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4205B - 一种双有源桥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有源桥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4205B
CN115694205B CN202211653193.1A CN202211653193A CN115694205B CN 115694205 B CN115694205 B CN 115694205B CN 202211653193 A CN202211653193 A CN 202211653193A CN 115694205 B CN115694205 B CN 115694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circuit
working area
circuit
double
bridg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531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94205A (zh
Inventor
张凯旋
陈小平
陈杨浩
张海东
吴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in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i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in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i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531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942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94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4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94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420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7563 priority patent/WO2024130969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02M1/08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有源桥电路及其控制方法,该双有源桥电路包括第一桥式单元、第一开关电路、多绕组变压器、第二开关电路以及第二桥式单元。多绕组变压器的原线圈包括第一抽头,多绕组变压器的副线圈包括第二抽头。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桥式单元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与原线圈的同名端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与第一抽头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桥式单元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与副线圈的同名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与第二抽头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双有源桥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有源桥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行业和新型电池的大力发展,电力能源转换的形式从传统的单向流动逐渐变成双向流动,从而推动新型电力能源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在实现能源双向流动的隔离DC/DC拓扑中,双有源桥拓扑具备更宽电压增益转换比、更高功率密度、输入输出可靠电气隔离、均值效率更高等优点,将在储能电池充放电、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放电等相关新能源领域大放异彩。
双有源桥拓扑控制分为单移相控制、双移相控制、拓展移相控制及三重移相控制,在轻载、空载、或者较大输入输出电压比的工况下,选择三重移相控制拥有3个控制度,来实现控制电感电流有效值最小的最优解,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该拓扑的效率。
双有源桥拓扑基于电感电流有效值最小的控制方式,当输入输出电压转换比接近0.5或者2倍时,会存在较大负载的情况下仍工作在三重移相状态,这时很难保证所有开关管实现零电压开通(即软开关ZVS);同时,即使电感电流通过三重移相控制,其电感的峰值电流和有效值电流都大于其他电压转换比下的值,从而导致更大的关断损耗和导通损耗。所以标准双有源桥电路在设计宽输入输出电压范围时,很难避开输入输出电压转换比为0.5或者2的工作点,从而成为双有源桥电路实际应用的关键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有源桥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发明出一种新型的双有源桥拓扑电路,根据对双有源桥电路的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进行动态调整,使得多绕组变压器的匝数比变化,进一步实现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比值变化,进而使得整个电路持续工作在高效工作区内,可以最大程度的拓宽双有源桥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范围,从根本上解决双有源桥电路应用的电压转换比大的瓶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有源桥电路,双有源桥电路包括:
第一桥式单元、第一开关电路、多绕组变压器、第二开关电路以及第二桥式单元;多绕组变压器的原线圈包括第一抽头,多绕组变压器的副线圈包括第二抽头;
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桥式单元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与原线圈的同名端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与第一抽头连接;
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桥式单元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与副线圈的同名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与第二抽头连接;
在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和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的导通状态发生变化,和/或,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和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的导通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双有源桥电路的原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比发生变化,以使双有源桥电路在高效区间工作时,扩宽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范围和/或输出电压范围。
可选的,第一匝数大于第二匝数;第三匝数大于第四匝数;
其中,第一匝数为原线圈的总匝数、第二匝数为副线圈的总匝数、第三匝数为第一抽头与原线圈的异名端之间的匝数、第四匝数为第二抽头与副线圈的异名端之间的匝数。
可选的,若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第一比值小于m/n4,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其中,m是基于双有源桥电路的高效工作区确定的,n4为第一匝数与第四匝数的比值;
若第一比值大于或者等于m/n4,且小于m/n3,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其中,n2为第二匝数与第四匝数的比值;
若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m/n3,且小于m/n2的情况下,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其中,n2为第一匝数和第二匝数的比值;
若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m/n4,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
可选的,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均为单刀双掷开关。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第一方面的双有源桥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第j次检测时,获取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Vji和输出电压Vjo,以及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
根据输入电压Vji和输出电压Vjo,以及当前所处的工作区,确定是否调整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
其中,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第二工作区、第三工作区或第四工作区;
当处于第一工作区时,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当处于第二工作区时,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当处于第三工作区时,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当处于第四工作区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
可选的,若Gv小于m/n4,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则继续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第一工作区,其中,Gv为输出电压Vjo和输入电压Vji的比值,g为预设参数;
