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70027A - 流体系统、分析仪器及流体输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流体系统、分析仪器及流体输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70027A
CN115870027A CN202310104315.XA CN202310104315A CN115870027A CN 115870027 A CN115870027 A CN 115870027A CN 202310104315 A CN202310104315 A CN 202310104315A CN 115870027 A CN115870027 A CN 115870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gent
syringe pump
analysis chip
control valve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043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70027B (zh
Inventor
李熠华
廖海云
赵陆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ail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ail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ail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ail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0431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700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70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70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70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700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系统、分析仪器及流体输送方法,其中流体系统,包括第一注射泵、第二注射泵、第一分析芯片、第一连通装置及第一试剂供应装置,所述第一注射泵、所述第一分析芯片、所述第一连通装置及所述第一试剂供应装置通过相应的管路依次连通形成第一流通主路,所述第二注射泵与所述第一连通装置通过相应的管路连通形成第一流通旁路,其中,所述第二注射泵能够将所述第一试剂供应装置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流通旁路,且所述第二注射泵与所述第一注射泵能够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所述第一分析芯片。本发明提供的流体系统可以提升检测过程中的泵液速度,实现快速泵液,优化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流体系统、分析仪器及流体输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体系统、分析仪器及流体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核酸检测、基因测序、POCT等体外诊断分析仪器的流体系统中,常以微流控芯片作为分析载体,通过控制仪器流体系统中的注射泵和旋转阀等,使试剂进入芯片中进行反应。以基因测序仪为例,其用于核酸检测的流体系统主要是单泵的负压流体系统,参照附图1,其一般由试剂盒1、旋转阀2、两位三通电磁阀3、芯片4、连接有选择阀10的注射泵5、废液桶6组成。其中,两位三通电磁阀3、芯片4、选择阀10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形成流通主路,两位三通电磁阀3处延伸出一条通路连接至注射泵5上的选择阀10,称为流通旁路,选择阀10延伸出一条管路连接废液桶6。工作时,通过旋转阀2从试剂盒1中选择特定试剂,通过两位三通电磁阀3切断连通旁路,通过两位三通电磁阀3、选择阀10使流通主路连通,注射泵5提供负压动力,促使特定试剂经过芯片4,待试剂在芯片4中反应完成后,通过选择阀10连通废液桶6,然后注射泵5将进入注射泵5的试剂推向废液桶6,即完成了一次流体运输任务。现有的负压流体系统,由于功能和空间需求,流体系统不可避免地出现器部件多、管路细长的特点,导致流体系统的流阻变大,使注射泵5负压抽液过程中试剂流动速度较低,流体系统内部压力恢复平衡时间长,此外,当抽液负压超过一定程度时,将会面临系统内部压力过低导致外部空气挤压系统、外部空气容易进入系统内产生气泡导致泵液不准确等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这种负压流体系统的注射泵5只能采用缓慢的抽液速度以保持系统稳定,限制了检测效率提高。另外,基因测序时用的反应试剂,一般在反应试剂到达芯片后,需要反应时间,现有的负压方案只能等待反应时间结束后再用低速进行下一步动作,增加了检测时间,限制了检测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流体系统,能够优化检测效率。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流体系统的分析仪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应用于上述流体系统的流体输送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流体系统,包括第一注射泵、第二注射泵、第一分析芯片、第一连通装置及第一试剂供应装置,所述第一注射泵、所述第一分析芯片、所述第一连通装置及所述第一试剂供应装置通过相应的管路依次连通形成第一流通主路,所述第二注射泵与所述第一连通装置通过相应的管路连通形成第一流通旁路,其中,所述第二注射泵能够将所述第一试剂供应装置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流通旁路,且所述第二注射泵与所述第一注射泵能够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所述第一分析芯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体