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04534A - 烹饪锅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锅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04534A
CN115804534A CN202111080556.2A CN202111080556A CN115804534A CN 115804534 A CN115804534 A CN 115804534A CN 202111080556 A CN202111080556 A CN 202111080556A CN 115804534 A CN115804534 A CN 115804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oking
heater
air duct
cook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05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庆玲
刘鸣
陈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805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045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04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045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烹饪锅具。烹饪锅具包括锅体和多个烹饪盘、温度传感器;锅体的侧壁围成烹饪腔,多个烹饪盘可拆装地设置在烹饪腔内;在锅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加热器,第一加热器安装于多个烹饪盘中与锅体接触的烹饪盘,且锅体内设置有与第一加热器连接的连接器;第一加热器对至少一个烹饪盘加热以进行煎烤;在锅体的侧壁内还构造有循环风道,在循环风道内设置有第二加热器以在循环风道内形成热风,循环风道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均与烹饪腔连通并彼此偏离,以使得热风在循环风道和烹饪腔中循环流动以进行空气炸制;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择一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烹饪锅具能够根据两个加热器的不同选择具备不同的使用状态,从而提高烹饪锅具的使用灵活性。

Description

烹饪锅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烹饪锅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的空气炸锅主要是通过空气进行“炸制”食物的机器,具体而言通过高温加热机器里面的加热管来产生热空气,风扇设置在加热腔的正上方,然后将高温空气吹到锅内加热食物,使热空气在封闭的空间内循环,使食物脱水,变得金黄酥脆,达到煎炸的效果。然而常用空气炸锅使用状态单一。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空气炸锅使用状态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烹饪锅具。
一种烹饪锅具,包括锅体和多个烹饪盘、温度传感器;所述锅体的侧壁围成烹饪腔,多个所述烹饪盘可拆装地设置在所述烹饪腔内;在所述锅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安装于多个所述烹饪盘中与所述锅体接触的一所述烹饪盘,且所述锅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加热器电连接的连接器;所述第一加热器对至少一个所述烹饪盘加热以进行煎烤;在所述锅体的侧壁内还构造有循环风道,在所述循环风道内设置有第二加热器以在所述循环风道内形成热风,所述循环风道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均与所述烹饪腔连通并彼此偏离,以使得所述热风在所述循环风道和烹饪腔中循环流动以进行空气炸制;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择一使用。
在上述的烹饪锅具中,通过在烹饪腔内可拆装的设置多个烹饪盘以用于食物盛放。同时,利用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的择一使用使得该锅体处于不同的使用状态。当第一加热器工作时,第二加热器不工作,第一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传递至至少一个烹饪盘,以进行食物的煎烤。即该烹饪锅具处于煎烤模式。当第二加热器工作时,第一加热器不工作,第二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循环风道内,以在循环风道内形成热风,利用热风在烹饪腔与循环风道循环流动进行食物的空气炸制。即,该烹饪过具处于空气炸制模式。