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51631A - 空调内机控制方法、装置、电控盒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内机控制方法、装置、电控盒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51631A
CN115751631A CN202211372682.XA CN202211372682A CN115751631A CN 115751631 A CN115751631 A CN 115751631A CN 202211372682 A CN202211372682 A CN 202211372682A CN 115751631 A CN115751631 A CN 115751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shutdown
interna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726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荣瑞
牛春雷
徐开轩
孙良凯
罗祖春
李敬胜
张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726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516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51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5163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8771 priority patent/WO2024093236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80Electric char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内机控制方法、装置、电控盒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若停机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则根据空调的温控模式,更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温控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根据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以及,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确定是否再次启动空调内机。若确定再次启动空调内机,则启动空调内机,以使换热器针对空调内机所在的环境执行换热操作。本申请的方法,提高了空调再启动的准确性,降低了空调能耗。

Description

空调内机控制方法、装置、电控盒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智能设备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内机控制方法、装置、电控盒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空调通常具备有达温控制功能以减小能耗。以空调制热为例,空调的达温控制的运行流程为,在空调运行时,当空调内机检测到的环境温度达到目标温度时,停止运行。然后等待环境温度自然降温至不满足该目标温度时,空调内机重新启动,再次对环境温度进行调节以满足目标温度。然而,在空调内机的环温传感器位于该空调内机的换热器上方时,环温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温度会受到换热器温度辐射的影响,导致环温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与实际环境温度不符,例如在制热时环温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温度高于实际环境温度,从而导致该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实际环境温度已经达到了再启动温度,但环温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温度仍未达到再启动温度,存在空调再启动的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目前,在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主要通过仍然维持该空调内机的风扇处于运行状态,带走换热器上的辐射温度,从而达到提高空调再启动的准确性效果。
然而,通过维持风扇运转提高空调再启动的准确性的方式,存在空调能耗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内机控制方法、装置、电控盒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再启动的准确性较差、空调能耗较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内机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
若所述停机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则根据所述空调的温控模式,更新所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所述温控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根据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以及,所述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确定是否再次启动所述空调内机;
若确定再次启动所述空调内机,则启动所述空调内机,以使所述换热器针对所述空调内机所在的环境执行换热操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内机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
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停机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则根据所述空调的温控模式,更新所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所述温控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根据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以及,所述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确定是否再次启动所述空调内机;若确定再次启动所述空调内机,则启动所述空调内机,以使所述换热器针对所述空调内机所在的环境执行换热操作。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控盒,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内机控制方法、装置、电控盒及存储介质,在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通过停机时长,根据空调的温控模式不断地线性更新该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消除换热器的温度辐射导致的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的误差,从而提高了空调再启动的准确性。此外,本方法无需在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保持内机风扇的运转,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空调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内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更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热模式下的空调内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模式下的空调内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内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空调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申请的空调结构可以包括:空调内机、空调外机、以及电控盒。其中,电控盒部署在空调外机上,该电控盒用于对空调的运行进行控制,以使空调能够调节空调内机所在的环境的环境温度。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空调内机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空调内机结构可以包括:环温传感器、换热器、以及内机风扇,空调内机的环温传感器位于该空调内机的换热器上方。