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上述设置,本流体系统能够采用第二注射泵先将第一试剂供应装置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流通旁路然后第二注射泵与第一注射泵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第一分析芯片的第一泵液方式,本流体系统也能够采用第一注射泵单独将试剂抽送至第一分析芯片的第二泵液方式,在第一泵液方式中,第二注射泵将第一试剂供应装置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流通旁路的操作可在上一种试剂在第一分析芯片中反应时进行,充分利用反应时间间隙,第二注射泵与第一注射泵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第一分析芯片过程中,第一注射泵负压抽液,第二注射泵正压推液,通过第一注射泵与第二注射泵相互配合提高试剂在第一流通主路中的流动速度,由此,对某批试剂进行检测时,若第一泵液方式实际所需时间比第二泵液方式的所需时间短,就可以选择采用第一泵液方式给第一分析芯片输送试剂,从而提升检测过程中的泵液速度,实现快速泵液,优化检测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分析芯片及第二试剂供应装置,所述第二注射泵、所述第二分析芯片及所述第二试剂供应装置通过相应的管路依次连通形成第二流通主路,其中,所述第一流通旁路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流通旁路通断的第一阀门结构,所述第二注射泵能够将所述第二试剂供应装置供应的试剂输送至所述第二分析芯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分析芯片与所述第二试剂供应装置通过第二连通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注射泵与所述第二连通装置通过相应的管路连通形成第二流通旁路,所述第二流通旁路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流通旁路通断的第二阀门结构,所述第一注射泵能够将所述第二试剂供应装置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二流通旁路,所述第二注射泵与所述第一注射泵能够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所述第二分析芯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阀门结构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注射泵与所述第一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的第一主路接口与所述第一分析芯片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的第一旁路接口与所述第二连通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的第一排液接口连接有废液收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注射泵是否与所述第一主路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注射泵是否与所述第一旁路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注射泵是否与所述第一排液接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阀门结构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注射泵与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二主路接口与所述第二分析芯片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二旁路接口与所述第一连通装置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二排液接口通过管路连接有废液收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第二注射泵是否与所述第二主路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第二注射泵是否与所述第二旁路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第二注射泵是否与所述第二排液接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通装置连接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接入口,所述第一试剂供应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试剂容器,所述第一试剂容器与所述第一接入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三控制阀能够控制每个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是否与所述第一连通装置连通;所述第二连通装置连接有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接入口,所述第二试剂供应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试剂容器,所述第二试剂容器与所述第二接入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三控制阀能够控制每个所述第二试剂容器是否与所述第二连通装置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通装置设置为三通接头或者三通阀,所述第二连通装置设置为三通接头或者三通控制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注射泵与所述第一注射泵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所述第一分析芯片时,所述第二注射泵在所述第一注射泵抽液过程中进行推液,且所述第一注射泵抽液速度大于所述第二注射泵推液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分析仪器,包括上述的流体