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82376A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82376A
CN115682376A CN202211592127.8A CN202211592127A CN115682376A CN 115682376 A CN115682376 A CN 115682376A CN 202211592127 A CN202211592127 A CN 202211592127A CN 115682376 A CN115682376 A CN 115682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refrigerant
container
refrigeration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921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82376B (zh
Inventor
周康
董岩
何雨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nispgrou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nispgrou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nispgrou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nispgrou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9212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823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82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2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82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2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换热执行部件、膨胀部件、制冷管路以及容器,所述换热执行部件包括压缩机、蒸发器以及冷凝器,所述膨胀部件包括均具有节流孔的制冷膨胀部件和制热膨胀部件,所述容器包括主容器和副容器,所述主容器与所述副容器之间设置有阀部件;所述制冷管路具有释放管路,所述制热膨胀部件具有进口与节流孔的上游连通的释放阀,所述释放阀的出口借由所述释放管路与所述副容器连通,所述释放阀具有基于运行制热模式设定的预设开启压力,以用于在切换至制热模式后,所述制热膨胀部件的节流孔上游的制冷剂迫使所述释放阀打开而将多余的制冷剂借由释放管路输送至所述副容器中。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室内换热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公知地,应用于室内换热的空调系统通常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换热执行部件、膨胀部件以及用于将这些换热执行部件和膨胀部件进行连接的制冷管路。以压缩机作为动力,借由制冷管路输送制冷剂,使制冷剂在经过换热执行部件及膨胀部件过程中发生物理状态的变化而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制冷和制热。
制冷过程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利用压缩机将来自蒸发器的低压气态的制冷剂压缩成高压气态的制冷剂,并将该制冷剂输送至冷凝器,冷凝器将该气态的制冷剂冷却成高压的液态的制冷剂,该液态制冷剂在经过膨胀部件的节流孔后进入到蒸发器,在经过膨胀部件的过程中,制冷剂蒸发汽化而对蒸发器外部的室内空气进行吸热并同时转化为低压气态(或气液混合态)的制冷剂,该制冷剂随后被压缩机抽吸并继续被压缩、输送,如此不断循环进行制冷。
制热过程的过程大致与制冷过程相反,其具体工作原理为:利用压缩机将来自来冷凝器的气态的制冷剂制成高温气态的制冷剂,并将制冷剂送至蒸发器,在经过蒸发器的过程中,制冷剂液化而对蒸发器外部的室内空气进行放热同时转化为低温液态制冷剂,该制冷剂随后经过膨胀部件的节流孔后进入到冷凝器,在经过膨胀部件并进入冷凝器的过程中汽化吸热而形成气态的制冷剂,该制冷剂重新被压缩机抽吸并被压缩、输送,如此不断循环进行制热。
由于仅利用存在于换热执行部件及制冷管路中的制冷剂的量进行制冷和制热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因而,为满足空调系统制冷和制热的使用要求,在制冷管路中需连入一个用于容纳更多制冷剂的容器(主容器),使得无论在制冷过程中还是制热过程中,制冷剂均经过该容器,以满足使用要求。
然而,公知地,在空调系统中,制热过程(制热模式)对制冷剂的需求量远少于制冷过程(制冷模式)对制冷剂的需求量,因而,在现有技术中,在制冷管路上还附接另一个容器,不妨将该容器称为副容器,在空调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时,利用副容器存储多余的制冷剂,而在空调系统切换至制冷模式时,将副容器中的制冷剂再重新供入制冷管路(或主容器,一般地,副容器附接于主容器)中,进而既能够满足制冷过程的要求,也能够满足制热过程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具体采用如下方式控制制冷剂的量:
在副容器与主容器之间(或者副容器与制冷管路之间)设置一个泵送装置(如,双向抽吸泵)。在空调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时,且在制热模式运行(启动)前,泵送装置按照设定程序从主容器(制冷管路)中抽吸预设量的制冷剂而存储于副容器中,以期使剩余的制冷剂满足制热过程的需求量,并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利用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制冷管路内的压力,并根据所检测的结果判断参与制热的制冷剂的量是否满足使用要求。例如,当所检测到的压力值高于制热过程的工作压力范围时,说明制冷剂过多,泵送装置随即向主容器中抽吸制冷剂,而当所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制热过程的工作压力范围时,说明制冷剂过少,泵送装置随即向副容器中抽吸制冷剂而将该制冷剂供入主容器中。在空调切换至制冷模式时,利用泵送装置将副容器中的制冷剂全部供入主容器中(由于制冷过程对制冷剂的需求量的范围较为宽泛,因而,可使所有制冷剂全部参与制冷)。
然而,现有技术中上述控制制冷剂的量的方式却存在如下缺陷:
1、利用泵送装置在制热模式启动前按照设定程序抽吸预设量的制冷剂可能会导致实际参与运行的制冷剂的量与需求量产生较大偏差(其原因在于,多种因素均可能影响对预设量的设定,例如,空调系统各部件自身的温度及环境温度可能对设定结果产生影响,再例如,包括制冷管路在内的各部件内部的容积的变化可能对设定结果产生影响),而若该偏差为下偏差,即,参与运行的制冷剂的量远小于制热过程对制冷剂的需求量,则会因在制冷剂过少的状态下启动制热模式而对空调系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空调系统的寿命。
2、虽然在启动制热模式后通过泵送装置最终能够将制冷剂补偿到合理量,然而,补偿过程依然需要一定时间,因而,这势必增加了正常运行的准备时间,影响了空调系统的工作效率。
3、设置泵送装置及相关压力传感器会增加空调系统的生产成本以及维护成本。
4、基于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并利用泵送装置主动抽吸或补偿制冷剂的控制制冷剂的方式增加了空调系统的复杂程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换热执行部件、膨胀部件、制冷管路以及容器,所述换热执行部件包括压缩机、蒸发器以及冷凝器,所述膨胀部件包括均具有节流孔的制冷膨胀部件和制热膨胀部件,
所述制冷膨胀部件与所述制热膨胀部件借由所述制冷管路而与所述换热执行部件以及所述容器连接成用于运行制冷模式的制冷回路以及用于运行制热模式的制热回路;
所述容器包括主容器和副容器,所述主容器与所述副容器之间设置有阀部件,所述阀部件使得在制冷模式中所述主容器与所述副容器以串联的方式均连接于所述制冷回路中,而在制热模式中仅所述主容器连接于所述制热回路中;
所述制冷管路具有释放管路,所述制热膨胀部件具有进口与节流孔的上游连通的释放阀,所述释放阀的出口借由所述释放管路与所述副容器连通,所述释放阀具有基于运行制热模式设定的预设开启压力,以用于在切换至制热模式后,所述制热膨胀部件的节流孔上游的制冷剂迫使所述释放阀打开而将多余的制冷剂借由释放管路输送至所述副容器中。
优选地,所述阀部件包括允许制冷剂从副容器流向主容器而反向截止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使得在制冷模式中制冷剂依次经过副容器以及主容器,并在制热模式中副容器能够向所述主容器补偿制冷剂。
优选地,所述制冷膨胀部件的上游的制冷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所述制热膨胀部件的上游的制冷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均配置有用于控制启闭的电控口。
优选地,
所述制冷回路与所述制热回路配置成通过四通阀而进行切换;所述四通阀使得制冷模式中的所述压缩机的上游管路和下游管路作为制热模式中的所述压缩机的下游管路和上游管路;
所述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还均配置有液控口;
自制冷模式中的所述压缩机的上游管路引出第一控制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阀的液控口;
自制冷模式中的所述压缩机的下游管路引出第二控制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阀的液控口。
优选地,
所述制冷膨胀部件设置于所述主容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制冷管路上,所述制热膨胀部件设置于所述主容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制冷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阀部件的下游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制冷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副容器的上游的制冷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
优选地,所述制热膨胀部件包括:
主体部,其具有轴向上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在所述进口端与所述出口端之间具有分隔部,节流孔开设于所述分隔部上使得制冷剂在从进口端流向出口端的过程中汽化;
所述释放阀包括:
阀体,其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径向上的一侧,所述阀体内形成有阀腔,所述阀腔的头部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进口端连通的阀口,所述阀体的外周上形成释放阀的出口,所述阀口作为释放阀的进口;
