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01327U - 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 - Google Patents

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01327U
CN214701327U CN202120274059.5U CN202120274059U CN214701327U CN 214701327 U CN214701327 U CN 214701327U CN 202120274059 U CN202120274059 U CN 202120274059U CN 214701327 U CN214701327 U CN 214701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temperature
valve
liquid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740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立娥
苏从兵
郑晓
杨玥
刘盛光
耿显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Air Conditioning Shan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Air Conditioning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Air Conditioning Shan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Air Conditioning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740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01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01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013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一种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压缩机Ⅰ和压缩机Ⅱ之间串联连接,蒸发器的出气口与压缩机Ⅰ的进气口连接,压缩机Ⅰ的吸气侧设有压缩机Ⅰ进口导叶,压缩机Ⅱ的吸气侧设有压缩机Ⅱ进口导叶;所述压缩机Ⅰ的出气口与冷凝器的进气口连接,压缩机Ⅰ的出气口与压缩机Ⅱ的进气口连接,压缩机Ⅱ的出气口与冷凝器的进气口连接,压缩机Ⅰ的出气口与冷凝器的进气口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压缩机Ⅰ排气阀,压缩机Ⅱ的出气口与冷凝器的进气口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压缩机Ⅱ排气阀,压缩机Ⅰ和压缩机Ⅱ之间设有气平衡阀。可以提供多种工况运行模式,实现了负荷的调节,扩大了机组的运行范围。

Description

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一种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离心式冷冻机普遍都是单压缩机,难以实现多种工况需求的场合,比如白天选择制冷、夜晚选择蓄冰,或者因工艺需求,需要进行模式切换等,现有的离心式冷冻机无法实现管路的自动切换及广泛的运行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可以提供多种工况运行模式,实现了负荷的调节,扩大了机组的运行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经济器,压缩机包括压缩机Ⅰ和压缩机Ⅱ,压缩机Ⅰ和压缩机Ⅱ之间串联连接,蒸发器的出气口与压缩机Ⅰ的进气口连接,其中,所述压缩机Ⅰ的吸气侧设有压缩机Ⅰ进口导叶,压缩机Ⅱ的吸气侧设有压缩机Ⅱ进口导叶;
所述压缩机Ⅰ的出气口与冷凝器的进气口连接,压缩机Ⅰ的出气口与压缩机Ⅱ的进气口连接,压缩机Ⅱ的出气口与冷凝器的进气口连接,压缩机Ⅰ的出气口与冷凝器的进气口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压缩机Ⅰ排气阀,压缩机Ⅱ的出气口与冷凝器的进气口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压缩机Ⅱ排气阀,压缩机Ⅰ和压缩机Ⅱ之间设有气平衡阀;
所述冷凝器上设有冷凝器液位传感器,冷凝器的最低位设置有两出液口,其一出液口与蒸发器的进液口相连接,另一出液口与经济器的进液口相连接,冷凝器与蒸发器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制冷电动液管阀和制冷电动调节阀,冷凝器与经济器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经济器进液阀和经济器进液调节阀,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辅助连接液管路,辅助连接液管路上设有辅助液管阀,冷凝器和蒸发器高位之间还设有热气旁通阀;
所述经济器上设有经济器液位传感器,经济器的出气端管路与压缩机Ⅱ的进气端主吸气管路连接,经济器的出气端管路上设有经济器出气阀,经济器的出液口与蒸发器的进液口连接,经济器的出液口与蒸发器的进液口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经济器出液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凝器上设置一出液口,该出液口分别通过连接管路与压缩机Ⅰ和压缩机Ⅱ的冷却进液口连接,冷凝器的出液口与压缩机Ⅱ的冷却进液口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压缩机Ⅱ冷却进液阀,压缩机Ⅱ的冷却出气口与蒸发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压缩机Ⅱ冷却回气阀。
