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09780A - 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及船舶 - Google Patents

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及船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09780A
CN115709780A CN202211449603.0A CN202211449603A CN115709780A CN 115709780 A CN115709780 A CN 115709780A CN 202211449603 A CN202211449603 A CN 202211449603A CN 115709780 A CN115709780 A CN 1157097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dy
ligature
reinforcing plate
plat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496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仲琦
沈立宁
王峰
裘治杰
黎峰
顾斌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144960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097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09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097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及船舶,涉及船舶上集装箱固定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主架体、箱脚和绑扎主体;通过主架体可以作为在内底板的表面呈纵横交错的框架结构,利用主架体能够起到防横倾和横摇作用,代替了导轨架结构;利用绑扎主体和箱脚均固定在主架体上,可重复使用,避免了绑扎主体在内底板上反复拆装;系固结构中绑扎主体的载荷与箱脚的载荷一同作用在主架体上,使得二者的作用力部分转化为内力,减少了传递到船体结构的外载荷,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货船无法满足集装箱安装运输的需求,绑扎环结构反复拆装容易造成内底板的损坏,绑扎环和箱脚的作用力容易使得内底板承载具有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及船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上集装箱固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及船舶。
背景技术
集装箱船是一种运载集装箱的船舶,集装箱船一般采用双层底,通过在船舶内底板上布置箱脚装置以及内底板下方布置与箱脚对齐的板材来固定支撑集装箱,内底板下方的板材通常是与箱脚对齐的纵横交错桁架结构;但是,当散货船需要运输集装箱的要求时,散货船没有加装箱脚等专门运输集装箱的设备和相关加强,原有底部结构没有能与箱脚直接对齐的纵横交错的桁架结构,如何安全方便又尽可能多的运输集装箱是营运方要面临的重大难题。
现有技术中,针对临时装运集装箱的散货船,多采用钢板或垫木等布置在集装箱下,这种方式因承载能力有限,适用于堆重较小的情况;当堆重要求提高时,钢板或垫木的布置方式就很难满足要求了;同时,当集装箱运输堆重较大,需要进行大量绑扎,以保障安全,通常在内底构件上方焊接大量的绑扎环,这给快速改装和拆除带来了麻烦,同时,对多次但不连续运载集装箱的船舶,需要反复拆装,费时费力;另一方面,箱脚的载荷与绑扎环的载荷单独作用于船体结构,对结构安全影响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及船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货船无法满足集装箱安装运输的需求,以及绑扎环结构与箱脚分别固定于内底板上,绑扎环结构反复拆装容易造成内底板的损坏,另外,绑扎环结构和箱脚的作用力容易使得内底板承载具有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所述船舶上布置有内底板和内壳支撑架,所述内壳支撑架沿着所述内底板表面呈阵列布置,包括:主架体、箱脚和绑扎主体;
所述主架体水平布置于所述内底板上,所述主架体与所述内底板固定连接,且所述主架体沿着所述内壳支撑架的延伸方向对应布置,所述箱脚与所述主架体背离所述内底板的一侧连接,所述主架体通过所述箱脚与集装箱连接固定;
所述绑扎主体与所述主架体的侧壁连接,且所述绑扎主体与所述箱脚对应布置,所述绑扎主体上开设有绑扎环,所述绑扎主体通过所述绑扎环与所述箱脚上的集装箱绑扎固定。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架体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
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呈垂直布置,且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连接,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分别与所述内底板连接;
