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石墨烯的透湿蓄热面料制备方法,工艺简单,质量可控性强,获得的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湿、蓄热、保暖、抗菌、防水等功能,可用于制备人体穿戴的冬季纺织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石墨烯的透湿蓄热面料制备方法,所述含石墨烯的透湿蓄热面料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透湿层、蓄热保温层和亲肤层;所述透湿层与蓄热保温层之间的接触面,以及蓄热保温层与亲肤层之间的接触面均采用点状热熔胶复合;
所述透湿层包括相互连接的丙纶面与涤纶面,采用丙纶纱与涤纶纱编织而成,所述丙纶纱与涤纶纱的质量比为1-3:1-3;所述透湿层的纱线在织造之前进行拒水整理;所述蓄热保温层采用混纺纱线编织,所述混纺纱线由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捻合而成,所述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与壳聚糖纤维的质量比为3-5:1;
所述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超声分散获得质量浓度为2wt%~10wt%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往分散液中加入质量浓度为4wt%~10wt%的聚氨酯溶液,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9-14,得到复合纺丝液;
所述聚氨酯溶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聚氨酯树脂 60-80份;
丁酮 10-20份;
远红外线粉4-6份;
碳粉 4-6份;
纳米陶瓷粉 3-7份;
S2. 将上述复合纺丝液真空脱泡处理后由喷丝板喷出,进入凝固浴中固化,经水浴槽加热牵伸、定型后卷绕得到复合纤维;
S3. 将上述复合纤维进行还原处理,得到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
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高强度和超大的比表面积,这些优异的性能使得石墨烯在纳米电子器件、气体传感器、能量存储及复合材料等领域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由于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材料的高效辐射传导,将其制作成床单、被套或内衣,通过体温的作用就能通过高效辐射传导方式获取热量,提高面料的保暖性,壳聚糖作为天然多糖几丁质的脱乙酰产物,具有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无毒、多反应性、低刺激性、广谱抗菌性等,本发明中的蓄热保温层采用混纺纱线编织,所述混纺纱线由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捻合而成,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具备蓄热保暖效果,壳聚糖纤维具备抗菌效果,因此本发明具备一定的保暖抗菌效果,特别地,本发明优化了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制备成本低,同时添加了少量的远红外线粉、碳粉和纳米陶瓷粉,具备远红外发热的功能。
另外,本发明透湿层与蓄热保温层,以及蓄热保温层与亲肤层之间的接触面均采用点状热熔胶复合,多层复合面料点状贴合,保证了一定的粘结强度,且具有良好的透湿效果,同时面料带给人一种蓬松感。透湿层包括相互连接的丙纶面与涤纶面,由于两种面料的性质,水分或者汗液会从丙纶面快速传导到涤纶面快速挥发,但不会从涤纶面传入丙纶面,能够单向导湿,透湿层的纱线在织造之前进行拒水整理,使透湿层具备防水性能的同时不影响其透湿性。
优选地,所述丙纶纱为异形截面聚丙烯纤维纱线、含异形截面聚丙烯纤维纱线的混纺纱线;所述涤纶纱为异形截面聚酯纤维纱线、含异形截面聚酯纤维纱线的混纺纱线;所述异形截面为十字形、双十字形、H形或Y形,织物单向导湿的机理即为所谓的差动毛细效应,纤维的截面形状越复杂,纤维的异形度越大,形成的毛细管数量越多,织物的导湿能力也就越强。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拒水整理操作如下:采用拒水助剂和拒水增效剂在80-100℃对纱线进行30-50分钟的处理,浴比为1:10-20,处理后纱线脱水至带液率100%-130%,然后在100℃-150℃烘60-100分钟。