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62467A - 转动机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动机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62467A
CN115862467A CN202111132029.1A CN202111132029A CN115862467A CN 115862467 A CN115862467 A CN 115862467A CN 202111132029 A CN202111132029 A CN 202111132029A CN 115862467 A CN115862467 A CN 115862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ub
flexible
rigid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20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昆
董绍洪
陈瑞豪
董长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3202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6246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7534 priority patent/WO2023045758A1/zh
Priority to EP22835198.7A priority patent/EP4184487A4/en
Publication of CN115862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624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04M1/022The hinge comprising two parallel pivoting ax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动机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基座、柔性支撑件、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第一转动件的第一转动体安装于固定基座的第一转动槽,且可以沿着第一转动槽滑动。第一转动体沿着第一转动槽相对固定基座转动时,带动柔性支撑件弯折或者展开。第二转动体安装于固定基座的第二转动槽,且可以沿着第二转动槽滑动。第二转动体沿着第二转动槽相对固定基座转动时,带动柔性支撑件弯折或者展开。其中,第二转动件的转动方向与第一转动件的转动方向相反。本申请提供的转动机构可以解决折叠式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显示屏易受到挤压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转动机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动机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屏具有可弯折的性能,使得搭载柔性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即折叠式电子设备能够在折叠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折叠式电子设备具有较大显示面积携带便利性,愈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现有的折叠式电子设备在折叠过程中,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处容易受到挤压,最终会对柔性显示屏造成损坏,影响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动机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折叠式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在折叠过程中,弯折处易受到挤压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基座、柔性支撑件、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转动机构包括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且在展开状态时柔性支撑件展平,在折叠状态时柔性支撑件弯折。
固定基座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层叠设置且固定连接。下壳体的底板设有第一转动槽和第二转动槽,第一转动槽和第二转动槽相对设置。上壳体的相对两个侧板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其中,第一缺口与第一转动槽对应设置,第二缺口与第二转动槽对应设置。
柔性支撑件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分别位于柔性支撑件的相对两侧,柔性支撑件位于固定基座的表面。
第一转动件包括第一摆臂,第一摆臂包括第一转动体和第一转动部,第一转动体和第一转动部固定连接。第一转动部与柔性支撑件的第一侧部转动连接,第一转动体由第一缺口伸入第一转动槽内,并安装于第一转动槽,且可以沿着第一转动槽滑动。第一转动体沿着第一转动槽朝着远离第一转动槽方向相对固定基座转动时,第一转动部相对柔性支撑件转动,且第一转动部带动柔性支撑件展开。第一转动体沿着第一转动槽朝着伸入第一转动槽方向相对固定基座转动时,第一转动部相对柔性支撑件转动,且第一转动部带动柔性支撑件弯折。
第二转动件包括第二摆臂,第二摆臂包括第二转动体和第二转动部,第二转动体与第二转动部固定连接。第二转动部与柔性支撑件的第二侧部转动连接,第二转动体由第二缺口伸入第二转动槽内,并安装于第二转动槽,且可以沿着第二转动槽滑动。第二转动体沿着第二转动槽朝着远离第第二转动槽方向相对固定基座转动时,第二转动部相对柔性支撑件转动,且第二转动体带动柔性支撑件展开。第二转动体沿着第二转动槽朝着伸入第第二转动槽方向相对固定基座转动时,第二转动部相对柔性支撑件转动,且第二转动体带动柔性支撑件弯折。其中,第二转动件的转动方向与第一转动件的转动方向相反。
转动机构应用于折叠式电子设备中,折叠式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机构的转动即可实现折叠式电子设备的折叠或者展开。当折叠式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显示屏发生弯折。
本申请所示的转动机构,通过设置可弯折的柔性支撑件,并将其层叠在固定基座上,通过第一转动件的第一摆臂和第二转动件的第二摆臂与固定基座活动连接,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转动时,带动柔性支撑件发生弯折,且柔性支撑件弯折位置具有空间。用以为显示屏提供弯折空间,以避免转动机构折叠时柔性支撑件挤压显示屏,对显示屏造成损坏。同时,也可以避让显示屏弯折时形成的R角,使得显示屏的可折叠部分不会出现较大角度弯折,避免显示屏产生折痕等不良现象,有助于延长显示屏的使用寿命。此外,本申请提供的转动机构中的柔性支撑件可以发生弯折,从而可以减小转动机构的厚度,有利于折叠式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设置第一参考面和第二参考面。其中,第一参考面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二参考面与第一方向垂直。实际上,第一参考面和第二参考面也是转动机构的对称面,转动机构关于第一参考面和第二参考面轴对称。第一方向为转动机构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为转动机构的长度方向。
其中,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关于第二参考面镜像对称,固定基座即关于第一参考面对称也关于第二参考面对称,柔性支撑板同时关于第一参考面和第二参考面对称。
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第三转动件与第一转动件结构相同,且第三转动件与第一转动件关于第二参考面对称。第四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结构相同,且第四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关于第一参考面对称。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与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同时转动,以实现转动机构的折叠和展开。
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动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支撑件弯折并形成避让空间。
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支撑件弯折从而为显示屏提供弯折空间,以避免显示屏发生弯折时挤压柔性支撑件,对显示屏造成损坏。转动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柔性支撑件展开,从而起到支撑显示屏的作用,以保证显示屏的良好显示。
一种实施方式中,柔性支撑件包括弯折部,弯折部连接于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且弯折部可弯折。当转动结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朝着相互靠近方向转动,带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朝着远离固定基座方向移动,同时弯折部发生弯折并形成避让空间,用以收容显示屏。
本实施例中,弯折部由柔性材质制备。具体的,弯折部可以由橡胶材料制备,也可以由热塑性弹性体或其它柔性材料制备。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完全采用柔性材料,柔性支撑件受力可以产生形变。当转动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支撑件的弯折部发生弯折,从而为显示屏提供弯折空间,避免柔性支撑件挤压显示屏,对显示屏造成损坏。
一种实施方式中,柔性支撑件包括刚性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连接于刚性部和第一侧部之间,第二弯折部连接于刚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均可弯折。当转动结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朝着相互靠近方向转动,带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朝着远离固定基座方向移动,刚性部朝靠近固定基座方向移动,同时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朝相同方向发生弯折并形成避让空间,用以收容显示屏。
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受力易发生弯折,从而可以为显示屏的弯折部分提供弯折空间,避免避免柔性支撑件挤压显示屏,对显示屏造成损坏。采用刚性材料制备的刚性部不易发生变形,具有较高的强度,起到增加柔性支撑件的强度的作用,同时,可以使柔性支撑件处于折叠状态时可以形成预设形状,以使柔性支撑件弯折形成的避让空间能够更加适配显示屏的可折叠部分的弯折。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折部包括第一刚性段、第一柔性段和第二柔性段,第一柔性段和第二柔性段分别连接于第一刚性段的相对两侧,第一柔性段与第一侧部连接,第二柔性段与刚性部连接。第二弯折部包括第二刚性段、第三柔性段和第四柔性段,第三柔性段和第四柔性段分别连接于第二刚性段的相对两侧,第三柔性段与刚性部连接,第四柔性段与第二侧部连接。
转动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朝着相互靠近方向转动,带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朝着远离固定基座方向移动,刚性部朝靠近固定基座方向移动,同时第一柔性段、第二柔性段、第三柔性段和第四柔性段发生形变弯折,第一刚性段和第二刚性段不发生形变,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形状的避让空间,用以收容显示屏。