环温传感器:用于检测其所在环境的环境温度,以使空调外机上的电控盒能够获得空调内机所在的环境的环境温度。
换热器:用于在空调工作时,利用空调中冷媒的相变,进行热量交换,从而调节空调内机所在的环境的室内的环境温度。其中,换热器上会存在温度辐射,从而影响换热器周围的温度。图1中换热器处于标识位置。
内机风扇:用于在空调工作时,通过风扇转动为空调提供出风。该内机风扇位于换热器的后方,在图1中未示出。
由于空调内机的环温传感器位于该空调内机的换热器上方,且换热器在停止工作后,换热器上依然会存在与空调的温控模式对应的温度辐射。例如,当空调为制热模式时,换热器上存在热辐射,该热辐射会导致换热器附近的环境温度上升,使得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上升;当空调为制冷模式时,换热器上存在冷辐射,该冷辐射会导致换热器附近的环境温度下降,使得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下降。
目前,空调为了减小能耗,通常会设置有达温控制功能。该达温控制功能指,当空调内机的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温度达到目标温度时,停止运行。然后等待环境温度自然变化至不满足该目标温度时,空调重新启动,再次对环境温度进行调节以满足目标温度。以制热模式为例,目标温度大于用户设定温度,该用户设定温度为用户在空调上设置的温度。例如,用户设定温度为25度,目标温度为26度。在空调运行后,当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温度达到目标温度26度时,空调停止运行。然后等待环境温度自然变化至不满足该用户设定温度25度时,空调重新启动,再次对环境温度进行调节至目标温度26度。
然而,在本申请的空调结构下,由于空调内机的环温传感器位于该空调内机的换热器上方,因此,环温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温度会受到换热器温度辐射的影响,导致该环境温度与室内的实际环境温度不符,例如在制热时环温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温度高于实际环境温度,从而导致该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实际环境温度已经达到了再启动温度,但环温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温度仍未达到再启动温度,存在空调再启动的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目前,为了避免换热器上的辐射温度影响环温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温度的精准性,通常在空调达温停机后,保持该空调的内机风扇处于运行状态,利用内机风扇运行产生的风量带走换热器上的辐射温度,减小换热器上的辐射温度对环温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的影响,使得空调内机能够正确的获取实际的环境温度,从而避免因换热器上的辐射温度导致空调内机获取到的环境温度的变化滞后的问题,达到提高空调再启动的准确性的效果。
然而,空调的达温控制功能是为了减小空调的能耗,但通过在空调达温停机后,保持空调的内机风扇运行的方式,会使得空调在达温停机后,因内机风扇运行,导致存在能耗增加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空调内机控制方法。在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通过停机时长,根据空调的温控模式不断地线性更新该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消除换热器的温度辐射导致的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的误差,从而提高了空调再启动的准确性。此外,本方法无需在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保持内机风扇的运转,降低了能耗。
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空调的电控盒。该空调的电控盒可以获取该空调的运行状态信息,还可以修改该空调的运行参数,并控制该空调的运行状态。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内机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内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201、获取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
该停机时长可以是以每次空调内机达温停机时开始计时,空调内机处于停机状态下的时长;也可以在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的起始点开始计时的,该起始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还可以是在任意时间停止或者将停机时长清零,并重新开始记录的。该停机时长可以是该空调的电控盒获取的,例如可以是通过计时器获取的,该计时器例如可以是在该空调的电控盒中,以硬件或软件的形式存在的,能够在空调内机达温停机时开始计时的。
应了解,本申请仅是以计时器的形式为例,并不具体限定该功能的实现方式,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即可。
S202、若停机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则根据空调的温控模式,更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
其中,该温控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在不同的温控模式下,更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的方式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当温控模式为制冷模式时,逐渐降低该再启动温度;当温控模式为制热模式时,逐渐增加该再启动温度。该再启动温度可以指再次启动空调时,用户设定温度;也可以指在空调的用户设定温度的基础上,调整该用户设定温度,将调整后的用户设定温度作为再启动温度,例如可以是在用户设定温度的基础上附加一个补偿值。
应了解,具体如何更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可以根据换热器的辐射温度对环温传感器的影响方向、以及、影响幅度确定。其中,更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的方向与换热器的辐射温度对环温传感器的影响方向相同;换热器的辐射温度对环温传感器越大,更新该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的幅度越大。具体如何更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该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例如可以为1分钟、2分钟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停机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更新一次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若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小于或等于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则将该停机时长清零,并重新记录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当停机时长再次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再次更新一次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停机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更新一次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然后该停机时长继续计时。当前停机时长与上一次更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时的停机时长的差值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再次更新一次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
