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85410A - 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85410A
CN115685410A CN202110853296.1A CN202110853296A CN115685410A CN 115685410 A CN115685410 A CN 115685410A CN 202110853296 A CN202110853296 A CN 202110853296A CN 115685410 A CN115685410 A CN 115685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ded
ink
bonding
pvcm
optical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532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庆华
李张成
孙战立
王怡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5329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85410A/zh
Priority to CN202211428525.6A priority patent/CN1157858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85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54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潜望式摄像模组领域,提供了一种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所述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光学元件的待粘接面进行抛光处理;在所述待粘接面印刷油墨,形成油墨层;其中,所述油墨包括偶联剂和消光填料。本申请提供的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在印刷油墨之前先对光学元件的待粘接面进行抛光,提高油墨在光学元件表面的附着力;不仅如此,通过在油墨中引入偶联剂和消光填料,提高油墨在光学元件表面的粘接强度,从而在将光学元件与其他待粘接元件进行粘接处理时,提高粘接效果。

Description

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 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潜望式摄像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体验要求的提高,拍摄装置的拍摄倍率的要求随之提高,对应的,镜头的高度需求增加。为降低整机堆叠高度,实现终端设备轻薄化的目的,潜望模组应运而生。潜望模组由反射棱镜或反射镜改变光路方向,通过将长焦镜头卧放,减小整机堆叠高度。通常,潜望模组采用分布式,对焦镜头采用LVCM搭载驱动,反射棱镜或反射镜采用PVCM驱动。目前,对焦镜头和LVCM的粘接和传统直立型VCM类似,两者通过镜头的真假螺纹卡扣固定,或者通过在假螺纹中贮存足够胶水粘接马达和镜头。但是,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仅靠PVCM的carrier(载体)的储胶槽粘接。随着对焦棱镜口径的增大,反射棱镜的尺寸也需要同步增大,反射棱镜和PVCM之间的粘接强度亟需增强。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以及一种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旨在解决待粘接光学元件表面粘接强度不足,影响光学元件与其他待粘接元件之间的粘接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光学元件的待粘接面进行抛光处理;
在所述待粘接面印刷油墨,形成油墨层;其中,所述油墨包括偶联剂和消光填料。
本申请提供的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在印刷油墨之前先对光学元件的待粘接面进行抛光,提高油墨在光学元件表面的附着力;不仅如此,通过在油墨中引入偶联剂和消光填料,提高油墨在光学元件表面的粘接强度,从而在将光学元件与其他待粘接元件进行粘接处理时,提高粘接效果。具体的,油墨中的偶联剂可以提高油墨在光学元件表面的粘接强度,有利于油墨在光学元件表面的附着;而消光填料可以增大油墨材料的粗糙度,增大接触面,提高光学元件与其他待粘接元件的粘结能力。此外,将形成油墨层的光学元件与其他元件粘接后,粘接界面呈现黑色,可以提高得到的粘接组件的外观质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所述油墨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消光填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10%。通过增大油墨中的消光填料的含量,提高粘接表面的粗糙度,不仅可以提高光学元件与其他待粘接元件之间的粘接强度,而且可以增加粘接界面的反射率,从而降低得到的粘接元件的flare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所述油墨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偶联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通过添加一定量的偶联剂,发挥增强油墨在光学元件表面粘接强度的效果,此时,通过油墨层作为中间层,提高光学元件与其他待粘接元件之间的结合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光填料选自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炭黑、消光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消光填料有利于增大油墨材料的粗糙度,增大接触面,提高油墨的粘结效果。当上述消光填料重量百分含量占油墨总重量的0.5%~10%时,可以有效增加粘接界面的反射率,降低得到的粘接元件的flare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元件为玻璃元件,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在这种情况下,硅烷偶联剂作为玻璃补强剂,增强油墨在玻璃纤维表面的胶接强度,有利于油墨在玻璃元件表面的附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粘接面为图案化表面,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预设的图案化区域形成油墨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元件为潜望模组中的反射棱镜,所述反射棱镜为三棱镜,包括一组相对设置的侧壁,且所述待粘接面在所述侧壁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反射棱镜的侧壁表面(待粘接面)进行抛光处理,提高油墨在反射棱镜表面的附着力。