若Gv小于m/n4-g,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一工作区,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将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切换为第一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4-g,且Gv小于m/n4,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一工作区,则控制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当前所处的工作区。
可选的,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4,且小于m/n3,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二工作区,则继续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第二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4,且小于m/n3-g,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二工作区,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将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切换为第二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3-g,且Gv小于m/n3,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二工作区,则控制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当前所处的工作区。
可选的,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四工作区,则继续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第四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四工作区,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将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切换到第四工作区。
可选的,获取用于指示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的档位当前的取值;
当档位的取值为第一预设值时,确定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
当档位的取值为第二预设值时,确定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二工作区;
当档位的取值为第三预设值时,确定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三工作区;
当档位的取值为第四预设值时,确定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四工作区。
可选的,在对双有源桥电路进行上电前,获取用户配置的输出电压;
根据用户配置的输出电压和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设置双有源桥电路的初始工作区;
在完成对初始工作区设置后,对双有源桥电路进行上电。
可选的,若用户配置的输出电压和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的第二比值小于m/n4时,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设置初始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
若第二比值大于或者等于m/n4,且小于m/n3,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设置初始工作区为第二工作区;
若第二比值大于或者等于m/n3,且小于m/n2,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设置初始工作区为第三工作区;
若第二比值大于或者等于m/n2,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设置初始工作区为第四工作区。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芯片,控制芯片包括第二方面的双有源桥电路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桩,充电桩包括第一方面的双有源桥电路或第二方面的一种双有源桥电路的控制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芯片,包括获取单元和处理单元:
获取单元,在第j次检测时,获取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Vji和输出电压Vjo,以及所述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
处理单元,根据所述输入电压Vji和所述输出电压Vjo,以及当前所处的工作区,确定是否调整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
其中,所述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第二工作区、第三工作区或第四工作区;
当处于所述第一工作区时,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当处于所述第二工作区时,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当处于所述第三工作区时,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当处于所述第四工作区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与存储器相连,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双有源桥电路的控制方法。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包括上述双有源桥电路的控制方法。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发明出一种新型的双有源桥拓扑电路,通过对双有源桥电路的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进行动态调整,使得多绕组变压器的匝数比的变化,进一步通过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比值变化使得整个电路持续工作在高效工作区内,可以最大程度的拓宽双有源桥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范围,从根本上解决双有源桥电路应用的电压转换比大的瓶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准双有源桥主电路;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准双有源桥电路的等效结构;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准双有源桥电路的高效工作区间;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有源桥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加原副边绕组切换后K值随输出电压变化曲线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双有源桥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有源桥电路工作区间切换的控制实现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果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首先对本申请涉及到的相关技术进行介绍。
参阅图1,图1为一种标准双有源桥电路的电路图。
如图1所示,标准双有源桥电路包括第一桥式单元101和第二桥式单元102,其中,第一桥式单元101包括输入电源Vi,电容Ci,开关管Q1、Q2、Q3、Q4,电感L1,隔直电容Cd1,第二桥式单元102包括开关管Q5、Q6、Q7、Q8,隔直电容Cd2,电容Co,输出电源Vo。
第一桥式单元电路连接如下:
输入电源Vi的正极和电容Ci的正极连接,输入电源Vi的负极和电容Ci的负极连接。开关管Q1的集电极与电容Ci的正极连接,开关管Q1的发射极与电感L1的同名端连接。开关管Q2的发射极与电容Ci的负极连接,开关管Q2的集电极与电感L1的异名端连接。电感L1的异名端与隔直电容Cd1的正极连接,隔直电容Cd1的负极与原线圈的同名端连接。开关管Q3的集电极与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开关管Q3的发射极与原线圈的异名端连接。开关管Q4的发射极与开关管Q2的发射极连接,开关管Q4的集电极与多绕组变压器原边的异名端连接。
第二桥式单元的电路连接如下:
开关管Q5的发射极与副线圈的同名端连接,开关管Q5的集电极和开关管Q7的集电极连接。开关管Q6的集电极与副线圈的同名端连接,开关管Q6的发射极与开关管Q8的发射极连接。开关管Q7的发射极与隔直电容Cd2的负极连接。隔直电容Cd2的正极与副线圈的异名端连接。开关管Q8的集电极与隔直电容Cd2的负极连接。电容Co的正极与开关管Q7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o的负极与开关管Q8的发射极连接。输出电源Vo的正极与电容Co的正极连接,输出电源Vo的负极与电容Co的负极连接。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标准双有源桥电路的电路图,其可等效为图2。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标准双有源桥等效结构。根据如图2的标准双有源桥等效结构,可以定义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比值的线性关系为电压增益比变量K值,电压增益比变量K值满足公式(1):
(1)
