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86985U - 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86985U
CN213786985U CN202022731868.2U CN202022731868U CN213786985U CN 213786985 U CN213786985 U CN 213786985U CN 202022731868 U CN202022731868 U CN 202022731868U CN 213786985 U CN213786985 U CN 2137869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assembly
heat dissipation
chamber
cover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3186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冒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Yongy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Yongy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Yongy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Yongy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3186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869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869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869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其包括锅体组件和盖设在锅体组件上的锅盖组件,锅体组件内设有用于盛放食材的烹饪容器,锅盖组件内设有用于对烹饪容器内的食材进行烘烤的烘烤组件,锅盖组件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分隔罩,分隔罩形成开口向下的内腔,烘烤组件设于分隔罩的内腔中,内腔和烹饪容器围成烘烤腔,壳体和分隔罩之间形成散热腔,壳体上还设有转板,锅体组件上设有转接座,转板与转接座铰接连接,以使得锅盖组件可相对于锅体组件旋转开合,转板内设有电路板安装腔,电路板安装腔内安装有电路板,电路板安装腔与烘烤腔和散热腔均隔断设置。本申请提供的翻盖式空气炸锅,可有效降低电路板温升。

Description

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空气炸锅是利用热风循环对食物进行烘烤的烹饪器具,其烘烤出的食物焦黄酥脆,像是传统的油炸一样,因此称之为“炸锅”。空气炸锅通常包括锅盖和锅体,现有技术中,用于控制空气炸锅进行工作的电路板或者设置在锅盖中或者设置在锅体中,且多会由散热风扇对其吹风散热。然而,锅盖中设有热风系统,锅体中设有烹饪容器,锅盖和锅体的温度都较高,将电路板设于锅盖或锅体的任一当中均不利于其散热。而且,往往散热风扇吹向电路板的风为对锅盖或锅体散热后的热风,这不仅不利于电路板的散热,反而增加了电路板的温升。基于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可以降低电路板的温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其包括锅体组件和盖设在所述锅体组件上的锅盖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内设有用于盛放食材的烹饪容器,所述锅盖组件内设有用于对烹饪容器内的食材进行烘烤的烘烤组件,所述锅盖组件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分隔罩,所述分隔罩形成开口向下的内腔,所述烘烤组件设于所述分隔罩的内腔中,所述内腔和所述烹饪容器围成烘烤腔,所述壳体和所述分隔罩之间形成散热腔,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转板,所述锅体组件上设有转接座,所述转板与所述转接座铰接连接,以使得所述锅盖组件可相对于所述锅体组件旋转开合,所述转板内设有电路板安装腔,所述电路板安装腔内安装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腔与所述烘烤腔和所述散热腔均隔断设置。
本申请提供的翻盖式空气炸锅,通过将电路板安装在锅盖组件和锅体组件翻转连接的转板内,其远离锅盖组件上的烘烤组件和锅体组件上的烹饪容器,受其热量影响较小。而且,通过将电路板安装腔与烘烤腔和散热腔均隔断设置,电路板无需吹风散热,避免了热风吹在电路板上不仅不利于其散热,反而会增加电路板温升的弊端。
作为本申请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衬架,所述衬架上设有转板安装部,所述转板包括安装在所述转板安装部上的转板主体和盖设在所述转板主体远离所述壳体一侧上的转板盖体,所述转板盖体上开设有通风孔。根据该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转板远离壳体一侧设置的转板盖板上开设通风孔,由通风孔进行自然对流散热,无需采用吹风即可将电路板安装腔内的温升控制在合适范围。
作为本申请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转板安装部和所述转板主体均包括未开设风孔的板体,且两所述板体叠加固定在一起。根据该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转板安装部和转板主体均包括未开设风孔的板体,且两所述板体叠加固定在一起,两块板体可以起到隔热作用,阻止锅盖组件的热量向电路板传递。