当该机组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压缩机Ⅰ排气阀、制冷电动液管阀和制冷电动调节阀打开,压缩机Ⅱ排气阀、压缩机Ⅱ冷却进液阀、压缩机Ⅱ冷却回气阀、气平衡阀、经济器进液阀、经济器出气阀关闭,蒸发器上设有冷/冰水出口和冷/冰水入口,冷/冰水出口处设有冷/冰水出口温度传感器,冷/冰水入口处设有冷/冰水入口温度传感器。
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通过压缩机Ⅰ进口导叶,调节进入压缩机Ⅰ的吸气量,经压缩机Ⅰ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进入冷凝器内进行释热冷凝,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释热后变为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在流向蒸发器的过程中,通过制冷电动液管阀和制冷电动调节阀的节流膨胀作用后,变成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进入蒸发器内,与冷水换热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再次进入压缩机Ⅰ内。
当该机组的工作模式为蓄冰模式时,制冷电动液管阀、制冷电动调节阀、压缩机Ⅰ排气阀关闭,压缩机Ⅱ排气阀、压缩机Ⅱ冷却进液阀、压缩机Ⅱ冷却回气阀、气平衡阀、经济器进液阀、经济器出气阀打开,蒸发器上设有冷/冰水出口和冷/冰水入口,冷/冰水出口处设有冷/冰水出口温度传感器,冷/冰水入口处设有冷/冰水入口温度传感器。
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进入压缩机Ⅰ进行压缩后,通过管路再次进入压缩机Ⅱ压缩,压缩后得到的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进入冷凝器内进行释热冷凝,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释热后变为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并经过经济器进液阀和经济器进液调节阀进入经济器内闪发分离,闪发分离后得到的冷媒气体通过管路与压缩机Ⅰ的压缩排气混合后流入压缩机Ⅱ内压缩,闪发分离后的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经过经济器出液调节阀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并流入蒸发器内,与冷水换热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再次进入压缩机Ⅰ内。
当该机组的工作模式为蓄热模式时,压缩机Ⅰ排气阀、制冷电动液管阀和制冷电动调节阀打开,压缩机Ⅱ排气阀、压缩机Ⅱ冷却进液阀、压缩机Ⅱ冷却回气阀、气平衡阀、经济器进液阀、经济器出气阀关闭,冷凝器上设有温/热水出口和温/热水入口,温/热水出口处设有温/热水出口温度传感器,温/热水入口处设有温/热水入口温度传感器。
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通过压缩机Ⅰ进口导叶,调节进入压缩机Ⅰ的吸气量,经压缩机Ⅰ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冷媒气体进入冷凝器内进行释热冷凝,温水吸收热量,使温水的温度提高,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释热后变为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在流向蒸发器的过程中,通过电动液管阀和电动调节阀的节流膨胀作用后,变成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进入蒸发器内,与冷水换热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再次进入压缩机Ⅰ内。
当该机组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制冷电动液管阀、制冷电动调节阀、压缩机Ⅰ排气阀关闭,压缩机Ⅱ排气阀、压缩机Ⅱ冷却进液阀、压缩机Ⅱ冷却回气阀、气平衡阀、经济器进液阀、经济器出气阀打开,冷凝器上设有温/热水出口和温/热水入口,温/热水出口处设有温/热水出口温度传感器,温/热水水入口处设有温/热水水入口温度传感器。
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进入压缩机Ⅰ进行压缩后,通过管路再次进入压缩机Ⅱ压缩,压缩后得到的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进入冷凝器内释热冷凝,热水吸收热量后温度进一步升高,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放热后变为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经过经济器进液阀和经济器进液调节阀进入经济器内闪发分离,闪发后得到的冷媒气体通过管路与压缩机Ⅰ的压缩排气混合后流入压缩机Ⅱ内压缩,闪发分离后的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经过经济器出液调节阀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并流入蒸发器内,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与热源水进行吸热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再次进入压缩机Ⅰ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机组可以提供多工况运行,且工况的切换是通过阀门的打开和关闭实现的,当阀门采用电动阀门时,完全可以实现管路的自动切换和工况的自动切换,尤其适用于多工况要求的场合;
(2)在该机组内,通过压缩机Ⅰ进口导叶、压缩机Ⅱ进口导叶及各种调节阀,实现了负荷的自动调节;