拒水整理的工艺参数设计是发明人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探索出来的效果最优的技术方案,生产质量可控性高,拒水效果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拒水助剂的用量为纱线重量的5-20%,拒水助剂包括甲基脂肪酸类、有机硅类和含氟化合物类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拒水增效剂的用量为纱线重量的1-4%,拒水增效剂采用聚氨基甲酸酯、AKD增效剂中的一种,在本发明中,拒水助剂和拒水增效剂可选用本领域中常规使用的品种,本发明对此进一步优选,获得的拒水效果好。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聚氨酯溶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聚氨酯树脂 70份;
丁酮 15份;
远红外线粉5份;
碳粉 5份;
纳米陶瓷粉 4份。
上述聚氨酯溶液的组分选择,使聚氨酯溶液与氧化石墨烯的分散均匀性好,吸附性好,纺丝获得的复合纤维的石墨烯以及远红外组分含量高,蓄热保温效果好。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亲肤层采用莫代尔纤维和棉纤维编织而成,莫代尔纤维和棉纤维的质量比为2-3:1,莫代尔纤维的柔软性、吸湿性优良,亲肤性好。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透湿层与蓄热保温层之间的接触面,以及蓄热保温层与亲肤层之间的接触面均采用点状热熔PU胶热压复合,具体热压工艺包括PU胶在65-90℃条件下加热3-5分钟,然后涂覆于面料上贴合加压,点状热熔PU胶热压复合,调整其热压温度和时间,使粘合效果好且生产成本不高。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S1.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超声分散获得质量浓度为4wt%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往分散液中加入质量浓度为5wt%的聚氨酯溶液,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10,得到复合纺丝液,纺丝液中,通过调整浓度和pH值,聚氨酯溶液与氧化石墨烯的分散均匀性好,吸附性好。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S3中还原处理采用高温热处理的方式,处理温度为150-200℃,时间为8-12min;或者用质量浓度3-5%的水合肼在70-80℃下还原3-5小时,上述还原处理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还原处理操作,本发明对此进一步优化选择了两种操作方法,其操作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还保护上述含石墨烯的透湿蓄热面料制备方法制备获得的透湿蓄热面料及其相关的纺织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蓄热保温层采用混纺纱线编织,所述混纺纱线由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捻合而成,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具备蓄热保暖效果,壳聚糖纤维具备抗菌效果,因此本发明具备一定的保暖抗菌效果,特别地,本发明优化了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制备成本低,同时添加了少量的远红外线粉、碳粉和纳米陶瓷粉,具备远红外发热的功能。
2、本发明透湿层与蓄热保温层,以及蓄热保温层与亲肤层之间的接触面均采用点状热熔胶复合,多层复合面料点状贴合,保证了一定的粘结强度,且具有良好的透湿效果,同时面料带给人一种蓬松感。
3、本发明透湿层包括相互连接的丙纶面与涤纶面,由于两种面料的性质,水分或者汗液会从丙纶面快速传导到涤纶面快速挥发,但不会从涤纶面传入丙纶面,能够单向导湿,透湿层的纱线在织造之前进行拒水整理,使透湿层具备防水性能的同时不影响其透湿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所采用的原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
实施例1:
一种含石墨烯的透湿蓄热面料,所述含石墨烯的透湿蓄热面料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透湿层、蓄热保温层和亲肤层,所述透湿层与蓄热保温层之间的接触面,以及蓄热保温层与亲肤层之间的接触面均采用点状热熔PU胶热压复合,具体热压工艺包括PU胶在65℃条件下加热5分钟,然后涂覆于面料上贴合加压。
所述亲肤层采用莫代尔纤维和棉纤维编织而成,莫代尔纤维和棉纤维的质量比为2:1。
