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38102A - 一种涨紧机构和涨紧机构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涨紧机构和涨紧机构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38102A
CN115838102A CN202111253356.2A CN202111253356A CN115838102A CN 115838102 A CN115838102 A CN 115838102A CN 202111253356 A CN202111253356 A CN 202111253356A CN 115838102 A CN115838102 A CN 115838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tensioning mechanism
housing
tensioning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533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晋慧
张仲超
吴存全
卢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533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38102A/zh
Priority to EP22885597.9A priority patent/EP4230563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2/123483 priority patent/WO202307171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838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8102A/zh
Priority to US18/322,783 priority patent/US11891268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65H75/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adjustable in configuration, e.g. expansible
    • B65H75/242Expansible spindles, mandrels or chucks, e.g. for securing or releasing cores, holders or packages
    • B65H75/249Expansible spindles, mandrels or chucks, e.g. for securing or releasing cores, holders or packages expansion caused by actuator movable in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or about the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65H75/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adjustable in configuration, e.g. expansible
    • B65H75/242Expansible spindles, mandrels or chucks, e.g. for securing or releasing cores, holders or packages
    • B65H75/246Expansible spindles, mandrels or chucks, e.g. for securing or releasing cores, holders or packages expansion caused by relative rotation around the supporting spindle or core ax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涨紧机构和涨紧机构的使用方法,该涨紧机构包括:具有容纳腔的用于套接待涨紧的物料的第一壳体、安装于容纳腔的涨紧组件和安装于第一壳体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涨紧组件相对于第一壳体运动,以使涨紧组件的至少部分伸出或缩进第一壳体;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于第一壳体的外侧的手柄,手柄用于手动驱动涨紧组件相对于第一壳体的运动。通过涨紧组件使得物料被被第一壳体和涨紧组件涨紧,降低了物料与第一壳体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物料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运动的风险,增加了涨紧机构的使用安全性。通过手柄手动控制驱动组件的运动,降低了涨紧机构消耗的能源,且使得用户能够随时使用涨紧机构,从而增加了涨紧机构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涨紧机构和涨紧机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涨紧机构和涨紧机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涨紧机构用于固定卷筒状物料,以便于物料后续的加工。物料套设在涨紧机构的壳体上,为了便于物料在涨紧机构上的安装和拆卸,通常情况下,物料的内径大于壳体的外径,但这种结构导致物料能够在壳体上窜动,从而导致物料受损、掉落而引发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涨紧机构和涨紧机构的使用方法,能够提升物料在涨紧机构上的安装的稳固性,提升涨紧机构的使用安全性。
本申请提供一种涨紧机构,涨紧机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具有容纳腔,第一壳体用于套接待涨紧的物料;涨紧组件,涨紧组件安装于容纳腔;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安装于第一壳体,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涨紧组件相对于第一壳体运动,以使涨紧组件的至少部分伸出或缩进第一壳体;其中,驱动组件包括手柄,手柄安装于第一壳体的外侧,手柄用于手动驱动涨紧组件相对于第一壳体的运动。
在本申请中,通过涨紧组件使得物料被第一壳体和涨紧组件涨紧,降低了物料与第一壳体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物料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运动的风险,从而增加了物料在第一壳体上安装的稳固性,增加了涨紧机构的使用安全性。通过手柄手动控制驱动组件的运动,降低了涨紧机构消耗的能源,且使得用户能够随时使用涨紧机构,从而增加了涨紧机构的使用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涨紧组件包括挤压件和连接件,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挤压件连接,连接件的第二端与驱动组件连接,驱动组件通过连接件驱动挤压件相对于第一壳体的运动;物料放置于涨紧机构时,挤压件伸出第一壳体的长度大于物料与第一壳体的距离。
