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90044A -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90044A
CN112490044A CN202011343079.XA CN202011343079A CN112490044A CN 112490044 A CN112490044 A CN 112490044A CN 202011343079 A CN202011343079 A CN 202011343079A CN 112490044 A CN112490044 A CN 1124900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assembly
trigger switch
support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430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跃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4307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900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90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9004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20Driv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0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其中,按键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以及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至少两安装孔;按键,所述按键包括按键主体,以及连接所述按键主体的至少两导柱,两所述导柱分别经两所述安装孔伸入所述安装腔;按键支架,所述按键支架于所述安装腔内连接至少两所述导柱,所述按键支架上设有按压件,所述按压件位于至少两所述导柱之间;以及开关结构,所述开关结构包括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正对所述按压件,所述按键沿所述导柱的轴线方向运动,按压件按压所述触发开关,以电性导通所述触发开关。本申请技术方案使得按键按压过程中运动效果稳定。

Description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按键组件和应用该按键组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上设置的按键结构通常是通过按键上伸出的一个支点对开关结构进行按压,从而执行该开关结构所对应的功能。该结构下,当按键结构较长或较大时,用户在按压按键过程中按键可能会出现晃动的情况,造成按键使用不舒适。
申请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按键组件,旨在使得按键按压过程中运动效果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按键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以及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至少两安装孔;
按键,所述按键包括按键主体、以及连接所述按键主体的至少两导柱,其中的两所述导柱分别经两所述安装孔伸入所述安装腔;
按键支架,所述按键支架于所述安装腔内连接至少两所述导柱,所述按键支架上设有按压件,所述按压件位于至少两所述导柱之间;以及
开关结构,所述开关结构包括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正对所述按压件,所述按键沿所述导柱的轴线方向运动,所述按压件按压所述触发开关,以电性导通所述触发开关。
本身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按键组件;
所述按键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以及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至少两安装孔;
按键,所述按键包括按键主体、以及连接所述按键主体的至少两导柱,其中的两所述导柱分别经两所述安装孔伸入所述安装腔;
按键支架,所述按键支架于所述安装腔内连接至少两所述导柱,所述按键支架上设有按压件,所述按压件位于至少两所述导柱之间;以及
开关结构,所述开关结构包括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正对所述按压件,所述按键沿所述导柱的轴线方向运动,所述按压件按压所述触发开关,以电性导通所述触发开关。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按键组件中的连接于案件支架上的按压件位于两导柱之间,外力在经按键传递至按键支架过程中,按键支架于按压件的相对两侧分别受到两导柱传递来的作用力,使得按键支架施加于按压件的作用力更加均匀,按键能够平稳的对触发开关进行按压,使按键按压过程的运动效果稳定。
按键支架连接导柱,并与按键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将作用于按键上的作用力引导至位于安装腔内按压件上,使得用于对触发开关进行按压的按压件距离触发开关的距离短,按压按键进行功能控制时,按键行程短,按压手感提升。按键上的导柱不仅能起到导向的作用,还能起到对按键压力的传递作用,使得按键组件能够运动平稳的同时,使按键组件结构简单,还能起到节约材料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按键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按键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按键组件去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爆炸图;
