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81513A - 一种电动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81513A
CN115681513A CN202110874162.8A CN202110874162A CN115681513A CN 115681513 A CN115681513 A CN 115681513A CN 202110874162 A CN202110874162 A CN 202110874162A CN 115681513 A CN115681513 A CN 1156815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wall portion
nut
valve sea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741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7416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8151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4462 priority patent/WO2023005178A1/zh
Priority to KR1020247006686A priority patent/KR20240033133A/ko
Priority to JP2023572533A priority patent/JP2024519134A/ja
Publication of CN115681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15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lectrically Driven Valve-Operating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阀,包括阀座组件和螺母组件,所述阀座组件包括第一阀座部件和第二阀座部件,所述第一阀座部件包括侧壁部和顶壁部,所述顶壁部自所述侧壁部朝着向所述电动阀的中心方向延伸,所述侧壁部与所述第二阀座部件固定连接;所述螺母组件包括螺母本体部和螺母连接部,所述螺母本体部以所述螺母连接部作为嵌件注塑成型,所述螺母连接部的下表面的至少部分呈平面状,所述顶壁部的上表面的至少部分呈平面状,所述螺母连接部的下表面呈平面状的部分与所述顶壁部上表面呈平面状的部分配合,所述螺母组件与所述顶壁部固定连接,阀座组件与螺母组件同轴度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阀。
【背景技术】
在空调、冰箱、热泵热水器及各类制冷、制热设备中,通常采用电动阀调节流体的流量。
电动阀通常包括阀座组件、螺母组件、阀针丝杆组件,阀座组件与螺母组件固定连接,阀针丝杆组件与螺母组件螺纹配合,当阀针丝杆组件发生旋转运动的同时,阀针会沿轴方向发生位移运动,从而可接近或者远离阀口。
若阀芯座与螺母同轴度较差,则容易出现阀口密封不严或阀口出现偏心磨损的问题,从而使得电动阀的动作的可靠性较低,也会缩短电动阀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阀,包括阀座组件和螺母组件,所述阀座组件包括第一阀座部件和第二阀座部件,所述第一阀座部件包括侧壁部和顶壁部,所述顶壁部自所述侧壁部朝着向所述电动阀的中心方向延伸,所述侧壁部与所述第二阀座部件固定连接;
所述螺母组件包括螺母本体部和螺母连接部,所述螺母本体部以所述螺母连接部作为嵌件注塑成型,所述螺母连接部的下表面的至少部分呈平面状,所述顶壁部的上表面的至少部分呈平面状,所述螺母连接部的下表面呈平面状的部分与所述顶壁部上表面呈平面状的部分配合,所述螺母组件与所述顶壁部固定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电动阀,螺母连接部的下表面的至少部分呈平面状,所述顶壁部的上表面的至少部分呈平面状,所述螺母连接部的下表面呈平面状的部分与所述顶壁部上表面呈平面状的部分配合,阀座组件与螺母组件同轴度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动阀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电动阀阀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动阀的阀芯转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其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电动阀的阀芯转子部件即将要过度开启临界点时的阀体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电动阀的阀芯转子部件过度开启螺纹副脱开螺合时的阀体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阀芯转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阀芯转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阀芯转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阀芯转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阀芯转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阀芯转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阀芯转子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图12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阀座组件;101第一阀座部件;1011侧壁部;10111侧壁连接部;10112台阶部;101121台阶横部;101122台阶纵部;1012顶壁部;1013配合孔部;1014平衡孔部;102第二阀座部件;1021插入部;1022限制部;1023配合连接部;103第一接管部;104第二接管部;10a阀口部;10b阀腔;10d第一出入通道;10e第二出入通道;20阀芯转子组件;201