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40277A - 线材矫正装置及线材矫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材矫正装置及线材矫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40277A
CN115740277A CN202211015635.XA CN202211015635A CN115740277A CN 115740277 A CN115740277 A CN 115740277A CN 202211015635 A CN202211015635 A CN 202211015635A CN 115740277 A CN115740277 A CN 1157402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d
wire
roller
tapered rollers
guid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156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直哉
川合有
小林幸弘
井上乔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740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02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以简单的结构来将线材上附带的存在不均的顽性打弯予以均匀地矫正的线材矫正装置及线材矫正方法。线材矫正装置(1)通过使输送来的线材(W)沿着多个锥形辊(10)来矫正该线材(W)。线材矫正装置(1)具备矫正部(4),该矫正部(4)在线输送方向(X)上排列有多个锥形辊(10)。线材(W)在矫正部(4)中相对于辊轴方向(O)倾斜地沿着锥形辊(10)。

Description

线材矫正装置及线材矫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线材矫正装置及线材矫正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矫正线材的顽性打弯(日文:曲がり癖)的装置、方法,公开了各种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电线打弯矫正装置将电线向交替对置的多个辊之间贯穿压送。电线打弯矫正装置将辊形成为圆锥形状,使在电线夹持方向上对置的辊彼此翻转而配置,且使在电线输送方向上对置的辊彼此翻转而配置。将各辊的圆锥斜面的倾斜角设定为45°。
根据这样的结构,电线穿过以由夹持方向上对置的辊及输送方向上对置的辊包围的形式形成的矩形形状空间内,并且被各辊从四个方向按压,由此被自动调芯并且被精度良好地进行打弯矫正。尤其是,通过将辊的倾斜面角度设定为45°,从而该矩形形状空间成为正方形,按压力从正交的四个方向均等地作用于电线。由此,电线在四个方向上被均等地进行打弯矫正。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970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方案的线材矫正装置通过使输送来的线材沿着多个锥形辊来矫正上述线材,其中,上述线材矫正装置具备矫正部,该矫正部在上述线材的线输送方向上排列有上述多个锥形辊,上述线材在上述矫正部中相对于上述多个锥形辊各自的辊轴方向分别倾斜地沿着上述多个锥形辊。
本公开的一方案的线材矫正方法通过使输送来的线材沿着多个锥形辊来矫正上述线材,其中,使上述线材相对于上述多个锥形辊各自的辊轴方向分别倾斜地沿着在上述线材的线输送方向上排列的上述多个锥形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材矫正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II向视下的线材矫正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图1的III向视下的线材矫正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卷绕于卷绕骨架(bobbin)的芯的线材的图。
图5是图4的V向视图,且是表示线材的打弯径的图。
图6是表示线材的顽性打弯的矫正机理的图。
图7是表示线材的顽性扭曲的矫正机理的图,是表示使线材相对于辊轴方向倾斜地沿着圆柱辊的状态的图。
图8是图7中的VIII剖视图。
图9是表示线材的顽性扭曲的矫正机理的图,是表示使线材相对于辊轴方向垂直地沿着锥形辊的状态的图。
图10是图9中的X剖视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是表示线材矫正装置的平面图。
