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66938A -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66938A
CN115866938A CN202210993001.5A CN202210993001A CN115866938A CN 115866938 A CN115866938 A CN 115866938A CN 202210993001 A CN202210993001 A CN 202210993001A CN 115866938 A CN115866938 A CN 115866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ousing
supporting
housing assembly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30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9300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669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66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669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6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asing, e.g. sealed casings or casings reducible in siz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0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s on the outside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43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07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34Bez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7/00Dimensions; Characteristics
    • H01H2227/036Minimise heigh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9/00Manufacturing
    • H01H2229/034Positioning of layer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减小电子设备的厚度。该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外壳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镂空部;至少一个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固定于外壳上;固定结构开设有一缺口部;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支撑孔;固定结构的至少部分穿过支撑孔,且支撑结构靠近支撑孔的部分固定于缺口部内;固定结构包括凸台部和位于凸台部背离外壳一侧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第一分部的一端与凸台部连接,第一分部的另一端与第二分部连接;第二分部与凸台部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均平行于外壳所在的平面;第一分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分部的延伸方向不同;凸台部、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组合形成缺口部;外壳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名称是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原申请的申请号是202111123303.9,原申请日是2021年09月24日,原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笔记本电脑、工控机、路由器、电视机等电子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如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电子设备上通常设置有按键,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按键的方式较为快捷的实现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人机交互。其中,包括有按键的按键模组由电子设备的内部向外组装,固定于电子设备的外壳上,且通过外壳露出按键。
随着电子设备越做越薄,如何将按键模组固定于外壳上且不增加电子设备的厚度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能够减小电子设备的厚度。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外壳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镂空部,镂空部贯穿外壳;至少一个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固定于外壳上;固定结构开设有一缺口部;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支撑孔,支撑孔贯穿支撑结构;固定结构的至少部分穿过支撑孔,且支撑结构靠近支撑孔的部分固定于缺口部内;固定结构包括凸台部和位于凸台部背离外壳一侧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第一分部的一端与凸台部连接,第一分部的另一端与第二分部连接;第二分部与凸台部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均平行于外壳所在的平面;第一分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分部的延伸方向不同;凸台部、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组合形成缺口部;外壳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