(3)通过设置辅助液管阀,可以提供非常广泛的运行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缩机Ⅰ进口导叶;2压缩机Ⅰ;3气平衡阀;4压缩机Ⅱ进口导叶;5压缩机Ⅱ;6压缩机Ⅱ冷却进液阀;8温/热水入口温度传感器;9温/热水出口温度传感器;10冷凝器;11冷凝器液位传感器;12辅助液管阀;13压缩机Ⅱ排气阀;14压缩机Ⅰ排气阀;15制冷电动液管阀;16制冷电动调节阀;17经济器进液阀;18经济器进液调节阀;19压缩机Ⅱ冷却回气阀;20经济器液位传感器;21经济器;22热气旁通阀;23经济器出气阀;24经济器出液调节阀;25蒸发器;26冷/冰水出口温度传感器;27冷/冰水入口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包括蒸发器25、压缩机、冷凝器10和经济器21。蒸发器25的出气口通过连接管路与压缩机连接,压缩机包括压缩机Ⅰ2和压缩机Ⅱ5,压缩机Ⅰ2和压缩机Ⅱ5之间串联连接,蒸发器25的出气口与压缩机Ⅰ2的进气口连接。压缩机Ⅰ2的吸气侧设有压缩机Ⅰ进口导叶1,压缩机Ⅱ5的吸气侧设有压缩机Ⅱ进口导叶4,通过调节压缩机Ⅰ进口导叶1和压缩机Ⅱ进口导叶4,控制进入压缩机Ⅰ2和压缩机Ⅱ5的吸气量,进行负荷调节。
压缩机Ⅰ2的出气口在与冷凝器10的进气口连接的同时,压缩机Ⅰ2的出气口还与压缩机Ⅱ5的进气口连接,压缩机Ⅱ5的出气口与冷凝器10的进气口连接。压缩机Ⅰ2的出气口与冷凝器10的进气口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压缩机Ⅰ排气阀14,压缩机Ⅱ5的出气口与冷凝器10的进气口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压缩机Ⅱ排气阀13。压缩机Ⅰ2和压缩机Ⅱ5之间还设有气平衡阀3,通过气平衡阀3实现了压缩机Ⅰ2和压缩机Ⅱ5之间的压力平衡。
冷凝器10上设有冷凝器液位传感器11。冷凝器的最低位设置有两出液口,其一出液口与蒸发器25的进液口相连接,另一出液口与经济器21的进液口相连接。冷凝器10与蒸发器 25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制冷电动液管阀15和制冷电动调节阀16,冷凝器10与经济器21 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经济器进液阀17和经济器进液调节阀18。冷凝器10和蒸发器25之间还设置有辅助连接液管路,辅助连接液管路上设有辅助液管阀12,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负荷控制辅助液管阀12的开启和关闭,增加节流面积,扩大运行范围。冷凝器10和蒸发器25高位之间还设有热气旁通阀22,根据负荷调节热气旁通阀22的开度,进行防喘振控制。
经济器21上设有经济器液位传感器20。经济器21的出气端管路与压缩机Ⅱ5的进气端主吸气管路连接,经济器21的出气端管路上设有经济器出气阀23,经济器21的出液口与蒸发器25的进液口连接,经济器21的出液口与蒸发器25的进液口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经济器出液调节阀24。
另外,在冷凝器10上设置一出液口,该出液口分别通过连接管路与压缩机Ⅰ2和压缩机Ⅱ5的冷却进液口连接,冷凝器10的出液口与压缩机Ⅱ5的冷却进液口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压缩机Ⅱ冷却进液阀6。冷凝器10内的少部分降温后的冷媒液体进入压缩机Ⅰ2和压缩机Ⅱ5 内,冷媒液体吸收压缩机的热量,对压缩机起到了降温作用,同时冷媒液体蒸发为冷媒气体。压缩机Ⅰ2和压缩机Ⅱ5的冷却出气口通过连接管路分别与蒸发器25的进液口连接,冷媒液体最终流入蒸发器25内。压缩机Ⅱ5的冷却出气口与蒸发器2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压缩机Ⅱ冷却回气阀19。
该机组可以进行制冷、蓄冰、制热、蓄热四个工况的切换。
实施例1
当该机组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参与制冷的部件包括压缩机Ⅰ2、蒸发器25、冷凝器10,此时压缩机Ⅰ排气阀14、制冷电动液管阀15和制冷电动调节阀16打开,压缩机Ⅱ排气阀13、压缩机Ⅱ冷却进液阀6、压缩机Ⅱ冷却回气阀19、气平衡阀3、经济器进液阀17、经济器出气阀23关闭。蒸发器25上设有冷/冰水出口和冷/冰水入口,冷/冰水出口处设有冷 /冰水出口温度传感器26,冷/冰水入口处设有冷/冰水入口温度传感器27。
该机组以冷/冰水出口温度为控制目标,通过压缩机Ⅰ进口导叶1,调节进入压缩机Ⅰ2 的吸气量。冷媒在蒸发器25内吸收热量,蒸发成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经压缩机Ⅰ2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冷媒气体进入冷凝器10内进行释热冷凝,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释热后变为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在流向蒸发器25的过程中,通过制冷电动液管阀和制冷电动调节阀的节流膨胀作用后,变成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通过冷凝器液位传感器11检测到的冷凝器液位参数,调节由冷凝器10进入蒸发器25的冷媒量,最终将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送入蒸发器25内。在蒸发器内,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吸收冷水的热量,使冷水的温度进一步降低,从而对外部环境进行降温,起到了制冷作用,与冷水换热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进入压缩机Ⅰ2内,重复上述制冷循环。
实施例2
当该机组的工作模式为蓄冰模式时,参数制冰的部件包括压缩机Ⅰ2、压缩机Ⅱ5、蒸发器25、冷凝器10和经济器21,此时制冷电动液管阀15、制冷电动调节阀16、压缩机Ⅰ排气阀14关闭,压缩机Ⅱ排气阀13、压缩机Ⅱ冷却进液阀6、压缩机Ⅱ冷却回气阀、气平衡阀3、经济器进液阀17、经济器出气阀23打开。蒸发器25上设有冷/冰水出口和冷/冰水入口,冷 /冰水出口处设有冷/冰水出口温度传感器26,冷/冰水入口处设有冷/冰水入口温度传感器27。
