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03840A - 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03840A
CN115803840A CN202180044330.9A CN202180044330A CN115803840A CN 115803840 A CN115803840 A CN 115803840A CN 202180044330 A CN202180044330 A CN 202180044330A CN 115803840 A CN115803840 A CN 1158038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ovable
movable member
fixed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443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针持裕之
箕轮亮太
西田刚
岩坂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803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038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6Contact spring sets
    • H01H50/58Driving arrangemen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therewith; Mounting of driving arrangements on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36Stationary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 e.g. yo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60Contact arrangements moving contact being rigidly combined with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电磁继电器具备基座、包含第一固定触点的第一固定端子、包含第二固定触点的第二固定端子、可动接触片、可动部件以及复位弹簧。可动接触片包含能够与第一固定触点及第二固定触点接触的一对可动触点。可动部件固定可动接触片,并设为能够向第一固定触点及第二固定触点与一对可动触点接触的接触方向和相互分离的分离方向移动。复位弹簧配置在基座与可动部件之间,朝向分离方向对可动部件进行施力。基座包含对可动部件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可动部件包含相对于导向部滑动的滑动部。复位弹簧配置于导向部的内侧。导向部配置于比第一固定触点及第二固定触点靠接触方向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今,已知有开闭电路的电磁继电器。例如,专利文献1的电磁继电器具备:包含固定触点的固定端子;包含可动触点的可动接触片;以及将可动铁芯的转动传递至可动接触片的可动部件。可动接触片根据可动部件的移动而相对于可动部件滑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德国实用新型公开第20201300678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电磁继电器中,由于可动接触片与可动部件相互滑动,所以因滑动而产生的磨损粉末容易附着于固定触点或可动触点。若磨损粉末附着于固定触点或可动触点,则触点间的接触电阻增大而通电性能降低。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电磁继电器中,抑制磨损粉末附着于触点。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磁继电器具备基座、第一固定端子、第二固定端子、可动接触片、可动部件以及复位弹簧。第一固定端子包含第一固定触点,并被基座支撑。第二固定端子包含第二固定触点,并在与第一固定端子分开的位置被基座支撑。可动接触片包含能够与第一固定触点及第二固定触点接触的一对可动触点。可动部件固定可动接触片,并设为能够向第一固定触点及第二固定触点与一对可动触点接触的接触方向和相互分离的分离方向移动。复位弹簧配置在基座与可动部件之间,朝向分离方向对可动部件进行施力。基座包含对可动部件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可动部件包含相对于导向部滑动的滑动部。复位弹簧配置于导向部的内侧。导向部配置于比第一固定触点及第二固定触点靠接触方向侧的位置。
在该电磁继电器中,可动接触片固定于可动部件。即,可动接触片与可动部件不相互滑动,从而不会因可动接触片与可动部件的滑动而产生磨损粉末。因此,能够抑制磨损粉末附着于第一固定触点、第二固定触点或者一对可动触点。并且,由于导向部配置于比第一固定触点及第二固定触点靠接触方向侧的位置,所以导向部配置于远离第一固定触点、第二固定触点以及一对可动触点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因可动部件在导向部滑动而产生的磨损粉末附着于第一固定触点、第二固定触点或者一对可动触点。并且,由于复位弹簧配置于导向部的内侧,所以能够抑制在复位弹簧与基座之间产生的磨损粉末附着于第一固定触点、第二固定触点或者一对可动触点。
滑动部的接触方向侧的端部也可以位于比导向部的分离方向侧的端部靠接触方向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复位弹簧不会在配置第一固定触点6b、第二固定触点7b以及一对可动触点8a、8b的空间露出。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可动部件与复位弹簧的接触而产生的磨损粉末以及因滑动部在导向部滑动而产生的磨损粉末附着于第一固定触点、第二固定触点或者一对可动触点。
