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99522U - 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99522U CN212299522U CN202020206103.4U CN202020206103U CN212299522U CN 212299522 U CN212299522 U CN 212299522U CN 202020206103 U CN202020206103 U CN 202020206103U CN 212299522 U CN212299522 U CN 2122995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temperature
- outlet
- low
-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中温压缩机、第一低温压缩机、第二低温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及第三控制阀;中温压缩机、第一低温压缩机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冷凝器的进气口连通,第一蒸发器的进口与冷凝器的出口连通,第二蒸发器的进口与冷凝器的出口连通,中温压缩机的进气口与第一蒸发器的出口连通,第一低温压缩机的进气口与第一蒸发器的出口通过连通,第一低温压缩机的补气口与第一蒸发器的出口连通,第一低温压缩机的进气口还与第二蒸发器的出口连通,第二低温压缩机的补气口与第一蒸发器的出口连通,第二低温压缩机的进气口与第二蒸发器的出口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中温冷库以及低温冷库进行降温时,通常会设置两套制冷系统,一套用于满足中温需求,一套用于满足低温需求,系统集成化程度低,成本较高。且制冷系统往往需要依据中温冷库、低温冷库的最大负荷分别配置中温压缩机以及低温压缩机,设备初期投资成本高,在冷库实际运行中存在设备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对中温冷库以及低温冷库进行降温的制冷系统。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中温压缩机、第一低温压缩机、第二低温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及第三控制阀;所述中温压缩机、所述第一低温压缩机以及所述第二低温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均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连通,所述中温压缩机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连通,所述第一低温压缩机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第五管路连通,所述第一低温压缩机的补气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第六管路连通,且通过相互并联的所述第五管路以及与所述第六管路连通相互并联,所述第一低温压缩机的进气口还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第七管路连通,所述第二低温压缩机的进补气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第八管路连通,所述第二低温压缩机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第九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五管路的通断,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六管路的通断,所述第三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七管路的通断。
上述的制冷系统中,第一蒸发器用于放在中温冷库,对中温冷库进行降温,以使中温冷库在5~-5℃;第二蒸发器用于放在低温冷库,对低温冷库进行降温,以使低温冷库在-18~-25℃,上述的制冷系统能够同时对中温冷库以及低温冷库进行降温。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六管路与所述第八管路相互并联,所述第六管路的进口与所述第八管路的进口与第一蒸发器的出口均通过第十管路连通,所述第六管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一低温压缩机的补气口连通,所述第八管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低温压缩机的补气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十管路上,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口靠近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靠近所述第六管路的进口及所述第八管路的进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上;
和/或还包括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二膨胀阀设置于所述第三管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二膨胀阀设置于所述第三管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经济器,所述经济器的主路进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经济器的主路出口与所述第二膨胀阀的进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三膨胀阀以及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三膨胀阀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第十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三膨胀阀的出口与所述经济器的辅路进口连通,所述经济器的辅路出口与所述第一低温压缩机的补气口通过所述第六管路连通,且所述经济器的辅路出口与还与所述第二低温压缩机的补气口通过所述第八管路连通,所述第四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十一管路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六管路与所述第八管路相互并联,且所述第六管路的进口与所述第八管路的进口与所述经济器的辅路出口均通过第十二管路连通,所述第六管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一低温压缩机的补气口连通,所述第八管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低温压缩机的补气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十二管路上,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口靠近所述经济器的辅路出口,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靠近所述第六管路的进口以及所述第八管路的进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第十三管路连通,所述储液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进口通过所述第二管路连通,且所述储液器的出口还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进口通过所述第三管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及所述第三控制阀均为电磁阀。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中温冷库的实时温度;
