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80137B - 一种车轮涂装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轮涂装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80137B
CN115780137B CN202310050845.0A CN202310050845A CN115780137B CN 115780137 B CN115780137 B CN 115780137B CN 202310050845 A CN202310050845 A CN 202310050845A CN 115780137 B CN115780137 B CN 1157801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heel
communicated
air outle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508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80137A (zh
Inventor
张建良
鲁建军
张立远
曹学锋
韩建勋
郭博程
徐连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ding Lizhong Dong'an Light Alloy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ding Lizhong Dong'an Light Alloy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ding Lizhong Dong'an Light Alloy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ding Lizhong Dong'an Light Alloy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5084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801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80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801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80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801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Spray Contro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轮涂装输送装置,包括,平移件,用于将车轮由喷粉工线送至喷漆工线,平移件上固接有升降件,升降件的升降端固接有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具有两相对设置的夹持端,车轮位于两夹持端之间且两夹持端对车轮外壁夹持;两散热隔罩,分别固定在两夹持端远离车轮的一侧,两散热隔罩的相互靠近侧接触且罩设在车轮外,散热隔罩底端连通有供风件,散热隔罩顶端连通有出风件;恒温过道,设置在喷漆工线的进料端,出风件的出气端与恒温过道进气端连通,恒温过道出气端连通有换热件。本发明能够实现在对车轮降温时,使部分热量不易散发至作业空间,同时对热量进行收集,保证后续喷漆工序的正常进行。

Description

一种车轮涂装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轮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轮涂装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轮涂装工艺流程为素材→喷粉→喷漆,在喷漆时的最佳喷涂温度为40℃-45℃,在此温度区间内,喷涂质量最佳。而车轮结束喷粉工序后,其温度可达70℃-80℃,不利于喷漆。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2122460935.6,专利名称为铝合金车轮涂装移栽机的技术方案中,提出在对喷粉完毕的车轮输送过程中,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对工件进行降温,满足后续喷漆工序要求。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其部分热量散发至作业空间,提高了作业空间温度,此外,热量不易收集并利用,提高了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轮涂装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在对车轮降温时,使部分热量不易散发至作业空间,同时对热量进行收集,保证后续喷漆工序的正常进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轮涂装输送装置,包括,
平移件,用于将车轮由喷粉工线送至喷漆工线,所述平移件上固接有升降件,所述升降件的升降端固接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具有两相对设置的夹持端,所述车轮位于两所述夹持端之间且两所述夹持端对所述车轮外壁夹持;