在外壳上设置固定结构,且固定结构包括缺口部,通过将支撑结构靠近支撑孔的部分固定于固定结构中的缺口部内,以使支撑结构固定于外壳上。由于支撑结构上设置有按键模组,所以进可以使按键模组固定于外壳上。这样一来,无需设置塑胶支架,即结构减少,减薄电子设备的厚度,且减轻电子设备的重量。此外,在工艺流程中,由于形成塑胶支架的工艺步骤可以省略,因此还可以简化工艺流程,提高制备效率,降低成本。此外,外壳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当该壳体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时,使得电子设备质感更高端且更美观。此外,金属外壳还可以屏蔽环境电磁对电子设备的干扰;且有利于电子设备的散热。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沿第二分部的延伸方向,第二分部的至少部分中靠近外壳一侧的表面到外壳的距离逐渐变小。也就是说,在垂直于外壳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缺口部的开口的尺寸逐渐变小,这样一来,可以将支撑结构稳固的固定于缺口部内。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二分部的至少部分中靠近外壳一侧的表面到外壳的距离逐渐减小的情况下,第二分部包括连续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第一子部的一端与第一分部连接,第一子部的另一端与第二子部连接;沿第一子部指向第二子部的方向,第一子部靠近外壳一侧的表面到外壳的距离逐渐变小,直至与第二子部靠近外壳一侧的表面到外壳的距离相等。第二子部靠近外壳一侧的表面的各个点到外壳的距离相等,如此,便于将支撑结构靠近支撑孔的部分固定于缺口部内。此外,沿第一子部指向第二子部的方向,第一子部靠近外壳一侧的表面到外壳的距离逐渐变小,可以将支撑结构稳固的固定于缺口部内。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二分部的至少部分中靠近外壳一侧的表面到外壳的距离逐渐减小的情况下,沿第二分部的延伸方向,第二分部靠近外壳一侧的表面到外壳的距离逐渐变小;支撑结构位于缺口部的部分背离外壳一侧的表面到外壳的距离逐渐变小;第二分部靠近外壳一侧的表面与支撑结构位于缺口部的部分背离外壳一侧的表面直接接触。如此,可以将支撑结构更稳定的卡于缺口部内。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二分部靠近外壳一侧的表面包括不平整表面;支撑结构位于缺口部的部分背离外壳一侧的表面的形状与第二分部靠近外壳一侧的表面的形状相互匹配,避免支撑结构在平行于外壳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提高支撑结构和外壳之间的稳固性。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二分部靠近外壳一侧的表面包括不平整表面的情况下,第二分部靠近外壳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起部;支撑结构位于缺口部的部分背离外壳一侧的表面开设有凹槽;凸起部嵌于凹槽内,避免支撑结构移出缺口部,提高支撑结构和外壳之间的稳固性。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二分部靠近外壳一侧的表面包括不平整表面的情况下,第二分部靠近外壳一侧的表面为凹凸起伏表面。进一步提高支撑结构和外壳之间的稳固性。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二分部靠近外壳一侧的表面为凹凸起伏表面的情况下,第二分部靠近外壳一侧的表面包括锯齿状表面。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支撑结构在背离外壳一侧的表面还开设一环形盲孔,环形盲孔未贯穿支撑结构;环形盲孔环绕支撑孔设置,且与支撑孔相通;支撑结构包括台阶部;在垂直于外壳所在的平面的方向上,环形盲孔露出台阶部;台阶部的至少部分固定于缺口部内,可以进一步减小壳体组件在垂直于外壳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厚度。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部、连接部和台阶部;沿平行于外壳所在平面的方向,台阶部位于连接部背离支撑部的一侧;连接部的一端与支撑部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与台阶部连接;支撑部与台阶部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外壳所在平面;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不同;在垂直于外壳所在的平面的方向上,支撑部背离外壳一侧的表面到外壳的距离大于台阶部背离外壳一侧的表面到外壳的距离,不仅可以进一步减小壳体组件在垂直于外壳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且扩大外壳与支撑结构围城区域的体积,使得按键模组中的一些结构设置于该容纳腔体内。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外壳的材料包括不锈钢、铝合金、镁合金或钛合金等,可以屏蔽环境电磁对电子设备的干扰;且有利于电子设备的散热。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外壳和固定结构一体成型。当固定结构和外壳一体成型时,简化工艺步骤,无需单独设置固定结构和外壳,且无需粘合固定结构和外壳,提高壳体组件的制备效率。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外壳和固定结构分开成型。当固定结构和外壳分开成型,使得固定结构设置于外壳上的位置更加灵活。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壳体组件。能够实现上述壳体组件的所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方向相关技术的一种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的爆炸图;
图5是图4中BB区域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CC区域的一种实施例的放大图;
图7是图3沿DD’方向本申请的一种剖视图;
图8是图3沿EE’方向本申请的一种剖视图;
图9是图3沿DD’方向本申请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10是图4中CC区域的又一种实施例的放大图;
图11是图3沿DD’方向本申请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12是图3沿DD’方向本申请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13是图3沿DD’方向本申请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14是图3沿DD’方向本申请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15是图3沿DD’方向本申请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16是图3沿DD’方向本申请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壳体组件的流程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壳体组件的过程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壳体组件的过程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壳体组件的过程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壳体组件的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本体;20-第二本体;
11-外壳;12-按键模组;13-塑胶支架;14-支撑结构;15-固定结构;16-连接层;固定件15’;