作为本申请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转板主体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转接座上设有供所述转轴插装配合的转轴孔。根据该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通过转轴与转轴孔的配合,加之扭簧,可以实现锅盖组件的自动旋转弹起打开,方便用户使用。
作为本申请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轴上还设有限位凸块,所述转轴孔上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块和所述限位凹槽配合以在所述锅盖组件相对于所述锅体组件打开预设角度时将其定位。根据该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设置限位凸块和限位凹槽配合以在锅盖组件相对于所述锅体组件打开预设角度时将其定位,避免旋转打开角度过大而占用空间较大或是易与墙体或其他物体磕碰。
作为本申请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和所述分隔罩之间的散热腔内安装有电机和散热风扇,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贯穿所壳体以连通散热腔和外界。根据该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可形成独立的散热风道。
作为本申请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侧部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贯穿所述壳体和所述分隔罩以连通烘烤腔和外界。根据该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可形成独立的烘烤风道。
作为本申请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进风口处安装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穿过所述壳体和分隔罩之间的区域,所述进风管的内侧端口位于所述分隔罩的内腔中,所述进风管的外侧端口位于所述壳体外。根据该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阻隔散热风道和烘烤风道,保证其各自的独立性和可靠性。
作为本申请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衬架的底部边缘处设有水平延伸的底板翻边,所述外壳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翻边相抵,所述外壳的侧面和所述衬架的底板翻边上均开设有与散热腔连通的散热出风孔。根据该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外壳侧面和衬架的底板翻边上均设有散热出风孔,可增大散热的区域和散热出风面积。
作为本申请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烘烤组件包括烘烤风扇、位于烘烤风扇下方的发热件和位于所述发热件下方的过滤网,所述散热风扇和所述烘烤风扇由所述电机同轴驱动旋转。根据该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采用一个电机驱动两个风扇旋转,可减少零部件的数量,降低成本及简化组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空气炸锅的锅盖组件盖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空气炸锅的锅盖组件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本申请空气炸锅的锅盖组件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本申请空气炸锅的锅盖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申请空气炸锅的锅盖组件的立体爆炸图。
图6是本申请空气炸锅的转板与衬架的立体爆炸图。
图7是本申请空气炸锅的转板与衬架的立体组合图。
图8是本申请空气炸锅的转板的立体图。
图9是本申请空气炸锅的转板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0是本申请空气炸锅的转接座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锅盖组件;11-壳体;111-外壳;1111-第一进风口;1112-第二进风口;112-衬架;1113-第一散热出风孔;1121-底板翻边;1122-第二散热出风孔;1123-转板安装部;1124-螺钉柱;114-前面板;115-顶盖板;121-电机;122-烘烤风扇;123-隔热环;1231-顶部翻边;1232-侧部翻边;124-发热件;125-过滤网;13-散热风扇;14-分隔罩;141-进风管;15-转板;151-转板主体;1511-转轴;1512-扭簧;1513-限位凸块;1514-螺钉孔;152-转板盖体;1521-通风孔;16-转接座;161-主体板;162-转轴孔;163-限位凹槽;20-锅体组件;21-烹饪容器;3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其包括锅体组件20和盖设在所述锅体组件20上的锅盖组件10。所述锅体组件20内设有用于盛放食材的烹饪容器21,所述锅盖组件10内设有用于对烹饪容器21内的食材进行烘烤的烘烤组件。所述锅盖组件10包括壳体11和设于所述壳体11内的分隔罩14,所述分隔罩14形成开口向下的内腔,所述烘烤组件设于所述分隔罩14的内腔中,所述内腔和所述烹饪容器21围成烘烤腔。所述壳体11和所述分隔罩14之间形成散热腔。所述壳体11上还设有转板15,所述锅体组件20上设有转接座16,所述转板15与所述转接座16铰接连接,以使得所述锅盖组件10可相对于所述锅体组件20旋转开合。所述转板15内设有电路板安装腔,所述电路板安装腔内安装有电路板30。所述电路板30用以控制所述空气炸锅的工作,其具体可以是主控电路板、电源电路板等。所述电路板安装腔与所述烘烤腔和所述散热腔均隔断设置。