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析仪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上述的流体系统,分析仪器能够采用花费时间最少的泵液方式输送试剂,从而提升检测过程中的泵液速度,实现快速泵液,优化检测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流体输送方法,其应用于上述的流体系统,其中,所述流体输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前确定所述第一注射泵独自将所述第一试剂供应装置供应的试剂抽送至所述第一分析芯片所需时间t0、所述第二注射泵将所述第一试剂供应装置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流通旁路所需时间t1、所述第二注射泵与所述第一注射泵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所述第一分析芯片所需时间t2、上一种试剂在所述第一分析芯片内反应所需时间t3;
S2:判断t1是否小于t3;
S3:若t1小于t3,在上一种试剂在所述第一分析芯片内反应的过程中先由所述第二注射泵将所述第一试剂供应装置供应的试剂输送至第一流通旁路,待需要向所述第一分析芯片输送试剂时,再通过所述第二注射泵与所述第一注射泵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所述第一分析芯片;若t1大于t3且(t1-t3+t2)小于t0,在上一种试剂在所述第一分析芯片内反应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注射泵开始抽液,将所述第一试剂供应装置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流通旁路,待需要向所述第一分析芯片输送试剂时,再通过所述第二注射泵与所述第一注射泵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所述第一分析芯片;若t1大于t3且(t1-t3+t2)大于t0,待需要向所述第一分析芯片输送试剂时,通过所述第一注射泵独自将所述第一试剂供应装置供应的试剂输送至所述第一分析芯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体输送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上述的流体输送方法,使得流体系统可以选择花费时间最少的泵液方式输送试剂,从而保证检测效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现有分析仪器的流体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体系统(具有第一分析芯片)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流体系统的流体输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现有分析仪器中平行双流体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体系统(具有第一分析芯片及第二分析芯片)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流体系统的流体输送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第三控制阀A2、第一分析芯片A4、第一注射泵A5、废液收集装置A6、第一连通装置A7、第一控制阀A10、第二试剂供应装置B1、第四控制阀B2、第二分析芯片B4、第二注射泵B5、第二连通装置B7、第二控制阀B10、试剂盒1、旋转阀2、两位三通电磁阀3、芯片4、注射泵5、废液桶6、主路汇流块8、旁路汇流块9、选择阀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示出了现有分析仪器中流体系统,其一般由试剂盒1、旋转阀2、两位三通电磁阀3、芯片4、连接有选择阀10的注射泵5、废液桶6组成。其中,两位三通电磁阀3、芯片4选择阀10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形成流通主路,两位三通电磁阀3处延伸出一条通路连接至注射泵5上的选择阀10,称为流通旁路,选择阀10延伸出一条管路连接废液桶6。工作时,通过旋转阀2从试剂盒1中选择特定试剂,通过两位三通电磁阀3切断连通旁路,通过两位三通电磁阀3、选择阀10使流通主路连通,注射泵5提供负压动力,促使特定试剂经过芯片4,待试剂在芯片4中反应完成后,通过选择阀10连通废液桶6,然后注射泵5将进入注射泵5的试剂推向废液桶6,即完成了一次流体运输任务。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基因测序仪一般采用平行双流体系统,如图4所示,其具有两套流体系统,每一套流体系统连接方式与图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图4中的每套流体系统中,其芯片4变成了具有多条lane的芯片4,相应的,注射泵5并排设置多个,每个注射泵5所连接的选择阀10与对应的lane连接,在芯片4和两位三通电磁阀3间需要增加一个主路汇流块8用于分液,两位三通电磁阀3和注射泵5间也有一个旁路汇流块9用于分液。现有的平行双流体系统在工作时两台注射泵各自独立,其中一套流体系统工作时另一套流体系统闲置。
参照图2及图3,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流体系统,包括第一注射泵A5、第二注射泵B5、第一分析芯片A4、第一连通装置A7及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第一注射泵A5、第一分析芯片A4、第一连通装置A7及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通过相应的管路依次连通形成第一流通主路,第二注射泵B5与第一连通装置A7通过相应的管路连通形成第一流通旁路,其中,第二注射泵B5能够将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流通旁路,且第二注射泵B5与第一注射泵A5能够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第一分析芯片A4。