S203、根据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以及,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确定是否再次启动空调内机。若确定再次启动空调内机,表征已经抵消了环温传感器的误差,执行步骤S204;若确定不再次启动空调内机,表征还未抵消环温传感器的误差,继续更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
在空调内机每次更新再启动温度之后,空调内机比较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与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
当该空调内机的温控模式为制冷模式时,若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大于或等于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表征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还未达到需要再次启动空调内机的温度,不再次启动空调内机;若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小于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表征需要启动空调内机进行制冷。
当该空调内机的温控模式为制热模式时,若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小于或等于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表征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还未达到需要再次启动空调内机的温度,不再次启动空调内机;若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大于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表征需要启动空调内机进行制热。
S204、若确定再次启动空调内机,则启动该空调内机,以使换热器针对该空调内机所在的环境执行换热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控制方法,在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通过停机时长,根据空调的温控模式不断地线性更新该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消除换热器的温度辐射导致的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的误差,从而提高了空调再启动的准确性。此外,本方法无需在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保持内机风扇的运转,降低了能耗。
下面,针对步骤S202中,如何根据空调的温控模式,更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进行详细说明。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更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步骤S202可以包括:
S301、根据空调的温控模式,确定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的更新方式。
该更新方式可以包括更新空调内机再启动温度的方向、更新空调内机再启动温度的目标调整步长、以及、记录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的起始点等。
其中,该更新空调内机再启动温度的方向可以是增加再启动温度,或者降低再启动温度;该目标调整步长可以是每次更新再启动温度时,增加或降低在启动温度的步长。该更新空调内机再启动温度的方向可以根据空调内机的温控模式确定。示例性的,表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更新方式,该更新方式根据空调内机的温控模式确定:
表1
温控模式 更新方向 目标调整步长
制冷模式 降低温度 1℃
制热模式 增加温度 1℃
其中,当温控模式为制冷模式时:由于此时换热器的辐射温度低于实际环境温度,因此受到该辐射温度的影响,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低于实际环境温度,该更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的方式为逐渐降低再启动温度。
当温控模式为制热模式时:由于此时换热器的辐射温度高于实际环境温度,因此受到该辐射温度的影响,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高于实际环境温度,该更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的方式为逐渐增加再启动温度。
该目标调整步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下面以温控模式为制热模式为例,提供几种确定目标调整步长的方式:
方式A、根据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变化确定。
在温控模式为制热模式下,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环温传感器在一段时间内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变化大于或等于0,则说明环温传感器受到换热器的辐射温度的影响,导致检测到的温度依然在上升。此时表征换热器对环温传感器的影响较大,需要以更大的更新再启动温度的目标调整步长,来缩短空调内机再启动的时间。
示例性的,方式A下确定目标调整步长如下表2所示:
表2
温控模式 温度变化 目标调整步长
制热模式 大于或等于0 2℃
制热模式 小于0 1℃
方式B、根据空调内机的用户设定温度确定。
在用户设定温度较高时,该步长越大,在环境温度适中时,该步长较小。例如,在温控模式为制热模式下,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其用户设定温度高于预设的阈值,例如高于26度,则表征用户需要空调将该环境内的温度调整至较高的温度,导致换热器的热辐射较强,使得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受到热辐射的影响,与实际环境温度的误差较大,因此可以使用较大的目标调整步长,以消除该误差。若再启动温度不超过预设的阈值,例如再启动温度为23度,则表征上述误差较小,因此可以选择较小的步长以消除该误差。
示例性的,在预设阈值为26度时,方式B下确定目标调整步长如下表3所示:
表3
温控模式 用户设定温度 目标调整步长
制热模式 大于或等于26度 2℃
制热模式 小于26度 1℃
方式C、该步长还可以是空调内机中预设的固定步长。
该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的起始点可以是空调内机达温停机的时间点,也可以是根据该更新方式确定的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一个时间点。
下面,以该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的起始点为该更新方式确定的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一个时间点,目标调整步长根据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的变化确定为例,对如何确定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的起始点,以及,目标调整步长进行说明。
实现方式1:在该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根据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变化,确定记录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的起始点,以及,目标调整步长。
首先对目标调整步长进行确定,在空调内机达温停机的时间点与该停机时长的起始点之间的时长内,对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进行至少两次检测,从而获取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变化,根据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变化确定目标调整步长。例如,在制热模式下,当该变化小于或等于0时,表征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受到换热器的温度辐射影响较小,因此可以选择较小的目标调整步长,减小换热器的温度辐射影响;当该温度变化大于0时,表征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上升,仅是受到换热器的温度辐射影响导致的,因此需要更大的目标调整步长,以进一步减小换热器的温度辐射影响,从而缩短空调内机再启动的时间。