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是表示线材矫正装置的平面图。
图13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是表示线材矫正装置的平面图。
图14是第五实施方式的与图1相当的图,是表示线材矫正装置的立体图。
图15是第六实施方式的与图3相当的图,是表示线材矫正装置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线材的偏斜宽度的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X 线输送方向(对置方向)
O 辊轴方向
θ 倾斜角度
W 线材
R 打弯径
r 辊半径
1 线材矫正装置
4 矫正部
10 锥形辊
10a 旋转轴
10b 外周面
10c 螺旋轴
21 第一引导部
22 第二引导部
25 第三引导部。
具体实施方式
线材上附带的顽性打弯的打弯径并非恒定,存在不均。在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线材矫正装置中,仅应对与圆锥形状的辊中的线材所沿着的部分的半径相当的打弯径。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线材矫正装置中,不能将线材上附带的存在不均的顽性打弯予以均匀地矫正。
本公开是鉴于这样的诸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以简单的结构来将线材上附带的存在不均的顽性打弯予以均匀地矫正。
以下,基于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以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本质上只不过是例示,完全不是意在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适用物或本公开的用途。
<第一实施方式>
(线材矫正装置)
图1~3示出了线材矫正装置1,图1为立体图,图2为图1的II向视下的平面图,图3是图1的III向视下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那样,线材矫正装置1通过使输送来的线材W沿着多个锥形辊(圆锥状的辊)10,来矫正线材W的顽性打弯及顽性扭曲。线材W是横截面圆形状的金属线材,卷绕于后述的卷绕骨架5(参照图4、5)的芯5a。线材矫正装置1具备矫正部4、第一引导部21及第二引导部22。
如图2所示那样,在矫正部4中,在线材W的线输送方向X(线材W的长度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具体而言是5个锥形辊10。各锥形辊10固定于板状的托架3的单面。托架3固定于基座2。各锥形辊10的旋转轴(中心轴)10a延伸的辊轴方向O彼此平行。各锥形辊10的辊轴方向O与线输送方向X以相同的倾斜角度θ(<90°)彼此倾斜地交叉。倾斜角度θ优选为45°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中,将与线输送方向X及辊轴方向O正交的方向(图2中的纸面垂直方向)仅称作上下方向。
从线输送方向X的一方侧(图2中的左侧)起依次称作第一锥形辊11、第二锥形辊12、第三锥形辊13、第四锥形辊14及第五锥形辊15。各锥形辊11~15全部是相同的形状、尺寸。线材W从卷绕骨架5向矫正部4输送。
如图2所示那样,各锥形辊10构成为随着从辊轴方向O的一方侧(托架3侧)趋向另一方侧(远离托架3的一侧)而辊半径r变小。各锥形辊10相对于托架3能够旋转。各锥形辊10的最大半径(最靠托架3侧的部分处的半径)比卷绕骨架5的芯5a的半径R0(参照图5)小。各锥形辊10的锥角度优选为20°以下,以避免线材W从锥形辊10的外周面10b滑落。出于同样的理由,各锥形辊10优选由摩擦系数大的材料(例如金属)形成。
如图2所示那样,第一引导部21配置于比矫正部4(详细而言是第一锥形辊11)靠线输送方向X的一方侧(上游侧、入口侧)的位置,引导从卷绕骨架5向矫正部4(第一锥形辊11)输送前的线材W。第二引导部22配置于比矫正部4(详细而言是第五锥形辊15)靠线输送方向X的另一方侧(下游侧、出口侧)的位置,引导从矫正部4(第五锥形辊15)输送过来后的线材W。
如图2所示那样,第一引导部21与第二引导部22在辊轴方向O上配置于互不相同的位置。详细而言,第二引导部22配置于比第一引导部21靠辊轴方向O的另一方侧的位置。更详细而言,第一引导部21配置于比各锥形辊10的辊轴方向O上的中央位置靠辊轴方向O的一方侧的位置。第二引导部22配置于比各锥形辊10的辊轴方向O上的中央位置靠辊轴方向O的另一方侧的位置。
第一引导部21与第二引导部22对置的对置方向和线输送方向X一致。即,第一引导部21与第二引导部22对置的对置方向和辊轴方向O以倾斜角度θ彼此倾斜交叉。
