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63864A - 下塑胶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下塑胶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63864A
CN115863864A CN202310091041.5A CN202310091041A CN115863864A CN 115863864 A CN115863864 A CN 115863864A CN 202310091041 A CN202310091041 A CN 202310091041A CN 115863864 A CN115863864 A CN 115863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plastic
fence
hole
plastic body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910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63864B (zh
Inventor
周文扬
熊永锋
王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9104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638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63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63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638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63864B/zh
Priority to US18/523,735 priority patent/US11984624B1/en
Priority to EP23213205.0A priority patent/EP4415155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01M50/627Filling po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5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6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425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in the form of rupturable membranes or weakened parts, e.g. pierced with the aid of a sharp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20Pressure-sensitive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下塑胶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其中,下塑胶组件包括第一下塑胶,第一下塑胶包括第一下塑胶本体,第一下塑胶本体包括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相对设置;第一下塑胶本体设有第一注液通孔,第一注液通孔贯穿第一下塑胶本体,且位于第一下塑胶本体的一端,第一注液通孔一侧设有切口,切口与第一注液通孔直接连通,且切口贯穿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通过在第一注液通孔的一侧设置切口,可以解决注液过程中注液孔较小而注液速度过快而导致无法及时排出壳体内的气体、进而造成防爆阀误开启而失效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下塑胶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塑胶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二次电池主要包括壳体、端盖组件和电极组件等。其中,端盖组件包括顶盖、下塑胶等多个元件,顶盖上设有注液孔。顶盖与壳体焊接后,利用注液孔向电极组件中注入电解液。随着二次电池容量的增加,所需要的电解液增多,可以通过增加注液的速度减少注液时间。现有的注液孔尺寸较小,在提升注液速度时,无法及时排出壳体内的气体,甚至造成防爆阀误开启而失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下塑胶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下塑胶组件可以解决注液过程中注液孔较小而注液速度过快而导致无法及时排出壳体内的气体、进而造成防爆阀误开启而失效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下塑胶组件,用于与顶盖装配,包括第一下塑胶,所述第一下塑胶包括第一下塑胶本体,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还包括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一下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设有第一注液通孔,所述第一注液通孔贯穿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且位于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注液通孔一侧设有切口,所述切口与所述第一注液通孔直接连通,且所述切口贯穿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一下表面;
所述第一下塑胶还包括凹部,所述凹部凹设于所述第一上表面,所述凹部包括槽底壁和围绕所述槽底壁设置的槽周壁,所述第一注液通孔贯穿所述槽底壁;所述切口由所述第一上表面向所述第一下表面方向开设并贯穿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一下表面,且所述切口贯穿部分所述槽周壁的壁面。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口的形状为长方形。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口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宽度的比值为0.15~0.4。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口与所述第一注液通孔的面积比值为0.65~1.35。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槽周壁的壁面为斜面,且所述槽周壁的壁面由所述第一上表面向所述第一注液通孔方向倾斜,所述槽周壁的壁面与所述第一上表面的夹角为钝角。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下塑胶包括第一栅栏,所述第一栅栏包括连接部和位于所述连接部一侧的多个第一空隙,所述连接部包括向所述第一空隙方向倾斜的引导斜面,所述切口位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注液通孔之间,且所述切口贯穿部分所述引导斜面。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下塑胶包括第一栅栏,所述第一栅栏包括连接部和位于所述连接部一侧的多个第一空隙,多个所述第一空隙贯穿所述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所述连接部包括向所述第一空隙方向倾斜的引导斜面;
所述切口包括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贯穿部分所述槽周壁,所述第二部分贯穿部分所述引导斜面。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栅栏包括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数个第一筋条,数个所述第一筋条间隔设置,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栅栏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空隙,数个所述第一筋条位于所述第一下塑胶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注液通孔相邻;
