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79827A - 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79827A
CN115679827A CN202211391326.2A CN202211391326A CN115679827A CN 115679827 A CN115679827 A CN 115679827A CN 202211391326 A CN202211391326 A CN 202211391326A CN 115679827 A CN115679827 A CN 115679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support
electric
pushing mechanism
movable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913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义新
杨清印
祝君山
肖猛
江峰
张高阳
游艳文
赵力源
王文杰
候振坤
周劲松
刘永
杨辉
杨华强
陈涛
潘东子
付云红
黄逸群
张世森
于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filed Critical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to CN20221139132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798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79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798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若干组移动支架、锚固系统、分配梁和卸荷块,若干组移动支架沿桥梁的横向和纵向设置;所述移动支架包括:承载桁架、立柱、纵梁、横梁、行走机构和顶升机构;所述承载桁架其沿桥梁纵向的两侧通过立柱固定,所述立柱和所述承载桁架的上端固定有纵梁,所述承载桁架两侧立柱的下端分别通过横梁固定;所述横梁下方固定有多组行走机构和多组顶升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设置为可带动移动支架行走;所述锚固系统包括对拉螺杆和连接横撑,所述横梁的腹板设置有开孔。本发明提高了支架结构的利用率,解决了常用支架搭拆次数多成本过大、不能移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原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实际车流量的需求,城市道路改扩建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城市道路改扩建常采用的方式是扩宽原有道路或者在原有道路上修建高架桥。高架桥能够满足长距离、高效率的交通需求,促进城市在空间及时间不同维度的发展,逐渐成为城市交通命脉。
城市高架桥主梁现浇施工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挂篮施工、满堂支架施工、梁式支架施工、移动模架施工等。但因城市改扩建高架桥施工的特殊性,存在施工空间不足、工期要求短、绿色及文明施工要求高等特点,对现浇主梁施工工艺的选择要求较高。
挂篮施工法施工工期较长,不适用于截面宽度变化的桥梁;满堂支架施工法及梁式支架施工法的支架材料搭拆次数多造成施工周期长,难以满足工期要求;移动模架法的模架设计难度大,投入成本高,同时也不适用于截面高宽变化的桥梁施工。因此,为适应城市道路改扩建现浇梁的施工,优化支架的形式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提高了支架结构的利用率,解决了常用支架搭拆次数多成本过大、不能移动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此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由若干组移动支架、锚固系统、分配梁和卸荷块组成,若干组移动支架沿桥梁的横向和纵向设置;
所述移动支架包括:承载桁架、立柱、纵梁、横梁、行走机构和顶升机构;所述承载桁架其沿桥梁纵向的两侧通过立柱固定,所述立柱和所述承载桁架的上端固定有纵梁,所述承载桁架两侧立柱的下端分别通过横梁固定;所述横梁下方固定有多组行走机构和多组顶升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设置为可带动移动支架行走;
