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88106B - 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88106B CN115788106B CN202310016896.1A CN202310016896A CN115788106B CN 115788106 B CN115788106 B CN 115788106B CN 202310016896 A CN202310016896 A CN 202310016896A CN 115788106 B CN115788106 B CN 1157881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fting
- existing high
- rise structure
- bottom plate
- steel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9424 underpin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6—Separating, lifting, removing of buildings; Making a new sub-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将提升底板与既有高层结构固定连接,并且将既有高层结构底部的承台保留在提升底板下方。提升底板的重量以及承台的重量可以有效降低既有高层结构的重心,从而减小了既有高层结构在基础托换、顶升、平移施工中所受到扰动的影响。另外,提升底板上还可以添加配重块,以进一步稳定既有高层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发展,工业遗址改造不仅解决城市发展的遗留问题,更能创造新的发展机遇。由于工业遗址内的烟囱、筒仓等既有构筑物通常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与纪念意义,在工业遗址再开发中通常保留下来,使其原有的工业机理与现代化开发深度融合。
由于工业遗址中烟囱等既有高层结构的存在,使得工业遗址再开发特别是在下方新建地下室存在较大难度。为保证工业遗址再开发的顺利进行,考虑采用将烟囱等既有高层结构平移至新址的方式,这既能保证再开发过程中既有结构不受施工的干扰,也为原位新建地下室提供了便利。
针对既有高层结构的平移施工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传统的既有结构平移施工多针对高宽比较小的既有建筑结构,因而没有考虑多次基础托换时既有高层结构的稳定性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第二,传统的既有结构平移施工多针对采用浅基础的既有建筑结构,然而既有高层结构下方存在既有桩基与既有承台连接,平移施工前需将既有桩基与既有高层结构后分离方可施工,如何保证桩基分离时既有高层结构安全性亟待解决。
针对上述不足,亟待提出一种适用于既有高层结构托换、顶升、平移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及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包括提升底板、若干托换桩、与托换桩一一对应的钢管柱、提升装置;各个托换桩设置于既有高层结构周围的地下;各个钢管柱底端设置于对应的托换桩的顶部;所述钢管柱的上部露出地面;所述钢管柱上套设提升套筒;提升套筒的下部侧壁与提升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提升装置设置于钢管柱的上部并与提升套筒连接;提升套筒在提升装置的驱动下沿钢管柱侧壁上下运动;所述既有高层结构的下部浇筑于提升底板内;所述既有高层结构底部的承台位于提升底板下方。
本发明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安装就位后,既有高层结构底部的承台与下部的原有桩基会被分离,然后通过提升装置抬升提升底板,从而将既有高层结构抬起。
本发明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将提升底板与既有高层结构固定连接,并且将既有高层结构底部的承台保留在提升底板下方。提升底板的重量以及承台的重量可以有效降低既有高层结构的重心,从而减小了既有高层结构在基础托换、顶升、平移施工中所受到扰动的影响。另外,提升底板上还可以添加配重块,以进一步稳定既有高层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中,所述提升套筒上沿竖直方向间隔开设通孔;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设置于钢管柱上部的顶升千斤顶、设置于顶升千斤顶上部的顶升横梁、分别设置于顶升横梁两侧的提升臂、设置于提升臂下部的提升卡扣;所述提升卡扣与提升套筒的通孔可拆卸式连接。
提升装置分为A组和B组两组。提升底板提升时:
首先,A组的提升装置的提升卡扣伸入提升套筒的第一通孔,将提升装置与提升套筒连接;B组的提升装置的提升卡扣伸出提升套筒的第一通孔,将提升装置与提升套筒分离;
然后,启动A组的提升装置的顶升千斤顶,以A组的提升装置对应的钢管柱为支点对提升底板进行提升,提升过程中,B组的提升装置的提升卡扣逐步靠近位于第一通孔下方的第二通孔;
当B组的提升装置的提升卡扣移动至第二通孔处时,关闭A组的提升装置的顶升千斤顶,A组的提升装置的提升卡扣伸出提升套筒的第一通孔,将提升装置与提升套筒分离;将B组的提升装置的提升卡扣伸入提升套筒的第二通孔,将提升装置与提升套筒连接;接着,将A组的提升装置的顶升千斤顶复位;
接着,启动B组的提升装置的顶升千斤顶,以B组的提升装置对应的钢管柱为支点对提升底板进行提升,提升过程中,A组的提升装置的提升卡扣逐步靠近位于第二通孔下方的第三通孔;
当A组的提升装置的提升卡扣移动至第三通孔处时,关闭B组的提升装置的顶升千斤顶,B组的提升装置的提升卡扣伸出提升套筒的第二通孔,将提升装置与提升套筒分离;将A组的提升装置的提升卡扣伸入提升套筒的第三通孔,将提升装置与提升套筒连接;接着,将B组的提升装置的顶升千斤顶复位;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提升底板提升到位。
