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56395A - 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56395A
CN111256395A CN201811455958.4A CN201811455958A CN111256395A CN 111256395 A CN111256395 A CN 111256395A CN 201811455958 A CN201811455958 A CN 201811455958A CN 111256395 A CN111256395 A CN 111256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ansion valve
electronic expansion
opening degree
temperature
l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559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贝
黄之敏
谢郦卿
胡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559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563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56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563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补气增焓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经济器、蒸发器,经济器具有主回路和副回路,压缩机具有出气口、进气口和补气口,出气口连通冷凝器的入口,冷凝器的出口经经济器的主回路、第一电子膨胀阀和蒸发器连通至进气口,形成第一回路;冷凝器的出口经第二电子膨胀阀、经济器的副回路连通至补气口,形成用于补气的第二回路;冷凝器的出口经第三电子膨胀阀连通至进气口,形成用于补液的第三回路。本申请的补气增焓系统利用第一回路制热,当制热量不足时利用第二回路补气,当排气温度过高时利用第三回路补液,实现提高制热量的同时降低排气温度。

Description

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补气增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空调机组或热泵系统的低温制热能力。目前补气增焓技术主要应用于R410A、R22等理论排气温度相对较低的冷媒,使用补气增焓技术可以满足低温制热工况下制热量提升的要求。但是当补气增焓技术使用理论排气温度较高的冷媒(比如R32)时,仅依赖补气增焓技术,制热量虽有上升,但排气温度得不到有效降低,造成低温制热工况下排气温度不可控。
因此,需要解决低温制热工况下,补气增焓技术排气温度过高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期解决现有技术中补气增焓系统排气温度过高的问题,实现制热量提升的同时降低排气温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补气增焓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经济器、蒸发器,所述经济器具有主回路和副回路,所述压缩机具有出气口、进气口和补气口,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入口,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经所述经济器的主回路、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所述蒸发器连通至所述进气口,形成第一回路;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经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经济器的副回路连通至所述补气口,形成用于补气的第二回路;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经第三电子膨胀阀连通至所述进气口,形成用于补液的第三回路。
优选地,上述的补气增焓系统还包括:第一感温包,位于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之间;第二感温包,位于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经济器的蒸发副回路入口之间;第三感温包,位于所述经济器的蒸发副回路出口与所述补气口之间。
优选地,上述的补气增焓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感温包测得的温度T1、所述第二感温包测得的温度T2、所述第三感温包测得的温度T3生成控制信号,包括:当T1<t1,生成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关闭、且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关闭的信号;当t1<T1<t2,生成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启、且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关闭的信号,当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启时,还包括:当t3<T3-T2<t4,生成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不变的信号;当T3-T2>t4,生成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增大的信号,直至t3<T3-T2<t4;当T3-T2<t3,生成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减小的信号,直至t3<T3-T2<t4;当T1>t2,生成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不变、且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开度增大的信号,直至t1<T1<t2。
优选地,上述的补气增焓系统中,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增大的信号是: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每次x*n的速度增大,n为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总步数,1%<x<5%,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减小的信号是: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每次x*n的速度减小;和/或,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开度增大的信号是: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每次y*m的速度增大,m为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总步数,1%<y<2%。
优选地,上述的补气增焓系统中,t1=95℃且t2=105℃,和/或,t3=0℃且t4=5℃。