所述锚固系统包括对拉螺杆和连接横撑,所述横梁的腹板设置有开孔,通过对拉螺杆将单个移动支架的两个横梁连接固定,连接横撑将纵向及横向相邻两个移动支架连接成一个整体;
所述分配梁放置于纵梁上,所述分配梁由横桥向的贝雷梁和纵桥向的型钢连接组成,横桥向的相邻的贝雷梁之间交叉设置;
所述卸荷块可移除的支撑于横梁下方。
优选的是,所述承载桁架通过钢管焊接成桁架结构,所述立柱与承载桁架的钢管通过对接法兰盘和螺栓连接固定。
优选的是,每个立柱正下方对应的横梁处设置一组顶升机构。
优选的是,所述顶升机构为千斤顶,所述千斤顶通过加强板焊接在横梁内侧。
优选的是,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电动行走轮和座体;
所述座体与所述电动行走轮连接,所述座体与所述横梁通过螺栓固定。
优选的是,每一联现浇梁具有多垮,每一联沿横桥向将移动支架分为三组移动支架单元,移动支架单元内的移动支架之间通过锚固系统连接成一个整体;
每个移动支架单元均设置有所述障碍物清除机构,其包括若干障碍物清除单元,所述障碍物清除单元设置于移动支架单元外周的一圈的座体上,且与外周一圈的电动行走轮一一对应;
所述障碍物清除单元包括:
距离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座体上,所述座体沿电动行走轮走动方向延伸,所述距离传感器对称固定于电动行走轮走动方向的两侧,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为垂直检测地面的距离;
第一顶推机构,包括电动轨道、电动推杆、连接盘和推板;所述电动轨道垂直于电动行走轮走动方向固定于座体上,且所述电动轨道与所述距离传感器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电动行走轮轮体的轴杆,所述电动推杆通过滑块可移动的设置于电动轨道上,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所述连接盘固定,所述连接盘与所述推板连接,所述推板垂直于地面设置;
第二顶推机构,其与所述第一顶推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顶推机构设置于所述座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顶推机构和电动行走轮之间,且所述第二顶推机构的电动轨道平行于第一顶推机构的电动轨道,所述第二顶推机构的电动轨道的起始端和所述第一顶推机构的电动轨道的终止端交错设置,所述第二顶推机构的电动轨道的终止端远离所述第一顶推机构的电动轨道的终止端延伸;即第一顶推机构和第二顶推机构均为两组;
控制器,其接受所述距离传感器的信息并控制所述电动行走轮、第一顶推机构和第二顶推机构。
优选的是,所述卸荷块由砂箱和标高调节块组合而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现浇梁的宽度确定移动支架的宽度及数量;
S2:根据确定的移动支架宽度及数量准备材料,在施工现场焊接拼装成型;
S3:通过操纵行走机构先沿纵桥向行走,再通过转换行走机构方向沿横桥向行走到指定位置;
S4:行走到位后,顶升机构下放,将支架顶起至设计标高,完成砂箱及标高调节块的安装,完成支架体系的转换后回缩顶升机构,最后通过锚固系统将移动支架的横梁沿纵向及横向连接成一个整体,在两个支架结构体系横向贝雷梁交错的位置通过压板将分配梁固定在贝雷梁的螺栓孔上;
S5:待现浇梁施工完成达到设计要求后,下放顶升机构,拆除卸荷块后回缩顶升机构,移动支架高度降低,混凝土自动脱模。
S6:移动支架体系回落后,操作行走机构移动到设计位置进行下一联现浇梁的施工。
优选的是,多垮现浇梁,每一联现浇梁具有多垮,每一联沿横桥向将移动支架分为三组移动支架单元,移动支架单元内的移动支架之间通过锚固系统连接成一个整体;
所述步骤S6在完成一联现浇梁施工后,移动至下一联的具体施工步骤包括:
S61:第一联现浇梁脱模完成后,接触贝雷梁上方的压板,使三组移动支架单元能自由移动,将位于内侧的移动支架单元沿着道路前进方向行走,到达第三联位置停止;
S62:中部的移动支架单元需横向向桥梁内侧移动,中部的移动支架单元位于桥墩外侧的移动支架之间连接的连接横撑解除,中部的移动支架单元向内侧横移设定距离,然后通过顶升机构将移动支架支撑一定高度,接着将电动行走轮换向安装,之后通过顶升机构将移动支架下放,沿着道路前进方向前移到达第二联内侧位置;
S63:通过顶升机构将中部的移动支架单元支撑一定高度,接着将电动行走轮换向安装,之后通过顶升机构将移动支架下放,中部的移动支架从内测移动到达第二联梁段中间浇筑位置,并将中部的移动支架解除的连接横撑安装好;
S64:将内侧的移动支架单元回退,到达第二联梁段内边侧浇筑位置;
S65:同理,将外侧的移动支架单元移动到达第二联梁段外边侧浇筑位置;
S66:所有移动支架单元到达第二联浇筑梁段指定位置后,全部通过顶升机构仅需支撑转换,同时将移动支架调整到梁段设计浇筑标高,然后加装高度变化块、卸荷块和锚固系统,使三组移动支架单元连接成一个整体,最后回缩顶升机构成成支撑转换。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器设置为:
所述移动支架单元在行走过程中,所述距离传感器将监测距离信号传递给控制器,当监测距离小于设定距离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移动支架单元的行走机构停止;
控制第一顶推机构的电动推杆向下顶升推板至设定距离,之后控制第一顶推机构的电动推杆在电动轨道上移动设定距离,将障碍物顶推一定距离,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一顶推机构各部件回到初始位置;
控制移动支架单元行走设定距离,该距离为第一顶推机构和第二顶推机构之间的间距;
根据第一顶推机构设定的顶推距离和第二顶推机构的电动轨道的设定距离,障碍物靠近第二顶推机构的推板,控制第二顶推机构的电动推杆向下顶升推板至设定距离,之后控制第二顶推机构的电动推杆在电动轨道上移动设定距离,将障碍物再次顶推一定距离,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顶推机构各部件回到初始位置。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移动支架下端设置有可沿顺桥向和横桥向行走机构,使支架结构具有双向移动的功能,在移动过程中可有效规避墩柱的阻拦,提高了支架结构的利用率,解决了常用支架搭拆次数多成本过大、不能移动的问题。
2、通过移动支架实现了不规则梁体的浇筑施工,解决了挂篮或是其他行走支架不能适应变截面箱梁浇筑施工的问题,降低了箱梁浇筑施工的难度。
3、组成本发明结构的材料容易采购,且容易组装,无需单独定制构件导致不能周转使用,降低采购成本。
4、支架仅需搭拆一次即可完成项目全桥的施工,降低工人在高空搭拆支架的安全风险,节省搭拆时间,解决了城市改扩建项目工期紧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移动支架结构系统立面图;
图2是本发明移动支架结构系统断面图;
图3是本发明分配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障碍物清除单元仰视图;
图5是本发明步骤S4施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S61施工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S61施工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S62中部的移动支架单元横向向桥梁内侧移动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S63施工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S64施工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S66施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承载桁架,2横梁,3锚固系统,31对拉螺杆,32连接横撑,4分配梁,5卸荷块,6行走机构,7顶升机构,8立柱,9纵梁,10贝雷梁,11型钢,12内侧的移动支架单元,13中部的移动支架单元,14外侧的移动支架单元,15桥墩,16距离传感器,17第一顶推机构,18第二顶推机构,19电动行走轮,20座体,21电动轨道,22电动推杆,23连接盘,24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发明。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由若干组移动支架、锚固系统3、分配梁4和卸荷块5组成,若干组移动支架沿桥梁的横向和纵向设置;
所述移动支架包括:承载桁架1、立柱8、纵梁9、横梁2、行走机构6和顶升机构7;所述承载桁架1其沿桥梁纵向的两侧通过立柱8固定,所述立柱8和所述承载桁架1的上端固定有纵梁9,所述承载桁架1两侧立柱8的下端分别通过横梁2固定;所述横梁2下方固定有多组行走机构6和多组顶升机构7,所述行走机构6设置为可带动移动支架在地面上行走;
所述锚固系统3包括对拉螺杆31和连接横撑32,所述横梁2的腹板设置有开孔,通过对拉螺杆31将单个移动支架的两个横梁2连接固定,连接横撑32将纵向及横向相邻两个移动支架连接成一个整体;
所述分配梁4放置于纵梁9上,所述分配梁4由横桥向的贝雷梁10和纵桥向的型钢11连接组成,横桥向的相邻的贝雷梁10之间交叉设置;
所述卸荷块5可移除的支撑于横梁2下方。
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效果:所述承载桁架1通过钢管焊接成桁架结构,所述立柱8与承载桁架1的钢管通过对接法兰盘和螺栓连接固定。
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效果:每个立柱8正下方对应的横梁2处设置一组顶升机构7。