数个所述第一筋条相较于所述第一上表面向所述第一下表面方向倾斜设置,且数个所述第一筋条远离所述第一注液通孔的一侧向所述第一下表面方向倾斜,所述第一筋条与所述第一上表面的夹角为钝角。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塑胶组件还包括第二下塑胶,所述第二下塑胶包括第二下塑胶本体、第二栅栏和第三栅栏,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包括第二上表面和第二下表面,所述第二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下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栅栏位于第二下塑胶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栅栏和所述第三栅栏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栅栏具有多个第二空隙,在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厚度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空隙贯穿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在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三栅栏具有贯穿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的多个透气孔。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栅栏包括数个第二筋条,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筋条间隔形成一个所述第二空隙;每一所述第二筋条沿着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长度方向延伸;
数个所述第二筋条相较于所述第二上表面向所述第二下表面方向倾斜设置,且数个所述第二筋条远离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中部的一侧向所述第二下表面倾斜,所述第二筋条与所述第二上表面的夹角为钝角。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栅栏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的厚度。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下塑胶还包括第一通气孔和第一防护栏,所述第一通气孔贯穿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一下表面,在所述第一下塑胶厚度方向,所述第一防护栏位于所述第一下表面一侧,且罩设于所述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防护栏具有通气区域,所述通气区域与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塑胶组件包括第二下塑胶,所述第二下塑胶包括第二下塑胶本体、第二通气孔和第二防护栏,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包括第二上表面和第二下表面;所述第二通气孔贯穿所述第二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下表面,在所述第二下塑胶厚度方向,所述第二防护栏位于所述第二下表面一侧,且罩设于所述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防护栏具有通气区域,所述通气区域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下塑胶和所述第二下塑胶分别一体成型。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槽周壁的壁面与第一上表面的夹角的角度范围为95°~160°。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厚度方向上,所述凹部的深度为0.8mm~6mm;在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切口远离所述凹部的一侧到所述凹部的中心的距离是2.8mm~8.4mm。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塑胶组件还包括第二下塑胶,所述第二下塑胶包括第二下塑胶本体,所述顶盖包括防爆阀,所述第一下塑胶包括第一栅栏,所述第一栅栏具有贯穿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的第一空隙;所述第二下塑胶包括第二栅栏和与所述第二栅栏相邻的第三栅栏,所述第二栅栏具有贯穿所述第二下塑胶的第二空隙;所述第三栅栏具有贯穿所述第二下塑胶的透气孔,所述第二栅栏、所述第三栅栏及所述第一栅栏依次排列设置并整体形成拱形栅栏结构A,所述防爆阀与所述拱形栅栏结构A在所述顶盖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且远离所述防爆阀拱起。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顶盖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栅栏、所述第三栅栏及所述第一栅栏的长度尺寸之和大于等于所述顶盖的所述防爆阀的长度尺寸,沿所述顶盖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栅栏、所述第三栅栏及所述第一栅栏的宽度尺寸均大于等于所述顶盖的所述防爆阀的宽度尺寸。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电极组件和如上所述的下塑胶组件,所述下塑胶组件装于所述电极组件上设有极耳的一端,所述下塑胶组件朝向所述电极组件。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1000)用于供电。
本申请中通过在第一注液通孔的一侧设置切口,当电解液飞溅到第一注液通孔周围的凹部和第一上表面时,凹部内的电解液可以从切口处直接向下流向电极组件,同时电解液经过第一栅栏的连接部的引导斜面流向第一筋条的第一空隙,经第一空隙流向电极组件。当第一注液通孔被异物遮挡,切口相当于提供了第二个流道,电解液可以从切口直接向下流向电极组件。当第一注液通孔和切口均被堵住时,电解液还可以流经连接部的引导斜面,从数个第一筋条之间的第一空隙流到电极组件中,因此通过切口的设置不会使电解液留在第一注液通孔周围,也不会注满凹部,进而避免电解液外溢,造成电解液的浪费以及外表面被电解液腐蚀。切口和第一注液通孔可以同时使电解液流入电极组件,因此,切口还起到分流的作用,避免第一注液通孔处的电解液流量过大,加快电解液的注入速度。切口也可用于排出储能装置中的气体,避免储能装置中的气压过大,进而造成防爆阀误开启而失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储能装置的端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端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端盖组件的另一角度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下塑胶组件中的第一下塑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下塑胶组件中的第一下塑胶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第一下塑胶的M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 