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的烹饪锅具能够根据两个加热器的不同使用状态具备不同的使用状态,从而增加使用功能,提高烹饪锅具的使用灵活性,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风道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烹饪腔的顶部,所述循环风道的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烹饪腔的侧壁,所述热风由上至下流动至所述循环风道的进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风孔,且每个所述第一风孔由上至下呈渐扩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烹饪腔朝向所述第二加热器的一侧,且所述进风口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风孔,且每个所述第二风孔沿朝向所述循环风道的一侧呈减缩结构;每个所述第二风孔的最大孔径范围在2mm-3.5mm之间;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二风孔的最大孔径范围在2mm-3.5mm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风道内构造有拐角,所述第二加热器安装于所述拐角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热器具有沿所述拐角弯曲角度弯折的导流罩,且所述导流罩沿自身弯曲方向的两端均呈敞口设置;所述导流罩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循环风道的腔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风道内设置有用于加速气流的风机,所述风机包括转轴和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多个风叶,每个所述风叶呈弧面弯曲,且多个所述风叶组成圆筒状;所述风机沿所述转轴轴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封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风道上位于所述风机的出风端的一侧设置有筋板,所述筋板将所述风机的进风端与所述风机的出风端隔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烹饪盘包括处于下方的第一烹饪盘和间隔地架设在所述第一烹饪盘上方的第二烹饪盘;在第一烹饪盘的侧壁上设置导风口,所述导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且偏离设置,所述热风经所述第二烹饪盘流入所述第一烹饪盘并流向所述导风口,由所述导风口流向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加热器工作时,所述第一烹饪盘处于使用状态;所述第二加热器工作时,所述第二烹饪盘处于使用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穿过所述导风口的气流方向与流过所述进风口的气流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口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烹饪盘边侧长度间隔布置的通孔,且所述通孔的最大孔径范围为1cm-3cm,任意相邻的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在0.6cm-1.2cm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烹饪盘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烹饪盘的短边朝向所述进风口,所述导风口处于所述第一烹饪盘的长边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烹饪盘的底部构造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与所述导风口连通,且在所述中心孔的四周设置有呈散射状分布的多个增高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器采用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安装于所述第一烹饪盘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锅体包括主体和扣设于所述主体上的盖体,所述烹饪腔形成于所述主体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烹饪盘装入所述主体内;所述主体构造有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的第一风道,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盖体构造有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加热器安装于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共同形成所述循环风道,且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的相接处设置有导风滤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提供的烹饪锅具中主体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提供的主体中第一烹饪盘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提供的主体中第二烹饪盘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提供的主体的局部爆炸图;
图7为图1中提供的烹饪锅具中盖体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提供的盖体的局部爆炸图。