进一步地,由公式(1)可知,在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相同的情况下,当电压增益比变量K值设计越接近1,则电感L1的电流的有效值越小,电感L1的电流的峰值也越小,这时标准双有源桥电路将达到高效工作区。并且,在电压增益比变量K值接近1时更容易实现所有开关管的软开关,标准双有源桥电路处于高效工作区。但是,当电压增益比变量K值接近0.5和2时,电感L1的电流的有效值和电感L1的电流峰值也将达到最大,并且开关管更难实现软开关,标准双有源桥电路处于非高效工作区。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输入电源Vi的输入电压即为,输出电源Vo的输出电压即为,因此,当输入电源Vi的输入电压和变压器的匝数比确定时,就可以得到如图4所示的输出电源Vo的输出电压和K值的关系,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标准双有源桥电路的高效工作区间。其中,在K为0.8至1.25期间为高效工作区。由图可知,标准双有源桥电路在K值的高效工作区仅为(0.8,1.25)区间,区间较短。而当标准双有源桥处于其他区间时,标准双有源桥电路工作效率低下,电路发热严重,造成损耗较大。从而影响了高效工作区的输出电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有源桥电路的电路图。如图4所示,双有源桥电路包括第一桥式单元401、第一开关电路402、多绕组变压器403、第二开关电路404以及第二桥式单元405。
其中,第一桥式单元401和第二桥式单元405,可分别参见图1示出的第一桥式单元101和第二桥式单元102,不再叙述。
多绕组变压器403包括第一抽头和第二抽头,其中,第一抽头与第一开关电路402的第三端S13,第二抽头与第二开关电路404的第三端S23连接。
第一开关电路402包括第一开关电路402的第一端S11、第一开关电路402的第二端S12、第一开关电路402的第三端S13。其中,第一开关电路402的第一端S11与第一桥式单元401连接,第一开关电路402的第二端S12与多绕组变压器403原线圈的同名端连接,第一开关电路402的第三端S13与多绕组变压器403的第一抽头连接。其中,第一开关电路402的第一端S11与第一桥式单元401的具体连接方式,即第一开关电路402的第一端S11与第一桥式单元401的隔直电容Cd2的一端连接。
第二开关电路404包括第二开关电路404的第一端S21、第二开关电路404的第二端S22、第二开关电路404的第三端S23。其中,第二开关电路404的第一端S21与第二桥式单元405连接,第二开关电路404的第二端S22与多绕组变压器403的副线圈的同名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404的第三端S23与第二抽头连接。其中,第二开关电路404的第一端S21与第二桥式单元405的具体连接方式,即第二开关电路404的第一端S21与第五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
此外,本申请中将原线圈的总匝数称作第一匝数e,副线圈的总匝数称作第二匝数i,第一抽头与原线圈的异名端之间的匝数称为第三匝数f、所述第四匝数为所述第二抽头与所述副线圈的异名端之间的匝数称为第四匝数r。
进一步地,基于图4示出的多绕组变压器原边与副边之间的匝数比可以表示为:
n1= f /(q+r)
n2=(e+f)/(q+r)
n3= f / r
n4=(e+f) / r
据此,四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e+f)>(q+r)> f > r。
由此,可以设计出四组原边与副边之间的匝数比为n1 < n2 < n3 < n4,因此,当输入电压Vji输入后,随着输出电压Vjo上升可以依次确定四组工作高效工作区。如图5所示,图5是一种增加原副边绕组切换后K值随输出电压变化曲线图。
基于图5所示,原边与副边之间的不同的匝数比,均在高效工作区,与图4相比较可知,标准的双有源桥电路的高效工作区间只有一段,其他非高效工作区的工作效率较低,标准双有源桥电路发热严重,从而限制了输出电源Vo的输出电压的高效工作区。而多绕组双有源桥电路的高效区间几乎是输出电源Vo的输出电压的整个部分,有四段高效工作区,大大提升了多绕组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效率。
如何使双有源桥电路处于高效工作时,还能扩宽输入电源Vi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源Vo的输出电压的范围,是目前亟待解决技术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双有源桥电路高效工作区保持在(0.8,1.25)区间之内,且属于高效工作区的输出电源Vo的输出电压的有效值区间更多,有四段,远超于标准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出电源Vo的输出电压的有效值区间。
进一步地,对双有源桥电路的控制方法进行如下说明:
首先,在对双有源桥电路发送开机指令前,对双有源桥电路进行上电,获取用户配置的输出电压。用户配置的输出电压用于得到对应的输入电压,并根据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来得到双有源桥电路的所处的高效工作区。
然后,根据用户配置的输出电压和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设置双有源桥电路的初始工作区。其中,初始工作区的设置情况具体如下:
若用户配置的输出电压和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的第二比值小于m/n4时,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设置初始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
若用户配置的输出电压和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的第二比值大于或者等于m/n4,且小于m/n3,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设置初始工作区为第二工作区。
若用户配置的输出电压和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的第二比值大于或者等于m/n3,且小于m/n2,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设置初始工作区为第三工作区。
若用户配置的输出电压和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的第二比值大于或者等于m/n2,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设置初始工作区为第四工作区。
在完成对初始工作区设置后,对双有源桥电路发送开机指令,进行循环检测,确保双有源桥电路一直处于高效工作区。
进一步地,图6是一种应用双有源桥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图6所示的电路为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601:在第j次检测时,获取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Vji和输出电压Vjo,以及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
在本实施例中,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的档位当前的取值用于表示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
其中,当档位的取值为第一预设值时,确定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其中,第一预设值可以为1,即表示双有源桥电路当前的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当档位的取值为第二预设值时,确定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二工作区。当档位的取值为第三预设值时,确定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三工作区。当档位的取值为第四预设值时,确定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四工作区。
在本实施例中,在接受开机指令后,电路开始运行。开始检测输入电压Vji和输出电压Vjo,通过输入电压Vji和输出电压Vjo的比值调整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的导通情况,以使整个电路处在高效工作区内,扩宽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范围和/或输出电压范围。
步骤602:根据输入电压Vji和输出电压Vjo,以及当前所处的工作区,确定是否调整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
其中,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第二工作区、第三工作区或第四工作区。其中,当处于第一工作区时,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当处于第二工作区时,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当处于第三工作区时,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当处于第四工作区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
具体而言,根据以下情况进行调整:根据具体情况以及图3,将Gv所处的区间进行分段,分成四个范围,更加清楚明了的展示在不同范围中不同情况的具体调整情况。
第一范围:
若Gv小于m/n4,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则继续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第一工作区,其中,Gv为输出电压Vjo和输入电压Vji的比值,g为预设参数,g表示切换电路时的切换回差区间,用于减少误差,避免在很小的变动区间内,调整电路导致误差变大。在Gv小于m/n4,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时,此时双有源桥电路已经处于高效工作区,第一工作区。可以维持该双有源桥电路中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的导通状态不变。
若Gv小于m/n4-g,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一工作区,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将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切换为第一工作区。在Gv小于m/n4-g,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一工作区时,其中,g表示切换电路时的切换回差区间。此时,输出电压的波动很小,如果任由双有源桥电路维持原状态的话,会造成输出电压较大误差。因此,为了避免过大的误差,应当将双有源桥电路调整回第一工作区间,进而对双有源桥电路的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进行调整。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4-g,且Gv小于m/n4,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一工作区,则控制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当前所处的工作区。在Gv大于或者等于m/n4-g,且Gv小于m/n4之间,双有源桥电路仍处于误差范围之内,但不属于第一工作区间,此时,为了避免调整电路带来的过大的误差,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应当维持双有源桥电路在原工作区不变。