本发明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通过全自动控制的方式实现结构的提升,减少了在结构下方密闭空间的作业时间,可以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中,所述钢管柱沿竖直方向间隔开设通孔,钢管柱上相邻通孔的间距与所述提升套筒的相邻通孔的间距相同;销钉穿设于钢管柱以及提升套筒的通孔内,将钢管柱与提升套筒固定在一起。竖直方向上,通孔的间距小于等于提升装置最大行程。顶升时,提升套筒可相对钢管柱上下滑动;顶升到位后,可通过插入销钉的方式保证提升套筒与钢管柱相对固定,避免了顶升千斤顶的长时间受力,有利于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中,还包括与既有高层结构的下部连接并浇筑于提升底板内的剪力销。提升过程中,既有高层结构外侧的提升底板主要承受弯矩,剪力销承受既有高层结构与提升底板间的剪力,既有高层结构与其内侧的提升底板共同承受压力,充分利用了既有高层结构承载能力,避免既有高层结构受到的压力过大导致发生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中,还包括斜撑;所述斜撑设置于既有高层结构周围的地下;所述斜撑的端部与提升底板连接。斜撑能够降低后续施工对既有高层结构的扰动,保证既有高层结构安全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中,还包括防侧移构件;所述防侧移构件的一端与提升底板连接,另一端与既有高层结构周围的新建结构梁板连接。在提升既有高层结构时,首先要切断斜撑与提升底板的连接,然后再启动提升装置提升既有高层结构。在既有高层结构提升到位后,安装防侧移构件。防侧移构件能够有效地将施工过程中既有高层结构受到的水平荷载传递至周边的新建结构梁板,保证既有高层结构施工中的安全。为了便于施工,可在提升底板浇筑时在提升底板的侧部预埋螺纹套筒,将斜撑与螺纹套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中,还包括斜撑;所述斜撑设置于既有高层结构周围的地下;所述斜撑的端部与钢管柱连接。斜撑与钢管柱连接后,提升底板顶升时无需切断斜撑。在提升底板提升过程中斜撑可以始终对既有高层结构起到支撑作用,并且提升底板提升就位后无需再施工防侧移构件,能够节约施工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中,还包括斜撑、设置于提升底板底部的滑槽、与滑槽的一端连接并延伸至提升底板外侧的滑槽延伸段;所述斜撑为伸缩结构,设置于既有高层结构周围的地下;所述斜撑的端部在滑槽以及滑槽延伸段内滑动连接;所述滑槽以及滑槽延伸段内包括用于对斜撑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滑槽可预埋于提升底板底部,斜撑打设完成后,安装滑槽延伸段,使斜撑的一端设置于滑槽延伸段内。当提升底板提升时,斜撑随之伸长,并在滑槽以及滑槽延伸段滑动,此时,制动装置不发生作用。当提升底板就位时,制动装置锁死斜撑,保证斜撑与滑槽不再相对滑动,从而确保斜撑对既有高层结构的支撑作用。由于斜撑直接与提升底板活动连接,因此,在提升底板提升过程中斜撑对既有高层结构起到支撑作用更直接更显著,并且提升底板提升就位后无需再施工防侧移构件,能够节约施工成本。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的施工方法,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如下步骤:
S1,对既有高层结构进行预加固;
S2,将若干托换桩打入既有高层结构周围的地下,托换桩采用钻孔灌注桩;将若干钢管柱打入地下,各个钢管柱的底端设置于对应的托换桩的顶部;各个钢管柱的上部露出地面;将提升套筒套设于钢管柱上;
S3,将提升装置设置于钢管柱的上部并与提升套筒连接;提升套筒在提升装置的驱动下沿钢管柱侧壁上下运动;
S4,浇筑混凝土形成提升底板;提升套筒的下部侧壁与提升底板固定连接;既有高层结构的下部浇筑于提升底板内;
S5,在既有高层结构周围施工新建结构的围护结构、新建桩、新建柱;然后在新建桩、新建柱的基础上施工既有高层结构周围的新建结构梁板;
S6,开挖既有高层结构下方土体,露出原有的承台与原有桩基,并切断承台与原有桩基之间的连接;土体开挖可采用对称开挖的方式;切割方式可采用静力切割;
S7,启动提升装置提升提升底板,将既有高层结构提升至设计高度;
S8,在既有高层结构下方施工新建结构的新建桩、新建柱,并补齐新建结构梁板;
S9,切断提升底板下部的钢管柱,进行既有高层结构平移施工。
本发明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将提升底板与既有高层结构固定连接,并且将既有高层结构底部的承台保留在提升底板下方。提升底板的重量以及承台的重量可以有效降低既有高层结构的重心,从而减小了既有高层结构在基础托换、顶升、平移施工中所受到扰动的影响。另外,先行施工新建结构梁板再对既有高层结构进行施工,能够有效减小后续开挖时的基坑变形,保证既有高层结构的安全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中,所述提升套筒上沿竖直方向间隔开设通孔;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设置于钢管柱上部的顶升千斤顶、设置于顶升千斤顶上部的顶升横梁、分别设置于顶升横梁两侧的提升臂、设置于提升臂下部的提升卡扣;所述提升卡扣与提升套筒的通孔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S7包括:
将提升装置分为A组和B组两组,提升底板提升时:
S7-1,A组的提升装置的提升卡扣伸入提升套筒的第一通孔,将提升装置与提升套筒连接;B组的提升装置的提升卡扣伸出提升套筒的第一通孔,将提升装置与提升套筒分离;
S7-2,启动A组的提升装置的顶升千斤顶,以A组的提升装置对应的钢管柱为支点对提升底板进行提升,提升过程中,B组的提升装置的提升卡扣逐步靠近位于第一通孔下方的第二通孔;
S7-3,当B组的提升装置的提升卡扣移动至第二通孔处时,关闭A组的提升装置的顶升千斤顶,A组的提升装置的提升卡扣伸出提升套筒的第一通孔,将提升装置与提升套筒分离;将B组的提升装置的提升卡扣伸入提升套筒的第二通孔,将提升装置与提升套筒连接;接着,将A组的提升装置的顶升千斤顶复位;
S7-4,启动B组的提升装置的顶升千斤顶,以B组的提升装置对应的钢管柱为支点对提升底板进行提升,提升过程中,A组的提升装置的提升卡扣逐步靠近位于第二通孔下方的第三通孔;
S7-5,当A组的提升装置的提升卡扣移动至第三通孔处时,关闭B组的提升装置的顶升千斤顶,B组的提升装置的提升卡扣伸出提升套筒的第二通孔,将提升装置与提升套筒分离;将A组的提升装置的提升卡扣伸入提升套筒的第三通孔,将提升装置与提升套筒连接;接着,将B组的提升装置的顶升千斤顶复位;
重复S7-1至S7-5,直至提升底板提升到位。
本发明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通过全自动控制的方式实现结构的提升,减少了在结构下方密闭空间的作业时间,可以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中:
S4中还包括,将斜撑打入既有高层结构周围的地下,并将斜撑的端部与提升底板连接;
S6中还包括,将斜撑切断;
S7中还包括,提升底板提升至设计高度后,安装防侧移构件;所述防侧移构件的一端与提升底板连接,另一端与既有高层结构周围的新建结构梁板连接;
S9中还包括,拆除防侧移构件。
