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57215A - 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57215A
CN115857215A CN202211605650.XA CN202211605650A CN115857215A CN 115857215 A CN115857215 A CN 115857215A CN 202211605650 A CN202211605650 A CN 202211605650A CN 115857215 A CN115857215 A CN 115857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film transistor
thin film
substrat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056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0565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572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57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572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屏和电子设备,属于显示装置技术领域,所公开的显示屏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薄膜晶体管、反射层和背光源,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在所述显示屏的厚度方向上依次叠置,所述背光源设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薄膜晶体管设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背光源的一侧,所述反射层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和所述背光源之间,且所述反射层和所述薄膜晶体管在所述显示屏的厚度方向排布。

Description

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头戴式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由于结构限制,使得人眼距离显示屏较近,并且显示屏光路经过透镜放大视角,导致用户观看视频或者玩游戏的时候,会看到显示屏有很强的颗粒感,这种现象被称为“纱窗效应”,为了解决“纱窗效应”,通常引入高每英寸的像素数目(pixelperinch,PPI)屏来降低甚至消除颗粒感。
但引入高PPI屏后,会使显示屏的光线透过率变低,进而导致显示屏的亮度较低,为提升显示屏的亮度,需要大幅度提升背光源的发光亮度,但亮度提升的同时,高强度光照会导致显示屏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有源层的载流子迁移率发生变换,从而导致显示屏出现串扰现象,即存在显示灰度的差异,同时,当背光源发光时,光线通过TFT后,与TFT相对设置的黑矩阵会遮挡部分光线,这导致显示屏的亮度有所降低。
综上所述,相关技术涉及的显示屏存在显示亮度较低和较容易发生串扰现象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屏和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涉及的显示屏存在显示亮度较低和较容易发生串扰现象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薄膜晶体管、反射层和背光源,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在所述显示屏的厚度方向上依次叠置,所述背光源设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薄膜晶体管设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背光源的一侧,所述反射层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和所述背光源之间,且所述反射层和所述薄膜晶体管在所述显示屏的厚度方向排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文所述的显示屏。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反射层设于薄膜晶体管和背光源之间,且反射层和薄膜晶体管在显示屏的厚度方向排布,因此,背光源发出的光可以被反射层反射,以使照射到薄膜晶体管上的光线减少,进而避免显示屏出现串扰现象,同时,背光源发出的光被反射层反射至背光源,光线再被背光源反射至第二基板,以使显示屏的显示亮度有所提升。由此可知,此种设置方式在提升显示屏的显示亮度的同时,可以避免显示屏发生串扰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显示屏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反射层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的照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基板;
200-第二基板;
300-薄膜晶体管、310-衬底、320-电极层、321-漏极、322-源极、323-有源层、324-栅极、325-栅介质;
400-反射层、410-反射槽、411-第一反射面、412-第二反射面;
500-背光源;
610-第一遮光层、620-第二遮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显示屏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考图1-图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屏,所公开的显示屏包括第一基板100、第二基板200、薄膜晶体管300、反射层400和背光源500。
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在显示屏的厚度方向上依次叠置,第二基板200可以是显示屏的盖板,以用于保护显示屏的显示屏以及显示屏的其他部件,与此同时,第二基板200可以作为滤光彩膜的设置基础,第一基板100用于设置薄膜晶体管300。可选地,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可以均为透明玻璃基板,以更好地透射光线。
薄膜晶体管300设于第一基板100背离背光源500的一侧,薄膜晶体管300用于驱动显示屏的液晶发生偏转,背光源500用于提供光源,以使显示屏发光,背光源500可以设于第一基板100背离第二基板200的一侧。可选地,背光源500可以是侧发光光源,也可以是LED面光源。
反射层400设于薄膜晶体管300和背光源500之间,且反射层400和薄膜晶体管300在显示屏的厚度方向排布,即反射层400和薄膜晶体管300同列设置,以使背光源500朝薄膜晶体管300照射的光线被反射层400反射(具体可参考图3中箭头虚线所示的光路方向),进而照射到薄膜晶体管300上的光线较少,同时,光线被反射层400反射到背光源500上,再经背光源500二次反射至第二基板200,最终用于有效显示,以用于提升显示屏的显示亮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反射层400设于薄膜晶体管300和背光源500之间,且反射层400和薄膜晶体管300在显示屏的厚度方向排布,因此,背光源500发出的光可以被反射层400反射,以使照射到薄膜晶体管300上的光线减少,进而避免显示屏出现串扰现象,同时,背光源500发出的光被反射层400反射至背光源500,光线再被背光源500反射至第二基板200,以使显示屏的显示亮度有所提升。由此可知,此种设置方式在提升显示屏的显示亮度的同时,可以避免显示屏发生串扰现象。