附图标记:11-第一烹饪盘;12-第二烹饪盘;13-内壳;14-外壳;15-风机;16-安装架;17-延伸台;18-弧形壳;19-安装板;21-内盖;22-罩壳;23-外盖;100-主体;101-间隙;103-安装空间;104-导风滤网;111-第一加热器;112-导风口;113-第二翻边;114-把手;115-接油槽;116-搭接条;121-中心孔;122-第一翻边;123-增高筋;124-流油孔;171-通口;172-筋板;200-盖体;201-翻盖把手;202-可视窗;211-开口;221-底壳;222-顶壳;300-第二加热器;301-导流罩;401-第一风孔;402-第二风孔;1000-烹饪锅具;1100-锅体;1200-烹饪盘;1101-烹饪腔;1102-循环风道;1121-出风口;1122-进风口;1001-第一风道;1002-第二压紧面;2001-第二风道;2002-第一压紧面;2212-流动腔;11001-短边;11002-长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锅具1000,包括锅体1100和多个烹饪盘1200、温度传感器。锅体1100的侧壁围成烹饪腔1101,多个烹饪盘1200可拆装地设置在烹饪腔1101内。在锅体110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加热器111,锅体1100内设置有与第一加热器111电连接的连接器。第一加热器111安装于第一烹饪盘11的底部,对第一烹饪盘11加热以进行煎烤。在锅体1100的侧壁内还构造有循环风道1102,在循环风道1102内设置有第二加热器300以在循环风道1102内形成热风。循环风道1102的出风口1121和进风口1122均与烹饪腔1101连通并彼此偏离,以使得热风在循环风道1102和烹饪腔1101中循环流动以进行空气炸制。第一加热器111和第二加热器300择一使用。
具体而言,烹饪盘1200的设置用盛装食物,以便于进行食物的烹饪。循环风道1102的进风口1122和出风口1121之间的偏离设置,相当于增加了热风在烹饪腔1101内的流动轨迹,以便热风尽可能充分的与食物接触,进行空气炸制。第一加热器111和第二加热器300的择一使用,使得该烹饪锅具1000具有不同的使用模式。例如第一加热器111工作则处于煎烤模式,第二加热器300工作则处于空气炸制模式。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烹饪腔1101内的温度,并反馈至烹饪锅具1000的控制中心,以调控第一加热器111或第二加热器300的加热温度。当第一加热器111工作时,第二加热器300不工作。此时,第一加热器111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第一烹饪盘11中,进行食物的煎烤。即,该烹饪锅具1000处于煎烤模式。当第二加热器300工作时,第一加热器111不工作。此时,第二加热器30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循环风道1102内的气流,以加热气流形成热风。热风在循环风道1102和烹饪腔1101内循环流动,从而作用于烹饪腔1101内的食物,进行食物的空气炸。即,该烹饪锅具1000处于空气炸模式。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1000通过两个加热器的择一使用,使得烹饪锅具1000具备不同的使用模式,从而增加该烹饪锅具1000的使用功能,提高使用灵活性,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如图1、图2、图3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锅体1100包括主体100和扣设于主体100上的盖体200,烹饪腔1101形成与主体100与盖体200之间,且烹饪盘1200装入主体100内。主体100构造有与烹饪腔1101连通的第一风道1001,风机15安装于第一风道1001内。盖体200构造有与烹饪腔1101连通的第二风道2001,第二加热器300安装于第二风道2001内。第二风道2001与第一风道1001连通共同形成循环风道1102,且第一风道1001与第二风道2001的相接处设置有导风滤网104。具体而言,当盖体200扣合在主体100上后,形成密闭的烹饪腔1101,第一风道1001和第二风道2001连通形成密闭的循环风道1102,并且烹饪腔1101是循环风道1102的一部分,从而通过热空气的循环可进行空气炸制。第一风道1001的进风口即为循环风道1102的进风口1122,第二风道2001的出风口即为循环风道1102的出风口1121。风机15产生的动力气流经第一风道1001流向第二风道2001,并经第二加热器300加热后沿第二风道2001流出至烹饪腔1101内,经烹饪腔1101又流向第一风道1001,以进行内部循环加热。导风滤网104的设置用于对气流起到过滤作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主体100上还设置有控制面板,以便于人为控制该烹饪锅具1000在空气炸制状态和煎烤状态进行切换。
如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循环风道1102的出风口1121设置于烹饪腔1101的顶部,循环风道1102的进风口1122设置于烹饪腔1101的侧壁,热风由上至下流动至循环风道1102的进风口1122。如此,出风口1121在顶部的设置,以便于热风能够从烹饪腔1101的顶部向下流动,充分的作用于烹饪盘1200中的食物上,提高加热均匀性,从而提高空气炸制品质。同时,进风口1122在烹饪腔1101侧壁的设置,以便于相对循环风道1102的出风口1121偏离,从而延长热风在烹饪腔1101内的流动轨迹。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循环风道1102的进风口1122的流通面积小于循环风道1102的出风口1121的流通面积。这样的设置,使得更多的热风能够在烹饪腔1101内具有一定时间的存留时间,以便于与食物充分接触,提高空气炸制品质。