然后,在确定该环境温度的变化后,则以最后一次检测结束的时间点作为该停机时长的起始点。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无论每次检测到的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变化的结果如何,均要检测预设次数的温度变化之后,再以最后一次检测结束的时间作为该停机时长的起始点。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需要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是否满足判断条件,在预设检测次数内,确定实际的检测次数,以实际检测次数的最后一次检测结束的时间作为该停机时长的起始点。
在该实现方式下,以检测三次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获取环温传感器在第一采样时刻检测到的第一环境温度和第二采样时刻检测到的第二环境温度。
其中,该第一采样时刻可以是空调内机达温停机的时刻,也可以是空调内机达温停机之后的根据需求确定的某个时刻。第一采样时刻和第二采样时刻之间的时长可以是根据实际需求预设在空调内机中的。
若第一环境温度和第二环境温度之差满足温控模式对应的第一判断条件,则记录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并将第一调整步长作为目标调整步长。
其中,该第一判断条件可以是根据温控模式,以及,实际需求确定的,本身对此不做限制。
温控模式为制热模式时,第一判断条件为温差小于第一值,温控模式为制冷模式时,第一判断条件为温差大于第一值。例如,在制热模式下,该第一判断条件例如可以是确定该温度差是否小于0;在制冷模式下,该第一判断条件例如可以是确定该温度差是否大于0。即,该第一判断条件是用于判断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变化是否与实际环境温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以及,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变化的幅度大小。当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变化是否与实际环境温度变化的方向相同时,说明换热器对环温传感器的影响较小,可以以较小的步长作为目标调整步长;当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变化是否与实际环境温度变化的方向相反时,说明换热器对环温传感器的影响较大,可以以较大的步长作为目标调整步长。具体的步长可以根据该温度变化幅度的大小确定,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若第一环境温度和第二环境温度之差满足温控模式对应的第二判断条件,则获取环温传感器在第三采样时刻检测到的第三环境温度。
该第二判断条件也可以是根据温控模式,以及,实际需求确定的,本身对此不做限制。
温控模式为制热模式时,第二判断条件为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一值,温控模式为制冷模式时,第二判断条件为温差小于或等于第一值。例如,第二判断条件可以是在制热模式下确定该温度差是否大于或等于0,在制冷模式下确定该温度差是否小于或等于0。
若第二环境温度和第三环境温度之差满足第二判断条件,则记录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并将第二调整步长作为目标调整步长。该第二调整步长大于第一调整调整步长。
若第二环境温度和第三环境温度之差不满足第二判断条件,则记录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并将第一调整步长作为目标调整步长。
实现方式2:在该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根据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变化,确定目标调整步长。停机时长的起始点为预设的起始点。
其中,该停机时长的起始点为该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预设的时间点,例如可以是该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到达1分钟时的时间点。
在该实施方式下,检测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变化的动作在该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至到达该停机市场的起始点之间执行,可以是检测两次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获得一次温度变化,也可以是检测N次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获得N-1次温度变化,N为大于2的整数。根据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变化,确定目标调整步长的方法与实现方式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该停机时长达到停机时长的起始点时,第一次更新该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
S302、根据更新方式,按照目标调整步长更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
该目标调整步长为确定的该更新方式中对应步长,该空调内机可以根据该更新方式中包括的更新方向,以及目标调整步长更新再启动温度。或者,该目标调整步长携带了更新方向的信息,例如降低再启动温度为负值步长,增加温度为正值步长。或者,该更新方式中不包括该更新方向,直接以公式的形式存储如何根据目标调整步长更新再启动温度的方法,例如,在制热模式下,该公式为: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更新前的再启动温度+目标调整步长;在制冷模式下,该公式为: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更新前的再启动温度-目标调整步长。
下面以更新方式中包括的更新方向为例进行说明: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根据该更新方式,直接按照目标调整步长更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该目标调整步长即为该更新方式对应的调整步长。例如,该更新方式对应的调整步长为+1度,则目标调整步长即为+1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根据该更新方式,按照目标调整步长更新该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得到候选再启动温度。根据该更新方式,使用温度补偿值补偿候选再启动温度,获取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
在该实施方式下,更新方式中还包括温度补偿值。该温度补偿值与该更新方式中的更新再启动温度的方向一致,例如在制热模式下,温度补偿值为+2度。该温度补偿值用于在空调内机再启动后,加快空调调整环境温度的效率。该温度补偿值还用于防止空调内机在短时间内再次达到达温停机条件从而停机。通过该温度补偿值,能够提高空调内机运行的稳定性,防止空调内机在短时间内不断地进行达温停机-再启动的循环。
其中,该候选再启动温度为当调整后的再启动温度刚好大于(制热模式情况下),或者,小于(制冷模式情况下)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时对应的调整后的再启动温度。此时,按照该更新方式中对应的温度补偿值补偿候选再启动温度,获取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例如,候选再启动温度为23度,该温度补偿值为+2度,则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为25度。空调内机在达到候选再启动温度时(即环温传感器温度低于23度,再启动温度已更新至23度时)即再次启动,但启动后的运行温度为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25度)。