根据所述中温冷库的实时温度以及所述中温冷库的预设温度计算出所述中温冷库的实时温度与所述中温冷库的预设温度的差值;当所述差值小于预设值时,开启第一低温压缩机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断开第五管路,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导通第六管路,控制第三控制阀导通第七管路;当所述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开启中温压缩机、第一低温压缩机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导通第五管路,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断开第六管路,控制第三控制阀断开第七管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制冷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原理示意图一。
附图标记说明:
110、中温压缩机;120、第一低温压缩机;130、第二低温压缩机;200、冷凝器;300、储液器;410、第一蒸发器;420、第二蒸发器;510、第一控制阀;520、第二控制阀;530、第三控制阀;540、第四控制阀;610、第一膨胀阀;620、第二膨胀阀;630、第三膨胀阀;710、第一单向阀;720、第二单向阀;800、经济器;901、第一管路;902、第二管路;903、第三管路;904、第四管路;905、第五管路;906、第六管路;907、第七管路;908、第八管路;909、第九管路;910、第十管路;911、第十一管路;912、第十二管路;913、第十三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中温压缩机110、第一低温压缩机120、第二低温压缩机130、冷凝器200、第一蒸发器410、第二蒸发器420、第一控制阀510、第二控制阀520及第三控制阀530。
中温压缩机110、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排气口与冷凝器200的进气口均通过第一管路901连通,第一蒸发器410的进口与冷凝器200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902连通,第二蒸发器420的进口与冷凝器200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903连通,中温压缩机110的进气口与第一蒸发器410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904连通,第一低温压缩机120的进气口与第一蒸发器410的出口通过第五管路905连通,第一低温压缩机120的补气口与第一蒸发器410的出口通过第六管路906连通,且第五管路905与所述第六管路906相互并联,第一低温压缩机120的进气口还与第二蒸发器420的出口通过第七管路907连通,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补气口与第一蒸发器410的出口通过第八管路908连通,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进气口与第二蒸发器420的出口通过第九管路909连通;第一控制阀510用于控制第五管路905的通断,第二控制阀520用于控制第六管路906的通断,第三控制阀530用于控制第七管路907的通断。
其中,第一蒸发器410用于放在中温冷库,对中温冷库进行降温,以使中温冷库在5~-5℃;第二蒸发器420用于放在低温冷库,对低温冷库进行降温,以使低温冷库在-18~-25℃。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与第二低温压缩机130为具备有喷气增焓与流量调节功能的涡旋压缩机、活塞压缩机或螺杆压缩机等可以实现以上两种功能的压缩机。
上述的制冷系统能够同时对中温冷库以及低温冷库进行降温;第一控制阀510、第二控制阀520及第三控制阀530均为电磁阀;第一控制阀510设置于第五管路905上,用于控制第五管路905的通断;第二控制阀520设置于第六管路906上,用于控制第六管路906的通断;第三控制阀530设置于第七管路907上,用于控制第七管路907的通断。
在低温冷库的热负荷大,中温冷库的热负荷小的情况下,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启动,第一控制阀510关闭,第二控制阀520及第三控制阀530打开。冷媒从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出来后会首先通过第一管路901进入冷凝器200;进入冷凝器200的一部分冷媒会通过第二管路902进入到第一蒸发器410中,第一蒸发器410能够将冷媒变成中温中压的过热蒸汽,中温中压的过热蒸汽然后会分别通过第六管路906以及第八管路908分别进入到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补气口中;经过冷凝器200的另一部冷媒会通过第三管路903进入到第二蒸发器420中,第二蒸发器420能够将冷媒变成低温低压的过热蒸汽;低温低压的过热蒸汽然后会分别通过第七管路907以及第九管路909进入到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进气口中。上述的制冷系统在中温冷库的热负荷小的情况下,能够避免中温压缩机110频繁开启,有效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另外,在该种情况下,若是回补到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补气量无法满足第一蒸发器410所在冷库的降温情况的话,中温压缩机110可以启动做一个补位,但相比于直接用中温压缩机110来回气进行降温的话,它的启停次数会大大降低。
在低温冷库的热负荷小,中温冷库的热负荷大的情况下,中温压缩机110、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启动,第一控制阀510打开,第二控制阀520及第三控制阀530关闭。冷媒从中温压缩机110、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出来后会首先通过第一管路901进入冷凝器200;进入冷凝器200的一部分冷媒会通过第二管路902进入到第一蒸发器410中,第一蒸发器410能够将冷媒变成中温中压的过热蒸汽,中温中压的过热蒸汽然后会分别通过第四管路904、第五管路905以及第八管路908分别进入到中温压缩机110的进气口、第一低温压缩机120的进气口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补气口中;经过冷凝器200的另一部分冷媒会通过第三管路903进入到第二蒸发器420中,第二蒸发器420能够将冷媒变成低温低压的过热蒸汽,低温低压的过热蒸汽然后会通过第九管路909进入到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进气口中。在中温冷库的热负荷大的情况下,第一低温压缩机120切换至中温工况,利用第一低温压缩机120进行流量调节,以对中温冷库进行制冷。