所述箱脚位于所述第一架体远离所述内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架体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架体的水平横移。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壳支撑架包括呈阵列布置的多个内壳纵壁和多个肘板结构,所述内壳纵壁和所述肘板结构分别与所述内底板背离所述主架体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架体沿着所述肘板结构的延伸方向布置,所述第二架体沿着所述内壳纵壁的延伸方向布置,所述第二架体与一个所述内壳纵壁对应布置,且所述第二架体的延伸两端至少能够相邻的两个所述肘板结构对应布置。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架体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第二架体沿着所述第一架体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每组所述第二架体均与所述第一架体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箱脚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箱脚沿着所述第一架体的表面间隔布置,每组所述箱脚对应支撑一个所述集装箱;
每组所述箱脚包括多个所述箱脚,多个所述箱脚沿着单个所述集装箱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个所述箱脚对应与所述集装箱的角件呈定位布置,以使每个所述箱脚能够与对应的所述集装箱的角件抵接固定。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绑扎主体的数量与所述箱脚的数量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绑扎主体沿着所述第一架体的侧壁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绑扎主体对应通过所述绑扎环绑扎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绑扎主体包括固定板和绑扎板;
所述绑扎板与所述固定板一体成型,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架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绑扎板伸出所述第一架体,所述绑扎环贯穿所述绑扎板,且所述绑扎板与所述箱脚之间具有间隔。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强板;
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呈垂直布置,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绑扎主体分别所述主架体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主架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所述箱脚和所述主架体之间,所述第一加强板沿着所述主架体远离所述内底板的一侧延伸布置,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主架体和所述箱脚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加强板远离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绑扎主体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强板;
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箱脚和所述主架体之间,所述加强板沿着所述主架体远离所述内底板的一侧延伸布置,所述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主架体和所述箱脚固定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船舶,包括所述的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船舶上布置有内底板和内壳支撑架,内壳支撑架沿着内底板表面呈阵列布置,包括:主架体、箱脚和绑扎主体;主架体水平布置于内底板上,主架体与内底板固定连接,且主架体沿着内壳支撑架的延伸方向对应布置;通过主架体可以作为在内底板的表面呈纵横交错的框架结构,利用主架体能够起到防横倾和横摇作用,代替了导轨架结构;箱脚与主架体背离内底板的一侧连接,主架体通过箱脚与集装箱连接固定;绑扎主体与主架体的侧壁连接,且绑扎主体与箱脚对应布置,绑扎主体上开设有绑扎环,绑扎主体通过绑扎环与箱脚上的集装箱绑扎固定;利用绑扎主体和箱脚均固定在主架体上,可重复使用,避免了绑扎主体在内底板上反复拆装;系固结构中绑扎主体的载荷与箱脚的载荷一同作用在主架体上,使得二者的作用力部分转化为内力,减少了传递到船体结构的外载荷,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货船无法满足集装箱安装运输的需求,以及绑扎环结构与箱脚分别固定于内底板上,绑扎环结构反复拆装容易造成内底板的损坏,另外,绑扎环结构和箱脚的作用力容易使得内底板承载具有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的箱脚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的箱脚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内底板;200-内壳支撑架;201-内壳纵壁;202-肘板结构;300-主架体;301-第一架体;302-第二架体;400-箱脚;500-绑扎主体;501-固定板;502-绑扎板;512-绑扎环;600-加强板;601-第一加强板;602-第二加强板;700-集装箱;701-角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船舶集装箱700绑扎支撑装置,船舶上布置有内底板100和内壳支撑架200,内壳支撑架200沿着内底板100表面呈阵列布置,包括:主架体300、箱脚400和绑扎主体500;主架体300水平布置于内底板100上,主架体300与内底板100固定连接,且主架体300沿着内壳支撑架200的延伸方向对应布置,箱脚400与主架体300背离内底板100的一侧连接,主架体300通过箱脚400与集装箱700连接固定;绑扎主体500与主架体300的侧壁连接,且绑扎主体500与箱脚400对应布置,绑扎主体500上开设有绑扎环512,绑扎主体500通过绑扎环512与箱脚400上的集装箱700绑扎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集装箱700的角件701的间距