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36790A - 内窥镜及内窥镜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及内窥镜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36790A
CN115736790A CN202211501548.5A CN202211501548A CN115736790A CN 115736790 A CN115736790 A CN 115736790A CN 202211501548 A CN202211501548 A CN 202211501548A CN 115736790 A CN115736790 A CN 115736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oscope
tube
signal transmission
imaging element
seal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015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鹏
梁冬生
石强勇
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Wuhan Mindray Med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Wuhan Mindray Med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Wuhan Mindray Med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0154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367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36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367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成像系统,内窥镜包括插入管、镜头座、成像元件、信号传输组件和照明件,所述镜头座设置在所述插入管的前端,所述成像元件设置在所述镜头座的后端并固定在所述信号传输组件上,所述照明件设置在所述信号传输组件的一侧或两侧;其中,所述内窥镜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入管内侧的密封管,所述密封管内形成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具有非圆形横截面的第一内腔,所述中空腔体的前端与所述镜头座连接,所述成像元件设置在所述中空腔体内,并靠近所述镜头座的后端,所述信号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内,所述照明件设置在所述密封管与所述插入管之间所形成的照明通道中,所述插入管设置在所述镜头座及密封管的外侧。

Description

内窥镜及内窥镜成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内窥镜普遍采用密封零件进行密封,以便能够在高温高压环境中进行消毒,但受限于插入管的最大尺寸,内窥镜的密封设计较为困难,且空间利用率较低;再者,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内窥镜的图像质量及分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即连接在内窥镜与手柄端之间的信号传输组件所需的尺寸也日益增加,从而给内窥镜的密封造成很大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成像系统,能够将信号传输组件容纳在非圆形横截面的第一内腔,以便能够容纳更大尺寸的信号传输组件,以便能够传输更大的数据量,解决了内窥镜对图像质量及分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导致密封设计难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插入管、镜头座、成像元件、信号传输组件和照明件,所述镜头座设置在所述插入管的前端,所述成像元件设置在所述镜头座的后端并固定在所述信号传输组件上,所述照明件设置在所述信号传输组件的一侧或两侧;
其中,所述内窥镜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入管内侧的密封管,所述密封管内形成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具有非圆形横截面的第一内腔,所述中空腔体的前端与所述镜头座连接,所述成像元件设置在所述中空腔体内,并靠近所述镜头座的后端,所述信号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内,所述照明件设置在所述密封管与所述插入管之间所形成的照明通道中,所述插入管设置在所述镜头座及密封管的外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所述信号传输组件包括线缆组和柔性电路板的其中一者或多者,所述线缆组和/或柔性电路板在远离所述成像元件的一端连接有传输接头,所述密封管包裹在所述线缆组和/或柔性电路板的外侧,所述传输接头穿过并位于所述密封管的外部,用于与所述内窥镜的图像处理组件电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所述信号传输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传输接头通过装配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内腔的最大尺寸与所述柔性电路板及传输接头的宽度相适配,使得所述柔性电路板及传输接头能够容置在所述第一内腔中并从所述第一内腔穿过。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所述密封管为金属材料制成的中空管道,所述中空管道通过焊接或胶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镜头座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所述中空腔体具有形状与所述第一内腔不同的第二内腔,所述成像元件容置在所述第二内腔中,所述第一内腔连接在所述第二内腔的后端,所述镜头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内腔的前端。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所述镜头座上设有镜座连接端,所述镜座连接端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内腔的内径相适配,使得所述第二内腔能够套接在所述镜座连接端后进行焊接固定。