在本申请中,通过连接件控制挤压件的运动,简化了驱动组件与挤压件之间的连接方式,降低涨紧机构的生产成本,同时增加了挤压件和驱动组件的安装位置的灵活性。挤压件伸出第一壳体的长度大于物料与第一壳体的距离,能够增加挤压件对物料侧壁产生的作用力,进一步提升物料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稳固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涨紧组件还包括位于容纳腔内的第一转轴,连接杆能够绕第一转轴摆动,第一转轴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以使第一端和第二端能够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升降。
在本申请中,连接件绕第一转轴转动,能够减小连接件运动所需要的空间,同时,连接件、第一转轴、驱动组件和挤压件组成了杠杆结构,降低了驱动组件驱动挤压件运动所需要的力,便于用户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涨紧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安装于容纳腔内;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连接杆摆动的角度。
在本申请中,通过第一限位件限制连接件摆动的角度,降低了连接件摆动角度过大与容纳腔内部其他干涉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从而增加了连接件的使用安全性,并延长了连接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限位件设置有沿涨紧机构的高度方向延伸的限位孔,连接杆伸入限位孔内。
在本申请中,通过限位孔限制连接杆的摆动角度,简化了第一限位件的结构;同时,简化了第一限位件与连接件的连接方式,从而减小了第一限位件与连接件连接后所占用的容纳腔的空间,进一步减小了第一壳体的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涨紧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壳体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挤压件连接,弹性件用于驱动挤压件复位。
在本申请中,通过弹性件使得挤压件能够自动伸出或缩进第一壳体,简化了用户的操作,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涨紧组件还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挤压件连接有活动件,活动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固定件内,并能够相对于第一固定件沿涨紧机构的高度方向运动,以限制挤压件相对于第一壳体移动的距离。
在本申请中,第一固定件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降低了活动件运动时发生晃动的风险,从而增加了活动件运动的稳定性;第一固定件通过活动件限制挤压件的移动距离,降低了挤压件移动距离过大导致连接件损坏的风险,从而延长了连接件22的使用寿命,进而提升了涨紧机构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驱动组件包括顶杆,顶杆的一端与手柄连接,顶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手柄通过顶杆驱动连接杆转动。
在本申请中,通过顶杆控制连接件的摆动,简化了驱动组件与连接件的连接方式;同时,设置顶杆,增加了驱动组件与连接件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加了驱动组件与连接件的安装位置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手柄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转动;驱动组件还包括凸轮,凸轮与手柄固定连接,顶杆的一端通过凸轮与手柄连接;手柄能够驱动凸轮绕第二转轴转动,以驱动顶杆相对于第一壳体升降。
在本申请中,设置凸轮,使得手柄和凸轮的转动转化为顶杆的移动,简化了手柄与顶杆的连接方式,从而降低了驱动组件的生产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手柄和凸轮通过第二转轴安装于第二壳体的内腔;第二壳体的侧壁设置有限位部,手柄或凸轮设置有限位配合部,手柄与凸轮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时,限位部能够与限位配合部抵接,以限制手柄和凸轮的转动角度。
在本申请中,通过限位部和限位配合部来限制手柄和凸轮的转动角度,降低了转动角度过大导致操作不便的风险,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套,顶杆的至少部分位于固定套内,并能够相对于固定套滑动;固定套的一端伸入第二壳体的内腔,并与第二壳体抵接,固定套的另一端伸入第一壳体的容纳腔内,驱动组件通过固定套安装于第一壳体。
在本申请中,固定套能够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降低了顶杆发生晃动而与连接件脱离的风险,从而增加了顶杆运动的稳定性,同时,固定套能够保护顶杆,降低了顶杆在运动过程中由于长度过长而发生断裂的风险,从而延长了顶杆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涨紧机构包括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安装于第一壳体,且第二限位件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出第一壳体外侧,以限制物料脱离第一壳体。
在本申请中,通过第二限位件限制物料沿第一壳体长度方向的运动,降低了物料脱离第一壳体而引发安全问题的风险,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涨紧机构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限位件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绕第三转轴转动,以使第二限位件伸出第一壳体外侧或缩进第一壳体的容纳腔内。
在本申请中,第二限位件能够绕第三转轴转动,能够便于物料的安装和拆卸,降低了物料安装或拆卸过程中物料和第二限位件发生损坏的风险,从而延长了第二限位件的使用寿命,并提升了物料的生产质量,进而提升了涨紧机构的使用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涨紧机构还包括磁性件,磁性件安装于容纳腔,第二限位件设置有磁性配合件或第二限位件为金属材质;第二配合件的至少部分伸出第一壳体外侧时,磁性件能够与磁性配合件或第二限位件配合,以限制第二限位件相对于第一壳体的转动。
在本申请中,磁性件能够降低第二限位件绕第三转轴转动缩进容纳腔而导致物料脱离第一壳体的风险,从而增加了第二限位部工作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涨紧机构包括轴承,轴承通过安装座安装于第一壳体,且轴承的至少部分伸出第一壳体外侧。
在本申请中,轴承降低了物料安装和拆卸过程中与第一壳体之间的摩擦力,以便于物料的安装和拆卸,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涨紧机构长度方向,涨紧机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均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安装座通过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安装于第一壳体。