本实施例中,第一柔性段、第二柔性段、第三柔性段和第四柔性段均由柔性材料制备,具体的可以为橡胶材料、热塑性弹性体或其它柔性材料。第一刚性段、第二刚性段和刚性部均由刚性材料制备,如不锈钢、铝或铜等材料。
转动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柔性段、第二柔性段、第三柔性段和第四柔性段均发生弯折,从而使柔性支撑件弯折并形成避让空间,用以为显示屏提供弯折空间,避免显示屏产生折痕等不良现象,延长显示屏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第一刚性段和第二刚性段可以进一步增加柔性支撑件的强度。并且,当转动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支撑件可以弯折形成预设形状,以使柔性支撑件能够更加适配显示屏的可折叠部分。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折部包括第一子弯折部和第二子弯折部,第一子弯折部和第二子弯折部沿柔性支撑件的厚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第一子弯折部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刚性部和第一侧部连接,第二子弯折部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刚性部和第一侧部连接。第二弯折部包括第三子弯折部和第四子弯折部,第三子弯折部和第四子弯折部沿柔性支撑件的厚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第三子弯折部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刚性部和第二侧部连接,第四子弯折部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刚性部和第二侧部连接。
转动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朝着相互靠近方向转动,带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朝着远离固定基座方向移动,刚性部朝靠近固定基座方向移动,同时第一子弯折部、第二子弯折部、第三子弯折部和第四子弯折部均弯折,并形成避让空间,用以收容显示屏。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子弯折部和第二子弯折部间隔设置,使得第二子弯折部弯折后可以为第一子弯折部提供弯折空间,增加第一子弯折部的弯折程度;通过将第三子弯折部和第四子弯折部间隔设置,使得第四子弯折部弯折后可以为第三子弯折部提供弯折空间,从而进一步增加柔性支撑板弯折形成的避让空间,进一步为显示屏提供弯折空间,以避免显示屏发生弯折时挤压柔性支撑件,对显示屏造成损坏。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弯折部包括第一子刚性段、第一子柔性段和第二子柔性段,第一子柔性段和第二子柔性段分别连接于第一子刚性段的相对两侧,第一子柔性段与第一侧部连接,第二柔性段与刚性部连接;第二子弯折部包括第二子刚性段、第三子柔性段和第四子柔性段,第三子柔性段和第四子柔性段分别连接于第二子刚性段的相对两侧,第三子柔性段与第一侧部连接,第四子柔性段与刚性部连接。
第三子弯折部包括第三子刚性段、第五子柔性段和第六子柔性段,第五子柔性段和第六子柔性段分别连接于第三子刚性段的相对两侧,第五子柔性段与刚性部连接,第六子柔性段与第二侧部连接;第四子弯折部包括第四子刚性段、第七子柔性段和第八子柔性段,第七子柔性段和第八子柔性段分别连接于第四子刚性段的相对两侧,第七子柔性段与刚性部连接,第八柔性段与第二部连接。
其中,转动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子柔性段、第二子柔性段、第三子柔性段、第四子柔性段、第五子柔性段、第六子柔性段、第七子柔性段和第八子柔性段均发生弯折。
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子柔性段和第四子柔性段朝着相同方向发生弯折,第一子柔性段和第三子柔性段朝着相同方向发生弯折,第一子刚性段和第二子刚性段形状保持不变,并在其延伸方向错位。第六子柔性段和第八子柔性段朝着相同方向发生弯折,第五子柔性段和第四第七子柔性段朝着相同方向发生弯折,第三刚性段和第四刚性段形状保持不变,并在其延伸方向错位,从而使柔性支撑件弯折形成水滴形状的避让空间,以使避让空间的形状更加适配显示屏弯折形成的形状,进一步避免柔性支撑件挤压显示屏对显示屏造成损坏,同时,还可以避免显示屏产生折痕等不良现象,延长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一种实施方式中,柔性支撑件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摆臂相对设置,第二通孔与第二摆臂相对设置。其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关于第一参考面对称。转动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通孔用于收容第一摆臂的端部,第二通孔用于收容第二摆臂的端部。
第一通孔用于避让第一摆臂背向第一摆动部的端部,以避免第一摆臂相对固定基座转动时,第一摆臂抵持柔性支撑件而对柔性支撑件成损坏。第二通孔用于避让第二摆臂背向第二摆动部的端部,以避免第二摆臂相对固定基座转动时,第二摆臂抵持柔性支撑件而对柔性支撑件造成损坏。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体的一端设有第一避让槽,且第一避让槽的槽口方向朝向第一转动体的延伸方向。第二转动体的一端设有第二避让槽,且第二避让槽的槽口方向朝向第二转动体的延伸方向。转动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柔性支撑件部分位于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内。
第一避让槽用于避让柔性支撑件,以避免在转动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摆臂的端部抵接柔性支撑件,从而对柔性支撑件造成损坏。第二避让槽用于避让柔性支撑件,以避免在转动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摆臂的端部抵接柔性支撑件,从而对柔性支撑件造成损坏。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体沿第一转动槽相对固定基座转动,第二转动体沿第二转动槽相对固定基座转动时,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带动柔性支撑件弯折或展开。
第一转动体沿着第一转动槽朝着远离第一转动槽方向相对固定基座转动时,第一转动部相对柔性支撑件转动,且第一转动部带动柔性支撑件展开。第一转动体沿着第一转动槽朝着伸入第一转动槽方向相对固定基座转动时,第一转动部相对柔性支撑件转动,且第一转动部带动柔性支撑件弯折。
第二转动体沿着第二转动槽朝着远离第第二转动槽方向相对固定基座转动时,第二转动部相对柔性支撑件转动,且第二转动体带动柔性支撑件展开。第二转动体沿着第二转动槽朝着伸入第第二转动槽方向相对固定基座转动时,第二转动部相对柔性支撑件转动,且第二转动体带动柔性支撑件弯折。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摆臂还包括第一摆动部,第一摆动部呈平面板状。第一摆动部与第一转动体固定连接。第一摆动部朝着远离固定基座方向转动时,第一转动体沿着第一转动槽朝着远离第一转动槽方向滑动,第一转动部相对柔性支撑件转动,且第一转动部带动柔性支撑件展开。第一摆动部朝着靠近固定基座方向转动时,第一转动体沿着第一转动槽朝着伸入第一转动槽方向滑动,第一转动部相对柔性支撑件转动,且第一转动部带动柔性支撑件弯折。
第二摆臂还包括第二摆动部,第一摆动部呈平面板状。第二摆动部与第二转动体固定连接。第二摆动部朝着远离固定基座方向转动时,第二转动体沿着第二转动槽朝着远离第二转动槽方向滑动,第二转动部相对柔性支撑件转动,且第二转动部带动柔性支撑件展开。第二摆动部朝着靠近固定基座方向转动时,第二转动体沿着第二转动槽朝着伸入第二转动槽方向滑动,第二转动部相对柔性支撑件转动,且第二转动部带动柔性支撑件弯折。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摆动部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体和第一转动部转动,通过第二摆动部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动体和第二转动部转动,以带动柔性支撑件弯折或展平,从而实现转动机构的折叠或展开,保证了转动机构转动的稳定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摆臂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一摆动部背向第一转动体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转动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设有第一轴孔。第一转轴位于第一轴孔内,以使第一固定板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二摆臂还包括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二摆动部背向第二转动体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转动件还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设有第二轴孔,第二转轴位于第二轴孔内,以使第二固定板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时,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相对固定基座朝相对靠近方向转动,且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带动柔性支撑件弯折,以使转动机构处于折叠状态。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时,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相对固定基座朝相互远离方向转动,且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带动柔性支撑件展平,以使转动机构处于展开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固定板的转动,带动第一摆臂转动,通过第二固定板的转动,带动第二摆臂转动,以带动柔性支撑件弯折或展平,从而实现转动机构的折叠或展开,进一步保证了转动机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转动的稳定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第一门板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二门板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时,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相对固定基座朝相互靠近方向转动,且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带动柔性支撑件弯折,以使转动机构处于折叠状态。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时,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相对固定基座朝相互远离方向转动,且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带动柔性支撑件展平,以使转动机构处于展开状态。