可选地,在显示屏的厚度方向上,薄膜晶体管300的正投影可以和反射层400的正投影相重合,即薄膜晶体管300的尺寸等于反射层400的尺寸,但此时,第一基板100靠近反射层400边缘的部分可能会将背光源500发出的部分光线折射到薄膜晶体管300内,以影响薄膜晶体管300内载流子的迁移率。
为避免上述影响,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300的正投影位于反射层400的正投影内,即薄膜晶体管300的尺寸小于反射层400的尺寸,此时,反射层400可以反射更大范围的光线,且第一基板100靠近反射层400边缘的部分折射的光线距离薄膜晶体管300较远,进而不容易折射到薄膜晶体管300内,进而不容易影响薄膜晶体管300内载流子的迁移率。
可选地,反射层400可以设在第一基板100朝向薄膜晶体管300的一侧,即反射层400和背光源500之间设置有第一基板100,此时,背光源500发出的光先经过第一基板100,才能照射到反射层400上,但由于第一基板100具有一定的反射作用,因此,照射到反射层400上的光线较少,进而被反射至第二基板200上的光线较少,且由于第一基板100的反射能力有限,因此,被第一基板100反射的光线也无法到达第二基板200上,由此可知,此种设置方式使得显示屏的显示亮度仍然较低。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反射层400设于第一基板100背离薄膜晶体管300的一侧,即反射层400和背光源500在第一基板100的同一侧设置,此时背光源500发出的光可以直接照射到反射层400上,因此,被反射层400反射的光线较多,进而被反射至第二基板200上的光线较多,进而使得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较高。
可选地,反射层400具有反射槽410,反射槽410朝向背光源500,反射槽410具有第一反射面411和第二反射面412,第一反射面411和第二反射面412可以互为平行面,此时,背光源500发出的光线会被第一反射面411和第二反射面412反射至同一个方向,进而使得显示屏可能会出现局部过亮的问题。
为避免上述问题,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面411和第二反射面412相对设置,且第一反射面411和第二反射面412之间具有夹角,即两者相交,可选地,第一反射面411和第二反射面412可以直接相连,即两者之间存在夹角,或者第一反射面411和第二反射面412之间可以通过圆弧面相连,此时,背光源500发出的光线会被第一反射面411和第二反射面412反射至不同方向,进而使得显示屏各处的亮度较为一致,进而显示效果更好。可选地,第一反射面411和第二反射面412均可以为平面,两者相连进而形成V形面。
可选地,第一反射面411和第二反射面412相交,第一反射面411和第二反射面412之间的夹角可以小于或等于90度且大于0度,但此时,被第一反射面411反射的光线可能会投射到第二反射面412上,或者被第二反射面412反射的光线可能会投射到第一反射面411上,导致这部分光线在第一反射面411和第二反射面412之间反复反射而无法射出,进而反射至第二基板200上的光线较少,进而使得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较低。
为使第一反射面411和第二反射面412可以反射更多的光线至第二基板200上,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面411和第二反射面412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此时,照射到第一反射面411和第二反射面412上的大多数光线能够更多地被反射至第二基板200上,进而第二基板200接收到的光线较多,进而显示屏的显示亮度较高。
可选地,反射槽41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为使反射层400可以反射更多光线,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反射层400在平行于第一基板100的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反射槽410,各反射槽410均可以反射光线,进而被反射的光线较多,进而照射到薄膜晶体管300上的光线更少。
可选地,由于反射层400无法做到完全反射光线,因此,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显示屏还包括第一遮光层610,第一遮光层610具有遮挡光线或者吸收光线的作用,第一遮光层610设于薄膜晶体管300和反射层400之间,且薄膜晶体管300和第一遮光层610在显示屏的厚度方向上排布,即薄膜晶体管300、第一遮光层610和反射层400同列设置,此时,透过反射层400的少部分光线可以被第一遮光层610遮挡或吸收,进而照射到薄膜晶体管300上的光线更少,进而对薄膜晶体管300的不良影响更少。由此可知,在反射层400和第一遮光层610的共同作用下,薄膜晶体管300可以被保护的更好。
可选地,第一遮光层610可以设在第一基板100远离薄膜晶体管300的一侧,即第一遮光层610、反射层400和背光源500设于第一基板100的同一侧,此时,靠近第一遮光层610边缘部分的光线经过第一基板100,并被第一基板100折射后,可能会折射到薄膜晶体管300上,以影响薄膜晶体管300内载流子的迁移率。
为避免上述影响,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遮光层610设于第一基板100朝向薄膜晶体管300的一侧,即薄膜晶体管300、第一遮光层610和反射层400设于第一基板100的同一侧,此时,薄膜晶体管300通过第一遮光层610和反射层400设于第一基板100,或者仅薄膜晶体管300和第一遮光层610设于第一基板100的同一侧,反射层400和背光源500设于第一基板100的另一侧,此时,薄膜晶体管300通过第一遮光层610设于第一基板100。在此种情况下,第一基板100折射的大部分朝向膜晶体管300的光线会被第一遮光层610遮挡或吸收,因此,照射到薄膜晶体管300上的光线会更少,进而对薄膜晶体管300影响较少。
可选地,在显示屏的厚度方向上,薄膜晶体管300的正投影可以和第一遮光层610的正投影相重合,即薄膜晶体管300的尺寸等于第一遮光层610的尺寸,但此时,第一基板100靠近第一遮光层610边缘的部分可能会将背光源500发出的部分光线折射到薄膜晶体管300内,以影响薄膜晶体管300内载流子的迁移率。
为避免上述影响,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300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层610的正投影内,即薄膜晶体管300的尺寸小于第一遮光层610的尺寸,此时,第一遮光层610可以遮挡更大范围内的光线或者吸收更大范围内的光线,且第一基板100靠近第一遮光层610边缘的部分折射的光线距离薄膜晶体管300较远,进而不容易折射到薄膜晶体管300内,进而不容易影响薄膜晶体管300内载流子的迁移率。
可选地,薄膜晶体管300包括衬底310和设于衬底310的电极层320,显示屏还包括第一遮光层610,第一遮光层610设于衬底310和电极层320之间,以吸收或遮挡照射至电极层320内的光线。