通过上述设置,本流体系统能够采用第二注射泵B5先将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流通旁路然后第二注射泵B5与第一注射泵A5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第一分析芯片A4的第一泵液方式,本流体系统也能够采用第一注射泵A5单独将试剂抽送至第一分析芯片A4的第二泵液方式,在第一泵液方式中,第二注射泵B5将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流通旁路的操作可在前一轮试剂在第一分析芯片A4中反应时进行,充分利用反应时间间隙,第二注射泵B5与第一注射泵A5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第一分析芯片A4过程中,第一注射泵A5负压抽液,第二注射泵B5正压推液,通过第一注射泵A5与第二注射泵B5相互配合提高试剂在第一流通主路中的流动速度,由此,对某批试剂进行检测时,若第一泵液方式实际所需时间比第二泵液方式的所需时间短,就可以选择采用第一泵液方式给第一分析芯片A4输送试剂,从而提升检测过程中的泵液速度,实现快速泵液,优化检测效率。
此外,在第一泵液方式中,第二注射泵B5与第一注射泵A5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第一分析芯片A4过程中,由于试剂流动速度更高,可以有效减少流体系统内部压力恢复平衡时间,并减少系统内产生气泡的情况。
具体而言,第一注射泵A5独自将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分析芯片A4所需时间t0,第二注射泵B5将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流通旁路所需时间t1,第二注射泵B5与第一注射泵A5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第一分析芯片A4所需时间t2,上一种试剂在第一分析芯片A4内反应所需时间t3,其中,由于第二注射泵B5与第一注射泵A5相互配合送液时试剂流动速度更大,因此t2必然小于t0。
当第二注射泵B5将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流通旁路的操作可在上一种试剂在第一分析芯片A4中反应时完成,即t1<t3,此时第一泵液方式实际所需时间为t2,第一泵液方式比第二泵液方式少花时间为(t0-t2);当t1大于t3,即第二注射泵B5将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流通旁路的操作可以在上一种试剂在第一分析芯片A4中反应时进行但无法完全完成,此时第一泵液方式实际所需时间为(t1-t3+t2),第一泵液方式比第二泵液方式少花时间为(t0-(t1-t3+t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注射泵B5与第一注射泵A5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第一分析芯片A4时,第二注射泵B5在第一注射泵A5抽液过程中进行推液,第一注射泵A5动作时间完全覆盖第二注射泵B5的动作时间,且第一注射泵A5抽液速度大于第二注射泵B5推液速度,于是,增大试剂流速的同时保持了系统整体的负压抽液模式,并可以由第一注射泵A5决定给第一分析芯片A4输送试剂的量。
参照图5,可以想象得到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流体系统还包括第二分析芯片B4及第二试剂供应装置B1,第二注射泵B5、第二分析芯片B4及第二试剂供应装置B1通过相应的管路依次连通形成第二流通主路,其中,第一流通旁路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流通旁路通断的第一阀门结构,第二注射泵B5能够将第二试剂供应装置B1供应的试剂输送至第二分析芯片B4。通过上述设置,本发明提供的流体系统,可以形成第一流通主路及第二流通主路,第一阀门结构断开第一流通旁路时,第一流通主路与第二流通主路可以独立工作,相当于两套平行的流体系统。其中,若只需使用第一分析芯片A4时,可以通过第一阀门结构使第一流通旁路畅通,然后采用第一泵液方式给第一分析芯片A4送液。
参照图5,可以想象得到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分析芯片B4与第二试剂供应装置B1通过第二连通装置B7连通,第一注射泵A5与第二连通装置B7通过相应的管路连通形成第二流通旁路,第二流通旁路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流通旁路通断的第二阀门结构,第一注射泵A5能够将第二试剂供应装置B1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二流通旁路,第二注射泵B5与第一注射泵A5能够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第二分析芯片B4。通过上述设置,本发明提供的流体系统中,第一阀门结构断开第一流通旁路、第二阀门结构端口第二流通旁路时,第一流通主路与第二流通主路均可以独立工作。其中,若只需使用第一分析芯片A4且第二注射泵B5有空闲时,可以通过第一阀门结构使第一流通旁路畅通,然后采用第一泵液方式给第一分析芯片A4送液。此外,对于第二分析芯片B4,本流体系统也具有第一注射泵A5先抽液、然后第一注射泵A5与第二注射泵B5相互配合给第二分析芯片B4输送试剂的第三泵液方式以及第二注射泵B5单独给第二分析芯片B4泵液的第四泵液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只需使用第二分析芯片B4且第一注射泵A5有空闲时,如果第三泵液方式实际所需时间比第四泵液方式所需时间短,此时可以采用第三泵液方式:可以通过第二阀门结构使第二流通旁路畅通,接着第一注射泵A5抽液,然后第一注射泵A5与第二注射泵B5相互配合给第二分析芯片B4输送试剂。
参照图5,可以想象得到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阀门结构包括第一控制阀A10,第一注射泵A5与第一控制阀A10连接,第一控制阀A10的第一主路接口与第一分析芯片A4连通,第一控制阀A10的第一旁路接口与第二连通装置B7连通,第一控制阀A10的第一排液接口连接有废液收集装置A6,其中,第一控制阀A10能够控制第一注射泵A5是否与第一主路接口连通,第一控制阀A10能够控制第一注射泵A5是否与第一旁路接口连通,第一控制阀A10能够控制第一注射泵A5是否与第一排液接口连通。工作过程中,若第一注射泵A5需要给第一分析芯片A4抽液,则第一控制阀A10使第一注射泵A5与第一主路接口连通,此时第一注射泵A5不与第一旁路接口、第一排液接口连通;若第一注射泵A5需要将第二试剂供应装置B1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二流通旁路,第一控制阀A10使第一注射泵A5与第一旁路接口连通,此时第一注射泵A5不与第一主路接口、第一排液接口连通;若第一注射泵A5需要将其内的试剂排出到废液收集装置A6,则第一控制阀A10使第一注射泵A5与第一排液接口连通。
