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1763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1763U
CN217471763U CN202220769893.6U CN202220769893U CN217471763U CN 217471763 U CN217471763 U CN 217471763U CN 202220769893 U CN202220769893 U CN 202220769893U CN 217471763 U CN217471763 U CN 217471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fan
air
shell
ho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698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强
李建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698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1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1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1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内具有容纳腔;热风出口,设置在容纳腔的腔侧壁上,用于向容纳腔内送入热风;风机组件,设置在锅体内并位于容纳腔的一侧,风机组件包括风机壳和位于风机壳内的贯流风轮,风机壳包括沿贯流风轮的一切线方向延伸的出风段;发热组件,设置在出风段的出风口处,发热组件包括发热元件和位于发热元件外围的导风壳,导风壳的第一端开口连通风机壳的出风口,导风壳的第二端开口连通热风出口;其中,出风段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延伸。使得锅体和贯流风轮紧凑分布,减小烹饪器具的体积,减小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的侧进风空气炸锅,一般采用贯流风机,将风从锅体的底部侧面吸入贯流风机后,流经发热组件,而后经锅体的上部侧面将热风吹入锅内,循环加热。但目前贯流风机的安装空间较大,导致空气炸锅体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解决产品体积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内具有容纳腔;热风出口,设置在容纳腔的腔侧壁上,用于向容纳腔内送入热风;风机组件,设置在锅体内并位于容纳腔的一侧,风机组件包括风机壳和位于风机壳内的贯流风轮,风机壳包括沿贯流风轮的一切线方向延伸的出风段;发热组件,设置在出风段的出风口处,发热组件包括发热元件和位于发热元件外围的导风壳,导风壳的第一端开口连通风机壳的出风口,导风壳的第二端开口连通热风出口;其中,出风段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延伸。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风机组件和发热组件,容纳腔的腔侧壁上设置有热风出口,在容纳腔的一侧设置贯流风轮,贯流风轮启动后,能够抽吸容纳腔内的气体,使气体经风机壳、导风壳、热风出口吹入容纳腔来加热食材,实现侧进风加热。其中,使风机壳具有沿贯流风轮的一切线方向延伸的出风段,有利于气体在离心力和风压的作用下沿贯流风轮的切线方向快速流出出风段,风阻小,从而有利于热风经热风出口进入容纳腔后依然具有较大的风速和风量,保证加热效果。而且,使出风段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延伸,使得气体会沿出风段倾斜流向热风出口,与相关技术中出风段水平延伸,贯流风轮与热风出口大致保持在同一高度处,与热风出口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相比,可以使热风出口与贯流风轮上下分布,倾斜布置出风段,从而有效减小热风出口和贯流风轮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使得锅体和贯流风轮紧凑分布,减小烹饪器具的体积,减小占用空间,便于收纳。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段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40°至60°。若出风段倾斜角度过小,也即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过小,则贯流风轮与锅体间距较大,烹饪器具尺寸较大。而若出风段倾斜角度过大,气体沿出风段倾斜延伸后需弯转很大的角度进入热风出口,会较大降低风速,易影响热风在烹饪腔内均匀分布,影响烹饪效果。因此,使出风段与水平面的夹角在40°至60°之间,可以使贯流风轮和锅体之间的间距较小,减小产品体积并确保热风风速,保证烹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段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60°至80°。使贯流风轮可以尽可能地接近锅体,紧凑分布,从而减小烹饪器具的体积。此外,使出风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80°,确保风阻不会过大,保证气体较大拐弯后具有一定的风速进入锅体,保证烹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组件在铅锤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在贯流风轮上。也即发热组件和贯流风轮至少一部分上下堆叠分布,结构紧凑,使烹饪器具具有较小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壳的延伸方向与出风段的延伸方向同向,导风壳的第二端开口朝向热风出口并与热风出口对接连通。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导风壳和出风段沿贯流风轮的同一切线方向延伸,也即风机组件和发热组件装配在一起后整体倾斜,与导风壳水平延伸相比,减小了发热组件安装所需的横向空间,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烹饪器具的尺寸。