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1692A - 物品收容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物品收容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1692A
CN115771692A CN202211084204.9A CN202211084204A CN115771692A CN 115771692 A CN115771692 A CN 115771692A CN 202211084204 A CN202211084204 A CN 202211084204A CN 115771692 A CN115771692 A CN 115771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ance
article
internal
articles
r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842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嶋村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fu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fu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fu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fu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771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16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品收容设备。物品收容设备具备收容搁架、入库部、在入库部与收容搁架之间进行物品的输送的内部输送装置、以及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将对能够保持在入库部的物品的最大个数即保持上限数(Nmax)加上被可变设定的调整数(A)所得的数作为运行缓冲数(Nmax+A)而设定,在该运行缓冲数(Nmax+A)的范围内将物品输送到入库部。控制系统设定调整数(A),以使其随着内部输送装置的负荷变高而成为较小的值。

Description

物品收容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品收容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在半导体工厂、平板显示器工厂等中,为了依次进行多个处理工序,有在各工序设置具备内部输送装置的物品收容设备、并且构成为使用外部输送装置进行工序间的物品输送的情况。在日本特开2001-13070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物品收容设备的一例。
专利文献1的物品收容设备(自动仓库系统4)具备:收容搁架(架子(rack)6),能够收容物品(盒39);入库部(一部分的站8),从外部输送装置(有轨道台车24)接受物品;以及内部输送装置(堆垛起重机12、14)。在入库部设定有多个保持位置(支承位置60、62),具有该多个保持位置的入库部作为在到内部输送装置将先行的物品输送并返回来为止的期间中临时保持下个物品的缓冲部发挥功能。
通过这样具备作为缓冲部发挥功能的入库部,能够某种程度提高作为具备外部输送装置和多个物品收容设备的物品输送设备整体的处理效率。例如在由内部输送装置进行的该时点的输送处理结束时,如果在入库部保持有物品,则能够在到外部输送装置将下个物品输送来为止的期间中开始由内部输送装置进行的下个输送处理,所以能够提高处理效率。关于这样的处理效率的提高总是要求改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307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此,希望实现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为物品输送设备整体的处理效率的物品收容设备。
有关本公开的物品收容设备具备:收容搁架,具备多个收容物品的收容部;入库部,保持从外部输送装置接受到的前述物品,所述外部输送装置在前述收容搁架的外部输送前述物品;内部输送装置,沿着沿前述收容搁架的前表面设定的输送路径移动,在前述入库部与前述收容搁架之间进行前述物品的输送;以及控制系统,对前述外部输送装置及前述内部输送装置进行控制;将能够保持在前述入库部的前述物品的最大个数设为保持上限数Nmax,将在各时点实际保持在前述入库部的前述物品的个数设为保持物品数Nr;前述控制系统将对前述保持上限数Nmax加上被可变设定为0以上的整数值的调整数A所得的数作为运行缓冲数(Nmax+A)而设定,对前述外部输送装置进行控制,以使朝向前述入库部输送中的前述物品的个数即输送中物品数成为从前述运行缓冲数减去前述保持物品数Nr所得的数(Nmax+A-Nr)以下;进而,前述控制系统设定前述调整数A,以使其随着前述内部输送装置的负荷变高而成为较小的值。
根据该结构,借助沿着沿收容搁架的前表面的输送路径移动的内部输送装置,能够将从外部输送装置接受到的物品收容于收容搁架,在需要的情况下提供给然后的处理。此时,入库部作为缓冲部发挥功能,并且通过以能够物理地保持在该入库部的物品的最大个数即保持上限数Nmax以上的运行缓冲数(Nmax+A;A为0以上的调整数)运行,能够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例如如果调整数A被设定为1以上,则即使入库部已经被等于保持上限数Nmax的个数的物品填满,也能够由外部输送装置将到等于调整数A的个数为止的物品朝向收纳搁架(入库部)输送。如果在此期间中内部输送装置的输送处理结束,则将保持在入库部的物品的1个输送而在入库部出现空闲,所以能够由入库部接受由外部输送装置先行输送来的物品。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
进而,在本结构中,设定调整数A以使其随着内部输送装置的负荷变高而成为较小的值。因此,即使由内部输送装置进行的从入库部的物品的运出延迟,也容易避免起因于此而外部输送装置在该入库部的跟前拥堵这一状况。由此,容易避免因外部输送装置的拥堵而作为物品输送设备整体的处理效率反而下降这一状况。
因为这些,能够实现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为物品输送设备整体的处理效率的物品收容设备。
有关本公开的技术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通过参照附图记述的以下的例示性且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应该会变得更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物品输送设备的整体布局图。
图2是物品收容设备的示意俯视图。
图3是物品收容设备的立体图。
图4是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输送指令的数据构造的图。
图6是表示入库输送处理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搁架内输送处理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搁架内输送处理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搁架内输送处理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处理用输送处理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出库输送处理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运行缓冲数调整控制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入库最优先控制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物品收容设备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例如在半导体工厂、平板显示器工厂等中为了依次进行多个处理工序而设置的物品输送设备100所具备的物品收容设备1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物品输送设备100具备物品收容设备1、外部输送装置8、以及处理装置9。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物品收容设备1,以环绕这些多个物品收容设备1的方式设置有外部输送装置8,并且与各个物品收容设备1建立对应而设置有处理装置9。由物品收容设备1和与其对应的处理装置9构成一个工序,环绕多个物品收容设备1的外部输送装置8承担工序间输送。