不仅如此,当油墨中的偶联剂特别是硅烷偶联剂作为玻璃补强剂,增强油墨在玻璃纤维表面的胶接强度,有利于油墨在反射棱镜表面的附着;而消光填料可以增大油墨材料的粗糙度,增大接触面,进一步提高油墨与待粘接元件如PVCM之间的粘结强度,最终提高反射棱镜与待粘接元件如PVCM之间的粘结效果。此外,将形成油墨层的光学元件与其他元件粘接后,粘结表面的粘接处呈现黑色,可以提高粘接组件的外观质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粘接面为两个所述侧壁。在这种情况下,反射棱镜以两个侧壁作为粘接区域,与待粘接元件PVCM粘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粘接面为形成在所述侧壁上的图案化表面。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侧壁表面的图案化表面作为粘接区域,与待粘接元件PVCM粘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待粘接面印刷油墨的方式为丝网印刷。通过丝网印刷,可以提高油墨在光学元件表面的印制,不仅如此,丝网印刷能够在图案化区域表面进行印制,实现油墨在特殊形状的成型物表面的印制,如实现油墨在图案化表面的印制。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所述反射棱镜为三棱镜,包括一组相对设置的侧壁;
所述粘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侧壁的待粘接区域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在所述待粘接区域表面印刷油墨,形成油墨层,其中,所述油墨包括硅烷偶联剂和消光填料;
在所述PVCM的粘接面和/或形成油墨层后的所述侧壁表面加胶,将所述反射棱镜与所述PVCM粘接处理。
本申请提供的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在印刷油墨之前先对反射棱镜的侧壁表面进行抛光,提高油墨在反射棱镜侧壁表面的附着力;不仅如此,通过在油墨中引入硅烷偶联剂和消光填料,提高反射棱镜和PVCM之间的粘接强度,从而在将反射棱镜与PVCM进行粘接处理时,提高粘接效果。具体的,油墨中的硅烷偶联剂作为玻璃补强剂,增强油墨在玻璃纤维表面的胶接强度,有利于油墨在反射棱镜表面的附着;而消光填料可以增大油墨材料的粗糙度,增大接触面,进一步提高油墨与PVCM之间的粘结强度,油墨层作为反射棱镜与PVCM之间的中间桥梁,最终提高反射棱镜与PVCM之间的粘结效果。此外,将形成油墨层的反射棱镜与PVCM粘接后,粘结表面的粘接处呈现黑色,可以提高粘接组件的外观质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所述油墨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消光填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10%。通过增大油墨中的消光填料的含量,提高侧壁表面粗糙度,增加粘接界面反射率,从而降低粘接界面的flare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所述油墨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硅烷偶联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通过在油墨中添加一定量的硅烷偶联剂,增强油墨在反射棱镜侧壁表面的粘接强度,防止油墨层脱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光填料选自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炭黑、消光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消光填料有利于增大油墨材料的粗糙度,增大接触面,提高油墨的粘结效果。当上述消光填料重量百分含量占油墨总重量的0.5%~10%时,可以有效增加粘结界面的反射率,降低粘接界面的flare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粘接区域表面为两个所述侧壁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反射棱镜以两个侧壁作为粘接区域,与PVCM粘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粘接区域表面为图案化表面。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侧壁表面的图案化表面作为粘接区域,与PVCM粘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待粘接区域表面印刷油墨的方式为丝网印刷。通过丝网印刷,可以提高油墨在反射棱镜表面的印制,不仅如此,丝网印刷能够在图案化区域表面进行印制,实现油墨在特殊形状的成型物表面的印制,如实现油墨在图案化表面的印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式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工艺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潜望模组中的反射棱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反射棱镜侧壁表面形成油墨层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面形成油墨层后的反射棱镜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射棱镜的待粘接面为一种图案化表面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射棱镜的待粘接面为另一种图案化表面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或,“a,b,和c中的至少一项(个)”,均可以表示:a,b,c,a-b(即a和b),a-c,b-c,或a-b-c,其中a,b,c分别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部分或全部步骤可以并行执行或先后执行,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术语“LVCM”为“Lens Voice Coil Motor”的缩写,表示对焦马达;