本申请提供的翻盖式空气炸锅,通过将电路板30安装在锅盖组件10和锅体组件20翻转连接的转板15内,其远离锅盖组件10上的烘烤组件和锅体组件20上的烹饪容器21,受其热量影响较小。而且,通过将电路板安装腔与烘烤腔和散热腔均隔断设置,电路板30无需吹风散热,避免了热风吹在电路板30上不仅不利于其散热,反而会增加电路板30温升的弊端。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所述锅盖组件10和所述锅体组件20铰接连接,所述锅盖组件10可相对于所述锅体组件20翻转以实现旋转开合。在锅盖组件10相对于所述锅体组件20打开的状态下,可将所述烹饪容器21放入锅体组件20内或是从锅体组件20内取出。请参阅图5至图7所示,所述锅盖组件10的壳体11包括外壳111和设于所述外壳111内的衬架112,所述衬架112上设有转板安装部1123。所述转板15包括安装在所述转板安装部1123上的转板主体151和盖设在所述转板主体151远离所述壳体11一侧上的转板盖体152。所述转板安装部1123上设有螺钉柱1124,所述转板主体151上对应所述螺钉柱1124设有螺钉孔1514。所述转板安装部1123和所述转板主体151均包括未开设风孔的板体,且两所述板体叠加固定在一起。转板安装部1123和转板主体151均包括未开设风孔的板体,且两所述板体叠加固定在一起,可以起到隔热作用,阻止锅盖组件10的热量向电路板30传递。所述转板盖体152上开设有通风孔1521。通过在转板15远离壳体11一侧设置的转板盖板152上开设通风孔1521,由通风孔1521进行自然对流散热,无需采用吹风即可将电路板安装腔内的温升控制在合适范围。
请参阅图8至图10所示,所述转板主体151上设有转轴1511,所述转轴1511上套设有扭簧1512。所述转接座16包括主体板161和形成在主体板161上的一对供所述转轴1511插装配合的转轴孔162。通过转轴1511与转轴孔162的配合,加之扭簧1512,可以实现锅盖组件10的自动旋转弹起打开,方便用户使用。进一步的,所述转轴1511上还设有限位凸块1513,所述转轴孔162上设有限位凹槽163,所述限位凸块1513和所述限位凹槽163配合以在所述锅盖组件10相对于所述锅体组件20打开预设角度时将其定位。设置限位凸块1513和限位凹槽163配合以在锅盖组件10相对于所述锅体组件20打开预设角度时将其定位,避免旋转打开角度过大而占用空间较大或是易与墙体或其他物体磕碰。
请重点参阅图5所示,所述分隔罩14形成开口向下的内腔,所述烘烤组件包括的烘烤风扇122、隔热环123、发热件124和过滤网125设于所述分隔罩14的内腔中。所述壳体11和所述分隔罩14之间的散热腔内安装有电机121和散热风扇13,散热风扇13用于吹动气流在壳体11和分隔罩14之间区域流动散热。由散热风扇13驱动形成的散热气流可对锅盖组件10的壳体11进行散热,避免壳体11过热影响使用寿命或是烫伤用户。而且,散热风扇13驱动形成的散热气流与烘烤组件形成的烘烤气流相互隔开、独立流动,互不影响。所述壳体11的顶部设有第一进风口1111,所述第一进风口1111贯穿所壳体11以连通散热风扇13所在的散热腔和外界,所述壳体11的侧部设有第二进风口1112,所述第二进风口1112贯穿所述壳体11和所述分隔罩14以连通烘烤腔和外界。散热风扇13的进风口即第一进风口111,其与烘烤风扇122的进风口即第二进风口1112相互独立设置,互不影响,保证散热和烘烤的独立性和可靠性。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包括外壳111、设于所述外壳111内的衬架112和安装在所述外壳111前部的前面板114。所述第一进风口1111贯穿所述外壳111和衬架112,并受所述分隔罩14阻挡。所述第一进风口1111上方还盖设有顶盖板115,所述顶板115覆盖在所述第一进风口1111上方且与所述外壳111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得气流可以通过该侧边间隙进入,可减少灰尘等直接掉落入第一进风口1111中。所述电机121安装固定在所述衬架112上,所述电机121具有朝下延伸至所述衬架112下方的电机轴,所述散热风扇13连接在所述电机轴上。所述第二进风口1112贯穿所述外壳111、衬架112和分隔罩14。所述第二进风口1112处安装有进风管141,所述进风管141穿过所述壳体11和分隔罩14之间的区域,所述进风管141的内侧端口位于所述分隔罩14的内腔中,所述进风管141的外侧端口位于所述壳体11外。即,第二进风口1112内套设有进风管141,进风管141依次穿过外壳111、衬架112和分隔罩14。采用进风管141穿过壳体11和分隔罩14之间的区域进行进风,使得从第二进风口1112进入的气流不会流到壳体11和分隔罩14之间的散热腔内,进一步的分隔了散热气流的进风和烘烤气流的进风,增强了散热和烘烤的独立性和可靠性。所述进风管141自外侧端口向内侧端口呈朝向所述空气炸锅的中心倾斜设置。进风管141呈如此倾斜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导入的气流更靠近烘烤风扇122以被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气流倾斜进入可以避免气流与烘烤风扇122正面接触而使得气流过于紊乱。
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所述外壳111的侧面下部位置处开设有第一散热出风孔1113。从第一进风口1111吸入的风可在散热风扇13的吹动下从所述第一散热出风孔1113吹出,增强对外壳111的散热效果。所述衬架112的整体呈倒扣的框架状,所述衬架112的底部边缘处设有水平延伸的底板翻边1121,所述外壳11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翻边1121相抵,所述衬架112的底板翻边1121上开设有第二散热出风孔1122。衬架112的底板翻边1121上开设的散热出风孔可以通过锅盖组件下部的区域进行散热,可以增大散热区域。在一实施例中,锅体组件20的壳体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二散热出风孔1122连通的通孔,则散热气流可通过第二散热出风孔1122和锅体组件20上的通孔进入到锅体组件20的壳体内,以对锅体组件20的壳体内侧进行散热。