外部输送装置8具备沿着规定的行驶路径(外部输送路径To)环绕的多个输送台车82。本实施方式的外部输送装置8具备沿着外部输送路径To设置的环绕轨道81和在该环绕轨道81上行驶的多个输送台车8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绕轨道81被设置于地板面。即,本实施方式的外部输送装置8具备多个有轨道的地板面行驶式的输送台车82。此外,外部输送装置8具备被输送台车82支承的叉(fork)式的移载装置。外部输送装置8在多个物品收容设备1彼此之间(工序间)输送物品10。
作为物品10,例如可以例示被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制造的半导体晶片、加工用的标线片(reticule)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它们以收容于容器(例如如果是半导体晶片则为FOUP,如果是标线片则为标线片盒(reticule pod))的状态被输送。鉴于此,以下在称为“物品10”的情况下设为也包括收容物品10的容器。
处理装置9进行对于物品10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理装置9具备交接端口Pp,使用该交接端口Pp进行与内部输送装置3之间的物品10的交接。然后,处理装置9以在交接端口Pp从内部输送装置3接受到的物品10为对象进行各种处理。处理装置9例如也可以是清洗装置、成膜装置、曝光装置、以及蚀刻装置等。处理装置9将处理后的物品10在交接端口Pp移交给内部输送装置3。交接端口Pp配置在相对于内部输送装置3的输送路径(内部输送路径Ti)相邻的位置。
如图2及图3所示,物品收容设备1具备收容搁架2、内部输送装置3、入库部4、以及出库部5。此外,物品收容设备1具备控制系统7(参照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7构成为,对多个物品收容设备1单独地进行控制,并且对物品输送设备100的整体统括地进行控制。
收容搁架2具备多个收容物品10的收容部23。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收容设备1具备对置配置的一对收容搁架2(第1收容搁架2A及第2收容搁架2B)。第1收容搁架2A和第2收容搁架2B之间夹着内部输送装置3而对置配置。第1收容搁架2A及第2收容搁架2B分别具有以规定间隔从地板面立设的多个支柱21和以规定间隔固定在支柱21的多个支承部22。由固定在相邻的支柱21中的相同高度的一对支承部22的上方的空间形成收容物品10的收容部23。第1收容搁架2A及第2收容搁架2B分别具备跨多层多列的收容部23。各个收容部23配置在相对于内部输送装置3的输送路径(内部输送路径Ti)在其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收容搁架2A和第2收容搁架2B将一方的端部对齐而设置。而且,与它们的对齐的一侧的端部相邻而设置有入库部4及出库部5。与第1收容搁架2A相邻而设置有入库部4,与第2收容搁架2B相邻而设置有出库部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收容搁架2B其列数被设定为比第1收容搁架2A多。因此,在与入库部4及出库部5相反侧的端部,第2收容搁架2B比第1收容搁架2A突出配置。而且,在与第1收容搁架2A相邻并且与第2收容搁架2B对置的位置配置有处理装置9。
内部输送装置3被设置在对置配置的一对收容搁架2(第1收容搁架2A及第2收容搁架2B)彼此之间。内部输送装置3沿着沿收容搁架2的前表面设定的内部输送路径Ti移动,在入库部4与收容搁架2之间、同一收容搁架2内、一方的收容搁架2与另一方的收容搁架2之间、以及收容搁架2与出库部5之间进行物品10的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部输送路径Ti相当于“输送路径”。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物品收容设备1具备沿着内部输送路径Ti排列的一对内部输送装置3(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及第2内部输送装置3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相当于“第1输送单元”,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相当于“第2输送单元”。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及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由堆垛起重机构成,分别具备行驶台车32、桅杆33、升降台34、以及移载装置35。行驶台车32在沿着内部输送路径Ti设置于地板面的行驶轨道31上行驶。桅杆33从行驶台车32立设。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桅杆33分开设置在行驶台车32中的内部输送路径Ti的两侧。桅杆33的上端部被设置于顶棚的导轨36导引。升降台34沿着一对桅杆33升降。移载装置35被固定在升降台34,移载物品1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及第2内部输送装置3B设置在共同的行驶轨道31上。即设置为,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行驶台车32和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的行驶台车32在共同的行驶轨道31上行驶。第1内部输送装置3A设置在比第2内部输送装置3B靠入库部4及出库部5侧。
如图2所示,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在第1输送范围R1内进行物品10的输送,所述第1输送范围R1包括入库部4和收容搁架2的至少一部分的收容部23。第1输送范围R1被设定为包括入库部4和收容搁架2中的入库部4侧的一部分的收容部23的范围。此外,第1输送范围R1也包括与入库部4对置的出库部5。第2内部输送装置3B在第2输送范围R2内进行物品10的输送,所述第2输送范围R2包括收容搁架2的至少一部分的收容部23并且不包括入库部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输送范围R2被设定为包括收容搁架2的至少一部分的收容部23和配置在与入库部4及出库部5相反侧的处理装置9的范围。第2输送范围R2被设定为包括收容搁架2中的处理装置9侧的一部分的收容部23和处理装置9的范围。
这些第1输送范围R1及第2输送范围R2被设定为,第1输送范围R1的一部分与第2输送范围R2的一部分相互重叠。第1输送范围R1中的处理装置9侧的一部分与第2输送范围R2中的入库部4及出库部5侧的一部分相互重叠。
入库部4从外部输送装置8接受物品10,保持接受到的物品10。本实施方式的入库部4包括入库输送机41。入库输送机41例如也可以是辊式输送机、板条式输送机、以及带式输送机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入库部4构成为,在静止状态下保持多个物品10。在本例中,表示了构成入库部4的入库输送机41保持两个物品10的情况的例子。在此情况下,入库输送机41具有两个支承位置43、44,能够保持在入库部4的物品10的最大个数即保持上限数Nmax成为“2”(Nmax=2)。
入库输送机41当在支承位置43支承有物品10、在支承位置44没有支承有物品10的情况下工作,能够将处于支承位置43的物品10输送到支承位置44。输送方向最上游侧的支承位置43是从外部输送装置8接受物品10的位置,成为接受端口Pr。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支承位置44是在物品10的入库时将该物品10移交给内部输送装置3(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位置,成为入库端口Pi。入库端口Pi配置在相对于内部输送路径Ti在其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位置。
出库部5保持向外部输送装置8移交的物品10。出库部5保持从内部输送装置3(第1内部输送装置3A)接受到的物品10,将该物品10移交给外部输送装置8。本实施方式的出库部5包括出库输送机51。出库输送机51例如也可以是辊式输送机、板条式输送机、以及带式输送机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库部5构成为,在静止状态下保持多个物品10。在本例中,表示了构成出库部5的出库输送机51保持两个物品10的情况的例子。在此情况下,出库输送机51具有两个支承位置53、54,能够保持在出库部5的物品10的最大个数成为“2”。
出库输送机51当在支承位置53支承有物品10、在支承位置54没有支承有物品10的情况下工作,能够将处于支承位置53的物品10输送到支承位置54。输送方向最上游侧的支承位置53是在物品10的出库时从内部输送装置3(第1内部输送装置3A)接受物品10的位置,成为出库端口Po。出库端口Po配置在相对于内部输送路径Ti在其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位置且与入库端口Pi相反侧。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支承位置54是将物品10移交给外部输送装置8的位置,成为移交端口Ph。