为图6所示第一下塑胶的N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所示下塑胶组件中的第二下塑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下塑胶组件中的第二下塑胶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3所示顶盖和第一下塑胶、第二下塑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对应的名词为:1000储能装置,100端盖组件,200电极组件,30下塑胶组件,40顶盖,41顶盖本体,411正面,412背面,413通槽,414第一凸包,4141第一顶壁,415第二凸包,4151第二顶壁,417第一安装槽,418第二安装槽,42正极通孔,43负极通孔,44防爆阀,45第一翻转片,46第二翻转片,47注液孔,10第一下塑胶,11第一下塑胶本体,111第一上表面,112第一下表面,113第一通槽,1131第一槽侧壁,1132第二槽侧壁,117第一容纳槽,118凹部,1181槽底壁,1182槽周壁,1183壁面,119切口,1191第一部分,1192第二部分,12第一卡持凸起,13第一栅栏,131连接部,1311引导斜面,132第一筋条,14第一注液通孔,15第一通气孔,16第一防护栏,17第一极柱通孔,18第一凹槽,20第二下塑胶,21第二下塑胶本体,211第二上表面,212第二下表面,213第二通槽,2131第三槽侧壁,2132第四槽侧壁,214第三通槽,215透气孔,217第二容纳槽,22第二卡持凸起,23第二栅栏,232第二筋条,24第三栅栏,242第一隔板,243第二隔板,25第二通气孔,26第二防护栏,27第二极柱通孔,28第二凹槽,29凸块,A拱形栅栏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储能装置的端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为方便描述,定义图1所示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端盖组件的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端盖组件的高度方向为Z轴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两相互垂直。本申请实施例描述所提及的“上”、“下”等方位用词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所示方位进行的描述,以朝向Z轴正方向为“上”,以朝向Z轴负方向为“下”,其并不形成对储能装置于实际应用场景中的限定。
本申请提供一种端盖组件100,端盖组件100包括下塑胶组件30。本申请还提供包括端盖组件100的储能装置1000和使用所述储能装置1000的用电设备(图未示)。本实施例中储能装置1000以电池为例进行说明,储能装置1000包括壳体(图未示)、端盖组件100和电极组件200,端盖组件100装于电极组件200上设有极耳(图未示)的一端,壳体包裹电极组件200周围及底部,且壳体与端盖组件100密封连接。用电设备可以是无人机或电动车辆等。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1000的实际应用场景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所列举产品,还可以是其他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储能装置1000的应用场景做严格限制。
请结合参阅图1、图3和图4,端盖组件100包括下塑胶组件30和顶盖40,顶盖40和下塑胶组件30层叠设置,且下塑胶组件30位于电极组件200和顶盖40之间。本实施例中的顶盖40为光铝片,下塑胶组件30为塑料材质制成且绝缘。
本实施例中,下塑胶组件30包括第一下塑胶10和第二下塑胶20。第一下塑胶10和第二下塑胶20沿着端盖组件100长度方向(X轴方向)并排装于顶盖40的一侧;第一下塑胶10和第二下塑胶20与顶盖40层叠,且第一下塑胶10和第二下塑胶20的长度之和与顶盖40的长度相同,第一下塑胶10与第二下塑胶20的宽度均与顶盖40的宽度相当,其中允许有一定的公差范围。
本实施例中,顶盖40包括顶盖本体41、防爆阀44、第一翻转片45和第二翻转片46。顶盖本体41上还包括正极通孔42、负极通孔43和注液孔47。沿X轴方向,也就是顶盖本体41长度方向,正极通孔42、第一翻转片45、注液孔47、防爆阀44、第二翻转片46及负极通孔43依次间隔排列。
具体的,顶盖本体41为长条形薄板,其包括正面411、与正面411背向设置的背面412、第一安装槽417和第二安装槽418。第一安装槽417和第二安装槽418位于顶盖本体41的背面412的相对两端位置(沿着X轴方向排列)。第一安装槽417和第二安装槽418为矩形凹槽,第一安装槽417是由背面412向正面411方向凹陷形成,并且在正面411上形成第一凸包414。第二安装槽418是由背面412向正面411方向凹陷形成,并且在正面411上形成第二凸包415。
第一凸包414包括第一顶壁4141,第一顶壁4141凸出正面411并与正面411平行设置(允许有一定公差范围);实际上第一顶壁4141的背面就是第一安装槽417的槽底壁。正极通孔42贯穿所述第一顶壁4141。第一顶壁4141上位于正极通孔42一侧设有通孔(图未标),第一翻转片45为圆形片,第一翻转片45容置通孔内并与通孔孔壁焊接。
第二凸包415包括第二顶壁4151,第二顶壁4151凸出正面411并与正面411平行设置(允许有一定公差范围);实际上第二顶壁4151的背面就是第二安装槽418的槽底壁。负极通孔43贯穿所述第二顶壁4151。第二顶壁4151上位于负极通孔43一侧设有通孔(图未标),第二翻转片46为圆形薄片,第二翻转片46容置通孔内并与通孔孔壁焊接。
位于顶盖本体41中部位置,还设有贯穿背面412和正面411的通槽413,且通槽413位于第一安装槽417和第二安装槽418之间。防爆阀44容置通槽413内并与通槽413槽壁焊接。当储能装置1000内部压力过大时,防爆阀44会自动打开泄压,以防止出现爆炸的情况。
可以理解,正极通孔42和负极通孔43分别设于顶盖本体41的相对两端,分别用于供电池的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穿过。第一翻转片45和第二翻转片46分别设于正极通孔42和负极通孔43靠近防爆阀44的一侧,当储能装置1000内部压力较大时,第一翻转片45或者第二翻转片46会向上弯曲变形抵接金属压块下表面,从而使电池短接,形成保护作用。
注液孔47设于第一翻转片45和防爆阀44之间,在动力电池的注液工序中,通过顶盖40上的注液孔47向电池内注入电解液。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第一下塑胶10包括第一下塑胶本体11和第一卡持凸起12。沿第一下塑胶10厚度方向(Z轴方向),第一下塑胶本体11大致为矩形薄板,其包括第一上表面111和第一下表面112,第一上表面111和第一下表面112相对设置。具体的,第一卡持凸起12凸设于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第一上表面111,且位于第一下塑胶本体11沿第一下塑胶10长度方向(X轴方向)的一端。第一下塑胶本体11远离第一卡持凸起12的一端还设有第一通槽113,第一通槽113为矩形通槽且贯穿第一上表面111和第一下表面112。第一通槽113包括沿着第一下塑胶10长度方向(X轴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槽侧壁1131和第二槽侧壁1132。第一通槽113用于将储能装置1000中产生的压力气体通向防爆阀44。
本实施例中,第一下塑胶10还包括第一栅栏13和第一防护栏16。第一下塑胶本体11上设有第一注液通孔14、第一极柱通孔17和第一凹槽18。沿着第一下塑胶10长度方向(沿X轴方向),第一栅栏13、第一注液通孔14、第一凹槽18和第一极柱通孔17依次设于第一下塑胶本体11上。第一注液通孔14贯穿第一下塑胶本体11,且位于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栅栏13设于第一通槽113内,其包括连接部131和并排且间隔设置的数个第一筋条132。连接部131为长条形,且沿着第一下塑胶10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连接部131的一侧固定于第一通槽113的第一槽侧壁1131,另一侧向位于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端部的第二槽侧壁1132方向延伸。连接部131包括引导斜面1311。数个第一筋条132一端连接连接部131背向第一槽侧壁1131的面,数个第一筋条132另一端固定于第一通槽113的第二槽侧壁1132,且数个第一筋条132向位于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端部的第二槽侧壁1132方向延伸。其中,连接部131的引导斜面1311和数个第一筋条132向第一下表面112方向倾斜设置,具体是由靠近第二槽侧壁1132的一侧向第一下表面112方向倾斜设置,第一筋条132与第一上表面111的夹角为钝角。每两个相邻的第一筋条132之间具有条形的第一空隙(图未标),第一空隙可以实现气体的透过。
本实施例中,沿着第一下塑胶10的长度方向,第一空隙的宽度k为0.4mm-2mm,所述的第一空隙的宽度k也就是每两个相邻的第一筋条132之间的距离的尺寸。沿着第一下塑胶10的宽度方向上,数个第一筋条132中,最外侧的第一筋条132与第一通槽113的槽壁之间也具有第一空隙,即,最外侧的第一筋条132与第一下塑胶本体11之间也具有第一空隙。
第一极柱通孔17为圆形通孔,第一极柱通孔17贯穿第一上表面111和第一下表面112,第一极柱通孔17位于第一卡持凸起12上,第一极柱通孔17靠近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端部。第一极柱通孔17用于供正极极柱穿过。
