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2397B - 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92397B
CN115892397B CN202211272280.2A CN202211272280A CN115892397B CN 115892397 B CN115892397 B CN 115892397B CN 202211272280 A CN202211272280 A CN 202211272280A CN 115892397 B CN115892397 B CN 1158923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release
load model
grid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722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92397A (zh
Inventor
丁彦超
王宝寿
刘新辉
郁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02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Taihu Laboratory of Deep Sea Technological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702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Taihu Laboratory of Deep Sea Technological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02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Taihu Laboratory of Deep Sea Technological Science filed Critical 702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221127228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923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92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2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923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23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相互连接的活塞筒和栅状管,以及,内置在栅状管中的负载模型;所述活塞筒的一端敞口一端封口,所述活塞筒靠近封口的一侧上端贯通连接有两个连接管道,两个连接管道的上端连接有同一个泄压罐,且连接管道与泄压罐的连接处设置有流量调节阀,其中一个连接管道上还连接有与外界贯通的通海管道,且通海管道上设置有通海平衡阀。本发明可以实现负载模型释放过程全程加速,整个释放过程能量分布非常平缓,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加速行程短、释放载荷大等工程技术问题。该方案以大深度环境高压为动力源,直接利用环境高压驱动活塞做功,以实现负载模型低噪声和无泡释放的技术目的。

Description

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释放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小型水下工作平台负载模型释放方案主要采用活塞筒式弹射方式,这类释放射装置非常适合于低初速、低过载和低噪声的水下布放工作场景。按照活塞筒的级数多少简单分为单级活塞筒式、双级活塞筒式和多级活塞筒式。其中单级活塞筒式弹射方案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但与两级或多级释放方案相比,该方案存在加速行程较短、释放瞬间过载较大等问题。两级或多级提拉活塞式释放方案虽然加速行程增加,释放过载有所减小,能量分布也非常平缓,但是该方案仍然存在一定长度的行程死区(一级活塞筒长度),需要负载模型依靠惯性完成最终释放。
相对于侧拉式释放方案,负载模型尾部顶推式释放方案虽然理论上可以做到全程做功,但存在大幅增加负载模型存储——释放装置长度的缺点,限制了该方案的广泛应用。目前活塞筒式负载模型释放方案主要采用高压气源或者高压燃气做为分离动力,需要专门设置增压装置和蓄能器,释放过程还可能存在噪声大以及产生气泡等问题,如图9所示,采用高压气源作为分离动力的活塞筒式释放方案。