可选地,电极层320用于输出信号,以驱动显示屏的液晶发生偏转,具体地,电极层320包括漏极321、源极322、有源层323、栅极324和栅介质325,漏极321和源极322设于有源层323的两端,有源层323和栅极324之间设置有栅介质325,栅极324输出高电频,以使源极322输出电信号给漏极321,漏极321输出电信号给显示屏的金属电极,从而使得作为金属电极的阴极和阳极之间形成液晶,以驱动液晶偏转。
可选地,反射层400的制成材质可以为银胶,当然,反射层400的制成材质还可以是其他具有反光能力的材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地,在具体成型反射层400时,可以在第一基板100的朝向背光源500的表面先通过涂布形成整层的1-5um厚的反射涂层,再用具有一定夹角的波浪形滚轮在该反射涂层表面进行印刷,可选地,该波浪形滚轮的夹角可以是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以在第一基板100的表面形成前文所述的反射槽410,再通过曝光、显影、蚀刻等工艺流程完成上述角度大小的反射槽410的制作。
可选地,第一遮光层610所采用的材料可以是黑色遮光胶材料,在具体成型第一遮光层610时,可以在第一基板100的朝向薄膜晶体管300的表面通过溅射或者涂布黑色遮光层,再通过曝光、显影、蚀刻等工艺,以形成第一遮光层610。
可选地,显示屏还可以包括第二遮光层620和与第二遮光层620相邻设置的多个滤光彩膜,多个滤光彩膜和第二遮光层620在平行于第一基板100的方向上设置,第二遮光层620用于避免与其相邻设置的各滤光彩膜之间发生串色现象,以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且第二遮光层620和多个滤光彩膜均设于第二基板200朝向薄膜晶体管300的一侧,且在显示屏的厚度方向上,第二遮光层620和薄膜晶体管300相对设置,第二遮光层620还用于遮挡外界光线,以避免外界光线进入薄膜晶体管300内。可选地,在显示屏的厚度方向上,第一遮光层610的正投影轮廓可以与第二遮光层620的正投影轮廓重合,从而便于显示屏的制备。
可选地,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前文所述的显示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还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100)、第二基板(200)、薄膜晶体管(300)、反射层(400)和背光源(500),所述第一基板(100)和所述第二基板(200)在所述显示屏的厚度方向上依次叠置,所述背光源(500)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00)背离所述第二基板(200)的一侧,所述薄膜晶体管(300)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00)背离所述背光源(500)的一侧,所述反射层(400)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300)和所述背光源(500)之间,且所述反射层(400)和所述薄膜晶体管(300)在所述显示屏的厚度方向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屏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薄膜晶体管(30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反射层(400)的正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400)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00)背离所述薄膜晶体管(300)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400)具有反射槽(410),所述反射槽(410)朝向所述背光源(500),所述反射槽(410)具有第一反射面(411)和第二反射面(412),所述第一反射面(411)和所述第二反射面(412)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反射面(411)和所述第二反射面(412)之间具有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411)和所述第二反射面(412)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100)的方向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反射槽(4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第一遮光层(610),所述第一遮光层(610)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300)和所述反射层(400)之间,且所述薄膜晶体管(300)和所述第一遮光层(610)在所述显示屏的厚度方向上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610)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00)朝向所述薄膜晶体管(300)的一侧,且所述薄膜晶体管(300)通过所述第一遮光层(610)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0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屏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薄膜晶体管(30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610)的正投影内。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
CN202211605650.XA 2022-12-14 2022-12-14 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8572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05650.XA CN115857215A (zh) 2022-12-14 2022-12-14 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05650.XA CN115857215A (zh) 2022-12-14 2022-12-14 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57215A true CN115857215A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72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05650.XA Pending CN115857215A (zh) 2022-12-14 2022-12-14 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57215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3730A (zh) * 2001-06-21 2003-01-29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光导结构