图5为图3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壳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按键组件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壳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按键组件 331 卡接槽
10 壳体 35 密封结构
11 壳表面 50 按键支架
111 按键槽 51 插接槽
113 安装孔 53 避让凹陷
13 壳侧面 55 防呆凸起
131 装配孔 57 按压件
15 让位槽 60 开关结构
17 定位槽 61 触发开关
18 扣位 63 支撑架
30 按键 631 限位槽
31 按键主体 633 插口
311 凸台 635 卡扣
33 导柱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本申请提出一种按键组件100,该按键组件100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电子设备,例如:于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使电子设备,例如:电视机、台式电脑、或各种智能家居等。只要是具有按键30的电子产品均可以应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案件组件。
结合图1和图2,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按键组件100包括壳体10和按键30,壳体10设有安装腔,以及连通安装腔的至少两安装孔113。按键30包括按键主体31,以及连接按键主体31的至少两导柱33,两导柱33分别经两安装孔113伸入安装腔。
按键30的按键主体31由壳体10显露,能够供用户接触以进行按压操作,导柱33的一端连接按键主体31,另一端穿过安装孔113进入安装腔内,导柱33可以用于对按键主体31的按压操作进行导向。施加于按键主体31的外力,使得按键主体31具有沿导柱33的轴线方向的运动趋势,导柱33插接于安装孔113,安装孔113配合导柱33实现导向作用。
按键主体31上设置的导柱33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更多个,相较于只有一个导柱33的情况,该两个或多个导柱33能够使按键30受到按压时,沿导柱33的轴线运动更加平稳。
结合图3和图4,按键组件100还包括按键支架50,该按键支架50于安装腔内连接至少两导柱33,按键支架50上设有按压件57,按压件57位于至少两导柱33之间。当导柱33为两个以上的数量时,该按键支架50于容纳腔内对多个导柱33进行连接。连接导柱33的按键支架50与按键30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外力在按压按键30的过程中,按键30将作用力传递至按键支架50,使得按键支架50与按键30共同运动。
该按键组件100还包括开关结构60,开关结构60包括触发开关61,触发开关61位于安装腔内,并正对按压件57,按键30沿导柱33的轴线方向运动,按压件57按压触发开关61,以电性导通触发开关61。
按键支架50上设置有按压件57,按键30受到外力按压过程中,将作用力通过导柱33传递至按键支架50,按键支架50将该作用力进一步传递至按压件57,从而使按压件57对开关结构60上的触发开关61进行按压。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按压件57位于两导柱33之间,外力在经按键30传递至按键支架50过程中,按键支架50于按压件57的相对两侧分别受到两导柱33传递来的作用力,使得按键支架50施加于按压件57的作用力更加均匀,按键30能够平稳的对触发开关61进行按压,使按键30按压过程的运动效果稳定。
该按压件57位于两导柱33的对称轴上,能够使按键支架50施加于按压件57的作用力对称,能够是按压件57按压触发开关61的作用力更加均匀和平稳,进一步提高按键组件100运动的平稳性。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按键支架50连接导柱33,并与按键30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将作用于按键30上的作用力引导至位于安装腔内按压件57上,使得用于对触发开关61进行按压的按压件57距离触发开关61的距离短,按压按键30进行功能控制时,按键30行程短,按压手感提升。按键30上的导柱33不仅能起到导向的作用,还能起到对按键30压力的传递作用,使得按键组件100能够运动平稳的同时,使按键组件100结构简单,还能起到节约材料的作用。
在未对按键30施加外力时,按压件57与触发开关61之间具有间隙,也可以为,按压件57在未收到按压力时,该按压件57与触发开关61相接触,并于该按压件57被按压时按压触发开关61,按压件57能够直接接触触发开关61均能够实现上述技术效果。当在未对按键30施加外力时,按压件57接触触发开关61,使得该按键组件100在未使用时的连接效果稳定,即使发生误触碰也不会造成按键30的晃动,而且,当需要对按键30进行按压时,用户直接对按键30施加外力即可对触发开关61进行按压,使得按键组件100的响应速度快。
还可以在按键组件100中设置密封结构35,密封结构35套设于导柱33外侧,并抵接于安装孔113的孔壁,在按压按键30过程中,密封结构35与安装孔113的孔壁之间产生摩擦力会阻碍该按压作用力,并能对微小的晃动进行消除,以使按键30的按压效果更加平稳。该密封结构35可以为橡胶制件,该橡胶制件可沿导柱33的周向间隔分布,也可以呈环状沿导柱33的周向连续设置。