阀轴组件;2011阀轴;2012衬套;20121衬套孔部;20122衬套延伸部;2013阀轴主体部;2014筒状件;20141筒状件抵接部;201411筒状件通孔部;2015阀轴内壁部;20151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2阀轴抵接部;20153第二阀轴内壁部;2016外缘部;20161第一外缘部;20162第二外缘部;201a外螺纹部;201b可动止动部;201c转子固定部;202阀芯;2021阀芯主体部;2022阀芯套;20221阀芯套孔部;202a阀芯头部;202b阀芯抵接部;203转子;204弹性件;205顶杆;2051顶杆主体部;2052顶杆抵靠部;206垫圈;2061垫圈孔部;207垫片;209上垫圈;2091上垫圈孔部;20b抵接部;20c通道部;20d承载部;30外壳;40螺母组件;401螺母本体部;402螺母连接部;40a固定止动部;40b内螺纹部;50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5,其中,图1是本发明电动阀的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电动阀阀座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电动阀阀芯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其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电动阀的阀芯转子组件即将要过度开启临界点时的阀体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电动阀阀芯转子组件过度开启螺纹副脱开螺合时的阀体剖视图;
请具体参考图1、图2,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电动阀包括阀体和线圈50,线圈50套设于阀体。阀体包括阀座组件10、阀芯转子组件20、外壳30以及螺母组件40。电动阀的定子线圈50连接驱动控制器,驱动控制器通电后,向线圈50发出脉冲驱动信号,线圈50产生变化的磁场,从而驱动电动阀的阀芯转子组件20进行正向或反向旋转。阀芯转子组件20包括阀轴组件201,在本实施例中,阀轴组件201包括阀轴2011,阀轴2011设有外螺纹部201a,螺母组件40包括螺母本体部401,螺母本体部401的内孔部位设有内螺纹部40b,阀轴2011与螺母本体部401螺纹配合(下面称之为螺合),阀芯转子组件20旋转运动的同时,阀轴2011会沿轴方向发生位移运动,从而可带动阀芯202使之接近或者远离阀口部10a。
在本实施例中,阀座组件10包括第一阀座部件101和第二阀座部件102,第一阀座部件101包括侧壁部1011和顶壁部1012,侧壁部1011大致呈空心的圆筒状,第二阀座部件102位于第一阀座部件101的一端,顶壁部1012自侧壁部1011向电动阀的中心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顶壁部1012和第一阀座部件101是一体成型的,可以采取例如板材拉伸或棒料锻造等工艺制成。侧壁部1011的下端开口侧与第二阀座部件102固定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阀座部件102包括插入部1021和限制部1022,插入部1021大致呈竖直状,限制部1022大致呈水平状,限制部1022位于插入部1021的周向外侧,当第一阀座部件101和第二阀座部件102组装固定时,可以先将插入部1021从第一阀座部件101的开口侧装入,使得插入部1021与侧壁部1011的内表面配合,此时,插入部1021沿着电动阀的纵截面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与侧壁部1011沿着该平面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在插入部1021装入侧壁部1011的过程中,侧壁部1011能够为插入部1021提供一定的导向,从而保证第一阀座部件101的轴线和第二阀座部件102的轴线的同轴度。此外,侧壁部1011沿着电动阀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与限制部1022沿着该平面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当插入部1021装入侧壁部1011至一定程度时,限制部1022能够与侧壁部1011的开口端部相抵,以限制插入部1021继续装入侧壁部1011,从而限定第一阀座部件101和第二阀座部件102在轴向方向的相对位置,然后将第一阀座部件101和第二阀座部件102通过例如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阀座部件102具有阀口部10a,阀座组件10还包括第一出入通道10d和第二出入通道10e,阀口部10a能够与第一出入通道10d和第二出入通道10e连通,以使流体介质(例如冷媒)通过,侧壁部1011设有侧壁连接部10111,与第一接管部103与侧壁连接部10111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二阀座部件102设置有配合连接部1023,配合连接部1023与第二接管部104固定连接且第二接管部104与阀口部10a连通(不考虑阀芯202的情况下),第一接管部103和第二接管部104作为电动阀流体介质的流入或流出通道,一般用于其安装在空调等制冷、制热系统中时与系统管路连接。
通过以上设置,阀座组件10形成有阀腔10b,相对于背景技术中采用棒料车加工的阀座,可以相对容易提升阀腔10b的容积,从而提升流体的压力稳定性,从而减小流体的噪音。
请参考图2,结合图1,本实施例中阀座组件10还包括配合孔部1013,配合孔部1013贯穿顶壁部1012的上下表面,螺母本体部401包括外缘段4011,在螺母组件40与阀座组件10组装时,可以将螺母本体部401的外缘段4011插入配合孔部1013,此时,螺母组件40穿设于配合孔部1013,螺母组件40在装入阀座组件时能受到配合孔部1013的导向,螺母组件40的轴线与阀座组件10的轴线的同轴度较好,后续阀芯202在接近或者远离阀口10a时,阀芯202相对于电动阀的轴线的偏斜程度相对较小。
螺母本体部401与配合孔部1013可以采用过盈配合、过渡配合或者间隙配合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螺母本体部401和配合孔部1013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当螺母本体部401与配合孔部1013为间隙配合时,其螺母本体部401的外缘段4011和配合孔部1013的单侧间隙控制在0.15mm内较为合适。