术语“PVCM”为“Prism Voice Coil Motor”的缩写,表示棱镜马达;
术语“VCM”为“Voice Coil Motor”的缩写,表示音圈马达;
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元件可以包括在光学系统中发挥成像作用的零件,如透镜、棱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还可以包括在光学系统中起特殊作用(如分光、传像、滤波等)的零件,如分划板、滤光片等。此外,光学元件还可以包括全息透镜、梯度折射率透镜、二元光学元件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光学元件用于光学系统中时,需要将光学元件与其他元件固定,其中,粘接是一种常见的固定方式。光学元件与待粘接元件之间的粘接效果,直接影响得到的粘接组件的结构稳定性,甚至影响得到的粘接组件的工作性能。以潜望模组中的反射棱镜和PVCM为例,随着对焦镜头口径的增大,反射棱镜的尺寸也需要同步增大,反射棱镜和PVCM之间的粘接强度有待增强。为了增加反射棱镜和PVCM之间的粘接强度,目前通过在PVCM侧壁增大储胶空间,同时,选择合适的棱镜与PVCM粘接胶水,将反射棱镜和PVCM粘接,如图1所示。但是,由此形成的粘接组件,反射棱镜与PVCM的粘接强度仍然有限,特别是当潜望对焦镜头口径加大导致反射棱镜的尺寸变大时,反射棱镜与马达的粘接力需求变得更大。同时,侧壁胶水粘接区域会呈现明显的泛白,不美观。此外,粘接区域马达部件的反射会产生flare(反光),影响成像效果。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来改善光学元件与其他待粘接元件之间的粘接效果。
参考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将光学元件的待粘接面进行抛光处理。
该步骤通过对光学元件的待粘接面进行抛光处理,提高油墨在光学元件表面的附着力,降低油墨层脱落的风险。其中,光学元件的待粘接面,可以是光学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壁面,也可以是光学元件一个或多个壁面的局部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的待粘接区域可以是在待粘接面形成的图案化区域,对应的,待粘接面为图案化区域对应的表面,即待粘接面为图案化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发光元件的粘接区域、发光元件与其他待粘接元件之间的粘接位置和粘接区域等实际需要,在预设的图案化区域形成油墨层。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指的“其他待粘接元件”,是指与光学元件粘接形成光学组件的配套粘接元件。示例性的,以潜望模组中的反射棱镜和PVCM为例,反射棱镜为光学元件,需要与反射棱镜粘接固定的PVCM理解为其他待粘接元件。光学元件与其他待粘接元件形成的组件,成为粘接组件。
应当理解的是,当待粘接面是光学元件一个或多个壁面的局部区域时,可以仅对粘接区域进行抛光处理,也可以对粘结区域所在的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学元件为潜望模组中的反射棱镜,反射棱镜为三棱镜。参考图3,该反射棱镜30包括两个光学平面31和一个底面(图中虚线所在的矩形面),以及位于反射棱镜两个端部的侧壁32,两个光学平面分别用于光入射和光出射。其中,待粘接面在侧壁32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反射棱镜的侧壁32表面(待粘接面)进行抛光处理,提高油墨在反射棱镜30表面的附着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粘接面为两个侧壁32。在这种情况下,反射棱镜30以两个侧壁32作为粘接区域,与待粘接元件PVCM粘接。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粘接面为形成在侧壁32上的图案化表面。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侧壁32上的图案化表面作为粘接区域,与待粘接元件PVCM粘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抛光处理的方式没有严格的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借助抛光设备,对待粘接面进行物理抛光;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抛光液对待粘接面进行化学抛光。当然,抛光方式不限于此。
S202.在待粘接面印刷油墨,形成油墨层;其中,油墨包括偶联剂和消光填料。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待粘接面印刷油墨,来改善光学元件待粘接面的粘接性能,从而使得光学元件通过待粘接面与其他待粘接元件通过粘接剂粘接时,提高两者之间的结合强度。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墨包括偶联剂和消光填料,其中,偶联剂可以提高油墨在光学元件表面的粘接强度,有利于油墨在光学元件表面的附着;而消光填料可以增大油墨材料的粗糙度,增大接触面,提高油墨与其他待粘接元件之间的粘结强度,进一步提高光学元件和与之对应的待粘接元件之间的粘接效果。此外,将形成油墨层的光学元件与其他元件粘接后,粘接界面呈现黑色,可以提高得到的粘接组件的外观质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油墨的总重量为100%计,消光填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10%。通过增大油墨中的消光填料的含量,提高粘接表面的粗糙度,增加粘接界面的反射率,从而降低得到的粘接元件的flare现象。示例性的,以油墨的总重量为100%计,消光填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1%、2%、3%、4%、5%、6%、7%、8%、9%、10%等具体含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消光填料可以选择无机消光填料,也可以选择有机消光填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消光填料选自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炭黑、消光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消光填料有利于增大油墨材料的粗糙度,增大接触面,提高油墨对其他待粘接元件的粘结效果,从而增强光学元件与其他待粘接元件之间的结合力。当上述消光填料重量百分含量占油墨总重量的0.5%~10%时,消光填料还可以有效增加粘接界面的反射率,降低得到的粘接元件的flare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油墨的总重量为100%计,偶联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通过添加一定量的偶联剂,发挥增强油墨在光学元件表面粘接强度的效果,此时,通过油墨层作为中间层,提高光学元件与其他待粘接元件之间的结合力。示例性的,以油墨的总重量为100%计,偶联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等具体含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偶联剂可以增强油墨层在光学元件表面的附着力,偶联剂的选择没有严格限制,示例性的,偶联剂可以为硅烷偶联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学元件为玻璃元件,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在这种情况下,硅烷偶联剂作为玻璃补强剂,增强油墨在玻璃纤维表面的胶接强度,有利于油墨在玻璃元件表面的附着,防止油墨层的脱落。