第一凹槽18大致呈矩形,自第一下表面112沿着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厚度方向朝着第一上表面111凹陷。第一凹槽18与第一卡持凸起12对应,第一凹槽18位于第一注液通孔14与第一极柱通孔17之间。
第一通气孔15位于第一凹槽18的底壁上,第一通气孔15贯穿第一凹槽18的底壁表面和第一上表面111。第一通气孔15用于将储能装置1000中产生的压力气体通向第一翻转片45。
第一防护栏16为网格状薄板,位于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第一下表面112一侧,具体的,第一防护栏16形成于第一凹槽18内。第一防护栏16可以是塑料材质,可以与第一下塑胶10一体成型。在第一下塑胶本体11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第一防护栏16罩设于第一通气孔15,也就是覆盖所述第一通气孔15;其中,第一防护栏16在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的正投影大于第一通气孔15在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的正投影。所述第一防护栏16具有通气区域(图未标),所述通气区域由多个空隙组成,所述通气区域与所述第一通气孔15连通。
第一下塑胶本体11还设有第一容纳槽117。第一容纳槽117凹设于第一下表面112,并位于远离第一注液通孔14的一端;其中,沿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第一极柱通孔17贯穿第一容纳槽117的槽底壁。第一容纳槽117与第一防护栏16相邻设置。请参阅图7和图8,第一注液通孔14与第一栅栏13相邻设置,用于与注液孔47配合,使电解液流入电极组件200。第一注液通孔14的直径大于注液孔47的直径。本实施例中,第一下塑胶本体11还设有凹部118。凹部118凹设于第一上表面111且与第一通槽113相邻设置。具体的,凹部118为圆形凹槽。凹部118包括槽底壁1181和槽周壁1182。槽周壁1182围绕所述槽底壁1181周缘设置。槽底壁1181的直径大于第一注液通孔14的直径,槽周壁1182的壁面1183为斜面,槽周壁1182位于第一上表面111一侧的直径大于与槽底壁1181连接的一侧的直径。可以理解为,槽周壁1182的直径由第一上表面111向槽底壁1181方向逐渐减小。槽周壁1182的壁面1183由第一上表面111向槽底壁1181方向倾斜。槽周壁1182的壁面1183与第一上表面111的夹角为钝角。槽周壁1182的壁面1183与第一上表面111的夹角的角度范围为95°~160°。一种实施方式中,槽周壁1182的壁面1183与第一上表面111的夹角的角度为12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槽周壁1182的壁面1183也可以是平面,也就是垂直或者大致垂直于第一上表面111。
在第一下塑胶本体11厚度方向上,凹部118的深度s为0.8mm~6mm。一种实施方式中,凹部118的深度s为1.2mm。凹部118的深度s大于0.8mm,可以使凹部118足够容纳顶盖40上向下凸出的注液孔47结构;凹部118的深度s小于6mm,可以避免槽底壁1181的下表面凸出第一下塑胶10的最厚部,进而对下方的电极组件200造成干涉,降低储能装置1000的能量密度。其中,沿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第一注液通孔14贯穿凹部118的槽底壁1181及第一下表面112。本实施例中,凹部118为第一上表面111向第一下表面112方向沉陷形成,且在第一下表面112上形成凸起部分,也就是说,槽周壁1182和槽底壁1181在第一下表面112方向是凸出所述第一下表面112的。
通过将第一注液通孔14设置在凹部118的槽底壁1181上,而且凹部118的槽周壁1182的壁面1183为斜面;在注液时,位于凹部118内的电解液可以沿着壁面1183向第一注液通孔14流动,可以防止电解液飞溅到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第一上表面111,造成电解液的浪费。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凹部118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方形等。
本实施例中,凹部118的槽周壁1182上设有长方形的切口119,切口119贯穿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第一上表面111和第一下表面112。通过将切口119设置为长方形,方便电解液流过,且防止异物通过切口119堵塞第一注液通孔14。切口119位于第一注液通孔14与第一通槽113之间,并且切口119连通第一通槽113和凹部118。具体的,切口119包括第一部分1191和位于第一部分1191和第一筋条132之间的第二部分1192,第一部分1191在第一下塑胶10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贯穿槽周壁1182的壁面,并且与第二部分1192连通;以及第一部分1191由第一上表面111向第一下表面112方向开设,第一部分1191与凹设于第一上表面111的凹部118连通,便于凹部118周围的电解液进入切口119。第二部分1192为长条形且沿第一下塑胶1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第二部分1192贯穿第一上表面111和第一下表面112,实际是位于第一通槽113设有连接部131的一侧,第二部分1192贯穿部分连接部131的引导斜面1311,可以理解为第二部分1192与第一通槽113连通。在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上,切口119远离凹部118的一侧到凹部118的中心的距离L1是2.8mm~8.4mm。切口119的宽度h为0.8mm~3.2mm,具体值为1.4mm;切口119的长度d为4mm~10mm,具体值为6.5mm。一种实施方式中,切口119远离凹部118的一侧到凹部118的中心的距离L1是5.25mm。切口119远离凹部118的一侧到凹部118的中心的距离大于2.8mm,可以保证切口119不会和第一注液通孔14相交,而且可与第一注液通孔14直接连通,避免造成结构件强度降低;切口119远离凹部118的一侧到凹部118的中心的距离小于8.4mm,可以保证切口119与凹部118的槽周壁1182的壁面相交。切口119的长度d与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宽度H的比值为0.15~0.4,具体值为0.25。切口119的长度d与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宽度H的比值大于0.15,可以保证切口119有足够的面积供电解液快速流过,切口119的长度d与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宽度H的比值小于0.4,可以避免切口119过长导致第一下塑胶本体11强度不够而断裂。切口119与第一注液通孔14的面积比值为0.65~1.35,以保证切口119有足够的面积供电解液快速流过。
通过设置切口119,当电解液飞溅到第一注液通孔14周围的凹部118和第一上表面111时,凹部118内的电解液可以从切口119处直接向下流向电极组件200,同时电解液经过第一栅栏13的连接部131的引导斜面1311流向第一筋条132的第一空隙,经第一空隙流向电极组件200。而且切口119也相当于提供了第二个流道,当第一注液通孔14被异物遮挡,如破裂的极耳或绝缘膜等,电解液可以从切口119直接向下流向电极组件200。也就是说,当第一注液通孔14被异物堵塞或者限流时,电解液还可以从切口119直接向下流向电极组件200。当第一注液通孔14和切口119均被堵住时,电解液还可以流经连接部131的引导斜面1311,从数个第一筋条132之间的第一空隙流到电极组件200中。因此通过切口119的设置不会使电解液留在第一注液通孔14周围,也不会注满凹部118,进而避免电解液外溢,造成电解液的浪费以及外表面被电解液腐蚀。切口119和第一注液通孔14可以同时使电解液流入电极组件200,因此,切口119还起到分流的作用,避免第一注液通孔14处的电解液流量过大,加快电解液的注入速度。
可以理解,当第一注液通孔14由于电解液流量过大或部分堵塞而使电解液回流时,电解液也可以从切口119处向下流向电极组件200。切口119也可用于排出电极组件200中的气体,避免电极组件200中的气压过大,进而造成防爆阀44误开启而使电池失效。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切口119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方形、圆形、椭圆形、棱形等。