参照图5,可以想象得到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门结构包括第二控制阀B10,第二注射泵B5与第二控制阀B10连接,第二控制阀B10的第二主路接口与第二分析芯片B4连通,第二控制阀B10的第二旁路接口与第一连通装置A7连通,第二控制阀B10的第二排液接口通过管路连接有废液收集装置A6,其中,第二控制阀B10能够控制第二注射泵B5是否与第二主路接口连通,第二控制阀B10能够控制第二注射泵B5是否与第二旁路接口连通,第二控制阀B10能够控制第二注射泵B5是否与第二排液接口连通。工作过程中,若第二注射泵B5需要给第二分析芯片B4抽液,则第二控制阀B10使第二注射泵B5与第二主路接口连通,此时第二注射泵B5不与第二旁路接口、第二排液接口连通;若第二注射泵B5需要将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流通旁路,第二控制阀B10使第二注射泵B5与第二旁路接口连通,此时第二注射泵B5不与第二主路接口、第二排液接口连通;若第二注射泵B5需要将其内的试剂排出到废液收集装置A6,则第二控制阀B10使第二注射泵B5与第二排液接口连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控制阀A10可以是选择阀10、多通电池阀、多阀体组合阀等阀门结构。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控制阀B10可以是选择阀10、多通电池阀、多阀体组合阀等阀门结构。
可以想象得到的是,由于第一注射泵A5连接有可控制第二连通旁路通断的第一控制阀A10,此时,第二连通装置B7可以设置为三通接头;同理,由于第一注射泵A5连接有可控制第一连通旁路通断的第二控制阀B10,第一连通装置A7可以设置为三通接头。
本发明提供的流体系统,与图4中现有的平行双流体系统相比,在实现新功能的同时,无需增加额外的注射泵,并使用三通接头替代了原本容易堵塞的两位三通电磁阀3,由此可以减少了控制部件,降低成本,减少堵塞风险。
与现有的平行双流体系统相比,本发明提出的流体系统选择灵活,第一注射泵A5与第二注射泵B5可以协同工作,增加了器部件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连通装置A7也可以设置为两位三通电磁阀3,由此,第一阀门结构包括第一连通装置A7内的阀门结构,第一连通装置A7本身可以控制第一连通旁路的通断;上述的第二连通装置B7也可以设置为两位三通电磁阀3,由此,第二阀门结构可以包括第二连通装置B7内的阀门结构,第二连通装置B7本身可以控制第二连通旁路的通断。
需要说明的是,在成本与空间足够的前提下,也可以选择直接设置两套图2示出的流体系统,使两套流体系统完全独立。
参照图2及图5,可以想象得到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通装置A7连接有第三控制阀A2,第三控制阀A2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接入口,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试剂容器,第一试剂容器与第一接入口一一对应连通,第三控制阀A2能够控制每个第一试剂容器是否与第一连通装置A7连通;第二连通装置B7连接有第四控制阀B2,第四控制阀B2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接入口,第二试剂供应装置B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试剂容器,第二试剂容器与第二接入口一一对应连通,第三控制阀A2能够控制每个第二试剂容器是否与第二连通装置B7连通。于是,可以通过第三控制阀A2控制第一供应装置是否供应试剂,当第一试剂容器设置有多个并分别用于盛装不同的试剂时,通过第三控制阀A2可以选择供应特定的试剂;可以通过第四控制阀B2控制第二供应装置是否供应试剂,当第二试剂容器设置有多个并分别用于盛装不同的试剂时,通过第四控制阀B2可以选择供应特定的试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三控制阀A2、第四控制阀B2可以是选择阀10、多通电池阀、多阀体组合阀等阀门结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分析仪器,包括上述的流体系统。通过采用上述的流体系统,分析仪器能够采用花费时间最少的泵液方式输送试剂,从而提升检测过程中的泵液速度,实现快速泵液,优化检测效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常第一泵液方式实际所需时间比第二泵液方式少,分析仪器可以采用第一泵液方式输送试剂。
当然,对某批试剂进行检测时,若出现第一泵液方式实际所需时间比第二泵液方式所需时间长的特殊情况,此时可以选择采用第二泵液方式给第一分析芯片A4输送试剂。
参照图3及图6,可以理解的是,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为了保证本发明提供的流体系统始终可以选择花费时间最少的泵液方式给第一分析芯片A4输送试剂,从而保证检测效率,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可以应用于上述的流体系统的流体输送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提前确定第一注射泵A5独自将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分析芯片A4所需时间t0、第二注射泵B5将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流通旁路所需时间t1、第二注射泵B5与第一注射泵A5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第一分析芯片A4所需时间t2、上一种试剂在第一分析芯片A4内反应所需时间t3;
S2:判断t1是否小于t3,即t1能否在上一种试剂在第一分析芯片A4内反应的过程中节省;
S3:若t1小于t3,在上一种试剂在第一分析芯片A4内反应的过程中先由第二注射泵B5将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供应的试剂输送至第一流通旁路,待需要向第一分析芯片A4输送试剂时,再通过第二注射泵B5与第一注射泵A5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第一分析芯片A4,其中,给第一分析芯片A4输送试剂实际所需时间为t2,由于相互配合送液时试剂流动速度更大,因此t2必然小于t0;若t1大于t3且(t1-t3+t2)小于t0,在上一种试剂在所述第一分析芯片A4内反应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注射泵B5开始抽液,将所述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流通旁路,待需要向第一分析芯片A4输送试剂时,再通过第二注射泵B5与第一注射泵A5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第一分析芯片A4,此时给第一分析芯片A4输送试剂实际所需时间为(t1-t3+t2);若t1大于t3且(t1-t3+t2)大于t0,待需要向第一分析芯片A4输送试剂时,通过第一注射泵A5独自将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供应的试剂输送至第一分析芯片A4,此时给第一分析芯片A4输送试剂实际所需时间为t0。