入库端口Pi及出库端口Po设置在第1输送范围R1的一方的端部。入库端口Pi及出库端口Po仅包含在第1输送范围R1,不包含在第2输送范围R2。处理装置9的交接端口Pp设置在第2输送范围R2中的与入库端口Pi及出库端口Po相反侧的端部。交接端口Pp仅包含在第2输送范围R2,不包含在第1输送范围R1。在收容搁架2的多个收容部23,存在仅包含在第1输送范围R1的收容部、仅包含在第2输送范围R2的收容部、以及包含在第1输送范围R1与第2输送范围R2的重叠范围L的收容部。
在这样的结构的物品收容设备1中,内部输送装置3进行入库输送处理、搁架内输送处理、处理用输送处理、以及出库输送处理。
入库输送处理是将物品10从入库部4向收容搁架2的特定的收容部23输送的处理。在入库输送处理中,由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将被支承在入库部4的支承位置44(入库端口Pi)的物品10向收容搁架2(第1收容搁架2A或第2收容搁架2B)的特定的收容部23输送而入库。
搁架内输送处理是将物品10从收容搁架2的特定的收容部23向相同或另外的收容搁架2的另外的收容部23输送的处理。在搁架内输送处理中,由第1内部输送装置3A或第2内部输送装置3B将收容在输送源的特定的收容部23的物品10向输送目的地的特定的收容部23输送。此时,如果输送源或输送目的地的收容部23仅包含在第1输送范围R1,则由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将对象的物品10输送。如果输送源或输送目的地的收容部23仅包含在第2输送范围R2,则由第2内部输送装置3B将对象的物品10输送。如果输送源及输送目的地的收容部23都包含在第1输送范围R1与第2输送范围R2的重叠范围L,则由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及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的某个将对象的物品10输送。
处理用输送处理是将物品10在收容搁架2的特定的收容部23与处理装置9之间输送的处理。在处理用输送处理中,由第2内部输送装置3B将收容在输送源的特定的收容部23的物品10向处理装置9的交接端口Pp输送。或者,在处理用输送处理中,由第2内部输送装置3B将被支承在处理装置9的交接端口Pp的处理后的物品10向输送目的地的特定的收容部23输送。
出库输送处理是将物品10从收容搁架2的特定的收容部23向出库部5输送的处理。在出库输送处理中,由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将收容在收容搁架2(第1收容搁架2A或第2收容搁架2B)的特定的收容部23的物品10向出库部5的支承位置53(出库端口Po)输送而出库。
如上述那样,控制系统7对多个物品收容设备1(内部输送装置3)单独地进行控制,并且对包括外部输送装置8的物品输送设备100的整体统括地进行控制。因此,如图4所示,控制系统7具备内部输送控制单元71、外部输送控制单元72、以及统括控制单元73。另外,为了简略化,在图4中仅表示了与一个物品收容设备1(内部输送装置3)对应的内部输送控制单元71,但具备与多个物品收容设备1(内部输送装置3)的各自对应的内部输送控制单元71。
内部输送控制单元71对内部输送装置3进行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内部输送装置3具备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和第2内部输送装置3B对应,内部输送控制单元71对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及第2内部输送装置3B进行控制。内部输送控制单元71基于输送指令(这里是工序内的输送指令)对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及第2内部输送装置3B进行控制。
输送指令例如具有图5所示那样的数据构造。各个输送指令具有输送源(输送开始位置)、输送目的地(输送完成位置)、以及使用的内部输送装置3的信息。在图5中,“S1”表示第1收容搁架2A,“S2”表示第2收容搁架2B。此外,接着“S1”及“S2”的“(m,n)”表示从入库部4及出库部5侧起第m列、从下起第n层的收容部23。另外,“m”及“n”分别是整数。
例如,输送指令A-2是以入库端口Pi为输送源、以第1收容搁架2A的第1列第2层的收容部23为输送目的地的指令(参照图6)。由于这两个位置都包含在第1输送范围R1,所以对于输送指令A-2的承担者分配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基于该输送指令A-2的输送处理是上述的入库输送处理的一例。
此外,例如输送指令A-4是以第1收容搁架2A的第1列第4层的收容部23为输送源、以第2收容搁架2B的第5列第7层的收容部23为输送目的地的指令(参照图7)。由于这两个位置都包含在第1输送范围R1,所以对于输送指令A-4的承担者分配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基于该输送指令A-4的输送处理是上述的搁架内输送处理的一例。
此外,例如输送指令B-2是以第2收容搁架2B的第10列第1层的收容部23为输送源、以第2收容搁架2B的第4列第1层的收容部23为输送目的地的指令(参照图8)。由于这两个位置都包含在第2输送范围R2,所以对于输送指令B-2的承担者分配第2内部输送装置3B。基于该输送指令B-2的输送处理也是上述的搁架内输送处理的一例。
此外,例如输送指令A-1是以第1收容搁架2A的第4列第5层的收容部23为输送源、以第1收容搁架2A的第6列第5层的收容部23为输送目的地的指令(参照图9)。由于这两个位置都包含在第1输送范围R1与第2输送范围R2的重叠范围L,所以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及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的哪个都可以成为输送指令A-1的承担者,但在本例中分配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基于该输送指令A-1的输送处理也是上述的搁架内输送处理的一例。
此外,例如输送指令B-1是以第1收容搁架2A的第8列第3层的收容部23为输送源、以交接端口Pp为输送目的地的指令(参照图10的实线箭头)。由于这两个位置都包含在第2输送范围R2,所以对于输送指令B-1的承担者分配第2内部输送装置3B。此外,输送指令B-3是以交接端口Pp为输送源、以第2收容搁架2B的第8列第5层的收容部23为输送目的地的指令(参照图10的虚线箭头)。由于这两个位置都包含在第2输送范围R2,所以对于输送指令B-3的承担者分配第2内部输送装置3B。基于这些输送指令B-1及B-3的输送处理是上述的处理用输送处理的一例。
此外,例如输送指令A-3是以第2收容搁架2B的第2列第7层的收容部23为输送源、以出库端口Po为输送目的地的指令(参照图11)。由于这两个位置都包含在第1输送范围R1,所以对于输送指令A-3的承担者分配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基于该输送指令A-3的输送处理是上述的出库输送处理的一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及第2内部输送装置3B分别从基于在图5显示于上方的输送指令的输送处理起顺次地执行。在该例中,关于第1内部输送装置3A是预定了输送指令A-1、A-2、A-3、A-4、……的顺序的输送处理的顺序,关于第2内部输送装置3B是预定了输送指令B-1、B-2、B-3、……的顺序的输送处理的顺序。这些例如可以设为以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及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的各自的处理效率为优先的输送顺序。
外部输送控制单元72对外部输送装置8进行控制。外部输送控制单元72对在环绕轨道81上行驶的多个输送台车82和被其支承的移载装置进行控制。外部输送控制单元72基于输送指令(这里是工序间的输送指令)对输送台车82及移载装置进行控制。工序间输送指令具有输送源工序(输送源的物品收容设备1)、输送目的地工序(输送目的地的物品收容设备1)、以及使用的输送台车82的信息。基于该工序间输送指令,由被指定的输送台车82将被输送源工序的出库部5支承的物品10输送到输送目的地工序的入库部4。此时,多个工序间输送指令能够同时执行。
统括控制单元73对外部输送控制单元72及内部输送控制单元71进行统括。统括控制单元73例如在将物品10在工序间输送的情况下,对与输送源的物品收容设备1对应的内部输送控制单元71、外部输送控制单元72、以及与输送目的地的物品收容设备1对应的内部输送控制单元71协调性地进行控制。统括控制单元73对与输送源的物品收容设备1对应的内部输送控制单元71进行控制,以成为在该物品收容设备1的出库部5支承着输送对象的物品10的状态;对外部输送控制单元72进行控制,以将被该出库部5支承的物品10接受并输送到输送目的地的物品收容设备1,移载到其入库部4;进而,对与输送目的地的物品收容设备1对应的内部输送控制单元71进行控制,以将被该物品收容设备1的入库部4支承的物品10收容于收容搁架2。
顺便说一下,本实施方式的物品输送设备100为了使作为设备整体的处理效率提高,在系统上看作在入库部4能够保持物理上的缓冲数即保持上限数Nmax以上的物品10而对各部进行控制。即,将对保持上限数Nmax加上调整数A所得的数作为运行缓冲数B(B=Nmax+A)而设定(参照图2),输送目的地的物品收容设备1的入库部4构成为,接纳运行缓冲数B以下的个数的物品10。输送目的地的物品收容设备1的入库部4看作在实际支承物理上能够接纳的保持上限数Nmax的物品10以外、在系统上假想地支承调整数A以下的物品10,执行然后的输送处理。