请一并参阅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中,第二下塑胶20包括第二下塑胶本体21和第二卡持凸起22。沿第二下塑胶本体21厚度方向(Z轴方向),第二下塑胶本体21大致为矩形薄板,其包括第二上表面211和第二下表面212,第二上表面211和第二下表面212相对设置。具体的,第二卡持凸起22凸设于第二下塑胶本体21的第二上表面211,且位于第二下塑胶本体21沿X轴方向的一端。
第二下塑胶本体21远离第二卡持凸起22的一端还设有第二通槽213和第三通槽214,第二通槽213和第三通槽214沿X轴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第二通槽213为矩形通槽且贯穿第二上表面211和第二下表面212。第二通槽213包括沿着第二下塑胶本体21长度方向(X轴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槽侧壁2131和第四槽侧壁2132。第三通槽214为矩形通槽。第三通槽214贯穿第二上表面211和第二下表面212。第二通槽213和第三通槽214均用于将储能装置1000中产生的压力气体通向防爆阀44。
本实施例中,第二下塑胶20还包括第二栅栏23、第三栅栏24和第二防护栏26。第二下塑胶本体21上设有第二通气孔25、第二极柱通孔27和第二凹槽28。沿着第二下塑胶20长度方向(X轴方向),第三栅栏24、第二栅栏23、第二凹槽28和第二极柱通孔27依次设于第二下塑胶本体21上。
第二栅栏23设于第二通槽213内,其包括并排且间隔设置的数个第二筋条232。数个第二筋条232一端固定于第二通槽213的第三槽侧壁2131上,且数个第二筋条232向位于第二下塑胶本体21的端部的第四槽侧壁2132方向延伸。数个第二筋条232另一端固定于第二通槽213的第四槽侧壁2132。其中,数个第二筋条232与第四槽侧壁2132固定的一端向第二下表面212方向倾斜设置。第二筋条232与第二上表面211的夹角为钝角。每两个相邻的第二筋条232之间具有条形的第二空隙(图未标),第二空隙可以实现气体的透过。沿着第二下塑胶2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数个第二筋条232中,最外侧的两个第二筋条232与第二通槽213的两个相对的槽壁之间也具有第二空隙,即,最外侧的第二筋条232与第二下塑胶本体21之间也具有第二空隙。
第三栅栏24设于第三通槽214内,其包括数个第一隔板242和第二隔板243,数个第一隔板242沿着第二下塑胶2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每一个第一隔板242连接第三通槽214在第二下塑胶20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两个相对的侧壁。第二隔板243沿着第二下塑胶2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贯穿数个第一隔板242,并连接第三通槽214在第二下塑胶2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两个相对的侧壁。可以理解,数个第一隔板242和第二隔板243在第三通槽214内形成了数个透气孔215。本实施例中,第二隔板243的数量为1个,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隔板243的数量也可以是2个或多个。
第二极柱通孔27为圆形通孔,第二极柱通孔27贯穿第二上表面211和第二下表面212,第二极柱通孔27位于第二卡持凸起22上,第二极柱通孔27靠近第二下塑胶本体21的端部。第二极柱通孔27用于供负极极柱穿过。
第二凹槽28大致呈矩形,自第二下表面212沿着第二下塑胶本体21的厚度方向朝着第二上表面211凹陷。第二凹槽28与第二卡持凸起22对应,靠近第二栅栏23的一端。
第二通气孔25位于第二凹槽28的底壁上,第二通气孔25贯穿第二凹槽28的底壁表面和第二上表面211。第二通气孔25用于将储能装置1000中产生的压力气体通向第二翻转片46。
第二防护栏26为网格状薄板,位于第二下塑胶本体21的第二下表面212一侧,具体的,第二防护栏26形成于第二凹槽28内。第二防护栏26可以是塑料材质,可以与第二下塑胶20一体成型。在第二下塑胶本体21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第二防护栏26覆盖所述第二通气孔25。其中,第二防护栏26在第二下塑胶本体21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的正投影大于第二通气孔25在第二下塑胶本体21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的正投影。所述第二防护栏26具有通气区域(图未标),所述通气区域由多个空隙组成,所述通气区域与所述第二通气孔25连通。
第二下塑胶本体21还设有第二容纳槽217,第二容纳槽217凹设于第二下表面212,并位于远离第二通槽213的一端;其中,沿第二下塑胶本体21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第二极柱通孔27贯穿第二容纳槽217的槽底壁。第二容纳槽217与第二防护栏26相邻设置。
参照图11顶盖40和第一下塑胶10、第二下塑胶20的装配结构示意图。第一下塑胶10层叠设置于顶盖40设有注液孔47的一侧,第一下塑胶10的第一上表面111与顶盖40的背面412相对并贴合,第一卡持凸起12插入第一安装槽417;其中,第一卡持凸起12与第一安装槽417可以相互卡持实现相互的定位。沿顶盖40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第一下塑胶10的第一极柱通孔17与顶盖40的正极通孔42相对设置并相互连通。第一下塑胶10的第一通气孔15与顶盖40的通孔相对设置,且第一通气孔15与第一翻转片45正对。第一下塑胶10的第一注液通孔14与顶盖40的注液孔47相对设置并相互连通,第一下塑胶10的第一栅栏13与顶盖40的部分防爆阀44相对设置。由于第一下塑胶10的第一注液通孔14的直径大于顶盖40的注液孔47的直径,因此,当通过注液孔47以及与注液孔47同轴的第一注液通孔14向电极组件200中注入电解液时,可以避免电解液溅到第一下塑胶10的第一上表面111上,同时可以减少电解液在第一下塑胶10的第一注液通孔14周围的停留时间,加快电解液的注入速度。
第二下塑胶20层叠设置于顶盖40的背面412,第二下塑胶20的一端与第一下塑胶10的一端对接,第二下塑胶20的长度方向、第一下塑胶10的长度方向与顶盖40长度方向相同。具体的,第二下塑胶20的第二上表面211与顶盖40的背面412相对并贴合,第二卡持凸起22插入第二安装槽418;其中,第二卡持凸起22与第二安装槽418可以相互卡持实现相互的定位。沿顶盖40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第二下塑胶20的第二极柱通孔27与顶盖40的负极通孔43相对设置并相互连通。第二下塑胶20的第二通气孔25与顶盖40的通孔相对设置,且第二通气孔25与第二翻转片46正对。第二下塑胶20的第二栅栏23、第三栅栏24与顶盖40的部分防爆阀44相对设置。
此时,第一下塑胶10的第一栅栏13与第三栅栏24对接,沿着顶盖40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第二栅栏23、第三栅栏24及第一栅栏13依次排列设置。沿着顶盖40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第二栅栏23、第三栅栏24及第一栅栏13长度尺寸之和大于等于顶盖40的防爆阀44的长度尺寸;沿着顶盖4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第二栅栏23、第三栅栏24及第一栅栏13的宽度尺寸均大于等于顶盖40的防爆阀44的宽度尺寸,以保证第二栅栏23、第三栅栏24及第一栅栏13可以共同完全覆盖防爆阀44,因而,最大化提升防爆阀44下方空气聚集的空间,同时提升防爆阀44受力的均匀性。
由于储能装置1000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极耳或蓝膜易破裂产生碎片。通过在第一通槽113、第二通槽213和第三通槽214内分别设置第一栅栏13、第二栅栏23和第三栅栏24,可以避免极耳或蓝膜的碎片漂浮至防爆阀44的下方,遮挡过气通道,进而引起防爆失效,又可以防止极耳漂移至防爆阀44处,电连接电极和顶盖40,造成短接,导致储能装置1000失效。通过在第一通气孔15和第二通气孔25处分别设置第一防护栏16和第二防护栏26,可以避免极耳或蓝膜的碎片漂浮至第一翻转片45和第二翻转片46的下方,遮挡过气通道,进而保证第一翻转片45和第二翻转片46的功能,即受到储能装置1000内部的气体压力后,第一翻转片45和第二翻转片46变形短接电极组件200的电极与顶盖40,对储能装置1000进行短接,达到保护储能装置1000的目的。