本申请实施例中,油墨中除了偶联剂和消光剂,还含有其他成分,如成膜树脂、稀释剂,示例性的,成膜树脂可以选择环氧树脂、聚异氰酸酯等;示例性的,稀释剂可选择酯类溶剂。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墨中还可以含有其他助剂,如增稠剂、颜料等。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油墨包括硅烷偶联剂、消光填料、成膜树脂、稀释剂及其他助剂,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他助剂选自颜料。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学元件为潜望模组中的反射棱镜,反射棱镜为三棱镜,且在待粘接面印刷油墨包括:在反射棱镜的两侧表面印刷含有硅烷偶联剂和消光填料的油墨,形成油墨层。在这种情况下,油墨中的硅烷偶联剂作为玻璃补强剂,增强油墨在玻璃纤维表面的胶接强度,有利于油墨在反射棱镜表面的附着;而消光填料可以增大油墨材料的粗糙度,增大接触面,进一步提高油墨与待粘接元件如PVCM之间的粘结强度,最终提高反射棱镜与待粘接元件如PVCM之间的粘结效果。此外,将形成油墨层的光学元件与其他元件粘接后,粘结表面的粘接处呈现黑色,可以提高粘接组件的外观质感。在一些实施例中,以油墨的总重量为100%计,消光填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10%。通过增大油墨中的消光填料的含量,提高粘接表面的粗糙度,增加反射棱镜与其他待粘接元件界面处的反射率,从而降低得到的粘接元件的flare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待粘接面为两个完整的侧壁32,即油墨形成在两个侧壁32整面,反射棱镜通过两个侧壁32粘接PVCM,形成粘接组件。在反射棱镜的两个侧壁进行表面处理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表面形成油墨层后的反射棱镜如图5所示。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待粘接面为两个侧壁32中的局部区域(油墨印刷区域并非覆盖整个侧壁),即待粘接面为形成在侧壁上的图案化表面,此时,反射棱镜通过两个侧壁32的图案化区域粘接PVCM,形成粘接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反射棱镜两个侧壁32的外边缘印刷预设宽度的油墨,形成图案化油墨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反射棱镜两个侧壁32与局部区域印刷油墨,形成图案化油墨层,且局部区域为与侧壁32中的两条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宽度的区域。当然,应当理解,在反射棱镜两个侧壁32的外边缘印刷一定宽度的油墨,形成图案化油墨层的方式,并不限于上述两种情形。
本申请实施例在待粘接面印刷油墨,印刷方式没有严格限定,只需将油墨形成在待粘接区域表面即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待粘接面印刷油墨的方式为丝网印刷。通过丝网印刷,可以提高油墨在光学元件表面的印制,不仅如此,丝网印刷能够在图案化区域表面进行印制,实现油墨在特殊形状的成型物表面的印制,如实现油墨在图案化表面的印制。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待粘接面为图案化表面,在待粘接面丝印油墨,制得油墨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光学元件为潜望模组中的反射棱镜,且待粘接面为图案化表面时,在待粘接面印刷油墨的方式为丝网印刷。通过丝网印刷,可以提高油墨在反射棱镜表面的印制,不仅如此,丝网印刷能够在图案化区域表面进行印制,实现油墨在特殊形状的成型物表面的印制,如实现油墨在图案化表面的印制。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结合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式,实现光学元件与其他待粘接元件之间的粘接。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对光学元件进行表面处理后,通过粘接技术实现光学元件与其他待粘接元件之间的固定,形成粘接组件。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反射棱镜为三棱镜,包括两个光学平面和一个底面,以及位于反射棱镜两个端部的侧壁,两个光学平面分别用于光入射和光出射。本申请实施例对反射棱镜的侧壁进行表面处理后,将反射棱镜胶黏在PVCM表面。
参考图8,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通过下述步骤实现:
S801.将侧壁的待粘接区域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该步骤中,在印刷油墨之前先对反射棱镜的侧壁表面进行抛光,提高油墨在反射棱镜侧壁表面的附着力。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粘接区域表面为两个侧壁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反射棱镜以两个完整的侧壁作为粘接区域,在侧壁表面印刷油墨后,利用胶黏剂与待粘接元件PVCM粘接。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粘接区域表面为图案化表面,即油墨印刷区域并非覆盖整个侧壁。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侧壁上的图案化区域作为粘接区域,在图案化区域表面印刷油墨后,利用胶黏剂与待粘接元件PVCM粘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反射棱镜两个侧壁32的外边缘印刷预设宽度的油墨,形成图案化油墨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反射棱镜两个侧壁32与局部区域印刷油墨,形成图案化油墨层,且局部区域为与侧壁32中的两条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宽度的区域。当然,应当理解,在反射棱镜两个侧壁32的外边缘印刷一定宽度的油墨,形成图案化油墨层的方式,并不限于上述两种情形。