两散热隔罩,分别固定在两所述夹持端远离所述车轮的一侧,两所述散热隔罩的相互靠近侧接触且罩设在所述车轮外,所述散热隔罩底端连通有供风件,所述散热隔罩顶端连通有出风件;
恒温过道,设置在所述喷漆工线的进料端,所述出风件的出气端与所述恒温过道进气端连通,所述恒温过道出气端连通有换热件。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一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具有两相对设置的活动端,所述驱动件的两活动端运动方向相反,两所述活动端底端分别固接有连接板,所述夹持端包括与所述连接板侧壁固接的架板,所述架板底端固接有两相对设置的夹持板,所述夹持板贯穿所述散热隔罩并伸入所述散热隔罩内,所述夹持板靠近所述车轮的一侧固接有夹持凸起,所述夹持凸起与所述车轮外壁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方设置有半圆弧板,所述半圆弧板顶端与所述升降件的升降端连接,所述半圆弧板底端固接有滑板,所述驱动件的活动端为套设在所述滑板上的滑座,两所述滑座顶端分别固接有长板;
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所述半圆弧板侧壁固接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固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半圆弧板且与所述半圆弧板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套设固接有转环,所述转环位于所述半圆弧板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一侧,所述转环外壁固接有两相对设置的直连接臂,两所述直连接臂末端分别铰接有弧形连接臂,两所述弧形连接臂的弯曲方向相反,两所述弧形连接臂末端分别与两所述长板的顶部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隔罩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半圆底板、中间弧板、半圆顶板,所述中间弧板两端分别与所述半圆底板和所述半圆顶板固接,所述夹持板外壁与所述中间弧板内壁固接,所述车轮位于所述半圆底板与所述半圆顶端之间,所述供风件出气端与所述半圆底板内连通,所述半圆底板顶端开设有若干出风孔,所述半圆顶板顶端开设有与所述出风件外壁适配的弧形凹槽,所述出风件位于两所述半圆顶板上的两所述弧形凹槽拼合的过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弧板和所述半圆顶板内分别开设有过风腔,所述中间弧板内的所述过风腔与所述半圆顶板内的所述过风腔连通,所述中间弧板外壁周向开设有若干常风进孔,所述半圆顶板内的所述过风腔的出气端与所述出风件的进气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件包括一出风筒,所述出风筒的进气端位于所述散热隔罩内,所述出风筒的侧壁周向开设有若干过风进孔,所述过风腔与所述过风进孔连通,所述出风筒出风端连通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与所述滑板固接,所述导气管出气端连通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出气端通过抽气泵与所述恒温过道连通;
所述供风件包括一供新风箱,所述供新风箱出气端连通有两第二软管,两所述第二软管分别与两所述半圆底板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抽气泵出气端连通有过气管,所述过气管末端固接有分风阀,所述分风阀出气端连通有供热进管和分流管,所述恒温过道包括设置在所述喷漆工线进料端的恒温箱,所述恒温箱内开设有空腔,所述供热进管出气端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空腔连通有供热出管,所述供热出管与所述分流管连通且通入所述换热件内;
所述恒温箱内壁固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分风阀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供热出管和所述分流管末端连通有汇流管,所述换热件包括一换热水箱,所述汇流管伸入所述换热水箱内,所述汇流管出气端连通有废气收集箱。
进一步的,所述平移件包括一立架,所述立架侧壁固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端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立架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平移基座,所述平移基座顶端固接有限位块,所述立架顶部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匹配的滑槽,所述升降件为固定在所述平移基座上的升降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喷粉工线和所述喷漆工线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车轮的承载盘,所述半圆底板底端开设有贯穿弧槽,所述承载盘通过所述贯穿弧槽伸入所述散热隔罩内,两所述半圆底板底端分别固接有支撑框,一所述支撑框内穿设且滑动连接有封闭板,所述封闭板用于封闭所述贯穿弧槽。