请继续参阅图11,第二下塑胶20设有第三通槽214的位置厚度大于其他位置厚度。具体的,在第二下塑胶本体21的第二下表面212凸设有凸块29,沿着第二下塑胶20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所述第三通槽214贯穿第二上表面211和所述凸块29,所述第三栅栏24设于所述第三通槽214内,第三栅栏24的厚度大于第二下塑胶本体21的厚度。
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下塑胶10包括第一栅栏13,所述第一栅栏13具有贯穿所述第一上表面111和所述第一下表面112的第一空隙;所述第二下塑胶20包括第二栅栏23、与所述第二栅栏23相邻的第三栅栏24及凸设于所述第二下表面212的凸块29,所述第二栅栏23具有贯穿所述第二上表面211和所述第二下表面212的第二空隙;所述第三栅栏24具有贯穿所述第二上表面211和所述凸块29的透气孔215。
第一栅栏13的数个第一筋条132与第二槽侧壁1132固定的一端向第一下表面112方向倾斜设置。第二栅栏23的数个第二筋条232与第四槽侧壁2132固定的一端向第二下表面212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三栅栏24贯穿所述第二上表面211和所述凸块29,厚度尺寸较大。也就是说,沿着第一下塑胶10长度方向(X轴方向),数个第一筋条132向第一下表面112倾斜;沿着第二下塑胶20长度方向(X轴方向),数个第二筋条232向第二下表面212倾斜。当第一下塑胶10和第二下塑胶20对接后,数个第一筋条132的倾斜的一端和数个第二筋条232的倾斜的一端均远离第三栅栏24,因此,第一栅栏13、第二栅栏23与第三栅栏24整体形成远离顶盖40的防爆阀44并向下(远离顶盖40)凸起的拱形栅栏结构A,所述防爆阀44与所述拱形栅栏结构A在所述顶盖40的厚度方向上相对。因此,可以增大防爆阀44下方空间,便于气体聚集;同时也扩大了极耳容纳空间,可以避免极耳断裂。拱形栅栏结构A整体还可以防止极耳从三个方向堵塞通槽,三个方向分别为与第一栅栏13、第二栅栏23和第三栅栏24垂直的方向;同时,拱形栅栏结构A可以避免极耳到达顶盖40下方与顶盖40异常电连接,从而提升可靠性。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8)

1.一种下塑胶组件,用于与顶盖(40)装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下塑胶(10),所述第一下塑胶(10)包括第一下塑胶本体(11),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11)还包括第一上表面(111)和第一下表面(112),所述第一上表面(111)和所述第一下表面(112)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11)设有第一注液通孔(14),所述第一注液通孔(14)贯穿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11),且位于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一端,所述第一注液通孔(14)一侧设有切口(119),所述切口(119)与所述第一注液通孔(14)直接连通,且所述切口(119)贯穿所述第一上表面(111)和所述第一下表面(112);
所述第一下塑胶(10)还包括凹部(118),所述凹部(118)凹设于所述第一上表面(111),所述凹部(118)包括槽底壁(1181)和围绕所述槽底壁(1181)设置的槽周壁(1182),所述第一注液通孔(14)贯穿所述槽底壁(1181);所述切口(119)由所述第一上表面(111)向所述第一下表面(112)方向开设并贯穿所述第一上表面(111)和所述第一下表面(112),且所述切口(119)贯穿部分所述槽周壁(1182)的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119)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切口(119)的长度d与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11)宽度H的比值为0.15~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119)与所述第一注液通孔(14)的面积比值为0.65~1.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周壁(1182)的壁面(1183)为斜面,且所述槽周壁(1182)的壁面(1183)由所述第一上表面(111)向所述第一注液通孔(14)方向倾斜,所述槽周壁(1182)的壁面(1183)与所述第一上表面(111)的夹角为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塑胶(10)包括第一栅栏(13),所述第一栅栏(13)包括连接部(131)和位于所述连接部(131)一侧的多个第一空隙,所述连接部(131)包括向所述第一空隙方向倾斜的引导斜面(1311),所述切口(119)位于所述连接部(131)和所述第一注液通孔(14)之间,且所述切口(119)贯穿部分所述引导斜面(13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塑胶(10)包括第一栅栏(13),所述第一栅栏(13)包括连接部(131)和位于所述连接部(131)一侧的多个第一空隙,多个所述第一空隙贯穿所述第一上表面(111)和第一下表面(112),所述连接部(131)包括向所述第一空隙方向倾斜的所述引导斜面(1311);
所述切口(119)包括连通的第一部分(1191)和第二部分(1192),所述第一部分(1191)贯穿部分所述槽周壁(1182),所述第二部分(1192)贯穿部分所述引导斜面(13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栏(13)包括与所述连接部(131)连接的数个第一筋条(132),数个所述第一筋条(132)间隔设置,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栅栏(13)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空隙,数个所述第一筋条(132)位于所述第一下塑胶(10)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注液通孔(14)相邻;
数个所述第一筋条(132)相较于所述第一上表面(111)向所述第一下表面(112)方向倾斜设置,且数个所述第一筋条(132)远离所述第一注液通孔(14)的一侧向所述第一下表面(112)方向倾斜,所述第一筋条(132)与所述第一上表面(111)的夹角为钝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组件(30)还包括第二下塑胶(20),所述第二下塑胶(20)包括第二下塑胶本体(21)、第二栅栏(23)和第三栅栏(24),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21)包括第二上表面(211)和第二下表面(212),所述第二上表面(211)和所述第二下表面(2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栅栏(24)位于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21)的一端,所述第二栅栏(23)和所述第三栅栏(24)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栅栏(23)具有多个第二空隙,在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21)厚度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空隙贯穿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21),在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21)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三栅栏(24)具有贯穿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21)的多个透气孔(2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栅栏(23)包括数个第二筋条(232),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筋条(232)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筋条(232)与第二下塑胶本体(21)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空隙;每一所述第二筋条(232)沿着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21)长度方向延伸;