进一步地,第六管路906与第八管路908相互并联,第六管路906的进口与第八管路908的进口与第一蒸发器410的出口均通过第十管路910连通,第六管路906的出口与第一低温压缩机120的补气口连通,第八管路908的出口与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补气口连通。在低温冷库的热负荷大,中温冷库的热负荷小的情况下,经过第一蒸发器410蒸发形成的中温中压的过热蒸汽能够通过第十管路910进入到第六管路906以及第八管路908中,然后分别进入到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补气口中;在在低温冷库的热负荷小,中温冷库的热负荷大的情况下,经过第一蒸发器410蒸发形成的中温中压的一部分过热蒸汽通过第四管路904和第五管路905分别进入到中温压缩机110和第一低温压缩机120的进气口中,另一部分过热蒸汽通过第十管路910以及第八管路908进入到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补气口中。
更进一步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710,第一单向阀710设置于第十管路910上,第一单向阀710的进口靠近第一蒸发器410的出口,第一单向阀710的出口靠近第六管路906的进口及第八管路908的进口。第一单向阀710用于避免第十管路910内的冷媒进入到第一蒸发器410中。
进一步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膨胀阀610,第一膨胀阀610设置于第二管路902上,当冷媒进入到第一蒸发器410之前,会首先经过第一膨胀阀610,第一膨胀阀610能够从冷凝器200出来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节流为中压低温的气液两相混合冷媒,中压低温的气液两相混合冷媒进入到第一蒸发器410中可以在第一蒸发器410的作用下变成中温中压的过热蒸气。
更进一步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膨胀阀620,第二膨胀阀620设置于第三管路903上。当冷媒进入到第二蒸发器420之间,会首先经过第二膨胀阀620,第二膨胀阀620能够从冷凝器200出来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节流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混合冷媒,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混合冷媒进入到第二蒸发器420中可以在第二蒸发器420的作用下变成低温低压的过热蒸气。
进一步地,制冷系统还包括经济器800,经济器800的主路进口与冷凝器200的出口连通,经济器800的主路出口与第二膨胀阀620的进口连通,如此,冷凝器200出来的高温高压的液体会先经过经济器800,在经济器800的作用下降温后再进入到第二膨胀阀620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三膨胀阀630以及第四控制阀540,第三膨胀阀630的进口与冷凝器200的出口通过第十一管路911连通,第三膨胀阀630的出口与经济器800的辅路进口连通,经济器800的辅路出口与第一低温压缩机120的补气口通过第六管路906连通,且经济器800的辅路出口还与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补气口通过第八管路908连通,第四控制阀540用于控制第十一管路911的通断。
具体地,第四控制阀540为电磁阀,第四控制阀540设置于第十一管路911上,用于控制第十一管路911的通断。第三膨胀阀630能够将从冷凝器200出来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节流成中温中压的气态冷媒。在低温冷库的热负荷大,中温冷库的热负荷小的情况下,第一蒸发器410蒸发的中温中压的过热蒸汽作为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喷射气体补气,在喷射气体无法满足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降温需求的条件下,可以开启第四控制阀540,实现在保证为中温冷库提供负荷的同时为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进行降温。在低温冷库的热负荷小,中温冷库的热负荷大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与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排气温度控制第四控制阀540的启停。
进一步地,第六管路906的进口与第八管路908的进口均与经济器800的辅路出口均通过第十二管路912连通。
更进一步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720,第二单向阀720设置于第十二管路912上,第二单向阀720的进口靠近经济器800的辅路出口,第二单向阀720的出口靠近第六管路906的进口以及第八管路908的进口。如此,可以防止冷媒通过第十二管路912进入到经济器800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制冷系统还包括储液器300,储液器300的进口与冷凝器200的出口通过第十三管路913连通,储液器300的出口与第一蒸发器410的进口通过第二管路902连通,且储液器300的出口还与第二蒸发器420的进口通过所述第三管路903连通。经过冷凝器200变成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可以先进入到储液器300中,然后再分别进入到第一蒸发器410以及第二蒸发器420。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的制冷系统中,在低温冷库的热负荷大,中温冷库的热负荷小的情况下,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启动,第一控制阀510关闭,第二控制阀520及第三控制阀530打开。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后通过第一管路901排入到冷凝器200中,而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会在冷凝器200中会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之后,高温高压的液体通过第十三管路913进入到储液器300中;储液器300内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一部分会经过第一膨胀阀610,在第一膨胀阀610的作用下变成中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混合冷媒;之后,中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混合冷媒会再进入到第一蒸发器410中吸热蒸发,变成中温中压的过热蒸汽,中温中压的过热蒸汽则会经过第六管路906以及第八管路908分别进入到第一低温压缩机120的补气口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补气口中;储液器300内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另一部分会进入到经济器800的主路中降温后经过第二膨胀阀620,在第二膨胀阀620的作用下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混合冷媒后进入到第二蒸发器420中,在第二蒸发器420的作用下变成低温低压的过热蒸汽通过第七管路907以及第九管路909分别进入到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进气口中。第一蒸发器410蒸发的中温中压的过热蒸汽作为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喷射气体,在喷射气体无法满足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降温需求的条件下,可以开启第四控制阀540,实现在保证为中温冷库提供负荷的同时为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进行降温。