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效果:所述顶升机构7为千斤顶,所述千斤顶通过加强板焊接在横梁2内侧,千斤顶兼顾体系转换和辅助行走机构6转向的作用。
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效果:所述行走机构6包括电动行走轮19和座体20;
所述座体20与所述电动行走轮19连接,所述座体20与所述横梁2通过螺栓固定,
行走机构6通过电机驱动,在需要转向时,通过顶升机构7将整个系统顶起,使行走机构6脱离底面,在将电动行走轮19进行转向安装,实现行走机构6沿顺桥向和横桥向行走。
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效果:每一联现浇梁具有多垮,每一联沿横桥向将移动支架分为三组移动支架单元,移动支架单元内的移动支架之间通过锚固系统3连接成一个整体;
如图4所示,每个移动支架单元均设置有所述障碍物清除机构,其包括若干障碍物清除单元,所述障碍物清除单元设置于移动支架单元外周的一圈的座体20上,且与外周一圈的电动行走轮19一一对应;
所述障碍物清除单元包括:
距离传感器16,其设置于所述座体20上,所述座体20沿电动行走轮19走动方向延伸,所述距离传感器16对称固定于电动行走轮19走动方向的两侧,所述距离传感器16设置为垂直检测地面的距离;
第一顶推机构17,包括电动轨道21、电动推杆22、连接盘23和推板24;所述电动轨道21垂直于电动行走轮19走动方向固定于座体20上,且所述电动轨道21与所述距离传感器16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电动行走轮19轮体的轴杆,所述电动推杆22通过滑块可移动的设置于电动轨道21上,所述电动推杆22的伸缩端与所述连接盘23固定,所述连接盘23与所述推板24连接,所述推板24垂直于地面设置;
第二顶推机构18,其与所述第一顶推机构17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顶推机构18设置于所述座体20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顶推机构17和电动行走轮19之间,且所述第二顶推机构18的电动轨道21平行于第一顶推机构17的电动轨道21,所述第二顶推机构18的电动轨道21的起始端和所述第一顶推机构17的电动轨道21的终止端交错设置,所述第二顶推机构18的电动轨道21的终止端远离所述第一顶推机构17的电动轨道21的终止端延伸;即第一顶推机构17和第二顶推机构18均为两组,均对称固定于电动行走轮19走动方向的两侧;
控制器,其接受所述距离传感器16的信息并控制所述电动行走轮19、第一顶推机构17和第二顶推机构18。所述控制器设置为:
所述移动支架单元在行走过程中,所述距离传感器16将监测距离信号传递给控制器,当监测距离小于设定距离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移动支架单元的行走机构6停止;
控制第一顶推机构17的电动推杆22向下顶升推板24至设定距离,之后控制第一顶推机构17的电动推杆22在电动轨道21上移动设定距离,将障碍物顶推一定距离,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一顶推机构17各部件回到初始位置;
控制移动支架单元行走设定距离,该距离为第一顶推机构17和第二顶推机构18之间的间距;
根据第一顶推机构17设定的顶推距离和第二顶推机构18的电动轨道21的设定距离,障碍物靠近第二顶推机构18的推板24,控制第二顶推机构18的电动推杆22向下顶升推板24至设定距离,之后控制第二顶推机构18的电动推杆22在电动轨道21上移动设定距离,将障碍物再次顶推一定距离,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顶推机构18各部件回到初始位置,保证障碍物不影响移动支架单元的正常行走。
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效果:所述卸荷块5由砂箱和标高调节块组合而成,施工时将卸荷块5支撑于横梁2下方,将上部荷载传递给地基,同时兼顾对支架体系标高调整的作用。
如图5-11所示,本实例为厦门国道324复线(同安段)二期完善工程第一标段采用的现浇移动支架结构横纵向剖面图。该项目主线桥箱梁顶面宽度26m,一跨长30m,梁高1.8m,一联三跨,共9联。墩柱为双柱花瓶墩,平均高度9m。
如图1~2所示,根据箱梁的宽度选三个移动支架组合进行施工。支架的立柱8采用630mm钢管,横向间距为4.5m、6m及4.5m;立柱8的纵向间距为27m。承载桁架1采用600mm钢管,承载桁架1的纵梁9采用800mmH型钢,通过平联斜撑将两排承载桁架焊接成一个整体,组成一个移动支架结构。
