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32506A - 显示基板及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及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32506A
CN115732506A CN202110982191.6A CN202110982191A CN115732506A CN 115732506 A CN115732506 A CN 115732506A CN 202110982191 A CN202110982191 A CN 202110982191A CN 115732506 A CN115732506 A CN 115732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e
sub
insulating layer
substrat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821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蓉
都蒙蒙
袁长龙
董向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821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325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32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325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显示基板,包括:基底、位于基底上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第一信号线包括:沿着背离基底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之间的部分位置依次设置有无机绝缘层和有机绝缘层;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通过贯穿无机绝缘层和有机绝缘层的过孔电连接;有机绝缘层包括:远离显示区的边缘部;第二子信号线具有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第一间隙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间隙的延伸方向与边缘部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信号线与第二子信号线同层间隔设置,且贯穿第一间隙;边缘部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落在第二间隙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及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OLED)是一种利用有机固态半导体作为发光材料的发光器件,由于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功耗低、发光亮度高、工作温度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因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车载显示产品,由于其使用环境较为复杂,往往需要更高的显示亮度以及更长时间的信赖性,对于显示基板的制备提出了更为严格要求。
在显示基板中可以通过有机绝缘层和无机绝缘层来防止相邻两层的导电层之间发生短路,对于车载显示产品信赖性需要长达数千小时,为了避免较多的有机绝缘层形成水汽通道导致封装失效,其中的大部分的有机绝缘层会被去除,这样有机绝缘层会形成一定的边缘部,并且边缘部的坡度角较大,一般设置为56度。当制备同层设置的不同信号线时,可以采用构图工艺一次成型,并将多余的导电层刻蚀,在利用气体将多余的导电层去除时,由于有机绝缘层的边缘部的坡度角较大,不能将多余的导电层完全去除,引起多余的导电层的残留,严重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相邻的不同信号线之间发生短路。即使有少量的导电层残留,在导电层残留处容易形成大电流,造成显示基板灼伤,影响显示基板的良率。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具有显示区及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绑定区,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基底、位于所述基底上由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绑定区且交叉设置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
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沿着背离所述基底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子信号线之间的部分位置依次设置有无机绝缘层和有机绝缘层;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子信号线通过贯穿所述无机绝缘层和所述有机绝缘层的过孔电连接;所述有机绝缘层包括:远离所述显示区的边缘部;
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具有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间隙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边缘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同层间隔设置,且贯穿所述第一间隙;所述边缘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第二间隙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可选地,所述边缘部具有沿着远离所述显示区方向高度递减的斜坡;
所述斜坡的坡角度大于或等于10度,且小于或等于40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均具有多个开口;
所述多个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可选地,所述多个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贯穿所述无机绝缘层和所述有机绝缘层的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电源电压线;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初始化信号线;所述初始化信号线的数量为多条。
可选地,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上且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和发光器件;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沿着所述基底方向依次设置的栅极、栅极绝缘层、有源层、层间绝缘层、源极和漏极;所述发光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
所述源极与所述第一子信号线电连接;所述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极通过转接电极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上且沿着背离所述基底方向依次绝缘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一子信号线、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
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和所述转接电极。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提供的显示基板。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基板具有显示区及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绑定区,包括:
通过构图工艺,在基底上形成由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绑定区的第一子信号线;
在所述第一子信号线所在层上依次形成无机绝缘层和有机绝缘层;所述有机绝缘层包括:远离所述显示区的边缘部;
形成贯穿所述无机绝缘层和所述有机绝缘层的过孔;
通过构图工艺,形成第二子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使得所述第二子信号线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第一子信号线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具有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间隙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边缘部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同层间隔设置,且贯穿所述第一间隙;所述边缘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第二间隙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上依次形成无机绝缘层和有机绝缘层,包括:
利用掩膜板,形成所述有机绝缘层,使得所述有机绝缘层的所述边缘部具有沿着远离所述显示区高度递减的斜坡;所述掩膜板对应所述有机绝缘层的所述边缘部区域设置有多条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狭缝。
可选地,所述狭缝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边缘部的延伸方向相交。
可选地,相邻所述狭缝之间的距离相等。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示例性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在A-A’方向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在B-B’方向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c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在C-C’方向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图3所示的显示基板在D-D’方向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3所示的显示基板在E-E’方向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c为图3所示的显示基板在F-F’方向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为一种示例性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在A-A’方向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在B-B’方向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c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在C-C’方向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a、图2b和图2c所示,该显示基板具有显示区及位于显示区一侧的绑定区,该显示基板包括基底10、位于基底10上由显示区延伸至绑定区且交叉设置的第一信号线101和第二信号线102;该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基底10上且设置于显示区的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103;第一信号线101和第二信号线102可以各个像素单元103电连接,并且可以通过绑定焊盘(图中未示出)与驱动芯片绑定,以使得驱动芯片通过第一信号线101和第二信号线102为各个像素单元103提供驱动信号,以驱动各个像素单元103中的发光器件发光,实现显示功能。其中,第一信号线101和第二信号线102为提供不同驱动信号的走线,其可以为显示基板中任何一种类型的走线,例如第一信号线101可以为电源电压线,具体可以为高电平电压信号线VDD,其可以为像素单元103提供高电平电压信号;第二信号线102可以为初始化信号线,为了提高显示基板的显示质量,可以采用多条初始化信号线,具体可以为第一初始化信号线Vinit1和第二初始化信号线Vinit2,其可以为像素单元103提供第一初始化信号和第二初始化信号。
为了减少显示基板中各信号线的电阻,降低各信号线上的压降,其中部分信号线可以采用双层结构。例如第一信号线101可以采用双层结构,第一信号线包括:沿着背离基底10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子信号线1011和第二子信号线1012,第一子信号线1011和第二子信号线1012之间的部分位置依次设置有无机绝缘层1013和有机绝缘层1014,第一子信号线1011和第二子信号线1012通过贯穿无机绝缘层1013和有机绝缘层1014的过孔电连接。在绑定区内,第一信号线101可以沿着行方向延伸,第二信号线102可以沿着列方向延伸,为了避免第一信号线101和第二信号线102交叉导致短路,第二信号线102采用单层结构。其中,第二子信号线1012设置有第一间隙a,第二信号线102可以与第二子信号线1012间隔设置并可以通过第一间隙a由显示区延伸至非显示区。
有机绝缘层1014部分被去除后,其具有一定的边缘部,并且边缘部的坡度角较大,一般设置为56度。当制备同层设置的第二子信号线1012和第二信号线102时,二者可以采用构图工艺一次成型,并将多余的导电层刻蚀,在利用气体将多余的导电层去除时,由于有机绝缘层1014的边缘部的坡度角较大,不能将多余的导电层完全去除,引起多余的导电层的残留,严重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相邻的第二子信号线1012与第二信号线102之间发生短路。即使有少量的导电层残留,在导电层残留处容易形成大电流,造成显示基板灼伤,影响显示基板的良率。
为了至少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提供的显示基板、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a为图3所示的显示基板在D-D’方向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b为图3所示的显示基板在E-E’方向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c为图3所示的显示基板在F-F’方向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图4a、图4b和图4c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具有显示区及位于显示区一侧的绑定区,该显示基板包括:基底10、位于基底10上由显示区延伸至绑定区且交叉设置的第一信号线101和第二信号线102;第一信号线101包括:沿着背离基底10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子信号线1011和第二子信号线1012;第一子信号线1011和第二子信号线1012之间的部分位置依次设置有无机绝缘层1013和有机绝缘层1014;第一子信号线1011和第二子信号线1012通过贯穿无机绝缘层1013和有机绝缘层1014的过孔105电连接;有机绝缘层1014包括:远离显示区的边缘部;第二子信号线1012具有第一间隙a和第二间隙b;第一间隙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信号线102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间隙b的延伸方向与边缘部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信号线102与第二子信号线1012同层间隔设置,且贯穿第一间隙a;基底10基底10边缘部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落在第二间隙b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内。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第一信号线101采用包括第一子信号线1011和第二子信号线1012的双层结构制成,第二信号线102采用单层结构制成,其中,第二子信号线1012与第二信号线102同层间隔设置,且设置有第一间隙a和第二间隙b,第二信号线102可以与第二子信号线1012间隔设置并可以通过第一间隙a由显示区延伸至非显示区;第二间隙b可以将第二子信号线1012断开,使得有机绝缘层1014的边缘部以及无机绝缘层1013的部分区域裸露,由于第二间隙b区域相对于整个第二子信号线1012的面积较小,对于整个第二子信号线1012的电阻无明显影响,即使在有机绝缘层1013的边缘部及无机绝缘层1013的部分区域残留有部分导电层,由于第二子信号线1012在该区域内断开设置,该区域的残留导电层也不会将第二子信号线1012与第二信号线102短接在一起,避免第一信号线101和第二信号线102之间发生短路,从而可以提高显示基板的良率。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基底10可以具体包括衬底、以及依次设置于衬底上的阻挡层、缓冲层、栅极绝缘层、层间介质层等其他膜层,其中的各个膜层可以按照相关技术中的工艺形成,在此不再进行详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a、图4b和图4c所示,边缘部具有沿着远离显示区方向高度递减的斜坡;斜坡的坡角度大于或等于10度,且小于或等于40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有机绝缘层1014的边缘部具有沿着远离显示区方向高度递减的斜坡,该斜坡的坡角度要远小于相关技术中有机绝缘层的边缘部的坡角度(56度),具体地,斜坡的坡角度大于或等于10度,且小于或等于40度,优选地,斜坡的坡角度可以设置为40度,使得斜坡更加的平缓,避免边缘部与有机绝缘层1014的其他部位形成较大的坡度差,这样,在形成第二子信号线1012以及第二信号线102时,可以利用气体将多余的导电层去除,避免将第二子信号线1012与第二信号线102短接在一起,从而避免第一信号线101和第二信号线102之间发生短路,进而可以提高显示基板的良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信号线1012和第二信号线102均具有多个开口;多个开口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落在第一子信号线1011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内。
