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08801A - 一种缓释复合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缓释复合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08801A
CN115708801A CN202211510983.4A CN202211510983A CN115708801A CN 115708801 A CN115708801 A CN 115708801A CN 202211510983 A CN202211510983 A CN 202211510983A CN 115708801 A CN115708801 A CN 115708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lactic acid
calcitonin
preparation
stirring
purifie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109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胜武
郑艳
陈小慧
陈益周
陈龙
朱家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Celecar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Celecar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Celecar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Celecar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1098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088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08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0880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释复合微针及其制备方法,将聚乳酸微球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甘油磷酸钙、纯化水混合,均质化处理,制成混合液,再将混合液转移至微针模具中,刮涂,抽真空,干燥,剥离脱模,即得。该复合微针的缓释效果好,使用方便,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缓释复合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针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释复合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微针技术在美容领域和皮肤给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微针的尺寸很小,可以无缝刺穿皮肤角质层,在皮肤表面形成微通道,从而将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生物大蛋白等直接送到皮下,随后被毛细血管吸收,药物活性分子伴随着血液循环,到达人体的病灶部位起到治疗的作用。微针不会触及到真皮层的神经末梢,与传统的透皮给药系统相比,微针给药系统具有无疼痛感、可自主用药、给药准确快速、携带使用方便等优点。微针给药结合了透皮贴剂和皮下注射给药的双重优点,避免了两者的缺点。
微针是一种由金属、硅、聚合物等材料制成、针尖呈对称圆锥形或非对称斜面形的微米级的阵列结构。微针可以分为不溶性微针和可溶性微针两种,传统硬质金属微针等都属于不溶性微针,可溶性微针是由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成,比不溶性微针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更大的载药量,发展前景更好。但是,普通微针给药系统药物释放不可控,活性成分到达真皮层或表皮层后容易聚集,无法满足药物的控制释放。
因此对微针进行缓释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缓释可实现药物持续、平缓递送,适用于长期给药,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便利性,极大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人们尝试采用电刺激的方式控制微针释放药物,具体方法是在微针的针体表面形成金属层,再于金属层上形成载药导电薄膜层,形成镀层微针,载药导电薄膜层在受到电刺激时即可释放药物。但是载药导电膜层容易剥落,在接收电刺激时容易出现一次性大面积释放药物,制备方法复杂,工艺重复性差,质地较硬,皮肤贴合性差,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使用。
专利CN214260363U公开了一种纳米微针,由药物槽和多个微针组成,药物槽与多个微针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微针是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药物槽与多个微针为分体结构时,微针通过贴片一体成型,且呈与药物槽适配的形状,药物槽与微针的组装方式为:微针直接插入药物槽,与药物槽连通;或药物槽一侧设置有与微针适配的孔隙,微针插入孔隙与药物槽连通;或药物槽一侧设置有空心短针,该空心短针与微针连接,使药物槽上的空心短针的空心与微针的空心适配后连通,空心短针的排列与微针适配。该专利技术通过位于纳米微针晶片之上的药物溶液小池持久地通过中空的纳米通道进入患处血管,轻轻挤压药物槽即可,缓释效果一般。
专利CN114504727B公开了一种聚多巴胺光热转换效应微针,包括壳体和空腔,所述壳体由温度敏感聚合物交联而成;所述空腔通过激光造孔的方式制得;所述空腔用于负载聚多巴胺纳米颗粒和活性药物;该微针的聚多巴胺可在近红外光激发下发生光热转换,致使壳体聚合物非共价键解离,因此可通过光照时间控制微针的缓释行为。该专利技术微针的使用依赖于光照条件,使用局限性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释复合微针及其制备方法,缓释效果好,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缓释复合微针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以特立帕肽、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二膦酸盐、降钙素、硝酸锌、氯化钙、氯化镁、2-甲基咪唑、纯化水为原料,制成纳米颗粒;