如图1~2所示,承载桁架放置在横梁2上方,横梁2选用500mmH型钢;一根横梁2下方对称焊接4套行走机构6。横梁2内侧对称焊接4套顶升机构7,所述控制器采用PLC系统控制行走机构6在地面上匀速行走。
如图1~2所示,横梁2内侧对称焊接4套顶升机构7,单个千斤顶的承重能力35t,行程根据地形的高差选择,经现场测量本实例选择500mm的行程,以便对不同高差的地形进行高度调节。
如图1~2所示,锚固系统3纵向连接选用M32螺杆及45号工字钢,通过横梁2腹板预留孔将一跨移动支架结构拉结,通过45号工字钢将纵向相邻两跨移动支架连接成一整体;横向连接选用两根40号槽钢通过螺栓孔将横向相邻支架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
如图1~2所示,卸荷块5由砂箱和标高调节块组成,移动支架行走到预定位置后,通过顶升机构7将支架顶起至桥梁设计标高,再通过砂箱和标高调节块对支架进行支撑,完成支架体系的转化,收起顶升机构7。
如图1~3所示,分配梁4放置在承载桁架1上方,分配梁4有横桥向的贝雷梁,可根据桥梁不同宽度调节贝雷梁长度,适应变宽度桥梁施工,横向两个移动支架的贝雷梁交错布置,为了保证支架结构能够整体受力,相交处采用压板将分配梁固定在贝雷梁的螺栓孔上,将贝雷梁连接成一个整体。纵梁9的长度可对桥梁的长度进行微调,适应桥梁模板的安装。
所述一种多跨现浇移动支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桥梁的宽度,单跨横桥向选择3组移动支架组合对现浇箱梁施工,三跨需9组移动支架结构。
S2:根据9组移动支架的设计宽度准备材料,在施工现场焊接拼装成型。
S3:由于本项目为改扩建项目,在已通车的道路上进行施工,地基条件较好,选用的9组移动支架性行走机构6可直接在现状道路上行走,如行走过程中有障碍物,可通过障碍物清除机构进行清除,通过行走机构6按顺序将三组支架移动到指定位置。
S4:行走到位后,顶升机构7下放,将支架顶起至设计标高,安装卸荷块5,回缩顶升机构7,由卸荷块5将上部荷载传递给地基,最后通过锚固系统3将移动支架连接成一个整体共同受力,在两个支架结构体系横向贝雷梁交错的位置通过压板将分配梁固定在贝雷梁的螺栓孔上。
S5:待现浇梁施工完成达到设计要求后,下放顶升机构7将支架顶起,拆除卸荷块5后将支架回落至现状道路上,模板与混凝土自动脱模。
S6:移动支架体系回落后,操作行走机构6移动到设计位置进行下一联现浇梁的施工。移动至下一联具体施工步骤包括:
S61:第一联现浇梁脱模完成后,接触贝雷梁10上方的压板,使三组移动支架单元能自由移动,将位于内侧的移动支架单元11沿着道路前进方向行走,到达第三联位置停止;
S62:中部的移动支架单元13需横向向桥梁内侧移动,中部的移动支架单元13位于桥墩15外侧的移动支架之间连接的连接横撑32影响其移动,因此需解除,中部的移动支架单元13向内侧横移设定距离,然后通过顶升机构7将移动支架支撑一定高度,接着将电动行走轮19换向(90°)安装,之后通过顶升机构7将移动支架下放,沿着道路前进方向前移到达第二联内侧位置;
S63:通过顶升机构7将中部的移动支架单元13支撑一定高度,接着将电动行走轮19换向(90°)安装,之后通过顶升机构7将移动支架下放,中部的移动支架从内测移动到达第二联梁段中间浇筑位置,并将中部的移动支架解除的连接横撑32安装好;
S64:将内侧的移动支架单元11回退,到达第二联梁段内边侧浇筑位置;
S65:同理,将外侧的移动支架单元14移动到达第二联梁段外边侧浇筑位置;
S66:所有移动支架单元到达第二联浇筑梁段指定位置后,全部通过顶升机构7仅需支撑转换,同时将移动支架调整到梁段设计浇筑标高,然后加装高度变化块、卸荷块5和锚固系统3,使三组移动支架单元连接成一个整体,最后回缩顶升机构7成成支撑转换。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移动支架、锚固系统、分配梁和卸荷块,若干组移动支架沿桥梁的横向和纵向设置;
所述移动支架包括:承载桁架、立柱、纵梁、横梁、行走机构和顶升机构;所述承载桁架其沿桥梁纵向的两侧通过立柱固定,所述立柱和所述承载桁架的上端固定有纵梁,所述承载桁架两侧立柱的下端分别通过横梁固定;所述横梁下方固定有多组行走机构和多组顶升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设置为可带动移动支架行走;
所述锚固系统包括对拉螺杆和连接横撑,所述横梁的腹板设置有开孔,通过对拉螺杆将单个移动支架的两个横梁连接固定,连接横撑将纵向及横向相邻两个移动支架连接成一个整体;
所述分配梁放置于纵梁上,所述分配梁由横桥向的贝雷梁和纵桥向的型钢连接组成,横桥向的相邻的贝雷梁之间交叉设置;
所述卸荷块可移除的支撑于横梁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桁架通过钢管焊接成桁架结构,所述立柱与承载桁架的钢管通过对接法兰盘和螺栓连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立柱正下方对应的横梁处设置一组顶升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为千斤顶,所述千斤顶通过加强板焊接在横梁内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电动行走轮和座体;