111-镂空部;
121-按键;
131-塑胶柱;
141-支撑孔;142-环形盲孔;143-台阶部;144-支撑部;145-连接部;
151-缺口部;152-凸台部;153-第一分部;154-第二分部;155-凸起部;第二分部件154’;
1431-凹槽;
1541-第一子部;1542-第二子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目标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处理单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单元;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例如可以键盘、笔记本电脑、工控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路由器、电视机等具有按键模组的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外壳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镂空部。按键模组位于电子设备的内部,由电子设备的内部向外组装,固定于电子设备的外壳上,且通过镂空部露出按键模组的按键。
示例性的,当电子设备是键盘时,外壳开设有多个镂空部。通过多个镂空部露出按键模组上的各个按键(也称键盘的键帽)。其中,键盘可以作为电子设备的外部输入设备而与电子设备配合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为外部输入设备的键盘可以包括无线键盘例如蓝牙键盘,还可以包括有线键盘例如通过USB接口与电脑等电子设备连接的键盘。当电子设备是笔记本电脑、工控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时,外壳上开设有多个镂空部。通过多个镂空部露出按键模组上的各个按键(也称键盘的键帽)。当电子设备是路由器、电视等时,外壳上开设有例如一个镂空部。通过该镂空部露出按键模组的按键(也称外观键或电源开关键)。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不作特殊限定。如图1所示,以下为了方便说明,以电子设备是笔记本电脑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笔记本电脑包括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第一本体10包括外壳11,外壳11包括多个镂空部111。第一本体10还包括按键模组12。按键模组12位于第一本体10内。按键模组12包括按键121(也称为键帽)等结构。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按键模组12还包括与按键121连接的连接件等结构。
此外,第一本体10内还设置有支撑结构(图1中未示出)。按键模组12位于支撑结构上。支撑结构对按键模组12进行支撑,并将按键模组12固定于外壳11上。通过镂空部111露出按键121。第二本体20上设置有显示屏21。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后续各结构特征及结构特征的位置关系,以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来规定笔记本电脑内各结构的位置关系。其中,X轴方向为笔记本电脑的第一本体10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为笔记本电脑的第一本体10的宽度方向,Z轴方向(也称第一方向)为笔记本电脑的第一本体10的厚度方向。
参见图2,相关技术中,外壳11上设置有塑胶支架13。塑胶支架13背离外壳11的一侧伸出有塑胶柱131。其中,塑胶支架13是通过点胶工艺形成。通过将塑胶柱131热熔,使支撑结构14固定于外壳11上,进而使键盘模组12固定于外壳11上。镂空部111露出按键模组12的按键121。
然而,通过塑胶支架13将支撑结构14固定于外壳11上,会增加笔记本电脑的重量,且第一壳体11在Z轴方向的厚度也会增加。例如,笔记本电脑增加的重量约大于或等于10g,且小于或等于20g。笔记本电脑在Z轴方向增加的厚度约大于或等于0.4mm,且小于或等于0.6mm。此外,通过点胶工艺设置塑胶支架13不仅使工艺流程变得复杂,同时还会增加成本。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该壳体组件包括支撑结构、外壳和固定于外壳上的固定结构。外壳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镂空部。按键模组位于支撑结构上。按键模组通过支撑结构固定于外壳上,且外壳上的镂空部露出按键模组的按键。可以理解的是,当壳体组件应用于键盘、笔记本电脑、工控机、PDA时,壳体组件中的镂空部的数量为多个,以露出多个键帽。当壳体组件应用于路由器、电视等时,壳体组件中的镂空部的数量例如为一个,以露出外观键或电源开关键。利用外壳上形成的固定结构直接对支撑结构进行固定,以使位于支撑结构上的按键模组固定于外壳上,无需设置塑胶支架,减薄电子设备在Z轴方向的厚度,且减轻电子设备的重量。此外,还可以简化组装流程,提高制备效率,降低成本。
下面结合电子设备对壳体组件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为了更加方便、清楚的对后续方案进行描述,下述示例以壳体组件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对壳体组件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下述内容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当壳体组件应用于键盘、路由器或电视等电子设备时,壳体组件产生的效果与下文壳体组件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各示例相同,下文中不再对当壳体组件应用于键盘、路由器或电视等电子设备时的具体结构进行赘述。
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组件包括外壳11和支撑结构14。外壳1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镂空部111。沿Z轴方向,镂空部111贯穿外壳11。结合图5,壳体组件还包括固定于外壳11上的至少一个固定结构15。固定结构15开设有一缺口部151。结合图6,支撑结构14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支撑孔141。沿Z轴方向,支撑孔141贯穿支撑结构14。
参见图7,沿Z轴方向,固定结构15的至少部分位于支撑孔141中。且支撑结构14靠近支撑孔141的部分固定于该缺口部151内,以使支撑结构14固定于固定结构15上。由于固定结构15固定于外壳11上,因此,支撑结构14固定于外壳12上。参见图8,由于按键模组12固定于支撑结构14上,所以可以使得按键模组12固定于外壳11上,且通过镂空部111露出按键模组12的按键121。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按键模组12的具体结构以及按键模组12位于支撑结构14上的位置本实施例均不作特殊限定。只要通过支撑结构14将按键模组12固定于外壳11上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示例性的,按键模组12中除按键121之外的其他结构(例如连接按键121的连接件)位于外壳11与支撑结构14之间。按键121通过镂空部111露出。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结构1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本申请实施例均以固定结构15的数量为一个作为示例进行的说明。