这里,调整数A是被可变设定的0以上的整数值。调整数A优选的是1以上的整数值。即使在输送目的地的物品收容设备1的入库部4全部填满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该调整数A以下的物品10朝向该入库部4先行输送。调整数A基于在到由外部输送装置8先行输送的物品10到达输送目的地的物品收容设备1的入库部4为止的期间中能够由内部输送装置3(第1内部输送装置3A)从该入库部4运出到收容搁架2的物品10的个数设定。根据这样的观点,调整数A在现实中优选的是设定为例如1~3左右。
在图2中,表示了对保持上限数Nmax即“2”作为调整数A而加上“2”、将“4”设为运行缓冲数B、能够由入库部4假想地接纳到4个为止的物品10的例子。如果由内部输送装置3(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将物品10从入库部4的入库端口Pi向收容搁架2的某个收容部23输送,则入库输送机41动作,将下个物品10移送到入库端口Pi,并且形成由外部输送装置8先行输送来的物品10的接受空间。
在这样的结构中,如果在输送目的地的物品收容设备1中通过实际保持的物品10而入库部4变满,则即使外部输送装置8将下个物品10输送来也不能移载该物品10。在此情况下,必须待机直到在入库部4中产生空闲,结果,在外部输送装置8中产生拥堵,作为设备整体的处理效率下降。鉴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物品输送设备100中,控制系统7构成为,执行以下详述的运行缓冲数调整控制、入库最优先控制、以及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
<运行缓冲数调整控制>
运行缓冲数调整控制是在一定条件下调整运行缓冲数B的控制。如上述那样,控制系统7将对保持上限数Nmax加上被可变设定为0以上(优选的是1以上)的整数值的调整数A所得的数作为运行缓冲数B而设定(B=Nmax+A),基于该运行缓冲数B对物品输送设备100进行控制。这里,将在各时点实际保持在入库部4的物品10的个数设为“保持物品数Nr”,将由外部输送装置8朝向入库部4输送中的物品10的个数设为“输送中物品数Nt”。此时,控制系统7对外部输送装置8进行控制,以使输送中物品数Nt成为从运行缓冲数B减去保持物品数Nr所得的数(B-Nr=Nmax+A-Nr)以下。
以这样的结构为前提,在运行缓冲数调整控制中,控制系统7设定调整数A,以使其随着内部输送装置3的负荷变高而成为较小的值。这里,特别是控制系统7设定调整数A,以使其随着在包括入库部4的第1输送范围R1内动作的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负荷变高而成为较小的值。
如上述那样,第1内部输送装置3A承担入库输送处理、搁架内输送处理、以及出库输送处理。因此,如果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负荷变高(特别是,搁架内输送处理、出库输送处理的比例变高),则从入库部4向收容搁架2的物品10的输送(入库输送处理)迟滞的可能性变高。鉴于此,通过设定调整数A,以使其随着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负荷变高而成为较小的值,能够对应于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负荷的程度,减少由外部输送装置8朝向入库部4先行输送来的物品10的数量。由于被先行输送来的物品10自身变少,所以变得容易避免当这些物品10到达入库部4时入库部4变满这一状况。由此,能够抑制作为设备整体的处理效率的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7基于对于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物品10的输送指令的数量来判定该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负荷。而且,控制系统7随着对于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物品10的输送指令的数量变多,而判定为负荷变高。
这里,由于输送源或输送目的地处于第1输送范围R1内(但是,两者不在第1输送范围R1与第2输送范围R2的重叠范围L)的物品10的输送专门由第1内部输送装置3A承担,所以与此对应的输送指令全部成为对于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指令。另一方面,由于输送源及输送目的地的两者处于第1输送范围R1与第2输送范围R2的重叠范围L中的物品10的输送由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和第2内部输送装置3B分担,所以与此对应的输送指令中的仅一部分成为对于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指令。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7为了运算处理的减轻,看作处于重叠范围L的物品10的输送由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和第2内部输送装置3B均等地分担,将与此对应的输送指令中的一半看作对于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指令。
即,控制系统7随着输送源或输送目的地处于第1输送范围R1内的物品10的输送指令的数量与输送源及输送目的地的两者处于重叠范围L中的物品10的输送指令的数量的一半的合计数(以下称作“输送指令数”)变多,而判定为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负荷变高,设定调整数A,以使其随着该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负荷变高而成为较小的值。例如在图2的例子中,最初被设定为“2”的调整数A如果输送指令数成为第1基准值以上则被再设定为“1”,如果输送指令数成为比第1基准值大的第2基准值以上则被再设定为“0”。随之,运行缓冲数B从“4”向“3”再向“2”逐步减少。
通过将调整数A再设定为较小,随之运行缓冲数B(=Nmax+A)也变小,与实际被保持在入库部4的物品10的个数(保持物品数Nr)的差量(=Nmax+A-Nr)也变小。该差量相当于在该时点能够由外部输送装置8朝向入库部4先行输送的物品10的数量,有通过其变小而该个数的物品10已经成为输送中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控制系统7设为在输送中物品数Nt与从运行缓冲数B减去保持物品数Nr所得的数(B-Nr=Nmax+A-Nr)相等的期间中,不开始由外部输送装置8进行的朝向入库部4的新的物品10的输送。
如果不久由第1内部输送装置3A进行的入库输送处理推进,则输送中物品数Nt成为小于从运行缓冲数B减去保持物品数Nr所得的数(B-Nr=Nmax+A-Nr)。于是,控制系统7开始由外部输送装置8进行的朝向入库部4的新的物品10的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输送中物品数Nt成为小于从运行缓冲数B减去保持物品数Nr所得的数(Nmax+A-Nr),则控制系统7立即开始由外部输送装置8进行的新的物品10的输送。
图12是表示运行缓冲数调整控制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运行缓冲数调整控制由构成控制系统7的内部输送控制单元71、外部输送控制单元72、以及统括控制单元73协作来执行。在运行缓冲数调整控制中,首先,由内部输送控制单元71判定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负荷(输送指令数),生成表示该负荷的负荷信息(步骤#01)。将所生成的负荷信息从内部输送控制单元71发送到统括控制单元73。
接着,由统括控制单元73基于从内部输送控制单元71接收到的负荷信息设定调整数A,以使其随着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负荷变高而成为较小的值(#02)。然后,由统括控制单元73向外部输送控制单元72发送基于对应于所设定的调整数A而决定的运行缓冲数B(B=Nmax+A)的数量的物品10的工序间输送指令。
更具体地讲,由统括控制单元73判定该时点的输送中物品数Nt是否小于运行缓冲数B(=Nmax+A)与保持物品数Nr的差量(=Nmax+A-Nr)(#03)。如果输送中物品数Nt小于运行缓冲数B与保持物品数Nr的差量(#03:是),则容许由外部输送装置8进行的朝向入库部4的新的物品10的输送(#04)。在此情况下,由统括控制单元73将新的工序间输送指令发送到外部输送控制单元72,由接收到该指令的外部输送控制单元72基于该工序间输送指令对外部输送装置8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如果输送中物品数Nt为运行缓冲数B与保持物品数Nr的差量以上(实际上它们为同数)(#03:否),则将由外部输送装置8进行的朝向入库部4的新的物品10的输送暂时停止(#05)。例如,将由统括控制单元73进行的新的工序间输送指令向外部输送控制单元72的发送保留,或者在将新的工序间输送指令发送到外部输送控制单元72的基础上将基于该工序间输送指令的外部输送装置8的动作保留。如果不久输送中物品数Nt成为小于运行缓冲数B与保持物品数Nr的差量(#03:是),则将保留解除,容许由外部输送装置8进行的朝向入库部4的新的物品10的输送(#04)。