基座也可以包含以向分离方向凹下的方式形成的凹部。滑动部以及复位弹簧也可以配置于凹部的内侧。导向部也可以由凹部的一部分构成。在该情况下,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对可动部件的移动进行导向。
可动部件也可以包含与凹部对置地配置且能够收纳复位弹簧的一部分的第一弹簧收纳部。复位弹簧的周围也可以被凹部和第一弹簧收纳部包围。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因可动部件与复位弹簧的接触而产生的磨损粉末以及因滑动部在导向部滑动而产生的磨损粉末附着于第一固定触点、第二固定触点或者一对可动触点。
基座以及可动部件的任一方也可以包含对复位弹簧进行定位的定位部。在该情况下,复位弹簧的定位变得容易。
滑动部的接触方向侧的端部以及导向部的所述分离方向侧的端部的至少一方也可以被实施了45度倒角或圆弧倒角。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因滑动部在导向部滑动而产生的磨损粉末。并且,组装变得容易。
电磁继电器也可以还具备朝向接触方向对可动部件进行施力的触点弹簧。可动部件也可以包含能够收纳触点弹簧的一部分的第二弹簧收纳部。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因可动部件与触点弹簧的接触而产生的磨损粉末附着于第一固定触点、第二固定触点或者一对可动触点。
电磁继电器也可以还具备:触点弹簧,其朝向接触方向对可动部件进行施力;以及第一弹簧座部件,其配置在触点弹簧与可动部件之间。触点弹簧也可以经由第一弹簧座部件朝向接触方向对可动部件进行施力。在该情况下,例如通过由不锈钢等材料形成第一弹簧座部件,相比使触点弹簧与可动部件直接接触的情况,能够抑制磨损粉末的产生。
电磁继电器也可以还具备配置在复位弹簧与可动部件之间的第二弹簧座部件。复位弹簧也可以经由第二弹簧座部件朝向分离方向对可动部件进行施力。在该情况下,例如通过由不锈钢等材料形成第二弹簧座部件,相比使复位弹簧与可动部件直接接触的情况,能够抑制磨损粉末的产生。
可动接触片也可以通过嵌件成型而固定于可动部件。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可动部件固定可动接触片。
可动部件也可以由包含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至少两个以上的构件构成。可动接触片也可以以被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夹持的状态固定于可动部件。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可动部件固定可动接触片。
可动接触片也可以经由配置在第一构件与可动接触片之间、或者第二构件与可动接触片之间的弹性部件而固定于所述可动部件。在该情况下,能够相对于可动部件牢固地固定可动接触片。
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在该情况下,设计的自由度变高。
第一构件也可以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第二构件也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配置于比第一构件靠接触方向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由第一构件确保绝缘性,并且由第二构件减少触点装置的发热。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电磁继电器中,能够抑制磨损粉末附着于触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从X方向观察到的电磁继电器的截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从Y方向观察到的触点装置周边的截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从Y方向观察到的触点装置周边的截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从Y方向观察到的变形例的触点装置周边的截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从Y方向观察到的变形例的触点装置周边的截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从Y方向观察到的变形例的触点装置周边的截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从X方向观察到的变形例的可动部件的截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从Y方向观察到的变形例的可动部件的截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从X方向观察到的变形例的电磁继电器的截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从X方向观察到的变形例的电磁继电器的截面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参照附图时,将图1中的上下方向作为Z方向、将左右方向作为Y方向、将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作为X方向进行说明。并且,在Z方向上,将图1中的上方作为Z2方向、将下方作为Z1方向进行说明。此外,上述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定义的,并不限定电磁继电器的配置方向。
图1是从X方向观察到的电磁继电器100的截面的剖视示意图。电磁继电器100具备基座2、触点装置3以及驱动装置4。基座2由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当从Z方向观察时,基座2大致呈矩形状。基座2支撑触点装置3以及驱动装置4。触点装置3以及驱动装置4由安装于基座2的未图示的壳体覆盖。