如图2、3所示那样,第一引导部21配置于与第一锥形辊11中的辊轴方向O的一端部附近(最大半径的部分附近)的外周面(锥形面)10b大致同一平面上。另一方面,第二引导部22配置于与第五锥形辊15中的辊轴方向O的另一端部附近(最小半径的部分附近)的外周面(锥形面)10b大致同一平面上。
如图2、3所示那样,第一引导部21及第二引导部22分别由在辊轴方向O上相邻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圆柱构件23、以及将一对圆柱构件23连结于托架3的单面的连结构件24构成。一对圆柱构件23彼此的间隔比线材W的外径大一些。
如图2所示那样,线材W在矫正部4中、即第一引导部21与第二引导部22之间,相对于辊轴方向O以倾斜角度θ倾斜地沿着各锥形辊10的外周面(锥形面)10b。详细而言,从卷绕骨架5(参照图4、5)输送过来的线材W首先穿过第一引导部21中的一对圆柱构件23彼此之间而向矫正部4输送。接着,线材W在矫正部4中依次沿着第一锥形辊11、第二锥形辊12、第三锥形辊13、第四锥形辊14及第五锥形辊15。最后,从矫正部4输送过来的线材W穿过第二引导部22中的一对圆柱构件23彼此之间而向目的位置输送。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那样,线材W在矫正部4中沿着第奇数号的第一锥形辊11、第三锥形辊13及第五锥形辊15中的上侧的外周面10b,另一方面,沿着第偶数号的第二锥形辊12及第四锥形辊14中的下侧的外周面10b。各锥形辊10通过与线材W之间的摩擦而相对于托架3旋转。各锥形辊10的旋转方向是将线材W向线输送方向X的另一方侧(第二引导部22侧)推出的方向。第奇数号的锥形辊11、13、15的旋转方向与第偶数号的锥形辊12、14的旋转方向彼此相反。
(线材的顽性打弯及顽性扭曲)
图4以从卷绕骨架5的径向外侧观察的状态示出卷绕于卷绕骨架5的芯5a的线材W。图5是图4中的V向视图,以沿着卷绕骨架5的轴向观察的状态示出线材W的打弯径R。如图5所示那样,卷绕骨架5及其芯5a均为横截面圆形状。
如图4所示那样,线材W以在卷绕骨架5的芯5a的轴向上成为多列的方式卷绕于芯5a。如图5所示那样,线材W由于卷绕于卷绕骨架5的芯5a,从而带有向卷绕骨架5的径向的顽性打弯(顽性打卷)。当将卷绕骨架5的芯5a的半径设为R0,将卷绕于卷绕骨架5的芯5a的线材W的任意列处的匝数设为N,将线材W的厚度(直径)设为t时,线材W的任意部位wa处的打弯径(卷绕径)R理论上由以下的式表示。R=R0+N×t。
这样,线材W的打弯径R根据部位wa的不同而不同。而且,线材W并非始终沿着恒定的方向卷绕,有时产生折回、或者攀附到相邻的线材W之上。另外,线材W以在卷绕骨架5的芯5a的轴向上成为多列的方式卷绕。
因此,线材W的打弯径R并非一样而存在不均。而且,线材W也带有沿着横截面周向的顽性扭曲。
(线材的顽性打弯的矫正机理)
图6示出线材W的顽性打弯的矫正机理。如图6所示那样,卷绕于卷绕骨架5的芯5a的线材W带有打弯径R的顽性打弯。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将线材W以切取了任意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πR)的状态予以示出。
首先,当使打弯径R的线材W沿着第一锥形辊11的外周面10b时,如图3所示那样,第一锥形辊11的外周面10b中的辊半径r1的部分按压线材W。由此,线材W如图6所示那样受到辊半径r1的影响而对顽性打弯进行纠正(修正),翘曲量(偏斜宽度)变小。
在此,翘曲量(偏斜宽度)是将线材W切取了任意的长度(例如πR)的情况下的从基准位置向与线材W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位移的位移量。翘曲量越小,则线材W变得更为笔直。
如上所述那样,各锥形辊10构成为随着从辊轴方向O的一方侧趋向另一方侧而辊半径r变小。另外,第二引导部22配置于比第一引导部21靠辊轴方向O的另一方侧的位置。并且,第一引导部21与第二引导部22对置的对置方向(线输送方向X)和辊轴方向O以倾斜角度θ彼此倾斜地交叉。
因此,当使由第一锥形辊11对顽性打弯进行了纠正的线材W沿着第二锥形辊12的外周面10b时,如图3所示那样,第二锥形辊12的外周面10b中的比辊半径r1小的辊半径r2的部分按压线材W。由此,线材W如图6所示那样受到比辊半径r1小的辊半径r2的影响而顽性打弯被进一步纠正,从而翘曲量进一步变小。
以下同样地,当使由第二锥形辊12对顽性打弯进行了纠正的线材W沿着第三锥形辊13的外周面10b时,如图3所示那样,第三锥形辊13的外周面10b中的比辊半径r2小的辊半径r3的部分按压线材W。当使由第三锥形辊13对顽性打弯进行了纠正的线材W沿着第四锥形辊14的外周面10b时,如图3所示那样,第四锥形辊14的外周面10b中的比辊半径r3小的辊半径r4的部分按压线材W。当使由第四锥形辊14对顽性打弯进行了纠正的线材W沿着第五锥形辊15的外周面10b时,如图3所示那样,第五锥形辊15的外周面10b中的比辊半径r4小的辊半径r5的部分按压线材W。
这样,线材W受到顺次变小的辊半径r1、r2、r3、r4、r5的影响而顽性打弯被顺次纠正,从而翘曲量顺次变小。由此,线材W附带的存在不均的顽性打弯被均匀地矫正。
(线材的顽性扭曲的矫正机理)
