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26836A - 一种漏缆安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漏缆安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26836A
CN115726836A CN202211382511.5A CN202211382511A CN115726836A CN 115726836 A CN115726836 A CN 115726836A CN 202211382511 A CN202211382511 A CN 202211382511A CN 115726836 A CN115726836 A CN 1157268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leaky cable
section
open type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825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蔚驰
简宇
罗心逸
邓忠惠
曾垂明
杜珉
李翰
郭晓亮
卢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Branch China T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ranch China T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ranch China T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ranch China T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825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268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26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268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漏缆安装系统,其包括固定于隧道内壁的固定座、一端固定于固定座的横担以及用于固定漏缆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固定于横担的另一端,所述固定机构包括L型钢和夹具,所述L型钢的其中一个直臂端固定于横担,另一直臂端和夹具同时连接有多个固定螺栓,所述漏缆固定于夹具,且所述夹具中心到固定座的距离位于18‑30cm之间。本发明具有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漏缆所产生的辐射效果相对较弱,且漏缆易受外力所影响,致使辐射方向改变,信号变差的问题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漏缆安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漏缆安装系统。
背景技术
隧道是铁路建设中常见施工手段,而在隧道中,常采用漏缆确保信号传输通道的畅通(天线在隧道口,隧道内主要器件为漏缆),以保障应急通信要求及民用通信需求,因此,必须长期保证漏缆的安装稳定性。
常见的,漏缆直接采用膨胀螺钉和扎丝(或抱箍)组合的方式固定于隧道内壁上。但采用这种方式安装漏缆时,受隧道壁、信号接受距离等因素的影响,漏缆所产生的辐射效果相对较弱,信号传播能力相对较差,同时,漏缆还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辐射方向的改变甚至脱落,具体原因有:
1、漏缆本身的质量较差,这种问题在施工之前可通过漏缆的选型、施工验收工序进行规避;
2、漏缆的安装质量较差,如,漏缆安装时其信号辐射方向存在遮挡干扰,这种问题可通过施工轨道线路的回访进行规避;
3、漏缆在使用过程中受外力影响,如列车行驶时所发生的震动和紊乱气流的冲击,从而导致漏缆发生位移、松动,引起漏缆辐射方向改变,信号变差等问题;现有技术中,对于这种问题,只能依靠民用通信轨行区的日常巡检,以确保漏缆的正常工作,人工维修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漏缆安装系统,其可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漏缆所产生的辐射效果相对较弱,且漏缆易受外力所影响,致使辐射方向改变,信号变差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漏缆安装系统,其包括固定于隧道内壁的固定座、一端固定于固定座的横担以及用于固定漏缆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固定于横担的另一端,所述固定机构包括L型钢和夹具,所述L型钢的其中一个直臂端固定于横担,另一直臂端和夹具同时连接有多个固定螺栓,所述漏缆固定于夹具,且所述夹具中心到固定座的距离位于18-30cm之间。