图2是从Y方向观察到的触点装置3周边的截面的剖视示意图。触点装置3被基座2支撑。触点装置3包含第一固定端子6、第二固定端子7、可动接触片8、可动部件9、触点弹簧10以及复位弹簧11。第一固定端子6、第二固定端子7以及可动接触片8是板状的端子,由铜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
如图2所示,当从X方向观察时,第一固定端子6大致呈L字形状。当从X方向观察时,第一固定端子6例如也可以大致呈U字形状。第一固定端子6被基座2支撑。
第一固定端子6包含第一触点支撑部6a、第一固定触点6b、被支撑部6c以及外部连接部6d。第一触点支撑部6a沿X方向及Y轴方向延伸。第一固定触点6b配置于第一触点支撑部6a。第一固定触点6b从第一触点支撑部6a向Z2方向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触点6b与第一固定端子6分体,但也可以与第一固定端子6成为一体。被支撑部6c沿X方向及Z方向延伸。被支撑部6c被基座2支撑。被支撑部6c例如被压入固定于基座2。外部连接部6d从基座2向Z1方向突出,与未图示的外部设备电连接。
第二固定端子7呈与第一固定端子6相同的形状。第二固定端子7在X方向上与第一固定端子6分开的位置被基座2支撑。第二固定端子7包含第二触点支撑部7a、第二固定触点7b、被支撑部7c以及外部连接部7d。第二固定端子7的各结构与第一固定端子6的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可动接触片8沿X方向延伸。可动接触片8的长度方向与X方向一致。可动接触片8配置于比第一固定端子6及第二固定端子7靠Z2方向侧的位置。可动接触片8配置于与第一触点支撑部6a及第二触点支撑部7a在Z方向上对置的位置。
可动接触片8包含能够与第一固定触点6b及第二固定触点7b接触的一对可动触点8a、8b。以下,在一对开闭用可动触点8a、8b中,将能够与第一固定触点6b接触的触点标注为第一可动触点8a,将能够与第二固定触点7b接触的触点标注为第二可动触点8b。第一可动触点8a配置于与第一固定触点6b在Z方向上对置的位置。第一可动触点8a从可动接触片8的朝向Z1方向的面向Z1方向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可动触点8a与可动接触片8分体,但也可以与可动接触片8成为一体。
第二可动触点8b与第一可动触点8a在X方向上分开地配置。第二可动触点8b配置于与第二固定触点7b在Z方向上对置的位置。第二可动触点8b从可动接触片8的朝向Z1方向的面向Z1方向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可动触点8a与可动接触片8分体,但也可以与可动接触片8成为一体。
可动接触片8设为能够向第一固定触点6b及第二固定触点7b与一对可动触点8a、8b接触的接触方向和相互分离的分离方向移动。本实施方式中的接触方向与Z1方向一致,分离方向与Z2方向一致。
可动部件9设为能够向Z1方向(接触方向)和Z2方向(分离方向)移动。可动部件9设为能够在从图2所示的断开位置到图4所示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一对可动触点8a、8b处于与第一固定触点6b及第二固定触点接触的状态。在断开位置,一对可动触点8a、8b处于从第一固定触点6b及第二固定触点7b离开的状态。
可动部件9由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可动部件9固定可动接触片8。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嵌件成型嵌件成型将可动接触片8固定于可动部件9。因此,随着可动部件9向Z1方向及Z2方向的移动,可动接触片8与可动部件9一体地移动。
此处,基座2包含导向部21和凹部22。导向部21对可动部件9的移动进行导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部21由以向Z2方向凹下的方式形成的凹部22的一部分构成。详细而言,导向部21由凹部22的内侧面构成。当从Z2方向观察时,导向部21形成为非圆形状。导向部21配置于比一对可动触点8a、8b靠Z1方向侧的位置。导向部21配置于比第一固定触点6b及第二固定触点7b靠Z1方向侧的位置。导向部21在X方向上配置在第一固定端子6与第二固定端子7之间。导向部21朝向Z2方向开口。如图3中放大所示,导向部21的Z2方向侧的端部21a被实施了45度倒角或圆弧倒角。
可动部件9的向Z1方向及Z2方向的移动由导向部21引导。可动部件9的向X方向及Y方向的移动由导向部21限制。并且,滑动部9c的绕与Z方向平行的轴的旋转由导向部21限制。
可动部件9包含轴部9a、弹簧装配部9b、滑动部9c以及第一弹簧收纳部9d。轴部9a大致呈圆柱形状,沿Z方向延伸。在轴部9a固定有可动接触片8。弹簧装配部9b形成于轴部9a的Z2方向侧的端部。弹簧装配部9b大致呈圆柱形状,沿Z2方向延伸。弹簧装配部9b的外径比轴部9a的外径小。在弹簧装配部9b装配触点弹簧10。
滑动部9c是被导向部21导向的部分,相对于导向部21在Z方向上滑动。滑动部9c配置于凹部22的内侧。滑动部9c形成于轴部9a的Z1方向侧的端部。当从Z2方向观察时,滑动部9c形成为非圆形状。滑动部9c具有沿导向部21的形状形成的形状。如图3中放大所示,滑动部9c的Z1方向侧的端部9f被实施了45度倒角或圆弧倒角。端部9f位于比导向部21的端部21a靠Z1方向侧的位置。详细而言,在可动部件9处于断开位置以及闭合位置时,端部9f位于比导向部21的端部21a靠Z1方向侧的位置。
第一弹簧收纳部9d与凹部22在Z方向上对置地配置。第一弹簧收纳部9d从轴部9a的Z1方向侧的端部向Z2方向凹下。第一弹簧收纳部9d能够收纳复位弹簧11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簧收纳部9d能够收纳复位弹簧11的Z2方向侧的一端。
触点弹簧10是为了增大一对可动触点8a、8b相对于第一固定触点6b及第二固定触点7b的接触压力而设置的。触点弹簧10向Z1方向对可动部件9进行施力。触点弹簧10被弹簧装配部9b支撑。触点弹簧10配置在下述的可动铁片4e与轴部9a之间。