如图2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121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风孔401,且每个第一风孔401由上至下呈渐扩结构。换句话说,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风孔401共同形成出风口1121。这种结构的第一风孔401在满足气流流动的同时,增大了气流流动横截面,对气流起到分散的作用,从而确保从出风口1121流出的热风能够均匀的作用于食物,提高了空气炸制的品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风孔401呈矩形矩阵的方式设置。这样的设置,通过第一风孔401设置的规律性满足出风处气流的均匀性。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风孔401呈环形阵列设置。在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出风口1121的面积占烹饪腔1101沿水平面的横截面积的70%-80%。这样的设置,以便于循环风道1102的出风口1121与烹饪腔1101具有更大的相接面积,以使循环风道1102内的热风与烹饪腔1101内的食物充分接触。同时,这样的设置,还能够确保出风口1121流出的热风能够沿竖直方向直接作用于食物,而不至流向边侧的位置,提高热风利用率。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1122位于烹饪腔1101朝向第二加热器300的一侧,且进风口1122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风孔402,且每个第二风孔402沿朝向循环风道1102的一侧呈减缩结构。每个第二风孔402的最大孔径范围在2mm-3.5mm之间。具体而言,进风口1122相对第二加热器300的位置设置,缩短由烹饪腔1101流向第二加热器300的耗时,从而满足快速加热要求,提高空气炸制效率。同时,进风口1122处的多个第二风孔402的设置,在满足气流流动的同时,对气流起到分散的作用。第一风孔401和第二风孔402的配合使用,以确保热风能够流动的更为均匀和稳定。其中,第二风孔402的减缩结构的设置,以便于热风经第二风孔402从烹饪腔1101流向循环风道1102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加速作用,使得热风更快速的流向循环风道1102进行下一次循环,从而提高空气炸制效率。另外,对第二风孔402的最大孔径的限制,确保烹饪盘1200内的食物不会穿过第二风孔402漏向循环风道1102内,即起到隔离食材碎屑、隔离油污的作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风孔402的最小孔径范围在1.78mm-2.65mm之间。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风孔402的最大孔径为2mm、2.25mm、3mm、3.5mm等。第二风孔402的最小孔径在1.78mm、2mm、2.36mm、2.65mm等。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循环风道1102内构造有拐角,第二加热器300安装于拐角处。具体的,循环风道1102在锅体1100内的循环,则表示循环风道1102其实是弯曲的回路,才可实现循环。故而循环风道1102上弯曲的部分即为上述的拐角,拐角处的空间相较于其他位置的空间较大,故而将第二加热器300安装在拐角处,不仅便于第二加热器300的装配,而且便于第二加热器300能够与更多量的气流接触,进行传热,从而提高空气炸制品质。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热器300具有沿拐角弯曲角度弯折的导流罩301,且导流罩301沿自身弯曲方向的两端均呈敞口设置。导流罩301可拆卸连接于循环风道1102的腔壁。导流罩301对气流起到导引作用,以便于气流能够尽可能充足的流向导流罩301内的加热丝,进行充分加热。导流罩301沿拐角的弯曲方向呈弧形设置,提高导流罩301在拐角处装配的适配性。同时,加热丝装配在导流罩301内部,通过导流罩301相对循环风道1102的可拆卸连接,便于第二加热器300相对循环风道1102的装配和拆卸。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循环风道1102内设置有用于加速气流的风机15,风机15包括转轴和连接于转轴的多个风叶,每个风叶呈弧面弯曲,且多个风叶组成圆筒状。风机15沿转轴轴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封板。具体的,风机15用于对循环风道1102内的风提供动力,加快热风在循环风道1102内的循环流动,从而提高空气炸制效率。风机15的电机启动以驱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多个风叶同步转动。多个风叶沿自身的弯曲方向绕转轴的轴线间隔布置组成圆筒状,从而使得气流沿弯曲方向随着转轴的转动而流动,即呈圆柱面流动,提高风流的集中性,气流动力更大且气流噪音较低。而且,这样的设置,能够提高风机15的输送效率,以增加气流输送距离。同时,在风机15沿轴向两端封板的设置,确保气流仅呈圆柱状并沿圆柱面流动,而不会从两端侧流出。其中,循环风道1102的进风口1122与风机15的进风端连通,以便于经烹饪腔1101流出的气流能够直接流向风机15,加入循环。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风机15的设置,满足在噪音较低的情况下实现气流的输送,并具有较大的输送动力。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循环风道1102上位于风机15的出风端的一侧设置有筋板172,筋板172将风机15的进风端与风机15的出风端隔离。由此,筋板172对气流流向起到引导作用,确保风机15的进风端的气流必须随风叶转动引流至风机15的出风端,而不是进风端与出风端的混流。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筋板172朝向靠近转轴的方向延伸,且筋板172的延伸末端能够与封板的侧壁抵接,提高隔离效果。