图7~10示出线材W的顽性扭曲的矫正机理。线材W的顽性扭曲通过使线材W相对于辊轴方向O倾斜地沿着各锥形辊10(作用1)、以及各锥形辊10自身为锥形状(作用2)这两个作用而被矫正。
首先,参照图7、8来说明通过使线材W相对于辊轴方向O倾斜地沿着各锥形辊10(作用1)来矫正顽性扭曲的机理。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8中,为了简单起见,使用并非锥形状而是圆柱状的辊30(以下称作“圆柱辊30”)来进行说明。图7示出使线材W相对于辊轴方向O倾斜地沿着圆柱辊30的状态。图8示出图7中的线材W的横截面(VIII截面)。
如图7所示那样,线材W相对于辊轴方向O(圆柱辊30的旋转轴32所延伸的方向)以倾斜角度θ倾斜地沿着圆柱辊30的外周面31。此时,如图8所示那样,线材W从面(实线)接受到按压力F,所述面(实线)是从使线材W相对于辊轴方向O垂直地沿着圆柱辊30的状态(参照图7、8的双点划线)倾斜了倾斜角度θ的面。因此,认为对线材W沿着横截面周向产生90°-θ的扭曲T1。
接着,参照图9、10来说明通过各锥形辊10自身为锥形状(作用2)来矫正顽性扭曲的机理。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10中,为了简单起见,使用使线材W相对于辊轴方向O垂直地沿着而非倾斜地沿着锥形辊10的状态来进行说明。图9示出了使线材W相对于辊轴方向O垂直地沿着锥形辊10的状态。图10示出图9中的线材W的横截面(X截面)。
如图9所示那样,线材W相对于辊轴方向O垂直地沿着锥形辊10的外周面10b。此时,如图10所示那样,线材W中仅其一部分Wb(详细而言,与锥形辊10的大径侧面临的部分Wb)与锥形辊10的外周面10b抵接而被按压。因此,认为对线材W沿着横截面周向产生扭曲T2。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线材W受到互不相同的辊半径r1、r2、r3、r4、r5的影响,因此能够将线材W所附带的存在不均的顽性打弯予以均匀地矫正。
在此,例如,当要利用多个圆柱辊30将线材W所附带的存在不均的顽性打弯进行矫正时,必须准备多个不同的半径的圆柱辊30。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无需准备多个不同的半径的锥形辊10,只是使线材W相对于辊轴方向O倾斜地沿着各锥形辊10即可,因此能够使线材矫正装置1的结构简单。
以上,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线材W所附带的存在不均的顽性打弯予以均匀地矫正。
而且,也能够通过使线材W相对于辊轴方向O倾斜地沿着各锥形辊10(作用1)、以及各锥形辊10自身为锥形状(作用2)这两个作用来矫正线材W的顽性扭曲。
通过将第一引导部21及第二引导部22在辊轴方向O上配置于互不相同的位置,能够简单地使线输送方向X(第一引导部21与第二引导部22对置的对置方向)相对于辊轴方向O倾斜地交叉。
各锥形辊10构成为随着从辊轴方向O的一方侧趋向另一方侧而辊半径r变小,并且第二引导部22配置于比第一引导部21靠辊轴方向O的另一方侧的位置,因此线材W受到顺次变小的辊半径r1、r2、r3、r4、r5的影响而对顽性打弯顺次进行纠正,从而翘曲量顺次变小。由此,能够将线材W矫正为更加笔直。
由本实施方式的线材矫正装置1对顽性打弯及顽性扭曲进行了矫正的线材W能够适用于各种用途。线材W例如适用于太阳能电池、机动车用的配线、或电力供给用的送电线用电线等。通过对线材W的顽性打弯及顽性扭曲进行矫正,从而在各用途中能够实现作为产品的性能及寿命的提高、制造阶段中的生产率的提高等。
例如,在将线材W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的情况下,将卷绕于卷绕骨架5的芯5a的线材W拉出规定长度并切断之后,通过粘接材料(粘接剂或粘接带等)而装配于由硅构成的单电池上。在装配时,线材W中的与粘接材料(单电池)相接的面的相反侧部分被吸附工具吸附保持。
当线材W的打弯径R大时,难以利用吸附工具对线材W恰当地进行吸附保持,线材W有可能从吸附工具脱落。线材W从吸附工具的脱落成为向单电池上的装配不良的原因,从生产率的观点出发不优选。
为了防止线材W从吸附工具脱落,考虑扩大吸附工具的吸引口的面积而提高针对线材W的吸引力。然而,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的线材W的截面宽度通常小到1mm以下,因此当只是扩大吸入口面积时,线材W会被吸入到吸附工具中。也考虑只是提高吸附工具自身的吸引能力,但从成本的观点出发并不优选。
