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71526A - 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71526A
CN115871526A CN202211050689.XA CN202211050689A CN115871526A CN 115871526 A CN115871526 A CN 115871526A CN 202211050689 A CN202211050689 A CN 202211050689A CN 115871526 A CN115871526 A CN 115871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automobile
vehicle
row
sliding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06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増粮
石登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068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715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71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715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其中,汽车座椅设置为三排,所述三排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前排座椅、中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包括:在用户上下车时,获取后排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参数;根据当前乘坐情况参数,控制调整机构调整中排座椅的位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使得在用户上下车时,中排座椅可以做出位置调整,既方便用户上下车,也不会给后排座椅上的用户造成不便。

Description

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调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汽车的便利性、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多用途汽车的前排、中排及后排使用的场景较多,对前排、中排及后排座椅联动控制的舒适性及便利性有更高的要求。现有座椅便利上下车的功能设定,多针对于前排座椅,且未能实现中排座椅的调整,并且在中排座椅调整后,存在中排座椅和后排座椅的乘员上下车空间不足,腿部空间不足而导致腿部被夹住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座椅调整方法不能同时兼顾上下车用户和其他乘坐用户的舒适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汽车座椅设置为三排,所述三排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前排座椅、中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所述中排座椅具有在前后向上的第一初始位置、以及在左右向上的第二初始位置,所述第一初始位置和所述第二初始位置设置为所述中排座椅的常用设置位置;
所述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包括:
在用户上下车时,获取所述后排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参数;
根据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控制调整机构调整所述中排座椅的位置。
可选地,在获取所述后排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参数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汽车状态参数,确定汽车处于安全状况,并根据座椅载重变化确定用户上下车的座椅位置;
其中,所述汽车状态参数包括汽车档位状态、汽车行驶状态、侧滑门开关情况、侧滑门移动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根据汽车状态参数,确定汽车处于安全状况,并根据座椅载重变化确定用户上下车的座椅位置的步骤,包括:
当汽车档位切换至P档或者N档,汽车停止行驶,侧滑门开启并处于开门移动状态,中排座椅载重有变化,则确定汽车处于上下车安全状态、中排座椅有用户下车;
当汽车档位切换至P档或者N档,汽车停止行驶,侧滑门开启并处于开门移动状态,后排座椅载重有变化,则确定汽车处于上下车安全状态、后排座椅有用户下车。
可选地,所述中排座椅在向后的方向上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在左右向上具有靠近侧滑门的第二极限位置;
获取所述后排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参数的步骤中,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为无人乘坐;
所述根据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控制调整机构调整所述中排座椅的位置的步骤包括:
控制调整机构调整所述中排座椅先到达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后达到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中的一个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
可选地,所述汽车座椅设置有第一预设位置,所述第一预设位置设置为后排座椅放脚空间和后排座椅过人空间均满足预设放脚空间和预设过人空间时,所述中排座椅对应的位置;
所述中排座椅在左右向上具有靠近侧滑门的第二极限位置;
获取所述后排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参数的步骤中,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为有人乘坐;
所述根据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控制调整机构调整所述中排座椅的位置的步骤包括:
控制调整机构调整先到达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后达到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中的一个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
可选地,所述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的步骤,还包括:
接收座椅调整指令;
根据所述座椅调整指令,控制所述中排座椅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
可选地,所述中排座椅设置有默认位置,所述默认位置设置为当汽车坐满人,中排座椅放脚空间和后排座椅放脚空间、中排座椅过人空间和后排座椅过人空间均满足预设放脚空间和预设过人空间时,中排座椅对应的位置;