阀芯,其设置于所述阀腔中并通过沿所述阀腔移动而封堵所述阀口或将所述阀口打开而与释放阀的出口连通;
施力部件,其至少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于阀腔并用于朝阀口方向推抵所述阀芯。
优选地,所述释放阀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阀腔中的活塞以及设置于所述阀体的尾部的端盖,所述弹簧介于所述端盖与所述活塞之间;其中:
所述阀腔的尾部与外界大气连通;
所述端盖配置成能够沿所述阀体的轴向调整以调节所述弹簧的压缩程度。
优选地,所述阀体外套设有扩放套,所述扩放套在两侧与所述阀体的外周密封以使得所述扩放套与所述阀体围成封闭的环形腔隙;所述环形腔隙所对应的所述阀体上开设有周向排布的释放孔,所述扩放套的外周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环形腔隙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管口作为释放阀的出口。
优选地,所述主容器和副容器均呈扁箱状结构;所述主容器与所述副容器的对接端均形成缩口,所述阀部件直接设置于两个所述缩口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空调系统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系统能够对制热模式进行优化,且系统简单,运行高效。
本发明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处于制冷模式的运行状态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处于制热模式的运行状态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制冷膨胀部件的使用状态视图(释放阀处于关闭状态)。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制冷膨胀部件的使用状态视图(释放阀处于打开状态)。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主容器与副容器处于连接状态的主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主容器与副容器处于连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处于制冷模式的运行状态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处于制热模式的运行状态视图。
附图标记:
10-压缩机;11-四通阀;20-冷凝器;30-蒸发器;41-制冷膨胀部件;42-制热膨胀部件;43-释放阀;51-第一开关阀;52-第二开关阀;61-主容器;62-副容器;63-阀部件;71-释放管路;72-制冷管路;73-制冷管路;74-制冷管路;75-制冷管路;76-制冷管路;77-制冷管路;78-制冷管路;79-制冷管路;81-单向阀;82-单向阀;91-第一控制管路;92-第二控制管路;421-进口端;422-出口端;423-主体部;424-节流孔;431-阀体;4311-释放孔;432-阀腔;433-进口;434-阀芯;435-弹簧;436-活塞;4361-导向杆;437-端盖;4371-导向孔;438-扩放套;4381-环形腔隙;4382-连接管;439-出口;611-第一端口;612-第二端口;613-管接头;621-第一端口;622-第二端口;623-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发明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蒸发器30、冷凝器20、制冷膨胀部件41、制热膨胀部件42、主容器61、副容器62、四通阀11以及多条制冷管路。
压缩机10的出口通过制冷管路72与四通阀11连接,压缩机10的进口通过制冷管路74与四通阀11的连接,蒸发器30的A口通过制冷管路75与四通阀11连接,冷凝器20的A口通过制冷管路73与四通阀11连接。该四个制冷管路72,74,75,73具体连接至四通阀11的四个接口,该四通阀11通过其内部阀芯的转动动作而能够切换该四个制冷管路之间的通断,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四通阀11切换至第一状态后,制冷管路72与制冷管路73连通,且制冷管路74与制冷管路75连通;如图2所示,在四通阀11切换至第二状态后,制冷管路72与制冷管路75连通,且制冷管路74与制冷管路73连通。
制冷膨胀部件41、制热膨胀部件42以及主容器61、副容器62介于冷凝器20的B口与蒸发器30的B口之间,具体地,主容器61配置成具有位于两端的第一端口611和第二端口612,副容器62配置成具有位于两端的第一端口621和第二端口622;副容器62的第一端口621通过制冷管路76连接至冷凝器20的B口,并在制冷管路76上设置有单向阀81,该单向阀81允许制冷剂流向副容器62而反向截止;副容器62的第二端口622与主容器61的第一端口611连接,并且,副容器62的第二端口622与主容器61的第一端口611之间设置阀部件63,该阀部件63用于择机地控制副容器62与主容器61之间的通断;主容器61的第二端口611通过制冷管路79连接至冷凝器20的B口,且主容器61的第二端口612通过制冷管路77连接至蒸发器30的B口;主容器61的第一端口611处还通过制冷管路78连接至蒸发器30,并且,在制冷管路78上设置有单向阀82,该单向阀82允许制冷剂从蒸发器30流向主容器61而反向截止。
制冷膨胀部件41被设置于制冷管路77上,该制冷膨胀部件41内设置有节流孔,制冷剂在经过节流孔后由液态转化为气体并随后流向蒸发器30,在节流孔的上游的制冷管路77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51(常开阀),该第一开关阀51配置有电控口,该电控口控制第一开关阀51的启闭,进而控制制冷剂通过制冷膨胀部件41。