第二子信号线1012和第二信号线102均形成有多个开口,多个开口可以与第一子信号线1011正对,这样可以减少第二子信号线1012与第一子信号线1011以及第二信号线102与第一子信号线1011的正对面积,可以避免第二子信号线1012与第一子信号线1011具有较大的正对面积以及第二信号线102与第一子信号线具有较大的正对面积而形成寄生电容,影响驱动信号的传输,降低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开口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与贯穿无机绝缘层1013和有机绝缘层1014的过孔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子信号线1012和第二信号线102上的多个开口可以与贯穿无机绝缘层1013和有机绝缘层1014的过孔错开设置,使得在过孔位置的第二子信号线1012不设置开口,以保证第二子信号线1012与第一子信号线1011可以更加有效接触,利于驱动信号的传输。
具体地,第一信号线101包括:电源电压线;第二信号线102包括:初始化信号线;初始化信号线的数量为多条。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101和第二信号线102为提供不同驱动信号的走线,其可以为显示基板中任何一种类型的走线,例如第一信号线101可以为电源电压线,具体可以为高电平电压信号线VDD,其可以为像素单元103提供高电平电压信号,或者可以为低电平电压信号线VSS,其可以为像素单元103体用低电平电压信号;第二信号线102可以为初始化信号线,为了提高显示基板的显示质量,可以采用多条初始化信号线,具体可以为第一初始化信号线Vinit1和第二初始化信号线Vinit2,其可以为像素单元103提供第一初始化信号和第二初始化信号。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信号线101和第二信号线102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走线,在此不在一一列举。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基底10上且设置于显示区的像素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像素驱动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和发光器件;薄膜晶体管包括:沿着基底10方向依次设置的栅极、栅极绝缘层、有源层、层间绝缘层、源极和漏极;发光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源极与第一子信号线1011电连接;漏极与第一电极通过转接电极电连接。
在显示区中,像素单元中设置有像素驱动电路和发光器件,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在第一信号线101和第二信号线102提供的驱动信号的控制下,驱动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发光,以实现显示功能。像素驱动电路中包括薄膜晶体管,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以驱动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像素驱动电路中其他的薄膜晶体管的结构与驱动晶体管的结构是相同的,在此不在赘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可以与第一子信号线1011电连接,即与第一信号线101电连接,漏极与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当然,显示基板中还设置有数据线等信号线,其可以为驱动晶体管提供数据信号,以使得驱动晶体管形成驱动电流,驱动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进行发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基底10上且沿着背离基底10方向依次绝缘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子信号线1011、源极和漏极;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二子信号线1012、第二信号线102和转接电极。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子信号线1011、源极和漏极可以同层设置,采用同一材料,同一制备工艺形成,以降低显示基板的厚度,以及降低工艺难度,节约制备成本。同理,第二子信号线1012、第二信号线102和转接电极也可以同层设置,采用同一材料,同一制备工艺形成,以降低显示基板的厚度,以及降低工艺难度,节约制备成本。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车载导航仪、车载记录仪、车载仪表盘等车载显示产品,也可以为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普通显示产品,其实现原理及有益效果与上述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实现原理及有益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01,通过构图工艺,在基底上形成由显示区延伸至绑定区的第一子信号线。
具体地,可以在基底上涂覆一层金属导电层,利用掩膜板对金属导电层进行曝光、显影、刻蚀,以形成第一子信号线。
S502,在第一子信号线所在层上依次形成无机绝缘层和有机绝缘层。
具体地,为了避免较多的有机绝缘层形成水汽通道,可以将多余的有机绝缘层去除,以使得有机绝缘层形成远离显示区的边缘部。
S503,形成贯穿无机绝缘层和有机绝缘层的过孔。
具体地,可以通过刻蚀,在需要第一子信号线与第二子信号线连接的位置,将无机绝缘层和有机绝缘层刻蚀掉,以形成过孔,以使得之后形成的第二子信号线与第一子信号线电连接。
S504,通过构图工艺,形成第二子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使得第二子信号线通过过孔与第一子信号线电连接。
具体地,第二子信号线具有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第一间隙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间隙的延伸方向与边缘部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信号线与第二子信号线同层间隔设置,且贯穿第一间隙;边缘部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落在第二间隙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的步骤S502中,在第一子信号线上依次形成无机绝缘层和有机绝缘层,包括:利用掩膜板,形成有机绝缘层,使得有机绝缘层的边缘部具有沿着远离显示区高度递减的斜坡;掩膜板对应有机绝缘层的边缘部区域设置有多条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狭缝。
具体地,可以利用具有多条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狭缝的掩膜板对有机绝缘层进行掩膜遮挡,使得有机绝缘层的边缘部可以形成斜坡的结构,并且其斜坡的坡角度可以大于或等于10度,且小于或等于40度,优选地,斜坡的坡角度可以设置为40度,使得斜坡更加的平缓,避免边缘部与有机绝缘层的其他部位形成较大的坡度差,这样,在形成第二子信号线以及第二信号线时,可以利用气体将多余的导电层去除,避免将第二子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短接在一起,从而避免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之间发生短路,进而可以提高显示基板的良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狭缝的延伸方向与边缘部的延伸方向相交;相邻狭缝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狭缝的延伸方向与边缘部的延伸方向相交设置,相邻狭缝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掩膜板形成半透明状态,从而使得形成的有机绝缘层的边缘部可以形成坡角度较为平缓的斜坡结构,以避免导电层在有机绝缘层的边缘部及其周围残留,造成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之间发生短路。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显示基板,具有显示区及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绑定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基底、位于所述基底上由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绑定区且交叉设置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
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沿着背离所述基底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子信号线之间的部分位置依次设置有无机绝缘层和有机绝缘层;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子信号线通过贯穿所述无机绝缘层和所述有机绝缘层的过孔电连接;所述有机绝缘层包括:远离所述显示区的边缘部;