优选的,所述夹具包括通过固定螺栓连接于L型钢的安装块、设置于安装块另一侧的开口式软质环带、多个均布于开口式软质环带内侧的弹性卡板以及限位件,所述弹性卡板抵接于漏缆,所述限位件同时连接于开口式软质环带两端,以使开口式软质环带保持闭环状态,并通过多个弹性卡板将漏缆固定。
优选的,所述开口式软质环带包括设置于安装块的硬质段和一端固定于硬质段的软质段,所述限位件同时连接于硬质段和软质段的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硬质段的一端贯穿开设有过孔,以供软质段和弹性卡板同时穿过,所述硬质段还开设有连通过孔的插孔,所述软质段的端部贯穿开设有多个可连通插孔的定位孔,所述限位件同时插设于连通的插孔和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弹性卡板包括倾斜段和一端固定于倾斜段的弧形段,所述倾斜段的一端固定于开口式软质环带,另一端远离开口式软质环带倾斜,所述弧形段的板面为弧面并抵接于漏缆。
优选的,所述弧形段远离倾斜段的一端朝向开口式软质环带弯折,形成引导段。
优选的,所述安装块背离L型钢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滑槽,且所述开口式软质环带的一端适配并滑动于弧形滑槽;该安装系统还包括固定于开口式软质环带的固定板、固定于固定板一侧的转动座、固定于固定板另一侧的倾角传感器、固定于L型钢的非自锁式电动推杆以及控制单元,所述非自锁式电动推杆的杆端转动连接于转动座,且转动轴向为漏缆延伸方向;固定于同一固定板的所述倾角传感器和非自锁式电动推杆具有相同编号,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周期获取不同编号的倾角传感器的实际转动角度数值,并与阈值相比,以在实际转动角度数值大于阈值时,控制相同编号的非自锁式电动推杆启动,使得接收倾角传感器反向转动并校准。
优选的,所述周期获取不同编号的倾角传感器的实际转动角度数值包括获取倾角传感器的瞬时实际转动角度数值,以及获取倾角传感器在时间段内实际转动角度数值。
优选的,所述开口式软质环带固定于安装块。
优选的,所述夹具中心到固定座的距离为25cm。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将漏缆固定于夹具上,并使得夹具的中心到固定座3的距离(即漏缆深度)为18-30cm,从而保证信号辐射效果最佳,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漏缆所产生的辐射效果相对较弱的问题;同时,固定座与隧道壁、横担与固定座、L型钢与横担以及夹具与L型钢均采用固定的方式连接,相对增强漏缆的安装稳固性,从而改善漏缆易受外力所影响,致使辐射方向改变,信号变差的问题;
2.通过将开口式软质环带滑动连接于安装块上,使得在外力作用下,开口式软质环带和漏缆可同时相对于安装块发生转动,同时,在硬质段上固定固定板,并在固定板上设置和控制单元连接的倾角传感器,以通过倾角传感器随着开口式软质环带共同转动的作用,使得倾角传感器能够周期性的间接监控漏缆的信号发射方向的变化,并在固定于固定板的转动座上转动连接和控制单元连接的非自锁式电动推杆,以在控制单元接收倾角传感器监控所得到的实际转动角度数值后,将实际转动角度数值与阈值相比后,以在实际转动角度数值大于阈值时,控制相同编号的非自锁式电动推杆启动,使得接收倾角传感器反向转动并校准,从而使得开口式软质环带和漏缆同时反向转动,完成自适应调整动作,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漏缆所产生的辐射效果相对较弱,且漏缆易受外力所影响,致使辐射方向改变,信号变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互调测试曲线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控制框图。
上述附图中:1、隧道;2、漏缆;3、固定座;31、横担;4、L型钢;5、夹具;51、安装块;511、弧形滑槽;52、开口式软质环带;521、硬质段;5211、过孔;5212、插孔;522、软质段;5221、定位孔;53、弹性卡板;531、倾斜段;532、弧形段;533、引导段;54、限位件;6、固定螺栓;7、固定板;71、转动座;8、倾角传感器;9、非自锁式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漏缆安装系统,包括固定座3、横担31以及固定机构,固定座3采用方钢、槽钢等制成,并通过预埋于隧道内壁内的多根(不少于两根)膨胀螺栓固定于隧道内壁上;横担31采用槽钢支撑,且一端焊接固定于固定座3上,另一端朝向水平方向延伸;固定机构固定于横担31的延伸端,以用于固定漏缆2,显而易见,通过沿隧道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固定座3和横担31,即可完成对整根漏缆2的固定安装。
本发明中,固定机构包括L型钢4和夹具5,L型钢4的其中一个直臂端通过多根(不少于两根)螺栓固定于横担31延伸端,且另一端向下延伸,并连接有多个固定螺栓6;夹具5通过固定螺栓6与L型钢4的竖向延伸端实现连接,以将漏缆2固定于夹具5上,实现安装。
其中,夹具5中心到固定座3的距离为18-30cm,以保证固定于夹具5的漏缆2的信号辐射效果最佳,并保证漏缆2不会与轨道上方(列车)的距离过近。夹具5中心到固定座3的距离可以是20cm、21cm、22cm、23cm、24cm、25cm、26cm、27cm等,最佳的,选用为25cm(具体的,参照图3所述互调测试图,互调测试为射频测试中常见项目,在此不作详细常熟)。