制热膨胀部件42被设置于制冷管路79上,该制热膨胀部件42内也设置有节流孔,制冷剂在经过节流孔后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并随后流向冷凝器20,在节流孔的上游的制冷管路79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52(常开阀),该第二开关阀52配置有液控口,该液控口控制第二开关阀52的启闭,进而控制制冷剂通过制热膨胀部件42。
基于上述可知:
如图1所示,在四通阀11切换至第一状态后,向第二开关阀52施加电信号,使第二开关阀52关闭,压缩机10将来自蒸发器30的气态的制冷剂压缩成高温气态的制冷剂,并依次通过制冷管路72、制冷管路73从冷凝器20的A口进入冷凝器20中,冷凝器20对该制冷剂降温而将其转化成液态的制冷剂,随后,制冷剂从冷凝器20的B口流出,由于第二开关阀52处于关闭状态,制冷剂只能通过制冷管路76流向副容器62,并由于制冷管路78设置有单向阀82,制冷剂仅能够依次通过副容器62、阀部件63(此时,阀部件63处于打开状态)、主容器61,并从主容器61的第二端口612流出,由于第二开关阀52处于关闭状态而第一开关阀51处于打开状态,从主容器61的第二端口612流出的制冷剂通过制冷管路77流向蒸发器30的B口,并在流经制冷管路77时经过制冷膨胀部件41,而在经过制冷膨胀部件41的节流孔后,制冷剂汽化而对经过蒸发器30的室内气流进行吸热而实现制冷。随后,制冷剂从蒸发器30的A口流出,并通过制冷管路75以及制冷管路74返回至压缩机10,不断循环。如此可知,在四通阀11切换至第一状态后,各换热执行部件、制冷膨胀部件41及制冷管路连接成制冷回路,制冷剂在制冷回路中流动而使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
如图2所示,在四通阀11切换至第二状态后,向第一开关阀51施加电信号,使得第一开关阀51关闭,压缩机10将来自冷凝器20的气态的制冷剂压缩成高温气态的制冷剂,并依次通过制冷管路72、制冷管路75从蒸发器30的A口送至蒸发器30中,在经过蒸发器30的过程中,制冷剂液化而向室内气流加热以实现制热,随后从蒸发器30的B口流出,由于第一开关阀51关闭,制冷剂只能通过制冷管路78,并随后通过主容器61的第一端口611流入主容器61(此时,阀部件63处于关闭状态,阻止制冷剂不会流向副容器62),在从主容器61的第二端口612后,制冷剂流经制冷管路79后从冷凝器20的B口进入冷凝器20,在流经制冷管路79时,制冷剂经过制热膨胀的节流孔,使得制冷剂汽化,汽化的制冷剂在冷凝器20中换热,随后从凝气器的A口流出,并通过制冷管路73、制冷管路74返回至压缩机10,不断循环。如此可知,在四通阀11切换至第二状态后,各换热执行部件、制热膨胀部件42及制冷管路连接成制热回路,制冷剂在制热回路中流动而使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
在本发明中,制热膨胀部件42配置有释放阀43,该释放阀43的进口与制热膨胀部件42的节流孔的上游连通,而释放阀43的出口通过释放管路71(也作为制冷管路)连接至副容器62中。并且,该释放阀43配置成直接借由制冷剂的压力打开,且其开启压力基于运行制热模式的制冷剂的额定压力范围设定(额定压力是保证制冷模式正常运行的压力,规定为节流孔上游的压力),例如,释放阀43的开启压力设定为运行制热模式的制冷剂的额定压力范围的上限。如此,每当节流孔上游的制冷管路77中制冷剂的压力超过额定压力范围时,释放阀43便打开,制冷剂便通过释放阀43及释放管路71流入到副容器62,直至制冷管路中的制冷剂将至额定压力范围以内。
由于制热模式所需制冷剂很少,包括主容器61在内的管路系统中的制冷剂足以满足制热需求,因而,在空调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后,空调系统在制冷剂充足的状态运行,而在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超出制热模式的需求量的制冷剂会使得制热膨胀部件42的节流孔的上游的制冷管路77的压力超过额定压力范围,而释放阀43能够响应于该压力而打开,从而将超出制冷模式需求量的制冷剂通过释放管路71而存储于副容器62中。
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的空调系统至少具有如下优势:
1、一方面,在制热模式运行前,空调系统并不主动的减少制冷剂的量,这使得空调系统在制冷剂充足的状态下启动并运行制热模式,进而能够有效避免空调系统在过少制冷剂状态下启动所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空调系统启动运行制热模式后,制热膨胀部件42的释放阀43响应于由过多的制冷剂导致的超出额定压力范围的压力而打开,进而使得多余的制冷剂从制热回路中排入副容器62,从而将参与制热的制冷剂的量将至符合制热模式的需求量。
2、在制热模式中,主容器61连入制热回路中以参与制热过程,副容器62用于存储多余的制冷剂,而在制冷模式中,副容器62与主容器61均连入制冷回路中,此时,副容器62也参与制冷过程,而现有技术中的副容器62在制冷模式中未连入制冷回路中(当然,在制热模式中也未连入制热回路),因而,现有技术中的主容器61的容积要远大于本发明的中主容器61以用于容纳制冷模式所需的制冷剂,而本发明利用主容器61和副容器62共同容纳制冷剂,因而,本发明中的主容器61与副容器62所占用的体积要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主容器61与副容器62所占用的体积,因而,本发明的空调系统能够构造出更集约的外形和结构。
3、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系统由于在制冷剂充足的状态下切换至制热模式,因而减少了运行的准备时间。