通过将由本实施方式的线材矫正装置1对顽性打弯及顽性扭曲进行了矫正的线材W适用于太阳能电池,从而无需对吸附工具施加特别的处置就能够防止线材从吸附工具脱落。由此,能够防止线材W向单电池上的装配不良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生产率。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1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材矫正装置1。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线材矫正装置1具备第三引导部25。第三引导部25配置于比矫正部4(详细而言,第一锥形辊11)靠线输送方向X的一方侧(第一引导部21侧)且比第一引导部21及第二引导部22靠辊轴方向O的另一方侧(小径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各锥形辊10的轴向长度变长。
第二引导部22与第三引导部25对置的对置方向(线输送方向X)和辊轴方向O以倾斜角度θ彼此倾斜地交叉。第二引导部22由滑轮等旋转机构构成。第三引导部25与第一引导部21同样地,由一对圆柱构件23、以及连结构件24构成。
第二引导部22构成为将从矫正部4(详细而言,第五锥形辊15)输送过来后的线材W再次朝向矫正部4(第五锥形辊15)而向线输送方向X的一方侧送回。线材W在第二引导部22与第三引导部25之间相对于辊轴方向O以倾斜角度θ倾斜地沿着各锥形辊10的外周面10b。第三引导部25引导从矫正部4(第一锥形辊11)输送过来后的线材W。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线材W在第二引导部22折回,从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在辊轴方向O上更长地利用各锥形辊10。例如,若各锥形辊10的锥角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则线材W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受到更多的不同的半径r的影响。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线材W所附带的存在不均的顽性打弯更均匀地进行矫正。
另外,通过使线材W在第二引导部22折回,从而与只是使锥形辊10增加而在线输送方向X上排列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线材矫正装置1的线输送方向X上的尺寸。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12来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材矫正装置1。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锥形辊11、13、15与锥形辊12、14在线输送方向X上交替排列,所述锥形辊11、13、15构成为随着从辊轴方向O的一方侧趋向另一方侧而半径r变小,锥形辊12、14构成为随着从辊轴方向O的另一方侧趋向一方侧而半径r变小。第一锥形辊11、第三锥形辊13及第五锥形辊15与第二锥形辊12及第四锥形辊14在辊轴方向O上反向配置。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各锥形辊10的锥度方向(半径r变小的方向)在线输送方向X上交替变化,能够矫正不同的方向的顽性扭曲。另外,能够在对线材W施加了小的半径r的影响之后,对线材W施加大的半径r的影响。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13来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材矫正装置1。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部21在辊轴方向O上可动。第二引导部22固定于固定位置。详细而言,第一引导部21由能够沿着导轨26在辊轴方向O上滑动的引导构件27构成。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第一引导部21沿着辊轴方向O移动,能够任意地变更倾斜角度θ。由此,例如能够抑制发生由于第一引导部21的圆柱构件23与线材W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对线材W施加的多余的应力。
<第五实施方式>
参照图14来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线材矫正装置1。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矫正部4包括8个锥形辊11~18。各锥形辊10排列成以线输送方向X为螺旋轴10c的螺旋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线材W,能够从横截面周向上的各种各样的方向三维地使锥形辊11~18抵靠于线材W。
<第六实施方式>