<入库最优先控制>
入库最优先控制是关于由内部输送装置3进行的输送处理、在一定条件下最优先地执行入库输送处理的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7基于保持物品数Nr与输送中物品数Nt的合计数(以下称作“潜在的保持物品数Np”)执行入库优先控制。这里,保持物品数Nr是如上述那样实际被保持在入库部4的物品10的个数,输送中物品数Nt是由外部输送装置8进行的向入库部4的输送中的物品10的个数。在入库最优先控制中,控制系统7在潜在的保持物品数Np比判定阈值Th多的情况下,在由内部输送装置3进行的各种输送处理中,将入库输送处理比出库输送处理及搁架内输送处理优先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内部输送装置3的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及第2内部输送装置3B中,承担入库输送处理的仅是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因此,控制系统7在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及第2内部输送装置3B中仅对第1内部输送装置3A执行入库优先控制。
成为用于判定入库最优先控制的执行的有无的基准的判定阈值Th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定为能够保持在入库部4的物品10的最大个数即保持上限数Nmax。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潜在的保持物品数Np比保持上限数Nmax多的情况下,换言之,当对于外部输送装置8输送中的全部的物品10中的至少一个在该时点在入库部4不存在能够接受的空间的情况下,执行入库最优先控制。
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内部输送装置3A例如被设为以其处理效率为优先的输送顺序执行,例如在图5的例子中,是预定了输送指令A-1、A-2、A-3、A-4、……的顺序的输送处理的顺序。控制系统7在入库最优先控制中,将该预定的输送处理的顺序变更而执行入库优先控制。例如在图5的例子中,通过将基于输送指令A-1的输送处理和基于输送指令A-2的输送处理的顺序调换,最优先地执行基于输送指令A-2的入库输送处理。
通过最优先地执行入库输送处理,变得容易在入库部4早期地形成用于接受外部输送装置8输送中的物品10的空间。即,变得容易避免入库部4变满,能够抑制作为设备整体的处理效率的下降。是尽管多少牺牲了特定的物品收容设备1的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处理效率、但以抑制作为物品输送设备100整体的处理效率的下降为优先的考虑方式。
另外,在外部输送装置8中的多个输送台车82的工作率较低的情况下,即使成为一部分的输送台车82必须在某个入库部4的跟前待机的状况,给设备整体带来的影响较小就可以的情况也较多。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7构成为,在外部输送装置8中的多个输送台车82的工作率为规定的工作率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不执行入库优先控制。由此,在作为物品输送设备100整体的处理效率不那么成为问题的情况下,能够如最初的目标那样以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处理效率为优先。
这里,输送台车82的工作率是被分配了工序间输送指令的输送台车82的台数相对于输送台车82的全部台数的比(百分率)。工作率阈值被设定为例如即使1台输送台车82待机一定时间、后续的输送台车82也不易拥堵的上限附近的值,具体而言被设定为例如1%~20%左右的值。
图13是表示入库最优先控制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入库最优先控制由构成控制系统7的内部输送控制单元71、外部输送控制单元72、以及统括控制单元73协作执行。在入库最优先控制中,首先,由统括控制单元73判定外部输送装置8中的多个输送台车82的工作率与工作率阈值的大小关系(#21)。在输送台车82的工作率为工作率阈值以下的情况下(#21:否),入库最优先控制原样结束。另一方面,在输送台车82的工作率比工作率阈值大的情况下(#21:是),由统括控制单元73取得潜在的保持物品数Np(#22)。具体而言,从内部输送控制单元71取得保持物品数Nr,从外部输送控制单元72取得输送中物品数Nt,通过将它们相加来计算潜在的保持物品数Np。
然后,由统括控制单元73基于潜在的保持物品数Np判定是否执行入库优先控制。具体而言,判定潜在的保持物品数Np是否比判定阈值Th多(#23)。在潜在的保持物品数Np比判定阈值Th多的情况下(#23:是),由统括控制单元73判定为执行入库优先控制。在此情况下,由统括控制单元73将该内容的指令发送到内部输送控制单元71,基于此,关于由第1内部输送装置3A进行的各种输送处理,将预定的输送处理的顺序变更,最优先地执行入库输送处理(#24)。另一方面,在潜在的保持物品数Np为判定阈值Th以下的情况下(#23:是),以预定那样的顺序执行由第1内部输送装置3A进行的输送处理(#25)。
<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
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是对构成内部输送装置3的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及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的输送负荷的平衡进行调整的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中,关于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动作范围即第1输送范围R1,至少基于保持在入库部4的物品10的个数即保持物品数Nr,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调整其范围的处理(范围调整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对保持物品数Nr加上由外部输送装置8进行的向入库部4的输送中的物品10的个数即输送中物品数Nt所得的数(预定保持物品数Ne),执行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控制系统7在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中,通过作为范围调整处理而进行随着预定保持物品数Ne变多而将第1输送范围R1减小的处理,对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及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的输送负荷的平衡进行调整。
此外,控制系统7在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范围调整处理)中,对应于将第1输送范围R1减小而将第2输送范围R2增大。控制系统7例如通过将第1输送范围R1中的处理装置9侧的一部分调拨给第2输送范围R2,将第1输送范围R1减小,并且相应于该第1输送范围R1变小的量而将第2输送范围R2增大。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7能够将第1输送范围R1设定变更为通常的大小的通常范围R1n和比通常范围R1n小的限制范围R1l。此外,控制系统7能够将第2输送范围R2设定变更为通常的大小的通常范围R2n和比通常范围R2n大的扩张范围R2e。另外,将第1输送范围R1中的通常范围R1n与限制范围R1l的大小的差和第2输送范围R2中的通常范围R2n与扩张范围R2e的大小的差设定为相互相等。
控制系统7在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范围调整处理)中,在预定保持物品数Ne小于保持上限数Nmax的情况下,将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第1输送范围R1设定为通常范围R1n,并且将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的第2输送范围R2设定为通常范围R2n。另外,这是通常的控制中的范围设定本身。
此外,控制系统7在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范围调整处理)中,在预定保持物品数Ne成为保持上限数Nmax以上的情况下,将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第1输送范围R1设定为限制范围R1l,并且将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的第2输送范围R2设定为扩张范围R2e。通过在预定保持物品数Ne成为保持上限数Nmax以上的情况下将第1输送范围R1设定为限制范围R1l,在预定保持物品数Ne较多的情况下将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工作范围缩小而提高周转率,由此能够促进从入库部4的物品10的输送。