其中,上述t0、t1及t2可以通过相应的计算或查阅相应的数据等方式得到,t3可以通过查阅相应的数据或测试等方式得到。
待试剂在第一分析芯片A4中反应完成后,第一注射泵A5需要排废液时,可以通过第一控制阀A10连通废液收集装置A6,以将第一注射泵A5内部的试剂排到废液收集装置A6;第二注射泵B5需要排废液时,可以通过第二控制阀B10连通废液收集装置A6,以将第二注射泵B5内部的试剂排到废液收集装置A6。
参照图5及图6,对于设置有第一分析芯片A4及第二分析芯片B4的流体系统,在进行上述步骤S1或S2前,需要先判断第一注射泵A5与第二注射泵B5是否可以协同工作,具体而言,当需要给第一分析芯片A4泵液时,需要判断第二注射泵B5是否空闲,若第二注射泵B5空闲,则第二注射泵B5可以与第一注射泵A5协同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设置有第一分析芯片A4及第二分析芯片B4的流体系统,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根据上述的流体输送方法,知晓流体系统如何选择花费时间最少的泵液方式给第二分析芯片B4输送试剂,具体步骤在此不作详述。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述的流体输送方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将上述的流体输送方法程序化,从而得到相应的控制程序,实现分析仪器自动选择泵液方式。
通过采用上述的流体输送方法,使得流体系统可以选择花费时间最少的泵液方式输送试剂,从而保证检测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流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注射泵(A5)、第二注射泵(B5)、第一分析芯片(A4)、第一连通装置(A7)及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所述第一注射泵(A5)、所述第一分析芯片(A4)、所述第一连通装置(A7)及所述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通过相应的管路依次连通形成第一流通主路,所述第二注射泵(B5)与所述第一连通装置(A7)通过相应的管路连通形成第一流通旁路,其中,所述第二注射泵(B5)能够将所述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流通旁路,且所述第二注射泵(B5)与所述第一注射泵(A5)能够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所述第一分析芯片(A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分析芯片(B4)及第二试剂供应装置(B1),所述第二注射泵(B5)、所述第二分析芯片(B4)及所述第二试剂供应装置(B1)通过相应的管路依次连通形成第二流通主路,其中,所述第一流通旁路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流通旁路通断的第一阀门结构,所述第二注射泵(B5)能够将所述第二试剂供应装置(B1)供应的试剂输送至所述第二分析芯片(B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析芯片(B4)与所述第二试剂供应装置(B1)通过第二连通装置(B7)连通,所述第一注射泵(A5)与所述第二连通装置(B7)通过相应的管路连通形成第二流通旁路,所述第二流通旁路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流通旁路通断的第二阀门结构,所述第一注射泵(A5)能够将所述第二试剂供应装置(B1)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二流通旁路,所述第二注射泵(B5)与所述第一注射泵(A5)能够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所述第二分析芯片(B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结构包括第一控制阀(A10),所述第一注射泵(A5)与所述第一控制阀(A10)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A10)的第一主路接口与所述第一分析芯片(A4)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A10)的第一旁路接口与所述第二连通装置(B7)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A10)的第一排液接口连接有废液收集装置(A6),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阀(A10)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注射泵(A5)是否与所述第一主路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A10)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注射泵(A5)是否与所述第一旁路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A10)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注射泵(A5)是否与所述第一排液接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流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结构包括第二控制阀(B10),所述第二注射泵(B5)与所述第二控制阀(B10)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B10)的第二主路接口与所述第二分