在低温冷库的热负荷小,中温冷库的热负荷大的情况下,中温压缩机110、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打开,第一控制阀510打开,第二控制阀520及第三控制阀530关闭。中温压缩机110、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将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后通过第一管路901排入到冷凝器200中;而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会在冷凝器200中会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之后,高温高压的液体通过第十三管路913进入到储液器300中;储液器300内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一部分会经过第一膨胀阀610,在第一膨胀阀610的作用下变成中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混合制冷剂,之后,中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混合冷媒会再进入到第一蒸发器410中吸热蒸发,变成中温中压的过热蒸汽,一部分中温中压的过热蒸汽会通过第四管路904进入到中温压缩机110的进气口中,另一部分中温中压的过热蒸汽则会经过第五管路905进入到第一低温压缩机120的进气口中;储液器300内的高温高压的另一部分液态冷媒会进入到经济器800主路降温后经过第二膨胀阀620,在第二膨胀阀620的作用下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混合冷媒后进入到第二蒸发器420中,在第二蒸发器420的作用下变成低温低压的过热蒸汽通过第九管路909进入到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进气口中。另外,可以根据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与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排气温度控制第四控制阀540的启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可以用于变温冷库中,满足变温冷库中温以及低温的需求。
如图1-2所示,一实施例涉及一种如上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S100,获取中温冷库的实时温度。
具体地,在中温冷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中温冷库的实时温度,当中温冷库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冷库内的热量逐渐减少时,中温冷库的温度会随之降低,可以通过中温冷库的温度的降低值得到中温冷库的热负荷。
如图1-2所示,S200,根据中温冷库的实时温度以及中温冷库的预设温度计算出中温冷库的实时温度与中温冷库的预设温度的差值;当差值小于预设值时,开启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510断开第五管路905,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520导通第六管路906,控制第三控制阀530导通第七管路907,当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开启中温压缩机110、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510导通第五管路905,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520断开第六管路906,控制第三控制阀530断开第七管路907。
具体地,中温冷库的预设温度可以是-5摄氏度,预设值可以为5摄氏度。当温度传感器探测到中温冷库的实时温度与中温冷库的预设温度的差值小于5摄氏度时,即中温冷库的实时温度与中温冷库的预设温度的差值在0-5摄氏度之间时,说明中温冷库的热负荷较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控制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启动,第一控制阀510关闭,第二控制阀520及第三控制阀530打开。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后通过第一管路901排入到冷凝器200中,而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会在冷凝器200中会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之后,高温高压的液体通过第十三管路913进入到储液器300中;储液器300内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一部分会经过第一膨胀阀610,在第一膨胀阀610的作用下变成中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混合冷媒;之后,中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混合冷媒会再进入到第一蒸发器410中吸热蒸发,变成中温中压的过热蒸汽,中温中压的过热蒸汽则会经过第六管路906以及第八管路908分别进入到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补气口中;储液器300内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另一部分会进入到经济器800主路降温后经过第二膨胀阀620,在第二膨胀阀620的作用下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混合冷媒后进入到第二蒸发器420中,在第二蒸发器420的作用下变成低温低压的过热蒸汽通过第七管路907以及第九管路909分别进入到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进气口中。第一蒸发器410蒸发的中温中压的过热蒸汽作为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喷射气体,在喷射气体无法满足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降温需求的条件下,可以开启第四控制阀540,实现在保证为中温冷库提供负荷的同时为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进行降温。