参照图15来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线材矫正装置1。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矫正部4包括9个锥形辊11~19。各锥形辊10在沿着辊轴方向O观察时呈两列交错配置。并且,线材W在沿着辊轴方向O观察时外绕各锥形辊10的外周面10b。
根据本实施方式,线材W外绕交错配置的各锥形辊10的外周面10b,因此能够加长线材W与多个锥形辊10的外周面10b相接的长度(时间)。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而说明了本发明,这样的表述并非限定性事项,当然能够进行各种改变。
第一实施方式中,各锥形辊10构成为随着从辊轴方向O的一方侧趋向另一方侧而辊半径r变小。另外,第二引导部22配置于比第一引导部21靠辊轴方向O的另一方侧的位置。由此,线材W首先通过第一半径而受到矫正,接下来通过比第一半径小的第二半径而受到矫正。不过,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相反地,线材W首先通过第二半径而受到矫正,接下来通过比第二半径大的第一半径而受到矫正。例如,也可以是,各锥形辊10构成为随着从辊轴方向O的一方侧趋向另一方侧而辊半径r变小,另一方面,第二引导部22配置于比第一引导部21靠辊轴方向O的一方侧的位置。
也可以是,在第四实施方式(参照图13)中,第二引导部22在辊轴方向O上可动,并且第一引导部21固定于固定位置。另外,也可以是,第一引导部21及第二引导部22这两方在辊轴方向O上可动。在该情况下,第一引导部21与第二引导部22需要调整为在辊轴方向O上配置于互不相同的位置。另外,第一引导部21及第二引导部22也可以在线输送方向X、上下方向(图13中的纸面垂直方向)上可动。
也可以是,在第六实施方式(参照图15)中,各锥形辊10在沿着辊轴方向O观察时并排配置。
线输送方向X与辊轴方向O之间的倾斜角度θ也可以按每个锥形辊10而不同。即,各锥形辊10的旋转轴10a所延伸的辊轴方向O也可以不彼此平行。各锥形辊10的锥形直径、半径等也可以互不相同。锥形辊10的外周面10b也可以是,锥角度在途中阶段性地变化、或者具有不存在锥形面的平坦面。
第一引导部21及第二引导部22无需一定包含一对圆柱构件23,只要达到对线材W进行引导这样的目的,就也可以是任何结构。例如,第一引导部21及第二引导部22也可以构成为使线材W穿过圆筒的中心孔、或者由具有与线输送方向X交叉的中心轴的辊构成。第一引导部21及第二引导部22也可以通过互不相同的方式构成。关于第三引导部25也是同样的。
线材W也可以无需呈多列卷绕于卷绕骨架5的芯5a,而呈一列卷绕。另外,线材W也可以不卷绕于卷绕骨架5的芯5a。线材W的横截面形状不限定于圆形状,也可以是例如椭圆形状、四边形等多边形形状等。线材W也可以由非金属形成。
本公开所涉及的线材矫正方法通过使输送来的线材W沿着多个锥形辊10来矫正该线材W。在线材矫正方法中,使线材W相对于辊轴方向O倾斜地沿着在线输送方向X上排列有多个的各锥形辊10。
【实施例】
<设定条件>
作为线材W,使用了直径0.4mm的镀锡铜线。将线材W卷绕于卷绕骨架5的芯5a上的状态设为初始条件。在该初始条件下,线输送方向X上的线材W的每50mm长度的偏斜宽度(翘曲量)为21.518mm。需要说明的是,偏斜宽度通过制作测定用的夹具(使用基恩士公司制光纤传感器FU-58)来测定。
(实施例)
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材矫正装置1。使线输送方向X上的各锥形辊10间的尺寸为40mm。使锥形辊10的底面直径为30mm,使顶面直径为2mm,使锥形高度为56mm,使锥角度为14°,使倾斜角度θ为76°。使锥形辊10的个数为5个。
(比较例1)
使线材W相对于辊轴方向O垂直地沿着圆柱(圆筒)辊30(参照图7的双点划线)。使圆柱辊30的高度为60mm,使直径为30mm。其他条件与实施例同样。
(比较例2)
使线材W相对于辊轴方向O以倾斜角度76°倾斜地沿着圆柱辊30(参照图7)。使圆柱辊30的高度为60mm,使直径为30mm。其他条件与实施例同样。
<测定条件>
测定将线材W矫正之后的、线材W的每50mm长度的情况下的偏斜宽度。并且,将初始条件下的线材W的每50mm长度的情况下的偏斜宽度21.518mm设为100%,将偏斜宽度0mm设为0%,从而将矫正之后的线材W的偏斜宽度用%显示。需要说明的是,偏斜宽度通过制作测定用的夹具(使用基恩士公司制光纤传感器FU-58)来测定。
<测定结果>
(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线材W的每50mm长度的情况下的偏斜宽度为8.446mm。将所得到的结果示于图16中。需要说明的是,图16是表示线材W的每50mm长度的情况下的偏斜宽度的线图,横轴表示线材W的长度[mm],纵轴表示线材W从基准位置偏斜的偏斜宽度[mm]。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线材W的每50mm长度的情况下的偏斜宽度为14.309mm。将所得到的结果示于图16中。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中,线材W的每50mm长度的情况下的偏斜宽度与比较例1大致相同。