在本申请中,安装座通过第三安装块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块、并通过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简化了安装座与壳体的连接方式。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涨紧机构的使用方法,该涨紧机构为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涨紧机构,涨紧机构还包括挤压件,涨紧机构的使用方法包括:S2:驱动手柄相对于第一壳体转动,以使挤压件的至少部分缩进容纳腔的内部;S3:将卷筒状物料套设在第一壳体上;S4:驱动手柄相对于第一壳体转动,以使挤压件的至少部分伸出第一壳体的外侧,并与物料抵接,以限制物料相对于涨紧机构的运动。
在本申请中,通过手柄驱动挤压件缩进容纳腔内,将物料套设在第一壳体后,通过手柄驱动挤压件伸出第一壳体并与物料抵接,使得物料被第一壳体和挤压件涨紧,降低物料相对于壳体运动而引发安全问题的风险,从而提升物料与第一壳体安装的稳固性,提升涨紧机构的使用安全性,且通过手柄驱动挤压件伸出或缩回第一壳体时,无需通过电机驱动,从而降低能耗,并使得用户能够随时使用该涨紧机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涨紧机构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涨紧机构的使用方法还包括:S1:驱动第二限位件相对于第一壳体转动,以使第二限位件缩进第一壳体的容纳腔内;S5:驱动第二限位件相对于第一壳体转动,以使第二限位件的至少部分伸出第一壳体,以限制物料脱离第一壳体。
在本申请中,设置第二限位件,使得物料与第二限位件抵接,能够降低物料脱离第一壳体的风险,从而进一步提升涨紧机构的使用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涨紧机构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图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在第一平面的剖视图;
图7为图6在第二平面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所提供涨紧机构使用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壳体;
11-容纳腔;
111-第三转轴;
112-磁性件;
12-第一安装块;
13-第二安装块;
14-第三安装块;
15-挡块;
2-涨紧组件;
21-挤压件;
22-连接件;
221-第一端;
222-第二端;
23-第一转轴;
24-第一限位件;
241-限位孔;
25-弹性件;
26-第一固定件;
27-活动件;
28-固定座;
3-驱动组件;
31-手柄;
311-限位配合部;
32-顶杆;
33-凸轮;
34-第二壳体;
341-限位部;
35-固定套;
36-第二转轴;
4-第二限位件;
41-磁性配合件;
5-轴承;
6-安装座;
7-端盖。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涨紧机构用于固定卷筒状物料,以便于物料后续的加工。物料套设在涨紧机构的壳体上,为了便于物料在涨紧机构上的安装和拆卸,通常情况下,物料的内径大于壳体的外径,但这种结构导致物料能够在在壳体上窜动,从而导致物料受损、掉落而引发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涨紧机构设置有壳体和涨紧件,卷筒状物料套设在壳体上,涨紧件用于填充卷筒状物料与壳体之间的间隙,使得卷筒状物料的内壁被壳体和涨紧件涨紧,从而将卷筒状物料固定在壳体上。为了便于物料在壳体上的安装和拆卸,涨紧件能够伸出或缩进壳体,通常情况下,涨紧机构通过与电机的配合来控制涨紧件的运动,但当涨紧机构未通电时,涨紧件无法伸出或缩进壳体,导致涨紧机构无法正常工作,同时,通过电机控制涨紧件的运动,增加了涨紧机构的能源的消耗。
为了便于用户随时使用涨紧机构,并降低涨紧机构的能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以手动驱动的涨紧机构,具体为在涨紧机构中设置手柄,用户能够通过手柄手动驱动涨紧机构工作以实现对物料的涨紧,从而便于涨紧机构使用,并降低能耗。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涨紧机构可以用于卷筒状物料的涨紧,例如卷筒状结构的极片、纸卷筒等。
如图1至图4所示,涨紧机构包括:具有容纳腔11的用于套接待涨紧物料的第一壳体1、安装于容纳腔11的涨紧组件2和安装于第一壳体1的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用于驱动涨紧组件2相对于第一壳体1运动,以使涨紧组件2的至少部分伸出或缩进第一壳体1;其中,驱动组件3包括手柄31,手柄31安装于第一壳体1的外侧,手柄31用于手动驱动涨紧组件2相对于第一壳体1的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将卷筒状物料套设在第一壳体1后,用户能够通过驱动组件3的手柄31驱动涨紧组件2相对于壳体运动,使得涨紧组件2的至少部分伸出壳体并与物料的内表面抵接,此时,物料被第一壳体1和涨紧组件2涨紧。
因此,设置涨紧组件2,使得物料被被第一壳体1和涨紧组件2涨紧,降低了物料与第一壳体1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物料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1运动的风险,从而增加了物料在第一壳体1上安装的稳固性,增加了涨紧机构的使用安全性。通过手柄31手动控制驱动组件3的运动,降低了涨紧机构消耗的能源,且使得用户能够随时使用涨紧机构,从而增加了涨紧机构的使用性能。
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涨紧组件2包括挤压件21和连接件22,连接件22的第一端221与挤压件21连接,连接件22的第二端222与驱动组件3连接,驱动组件3通过连接件22驱动挤压件21相对于第一壳体1的运动;物料放置于涨紧机构时,挤压件21伸出第一壳体1的长度大于物料与第一壳体1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2的两端分别与挤压件21和驱动组件3连接,驱动组件3通过连接件22驱动连接件22相对于第一壳体1运动,使得挤压件21的至少部分伸出第一壳体1并与物料的内表面抵接,以限制物料相对于第一壳体1的运动。
通过连接件22控制挤压件21的运动,简化了驱动组件3与挤压件21之间的连接方式,从而减少了驱动组件3和挤压件21连接所需要的零件的数量,降低涨紧机构的生产成本。连接件22的两端分别与挤压件21和驱动组件3连接,通过改变连接件22的长度,能够改变挤压件21和驱动组件3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加了挤压件21和驱动组件3的安装位置的灵活性。挤压件21伸出第一壳体1的长度大于物料与第一壳体1的距离,能够增加挤压件21对物料侧壁产生的作用力,从而增加挤压件21与物料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升物料放置在第一壳体1上的稳固性。
更具体的,如图2和图4所示,涨紧组件2还包括位于容纳腔11内的第一转轴23,连接件22能够绕第一转轴23摆动,第一转轴23位于第一端221和第二端222之间,以使第一端221和第二端222能够在驱动组件3的驱动下升降。
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件22的第一端221和第二端222之间设置有第一转轴23,第一转轴23能够限制连接件22相对于第一壳体1沿涨紧机构高度方向的移动,当驱动组件3驱动连接件22运动时,由于第一转轴23的存在,使得连接件22绕第一转轴23摆动,此时,连接件22、第一转轴23、驱动组件3和挤压件21组成了杠杆结构,驱动组件3通过控制连接件22绕第一转轴23摆动,使得连接件22的第一端221上升或下降,第二端222下降或上升,从而控制挤压件21伸出或缩进第一壳体1。