(2)再将纳米颗粒利用聚乳酸制成聚乳酸微球;
(3)然后将聚乳酸微球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甘油磷酸钙、纯化水混合,均质化处理,制成混合液;
(4)最后将混合液转移至微针模具中,刮涂,抽真空,干燥,剥离脱模,即得所述的一种缓释复合微针。
优选的,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先将2-甲基咪唑加入纯化水中,搅拌分散均匀,继续加入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二膦酸盐、降钙素、硝酸锌、氯化钙、氯化镁,第一次搅拌,然后加入特立帕肽,第二次搅拌,离心取沉淀,即得。
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次搅拌的工艺条件为:300~500r/min室温搅拌2~3小时;第二次搅拌的工艺条件为:300~500r/min室温搅拌2~3小时。
优选的,步骤(1)中,特立帕肽、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二膦酸盐、降钙素、硝酸锌、氯化钙、氯化镁、2-甲基咪唑、纯化水的质量比1.5~2:0.4~0.5:0.8~1:0.3~0.5:8~10:16~20:4~5:750~780:2400~2500。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二膦酸盐选自阿仑膦酸钠、替鲁磷酸钠、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帕米膦酸钠、伊苯膦酸钠、唑来磷酸钠、氯甲双膦酸钠或依替膦酸钠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所述降钙素选自鲑降钙素、鳗降钙素、猪降钙素、牛降钙素或羊降钙素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步骤(2)的具体方法为:先将聚乳酸超声分散于氯仿中,得到聚乳酸溶液,再将纳米颗粒超声分散于质量浓度3~4%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接着在0~10℃条件下,边搅拌边缓慢匀速加入聚乳酸溶液,搅拌混匀,旋蒸除去氯仿,离心取沉淀,水洗,真空干燥,即得。
进一步优选的,聚乳酸、氯仿、纳米颗粒、聚乙烯醇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0~12:6~8:10~12。
优选的,步骤(3)的具体方法为:先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甘油磷酸钙搅拌溶于纯化水中,接着加入聚乳酸微球,混合均匀,均质化处理,即得。
优选的,步骤(3)中,聚乳酸微球、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甘油磷酸钙、纯化水的质量比为2~3:22~25:0.7~0.8:50~60。
优选的,步骤(3)中,均质化处理的工艺条件为:60~80Mpa均质化处理5~7个循环。
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微针模具的材质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每平方厘米表面均匀分布300~400个凹陷,所述凹陷为倒立圆锥形,高度为300~400μm,底部直径为50~100μm。
优选的,步骤(4)中,抽真空至-70~-80kPa,抽真空后保持真空度3~4小时。
优选的,步骤(4)中,干燥的工艺条件为:避光,3~5℃干燥24~32小时。
一种缓释复合微针,是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聚乳酸微球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甘油磷酸钙、纯化水混合,均质化处理,制成混合液,再将混合液转移至微针模具中,刮涂,抽真空,干燥,剥离脱模,得到复合微针。该复合微针的缓释效果好,使用方便,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发明通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甘油磷酸钙凝胶化,实现有效成分的缓慢释放,起到缓释作用,从而对骨质疏松症起到持续治疗作用。
本发明的有效成分为纳米颗粒,纳米颗粒利用聚乳酸包覆制成聚乳酸颗粒,聚乳酸在人体内逐渐降解,释放内部成分,起到进一步缓释作用,持续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纳米颗粒是以特立帕肽、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二膦酸盐、降钙素、硝酸锌、氯化钙、氯化镁、2-甲基咪唑、纯化水为原料制成,具体方法为:先将2-甲基咪唑加入纯化水中,搅拌分散均匀,继续加入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二膦酸盐、降钙素、硝酸锌、氯化钙、氯化镁,第一次搅拌,然后加入特立帕肽,第二次搅拌,离心取沉淀,即得。2-甲基咪唑与硝酸锌提供的锌离子、氯化钙提供的钙离子、氯化镁提供的镁离子配位,并与特立帕肽、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二膦酸盐、降钙素等成分通过静电吸引、氢键作用结合,获得纳米颗粒。
纳米颗粒中的特立帕肽、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二膦酸盐、降钙素、硝酸锌、氯化钙、氯化镁等成分协同作用,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结合后续的缓释改性处理,实现在人体内缓慢释放,持久改善骨质疏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涉及的聚乳酸,购自武汉海山科技有限公司,数均分子量1万。
如无特殊说明外,本发明中所有商品均通过市场渠道购买。
实施例1
一种缓释复合微针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将750g 2-甲基咪唑加入2400g纯化水中,搅拌分散均匀,继续加入0.4g 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0.8g二膦酸盐、0.3g降钙素、8g硝酸锌、16g氯化钙、4g氯化镁,第一次搅拌,然后加入1.5g特立帕肽,第二次搅拌,离心取沉淀,得纳米颗粒;