固定,通常集装箱船在其下方是有板材支撑的,且其下方的板材通常是与箱脚400对齐的纵横交错桁架结构,而常规散货船的结构布置并非如此,是无法直接运输集装箱700或安装箱脚400的,因此散货船需要大量的改装设计,且由于施工需要在双层底内进行施工极为不便,另外当集装箱700运输堆重较大时,需要进行大量的绑扎,以保障安全,因此绑扎环512需要针对箱脚400的位置与内底板100连接,这便给快速改装和拆除带来了麻烦,对多次但不连续运载集装箱700的船舶,需要反复拆装,费时费力;另一方面,箱脚400的载荷与绑扎环512的载荷单独作用于船体结构,对结构安全也有一定影响;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船舶集装箱700绑扎支撑装置,能够通过内壳支撑架200与内底板100作为船舶的基础结构,其中主架体300可以作为在内底板100的表面呈纵横交错的框架结构,利用主架体300能够起到防横倾和横摇作用,代替了导轨架结构;利用将箱脚400固定在主架体300上,通过箱脚400能够对集装箱700的角件701形成固定支撑,即能够通过主架体300和箱脚400组合形成的在纵横交错的框架结构具有支撑结构,通过组合后的结构能够满足承运集装箱700的运输支撑;针对需要绑扎的集装箱700时,通过将绑扎主体500集成固定于主架体300的侧壁,并且绑扎主体500与箱脚400位置对应布置,绑扎主体500能够通过绑扎环512与集装箱700形成系固结构,通过绑扎主体500、箱脚400和主架体300形成整体结构,可重复使用,避免了绑扎主体500在内底板100上反复拆装;绑扎主体500的载荷与箱脚400的载荷一同作用在主架体300上,部分转化为内力,减少了传递到船体结构的外载荷。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船舶集装箱700绑扎支撑装置,船舶上布置有内底板100和内壳支撑架200,内壳支撑架200沿着内底板100表面呈阵列布置,包括:主架体300、箱脚400和绑扎主体500;主架体300水平布置于内底板100上,主架体300与内底板100固定连接,且主架体300沿着内壳支撑架200的延伸方向对应布置;通过主架体300可以作为在内底板100的表面呈纵横交错的框架结构,利用主架体300能够起到防横倾和横摇作用,代替了导轨架结构;箱脚400与主架体300背离内底板100的一侧连接,主架体300通过箱脚400与集装箱700连接固定;绑扎主体500与主架体300的侧壁连接,且绑扎主体500与箱脚400对应布置,绑扎主体500上开设有绑扎环512,绑扎主体500通过绑扎环512与箱脚400上的集装箱700绑扎固定;利用绑扎主体500和箱脚400均固定在主架体300上,可重复使用,避免了绑扎主体500在内底板100上反复拆装;系固结构中绑扎主体500的载荷与箱脚400的载荷一同作用在主架体300上,使得二者的作用力部分转化为内力,减少了传递到船体结构的外载荷,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货船无法满足集装箱700安装运输的需求,以及绑扎环512结构与箱脚400分别固定于内底板100上,绑扎环512结构反复拆装容易造成内底板100的损坏,另外,绑扎环512结构和箱脚400的作用力容易使得内底板100承载具有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主架体300包括第一架体301和第二架体302;第一架体301与第二架体302呈垂直布置,且第一架体301与第二架体302连接,第一架体301和第二架体302分别与内底板100连接;箱脚400位于第一架体301远离内底板100的一侧,第二架体302用于限制第一架体301的水平横移。
本实施例中,第一架体301作为箱脚400的基础固定机构,第二架体302作为第一架体301的防横移结构,其中,第二架体302可以位于第一架体301的端部,也可以位于第一架体301的中间位置,优选地,第二架体302可以位于第一架体301的端部位置,通过将第一架体301和第二架体302水平布置于内底板100上,并且第一架体301和第二架体302均可以与内底板100形成固定连接,第二架体302能够避免第一架体301受力横移,即利用第二架体302能够限制第一架体301的滑移的作用力,保证了第一架体301的稳定性;通过在第一架体301的延伸方向布置有箱脚400,利用箱脚400能够与集装箱700的角件701形成固定连接,保证了集装箱700安装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架体301和第二架体30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焊接、铆接或者通过螺栓固定等,优选地,第一架体301和第二架体302通过焊接固定。
可选地,第一架体301可以为多种型材结构,例如:方管、工字钢或者角钢等,优选地,第一架体301可以采用方管结构;同样地,第二架体302可以为多种型材结构,例如:方管、工字钢或者角钢等,优选地,第二架体302可以采用方管结构。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内壳支撑架200包括呈阵列布置的多个内壳纵壁201和多个肘板结构202,内壳纵壁201和肘板结构202分别与内底板100背离主架体300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架体301沿着肘板结构202的延伸方向布置,第二架体302沿着内壳纵壁201的延伸方向布置,第二架体302与一个内壳纵壁201对应布置,且第二架体302的延伸两端至少能够相邻的两个肘板结构202对应布置。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架体301和第二架体302固定于内底板100上的承重支撑力,第一架体301可以对应肘板结构202的延伸进行布置,即第一架体301可以布置于靠近肘板结构202或者与肘板结构202重合的内底板100的另一侧,第二架体302作为第一架体301防横移结构,第二架体302能够与肘板结构202呈垂直布置,为了保证第二架体302能够将第一架体301以及集装箱700的横移作用力通过内底板100传递至肘板结构202处,第二架体302至少需要延伸至两个相邻的肘板结构202位置,即第二架体302可以与相邻的两个肘板结构202形成框架结构,保证了力的传递,提高了第一架体301和第二架体302的支撑稳定性;优选地,第一架体301的端部靠近内壳纵壁201位置,并且第二架体302能够沿着靠近内壳纵壁201的位置进行延伸布置,即将第一架体301和第二架体302的作用力分别通过内底板100向内壳纵壁201和肘板结构202进行传递,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