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筋板172的延伸末端与封板之间具有微小间隙,且微小间隙的大小在0.5mm-1mm。例如,微小间隙的大小为0.5mm、0.68mm、1mm等。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烹饪盘1200包括处于第一烹饪盘11和间隔地架设在第一烹饪盘11上方的第二烹饪盘12。在第一烹饪盘11的侧壁上设置有导风口112,且导风口112与进风口1122连通且偏离设置,热风经第二烹饪盘12流向所述导风口112,由导风口112流向进风口1122。第一加热器111工作时,第一烹饪盘11处于使用状态;第二加热器300工作时,第二烹饪盘12处于使用状态。具体的,第一烹饪盘11和第二烹饪盘12均用于盛装食物。当使用第一烹饪盘11时(即,煎烤时),可将第二烹饪盘12拆除。当使用第二烹饪盘12时(即,空气炸制时),第一烹饪盘11保留,且第二烹饪盘12架设在第一烹饪盘11上。当进行空气炸制时,第二加热器300工作,第一加热器111停止工作;由循环风道1102的出风口1121吹向烹饪腔1101内的热风经第二烹饪盘12流向第一烹饪盘11,并从第一烹饪盘11侧壁上导风口112流向循环风道1102的进风口1122,实现空气炸制。导风口112与进风口1122的偏离设置,相当于延长热风的流通轨迹,以延长热风在烹饪腔1101内与食物接触的时间,从而保证空气炸制品质。当进行煎烤时,第一加热器111工作,第二加热器300停止工作。第一加热器111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至第一烹饪盘11的底部,并通过第一烹饪盘11传递至食物,实现煎烤。通过两个烹饪盘1200的设置不仅满足上述两种烹饪模式的切换,而且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得烹饪盘1200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率。
如图2-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穿过导风口112的气流方向与流过进风口1122的气流方向垂直。这样的设置,使得与食物接触后的气流能够沿水平纵向流动至导风口112所处的位置,并在此流动过程中气流仍处于第二烹饪盘12的周侧,仍能向食物传递热量。同时,再从导风口112水平横向流过进风口1122,提高气流的平稳性。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口112包括多个沿第一烹饪盘11边侧长度间隔布置的通孔,且通孔的最大孔径范围为1cm-3cm,任意相邻的通孔的之间的间距在0.6cm-1.2cm之间。具体而言,多个通孔的设置不仅提高流动速度而且提高单次流动的气流量,从而提高气流循环率,也即使在部分通孔被堵塞后,导风口112仍然能够进行气流导引,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烹饪盘11呈长方体结构设置,第一烹饪盘11的短边11001朝向进风口1122。导风口112(或通孔)处于第一烹饪盘11的长边11002上。此时,循环风道1102的进风口1122正对该长方体结构的短边11001所在的侧壁上。如此,气流只能单侧从第一烹饪盘11流出后流向循环风道1102的进风口1122。这样的设置,增加气流在第二烹饪盘12周侧的接触时间,以便将更多的热量传递至第二烹饪盘12及食物。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其两个长边11002上均对应设置有多个间隔均布的通孔。这样的设置,相当于增加气流流动面积,提高了流动速率,从而提高循环效率。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沿第一烹饪盘11的长边11002和短边11001均设置有多个间隔均布的通孔。其中,通孔的数量根据第一烹饪盘11的尺寸选择。在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每个通孔均呈长方形设置,其长度在1cm-3cm之间,宽度在0.5cm-1.5cm,任意相邻的两个通孔之间的间距在0.6cm-1.2cm之间。例如长度可以是1cm、1.5cm或3cm,宽度可以是0.5cm、1cm或1.5cm,间距可以为0.6cm、0.9cm或1.2cm。
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烹饪盘12的底部构造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的中心孔121,中心孔121与导风口112连通,且在中心孔121的四周设置有呈散射状分布的多个增高筋123。具体而言,第二烹饪盘12包括有与第一烹饪盘11适配的板状本体,板状本体上开设有流油孔124。为使油水能从流油孔124漏下,防止油水堆积在板状本体上,板状本体设计为中部低、外边缘高的结构。板状本体的上端面上间隔凸设有若干个增高筋123,构成用于放置食物的支撑面,相邻两个增高筋123之间形成有供热风通过的导流通道。本实施例中,增高筋123为长条状结构,各增高筋123围绕板状本体的中部向外边缘呈辐射状分布,中心孔121则处于中心。相邻两个增高筋123之间形成有供热风从板状本体的外边缘流向中部的上述导流通道。为提高热风循环效率,各增高筋123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弯曲。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这些增高筋123也可有所不同。如图5所示,箭头A所指的增高筋123的尺寸与箭头B所指的增高筋123的尺寸不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这些增高筋123的高度也可不同。这样,可利用尺寸差异调整导流通道的大小,以便气流更充分的与食物接触。另外,为便于拿取烤盘,板状本体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一翻边122。该第一翻边122有两个,并位于板状本体的左右两侧上;且该第一翻边122能挂扣至锅体1100上。