斜撑能够降低后续施工对既有高层结构的扰动,保证既有高层结构安全稳定。防侧移构件能够有效地将施工过程中既有高层结构受到的水平荷载传递至周边的新建结构梁板,保证既有高层结构施工中的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中,S4中还包括,将斜撑打入既有高层结构周围的地下,所述斜撑的端部与钢管柱连接。
斜撑与钢管柱连接后,提升底板顶升时无需切断斜撑。在提升底板提升过程中斜撑可以始终对既有高层结构起到支撑作用,并且提升底板提升就位后无需再施工防侧移构件,能够节约施工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中:
S4中还包括,在提升底板底部埋设滑槽;将斜撑打入既有高层结构周围的地下,所述斜撑为伸缩结构;安装滑槽延伸段至滑槽,滑槽延伸段延伸至提升底板外侧;将斜撑的一端设置于滑槽延伸段内;滑槽以及滑槽延伸段内设置制动装置;
S7中还包括,当提升底板提升时,斜撑随之伸长,并在滑槽以及滑槽延伸段滑动,此时,制动装置不发生作用;当提升底板就位时,制动装置锁死斜撑,斜撑与滑槽不再相对滑动。
由于斜撑与提升底板活动连接,因此,在提升底板提升过程中斜撑对既有高层结构起到支撑作用更直接更显著,并且提升底板提升就位后无需再施工防侧移构件,能够节约施工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中,具体的,S9中包括:
S9-1,在既有高层结构下方的新建结构梁板上安装型钢梁临时支撑、平移装置;
S9-2,在型钢梁临时支撑、平移装置上浇筑平移底板;钢管柱、设置剪力销的承台浇筑于平移底板(内;
S9-3,拆除提升装置、提升套筒、提升底板;
S9-4,切断平移底板下部的钢管柱;抽出型钢梁临时支撑;平移装置加载平移底板;
S9-5,启动平移装置,进行既有高层结构平移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的提升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的施工方法的S5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的施工方法的S6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的施工方法的S7至S8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的施工方法的S9-1至S9-2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的施工方法的S9-3至S9-4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的施工方法的S7-1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的施工方法的S7-2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的施工方法的S7-3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的施工方法的S7-4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的施工方法的S7-5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1:
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包括提升底板1、若干托换桩2、与托换桩2一一对应的钢管柱3、提升装置6;各个托换桩2设置于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地下;各个钢管柱3底端设置于对应的托换桩2的顶部;所述钢管柱3的上部露出地面;所述钢管柱3上套设提升套筒4;提升套筒4的下部侧壁与提升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提升装置6设置于钢管柱3的上部并与提升套筒4连接;提升套筒4在提升装置6的驱动下沿钢管柱3侧壁上下运动;所述既有高层结构a的下部浇筑于提升底板1内;所述既有高层结构a底部的承台b位于提升底板1下方。
本实施例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安装就位后,既有高层结构a底部的承台b与下部的原有桩基c会被分离,然后通过提升装置6抬升提升底板1,从而将既有高层结构a抬起。
本实施例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将提升底板1与既有高层结构a固定连接,并且将既有高层结构a底部的承台b保留在提升底板1下方。提升底板1的重量以及承台b的重量可以有效降低既有高层结构a的重心,从而减小了既有高层结构a在基础托换、顶升、平移施工中所受到扰动的影响。另外,提升底板1上还可以添加配重块,以进一步稳定既有高层结构a。
参考图1、图4,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中,所述提升套筒4上沿竖直方向间隔开设通孔;所述提升装置6包括设置于钢管柱3上部的顶升千斤顶61、设置于顶升千斤顶61上部的顶升横梁62、分别设置于顶升横梁62两侧的提升臂63、设置于提升臂63下部的提升卡扣64;所述提升卡扣64与提升套筒4的通孔可拆卸式连接。
提升装置6分为A组和B组两组。提升底板1提升时:
首先,A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伸入提升套筒4的第一通孔41,将提升装置6与提升套筒4连接;B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伸出提升套筒4的第一通孔41,将提升装置6与提升套筒4分离;
然后,启动A组的提升装置6的顶升千斤顶61,以A组的提升装置6对应的钢管柱3为支点对提升底板1进行提升,提升过程中,B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逐步靠近位于第一通孔41下方的第二通孔42;
当B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移动至第二通孔42处时,关闭A组的提升装置6的顶升千斤顶61,A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伸出提升套筒4的第一通孔41,将提升装置6与提升套筒4分离;将B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伸入提升套筒4的第二通孔42,将提升装置6与提升套筒4连接;接着,将A组的提升装置6的顶升千斤顶61复位;
接着,启动B组的提升装置6的顶升千斤顶61,以B组的提升装置6对应的钢管柱3为支点对提升底板1进行提升,提升过程中,A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逐步靠近位于第二通孔42下方的第三通孔43;