为此我们提出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从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加速行程短、释放载荷大等工程技术问题。该方案以大深度环境高压为动力源,直接利用环境高压驱动活塞做功,以实现负载模型低噪声和无泡释放的技术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相互连接的活塞筒和栅状管,以及,滑动插接在栅状管中的负载模型;所述活塞筒的一端敞口一端封口,所述活塞筒靠近封口的一侧上端贯通连接有两个连接管道,两个连接管道的上端连接有同一个泄压罐,且连接管道与泄压罐的连接处设置有流量调节阀,其中一个连接管道上还连接有与外界贯通的通海管道,且通海管道上设置有通海平衡阀;所述栅状管的顶面连接有转向滑轮,转向滑轮上绕有柔性索,柔性索的一端延伸至活塞筒中并连接在活塞上,活塞滑动在活塞筒上,柔性索的另一端连接有滑动在栅状管上的挂钩,挂钩抵触负载模型的尾部并控制负载模型移动。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栅状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轴向等距分布的栅状孔。
所述连接管道与活塞筒的封口端预留空间。
所述挂钩滑动在栅状管上开设的滑动槽中。
所述活塞筒和所述栅状管通过多个抱箍组件相互连接在一起,抱箍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活塞筒抱箍和栅状管抱箍,活塞筒抱箍通过螺栓组件套接在活塞筒上,栅状管抱箍通过螺栓组件套接在栅状管上。
所述栅状管的下端连接有基座。
所述栅状管上连接有对负载模型进行限位的定位销锁紧装置,定位销锁紧装置包括可控制伸缩的限位杆,且限位杆嵌入到负载模型上开设的限位孔中。
所述定位销锁紧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上端滑动插接有限位杆,限位杆延伸至外壳内的一端连接有导磁材料,且在外壳内连接有与导磁材料相对应的电磁铁,且限位杆通过压缩弹簧与外壳连接。
所述栅状管的开口端设置有能够监测栅状管出管到位的霍尔到位监测装置,负载模型的尾部安装有与霍尔到位监测装置相对应的磁钢,霍尔到位监测装置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一种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释放时,定位销锁紧装置,关闭通海平衡阀,打开流量调节阀,活塞筒内的高压海水由流量调节阀进入低压泄压罐内;S2、在海水高压的作用下,活塞沿活塞筒迅速向近泄压罐端快速移动,从而带动柔性索和负载模型一起加速运动,直至活塞做近似匀速运动;S3、当活塞运动至流量调节阀右边连接管道处时,由于连接管道排水减少一半,活塞开始做减速运动;S4、当活塞运动至流量调节阀两个连接管道中间时,由于两个流量调节阀均处于开启状态,活塞前后压力差瞬间减小为零,活塞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减速运动;S5、当活塞完全越过流量调节阀两个连接管道后,活塞筒封口端的封闭海水在活塞的挤压下压力急剧升高,活塞最终在高压海水的作用下完全停止运动,负载模型完成出管;S6、此时霍尔到位监测装置监测到负载模型出管后并向控制系统发出到位信号,此时控制系统关闭流量调节阀,单发次负载模型释放过程结束;S7、装填时,先将通海阀打开,活塞筒前后处于压力平衡状态;S8、打开流量调节阀释放出泄压罐中多余的海水,确保泄压罐压力恢复至模型释放前的水平;S9、在泄压罐排水的同时,另一个负载模型从栅状管出口缓慢推入,挂钩在模型尾部的作用下回退至上一发负载模型释放前初始位置,活塞在柔性索的牵引下也回退至初始位置;
S10、定位销锁紧装置上锁,负载模型处于释放待命状态,完成装填过程,方便后续连续释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本方案可以实现负载模型释放过程全程加速,整个释放过程能量分布非常平缓,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加速行程短、释放载荷大等工程技术问题。该方案以大深度环境高压为动力源,直接利用环境高压驱动活塞做功,以实现负载模型低噪声和无泡释放的技术目的。
同时,本发明还具备如下优点:
(1).通过设计泄压罐工作压力,使活塞前后产生压力差,直接利用大深度环境高压水驱动活塞运动做功,从而实现负载模型快速释放的技术目的,释放负载模型过程不需要消耗任何火药能量和其它化学能量,从而实现了无泡释放的技术目的。
(2).通过采用转向滑轮、柔性索和活塞筒的技术方案实现单侧提拉,相较于传统活塞式侧拉方案,本方案负载模型可以在释放过程中全程加速,可以最大程度地平缓释放能量,有效降低释放瞬间载荷,相较于尾部顶推释放方案,本方案采用侧推方案不占用负载模型存储——释放装置长度空间。
(3).通过设置流量调节阀开启速度、进水/排水面积和泄压罐压力等参数控制海水排入泄压罐内的流量,以降低负载模型的启动过载和控制释放过程负载模型的运动速度,同时适应大范围变深度(数百米)水下释放的工作场景,实现多次连续工作。
(4).在活塞运动末期,此时,活塞出于两个流量调节阀中间,基于减小活塞筒排水流量、连通活塞前后的压力和封闭海水增压多重缓冲降噪技术措施,确保负载模型运动过程实现无泡和低噪声的技术特点,这对提高水下负载模型释放平台的隐蔽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5)通过设置定位销锁紧装置和霍尔到位监测装置,能够实现对负载模型进行多次释放和装填,通过能够对负载模型进行限位,方便装填,另外通过霍尔到位监测装置,能够控制泄压罐的压力,确保泄压罐能够进行多次释放,实现连续工作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C截面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定位销锁紧装置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验例1中两个方案中负载模型加速度变化曲线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验例1中两个方案中负载模型速度变化曲线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背景技术中活塞筒式释放方案的示意图。