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具有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间隙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边缘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同层间隔设置,且贯穿所述第一间隙;所述边缘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第二间隙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具有沿着远离所述显示区方向高度递减的斜坡;
所述斜坡的坡角度大于或等于10度,且小于或等于4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均具有多个开口;
所述多个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贯穿所述无机绝缘层和所述有机绝缘层的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电源电压线;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初始化信号线;
所述初始化信号线的数量为多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上且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和发光器件;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沿着所述基底方向依次设置的栅极、栅极绝缘层、有源层、层间绝缘层、源极和漏极;所述发光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
所述源极与所述第一子信号线电连接;所述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极通过转接电极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上且沿着背离所述基底方向依次绝缘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一子信号线、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
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和所述转接电极。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9.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基板具有显示区及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绑定区,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构图工艺,在基底上形成由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绑定区的第一子信号线;
在所述第一子信号线所在层上依次形成无机绝缘层和有机绝缘层;所述有机绝缘层包括:远离所述显示区的边缘部;
形成贯穿所述无机绝缘层和所述有机绝缘层的过孔;
通过构图工艺,形成第二子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使得所述第二子信号线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第一子信号线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具有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间隙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边缘部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同层间隔设置,且贯穿所述第一间隙;所述边缘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第二间隙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上依次形成无机绝缘层和有机绝缘层,包括:
利用掩膜板,形成所述有机绝缘层,使得所述有机绝缘层的所述边缘部具有沿着远离所述显示区高度递减的斜坡;所述掩膜板对应所述有机绝缘层的所述边缘部区域设置有多条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狭缝。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边缘部的延伸方向相交。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狭缝之间的距离相等。
CN202110982191.6A 2021-08-25 2021-08-25 显示基板及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7325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2191.6A CN115732506A (zh) 2021-08-25 2021-08-25 显示基板及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2191.6A CN115732506A (zh) 2021-08-25 2021-08-25 显示基板及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32506A true CN115732506A (zh) 2023-03-03

Family

ID=85289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82191.6A Pending CN115732506A (zh) 2021-08-25 2021-08-25 显示基板及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3250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78195B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21254319A1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9037235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2751311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11725250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EP1488456A1 (en) Active matrix display devices, and their manufacture
CN11112896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34292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45541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display panel
JP2022549034A (ja) アレイ基板、表示装置及びアレイ基板の製造方法
US20210327922A1 (en) Display panel
CN10971299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295184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0854129A (zh) Tft阵列基板及oled面板
CN115552628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276492B (zh) 显示装置及其oled面板、oled面板的制作方法
CN217768378U (zh) 显示基板
EP1490909A1 (en) Active matrix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s, and their manufacture
CN115732506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7208760B2 (en) Active matrix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s, and their manufacture
CN11218602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10073855U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0765519B1 (ko) 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0738583B1 (ko) 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WO2022126314A9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