当A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移动至第三通孔43处时,关闭B组的提升装置6的顶升千斤顶61,B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伸出提升套筒4的第二通孔42,将提升装置6与提升套筒4分离;将A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伸入提升套筒4的第三通孔43,将提升装置6与提升套筒4连接;接着,将B组的提升装置6的顶升千斤顶61复位;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提升底板1提升到位。
本实施例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通过全自动控制的方式实现结构的提升,减少了在结构下方密闭空间的作业时间,可以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参考图4,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中,所述钢管柱3沿竖直方向间隔开设通孔,钢管柱3上相邻通孔的间距与所述提升套筒4的相邻通孔的间距相同;销钉5穿设于钢管柱3以及提升套筒4的通孔内,将钢管柱3与提升套筒4固定在一起。竖直方向上,通孔的间距小于等于提升装置6最大行程。顶升时,提升套筒4可相对钢管柱3上下滑动;顶升到位后,可通过插入销钉5的方式保证提升套筒4与钢管柱3相对固定,避免了顶升千斤顶61的长时间受力,有利于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参考图1,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中,还包括与既有高层结构a的下部连接并浇筑于提升底板1内的剪力销7。提升过程中,既有高层结构a外侧的提升底板1主要承受弯矩,剪力销7承受既有高层结构a与提升底板1间的剪力,既有高层结构a与其内侧的提升底板1共同承受压力,充分利用了既有高层结构a承载能力,避免既有高层结构a受到的压力过大导致发生破坏。
参考图1,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中,还包括斜撑8;所述斜撑8设置于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地下;所述斜撑8的端部与提升底板1连接。斜撑(8)能够降低后续施工对既有高层结构(a)的扰动,保证既有高层结构(a)安全稳定。
参考图7,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中,还包括防侧移构件9;所述防侧移构件9的一端与提升底板1连接,另一端与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新建结构梁板d连接。在提升既有高层结构a时,首先要切断斜撑8与提升底板1的连接,然后再启动提升装置6提升既有高层结构a。在既有高层结构a提升到位后,安装防侧移构件9。防侧移构件9能够有效地将施工过程中既有高层结构a受到的水平荷载传递至周边的新建结构梁板d,保证既有高层结构a施工中的安全。为了便于施工,可在提升底板1浇筑时在提升底板1的侧部预埋螺纹套筒,将斜撑8与螺纹套筒连接。
参考图2,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中,还包括斜撑8;所述斜撑8设置于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地下;所述斜撑8的端部与钢管柱3连接。斜撑8与钢管柱3连接后,提升底板1顶升时无需切断斜撑8。在提升底板1提升过程中斜撑8可以始终对既有高层结构a起到支撑作用,并且提升底板1提升就位后无需再施工防侧移构件9,能够节约施工成本。
参考图3,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中,还包括斜撑8、设置于提升底板1底部的滑槽10、与滑槽10的一端连接并延伸至提升底板1外侧的滑槽延伸段11;所述斜撑8为伸缩结构,设置于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地下;所述斜撑8的端部在滑槽10以及滑槽延伸段11内滑动连接;所述滑槽10以及滑槽延伸段11内包括用于对斜撑8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滑槽10可预埋于提升底板1底部,斜撑8打设完成后,安装滑槽延伸段11,使斜撑8的一端设置于滑槽延伸段11内。当提升底板1提升时,斜撑8随之伸长,并在滑槽10以及滑槽延伸段11滑动,此时,制动装置不发生作用。当提升底板1就位时,制动装置锁死斜撑8,保证斜撑8与滑槽10不再相对滑动,从而确保斜撑8对既有高层结构a的支撑作用。由于斜撑8直接与提升底板1活动连接,因此,在提升底板1提升过程中斜撑8对既有高层结构a起到支撑作用更直接更显著,并且提升底板1提升就位后无需再施工防侧移构件9,能够节约施工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既有高层结构a进行预加固;
S2,参考图1,将若干托换桩2打入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地下,托换桩2采用钻孔灌注桩;将若干钢管柱3打入地下,各个钢管柱3的底端设置于对应的托换桩2的顶部;各个钢管柱3的上部露出地面;将提升套筒4套设于钢管柱3上;
S3,参考图1,将提升装置6设置于钢管柱3的上部并与提升套筒4连接;提升套筒4在提升装置6的驱动下沿钢管柱3侧壁上下运动;
S4,参考图1,浇筑混凝土形成提升底板1;提升套筒4的下部侧壁与提升底板1固定连接;既有高层结构a的下部浇筑于提升底板1内;
S5,参考图5,在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施工新建结构的围护结构e、新建桩f、新建柱g;然后在新建桩f、新建柱g的基础上施工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新建结构梁板d;
S6,参考图6,开挖既有高层结构a下方土体,露出原有的承台b与原有桩基c,并切断承台b与原有桩基c之间的连接;土体开挖可采用对称开挖的方式;切割方式可采用静力切割;
S7,参考图7,启动提升装置6提升提升底板1,将既有高层结构a提升至设计高度;
S8,参考图7,在既有高层结构a下方施工新建结构的新建桩f、新建柱g,并补齐新建结构梁板d;
S9,切断提升底板1下部的钢管柱3,进行既有高层结构a平移施工。
本实施例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将提升底板1与既有高层结构a固定连接,并且将既有高层结构a底部的承台b保留在提升底板1下方。提升底板1的重量以及承台b的重量可以有效降低既有高层结构a的重心,从而减小了既有高层结构a在基础托换、顶升、平移施工中所受到扰动的影响。另外,先行施工新建结构梁板d再对既有高层结构a进行施工,能够有效减小后续开挖时的基坑变形,保证既有高层结构a的安全稳定。