通过将漏缆2固定于夹具5上,并使得夹具5的中心到固定座3的距离(即漏缆深度)为18-30cm,从而保证信号辐射效果最佳,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漏缆2所产生的辐射效果相对较弱的问题;同时,固定座3与隧道壁、横担31与固定座3、L型钢4与横担31以及夹具5与L型钢均采用固定的方式连接,相对增强漏缆2的安装稳固性,从而改善漏缆2易受外力所影响,致使辐射方向改变,信号变差的问题。
参照图2,夹具5采用非金属耐火材料制成,以减少对信号的干扰,并间距阻燃性。夹具5包括安装块51、开口式软质环带52、多个弹性卡板53以及限位件54;安装块51采用硬质橡胶制成,其通过固定螺栓6连接于L型钢4的竖向延伸端,且安装块51的抵接侧为平面,与L型钢4相贴合,以增大摩擦、稳定性。
开口式软质环带52包括硬质段521和软质段522,硬质段521采用硬质橡胶制成,受力不可形变,且硬质段521呈圆弧状,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硬质段521与安装块51一体成型,或在安装时,采用熔融手段熔接为一体。硬质段521的上下两端均伸出安装块51;且在硬质段521的下端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过孔5211,并在硬质段521上还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连通过孔5211的插孔5212。
软质段522采用软质橡胶制成,其硬度低于硬质段521,受力可形变;软质段522的一端固定于(一体成型,或在安装时,采用熔融手段熔接为一体)硬质段521,厚度小于过孔5211的孔径,以从过孔5211穿过,使得硬质段521和软质段522围绕形成环状,且环的大小随软质段522穿入硬质段521的长度变化。在软质段522上沿其宽度方向沿贯穿开设有多个可连通插孔5212的定位孔5221,多个定位孔5221沿软质段522的长度方向均布。限位件54采用螺栓制成,以同时穿设于连通的插孔5212和定位孔5221,从而保持开口式软质环带52的闭环状态。
弹性卡板5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具有弹性,以受力形变,并可随软质段522一同从过孔5211穿过,如采用金属时,表面覆有非金属材料。多个弹性卡板53均布于硬质段521和软质段522所形成的环的内侧,且弹性卡板53包括倾斜段531和一端固定于倾斜段531的弧形段532,倾斜段531的一端固定于软质段522,另一端远离软质段522倾斜,弧形段532的板面为弧面,以与漏缆2充分抵接。
使用时,先将漏缆2直接放置于开口式软质环带52内,然后将软质段522的端部从过孔5211穿过,弹性卡板53同时穿过过孔5211;直至多个弹性卡板53发生形变,能够将漏缆2彻底固定于夹具5内时,将限位件54同时穿过连通的插孔5212和定位孔5221,保持夹具5对漏缆2的夹持固定状态。该过程中,可通过开口式软质环带52对直径不同的漏缆2进行固定。
作为防止螺栓受力松动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增加垫片、螺母,以及直接采用焊接将螺帽焊接于螺杆的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手段,本发明不做详细阐述。
其中,弧形段532远离倾斜段531的一端朝向软质段522弯折,形成引导段533,以在弹性卡板53受压形变时,引导段533触及软质段522,形成支撑作用,同时,在将软质段522脱离硬质段521时,引导段533可形成弹性卡板53进入到过孔5211内的引导作用,使用方便。
参照图4至图6,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安装块51背离L型钢4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滑槽511,弧形滑槽511可以是阶梯槽或者燕尾槽,且硬质段521的一端适配并滑动于弧形滑槽511,从而开口式软质环带52整体可在受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安装块51发生转动,即,在长期受振动的情况下,开口式软质环带52和固定于其内部的漏缆2可同时相对于安装块51发生转动,此时,漏缆2的信号辐射方向发生改变,信号相对变弱。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二还包括固定板7、转动座71、倾角传感器8、非自锁式电动推杆9以及控制单元;固定板7固定于硬质段521上,且固定于硬质段521的上端;转动座71固定于固定板7靠近L型钢4的一侧,其转动轴的长度方向为漏缆2的延伸方向。
倾角传感器8固定于固定板7的另一侧,使用时,倾角传感器8基于漏缆2的长度方向往另一个方式旋转,即,开口式软质环带52和漏缆2一同发生旋转,倾角传感器8的计数变化,即得实际转动角度数值。
非自锁式电动推杆9固定于L型钢4上,且其杆端转动连接于转动座71。非自锁式电动推杆9为现有技术,其可选用并由市场购得:在断电状态下,其推杆能自由伸缩的类型,以在非自锁式电动推杆9未启动状态下,在开口式软质环带52和漏缆2一同受力发生转动时,其杆部自动形成适应性伸缩。
其中,沿隧道延伸方向,固定于同一固定板7上的倾角传感器8和非自锁式电动推杆9具有相同编号。