此时,该机组以冷/冰水出口温度为控制目标,分别通过调节压缩机Ⅰ进口导叶1和压缩机Ⅱ进口导叶4,调节压缩机Ⅰ2和压缩机Ⅱ5的吸气量。冷媒在蒸发器25内吸收热量,蒸发成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进入压缩机Ⅰ2进行压缩后,通过管路再次进入压缩机Ⅱ5压缩,压缩后得到的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进入冷凝器10内进行释热冷凝,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释热后变为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并经过经济器进液阀17和经济器进液调节阀18进入经济器21内闪发分离,闪发分离后得到的冷媒气体成为高压压缩补气,通过管路与压缩机Ⅰ的压缩排气混合后流入压缩机Ⅱ5内,闪发分离后的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经过经济器出液调节阀24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并流入蒸发器25内,在蒸发器内,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吸收冰水的热量,使冰水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实现蓄冰,同时与冷水换热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进入压缩机Ⅰ2内,重复上述循环。
经济器进液调节阀18根据冷凝器液位传感器11检测到的冷凝器液位,调节进入经济器21的冷媒量,进行节流控制。如果冷凝器的液位高于设定值,开大经济器进液调节阀18;如果冷凝器的液位低于设定值,关小此阀门。
经济器出液调节阀24根据经济器液位传感器20检测到的经济器液位,调节经济器进入蒸发器的冷媒量,进行节流控制。同时根据负荷情况,调节热气旁通阀22,如果负荷很低,打开10热气旁通阀,预防喘振。打开辅助液管阀12,增加节流面积,扩大运行范围。
实施例3
当该机组的工作模式为蓄热模式时,冷凝器10上设有温/热水出口和温/热水入口,温/ 热水出口处设有温/热水出口温度传感器8,温/热水入口处设有温/热水入口温度传感器9。
该机组以温/热水出口温度为控制目标,通过压缩机Ⅰ进口导叶1,调节进入压缩机Ⅰ2 的吸气量。冷媒在蒸发器25内吸收热量,蒸发成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经压缩机Ⅰ2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冷媒气体进入冷凝器10内进行释热冷凝,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释热后变为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同时温水吸收热量,使温水的温度提高,从而对外部环境进行加热,起到了制热作用。在流向蒸发器25的过程中,通过电动液管阀和电动调节阀的节流膨胀作用后,变成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通过冷凝器液位传感器11检测到的冷凝器液位参数,调节由冷凝器10进入蒸发器25的冷媒量,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进入蒸发器内,在蒸发器内,与冷水换热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进入压缩机Ⅰ2内,重复上述制冷循环。
其它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当该机组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冷凝器10上设有温/热水出口和温/热水入口,温/ 热水出口处设有温/热水出口温度传感器8,温/热水水入口处设有温/热水水入口温度传感器 9。
此时,该机组以温/热水出口温度为控制目标,分别通过调节压缩机Ⅰ进口导叶1和压缩机Ⅱ进口导叶4,调节压缩机Ⅰ2和压缩机Ⅱ5的吸气量。冷媒在蒸发器25内吸收热量,蒸发成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进入压缩机Ⅰ2进行压缩后,通过管路再次进入压缩机Ⅱ5压缩,压缩后得到的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进入冷凝器10内释热冷凝,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放热后变为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热水吸收热量后温度进一步升高,实现蓄热功能。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经过经济器进液阀17和经济器进液调节阀18进入经济器21内闪发分离,闪发后得到的冷媒气体通过管路与压缩机Ⅰ的压缩排气混合后流入压缩机Ⅱ内压缩,闪发分离后的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经过经济器出液调节阀24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并流入蒸发器25内,在蒸发器内,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与热源水进行吸热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进入压缩机Ⅰ2内,重复上述循环。
其它同实施例2。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经济器,压缩机包括压缩机Ⅰ和压缩机Ⅱ,压缩机Ⅰ和压缩机Ⅱ之间串联连接,蒸发器的出气口与压缩机Ⅰ的进气口连接,其中,所述压缩机Ⅰ的吸气侧设有压缩机Ⅰ进口导叶,压缩机Ⅱ的吸气侧设有压缩机Ⅱ进口导叶;
所述压缩机Ⅰ的出气口与冷凝器的进气口连接,压缩机Ⅰ的出气口与压缩机Ⅱ的进气口连接,压缩机Ⅱ的出气口与冷凝器的进气口连接,压缩机Ⅰ的出气口与冷凝器的进气口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压缩机Ⅰ排气阀,压缩机Ⅱ的出气口与冷凝器的进气口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压缩机Ⅱ排气阀,压缩机Ⅰ和压缩机Ⅱ之间设有气平衡阀;
所述冷凝器上设有冷凝器液位传感器,冷凝器的最低位设置有两出液口,其一出液口与蒸发器的进液口相连接,另一出液口与经济器的进液口相连接,冷凝器与蒸发器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制冷电动液管阀和制冷电动调节阀,冷凝器与经济器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经济器进液阀和经济器进液调节阀,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还设置有辅助连接液管路,辅助连接液管路上设有辅助液管阀,冷凝器和蒸发器高位之间还设有热气旁通阀;