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利用平移件对车轮进行转移,在车轮转移过程中,通过夹持组件的夹持端对车轮进行夹持固定,同时两散热隔罩跟随夹持组件的夹持端移动并罩设在车轮外侧,防止热量散发至作业空间,对散热隔罩内的车轮进行散热,并收集热量送至恒温过道,在车轮进入喷漆工线之前经过恒温过道,在恒温过道的作用下保持车轮温度,从而满足后续喷漆工序要求,同时收集热量,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车轮位于喷粉工线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车轮位于喷漆工线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封闭板对贯穿弧槽封闭状态的立体图;
图5为两散热隔罩罩设车轮状态的立体图;
图6为两散热隔罩未罩设车轮状态的立体图;
图7为夹持组件与车轮位置关系的爆炸图;
图8为夹持端对车轮夹持状态的爆炸图;
图9为立架与平移基座连接关系的立体图;
图10为恒温过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承载盘与车轮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其中,1-车轮,2-喷粉工线,3-喷漆工线,4-散热隔罩,401-半圆底板,402-中间弧板,403-半圆顶板,404-出风孔,405-弧形凹槽,406-过风腔,407-常风进孔,5-恒温过道,501-恒温箱,502-空腔,503-温度传感器,6-连接板,7-架板,8-夹持板,9-夹持凸起,10-半圆弧板,11-滑板,12-滑座,13-长板,14-第一驱动电机,15-转轴,16-转环,17-直连接臂,18-弧形连接臂,19-出风筒,20-过风进孔,21-导气管,22-第一软管,23-抽气泵,24-供新风箱,25-第二软管,26-过气管,27-分风阀,28-供热进管,29-分流管,30-供热出管,31-汇流管,32-换热水箱,33-废气收集箱,34-立架,35-第二驱动电机,36-螺杆,37-平移基座,38-限位块,39-滑槽,40-升降气缸,41-承载盘,42-支撑框,43-封闭板,44-贯穿弧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11,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轮涂装输送装置,包括,平移件,用于将车轮1由喷粉工线2送至喷漆工线3,平移件上固接有升降件,升降件的升降端固接有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具有两相对设置的夹持端,车轮1位于两夹持端之间且两夹持端对车轮1外壁夹持;两散热隔罩4,分别固定在两夹持端远离车轮1的一侧,两散热隔罩4的相互靠近侧接触且罩设在车轮1外,散热隔罩4底端连通有供风件,散热隔罩4顶端连通有出风件;恒温过道5,设置在喷漆工线3的进料端,出风件的出气端与恒温过道5进气端连通,恒温过道5出气端连通有换热件。
车轮1由喷粉工线2喷粉完毕后,由夹持组件的夹持端夹持,同时两散热隔罩4分别跟随两夹持端移动,即两散热隔罩4相互靠近,在夹持端对车轮1夹持时,两散热隔罩4罩设在车轮1外侧,随后通过升降件以及平移件配合移动车轮1离开喷粉工线2,在车轮1移动过程中,启动供风件和出风件,供风件提供经过处理后的冷风或者自然风进入散热隔罩4内对车轮1进行散热,散热隔罩4内换热完毕的风通过出风件送至恒温过道5内,保持恒温过道5内的温度在40℃-45℃,当车轮1送至喷漆工线3上后,解除夹持端对车轮1的夹持以及散热隔罩4对车轮1的罩设,车轮1在喷漆工线3上运动时继续降温,并通过恒温过道5保持在一定温度,最后进行喷漆工序。
具体的,如图1所示,该状态为夹持端对喷粉完毕的车轮1进行夹持,两散热隔罩4在夹持端的带动下相互靠近同时两散热隔罩4的相互靠近侧接触。在后续移动车轮1时,供风件提供经过处理的风,即经过除尘或去除杂质的冷风、自然风,该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冷却用风内含有的杂质对车轮1的加工质量造成影响。
如图2、图3所示,该状态为将车轮1送至喷漆工线3上后夹持端解除对车轮1的夹持,同时两散热隔罩4相互远离,不再对车轮1进行罩设,升降件带动夹持组件上升,并通过平移件复位至喷粉工线2上方,进行下一轮的车轮1输送。
其中,喷粉工线2以及喷漆工线3采用现有技术。
进一步优化方案,夹持组件包括一驱动件,驱动件具有两相对设置的活动端,驱动件的两活动端运动方向相反,两活动端底端分别固接有连接板6,夹持端包括与连接板6侧壁固接的架板7,架板7底端固接有两相对设置的夹持板8,夹持板8贯穿散热隔罩4并伸入散热隔罩4内,夹持板8靠近车轮1的一侧固接有夹持凸起9,夹持凸起9与车轮1外壁接触。
如图5、图7、图8所示,驱动件具有两活动端,且两活动端的运动方向相反,活动端带动连接板6实现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运动,连接板6上固定有架板7,架板7上固定有两夹持板8,夹持板8伸入散热隔罩4内,通过夹持板8上的夹持凸起9实现对车轮1的夹持,同时,夹持板8起到固定散热隔罩4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由于具有两活动端,因此具有两连接板6以及四个夹持板8,四个夹持板8两两配合,实现对车轮1的有效夹持。