复位弹簧11配置在基座2与可动部件9之间,朝向Z2方向对可动部件9进行施力。复位弹簧11配置于凹部22的内侧。复位弹簧11的至少一部分被收纳于凹部22。复位弹簧11的周围被凹部22和第一弹簧收纳部9d包围。由第一弹簧收纳部9d对复位弹簧11进行定位。
驱动装置4与触点装置3在Y方向上分开地配置。驱动装置4被基座2支撑。驱动装置4通过电磁力使可动部件9移动。驱动装置4包含线圈4a、卷线筒4b、固定铁芯4c、磁轭4d以及可动铁片4e。线圈4a卷绕于卷线筒4b的外周。卷线筒4b沿Z方向延伸。固定铁芯4c沿Z方向延伸,配置于卷线筒4b的内周部。磁轭4d配置为包围线圈4a。磁轭4d与固定铁芯4c连接。可动铁片4e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被磁轭4d支撑,另一端与可动部件9的弹簧装配部9b连接,并与触点弹簧10接触。
接下来,对电磁继电器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未对线圈4a施加电压的状态下,通过复位弹簧11的弹力向Z2方向按压可动部件9,可动部件9位于图2所示的断开位置。若对线圈4a施加电压而使驱动装置4励磁,则可动铁片4e被固定铁芯4c吸引而转动,经由触点弹簧10向Z1方向按压可动部件9。然后,可动部件9克服复位弹簧11的弹力而移动至图4所示的闭合位置。随着该可动部件9向闭合位置的移动,可动接触片8与可动部件9一体地移动,从而一对可动触点8a、8b与第一固定触点6b及第二固定触点7b接触。此外,若停止线圈4a的电压的施加,则可动部件9通过复位弹簧11的弹力向Z2方向移动而返回至断开位置。
在上述结构的电磁继电器100中,可动接触片8固定于可动部件9。即,可动接触片8与可动部件9不相互滑动,从而不会因可动接触片8与可动部件9的滑动而产生磨损粉末。因此,能够抑制磨损粉末附着于第一固定触点6b、第二固定触点7b或者一对可动触点8a、8b。并且,由于导向部21配置于比第一固定触点6b及第二固定触点7b靠Z1方向侧的位置,所以导向部21配置于远离第一固定触点6b、第二固定触点7b以及一对可动触点8a、8b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因可动部件9在导向部21滑动而产生的磨损粉末附着于第一固定触点6b、第二固定触点7b或者一对可动触点8a、8b。并且,由于复位弹簧11配置于导向部21的内侧,所以能够抑制在复位弹簧11与基座2之间产生的磨损粉末附着于第一固定触点6b、第二固定触点7b或者一对可动触点8a、8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复位弹簧11的周围被凹部22和第一弹簧收纳部9d包围。而且,在可动部件9处于断开位置时,滑动部9c的端部9f位于比导向部21的端部21a靠Z1方向侧的位置。因此,复位弹簧11不会在配置第一固定触点6b、第二固定触点7b以及一对可动触点8a、8b的空间露出。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可动部件9在导向部21滑动而产生的磨损粉末附着于第一固定触点6b、第二固定触点7b或者一对可动触点8a、8b。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变更基座2、触点装置3、驱动装置4的结构。
也可以变更可动部件9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如图5所示,可动部件9还包含第二弹簧收纳部9g。第二弹簧收纳部9g形成于轴部9a的Z2方向侧的端部。第二弹簧收纳部9g是在轴部9a的Z2方向侧的端部向Z1方向凹下的凹部。第二弹簧收纳部9g能够收纳触点弹簧10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簧收纳部9g能够收纳触点弹簧10的Z1方向侧的端部。当可动部件9处于断开位置时,第二弹簧收纳部9g包围触点弹簧10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在触点弹簧10与可动部件9之间产生的磨损粉末附着于第一固定触点6b、第二固定触点7b或者一对可动触点8a、8b。
并且,如图6所示,也可以省略第一弹簧收纳部9d。在该情况下,基座2以及可动部件9的任一方也可以包含对复位弹簧11进行定位的定位部30。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定位部30从凹部22的底部向Z2方向突出地形成。此外,定位部30也可以从可动部件9的轴部9a向Z1方向突出地形成。也可以在凹部22的底部向Z1方向凹下地形成。在该情况下,也优选为,在可动部件9处于断开位置时,滑动部9c的端部9f位于比导向部21的端部21a靠Z1方向侧的位置。
如图7所示,电磁继电器100也可以还具备配置在触点弹簧10与可动部件9之间的第一弹簧座部件32。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弹簧座部件32配置于轴部9a的Z2方向侧的端部。第一弹簧座部件32例如由不锈钢等材料形成。触点弹簧10也可以经由第一弹簧座部件32向Z1方向按压可动部件9。在该情况下,与使触点弹簧10与轴部9a直接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磨损粉末的产生。同样,也可以在复位弹簧11与可动部件9之间配置第二弹簧座部件34,经由第二弹簧座部件34朝向Z2方向对可动部件9进行施力。第二弹簧座部件34例如也可以配置于第一弹簧收纳部9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动接触片8通过嵌件成型而固定于可动部件9,但可动接触片8固定于可动部件9的固定机构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图8是从X方向观察到的变形例的可动部件9的截面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从Y方向观察到的变形例的可动部件9的截面的局部剖视图。如图8及图9所示,可动部件9也可以由包含第一构件36a和第二构件36b的两个以上的构件构成。