因此,设置第一转轴23,连接件22能够绕第一转轴23转动,能够减小连接件22运动所需要的空间,从而节约容纳腔11的空间,进而减小第一壳体1的尺寸,降低涨紧机构的生产成本;同时,连接件22、第一转轴23、驱动组件3和挤压件21组成了杠杆结构,降低了驱动组件3驱动挤压件21运动所需要的力,从而便于用户操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更具体的,如图2和图4所示,涨紧组件2还包括第一限位件24,第一限位件24安装于容纳腔11内;第一限位件24用于限制连接件22摆动的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4能够限制连接件22摆动的角度,降低连接件22摆动角度过大与容纳腔11内部其他干涉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从而增加了连接件22的使用安全性,并延长了连接件22的使用寿命。
更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限位件24设置有沿涨紧机构的高度方向延伸的限位孔241,连接件22伸入限位孔241内。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2能够与限位孔241的顶壁或底壁抵接,以限制连接件22的摆动角度。
设置限位孔241,简化了第一限位件24的结构,降低了第一限位件24的生产成本;同时,简化了第一限位件24与连接件22的连接方式,减小了第一限位件24与连接件22连接所需要的零件的数量,从而减小了第一限位件24与连接件22连接后所占用的容纳腔11的空间,进一步减小了第一壳体1的尺寸。
具体的,如图2和图4所示,涨紧组件2还包括弹性件25,弹性件25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连接,弹性件25的另一端与挤压件21连接,弹性件25用于驱动挤压件21复位。
在一种实施例中,沿涨紧机构高度方向,当连接件22绕第一转轴23摆动使得第一端221向上运动、第二端222向下运动时,挤压件21在连接件22的驱动下缩进容纳腔11内,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并产生回弹力,当驱动组件3取消对连接件22的作用力时,挤压件21在弹性件25的回弹力的作用下伸出第一壳体1,此时,连接件22的第一端221向下运动、第二端222向上运动。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沿涨紧机构高度方向,当连接件22绕第一转轴23摆动使得第一端221向下运动、第二端222向上运动时,挤压件21在连接件22的驱动下伸出第一壳体1,此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并产生回弹力,当驱动组件3取消对连接件22的作用力时,挤压件21在弹性件25的回弹力的作用下缩进容纳腔11,此时,连接件22的第一端221向上运动、第二端222向下运动。
因此,设置弹性件25,使得挤压件21能够自动伸出或缩进第一壳体1,简化了用户的操作,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更具体的,如图2和图4所示,涨紧组件2还设置有第一固定件26,挤压件21连接有活动件27,活动件27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固定件26内,并能够相对于第一固定件26沿涨紧机构的高度方向运动,以限制挤压件21相对于第一壳体1移动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件27的一端与挤压件21连接,挤压件21能够带动活动件27相对于第一壳体1沿涨紧机构高度方向运动,活动件27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固定件26内,且活动件27具有能够与第一固定件26的底壁抵接,以限制活动件27相对于第一固定件26的移动距离,从而限制挤压件21相对于第一壳体1移动的距离。
因此,活动件27能够在第一固定件26内部运动,第一固定件26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降低了活动件27运动时发生晃动的风险,从而增加了活动件27运动的稳定性;第一固定件26通过活动件27限制挤压件21的移动距离,降低了挤压件21移动距离过大导致连接件22损坏的风险,从而延长了连接件22的使用寿命,进而提升了涨紧机构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如图2和图4至图7所示,驱动组件3包括顶杆32,顶杆32的一端与手柄31连接,顶杆32的另一端与连接件22的第二端222连接,手柄31通过顶杆32驱动连接件22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通过手柄31驱动顶杆32沿涨紧机构高度方向移动,顶杆32的一端与连接件22的第二端222连接,使得连接件22的第二端222在顶杆32的驱动下上升或下降,从而使得挤压件21缩进或伸出第一壳体1。
因此,通过顶杆32控制连接件22的摆动,简化了驱动组件3与连接件22的连接方式,降低涨紧机构的生产成本;同时,设置顶杆32,增加了驱动组件3与连接件22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加了驱动组件3与连接件22的安装位置的灵活性。
更具体的,如图2和图4至图7所示,手柄31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1转动;驱动组件3还包括凸轮33,凸轮33与手柄31固定连接,顶杆32的一端通过凸轮33与手柄31连接;手柄31能够驱动凸轮33绕第二转轴36转动,以驱动顶杆32相对于第一壳体1升降。其中,沿顶杆32的长度方向,顶杆32靠近凸轮33的一端的宽度大于顶杆32远离凸轮33的一端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顶杆32与凸轮33抵接的一端为第三端,与连接件22连接的一端为第四端,由于凸轮33的外轮廓与第二转轴36之间的距离不用,因此,在凸轮33绕第二转轴36转动的过程中,第三端与第二转轴36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使得顶杆32在凸轮33的驱动下沿涨紧机构高度方向上下运动。手柄31与凸轮33固定连接,手柄31能够驱动转轮绕第二转轴36转动,以带动顶杆32上下运动,进而驱动挤压件21缩进或伸出第一壳体1。其中,凸轮33可以为椭圆形,凸轮33也可以为圆形,当凸轮33为圆形时,第二转轴36在凸轮33上的安装偏离远离凸轮33的圆心。
因此,设置凸轮33,使得手柄31和凸轮33的转动转化为顶杆32的移动,从而简化了手柄31与顶杆32的连接方式,简化了驱动组件3的结构,从而降低了驱动组件3的生产成本。手柄31与凸轮33固定连接,降低了手柄31与凸轮33发生相对转动的风险,从而提升了驱动组件3工作的稳定性。顶杆32第三端的宽度大于第四端的宽度,增加了顶杆32与凸轮33的接触面积,降低了顶杆32与凸轮33的接触面积过小导致凸轮33对顶杆32施加侧向力而引发顶杆32断裂的风险,从而延长了顶杆32的使用寿命。
更具体的,如图2和图4至图7所示,驱动组件3还包括第二壳体34,手柄31和凸轮33通过第二转轴36安装于第二壳体34的内腔;第二壳体34的侧壁设置有限位部341,手柄31或凸轮33设置有限位配合部311,手柄31与凸轮33相对于第二壳体34转动时,限位部341能够与限位配合部311抵接,以限制手柄31和凸轮33的转动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手柄31和凸轮33绕第二转轴36转动的过程中,限位部341能够与限位配合部311抵接,以限制手柄31和凸轮33的转动角度。其中,限位部341可以与第二壳体34一体成型,也可以与第二壳体34固定连接,限位配合部311可以设置在手柄31上,也可以设置在凸轮33上,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配合部311设置在手柄31上。
手柄31和凸轮33设置在第二壳体34的内腔,能够降低手柄31和凸轮33收到外界干扰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从而延长了手柄31和凸轮33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稳定性。通过限位部341和限位配合部311来限制手柄31和凸轮33的转动角度,降低了转动角度过大导致操作不便的风险,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限位部341设置在第二壳体34,限位配合部311设置在手柄31上,降低了限位配合部311设置在凸轮33上导致限位配合部311结构复杂的风险,从而简化了限位配合部311的结构,提升限位配合部311的使用强度,并降低限位配合部311的生产成本。