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所述第二内腔的内部结构与所述成像元件的外部结构相适配。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所述第一内腔的横截面呈扁圆形、椭圆形或半椭圆形。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所述密封管包括第二密封管和形成有所述第一内腔的第一密封管,所述第二密封管连接在所述镜头座与第一密封管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所述第一密封管在靠近所述第一密封管设有管道连接端,所述第二密封管插接在所述管道连接端并焊接在一起。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所述第二密封管在朝向第一密封管的一端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一密封管插接在所述连接槽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所述内窥镜包括支架组件,所述成像元件和信号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组件的内侧,所述镜头座固定在所述支架组件的前端,所述密封管设置在所述支架组件的外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成像元件包括第一成像元件和第二成像元件,所述信号传输组件包括第一信号传输组件和第二信号传输组件,所述第一成像元件和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成像元件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所述镜头座包括第一镜头座和第二镜头座,所述第一镜头座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二镜头座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所述内窥镜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密封管的内侧和/或外侧,用于将所述成像元件及信号传输组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插入管的外表面进行散热。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二散热件设置在所述密封管与所述信号传输组件之间,所述第一散热件设置在所述密封管与所述插入管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包括光源主机、导光束、摄像主机和上述的内窥镜,所述光源主机与所述内窥镜的连接,所述内窥镜中所述成像元件通过信号传输组件与所述摄像主机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设计了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成像系统,该内窥镜包括插入管、镜头座、成像元件、密封管、信号传输组件和照明件,其中,镜头座设置在插入管的前端,成像元件设置在镜头座的后端并与信号传输组件连接,照明件设置在信号传输组件的一侧或两侧,密封管设置在插入管内并包裹在成像元件及信号传输组件,起到密封作用,使得内窥镜能够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消毒。
具体的,密封管具有非圆形横截面的第一内腔,信号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内,照明件设置在密封管与插入管之间所形成的照明通道中,利用非圆形横截面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容纳更大尺寸的信号传输组件,以便信号传输组件能够传输更大的数据量,以适应内窥镜成像系统对图像清晰度要求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解决了内窥镜因信号传输组件的尺寸增大而导致密封设计难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窥镜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镜头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内窥镜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内窥镜在另一个角度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第一密封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内窥镜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第一密封管的剖面呈椭圆形并位于插入管的中部;
图7是图1中的内窥镜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第一密封管的剖面呈椭圆形并位于插入管的中部偏下方;
图8是图1中的内窥镜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第一密封管的剖面呈椭圆形并位于插入管的中部;
图9是图1中的内窥镜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其中,密封管由第一密封管和第二密封管构成;
图10是图1中的内窥镜的再一种剖面示意图,其中,密封管由第一密封管和第二密封管构成;
图11是图1中的内窥镜的又一种剖面示意图,其中,内窥镜上设有散热组件。
附图标记说明:
10、插入管;11、照明通道;
20、镜头座;21、镜座连接端;22、镜片;
30、成像元件;
40、信号传输组件;
50、支架组件;
60、密封管;61、第一密封管;611、第一内腔;612、管道连接端;62、第二密封管;621、连接槽;
70、照明件;
80、镜头;