S802.在待粘接区域表面印刷油墨,形成油墨层,其中,油墨包括硅烷偶联剂和消光填料。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待粘接区域表面印刷油墨,来提高油墨与反射棱镜、油墨与PVCM之间的结合强度,从而提高反射棱镜与PVCM之间的粘接强度,提高两者之间的结合强度。
该实施例中,油墨为上文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提供的油墨,油墨至少包括硅烷偶联剂和消光填料。其中,硅烷偶联剂作为玻璃补强剂,增强油墨在玻璃纤维表面的胶接强度,有利于油墨在玻璃元件表面的附着,防止油墨层的脱落;而消光填料可以增大油墨材料的粗糙度,增大接触面,提高油墨与PVCM之间的粘结强度,进一步提高反射棱镜与PVCM之间的粘接效果。此外,将形成油墨层的反射棱镜与PVCM粘接后,粘接界面呈现黑色,可以提高得到的粘接组件的外观质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油墨的总重量为100%计,消光填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10%。通过增大油墨中的消光填料的含量,提高侧壁表面粗糙度,增加粘接界面的反射率,从而降低反射棱镜与PVCM粘接界面的flare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油墨的总重量为100%计,硅烷偶联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通过在油墨中添加一定量的硅烷偶联剂,增强油墨在反射棱镜侧壁表面的粘接强度,防止油墨层脱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消光填料选自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炭黑、消光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消光填料有利于增大油墨材料的粗糙度,增大接触面,提高油墨的粘结效果。当上述消光填料重量百分含量占油墨总重量的0.5%~10%时,可以有效增加粘接界面的反射率,降低粘接界面的flare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待粘接面印刷油墨的方式为丝网印刷。通过丝网印刷,可以提高油墨在反射棱镜表面的印制,不仅如此,丝网印刷能够在图案化区域表面进行印制,实现油墨在特殊形状的成型物表面的印制,如实现油墨在图案化表面的印制。
S803.在PVCM的粘接面和/或形成油墨层后的侧壁表面加胶,将反射棱镜与PVCM粘接处理。
该步骤中,通过在待粘接区域表面加胶,使反射棱镜与PVCM通过胶黏结合形成粘接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侧壁的油墨层表面粘接胶黏剂,通过胶黏剂将反射棱镜与PVCM粘接处理,得到粘接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PVCM与反射棱镜粘接区域对应的区域表面粘接胶黏剂,通过胶黏剂将反射棱镜与PVCM粘接处理,得到粘接组件。在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在油墨层的作用下,反射棱镜与PVCM之间的粘接强度得到加强,从而提高了反射棱镜与PVCM之间的粘接效果。不仅如此,油墨层中的消光填料,能够增加粘接界面的反射率,降低得到的粘接元件的flare现象。此外,油墨层的设置使得粘接区域呈黑色,有利于改善粘接组件的美观。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反射棱镜的两侧壁进行抛光处理;
(2)在侧壁表面丝印油墨,形成油墨层,其中,油墨包括溶剂、硅烷偶联剂和消光填料(二氧化钛和炭黑),以油墨的总重量为100%计,硅烷偶联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80%;消光填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
(3)在油墨层表面加胶,将反射棱镜与PVCM粘接处理,得到粘接组件。
对比例1
一种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油墨中不含硅烷偶联剂。
对比例2
一种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油墨中消光填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2%。
对比例3
一种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油墨中不含硅烷偶联剂,且油墨中消光填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2%。
对比例4
一种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包括:在反射棱镜的侧壁表面加胶,将反射棱镜与PVCM粘接处理。
实施例2
一种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硅烷偶联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70%;消光填料为二氧化硅和炭黑,且消光填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8%。
实施例3
一种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消光填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
实施例4
一种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在反射棱镜两个侧壁的外边缘印刷一定宽度的油墨,形成图案化油墨层。
实施例5
一种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在反射棱镜两个侧壁的图案化区域丝网印刷一定宽度的油墨,形成图案化油墨层;局部区域为与侧壁中的两条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特定宽度的区域。
将实施例1、对比例1-4得到的反射棱镜和粘接组件(将反射棱镜与PVCM粘接处理后得到的组件)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如下:
(1)水煮百格:将实施例1、对比例1-3净表面处理后的反射棱镜,水煮后用标准刀片划十字格,间距有大约5mm×5mm,观察反射棱镜表面油墨的粘接强度。如果油墨粘接能力差,则在十字格直角处有油墨毛刺;且粘接强度越弱,则十字格直角处会呈现片状油墨脱落。