根据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控制调整机构调整所述中排座椅的位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汽车状态参数,确定用户上下车完毕;
根据当前乘坐情况参数,确定所述后排座椅有人乘坐;
控制调整机构复位所述中排座椅至所述默认位置。
可选地,所述根据汽车状态参数,确定用户上下车完毕的步骤包括:
在侧滑门处于关门移动状态或者侧滑门关闭,所述中排座椅和所述后排座椅载重无变化,则确定用户上下车完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调整系统,所述汽车座椅调整系统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上安装有所述汽车座椅;
乘坐检测装置,设于所述车架上,用以检测所述汽车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
汽车检测装置,设于所述车架上,用以检测汽车档位、汽车行驶状态以及侧滑门开关状态;
侧滑门检测装置,设于所述车架上,用以检测侧滑门的移动状态;
调整执行装置,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调整执行装置对应所述汽车座椅设置,用以调整所述汽车座椅;以及,
控制装置,与所述乘坐检测装置、所述汽车检测装置、所述侧滑门检测装置以及所述调整执行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的调整程序,所述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的调整程序配置为实现上述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侧滑门检测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侧滑门的触发部以及设于所述车架的多个感应部,多个所述感应部沿前后向依次间隔设置,各所述感应部用以被所述触发部触发以产生感应信号,多个所述感应部的多个感应信号能够形成两个移动状态组合,两个所述移动状态组合分别对应所述侧滑门的开门移动状态和关门移动状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汽车座椅设置为三排,所述三排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前排座椅、中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所述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包括:在用户上下车时,获取所述后排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参数;根据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控制调整机构调整所述中排座椅的位置;如此,使得用户在上下车时,既方便用户上下车,也不会给所述后排座椅上的用户造成不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汽车座椅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汽车座椅调整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侧滑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SMS_1
Figure SMS_2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汽车的便利性、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多用途汽车的前排、中排及后排使用的场景较多,对前排、中排及后排座椅联动控制的舒适性及便利性有更高的要求。现有座椅便利上下车的功能设定,多针对于前排座椅,且未能实现中排座椅的调整,并且在中排座椅调整后,存在中排座椅和后排座椅的乘员上下车空间不足,腿部空间不足而导致腿部被夹住的风险。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图1至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座椅调整系统的具体实施例;图4至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的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调整系统100,图1和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座椅调整系统100的一实施例,所述汽车座椅调整系统100包括:车架1、乘坐检测装置2、汽车检测装置3、侧滑门检测装置4、调整执行装置5以及控制装置6,其中,所述车架1内安装有汽车座椅;所述乘坐检测装置2设于所述车架1上,用以检测所述汽车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所述汽车检测装置3设于所述车架1上,用以检测汽车档位、汽车行驶状态以及侧滑门开关状态;所述侧滑门检测装置4设于所述车架1上,用以检测侧滑门的移动状态;所述调整执行装置5设于所述车架1上,所述调整执行装置5对应所述汽车座椅设置,用以调整所述汽车座椅;所述控制装置6与所述乘坐检测装置2、所述汽车检测装置3、所述侧滑门检测装置4以及所述调整执行装置5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6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的调整程序,所述汽车座椅调整系统100的调整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汽车座椅调整系统100的调整方法的步骤,所述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后续有进一步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汽车座椅设置为三排,所述三排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前排座椅11、中排座椅12和后排座椅13。
具体地,所述侧滑门检测装置4包括设于所述侧滑门的触发部41以及设于所述车架1的多个感应部42,多个所述感应部42沿前后向依次间隔设置,各所述感应部42用以被所述触发部41触发以产生感应信号,多个所述感应部42的多个感应信号能够形成两个移动状态组合,两个所述移动状态组合分别对应所述侧滑门的开门移动状态和关门移动状态。
本发明对所述触发部41和所述感应部42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滑门和所述车架1之间对应设有滚轮和滑槽14,所述滑槽14内依次嵌装有多个记数带,多个所述记数带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记数带上分别设有多个压力传感器,当所述侧滑门处于开门移动状态时,所述滚轮从前至后依次经过多个所述记数带;当所述侧滑门处于关门移动状态时,所述滚轮从后至前依次经过多个所述记数带;其中,所述感应部42包括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触发部41包括所述滚轮;如此,实现对所述侧滑门的移动状态的检测;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侧滑门和所述车架1之间对应设有滚轮和滑槽14,所述滑槽14的侧壁依次布设有多个感光源,所述滚轮上朝向所述感光源的一侧设有触发条,当所述侧滑门处于开门移动状态时,所述侧滑门向后滑动,所述滚轮上的触发条从前至后依次经过多个所述感光源;当所述侧滑门处于关门移动状态时,所述侧滑门向前滑动,所述滚轮上的触发条从后至前依次经过多个所述感光源;其中,所述感应部42包括所述感光源,所述触发部41包括所述触发条;如此,实现对所述侧滑门的移动状态的检测。