继续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螺母组件40还包括螺母连接部402,螺母连接部40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螺母连接部402作为嵌件与螺母本体部401注塑成型为一整体,螺母连接部402与顶壁部1012可以采用焊接或者胶水粘结等方式固定连接。
具体的,在电动阀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螺母连接部402沿着该平面的正投影与顶壁部1012沿着该平面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使得当螺母本体部401装入配合孔部1013至一定程度时,螺母连接部402与顶壁部1012能够相抵,限制螺母本体部401进一步装入配合孔部1013,从而能够限定螺母组件40与阀座组件10在轴向方向的相对位置,再通过螺母连接部402和顶壁部1012的固定,完成螺母组件40与阀座组件10的组装。
螺母连接部402的下表面的至少部分呈平面状,顶壁部1012的上表面的至少部分也呈平面状,螺母连接部402的下表面呈平面状的部分与顶壁部1012上表面呈平面状的部分配合,可以理解,此处所述的配合,并不限定必须为螺母连接部402的下表面全部呈平面状的部分与顶壁部1012上表面全部呈平面状的部分贴合,在本实施例中,螺母连接部402的下表面呈平面状,顶壁部1012的上表面也呈平面状,因此,当螺母组件40与阀座组件10组装固定后,螺母连接部402的下表面与顶壁部1012上表面配合后固定连接,螺母组件40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垂直度较好,螺母组件40不易相对于阀座组件10的轴线方向发生偏斜,同时,螺母本体部401在其外缘段4011装入配合孔部1013时,配合孔部1013也起到了提高螺母组件40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垂直度的作用,因此,本实施例的螺母组件40的轴线与阀座组件10的轴线的同轴度较好。
请参考图2,结合图1,本申请的电动阀还包括外壳30,外壳30为薄壁件,呈罩壳状,外壳30的下端开口侧与阀座组件10密闭焊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容纳腔室,可以容纳所述螺母本体部401的上半部分以及阀芯转子组件20的主体部分。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侧壁部1011还包括台阶部10112,该台阶部10112大致呈位于侧壁部1011的周向外侧,其呈环形台阶状,台阶部10112包括台阶横部101121和台阶纵部101122,台阶横部101121为台阶部10112中相对更趋向于水平方向的部分,台阶纵部101122为台阶部10112中相对更趋向竖直方向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台阶横部101121呈水平状,台阶纵部101122呈竖直状。
在阀座组件10与外壳30组装时,外壳30沿着台阶纵部101122逐渐套入,在外壳30沿着台阶纵部101122逐渐套入的过程中,台阶纵部101122能够对外壳30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得外壳30的轴线相对于阀座组件10的轴线不易产生偏斜,阀座组件10的轴线与外壳30的轴线的同轴度较好,此外,外壳30沿着电动阀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与台阶横部101121沿着该平面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使得在外壳30的开口端部逐渐沿着台阶纵部101122逐渐套入至一定程度时,外壳30的开口端部能够与台阶横部101121相抵,以限制外壳30进一步套入,从而可以限定外壳30和阀座组件10在轴向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台阶横部101121呈水平状,外壳30的下端开口侧也呈水平状,两者配合后,外壳30也不容易相对于阀座组件10产生偏斜,从而有利于保证外壳30的轴线与阀座组件10的轴线的同轴度。
如此,电动阀大致形成了两个腔室,即位于螺母连接部402上方的容纳腔室和位于螺母连接部402下方的阀腔10b。
在本实施例中,阀座组件10还包括平衡孔部1014,平衡孔部1014贯穿顶壁部1012的上下表面。
通过以上设置,容纳腔室的压力和阀腔10b的压力可以通过平衡孔部1014较快的平衡,可以减少由于容纳腔室的压力和阀腔10b的压力不平衡或平衡时间较为缓慢而产生的噪音。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平衡孔部1014作为一种平衡容纳腔室的压力和阀腔10b的压力的方式,并不限定本申请的平衡孔部1014为唯一的平衡通道,平衡孔部1014也可以作为电动阀中平衡通道的其中一种。
平衡孔部1014和配合孔部1013都贯穿了顶壁部1012的上下表面,因此,平衡孔部1014和配合孔部1013可以设置为不重叠的方式,也可以设置为平衡孔部1014的部分和配合孔部1013的部分重叠的形式,当然,当平衡孔部1014的数量设置为2个或者多个时,可以采用部分的平衡孔部1014和配合孔部1013不重叠、部分平衡孔部1014的部分与配合孔部1013的部分重叠的形式,此处的重叠是指:平衡孔部1014和配合孔部1013为组合在一起的一个孔。
见图3,阀芯转子组件20还包括转子203、阀芯202,转子203在圆周方向带有磁极,阀芯202插装在所述阀轴2011的中心通孔,此外,阀芯转子组件20还包括设置于阀轴2011中心通孔内的弹性件204,以及弹性件204上端部设置的顶杆205,阀轴组件201还包括阀轴2011上端固定连接的衬套2012,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04为弹簧。
见图1、图3,螺母本体部401凸出于环状基体设置有固定止动部40a,其能够与设置于阀芯转子组件20的可动止动部201b配合,构成本电动阀的行程下端的止动机构,即当阀芯转子组件20相对于阀座组件10向下作动到一定程度时候,可动止动部201b能够与固定止动部40a相抵,以限制阀芯转子组件20相对于阀座组件10的进一步转动,从而限制阀芯转子组件20在轴向方向继续向下作动,从而可以控制阀芯转子组件20向下运动的行程。