本申请中,通过在外壳11上设置至少一个固定结构15,将支撑结构14靠近支撑孔141的部分固定于固定结构15中的缺口部151内,以使支撑结构14固定于外壳11上,进而使按键模组固定于外壳11上。无需设置塑胶支架,减薄电子设备在Z轴方向的厚度,且减轻电子设备的重量。此外,在工艺流程中,由于形成塑胶支架的工艺步骤可以省略,因此还可以简化工艺流程,提高制备效率,降低成本。
对于固定结构15的形状,本实施例不对固定结构的形状进行限定,只要可以与支撑结构14配合,将键盘模组12固定于外壳11上即可。
在一些示例中,继续参见图5和图7,固定结构15包括凸台部152以及位于凸台部152背离外壳11一侧的第一分部153和第二分部154。第一分部153的一端与凸台部152连接,第一分部153的另一端与第二分部154连接。第二分部154与凸台部152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均平行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形成的XY平面。第一分部15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分部154的延伸方向不同。例如,第一分部153沿Z轴方向延伸。因此,凸台部152、第一分部153和第二分部154组合形成缺口部151。
对于外壳11的材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外壳11的材料例如包括金属。示例性的,外壳11的材料例如可以包括不锈钢或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当外壳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时,且该壳体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时,使得电子设备质感更高端且更美观。此外,金属外壳还可以屏蔽环境电磁对电子设备的干扰;且有利于电子设备的散热。
对于固定结构15的材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固定结构15的材料例如包括金属。示例性的,固定结构15的材料例如可以包括不锈钢或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当固定结构15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时,降低固定结构15的制备难度,提高固定结构15的制备效率。
对于支撑结构14的材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支撑结构14的材料例如包括金属。示例性的,支撑结构14的材料例如可以为钢。当支撑结构14的材料为钢时,对按键模组12的支撑效果好,防止按键模组12出现塌陷,影响正常使用。
此外,本申请中,固定结构15和外壳11可以分开成型,也可以一体成型。
继续参见图7,图7以固定结构15和外壳11分开成型为例进行的说明。固定结构15和外壳11分开成型,使得固定结构15设置于外壳11上的位置更加灵活,例如,参见图5,固定结构15设置于外壳11上的位置不仅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镂空部111之间;还可以位于相邻的四个镂空部111之间,例如位于图5中的FF区域。或者,位于外壳11的边缘,例如位于图4中的GG。
可以理解的是,当固定结构15和外壳11分开成型时,固定结构15例如通过连接层16固定于外壳11上。示例性的,连接层16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双面胶。
参见图9,图9以固定结构15和外壳11一体成型为例进行的说明。固定结构15和外壳11一体成型,也就是说在形成外壳11的同时形成固定结构15。当固定结构15和外壳11一体成型时,简化工艺步骤,无需单独设置固定结构15和外壳11,且无需粘合固定结构15和外壳11,提高壳体组件的制备效率。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固定结构15和外壳11同样可以分开成型,也可以一体成型。下文均以固定结构15和外壳11一体成型为例进行说明。
此外,对于支撑结构14的具体结构,上述示例仅示出支撑结构14的一种具体结构,即如图6所示,支撑结构14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支撑孔141。沿Z轴方向,支撑孔141贯穿支撑结构14。但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可以与固定结构15配合,将按键模组12固定于外壳11上即可。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10和图11,支撑结构14不仅开设有上述支撑孔141。在背离外壳11一侧的表面还开设一环形盲孔142。沿Z轴方向,该环形盲孔142并未贯穿支撑结构14。环形盲孔142环绕支撑孔141设置,且与支撑孔141相通。环形盲孔142未贯穿的部分为台阶部143。台阶部143的至少部分固定于缺口部151内,以使第二分部154的至少部分位于环形盲孔142内。可选的,沿Z轴方向上,固定结构15背离外壳11一侧的表面与支撑结构14背离外壳11一侧的表面齐平。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减小壳体组件在Z轴方向的厚度。
又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12,支撑结构14包括支撑部144、连接部145和台阶部143。沿平行于XY平面的方向,台阶部143位于连接部145背离支撑部144的一侧。连接部145的一端与支撑部144连接,连接部145的另一端与台阶部143连接。支撑部144与台阶部143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XY平面。连接部145的延伸方向与支撑部144的延伸方向不同。沿Z轴方向,支撑部144背离外壳11一侧的表面到外壳11的距离H1大于台阶部143背离外壳11一侧的表面到外壳11的距离H2。台阶部143的至少部分固定于缺口部151内,第二分部154的至少部分位于台阶部143背离外壳11的一侧。可选的,沿Z轴方向上,固定结构15背离外壳11一侧的表面与支撑部144背离外壳11一侧的表面齐平。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进一步减小壳体组件在Z轴方向的厚度。且扩大外壳11与支撑部143围城区域的体积,使得按键模组12中的一些结构(例如连接按键121的连接件)设置于该容纳腔体内。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均以支撑结构14包括支撑部144、连接部145和台阶部143为例进行的说明。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结构14和外壳11之间的稳固性。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13,第二分部154包括连续的第一子部1541和第二子部1542。第一子部1541的一端与第一分部153连接,第一子部1542的另一端与第二子部1542连接。沿第一子部1541指向第二子部1542的方向,第一子部1541靠近外壳12一侧的表面到外壳11的距离逐渐变小,直至与第二子部1542靠近外壳12一侧的表面到外壳11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沿第一子部1541指向第二子部1542的方向,缺口部151的开口的在Z轴方向的尺寸变小,这样一来,可以稳固的将台阶部143固定于缺口部151内。