优选地,第一架体301与内底板100呈焊接固定,第二架体302与内底板100呈焊接固定。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架体302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二架体302沿着第一架体30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每组第二架体302均与第一架体301固定连接。
可选地,第二架体302的数量可以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架体302分别位于第一架体301的两端,利用位于第一架体301两端的第二架体302能够更好的对第二架体302施加防横移支撑,同时,两组第二架体302之间还可以间隔布置有多组第一架体301,即利用同样功能的两个第二架体302对多组第一架体301施加防横移作用力,节省了安装成本;优选地,两组第二架体302可以固定两组第一架体301,两组第一架体301的间距可以针对集装箱700的间距进行设置,即利用两组第二架体302和两组第一架体301形成相互纵横交错布置的方式,提高了对集装箱700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架体301和第二架体302形成框架结构,并分别与内底板100焊接,起到了防横摇横倾作用,免去了集装箱船上的导轨架及其支撑结构等,使改装更加便捷。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箱脚400设置有多组,多组箱脚400沿着第一架体301的表面间隔布置,每组箱脚400对应支撑一个集装箱700;每组箱脚400包括多个箱脚400,多个箱脚400沿着单个集装箱700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个箱脚400对应与集装箱700的角件701呈定位布置,以使每个箱脚400能够与对应的集装箱700的角件701抵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根据集装箱700的角件701的间隔距离定位第一架体301上的箱脚400间距,即利用一组箱脚400对应一个集装箱700,可选地,一组箱脚400包括至少两个箱脚400,当一组箱脚400包括两个箱脚400时,此时两个箱脚400分别对应集装箱700两端位置的角件701位置,从而能够利用一个第一架体301能够对集装箱700一个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角件701形成定位安装;当一组箱脚400大于两个箱脚400时,其中两个箱脚400仍然分别对应集装箱700两端位置的角件701位置,多余的箱脚400能够与同一个集装箱700的中间位置具有角件701的位置提供支撑;通过在第一架体301上预设箱脚400,解决了集装箱700定位的问题,使舱内集装箱700布置规整,避免了反复起吊调整的麻烦。
需要说明的是,箱脚400作为集装箱700的固定支撑连接结构,箱脚400需要焊接固定第一架体301,才能够满足对集装箱700的承运要求;优选地,箱脚400与第一架体301接触的一面的表面积小于第一架体301的表面积,为了保证箱脚400能够更好的将集装箱700的作用力传递至第一架体301表面上,箱脚400可以位于第一架体301的中间位置,从而可以更好的保证集装箱700安装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绑扎主体500的数量与箱脚400的数量一一对应,多个绑扎主体500沿着第一架体301的侧壁间隔布置,每个绑扎主体500对应通过绑扎环512绑扎连接。
本实施例中,绑扎主体500作为集装箱700的绑扎系固结构,集装箱700的每个角件701位置需要与对应的绑扎主体500进行系固连接,当箱脚400通过集装箱700的各个角件701进行定位完成后,通过在第一架体301的每一个箱脚400位置定位安装有绑扎主体500,并且绑扎主体500与第一架体301的侧壁位置焊接固定,通过在绑扎主体500上开设有绑扎环512,每个绑扎环512能够通过系固的方式与集装箱700的角件701位置形成固定连接,保证了位于箱脚400位置处的对应角件701的稳定支撑,提高了集装箱700的各个位置处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绑扎主体500包括固定板501和绑扎板502;绑扎板502与固定板501一体成型,固定板501与第一架体301的侧壁固定连接,绑扎板502伸出第一架体301,绑扎环512贯穿绑扎板502,且绑扎板502与箱脚400之间具有间隔。
本实施例中,固定板501和绑扎板502呈同一延伸方向,固定板501可以针对第一架体301的侧壁进行固定焊接,绑扎板502沿着远离内底板100的方向相对于第一架体301伸出,绑扎板502与箱脚400具有间隙,通过在绑扎板502上贯穿开设有绑扎环512,方便绑扎环512能够通过系固的方式与箱脚400处的集装箱700的角件701形成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强板600;加强板600包括第一加强板601和第二加强板602,第一加强板601和第二加强板602呈垂直布置,第一加强板601和第二加强板602固定连接;第二加强板602和绑扎主体500分别主架体300相对的两侧,第二加强板602与主架体300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加强板601位于箱脚400和主架体300之间,第一加强板601沿着主架体300远离内底板100的一侧延伸布置,第一加强板601的两侧分别与主架体300和箱脚400固定连接,且第一加强板601远离第二加强板602的一端与绑扎主体500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架体301的顶部和另一侧侧壁分别固定贴合有第一加强板601和第二加强板602,并且第一加强板601和第二加强板602分别与第一架体301的四周形成焊接固定,使得第一加强板601和第二加强板602与第一架体301形成整体结构,箱脚400与第一加强板601背离第一架体301的位置焊接固定,通过加强板600能够可以更好地提高了第一架体301对应箱脚400位置的强度,实现了方管结构的第一架体301能够对多个集装箱700提供支撑的稳定基础,保证了第一架体301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