而且,还可以使气体快速顺场地流经导风壳和出风段,风阻小。使导风壳的第二端开口朝向热风出口并与热风出口对接连通,也即第二端开口并非沿导风壳的横截面延伸,而是相对于横截面倾斜延伸,面对热风出口,有利于被加热的气体在导风壳内顺畅流动后经第二端开口快速流入热风出口,风阻较小,从而于热风在容纳腔内充分流动均匀加热食材。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元件包括多个并排且间隔分布的发热片,多个发热片的延伸方向与出风段的延伸方向同向,多个发热片相对于热风出口倾斜设置。气体可以经多个大致平行分布的发热片之间的间隙流出发热元件,保证气体被发发热片充分加热,而且多个发热片的延伸方向和出风段的延伸方向同向,风阻较小,有利于热风顺畅流入热风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壳的第一部分沿出风段的延伸方向延伸,导风壳的第二部分向热风出口所在方向延伸。则气体从风机壳进入导风壳后,会转弯一定角度进入导风壳的第二部分并直接流向热风出口,由于导风壳的第二部分向热风出口所在方向延伸,方便导风壳和热风出口对接连接。而且使导风壳的第一部分沿出风段的延伸方向延伸,有利于保证风速风量,保证加热效果。
进一步地,发热元件包括多个并排且间隔分布的发热片,多个发热片设置在导风壳的第一部分内并沿出风段的延伸方向延伸,或者多个发热片上下分布在导风壳的第二部分内。在多个发热片设置在沿出风段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导风壳的第一部分内的情况下,由于第二部分无需容纳多个发热片,可以使第二部分的长度尽可能缩短,从而保证结构紧凑,减小烹饪器具尺寸。在多个发热片设置在导风壳的第二部分内的情况下,由于气体快速流出第一部分后会转弯一定角度进入第二部分,气体速度会略微降低,有利于第二部分内的发热片充分加热气体,保证加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组件还包括测温元件,测温元件设置在导风壳朝向热风出口的一侧,用于检测容纳腔内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锅盖,盖合在容纳腔上;导风扇叶,与锅盖相连接,导风扇叶能够在热风出口吹出的热风的带动下旋转;在锅盖盖合于容纳腔上时,导风扇叶与热风出口对应分布。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锅盖上设置导风扇叶,使导风扇叶旋转以引导热风出口吹入的热风,可以通过导风扇叶旋转将热风均匀导向锅体的底部,相较于通过固定的导风罩沿固定方向引导热风,可以使热风更均匀地分布在锅体内,实现食材的均匀受热,从而提高烹饪效果。而且,使导风扇叶与热风出口对应分布,有利于热风吹向导风扇叶,使导风扇叶快速旋转保证导风效果。而且,使导风扇叶在热风的带动下旋转,免除了额外设置驱动电机进行驱动,减少零部件,节约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扇叶包括围绕一中轴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叶片,每个叶片包括:竖立面和倾斜面,竖立面和倾斜面在导风扇叶的旋转方向上相背分布,竖立面在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上具有相对分布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倾斜面在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上具有相对分布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第一边缘和第三边缘相连接,第二边缘和第四边缘位于垂直于中轴线的同一基准平面内并相互远离;其中,竖立面朝向倾斜面的一侧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于倾斜面朝向竖立面的一侧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倾斜角度。
在这些实施例中,由于竖立面和倾斜面在导风扇叶的旋转方向上相背分布,在热风吹向导风扇叶时,会使一个叶片的竖立面和另一个叶片的倾斜面同时面向热风,而由于竖立面朝向倾斜面的一侧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于倾斜面朝向竖立面的一侧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倾斜角度,也即竖立面朝向倾斜面的一侧与基准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倾斜面朝向竖立面的一侧与基准平面之间的夹角,倾斜面的坡度小阻力小热风容易通过,竖立面坡度大阻力大,不易通过,这使得竖立面所受的推力会大于倾斜面所受的推力,从而推动竖立面向其背部方向旋转,进而实现导风扇叶的自动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锅盖包括盖主体和连接轴,连接轴的顶端与盖主体转动连接,导风扇叶可拆卸地套设在连接轴的底端。方便拆卸来导风扇叶对导风扇叶进行单独清洁,也方便清洁锅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轴包括位于底端的螺纹柱和位于螺纹柱上方的止挡平台,锅盖还包括垫片和螺母,垫片套设在螺纹柱上并位于导风扇叶和螺母之间,螺母能够拧紧在螺纹柱上,以将导风扇叶挤压于止挡平台。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连接轴的底部为螺纹柱,将导风扇叶套设在螺纹柱上,而后采用螺母拧紧在螺纹柱的同时将导风扇叶压紧在止挡平台上,夹紧效果好,可有效避免导风扇叶大幅度晃动,敲击锅盖而造成异响。而且拆装方便,只需旋转螺母即可使导风扇叶从连接轴上拆卸下来。此外,在螺母和导风扇叶之间增设垫片,有利于保护导风扇叶,避免螺母和导风扇叶之间出现磨损。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轴的顶端设置有环形安装槽,连接轴的上部设置有环形凸出部,锅盖还包括开口卡簧和轴承,轴承的外圈与盖主体过盈配合,轴承的内圈套设在连接轴的顶端,开口卡簧设置在环形安装槽内并与轴承的上端面抵接配合,环形凸出部与轴承的下端面抵接配合。可以通过开口卡簧限制连接轴向上窜动,通过环形凸出部限制连接轴向下窜动,避免连接轴从锅盖上掉落下来。