进一步优化方案,连接板6上方设置有半圆弧板10,半圆弧板10顶端与升降件的升降端连接,半圆弧板10底端固接有滑板11,驱动件的活动端为套设在滑板11上的滑座12,两滑座12顶端分别固接有长板13;
驱动件包括与半圆弧板10侧壁固接的第一驱动电机14,第一驱动电机14输出端固接有转轴15,转轴15贯穿半圆弧板10且与半圆弧板10转动连接,转轴15上套设固接有转环16,转环16位于半圆弧板10远离第一驱动电机14的一侧,转环16外壁固接有两相对设置的直连接臂17,两直连接臂17末端分别铰接有弧形连接臂18,两弧形连接臂18的弯曲方向相反,两弧形连接臂18末端分别与两长板13的顶部铰接。
如图4所示,第一驱动电机14固定在半圆弧板10的一侧,其用于驱动转轴15旋转,由转轴15旋转带动两直连接臂17旋转,两直连接臂17之间的夹角为180°,两直连接臂17旋转位置改变,因此带动末端铰接的弧形连接臂18移动,实现两长板13的位置改变,由于长板13底端固接有滑座12,同时滑座12限位套设在滑板11上,因此两滑座12仅能沿滑板11相互靠近或者远离,通过滑座12带动连接板6移动。
如图5所示,该状态为两滑座12相互靠近,实现两散热隔罩4的接触,车轮1位于两散热隔罩4内。
如图6所示,该状态为两滑座12相互远离,两散热隔罩4跟随滑座12运动,解除对车轮1的夹持。
进一步优化方案,散热隔罩4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半圆底板401、中间弧板402、半圆顶板403,中间弧板402两端分别与半圆底板401和半圆顶板403固接,夹持板8外壁与中间弧板402内壁固接,车轮1位于半圆底板401与半圆顶端之间,供风件出气端与半圆底板401内连通,半圆底板401顶端开设有若干出风孔404,半圆顶板403顶端开设有与出风件外壁适配的弧形凹槽405,出风件位于两半圆顶板403上的两弧形凹槽405拼合的过口内。
如图6、图7、图8所示,散热隔罩4分为设置在车轮1下方的半圆底板401,设置在车轮1侧壁外侧的中间弧板402,设置在车轮1顶端的半圆顶板403,在对车轮1输送并散热时,通过供风件分别向两半圆底板401内通入经过处理的冷却风,冷却风由半圆底板401上的出风孔404送至两散热隔罩4配合形成的空间内,同时出风件抽吸两散热隔罩4配合形成的空间内的换热风。在此基础上,半圆顶板403上开设有弧形凹槽405,两弧形凹槽405配合形成一圆形的过口,其用于容纳出风件。
进一步的,半圆底板401顶端开设的出风孔404优选周向设置有多排,即一部分出风孔404的出风端与车轮1的外壁对应,一部分出风孔404的出风端与车轮1的内壁对应,提高车轮1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优化方案,中间弧板402和半圆顶板403内分别开设有过风腔406,中间弧板402内的过风腔406与半圆顶板403内的过风腔406连通,中间弧板402外壁周向开设有若干常风进孔407,半圆顶板403内的过风腔406的出气端与出风件的进气端连通。
如图6、图7、图8所示,在中间弧板402内以及半圆顶板403内分别开设有供外部自然风通过的过风腔406,在进行散热时,出风件抽取两散热隔罩4内的换热风,在换热风排出时形成负压,使得外部自然风通过常风进孔407进入过风腔406内,并使得过风腔406内的自然风进入出风件内跟随排出。
具体的,在对车轮1进行散热时,部分热量通过中间弧板402内壁以及半圆顶板403内壁进入过风腔406内,通过外部自然风带走该部分热量,该种设置时,一方面可提高车轮1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外部自然风不需要进入两散热隔罩4配合形成的空间内,因此不会对车轮1的质量造成影响,不需要对该部分自然风进行处理,因此节省能耗。此外,不需要针对过风腔406内的自然风设置额外的驱动装置。
其中,中间弧板402内壁以及半圆顶板403内壁优选采用导热材质。
进一步的,两中间弧板402上的过风腔406连通,两半圆顶板403上的过风腔406连通。
进一步优化方案,出风件包括一出风筒19,出风筒19的进气端位于散热隔罩4内,出风筒19的侧壁周向开设有若干过风进孔20,过风腔406与过风进孔20连通,出风筒19出风端连通有导气管21,导气管21与滑板11固接,导气管21出气端连通有第一软管22,第一软管22出气端通过抽气泵23与恒温过道5连通;
供风件包括一供新风箱24,供新风箱24出气端连通有两第二软管25,两第二软管25分别与两半圆底板401连通。
如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出风筒19的进气端位于散热隔罩4内,用于抽气操作,在出风筒19的侧壁开设过风进孔20,其用于连通出风筒19与过风腔406,出风筒19通过导气管21固定在滑板11上,通过抽气泵23提供动力,将两散热隔罩4内的热空气排出。
可以理解的,出风筒19固定在滑板11的中间位置,即两滑座12的中间位置,出风筒19跟随半圆弧板10同步运动,保证出风筒19始终与两弧形凹槽405拼合形成的过口对应。
如图1、图2所示,第一软管22具有一定长度,在出风筒19跟随半圆弧板10移动时,可保证第一软管22的两端分别与导气管21出气端以及恒温过道5的进气端连通。
同理,两第二软管25具有一定长度,两第二软管25分别与两半圆弧板10连通,而供新风箱24用于提供处理过的自然风或者冷风。
进一步优化方案,抽气泵23出气端连通有过气管26,过气管26末端固接有分风阀27,分风阀27出气端连通有供热进管28和分流管29,恒温过道5包括设置在喷漆工线3进料端的恒温箱501,恒温箱501内开设有空腔502,供热进管28出气端与空腔502连通,空腔502连通有供热出管30,供热出管30与分流管29连通且通入换热件内。