4、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系统利用释放阀43响应于制冷剂的压力而排出制热过程中多余的制冷剂,省去了泵送装置,且无需利用压力传感器对制冷剂的压力进行实时检测,因而,本空调系统生产成本及维护成本均较低,且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更为简单。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释放阀43的制热膨胀部件42的具体结构,该制热膨胀部件42包括柱状的主体部423,该主体部423具有轴向上的进口端421和出口端422,进口端421与出口端422之间设置有分隔部,节流孔424开设在分隔部上,制冷剂从进口端421进入,经过节流孔后从从出口端422流向冷凝器20。
如图3和图4所示,释放阀43形成于主体部423外周上的一侧,该释放阀43包括阀体431、阀芯434、活塞436、施力部件、端盖437以及扩放套438。阀体431形成于主体部423的外周上,阀体431内形成有阀腔432,阀腔432的头部开设有阀口,该阀口作为释放阀43的进口433与主体部423的出口端422连通;阀芯434设置于阀腔432中,活塞436装设于阀芯434后侧的阀腔432中,端盖437设置于阀体431的尾部并与阀体431螺纹配合;施力部件包括弹簧435,该弹簧435设置于阀腔432中并介于活塞436与端盖437之间以用于朝阀口方向推抵阀芯434而使阀芯434封堵阀口。通过旋拧端盖437而调节弹簧435的压缩程度,使得制冷剂在大于额定压力范围时克服弹簧435的弹力而将推抵阀芯434而将阀口打开。扩放套438套设于阀体431外且扩放套438的两侧与阀体431密封设置,使得扩放套438与阀体431围成封闭的环形腔隙4381,并在扩放套438的外周上设置连接管4382,该连接管4382与环形腔隙4381连通,连接管4382的内孔作为释放阀43的出口439,释放管路71连接至连接管4382,以使得释放阀43的出口439借由释放管路71连接至副容器62。与环形腔隙4381对应的阀体431外周上开设有众多释放孔4311,如图当阀芯434将阀口打开后,制冷剂通过阀口而进入到阀腔432中,并通过释放孔4311而进入到环形腔隙4381中,并随后通过连接管4382流入释放管,最终流入副容器62中。优选地,活塞436连接有导向杆4361,端盖437上开设有导向孔4371,导向杆4361穿设导向孔4371,如此,导向孔4371与导向杆4361配合以对活塞436进行导向,进而提高了活塞436动作的稳定性。
上述结构的释放阀43的优势在于:
1、通过调整弹簧435的压缩量可调节释放阀43的开启压力,进而能够满足不同制热模式的额定工作压力的要求。
2、释放孔4311能够对制冷剂的排出提供一定阻力,避免制冷剂单次排出后节流孔上游的制冷剂的压力骤降,影响制冷剂在节流孔424处的汽化过程。
3、可在活塞436与端盖437之间增设成对设置的永磁体而与弹簧435联合控制释放阀43的开启压力。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副容器62与主容器61之间的阀部件63配置成单向阀,例如,配置成锥芯单向阀,该单向阀允许副容器62中的制冷剂流向主容器61而逆向截止。
将阀部件63配置成单向阀的优势在于:
1、在空调系统启动运行制热模式时,阀部件63响应于来自制冷管路78内制冷剂的压力而自动关闭以限制制冷剂进入到副容器62,进而省去了单独控制阀部件63关闭的过程,而在空调系统启动运行制冷模式时,阀部件63响应于来自副容器62的制冷剂的压力而自动打开,进而省去单独控制阀部件63打开的过程。
2、当因释放阀43开启而使得过多的制冷剂流入至主容器61而导致制热回路中的制冷剂变少时,阀部件63自动打开而向主容器61中补偿制冷剂。例如,压缩机10的压力波动可能导致制冷剂在额定量的范围内压力依然高于额定压力,进而导致制冷剂依然通过释放阀43排入副容器62,进而导致制热回路中的制冷剂变少,而在压缩机10运行平稳后,包括主容器61在内的制冷回路中的压力反而降低,而此时,副容器62向主容器61内补偿制冷剂。
3、在空调系统停止运行后,副容器62内的制冷剂可通过阀部件63进入到主容器61中,以用于为制热回路提供充足的制冷剂。
制冷膨胀部件41的具体结构与制热膨胀部件42的主体部423的结构大致相同。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结构的主容器61、副容器62以及连接关系。具体地,主容器61和副容器62均构造成扁箱状结构,主容器61的两端均形成缩口,该两个缩口为第一端口611和第二端口612,副容器62的两端均形成缩口,该两个缩口为第一端口621和第二端口622,阀部件63配置成锥芯单向阀,该锥芯单向阀直接安装于副容器62与主容器61的两个缩口之间。副容器62的中部形成有管接头623,上述的释放管路71连接至管接头623,主容器61靠近第一端口611的位置也形成有管接头613,该制冷管路78连接至该管接头613。另外,将主容器61与副容器62的容积比配置成大于0.7,以用于保证在停止运行后足够的制冷剂进入到主容器61中。另外,可通过合理配置具体结构而使得主容器61和副容器62安装于蒸发器30或者冷凝器20处。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地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相对于上述的空调系统的区别在于对第一开关阀51和第二开放阀引入液控信号。具体地,第一开关阀51和第二开关阀52在配置有电控口的基础上还配置液控口;自制冷管路75引出第一控制管路91(液控管路)而连接至第一开关阀51的液控口,自制冷管路73引出第二控制管路92(液控管路)而连接至第二开关阀52的液控口。
在制冷回路中,制冷管路73为压缩机10的下游管路,而制冷管路75为压缩机10的上游管路,因而,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制冷管路73的压力大于制冷管路75的压力;在制热回路中,制冷管路73为压缩机10的上游管路,而制冷管路75为压缩机10的下游管路,因而,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制冷管路75的压力大于制冷管路73。