当电动阀的线圈40接受驱动脉冲信号产生变化的磁场,阀体中的转子203励磁发生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阀轴2011与转子203固定连接,因此阀轴2011会跟随转子203同步转动,阀轴2011与螺母本体部401的螺旋进给机构可将转子203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阀芯202使其阀芯头部202a接近或远离阀口10a,从而实现电动阀流量的线性开关调节功能。
本电动阀的阀芯转子组件20包括圆周方向带有磁极的转子203,以及与转子203固定连接的阀轴2011,以及插装在所述阀轴2011中心通孔内的阀芯202,以及设置在阀轴2011的内孔腔体内的弹性件204,以及弹性件204上端部设置的顶杆205,以及与阀轴2011上端固定连接的衬套2012。
本申请的电动阀将弹性件204设置在阀轴2011的内孔腔体之中,阀轴2011对其圆周方向和上下方向都进行了约束,弹性件204基本不会发生上下窜动,因此基本不会产生窜动噪音,也可以避免弹性件204出现脱落移位的失效风险。
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阀轴2011包括上下贯通的孔,该贯通孔的内壁大致形成阀轴内壁部2015,在阀轴2011的轴向方向,阀轴内壁部2015的内径并不是相同的,具体的,阀轴内壁部2015包括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阀轴抵接部20152以及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位于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的上方,且在阀轴2011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沿该平面的正投影(该正投影为封闭的线或环面)位于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沿该平面的正投影(该正投影为封闭的线或环面)外,通常为了加工制造方便,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和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的截面都设置为圆形,此时,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的直径大于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和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在高度方向都是等径的,因此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和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沿该阀轴2011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为圆形。
此外,阀轴抵接部20152在水平方向具有延伸距离,阀轴抵接部20152的外缘与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相交,阀轴抵接部20152的内缘与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相交,当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和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的截面都设置为圆形时,阀轴抵接部20152沿阀轴2011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呈圆环形,在本实施例中,阀轴抵接部20152为水平方向,当然,阀轴抵接部20152也可以设置成不完全呈平面的形式,例如,在远离阀轴2011中心的方向,阀轴抵接部20152逐渐向上或向下延伸,可以理解,阀轴抵接部20152仅需要满足在水平方向具有延伸距离即可。
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阀轴2011包括外缘部2016,外缘部2016包括第一外缘部20161和第二外缘部20162,第一外缘部20161位于第二外缘部20162的上方,在阀轴2011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第一外缘部20161沿该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外缘部20162沿该平面的正投影之外,为了加工方方便,第一外缘部20161和第二外缘部20162的截面都设置为圆形,第一外缘部20161所在阀轴2011的部分设置有转子固定部201c,转子203与转子固定部201c可以采用直接或者间接焊接、铆接、磁塑材料注塑连接、胶水粘接等方式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作为嵌件与磁塑材料注塑连接,再将阀轴2011与连接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当转子203与阀轴2011采用直接连接的方式时,也可以将阀轴2011作为嵌件与磁塑材料注塑连接。
第二外缘部20162所在的阀轴2011的位置设置有外螺纹部201a,该外螺纹部201a与螺母本体部401的内孔部位设置的内螺纹部40b组合构成本电动阀的螺旋进给机构(螺纹副)。
在本实施例中,阀轴组件201还包括衬套2012,衬套2012位于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内,且衬套2012与阀轴2011通过压装或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衬套2012还包括衬套孔部20121,衬套孔部20121贯穿衬套2012的上下表面。