所述经济器上设有经济器液位传感器,经济器的出气口端管路与压缩机Ⅱ的进气口端主吸气管路连接,经济器的出气端管路上设有经济器出气阀,经济器的出液口与蒸发器的进液口连接,经济器的出液口与蒸发器的进液口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经济器出液调节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上设置一出液口,该出液口分别通过连接管路与压缩机Ⅰ和压缩机Ⅱ的冷却进液口连接,冷凝器的出液口与压缩机Ⅱ的冷却进液口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压缩机Ⅱ冷却进液阀,压缩机Ⅱ的冷却出气口与蒸发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压缩机Ⅱ冷却回气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其特征在于:当该机组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压缩机Ⅰ排气阀、制冷电动液管阀和制冷电动调节阀打开,压缩机Ⅱ排气阀、压缩机Ⅱ冷却进液阀、压缩机Ⅱ冷却回气阀、气平衡阀、经济器进液阀、经济器出气阀关闭,蒸发器上设有冷/冰水出口和冷/冰水入口,冷/冰水出口处设有冷/冰水出口温度传感器,冷/冰水入口处设有冷/冰水入口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其特征在于: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通过压缩机Ⅰ进口导叶,调节进入压缩机Ⅰ的吸气量,经压缩机Ⅰ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进入冷凝器内进行释热冷凝,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放释热后变为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在流向蒸发器的过程中,通过制冷电动液管阀和制冷电动调节阀的节流膨胀作用后,变成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进入蒸发器内,与冷水换热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再次进入压缩机Ⅰ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其特征在于:当该机组的工作模式为蓄冰模式时,制冷电动液管阀、制冷电动调节阀、压缩机Ⅰ排气阀关闭,压缩机Ⅱ排气阀、压缩机Ⅱ冷却进液阀、压缩机Ⅱ冷却回气阀、气平衡阀、经济器进液阀、经济器出气阀打开,蒸发器上设有冷/冰水出口和冷/冰水入口,冷/冰水出口处设有冷/冰水出口温度传感器,冷/冰水入口处设有冷/冰水入口温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其特征在于: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进入压缩机Ⅰ进行压缩后,通过管路再次进入压缩机Ⅱ压缩,压缩后得到的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进入冷凝器内进行释热冷凝,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放释热后变为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并经过经济器进液阀和经济器进液调节阀进入经济器内闪发分离,闪发分离后得到的冷媒气体通过管路与压缩机Ⅰ的压缩排气混合后流入压缩机Ⅱ内压缩,闪发分离后的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经过经济器出液调节阀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并流入蒸发器内,与冷水换热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再次进入压缩机Ⅰ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其特征在于:当该机组的工作模式为蓄热模式时,压缩机Ⅰ排气阀、制冷电动液管阀和制冷电动调节阀打开,压缩机Ⅱ排气阀、压缩机Ⅱ冷却进液阀、压缩机Ⅱ冷却回气阀、气平衡阀、经济器进液阀、经济器出气阀关闭,冷凝器上设有温/热水出口和温/热水入口,温/热水出口处设有温/热水出口温度传感器,温/热水入口处设有温/热水入口温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其特征在于: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通过压缩机Ⅰ进口导叶,调节进入压缩机Ⅰ的吸气量,经压缩机Ⅰ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冷媒气体进入冷凝器内进行释热冷凝,温水吸收热量,使温水的温度提高,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放释热后变为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在流向蒸发器的过程中,通过电动液管阀和电动调节阀的节流膨胀作用后,变成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进入蒸发器内,与冷水换热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再次进入压缩机Ⅰ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其特征在于:当该机组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制冷电动液管阀、制冷电动调节阀、压缩机Ⅰ排气阀关闭,压缩机Ⅱ排气阀、压缩机Ⅱ冷却进液阀、压缩机Ⅱ冷却回气阀、气平衡阀、经济器进液阀、经济器出气阀打开,冷凝器上设有温/热水出口和温/热水入口,温/热水出口处设有温/热水出口温度传感器,温/热水水入口处设有温/热水水入口温度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其特征在于: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