在图8及图9所示的例子中,可动部件9由第一构件36a和第二构件36b这两个构件构成。可动接触片8在Z方向上以被第一构件36a和第二构件36b夹持的状态固定于可动部件9。具体而言,也可以在第一构件36a与第二构件36b之间夹入有可动接触片8的状态下,利用对第一构件36a和第二构件36b进行卡扣配合或铆接固定等机构,相对于可动部件9固定可动接触片8。在该情况下,为了相对于可动部件9牢固地固定可动接触片8,也可以在第一构件36a与可动接触片8之间、或者第二构件36b与可动接触片8之间配置弹性部件38。弹性部件38例如是刚性较高的弹簧部件。在图8及图9所示的例子中,在可动接触片8与第一构件36a的Z方向之间配置有弹性部件38。
并且,可动部件9也可以并非由单一的材料形成。例如,在可动部件9由第一构件36a和第二构件36b这两个构件构成的情况下,第一构件36a和第二构件36b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也可以由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第一构件36a以及第二构件36b的一方,由铝、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第一构件36a以及第二构件36b的另一方。在该情况下,优选为,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配置于Z2方向侧的第一构件36a,由金属材料形成配置于Z1方向侧的第二构件36b。由此,能够由第一构件36a确保触点装置3与驱动装置4的绝缘性,并且由第二构件36b减少触点装置3的发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动铁片4e是与触点弹簧10直接接触而按压触点弹簧10的结构,但可动铁片4e也可以是间接地按压触点弹簧10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如图10所示,可动铁片4e是经由夹设部件40而间接地按压触点弹簧10的结构。或者,也可以如图11所示,是经由与可动铁片4e连接的其它构件42而间接地按压触点弹簧10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例如,通过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夹设部件40或者其它构件42,容易确保触点装置3与驱动装置4的绝缘性。此外,在设置其它构件42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夹设部件40。
电磁继电器100也可以还具备永久磁铁,该永久磁铁产生使洛伦兹力作用于在一对可动触点8a、8b与第一固定触点6b及第二固定触点7b之间产生的电弧的磁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磨损粉末附着于触点。
符号说明
2…基座;6…第一固定端子;7…第二固定端子;8…可动接触片;8a、8b…一对可动触点;9…可动部件;9c…滑动部;9d…第一弹簧收纳部;9g…第二弹簧收纳部;10…复位弹簧;11…触点弹簧;21…导向部;22…凹部;32…弹簧座部件;34…弹簧座部件;36a…第一构件;36b…第二构件;100…电磁继电器;Z1…接触方向;Z2…分离方向。

Claims (14)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座;
第一固定端子,其包含第一固定触点,并被所述基座支撑;
第二固定端子,其包含第二固定触点,并在与所述第一固定端子分开的位置被所述基座支撑;
可动接触片,其包含能够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及所述第二固定触点接触的一对可动触点;
可动部件,其固定所述可动接触片,并设为能够向所述第一固定触点及所述第二固定触点与所述一对可动触点接触的接触方向和相互分离的分离方向移动;以及
复位弹簧,其配置在所述基座与所述可动部件之间,朝向所述分离方向对所述可动部件进行施力,
所述基座包含对所述可动部件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
所述可动部件包含相对于所述导向部滑动的滑动部,
所述复位弹簧配置于所述导向部的内侧,
所述导向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固定触点及所述第二固定触点靠所述接触方向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部的所述接触方向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导向部的所述分离方向侧的端部靠所述接触方向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包含以向所述分离方向凹下的方式形成的凹部,
所述滑动部以及所述复位弹簧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内侧,
所述导向部由所述凹部的一部分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包含与所述凹部对置地配置且能够收纳所述复位弹簧的一部分的第一弹簧收纳部,
所述复位弹簧的周围被所述凹部和所述第一弹簧收纳部包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以及所述可动部件的任一方包含对所述复位弹簧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部的所述接触方向侧的端部以及所述导向部的所述分离方向侧的端部的至少一方被实施了45度倒角或圆弧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朝向所述接触方向对所述可动部件进行施力的触点弹簧,
所述可动部件包含能够收纳所述触点弹簧的一部分的第二弹簧收纳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触点弹簧,其朝向所述接触方向对所述可动部件进行施力;以及
第一弹簧座部件,其配置在所述触点弹簧与所述可动部件之间,
所述触点弹簧经由所述第一弹簧座部件朝向所述接触方向对所述可动部件进行施力。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配置在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可动部件之间的第二弹簧座部件,