90、散热组件;91、第一散热件;92、第一填充件;93、第二填充件;94、第三散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内窥镜,包括插入管10、镜头座20、成像元件30、信号传输组件40和照明件70,其中,镜头座20设置在插入管10的前端,成像元件30设置在镜头座20的后端并固定在信号传输组件40上,照明件70设置在信号传输组件40的一侧或两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成像元件30用于与图像处理组件电连接,以便能够通过成像元件30接收经被观察部位表面返回的光信号并将返回的每个光信号转换成对应的电信号,再将每个电信号发送到图像处理组件,图像处理模块则通过动态范围增强算法,对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处理,生成被观察部位对应的观察图像,而照明件70则与光源连接,用于将光源发射的光照射到人体组织上,起到照明被观察部位的作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窥镜还包括密封管60,密封管60内形成有中空腔体并与镜头座20连接,其中,密封管60设置在插入管10的内侧,成像元件30和信号传输组件40设置在中空腔体内,照明件70设置在密封管60与插入管1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空腔体具有非圆形横截面的第一内腔611,中空腔体的前端与镜头座20连接,成像元件30设置在中空腔体内并靠近镜头座20的后端,信号传输组件40设置在第一内腔611内,照明件70设置在密封管60与插入管10之间所形成的照明通道11中,插入管10设置在镜头座20及密封管60的外侧,能够对镜头座20及密封管60进行包裹,起到保护镜头座20及密封管60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得内窥镜的整体更为美观。
其中,内窥镜包括前置内窥镜和后置内窥镜,前置内窥镜主要是指成像元件30设置在内窥镜放入患者体内的插入管中,而后置内窥镜则指成像元件30设置在主机上,不需要放入患者体内。当插入管在检查之后需要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进行洗涤消毒处理,以确保插入管的使用安全。因此,在前置内窥镜中,需要对成像元件30进行密封,这也增加内窥镜的制造工艺,而且成像元件30之间需要进行调焦对准,而后再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密封,又进一步增加了内窥镜的制造工艺。
此外,内窥镜多数采用管状结构,同时也避免患者在内窥镜放入患者体内时产生刺激或其他不快的体验,内窥镜的外部直径尽可能的偏向于小尺寸,一般情况下,内窥镜的外径不超过10mm。而随着内窥镜成像系统的发展趋势,内窥镜成像系统对图像清晰度要求越来越高,逐渐往4K方向发展,其图像越清晰,对图像质量和分辨率的要求也有越来越高,成像元件30的尺寸也会随之增加,而内窥镜的最大外径却限制了成像元件30的放置形式及最大尺寸,即间接限制了成像元件30的图像分辨率及画质。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通过在成像元件30和信号传输组件40的外侧设置密封管60,而利用非圆形横截面的第一内腔611则可以容纳更大尺寸的信号传输组件40,不仅能够满足内窥镜成像系统对图像清晰度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解决了内窥镜的密封困难度,不会增大内窥镜的外部尺寸。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前端指靠近人体组织的一端,后端至远离人体组织的一端,如内窥镜的前端为插入人体组织内的一端,内窥镜的后端为位于人体组织外的一端。
其中,非圆形横截面是指除了圆形以外的其他形状,例如扁圆形、椭圆形、半椭圆形、类椭圆形或多边形等不规则形状,其目的主要为了信号传输组件40能够容纳在第一内腔611中,同时又可以使得照明件70能够容纳在插入管10的内壁与密封管60的外壁之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信号传输组件40包括线缆组和柔性电路板的其中一者或多者,其中,线缆组和/或柔性电路板在远离成像元件30的一端连接有传输接头,密封管60包裹在线缆组和/或柔性电路板的外侧,传输接头穿过并位于密封管60的外部,用于与内窥镜的图像处理组件电连接,使得图像处理组件能够对通过信号传输组件40传递过来的电信号进行处理,以生成被观察部位对应的观察图像。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第一内腔611的截面能够根据线缆组或柔性电路板设计成与其匹配形状的非圆形形状,使得第一内腔611能够容纳更大尺寸的线缆组或柔性电路板,同时也可以将传输接头的尺寸做大,以便能够与内窥镜手柄端上的图像处理组件连接,解决了传输接头尺寸偏大所带来的密封问题。
其中,成像元件30可以通过线缆组与传输接头连接,成像元件30也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与传输接头连接,密封管60包裹在成像元件30及线缆组或柔性电路板的外侧,传输接头从的密封管60一端穿过并位于密封管60的外部,密封管60的一端与镜头座20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管60用于容纳成像元件30的部分结构与成像元件30的结构相适配,其形状可以为矩形结构或者圆形结构等,成像元件30卡接在矩形结构或者圆形结构中,而密封管60用于容纳线缆组或柔性电路板的部分结构则为非圆形横结构,以便传输接头能够密封管60中穿过并位于密封管60的外部,用于与手柄端上的图像处理组件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信号传输组件40包括柔性电路板,传输接头通过装配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在柔性电路板上,第一内腔611的最大尺寸与柔性电路板及传输接头的宽度相适配,使得柔性电路板及传输接头能够容置在第一内腔611中并从第一内腔611穿过,以确保密封管60的密封性。
具体的,密封管60的一端与镜头座20固定连接,密封管60的另一端与手柄端上的部件固定连接,而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连接在镜头座20后的成像元件30上,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通过装配或焊接的方式与传输接头连接,传输接头穿过密封管60并与手柄端上的图像处理组件连接,图像处理组件可以被手柄端上的部件包裹住。因此,当内窥镜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消毒时,由于密封管6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镜头座20及手柄端的部件上,从而避免外部的高温高压影响到密封管60内的成像元件30及柔性电路板,提高了成像元件30及柔性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密封管60为金属材料制成的中空管道,其中,中空管道通过焊接或胶接的方式固定在镜头座20上,以进一步避免外部的高温高压对密封管60内的成像元件30及柔性电路板造成影响,同时又可以对密封管60内的成像元件30及柔性电路板因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传递,以便热量能够经过密封管60传递至插入管10的外表面,而金属材料制成的密封管60也能够承受高温高压的消毒环境。