所述透湿层包括相互连接的丙纶面与涤纶面,采用丙纶纱与涤纶纱编织而成,所述丙纶纱与涤纶纱的质量比为1:1;所述透湿层的纱线在织造之前进行拒水整理,拒水整理操作如下:采用拒水助剂和拒水增效剂在80-100℃对纱线进行30-50分钟的处理,浴比为1:10,处理后纱线脱水至带液率100%,然后在100℃烘100分钟,所述拒水助剂的用量为纱线重量的5%,拒水助剂选用甲基脂肪酸类、有机硅类和含氟化合物类中的一种,所述拒水增效剂的用量为纱线重量的1%,拒水增效剂采用聚氨基甲酸酯、AKD增效剂中的一种。
所述蓄热保温层采用混纺纱线编织,所述混纺纱线由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捻合而成,所述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与壳聚糖纤维的质量比为3:1。
所述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超声分散获得质量浓度为2wt%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往分散液中加入质量浓度为4wt%的聚氨酯溶液,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9,得到复合纺丝液;
所述聚氨酯溶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聚氨酯树脂 60份;
丁酮 10份;
远红外线粉4份;
碳粉 4份;
纳米陶瓷粉 3份;
S2. 将上述复合纺丝液真空脱泡处理后由喷丝板喷出,进入凝固浴中固化,经水浴槽加热牵伸、定型后卷绕得到复合纤维;
S3. 将上述复合纤维进行还原处理,得到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还原处理采用高温热处理的方式,处理温度为150℃,时间为12min。
实施例2:
一种含石墨烯的透湿蓄热面料,所述含石墨烯的透湿蓄热面料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透湿层、蓄热保温层和亲肤层。所述透湿层与蓄热保温层之间的接触面,以及蓄热保温层与亲肤层之间的接触面均采用点状热熔PU胶热压复合,具体热压工艺包括PU胶在90℃条件下加热3分钟,然后涂覆于面料上贴合加压。
所述亲肤层采用莫代尔纤维和棉纤维编织而成,莫代尔纤维和棉纤维的质量比为3:1。
所述透湿层包括相互连接的丙纶面与涤纶面,采用丙纶纱与涤纶纱编织而成,所述丙纶纱与涤纶纱的质量比为1:3;所述透湿层的纱线在织造之前进行拒水整理,拒水整理操作如下:采用拒水助剂和拒水增效剂在80-100℃对纱线进行30-50分钟的处理,浴比为1:20,处理后纱线脱水至带液率130%,然后在150℃烘60分钟,所述拒水助剂的用量为纱线重量的20%,拒水助剂为甲基脂肪酸类、有机硅类和含氟化合物类中的一种;所述拒水增效剂的用量为纱线重量的4%,拒水增效剂采用聚氨基甲酸酯、AKD增效剂中的一种。
所述蓄热保温层采用混纺纱线编织,所述混纺纱线由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捻合而成,所述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与壳聚糖纤维的质量比为5:1。
所述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超声分散获得质量浓度为10wt%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往分散液中加入质量浓度为10wt%的聚氨酯溶液,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14,得到复合纺丝液;
所述聚氨酯溶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聚氨酯树脂 80份;
丁酮 20份;
远红外线粉6份;
碳粉 6份;
纳米陶瓷粉 7份;
S2. 将上述复合纺丝液真空脱泡处理后由喷丝板喷出,进入凝固浴中固化,经水浴槽加热牵伸、定型后卷绕得到复合纤维;
S3. 将上述复合纤维进行还原处理,得到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还原处理采用质量浓度3-5%的水合肼在70-80℃下还原3-5小时。
实施例3:
一种含石墨烯的透湿蓄热面料,所述含石墨烯的透湿蓄热面料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透湿层、蓄热保温层和亲肤层,所述透湿层与蓄热保温层之间的接触面,以及蓄热保温层与亲肤层之间的接触面均采用点状热熔PU胶热压复合,具体热压工艺包括PU胶在80℃条件下加热4分钟,然后涂覆于面料上贴合加压。
所述亲肤层采用莫代尔纤维和棉纤维编织而成,莫代尔纤维和棉纤维的质量比为2.5:1。