所述复位弹簧经由所述第二弹簧座部件朝向所述分离方向对所述可动部件进行施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接触片通过嵌件成型而固定于所述可动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由包含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至少两个以上的构件构成,
所述可动接触片以被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夹持的状态固定于所述可动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可动接触片经由配置在第一构件与可动接触片之间、或者第二构件与可动接触片之间的弹性部件而固定于所述可动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件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
所述第二构件由金属材料形成,配置于比所述第一构件靠所述接触方向侧的位置。
CN202180044330.9A 2020-07-06 2021-06-16 电磁继电器 Pending CN1158038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6254 2020-07-06
JP2020116254A JP7452297B2 (ja) 2020-07-06 2020-07-06 電磁継電器
PCT/JP2021/022855 WO2022009629A1 (ja) 2020-07-06 2021-06-16 電磁継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3840A true CN115803840A (zh) 2023-03-14

Family

ID=79552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4330.9A Pending CN115803840A (zh) 2020-07-06 2021-06-16 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82434A1 (zh)
JP (1) JP7452297B2 (zh)
CN (1) CN115803840A (zh)
DE (1) DE112021003641T5 (zh)
WO (1) WO202200962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5572B2 (ja) * 1993-04-28 1999-12-06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封止接点装置
JP2008097893A (ja) 2006-10-10 2008-04-24 Denso Corp 電磁スイッチ
JP5910373B2 (ja) 2012-07-11 2016-04-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タータ用電磁ソレノイ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14098A (ja) 2022-01-19
WO2022009629A1 (ja) 2022-01-13
US20230282434A1 (en) 2023-09-07
JP7452297B2 (ja) 2024-03-19
DE112021003641T5 (de) 2023-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64437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10323104B (zh) 继电器
US20220293373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14388306B (zh) 电磁继电器
CN111584309A (zh) 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
US20220293381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10323103B (zh) 继电器
CN111801761B (zh) 继电器
JP4826616B2 (ja) 電磁継電器
CN115803840A (zh) 电磁继电器
US20220293374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12640023A (zh) 电磁继电器
US11373830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to ensure stable energization even when contact is dissolved
CN114388305A (zh) 电磁继电器
CN114388304A (zh) 电磁继电器
CN110520957B (zh) 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
CN114388303A (zh) 电磁继电器
JP7468277B2 (ja) 電磁継電器
JP7501328B2 (ja) 電磁継電器
US20230253172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16888701A (zh) 电磁继电器
CN112582210A (zh) 继电器
JP2022086208A (ja) 電磁継電器
CN113272930A (zh) 继电器
KR20230167707A (ko) 전자 계전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