更具体的,如图2和图4至图7所示,驱动组件3还包括固定套35,顶杆32的至少部分位于固定套35内,并能够相对于固定套35滑动;固定套35的一端伸入第二壳体34的内腔,并与第二壳体34抵接,固定套35的另一端伸入第一壳体1的容纳腔11内,驱动组件3通过固定套35安装于第一壳体1。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4包括顶盖、侧盖和底盖,固定套35的一端位于第二壳体34的内腔内并与底盖抵接,固定套35的另一端伸入第一壳体1的容纳腔11内并与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驱动组件3通过固定套35安装于第一壳体1。
当顶杆32沿涨紧机构高度方向运动时,固定套35能够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降低了顶杆32发生晃动而与连接件22脱离的风险,从而增加了顶杆32运动的稳定性,同时,固定套35能够保护顶杆32,降低了顶杆32在运动过程中由于长度过长而发生断裂的风险,从而延长了顶杆32的使用寿命。驱动组件3通过固定套35安装于第一壳体1,简化了驱动组件3与第一壳体1的连接方式。
以上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涨紧机构包括第二限位件4,第二限位件4安装于第一壳体1,且第二限位件4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出第一壳体1外侧,以限制物料脱离第一壳体1。
在本实施例中,物料套设在第一壳体1后,物料能够与第二限位件4抵接,第二限位件4能够限制物料沿第一壳体1长度方向的运动,从而降低了物料脱离第一壳体1而引发安全问题的风险,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涨紧机构的使用安全性。
更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二限位件4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1绕第三转轴111转动,以使第二限位件4伸出第一壳体1外侧或缩进第一壳体1的容纳腔11内。
在本实施例中,在物料套设在第一壳体1之前,驱动第二限位件4绕第三转轴111转动,使得第二限位件4缩进容纳腔11内,物料套设在第一壳体1之后,驱动第二限位件4绕第三转轴111转动,使得第二限位件4伸出第一壳体1,以限制物料相对于第一壳体1的运动。
因此,第二限位件4能够绕第三转轴111转动,能够便于物料的安装和拆卸,降低了物料安装或拆卸过程中物料和第二限位件4发生损坏的风险,从而延长了第二限位件4的使用寿命,并提升了物料的生产质量,进而提升了涨紧机构的使用性能。
更具体的,如图4所示,涨紧机构还包括磁性件112,磁性件112安装于容纳腔11,第二限位件4设置有磁性配合件41或第二限位件4为金属材质;第二配合件的至少部分伸出第一壳体1外侧时,磁性件112能够与磁性配合件41或第二限位件4配合,以限制第二限位件4相对于第一壳体1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限位件4缩进容纳腔11时,第二限位件4远离磁性件112,使得磁性件112与磁性配合件41或第二限位件4取消配合,当第二限位件4伸出第一壳体1时,第二限位件4靠近磁性件112,使得磁性件112与磁性配合件41或第二限位件4配合,以限制第二限位件4相对于第一壳体1的转动。其中,当第二限位件4的材质为金属时,第二限位件4上不需要再设置磁性配合件41;当第二限位件4的材质为非金属时,第二限位件4上需设置与磁性件112配合的磁性配合件41。
设置磁性件112,能够降低第二限位件4绕第三转轴111转动缩进容纳腔11而导致物料脱离第一壳体1的风险,从而增加了第二限位部341工作的稳定性。
以上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涨紧机构包括轴承5,轴承5通过安装座6安装于第一壳体1,且轴承5的至少部分伸出第一壳体1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轴承5的至少部分伸出第一壳体1的外侧,并能够与物料抵接,在物料安装或拆卸过程中,轴承5能够转动,使得物料与第一壳体1之间产生滚动摩擦。其中,轴承5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第一壳体1的表面,安装座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6的数量为三个。
设置轴承5,降低了物料安装和拆卸过程中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摩擦力,以便于物料的安装和拆卸,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更具体的,如图2和图4所示,沿涨紧机构长度方向,涨紧机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块12和第二安装块13,第一安装块12和第二安装块13均与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安装座6通过第一安装块12和第二安装块13安装于第一壳体1。
沿第一壳体1长度方向,第一壳体1的容纳腔11内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块12和第二安装块13,第一壳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挡块15,第一安装块12和第二安装块13均通过挡块15固定安装于第一壳体1,安装座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块12和第二安装块13固定连接。其中,第二限位件4、第二轴承5、磁性件112和固定座28均安装于安装座6,且安装座6安装有第二限位件4的一端通过第三安装块14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块12。此外,涨紧机构还包括端盖7,端盖7与第一壳体1围成容纳腔11,且端盖7与第一壳体1可拆卸连接。
安装座6通过第三安装块14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块12、并通过第一安装块12和第二安装与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简化了安装座6与壳体的连接方式;且安装座6安装有第二限位件4的一端通过第三安装块14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块12,降低了第一安装块12阻碍第二限位件4运动的风险,从而增加了第二运动件工作的稳定性。端盖7与第一壳体1可拆卸连接,简化了容纳腔11内部零件的安装、维修和拆卸,从而延长了容纳腔11内部零件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涨紧机构的使用方法,如图8所示,该涨紧机构为以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涨紧机构,涨紧机构还包括挤压件21,涨紧机构的使用方法包括:
S2:驱动手柄31相对于第一壳体1转动,以使挤压件21的至少部分缩进容纳腔11的内部;
S3:将卷筒状物料套设在第一壳体1上;
S4:驱动手柄31相对于第一壳体1转动,以使挤压件21的至少部分伸出第一壳体1的外侧,并与物料抵接,以限制物料相对于涨紧机构的运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手柄31驱动挤压件21缩进容纳腔11内,将物料套设在第一壳体1后,通过手柄31驱动挤压件21伸出第一壳体1并与物料抵接,使得物料被第一壳体1和挤压件21涨紧,降低物料相对于壳体运动而引发安全问题的风险,从而提升物料与第一壳体1安装的稳固性,提升涨紧机构的使用安全性,且通过手柄31驱动挤压件21伸出或缩回第一壳体1时,无需通过电机驱动,从而降低能耗,并使得用户能够随时使用该涨紧机构。