强板600;加强板600位于箱脚400和主架体300之间,加强板600沿着主架体300远离内底板100的一侧延伸布置,加强板600的两侧分别与主架体300和箱脚400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加强板600作为箱脚400与第一架体301之间的局部加强结构,通过加强板600位于第一架体301和箱脚400之间,并且加强板600能够分别与第一架体301和箱脚400形成焊接固定,保证了方管结构的第一架体301能够对多个集装箱700提供支撑的稳定基础,保证了第一架体301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包括所述的用于船舶集装箱700绑扎支撑装置;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船舶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船舶集装箱700绑扎支撑装置的技术效果相同,此处对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船舶集装箱(700)绑扎支撑装置,所述船舶上布置有内底板(100)和内壳支撑架(200),所述内壳支撑架(200)沿着所述内底板(100)表面呈阵列布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体(300)、箱脚(400)和绑扎主体(500);
所述主架体(300)水平布置于所述内底板(100)上,所述主架体(300)与所述内底板(100)固定连接,且所述主架体(300)沿着所述内壳支撑架(200)的延伸方向对应布置,所述箱脚(400)与所述主架体(300)背离所述内底板(100)的一侧连接,所述主架体(300)通过所述箱脚(400)与集装箱(700)连接固定;
所述绑扎主体(500)与所述主架体(300)的侧壁连接,且所述绑扎主体(500)与所述箱脚(400)对应布置,所述绑扎主体(500)上开设有绑扎环(512),所述绑扎主体(500)通过所述绑扎环(512)与所述箱脚(400)上的集装箱(700)绑扎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舶集装箱(700)绑扎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体(300)包括第一架体(301)和第二架体(302);
所述第一架体(301)与所述第二架体(302)呈垂直布置,且所述第一架体(301)与所述第二架体(302)连接,所述第一架体(301)和所述第二架体(302)分别与所述内底板(100)连接;
所述箱脚(400)位于所述第一架体(301)远离所述内底板(100)的一侧,所述第二架体(302)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架体(301)的水平横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船舶集装箱(700)绑扎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支撑架(200)包括呈阵列布置的多个内壳纵壁(201)和多个肘板结构(202),所述内壳纵壁(201)和所述肘板结构(202)分别与所述内底板(100)背离所述主架体(300)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架体(301)沿着所述肘板结构(202)的延伸方向布置,所述第二架体(302)沿着所述内壳纵壁(201)的延伸方向布置,所述第二架体(302)与一个所述内壳纵壁(201)对应布置,且所述第二架体(302)的延伸两端至少能够相邻的两个所述肘板结构(202)对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船舶集装箱(700)绑扎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302)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第二架体(302)沿着所述第一架体(30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每组所述第二架体(302)均与所述第一架体(30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船舶集装箱(700)绑扎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脚(400)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箱脚(400)沿着所述第一架体(301)的表面间隔布置,每组所述箱脚(400)对应支撑一个所述集装箱(700);
每组所述箱脚(400)包括多个所述箱脚(400),多个所述箱脚(400)沿着单个所述集装箱(700)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个所述箱脚(400)对应与所述集装箱(700)的角件(701)呈定位布置,以使每个所述箱脚(400)能够与对应的所述集装箱(700)的角件(701)抵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船舶集装箱(700)绑扎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绑扎主体(500)的数量与所述箱脚(400)的数量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绑扎主体(500)沿着所述第一架体(301)的侧壁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绑扎主体(500)对应通过所述绑扎环(512)绑扎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船舶集装箱(700)绑扎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绑扎主体(500)包括固定板(501)和绑扎板(502);