该密封结构35可以包括密封圈,导柱33的外侧开设有密封槽,密封圈安装于密封槽,并弹性抵接于安装孔113的孔壁。该密封圈的结构不仅能增大按键30按压过程中的摩擦力,还能使按键组件100进行密封,防止应用该按键组件100的电子设备由该安装孔113处进灰或进水,能对按键组件100内部的结构进行保护,提高该按键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按键30按压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以及密封效果,可以在每个导柱33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密封圈。当设有对个密封圈时,多个密封圈可以为并列于同一密封槽内并列设置,也可以分别设于多个并列设置的多个密封槽内。当多个密封圈于同一密封槽内并列设置时,该多个密封圈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当密封槽内设置的密封圈为两个“O”形密封圈并列设置时,且该两个“O”形密封圈为一体式结构,该密封圈的截面形成“B”字型,即,该密封圈具有向外凸出的两个波峰,以提高密封圈的摩擦力和密封效果。
当导柱33为多个时,壳体10上设置的安装孔113与导柱33的数量一致,多个导柱33的一端均连接按键主体31,多个导柱33的另一端分别插接于一安装孔113,并伸入安装腔。该多个导柱33可以沿按键主体31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以使按键30的按压过程更加平稳。当按键主体31呈条形结构时,按键30可以仅包括两个导柱33,两导柱33相对按键主体31对称设置;当按键主体31为圆形结构、方形结构或为其他对称或非对称的扁平状结构时,按键主体31上的多个导柱33可以沿按键主体31的周向间隔设置,达到对按键主体31支撑平稳的效果。
当导柱33为多个时,按键支架50于安装腔内连接多个导柱33,按压件57位于多个导柱33之间,以使按键支架50传递至按压件57的作用力均匀、平稳。该按压件57可以为与多个导柱33之间的中心位置,进一步提高按压按键30过程的平稳效果。
结合图7,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壳体10包括壳表面11和壳侧面13,壳表面11和壳侧面13呈夹角设置,该壳表面11和壳侧面13可以为相互垂直的结构。当壳表面11和壳侧面13至少之一为弧形面时,上述夹角可以理解为过弧形面的中心位置的切面所形成的夹角。
安装孔113开设于壳表面11,壳侧面13开设有装配孔131,装配孔131连通安装腔,按键支架50插接于装配孔131。
当按键组件100安装于电子设备后,该壳表面11可以为电子设备显露于外界的表面,使得按键组件100安装于安装孔113的按键30能够由外部被用户进行操作。按键组件100的壳侧面13则可以位于电子设备的内侧,使得电子设备的外壳或其他结构能够对装配孔131进行遮挡,不仅能防止按键支架50以及安装腔内的零部件脱出,且能保证按键组件100应用过程中外形的整齐效果。
该按键支架50与导柱3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在按键支架50上进行开孔,导柱33于安装腔内的端部穿过按键支架50上的开孔,以实现按键支架50与导柱33的连接,为了进一步保证导柱33与按键支架50之间不会产生相对运动,可以在导柱33上设置止挡件,该止挡件可以位于按键支架50于导柱33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对按键支架50相对导柱33于导柱33的轴线方向一侧的移动进行止挡,该止挡件可以位于按键支架50于导柱33的轴线方向上的两侧,对按键支架50相对导柱33于导柱33的轴线方向两侧的移动进行止挡,以保证按键支架50不会沿导柱33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当导柱33于按键支架50背离按键主体31的端部设置止挡件时,该止挡件可以设置导向斜坡,对按键支架50套装设于导柱33外侧的安装过程进行导向,以使按键支架50能在较小作用力下越过该止挡件而卡持于导柱33的外侧。
如图6所示,还可以在按键支架50上设有插接槽51的方式,实现按键支架50与导柱33的连接,按键支架50上设有至少两插接槽51,按键支架50插接于装配孔131,两插接槽51分别插接于两导柱33的外侧。插接槽51具有插接口,按键支架50在由装配孔131的外侧插接于装配孔131的过程中,导柱33经插接口进入插接槽51内,实现按键支架50与按键30的连接,该连接方式使得按键支架50的结构简单,且按键支架50与导柱33的连接过程操作简单。
为了使得按键30在被按压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按键支架50运动,需要在导柱33上设置限位部,该限位部位于按键支架50朝向按键主体31的一侧,在按键30被外力按压过程中,限位部推动按键支架50沿导柱33的轴线方向运动,以使按压件57按压触发开关61。而按键支架50背离按键主体31的一侧可以由导柱33进行限位也可以不由导柱33进行限位,当按键支架50背离按键主体31的一侧不由导柱33进行限位时,为了防止按键30于安装孔113中脱出,可以在壳体10上设置防止按键30脱出的结构,对按键30进行限位。
可以在导柱33开设卡接槽331,按键支架50的插接槽51插接于导柱33的卡接槽331,卡接槽331相对设置的两槽侧壁分别对沿安装孔113的轴线方向的往复运动进行止挡。该结构能够保证按键支架50与导柱33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进一步保证按压按键30过程中的平稳性。
可以理解地,按键支架5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于导柱33,例如,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实现按键支架50与导柱33的连接。
导柱33上的卡接槽可以沿按键支架50的插接方向延伸设置,使得导柱33上的卡接槽为条形槽,按键支架50可沿着条形槽的延伸方向插接于导柱33。
导柱33上的卡接槽331也可以为环形槽,该环形槽沿导柱33的周向延伸设置,该卡接槽331结构也能使按键支架50方便的连接于导柱33,且该环形的卡接槽331加工精度要求较低。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开关结构60还包括支撑架63,支撑架63连接壳体10,触发开关61连接支撑架63,支撑架63上设有限位槽631,按键支架50限位于限位槽631。限位槽631的内轮廓与按键支架50的外轮廓相匹配。在限位槽631的作用下,支撑架63可以限制按键支架50沿垂直导柱33轴线的平面方向的移动,使得按键30在垂直于导柱33轴线的方向上不易移动。