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纵向示意图;
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机组件和发热组件的姿态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风机组件和发热组件的姿态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二个实施例的风机组件和发热组件的姿态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机组件和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锅盖和导风扇叶的拆分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导风扇叶的剖视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导风扇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轴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轴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附图标号说明:
10′锅体,11′容纳腔,111′热风出口,20′风机组件,21′风机壳, 211′出风段,22′贯流风轮,30′发热组件,
图3至图14附图标号说明:
10锅体,11容纳腔,111热风出口,112回风口,12内锅,13炸板,
20风机组件,21风机壳,211出风段,22贯流风轮,
30发热组件,31导风壳,32发热片,33测温元件,34加热件,
40锅盖,41盖主体,411控制板,42烹饪盖,43连接轴,431螺纹柱, 432止挡平台,433限位凸出部,434环形安装槽,435环形凸出部,44垫片, 45螺母,46开口卡簧,47轴承,471内圈,472外圈,
50导风扇叶,51叶片,511竖立面,512倾斜面,52连接板,53装配孔,531孔周壁,532翻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 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是清楚的。例如,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那些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的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那样被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明,本领域已知的特征的描述可被省略。
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相反,已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以仅示出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所述许多可行方式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中的任何一个以及任何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尽管在此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相反,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进行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在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底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其间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其他元件。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不将用于限制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说明存在叙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术语“多个”代表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中的任一数量。
本申请中的“顶部”和“底部”等作为方位词使用时,若未明确限定以哪个方向为基准,则默认基于产品处于在正常使用姿态下的方位限定。另外“水平面”作为参考基准面,也是基于产品处于在正常使用姿态下水平延伸的平面。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由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之后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和本实用新型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被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地解释。
此外,在示例的描述中,当认为公知的相关结构或功能的详细描述将引起对本实用新型的模糊解释时,将省略这样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相关技术中的空气炸锅中,锅体10′内容纳腔11 ′的腔侧壁上设置有热风出口111′,风机组件20′和发热组件30′设置在锅体10′的背部,其中风机组件20′的风机壳21′的出风段211′除了沿贯流风轮22′的一切线延伸外,还在水平方向上横向延伸,此时,出风段211 ′与水平面之间相互平行,∠1为180°,这样虽然会使热风快速地流入热风出口111′,风阻小,但会导致贯流风轮22′和锅体10′之间的间距过大,风机组件20′和发热组件30′组装后在水平方向上占用的长度L1很大,导致烹饪器具的体积增加,占用空间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下面将结合图3至图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