所述绑扎板(502)与所述固定板(501)一体成型,所述固定板(501)与所述第一架体(30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绑扎板(502)伸出所述第一架体(301),所述绑扎环(512)贯穿所述绑扎板(502),且所述绑扎板(502)与所述箱脚(400)之间具有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船舶集装箱(700)绑扎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板(600);
所述加强板(600)包括第一加强板(601)和第二加强板(602),所述第一加强板(601)和所述第二加强板(602)呈垂直布置,所述第一加强板(601)和所述第二加强板(602)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加强板(602)和所述绑扎主体(500)分别所述主架体(300)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加强板(602)与所述主架体(300)的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加强板(601)位于所述箱脚(400)和所述主架体(300)之间,所述第一加强板(601)沿着所述主架体(300)远离所述内底板(100)的一侧延伸布置,所述第一加强板(601)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主架体(300)和所述箱脚(400)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加强板(601)远离所述第二加强板(602)的一端与所述绑扎主体(500)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船舶集装箱(700)绑扎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板(600);
所述加强板(600)位于所述箱脚(400)和所述主架体(300)之间,所述加强板(600)沿着所述主架体(300)远离所述内底板(100)的一侧延伸布置,所述加强板(600)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主架体(300)和所述箱脚(400)固定连接。
10.一种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船舶集装箱(700)绑扎支撑装置。
CN202211449603.0A 2022-11-18 2022-11-18 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及船舶 Pending CN1157097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9603.0A CN115709780A (zh) 2022-11-18 2022-11-18 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及船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9603.0A CN115709780A (zh) 2022-11-18 2022-11-18 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及船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09780A true CN115709780A (zh) 2023-02-24

Family

ID=85233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49603.0A Pending CN115709780A (zh) 2022-11-18 2022-11-18 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及船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0978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74087B2 (en) Method for loading of container used to ship semi-trailer chassis
EP2126454A1 (en) A tank structure
JP2013525197A (ja) 石油タンカー用の石油タンク部構造
CN112550605A (zh) 一种集装箱船横舱壁支撑结构
WO2016192591A1 (zh) 堆码大型货物的方法、运输框架以及具有其的运输单元
CN115709780A (zh) 用于船舶集装箱绑扎支撑装置及船舶
US11428466B2 (en) Cold box steel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refabricating and transporting same
US4630561A (en) Ship having standardized access ways
KR20210072891A (ko) 래싱 브리지
KR102525125B1 (ko) 컨테이너 적재 보조장치, 이를 구비한 컨테이너 운반선 및 컨테이너 하역방법
EP2493752B1 (en) Tank with inclined walls
CN214030154U (zh) 一种可拆装式载货框架箱
CN201224483Y (zh) 集装箱运输架
CN115649358A (zh) 用于船舶的集装箱支撑装置及船舶
KR100647084B1 (ko) 선박의 곡블럭 적재용 캐리어 구조
CN209003139U (zh) 一种可拆卸货架
CN201102577Y (zh) 厢式半挂车箱体的堆码装置
CN204979706U (zh) 塔架支架
KR20210072892A (ko) 래싱 브리지
CN211078139U (zh) 一种轧机机架包装运输支吊架
CN219822069U (zh) 动车变流器循环使用包装
CN101624120B (zh) 扩展装载架
CN210311775U (zh) 一种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及集装箱运输架
JPH0738073Y2 (ja) 貸物搭載用架台付き船舶
CN214453418U (zh) 一种可调节楼板运输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