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中,所述提升套筒4上沿竖直方向间隔开设通孔;所述提升装置6包括设置于钢管柱3上部的顶升千斤顶61、设置于顶升千斤顶61上部的顶升横梁62、分别设置于顶升横梁62两侧的提升臂63、设置于提升臂63下部的提升卡扣64;所述提升卡扣64与提升套筒4的通孔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S7包括:
将提升装置6分为A组和B组两组,提升底板1提升时:
S7-1,参考图10,A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伸入提升套筒4的第一通孔41,将提升装置6与提升套筒4连接;B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伸出提升套筒4的第一通孔41,将提升装置6与提升套筒4分离;
S7-2,参考图11,启动A组的提升装置6的顶升千斤顶61,以A组的提升装置6对应的钢管柱3为支点对提升底板1进行提升,提升过程中,B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逐步靠近位于第一通孔41下方的第二通孔42;
S7-3,参考图12,当B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移动至第二通孔42处时,关闭A组的提升装置6的顶升千斤顶61,A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伸出提升套筒4的第一通孔41,将提升装置6与提升套筒4分离;将B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伸入提升套筒4的第二通孔42,将提升装置6与提升套筒4连接;接着,将A组的提升装置6的顶升千斤顶61复位;
S7-4,参考图13,启动B组的提升装置6的顶升千斤顶61,以B组的提升装置6对应的钢管柱3为支点对提升底板1进行提升,提升过程中,A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逐步靠近位于第二通孔42下方的第三通孔43;
S7-5,参考图14,当A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移动至第三通孔43处时,关闭B组的提升装置6的顶升千斤顶61,B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伸出提升套筒4的第二通孔42,将提升装置6与提升套筒4分离;将A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伸入提升套筒4的第三通孔43,将提升装置6与提升套筒4连接;接着,将B组的提升装置6的顶升千斤顶61复位;
重复S7-1至S7-5,直至提升底板1提升到位。
本实施例的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通过全自动控制的方式实现结构的提升,减少了在结构下方密闭空间的作业时间,可以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参考图1、图6、图7,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中,
S4中还包括,将斜撑8打入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地下,并将斜撑8的端部与提升底板1连接;
S6中还包括,将斜撑8切断;
S7中还包括,提升底板1提升至设计高度后,安装防侧移构件9;所述防侧移构件9的一端与提升底板1连接,另一端与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新建结构梁板d连接;
S9中还包括,拆除防侧移构件9。
斜撑8能够降低后续施工对既有高层结构a的扰动,保证既有高层结构a安全稳定。防侧移构件9能够有效地将施工过程中既有高层结构a受到的水平荷载传递至周边的新建结构梁板d,保证既有高层结构a施工中的安全。
参考图2,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中,S4中还包括,将斜撑8打入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地下,所述斜撑8的端部与钢管柱3连接。
斜撑8与钢管柱3连接后,提升底板1顶升时无需切断斜撑8。在提升底板1提升过程中斜撑8可以始终对既有高层结构a起到支撑作用,并且提升底板1提升就位后无需再施工防侧移构件9,能够节约施工成本。
参考图3,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中,
S4中还包括,在提升底板1底部埋设滑槽10;将斜撑8打入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地下,所述斜撑8为伸缩结构;安装滑槽延伸段11至滑槽10,滑槽延伸段11延伸至提升底板1外侧;将斜撑8的一端设置于滑槽延伸段11内;滑槽10以及滑槽延伸段11内设置制动装置;
S7中还包括,当提升底板1提升时,斜撑8随之伸长,并在滑槽10以及滑槽延伸段11滑动,此时,制动装置不发生作用;当提升底板1就位时,制动装置锁死斜撑8,斜撑8与滑槽10不再相对滑动。
由于斜撑8与提升底板1活动连接,因此,在提升底板1提升过程中斜撑8对既有高层结构a起到支撑作用更直接更显著,并且提升底板1提升就位后无需再施工防侧移构件9,能够节约施工成本。
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中,具体的,S9中包括:
S9-1,参考图8,在既有高层结构a下方的新建结构梁板d上安装型钢梁临时支撑12、平移装置13;
S9-2,参考图8,在型钢梁临时支撑12、平移装置13上浇筑平移底板14;钢管柱3、设置剪力销7的承台b浇筑于平移底板14内;
S9-3,参考图9,拆除提升装置6、提升套筒4、提升底板1;
S9-4,参考图9,切断平移底板14下部的钢管柱3;抽出型钢梁临时支撑12;平移装置13加载平移底板14;
S9-5,启动平移装置13,进行既有高层结构a平移施工。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底板(1)、若干托换桩(2)、与托换桩(2)一一对应的钢管柱(3)、提升装置(6);
各个托换桩(2)设置于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地下;
各个钢管柱(3)底端设置于对应的托换桩(2)的顶部;所述钢管柱(3)的上部露出地面;所述钢管柱(3)上套设提升套筒(4);
提升套筒(4)的下部侧壁与提升底板(1)固定连接;
所述提升装置(6)设置于钢管柱(3)的上部并与提升套筒(4)连接;提升套筒(4)在提升装置(6)的驱动下沿钢管柱(3)侧壁上下运动;