(2)跌落检测:将将实施例1、对比例1-4得到的粘接组件从高度为1m处跌落,检测反射棱镜是否从PVCM脱落,若反射棱镜从PVCM脱落,则表示测试失效。进行多次平行测试,计算跌落比例(失效次数与测试总次数的比值)。
(3)推力测试:固定PVCM底座,推反射棱镜,直至反射棱镜脱落,记下此时所消耗的力,即为推力测试的结果。推力测试的数据可以知道粘接强度,测试结束后的脱胶表现可以看出两个粘接面的吃胶能力。
将实施例1和对比例1得到的粘接组件进行水煮百格和跌落测试的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183166730000091
由表1可见,与对比例1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在油墨中添加硅烷偶联剂后,油墨与反射棱镜之间的粘接强度更高,由此可见,在油墨中添加硅烷偶联剂可以增强油墨层与反射棱镜之间的粘接效果。
将实施例1和对比例2得到的粘接组件进行水煮百格测试的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3183166730000092
由表2可见,与对比例2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在油墨中添加高比例的消光填料后,油墨与反射棱镜之间的粘接强度更高,由此可见,在油墨中添加高比例的消光填料可以增强油墨层与反射棱镜之间的粘接效果。
将实施例1、对比例3和对比例4得到的粘接组件进行推力测试的测试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项目 与PVCM粘接后推力大小[单位:N]
对比例4 127.2
对比例3 233
实施例1 293.2
由表3可见,与反射棱镜未经表面处理的对比例4和油墨中不含硅烷偶联剂和消光填料含量低的对比例3相比,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粘接组件进行推理测试时,推力可达到293.2N,明显高于对比例3的233N和对比例4的127.2N。
观察推力测试完成后的粘胶表现,具体如下:对比例4提供的粘接组件经推力测试后,胶层粘接在PVCM上,反射棱镜无粘胶;而对比例3提供的粘接组件经推力测试后,反射棱镜表面有脱胶,说明不含硅烷偶联剂和消光填料含量低的油墨材料形成的油墨和PVCM表面的粘接强度不够;而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粘接组件,反射棱镜与PVCM均有油墨残留,说明油墨和棱镜的粘接性能,以及油墨和PVCM的粘接性能增强。
将实施例2-5制得的粘接组件进行水煮百格测试时,实施例2-5制得的粘接组件在85℃水煮2小时,100℃水煮1小时后,油墨层均未脱落;将实施例2-5制得的粘接组件进行推力测试,将反射棱镜脱落从PVCM底座脱落的推理大于270N。
将实施例1-5和对比例2-4制得的粘接组件用于潜望模组中,发现:本申请实施例1-5提供的粘接组件反射面无flare现象,而对比例2-4制得的粘接组件的反射面产生flare现象。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提供的消光填料只是作为举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消光填料的类型,例如,消光填料可以采用其他无机或有机消光填料。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光学元件的待粘接面进行抛光处理;
在所述待粘接面印刷油墨,形成油墨层;其中,所述油墨包括偶联剂和消光填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油墨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消光填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油墨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偶联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填料选自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炭黑、消光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为玻璃元件,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粘接面为图案化表面。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为潜望模组中的反射棱镜,所述反射棱镜为三棱镜,包括一组相对设置的侧壁,且所述待粘接面在所述侧壁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粘接面为两个所述侧壁;或
所述待粘接面为形成在所述侧壁上的图案化表面。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待粘接面印刷油墨的方式为丝网印刷。
10.一种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棱镜为三棱镜,包括一组相对设置的侧壁;
所述粘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侧壁的待粘接区域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在所述待粘接区域表面印刷油墨,形成油墨层,其中,所述油墨包括硅烷偶联剂和消光填料;
在所述PVCM的粘接面和/或形成油墨层后的所述侧壁表面加胶,将所述反射棱镜与所述PVCM粘接处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油墨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消光填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10%。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油墨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硅烷偶联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填料选自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炭黑、消光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14.如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粘接区域表面为两个所述侧壁表面;或
所述待粘接区域表面为图案化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待粘接区域表面印刷油墨的方式为丝网印刷。