其中:1、通海平衡阀;2、流量调节阀;3、泄压罐;4、活塞筒;5、活塞;6、柔性索;7、转向滑轮;8、挂钩;9、栅状管;901、栅状孔;902、滑动槽;10、负载模型;11、抱箍组件;1101、活塞筒抱箍;1102、栅状管抱箍;12、基座;13、磁钢;14、霍尔到位监测装置;15、定位销锁紧装置;1501、外壳;1502、限位杆;1503、导磁材料;1504、压缩弹簧;1505、电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活塞筒4和栅状管9,以及,滑动插接在栅状管9中的负载模型10,为了提高负载模型10在栅状管9中的稳定性,栅状管9上连接有对负载模型10进行限位的定位销锁紧装置15,定位销锁紧装置15包括可控制伸缩的限位杆1502,且限位杆1502嵌入到负载模型10上开设的限位孔中,
在本实施例1中,定位销锁紧装置15包括外壳1501,外壳1501的上端滑动插接有限位杆1502,限位杆1502延伸至外壳1501内的一端连接有导磁材料1503,且在外壳1501内连接有与导磁材料1503相对应的电磁铁1505,且限位杆1502通过压缩弹簧1504与外壳1501连接,当没有外力作用下,压缩弹簧1504带动限位杆1502嵌入到负载模型10中实现限位效果。
上述限位方式仅是众多限位方式中的一种,在实现使用时,只要能够控制限位杆1502伸缩的结构均可,常见的其他结构包括电子伸缩杆、气缸、油缸合曲柄连杆结构。
栅状管9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轴向等距分布的栅状孔901,降低负载模型10在移动时所产生的压力,栅状管9储存负载模型10,确保释放过程负载模型10周围一直处于水流场中,以达到释放过程负载模型10运动不需要克服环境高压做功,所述栅状管9的下端连接有基座12,调整方向。
活塞筒4的一端敞口另一端封口,且在活塞筒4靠近封口的一侧上端贯通连接有两个连接管道,连接管道与活塞筒4的封口端预留一定空间,防止活塞5与活塞筒4的封口端碰撞所产生噪音,且两个连接管道的上端连接有同一个泄压罐3,泄压罐3内的工作压力小于外界环境压力,且连接管道与泄压罐3的连接处设置有流量调节阀2,通过设置流量调节阀2,释放负载模型10时只需要控制系统提供释放指令,通海平衡阀1即可自动打开完成负载模型10的快速释放;
为了提高装置的控制效果,还设置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流量调节阀2和通海平衡阀1以及定位销锁紧装置15的开启和关闭;
其中一个连接管道上还连接有与外界贯通的通海管道,且通海管道上设置有通海平衡阀1,通过设置通海平衡阀1,在负载模型10释放前控制活塞5前后压力处于平衡状态,确保释放负载模型10不需要额外的制动力,同时降低了释放系统需要长时间水密的技术要求。
通过设计泄压罐3工作压力,使活塞5前后产生压力差,直接利用大深度环境高压水驱动活塞5运动做功,从而实现负载模型10快速释放的技术目的,释放负载模型10过程不需要消耗任何火药能量和其它化学能量,从而实现了无泡释放的技术目的;
同时配合设置流量调节阀2开启速度、进水/排水面积和泄压罐3压力等参数控制海水排入泄压罐3内的流量,以降低负载模型10的启动过载和控制释放过程负载模型10的运动速度,同时适应大范围变深度(数百米)水下释放的工作场景,实现多次释放。
栅状管9的顶面连接有转向滑轮7,转向滑轮7上绕有柔性索6,柔性索6的一端延伸至活塞筒4中并连接在活塞5上,活塞5滑动在活塞筒4上,柔性索6的另一端连接挂钩8,挂钩8滑动在栅状管9上开设的滑动槽902中,同时挂钩8抵触负载模型10的尾部,随着挂钩8的移动能够推动并释放负载模型10,通过采用转向滑轮7、柔性索6和活塞筒4的技术方案实现单侧提拉,相较于传统活塞式侧拉方案,本方案负载模型10可以在释放过程中全程加速,可以最大程度地平缓释放能量,有效降低释放瞬间载荷,相较于尾部顶推释放方案,本方案采用侧推方案不占用负载模型10存储——释放装置长度空间。
在活塞5运动末期,此时,活塞5出于两个流量调节阀2中间,基于减小活塞筒4排水流量、连通活塞5前后的压力和封闭海水增压多重缓冲降噪技术措施,确保负载模型10运动过程实现无泡和低噪声的技术特点,这对提高水下负载模型10释放平台的隐蔽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活塞筒4和栅状管9通过多个抱箍组件11相互连接在一起,抱箍组件11包括相互连接的活塞筒抱箍1101和栅状管抱箍1102,活塞筒抱箍1101和栅状管抱箍1102之间预留出方便挂钩8以及方便柔性索6移动的通道,活塞筒抱箍1101通过螺栓组件套接在活塞筒4上,栅状管抱箍1102通过螺栓组件套接在栅状管9上,且栅状管抱箍1102对栅状管9的套接挤压力,能够确保栅状管9对负载模型10的夹持效果,防止负载模型10脱落。
针对目前传统水下负载模型10释放技术存在的有效加速行程短、释放载荷大、弹射噪声大和有气泡产生等工程技术问题,本发明在活塞筒式水下弹射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方案。该方案可以实现负载模型10释放过程全程加速,整个释放过程能量分布非常平缓,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加速行程短、释放载荷大等工程技术问题。该方案以大深度环境高压为动力源,直接利用环境高压驱动活塞5做功,以实现负载模型10低噪声和无泡释放的技术目的。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在于,在栅状管9的开口端设置有能够监测栅状管9出管到位的霍尔到位监测装置14,同时由于在水中为了提高霍尔到位监测装置14监测精度,特地在负载模型10的尾部安装磁钢13以减少误差,霍尔到位监测装置14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当霍尔到位监测装置14监测到负载模型10出管到位后,此时将该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将立刻关闭流量调节阀2,避免泄压罐3的压力变小,影响后续连续释放负载模型10;