<评价>
将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与初始条件相比,在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中,相对于初始条件而言,线材W的每50mm长度的情况下的偏斜宽度减少了约33.5%。将实施例与初始条件相比,在实施例中,相对于初始条件,线材W的每50mm长度的情况下的偏斜宽度减少了约60.7%。根据以上可知,在实施例中,相对于比较例1及比较例2,存在有约2倍的顽性打弯(偏斜宽度)矫正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线材所附带的存在不均的顽性打弯均匀地矫正。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能够适用于线材矫正装置及线材矫正方法,因此是极为有用的,产业上的可利用性高。

Claims (9)

1.一种线材矫正装置,其通过使输送来的线材沿着多个锥形辊来矫正所述线材,其中,
所述线材矫正装置具备矫正部,该矫正部在所述线材的线输送方向上排列有所述多个锥形辊,
所述线材在所述矫正部中相对于所述多个锥形辊各自的辊轴方向分别倾斜地沿着所述多个锥形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矫正装置,其中,
所述线材矫正装置具备:
第一引导部,其配置于比所述矫正部靠所述线输送方向的一方侧的位置,用于引导向所述矫正部输送前的所述线材;以及
第二引导部,其配置于比所述矫正部靠所述线输送方向的另一方侧的位置,用于引导从所述矫正部输送过来后的所述线材,
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在所述多个锥形辊各自的辊轴方向上配置于互不相同的位置,
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对置的对置方向和所述多个锥形辊各自的辊轴方向彼此倾斜交叉,
所述线材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之间相对于所述多个锥形辊各自的辊轴方向分别倾斜地沿着所述多个锥形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材矫正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锥形辊分别构成为随着从所述多个锥形辊各自的辊轴方向的一方侧趋向另一方侧而半径变小,
所述第二引导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引导部靠所述多个锥形辊各自的辊轴方向的另一方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材矫正装置,其中,
所述线材矫正装置还具备第三引导部,该第三引导部配置于比所述矫正部靠所述线输送方向的所述一方侧且比所述第一引导部及所述第二引导部靠所述多个锥形辊各自的辊轴方向的所述另一方侧的位置,
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第三引导部对置的对置方向和所述多个锥形辊各自的辊轴方向彼此倾斜交叉,
所述第二引导部构成为将从所述矫正部输送过来后的所述线材朝向所述矫正部而向所述线输送方向的所述一方侧送回,
所述线材在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第三引导部之间相对于所述多个锥形辊各自的辊轴方向分别倾斜地沿着所述多个锥形辊,
所述第三引导部引导从所述矫正部输送过来后的所述线材。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材矫正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引导部及所述第二引导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多个锥形辊各自的辊轴方向上可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材矫正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锥形辊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锥形辊,其构成为随着从所述多个锥形辊各自的辊轴方向的一方侧趋向另一方侧而半径变小;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锥形辊,其构成为随着从所述多个锥形辊各自的辊轴方向的另一方侧趋向一方侧而半径变小,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锥形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锥形辊在所述线输送方向上交替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矫正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锥形辊排列成以所述线输送方向为螺旋轴的螺旋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材矫正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锥形辊在沿着所述多个锥形辊各自的辊轴方向观察时并排配置或交错配置,