请继续参阅图5所示,从进风管141吸入的气流流向烘烤风扇122的侧边扇叶处,由烘烤风扇122旋转驱动气流向下流经发热件124加热后流向烹饪容器21内以对食材进行烘烤。所述发热件124的外侧罩设有隔热环123。所述隔热环123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隔热环123包括位于所述发热件124上方的呈环形的顶部翻边1231和自所述顶部翻边1231向下延伸的位于所述发热件124周向上的侧部翻边1232。设置隔热环123可以减少发热件124的热量向上传递,提升其加热能效。所述烘烤风扇122的扇叶位于所述顶部翻边1231处,烘烤风扇122驱动的气流从隔热环123的周边向下进入烹饪容器21内,在烹饪容器21内形成对流循环,气流从烹饪容器21的中部向上经过过滤网125、发热件124后,穿过隔热环123中部的开口而流到烘烤风扇122处,由烘烤风扇122再次驱动从隔热环123的周边向下进入烹饪容器21内,如此循环,以对烹饪容器21内的食材烘烤。所述过滤网125覆盖的面积大于所述隔热环123的开口的面积,保证循环向发热件124和烘烤风扇122的气流需完全经过过滤网125,提升过滤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烘烤风扇122亦由所述电机121驱动,即所述散热风扇13和所述烘烤风扇122由电机121同轴驱动旋转。采用一个电机121同轴驱动两个风扇转动,可以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且方便装配。
通过以上对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翻盖式空气炸锅,通过将电路板30安装在锅盖组件10和锅体组件20翻转连接的转板15内,其远离锅盖组件10上的烘烤组件和锅体组件20上的烹饪容器21,受其热量影响较小。而且,通过将电路板安装腔与烘烤腔和散热腔均隔断设置,电路板30无需吹风散热,避免了热风吹在电路板30上不仅不利于其散热,反而会增加电路板30温升的弊端。电路板30通过转板本152上开设的通风孔1521自然对流散热即可。另外,本申请提供的翻盖式空气炸锅的散热气流的流动路径和烘烤气流的流动路径设计合理,保证散热和烘烤的独立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包括锅体组件和盖设在所述锅体组件上的锅盖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内设有用于盛放食材的烹饪容器,所述锅盖组件内设有用于对烹饪容器内的食材进行烘烤的烘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组件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分隔罩,所述分隔罩形成开口向下的内腔,所述烘烤组件设于所述分隔罩的内腔中,所述内腔和所述烹饪容器围成烘烤腔,所述壳体和所述分隔罩之间形成散热腔,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转板,所述锅体组件上设有转接座,所述转板与所述转接座铰接连接,以使得所述锅盖组件可相对于所述锅体组件旋转开合,所述转板内设有电路板安装腔,所述电路板安装腔内安装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腔与所述烘烤腔和所述散热腔均隔断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衬架,所述衬架上设有转板安装部,所述转板包括安装在所述转板安装部上的转板主体和盖设在所述转板主体远离所述壳体一侧上的转板盖体,所述转板盖体上开设有通风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盖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安装部和所述转板主体均包括未开设风孔的板体,且两所述板体叠加固定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盖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主体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转接座上设有供所述转轴插装配合的转轴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盖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还设有限位凸块,所述转轴孔上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块和所述限位凹槽配合以在所述锅盖组件相对于所述锅体组件打开预设角度时将其定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分隔罩之间的散热腔内安装有电机和散热风扇,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贯穿所壳体以连通散热腔和外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盖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部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贯穿所述壳体和所述分隔罩以连通烘烤腔和外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盖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处安装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穿过所述壳体和分隔罩之间的区域,所述进风管的内侧端口位于所述分隔罩的内腔中,所述进风管的外侧端口位于所述壳体外。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盖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衬架的底部边缘处设有水平延伸的底板翻边,所述外壳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翻边相抵,所述外壳的侧面和所述衬架的底板翻边上均开设有与散热腔连通的散热出风孔。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盖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烤组件包括烘烤风扇、位于烘烤风扇下方的发热件和位于所述发热件下方的过滤网,所述散热风扇和所述烘烤风扇由所述电机同轴驱动旋转。
