹槽4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46B与二次转印辊48不接触。换言之,在从夹持器18开始把持纸张P时起到把持完成时为止的期间内,不会发生伴随于转印卷筒46的凹槽4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46B与二次转印辊48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振动。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与在从夹持器18开始把持纸张P时起到把持完成时为止的期间内发生伴随于转印卷筒46的凹槽46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46B与二次转印辊48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振动的结构相比,可抑制夹持器18对纸张P进行把持的精度下降的情况。
另外,能够适当地选择并组合以上所说明的各结构。此外,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部件也可以置换为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部件。
此外,在以上所说明的例子中,对设置有第1驱动部68和第2驱动部70这2个驱动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仅设置有第1驱动部68和第2驱动部70中的任意一方的结构。
并且,在以上所说明的例子中,对定影卷筒56的惯性矩被设定为比转印卷筒46的惯性矩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定影卷筒56的惯性矩可以设定为比转印卷筒46的惯性矩小,也可以是定影卷筒56的惯性矩和转印卷筒46的惯性矩相等的结构。
此外,在以上所说明的例子中,对第2中间轴部62的惯性矩被设定为比转印卷筒46的惯性矩和定影卷筒56的惯性矩大且设定为满足上述的式a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关于是否将第2中间轴部62的惯性矩设定为比转印卷筒46的惯性矩和定影卷筒56的惯性矩大、以及是否设定为满足上述的式a3,考虑转印卷筒46的速度变动的等级来适当地设定即可。此外,也可以设为未设置有第2中间轴部62的结构。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内容,除了上述以外,当然也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
转印卷筒,其被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在该转印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第1槽部,图像被转印到在该转印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通过的记录介质;
定影卷筒,其被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在该定影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第2槽部,在该定影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通过的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转印的所述图像被定影于所述记录介质;
环回部件,其形成为环状,并且至少架设于所述转印卷筒和所述定影卷筒;
多个把持部件,该把持部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把持,多个所述把持部件在沿着所述环回部件的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所述环回部件,在通过所述转印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时,配置于所述第1槽部内,在通过所述定影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时,配置于所述第2槽部内;
压力部,其被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在所述压力部与所述定影卷筒之间存在压力的状态下,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压力部与所述定影卷筒之间;以及
转印辊,其被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配置为与所述转印卷筒接近,在所述第2槽部的靠所述定影卷筒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端部与所述压力部接触时,所述转印辊与所述第1槽部对置地配置。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
转印卷筒,其被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在该转印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第1槽部,图像被转印到在该转印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通过的记录介质;
定影卷筒,其被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在该定影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第2槽部,在该定影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的面上通过的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转印的所述图像被定影于所述记录介质;
环回部件,其形成为环状,并且至少架设于所述转印卷筒和所述定影卷筒;
多个把持部件,该把持部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把持,多个所述把持部件在沿着所述环回部件的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所述环回部件,在通过所述转印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时,配置于所述第1槽部内,在通过所述定影卷筒的旋转径向外侧部分时,配置于所述第2槽部内;
压力部,其被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在所述压力部与所述定影卷筒之间存在压力的状态下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压力部与所述定影卷筒之间;以及
转印辊,其被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配置为与所述转印卷筒接近,
在设沿所述环回部件的长度方向相邻的一个所述把持部件与另一所述把持部件之间的沿该环回部件的长度方向的间隔为L2、设从所述转印卷筒的所述第1槽部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到所述定影卷筒的所述第2槽部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之间的范围内所配置的所述把持部件的数量为n1、设所述第1槽部的开放端处的所述转印卷筒的圆周长度和所述第2槽部的开放端处的所述定影卷筒的圆周长度为L6、设从所述转印卷筒的所述第1槽部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到所述定影卷筒的所述第2槽部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之间的所述环回部件的长度为L3的情况下,满足下述的式1,
L2×n1-L6<L3<L2×n1…式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
第1马达,其使所述转印卷筒旋转;以及
第2马达,其使所述定影卷筒旋转,
所述转印卷筒的惯性矩被设定为比所述定影卷筒的惯性矩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
第1马达,其使所述转印卷筒旋转;以及
第2马达,其使所述定影卷筒旋转,
所述第1马达的额定输出被设定为比所述第2马达的额定输出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1马达的额定输出被设定为比所述第2马达的额定输出高。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中间轴部,该中间轴部被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在所述转印卷筒的旋转方向上游侧且所述定影卷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处被所述环回部件卷挂,
所述中间轴部的惯性矩被设定为比所述转印卷筒的惯性矩和所述定影卷筒的惯性矩大,
在设所述转印卷筒的旋转方向上游侧且所述定影卷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所述环回部件的长度、即从所述环回部件的卷挂于所述定影卷筒的部分的周向中心位置经由所述中间轴部、到所述环回部件的卷挂于所述转印卷筒的部分的周向中心位置为止的所述环回部件的长度为L9、设所述转印卷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且所述定影卷筒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所述环回部件的长度、即从所述环回部件的卷挂于所述转印卷筒的部分的周向中心位置到所述环回部件的卷挂于所述定影卷筒的部分的周向中心位置为止的所述环回部件的长度为L10的情况下,满足下面的式2,
L9>L10…式2。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
内侧中间轴部,其被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在所述转印卷筒与所述定影卷筒之间且所述定影卷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处被所述环回部件从内侧卷挂;以及
外侧中间轴部,其被所述环回部件从外侧卷挂。
CN202210337990.2A 2021-08-25 2022-04-01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59034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37629A JP2023031875A (ja) 2021-08-25 2021-08-25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37629 2021-08-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03420A true CN115903420A (zh) 2023-04-04

Family

ID=81328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37990.2A Pending CN115903420A (zh) 2021-08-25 2022-04-01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63389A1 (zh)
EP (1) EP4141561A1 (zh)
JP (1) JP2023031875A (zh)
CN (1) CN11590342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31876A (ja) * 2021-08-25 2023-03-0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84709B2 (ja) * 1998-06-26 2007-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7268400B2 (ja) 2019-02-28 2023-05-0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18369B2 (ja) * 2019-06-28 2023-08-01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U2020348065A1 (en) * 2019-09-20 2022-03-03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Image-form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31875A (ja) 2023-03-09
EP4141561A1 (en) 2023-03-01
US20230063389A1 (en)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92225B1 (en) Sheet detec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073225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S6255674A (ja) 複数の像担持体から順次トナ−像を転写するカラ−画像形成装置
JP7268416B2 (ja) 搬送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590342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019271A (ja) 遊星差動歯車減速機、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095056B2 (en) Pressure-applying device,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52025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590342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863004B2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590342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339734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23128A (ja) 駆動伝達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6146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75209A (ja) 回転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223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駆動システム
JPH0619338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0863A (ja) 回転駆動伝達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タイミングベルト
JP2023031859A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739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31858A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734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感光体の駆動機構
JP2024075208A (ja) 回転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15658B2 (ja) ベルト搬送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ベルト搬送制御方法、搬送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230318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