CN202110853296.1A 2021-07-27 2021-07-27 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 Pending CN1156854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53296.1A CN115685410A (zh) 2021-07-27 2021-07-27 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
CN202211428525.6A CN115785828B (zh) 2021-07-27 2021-07-27 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53296.1A CN115685410A (zh) 2021-07-27 2021-07-27 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28525.6A Division CN115785828B (zh) 2021-07-27 2021-07-27 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5410A true CN115685410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589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28525.6A Active CN115785828B (zh) 2021-07-27 2021-07-27 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
CN202110853296.1A Pending CN115685410A (zh) 2021-07-27 2021-07-27 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28525.6A Active CN115785828B (zh) 2021-07-27 2021-07-27 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578582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02046A (ja) * 2008-10-22 2010-05-06 Seiko Epson Corp 光学素子およ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4077117A (ja) * 2012-09-21 2014-05-01 Dow Corning Toray Co Ltd 高屈折性表面処理剤、それを用いて表面処理された微細部材および光学材料
CN111183191B (zh) * 2017-10-06 2022-07-05 三键有限公司 表面改性剂组合物以及胶粘方法
CN111278935A (zh) * 2017-10-31 2020-06-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表面处理组合物
CN113227306A (zh) * 2018-12-28 2021-08-06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经表面处理的光学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85828A (zh) 2023-03-14
CN115785828B (zh) 2023-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7461B (zh) 抗反射薄膜、偏振片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元件、液晶显示装置和图象显示装置
KR101008865B1 (ko) 고굴절막과 그 코팅 조성물, 및 이 막을 포함하는반사방지막, 편광판 및 이미지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690866B2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1107543B (zh) 防反射薄膜
JP6336804B2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カバーガラス、画像表示装置、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と清掃用布を含むキット、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清掃方法
CN101981915B (zh) 摄像装置
US5477389A (en) Fast ultra-wide angle lens system
EP1584954B1 (en) Anti-reflection coating in the visible range for wide incident angles
CN100443923C (zh) 光学系统
US20070042173A1 (en) Antireflection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polarizing plate using the sam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922008A (zh) 抗反射薄膜、偏振片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元件、液晶显示装置和图象显示装置
CN105793739B (zh) 防反射膜、偏振片、护罩玻璃、图像显示装置及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
CN114364725B (zh) 隔热膜
CN102540412A (zh) 光学系统、光学设备和光学系统制造方法
JP2006010829A (ja) 反射防止膜、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WO2006107006A1 (ja) 透明板
CN115685410A (zh) 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
CN113219667B (zh) 光学镜组和头戴显示设备
CN209746177U (zh) 一种光学透镜
CN209570741U (zh) 光学成像模块
JP2005297539A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12904529A (zh) 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JPH05341385A (ja) レンズシート
CN212312977U (zh) 一种ito镀膜用反射率匹配硬化膜
CN113163092A (zh) 感光芯片及摄像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