具体地,在本发明中,所述汽车检测装置3设置为BCM,BCM(Body Control Module)车身控制模块,主要用来控制汽车车身用电器,比如整车灯具、雨刮、洗涤、门锁、电动窗、天窗、电动后视镜、遥控等,使用BCM能更好地检测电源状态和车门开关情况。
在本发明中,所述汽车座椅调整系统100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电连接所述座椅控制装置6,读取座椅位置调整的音频信号并传达给乘客,使得所述汽车座椅调整系统100能更好地服务乘车用户。
具体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设于车架1上的扬声器和显示屏,在座椅调整前,通过液晶屏及扬声器给予乘客提示,准备进行调整,在座椅调节后,通过液晶屏及扬声器给予乘客提示,告知乘客调整后的状态,避免突然移动座椅给用户带来不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的第一实施例。
汽车座椅设置为三排,所述三排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前排座椅、中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所述中排座椅具有在前后向上的第一初始位置、以及在左右向上的第二初始位置,所述第一初始位置和所述第二初始位置设置为所述中排座椅的常用设置位置;
所述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包括:
S20:在用户上下车时,获取所述后排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参数;
S30:根据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控制调整机构调整所述中排座椅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座椅设置为三排,所述三排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前排座椅、中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所述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包括:在用户上下车时,获取所述后排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参数;根据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控制调整机构调整所述中排座椅的位置;如此,使得用户在上下车时,既方便用户上下车,也不会给所述后排座椅上的用户造成不便。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乘坐检测装置以及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用于获取用户上下车对应的座椅以及与其相关的座椅的位置参数、以及与所述相关的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参数,所述调整执行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对应的座椅以及所述相关的座椅。
本发明对所述乘坐检测装置不做限制,所述乘坐检测装置可以设置为拍照装置,也可以设置为红外感应装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乘坐检测装置设置为重力感应装置,在用户上下车时,通过设置在座椅上的所述重力感应装置,检测座椅的重力变化,精准地判断用户上下车意图。
本发明对所述位置检测装置不做限制,所述位置检测装置可以设置为红外线感应装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检测装置设置为霍尔传感器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在座椅下方的所述霍尔传感器检测装置,检测座椅当前位置,使得所述控制装置可以准确获取座椅的位置信息。
为了保证座椅移动的精准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执行装置设置为与所述霍尔传感器检测装置配合的座椅调节电机,所述座椅调节电机为直线电机,具有精确的位置度,提高了座椅移动的精准度。
具体地,在获取所述后排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参数的步骤S30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S10:根据汽车状态参数,确定汽车处于安全状况,并根据座椅载重变化确定用户上下车的座椅位置;其中,所述汽车状态参数包括汽车档位状态、汽车行驶状态、侧滑门开关情况、侧滑门移动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当车子侧滑门打开时,偶合开关接合面分离,通过电信号通断来获知侧滑门开启信号,并将断离信号输入给系统控制器,并记下此时的座椅位置(原状态),并同时判断车辆是否适合载客上车:检测档位信息,判断档位是否在P档或N档,同时检测车速是否为0,如果档位与车速均不成立,则座椅不进行任何操作,若双双成立则判定整车处于上客安全状态(发动机可以处于怠速状态,档位必须是P驻车档或N空档,同时车速必须为0即静止状态)。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的第二实施例。
所述根据汽车状态参数,确定汽车处于安全状况,并根据座椅载重变化确定用户上下车的座椅位置的步骤S10,包括:
S101:当汽车档位切换至P档或者N档,汽车停止行驶,侧滑门开启并处于开门移动状态,中排座椅载重有变化,则确定汽车处于上下车安全状态、中排座椅有用户下车;
S102:当汽车档位切换至P档或者N档,汽车停止行驶,侧滑门开启并处于开门移动状态,后排座椅载重有变化,则确定汽车处于上下车安全状态、后排座椅有用户下车。
在本实施例中,当车子侧滑门打开时,偶合开关接合面分离,通过电信号通断来获知侧滑门开启信号,并将断离信号输入给系统控制器,并记下此时的座椅位置(原状态),并同时判断车辆是否适合载客上车:检测档位信息,判断档位是否在P档或N档,同时检测车速是否为0,如果档位与车速均不成立,则座椅不进行任何操作,若双双成立则判定整车处于上客安全状态(发动机可以处于怠速状态,档位必须是P驻车档或N空档,同时车速必须为0即静止状态)。
请参阅图2和图6,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的第三实施例。
所述中排座椅在向后的方向上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在靠近对应侧的侧滑门的方向上具有第二极限位置;
获取所述后排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参数的步骤中,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为无人乘坐;
所述根据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控制调整机构调整所述中排座椅的位置的步骤S30,包括:
S31:控制调整机构调整所述中排座椅先到达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后达到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中的一个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后排座椅无人乘坐时,控制调整机构调整所述中排座椅先后向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位置移动,以使上下车用户有足够的过人空间完成上下车动作。