如图7所示,当空调系统切换至制冷模式时,第二控制管路92响应于制冷管路73的高压信号而作用于第二开关阀52的液控口以将第二开关阀52关闭,而第一控制管路91响应制冷管路75的低压信号而使得第一开关阀51保持在打开状态,如此,符合制冷模式对两个开关阀的启闭要求。
如图8所示,当空调系统切换至制热模式时,第一控制管路91响应于制冷管路75的高压信号而作用于第一开关阀51的液控口以将第一开关阀51关闭,而第二控制管路92响应于制冷管路73的低压信号而使得第二开关阀52保持在打开状态,如此,复合制热模式对两个开关阀的启闭要求。
而在本空调系统中,两个开关阀的电控口仅在控制管路出现故障时使用。
上述的空调系统的优势在于:
开关阀响应于引自压缩机10的上游和下游的控制管路而启闭,使得在切换至某一模式后开关阀自动的切换至与该模式匹配的启闭状态,进而能够避免引入外接信号(如电信号)控制开关阀,如此,空调系统的控制系统更加简单。
若控制管路出现故障,可通过电信号作用于开关阀的电控口而控制开关阀。因此,利用液控与电控对开关阀进行可选地控制,进而为空调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双重保障。
此外,尽管已经在本发明中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其范围包括任何和所有基于本发明的具有等同元件、修改、省略、组合(例如,各种实施例交叉的方案)、改编或改变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书中的元件将被基于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宽泛地解释,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本申请的实施期间所描述的示例,其示例将被解释为非排他性的。因此,本说明书和示例旨在仅被认为是示例,真正的范围和精神由以下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所指示。
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时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以被分组在一起以简单化本发明。这不应解释为一种不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一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意图。相反,本发明的主题可以少于特定的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从而,以下权利要求书作为示例或实施例在此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发明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换热执行部件、膨胀部件、制冷管路以及容器,所述换热执行部件包括压缩机、蒸发器以及冷凝器,所述膨胀部件包括均具有节流孔的制冷膨胀部件和制热膨胀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膨胀部件与所述制热膨胀部件借由所述制冷管路而与所述换热执行部件以及所述容器连接成用于运行制冷模式的制冷回路以及用于运行制热模式的制热回路;
所述容器包括主容器和副容器,所述主容器与所述副容器之间设置有阀部件,所述阀部件使得在制冷模式中所述主容器与所述副容器以串联的方式均连接于所述制冷回路中,而在制热模式中仅所述主容器连接于所述制热回路中;
所述制冷管路具有释放管路,所述制热膨胀部件具有进口与节流孔的上游连通的释放阀,所述释放阀的出口借由所述释放管路与所述副容器连通,所述释放阀具有基于运行制热模式设定的预设开启压力,以用于在切换至制热模式后,所述制热膨胀部件的节流孔上游的制冷剂迫使所述释放阀打开而将多余的制冷剂借由释放管路输送至所述副容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部件包括允许制冷剂从副容器流向主容器而反向截止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使得在制冷模式中制冷剂依次经过副容器以及主容器,并在制热模式中副容器能够向所述主容器补偿制冷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膨胀部件的上游的制冷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所述制热膨胀部件的上游的制冷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均配置有用于控制启闭的电控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回路与所述制热回路配置成通过四通阀而进行切换;所述四通阀使得制冷模式中的所述压缩机的上游管路和下游管路作为制热模式中的所述压缩机的下游管路和上游管路;
所述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还均配置有液控口;
自制冷模式中的所述压缩机的上游管路引出第一控制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阀的液控口;