所述透湿层包括相互连接的丙纶面与涤纶面,采用丙纶纱与涤纶纱编织而成,所述丙纶纱与涤纶纱的质量比为1:2;所述透湿层的纱线在织造之前进行拒水整理,拒水整理操作如下:采用拒水助剂和拒水增效剂在80-100℃对纱线进行30-50分钟的处理,浴比为1:15,处理后纱线脱水至带液率110%,然后在120℃烘80分钟,所述拒水助剂的用量为纱线重量的10%,拒水助剂为甲基脂肪酸类、有机硅类和含氟化合物类中的一种;所述拒水增效剂的用量为纱线重量的2%,拒水增效剂采用聚氨基甲酸酯、AKD增效剂中的一种。
所述蓄热保温层采用混纺纱线编织,所述混纺纱线由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捻合而成,所述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与壳聚糖纤维的质量比为4:1。
所述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超声分散获得质量浓度为4wt%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往分散液中加入质量浓度为5wt%的聚氨酯溶液,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10,得到复合纺丝液;
所述聚氨酯溶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聚氨酯树脂 70份;
丁酮 15份;
远红外线粉5份;
碳粉 5份;
纳米陶瓷粉 4份;
S2. 将上述复合纺丝液真空脱泡处理后由喷丝板喷出,进入凝固浴中固化,经水浴槽加热牵伸、定型后卷绕得到复合纤维;
S3. 将上述复合纤维进行还原处理,得到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还原处理采用高温热处理的方式,处理温度为200℃,时间为8min。
所述丙纶纱为异形截面聚丙烯纤维纱线,所述涤纶纱为异形截面聚酯纤维纱线,异形截面为十字形、双十字形、H形或Y形。
实施例4:
一种含石墨烯的透湿蓄热面料,所述含石墨烯的透湿蓄热面料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透湿层、蓄热保温层和亲肤层,所述透湿层与蓄热保温层之间的接触面,以及蓄热保温层与亲肤层之间的接触面均采用点状热熔PU胶热压复合,具体热压工艺包括PU胶在90℃条件下加热4分钟,然后涂覆于面料上贴合加压。
所述亲肤层采用莫代尔纤维和棉纤维编织而成,莫代尔纤维和棉纤维的质量比为2:1。
所述透湿层包括相互连接的丙纶面与涤纶面,采用丙纶纱与涤纶纱编织而成,所述丙纶纱与涤纶纱的质量比为2:1;所述透湿层的纱线在织造之前进行拒水整理,拒水整理操作如下:采用拒水助剂和拒水增效剂在90-100℃对纱线进行40-50分钟的处理,浴比为1:16,处理后纱线脱水至带液率120%,然后在130℃烘80分钟。所述拒水助剂的用量为纱线重量的12%,拒水助剂为甲基脂肪酸类、有机硅类和含氟化合物类中的一种;所述拒水增效剂的用量为纱线重量的3%,拒水增效剂采用聚氨基甲酸酯、AKD增效剂中的一种。
所述蓄热保温层采用混纺纱线编织,所述混纺纱线由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捻合而成,所述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与壳聚糖纤维的质量比为5:1。
所述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超声分散获得质量浓度为5wt%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往分散液中加入质量浓度为5wt%的聚氨酯溶液,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12,得到复合纺丝液;
所述聚氨酯溶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聚氨酯树脂 75份;
丁酮 12份;
远红外线粉4份;
碳粉 4份;
纳米陶瓷粉 5份;
S2. 将上述复合纺丝液真空脱泡处理后由喷丝板喷出,进入凝固浴中固化,经水浴槽加热牵伸、定型后卷绕得到复合纤维;
S3. 将上述复合纤维进行还原处理,得到含石墨烯的复合纤维。还原处理采用质量浓度4%的水合肼在80℃下还原4小时。
性能测试
采用标准JIS L-1099 A1法测试实施例1-4制备的含石墨烯的透湿蓄热面料的透气透湿度,采用GB/T4744-2013测试实施例1-4制备的含石墨烯的透湿蓄热面料的防水性,按照GB/T30127-2013测试实施例1-4制备得到的含石墨烯的透湿蓄热面料的远红外发射率和远红外辐照温升性能,采用GB/T 20944.1-2007测试实施例1-4制备得到的含石墨烯的透湿蓄热面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获得的含石墨烯的透湿蓄热面料,透湿透气性好,蓄热保暖、抗菌、防水,性能优异。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