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空管道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镜头座20上,以保证密封管60与镜头座20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中空腔体具有形状与第一内腔611不同的第二内腔,其中,成像元件30容置在第二内腔中,第一内腔611连接在第二内腔的后端,镜头座20固定在第二内腔的前端,第二内腔的形状与成像元件30的形状相适配,第一内腔611则设计成非圆形形状,不需要将整个中空腔体设计成非圆形形状,不仅降低了密封管60的加工难度,同时也确保柔性电路板及成像元件30能够对应容纳在第一内腔611及第二内腔中,合理利用了中空腔体的内部空间结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镜头座20上设有镜座连接端21,镜座连接端21的外径与第二内腔的内径相适配,使得第二内腔能够套接在镜座连接端21后进行焊接固定,起到定位作用,同时也保证了密封管60与镜头座20连接后的密封性。
具体的,镜座连接端21在朝向密封管60的一侧设有第一倒角,第一倒角用于引导密封管60快速插接在镜座连接端21上,减少镜头座20与密封管60在装配过程需要定位及导向的问题,使得密封管60能够快速安装在镜头座20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内腔的内部结构与成像元件30的外部结构相适配,不仅能够对第二内腔的空间进行合理利用,不需要将第二内腔的空间做大,同时也可以将成像元件30固定在第二内腔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至图9所示,第一内腔611的横截面呈扁圆形、椭圆形或半椭圆形。其中,扁圆形、椭圆形或半椭圆形的最大宽度尺寸与柔性电路板的宽度相适配。
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内腔611的横截面呈扁圆形,成像元件30位于第一内腔611的内侧,照明件70位于密封管60与插入管10在上侧形成的间隙中。
如图6所示,第一内腔611的横截面呈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与密封管60在水平方向上的直径重合,照明件70位于密封管60与插入管10在上下两侧形成的间隙中。
如图7所示,第一内腔611的横截面呈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与密封管60在竖直方向上的直径重合,照明件70位于密封管60与插入管10在左右两侧及上侧形成的间隙中。
如图8所示,第一内腔611的横截面呈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与密封管60在竖直方向上的直径重合,照明件70位于密封管60的外壁与插入管10的内壁形成的间隙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密封管60包括第二密封管62和形成有上述的第一内腔611的第一密封管61,其中,第二密封管62连接在镜头座20与第一密封管61之间,通过将密封管60分成第一密封管61和第二密封管62两部分,而后再将第一密封管61与第二密封管62组装在一起,这样可以方便密封管60加工及制造,降低密封管60的生产成本。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第一密封管61在靠近第一密封管61设有管道连接端612,第二密封管62插接在管道连接端612并焊接在一起,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同时也能够确保第一密封管61与第二密封管62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第二密封管62在朝向第一密封管61的一端设有连接槽621,第一密封管61插接在连接槽621中,以确保第二密封管62与第一密封管61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11所示,内窥镜包括支架组件50,成像元件30和信号传输组件40设置在支架组件50的内侧,镜头座20固定在支架组件50的前端,密封管60设置在支架组件50的外侧,支架组件50主要能够对成像元件30和信号传输组件40进行支撑,使得成像元件30和信号传输组件40能够固定在密封管60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架组件50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成像元件30包括第一成像元件30和第二成像元件30,信号传输组件40包括第一信号传输组件40和第二信号传输组件40。其中,第一成像元件30和第一信号传输组件40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第二成像元件30和第二信号传输组件40设置在第二支架上,通过第一成像元件30及第二成像元件30形成三维成像模组,以适应内窥镜成像系统的发展趋势。
其中,将第一成像元件30及第一信号传输组件40设置在第一支架上,将第二成像元件30及第二信号传输组件40设置在第二支架上,而后再将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组装在一起并与镜头座20连接,而后再将密封管60套装在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的外侧,不仅方便了第一成像元件30、第一信号传输组件40、第二成像元件30及第二信号传输组件40的组装,同时也满足了内窥镜的密封要求,提高内窥镜的使用可靠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镜头座20包括第一镜头座20和第二镜头座20,其中,第一镜头座20与第一支架连接,第二镜头座20与第二支架连接,而后再将组装后的第一支架与组装后的第二支架组装在一起,以降低第一成像元件30、第一信号传输组件40、第二成像元件30及第二信号传输组件40的组装难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镜头座20上设有两个镜片22,镜片22为蓝宝石制成的镜片22,其中,蓝宝石具有结构强度高、耐磨、不易刮花等优点。在本实施方式中,镜片22密封安装在镜头座20的前端,能够对镜头座20后端的成像元件30形成保护。