继续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阀芯202穿设于阀轴2011(阀芯202的部分位于阀轴内壁部2015内),此外,阀芯202呈阶梯轴状,其包括阀芯头部202a,阀芯头部202a位于阀芯202的大致下端位置,阀芯头部202a的尖端形状与电动阀所需的流量调节曲线相关,阀芯202还包括阀芯抵接部202b,阀芯抵接部202b位于阀芯202的大致靠近上端位置,在阀芯202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阀芯头部202a沿该平面的正投影位于阀芯抵接部202b沿该平面的正投影内,本实施例中阀芯头部202a和阀芯抵接部202b的横截面都呈圆形,因此阀芯抵接部202b的直径大于阀芯头部202a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阀芯202从上往下的方向插装于阀轴2011的内腔中,其阀芯抵接部202b能够与阀轴抵接部20152相抵,其阀芯头部202a从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穿出。在阀芯202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阀芯抵接部202b沿该平面的正投影与阀轴抵接部20152沿该平面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因此,阀芯抵接部202b能够与阀轴抵接部20152相抵(当然,当阀轴抵接部20152和阀芯抵接部202b之间设置有垫圈等部件使其不直接相抵,阀芯抵接部202b和阀轴抵接部20152的投影关系也可以不满足以上关系),在本实施例中,阀芯抵接部202b外缘、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的截面和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的截面都呈圆形,且阀芯抵接部202b的直径略小于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的直径,阀芯抵接部202b的直径大于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的直径,阀芯头部202a最大处的直径略小于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的直径,因此阀芯202能够被支撑在阀轴2011的阀轴抵接部20152之上。
此外,本实施例的电动阀的阀芯转子组件20还包括弹性件204,弹性件204可设计成圆柱螺旋弹簧,弹性件204位于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内。
继续参考图3,本发明提供的电动阀的阀芯转子组件20还包括顶杆205,顶杆205包括顶杆主体部2051和顶杆抵靠部2052,在本实施例中,顶杆抵靠部2052大致为顶杆主体部2051的周向延伸形成的结构,顶杆抵靠部2052位于衬套2012的下方,顶杆主体部2051从衬套孔部20121穿出至阀轴组件201外,弹性件204的下端部与阀芯202抵靠,弹性件204的上端部与顶杆205的顶杆抵靠部2052抵靠。
继续参考图3,在阀芯转子组件20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衬套孔部20121沿该平面的正投影与顶杆抵靠部2052沿该平面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顶杆主体部2051沿该平面的正投影位于衬套孔部20121沿该平面的正投影内,因此顶杆抵靠部2052不能由下至上从衬套孔部20121穿出,顶杆主体部2051能够从衬套孔部20121穿出(当然,当衬套2012和顶杆抵靠部2052之间设置有垫圈等部件使其不直接相抵时,衬套孔部20121和顶杆抵靠部2052的投影关系也可以不满足以上关系),在本实施例中,顶杆主体部2051的外缘、顶杆抵靠部2052的外缘和衬套孔部20121的横截面都为圆形,顶杆抵靠部2052的直径大于衬套孔部20121的直径,顶杆主体部2051的直径小于衬套孔部20121的直径。顶杆主体部2051的上端从衬套孔部20121的上方穿出,顶杆抵靠部2052受到弹性件204向上的弹性压紧力,其顶杆抵靠部2052与衬套2012相抵(包括直接相抵或者间接相抵,例如当衬套2012和顶杆抵靠部2052之间设置有垫圈等部件时,顶杆抵靠部2052与衬套2012间接相抵)。衬套2012与阀轴2011固定连接后,弹性件204处于被压缩的状态。
本申请提供的阀轴组件201包括抵接部20b,抵接部20b与顶杆顶靠部2052相抵,在本实施例中,衬套2012与顶杆抵靠部2052相抵,因此,衬套2012包括抵接部20b。
见图4,是本发明电动阀阀芯转子部件20即将要过度开启临界点时的阀体剖视图。图4中的阀芯转子组件20,处于即将要过度开启的状态(过度开启:是指阀芯转子组件20向上开启到了超过其规定的上限行程时的状态)。图4中的阀芯头部202a已处于远离阀口10a的位置,此时阀轴2011的外螺纹部201a还有一段长度(见图中标识长度为L)仍然与螺母本体部401的内螺纹部40b处于螺合状态,此时顶杆主体部2051刚好接触到外壳30的顶部。
见图5,是本发明电动阀阀芯转子组件过度开启(螺纹副脱开螺合)时的阀体剖视图。图5中的阀芯转子组件20相对于图4所示的位置继续向上作动的行程高度为L,此时阀轴2011的可动螺纹部201a与螺母本体部401的固定螺纹部10b刚好脱开螺合,弹性件204相对于图4中的状态被进一步压缩的压缩量为L,且顶杆205的顶杆主体部2051的顶端顶紧抵触在外壳30的内壁,弹性件204向下的弹力最终传递作用于阀轴组件201,即阀轴组件201受到弹性件204向下的弹力载荷。若阀芯转子组件20继续向过度开启的方向旋转,此时因为螺纹副已脱开螺合,阀芯转子组件20将不会再相对于螺母本体部401继续上升;当阀芯转子组件20受线圈40的驱动力向下沿关阀方向旋转时,因为阀轴2011受到了弹性件204向下的弹性件压紧力,所以外螺纹部201a与内螺纹部40b会重新复位螺合,并使阀芯转子组件20旋转并向下运动。
本申请提供的阀轴组件201包括通道部20c,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阀包括承载部20d,通道部20c可以供顶杆205的顶杆主体部2051穿出至阀轴组件201之上,以使顶杆主体部2051能够与承载部20d相抵,在本实施例中,顶杆主体部2051可以从衬套孔部20121穿出并与外壳30相抵,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衬套孔部20121包括通道部20c,外壳30包括承载部20d。
见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阀芯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相比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阀芯转子组件20而言,相当于将第一实施例中的阀芯202进行了分体式设计。本实施例的阀芯202包括阀芯主体部2021和阀芯套2022,阀芯套2022包括阀芯套孔部20221,阀芯套孔部20221贯穿阀芯套2022的上下表面,阀芯主体部2021的上端穿过该阀芯套孔部20221,阀芯主体部2021和阀芯套2022可以采用压装或焊接或粘结等方式固定连接。