进入压缩机Ⅰ进行压缩后,通过管路再次进入压缩机Ⅱ压缩,压缩后得到的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进入冷凝器内释热冷凝,热水吸收热量后温度进一步升高,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放热后变为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经过经济器进液阀和经济器进液调节阀进入经济器内闪发分离,闪发后得到的冷媒气体通过管路与压缩机Ⅰ的压缩排气混合后流入压缩机Ⅱ内压缩,闪发分离后的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经过经济器出液调节阀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并流入蒸发器内,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与热源水进行吸热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再次进入压缩机Ⅰ内。
CN202120274059.5U 2021-01-29 2021-01-29 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 Active CN214701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4059.5U CN214701327U (zh) 2021-01-29 2021-01-29 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4059.5U CN214701327U (zh) 2021-01-29 2021-01-29 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01327U true CN214701327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65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74059.5U Active CN214701327U (zh) 2021-01-29 2021-01-29 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013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8587A (zh) * 2022-08-26 2022-11-25 青岛海尔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冷水机组的方法、装置、冷水机组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8587A (zh) * 2022-08-26 2022-11-25 青岛海尔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冷水机组的方法、装置、冷水机组和存储介质
CN115388587B (zh) * 2022-08-26 2024-02-23 青岛海尔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冷水机组的方法、装置、冷水机组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200951A1 (zh) 空调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576085B (zh) 一种制冷系统
WO2019091241A1 (zh) 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107178833B (zh) 热回收外机系统和空调系统
CN110332635B (zh) 一种双级压缩多补气制冷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6642787A (zh) 冷媒循环量可调的制冷或热泵系统
CN107014076B (zh) 一种适用于高低温环境的三压力高效风冷热泵热水器
CN111141069A (zh) 航空航天零部件测试用制冷加热控温系统
CN112013515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9520170B (zh) 一种具有双级过冷和液体脉冲融霜功能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14701327U (zh) 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
CN208832629U (zh) 一种低温冷水机组
US11041667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KR20120053381A (ko)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CN112013472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50943A (zh) 一种二次节流双冷凝制冷系统、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N112013474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13473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8375255B (zh) 空调器系统
CN116390430A (zh) 一种多联式液冷源
CN215571358U (zh) 一种具有自然冷却功能的复合型制冷系统
CN112013471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50944B (zh) 一种三次节流增焓双冷凝制冷系统、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N211552135U (zh) 航空航天零部件测试用制冷加热控温系统
CN212299522U (zh) 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