例如基于图5所示的输送指令A-1的搁架内输送处理(参照图9),通过第1输送范围R1被设为限制范围R1l、第2输送范围R2被设为扩张范围R2e,已经不再是重叠范围L内的输送处理。随之,基于输送指令A-1的搁架内输送处理的分配成为被从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变更为第2内部输送装置3B。这样,通过缩窄第1输送范围R1,能够减轻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处理负担,能够利用由此产生的余力而优先地执行入库输送处理。由此,变得容易避免入库部4变满的状态,能够抑制作为物品输送设备100整体的处理效率的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7在被分配给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的输送指令的个数为指令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不论预定保持物品数Ne的大小如何都不进行范围调整处理。将指令数阈值在考虑例如收容搁架2的尺寸、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的处理能力等的基础上,设定为第2内部输送装置3B能够以留有某种程度的余力的原状执行被分配的输送处理的上限附近的值。通过构成为,仅在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的负荷中有某种程度的富余的情况下进行范围调整处理,能够适当地对应于伴随着第2输送范围R2变大的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的负荷增大。
图15是表示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由构成控制系统7的内部输送控制单元71执行。在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中,首先,判定被分配给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的输送指令数与指令数阈值的大小关系(#41)。在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的输送指令数为指令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41:否),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原样结束。
另一方面,在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的输送指令数小于指令数阈值的情况下(#41:是),接着判定预定保持物品数Ne与保持上限数Nmax的大小关系(#42)。在预定保持物品数Ne小于保持上限数Nmax的情况下(#42:是),将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第1输送范围R1设定为通常范围R1n,此外将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的第2输送范围R2设定为通常范围R2n(#43)。另一方面,在预定保持物品数Ne为保持上限数Nmax以上的情况下(#42:否),将第1内部输送装置3A的第1输送范围R1设定为限制范围R1l,此外将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的第2输送范围R2设定为扩张范围R2e(#44)。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在运行缓冲数调整控制中如果输送中物品数Nt成为小于从运行缓冲数B减去保持物品数Nr所得的数(Nmax+A-Nr)则立即开始由外部输送装置8进行的新的物品10的输送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那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输送中物品数Nt成为小于从运行缓冲数B减去保持物品数Nr所得的数(Nmax+A-Nr)之后,经过一定时间后开始由外部输送装置8进行的新的物品10的输送。
(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在入库最优先控制中将判定阈值Th设定为能够保持在入库部4的物品10的最大个数即保持上限数Nmax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那样的结构,也可以将判定阈值Th设定为与保持上限数Nmax不同的值,例如“保持上限数Nmax±1”等。
(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在入库最优先控制中将潜在的保持物品数Np设为保持物品数Nr与输送中物品数Nt的合计数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那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也在潜在的保持物品数Np中还包括虽然已经生成了工序间输送指令但还为输送前的物品数来考虑。在此情况下,潜在的保持物品数Np可以定义为“保持在入库部4的物品10的个数即保持物品数Nr与由外部输送装置8向入库部4输送的预定的物品10的个数即输送物品数的合计数”。
(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在外部输送装置8中的多个输送台车82的工作率为工作率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不执行入库优先控制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那样的结构,也可以不论输送台车82的工作率如何都一律执行入库优先控制。
(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在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中对应于将第1输送范围R1减小而同样地将第2输送范围R2增大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那样的结构,也可以使将第1输送范围R1减小的程度与将第2输送范围R2增大的程度不同。或者,也可以不变更第2输送范围R2的大小而仅将第1输送范围R1减小。
(6)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在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中将第1输送范围R1及第2输送范围R2分别以两阶段切换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那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将第1输送范围R1及第2输送范围R2分别以三阶段以上切换。在此情况下,第1输送范围R1的切换的级数和第2输送范围R2的切换的级数也可以相互不同。
(7)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基于预定保持物品数Ne(对保持在入库部4的物品10的个数即保持物品数Nr加上由外部输送装置8进行的向入库部4的输送中的物品10的个数即输送中物品数Nt所得的数)执行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那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不考虑输送中物品数Nt而仅基于保持物品数Nr来执行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
(8)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在被分配给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的输送指令的个数为指令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不执行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范围调整处理)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那样的结构,也可以不论被分配给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的输送指令数如何都一律地执行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范围调整处理)。
(9)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执行运行缓冲数调整控制、入库最优先控制、以及内部输送负荷调整控制的全部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那样的结构,也可以仅执行这些中的一个或两个。