请参阅图2和图7,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的第四实施例。
所述汽车座椅设置有第一预设位置,所述第一预设位置设置为后排座椅放脚空间和后排座椅过人空间均满足预设放脚空间和预设过人空间时,所述中排座椅对应的位置;
所述中排座椅在靠近对应侧的侧滑门的方向上具有第二极限位置;
获取所述后排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参数的步骤中,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为有人乘坐;
所述根据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控制调整机构调整所述中排座椅的位置的步骤S30,包括:
S32:控制调整机构调整先到达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后达到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中的一个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后排座椅有人乘坐时,控制调整机构调整所述中排座椅先后向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位置移动,使得用户在上下车时,既方便用户上下车,也不会给所述后排座椅上的用户造成不便。
请参阅图2和图8,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的第五实施例。
所述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的步骤,还包括:
S40:接收座椅调整指令;
S50:根据所述座椅调整指令,控制所述中排座椅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排座椅上设有操作装置,当用户启动所述操作装置,产生所述座椅调整指令,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座椅调整指令,控制所述中排座椅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不做限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自行调整。
请参阅图2和图9,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的第六实施例。
所述中排座椅设置有默认位置,所述默认位置设置为当汽车坐满人,中排座椅放脚空间和后排座椅放脚空间、中排座椅过人空间和后排座椅过人空间均满足预设放脚空间和预设过人空间时,中排座椅对应的位置;
根据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控制调整机构调整所述中排座椅的位置的步骤S30之后,还包括:
S60:根据汽车状态参数,确定用户上下车完毕;
S70:根据当前乘坐情况参数,确定所述后排座椅有人乘坐;
S80:控制调整机构复位所述中排座椅至所述默认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上下车完毕,所述后排座椅有人乘坐,控制调整机构复位所述中排座椅至所述默认位置;如此设置,使得所述中排座椅和所述后排座椅上的用户均处于舒适状态。
具体地,所述根据汽车状态参数,确定用户上下车完毕的步骤包括:
在侧滑门处于关门移动状态或者侧滑门关闭,所述中排座椅和所述后排座椅载重无变化,则确定用户上下车完毕。
具体地,根据汽车状态参数,确定用户上下车完毕的步骤S60之后,还包括:
S90:根据当前乘坐情况参数,确定所述后排座椅无人乘坐;
S100:控制调整机构移动至所述第二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上下车完毕,所述后排座椅无人乘坐,控制调整机构移动至所述第二初始位置,如此设置,使得所述中排座椅的用户处于舒适状态。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所述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的调整程序,所述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的调整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云端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汽车座椅设置为三排,所述三排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前排座椅、中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所述中排座椅具有在前后向上的第一初始位置、以及在左右向上的第二初始位置,所述第一初始位置和所述第二初始位置设置为所述中排座椅的常用设置位置;
所述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包括:
在用户上下车时,获取所述后排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参数;
根据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控制调整机构调整所述中排座椅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后排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参数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汽车状态参数,确定汽车处于安全状况,并根据座椅载重变化确定用户上下车的座椅位置;
其中,所述汽车状态参数包括汽车档位状态、汽车行驶状态、侧滑门开关情况、侧滑门移动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汽车状态参数,确定汽车处于安全状况,并根据座椅载重变化确定用户上下车的座椅位置的步骤,包括:
当汽车档位切换至P档或者N档,汽车停止行驶,侧滑门开启并处于开门移动状态,中排座椅载重有变化,则确定汽车处于上下车安全状态、中排座椅有用户下车;
当汽车档位切换至P档或者N档,汽车停止行驶,侧滑门开启并处于开门移动状态,后排座椅载重有变化,则确定汽车处于上下车安全状态、后排座椅有用户下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排座椅在向后的方向上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在左右向上具有靠近侧滑门的第二极限位置;
获取所述后排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参数的步骤中,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为无人乘坐;
所述根据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控制调整机构调整所述中排座椅的位置的步骤包括:
控制调整机构调整所述中排座椅先到达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后达到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中的一个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设置有第一预设位置,所述第一预设位置设置为后排座椅放脚空间和后排座椅过人空间均满足预设放脚空间和预设过人空间时,所述中排座椅对应的位置;
所述中排座椅在左右向上具有靠近侧滑门的第二极限位置;