该更新方式与温度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可以与步骤S301中更新方式与更新方向,以及,步长的对应关系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更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方法,通过对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差的判断,确定目标调整步长以及更新再启动温度的方向,在完成该判断后,确定该停机时长的起始点,从该起始点开始更新该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该方法能够针对当前换热器对环温传感器的影响情况,更加精准地调节更新再启动温度的方式。该方法还可以通过设置温度补偿值的方式,加快空调再次启动后调整环境温度的效率,提高空调内机运行的稳定性,防止空调内机在短时间内不断地进行达温停机-再启动的循环。
在再次启动所述空调内机之后,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内机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空调内机以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后,控制该空调内机以初始再启动温度运行。
其中,该初始再启动温度为该空调内机在该温控模式下确定的。即,该初始再启动温度为没有更新之前的再启动温度。该再启动温度可以是根据用户设定温度确定的。
该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的,用户可以通过空调内机修改该第二预设时长。该第二预设时长也可以是预设在空调内机中的,用户无法对其进行修改。本申请对于第二预设时长的设定方式不作限定。
通过本方法,能够使得空调内机在执行前述的控制方法后,依然维持该空调内机的目标调整温度为根据用户设置确定的初始再启动温度,防止通过前述的方法导致该空调内机的目标调整温度偏离根据用户设置确定的初始再启动温度。
为方便理解,下面分别以制热模式,以及,制冷模式为例,分别提供一种如何执行上述空调内机控制的方法。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热模式下的空调内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T0为再启动温度,T1为环温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温度,△T为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的变化,t为每次环温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变化时的时长,t1为第一种更新方式下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t2为第二种更新方式下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n的初始值为0。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401、在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首先开始检测当前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变化△T。若检测到△T大于等于0,表征在制热模式下,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环境传感器受到换热器的热辐射影响,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依然在上升,需要采用第一种更新方式,即较大的目标调整步长,以及较小的第一预设时长以抵消换热器的热辐射影响导致的较大的环境温度检测误差,执行步骤S402;若检测到△T小于0,表征在制热模式下,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环境传感器受到换热器的热辐射影响较小,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处于下降状态,需要采用第二种更新方式,即较小的目标调整步长,以及较大的第一预设时长以抵消换热器的热辐射影响导致的较小的环境温度检测误差,执行步骤S403;
其中,在该实施例下,设定若经过三次检测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的变化得到的△T均大于等于0,则采用第一种更新方式;若经过任意一次检测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的变化得到的△T小于0,则从△T小于0对应的该次检测的时间点开始,采用第二种更新方式。即,通过初始值为0的n,判断当前检测的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的变化的次数。
S402、根据第一种更新方式对应的目标调整步长、以及、第一预设时长调整再启动温度。若调整后的再启动温度大于或等于环温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温度,表征需要重新启动空调内机提高该环境的环境温度,执行步骤S404;若调整后的再启动温度小于环温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温度,表征还未完全抵消换热器的热辐射影响导致的环境温度检测误差,则将开始计时t1,在第一预设时长后再次更新再启动温度。
其中,第一种更新方式对应的目标调整步长为0.5度,第一种更新方式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3分钟。即每次更新再启动温度后,若调整后的再启动温度仍小于环温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温度,则将停机时长t1清零,重新开始计时,当t1再次达到第一预设时长(3分钟)后,再次调高0.5度。
S403、根据第二种更新方式对应的目标调整步长、以及、第一预设时长调整再启动温度。若调整后的再启动温度大于或等于环温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温度,表征需要重新启动空调内机提高该环境的环境温度,执行步骤S404;若调整后的再启动温度小于环温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温度,表征还未完全抵消换热器的热辐射影响导致的环境温度检测误差,则将开始计时t2,在第一预设时长后再次更新再启动温度。
其中,第二种更新方式对应的目标调整步长为0.2度,第二种更新方式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长5分钟。即每次更新再启动温度后,若调整后的再启动温度仍小于环温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温度,则将停机时长t2清零,重新开始计时,当t2再次达到第一预设时长(5分钟)后,再次调高0.2度。
S404、重新启动空调内机,以T0+1作为补偿后的再启动温度运行,运行3分钟后,以初始再启动温度运行。
其中,温度补偿值为1度,第二预设时长为3分钟。通过补偿后的再启动温度T0+1运行3分钟,能够加快空调再次启动后调整环境温度的效率,提高空调内机运行的稳定性,防止空调内机在短时间内不断地进行达温停机-再启动的循环。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模式下的空调内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在该实施方式下,换热器的冷辐射会导致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低于实际的环境温度,从而出现误差,为消除该误差,将△T的判断逻辑修改为是否小于或等于0,并且将目标调整步长以及温度补偿值修改为负值即可,其他流程与图4相同,可以参照图4的详细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内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空调内机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1,处理模块12。
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
处理模块12,用于若停机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则根据空调的温控模式,更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温控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根据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以及,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确定是否再次启动空调内机;若确定再次启动空调内机,则启动空调内机,以使换热器针对空调内机所在的环境执行换热操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处理模块12具体用于,根据空调的温控模式,确定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的更新方式。根据更新方式,按照目标调整步长更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