优选地,上述的补气增焓系统中,所述第二感温包替换为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测得压力P2,根据冷媒在压力P2下对应的饱和温度得到温度T2。
优选地,上述的补气增焓系统还包括:第四感温包,位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进气口之间;以及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四感温包测得的温度T4,生成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控制信号。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补气增焓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补气增焓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得所述第一感温包的检测温度T1、所述第二感温包的检测温度T2和所述第三感温包的检测温度T3;当T1<t1,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均关闭;当t1<T1<t2,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启、且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关闭,并且:当t3<T3-T2<t4,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不变;当T3-T2>t4,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增大,直至t3<T3-T2<t4;当T3-T2<t3,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减小,直至t3<T3-T2<t4;当T1>t2,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不变、且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开度增大,直至t1<T1<t2。
优选地,上述的控制方法中,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增大的方法是: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每次x*n的速度增大,n为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总步数,1%<x<5%,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减小的方法是: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每次x*n的速度减小;和/或,控制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开度增大的方法是:控制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每次y*m的速度增大,m为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总步数,1%<y<2%。
优选地,上述的控制方法中,t1=95℃且t2=105℃,和/或,t3=0℃且t4=5℃。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通过第一回路进行制热,当压缩机排气温度升高,超过常规阈值时,表明制热量不足,则利用第二回路补气,以提升制热量;当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超过安全阈值时,利用第三回路补液,以降低排气温度。通过第一回路、第二回路和第三回路协同作用,实现既提升低温制热工况下的制热量,同时又能有效地控制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补气增焓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补气增焓系统常规制热时冷媒的流通示意图;
图3示出补气增焓系统补气时冷媒的流通示意图;
图4示出补气增焓系统补液时冷媒的流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图1示出实施例中补气增焓系统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补气增焓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经济器3和蒸发器4。压缩机1具有出气口101、进气口102和补气口103。冷凝器2具有入口201和出口202。蒸发器4具有入口401和出口402。经济器3具有主回路301和副回路302,主回路301具有入口3011和出口3012,副回路302具有入口3021和出口3022。
经济器3的工作原理是:使进入主回路301的冷媒得到过冷,使进入副回路302的冷媒吸热蒸发。当主回路301和副回路302同时工作时,主回路301中的冷媒和副回路302中的冷媒发生热交换,进一步增加主回路301的过冷度和副回路302的蒸发量。
压缩机1的出气口101连通冷凝器2的入口201,冷凝器2的出口202经经济器3的主回路301、第一电子膨胀阀51和蒸发器4连通至进气口102,形成第一回路A;冷凝器2的出口202经第二电子膨胀阀52、经济器3的副回路302连通至补气口103,形成用于补气的第二回路B;冷凝器2的出口202经第三电子膨胀阀53连通至进气口102,形成用于补液的第三回路C。
也就是说,从冷凝器2的出口202出来的冷媒分为三路,可以流经第一回路A、第二回路B和第三回路C。在低温制热工况(本申请的补气增焓系统可用于任意制热工况和任意制冷工况,在实施例中以低温制热工况为例进行说明,但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补气增焓系统的应用范围的限制)下,第一回路A是制热主回路。从压缩机1的出气口101出来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进入冷凝器2,冷凝器2高温高压气态冷媒液化成液态,同时放热以加热室内空气,提高室温。从冷凝器2的出口202出来的液态冷媒进入经济器3的主回路301,经过热交换变成低温液态冷媒进入蒸发器4。蒸发器4使低温液态冷媒吸收室外空气的热量,蒸发气化,成为气态冷媒,经进气口102回到压缩机1中,由压缩机1压缩加压。第一回路A中的第一电子膨胀阀51用于控制进入蒸发器4的冷媒量,第一电子膨胀阀51可以设置多个,以提高控制精度。
第二回路B是补气回路。当压缩机1的制热量不足(表现为从压缩机1的出气口101排出的气体温度上升至超过一常规阈值),需要开启第二回路B补气。具体来说,从冷凝器2出来的一部分液态冷媒进入经济器3的副回路302,蒸发产生蒸汽,蒸汽通过补气口103进入压缩机1。利用蒸汽的进入,把压缩机1原先一段式的压缩过程分为一个准二级的压缩过程。具体来说,当仅第一回路A连通时,压缩机1接收蒸发器4从室外空气吸收来的热量,进行第一部分能量(称为能量a)的压缩。当第二回路B连通时,蒸汽进入压缩机,正在被压缩机1压缩的能量a与进来的蒸汽混和,成为新的能量b,该能量b被进行“二级”压缩后,排出至冷凝器2。由于压缩机1得到了补气,经压缩后去往冷凝器2的排气量有所增加,使得在冷凝器2中与水发生热交换的冷媒数量增加,从而制热量增加。另外,经济器3的副回路302吸热产生蒸汽的同时,也增加了主回路301中冷媒的过冷度,使过冷后的冷媒在蒸发器4中吸收的热量增加,相当于间接提高了蒸发器4给压缩机1提供的能量。因此,通过第一回路A和第二回路B协同作用,极大增加了补气增焓系统的制热量。第二回路B中的第二电子膨胀阀52用于控制进入经济器3的副回路302的冷媒量,第二电子膨胀阀52可以设置多个,以提高控制精度。