(2)将聚乳酸超声分散于氯仿中,得到聚乳酸溶液,再将纳米颗粒超声分散于质量浓度3%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接着在0℃条件下,边搅拌边缓慢匀速加入聚乳酸溶液,搅拌混匀,旋蒸除去氯仿,离心取沉淀,水洗,真空干燥,得到聚乳酸微球;
(3)然后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甘油磷酸钙搅拌溶于纯化水中,接着加入聚乳酸微球,混合均匀,60Mpa均质化处理5个循环,制成混合液;
(4)最后将混合液转移至微针模具中,刮涂,抽真空,干燥,剥离脱模,即得所述的一种缓释复合微针。
其中,步骤(1)中,第一次搅拌的工艺条件为:300r/min室温搅拌2小时;第二次搅拌的工艺条件为:300r/min室温搅拌2小时。
步骤(1)中,所述二膦酸盐为阿仑膦酸钠;所述降钙素为鲑降钙素。
步骤(2)中,聚乳酸、氯仿、纳米颗粒、聚乙烯醇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0:6:10。
步骤(3)中,聚乳酸微球、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甘油磷酸钙、纯化水的质量比为2:22:0.7:50。
步骤(4)中,所述微针模具的材质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每平方厘米表面均匀分布300个凹陷,所述凹陷为倒立圆锥形,高度为300μm,底部直径为50μm。
步骤(4)中,抽真空至-70kPa,抽真空后保持真空度3小时。干燥的工艺条件为:避光,3℃干燥24小时。
实施例2
一种缓释复合微针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将780g 2-甲基咪唑加入2500g纯化水中,搅拌分散均匀,继续加入0.5g 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1g二膦酸盐、0.5g降钙素、10g硝酸锌、20g氯化钙、5g氯化镁,第一次搅拌,然后加入2g特立帕肽,第二次搅拌,离心取沉淀,得纳米颗粒;
(2)将聚乳酸超声分散于氯仿中,得到聚乳酸溶液,再将纳米颗粒超声分散于质量浓度4%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接着在10℃条件下,边搅拌边缓慢匀速加入聚乳酸溶液,搅拌混匀,旋蒸除去氯仿,离心取沉淀,水洗,真空干燥,得到聚乳酸微球;
(3)然后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甘油磷酸钙搅拌溶于纯化水中,接着加入聚乳酸微球,混合均匀,80Mpa均质化处理7个循环,制成混合液;
(4)最后将混合液转移至微针模具中,刮涂,抽真空,干燥,剥离脱模,即得所述的一种缓释复合微针。
其中,步骤(1)中,第一次搅拌的工艺条件为:500r/min室温搅拌3小时;第二次搅拌的工艺条件为:500r/min室温搅拌3小时。
步骤(1)中,所述二膦酸盐为帕米膦酸钠;所述降钙素为猪降钙素。
步骤(2)中,聚乳酸、氯仿、纳米颗粒、聚乙烯醇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2:8:12。
步骤(3)中,聚乳酸微球、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甘油磷酸钙、纯化水的质量比为3:25:0.8:60。
步骤(4)中,所述微针模具的材质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每平方厘米表面均匀分布400个凹陷,所述凹陷为倒立圆锥形,高度为400μm,底部直径为100μm。
步骤(4)中,抽真空至-80kPa,抽真空后保持真空度4小时。干燥的工艺条件为:避光,5℃干燥32小时。
实施例3
一种缓释复合微针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将770g 2-甲基咪唑加入2450g纯化水中,搅拌分散均匀,继续加入0.45g 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0.9g二膦酸盐、0.4g降钙素、9g硝酸锌、18g氯化钙、4.5g氯化镁,第一次搅拌,然后加入1.8g特立帕肽,第二次搅拌,离心取沉淀,得纳米颗粒;
(2)将聚乳酸超声分散于氯仿中,得到聚乳酸溶液,再将纳米颗粒超声分散于质量浓度3.5%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接着在5℃条件下,边搅拌边缓慢匀速加入聚乳酸溶液,搅拌混匀,旋蒸除去氯仿,离心取沉淀,水洗,真空干燥,得到聚乳酸微球;
(3)然后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甘油磷酸钙搅拌溶于纯化水中,接着加入聚乳酸微球,混合均匀,70Mpa均质化处理6个循环,制成混合液;
(4)最后将混合液转移至微针模具中,刮涂,抽真空,干燥,剥离脱模,即得所述的一种缓释复合微针。
其中,步骤(1)中,第一次搅拌的工艺条件为:400r/min室温搅拌2.5小时;第二次搅拌的工艺条件为:400r/min室温搅拌2.5小时。
步骤(1)中,所述二膦酸盐为依替膦酸钠;所述降钙素为羊降钙素。
步骤(2)中,聚乳酸、氯仿、纳米颗粒、聚乙烯醇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1:7:11。
步骤(3)中,聚乳酸微球、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甘油磷酸钙、纯化水的质量比为2.5:24:0.75:55。
步骤(4)中,所述微针模具的材质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每平方厘米表面均匀分布350个凹陷,所述凹陷为倒立圆锥形,高度为340μm,底部直径为75μm。
步骤(4)中,抽真空至-75kPa,抽真空后保持真空度3.5小时。干燥的工艺条件为:避光,4℃干燥30小时。
对比例
一种缓释复合微针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将750g 2-甲基咪唑加入2400g纯化水中,搅拌分散均匀,继续加入0.8g二膦酸盐、0.3g降钙素、8g硝酸锌、16g氯化钙、4g氯化镁,第一次搅拌,然后加入1.5g特立帕肽,第二次搅拌,离心取沉淀,得纳米颗粒;
(2)将聚乳酸超声分散于氯仿中,得到聚乳酸溶液,再将纳米颗粒超声分散于质量浓度3%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接着在0℃条件下,边搅拌边缓慢匀速加入聚乳酸溶液,搅拌混匀,旋蒸除去氯仿,离心取沉淀,水洗,真空干燥,得到聚乳酸微球;
(3)然后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甘油磷酸钙搅拌溶于纯化水中,接着加入聚乳酸微球,混合均匀,60Mpa均质化处理5个循环,制成混合液;