第二范围: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4,且小于m/n3,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二工作区,则继续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第二工作区。在Gv大于或者等于m/n4,且小于m/n3,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二工作区时,此时双有源桥电路已经处于高效工作区,第二工作区。可以维持该双有源桥电路中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的导通状态不变。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4,且小于m/n3-g,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二工作区,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将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切换为第二工作区。在Gv大于或者等于m/n4,且小于m/n3-g,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二工作区时,其中,g表示切换电路时的切换回差区间。此时,输出电压的波动很小,如果任由双有源桥电路维持原状态的话,会造成输出电压较大误差。因此,为了避免过大的误差,应当将双有源桥电路调整回第二工作区间,进而对双有源桥电路的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进行调整。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3-g,且Gv小于m/n3,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二工作区,则控制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当前所处的工作区。在Gv大于或者等于m/n3-g,且Gv小于m/n3,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二工作区,双有源桥电路处于误差范围之内,并且也不属于第二工作区间,为了避免过大的误差,应当维持双有源桥电路在原工作区不变。
第三范围: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3,且小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三工作区,则继续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第三工作区。在Gv大于或者等于m/n3,且小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三工作区时,此时双有源桥电路已经处于高效工作区,第三工作区。可以维持该双有源桥电路中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的导通状态不变。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3,且小于m/n2-g,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三工作区,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将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切换为第三工作区。在Gv大于或者等于m/n3,且小于m/n2-g,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三工作区时,其中,g表示切换电路时的切换回差区间。此时,输出电压的波动很小,如果任由双有源桥电路维持原状态的话,会造成输出电压较大误差。因此,为了避免过大的误差,应当将双有源桥电路调整回第三工作区间,进而对双有源桥电路的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进行调整。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2-g,且Gv小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三工作区,则控制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当前所处的工作区。在Gv大于或者等于m/n2-g,且Gv小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三工作区时,双有源桥电路处于误差范围之内,并且也不属于第三工作区间,为了避免过大的误差,应当维持双有源桥电路在原工作区不变。
第四范围: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四工作区,则继续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第四工作区。在Gv大于或者等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四工作区时,此时双有源桥电路已经处于高效工作区,第四工作区。可以维持该双有源桥电路中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的导通状态不变。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四工作区,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将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切换到第四工作区。在Gv大于或者等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四工作区时,双有源桥电路处于误差范围之内,并且也不属于第四工作区间,为了避免过大的误差,应当维持双有源桥电路在原工作区不变。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为多绕组双有源桥电路工作区间切换的控制实现流程图。
具体流程如下:
首先,给双有源桥电路上电;
然后,进行初始化处理。具体包括:读取多绕组变压器的匝数比,设置K值的最大值为m;
再者,获取用户设置的输出电压并实时采样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并计算电压增益比;
接着,根据电压增益比与m和多绕组变压器匝数比之间的关系,对该双有源桥电路的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的导通状态进行调整,并获取初始工作区;
然后,在完成对该双有源桥电路的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的导通状态进行调整之后,向双有源桥电路发送开机指令,对双有源桥电路进行控制;
然后,在开机并双有源桥电路稳定后,对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实时采样,并实时计算电压增益比;
再者,根据电压增益比与m和多绕组变压器匝数比之间的关系对该双有源桥电路的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的导通状态进行调整,并获取当前工作区。当前工作区即为高效工作区;
最后,循环控制,直至结束。
在另一实施例中,多绕组变压器的原边和副边包括但不限于两组绕边。因此,多绕组变压器抽头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抽头和第二抽头,还可以包括第三抽头和第四抽头等。随着绕边的数量不同,多绕组变压器的抽头数量也存在不同。
并且,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中的两个开关包括但不限于单刀双掷开关,也可为双刀双掷开关,即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均包含6个触点。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还可以为两个单刀单掷开关,与本实施例具有同等效果。
请参见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控制芯片包括获取单元801和处理单元802;其中:
获取单元801,在第j次检测时,获取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Vji和输出电压Vjo,以及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
处理单元802,根据输入电压Vji和输出电压Vjo,以及当前所处的工作区,确定是否调整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
其中,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第二工作区、第三工作区或第四工作区;
当处于第一工作区时,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当处于第二工作区时,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当处于第三工作区时,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当处于第四工作区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根据输入电压Vji和输出电压Vjo,以及当前所处的工作区,确定是否调整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方面,处理单元802具体用于:
若Gv小于m/n4,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则继续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第一工作区,其中,Gv为输出电压Vjo和输入电压Vji的比值,g为预设参数;
