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77204A - 冷却传输装置及玻璃冷却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冷却传输装置及玻璃冷却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77204A
CN115677204A CN202211425732.6A CN202211425732A CN115677204A CN 115677204 A CN115677204 A CN 115677204A CN 202211425732 A CN202211425732 A CN 202211425732A CN 115677204 A CN115677204 A CN 115677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cooling
assembly
convey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257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铭
张世民
周祖亮
张诗仪
林飞
连礼壮
杨志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o Group Fujian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o Group Fujian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o Group Fujian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o Group Fujian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2573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772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77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772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却传输装置及玻璃冷却传输方法。冷却传输装置包括第一冷却传输组件,第一冷却传输组件包括第一传输件、多个承载件及多个第一冷却件,第一传输件具有传输区,多个承载件位于传输区,在上游指向下游的方向上间隔装设于第一传输件,第一传输件用于带动多个承载件在传输区由上游向下游运动,位于传输区内的多个承载件用于承载玻璃并使玻璃保持直立的状态;第一传输件在传输区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多个第一冷却件沿上游指向下游的方向设置,且设于第一侧边背离第二侧边一侧和第二侧边背离第一侧边一侧中至少一侧,用于冷却玻璃。本申请提供的冷却传输装置提高了玻璃的冷却效率,进而提高了玻璃的整体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冷却传输装置及玻璃冷却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玻璃冷却领域,具体涉及冷却传输装置及玻璃冷却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车辆玻璃的生产需求也随之增大,进而对于车辆玻璃的生产效率的需求也随之增大。
在车辆玻璃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成型的玻璃进行降温,但现有的车辆玻璃冷却效率较低,尤其对于车辆的后挡风玻璃及天窗玻璃的冷却效率较低,影响了车辆玻璃的整体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通过朝向第一传输件运动方向倾斜设置的承载件承载玻璃,以使玻璃处于倾斜状态,从而使第一传输组件在单位传输长度下能够同时对更多的玻璃进行冷却,进而在玻璃数量乘单片玻璃冷却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单片玻璃的冷却时间,以提高了玻璃冷却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冷却传输装置,所述冷却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冷却传输组件,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包括第一传输件、多个承载件及多个第一冷却件,所述第一传输件具有传输区,所述多个承载件位于所述传输区,且在上游指向下游的方向上间隔装设于所述第一传输件,所述第一传输件用于带动所述多个承载件在所述传输区由所述上游朝向所述下游运动,所述多个承载件朝向所述下游倾斜,用于承载玻璃;
所述第一传输件在所述传输区具有沿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多个第一冷却件沿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设置,且设于所述第一侧边背离所述第二侧边的一侧和所述第二侧边背离所述第一侧边的一侧中至少一侧,用于冷却承载于所述多个承载件上的所述玻璃。
其中,位于所述传输区内的所述多个承载件朝向所述下游的方向倾斜。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件还具有与所述传输区层叠设置的回程区,所述回程区位于所述传输区的下方,所述多个承载件还位于所述回程区,所述第一传输件用于带动所述多个承载件在所述传输区及所述回程区循环运动,其中,所述多个承载件中位于所述传输区的部分用于承载所述玻璃。
其中,所述承载件包括:
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具有凹槽,用于限位所述玻璃的一端;
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与所述限位部弯折相连,所述承载部用于承载所述玻璃;及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凸设于所述承载部,用于支撑所述玻璃。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冷却件与位于所述传输区的所述多个承载件对应设置,用于朝向承载于所述多个承载件吹风,以冷却所述玻璃。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件具有出风面,所述出风面相较于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出风面与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在所述下游一侧的夹角为锐角。
其中,所述冷却传输装置还包括:
第二冷却传输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的上游,用于接收并传输钢化成型后的玻璃,并对所述玻璃进行冷却;及
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与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之间,所述翻转组件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传输的所述玻璃,并抓取所述玻璃朝向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翻转,以使所述玻璃朝向所述下游倾斜,并将所述玻璃移动至所述承载件上。
其中,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包括:
第二传输件,所述第二传输件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承载面及第一背面,所述第一承载面用于承载所述玻璃,所述第二传输件用于运输所述玻璃;及
多个第二冷却件,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沿所述第二传输件运输所述玻璃的方向设置,且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面背离所述第一背面的一侧和所述第一背面背离所述第一承载面的一侧中的至少一侧,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通过朝向所述玻璃吹风冷却所述玻璃。
其中,当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面背离所述第一背面的一侧,且设于所述第一背面背离所述第一承载面的一侧时,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面背离所述第一背面的一侧的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与设于所述第一背面背离所述第一承载面的一侧的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交错设置。
其中,所述翻转组件包括:
第一抓取件,所述第一抓取件用于抓取所述玻璃;及
翻转件,所述翻转件连接所述第一抓取件,用于在所述第一抓取件抓取所述玻璃后对所述玻璃进行翻转,并将所述玻璃移动至所述承载件。
其中,所述冷却传输装置还包括:
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与所述翻转组件之间,所述定位组件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传输的所述玻璃,并获取所述玻璃的位置信息及姿态,以使所述翻转组件根据所述玻璃的位置信息及姿态对所述玻璃进行抓取及翻转。