综上可知,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1000中,锅体1100内部的循环风道1102、烹饪腔1101以及第二烹饪盘12上的中心孔121、第一烹饪盘11上的导风口112共同形成密闭的内部循环通道,如图2中箭头所示。确保整个内循环通道中的热风不会与烹饪锅具1000外部环境中的气流进行接触,从而降低热量散失,提高空气炸制的品质。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器111采用加热管,加热管安装于第一烹饪盘11的底部。这样的设置使得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充分的传递至第一烹饪盘11,用于食物煎烤。具体的,第一烹饪盘11构造有内凹的盘腔,且盘腔的顶部敞口设置。在盘腔的底壁构造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接油槽115,且多个接油槽115的槽口构造成用于放置食物的烹饪面。当食物放置在烹饪面上,食物距离底部具有接油槽115形成的间隙,从而便于承接食物烹饪过程中溢出的油液。导风口112设置在第一烹饪盘11靠近底部的位置处,且在导风口112的上方设置有环状的搭接条116,以便于第二烹饪盘12的底部搭接于该搭接条116,从而对第二烹饪盘12相对第一烹饪盘11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可以理解成,通过环状搭接条116限定出气流经第二烹饪盘12在第一烹饪盘11内流动的空间大小。其中,搭接条116与导风口112最顶端的间距在5mm-8mm之间。在满足第二烹饪盘12装配的同时,又不至对导风口112的导风面积造成干涉。第一烹饪盘11的盘口边缘向外弯折形成环状的第二翻边113,以便于其搭接于锅体1100上。同时,在第一烹饪盘11的盘口处向上延伸有弯折板,以此形成把手114。在第一烹饪盘11的两个宽边上分别设置有把手114,且两个把手114偏移。把手114的设置便于使用者握持,提高第一烹饪盘11相对锅体1100的安装和拆卸的便捷性。
以下对主体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00包括用于容设第一烹饪盘11的内壳13,循环风道1102的进风口1122设置于内壳13的侧壁。当第一烹饪盘11装入内壳13后,第一烹饪盘11上的第二翻边113搭接于内壳13的边缘,且第一烹饪盘11与内壳13之间具有间隙101,该间隙101与第一烹饪盘11的导风口112、循环风道1102的进风口1122均连通。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循环风道1102的进风口1122的面积占内壳13侧壁面积的70%-80%。这样的设置,对气流流动方向起到导引作用,在满足气流流动的同时确保气流不会从边侧流出,提高气流流动的精确性。在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二风孔402呈密集的矩形阵列分别于内壳13的侧壁。在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在内壳13的侧壁上开设长方形口,在该长方形口处嵌设一风网,风网形成循环风道1102的进风口1122。另外,内壳13的底部构造有用于第一加热器111连接的通电口,第一加热器111上的接头能够穿过通电口与主体100上的连接器插接配合,从而便于电路的导通。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00还包括罩设于内壳13外侧的外壳14,且外壳14与内壳13之间构造有一安装空间103,该安装空间103在满足风机15安装位置的同时形成第一风道100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内壳13与外壳14之间还设置有安装架16,通过安装架16将内壳13与外壳14固定。内壳13朝向安装空间103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台17,延伸台17开设有作为第一风道1001与第二风道2001的连通的通口171,筋板172设置在通口171处。在延伸台17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壳18,从而通过延伸台17和弧形壳18共同限定出安装空间103。其中,在延伸台17朝向盖体200的一侧设置有带有缺口的安装板19,上述的导风滤网104嵌设于该缺口处。
如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道1001的进风口的面积大于第一风道1001的出风口的面积。根据前述而言可知,第一风道1001的进风口其实与风机15的进风口连通,第一风道1001的出风口与风机15的出风口连通。故而,这样的设置能够满足风机15的正常工作效果,以便于吸入更多的气流。而且,正是因为上述面积差异,经风机15送出的气流为高压气流。如此,当在空气炸制模式中,确保作用于食物的气流为高温高速高压气流,提高烹饪效果。例如,第一风道1001的进风口的面积为5885.4mm2,第一风道1001的出风口的面积为3607.92mm2
以下针对盖体2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200包括内盖21和连接于内盖21的罩壳22,内盖21朝向主体100的一侧构造有开口211,罩壳22围设成第二风道2001,循环风道1102的出风口1121设置在罩壳22上朝向开口211的一侧,且第二加热器300安装于罩壳22内。其中,循环风道1102的拐角设置在罩壳22内,具体体现在靠近盖体200顶角的位置处。通过罩壳22的设置定义出第二风道2001,以提高第二风道2001的密闭性,满足循环风道1102的内部循环要求。