所述既有高层结构(a)的下部浇筑于提升底板(1)内;所述既有高层结构(a)底部的承台(b)位于提升底板(1)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套筒(4)上沿竖直方向间隔开设通孔;所述提升装置(6)包括设置于钢管柱(3)上部的顶升千斤顶(61)、设置于顶升千斤顶(61)上部的顶升横梁(62)、分别设置于顶升横梁(62)两侧的提升臂(63)、设置于提升臂(63)下部的提升卡扣(64);所述提升卡扣(64)与提升套筒(4)的通孔可拆卸式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柱(3)沿竖直方向间隔开设通孔,钢管柱(3)上相邻通孔的间距与所述提升套筒(4)的相邻通孔的间距相同;销钉(5)穿设于钢管柱(3)以及提升套筒(4)的通孔内,将钢管柱(3)与提升套筒(4)固定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既有高层结构(a)的下部连接并浇筑于提升底板(1)内的剪力销(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撑(8);所述斜撑(8)设置于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地下;所述斜撑(8)的端部与提升底板(1)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侧移构件(9);所述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地下设置新建结构的新建桩(f)、新建柱(g);所述新建柱(g)设置于新建桩(f)上方;新建柱(g)上方设置新建结构梁板(d);所述防侧移构件(9)的一端与提升底板(1)连接,另一端与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新建结构梁板(d)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撑(8);所述斜撑(8)设置于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地下;所述斜撑(8)的端部与钢管柱(3)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撑(8)、设置于提升底板(1)底部的滑槽(10)、与滑槽(10)的一端连接并延伸至提升底板(1)外侧的滑槽延伸段(11);所述斜撑(8)为伸缩结构,设置于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地下;所述斜撑(8)的端部在滑槽(10)以及滑槽延伸段(11)内滑动连接;所述滑槽(10)以及滑槽延伸段(11)内包括用于对斜撑(8)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
9.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对既有高层结构(a)进行预加固;
S2,将若干托换桩(2)打入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地下;将若干钢管柱(3)打入地下,各个钢管柱(3)的底端设置于对应的托换桩(2)的顶部;各个钢管柱(3)的上部露出地面;将提升套筒(4)套设于钢管柱(3)上;
S3,将提升装置(6)设置于钢管柱(3)的上部并与提升套筒(4)连接;提升套筒(4)在提升装置(6)的驱动下沿钢管柱(3)侧壁上下运动;
S4,浇筑混凝土形成提升底板(1);提升套筒(4)的下部侧壁与提升底板(1)固定连接;既有高层结构(a)的下部浇筑于提升底板(1)内;
S5,在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施工新建结构的围护结构(e)、新建桩(f)、新建柱(g);然后在新建桩(f)、新建柱(g)的基础上施工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新建结构梁板(d);
S6,开挖既有高层结构(a)下方土体,露出原有的承台(b)与原有桩基(c),并切断承台(b)与原有桩基(c)之间的连接;
S7,启动提升装置(6)提升提升底板(1),将既有高层结构(a)提升至设计高度;
S8,在既有高层结构(a)下方施工新建结构的新建桩(f)、新建柱(g),并补齐新建结构梁板(d);
S9,切断提升底板(1)下部的钢管柱(3),进行既有高层结构(a)平移施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套筒(4)上沿竖直方向间隔开设通孔;所述提升装置(6)包括设置于钢管柱(3)上部的顶升千斤顶(61)、设置于顶升千斤顶(61)上部的顶升横梁(62)、分别设置于顶升横梁(62)两侧的提升臂(63)、设置于提升臂(63)下部的提升卡扣(64);所述提升卡扣(64)与提升套筒(4)的通孔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S7包括:
将提升装置(6)分为A组和B组两组,提升底板(1)提升时:
S7-1,A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伸入提升套筒(4)的第一通孔(41),将提升装置(6)与提升套筒(4)连接;B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伸出提升套筒(4)的第一通孔(41),将提升装置(6)与提升套筒(4)分离;
S7-2,启动A组的提升装置(6)的顶升千斤顶(61),以A组的提升装置(6)对应的钢管柱(3)为支点对提升底板(1)进行提升,提升过程中,B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逐步靠近位于第一通孔(41)下方的第二通孔(42);
S7-3,当B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移动至第二通孔(42)处时,关闭A组的提升装置(6)的顶升千斤顶(61),A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伸出提升套筒(4)的第一通孔(41),将提升装置(6)与提升套筒(4)分离;将B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伸入提升套筒(4)的第二通孔(42),将提升装置(6)与提升套筒(4)连接;接着,将A组的提升装置(6)的顶升千斤顶(61)复位;
S7-4,启动B组的提升装置(6)的顶升千斤顶(61),以B组的提升装置(6)对应的钢管柱(3)为支点对提升底板(1)进行提升,提升过程中,A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逐步靠近位于第二通孔(42)下方的第三通孔(43);