(4)最后将混合液转移至微针模具中,刮涂,抽真空,干燥,剥离脱模,即得所述的一种缓释复合微针。
其中,步骤(1)中,第一次搅拌的工艺条件为:300r/min室温搅拌2小时;第二次搅拌的工艺条件为:300r/min室温搅拌2小时。
步骤(1)中,所述二膦酸盐为阿仑膦酸钠;所述降钙素为鲑降钙素。
步骤(2)中,聚乳酸、氯仿、纳米颗粒、聚乙烯醇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0:6:10。
步骤(3)中,聚乳酸微球、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甘油磷酸钙、纯化水的质量比为2:22:0.7:50。
步骤(4)中,所述微针模具的材质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每平方厘米表面均匀分布300个凹陷,所述凹陷为倒立圆锥形,高度为300μm,底部直径为50μm。
步骤(4)中,抽真空至-70kPa,抽真空后保持真空度3小时。干燥的工艺条件为:避光,3℃干燥24小时。
试验例
使用植皮后的猪耳朵皮肤为透皮材料,使用全自动透皮仪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实验温度37℃,接收液为磷酸盐缓冲溶液(0.01M,pH=7.4),取样方式为全取,每次取样后自动补加相同体积的接收液,取样时间为0h、4h、12h、48h、72h,取出后加入二氯甲烷醋酸缓冲液(所含二氯甲烷和冰醋酸的体积比为1:1)中,搅拌分散均匀,色谱柱为C1850×2mm,将含有质量浓度0.1%三氟醋酸、质量浓度55%乙腈的水溶液和含有质量浓度1%三氟醋酸、质量浓度55%乙腈的水溶液,体积比1:1作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在256nm处检测,测定复合微针的残余药量,按照外标法计算特立帕肽的累计释放度。结果见表1。
表1.特立帕肽的累计释放度
Figure BDA0003970843600000071
SD雌性大鼠40只,体重200g左右,使用质量浓度1%纤维素溶液加入维甲酸(70mg/kg大鼠体重),按照80mg/kg/d连续灌胃20天,每天进行一次,形成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在大鼠背部贴敷实施例1~3和对比例所得复合微针(面积2cm×2cm),每5天再在原位置贴敷新的复合微针,连续使用30天,考察大鼠尿股骨矿物质含量,结果见表2。
表2.大鼠股骨矿物质含量考察
股骨矿物质含量(mg/dL)
实施例1 115.33
实施例2 115.14
实施例3 120.08
对比例 105.76
由表1和表2可知,实施例1~3所得复合微针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可显著增加股骨矿物质含量,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的应用前景。
对比例略去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股骨矿物质含量明显降低,说明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与特立帕肽等协同增效,共同改善骨质疏松情况。
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实施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个别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缓释复合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先以特立帕肽、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二膦酸盐、降钙素、硝酸锌、氯化钙、氯化镁、2-甲基咪唑、纯化水为原料,制成纳米颗粒;
(2)再将纳米颗粒利用聚乳酸制成聚乳酸微球;
(3)然后将聚乳酸微球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甘油磷酸钙、纯化水混合,均质化处理,制成混合液;
(4)最后将混合液转移至微针模具中,刮涂,抽真空,干燥,剥离脱模,即得所述的一种缓释复合微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先将2-甲基咪唑加入纯化水中,搅拌分散均匀,继续加入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二膦酸盐、降钙素、硝酸锌、氯化钙、氯化镁,第一次搅拌,然后加入特立帕肽,第二次搅拌,离心取沉淀,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特立帕肽、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二膦酸盐、降钙素、硝酸锌、氯化钙、氯化镁、2-甲基咪唑、纯化水的质量比1.5~2:0.4~0.5:0.8~1:0.3~0.5:8~10:16~20:4~5:750~780:2400~25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二膦酸盐选自阿仑膦酸钠、替鲁磷酸钠、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帕米膦酸钠、伊苯膦酸钠、唑来磷酸钠、氯甲双膦酸钠或依替膦酸钠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所述降钙素选自鲑降钙素、鳗降钙素、猪降钙素、牛降钙素或羊降钙素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具体方法为:先将聚乳酸超声分散于氯仿中,得到聚乳酸溶液,再将纳米颗粒超声分散于质量浓度3~4%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接着在0~10℃条件下,边搅拌边缓慢匀速加入聚乳酸溶液,搅拌混匀,旋蒸除去氯仿,离心取沉淀,水洗,真空干燥,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具体方法为:先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甘油磷酸钙搅拌溶于纯化水中,接着加入聚乳酸微球,混合均匀,均质化处理,即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聚乳酸微球、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甘油磷酸钙、纯化水的质量比为2~3:22~25:0.7~0.8:50~60;