若Gv小于m/n4-g,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一工作区,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将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切换为第一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4-g,且Gv小于m/n4,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一工作区,则控制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当前所处的工作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根据输入电压Vji和输出电压Vjo,以及当前所处的工作区,确定是否调整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方面,处理单元802具体用于: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4,且小于m/n3,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二工作区,则继续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第二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4,且小于m/n2-g,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二工作区,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将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切换为第二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3-g,且Gv小于m/n3,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二工作区,则控制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当前所处的工作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根据输入电压Vji和输出电压Vjo,以及当前所处的工作区,确定是否调整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方面,处理单元802具体用于: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3,且小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三工作区,则继续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第三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3,且小于m/n2-g,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三工作区,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将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切换为第三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2g,且Gv小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三工作区,则控制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当前所处的工作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根据输入电压Vji和输出电压Vjo,以及当前所处的工作区,确定是否调整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方面,处理单元802具体用于: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四工作区,则继续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第四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四工作区,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将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切换到第四工作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获取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获取单元801具体用于:
获取用于指示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的档位当前的取值;
当档位的取值为第一预设值时,确定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
当档位的取值为第二预设值时,确定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二工作区;
当档位的取值为第三预设值时,确定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三工作区;
当档位的取值为第四预设值时,确定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四工作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根据用户配置的输出电压和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设置双有源桥电路的初始工作区方面,处理单元802具体用于:
若用户配置的输出电压和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的第二比值小于m/n4时,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设置初始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
若第二比值大于或者等于m/n4,且小于m/n3,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设置初始工作区为第二工作区;
若第二比值大于或者等于m/n3,且小于m/n2,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设置初始工作区为第三工作区;
若第二比值大于或者等于m/n2,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设置初始工作区为第四工作区。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图8所示的控制芯片的各个单元可以分别或全部合并为一个或若干个另外的单元来构成,或者其中的某个(些)单元还可以再拆分为功能上更小的多个单元来构成,这可以实现同样的操作,而不影响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效果的实现。上述单元是基于逻辑功能划分的,在实际应用中,一个单元的功能也可以由多个单元来实现,或者多个单元的功能由一个单元实现。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控制芯片也可以包括其它单元,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功能也可以由其它单元协助实现,并且可以由多个单元协作实现。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和装置实施例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请参见图9,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处理器901、输入设备902、输出设备903以及存储器904。其中,电子设备内的处理器901、输入设备902、输出设备903以及存储器904可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904可以存储在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存储器904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处理器901用于执行存储器904存储的程序指令。处理器901(或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是电子设备的计算核心以及控制核心,其适于实现一条或多条指令,具体适于加载并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从而实现相应方法流程或相应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处理器901可以用于进行一系列控制芯片执行的方法的处理:
在第j次检测时,获取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Vji和输出电压Vjo,以及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
根据输入电压Vji和输出电压Vjo,以及当前所处的工作区,确定是否调整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
其中,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第二工作区、第三工作区或第四工作区;
当处于第一工作区时,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当处于第二工作区时,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当处于第三工作区时,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当处于第四工作区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
再一个实施例中,在根据输入电压Vji和输出电压Vjo,以及当前所处的工作区,确定是否调整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方面,处理器901执行:
若Gv小于m/n4,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则继续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第一工作区,其中,Gv为输出电压Vjo和输入电压Vji的比值,g为预设参数;
若Gv小于m/n4-g,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一工作区,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将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切换为第一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4-g,且Gv小于m/n4,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一工作区,则控制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当前所处的工作区。