数个所述第二筋条(232)相较于所述第二上表面(211)向所述第二下表面(212)方向倾斜设置,且数个所述第二筋条(232)远离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21)中部的一侧向所述第二下表面(212)倾斜,所述第二筋条(232)与所述第二上表面(211)的夹角为钝角。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栅栏(24)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21)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塑胶(10)还包括第一通气孔(15)和第一防护栏(16),所述第一通气孔(15)贯穿所述第一上表面(111)和所述第一下表面(112),在所述第一下塑胶(10)厚度方向,所述第一防护栏(16)位于所述第一下表面(112)一侧,且罩设于所述第一通气孔(15),所述第一防护栏(16)具有通气区域,所述通气区域与所述第一通气孔(15)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组件(30)包括第二下塑胶(20),所述第二下塑胶(20)包括第二下塑胶本体(21)、第二通气孔(25)和第二防护栏(26),所述第二下塑胶本体(21)包括第二上表面(211)和第二下表面(212);所述第二通气孔(25)贯穿所述第二上表面(211)和所述第二下表面(212),在所述第二下塑胶(20)厚度方向,所述第二防护栏(26)位于所述第二下表面(212)一侧,且罩设于所述第二通气孔(25),所述第二防护栏(26)具有通气区域,所述通气区域与所述第二通气孔(25)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周壁(1182)的壁面(1183)与第一上表面(111)的夹角的角度范围为95°~16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11)厚度方向上,所述凹部(118)的深度s为0.8mm~6mm;在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切口(119)远离所述凹部(118)的一侧到所述凹部(118)的中心的距离L1是2.8mm~8.4mm。
1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组件(30)还包括第二下塑胶(20),所述第二下塑胶(20)包括第二下塑胶本体(21),所述顶盖(40)包括防爆阀(44),所述第一下塑胶(10)包括第一栅栏(13),所述第一栅栏(13)具有贯穿所述第一下塑胶本体(11)的第一空隙;所述第二下塑胶(20)包括第二栅栏(23)和与所述第二栅栏(23)相邻的第三栅栏(24),所述第二栅栏(23)具有贯穿所述第二下塑胶(20)的第二空隙;所述第三栅栏(24)具有贯穿所述第二下塑胶(20)的透气孔(215),所述第二栅栏(23)、所述第三栅栏(24)及所述第一栅栏(13)依次排列设置并整体形成拱形栅栏结构(A),所述防爆阀(44)与所述拱形栅栏结构(A)在所述顶盖(40)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且远离所述防爆阀(44)拱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顶盖(40)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栅栏(23)、所述第三栅栏(24)及所述第一栅栏(13)的长度尺寸之和大于等于所述顶盖(40)的所述防爆阀(44)的长度尺寸;
沿所述顶盖(40)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栅栏(23)、所述第三栅栏(24)及所述第一栅栏(13)的宽度尺寸均大于等于所述顶盖(40)的所述防爆阀(44)的宽度尺寸。
17.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组件(200)和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下塑胶组件(30),所述下塑胶组件(30)装于所述电极组件(200)上设有极耳的一端,所述下塑胶组件(30)朝向所述电极组件(200)。
18.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储能装置(1000),所述储能装置(1000)用于供电。
CN202310091041.5A 2023-02-09 2023-02-09 下塑胶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1158638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1041.5A CN115863864B (zh) 2023-02-09 2023-02-09 下塑胶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US18/523,735 US11984624B1 (en) 2023-02-09 2023-11-29 Lower plastic assembly,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and electric device
EP23213205.0A EP4415155A1 (en) 2023-02-09 2023-11-30 Lower plastic assembly,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and electr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1041.5A CN115863864B (zh) 2023-02-09 2023-02-09 下塑胶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63864A true CN115863864A (zh) 2023-03-28
CN115863864B CN115863864B (zh) 2023-05-09

Family

ID=85657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91041.5A Active CN115863864B (zh) 2023-02-09 2023-02-09 下塑胶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84624B1 (zh)
EP (1) EP4415155A1 (zh)
CN (1) CN11586386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4321A (zh) * 2023-05-31 2023-07-07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下塑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454529A (zh) * 2023-06-14 2023-07-18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下塑胶、顶盖组件及电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938708U (zh) * 2018-04-10 2018-10-02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绝缘结构
CN208271958U (zh) * 2018-05-25 2018-12-21 安徽力信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池盖结构
CN109980173A (zh) * 2019-04-15 2019-07-05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空间利用率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209641695U (zh) * 2019-04-16 2019-11-15 瑞浦能源有限公司 具有注液通孔密封件保护结构的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111769249A (zh) * 2020-07-08 2020-10-13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用下塑胶件、顶盖装配结构及动力电池