第三回路C是吸气带液回路。当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持续升高,超过安全阈值时,需要开启第三回路C补液。具体来说,自冷凝器2出来的一部分液态冷媒通过第三电子膨胀阀53节流,适量进入压缩机1的吸气管路,与自蒸发器4出来的气态冷媒混合,使压缩机1吸入气液混合冷媒,降低吸气温度,进而降低排气温度。第三回路C中的第三电子膨胀阀53用于控制进入压缩机1的液态冷媒量,第三电子膨胀阀53可以设置多个,以提高控制精度。
上述的补气增焓系统通过第一回路A进行制热,当压缩机1排气温度升高,超过常规阈值时,利用第二回路B补气,提升制热量;当压缩机1排气温度过高超过安全阈值时,利用第三回路C补液,以降低排气温度。通过第一回路A、第二回路B和第三回路C协同作用,实现既提升低温制热工况下的制热量,同时又能有效地控制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
下面结合图2至图4说明补气增焓系统在常规制热、补气和补液时的原理。总的来说,通过设置在各个回路中的感温包或压力传感器,检测各个回路中的温度,并基于温度控制各个回路中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从而实现各个回路中流通的冷媒量的控制。具体来说,压缩机1的出气口101与冷凝器2的入口201之间设有第一感温包61,第二感温包61检测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T1。第二电子膨胀阀52与经济器3的副回路302的入口3021之间设有第二感温包62,第二感温包62检测经济器3的副回路302的入口3021处的吸入温度T2。经济器3的副回路302的出口3022与压缩机1的补气口103之间设有第三感温包63,第三感温包63用于检测经济器3的副回路302的出口3022处的排出温度T3。以及,蒸发器4的出口402与压缩机1的进气口102之间设有第四感温包64,第四感温包64用于检测蒸发器4的出口402处的温度T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感温包61、第二感温包62、第三感温包63、第四感温包64均可替换为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测得管路中的压力,根据冷媒在所测压力下对应的饱和温度获得所需检测温度。例如,第二感温包62可替换为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测得压力P2,根据冷媒在压力P2下对应的饱和温度得到温度T2。
补气增焓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控制模块根据第一感温包测得的温度T1、第二感温包测得的温度T2、第三感温包测得的温度T3、第四感温包64测得的温度T4生成控制信号。当T1<t1,生成第二电子膨胀阀52关闭、且第三电子膨胀阀53关闭的信号。在制热时第一回路A总是连通的,即第一电子膨胀阀51始终处于开启状态。t1是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T1的常规阈值,当T1<t1,表明压缩机1的制热量足够,仅开启第一回路A即可满足制热需求。当仅开启第一回路A进行常规制热时,参照图2箭头所示的冷媒流通过程,气态冷媒自压缩机1排出后进入冷凝器2液化放热;液态冷媒自冷凝器2排出后进入经济器3的主回路301换热,并经蒸发器4吸热蒸发后回到压缩机1,完成一个制热循环。在此过程中,控制模块根据温度T4生成第一电子膨胀阀51的开度控制信号。例如,当温度T4位于一设定温度区间内,则生成保持第一电子膨胀阀51的开度不变的信号;当温度T4小于该设定温度区间,则生成逐渐减小第一电子膨胀阀51的开度的信号,直到温度T4回到该设定温度区间;当温度T4大于该设定温度区间,则逐渐增大第一电子膨胀阀51的开度,直到温度T4回到该设定温度区间。该设定温度区间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增大和减小第一电子膨胀阀51的开度可通过每个单位时间调整一定步数的方式进行。
当t1<T1<t2,生成第二电子膨胀阀52开启、且第三电子膨胀阀53关闭的信号。当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T1超过常规阈值t1,但仍在安全阈值t2范围内,表明压缩机1制热量不足且排气温度T1仍然可控,需要开启第二回路B进行补气,以提高制热量。t1<t2,t1和t2的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优选的实施例中,t1可设为95℃,t2可设为105℃。参照图3所示第一回路A和第二回路B协同工作时冷媒的流程过程。第一回路A中的冷媒在继续流通,此外第二电子膨胀阀52打开,从冷凝器2出来的一部分冷媒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52进入经济器3的副回路302中,吸收热量蒸发形成蒸汽,蒸汽通过补气口103进入压缩机1中,增加压缩机1的制热量。在此过程中,需要控制经济器3的副回路302的出口处3022的温度T3大于入口处3021的温度T2,以确保从补气口103补入压缩机1的是气态冷媒且能给压缩机1增加供压缩的能量。具体来说,当第二电子膨胀阀52开启时,通过T3-T2的温度差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52的开度,包括:当t3<T3-T2<t4,生成第二电子膨胀阀52开度不变的信号。当T3-T2的温度差保持在合适的范围t3~t4内,表明第二电子膨胀阀52的开度合适,无需调整。t3<t4,t3为0℃,t4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t4=5℃。当T3-T2>t4,生成第二电子膨胀阀52开度增大的信号,直至t3<T3-T2<t4。当T3-T2的温度差超过t4,表明经济器3的副回路302中生成的蒸汽不足,因此逐渐增大第二电子膨胀阀52的开度,直到T3-T2的温度差回到范围t3~t4内,保持第二电子膨胀阀52的开度不变。当T3-T2<t3,生成第二电子膨胀阀52开度减小的信号,直至t3<T3-T2<t4。当T3-T2的温度差小于t3,表明经济器3的副回路302中生成的蒸汽过多,因此逐渐减小第二电子膨胀阀52的开度,直到T3-T2的温度差回到范围t3~t4内,保持第二电子膨胀阀52的开度不变。可以通过单位时间内调整步数的方式增大和减小第二电子膨胀阀52的开度。例如,假设第二电子膨胀阀52的开度总步数为n步,n为正整数,可以按照每次x*n的速度增大第二电子膨胀阀52的开度,x的范围例如为1%~5%。当第二电子膨胀阀52的开度需要减小时,也可以按照每次x*n的速度进行控制。通过调整第二电子膨胀阀52的开度,使T3-T2的温度差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第二回路B能给压缩机1提供适量的补气,以提升制热量。其中,电子膨胀阀每次调整开度均需要一个时间间隔重新得到反馈信息,该时间间隔与系统的反应速度有关,有可能是几秒钟,如2s,5s;也有可能是几分钟,如1min,2min。时间间隔越小,调整精度越高。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电子膨胀阀按照每几分钟,如每5分钟的频率调整一次开度。