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锅体10内具有容纳腔11;热风出口111,设置在容纳腔11 的腔侧壁上,用于向容纳腔11内送入热风;风机组件20,设置在锅体10内并位于容纳腔11的一侧,风机组件20包括风机壳21和位于风机壳21内的贯流风轮22,风机壳21包括沿贯流风轮22的一切线方向延伸的出风段211;发热组件30,设置在出风段211的出风口处,发热组件30包括发热元件和位于发热元件外围的导风壳31,导风壳31的第一端开口连通风机壳21的出风口,导风壳31的第二端开口连通热风出口111;其中,出风段21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延伸。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风机组件20和发热组件30,容纳腔11的腔侧壁上设置有热风出口111,在容纳腔11的一侧设置贯流风轮 22,贯流风轮22启动后,能够抽吸容纳腔11内的气体,使气体经风机壳21、导风壳31、热风出口111吹入容纳腔11来加热食材,实现侧进风加热。其中,使风机壳21具有沿贯流风轮22的一切线方向延伸的出风段211,有利于气体在离心力和风压的作用下沿贯流风轮22的切线方向快速流出出风段211,风阻小,从而有利于热风经热风出口111进入容纳腔11后依然具有较大的风速和风量,保证加热效果。而且,使出风段21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延伸,使得气体会沿出风段211倾斜流向热风出口111,与相关技术中出风段211′水平延伸,贯流风轮22′与热风出口111′大致保持在同一高度处(参见图1 和图2),与热风出口111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相比,可以使热风出口111与贯流风轮22上下分布,倾斜布置出风段211,从而有效减小热风出口111和贯流风轮22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使得锅体10和贯流风轮22紧凑分布,减小烹饪器具的体积,减小占用空间,便于收纳。
具体而言,图3至图4中发热组件30和风机组件20装配后在水平方向上占用的长度L2和图5至图6中发热组件30和风机组件20装配后在水平方向上占用的长度L3,与图1和图2中发热组件30′和风机组件20′装配后在水平方向上占用的长度L1相对比均较小,使出风段21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延伸,可以极大缩小L2和L3的尺寸,从而减小烹饪器具的尺寸,减小烹饪器具的占用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容纳腔11的腔侧壁上还设置有回风口 112,风机壳21还包括入风段,入风段的第一端开口与回风口112连通,入风端的第二端延伸至贯流风轮22。则在贯流风轮22启动时,使容纳腔11内的气体经入风段进入贯流风轮22而后经出风段211、导风壳31流向热风出口111。入风段可以与出风段211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设置。入风段可以沿贯流风轮22的一切线延伸,风阻小,当然也可以沿其他路径延伸。
进一步地,锅体10包括外壳体和位于外壳体内的内衬,内衬围合成容纳腔11,风机组件20和发热组件30设置在外壳体内并位于内衬的外侧。在具体应用中,风机组件20和发热组件30装配在一起,在正向面对烹饪器具的情况下,风机组件20和发热组件30可以位于内衬的背部(参考图3、图5 和图14),也可以位于内衬的左侧或右侧。在烹饪时,可以将内锅12放置在容纳腔11中,食材可以直接放置在内锅12中,也可以将炸板13放置在内锅 12中盛放食材。
对于出风段211的倾斜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出风段211与水平面的夹角∠2范围为40°至60°。若出风段211倾斜角度过小,也即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过小,则贯流风轮22与锅体10间距较大,烹饪器具尺寸较大。而若出风段211倾斜角度过大,气体沿出风段211倾斜延伸后需弯转很大的角度进入热风出口111,会较大降低风速,易影响热风在烹饪腔内均匀分布,影响烹饪效果。因此,使出风段211与水平面的夹角∠2 在40°至60°之间,可以使贯流风轮22和锅体10之间的间距较小,减小产品体积并确保热风风速,保证烹饪效果。具体而言,参考图3和图4所示,风机壳21的出风段211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定夹角,发热组件30和风机组件20装配后的姿态如图4所示,发热组件30和风机组件20装配后在水平方向上占用的长度L2,对比图1和图2中发热组件30′和风机组件20′装配后在水平方向上占用的长度L1明显缩短,从而有利于减小烹饪器具尺寸,减小烹饪器具的占用空间。
在具体应用中,出风段211与水平面的夹角∠2为40°、45°、55°等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出风段211与水平面的夹角∠3 范围为60°至80°。使贯流风轮22可以尽可能地接近锅体10,紧凑分布,从而减小烹饪器具的体积。此外,使出风段2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3小于80°,确保风阻不会过大,保证气体较大拐弯后具有一定的风速进入锅体 10,保证烹饪效果。具体而言,参考图5和图6所示,风机壳21的出风段 2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3较大,发热组件30和风机组件20装配后的姿态如图6所示,发热组件30和风机组件20装配后在水平方向上占用的长度L3,对比图1和图2中发热组件30′和风机组件20′装配后在水平方向上占用的长度L1明显缩短,极大地减小了烹饪器具的尺寸,减小烹饪器具的占用空间。
在具体应用中,出风段211与水平面的夹角∠3为62°、70°、75°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发热组件30在铅锤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在贯流风轮22上。也即发热组件30和贯流风轮22至少一部分上下堆叠分布,结构紧凑,使烹饪器具具有较小的体积。