如图1、图10所示,由抽气泵23抽出的换热空气经过过气管26送至分风阀27内,通过分风阀27进行分风后部分换热空气通过供热进管28进入恒温箱501内的空腔502内,经过空腔502内后与恒温箱501换热后导出与分流管29汇合,通过改变进入供热进管28内的风量实现对恒温箱501温度的调节以及保持。
该设置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对进入喷漆工线3内的车轮1进行保温,使其满足后续喷漆工序要求,同时可对收集的热量进行利用。由于加工地点或者时间不同,例如,在冬季或者寒冷地区,作业空间内的温度较低,由于喷漆工线3的长度影响,可能出现车轮1进入喷漆工线3之前温度低于喷漆温度,因此设置该恒温箱501,保证后续的喷漆要求温度。
恒温箱501内壁固接有温度传感器503,温度传感器503与分风阀27电性连接。如图10所示,温度传感器503用于监测恒温箱501内的温度,根据温度的改变相对应的调节分风阀27,使得进入供热进管28内的风量改变,该技术属于现有技术,同时不对分风阀27的型号做限定,根据实际生产选择。
进一步优化方案,供热出管30和分流管29末端连通有汇流管31,换热件包括一换热水箱32,汇流管31伸入换热水箱32内,汇流管31出气端连通有废气收集箱33。
如图1所示,供热出管30和分流管29汇流后通入汇流管31,经过与换热水箱32换热后,将废气通入废气收集箱33内进行处理,换热后的热水经过检测后可用于他用,例如生活用水或者其余需要加热的工线使用。
进一步优化方案,平移件包括一立架34,立架34侧壁固接有第二驱动电机35,第二驱动电机35输出端固接有螺杆36,螺杆36与立架34转动连接,螺杆36上螺纹连接有平移基座37,平移基座37顶端固接有限位块38,立架34顶部开设有与限位块38匹配的滑槽39,升降件为固定在平移基座37上的升降气缸40。
如图9所示,立架34用于支撑第二驱动电机35,第二驱动电机35带动螺杆36旋转,由于平移基座37上的限位块38位于滑槽39内,因此平移基座37的旋转被限制,使得螺杆36旋转时平移基座37沿螺杆36水平方向移动,带动升降气缸40移动。
进一步优化方案,喷粉工线2和喷漆工线3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车轮1的承载盘41,半圆底板401底端开设有贯穿弧槽44,承载盘41通过贯穿弧槽44伸入散热隔罩4内,两半圆底板401底端分别固接有支撑框42,一支撑框42内穿设且滑动连接有封闭板43,封闭板43用于封闭贯穿弧槽44。
如图1、图2、图7、图11所示,喷粉工线2以及喷漆工线3上设置有多个承载盘41,承载盘41用于支撑车轮1,使得车轮1实现喷粉以及喷漆工序,为了保证车轮1脱离承载盘41以及与承载盘41连接,在半圆底板401上设置有贯穿弧槽44,其用于供承载盘41离开或者进入。
如图4所示,封闭板43用于封闭贯穿弧槽44,保证外部自然会不进入两散热隔罩4形成的空间内,其使用方式为,在对车轮1进行夹持离开喷粉工线2时,封闭板43不封堵贯穿弧槽44,待对车轮1夹持完毕并离开喷粉工线2时,有工人手持钳子或者带有隔热手套推动封闭板43,使得封闭板43在一支撑框42内移动并使得封闭板43的另一端伸入另一支撑框42内,实现对贯穿弧槽44的封闭,同时在移动车轮1的过程中,可防止两散热隔罩4的错位,待输送至喷漆工线3时,由工人手持钳子或者带有隔热手套拉动封闭板43,解除封闭板43对贯穿弧槽44的封闭。
具体的,车轮1由喷粉工线2喷粉完毕后送至喷粉工线2的出料端,平移基座37位于车轮1上方,由工人驱动升降气缸40带动夹持凸起9运动至与车轮1外壁对应的位置,随后启动第一驱动电机14,通过夹持凸起9对车轮1夹持,随后复位升降气缸40并通过封闭板43封闭贯穿弧槽44,启动第二驱动电机35、供新风箱24、抽气泵23,在车轮1移动时对车轮1散热并收集热量,待车轮1送至喷漆工线3后,关闭第二驱动电机35、供新风箱24、抽气泵23,拉开封闭板43,启动升降气缸40下移,使得车轮1连接在承载盘41上,最后启动第一驱动电机14,解除对车轮1的夹持并复位夹持凸起9至喷粉工线2上。
或者,上述各驱动装置的启动以及暂停可通过计算机控制(图中未示出),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车轮涂装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移件,用于将车轮(1)由喷粉工线(2)送至喷漆工线(3),所述平移件上固接有升降件,所述升降件的升降端固接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具有两相对设置的夹持端,所述车轮(1)位于两所述夹持端之间且两所述夹持端对所述车轮(1)外壁夹持;
两散热隔罩(4),分别固定在两所述夹持端远离所述车轮(1)的一侧,两所述散热隔罩(4)的相互靠近侧接触且罩设在所述车轮(1)外,所述散热隔罩(4)底端连通有供风件,所述散热隔罩(4)顶端连通有出风件;
恒温过道(5),设置在所述喷漆工线(3)的进料端,所述出风件的出气端与所述恒温过道(5)进气端连通,所述恒温过道(5)出气端连通有换热件;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一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具有两相对设置的活动端,所述驱动件的两活动端运动方向相反,两所述活动端底端分别固接有连接板(6),所述夹持端包括与所述连接板(6)侧壁固接的架板(7),所述架板(7)底端固接有两相对设置的夹持板(8),所述夹持板(8)贯穿所述散热隔罩(4)并伸入所述散热隔罩(4)内,所述夹持板(8)靠近所述车轮(1)的一侧固接有夹持凸起(9),所述夹持凸起(9)与所述车轮(1)外壁接触;