采用本实施例的阀芯202,阀芯头部202a的直径可以设置的比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的直径更大。当阀芯头部202a的直径大于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的直径时,阀芯202从下往上插装在阀轴2011的中心通孔之中,再将阀芯套2022从上往下套装并与阀芯主体部2021固定,弹性件204与阀芯套2022相抵,在本实施例中阀芯套2022包括阀芯抵接部202b,阀芯抵接部202b能够与阀轴抵接部20152相抵。本实例中弹性件204的下端抵靠在阀芯套2022的上部。
此外,本实施例中阀芯主体部2021从阀芯套孔部20221穿出,且位于弹性件204内,当弹性件204的下端欲发生径向偏移时,阀芯主体部2021从阀芯套孔部20221穿出的部分能够限制弹性件204的径向偏移,弹性件204在电动阀工作时更加稳定。本实施例其他部位的结构方案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近。
当然,阀芯套孔部20221也可以采用盲孔的形式,即阀芯主体部2021与阀芯套2022固定连接,但是阀芯主体部2021没有从阀芯套孔部20221上方穿出,即,阀芯套孔部20221不局限于为通孔的形式;亦或者阀芯套孔部20221为通孔的形式,但是阀芯主体部2021没有从阀芯套孔部20221上方穿出。
见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阀芯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6中的第二实施例相比,区别主要在于,在阀芯套2022的上端与弹性件204的下端之间增设了一个垫圈206,该垫圈206包括垫圈孔部2061,垫圈孔部2061贯穿垫圈206的上下表面。增设该垫圈206可减少阀芯202相对于弹性件204发生相对旋转运动的摩擦阻力,从而可提高电动阀的动作可靠性和动作寿命。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04的下端部抵靠在垫圈206的上端面,本实施例其他部位的结构方案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或相近。
见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阀芯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7中的第三实施例相比,区别主要在于,垫圈206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垫圈206位于阀轴抵接部20152和阀芯抵接部202b之间,该垫圈206也设置有垫圈孔部2061,阀芯抵接部202b与该垫圈206相抵,弹性件204的下端与阀芯202抵靠。增设该垫圈206可减少阀芯202相对于阀轴2011发生相对旋转运动的摩擦阻力,从而可提高电动阀的动作可靠性和动作寿命。本实施例其他部位的结构方案与第三实施例相同或相近。
本实施例强调的是,本申请所述的“相抵”,既包括两个零部件直接相抵,也包括两个零部件之间通过其他零部件相抵。
见图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阀芯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相比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阀芯转子组件20而言,其主要差异点在于衬套2012的构造略有不同。本实施例中衬套2012覆盖在阀轴2011的上方,衬套2012与阀轴201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衬套2012还包括沿其周向外缘向下延伸而形成的衬套延伸部20122,在本实施例中,衬套2012大致呈罩壳状,衬套2012的衬套延伸部20122套装固定在阀轴2011的圆周外侧。本实施例其他部位的结构方案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近,在本实施例中,衬套2012并没有位于阀轴内壁部2015内。
见图10,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阀芯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3中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区别主要在于,在阀芯202的上端与弹性件204的下端部之间增设了一个垫片207。增设该垫片207可减少阀芯202相对于弹性件204发生相对旋转运动的摩擦阻力,从而减少阀芯202跟随阀轴组件201一起转动的情况,从而减少阀芯头部202a与阀口10a之间的摩擦,从而可以减少阀口10a和阀芯头部202a的磨损,从而可提高电动阀的动作可靠性和动作寿命。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04的下端与垫片207相抵,本实施例其他部位的结构方案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近。
见图11,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转子203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图3中的第一实施例相比,相当于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阀轴组件201的结构进行了重新分割、整合改变。本实施例中阀轴组件201包括阀轴主体部2013和筒状件2014,阀轴主体部2013具有上下贯通的通孔,阀轴主体部2013设置有外螺纹部201a,阀轴主体部2013与筒状件2014固定连接,阀轴主体部2013与筒状件2014固定连接后的大致内侧壁部1011分形成阀轴内壁部2015,在本实施例中,阀轴主体部2013的部分位于筒状件2014的通孔内,当然,也可以采用阀轴主体部2013不进入筒状件2014的通孔内,将阀轴主体部2013固定于筒状件2014的下端的形式。筒状件2014大致呈中空圆筒状,筒状件2014的大致上方设置有筒状件抵接部20141,在筒状件抵接部20141的大致中间位置设置有筒状件通孔部201411,在阀轴组件201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筒状件通孔部201411沿该平面的正投影位于顶杆主体部2051沿该平面的正投影外,且位于顶杆抵靠部2052沿该平面的正投影内,在本实施例中,筒状件通孔部201411、顶杆主体部2051的外缘和顶杆抵靠部2052的外缘都为圆形,筒状件通孔部201411的直径大于顶杆主体部2051的直径,小于顶杆抵靠部2052的直径。