对于导风壳31的延伸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导风壳31的延伸方向与出风段211的延伸方向同向,导风壳31的第二端开口朝向热风出口111并与热风出口111对接连通。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导风壳31和出风段211沿贯流风轮22的同一切线方向延伸,也即风机组件20和发热组件30装配在一起后整体倾斜,与导风壳31水平延伸相比,减小了发热组件30安装所需的横向空间,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烹饪器具的尺寸。而且,还可以使气体快速顺场地流经导风壳31和出风段211,风阻小。使导风壳31的第二端开口朝向热风出口111并与热风出口111对接连通,也即第二端开口并非沿导风壳31的横截面延伸,而是相对于横截面倾斜延伸,面对热风出口111,有利于被加热的气体在导风壳31 内顺畅流动后经第二端开口快速流入热风出口111,风阻较小,从而于热风在容纳腔11内充分流动均匀加热食材。
在具体应用中,导风壳31和出风段211一体成型,或者后续组装在一起。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6所示,发热元件包括多个并排且间隔分布的发热片32,多个发热片32的延伸方向与出风段211的延伸方向同向,多个发热片32相对于热风出口111倾斜设置。气体可以经多个大致平行分布的发热片32之间的间隙流出发热元件,保证气体被发发热片32充分加热,而且多个发热片32的延伸方向和出风段211的延伸方向同向,风阻较小,有利于热风顺畅流入热风出口11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风壳31的第一部分沿出风段211的延伸方向延伸,导风壳31的第二部分向热风出口111所在方向延伸。则气体从风机壳21进入导风壳31后,会转弯一定角度进入导风壳31的第二部分并直接流向热风出口111,由于导风壳31的第二部分向热风出口111所在方向延伸,方便导风壳31和热风出口111对接连接。而且使导风壳31的第一部分沿出风段211 的延伸方向延伸,有利于保证风速风量,保证加热效果。
在具体应用中,导风壳31的第二部分相对于其第一部分倾斜延伸,导风壳31的第二部分可以水平延伸,也可以小角度倾斜延伸,例如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30°之内,如5°、10°、15°等等。
进一步地,发热元件包括多个并排且间隔分布的发热片32,多个发热片 32设置在导风壳31的第一部分内并沿出风段211的延伸方向延伸,或者多个发热片32上下分布在导风壳31的第二部分内。在多个发热片32设置在沿出风段21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导风壳31的第一部分内的情况下,由于第二部分无需容纳多个发热片32,可以使第二部分的长度尽可能缩短,从而保证结构紧凑,减小烹饪器具尺寸。在多个发热片32设置在导风壳31的第二部分内的情况下,由于气体快速流出第一部分后会转弯一定角度进入第二部分,气体速度会略微降低,有利于第二部分内的发热片32充分加热气体,保证加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发热组件30还包括测温元件33,测温元件33设置在导风壳31朝向热风出口的一侧,用于检测容纳腔11内温度。
进一步地,发热组件30还包括加热件34,与发热片32电连接,用于为发热片32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14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锅盖40,盖合在容纳腔11上;导风扇叶50,与锅盖40相连接,导风扇叶50能够在热风出口111吹出的热风的带动下旋转;在锅盖40盖合于容纳腔11上时,导风扇叶50与热风出口111对应分布。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锅盖40上设置导风扇叶50,使导风扇叶50旋转以引导热风出口111吹入的热风,可以通过导风扇叶50旋转将热风均匀导向锅体10的底部,相较于通过固定的导风罩沿固定方向引导热风,可以使热风更均匀地分布在锅体10内,实现食材的均匀受热,从而提高烹饪效果。而且,使导风扇叶50与热风出口111对应分布,有利于热风吹向导风扇叶50,使导风扇叶50快速旋转保证导风效果。而且,使导风扇叶50在热风的带动下旋转,免除了额外设置驱动电机进行驱动,减少零部件,节约成本。
对于导风扇叶50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1所示,导风扇叶50包括围绕一中轴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叶片51,每个叶片51包括:竖立面511和倾斜面512,竖立面511和倾斜面512在导风扇叶50的旋转方向上相背分布,竖立面511在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上具有相对分布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倾斜面512在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上具有相对分布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第一边缘和第三边缘相连接,第二边缘和第四边缘位于垂直于中轴线的同一基准平面内并相互远离;其中,竖立面511朝向倾斜面512的一侧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于倾斜面512朝向竖立面511的一侧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倾斜角度。