再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901执行根据输入电压Vji和输出电压Vjo,以及当前所处的工作区,确定是否调整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包括: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4,且小于m/n3,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二工作区,则继续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第二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4,且小于m/n2-g,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二工作区,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将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切换为第二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3-g,且Gv小于m/n3,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二工作区,则控制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当前所处的工作区。
再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901执行根据输入电压Vji和输出电压Vjo,以及当前所处的工作区,确定是否调整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3,且小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三工作区,则继续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第三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3,且小于m/n2-g,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三工作区,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将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切换为第三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2g,且Gv小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三工作区,则控制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当前所处的工作区。
再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901执行根据输入电压Vji和输出电压Vjo,以及当前所处的工作区,确定是否调整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包括: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四工作区,则继续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第四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第四工作区,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将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切换到第四工作区。
再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901获取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包括:
获取用于指示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的档位当前的取值;
当档位的取值为第一预设值时,确定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
当档位的取值为第二预设值时,确定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二工作区;
当档位的取值为第三预设值时,确定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三工作区;
当档位的取值为第四预设值时,确定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四工作区。
再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901执行:
在对双有源桥电路发送开机指令前,获取用户配置的输出电压;
当档位的取值为第一预设值时,确定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
当档位的取值为第二预设值时,确定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二工作区;
当档位的取值为第三预设值时,确定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三工作区;
当档位的取值为第四预设值时,确定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四工作区。
再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901执行根据用户配置的输出电压和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设置双有源桥电路的初始工作区,包括:
若用户配置的输出电压和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的第二比值小于m/n4时,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设置初始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
若第二比值大于或者等于m/n4,且小于m/n3,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设置初始工作区为第二工作区;
若第二比值大于或者等于m/n3,且小于m/n2,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设置初始工作区为第三工作区;
若第二比值大于或者等于m/n2,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设置初始工作区为第四工作区。
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充电桩、储能电池等,电子设备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901、输入设备902、输出设备903以及存储器904。还可以包括内存、电源、应用客户端模块等。输入设备902可以是键盘、触摸屏等,输出设备903可以是扬声器、显示器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示意图仅仅是电子设备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子设备的处理器901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控制芯片执行的方法中的步骤,因此上述控制芯片执行的方法的实施例均适用于该电子设备,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Memory),计算机存储介质是电子设备中的记忆设备,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计算机存储介质既可以包括终端中的内置存储介质,当然也可以包括终端所支持的扩展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提供存储空间,该存储空间存储了终端的操作系统。并且,在该存储空间中还存放了适于被处理器901加载并执行的一条或多条的指令,这些指令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901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由处理器901加载并执行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放的一条或多条指令,以实现上述有关取件通知的方法的相应步骤。
示例性的,计算机存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计算机存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控制芯片执行的方法中的步骤,因此上述控制芯片执行的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双有源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有源桥电路包括第一桥式单元、第一开关电路、多绕组变压器、第二开关电路以及第二桥式单元,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均为单刀双掷开关;所述多绕组变压器的原线圈包括第一抽头,所述多绕组变压器的副线圈包括第二抽头;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所述第一桥式单元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与所述原线圈的同名端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与所述第一抽头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所述第二桥式单元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与所述副线圈的同名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与所述第二抽头连接;