进一步的,当T1>t2,生成第二电子膨胀阀52开度不变、且第三电子膨胀阀53开度增大的信号,直至t1<T1<t2。当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T1持续上升至超过安全阈值t2,表明虽然通过第二回路B实现制热量的提升,但与此同时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T1失去控制,需要降低排气温度T1。参照图4所示补气增焓系统补液时的冷媒流通过程,此时保持第二电子膨胀阀52开度不变(当然仍要监控T3-T2的温度差,当T3-T2超出t3~t4的范围时仍按照上述逻辑调整第二电子膨胀阀52的开度),使第一回路A制热时第二回路B持续补气,并开启第三回路C进行补液。具体来说,根据排气温度T1逐渐增大第三电子膨胀阀53的开度,使压缩机1吸入气液混合冷媒,以降低排气温度T1。第三电子膨胀阀53开度增大的信号也可以是步数调整速度信号,例如第三电子膨胀阀53的开度以每次y*m的速度增大,m为第三电子膨胀阀53的开度总步数,y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一般y设置减小,避免压缩机1吸入过多液体影响压缩性能,例如设为1%<y<2%。当T1回到t1~t2范围时,表明排气温度T1已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关闭第三电子膨胀阀53。进一步的,当T1回到T1<t1的范围,表明制热量足够,可以关闭第二电子膨胀阀52进行常规制热。通过第一回路A、第二回路B、第三回路C的协同作用,实现补气增焓系统提升制热量的同时有效控制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T1。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补气增焓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任意实施例所描述的补气增焓系统。该控制方法主要包括:获得第一感温包61的检测温度T1、第二感温包62的检测温度T2、第三感温包63的检测温度T3、第四感温包64的检测温度T4。当T1<t1(t1例如设为95℃),制第二电子膨胀阀52和第三电子膨胀阀53均关闭,此时补气增焓系统进行第一回路A常规制热。常规制热时,根据温度T4调整第一电子膨胀阀51的开度。当t1<T1<t2(t2例如设为105℃),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52开启、且第三电子膨胀阀53关闭,使第二回路B产生补气。此时,根据T3-T2的温度差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52的开度,使第二回路B产生适量的补气,以提升制热量。具体来说,当t3<T3-T2<t4(t3可设为0℃,t4可设为5℃),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52开度不变;当T3-T2>t4,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52开度增大,如按照每次开度总步数的1%~5%的速度增大,直至t3<T3-T2<t4;当T3-T2<t3,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52开度减小,如按照每次开度总步数的1%~5%的速度减小,直至t3<T3-T2<t4。当T1>t2,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52开度不变、且第三电子膨胀阀53开度增大,使第三回路C产生适量液体进入压缩机1的吸气回路,以降低排气温度T1,直至t1<T1<t2。可以按照每次y*m的速度增大第三电子膨胀阀的开度,m为第三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总步数,1%<y<2%。通过控制第一回路A、第二回路B、第三回路C协同作用,实现补气增焓系统提升制热量的同时有效控制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T1。其中每个回路的具体工作原理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重复说明。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补气增焓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经济器、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经济器具有主回路和副回路,所述压缩机具有出气口、进气口和补气口,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入口,
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经所述经济器的主回路、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所述蒸发器连通至所述进气口,形成第一回路;
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经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经济器的副回路连通至所述补气口,形成用于补气的第二回路;
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经第三电子膨胀阀连通至所述进气口,形成用于补液的第三回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感温包,位于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之间;
第二感温包,位于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经济器的蒸发副回路入口之间;
第三感温包,位于所述经济器的蒸发副回路出口与所述补气口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感温包测得的温度T1、所述第二感温包测得的温度T2、所述第三感温包测得的温度T3生成控制信号,包括:
当T1<t1,生成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关闭、且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关闭的信号;
当t1<T1<t2,生成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启、且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关闭的信号,当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启时,还包括:
当t3<T3-T2<t4,生成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不变的信号;
当T3-T2>t4,生成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增大的信号,直至t3<T3-T2<t4;
当T3-T2<t3,生成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减小的信号,直至t3<T3-T2<t4;
当T1>t2,生成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不变、且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开度增大的信号,直至t1<T1<t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增大的信号是: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每次x*n的速度增大,n为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总步数,1%<x<5%,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减小的信号是: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每次x*n的速度减小;和/或