S7-5,当A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移动至第三通孔(43)处时,关闭B组的提升装置(6)的顶升千斤顶(61),B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伸出提升套筒(4)的第二通孔(42),将提升装置(6)与提升套筒(4)分离;将A组的提升装置(6)的提升卡扣(64)伸入提升套筒(4)的第三通孔(43),将提升装置(6)与提升套筒(4)连接;接着,将B组的提升装置(6)的顶升千斤顶(61)复位;
重复S7-1至S7-5,直至提升底板(1)提升到位。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S4中还包括,将斜撑(8)打入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地下,并将斜撑(8)的端部与提升底板(1)连接;
S6中还包括,将斜撑(8)切断;
S7中还包括,提升底板(1)提升至设计高度后,安装防侧移构件(9);所述防侧移构件(9)的一端与提升底板(1)连接,另一端与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新建结构梁板(d)连接;
S9中还包括,拆除防侧移构件(9)。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还包括,将斜撑(8)打入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地下,所述斜撑(8)的端部与钢管柱(3)连接。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S4中还包括,在提升底板(1)底部埋设滑槽(10);将斜撑(8)打入既有高层结构(a)周围的地下,所述斜撑(8)为伸缩结构;安装滑槽延伸段(11)至滑槽(10),滑槽延伸段(11)延伸至提升底板(1)外侧;将斜撑(8)的一端设置于滑槽延伸段(11)内;滑槽(10)以及滑槽延伸段(11)内设置制动装置;
S7中还包括,当提升底板(1)提升时,斜撑(8)随之伸长,并在滑槽(10)以及滑槽延伸段(11)滑动,此时,制动装置不发生作用;当提升底板(1)就位时,制动装置锁死斜撑(8),斜撑(8)与滑槽(10)不再相对滑动。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既有高层结构移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9中包括:
S9-1,在既有高层结构(a)下方的新建结构梁板(d)上安装型钢梁临时支撑(12)、平移装置(13);
S9-2,在型钢梁临时支撑(12)、平移装置(13)上浇筑平移底板(14);钢管柱(3)、设置剪力销(7)的承台(b)浇筑于平移底板(14)内;
S9-3,拆除提升装置(6)、提升套筒(4)、提升底板(1);
S9-4,切断平移底板(14)下部的钢管柱(3);抽出型钢梁临时支撑(12);平移装置(13)加载平移底板(14);
S9-5,启动平移装置(13),进行既有高层结构(a)平移施工。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16896.1A CN115788106B (zh) | 2023-01-06 | 2023-01-06 | 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及施工方法 |
PCT/CN2023/084693 WO2024146015A1 (zh) | 2023-01-06 | 2023-03-29 | 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及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16896.1A CN115788106B (zh) | 2023-01-06 | 2023-01-06 | 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及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88106A CN115788106A (zh) | 2023-03-14 |
CN115788106B true CN115788106B (zh) | 2023-04-14 |
Family
ID=85428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016896.1A Active CN115788106B (zh) | 2023-01-06 | 2023-01-06 | 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及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788106B (zh) |
WO (1) | WO202414601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88106B (zh) * | 2023-01-06 | 2023-04-14 |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及施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316278A (ja) * | 2003-04-17 | 2004-11-11 | Maeda Corp | 鋼管柱脚部の構造 |
CA2457985C (en) * | 2003-05-07 | 2010-06-22 | The Mattamy Corporation | Skate system for aiding in the movement of a building |
JP4256822B2 (ja) * | 2004-07-08 | 2009-04-22 | 株式会社熊谷組 | 既存建造物の免震化工法 |
CN101067303A (zh) * | 2007-02-13 | 2007-11-07 | 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 | 主动桩基托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WO2014186868A1 (en) * | 2013-05-21 | 2014-11-27 | Monty Wensel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fting a building |
CA2816482C (en) * | 2013-05-21 | 2017-01-24 | Monty Wensel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fting a building |