当温度传感器探测到中温冷库的实时温度与中温冷库的预设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5摄氏度时,即中温冷库的实时温度与中温冷库的预设温度的差值在5摄氏度以上,此时说明中温冷库的热负荷大,控制器控制中温压缩机110、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打开,第一控制阀510打开,第二控制阀520及第三控制阀530关闭。中温压缩机110、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第二低温压缩机130将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后通过第一管路901排入到冷凝器200中;而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会在冷凝器200中会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之后,高温高压的液体通过第十三管路913进入到储液器300中;储液器300内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一部分会经过第一膨胀阀610,在第一膨胀阀610的作用下变成中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混合制冷剂,之后,中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混合冷媒会再进入到第一蒸发器410中吸热蒸发,变成中温中压的过热蒸汽,一部分中温中压的过热蒸汽会通过第四管路904进入到中温压缩机110的进气口中,另一部分中温中压的过热蒸汽则会经过第五管路905进入到第一低温压缩机120的进气口中;储液器300内的高温高压的另一部分液态冷媒会进入到经济器800主路降温后经过第二膨胀阀620,在第二膨胀阀620的作用下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混合冷媒后进入到第二蒸发器420中,在第二蒸发器420的作用下变成低温低压的过热蒸汽通过第九管路909进入到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进气口中。另外,可以根据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与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排气温度控制第四控制阀540的启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中温冷库的预设温度以及预设值的具体设定值可以根据需求而改变。另外,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启停主要依据低温冷库的负荷变化来进行调节,即,在上述的控制方法中,第二低温压缩机130主要起辅助作用,当中温压缩机110以及第一低温压缩机120足以满足中温冷库的最大负荷时,第二低温压缩机130是在低温冷库也需要降温的时候才启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温压缩机(110)、第一低温压缩机(120)、第二低温压缩机(130)、冷凝器(200)、第一蒸发器(410)、第二蒸发器(420)、第一控制阀(510)、第二控制阀(520)及第三控制阀(530);
所述中温压缩机(110)、所述第一低温压缩机(120)以及所述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200)的进气口均通过第一管路(901)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410)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200)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902)连通,所述第二蒸发器(420)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200)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903)连通,所述中温压缩机(110)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410)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904)连通,所述第一低温压缩机(120)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410)的出口通过第五管路(905)连通,所述第一低温压缩机(120)的补气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410)的出口通过第六管路(906)连通,且所述第五管路(905)与所述第六管路(906)相互并联,所述第一低温压缩机(120)的进气口还与所述第二蒸发器(420)的出口通过第七管路(907)连通,所述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补气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410)的出口通过第八管路(908)连通,所述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蒸发器(420)的出口通过第九管路(909)连通;
所述第一控制阀(510)用于控制所述第五管路(905)的通断,所述第二控制阀(520)用于控制所述第六管路(906)的通断,所述第三控制阀(530)用于控制所述第七管路(907)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管路(906)与所述第八管路(908)相互并联,且所述第六管路(906)的进口与所述第八管路(908)的进口与第一蒸发器(410)的出口均通过第十管路(910)连通,所述第六管路(906)的出口与所述第一低温压缩机(120)的补气口连通,所述第八管路(908)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补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单向阀(710),所述第一单向阀(710)设置于所述第十管路(910)上,所述第一单向阀(710)的进口靠近所述第一蒸发器(410)的出口,所述第一单向阀(710)的出口靠近所述第六管路(906)的进口及所述第八管路(908)的进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膨胀阀(610),所述第一膨胀阀(610)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902)上;