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开度增大的信号是: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每次y*m的速度增大,m为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总步数,1%<y<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t1=95℃且t2=105℃,和/或,t3=0℃且t4=5℃。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温包替换为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测得压力P2,根据冷媒在压力P2下对应的饱和温度得到温度T2。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感温包,位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进气口之间;以及
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四感温包测得的温度T4,生成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控制信号。
8.一种补气增焓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补气增焓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感温包的检测温度T1、所述第二感温包的检测温度T2和所述第三感温包的检测温度T3;
当T1<t1,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均关闭;
当t1<T1<t2,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启、且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关闭,并且:
当t3<T3-T2<t4,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不变;
当T3-T2>t4,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增大,直至t3<T3-T2<t4;
当T3-T2<t3,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减小,直至t3<T3-T2<t4;
当T1>t2,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不变、且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开度增大,直至t1<T1<t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增大的方法是: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每次x*n的速度增大,n为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总步数,1%<x<5%,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减小的方法是: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每次x*n的速度减小;和/或
控制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开度增大的方法是:控制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每次y*m的速度增大,m为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总步数,1%<y<2%。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t1=95℃且t2=105℃,和/或,t3=0℃且t4=5℃。
CN201811455958.4A 2018-11-30 2018-11-30 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2563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5958.4A CN111256395A (zh) 2018-11-30 2018-11-30 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5958.4A CN111256395A (zh) 2018-11-30 2018-11-30 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56395A true CN111256395A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46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55958.4A Pending CN111256395A (zh) 2018-11-30 2018-11-30 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5639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8410A (zh) * 2020-06-30 2020-11-13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多联机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US20220268496A1 (en) * 2021-02-09 2022-08-25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Reversible heat pump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96753Y (zh) * 2006-12-26 2007-12-26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带经济器的中间补气压缩机制冷系统
CN102353126A (zh) * 2011-09-09 2012-02-15 大连旺兴机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补气涡旋压缩机空调控制系统
JP2012097755A (ja) * 2012-01-12 2012-05-24 Fujitsu General Ltd インジェクション対応2段圧縮ロータリ圧縮機
CN102538318A (zh) * 2012-02-19 2012-07-04 周玉涛 一种制冷系统吸气温度的控制办法
CN202304098U (zh) * 2011-11-10 2012-07-04 北京永源热泵有限责任公司 超高温水源热泵机组
CN102692104A (zh) * 2011-03-25 2012-09-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202813914U (zh) * 2012-07-12 2013-03-20 秦皇岛长丰太和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系统