本实施例能够控制好泄压罐3的内部压力,方便实现多次连续的释放,同时当打开通海阀1时能够向栅状管9中装填负载模型10,实现再次释放。
同时调整好泄压罐3的压力,以便于通过泄压罐3的压力能够实现负载模型10多次释放。
工作原理:
负载模型10释放前,在通海平衡阀1的压力平衡作用下,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在释放负载模型10前,活塞5前后处于压力平衡状态。释放负载模型10时,利用泄压罐3的泄压作用,使得活塞5前后产生压力差,活塞5在压力差作用下向泄压罐3的方向运动。在柔性索6的牵引作用和转向滑轮7的转向作用下,负载模型10快速向栅状管9的前方运动,从而实现负载模型10的释放。
实施例3
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释放前,通海平衡阀1打开,流量调节阀2处于关闭状态,活塞5前后处于压力平衡状态,柔性索6不受力,负载模型10在栅状管9内仅受抱箍组件11的约束力限制。
释放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释放时,定位销锁紧装置15,关闭通海平衡阀1,打开流量调节阀2,活塞筒4内的高压海水由流量调节阀2进入低压泄压罐3内;
S2、在海水高压的作用下,活塞5沿活塞筒4迅速向近泄压罐3端快速移动,从而带动柔性索6和负载模型10一起加速运动,直至活塞5做近似匀速运动;
S3、当活塞5运动至流量调节阀2右边连接管道处时,由于连接管道排水减少一半,活塞5开始做减速运动;
S4、当活塞5运动至流量调节阀2两个连接管道中间时,由于两个流量调节阀2均处于开启状态,活塞5前后压力差瞬间减小为零,活塞5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减速运动;
S5、当活塞5完全越过流量调节阀2两个连接管道后,活塞筒4封口端的封闭海水在活塞5的挤压下压力急剧升高,活塞5最终在高压海水的作用下完全停止运动,负载模型10完成出管;
S6、此时霍尔到位监测装置14监测到负载模型10出管后并向控制系统发出到位信号,此时控制系统关闭流量调节阀2,单发次负载模型10释放过程结束;
装填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装填时,先将通海阀1打开,活塞筒4前后处于压力平衡状态;
S2、打开流量调节阀2释放出泄压罐3中多余的海水,确保泄压罐3压力恢复至模型释放前的水平;
S3、在泄压罐3排水的同时,另一个负载模型10从栅状管9出口缓慢推入,挂钩8在模型尾部的作用下回退至上一发负载模型10释放前初始位置,活塞5在柔性索6的牵引下也回退至初始位置;
S4、定位销锁紧装置15上锁,负载模型10处于释放待命状态,完成装填过程。
综上所述,本申请公开的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能够实现多次连续的释放。
实验例1
1、实验对象:
实验例:本申请公开的释放装置,本申请活塞筒4内径为60mm,长度为3.3m,试验模型长为3.3m,质量为150kg;
对比例:双极高压气体的活塞筒式释放装置,结构原理如图9所示,其中一级缸内径为120mm,一级缸和二级缸工作行程均为900mm,试验模型长为3.3m,质量为150kg;
2、实验环境:
本申请公开的释放装置,处于采用内径2000mm、工作区长度约6000mm的高压水罐模拟原理试验的高压环境,高压水罐具备水深1000m内环境压力连续模拟能力,本申请公开的释放装置在模拟水深200m条件下,进行实验;
双极高压气体的活塞筒式释放装置,暴露外界空气中进行实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释放装置需要在水中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而且在水中的阻力更大,更能说明产品性能。
3、实验条件:
同时本实验的实现,需要保证:
(1)释放前活塞5前后压力平衡,确保释放装置不需要额外的制动力;
(2)泄压罐3需要良好的密封性能,以维持设计压力;
(3)流量调节阀2性能稳定可靠,以确保释放装置启动载荷满足设计要求;
(4)活塞筒4自由容腔体积和泄压罐3容积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既要确保释放过程活塞5前后具有充足的压力差,又要避免泄压罐3占据较大空间体积。
4、实验结果:
计算得出各自的加速度和速度;
实验得出:本申请公开的释放装置在模拟水深200m条件下,负载模型10轴向位移-轴向速度曲线和负载模型10轴向位移-轴向加速度曲线。
同时将本申请公开的释放装置与双极高压气体的活塞筒式释放装置的试验结果对比可知,如图7-图8所示:
本申请公开的释放装置启动瞬时过载较双极高压气体的活塞筒式释放装置明显减小,做功时间显著增加,负载模型10离管速度较后者增加约50%。
双极高压气体的活塞筒式释放装置级间转换过程存在做功不连续现象,本申请公开的释放装置做功过程平稳,释放过程能量分布更加科学合理。因此本申请公开的释放装置在大深度环境模型释放时的优势非常明显。
以上描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不是对发明的限定,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10)