所述连接板(6)上方设置有半圆弧板(10),所述半圆弧板(10)顶端与所述升降件的升降端连接,所述半圆弧板(10)底端固接有滑板(11),所述驱动件的活动端为套设在所述滑板(11)上的滑座(12),两所述滑座(12)顶端分别固接有长板(13);
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所述半圆弧板(10)侧壁固接的第一驱动电机(1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4)输出端固接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贯穿所述半圆弧板(10)且与所述半圆弧板(10)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5)上套设固接有转环(16),所述转环(16)位于所述半圆弧板(10)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4)的一侧,所述转环(16)外壁固接有两相对设置的直连接臂(17),两所述直连接臂(17)末端分别铰接有弧形连接臂(18),两所述弧形连接臂(18)的弯曲方向相反,两所述弧形连接臂(18)末端分别与两所述长板(13)的顶部铰接;
所述散热隔罩(4)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半圆底板(401)、中间弧板(402)、半圆顶板(403),所述中间弧板(402)两端分别与所述半圆底板(401)和所述半圆顶板(403)固接,所述夹持板(8)外壁与所述中间弧板(402)内壁固接,所述车轮(1)位于所述半圆底板(401)与所述半圆顶板之间,所述供风件出气端与所述半圆底板(401)内连通,所述半圆底板(401)顶端开设有若干出风孔(404),所述半圆顶板(403)顶端开设有与所述出风件外壁适配的弧形凹槽(405),所述出风件位于两所述半圆顶板(403)上的两所述弧形凹槽(405)拼合的过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涂装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弧板(402)和所述半圆顶板(403)内分别开设有过风腔(406),所述中间弧板(402)内的所述过风腔(406)与所述半圆顶板(403)内的所述过风腔(406)连通,所述中间弧板(402)外壁周向开设有若干常风进孔(407),所述半圆顶板(403)内的所述过风腔(406)的出气端与所述出风件的进气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涂装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件包括一出风筒(19),所述出风筒(19)的进气端位于所述散热隔罩(4)内,所述出风筒(19)的侧壁周向开设有若干过风进孔(20),所述过风腔(406)与所述过风进孔(20)连通,所述出风筒(19)出风端连通有导气管(21),所述导气管(21)与所述滑板(11)固接,所述导气管(21)出气端连通有第一软管(22),所述第一软管(22)出气端通过抽气泵(23)与所述恒温过道(5)连通;
所述供风件包括一供新风箱(24),所述供新风箱(24)出气端连通有两第二软管(25),两所述第二软管(25)分别与两所述半圆底板(40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涂装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泵(23)出气端连通有过气管(26),所述过气管(26)末端固接有分风阀(27),所述分风阀(27)出气端连通有供热进管(28)和分流管(29),所述恒温过道(5)包括设置在所述喷漆工线(3)进料端的恒温箱(501),所述恒温箱(501)内开设有空腔(502),所述供热进管(28)出气端与所述空腔(502)连通,所述空腔(502)连通有供热出管(30),所述供热出管(30)与所述分流管(29)连通且通入所述换热件内;
所述恒温箱(501)内壁固接有温度传感器(503),所述温度传感器(503)与所述分风阀(27)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涂装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出管(30)和所述分流管(29)末端连通有汇流管(31),所述换热件包括一换热水箱(32),所述汇流管(31)伸入所述换热水箱(32)内,所述汇流管(31)出气端连通有废气收集箱(3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涂装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件包括一立架(34),所述立架(34)侧壁固接有第二驱动电机(35),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5)输出端固接有螺杆(36),所述螺杆(36)与所述立架(34)转动连接,所述螺杆(36)上螺纹连接有平移基座(37),所述平移基座(37)顶端固接有限位块(38),所述立架(34)顶部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38)匹配的滑槽(39),所述升降件为固定在所述平移基座(37)上的升降气缸(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涂装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粉工线(2)和所述喷漆工线(3)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车轮(1)的承载盘(41),所述半圆底板(401)底端开设有贯穿弧槽(44),所述承载盘(41)通过所述贯穿弧槽(44)伸入所述散热隔罩(4)内,两所述半圆底板(401)底端分别固接有支撑框(42),一所述支撑框(42)内穿设且滑动连接有封闭板(43),所述封闭板(43)用于封闭所述贯穿弧槽(44)。