在这些实施例中,由于竖立面511和倾斜面512在导风扇叶50的旋转方向上相背分布,在热风吹向导风扇叶50时,会使一个叶片51的竖立面511 和另一个叶片51的倾斜面512同时面向热风,而由于竖立面511朝向倾斜面 512的一侧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于倾斜面512朝向竖立面511的一侧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倾斜角度,也即竖立面511朝向倾斜面512的一侧与基准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倾斜面512朝向竖立面511的一侧与基准平面之间的夹角,倾斜面512的坡度小阻力小热风容易通过,竖立面511坡度大阻力大,不易通过,这使得竖立面511所受的推力会大于倾斜面512所受的推力,从而推动竖立面511向其背部方向旋转,进而实现导风扇叶50的自动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竖立面511和倾斜面512可以为曲面,从叶片51的根部所在方向至叶片51的端部所在方向上弯曲延伸。本申请中默认在沿叶片51 的弯曲延伸方向上的任一横截面上,竖立面511朝向倾斜面512的一侧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倾斜角度均大于倾斜面512朝向竖立面511的一侧相对于基准平面的倾斜角度。进一步地,可以使竖立面511任一处与基准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倾斜面512任一处与基准平面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地,导风扇叶50还包括多个连接板52,每个连接板52围绕一个叶片51的边缘连续分布,多个叶片51向多个连接板52的同一侧凸出。则在热风吹向导风扇叶50,叶片51对热风进行绕流后,可以通过叶片51边缘的连接板52有效阻挡热风,使热风被连接板52阻挡而反向朝向叶片51的凸出方向流动,如应用于烹饪器具时,则可以促使热风反向向锅体10的底部流动,使热风更周向均匀地向锅体10底部流动,提高导风效果,从而提高烹饪效果。多个连接板52位于垂直于多个叶片51的中轴线的同一平面内。则在导风扇叶50旋转时,多个连接板52在同一平面内旋转,可以减小风阻,从而提高导风扇叶50的转速,保证导风量,保证导风效果。多个连接板52中位于周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连接板52相连接。有利于提高导风扇叶50整体的结构强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多个连接板52覆盖多个叶片51 在周向上的间隙,并径向凸出于多个叶片51的端部,多个连接板52的外边缘在周向上连接呈圆形。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连接板52包括呈条状围绕叶片51 的边缘连续分布的边板(图中未示出)。一方面能够通过边板阻挡热风,使被叶片51绕流后的热风能够被边板阻挡而反向朝向叶片51的凸出方向流动,保证导风效果;另一方面相较于连接板52完全占据叶片51之间的间隙,节省材料,节约成本,而且能够减轻导风扇叶50的重量,从而有利于热风更好地吹动导风扇叶50旋转,进而保证导风量,提高导风效果。此外,周向相邻的两个边板在叶片51的根部处相连接。将多个叶片51连接为一体式结构,提高导风扇叶50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每个连接板52还包括加强板(图中未示出),大致呈扇环形,每个加强板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叶片51的根部处,并与相邻的两个边板相连接。可以利用加强板进一步提高导风扇叶50的结构强度,并利用加强板阻挡热风,提高导风效果。
对于导风扇叶50的设置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扇叶50对应于热风出口111的位置横置在容纳器的顶部。使得热风可以大量吹向导风扇叶50,有利于导风扇叶50顺利旋转,从而保证导风效果。
进一步地,导风扇叶50的底端与热风出口111的下边缘位于同一高度处,或者导风扇叶50的底端高于热风出口111的下边缘且在铅锤方向上的间距不超过15mm。若导风扇叶50的低端与热风出口111下边缘的间距过大,会导致大致横向吹出的热风无法有效吹向导风扇叶50,导风效果差,导致导风扇叶50转动缓慢,甚至无法转动。而若是导风扇叶50的低端低于热风出口111 的下边缘,会造成导风扇叶50过度占据锅体10的顶部空间,占用食材的放置空间,易与食材发生干涉。因此,使导风扇叶50的底端与热风出口111的下边缘在铅锤方向上的间距在0mm至15mm之间,可确保导风扇叶50顺利旋转,导风效果好,而且不会过度占用锅体10内部空间。
在具体应用中,导风扇叶50的底端高于热风出口111的下边缘且在铅锤方向上的间距为4mm、8mm、14mm等等。
进一步地,导风扇叶50的外边缘与热风出口111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范围为20mm至70mm。若导风扇叶50的外边缘与热风出口111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过大,会导致吹到导风扇叶50的热风的风力较弱,导致导风扇叶50 转速过半或停转,导风效果差。而若导风扇叶50的外边缘与热风出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过小,导风扇叶50将热风扰流后形成的加热中心会与锅体10 中心具有较大的偏移,会导致食材受热不均。因此,使导风扇叶50的外边缘与热风出口111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在20mm至70mm之间,保证导风效果,食材受热均匀。
在具体应用中,导风扇叶50的外边缘与热风出口111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为30mm、45mm、60mm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在锅盖40盖合在锅体10上的情况下,导风扇叶50的中轴线相对于容纳腔11的中轴线向靠近热风出口111 的方向偏心设置。有利于使经导风扇叶50绕流后的热风更均匀地从容纳腔 11的中部向四周辐射,使热风的辐射范围更好地覆盖整个容纳腔11的底部区域,进一步提高食材的受热均匀性。