其中,第一门板用于与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第二门板用于与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转动时,第一门板带动第一壳体转动,第二门板带动第二壳体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对转动,也就是实现折叠式电子设备的展开或折叠。通过设置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增加了转动机构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的稳定性,保证了转动机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转动的稳定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基座还设有第一辅助转动槽和第二辅助转动槽,第一辅助转动槽与第一转动槽并排设置,且第一辅助转动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转动槽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辅助转动槽与第二转动槽并排设置,且第二辅助转动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转动槽的延伸方向相同。
第一摆臂还包括第一辅助转动体,第一辅助转动体与第一转动体固定连接,且第一辅助转动体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转动体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辅助转动体安装于第一辅助转动槽,且可沿着第一辅助转动槽滑动。
第二摆臂还包括第二辅助转动体,第二辅助转动体与第二转动体固定连接,且第二辅助转动体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转动体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辅助转动体安装于第二辅助转动槽,且可沿着第二辅助转动槽滑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体在第一转动槽内转动的同时,第一辅助转动体在第一辅助转动槽内转动,以实现第一摆臂相对固定基座转动,从而可以增加第一摆臂相对固定基座的转动的稳定性。第二转动体在第二转动槽内转动的同时,第二辅助转动体在第二辅助转动槽内转动,以实现第二摆臂相对固定基座转动,从而可以增加第二摆臂相对固定基座的转动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显示屏和上述转动机构。转动机构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显示屏安装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转动机构。转动机构转动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转动,从而带动显示屏发生弯折或展开。
其中,折叠式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展开,转动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折叠式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折叠,转动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本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采用上述转动机构,上述转动机构在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支撑板可发生弯折,为显示屏提供了弯折空间,以使得折叠式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支撑件不会挤压显示屏,从而避免对显示屏造成损坏,以增加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部分、第二显示部分和可折叠部分,可折叠部分连接于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之间,第一显示部分安装于第一壳体,第二显示部分安装于第二壳体,可折叠部分与转动机构相对设置。
折叠式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动机构共同支撑显示屏,从而保证显示屏的正常显示,同时实现大屏显示,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折叠式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显示屏的可折叠部分发生弯折,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相对设置。此时,显示屏处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显示屏外露面积小,可大大降低显示屏被损坏的概率,实现对显示屏的有效保护。同时,转动机构的柔性支撑件弯折以避让可折叠部分的弯折形变,避免柔性支撑件挤压显示屏,对显示屏造成损坏。
一种实施方式中,折叠式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支撑件弯折以形成避让空间,可折叠部分至少部分位于避让空间内,使得可折叠部分不会出现较大角度弯折,避免显示屏产生折痕等不良现象,有助于延长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综合上述,本申请所示的转动机构,应用于折叠式电子设备中,折叠式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通过转动机构的转动即可实现折叠式电子设备的折叠或者展开。当折叠式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显示屏发生弯折。
通过设置可弯折的柔性支撑件,并将其层叠在固定基座上,通过第一转动件的第一摆臂和第二转动件的第二摆臂与固定基座活动连接,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转动时,带动柔性支撑件发生弯折,且柔性支撑件弯折位置具有空间。用以为显示屏提供弯折空间,以避免转动机构折叠时柔性支撑件挤压显示屏,对显示屏造成损坏。同时,也可以避让显示屏弯折时形成的R角,使得显示屏的可折叠部分不会出现较大角度弯折,避免显示屏产生折痕等不良现象,有助于延长显示屏的使用寿命。此外,本申请提供的转动机构中的柔性支撑件可以发生弯折,从而可以减小转动机构的厚度,有利于折叠式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在第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在第二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在第三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折叠式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折叠式电子设备中的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转动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转动机构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转动机构中的固定基座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转动机构中的第一转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第一转动件中的第一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5所示转动机构中的柔性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柔性支撑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柔性支撑件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5所示转动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中的柔性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中的柔性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中的柔性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现有的折叠式电子设备在折叠过程中,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处容易受到支撑件的挤压,使柔性显示屏产生折痕,甚至会对柔性显示屏造成损坏,影响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机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可以避免柔性显示屏弯折处受到挤压,有助于延长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500在第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500在第二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500在第三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便于描述,将折叠式电子设备5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折叠式电子设备5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方向,将折叠式电子设备500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方向。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折叠式电子设备5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cellphone)、笔记本电脑(notebookcomputer)、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或车载设备(mobile device)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可折叠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图1所示折叠式电子设备500处于折叠状态,图2所示折叠式电子设备500处于半展开状态,图3所示折叠式电子设备500处于展开状态。其中,图2所示折叠式电子设备500的展开角度α为90度,图3所示折叠式电子设备500的展开角度β为180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举例说明的角度均允许存在少许偏差。例如,图2所示折叠式电子设备500的展开角度α为90度是指,α可以为90度,也可以大约为90度,比如80度、85度、95度或100度等。图3所示折叠式电子设备500的展开角度β为180度是指,β可以为180度,也可以大约为180度,比如170度、175度、185度和190度等。后文中举例说明的角度可做相同理解。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折叠式电子设备500为可发生一次折叠的电子设备。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折叠式电子设备500也可以为可发生多次(两次以上)折叠的电子设备。此时,折叠式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多个部分,相邻两个部分可相对靠近折叠至折叠式电子设备500处于折叠状态,相邻两个部分可相对远离展开至折叠式电子设备500处于展开状态。
请参阅图4,图4是图3所示折叠式电子设备5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折叠式电子设备500包括折叠装置200和显示屏300,显示屏300安装于折叠装置200。显示屏300包括显示面340和安装面350,显示面340和安装面350相对设置。显示面340用于显示文字、图像和视频等。显示屏300包括第一显示部分310、第二显示部分320和可折叠部分330。可折叠部分330位于第一显示部分310和第二显示部分320之间,可折叠部分330可以沿Y方向发生弯折。本实施例中,显示屏300采用柔性显示屏,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