且倾角传感器8与控制单元连接,以周期获取不同编号的倾角传感器8的实际转动角度数值,并将该周期获得的实际转动角度数值与阈值(例如:2°)相比,以在实际转动角度数值大于阈值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相同编号的非自锁式电动推杆9启动,使得接收倾角传感器8反向转动,间接带动漏缆2方向转动,完成校准。控制单元可采用常规技术(如PLC控制或单片机)加以实现。
其中,周期获取不同编号的倾角传感器8的实际转动角度数值包括获取倾角传感器8的瞬时实际转动角度数值,以实时判断倾角传感器8转动角度并进行校准动作;还包括获取倾角传感器8在时间段内实际转动角度数值,即对倾角传感器8在某一时间段所产生的综合转动角度进行校准动作。通过设置两种周期性获取不同编号的倾角传感器8的实际转动角度数值,以在除瞬时校准之外,还能在周期时间段内进行校准,保证长期校准的准确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漏缆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隧道(1)内壁的固定座(3)、一端固定于固定座(3)的横担(31)以及用于固定漏缆(2)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固定于横担(31)的另一端,所述固定机构包括L型钢(4)和夹具(5),所述L型钢(4)的其中一个直臂端固定于横担(31),另一直臂端和夹具(5)同时连接有多个固定螺栓(6),所述漏缆(2)固定于夹具(5),且所述夹具(5)中心到固定座(3)的距离位于18-30cm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缆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5)包括通过固定螺栓(6)连接于L型钢(4)的安装块(51)、设置于安装块(51)另一侧的开口式软质环带(52)、多个均布于开口式软质环带(52)内侧的弹性卡板(53)以及限位件(54),所述弹性卡板(53)抵接于漏缆(2),所述限位件(54)同时连接于开口式软质环带(52)两端,以使开口式软质环带(52)保持闭环状态,并通过多个弹性卡板(53)将漏缆(2)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漏缆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式软质环带(52)包括设置于安装块(51)的硬质段(521)和一端固定于硬质段(521)的软质段(522),所述限位件(54)同时连接于硬质段(521)和软质段(522)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漏缆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段(521)的一端贯穿开设有过孔(5211),以供软质段(522)和弹性卡板(53)同时穿过,所述硬质段(521)还开设有连通过孔(5211)的插孔(5212),所述软质段(522)的端部贯穿开设有多个可连通插孔(5212)的定位孔(5221),所述限位件(54)同时插设于连通的插孔(5212)和定位孔(52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漏缆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板(53)包括倾斜段(531)和一端固定于倾斜段(531)的弧形段(532),所述倾斜段(531)的一端固定于开口式软质环带(52),另一端远离开口式软质环带(52)倾斜,所述弧形段(532)的板面为弧面并抵接于漏缆(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漏缆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532)远离倾斜段(531)的一端朝向开口式软质环带(52)弯折,形成引导段(533)。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一种漏缆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51)背离L型钢(4)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滑槽(511),且所述开口式软质环带(52)的一端适配并滑动于弧形滑槽(511);
该安装系统还包括固定于开口式软质环带(52)的固定板(7)、固定于固定板(7)一侧的转动座(71)、固定于固定板(7)另一侧的倾角传感器(8)、固定于L型钢(4)的非自锁式电动推杆(9)以及控制单元,所述非自锁式电动推杆(9)的杆端转动连接于转动座(71),且转动轴向为漏缆(2)延伸方向;
固定于同一固定板(7)的所述倾角传感器(8)和非自锁式电动推杆(9)具有相同编号,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周期获取不同编号的倾角传感器(8)的实际转动角度数值,并与阈值相比,以在实际转动角度数值大于阈值时,控制相同编号的非自锁式电动推杆(9)启动,使得接收倾角传感器(8)反向转动并校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漏缆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获取不同编号的倾角传感器(8)的实际转动角度数值包括获取倾角传感器(8)的瞬时实际转动角度数值,以及获取倾角传感器(8)在时间段内实际转动角度数值。