和/或还包括第二膨胀阀(620),所述第二膨胀阀(620)设置于所述第三管路(90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膨胀阀(620),所述第二膨胀阀(620)设置于所述第三管路(90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经济器(800),所述经济器(800)的主路进口与所述冷凝器(200)的出口连通,所述经济器(800)的主路出口与所述第二膨胀阀(620)的进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膨胀阀(630)以及第四控制阀(540),所述第三膨胀阀(630)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200)的出口通过第十一管路(911)连通,所述第三膨胀阀(630)的出口与所述经济器(800)的辅路进口连通,所述经济器(800)的辅路出口与所述第一低温压缩机(120)的补气口通过所述第六管路(906)连通,且所述经济器(800)的辅路出口与还与所述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补气口通过所述第八管路(908)连通,所述第四控制阀(540)用于控制所述第十一管路(911)的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管路(906)与所述第八管路(908)相互并联,且所述第六管路(906)的进口与所述第八管路(908)的进口与所述经济器(800)的辅路出口均通过第十二管路(912)连通,所述第六管路(906)的出口与所述第一低温压缩机(120)的补气口连通,所述第八管路(908)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低温压缩机(130)的补气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单向阀(720),所述第二单向阀(720)设置于所述第十二管路(912)上,所述第二单向阀(720)的进口靠近所述经济器(800)的辅路出口,所述第二单向阀(720)的出口靠近所述第六管路(906)的进口以及所述第八管路(908)的进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器(300),所述储液器(300)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200)的出口通过第十三管路(913)连通,所述储液器(300)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410)的进口通过所述第二管路(902)连通,且所述储液器(300)的出口还与所述第二蒸发器(420)的进口通过所述第三管路(903)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510)、所述第二控制阀(520)及所述第三控制阀(530)均为电磁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06103.4U CN212299522U (zh) | 2020-02-25 | 2020-02-25 | 制冷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06103.4U CN212299522U (zh) | 2020-02-25 | 2020-02-25 | 制冷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99522U true CN212299522U (zh) | 2021-01-05 |
Family
ID=73957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206103.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2299522U (zh) | 2020-02-25 | 2020-02-25 | 制冷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9952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75354A (zh) * | 2020-02-25 | 2021-09-10 |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制冷系统及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
-
2020
- 2020-02-25 CN CN202020206103.4U patent/CN212299522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75354A (zh) * | 2020-02-25 | 2021-09-10 |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制冷系统及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3375354B (zh) * | 2020-02-25 | 2024-06-11 |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制冷系统及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ensen et al. | Optimal operation of simple refrigeration cycles: Part I: Degrees of freedom and optimality of sub-cooling | |
CN110332635B (zh) | 一种双级压缩多补气制冷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CN101526279A (zh) | 冷量回收式双运行模式复叠低温制冷机 | |
CN110207418A (zh) | 一种具有双蒸发温度的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8328573B (zh) | 一种超低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2901796U (zh) | 一种蒸发冷却式热泵空调系统 | |
CN113405303B (zh) | 一种冰箱制冷系统及包括其的冰箱 | |
CN212299522U (zh) | 制冷系统 | |
CN208968080U (zh) | 一种制冷过冷循环与蓄冷循环联合供能装置 | |
CN111623545B (zh) |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928512B (zh) | 一种冷热联用多级压缩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3375354B (zh) | 制冷系统及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210425610U (zh) | 制冷系统 | |
CN209415865U (zh) | 一种梯级利用lng冷能的高适应性蓄冷多温冷库系统 | |
CN215765972U (zh) | 一种制冷系统及冷凝机组 | |
CN113686044B (zh) | 热泵机组 | |
CN118189425A (zh) | 中间冷媒直接蒸发的补气增焓储能热管理系统 | |
CN214701327U (zh) | 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 | |
CN112361634B (zh) | 双级压缩制冷系统、制冷控制方法及制冷设备 | |
CN211233433U (zh) | 双补气热泵系统 | |
CN108692520A (zh) | 一种使用补气压缩机的内复叠冰箱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10663485U (zh) | 用于制冷系统的热氟化霜系统及制冷系统 | |
CN110243102B (zh) | 一种制冷及制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986416A (zh) | 双补气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21403522U (zh) | 热泵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611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611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