如图2、图7和图8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罩壳22包括底壳221和扣设于底壳221上的顶壳222,循环风道1102的出风口1121设置于底壳221,第二风道2001位于顶壳222与底壳221之间。底壳221朝向安装空间103的一端构造有顶部和底部均呈敞口结构的流动腔2212,且流动腔2212通过底部敞口与安装空间103连通,第二加热器300位于顶部敞口处。流动腔2212的设置能够将顶壳222的壳腔与主体100上的安装空间103连通,且对气流的流动起到导向作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流动腔2212和壳腔共同限定出第二风道2001。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流动腔2212的腔壁上设置有卡接结构,以便于与第二加热器300卡接固定。同时,盖体200还包括罩设于罩壳22和内盖21外侧的外盖23,从而将罩壳22和内盖21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盖体200。
需要补充的是,盖体200和主体100可以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以便于盖体200相对主体100的打开和关闭。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盖体200具有第一压紧面2002,主体100具有第二压紧面1002,第一压紧面2002和第二压紧面1002处分别设置有磁吸件,第一压紧面2002和第二压紧面1002通过磁吸件压紧配合。也就是说,在盖体200相对主体100铰接的基础上,利用磁吸件将二者紧固。第一压紧面2002和第二压紧面1002的配合,提高盖体200相对主体100连接的密封性。其中,盖体200上设置有翻盖把手201。同时,盖体200上设置有可视窗202,以便于使用者透过可视窗202观察锅内的食物。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烹饪锅具,包括锅体(1100)和多个烹饪盘(1200)、温度传感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100)的侧壁围成烹饪腔(1101),多个所述烹饪盘(1200)可拆装地设置在所述烹饪腔(1101)内;
在所述锅体(110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加热器(111),所述第一加热器(111)安装于多个所述烹饪盘(1200)中与所述锅体(1100)接触的一所述烹饪盘(1200),且所述锅体(1100)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加热器(111)电连接的连接器;所述第一加热器(111)对至少一个所述烹饪盘(1200)加热以进行煎烤;
在所述锅体(1100)的侧壁内还构造有循环风道(1102),在所述循环风道(1102)内设置有第二加热器(300)以在所述循环风道(1102)内形成热风,所述循环风道(1102)的出风口(1121)和进风口(1122)均与所述烹饪腔(1101)连通并彼此偏离,以使得所述热风在所述循环风道(1102)和烹饪腔(1101)中循环流动以在所述烹饪腔(1101)内进行空气炸制;
所述第一加热器(111)和所述第二加热器(300)择一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道(1102)的出风口(1121)设置于所述烹饪腔(1101)的顶部,所述循环风道(1102)的进风口(1122)设置于所述烹饪腔(1101)的侧壁,所述热风由上至下流动经过所述烹饪腔(1101)到达所述循环风道(1102)的进风口(1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121)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风孔(401),且每个所述第一风孔(401)由上至下呈渐扩结构;
和/或,所述进风口(1122)位于所述烹饪腔(1101)朝向所述第二加热器(300)的一侧,且所述进风口(1122)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风孔(402),且每个所述第二风孔(402)沿朝向所述循环风道(1102)的一侧呈减缩结构;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二风孔(402)的最大孔径范围在2mm-3.5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道(1102)内构造有拐角,所述第二加热器(300)安装于所述拐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器(300)具有沿所述拐角弯曲角度弯折的导流罩(301),且所述导流罩(301)沿自身弯曲方向的两端均呈敞口设置;所述导流罩(30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循环风道(1102)的腔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道(1102)内设置有用于加速气流的风机(15),所述风机(15)包括转轴和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多个间隔设置的风叶,每个所述风叶呈弧面弯曲,且多个所述风叶组成圆筒状;所述风机(15)沿所述转轴轴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封板;
优选地,所述循环风道(1102)上位于所述风机(15)的出风端的一侧设置有筋板(172),所述筋板(172)将所述风机(15)的进风端与所述风机(15)的出风端隔离。
7.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烹饪盘(1200)包括处于下方的第一烹饪盘(11)和间隔地架设在所述第一烹饪盘(11)上方的第二烹饪盘(12);在第一烹饪盘(11)的侧壁上设置导风口(112),所述导风口(112)与所述进风口(1122)连通且偏离设置,所述热风经所述第二烹饪盘(12)流入所述第一烹饪盘(11)并流向所述导风口(112),由所述导风口(112)流向所述进风口(1122);