此外,镜片22也可以为普通无光焦度的双平面镜片22,或者根据光学成像需要设置为具有光焦度的正透镜或负透镜,同时,镜片22还可以为其他硬质材质的镜片22,本申请不加以限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窥镜包括镜头80,镜头80连接在镜头座20与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之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照明件70包括多条光纤束,多条光纤束填满整个照明通道11,以使光纤束能够相互挤压固定在照明通道11内,其中,光纤束的前端延伸至与照明通道11的前端,光纤束的后端穿出照明通道11与光源连接,用于将光源发射的光照射到人体组织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插入管10的前端弯折设置,使得插入管10的前端的尖端部往内弯折,能够避免插入管10的前端尖端部在手术过程中刺伤患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窥镜包括散热组件90,散热组件90设置在密封管60的内侧和/或外侧,用于将成像元件30及信号传输组件4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插入管10的外表面进行散热,能够更好的将热量传导出去。
示例性的,散热组件90包括第一散热件91和第二散热件,第二散热件设置在密封管60与信号传输组件40之间,第一散热件91设置在密封管60与插入管10之间,以保证信号传输组件40与密封管60及密封管60与插入管1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增加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散热件包括第一填充件92和第二填充件93,第一填充件92填充在密封管60与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之间,第二填充件93填充在信号传输组件40与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之间,使得信号传输组件40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二填充件93传递至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上,而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上的热量则通过第一填充件92传递至密封管60,密封管60再通过第一散热件91传递至插入管10,以保证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与信号传输组件40、密封管60之间的接触面积,确保内窥镜的散热效果。
其中,第一散热件91、第一填充件92和第二填充件93为均热板、导热硅胶和导热垫的其中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传输组件40与第二信号传输组件40之间还设有第三散热件94,第三散热件94可以将第一信号传输组件40与第二信号传输组件40因局部产生的热量均匀而传导整个第一信号传输组件40与第二信号传输组件40上,达到均热效果,从而更好的将热量传导出去。
如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内窥镜成像系统,包括所述包括光源、摄像主机和上述的内窥镜,其中,光源与内窥镜的照明件70连接,成像元件30通过信号传输组件40与摄像主机连接。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Claims (17)

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入管、镜头座、成像元件、信号传输组件和照明件,所述镜头座设置在所述插入管的前端,所述成像元件设置在所述镜头座的后端并固定在所述信号传输组件上,所述照明件设置在所述信号传输组件的一侧或两侧;
其中,所述内窥镜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入管内侧的密封管,所述密封管内形成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具有非圆形横截面的第一内腔,所述中空腔体的前端与所述镜头座连接,所述成像元件设置在所述中空腔体内,并靠近所述镜头座的后端,所述信号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内,所述照明件设置在所述密封管与所述插入管之间所形成的照明通道中,所述插入管设置在所述镜头座及密封管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组件包括线缆组和柔性电路板的其中一者或多者,所述线缆组和/或柔性电路板在远离所述成像元件的一端连接有传输接头,所述线缆组和/或柔性电路板的设置在所述密封管包裹内,所述传输接头穿过所述密封管,用于与所述内窥镜的图像处理组件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传输接头通过装配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内腔的最大尺寸与所述柔性电路板及传输接头的宽度相适配,使得所述柔性电路板及传输接头能够容置在所述第一内腔中并从所述第一内腔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管为金属材料制成的中空管道,所述中空管道通过焊接或胶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镜头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体具有形状与所述第一内腔不同的第二内腔,所述成像元件容置在所述第二内腔中,所述第一内腔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的后端,所述镜头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内腔的壁管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座上设有镜座连接端,所述镜座连接端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内腔的内径相适配,使得所述第二内腔的壁管的一端能够套接在所述镜座连接端后,并进行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腔的内部结构与所述成像元件的外部结构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的横截面呈扁圆形、椭圆形或半椭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管包括第二密封管和形成有所述第一内腔的第一密封管,所述第二密封管连接在所述镜头座与第一密封管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管在靠近所述第一密封管设有管道连接端,所述第二密封管插接在所述管道连接端并焊接在一起。