折叠装置2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和转动机构100,第一壳体110设有第一安装槽1,第二壳体120设有第二安装槽2,第一安装槽1和第二安装槽2连通形成安装槽。转动机构100安装于安装槽,并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转动连接。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可通过转动机构100相对转动,使得折叠装置200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其中,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相对转动使得折叠装置200在折叠状态,是指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转动机构100转动,且彼此相互靠近;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承载显示屏300的面相对。实际上,在应用过程中,折叠装置200完全折叠状态下,装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显示屏300折叠后,显示屏300位于第一显示部分310的显示面340和位于第二显示部分320的显示面340会有部分接触,当然,也可以完全接触。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相对转动使得折叠装置200在半展开状态,是指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转动机构100转动,且彼此相互远离,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夹角越来越大,可以接近90度或者等于90度。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相对转动使得折叠装置200在展开状态,是指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转动机构100转动,且彼此相互远离,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夹角继续增大,可以接近180度或者等于180度。
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和转动机构100沿着X方向依次设置且三者之间的尺寸之和为折叠装置200在X方向上的尺寸(包括装配公差和三者之间的装配缝隙)。折叠装置200在X方向上的尺寸与显示屏300及电子设备沿X方向的尺寸相同。当然,包括允许的公差范围。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和转动机构100沿Y方向的尺寸相同,所述的尺寸可以允许存在装配或者生产公差。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和转动机构100沿Y方向的尺寸即为折叠装置200在Y方向的尺寸,折叠装置200在Y方向的尺寸与显示屏300及电子设备沿Y方向的尺寸相同。当然,也可以允许有少量偏差(装配和生产公差)。显示屏300安装于折叠装置200,且安装面350与折叠装置200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一壳体110承载第一显示部分310,第二壳体120承载第二显示部分320。换言之,第一显示部分310安装于第一壳体110,第二显示部分320安装于第二壳体120。其中,转动机构100与可折叠部分330相对设置。
结合图1,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转动机构100相对转动,通过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相对靠近带动显示屏300折叠,以使折叠式电子设备500折叠。当折叠式电子设备500处于折叠状态时,显示屏300的可折叠部分330发生弯折,第一显示部分310和第二显示部分320相对设置。此时,显示屏300处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显示屏300的外露面积小,可大大降低显示屏300被损坏的概率,实现对显示屏300的有效保护。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4,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转动结构100相对转动,通过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相对远离带动显示屏300展开,以使折叠式电子设备500展开至半展开状态。当折叠式电子设备500处于半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展开至夹角为α,第一显示部分310和第二显示部分320相对展开,并带动可折叠部分330展开。此时,第一显示部分310和第二显示部分320之间的夹角为α。本实施例中,α为90度。在其它实施例中,α也可以大约为90度,也可以是80度、85度、95度或100度等。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转动机构100相对转动,通过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相对远离带动显示屏300进一步展开,直至折叠式电子设备100展平。当折叠装置2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夹角为β。可折叠部分330展平,第一显示部分310和第二显示部分320相对展开。此时,第一显示部分310、第二显示部分320和可折叠部分330之间的夹角均为β,显示屏300具有大面积的显示区域,实现折叠式电子设备500的大屏显示,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实施例中,β为180度。在其它实施例中,β也可以大约为180度,可以是170度、175度、185度和190度等。
请参阅图5,图5是图4所示折叠式电子设备500中的转动机构100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设置第一参考面O和第二参考面P。其中,第一参考面O与Y方向垂直,第二参考面P与X方向垂直。实际上,第一参考面O和第二参考面P也是转动机构100的对称面,转动机构100关于第一参考面O和第二参考面P对称。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图6是图5所示转动机构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所示转动机构100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转动机构100包括柔性支撑件10、转动组件20、固定基座30、第一门板40和第二门板50。柔性支撑件10、固定基座30、第一门板40和第二门板50沿Y方向的尺寸与电子设备沿Y方向的尺寸相同。当然,也可以允许有少量偏差。本实施例中,柔性支撑件10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柔性支撑件10包括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相对设置,且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的延伸方向均与Y方向平行。柔性支撑件10装于固定基座30的表面,固定基座30、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用于与转动组件20连接以实现转动组件20与固定基座30的连接,且转动组件20还连接第一门板40和第二门板50,进而实现固定基座30与第一门板40和第二门板50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转动组件20有两个。两个转动组件20分别为第一转动组件20a和第二转动组件20b。第一转动组件20a和第二转动组件20b沿Y方向彼此间隔排布,具体是位于柔性支撑件10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位置。其中,第一转动组件20a位于第二转动组件20b朝Y轴负方向的一侧。第一转动组件20a和第二转动组件20b关于第一参考面O对称。第一转动组件20a包括第一转动件21和第二转动件22。第一转动件21与柔性支撑件10的第一侧部11连接,第二转动件22与柔性支撑件10的第二侧部12连接,且第一转动件21和第二转动件22相对第二参考面P对称。第一转动件21和第二转动件22安装于固定基座30,且第一转动件21和第二转动件22可以相对固定基座30转动,从而带动柔性支撑件10弯折或展开。第二转动组件20b包括第三转动件23和第四转动件24,第三转动件23与柔性支撑件10的第一侧部11连接,第四转动件24与柔性支撑件10的第二侧部12连接,且第三转动件23和第四转动件24相对第二参考面P对称。第三转动件23和第四转动件24安装于固定基座30,且第三转动件23和第四转动件24可以相对固定基座30转动,从而带动柔性支撑件10弯折或展开。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转动组件20也可以有一个、三个或三个以上,本申请实施例对转动组件20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第一门板40和第二门板50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且第一门板40和第二门板50沿Y方向的尺寸均与固定基座30沿Y方向的尺寸相同。当然,也可以允许有少量偏差。第一门板40安装于第一转动件21和第三转动件23,并与第一转动件21和第三转动件23固定连接。第二门板50安装于第二转动件22和第四转动件24,并与第二转动件22及第四转动件24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转动件21和第三转动件23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二转动件22与第四转动件24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一转动件21和第二转动件22相对固定基座30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三转动件23和第四转动件24相对固定基座30的转动方向相反。例如,第一门板40和第二门板50朝着相互靠近方向转动以相对折叠时,第一转动件21和第三转动件23相对固定基座30沿顺时针方向(图示ω1方向)转动,第二转动件22和第四转动件24相对固定基座30沿逆时针方向(图示ω2方向)转动,柔性支撑件10发生弯折。或者,第一门板40和第二门板50朝着相互远离方向转动以相对展开时,第一转动件21和第三转动件23相对固定基座3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转动件22和第四转动件24相对固定基座3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柔性支撑件10展开。
请参阅图8,图8是图7所示转动机构100中的固定基座30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固定基座30包括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上壳体31与下壳体32层叠设置且固定连接。下壳体32包括底板321、第一侧板322、第二侧板323、第一端板324和第二端板(图未示)。第一侧板322与第二侧板323相对设置,且第一侧板322和第二侧板323分别连接于底板321在X方向的相对两侧。第一端板324和第二端板相对,且第一端板324和第二端板均连接在第一侧板322和第二侧板323之间,并且分别连接于底板321在Y方向的相对两侧。
底板321设有第一转动槽325和两个第一辅助转动槽326。第一转动槽325和两个第一辅助转动槽326的底壁均为弧面。第一转动槽325沿X方向的其中一端贯穿第一侧板322,并与外界连通。两个第一辅助转动槽326分别位于第一转动槽325在Y方向的相对两侧,且两个第一辅助转动槽326在Z方向凸出于底板321。两个第一辅助转动槽326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转动槽325的延伸方向相同。
底板321还设有第二转动槽327和两个第二辅助转动槽328。第二转动槽327与第一转动槽325的结构相同,且第二转动槽327与第一转动槽325相对第二参考面P轴对称。两个第二辅助转动槽328和两个第一辅助转动槽326的结构相同,且两个第二辅助转动槽328和两个第一辅助转动槽326相对第二参考面P轴对称。第二转动槽327沿X方向的其中一端贯穿第二侧板323,并与外界连通。两个第二辅助转动槽328分别位于第二转动槽327在Y方向的相对两侧,且两个第二辅助转动槽328在Z方向凸出于底板321。两个第二辅助转动槽328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二转动槽327的延伸方向相同。