对于导风扇叶50和锅盖40的连接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 和图8所示,锅盖40包括盖主体41和连接轴43,连接轴43的顶端与盖主体41转动连接,导风扇叶50可拆卸地套设在连接轴43的底端。方便拆卸来导风扇叶50对导风扇叶50进行单独清洁,也方便清洁锅盖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0所示,连接轴43包括位于底端的螺纹柱431和位于螺纹柱431上方的止挡平台432,锅盖40还包括垫片44和螺母45,垫片44套设在螺纹柱431上并位于导风扇叶50和螺母45之间,螺母45能够拧紧在螺纹柱431上,以将导风扇叶50挤压于止挡平台432。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连接轴43的底部为螺纹柱431,将导风扇叶50套设在螺纹柱431上,而后采用螺母45拧紧在螺纹柱431的同时将导风扇叶 50压紧在止挡平台432上,夹紧效果好,可有效避免导风扇叶50大幅度晃动,敲击锅盖40而造成异响。而且拆装方便,只需旋转螺母45即可使导风扇叶50从连接轴43上拆卸下来。此外,在螺母45和导风扇叶50之间增设垫片44,有利于保护导风扇叶50,避免螺母45和导风扇叶50之间出现磨损。
进一步地,如图9至图13所示,止挡平台432朝向导风扇叶50的表面上还设置有限位凸出部433,导风扇叶50的中心具有装配孔53,限位凸出部 433与装配孔53相匹配,限位凸出部433为非回转体。有利于保证连接轴43 和导风扇叶50同步旋转,避免导风扇叶50相对于连接轴43独立旋转而出现晃动等等。
在具体应用中,限位凸出部433为至少一侧具有缺口的圆柱体,如D字形或跑道形,加工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9至图11所示,装配孔53的孔周具有向锅盖40所在方向凸出的孔周壁531,孔周壁531包裹限位凸出部433。确保导风扇叶50的装配孔53和限位凸出部433稳固装配,避免导风扇叶50相对于限位凸出部433大幅度晃动。
进一步地,如图9至图11所示,孔周壁531的上边缘具有向外弯转的翻边结构532,翻边结构532的上边缘与止挡平台432相抵接。一方面增强了导风扇叶50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使孔周壁531的上边缘和翻边结构532同时抵接止挡平台432,增加了导风扇叶50在该处的厚度,有利于将导风扇叶 50平稳抵接在止挡平台432上,从而避免导风扇叶50相对于止挡平台432 大幅度晃动。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螺母45为蝶形螺母。蝶形螺母包括螺母本体和螺母悬臂,用户通过旋钮螺母悬臂带动螺母本体进行拧紧,操作方便。当然,螺母45也不限于蝶形螺母,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螺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图12和图13所示,连接轴43的顶端设置有环形安装槽434,连接轴43的上部设置有环形凸出部435,锅盖40还包括开口卡簧46和轴承47,轴承47的外圈472与盖主体41过盈配合,轴承47的内圈471套设在连接轴43的顶端,开口卡簧46设置在环形安装槽 434内并与轴承47的上端面抵接配合,环形凸出部435与轴承47的下端面抵接配合。可以通过开口卡簧46限制连接轴43向上窜动,通过环形凸出部 435限制连接轴43向下窜动,避免连接轴43从锅盖40上掉落下来。
进一步地,如图3、图5和图14所示,该盖主体41为机头部,锅盖40 还包括用于盖合容纳腔11的烹饪盖42;烹饪盖42上设置有安装孔,连接轴 43穿过安装孔与机头部转动连接,连接轴43与安装孔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机头部内设置有控制板411,通过控制板411控制发热组件30的通断电和风机组件20的通断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侧进风空气炸锅。当然,烹饪器具也可以为具有烘烤功能的其他烹饪设备,如烤箱等等。
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型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10),所述锅体(10)内具有容纳腔(11);
热风出口(111),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的腔侧壁上,用于向所述容纳腔(11)内送入热风;
风机组件(20),设置在所述锅体(10)内并位于所述容纳腔(11)的一侧,所述风机组件(20)包括风机壳(21)和位于所述风机壳(21)内的贯流风轮(22),所述风机壳(21)包括沿所述贯流风轮(22)的一切线方向延伸的出风段(211);
发热组件(30),设置在所述出风段(211)的出风口处,所述发热组件(30)包括发热元件和位于所述发热元件外围的导风壳(31),所述导风壳(31)的第一端开口连通所述风机壳(21)的出风口,所述导风壳(31)的第二端开口连通所述热风出口(111);
其中,所述出风段(21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段(211)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40°至60°;或
所述出风段(211)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60°至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30)在铅锤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在所述贯流风轮(2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壳(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风段(211)的延伸方向同向,所述导风壳(31)的第二端开口朝向所述热风出口(111)并与所述热风出口(111)对接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包括多个并排且间隔分布的发热片(32),多个所述发热片(3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风段(211)的延伸方向同向,所述多个发热片(32)相对于所述热风出口(111)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壳(31)的第一部分沿所述出风段(211)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导风壳(31)的第二部分向所述热风出口(111)所在方向延伸;