具体的,如图8所示,涨紧机构还包括第二限位件4;涨紧机构的使用方法还包括:
S1:驱动第二限位件4相对于第一壳体1转动,以使第二限位件4缩进第一壳体1的容纳腔11内;
S5:驱动第二限位件4相对于第一壳体1转动,以使第二限位件4的至少部分伸出第一壳体1,以限制物料脱离第一壳体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根据使用习惯先进行步骤S1,或先进行步骤S2,或步骤S1和步骤S2同时进行;用户可以根据使用习惯先进行步骤S4,或先进行步骤S5,或步骤S4和步骤S5同时进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步骤S1与步骤S2、步骤S4与步骤S5的先后顺序做特殊限定。
设置第二限位件4,使得物料与第二限位件4抵接,能够降低物料脱离第一壳体1的风险,从而进一步提升涨紧机构的使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如图1至图8所示,第一壳体1上套设物料之前,驱动第二限位件4绕第三转轴111转动,使得第二限位件4缩进容纳腔11内,同时,旋转手柄31,手柄31和凸轮33绕第二转轴36转动,使得连接件22在顶杆32的带动下绕第一转轴23摆动,即连接件22的第二端222向下运动,连接件22的第一端221向上运动,从而使得挤压件21缩进容纳腔11内部,同时,活动件在挤压件21的带动下相对于第一固定件26向上运动,弹性件25压缩并产生回弹力;将卷筒状物料套设在第一壳体1的过程中,露出第一壳体1外的轴承5与物料接触,在物料的带动下转动,以减小物料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摩擦力;物料套设在第一壳体1之后,旋转手柄31,使得手柄31和凸轮33绕第二转轴36转动,顶杆32在凸轮33的驱动下沿涨紧机构的高度方向移动,并带动连接件22绕第一转轴23转动,即连接件22的第二端222向上运动,连接件22的第一端221向下运动,从而使得挤压件21的至少部分伸出第一壳体1并与物料抵接,此时,物料被突出第一壳体1的轴承5和挤压件21涨紧,同时,活动件在挤压件21的带动下相对于第一固定件26向下运动,弹性件25回复到未压缩状态;驱动第二限位件4绕第三转轴111转动,使得第二限位件4的至少部分伸出第一壳体1,同时,安装于安装座6的磁性件112与安装于第二限位件4的磁性配合件41或第二限位件4配合,防止第二限位件4绕第三转轴111转动而缩进容纳腔11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挤压件21和第一壳体1将卷筒状物料涨紧,能够降低物料相对于第一壳体1运动而引发安全问题,通过第二限位件4与物料的抵接,降低物料脱离第一壳体1的风险,从而提升了涨紧机构的使用安全性;通过凸轮33、顶杆32和连接件22驱动挤压件21缩进或伸出壳体,实现了涨紧机构的手动操作,使得涨紧机构可以在未通电状态下工作,并降低了涨紧机构所消耗的能源,从而增加了涨紧机构的使用性能;通过凸轮33、顶杆32和连接件22驱动挤压件21缩进或伸出壳体,简化了用户的操作,减小了控制挤压件21运动所需要的力,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涨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机构包括:
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壳体(1)具有容纳腔(11),所述第一壳体(1)用于套接待涨紧的物料;
涨紧组件(2),所述涨紧组件(2)安装于所述容纳腔(11);
驱动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3)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所述驱动组件(3)用于驱动所述涨紧组件(2)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运动,以使所述涨紧组件(2)的至少部分伸出或缩进所述第一壳体(1);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手柄(31),所述手柄(31)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侧,所述手柄(31)用于手动驱动所述涨紧组件(2)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涨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组件(2)包括挤压件(21)和连接件(22),所述连接件(22)的第一端与所述挤压件(21)连接,所述连接件(22)的第二端(222)与所述驱动组件(3)连接,所述驱动组件(3)通过所述连接件(22)驱动所述挤压件(21)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运动;
物料放置于所述涨紧机构时,所述挤压件(21)伸出所述第一壳体(1)的长度大于所述物料与所述第一壳体(1)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涨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组件(2)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11)内的第一转轴(23),所述连接件(22)能够绕所述第一转轴(23)摆动,所述第一转轴(23)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222)之间,以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222)能够在所述驱动组件(3)的驱动下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涨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组件(2)还包括第一限位件(24),所述第一限位件(24)安装于所述容纳腔(11)内;
所述第一限位件(24)用于限制所述连接件(22)摆动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涨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24)设置有沿所述涨紧机构的高度方向延伸的限位孔(241),所述连接件(22)伸入所述限位孔(241)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涨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组件(2)还包括弹性件(25),所述弹性件(2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连接,所述弹性件(25)的另一端与所述挤压件(21)连接,所述弹性件(25)用于驱动所述挤压件(21)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涨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组件(2)还设置有第一固定件(26),所述挤压件(21)连接有活动件(27),所述活动件(27)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26)内,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件(26)沿所述涨紧机构的高度方向运动,以限制所述挤压件(21)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移动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涨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顶杆(32),所述顶杆(32)的一端与所述手柄(31)连接,所述顶杆(3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22)的所述第二端(222)连接,所述手柄(31)通过所述顶杆(32)驱动所述连接件(22)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涨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31)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转动;