支撑架63设有连通限位槽631的插口633,支撑架63插接于装配孔131过程中,按键支架50经插口633进入限位槽631。支撑架63可以直接由装配孔131进行安装,结构简单,且安装操作方便。
结合图5和图8,支撑架63在由装配孔131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卡持于壳体10,具体可以在支撑架63背离按键支架50的一侧设置卡扣635,安装腔背离按键30的腔壁设置扣位18,且支撑架63在沿导柱33轴线方向上的尺寸与安装腔的尺寸一致或近似,当支撑架63插接于装配孔131,且支撑架63上的卡扣635落入壳体10的扣位18后,安装腔位于扣位18对侧的腔壁限制了支撑架63的移动,使得卡扣635无法脱离扣位18。
本申请实施例中,按键组件100的装配方式可以为:
先将按键30上的导柱33插接于壳体10壳表面11的安装孔113,再将按键支架50由壳体10壳侧面13的装配孔131进行安装,使按键支架50的插接槽51对应插接于导柱33的卡接槽331,安装该按键支架50后,按键支架50对按键30进行连接和固定,按键30不会反向脱出,再将支撑架63由装配孔131处进行插接,使得支撑架63的卡扣635卡入壳体10的扣位18。安装完成后按键30不会反向脱出,支撑架63与壳体10也能够在卡扣635和扣位18的配合下进行固定,支撑架63不会由装配孔131反向脱出,按键支架50由支撑架63上限位槽631进行限制,也不会由装配孔131反向脱出,该按键组件100不仅结构简单,且安装方式简单,装配后的按键组件100使用过程中按压效果好,不易晃动。
开关结构60还进一步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与支撑架63固定连接,触发开关61连接于电路板上,该电路板可以为柔性电路板,也可以为软硬结合板,将电路板和支撑架63于壳体10外侧连接固定好后,在一同插接于装配孔131,进行组装。
如图6所示,按键支架50上还可以进一步设置防呆凸起55,防呆凸起55位于按键支架50背离按键主体31的表面,支撑架63插接于装配孔131过程中,防呆凸起55经插口633容置于限位槽631。该防呆凸起55的设置可以防止支撑架63在安装过程中出现装反的情况,当支撑架63的装配方向错误时,防呆凸起55无法正对限位槽631的插口633,则防呆凸起55会对支撑架63的安装进行阻挡,支撑架63无法进入装配孔131内。装配人员会根据安装过程中的手感来对支撑架63的安装方向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在下意识的作用下实现准确的安装,安装过程简单、可靠。
如图3所示,按键支架50朝向背离触发开关61的方向弯折形成避让凹陷53,按压件57至少部分位于避让凹陷53。将按键支架50弯折形成避让凹陷53,并在该避让凹陷53处安装按压件57,不仅可以提高按键支架50于避让凹陷53处的结构强度,还能使进一步缩小按键30于按压方向的尺寸,使得按键组件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该按压件57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可以为橡胶或硅胶材质,具体可以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Thermoplastic Poly Urethanes),通过在按键支架50上设置通孔,并在该通孔处点胶形成该按压件57。具有弹性的按压件57使得用户在按压按键30过程中,按压件57对触发开关61的按压形成缓冲,使得按压件57对触发开关61的压力形成的反作用力柔和,操作者手上受到的反向作用力柔和。
如图2所示,壳体10于安装腔内凹设形成让位槽15,让位槽15位于两安装孔113之间,按键支架50朝向让位槽15内侧弯折形成避让凹陷53。按键支架50朝向触发开关61的一侧由按压件57与触发开关61进行接触,按键支架50背离触发开关61的一侧贴合安装腔的内壁于安装孔113的外侧,使得按键30在未被按压时按键支架50连接稳定,而按键支架50与按键30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使得按键30也能保持稳定状态。
如图2所示,按键主体31还设有凸台311,该凸台311位于导柱33的同侧,且该凸台311于按键主体31上不对称设置,壳体10设有与凸台311相配合的定位槽17,按键30朝向按压触发开关61方向运动过程中,凸台311落入定位槽17。由于凸台311为不对称结构,一旦按键30装反时,凸台311与定位槽17不对应,则按键30无法按动,从而能提示装配人员该按键30装配出现错误。
壳体10于壳表面11凹设形成有按键30槽111,该按键30槽111与按键主体31的形状相匹配,安装孔113开设于安装槽的槽底壁,再将导柱33插接于安装槽过程中,按键主体31至少部分落入按键30槽111中,该按键30槽111能够对按键主体31进行限位,也能够对按键主体31进行部分包裹,能够对导柱33与安装孔113的连接处进行隐藏,使壳体10外形更加整齐。与凸台311配合的定位槽17也设置于按键30槽111的槽底壁,进一步提高壳体10外形的整齐程度。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按键组件100,该按键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电子设备包括面壳和背壳,以及沿周向连接面壳和背壳的中壳,按键组件100的壳体10为所述中壳。该结构下按键组件100上的按键30形成为该电子设备的侧键,由于侧键通常为细长结构,在按压过程中容易出现晃动,而采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按键组件100的侧键能达到较好的防晃效果,用户在操作该按键组件100上的案件过程中,手感平稳,且按压行程较短,操作舒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以及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至少两安装孔;