JP2003057644A (ja) * 2001-08-09 2003-02-26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311803A (zh) * 2007-05-25 2008-11-26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09131019A1 (ja) * 2008-04-22 2009-10-29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光源装置
CN103760716A (zh) * 2014-01-22 2014-04-30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5572998A (zh) * 2016-03-04 2016-05-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7219671A (zh) * 2017-07-24 2017-09-29 东旭(昆山)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屏和应用
CN209215802U (zh) * 2019-01-04 2019-08-0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08219A (zh) * 2020-06-12 2020-09-2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59344A (zh) * 2021-06-16 2021-09-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17561895U (zh) * 2022-03-30 2022-10-11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3730A (zh) * 2001-06-21 2003-01-29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光导结构
JP2003057644A (ja) * 2001-08-09 2003-02-26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311803A (zh) * 2007-05-25 2008-11-26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09131019A1 (ja) * 2008-04-22 2009-10-29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光源装置
CN103760716A (zh) * 2014-01-22 2014-04-30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5572998A (zh) * 2016-03-04 2016-05-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7219671A (zh) * 2017-07-24 2017-09-29 东旭(昆山)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屏和应用
CN209215802U (zh) * 2019-01-04 2019-08-0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08219A (zh) * 2020-06-12 2020-09-2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59344A (zh) * 2021-06-16 2021-09-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17561895U (zh) * 2022-03-30 2022-10-11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02307B2 (en) Anti-peeping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ti-peeping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JP6038193B2 (ja) 指向性バックライトを使用したベゼルフリー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8692737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light-transmitting cover with a lens portion
CN108122545B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5327741B2 (ja) 多重視角表示装置
US11156878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717694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170047247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용 기판
CN110767729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197843B2 (en) Array substrate, color film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29011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1104525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JP6138721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携帯端末機器
US2022020633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6405919A (zh) 显示装置以及滤色器基板
US2021033591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terminal device thereof
CN111919163B (zh)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5857215A (zh) 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KR100482476B1 (ko) 액정 패널용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액정 표시 패널 및전자 기기
CN114930234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JP7415725B2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7476757B2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3219715B (zh)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0575027U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5206926A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