(10)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和第2内部输送装置3B被设置在共同的行驶轨道31上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那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将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和第2内部输送装置3B设置在相互平行地铺设的分别专用的行驶轨道31上。
(1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内部输送装置3具有第1内部输送装置3A及第2内部输送装置3B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那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内部输送装置3仅由1台构成。在此情况下,1台内部输送装置3承担从入库部4及出库部5经由收容搁架2到处理装置9的全范围的输送处理,也可以将物品10从入库部4向处理装置9直接输送。在这样的情况下,设为将由内部输送装置3从入库部4的入库端口Pi向处理装置9的交接端口Pp直接输送物品10的处理也包含在入库输送处理中来考虑。此外,也可以1台内部输送装置3将物品10从入库部4向出库部5直接输送,在这样的情况下,设为将由内部输送装置3从入库部4向出库部5直接输送物品10的处理也包含在入库输送处理中来考虑。
(1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入库部4及出库部5分别能够物理地保持两个物品10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那样的结构,入库部4、出库部5能够物理地保持的物品数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在此情况下,入库部4能够物理地保持的物品数和出库部5能够物理地保持的物品数也可以相互不同。
(1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内部输送装置3由堆垛起重机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那样的结构,内部输送装置3例如也可以由多层的梭(shuttle)式台车(具备在与收容搁架2的各层对应的高度沿着收容搁架2的前表面往复移动的多个输送台车的输送装置)等构成。
(1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外部输送装置8具备有轨道的地板面行驶式的输送台车82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那样的结构,外部输送装置8也可以具备例如地板面行驶式的无轨道台车而构成,或者也可以具备顶棚输送式的有轨道台车而构成。在外部输送装置8具备顶棚输送式的有轨道台车而构成的情况下,该外部输送装置8也可以具备被从输送台车82悬挂支承的提升(hoist)式的移载装置。
(1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外部输送装置8具备移载装置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那样的结构,也可以外部输送装置8不具备移载装置,而在入库部4、出库部5侧设置移载装置。
(16)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控制系统7具备相互协作的内部输送控制单元71、外部输送控制单元72、以及统括控制单元73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关于控制系统7的具体的结构,也可以将多个控制单元组合或将一个控制单元进一步细分化。此外,也可以还具备用来能够实现其他功能的其他的控制单元。
(17)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包括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其他实施方式;以下同样)中公开的结构只要不产生矛盾,也可以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组合而应用。关于其他的结构,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也在全部的方面都是例示,能够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改变。
〔实施方式的概要〕
如果总结以上,则有关本公开的物品收容设备优选的是具备以下的各结构。
一种物品收容设备具备:收容搁架,具备多个收容物品的收容部;入库部,保持从外部输送装置接受到的前述物品,所述外部输送装置在前述收容搁架的外部输送前述物品;内部输送装置,沿着沿前述收容搁架的前表面设定的输送路径移动,在前述入库部与前述收容搁架之间进行前述物品的输送;以及控制系统,对前述外部输送装置及前述内部输送装置进行控制;将能够保持在前述入库部的前述物品的最大个数设为保持上限数Nmax,将在各时点实际保持在前述入库部的前述物品的个数设为保持物品数Nr;前述控制系统将对前述保持上限数Nmax加上被可变设定为0以上的整数值的调整数A所得的数作为运行缓冲数(Nmax+A)而设定,对前述外部输送装置进行控制,以使朝向前述入库部输送中的前述物品的个数即输送中物品数成为从前述运行缓冲数减去前述保持物品数Nr所得的数(Nmax+A-Nr)以下;进而,前述控制系统设定前述调整数A,以使其随着前述内部输送装置的负荷变高而成为较小的值。
根据该结构,借助沿着沿收容搁架的前表面的输送路径移动的内部输送装置,能够将从外部输送装置接受到的物品收容于收容搁架,在需要的情况下提供给然后的处理。此时,入库部作为缓冲部发挥功能,并且通过以能够物理地保持在该入库部的物品的最大个数即保持上限数Nmax以上的运行缓冲数(Nmax+A;A为0以上的调整数)运行,能够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例如如果调整数A被设定为1以上,则即使入库部已经被等于保持上限数Nmax的个数的物品填满,也能够由外部输送装置将到等于调整数A的个数为止的物品朝向收纳搁架(入库部)输送。如果在此期间中内部输送装置的输送处理结束,则将保持在入库部的物品的1个输送而在入库部出现空闲,所以能够由入库部接受由外部输送装置先行输送来的物品。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
进而,在本结构中,设定调整数A以使其随着内部输送装置的负荷变高而成为较小的值。因此,即使由内部输送装置进行的从入库部的物品的运出延迟,也容易避免起因于此而外部输送装置在该入库部的跟前拥堵这一状况。由此,容易避免因外部输送装置的拥堵而作为物品输送设备整体的处理效率反而下降这一状况。
因为这些,能够实现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为物品输送设备整体的处理效率的物品收容设备。
作为一形态,优选的是,前述控制系统随着对于前述内部输送装置的前述物品的输送指令的数量变多而判定为前述负荷变高。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对于内部输送装置的物品的输送指令的数量,适当地判定内部输送装置的负荷的程度。由此,能够适当地进行然后的调整数A的再设定,能够提高作为物品输送设备整体的处理效率。
作为一形态,优选的是,前述控制系统在前述输送中物品数与从前述运行缓冲数减去前述保持物品数Nr所得的数(Nmax+A-Nr)相等的期间中,不开始由前述外部输送装置进行的朝向前述入库部的新的前述物品的输送,在前述输送中物品数成为小于从前述运行缓冲数减去前述保持物品数Nr所得的数(Nmax+A-Nr)之后,开始由前述外部输送装置进行的朝向前述入库部的新的前述物品的输送。
根据该结构,能够对应于随着内部输送装置的负荷变高而被设定得较小的调整数A,适当地限制由外部输送装置朝向入库部输送的物品的个数。由此,能够更适当地避免外部输送装置在入库部的跟前拥堵这一状况。
作为一形态,优选的是,前述内部输送装置具备第1输送单元和第2输送单元;前述第1输送单元在第1输送范围内进行前述物品的输送,所述第1输送范围包括前述入库部及前述收容搁架的至少一部分的前述收容部;前述第2输送单元在第2输送范围内进行前述物品的输送,所述第2输送范围包括前述收容搁架的至少一部分的前述收容部并且不包括前述入库部;设定为,前述第1输送范围的一部分与前述第2输送范围的一部分重叠;前述控制系统随着输送源或输送目的地处于前述第1输送范围内的前述物品的输送指令的数量与输送源及输送目的地的两者处于前述第1输送范围与前述第2输送范围的重叠范围的前述物品的输送指令的数量的一半的合计数变多,而判定为前述负荷变高。
根据该结构,通过第1输送单元与第2输送单元的协作,能够有效率地进行物品收容设备内的物品的输送处理。此外,能够对应于输送指令的数量,一边将各输送指令的输送源及输送目的地的位置与第1输送范围及第2输送范围的关系放入考虑一边适当地判定承担从入库部的物品的输送的第1输送单元的负荷的程度。由此,能够更适当地进行然后的调整数A的再设定,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为物品输送设备整体的处理效率。