自制冷模式中的所述压缩机的下游管路引出第二控制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阀的液控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膨胀部件设置于所述主容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制冷管路上,所述制热膨胀部件设置于所述主容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制冷管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部件的下游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制冷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副容器的上游的制冷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膨胀部件包括:
主体部,其具有轴向上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在所述进口端与所述出口端之间具有分隔部,节流孔开设于所述分隔部上使得制冷剂在从进口端流向出口端的过程中汽化;
所述释放阀包括:
阀体,其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径向上的一侧,所述阀体内形成有阀腔,所述阀腔的头部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进口端连通的阀口,所述阀体的外周上形成释放阀的出口,所述阀口作为释放阀的进口;
阀芯,其设置于所述阀腔中并通过沿所述阀腔移动而封堵所述阀口或将所述阀口打开而与释放阀的出口连通;
施力部件,其至少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于阀腔并用于朝阀口方向推抵所述阀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阀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阀腔中的活塞以及设置于所述阀体的尾部的端盖,所述弹簧介于所述端盖与所述活塞之间;其中:
所述阀腔的尾部与外界大气连通;
所述端盖配置成能够沿所述阀体的轴向调整以调节所述弹簧的压缩程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外套设有扩放套,所述扩放套在两侧与所述阀体的外周密封以使得所述扩放套与所述阀体围成封闭的环形腔隙;所述环形腔隙所对应的所述阀体上开设有周向排布的释放孔,所述扩放套的外周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环形腔隙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管口作为释放阀的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容器和副容器均呈扁箱状结构;所述主容器与所述副容器的对接端均形成缩口,所述阀部件直接设置于两个所述缩口之间。
CN202211592127.8A 2022-12-13 2022-12-13 空调系统 Active CN1156823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2127.8A CN115682376B (zh) 2022-12-13 2022-12-13 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2127.8A CN115682376B (zh) 2022-12-13 2022-12-13 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2376A true CN115682376A (zh) 2023-02-03
CN115682376B CN115682376B (zh) 2023-04-11

Family

ID=85056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92127.8A Active CN115682376B (zh) 2022-12-13 2022-12-13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823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26052A (zh) * 2023-02-15 2023-04-28 中联云港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除湿功能的空调制冷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8303A (en) * 1972-10-04 1975-06-10 Stephen F Skala Thermal exchange fluid preparation of foods
CN103307709A (zh) * 2013-06-03 2013-09-1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制冷剂充注量可调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CN105650735A (zh) * 2016-02-24 2016-06-08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室内机、室外机、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空调系统
CN211650528U (zh) * 2018-11-09 2020-10-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CN212644788U (zh) * 2020-08-04 2021-03-02 重庆瑞恒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系统的排空装置和中央空调系统
CN113015876A (zh) * 2018-11-13 2021-06-22 Smc株式会社 双冷却器