又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14,沿支撑部144指向台阶部143的方向,第二分部154靠近外壳12一侧的表面到外壳11的距离逐渐变小;且台阶部143背离外壳12一侧的表面到外壳11的距离逐渐变小。第二分部154靠近外壳12一侧的表面与台阶部143背离外壳12一侧的表面直接接触。也就是说,沿Z轴方向,缺口部151的开口的尺寸小于台阶部143的厚度,这样一来,可以将台阶部143更稳定的卡于缺口部151内。
又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15,第二分部154靠近外壳11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起部155。台阶部143背离外壳12一侧的表面开设有凹槽1431。凸起部155嵌于凹槽1431内。这样一来,可以避免支撑结构14在平行于XY平面的方向上移动,提高支撑结构14和外壳11之间的稳固性。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沿Z轴方向,凹槽1431可以贯穿台阶部143;也可以不贯穿台阶部143。
又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16,第二分部154靠近外壳11一侧的表面为凹凸不平表面。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二分部154靠近外壳11一侧的表面为锯齿状表面。台阶部143背离外壳12一侧的表面的形状与第二分部154靠近外壳11一侧的表面的形状相互匹配。这样一来,可以避免支撑结构14在平行于XY平面的方向上移动,提高支撑结构14和外壳11之间的稳固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壳体组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例如可以制备图13所示的壳体组件。如图17所示,具体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S161、如图18所示,在平板状的外壳11上开设至少一个镂空部111,且形成固定件15’。其中,固定件15’包括凸台部152、第一分部153和第二分部件154’。
例如通过切割工艺对平板状的外壳11进行切割,以形成至少一个镂空部111和固定件15’。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固定件15’的第二分部件154’与图13所示的固定结构15的中第二分部154的形状不同。
S162、如图19所示,对固定件15’施加压力,以使固定件15’垂直于外壳11所在的平面。
其中,例如可以通过冲压工艺使固定件15’设置于外壳11上,且垂直于外壳11所在的平面。
S163、如图20所示,将支撑结构14设置于外壳11上,其中,固定件15’穿过支撑结构14的支撑孔141,支撑结构14包括与支撑孔141紧邻的台阶部143,且台阶部143的至少部分与凸台部152背离外壳的一侧的表面接触。
关于支撑结构14的具体结构介绍,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此处仅以一种示例进行的说明。
S164、如图21所示,通过铆合的方式将台阶部143的至少部分固定于凸台部152与第二分部154之间,以使支撑结构14固定于外壳11上。
通过铆合的方式将台阶部143的至少部分固定于凸台部152与第二分部154之间,以使支撑结构14固定于外壳11上,此时形成的结构即为图13中的固定结构15。
关于固定结构15的具体结构以及具体位置的介绍,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镂空部,所述镂空部贯穿所述外壳;
至少一个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固定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固定结构开设有一缺口部;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支撑孔,所述支撑孔贯穿所述支撑结构;
所述固定结构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支撑孔,且所述支撑结构靠近所述支撑孔的部分固定于所述缺口部内;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凸台部和位于所述凸台部背离所述外壳一侧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
所述第一分部的一端与所述凸台部连接,所述第一分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部连接;
所述第二分部与所述凸台部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均平行于所述外壳所在的平面;
所述第一分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分部的延伸方向不同;
所述凸台部、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组合形成所述缺口部;
所述外壳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分部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分部的至少部分中靠近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到所述外壳的距离逐渐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部包括连续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
所述第一子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部连接,所述第一子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部连接;
沿所述第一子部指向所述第二子部的方向,所述第一子部靠近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到所述外壳的距离逐渐变小,直至与所述第二子部靠近外壳一侧的表面到所述外壳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分部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分部靠近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到所述外壳的距离逐渐变小;
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缺口部的部分背离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到所述外壳的距离逐渐变小;
所述第二分部靠近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与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缺口部的部分背离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直接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部靠近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包括不平整表面;