在该实现方式下,处理模块12具体用于,根据更新方式,按照目标调整步长更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得到候选再启动温度。根据更新方式,使用温度补偿值补偿候选再启动温度,获取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
可选地,处理模块12还用于,在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根据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变化,确定记录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的起始点,以及,目标调整步长。
在该实现方式下,获取模块11具体用于,获取环温传感器在第一采样时刻检测到的第一环境温度和第二采样时刻检测到的第二环境温度。处理模块12具体用于,若第一环境温度和第二环境温度之差满足温控模式对应的第一判断条件,则记录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并将第一调整步长作为目标调整步长。若第一环境温度和第二环境温度之差满足温控模式对应的第二判断条件,则获取环温传感器在第三采样时刻检测到的第三环境温度。若第二环境温度和第三环境温度之差满足第二判断条件,则记录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并将第二调整步长作为目标调整步长;第二调整步长大于第一调整调整步长。其中,温控模式为制热模式时,第一判断条件为温差小于第一值,第二判断条件为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一值;温控模式为制冷模式时,第一判断条件为温差大于第二值,第二判断条件为温差小于或等于第二值。
在上述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下,处理模块12还用于,若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小于或等于环境温度,则将停机时长清零,并重新记录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
在上述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下,处理模块12还用于,处理模块12再次启动空调内机之后,在空调内机以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后,控制空调内机以初始再启动温度运行,初始再启动温度为空调内机在温控模式下当前设置的再启动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控制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空调内机控制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电控盒用于执行前述所说的空调内机控制方法。该电控盒例如可以是前述所说的电控盒。如图7所示,该电控盒7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存储器702。
存储器702,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存储器702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存储器7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其中,处理器701可能是一个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在具体实现上,如果存储器702以及处理器701独立实现,则存储器702以及处理器701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简称为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存储器702和处理器701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则存储器702和处理器701可以通过内部接口完成通信。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磁盘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具体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执行指令,该执行指令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使得电子设备实施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内机控制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内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内机的环温传感器位于所述空调内机的换热器上方,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
若所述停机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则根据所述空调的温控模式,更新所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所述温控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根据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以及,所述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确定是否再次启动所述空调内机;
若确定再次启动所述空调内机,则启动所述空调内机,以使所述换热器针对所述空调内机所在的环境执行换热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空调的温控模式,更新所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包括:
根据所述空调的温控模式,确定所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的更新方式;
根据所述更新方式,按照目标调整步长更新所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更新方式,按照目标调整步长更新所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包括:
根据所述更新方式,按照目标调整步长更新所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得到候选再启动温度;
根据所述更新方式,使用温度补偿值补偿所述候选再启动温度,获取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根据所述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变化,确定记录所述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的起始点,以及,所述目标调整步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变化,确定记录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的起始点,以及,所述目标调整步长,包括:
获取所述环温传感器在第一采样时刻检测到的第一环境温度和第二采样时刻检测到的第二环境温度;
若所述第一环境温度和所述第二环境温度之差满足所述温控模式对应的第一判断条件,则记录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并将第一调整步长作为所述目标调整步长;
若所述第一环境温度和所述第二环境温度之差满足所述温控模式对应的第二判断条件,则获取所述环温传感器在第三采样时刻检测到的第三环境温度;
若所述第二环境温度和所述第三环境温度之差满足所述第二判断条件,则记录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并将第二调整步长作为所述目标调整步长;所述第二调整步长大于所述第一调整调整步长;
其中,所述温控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判断条件为温差小于第一值,所述第二判断条件为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一值;所述温控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判断条件为温差大于第二值,所述第二判断条件为温差小于或等于第二值。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停机时长,更新所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之后,还包括:
若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环境温度,则将所述停机时长清零,并重新记录所述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次启动所述空调内机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空调内机以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空调内机以初始再启动温度运行,所述初始再启动温度为所述空调内机在所述温控模式下当前设置的再启动温度。
8.一种空调内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空调内机达温停机后的停机时长;
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停机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则根据所述空调的温控模式,更新所述空调内机的再启动温度;所述温控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根据更新后的再启动温度,以及,所述环温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确定是否再次启动所述空调内机;若确定再次启动所述空调内机,则启动所述空调内机,以使所述换热器针对所述空调内机所在的环境执行换热操作。
9.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372682.XA 2022-11-03 2022-11-03 空调内机控制方法、装置、电控盒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7516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2682.XA CN115751631A (zh) 2022-11-03 2022-11-03 空调内机控制方法、装置、电控盒及存储介质
PCT/CN2023/098771 WO2024093236A1 (zh) 2022-11-03 2023-06-07 空调内机控制方法、装置、电控盒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2682.XA CN115751631A (zh) 2022-11-03 2022-11-03 空调内机控制方法、装置、电控盒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51631A true CN115751631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56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72682.XA Pending CN115751631A (zh) 2022-11-03 2022-11-03 空调内机控制方法、装置、电控盒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51631A (zh)
WO (1) WO202409323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3236A1 (zh) * 2022-11-03 2024-05-1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内机控制方法、装置、电控盒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5551B (zh) * 2019-06-28 2021-05-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电子设备
CN110671796A (zh) * 2019-08-19 2020-01-1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12631B (zh) * 2020-03-02 2021-06-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11780372B (zh) * 2020-07-09 2021-11-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拖多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5235061B (zh) * 2021-04-23 2023-11-28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自适应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5751631A (zh) * 2022-11-03 2023-03-0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内机控制方法、装置、电控盒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3236A1 (zh) * 2022-11-03 2024-05-1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内机控制方法、装置、电控盒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93236A1 (zh) 2024-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79300B1 (en) Air conditioner start control metho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5783350B (zh) 一种空调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0258873A1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3357766A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05371437A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
CN105423489A (zh) 一拖多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5751631A (zh) 空调内机控制方法、装置、电控盒及存储介质
CN107084479B (zh) 一种空调器制热运行控制方法
CN109210789B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控制方法、装置及空气源热泵
CN112413807B (zh) 用于变频空调温度补偿控制的方法、装置及变频空调
CN114562790A (zh) 制热模式新风控制方法及其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EP3889518A1 (en) Control method for heat-pump water heater, and heat-pump water heater
CN110986326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43708A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39341A (zh) 空调器舒适性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64778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50910B (zh) 一种变频精密空调及其除湿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13819572A (zh) 一种风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室外机
CN113864914B (zh) 加热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1397148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4963467B (zh) 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763798B (zh) 空调压缩机控制方法、计算机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66981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811914A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3238871A (zh) 通过调整cpu频率控制系统功耗的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