CN202022731868.2U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 Active CN2137869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1868.2U CN213786985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1868.2U CN213786985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86985U true CN213786985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37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31868.2U Active CN213786985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8698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8851A (zh) * 2022-02-28 2022-04-01 深圳中科德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式防潮湿工业交换机
WO2023206978A1 (zh) * 2022-04-25 2023-11-02 湖南斗禾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空气炸锅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8851A (zh) * 2022-02-28 2022-04-01 深圳中科德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式防潮湿工业交换机
CN114268851B (zh) * 2022-02-28 2022-05-20 深圳中科德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式防潮湿工业交换机
WO2023206978A1 (zh) * 2022-04-25 2023-11-02 湖南斗禾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空气炸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786985U (zh) 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
CN210114356U (zh) 排气方式改进的空气炸锅
CN217792638U (zh) 一种内循环风道空气炸风炉烤箱
WO2023279854A1 (zh) 烹饪器具
CN112240576A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6135707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
CN213248563U (zh) 烹饪器具
CN213787007U (zh) 一种带油烟过滤网的空气炸锅
CN209877015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7827590U (zh) 一种烹饪装置的风道结构
CN212661632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9000092U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模块的烤炉
WO2023207075A1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8128176U (zh) 立式空气炸锅
CN216293816U (zh) 一种卧式空气炸锅
CN218528511U (zh) 多功能烹饪器具
CN217066114U (zh) 一种多功能烤箱
CN220572037U (zh) 一种集空炸与电烤双功能的双腔加热装置
CN217959770U (zh) 空气炸锅结构
CN216534973U (zh) 具有空气炸功能的烹饪设备
CN215777510U (zh) 烹饪器具
CN218246908U (zh) 一种嵌入式烤箱
CN215127553U (zh) 一种多功能烤具
CN216431824U (zh) 一种用于微波炉的多功能烹饪组件和微波炉
CN218528529U (zh) 一种卧式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1100 No. 10, Xinghu Road, Huanghu Town,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Yongyao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1100 No. 10, Xinghu Road, Huanghu Town,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YONGYAO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