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缺口部的部分背离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分部靠近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的形状相互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部靠近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起部;
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缺口部的部分背离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开设有凹槽;
所述凸起部嵌于所述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部靠近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为凹凸起伏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部靠近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包括锯齿状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在背离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还开设一环形盲孔,所述环形盲孔未贯穿所述支撑结构;
所述环形盲孔环绕所述支撑孔设置,且与所述支撑孔相通;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台阶部;在垂直于所述外壳所在的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环形盲孔露出所述台阶部;
所述台阶部的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缺口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部、连接部和台阶部;
沿平行于所述外壳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台阶部位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台阶部连接;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台阶部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所述外壳所在平面;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不同;
在垂直于所述外壳所在的平面的方向上,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到所述外壳的距离大于所述台阶部背离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到所述外壳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材料包括不锈钢、铝合金、镁合金或钛合金。
12.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固定结构一体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固定结构分开成型。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
CN202210993001.5A 2021-09-24 2021-09-24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8669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3001.5A CN115866938A (zh) 2021-09-24 2021-09-24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3303.9A CN114025523B (zh) 2021-09-24 2021-09-24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2210993001.5A CN115866938A (zh) 2021-09-24 2021-09-24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3303.9A Division CN114025523B (zh) 2021-09-24 2021-09-24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66938A true CN115866938A (zh) 2023-03-28

Family

ID=800548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3303.9A Active CN114025523B (zh) 2021-09-24 2021-09-24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2210993001.5A Pending CN115866938A (zh) 2021-09-24 2021-09-24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3303.9A Active CN114025523B (zh) 2021-09-24 2021-09-24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09089A1 (zh)
EP (1) EP4231790A1 (zh)
CN (2) CN114025523B (zh)
WO (1) WO20230457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5523B (zh) * 2021-09-24 2022-09-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0532A (zh) * 2007-06-22 2008-12-24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结构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US20100091441A1 (en) * 2008-10-09 2010-04-15 Dell Products, Lp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support member and a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2946512A (zh) * 2012-11-30 2013-02-27 信利光电(汕尾)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底座
CN104112621A (zh) * 2013-04-19 2014-10-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键盘