1.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活塞筒(4)和栅状管(9),以及,滑动插接在栅状管(9)中的负载模型(10);
所述活塞筒(4)的一端敞口一端封口,所述活塞筒(4)靠近封口的一端上部贯通设置有两个连接管道,两个连接管道的上端连接有同一个泄压罐(3),其中一个连接管道上还连接有与外界贯通的通海管道,连接管道与泄压罐(3)的连接处以及通海管道上均设置有控制通路开闭的阀体;
所述栅状管(9)的顶面连接有转向滑轮(7),转向滑轮(7)上绕有柔性索(6),柔性索(6)的一端延伸至活塞筒(4)内部并连接在活塞(5)上,活塞(5)滑动在活塞筒(4)内,柔性索(6)的另一端连接有滑动在栅状管(9)上的挂钩(8),挂钩(8)抵触负载模型(10)的尾部并控制负载模型(10)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与泄压罐(3)的连接处设置有流量调节阀(2),通海管道上设置有通海平衡阀(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与活塞筒(4)的封口端预留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状管(9)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轴向等距分布的栅状孔(901),所述挂钩(8)滑动安装在栅状管(9)上开设的滑动槽(902)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筒(4)和所述栅状管(9)通过多个抱箍组件(11)相互连接在一起,活塞筒(4)位于栅状管(9)的上端,抱箍组件(11)包括相互连接的活塞筒抱箍(1101)和栅状管抱箍(1102),活塞筒抱箍(1101)通过螺栓组件套接在活塞筒(4)上,栅状管抱箍(1102)通过螺栓组件套接在栅状管(9)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状管(9)的下端连接有基座(1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状管(9)上连接有对负载模型(10)进行限位的定位销锁紧装置(15),定位销锁紧装置(15)包括可控制伸缩的限位杆(1502),且限位杆(1502)嵌入到负载模型(10)上开设的限位孔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锁紧装置(15)包括外壳(1501),外壳(1501)的上端滑动插接有限位杆(1502),限位杆(1502)延伸至外壳(1501)内的一端连接有导磁材料(1503),且在外壳(1501)内连接有与导磁材料(1503)相对应的电磁铁(1505),且限位杆(1502)通过压缩弹簧(1504)与外壳(1501)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状管(9)的开口端设置有能够监测栅状管(9)出管到位的霍尔到位监测装置(14),负载模型(10)的尾部安装有与霍尔到位监测装置(14)相对应的磁钢(13),霍尔到位监测装置(14)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10.一种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释放时,打开定位销锁紧装置(15),关闭通海平衡阀(1),打开流量调节阀(2);
S2、在海水高压的作用下,活塞(5)沿活塞筒(4)迅速向近泄压罐(3)端快速移动,从而带动柔性索(6)和负载模型(10)一起加速运动,直至活塞(5)做近似匀速运动;
S3、当活塞(5)运动至流量调节阀(2)右边连接管道处时,由于连接管道排水减少一半,活塞(5)开始做减速运动;
S4、当活塞(5)运动至流量调节阀(2)两个连接管道中间时,由于两个流量调节阀(2)均处于开启状态,活塞(5)前后压力差瞬间减小为零,活塞(5)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减速运动;
S5、当活塞(5)完全越过流量调节阀(2)两个连接管道后,活塞筒(4)封口端的封闭海水在活塞(5)的挤压下压力急剧升高,活塞(5)最终在高压海水的作用下完全停止运动,负载模型(10)完成出管;
S6、此时霍尔到位监测装置(14)监测到负载模型(10)出管后并向控制系统发出到位信号,此时控制系统关闭流量调节阀(2),单发次负载模型(10)释放过程结束;
S7、装填时,先将通海阀(1)打开,活塞筒(4)前后处于压力平衡状态;
S8、打开流量调节阀(2)释放出泄压罐(3)中多余的海水,确保泄压罐压力恢复至模型释放前的水平;
S9、在泄压罐排水的同时,另一个负载模型(10)从栅状管(9)出口缓慢推入,挂钩(8)在模型尾部的作用下回退至上一发负载模型(10)释放前初始位置,活塞(5)在柔性索(6)的牵引下也回退至初始位置;
S10、打开定位销锁紧装置(15)上锁,负载模型(10)处于释放待命状态,完成装填过程,方便后续连续释放。
CN202211272280.2A 2022-10-18 2022-10-18 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58923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2280.2A CN115892397B (zh) 2022-10-18 2022-10-18 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2280.2A CN115892397B (zh) 2022-10-18 2022-10-18 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2397A CN115892397A (zh) 2023-04-04