按键,所述按键包括按键主体、以及连接所述按键主体的至少两导柱,其中的两所述导柱分别经两所述安装孔伸入所述安装腔;
按键支架,所述按键支架于所述安装腔内连接至少两所述导柱,所述按键支架上设有按压件,所述按压件位于至少两所述导柱之间;以及
开关结构,所述开关结构包括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正对所述按压件,所述按键沿所述导柱的轴线方向运动,所述按压件按压所述触发开关,以电性导通所述触发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与所述触发开关相接触,并于被按压时按压所述触发开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套设于所述导柱的外侧,并抵接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表面和壳侧面,所述壳表面和所述壳侧面呈夹角设置;
所述安装孔开设于所述壳表面,所述壳侧面开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连通所述安装腔,所述按键支架插接于所述装配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支架开设有至少两插接槽,所述按键支架插接于所述装配孔,其中的两所述插接槽分别插接于两所述导柱的外侧;
所述导柱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按键支架朝向所述按键主体的一侧,所述限位部推动所述按键支架沿所述导柱的轴线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按压件按压所述触发开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开设有卡接槽,所述按键支架的插接槽插接于所述导柱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相对设置的两槽侧壁分别对所述沿安装孔的轴线方向的往复运动进行止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沿所述按键支架的插接方向延伸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沿所述导柱的周向延伸设置。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结构还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壳体,所述触发开关连接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限位槽,所述按键支架限位于所述限位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设有连通所述限位槽的插口,所述支撑架插接于所述装配,所述按键支架经所述插口进入所述限位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支架上设有防呆凸起,所述防呆凸起位于所述按键支架背离所述按键主体的表面,所述支撑架插接于所述装配孔过程中,所述防呆凸起经所述插口容置于所述限位槽。
12.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支架朝向背离所述触发开关的方向弯折形成避让凹陷,所述按压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避让凹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于所述安装腔内凹设形成让位槽,所述按键支架朝向所述让位槽内侧弯折形成所述避让凹陷。
14.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主体还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导柱的同侧,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凸台相配合的定位槽,所述按键朝向按压所述触发开关方向运动过程中,所述凸台落入所述定位槽。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组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面壳和背壳、以及沿周向连接所述面壳和所述背壳的中壳,所述按键组件的壳体为所述中壳。
CN202011343079.XA 2020-11-25 2020-11-25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Withdrawn CN1124900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3079.XA CN112490044A (zh) 2020-11-25 2020-11-25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3079.XA CN112490044A (zh) 2020-11-25 2020-11-25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90044A true CN112490044A (zh) 2021-03-12

Family

ID=74934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43079.XA Withdrawn CN112490044A (zh) 2020-11-25 2020-11-25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9004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66938A (zh) * 2021-09-24 2023-03-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16643U (zh) * 2015-02-15 2015-07-2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终端