所述发热元件包括多个并排且间隔分布的发热片(32),所述多个发热片(32)设置在所述导风壳(31)的第一部分内并沿所述出风段(211)的延伸方向延伸,或者所述多个发热片(32)上下分布在所述导风壳(31)的第二部分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30)还包括测温元件(33),所述测温元件(33)设置在所述导风壳(31)朝向所述热风出口(111)的一侧,用于检测所述容纳腔(11)内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锅盖(40),盖合在所述容纳腔(11)上;
导风扇叶(50),与所述锅盖(40)相连接,所述导风扇叶(50)能够在所述热风出口(111)吹出的热风的带动下旋转;
在所述锅盖(40)盖合于所述容纳腔(11)上时,所述导风扇叶(50)与述热风出口(111)对应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扇叶(50)包括围绕一中轴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叶片(51),每个所述叶片(51)包括:
竖立面(511)和倾斜面(512),所述竖立面(511)和所述倾斜面(512)在所述导风扇叶(50)的旋转方向上相背分布,所述竖立面(511)在所述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上具有相对分布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倾斜面(512)在所述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上具有相对分布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三边缘相连接,所述第二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位于垂直于所述中轴线的同一基准平面内并相互远离;
其中,所述竖立面(511)朝向所述倾斜面(512)的一侧相对于所述基准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倾斜面(512)朝向所述竖立面(511)的一侧相对于所述基准平面的倾斜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40)包括盖主体(41)和连接轴(43),所述连接轴(43)的顶端与所述盖主体(41)转动连接,所述导风扇叶(50)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连接轴(43)的底端;
所述连接轴(43)包括位于底端的螺纹柱(431)和位于所述螺纹柱(431)上方的止挡平台(432),所述锅盖(40)还包括垫片(44)和螺母(45),所述垫片(44)套设在所述螺纹柱(431)上并位于所述导风扇叶(50)和所述螺母(45)之间,所述螺母(45)能够拧紧在所述螺纹柱(431)上,以将所述导风扇叶(50)挤压于所述止挡平台(432);
所述连接轴(43)的顶端设置有环形安装槽(434),所述连接轴(43)的上部设置有环形凸出部(435),所述锅盖(40)还包括开口卡簧(46)和轴承(47),所述轴承(47)的外圈(472)与所述盖主体(41)过盈配合,所述轴承(47)的内圈(471)套设在所述连接轴(43)的顶端,所述开口卡簧(46)设置在所述环形安装槽(434)内并与所述轴承(47)的上端面抵接配合,所述环形凸出部(435)与所述轴承(47)的下端面抵接配合。
CN202220769893.6U 2022-03-31 2022-03-31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7471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69893.6U CN217471763U (zh) 2022-03-31 2022-03-31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69893.6U CN217471763U (zh) 2022-03-31 2022-03-31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1763U true CN217471763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6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69893.6U Active CN217471763U (zh) 2022-03-31 2022-03-31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17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2118699A (en) Tumble dryer
CN109642736A (zh) 灶具
CN217471763U (zh) 烹饪器具
CN115054133A (zh) 烹饪器具
CN213786985U (zh) 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
CN217090423U (zh) 烹饪器具
WO2022062787A1 (zh) 烹饪器具
WO2022062790A1 (zh) 空炸容器以及烹饪器具
CN214259061U (zh) 烤箱
CN111374567B (zh) 烘烤器具
CN217039791U (zh) 导风扇叶和烹饪器具
CN202537251U (zh) 悬挂多功能烤炉
CN217090422U (zh) 导风扇叶和烹饪器具
CN21054096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7055687U (zh) 导风扇叶和烹饪器具
CN214595565U (zh) 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KR102008141B1 (ko) 가습공기청정기
CN216166952U (zh) 料理锅
CN217013681U (zh) 烹饪器具
CN219557029U (zh) 排风罩、机头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6009007U (zh) 风扇和具有其的烤箱
CN115804534A (zh) 烹饪锅具
CN112971543B (zh) 烹饪电器
CN211270178U (zh) 一种烤箱
CN217066136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