CN115892397B true CN115892397B (zh) 2023-11-10

Family

ID=86488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72280.2A Active CN115892397B (zh) 2022-10-18 2022-10-18 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9239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31445A (en) * 1937-03-02 1938-09-27 Western Union Telegraph Co Releasing gear
US4395951A (en) * 1981-02-02 1983-08-0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Water-armed/air-safed release apparatus
CN104149951A (zh) * 2014-07-15 2014-11-1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水下释放装置
CN204021231U (zh) * 2014-07-15 2014-12-1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水下释放装置
CN113479291A (zh) * 2021-07-13 2021-10-0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一种深海充油机械式释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31445A (en) * 1937-03-02 1938-09-27 Western Union Telegraph Co Releasing gear
US4395951A (en) * 1981-02-02 1983-08-0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Water-armed/air-safed release apparatus
CN104149951A (zh) * 2014-07-15 2014-11-1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水下释放装置
CN204021231U (zh) * 2014-07-15 2014-12-1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水下释放装置
CN113479291A (zh) * 2021-07-13 2021-10-0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一种深海充油机械式释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2397A (zh)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3975A (zh) 推杆单向阀与多级液压缸
CN108343044B (zh) 一种船闸区域船体临时防护机构及其防护方法
CN102094926A (zh) 势能贮存式突伸起落架缓冲器
CN111720652A (zh) 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可多级调速牵引装置
US5165360A (en) Underwater rapid-fire ram pump
CN115892397B (zh) 水压驱动单侧提拉式释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1865760A (zh) 高速列车动模型气体炮方案实验系统
CN210599669U (zh) 超高速超高同步气液驱动系统
CN101713190A (zh) 静力拔桩机的液压系统
CN111017785B (zh) 用于往复举升作用的节能液压缸
CN105240327B (zh) 多级可回缩式气动液压弹射装置
CN102913491A (zh) 可能量回收的快速高压充气系统
CN111071492B (zh) 一种利用气能回收涡轮制动的火箭及其回收减速方法
CN110371311B (zh) 一种储库式弹射机
CN209817975U (zh) 一种膨胀管加压增压装置
Jastrzębski Description of the pneumatic work cycle of the starting unit of the UAV launcher
CN204607451U (zh) 一种伸缩臂油缸的液压防窜控制系统
CN103557193A (zh) 用于地层取样仪的液压系统
CN207568955U (zh) 立体车库能量回收装置
CN207195350U (zh) 能油漏自补偿的无外接油源式双出杆油缸
CN110539893A (zh) 一种有助于飞行器着陆减速或起飞增力的方法及装置
CN209818409U (zh) 一种集成平衡缸功能的复合油缸及采用该油缸的液压系统
CN113357205B (zh) 一种气液弹射伺服作动系统
CN111762334B (zh) 一种弹射元件调向的储库式蒸汽弹射器
CN215058516U (zh) 往复式自动换向增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