所述线材在沿着所述多个锥形辊各自的辊轴方向观察时外绕所述多个锥形辊。
9.一种线材矫正方法,其通过使输送来的线材沿着多个锥形辊来矫正所述线材,其中,
使所述线材相对于所述多个锥形辊各自的辊轴方向分别倾斜地沿着在该线材的线输送方向上排列的所述多个锥形辊。
CN202211015635.XA 2021-09-03 2022-08-23 线材矫正装置及线材矫正方法 Pending CN1157402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43941 2021-09-03
JP2021143941A JP2023037288A (ja) 2021-09-03 2021-09-03 ワイヤ材矯正装置及びワイヤ材矯正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0277A true CN115740277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49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15635.XA Pending CN115740277A (zh) 2021-09-03 2022-08-23 线材矫正装置及线材矫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37288A (zh)
CN (1) CN11574027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37288A (ja) 2023-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43061B1 (ko) 전선 교정 장치
US7640774B2 (en) Wire drawing machine and method
US20160354820A1 (en) Wire straightening device
JP2013075750A (ja) 線条体巻付けボビン、線条体巻取り方法、及び、線条体巻取り装置
JP5149537B2 (ja) 線材矯正装置および太陽電池の組立て装置
US9056349B2 (en) Coil-spring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KR101727992B1 (ko) 인발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인발 장치 및 방법
JP2007044734A (ja) 線材矯正装置及び太陽電池の組み立て配線装置
JP2015174090A (ja) 金属線材の直線矯正方法
CN110660526B (zh) 卷绕单元和螺旋电线的制造方法
CN115740277A (zh) 线材矫正装置及线材矫正方法
JPH0761517B2 (ja) ロッド状の連続材料の直線化矯正装置
US11654474B2 (en) Wire feeding unit and wire ben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390782B1 (ko) 웨브 송급 방법 및 그것에 이용되는 웨브 송급 장치
JP2662478B2 (ja) 金属コード用トラバースローラ
JP6040917B2 (ja) 集合導体の製造方法
WO2022180925A1 (ja) 線材の成形方法、線材の成形装置
JP2013132688A (ja) 単線スチールコードの製造方法
JP5182916B2 (ja) 細線供給装置
JP5005648B2 (ja) 螺旋体製造装置、螺旋体、及びスパイラル
JP5014955B2 (ja) 扁平断面を有するゴム物品用スチールコードの製造方法とゴム物品用スチールコードの扁平化装置
JP2011194443A (ja) 溶接ワイヤの曲がり矯正器
JP2000021668A (ja) テープ巻平角導体の案内装置及び複合テープ巻装置
JP5551551B2 (ja) ゴム−コード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JP4196201B2 (ja) 導電性金属素線の巻き取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