作为一形态,优选的是,前述控制系统具备对前述外部输送装置进行控制的外部输送控制单元、对前述内部输送装置进行控制的内部输送控制单元、以及对前述外部输送控制单元及前述内部输送控制单元进行统括的统括控制单元;前述内部输送控制单元将表示前述内部输送装置的负荷的负荷信息发送到前述统括控制单元;前述统括控制单元基于从前述内部输送控制单元接收到的前述负荷信息设定前述调整数A,将基于对应于所设定的前述调整数A而决定的前述运行缓冲数(Nmax+A)的数量的前述物品的输送指令对前述外部输送控制单元发送;前述外部输送控制单元基于来自前述统括控制单元的前述输送指令对前述外部输送装置进行控制。
根据该结构,通过统括控制单元成为中心而在内部输送控制单元与外部输送控制单元之间收发需要的信息、指令,能够适当地设定调整数A并且适当地进行外部输送装置的控制。
有关本公开的物品收容设备只要能够起到上述的各效果中的至少一个即可。
附图标记说明
1 物品收容设备
2 收容搁架
2A 第1收容搁架
2B 第2收容搁架
3 内部输送装置
3A 第1内部输送装置(第1输送单元)
3B 第2内部输送装置(第2输送单元)
4 入库部
5 出库部
7 控制系统
8 外部输送装置
9 处理装置
10 物品
23 收容部
71 内部输送控制单元
72 外部输送控制单元
73 统括控制单元
82 输送台车
Ti 内部输送路径(输送路径)
Pi 入库端口
Po 出库端口
Pp 处理用端口(交接部)
R1 第1输送范围
R1n 通常范围
R1l 限制范围
R2 第2输送范围
R2n 通常范围
R2e 扩张范围
L 重叠范围
B 运行缓冲数
Nmax 保持上限数
A 调整数
Nr 保持物品数
Np 潜在的保持物品数
Nt 输送中物品数
Ne 预定保持物品数。

Claims (5)

1.一种物品收容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
收容搁架,具备多个收容物品的收容部;
入库部,保持从外部输送装置接受到的前述物品,所述外部输送装置在前述收容搁架的外部输送前述物品;
内部输送装置,沿着沿前述收容搁架的前表面设定的输送路径移动,在前述入库部与前述收容搁架之间进行前述物品的输送;以及
控制系统,对前述外部输送装置及前述内部输送装置进行控制;
将能够保持在前述入库部的前述物品的最大个数设为保持上限数Nmax,将在各时点实际保持在前述入库部的前述物品的个数设为保持物品数Nr;
前述控制系统将对前述保持上限数Nmax加上被可变设定为0以上的整数值的调整数A所得的数作为运行缓冲数(Nmax+A)而设定,对前述外部输送装置进行控制,以使朝向前述入库部输送中的前述物品的个数即输送中物品数成为从前述运行缓冲数减去前述保持物品数Nr所得的数(Nmax+A-Nr)以下;
进而,前述控制系统设定前述调整数A,以使其随着前述内部输送装置的负荷变高而成为较小的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收容设备,其特征在于,
前述控制系统随着对于前述内部输送装置的前述物品的输送指令的数量变多而判定为前述负荷变高。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品收容设备,其特征在于,
前述控制系统在前述输送中物品数与从前述运行缓冲数减去前述保持物品数Nr所得的数(Nmax+A-Nr)相等的期间中,不开始由前述外部输送装置进行的朝向前述入库部的新的前述物品的输送,在前述输送中物品数成为小于从前述运行缓冲数减去前述保持物品数Nr所得的数(Nmax+A-Nr)之后,开始由前述外部输送装置进行的朝向前述入库部的新的前述物品的输送。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收容设备,其特征在于,
前述内部输送装置具备第1输送单元和第2输送单元;
前述第1输送单元在第1输送范围内进行前述物品的输送,所述第1输送范围包括前述入库部及前述收容搁架的至少一部分的前述收容部;
前述第2输送单元在第2输送范围内进行前述物品的输送,所述第2输送范围包括前述收容搁架的至少一部分的前述收容部并且不包括前述入库部;
设定为,前述第1输送范围的一部分与前述第2输送范围的一部分重叠;
前述控制系统随着输送源或输送目的地处于前述第1输送范围内的前述物品的输送指令的数量与输送源及输送目的地的两者处于前述第1输送范围与前述第2输送范围的重叠范围的前述物品的输送指令的数量的一半的合计数变多,而判定为前述负荷变高。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收容设备,其特征在于,
前述控制系统具备对前述外部输送装置进行控制的外部输送控制单元、对前述内部输送装置进行控制的内部输送控制单元、以及对前述外部输送控制单元及前述内部输送控制单元进行统括的统括控制单元;
前述内部输送控制单元将表示前述内部输送装置的负荷的负荷信息发送到前述统括控制单元;
前述统括控制单元基于从前述内部输送控制单元接收到的前述负荷信息设定前述调整数A,将基于对应于所设定的前述调整数A而决定的前述运行缓冲数(Nmax+A)的数量的前述物品的输送指令对前述外部输送控制单元发送;
前述外部输送控制单元基于来自前述统括控制单元的前述输送指令对前述外部输送装置进行控制。
CN202211084204.9A 2021-09-06 2022-09-06 物品收容设备 Pending CN1157716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44846A JP7501474B2 (ja) 2021-09-06 2021-09-06 物品収容設備
JP2021-144846 2021-09-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1692A true CN115771692A (zh) 2023-03-10

Family

ID=85388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84204.9A Pending CN115771692A (zh) 2021-09-06 2022-09-06 物品收容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501474B2 (zh)
CN (1) CN115771692A (zh)
TW (1) TW20231113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11087B2 (ja) 1999-03-26 2005-01-19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保管設備
JP2001130708A (ja) 1999-11-05 2001-05-15 Murata Mach Ltd 自動倉庫システム
JP2001130709A (ja) 1999-11-05 2001-05-15 Murata Mach Ltd 自動倉庫システム
JP2001130719A (ja) 1999-11-05 2001-05-15 Murata Mach Ltd 自動倉庫
JP2004277166A (ja) 2003-03-19 2004-10-07 Hitachi Kiden Kogyo Ltd 自動倉庫における複数台スタッカクレーンの運用方法
JP5796300B2 (ja) 2011-02-02 2015-10-2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倉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1133A (zh) 2023-03-16
JP7501474B2 (ja) 2024-06-18
JP2023037989A (ja)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05911B1 (ko) 물품 반송 설비
JP6229729B2 (ja) 保管庫
JP5369419B2 (ja) 保管庫、保管庫セット及び保管庫付き搬送システム
JP7338708B2 (ja) 自動倉庫、自動倉庫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自動倉庫システム
JP4127138B2 (ja) 搬送システム
JP5217416B2 (ja) 保管庫及び入出庫方法
US10571927B2 (en) Transport system and transport method
JP2010241547A (ja) 走行車システム
CN115771692A (zh) 物品收容设备
CN115771691A (zh) 物品收容设备
CN115771694A (zh) 物品收容设备
CN215438108U (zh) 一种Miniload箱式存取系统
KR102264563B1 (ko) 화물 이송 시스템 및 화물 이송 방법
KR20210143566A (ko) 물품 반송 시스템 및 물품 저장 장치
JP5470691B2 (ja) 保管庫及び保管庫付き搬送システム
JP2009062155A (ja) 保管庫セット及び保管庫付き搬送システム
JP6578794B2 (ja) 搬送システム
CN103274215A (zh) 设备前端装置和硅片盒的储运方法
JP5286721B2 (ja) 搬送システム
JP7315095B2 (ja) 自動倉庫システム
US20240124230A1 (en) Inter-floor transport system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JP5303893B2 (ja) 保管庫
JP2022149564A (ja) 搬送システム
JP2003095411A (ja) 物品保管装置
JP2002110766A (ja) 搬送システム及び搬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