均质化处理的工艺条件为:60~80Mpa均质化处理5~7个循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微针模具的材质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每平方厘米表面均匀分布300~400个凹陷,所述凹陷为倒立圆锥形,高度为300~400μm,底部直径为50~1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抽真空至-70~-80kPa,抽真空后保持真空度3~4小时;
干燥的工艺条件为:避光,3~5℃干燥24~32小时。
10.一种缓释复合微针,其特征在于,是通过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
CN202211510983.4A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缓释复合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157088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10983.4A CN115708801A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缓释复合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10983.4A CN115708801A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缓释复合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08801A true CN115708801A (zh) 2023-02-24

Family

ID=85235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10983.4A Withdrawn CN115708801A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缓释复合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0880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54220A (zh) * 2023-04-26 2023-08-08 南方科技大学 硒掺碳量子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54220A (zh) * 2023-04-26 2023-08-08 南方科技大学 硒掺碳量子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554220B (zh) * 2023-04-26 2024-04-19 南方科技大学 硒掺碳量子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 et al. Preparation, proper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microneedles-based insulin delivery system
Guo et al. Responsive hydrogel-based microneedle dressing for diabetic wound healing
CN108245482B (zh) 一种可程序性释放药物的聚合物复合微针及其制备
CN109364017B (zh) 快速分离型可溶性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85244B (zh) 一种担载疏水药物的可溶性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45460B (zh) 一种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44982A (zh) 相转化微针片的制备过程
CN103501852A (zh) 微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CN114146046A (zh) 具有多层结构的涂层微针、其制备方法及包含该涂层微针的微针贴片
CN113332588B (zh) 用于口腔黏膜给药的尖端载药可溶性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46939A (zh) 一种负载重组人源纤连蛋白的可分离水凝胶微针、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538136A (zh) 一种用于经皮递送难溶性药物的胶束复合凝胶微针的制备
CN115708801A (zh) 一种缓释复合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99297A (zh) 用于瘢痕治疗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JP2024500424A (ja) 不溶性の経皮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パッチ及びその調製方法並びに応用
CN105879213A (zh) 生物可降解硫酸钙/明胶复合微针阵列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4332A (zh) 水溶性生物大分子微针膜的制备方法
Long et al. Microneedles for in situ tissue regeneration
CN114099414A (zh) 一种可控缓释药物的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38145B (zh) 一种用于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可溶性载药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34066B (zh) 复合多层微针的制备方法
CN116421874A (zh) 一种载抗血管瘤药物可溶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Yu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s of Chinese medicine monomers based on natural silk fibroin: a mini-review
CN108969879B (zh) 一种复合微针及微针贴片
CN211461759U (zh) 微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