阀芯抵接部202b能够与阀轴主体部2013的上端面相抵,此时,阀轴主体部2013的上端面形成阀轴抵接部20152,阀轴组件201位于阀轴抵接部20152上的侧孔壁形成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位于阀轴抵接部20152下的侧孔壁形成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2,弹性件204被容纳在所述筒状件2014和阀轴主体部2013限定的空间内,筒状件抵接部20141与顶杆抵靠部2052能够相抵,因此筒状件抵接部20141包括抵接部20b,顶杆205的顶杆主体部2051从筒状件通孔部201411向上穿出且能够与承载部20d相抵,因此筒状件通孔部201411包括通道部20c。
筒状件2014可以采用一体加工成型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两个或多个零部件固定连接的方式。
本实施例与图3中的第一实施例相比,相当于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阀轴组件201的结构进行了重新分割、整合改变,组装后其几何对应部位的功能相同。本实施例其他部位的结构方案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近。
见图12,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阀芯转子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图3中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区别主要在于,在衬套2012下方增设了一个上垫圈209,上垫圈设置有上垫圈孔部2091,上垫圈孔部2091贯穿上垫圈209的上下表面,上垫圈209的上端面与衬套2012相抵,上垫圈209的下端与顶杆抵靠部2052相抵,顶杆主体部2051从衬套孔部20121穿出,在本实施例中,衬套孔部20121包括通道部20c,上垫圈209与顶杆抵靠部2052相抵。
由于以上只是阀轴组件201添加不同结构上垫圈209形成的不同的配合关系,其总体构思并不脱离本专利的范围。本申请所述的相抵包括直接相抵和间接相抵。
本实施例想说明的是,可以对电动阀的一些零部件进行常规的分隔、整合等改变,但其组装后其几何对应部分的功能基本相同,其仍属于本发明的构思。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采用了顶杆205可以与外壳30相抵的形式,此时外壳30包括承载部20d,当然,也可以在外壳30焊接外壳30连接件,顶杆205与外壳30连接件相抵,此时,与顶杆205相抵的部件为承载部20d。即本申请的承载部20d为与顶杆205能够相抵的部件,并不限定其必须为外壳30。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利用本发明的核心构造,在增设减磨垫圈或垫片方面做一些适应性的改变,均应落入本发明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方式中电动阀是作为能完全关闭流量的类型举例说明的,值得说明的是,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也可以作为不能完全关闭流量的电动阀(即阀芯202位于其运动最靠近阀口位置时,阀芯202与阀口10a不相抵)的结构。
另外,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对阀芯202、阀轴组件201等部件进行分体式组装,或者进行不同位置的机械分割,而实质上并未改变其几何对应部位功能的,这些做适应性变更组合的结构,也应落入本发明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名词,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作为基准,为便于描述而引入的;以及部件名称中的“第一”、“第二”等序数词,也是为了便于描述而引入的,并不意味着对部件的任何次序作出任何的限定。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动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组件(10)和螺母组件(40),所述阀座组件(10)包括第一阀座部件(101)和第二阀座部件(102),所述第一阀座部件(101)包括侧壁部(1011)和顶壁部(1012),所述顶壁部(1012)自所述侧壁部(1011)朝着向所述电动阀的中心方向延伸,所述侧壁部(1011)与所述第二阀座部件(102)固定连接;
所述螺母组件(40)包括螺母本体部(401)和螺母连接部(402),所述螺母本体部(401)以所述螺母连接部(402)作为嵌件注塑成型,所述螺母连接部(402)的下表面的至少部分呈平面状,所述顶壁部(1012)的上表面的至少部分呈平面状,所述螺母连接部(402)的下表面呈平面状的部分与所述顶壁部(1012)上表面呈平面状的部分配合,所述螺母组件(40)与所述顶壁部(101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部(1012)包括配合孔部(1013),所述配合孔部(1013)贯穿所述顶壁部(1012),所述螺母组件(40)包括螺母本体部(401),所述螺母本体部(401)包括外缘段(4011),所述外缘段(4011)穿设于所述配合孔部(1013),所述外缘段(4011)与所述配合孔部(1013)导向配合,所述螺母组件(40)与所述顶壁部(101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所述外缘段(4011)与所述配合孔部(1013)过盈压装配合或过渡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缘段与所述配合孔部(1013)间隙配合,所述外缘段(4011)和所述配合孔部(1013)的单侧间隙小于或等于0.