下壳体32还设有第一螺栓孔A。本实施例中,位于下壳体32的第一螺栓孔A为多个。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栓孔A位于底板321在X方向的中心,且位于第一转动槽325和第二转动槽327之间。第一螺栓孔A也可以位于第一端板324或第二端板。第一螺栓孔A用于与上壳体31固定连接。
上壳体31包括顶板311、第三侧板312、第四侧板313、第三端板314和第四端板。第三侧板312和第四侧板313相对设置,且第三侧板312和第四侧板313分别连接于顶板311在X方向的相对两侧。第三端板314和第四端板相对设置,且第三端板314和第四端板均位于第三侧板312和第四侧板313之间,并且分别连接于顶板311在Y方向的相对两侧。
第三侧板312设有第一缺口315,第一缺口315在X方向贯穿第三侧板312,在Z方向贯穿第三侧板312的自由端。第四侧板313设有第二缺口316,第二缺口316与第一缺口315结构相同,且第二缺口316与第一缺口315相对第二参考面P镜像对称。第二缺口316在X方向贯穿第四侧板313,在Z方向贯穿第四侧板313的自由端。
顶板311设有凹槽317和第一开口318,凹槽317关于第二参考面P对称。凹槽317的延伸的方向与Y方向平行,且凹槽317的在Y方向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三端板314和第四端板,凹槽317在Z方向贯穿顶板311。凹槽317用于为柔性支撑板10提供弯折空间。第一开口318关于第二参考面P轴对称,且第一开口318贯穿顶板311并与凹槽317连通。
上壳体31还设有第二螺栓孔(图未标)。具体的,上壳体31的第二螺栓孔位于顶板311,并与位于下壳体32的第一螺栓孔A对应设置。上壳体31的第二螺栓孔内设有第一螺栓B,第一螺栓B穿过位于顶板311的第二螺栓孔与位于下壳体32的第一螺栓孔A,与下壳体32连接,从而使上壳体31与下壳体32固定连接。此时,第一缺口315与第一转动槽325位于第一侧板322的一端对应。第二缺口316与第二转动槽327位于第二侧板323的一端对应。第一缺口315用于第一转动件21伸入第一转动槽325内,并能够在第一转动槽325内相对转动。第二缺口316用于第二转动件伸入第二转动槽327内,并能够在第二转动槽327内相对转动。
请参阅图9,图9是图7所示转动机构100中的第一转动件2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第一转动件21包括第一摆臂25和第一固定板26。第一摆臂25与第一固定板26连接,具体的,第一固定板26设有第一轴孔261,第一轴孔261的延伸方向与Y方向平行。第一轴孔261用于与第一摆臂25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26设有第三螺栓孔C,位于第一固定板26的第三螺栓孔C在Z方向贯穿第一固定板26,且第三螺栓孔C与位于第一门板40的螺栓孔对应。第三螺栓孔C内设有第二螺栓,第二螺栓穿过位于第一门板40的螺栓孔与位于第一固定板26的第三螺栓孔C,并与第一固定板26连接,从而使第一门板40与第一固定板26连接,进而使第一摆臂25与第一门板40可相对转动。
如图7所示,第二转动件22的结构与第一转动件21的结构相同,第二转动件22和第一转动件21相对第二参考面P镜像对称。第二转动件22包括第二摆臂27和第二固定板28,第二摆臂27与第二固定板28连接。第二固定板28设有第二轴孔,第二轴孔的延伸方向与Y方向平行。第二轴孔用于与第二摆臂27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28设有螺栓孔,位于第二固定板28的螺栓孔在Z方向贯穿第二固定板28,且位于第二固定板28的螺栓孔与位于第二门板50的螺栓孔对应。第二固定板28的螺栓孔内设有螺栓,螺栓穿过位于第二门板50的螺栓孔与位于第二固定板28的螺栓孔,并与第二固定板28连接,从而使第二门板50与第二固定板28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9和图10,图10是图9所示第一转动件21中的第一摆臂25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摆臂25包括第一转动体251、第一摆动部252、第一转动部254和第一转轴255。第一转动体251与第一摆动部252固定连接。第一转动体251为圆弧形板状结构。第一转动体251包括外弧面2511和内弧面2512,外弧面2511与内弧面2512相对设置。第一转动体251的一端设有第一避让槽2513,且槽口方向朝向第一转动体251弧形延伸方向。第一避让槽2513用于避让柔性支撑件10,以避免在转动机构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摆臂25的端部抵接柔性支撑件10,从而对所述柔性支撑件10造成损坏。第一转动体251的另一端与第一摆动部252固定连接。其中,第一转动体251用于与第一转动槽325相适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动体251与第一转动槽325相适配是指,第一转动体251的外弧面2511与第一转动槽325的底面的弧面的半径相同,第一转动体251可以在第一转动槽325内滑动,以实现第一转动体251与固定基座30之间的相对转动。后文所提及的相适配可做相同理解。
第一摆动部252呈平面板状。第一摆动部252包括内表面2521和外表面2522,内表面2521与外表面2522相对设置。内表面2521与内弧面2512连接,外表面2522与外弧面2511连接。
第一转动部254位于第一转动体251和第一摆动部252的连接处。第一转动部254凸设于内弧面2512和内表面2521之间。第一转动部254设有连接孔,连接孔沿Y方向贯穿第一转动部254。第一转动部254用于与柔性支撑件10转动连接,通过第一摆臂25转动从而带动柔性支撑件10运动,以实现柔性支撑件10的弯折或展开。
第一转轴255位于第一摆动部252远离第一转动体251的一端。第一转轴255的延伸方向与Y方向平行。第一转轴255与第一固定板26的第一轴孔261连接,从而使第一摆臂25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固定板2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门板40转动,从而实现第一门板40的展开或折叠。
其中,第一摆臂25还包括第一辅助转动体253。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转动体253为两个,两个第一辅助转动体253分别连接于第一转动体251的相对两侧。两个第一辅助转动体253均为圆弧形,且两个第一辅助转动体253的弧度均与第一转动体251的弧度相同。第一辅助转动体253分别与第一辅助转动槽326相适配。第一摆臂25相对固定基座30转动时,第一辅助转动体253在对应的第一辅助转动槽326内转动。
请一并参阅图7,第二转动件22中的第二摆臂27的结构与第一摆臂25的结构相同。第二摆臂27包括第二转动体、第二摆动部、第二转动部和第二转轴。第二转动体和第二摆动部固定连接。第二转动体为圆弧形板状结构。第二转动体包括外弧面和内弧面,外弧面与内弧面相对设置。第二转动体的一端设有第二避让槽,且第二避让槽的槽口方向朝向第二转动体的弧形延伸方向。第二避让槽用于避让性支撑件10,以避免在转动机构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摆臂27的端部抵接柔性支撑件10,从而对柔性支撑件10造成损坏。
第二转动体的另一端与第二摆动部固定连接。其中,第二转动体用于与第二转动槽327相适配。第二摆动部呈平面板状。第二摆动部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内表面与外表面相对设置。内表面与内弧面连接,外表面与外弧面连接。
第二转动部位于第二转动体和第二摆动部的连接处。第二转动部凸设于第二转动体的内弧面和第二摆动部的内表面之间。第二转动部设有连接孔,连接孔沿Y方向贯穿第二转动部。第二转动部用于与柔性支撑件10连接。通过第二摆臂27的转动从而带动柔性支撑件10运动,以实现柔性支撑件10的弯折或展开。
第二转轴位于第二摆动部背向第二转动体的一端。第二转轴的延伸方向与Y方向平行。第二转轴与第二固定板28的第二轴孔连接,从而使第二摆臂27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固定板28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门板50转动,从而实现第二门板50的展开或折叠。
其中,第二摆臂27还包括第二辅助转动体。本实施例中,第二辅助转动体为两个,两个第二辅助转动体分别连接于第二转动体的相对两侧。两个第二辅助转动体均为圆弧形,且两个第二辅助转动体的弧度均与第二转动体的弧度相同。第二辅助转动体与第二辅助转动槽328相适配。
请一并参阅图7、图8和图10,第一摆臂25和第二摆臂27均安装于固定基座30,且第一摆臂25和第二摆臂27相对第二参考面P镜像对称。具体的,第一转动件21以第一转动体251背向第一摆动部252的一端从第一缺口315伸入固定基座30。第一转动体251安装于第一转动槽325,且第一转动体251的外弧面2511与第一转动槽325的槽底壁接触。两个第一辅助转动体253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一辅助转动槽326。第一摆臂25通过第一转轴255转动装于第一固定板26上,第一固定板26第一门板40固定连接。当第一门板40带动第一固定板26转动时,第一固定板26带动第一摆臂25整体转动。也就是第一摆臂25和第一固定板26均相对固定基座30转动,即第一摆动部252相对固定基座30转动,带动第一转动体251在第一转动槽325内在X方向上转动,每一第一辅助转动体253在对应的第一辅助转动槽326内转动。
同上,第二转动件22以第二转动体背向第二摆动部的一端从第二缺口316伸入固定基座30。第二转动体安装于第二转动槽327,且第二转动体的外弧面与第二转动槽327的槽底壁接触。两个第二辅助转动体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二辅助转动槽328。第二摆臂27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装于第二固定板28,第二固定板28与第二门板50固定连接。当第二门板50带动第二固定板28转动时,第二固定板28带动第二摆臂27整体转动。也就是第二摆臂27和第二固定板28均相对固定基座30转动,即第二摆动部相对固定基座30转动,带动第二转动体在第二转动槽327内在X方向上转动,每一第二辅助转动体在对应的第二辅助转动槽328内转动,从而实现转动机构100的折叠。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第三转动件23和第四转动件24与第一转动件21结构均相同。在这里不做赘述。其中,第三转动件23与第一转动件21关于第一参考面O镜像对称。第四转动件24与第二转动件22关于第一参考面O镜像对称。第三转动件23、第四转动件24与第一转动件21和第二转动件22同时转动,实现第一门板40和第二门板50的相对转动。
请参阅图11,图11是图5所示转动机构100中的柔性支撑件10的结构示意图。
柔性支撑件10为长条形板状结构。柔性支撑件10沿Y方向的尺寸与显示屏300沿Y方向的尺寸相同。当然,也可以允许有少量偏差(装配和生产公差)。柔性支撑件10包括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的延伸方向均与Y方向平行,且第一侧部11与第二侧部12相对。第一侧部11设有第一转轴孔111,第二侧部12设有第二转轴孔121。第一转轴孔111内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二转轴孔121内设有第二连接轴。第一连接轴用于与第一摆臂25的第一转动部254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轴用于与第二摆臂27的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第一侧部11还设有第三转轴孔111b,第三转轴孔111b内设有第三连接轴。第三转轴孔111b与第一转轴孔111关于第一参考面O对称,第三连接轴用于与第三转动件23连接。第二侧部12还设有第四转轴孔121b,第四转轴孔121b内设有第四连接轴。第四转轴孔121b与第二转轴孔121关于第一参考面O对称,第四连接轴用于与第四转动件24连接。