9.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一种漏缆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式软质环带(52)固定于安装块(5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缆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5)中心到固定座(3)的距离为25cm。
CN202211382511.5A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漏缆安装系统 Pending CN1157268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2511.5A CN115726836A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漏缆安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2511.5A CN115726836A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漏缆安装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26836A true CN115726836A (zh) 2023-03-03

Family

ID=85294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82511.5A Pending CN115726836A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漏缆安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2683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4117A (zh) * 2023-09-12 2023-11-28 佛山市粤海信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辐射方向校准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4117A (zh) * 2023-09-12 2023-11-28 佛山市粤海信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辐射方向校准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726836A (zh) 一种漏缆安装系统
RU233312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испытаний металлических элементов под нагрузкой
US8282081B2 (en) Guiding device of hauling rope for tools in borehole
KR20060063791A (ko) 파이프의 초음파 검사 장치
JPH03115610A (ja) ブラシロールの掃き面幅を調整する方法と装置
CN214668285U (zh) 一种汽车线缆柔软性弯曲力测试夹具
JP2015135244A (ja) 回転ドラムのアラインメント確認装置
US10416123B2 (en) Flaw detection sensitivity adjustment method and abnormality diagnosis method for ultrasonic probe
CN111842716A (zh) 一种用于电阻率测试实验的电缆丝拉直装置
CN210716737U (zh) 一种电波多探头自动测试装置
CN207662971U (zh) 一种屏蔽效能测试天线定位装置
KR100432877B1 (ko) 휴대용 통신기기 안테나의 방사 특성 측정장치
CN113029815A (zh) 一种汽车线缆柔软性弯曲力测试夹具
KR101061040B1 (ko) 차폐율 측정장치
CN111690802B (zh) 一种辊底式热处理炉炉辊的安装调试方法
CN108332704B (zh) 一种振捣车振捣器旋转角测量装置
CN101005158B (zh) 装配无线通信天线的方法、设备以及用该方法装配的天线
KR100703929B1 (ko) 휴대폰 케이스의 표면저항 측정장치
KR20150141236A (ko) 안테나 실제출력 검사장치
KR20050028563A (ko) 자동 감마 증류탑 검사장치
CN103090764B (zh) 一种自攻螺套钻底孔及抗拉抗扭值检测方法
CN114322795B (zh) 自动校正的电涡流激光组合测厚仪
CN220649380U (zh) 一种晶圆腐蚀检测装置
KR20120066890A (ko) 타이어 소음 측정 장치
CN218507292U (zh) 基于颜色传感器深度控制的跨孔ct系统线缆收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