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部(1012)包括平衡孔部(1014),所述平衡孔部(1014)贯穿所述顶壁部(10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孔部(1014)和所述配合孔部(1013)不重叠,或者,所述平衡孔部(1014)的部分和所述所述配合孔部(1013)的部分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30),所述侧壁部(1011)包括台阶部(10112),所述台阶部(10112)呈环形台阶状,所述台阶部(10112)包括台阶横部(101121)和台阶纵部(101122),所述外壳(30)外套于所述台阶纵部(101122),所述外壳(30)沿着所述电动阀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台阶横部(101121)沿所述电动阀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的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所述外壳(30)与所述阀座组件(10)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0)的开口侧呈水平状,所述台阶横部(101121)的呈水平状,所述外壳(30)和所述台阶横部(101121)配合,所述外壳(30)和所述阀座组件(10)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座部件(102)包括插入部(1021)和限制部(1022),所述插入部(1021)从所述侧壁部(1011)的开口插入,所述插入部(1021)沿着所述电动阀的纵截面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侧壁部(1011)沿着所述电动阀的纵截面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所述侧壁部(1011)沿着所述电动阀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限制部(1022)沿所述电动阀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的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
CN202110874162.8A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电动阀 Pending CN1156815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4162.8A CN115681513A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电动阀
PCT/CN2022/074462 WO2023005178A1 (zh) 2021-07-30 2022-01-28 一种电动阀
KR1020247006686A KR20240033133A (ko) 2021-07-30 2022-01-28 전기 밸브
JP2023572533A JP2024519134A (ja) 2021-07-30 2022-01-28 電動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4162.8A CN115681513A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电动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1513A true CN115681513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59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74162.8A Pending CN115681513A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电动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8151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23955B1 (en) Pressure reducing valve for gas
WO2020012827A1 (ja) 電動弁
KR20070096792A (ko) 전동 밸브
CN114352749B (zh) 阀针组件、电子膨胀阀和制冷设备
JP2022095807A (ja)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15681513A (zh) 一种电动阀
CN111527336B (zh) 一种电动阀及其制造方法
CN114838185B (zh) 一种电动阀
CN115681511A (zh) 一种电动阀
CN115681512A (zh) 一种电动阀
WO2023005178A1 (zh) 一种电动阀
CN114838147B (zh) 一种电动阀
CN116066581A (zh) 一种电动阀
WO2023142223A1 (zh) 阀针组件、电子膨胀阀和制冷设备
CN113446404A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
CN114838178A (zh) 一种电动阀
WO2022161426A1 (zh) 一种电动阀
CN114607781B (zh) 电子膨胀阀和制冷设备
CN114838179A (zh) 一种电动阀
CN216843174U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
CN219242649U (zh) 一种电动阀
CN218468281U (zh) 膨胀阀
JP7453091B2 (ja) 電動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KR20230162682A (ko) 전기 작동식 밸브
CN110094524B (zh) 一种电动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