所述第一加热器(111)工作时,所述第一烹饪盘(11)处于使用状态;所述第二加热器(300)工作时,所述第二烹饪盘(12)处于使用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穿过所述导风口(112)的气流方向与流过所述进风口(1122)的气流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口(112)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烹饪盘(11)侧边间隔布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最大孔径范围为1cm-3cm,任意相邻的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在0.6cm-1.2cm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烹饪盘(1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烹饪盘(11)的短边(11001)朝向所述进风口(1122),所述导风口(112)处于所述第一烹饪盘(11)的长边(11002)上;
再优选地,所述第二烹饪盘(12)的底部构造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的中心孔(121),所述中心孔(121)与所述导风口(112)连通,且在所述中心孔(121)的四周设置有呈散射状分布的多个增高筋(123);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加热器(111)采用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安装于所述第一烹饪盘(11)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锅体(1100)包括主体(100)和扣设于所述主体(100)上的盖体(200),所述烹饪腔(1101)位于所述主体(100)与所述盖体(200)之间;
所述主体(100)的侧壁内构造有与所述烹饪腔(1101)连通的第一风道(1001),所述风机(15)安装于所述第一风道(1001)内;所述盖体(200)构造有与所述烹饪腔(1101)连通的第二风道(2001),所述第二加热器(300)安装于所述第二风道(2001);所述第二风道(2001)与所述第一风道(1001)连通共同形成所述循环风道(1102),且所述第一风道(1001)与所述第二风道(2001)的相接处设置有导风滤网(104)。
CN202111080556.2A 2021-09-15 2021-09-15 烹饪锅具 Pending CN1158045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0556.2A CN115804534A (zh) 2021-09-15 2021-09-15 烹饪锅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0556.2A CN115804534A (zh) 2021-09-15 2021-09-15 烹饪锅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4534A true CN115804534A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82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0556.2A Pending CN115804534A (zh) 2021-09-15 2021-09-15 烹饪锅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045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92128B1 (en) Inner pot assembly for hot-air baking oven and hot-air baking oven having such assembly
CN213464801U (zh) 烹饪器具
CN216166952U (zh) 料理锅
CN115804534A (zh) 烹饪锅具
CN216135707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
WO2022062787A1 (zh) 烹饪器具
CN21054096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20308960U (zh) 一种多功能煎烤装置
CN216534973U (zh) 具有空气炸功能的烹饪设备
CN211270178U (zh) 一种烤箱
CN217659362U (zh) 烤箱
CN217488352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灶具
CN114246451B (zh) 烹饪器具
CN113854853A (zh) 具有空气炸功能的烹饪设备
CN114081366A (zh) 具有空气炸功能的热风烤烹饪设备
CN218635844U (zh) 一种空气炸锅
WO2023207075A1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7471763U (zh) 烹饪器具
CN213696603U (zh) 一种烹饪机
CN212912903U (zh) 烹饪器具
JPH0716161A (ja) 加熱調理器及び調理皿用取手
CN212787367U (zh) 一种节能炒料装置
CN113854854A (zh) 附加有空气炸功能的烹饪设备
CN217959758U (zh) 空气炸锅
CN114052523A (zh) 具有分区空气炸功能的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