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和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的导通状态发生变化,和/或,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和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的导通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原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比发生变化,以使所述双有源桥电路在高效区间工作时,扩宽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范围和/或输出电压范围;
第一匝数大于第二匝数;
第三匝数大于第四匝数,其中,所述第一匝数为所述原线圈的总匝数、所述第二匝数为所述副线圈的总匝数、所述第三匝数为所述第一抽头与所述原线圈的异名端之间的匝数、所述第四匝数为所述第二抽头与所述副线圈的异名端之间的匝数;
若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第一比值小于m/n4,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其中,m为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高效工作区的电压增益比变量K值的最大值,n4为所述第一匝数与所述第四匝数的比值;
若所述第一比值大于或者等于m/n4,且小于m/n3,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其中,n3为所述第二匝数与所述第四匝数的比值;
若所述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m/n3,且小于m/n2的情况下,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其中,n2为所述第一匝数和所述第二匝数的比值;
若所述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m/n2,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
2.一种双有源桥电路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有源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控制芯片,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j次检测时,获取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Vji和输出电压Vjo,以及所述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
根据所述输入电压Vji和所述输出电压Vjo,以及当前所处的工作区,确定是否调整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
其中,所述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第一工作区、第二工作区、第三工作区或第四工作区;
当处于所述第一工作区时,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当处于所述第二工作区时,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当处于所述第三工作区时,则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当处于所述第四工作区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均为单刀双掷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输入电压Vji和所述输出电压Vjo,以及当前所处的工作区,确定是否调整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包括:
若Gv小于m/n4,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所述第一工作区,则继续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使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区,其中,Gv为所述输出电压Vjo和所述输入电压Vji的比值,g为预设参数;
若Gv小于m/n4-g,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所述第一工作区,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将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切换为所述第一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4-g,且Gv小于m/n4,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所述第一工作区,则控制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当前所处的工作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输入电压Vji和所述输出电压Vjo,以及当前所处的工作区,确定是否调整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包括: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4,且小于m/n3,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所述第二工作区,则继续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使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所述第二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4,且小于m/n3-g,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所述第二工作区,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将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切换为所述第二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3-g,且Gv小于m/n3,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所述第二工作区,则控制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当前所处的工作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输入电压Vji和所述输出电压Vjo,以及当前所处的工作区,确定是否调整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包括: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3,且小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所述第三工作区,则继续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使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所述第三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3,且小于m/n2-g,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所述第三工作区,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将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切换为所述第三工作区;
若Gv大于或者等于m/n2-g,且Gv小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所述第三工作区,则控制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当前所处的工作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输入电压Vji和所述输出电压Vjo,以及当前所处的工作区,确定是否调整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包括:
若所述Gv大于或者等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所述第四工作区,则继续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使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继续工作在所述第四工作区;
若所述Gv大于或者等于m/n2,且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不是所述第四工作区,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将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切换到所述第四工作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包括:
获取用于指示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工作区的档位当前的取值;
当所述档位的取值为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所述第一工作区;
当所述档位的取值为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所述第二工作区;
当所述档位的取值为第三预设值时,确定所述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所述第三工作区;
当所述档位的取值为第四预设值时,确定所述双有源桥电路当前所处的工作区为所述第四工作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对所述双有源桥电路发送开机指令前,获取用户配置的输出电压;
根据所述用户配置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设置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初始工作区;
在完成对所述初始工作区设置后,对所述双有源桥电路发送所述开机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配置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设置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初始工作区,包括:
若所述用户配置的输出电压和所述双有源桥电路的输入电压的第二比值小于m/n4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设置所述初始工作区为所述第一工作区;
若所述第二比值大于或者等于m/n4,且小于m/n3,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23处于导通状态,以设置所述初始工作区为所述第二工作区;
若所述第二比值大于或者等于m/n3,且小于m/n2,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1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设置所述初始工作区为所述第三工作区;
若所述第二比值大于或者等于m/n2,则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11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S13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S21与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S22处于导通状态,以设置所述初始工作区为所述第四工作区。
10.一种控制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模块。
1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有源桥电路或采用如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653193.1A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双有源桥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56942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3193.1A CN115694205B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双有源桥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PCT/CN2023/097563 WO2024130969A1 (zh) 2022-12-22 2023-05-31 一种双有源桥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3193.1A CN115694205B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双有源桥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4205A CN115694205A (zh) 2023-02-03
CN115694205B true CN115694205B (zh) 2023-04-28

Family

ID=85056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53193.1A Active CN115694205B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双有源桥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94205B (zh)
WO (1) WO20241309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4205B (zh) * 2022-12-22 2023-04-28 深圳市永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有源桥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6418239B (zh) * 2023-06-09 2023-08-22 深圳市永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有源桥电路、电源及dc-dc转换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3245A (zh) * 2021-04-23 2021-06-11 中南大学 双有源桥式变换器全负载范围软开关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638462B2 (de) * 1967-03-03 1971-11-25 Maschinenfabrik Reinhausen Gebrüder Scheubeck KG, 8400 Regensburg Anordnung zur lastumschaltung bei regeltransformatoren mit steuerbaren halbleiterventilen
DE102014214542A1 (de) * 2014-07-24 2016-02-11 Rheinisch-Westfälisch-Technische Hochschule Aachen Gleichspannungswandler mit Transformator
KR101659724B1 (ko) * 2014-12-04 2016-09-26 울산과학기술원 Dab 컨버터의 소프트 기동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EP3819159A1 (en) * 2019-11-11 2021-05-12 Fico Triad, S.A. Multi-port and multi-directional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for electric and/or hybrid vehicles
CN113726179B (zh) * 2021-09-02 2023-07-14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宽电压双主动全桥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746345A (zh) * 2021-10-08 2021-12-03 东莞市南博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绕组高频变压器的双有源桥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15694205B (zh) * 2022-12-22 2023-04-28 深圳市永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有源桥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3245A (zh) * 2021-04-23 2021-06-11 中南大学 双有源桥式变换器全负载范围软开关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4205A (zh) 2023-02-03
WO2024130969A1 (zh) 2024-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694205B (zh) 一种双有源桥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US10454383B1 (en) Bidirectional resonant 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 conversion circuit and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CN114301297B (zh) 一种功率变换器、增大逆向增益范围的方法、装置、介质
WO2022205718A1 (zh) 一种移相全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US20240113631A1 (en) Control Method of ZVS Flyback Using Transformer Auxiliary Winding
CN113765408B (zh) 基于预测控制的dab变换器关断损耗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262442A (zh) 一种基于on/off控制的谐振变换器
WO2012055869A2 (en) Series resonant dc/dc converter
CN112366950A (zh) 无极控制串联/并联双向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87140B (zh) 一种多模式自动切换的两级谐振dc-dc转换器
CN113595400B (zh) 一种d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CN218633713U (zh) 一种利用辅助绕组实现开关电源zvs的电路及开关电源
CN115882734A (zh) 一种dab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
CN111614256B (zh) 一种非隔离dcdc谐振变换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211508904U (zh) 一种软开关方式的buck变换器
CN113765342A (zh) 一种谐振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9004843B (zh) 一种电压控制方法及装置
Zhou et al. Modulation of a semi dual‐active‐bridge resonant converter with soft‐switching and zero backflow power
CN111817573A (zh) 主动钳位返驰式转换装置、其控制器与输出电流调制方法
Yang et 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high power bidirectional isolated DC/DC converters for 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
CN118041085B (zh) 一种移相全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介质
Water et al. A systematic approach of resonant tank design for LLC converters implemented in solar photovoltaic energy storage systems
CN115603572B (zh) 一种升压转换器
CN114710043B (zh) 双向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电源设备
CN215186467U (zh) 基于辅助电路实现软开关的交错式buck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