获取所述后排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参数的步骤中,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为有人乘坐;
所述根据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控制调整机构调整所述中排座椅的位置的步骤包括:
控制调整机构调整先到达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后达到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中的一个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的步骤,还包括:
接收座椅调整指令;
根据所述座椅调整指令,控制所述中排座椅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排座椅设置有默认位置,所述默认位置设置为当汽车坐满人,中排座椅放脚空间和后排座椅放脚空间、中排座椅过人空间和后排座椅过人空间均满足预设放脚空间和预设过人空间时,中排座椅对应的位置;
根据所述当前乘坐情况参数,控制调整机构调整所述中排座椅的位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汽车状态参数,确定用户上下车完毕;
根据当前乘坐情况参数,确定所述后排座椅有人乘坐;
控制调整机构复位所述中排座椅至所述默认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汽车状态参数,确定用户上下车完毕的步骤包括:
在侧滑门处于关门移动状态或者侧滑门关闭,所述中排座椅和所述后排座椅载重无变化,则确定用户上下车完毕。
9.一种汽车座椅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上安装有所述汽车座椅;
乘坐检测装置,设于所述车架上,用以检测所述汽车座椅的当前乘坐情况;
汽车检测装置,设于所述车架上,用以检测汽车档位、汽车行驶状态以及侧滑门开关状态;
侧滑门检测装置,设于所述车架上,用以检测侧滑门的移动状态;
调整执行装置,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调整执行装置对应所述汽车座椅设置,用以调整所述汽车座椅;以及,
控制装置,与所述乘坐检测装置、所述汽车检测装置、所述侧滑门检测装置以及所述调整执行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的调整程序,所述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的调整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调整方法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座椅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滑门检测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侧滑门的触发部以及设于所述车架的多个感应部,多个所述感应部沿前后向依次间隔设置,各所述感应部用以被所述触发部触发以产生感应信号,多个所述感应部的多个感应信号能够形成两个移动状态组合,两个所述移动状态组合分别对应所述侧滑门的开门移动状态和关门移动状态。
CN202211050689.XA 2022-08-30 2022-08-30 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 Pending CN1158715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0689.XA CN115871526A (zh) 2022-08-30 2022-08-30 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0689.XA CN115871526A (zh) 2022-08-30 2022-08-30 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71526A true CN115871526A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69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0689.XA Pending CN115871526A (zh) 2022-08-30 2022-08-30 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7152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46815B (zh) 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
EP1829739B1 (en) Headrest control system
US7437228B2 (en) Automatic adjusting apparatus for adjustable equipments
JP2018537332A (ja) 人物の顔認証に基づく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JP2006219009A (ja) 車両用機器自動調整システム
JP2010006163A (ja) ドライビングポジション推奨システム
CN111137189A (zh) 具有直观控件的电动折叠座椅
EP3787927B1 (en) Pivot fitting for a seat, in particular vehicle seat and a seat
CN111448098A (zh) 车辆座椅控制装置
CN115871526A (zh) 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
CN115257470B (zh) 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
JP2015212106A (ja) シート制御装置
CN116620121A (zh) 智能座舱控制方法、控制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5447517A (zh) 一种座舱的智能调控方法及装置
US10976993B2 (en) Audio control system and audio control method
JP4186207B2 (ja)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制御装置
CN204845600U (zh) 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
CN114851921B (zh) 一种乘坐空间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69054B (zh) 用于车辆内部的座椅系统
KR20240002359A (ko) 차량용 시트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6945981A (zh) 基于后排座椅占用情况的车辆座椅自动调整
CN117944533A (zh) 一种座舱座椅的调整系统、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
KR20140081059A (ko) 자동차 조수석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JP2014051113A (ja) 車両用情報提供装置及び車両用情報提供方法
CN117429325A (zh) 座椅调节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