析芯片(B4)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B10)的第二旁路接口与所述第一连通装置(A7)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B10)的第二排液接口通过管路连接有废液收集装置(A6),其中,所述第二控制阀(B10)能够控制所述第二注射泵(B5)是否与所述第二主路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B10)能够控制所述第二注射泵(B5)是否与所述第二旁路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B10)能够控制所述第二注射泵(B5)是否与所述第二排液接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装置(A7)连接有第三控制阀(A2),所述第三控制阀(A2)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接入口,所述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试剂容器,所述第一试剂容器与所述第一接入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三控制阀(A2)能够控制每个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是否与所述第一连通装置(A7)连通;所述第二连通装置(B7)连接有第四控制阀(B2),所述第四控制阀(B2)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接入口,所述第二试剂供应装置(B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试剂容器,所述第二试剂容器与所述第二接入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三控制阀(A2)能够控制每个所述第二试剂容器是否与所述第二连通装置(B7)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装置(A7)设置为三通接头,所述第二连通装置(B7)设置为三通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射泵(B5)与所述第一注射泵(A5)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所述第一分析芯片(A4)时,所述第二注射泵(B5)在所述第一注射泵(A5)抽液过程中进行推液,且所述第一注射泵(A5)抽液速度大于所述第二注射泵(B5)推液速度。
9.一种分析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流体系统。
10.一种流体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流体系统,其中,所述流体输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前确定所述第一注射泵(A5)独自将所述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供应的试剂抽送至所述第一分析芯片(A4)所需时间t0、所述第二注射泵(B5)将所述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流通旁路所需时间t1、所述第二注射泵(B5)与所述第一注射泵(A5)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所述第一分析芯片(A4)所需时间t2、上一种试剂在所述第一分析芯片(A4)内反应所需时间t3;
S2:判断t1是否小于t3;
S3:若t1小于t3,在上一种试剂在所述第一分析芯片(A4)内反应的过程中先由所述第二注射泵(B5)将所述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流通旁路,待需要向所述第一分析芯片(A4)输送试剂时,再通过所述第二注射泵(B5)与所述第一注射泵(A5)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所述第一分析芯片(A4);若t1大于t3且(t1-t3+t2)小于t0,在上一种试剂在所述第一分析芯片(A4)内反应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注射泵(B5)开始抽液,将所述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供应的试剂抽送至第一流通旁路,待需要向所述第一分析芯片(A4)输送试剂时,再通过所述第二注射泵(B5)与所述第一注射泵(A5)相互配合将试剂输送至所述第一分析芯片(A4);若t1大于t3且(t1-t3+t2)>大于t0,待需要向所述第一分析芯片(A4)输送试剂时,通过所述第一注射泵(A5)独自将所述第一试剂供应装置(A1)供应的试剂抽送至所述第一分析芯片(A4)。
CN202310104315.XA 2023-02-13 2023-02-13 流体系统、分析仪器及流体输送方法 Active CN1158700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4315.XA CN115870027B (zh) 2023-02-13 2023-02-13 流体系统、分析仪器及流体输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4315.XA CN115870027B (zh) 2023-02-13 2023-02-13 流体系统、分析仪器及流体输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70027A true CN115870027A (zh) 2023-03-31
CN115870027B CN115870027B (zh) 2023-09-29

Family

ID=85761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04315.XA Active CN115870027B (zh) 2023-02-13 2023-02-13 流体系统、分析仪器及流体输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7002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18106A (zh) * 2023-07-21 2023-08-22 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流向可变的流体运输系统、检测系统及其流体运输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55950U (zh) * 2011-04-28 2012-05-30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天河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具有正压辅助功能的新型流体取样系统