柔性支撑件10包括刚性部15、第一弯折部16、第二弯折部17、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第一弯折部16和第二弯折部17分别连接于刚性部15沿X方向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弯折部16和第二弯折部17相对第一刚性部15对称。第一弯折部16背离刚性部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部11连接,第二弯折部17背离刚性部15的一端与第二侧部12连接。也就是说,第一侧部11、第一弯折部16、刚性部15、第二弯折部17和第二侧部12依次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16和第二弯折部17包括刚性段和柔性段。刚性段和柔性段间隔设置。刚性段和刚性部15由刚性材料制备,如金属材料。示例性的,刚性段和刚性部15均由不锈钢、铝或铜等材料制备。刚性段和刚性部15不易发生变形,具有较高的强度,起到增加柔性支撑件10的强度的作用。柔性段由柔性材质制备。本实施例中,柔性段由橡胶材料制备。在其它实施例中,柔性段也可以由热塑性弹性体或其它柔性材料制备得到。采用柔性材料制备的柔性段受力易发生形变。
请继续参阅图11,柔性支撑件10设有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具体的,第一通孔13设于第一弯折部16,且第一通孔13在Z方向贯穿第一弯折部16。第二通孔14设于第二弯折部17,且第二通孔14在Z方向贯穿第二弯折部17。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关于第二参考面P对称。第一通孔13与第一摆臂25相对设置。第二通孔14与第二摆臂27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3为两个,两个第一通孔13沿Y方向并排间隔排列。第二通孔14为两个,两个第二通孔14在Y方向并排间隔排列。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也可以为一个。转动机构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摆臂25背向第一摆动部252的端部收容于第一通孔13内,从而可以避免第一摆臂25抵持柔性支撑件10而对柔性支撑件10造成损坏。转动机构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摆臂27背向第二摆动部的端部收容于第二通孔14内,从而可以避免第二摆臂27抵持柔性支撑件10而对柔性支撑件10造成损坏。
柔性支撑件10还设有第三通孔13b和第四通孔14b,第三通孔13b位于第一通孔13的Y轴正方向,且第三通孔13b与第一通孔13关于第一参考面O对称。第三通孔13b用于避让第三转动件23,以避免第三转动件23相对固定基座30转动时,对柔性支撑件10造成损坏。第四通孔14b位于第二通孔14的Y轴正方向,且第四通孔14b与第二通孔14关于第一参考面O对称。第四通孔14b用于避让第四转动件24,以避免第四转动件24相对固定基座30转动时,对柔性支撑件10造成损坏。
请参阅图12,图12是图11所示柔性支撑件10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第一弯折部16包括第一子弯折部161和第二子弯折部162,第一子弯折部161和第二子弯折部162沿Z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子弯折部161和第二子弯折部162之间具有间隙。第一子弯折部161包括第一子刚性段1611、第一子柔性段1612和第二子柔性段1613。第一子柔性段1612和第二子柔性段1613分别连接于第一子刚性段1611的相对两端。第一子柔性段1612背离第一子刚性段1611的一端与第一侧部11连接,第二子柔性段1613背离第一子刚性段1611的一端与刚性部15连接。第二子弯折部162包括第二子刚性段1621、第三子柔性段1622和第四子柔性段1623。第三子柔性段1622和第四子柔性段1623分别连接于第二子刚性段1621的相对两端。第三子柔性段1622与第一子柔性段1612相对,第四子柔性段1623与第二子柔性段1613相对,第二子刚性段1621与第一子刚性段1611相对。第三子柔性段1622背离第二子刚性段1621的一端与第一侧部11连接,第四子柔性段1623背离第二子刚性段1621的一端与刚性部15连接。
第二弯折部17包括第三子弯折部171和第四子弯折部172,第三子弯折部171和第四子弯折部172沿Z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三子弯折部171和第四子弯折部172之间具有间隙。第三子弯折部171包括第三子刚性段1711、第五子柔性段1712和第六子柔性段1713。第五子柔性段1712和第六子柔性段1713分别连接于第三子刚性段1711的相对两端。第五子柔性段1712背离第三子刚性段1711的一端与刚性部15连接,第六子柔性段1713背离第三子刚性段1711的一端与第二侧部12连接。第四子弯折部172包括第四子刚性段1721、第七子柔性段1722和第八子柔性段1723。第七子柔性段1722和第八子柔性段1723分别连接于第四子刚性段1721的相对两端。第七子柔性段1722与第五子柔性段1712相对,第八子柔性段1723与第六子柔性段1713相对,第四子刚性段1721与第三子刚性段1711相对。第七子柔性段1722背离第四子刚性段1721的一端与刚性部15连接,第八子柔性段1723背离第四子刚性段1721的一端与第二侧部12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13,图13是图12所示柔性支撑件10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柔性支撑件10处于弯折状态时,第一子弯折部161的第二子柔性段1613和第二子弯折部162的第四子柔性段1623朝着相同方向发生弯折,且第二子柔性段1613和第四子柔性段1623之间形成间隙。第一子刚性段1611和第二刚性段1622形状保持不变,并在其延伸方向错位。第一子弯折部161的第一柔性段1611和第二子弯折部162的第三柔性段1621朝着相同方向发生弯折,且第一柔性段1611和第三柔性段1621之间形成间隙。第三子弯折部171的第六子柔性段1713和第四子弯折部172的第八子柔性段1723朝着相同方向发生弯折,且第六子柔性段1713和第八子柔性段1723之间形成间隙。第三子刚性段1711和第四子刚性段1721形状保持不变,并在其延伸方向错位。第三子弯折部171的第五子柔性段1712和第四子弯折部172的第七子柔性段1722朝着相同方向发生弯折,且第五子柔性段1712和第七子柔性段1722之间形成间隙。
本实施例中,柔性支撑件10弯折形成的避让空间18为水滴形状,从而使得避让空间18的形状更加适配显示屏300弯折形成的形状,进一步避免柔性支撑件10挤压显示屏300对显示屏300造成损坏,同时,还可以避免显示屏300产生折痕等不良现象,延长显示屏300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柔性支撑件10处于弯折状态时,形成避让空间18,该避让空间18可以为显示屏300的可折叠部分330提供弯折空间,从而避免显示屏300的可折叠部分330发生弯折时挤压柔性支撑件10,对显示屏300造成损坏。同时,也可以避让显示屏300弯折时形成的R角,使得显示屏300的可折叠部分330不会出现较大角度弯折,避免显示屏300产生折痕等不良现象,有助于延长显示屏300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柔性支撑件10可以发生弯折,使得柔性支撑件10在弯折状态下的X方向的尺寸减小,从而可以减小转动机构100的厚度,有利于折叠式电子设备500的轻薄化。
通过在第一弯折部16的第一子弯折部161和第二子弯折部162之间设置间隙,使得第二子弯折部162弯折后可以为第一子弯折部161提供弯折空间,增加第一子弯折部161的弯折程度;通过在第二弯折部17的第三子弯折部171和第四子弯折部172之间设置间隙,使得第四子弯折部172弯折后可以为第三子弯折部171提供弯折空间,增加第三子弯折部171的弯折程度,从而进一步增加柔性支撑板10弯折形成的避让空间18,进一步为显示屏300提供弯折空间,并且进一步减小柔性支撑件10在折叠状态时的Z方向的尺寸。
其中,第一弯折部16、第二弯折部17和刚性部15的长度和比例,以及第一弯折部16和第二弯折部17中柔性段和刚性段的长度或比例,或者柔性段和刚性段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使柔性支撑件10处于折叠状态时具有不同的形状,从而使柔性支撑件10可以进一步适配显示屏300的可折叠部分330处于弯折状态时的形状,进一步为显示屏300提供弯折空间,避免显示屏300产生折痕等不良现象,延长显示屏300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折部16、第二弯折部17和刚性部15的长度比例为1:1:1。第一弯折部16中具有两个柔性段和一个刚性段,两个柔性段的长度相同,刚性段和每一柔性段的长度比例均为2:1。第二弯折部17中具有两个柔性段和一个刚性段,两个柔性段的长度相同,刚性段和每一柔性段的长度比例为2:1。
请一并参阅图6,柔性支撑件10承载于固定基座30。其中,第一摆臂25的第一转动部254与柔性支撑件10的第一连接轴转动连接,第二摆臂27的第二转动部与柔性支撑件10的第二连接轴转动连接。第一摆臂25和第二摆臂27相对固定基座30转动时,可以带动柔性支撑件10在弯折和展开状态切换。
具体的,请一并参阅图3,折叠式电子设备5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门板40和第二门板50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β为180度。第一摆臂25的第一转动体251和两个第一辅助转动体253朝向固定基座30内滑动,至第一转动体251收容于第一转动槽325内,第一摆臂25的端部由第一通孔13露出。第二摆臂27的第二转动体和两个第二辅助转动体朝向固定基座30内滑动,至第二转动体收容于第二转动槽327内,第二摆臂27的端部由第二通孔14露出。柔性支撑件10不发生弯折而处于展平状态。
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14,图14是图5所示转动机构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门板40和第二门板50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时,第一门板40通过第一固定板26带动第一摆臂25顺时针旋转,第一转动体251和两个第一辅助转动体253朝向远离固定基座30方向滑动,带动柔性支撑件10靠近第一侧部11的部分朝着顺时针方向发生弯折;第二门板50通过第二固定板28带动第二摆臂27逆时针旋转,第二转动体和两个第二辅助转动体朝向远离固定基座30方向滑动,带动柔性支撑件10靠近第二侧部12的部分朝着逆时针方向发生弯折,同时带动第二固定板28和第二门板50逆时针旋转。此时,柔性支撑件10处于弯折状态,第一门板40和第二门板50相对折叠,转动机构100处于折叠状态。
请参阅图14和图15,图15是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5所示折叠式电子设备500仅示出了转动机构100和显示屏300。
折叠式电子设备500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支撑件10发生弯折,且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朝远离固定基座30方向移动,刚性部15朝靠近固定基座30方向运动,并收容于凹槽317内,从而形成避让空间18。凹槽317为柔性支撑件10的弯折提供了空间,使得柔性支撑件10能够顺利发生弯折并形成避让空间18,同时,也可以避免固定基座10挤压柔性支撑板10对柔性支撑件10造成损坏。其中,显示屏300的可折叠部分330位于转动机构100的内侧。其中,部分可折叠部分330位于第一门板40和第二门板50之间,且与第一门板40和第二门板50间隔设置,部分可折叠部分330与柔性支撑件10相对,并位于避让空间18内。通过柔性支撑件10弯折可避让可折叠部分330弯折时形成的R角,使得可折叠部分330不会出现较大角度弯折,避免显示屏300产生折痕等不良现象,有助于延长显示屏300的使用寿命。
同时,显示屏300与柔性支撑件10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可以避免显示屏300与柔性支撑件10之间发生挤压对显示屏300造成损坏,也可以避免在可靠性测试中柔性支撑件10碰撞显示屏300而对显示屏300造成损坏。并且,通过设置可弯折的柔性支撑件10,使得柔性支撑件10在弯折状态下的Z方向的尺寸减小,从而可以减小转动机构100的厚度,有利于折叠式电子设备500的轻薄化。
请参阅图16,图1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500中的柔性支撑件10的结构示意图。
柔性支撑件10a包括第一侧部11a、第二侧部12a和弯折部16a,弯折部16a连接于第一侧部11a和第二侧部12a之间。弯折部16a由柔性材质制备。具体的,弯折部16a可以由橡胶材料制备,也可以由热塑性弹性体或其它柔性材料制备。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部11a和第二侧部12a之间完全采用柔性材料,柔性支撑件10a受力可以产生更大的形变,从而可以进一步为显示屏300的弯折部分提供弯折空间,避免显示屏300产生折痕等不良现象,延长显示屏300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7,图17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500中的柔性支撑件10的结构示意图。