CN202310050845.0A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车轮涂装输送装置 Active CN1157801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50845.0A CN115780137B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车轮涂装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50845.0A CN115780137B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车轮涂装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80137A CN115780137A (zh) 2023-03-14
CN115780137B true CN115780137B (zh) 2023-04-28

Family

ID=85429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50845.0A Active CN115780137B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车轮涂装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8013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0039B (zh) * 2016-04-05 2018-01-19 山东天海高压容器有限公司 高压无缝钢瓶的制备方法
CN110523572A (zh) * 2019-06-19 2019-12-03 杭州新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汽车盘刹喷涂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
CN213264556U (zh) * 2020-08-13 2021-05-25 浙江科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移栽机
CN216322754U (zh) * 2021-10-13 2022-04-19 保定市立中车轮制造有限公司 铝合金车轮涂装移栽机
CN217314068U (zh) * 2022-05-11 2022-08-30 辽鞍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间加工用喷漆烘干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80137A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67270B (zh) 处理设备和用于处理工件的方法
CN115301514B (zh) 二极管加工用胶固化烘箱
CN115780137B (zh) 一种车轮涂装输送装置
CN116274828A (zh) 一种锻造系统用机械人
CN217832265U (zh) 焊接装置及焊接系统
CN211695684U (zh) 一种可自旋转分散的连续加料双锥真空干燥机
CN211247041U (zh) 一种多功能涂料喷涂设备
CN218475481U (zh) 一种可均匀喷漆的喷漆机
WO2023216525A1 (zh) 一种羽绒的除杂干燥系统及其除杂干燥方法
CN116273640A (zh) 一种汽车进气格栅加工用喷涂烘干装置
CN113059146B (zh) 一种基于汽车铸造件的可调节冷却装置
CN214417101U (zh) 一种封闭式铝合金发动机缸盖自动清洗系统
CN209998007U (zh) 一种晶片清洗干燥机
CN210492891U (zh) 一种环保型智能鞋面全自动上胶机
CN212143154U (zh) 工件喷涂装置
KR102373166B1 (ko) 금속시료 가공장치
KR20090088542A (ko) 진공 가황, 밑창부착, 냉각(칠링)정형으로 이루어진신발(부츠)제조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8067494B (zh) 除尘装置
CN215197840U (zh) 环保型水泵泵壳加工用喷涂装置
CN217357920U (zh) 一种汽车灯泡生产用硅胶干燥装置
CN217856930U (zh) 一种晶片表面自动涂源设备
CN212791587U (zh) 一种烘干式数控喷塑设备
CN220338914U (zh) 一种氢氧化铜泥压滤预处理装置
CN216737951U (zh) 一种酸性蚀刻废液的综合处理装置
CN214371318U (zh) 一种高效短流程真空转鼓干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