CN209767998U (zh) * 2019-01-04 2019-12-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12490044A (zh) * 2020-11-25 2021-03-1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908758A (zh) * 2021-03-15 2021-06-04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6962A (en) * 1998-05-18 1999-12-07 Chang; Tommy H. C. Computer card retainer and process for using the same
TWI393826B (zh) * 2010-01-05 2013-04-21 Wistron Corp The foot pad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2376481B (zh) * 2010-08-12 2014-03-26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KR20120051169A (ko) * 2010-11-12 2012-05-22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인쇄회로기판 고정장치
CN105225872B (zh) * 2015-09-25 2017-11-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5335136U (zh) * 2016-01-24 2016-06-22 苏州摩比力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
CN207216635U (zh) * 2017-08-04 2018-04-1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及终端
CN209804493U (zh) * 2019-06-21 2019-12-17 深圳市兴通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固定结构
CN110336905B (zh) * 2019-07-22 2021-05-25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按键功能的指纹模块固定装置
CN210403563U (zh) * 2019-10-28 2020-04-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025523B (zh) * 2021-09-24 2022-09-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0532A (zh) * 2007-06-22 2008-12-24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结构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US20100091441A1 (en) * 2008-10-09 2010-04-15 Dell Products, Lp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support member and a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2946512A (zh) * 2012-11-30 2013-02-27 信利光电(汕尾)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底座
CN104112621A (zh) * 2013-04-19 2014-10-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键盘
CN209767998U (zh) * 2019-01-04 2019-12-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12490044A (zh) * 2020-11-25 2021-03-1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908758A (zh) * 2021-03-15 2021-06-04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5523B (zh) 2022-09-13
EP4231790A1 (en) 2023-08-23
US20230409089A1 (en) 2023-12-21
CN114025523A (zh) 2022-02-08
WO2023045737A1 (zh) 2023-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61361B2 (en)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CN102117106B (zh) 部件组装
KR101884968B1 (ko) 노출 영역을 갖는 포터블 컴퓨터
US20180314304A1 (en)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CN114025523B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JP4703763B1 (ja) 電子機器
CN21078132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8390983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031728B (zh) 电子设备、装配方法及拆卸方法
CN216649723U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7217080U (zh) 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0433772B2 (en) Fingerprint sensor and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CN215499046U (zh) 壳体和电子设备
US6955379B1 (en) Torsional multi-axis constraining latching system
CN212648104U (zh) 键帽结构、键帽组件、键帽保护套件及键盘
JP5057085B2 (ja) 筐体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CN109979774B (zh) 键板以及具备该键板的电子设备
JP6119990B2 (ja) 電子装置
JP2006093328A (ja) 携帯機器
CN217881254U (zh) 电子设备
CN219873255U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2019121594A (ja) キーシ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WO2020187096A1 (zh) 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13213574U (zh) 带减压功能的保护壳
CN217009007U (zh) 按键组件以及监护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