所述座体与所述电动行走轮连接,所述座体与所述横梁通过螺栓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联现浇梁具有多垮,每一联沿横桥向将移动支架分为三组移动支架单元,移动支架单元内的移动支架之间通过锚固系统连接成一个整体;
每个移动支架单元均设置有所述障碍物清除机构,其包括若干障碍物清除单元,所述障碍物清除单元设置于移动支架单元外周的一圈的座体上,且与外周一圈的电动行走轮一一对应;
所述障碍物清除单元包括:
距离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座体上,所述座体沿电动行走轮走动方向延伸,所述距离传感器对称固定于电动行走轮走动方向的两侧,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为垂直检测地面的距离;
第一顶推机构,包括电动轨道、电动推杆、连接盘和推板;所述电动轨道垂直于电动行走轮走动方向固定于座体上,且所述电动轨道与所述距离传感器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电动行走轮轮体的轴杆,所述电动推杆通过滑块可移动的设置于电动轨道上,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所述连接盘固定,所述连接盘与所述推板连接,所述推板垂直于地面设置;
第二顶推机构,其与所述第一顶推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顶推机构设置于所述座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顶推机构和电动行走轮之间,且所述第二顶推机构的电动轨道平行于第一顶推机构的电动轨道,所述第二顶推机构的电动轨道的起始端和所述第一顶推机构的电动轨道的终止端交错设置,所述第二顶推机构的电动轨道的终止端远离所述第一顶推机构的电动轨道的终止端延伸;即第一顶推机构和第二顶推机构均为两组;
控制器,其接受所述距离传感器的信息并控制所述电动行走轮、第一顶推机构和第二顶推机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块由砂箱和标高调节块组合而成。
8.一种利用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现浇梁的宽度确定移动支架的宽度及数量;
S2:根据确定的移动支架宽度及数量准备材料,在施工现场焊接拼装成型;
S3:通过操纵行走机构先沿纵桥向行走,再通过转换行走机构方向沿横桥向行走到指定位置;
S4:行走到位后,顶升机构下放,将支架顶起至设计标高,完成砂箱及标高调节块的安装,完成支架体系的转换后回缩顶升机构,最后通过锚固系统将移动支架的横梁沿纵向及横向连接成一个整体,在两个支架结构体系横向贝雷梁交错的位置通过压板将分配梁固定在贝雷梁的螺栓孔上;
S5:待现浇梁施工完成达到设计要求后,下放顶升机构,拆除卸荷块后回缩顶升机构,移动支架高度降低,混凝土自动脱模。
S6:移动支架体系回落后,操作行走机构移动到设计位置进行下一联现浇梁的施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垮现浇梁,每一联现浇梁具有多垮,每一联沿横桥向将移动支架分为三组移动支架单元,移动支架单元内的移动支架之间通过锚固系统连接成一个整体;
所述步骤S6在完成一联现浇梁施工后,移动至下一联的具体施工步骤包括:
S61:第一联现浇梁脱模完成后,接触贝雷梁上方的压板,使三组移动支架单元能自由移动,将位于内侧的移动支架单元沿着道路前进方向行走,到达第三联位置停止;
S62:中部的移动支架单元需横向向桥梁内侧移动,中部的移动支架单元位于桥墩外侧的移动支架之间连接的连接横撑解除,中部的移动支架单元向内侧横移设定距离,然后通过顶升机构将移动支架支撑一定高度,接着将电动行走轮换向安装,之后通过顶升机构将移动支架下放,沿着道路前进方向前移到达第二联内侧位置;
S63:通过顶升机构将中部的移动支架单元支撑一定高度,接着将电动行走轮换向安装,之后通过顶升机构将移动支架下放,中部的移动支架从内测移动到达第二联梁段中间浇筑位置,并将中部的移动支架解除的连接横撑安装好;
S64:将内侧的移动支架单元回退,到达第二联梁段内边侧浇筑位置;
S65:同理,将外侧的移动支架单元移动到达第二联梁段外边侧浇筑位置;
S66:所有移动支架单元到达第二联浇筑梁段指定位置后,全部通过顶升机构仅需支撑转换,同时将移动支架调整到梁段设计浇筑标高,然后加装高度变化块、卸荷块和锚固系统,使三组移动支架单元连接成一个整体,最后回缩顶升机构成成支撑转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设置为:
所述移动支架单元在行走过程中,所述距离传感器将监测距离信号传递给控制器,当监测距离小于设定距离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移动支架单元的行走机构停止;
控制第一顶推机构的电动推杆向下顶升推板至设定距离,之后控制第一顶推机构的电动推杆在电动轨道上移动设定距离,将障碍物顶推一定距离,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一顶推机构各部件回到初始位置;
控制移动支架单元行走设定距离,该距离为第一顶推机构和第二顶推机构之间的间距;
根据第一顶推机构设定的顶推距离和第二顶推机构的电动轨道的设定距离,障碍物靠近第二顶推机构的推板,控制第二顶推机构的电动推杆向下顶升推板至设定距离,之后控制第二顶推机构的电动推杆在电动轨道上移动设定距离,将障碍物再次顶推一定距离,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顶推机构各部件回到初始位置。
CN202211391326.2A 2022-11-08 2022-11-08 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56798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1326.2A CN115679827A (zh) 2022-11-08 2022-11-08 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1326.2A CN115679827A (zh) 2022-11-08 2022-11-08 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79827A true CN115679827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50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91326.2A Pending CN115679827A (zh) 2022-11-08 2022-11-08 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7982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5423A (zh) 用于连续箱梁施工的上行式移动模架
CN104594204B (zh) 城市轻轨高架桥山型u梁施工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6012842A (zh) 一种标准化可移动模架
CN109629439B (zh) 一种独塔斜拉桥施工方法
CN217104732U (zh) 一种跨越既有铁路线门式桥墩的分段式横梁施工结构
CN112727132B (zh) 一种高架运营地铁车站既有雨棚的拆除方法
CN112267369A (zh) 一种无跨中立柱钢栈桥结构及顶推安装装置和施工方法
CN109778700B (zh) 一种跨越既有道路的现浇槽形梁三点滑移顶推施工方法
WO2022142193A1 (zh) 大跨度薄壁混凝土声屏障浇筑台车的施工方法
CN112458912B (zh) 走行式台车及其安装方法、施工方法
CN204475184U (zh) 城市轻轨高架桥山型u梁施工支撑体系
CN211947993U (zh) 大跨度现浇桥梁施工用支架
CN203654200U (zh) 一种跨江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箱梁0#块支架
CN210685373U (zh) 一种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厂房施工的台车系统
CN112726411A (zh) 一种单孔大悬臂钢桁梁整体拖拉施工方法
CN112211112A (zh) 一种在既有桥梁上采用双导梁架桥机的钢箱梁安装方法
CN115679827A (zh) 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2064505A (zh) 一种变幅式移动支架及其施工方法
CN219342836U (zh) 一种多跨现浇梁移动支架结构
CN212688733U (zh) 一种桥梁钢箱梁小曲率半径的顶推系统
CN112610244B (zh) 用于扩建既有高架运营地铁车站站台的预制构件及其安装方法
CN210317334U (zh) 一种用于隧道薄壁中隔墙混凝土浇筑的模板台车
CN212867563U (zh) 一种可多次加宽的隧道超大断面二衬台车
CN118148183B (zh) 一种地铁上盖结构施工用可变式移动台车支架及施工方法
CN113863134B (zh) 可调桥面标高的桥面结构及桥面标高调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