柔性支撑件10b包括第一侧部11b、第二侧部12b、第一弯折部16b、第二弯折部17b和刚性部15b。第一弯折部16b和第二弯折部17b分别连接于刚性部15b沿X方向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弯折部16b和第二弯折部17b相对刚性部15b对称。第一弯折部16b背离刚性部15b的一端与第一侧部11b连接,第二弯折部17b背离刚性部15b的一端与第二侧部12b连接。也就是说,第一侧部11b、第一弯折部16b、刚性部15b、第二弯折部17b和第二侧部12b依次连接。
第一弯折部16b和第二弯折部17b由柔性材料制备。具体的,第一弯折部16b和第二弯折部17b可以由橡胶材料制备,也可以由热塑性弹性体或其它柔性材料制备。刚性部15b由刚性材料制备,如金属材料。示例性的,刚性部15b由不锈钢、铝或铜等材料制备。采用柔性材料制备的第一弯折部16b和第二弯折部17b受力易发生形变,从而可以为显示屏300的弯折部分提供弯折空间,避免显示屏300产生折痕等不良现象,延长显示屏300的使用寿命。采用刚性材料制备的刚性部15b不易发生变形,具有较高的强度,起到增加柔性支撑件10b的强度的作用,同时,可以使柔性支撑件10b处于折叠状态时可以形成预设形状,以使柔性支撑件10b能够更加适配显示屏300的弯折部分。
请参阅图18,图18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500中的柔性支撑件10的结构示意图。
柔性支撑件10c包括第一侧部11c、第二侧部12c、第一弯折部16c、第二弯折部17c和刚性部15c。第一弯折部16c和第二弯折部17c分别连接于刚性部15c沿X方向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弯折部16c和第二弯折部17c相对刚性部15c对称。第一弯折部16c包括第一刚性段164、第一柔性段163和第二柔性段165,第一柔性段163和第二柔性段165分别连接于第一刚性段164的相对两侧,第一柔性段163与第一侧部11c连接,第二柔性段165与刚性部15c连接。第二弯折部17c包括第二刚性段174、第三柔性段173和第四柔性段175,第三柔性段173和第四柔性段175分别连接于第二刚性段174的相对两侧,第三柔性段173与刚性部15c连接,第四柔性段175与第二侧部12c连接。
第一柔性段163、第二柔性段165、第三柔性段173和第四柔性段175均由柔性材料制备,具体的,可以为橡胶材料、热塑性弹性体或其它柔性材料。刚性部15c、第一刚性段164和第二刚性段174均由刚性材料制备,如金属材料。转动机构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柔性段163、第二柔性段165、第三柔性段173和第四柔性段175均发生弯折,从而使柔性支撑件10弯折并形成避让空间,用以为显示屏300提供弯折空间,避免显示屏300产生折痕等不良现象,延长显示屏300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第一刚性段164和第二刚性段174可以进一步增加柔性支撑件10的强度。并且,当转动机构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支撑件10可以弯折形成预设形状,以使柔性支撑件10能够更加适配显示屏300的可折叠部分。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基座、柔性支撑件、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
所述固定基座设有第一转动槽和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和所述第二转动槽相对设置,所述柔性支撑件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分别位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相对两侧,所述柔性支撑件位于所述固定基座的表面;
所述第一转动件包括第一摆臂,所述第一摆臂包括第一转动体和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一转动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第一侧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体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动槽,且可以沿着所述第一转动槽滑动;
所述第二转动件包括第二摆臂,所述第二摆臂包括第二转动体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体与所述第二转动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第二侧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体安装于所述第二转动槽,且可以沿着所述第二转动槽滑动;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所述柔性支撑件的转动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转动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柔性支撑件弯折并形成避让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撑件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且所述弯折部可弯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撑件包括刚性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于所述刚性部和所述第一侧部之间,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于所述刚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均可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第一刚性段、第一柔性段和第二柔性段,所述第一柔性段和所述第二柔性段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刚性段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柔性段与所述第一侧部连接,所述第二柔性段与所述刚性部连接;
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第二刚性段、第三柔性段和第四柔性段,所述第三柔性段和所述第四柔性段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刚性段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柔性段与所述刚性部连接,所述第四柔性段与所述第二侧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第一子弯折部和第二子弯折部,所述第一子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子弯折部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厚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子弯折部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刚性部和所述第一侧部连接,所述第二子弯折部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刚性部和所述第一侧部连接;
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第三子弯折部和第四子弯折部,所述第三子弯折部和所述第四子弯折部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厚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子弯折部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刚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连接,所述第四子弯折部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刚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弯折部包括第一子刚性段、第一子柔性段和第二子柔性段,所述第一子柔性段和所述第二子柔性段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子刚性段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子柔性段与所述第一侧部连接,所述第二柔性段与所述刚性部连接;
所述第二子弯折部包括第二子刚性段、第三子柔性段和第四子柔性段,所述第三子柔性段和所述第四子柔性段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子刚性段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子柔性段与所述第一侧部连接,所述第四子柔性段与所述刚性部连接;
所述第三子弯折部包括第三子刚性段、第五子柔性段和第六子柔性段,所述第五子柔性段和所述第六子柔性段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子刚性段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五子柔性段与所述刚性部连接,所述第六子柔性段与所述第二侧部连接;
所述第四子弯折部包括第四子刚性段、第七子柔性段和第八子柔性段,所述第七子柔性段和所述第八子柔性段分别连接于所述第四子刚性段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七子柔性段与所述刚性部连接,所述第八柔性段与所述第二侧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撑件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摆臂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摆臂相对设置;所述转动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通孔用于收容所述第一摆臂的端部,所述第二通孔用于收容所述第二摆臂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体的一端设有第一避让槽,且所述第一避让槽的槽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转动体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转动体的一端设有第二避让槽,且所述第二避让槽的槽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二转动体的延伸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体沿所述第一转动槽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体沿所述第二转动槽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带动所述柔性支撑件弯折或展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还包括第一摆动部,所述第一摆动部与所述第一转动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摆动部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体沿着所述第一转动槽滑动,所述第一转动部相对所述柔性支撑件转动,且所述第一转动部带动所述柔性支撑件弯折或展开;