CN114151934A (zh) * 2021-12-07 2022-03-0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8303A (en) * 1972-10-04 1975-06-10 Stephen F Skala Thermal exchange fluid preparation of foods
CN103307709A (zh) * 2013-06-03 2013-09-1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制冷剂充注量可调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CN105650735A (zh) * 2016-02-24 2016-06-08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室内机、室外机、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空调系统
CN211650528U (zh) * 2018-11-09 2020-10-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CN113015876A (zh) * 2018-11-13 2021-06-22 Smc株式会社 双冷却器
CN212644788U (zh) * 2020-08-04 2021-03-02 重庆瑞恒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系统的排空装置和中央空调系统
CN114151934A (zh) * 2021-12-07 2022-03-0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26052A (zh) * 2023-02-15 2023-04-28 中联云港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除湿功能的空调制冷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2376B (zh) 202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288432A1 (en) Tandem compressors with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uction valve
US4058988A (en) Heat pump system with high efficiency reversible helical screw rotary compressor
CN106382701A (zh) 多联机空调及其室外机、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332635B (zh) 一种双级压缩多补气制冷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US8991207B2 (en) Refrigerating cycle apparatus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7990579B (zh) 制冷系统、具有该制冷系统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15682376B (zh) 空调系统
JPH0345861A (ja) 冷却装置及び冷却方法
JPH0694953B2 (ja) 密閉冷凍回路
CN110940119B (zh) 一种制冷模式下冷媒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113847345B (zh) 用于悬浮轴承的供气系统及制冷系统
US20220205692A1 (en) Oil return control method of multi-functional multi-split system with double four-way valves
CN109341132B (zh)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56395A (zh) 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89768A (zh) 压缩机以及制冷装置
CN112013496A (zh)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制冷设备
CN112229095A (zh) 热泵机组
CN215571358U (zh) 一种具有自然冷却功能的复合型制冷系统
CN113302436A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12628895B (zh) 直膨式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US10401063B2 (en) Subsystem for a vapour-compression system, a vapour-compressio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a vapour-compression system
CN113375354B (zh) 制冷系统及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4061162A (zh)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594951A (zh) 一种空调机组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0123210U (zh) 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