CN109173951A (zh) * 2018-08-07 2019-01-11 浙江大学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pet显像剂模块化集成合成装置及其方法
CN109716102A (zh) * 2016-09-16 2019-05-03 芯片生物技术株式会社 微粒分注装置、微粒分析装置、反应检测装置、以及使用它们的方法
CN111013676A (zh) * 2019-12-17 2020-04-17 江苏圣极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滴制备方法及微流控芯片
CN111373026A (zh) * 2017-11-30 2020-07-03 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基因测序的流路装置、其工作方法及其测序仪
CN113495164A (zh) * 2020-04-02 2021-10-12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连续液体进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6044238U (zh) * 2021-09-27 2022-03-15 北京东方金荣超声电器有限公司 注射泵供液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55950U (zh) * 2011-04-28 2012-05-30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天河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具有正压辅助功能的新型流体取样系统
CN109716102A (zh) * 2016-09-16 2019-05-03 芯片生物技术株式会社 微粒分注装置、微粒分析装置、反应检测装置、以及使用它们的方法
CN111373026A (zh) * 2017-11-30 2020-07-03 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基因测序的流路装置、其工作方法及其测序仪
CN109173951A (zh) * 2018-08-07 2019-01-11 浙江大学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pet显像剂模块化集成合成装置及其方法
CN111013676A (zh) * 2019-12-17 2020-04-17 江苏圣极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滴制备方法及微流控芯片
CN113495164A (zh) * 2020-04-02 2021-10-12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连续液体进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6044238U (zh) * 2021-09-27 2022-03-15 北京东方金荣超声电器有限公司 注射泵供液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18106A (zh) * 2023-07-21 2023-08-22 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流向可变的流体运输系统、检测系统及其流体运输方法
CN116618106B (zh) * 2023-07-21 2023-09-26 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流向可变的流体运输系统、检测系统及其流体运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70027B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9355273B2 (en) Multi-valve fluid cartridge
CN115870027A (zh) 流体系统、分析仪器及流体输送方法
CN100534619C (zh) 对可通过导管进入测量室中的液态测量样品进行电化学测量的方法和相应的布置
CN216560526U (zh) 用于水处理或检测的应用流路
CN116106574B (zh) 样本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6087549A (zh) 样本分析仪的控制方法及样本分析仪
JP7471398B2 (ja) 流体輸送システ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適用する流体使用装置
CN218872245U (zh) 流体系统及分析仪器
CN218842171U (zh) 液路监控装置、基因测序仪和基因测序装置
WO2019104580A1 (zh) 用于基因测序的流路装置、其工作方法及其测序仪
CN220413341U (zh) 流体运输系统及检测仪器
WO2023082063A1 (zh) 液路系统、基因测序仪和试剂回收方法
CN116618106B (zh) 流向可变的流体运输系统、检测系统及其流体运输方法
CN219039092U (zh) 一种试剂供应装置及样本分析仪
CN217875341U (zh) 流体系统
CN220231771U (zh) 样本分析系统
CN216926680U (zh) 检测分析仪管路系统
CN218842172U (zh) 基因测序仪的流体系统
US20200398278A1 (en) Reagent exchange in an instrument
WO2024073885A1 (zh) 流体系统、流体运输方法、基因测序仪及生化检验方法
CN220231772U (zh) 试剂输送装置及样本分析仪
CN116359535A (zh) 一种试剂进样方法
WO2020204067A1 (ja) 流路デバイス、及び検査システム
CN117384749A (zh) 向测序载片加载测序用液体的方法、用于基因测序的流路系统和基因测序仪
CN115772468A (zh) 基因测序仪的流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