所述第二摆臂还包括第二摆动部,所述第二摆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摆动部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时,所述第二转动体沿着所述第二转动槽滑动,所述第二转动部相对所述柔性支撑件转动,且所述第二转动部带动所述柔性支撑件弯折或展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摆动部背向所述第一转动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臂还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摆动部背向所述第二转动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还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相对所述固定基座朝相对靠近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带动所述柔性支撑件弯折,以使所述转动机构处于折叠状态;
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相对所述固定基座朝相互远离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带动所述柔性支撑件展平,以使所述转动机构处于展开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门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门板和所述第二门板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所述固定基座朝相互靠近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带动所述柔性支撑件弯折,以使所述转动机构处于折叠状态;
所述第一门板和所述第二门板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所述固定基座朝相互远离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带动所述柔性支撑件展平,以使所述转动机构处于展开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还设有第一辅助转动槽和第二辅助转动槽,所述第一辅助转动槽与所述第一转动槽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辅助转动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转动槽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辅助转动槽与所述第二转动槽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二辅助转动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转动槽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摆臂还包括第一辅助转动体,所述第一辅助转动体与所述第一转动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辅助转动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转动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辅助转动体安装于所述第一辅助转动槽,且可沿着所述第一辅助转动槽滑动;所述第二摆臂还包括第二辅助转动体,所述第二辅助转动体与所述第二转动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辅助转动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转动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辅助转动体安装于所述第二辅助转动槽,且可沿着所述第二辅助转动槽滑动。
15.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显示屏和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显示屏安装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转动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显示屏发生弯折或展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部分、第二显示部分和可折叠部分,所述可折叠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之间,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显示部分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可折叠部分与所述转动机构相对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柔性支撑件弯折以形成避让空间,至少部分所述可折叠部分位于所述避让空间内。
CN202111132029.1A 2021-09-26 2021-09-26 转动机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8624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2029.1A CN115862467A (zh) 2021-09-26 2021-09-26 转动机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PCT/CN2022/117534 WO2023045758A1 (zh) 2021-09-26 2022-09-07 转动机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EP22835198.7A EP4184487A4 (en) 2021-09-26 2022-09-07 ROTARY MECHANISM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2029.1A CN115862467A (zh) 2021-09-26 2021-09-26 转动机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62467A true CN115862467A (zh) 2023-03-28

Family

ID=85382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2029.1A Pending CN115862467A (zh) 2021-09-26 2021-09-26 转动机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184487A4 (zh)
CN (1) CN115862467A (zh)
WO (1) WO202304575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5140A (zh) * 2019-02-22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结构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9830185B (zh) * 2019-02-22 2024-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组件、折叠显示终端
CN111692196B (zh) * 2019-03-15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0445913A (zh) * 2019-07-31 2019-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1294431B2 (en) * 2019-08-02 2022-04-05 Dell Products L.P. Synchronized dual axis pivot hinge
CN115766920B (zh) * 2019-12-27 2023-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2061687U (zh) * 2020-01-20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163030B (zh) * 2021-03-19 2023-05-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3067923B (zh) * 2021-03-19 2023-11-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3315860A (zh) * 2021-06-11 2021-08-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45758A9 (zh) 2023-08-31
WO2023045758A1 (zh) 2023-03-30
EP4184487A1 (en) 2023-05-24
EP4184487A4 (en) 2024-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93372A1 (en) Fold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466092B (zh)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20353355A1 (en)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US20230021638A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11601484B (zh) 同步装置、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5862467A (zh) 转动机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17167397B (zh)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CN116658513B (zh)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6658512B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8564166U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1911525A (zh) 支撑装置以及可折叠装置
CN116838696A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6696927A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US11609615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2536421U (zh) 支撑装置以及可折叠装置
EP3845998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O2024114669A1 (zh)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7351844B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5525101B (zh) 屏幕双内折的终端设备
WO2023231392A1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
CN116838698A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5521601U (zh) 一种双轴铰链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7784008U (zh) 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WO2023221776A1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设备
CN219975126U (zh) 转轴机构、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