所述驱动组件(3)还包括凸轮(33),所述凸轮(33)与所述手柄(31)固定连接,所述顶杆(32)的一端通过所述凸轮(33)与所述手柄(31)连接;
所述手柄(31)能够驱动所述凸轮(33)绕第二转轴(36)转动,以驱动所述顶杆(32)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升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涨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还包括第二壳体(34),所述手柄(31)和所述凸轮(33)通过所述第二转轴(36)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34)的内腔;
所述第二壳体(34)的侧壁设置有限位部(341),所述手柄(31)或所述凸轮(33)设置有限位配合部(311),所述手柄(31)与所述凸轮(33)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34)转动时,所述限位部(341)能够与所述限位配合部(311)抵接,以限制所述手柄(31)和所述凸轮(33)的转动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涨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还包括固定套(35),所述顶杆(3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固定套(35)内,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套(35)滑动;
所述固定套(35)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壳体(34)的内腔,并与所述第二壳体(34)抵接,所述固定套(35)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壳体(1)的容纳腔(11)内,所述驱动组件(3)通过所述固定套(35)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涨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机构包括第二限位件(4),所述第二限位件(4)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且所述第二限位件(4)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出所述第一壳体(1)外侧,以限制物料脱离所述第一壳体(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涨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4)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绕第三转轴(111)转动,以使所述第二限位件(4)伸出所述第一壳体(1)外侧或缩进所述第一壳体(1)的所述容纳腔(11)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涨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涨紧机构还包括磁性件(112),所述磁性件(112)安装于所述容纳腔(11),所述第二限位件(4)设置有磁性配合件(41)或所述第二限位件(4)为金属材质;
所述第二配合件的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第一壳体(1)外侧时,所述磁性件(112)能够与所述磁性配合件(41)或所述第二限位件(4)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限位件(4)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涨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机构包括轴承(5),所述轴承(5)通过安装座(6)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且所述轴承(5)的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第一壳体(1)外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涨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涨紧机构长度方向,所述涨紧机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块(12)和第二安装块(13),所述第一安装块(12)和所述第二安装块(13)均与所述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6)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块(12)和所述第二安装块(13)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
17.一种涨紧机构的使用方法,所述涨紧机构为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涨紧机构,所述涨紧机构还包括挤压件(21),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机构的使用方法包括:
S2:驱动所述手柄(31)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转动,以使所述挤压件(21)的至少部分缩进所述容纳腔(11)的内部;
S3:将卷筒状物料套设在所述第一壳体(1)上;
S4:驱动所述手柄(31)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转动,以使所述挤压件(21)的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侧,并与所述物料抵接,以限制所述物料相对于所述涨紧机构的运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涨紧机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机构还包括第二限位件(4);
所述涨紧机构的使用方法还包括:
S1:驱动所述第二限位件(4)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转动,以使所述第二限位件(4)缩进所述第一壳体(1)的容纳腔(11)内;
S5:驱动所述第二限位件(4)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转动,以使所述第二限位件(4)的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第一壳体(1),以限制物料脱离所述第一壳体(1)。
CN202111253356.2A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涨紧机构和涨紧机构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58381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3356.2A CN115838102A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涨紧机构和涨紧机构使用方法