CN203274355U (zh) * 2013-05-07 2013-11-06 江苏辛普森新能源有限公司 压缩机自动降温的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03657295U (zh) * 2013-12-05 2014-06-18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源调控超低温热泵
CN106918172A (zh) * 2015-12-24 2017-07-04 青岛海尔新能源电器有限公司 低温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低温热泵系统及空调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96753Y (zh) * 2006-12-26 2007-12-26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带经济器的中间补气压缩机制冷系统
CN102692104A (zh) * 2011-03-25 2012-09-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02353126A (zh) * 2011-09-09 2012-02-15 大连旺兴机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补气涡旋压缩机空调控制系统
CN202304098U (zh) * 2011-11-10 2012-07-04 北京永源热泵有限责任公司 超高温水源热泵机组
JP2012097755A (ja) * 2012-01-12 2012-05-24 Fujitsu General Ltd インジェクション対応2段圧縮ロータリ圧縮機
CN102538318A (zh) * 2012-02-19 2012-07-04 周玉涛 一种制冷系统吸气温度的控制办法
CN202813914U (zh) * 2012-07-12 2013-03-20 秦皇岛长丰太和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系统
CN203274355U (zh) * 2013-05-07 2013-11-06 江苏辛普森新能源有限公司 压缩机自动降温的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03657295U (zh) * 2013-12-05 2014-06-18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源调控超低温热泵
CN106918172A (zh) * 2015-12-24 2017-07-04 青岛海尔新能源电器有限公司 低温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低温热泵系统及空调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红旗: "《制冷空调与能源动力系统新技术》", 30 September 2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8410A (zh) * 2020-06-30 2020-11-13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多联机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CN111928410B (zh) * 2020-06-30 2023-05-2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多联机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US20220268496A1 (en) * 2021-02-09 2022-08-25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Reversible heat pump
US11953240B2 (en) * 2021-02-09 2024-04-09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Reversible heat pump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5281B (zh) 空调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US10544971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with an ejector
US9200820B2 (en) Heat pump apparatus with ejector cycle
CN200996753Y (zh) 带经济器的中间补气压缩机制冷系统
US10088206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4457072B (zh) 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装置及制冷/制热系统
US7730729B2 (en) Refrigerating machine
CN110332635B (zh) 一种双级压缩多补气制冷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US10161647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9099610B (zh) 补气增焓的制冷系统、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10925940B (zh) 一种双级压缩补气空调系统的补气控制方法
CN109237671B (zh) 利用蒸汽喷射循环的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31545B (zh) 一种热泵喷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EP2770276A1 (en) Heat pump
CN111256395A (zh) 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60569A (zh) 热泵机组、空调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Luo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High-temperature Two-stage Compression Heat Pump with Vapor Injection Dynamic Control.
CN211552102U (zh) 一种多联式空调系统
WO2020259131A1 (zh) 一种冷水机组及控制方法
CN111912142A (zh) 带喷射器的补气增焓型双热源热泵循环系统及工作方法
GB2530453A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WO2019171600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14701327U (zh) 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
CN112628895B (zh) 直膨式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1854225B (zh) 一种多压力级补气式高温热泵蒸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