CN105450804A (zh) * 2015-12-17 2016-03-30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6558411U (zh) * 2017-03-07 2017-10-1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8270900A (zh) * 2018-02-09 2018-07-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8511242A (zh) * 2018-02-27 2018-09-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8940052U (zh) * 2018-10-29 2019-06-04 深圳市垦鑫达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侧按键连接结构
CN110365830A (zh) * 2018-03-26 2019-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CN110444424A (zh) * 2019-07-30 2019-11-1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09981064U (zh) * 2019-08-01 2020-01-2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支架、按键结构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16643U (zh) * 2015-02-15 2015-07-2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终端
CN105450804A (zh) * 2015-12-17 2016-03-30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6558411U (zh) * 2017-03-07 2017-10-1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8270900A (zh) * 2018-02-09 2018-07-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8511242A (zh) * 2018-02-27 2018-09-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365830A (zh) * 2018-03-26 2019-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CN208940052U (zh) * 2018-10-29 2019-06-04 深圳市垦鑫达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侧按键连接结构
CN110444424A (zh) * 2019-07-30 2019-11-1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09981064U (zh) * 2019-08-01 2020-01-2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支架、按键结构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66938A (zh) * 2021-09-24 2023-03-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0008B2 (en) Side ke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1430166B (zh) 按键组件、按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907496A (zh) 可穿戴设备
CN112490044A (zh)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US8717296B2 (en) Mouse with detachable cover
CN107068459B (zh)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US7253370B2 (en) Computer button apparatus
CN115202058A (zh) 头戴产品
EP1137116A2 (en) Latching system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112466699A (zh) 旋钮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4145549B (zh) 可穿戴设备
CN111029847B (zh) 防水型连接器
CN111053335A (zh) 腕戴设备的连接机构以及腕戴设备
US11314342B2 (en) Mouse device
US10963071B2 (en) Mouse
WO2021104174A1 (zh) 一种按键模组及具有此按键模组的汽车电子产品
CN210725278U (zh) 耳机组件
CN109936760B (zh) 一种机顶盒
JPH11288769A (ja) コネクタ
CN218551571U (zh) 设备主机及可穿戴设备
CN111009434A (zh) 按键结构、按键模组以及终端设备
CN115512990A (zh) 遥控器及视频会议终端
CN217740842U (zh) 一种新型信号发射器
CN219979408U (zh) 一种滑动开关结构
US20230418000A1 (en) Optical-fiber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