EP22885597.9A EP4230563A4 (en) 2021-10-27 2022-09-30 TENSION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USING TENSION MECHANISM
PCT/CN2022/123483 WO2023071715A1 (zh) 2021-10-27 2022-09-30 一种涨紧机构和涨紧机构使用方法
US18/322,783 US11891268B2 (en) 2021-10-27 2023-05-24 Tension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using tensioning mechanis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3356.2A CN115838102A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涨紧机构和涨紧机构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38102A true CN115838102A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74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53356.2A Pending CN115838102A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涨紧机构和涨紧机构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91268B2 (zh)
EP (1) EP4230563A4 (zh)
CN (1) CN115838102A (zh)
WO (1) WO202307171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80225A (en) * 1968-04-02 1969-11-25 Alexeff Snyder Ets Self-locking chuck for roll shafts
US3596846A (en) * 1969-03-03 1971-08-03 Stromberg Datagraphix Inc Retaining device
SE377319B (zh) * 1972-05-19 1975-06-30 Aero Shaft Ab
US4045038A (en) * 1976-08-31 1977-08-30 Westvaco Corporation Hollow core chucking device
DE3618918A1 (de) * 1986-06-05 1987-12-10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Wickeldorn zum aufspannen eines im wesentlichen zylindrischen, duennwandigen garntraegers an einer zwirnmaschine
US4991785A (en) * 1990-01-26 1991-02-12 Mirle Automation Corporation Reel clamping device
US20050258301A1 (en) * 2004-05-04 2005-11-24 Zih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centering media on a spindle
US8568046B2 (en) * 2007-09-17 2013-10-29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Mountin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loading and/or unloading rolls
CN202609696U (zh) * 2012-04-27 2012-12-19 天津海天长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物料收放卷手动涨紧装置
CN106560438B (zh) * 2017-01-09 2018-01-05 河北汇金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卷膜安装装置
CN109250544B (zh) * 2018-11-05 2024-04-02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涨紧结构及具有其的收卷机
CN109850694B (zh) * 2019-03-22 2020-05-15 廊坊鸿禹乔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卷材收卷装置
CN110356930B (zh) * 2019-07-18 2021-05-14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料卷转运用防坠落转移装置
CN112408024A (zh) * 2020-11-27 2021-02-26 湖北淡雅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动涨紧轴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30563A1 (en) 2023-08-23
EP4230563A4 (en) 2024-05-22
US11891268B2 (en) 2024-02-06
WO2023071715A1 (zh) 2023-05-04
US20230294956A1 (en) 2023-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62430B2 (ja) 電動エアポンプ
CN115838102A (zh) 一种涨紧机构和涨紧机构使用方法
CN112603798B (zh) 一种多功能低噪音震动构造
CN1237772C (zh) 用于移动电话的铰链装置
US9979263B2 (en) Vertical power tool
CN216147779U (zh) 窗帘开合装置
CN216569820U (zh) 清洁组件及清洁设备
CN216911196U (zh) 清洁装置及清洁组件
JP2005157158A (ja) スクリーン装置
CN108650376B (zh) 一种具有可脱卸外置摄像头的拍摄设备保护壳
EP2095996B1 (en) Rotatable vehicular lamp assembly having a plate spring
EP1555160A2 (en) Vehicle mirror apparatus
JP4746347B2 (ja) ベルト機構
CN113229651B (zh) 一种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家具
JP6649839B2 (ja) 回転摺動部構造
CN215883947U (zh) 转向机构和具有其的滑板车
CN218503806U (zh) 一种执行器电机蜗杆组件自动组装装置
CN116279050B (zh) 一种分体式杯托总成
CN220253392U (zh) 一种便于维护检修的新能源汽车电池设备
CN213656429U (zh) 一种舞台灯光设备悬挂式可旋转的固定支架
CN219577234U (zh) 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组
CN217254312U (zh) 一种批头组件及螺母取放装置
CN215100869U (zh) 一种旋转膨胀头
CN111552164B (zh) 一种处理盒齿轮传动组件、处理盒及打印机
CN217744229U (zh) 清洁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