CN106760619B (zh) * | 2016-12-23 | 2019-03-05 |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 一种建筑物平移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CN109372011A (zh) * | 2018-12-03 | 2019-02-22 |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大体积预应力梁托换结构及用该结构进行桩基托换的方法 |
CN110878562B (zh) * | 2019-11-01 | 2021-08-31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在既有保留建筑下方原位开挖基坑及新增地下结构的方法 |
CN110905014B (zh) * | 2019-12-10 | 2024-10-18 |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桩基托换的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
CN111075224B (zh) * | 2019-12-20 | 2022-04-05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在既有建筑群下为开发地下空间创造施工场地的方法 |
CN111997078B (zh) * | 2020-08-24 | 2024-08-30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荷载伺服的桥梁桩基主动托换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
CN112681796A (zh) * | 2020-12-26 | 2021-04-20 | 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隔震橡胶支座在灌注桩上的安装及更换方法 |
CN112814418B (zh) * | 2021-01-26 | 2022-08-16 | 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桩式支撑交替竖向移位装置及方法 |
CN216239904U (zh) * | 2021-09-14 | 2022-04-08 | 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既有建筑托换加固连接结构 |
CN114263368A (zh) * | 2021-12-22 | 2022-04-01 |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 既有建筑的悬挂平移体系及方法 |
CN114525790A (zh) * | 2022-02-25 | 2022-05-24 |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盖挖体系下钢支撑拆除方法及装置 |
CN115522462A (zh) * | 2022-09-30 | 2022-12-27 | 山东大学 | 一种桩基托换顶升结构及顶升方法 |
CN115788106B (zh) * | 2023-01-06 | 2023-04-14 |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及施工方法 |
-
2023
- 2023-01-06 CN CN202310016896.1A patent/CN115788106B/zh active Active
- 2023-03-29 WO PCT/CN2023/084693 patent/WO2024146015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88106A (zh) | 2023-03-14 |
WO2024146015A1 (zh) | 2024-07-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80318B (zh) | 一种桩基础建筑物局部沉降的纠偏方法 | |
CN101918643B (zh) | 沉井结构及将沉井结构平稳准确沉入地面的方法 | |
CN109356210B (zh) | 一种桩基建筑物纠倾截桩托换限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KR101070426B1 (ko) | 마이크로 파일을 이용한 개량형 언더피닝 공법 | |
CN115788106B (zh) | 一种既有高层结构移位装置及施工方法 | |
KR102400229B1 (ko) | 지하건축물 철거방법 | |
CN108265618B (zh) | 一种高架桥柱墩基础地下逆向增层施工方法 | |
CN209779634U (zh) | 一种适用于地铁车站基坑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 | |
CN109706987B (zh) |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内部顶升纠倾方法 | |
CN108412223B (zh) | 一种水平锁固断柱的纠偏结构及水平锁固断柱的纠偏方法 | |
JP5038170B2 (ja) | 構造物の建て替え方法 | |
KR101406259B1 (ko) | 언더피닝 공법의 최종단계 하중전이 방법 | |
CN213062136U (zh) | 一种增层建筑独立基础托换系统 | |
CN111636464A (zh) | 一种桥梁的桩基础转换方法及结构 | |
CN111472363A (zh) | 一种位于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空间的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 |
KR100765375B1 (ko) | 토류벽 시공시 사용된 에이취 빔 인출장치 | |
CN108342984B (zh) | 一种滩涂软弱地基栈桥及其安装沉降方法 | |
CN116145744A (zh) | 一种基于托换桩的顶升纠偏工法 | |
KR101383817B1 (ko) | 역타공법 | |
JP3248458B2 (ja) | 支保工架設地下構築工法 | |
CN212452726U (zh) | 一种桥梁的桩基础转换结构 | |
JPH03100225A (ja) | 多機能作業床を用いた逆打ち工法及び多機能作業床 | |
JP6938198B2 (ja) | 施工方法 | |
CN105822079A (zh) | 一种用于控制地下室后增结构柱竖向变形的方法 | |
JP7106305B2 (ja) | 構真柱および免震建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8616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