CN115632208A (zh) * 2022-11-04 2023-01-2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的下塑胶、电池的顶盖组件和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038571U (zh) 2017-08-04 2018-02-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209071498U (zh) 2018-12-29 2019-07-0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KR20220151694A (ko) * 2021-04-02 2022-11-15 컨템포러리 엠퍼렉스 테크놀로지 씨오., 리미티드 엔드 커버 어셈블리, 배터리 셀, 배터리 및 배터리 셀의 제조 방법 및 장비
CN216436008U (zh) 2021-11-11 2022-05-03 郑州广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盖板的塑胶结构
CN216648454U (zh) 2021-12-31 2022-05-31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顶盖结构和二次电池
CN217334328U (zh) * 2022-03-10 2022-08-30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泄压通道的电芯顶盖
CN216958263U (zh) 2022-03-23 2022-07-12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938708U (zh) * 2018-04-10 2018-10-02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绝缘结构
CN208271958U (zh) * 2018-05-25 2018-12-21 安徽力信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池盖结构
CN109980173A (zh) * 2019-04-15 2019-07-05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空间利用率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209641695U (zh) * 2019-04-16 2019-11-15 瑞浦能源有限公司 具有注液通孔密封件保护结构的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111769249A (zh) * 2020-07-08 2020-10-13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用下塑胶件、顶盖装配结构及动力电池
WO2022007481A1 (zh) * 2020-07-08 2022-01-13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用下塑胶件、顶盖装配结构及动力电池
CN115632208A (zh) * 2022-11-04 2023-01-2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的下塑胶、电池的顶盖组件和电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4321A (zh) * 2023-05-31 2023-07-07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下塑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404321B (zh) * 2023-05-31 2024-03-26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下塑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454529A (zh) * 2023-06-14 2023-07-18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下塑胶、顶盖组件及电池
CN116454529B (zh) * 2023-06-14 2023-09-08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及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84624B1 (en) 2024-05-14
EP4415155A1 (en) 2024-08-14
CN115863864B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863864A (zh) 下塑胶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US20240162589A1 (en) Lower plastic member, top cover assembly,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KR20210035768A (ko) 배터리
US8017265B2 (en) Can having electrolyte slots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EP4262000A1 (en) Lower plastic and power battery
CN115939692B (zh) 下塑胶组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6958263U (zh)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组
EP4391214A1 (en) End cover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 device
CN218939856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US20130309534A1 (en)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CN115995643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5220904U (zh) 电池
CN117060021B (zh) 绝缘件、端盖组件、电池单体和用电设备
CN214848969U (zh)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19610681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WO2023217223A1 (zh) 单体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CN217062334U (zh) 电池包
WO2024164257A1 (zh) 下塑胶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KR101034709B1 (ko) 이차전지
KR20230049795A (ko) 이차 전지
KR100646506B1 (ko)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캔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 이차전지
CN118137033B (zh) 单体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8783214U (zh) 止动架及动力电池
CN221080157U (zh) 外壳组件以及电池
CN221727207U (zh) 一种卷绕电芯、圆柱电池及注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5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ilding 501,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Room 2-B26, Peihong Building, No. 1 Kehui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5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ilding 501,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ilding 501,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