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管在朝向所述第一密封管的一端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一密封管插接在所述连接槽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还包括支架组件,所述成像元件和所述信号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组件的内侧,所述镜头座固定在所述支架组件的前端,所述密封管设置在所述支架组件的外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成像元件包括第一成像元件和第二成像元件,所述信号传输组件包括第一信号传输组件和第二信号传输组件,所述第一成像元件和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成像元件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座包括第一镜头座和第二镜头座,所述第一镜头座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二镜头座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密封管的内侧和/或外侧,用于将所述成像元件及所述信号传输组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插入管的外表面进行散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二散热件设置在所述密封管与所述信号传输组件之间,所述第一散热件设置在所述密封管与所述插入管之间。
17.一种内窥镜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包括光源主机、导光束、摄像主机和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所述光源主机通过导光束与所述内窥镜连接,所述成像元件通过信号传输组件与所述摄像主机连接。
CN202211501548.5A 2022-11-28 2022-11-28 内窥镜及内窥镜成像系统 Pending CN1157367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1548.5A CN115736790A (zh) 2022-11-28 2022-11-28 内窥镜及内窥镜成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1548.5A CN115736790A (zh) 2022-11-28 2022-11-28 内窥镜及内窥镜成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36790A true CN115736790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39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01548.5A Pending CN115736790A (zh) 2022-11-28 2022-11-28 内窥镜及内窥镜成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3679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45175A (zh) * 2023-10-11 2023-11-14 福建福特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45175A (zh) * 2023-10-11 2023-11-14 福建福特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57011B2 (en) Distal end rigid section of insertion portion of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JP4960533B2 (ja) 医療機器用コネクタ
JP2005110879A (ja) 内視鏡
CN111685717B (zh) 一种内窥镜前端组件及内窥镜
CN115736790A (zh) 内窥镜及内窥镜成像系统
WO2021000490A1 (zh) 内窥镜
CN111887800A (zh) 电子内窥镜以及手术机器人
CN115708659A (zh) 内窥镜及内窥镜成像系统
CN216535238U (zh) 一种镜头座、远端模块及内窥镜
EP4186408B1 (en) Lens base, distal module, endoscope, and assembly method for distal module
EP3995068A1 (en) Rigid endoscope device
WO2023092737A1 (zh) 一种镜头座、远端模块、内窥镜和方法
JP2008029597A (ja) 内視鏡装置
CN219353835U (zh) 内窥镜及内窥镜成像系统
JP2011000346A (ja) 電子内視鏡挿入部の放熱構造
JP5715308B2 (ja) 内視鏡装置
CN114947698A (zh) 内窥镜
CN219289414U (zh) 内窥镜及内窥镜成像系统
JP2011167442A (ja) 照明光学系及び内視鏡
WO2021174460A1 (zh) 软性内窥镜
WO2021174459A1 (zh) 硬性内窥镜
CN115998229A (zh) 内窥镜及内窥镜成像系统
CN112107284A (zh) 摄像组件、可视医疗器械以及可视医疗系统
CN216454908U (zh) 一种镜头座、远端模块及内窥镜
CN219048374U (zh) 内窥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Building 5, No. 828 Gaoxin Avenue,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206

Applicant after: Wuhan Mindray Bio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MINDRAY BIO-MEDICAL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74 floor 3, building B1, zone B, hi tech medical device Park, No. 818, Gaoxin Avenue,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Wuhan area of free trade zone)

Applicant before: Wuhan Mairui Med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MINDRAY BIO-MEDICAL ELECTRONIC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