其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中转件,所述中转件靠近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设置,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传输的所述玻璃,所述中转件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二承载面及第二背面,所述第二承载面用于承载所述玻璃;及
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面背离所述第二背面的一侧,所述定位件通过视觉识别获取位于所述中转件的所述玻璃的位置信息及姿态。
其中,所述冷却传输装置还包括:
抽检组件,设于所述翻转组件的下游,且设于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的一侧;
所述翻转组件还用于将待抽检玻璃从所述定位组件转移至所述抽检组件,所述抽检组件用于接收所述待抽检玻璃,并对所述待抽检玻璃进行传输及冷却,以对所述待抽检玻璃进行抽检。
其中,所述定位组件还用于识别缺陷玻璃,所述翻转组件还用于将所述缺陷玻璃转移至所述抽检组件,所述抽检组件还用于对所述缺陷玻璃进行传输,以对所述缺陷玻璃进行下片。
其中,所述冷却传输装置还包括:
换向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的下游,所述换向组件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传输的所述玻璃,所述换向组件承载所述玻璃的面平行于所述第一侧边指向所述第二侧边的方向,且平行于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以使所述玻璃平铺于所述换向组件。
其中,当所述第一传输件包括层叠设置的传输区及回程区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侧边指向所述第二侧边的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换向件及第二换向件,所述第一换向件与所述第二换向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承载件在所述第一侧边指向所述第二侧边的方向上的尺寸,且小于所述玻璃承载于所述承载件时在所述第一侧边指向所述第二侧边的方向上的尺寸,以使所述承载件在从所述传输区运动至所述回程区的过程中能够穿过所述第一换向件与所述第二换向件之间的间隙,且将所述玻璃从所述承载件上转移至所述换向组件上。
其中,所述冷却传输装置还包括:
下片组件,设于所述换向组件的下游,所述下片组件包括第二抓取件及下片传输件,所述第二抓取件用于将位于所述换向组件的所述玻璃抓取至所述下片传输件,所述下片传输件用于传输所述玻璃,以使所述玻璃能够进行检测,和/或,对所述玻璃进行下片。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冷却传输装置,所述冷却传输装置通过位于所述传输区的所述多个承载件承载所述玻璃并使所述玻璃保持直立的状态,使得所述第一传输件在所述传输区的长度一定的情况下,能够一次传输更多的所述玻璃,从而使得所述多个第一冷却件能够同时对更多的所述玻璃进行冷却,换而言之,在所述玻璃的数量乘单片所述玻璃的冷却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所述多个第一冷却件对每片所述玻璃的冷却时间,进而提高了所述玻璃的冷却效率,进而提高了所述玻璃的整体生产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玻璃冷却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加热成型后的玻璃,将所述玻璃由上游传输至下游;
将所述玻璃以水平的状态放置于位于上游的传输组件上,并对所述玻璃进行冷却降温;
将位于上游的传输组件上的所述玻璃转移至位于下游的传输组件上;
将所述玻璃以直立的状态放置于位于下游的传输组件上,并对所述玻璃进行冷却降温。
其中,所述玻璃以水平的状态放置于位于上游的传输组件上时,从所述玻璃的上方和/或下方对所述玻璃进行冷却降温。
其中,所述以直立的状态放置于位于下游的传输组件上时,从所述玻璃由上游指向所述下游输送的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对所述玻璃进行冷却降温。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部分所述玻璃从位于上游的传输组件上转移至与位于下游的传输组件并列设置的抽检组件上,并对位于抽检组件上的所述部分玻璃进行传输及抽检。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玻璃冷却传输方法,所述玻璃冷却传输方法通过将玻璃以直立的姿态进行冷却并传输,提高了对每片所述玻璃的冷却时间,从而提高了所述玻璃的冷却效率,进而提高了所述玻璃的整体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传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冷却传输组件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第一冷却传输组件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传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冷却传输装置的主视图。
图7为图6中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中I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传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传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冷却传输装置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1中IV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传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冷却传输装置的俯视图。
图15为图14中V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玻璃冷却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号:炉内成型钢化炉1;冷却传输装置10;第一冷却传输组件110;第一传输件111;传输区1111;第一侧边1112;第二侧边1113;回程区1114;承载件112;限位部1121;承载部1122;支撑部1123;第一冷却件113;出风面1131;第二冷却传输组件120;第二传输件121;第一承载面1211;第一背面1212;第二冷却件122;翻转组件130;第一抓取件131;翻转件132;定位组件140;中转件141;第二承载面1411;第二背面1412;定位件142;抽检组件150;换向组件160;第一换向件161;第二换向件162;下片组件170;第二抓取件171;下片传输件1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冷却传输装置10。请一并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传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冷却传输组件的主视图;图3为图1中第一冷却传输组件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传输装置10包括第一冷却传输组件110,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110包括第一传输件111、多个承载件112及多个第一冷却件113。所述第一传输件111具有传输区1111。所述多个承载件112位于所述传输区1111,且在上游指向下游的方向上间隔装设于所述第一传输件111。所述第一传输件111用于带动所述多个承载件112在所述传输区1111由所述上游朝向所述下游运动。位于传输区1111内的所述多个承载件112朝向所述下游倾斜,用于承载玻璃并使玻璃保持直立的状态。所述第一传输件111在所述传输区1111具有沿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上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1112和第二侧边1113。所述多个第一冷却件113沿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设置,且设于所述第一侧边1112背离所述第二侧边1113的一侧和所述第二侧边1113背离所述第一侧边1112的一侧中至少一侧,用于冷却承载于所述多个承载件112上的所述玻璃。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传输装置10用于传输钢化成型后的玻璃,并在传输所述玻璃的过程中对所述玻璃进行冷却。
在相关技术中,所述玻璃平铺于传输装置上,所述传输装置对所述玻璃进行传输,并通过设置于传输装置上下两侧的风珊对平铺于所述传输装置的所述玻璃进行吹风冷却,然而冷却效果不佳。
相较于相关技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件111具有传输区1111,所述传输区1111是指所述第一传输件111由所述上游朝向所述下游传输所述玻璃的区域。举例而言,所述第一传输件111可以但不限于为链条、履带等。
具体地,多个承载件112位于所述传输区1111,且在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上间隔装设于所述第一传输件111,以使所述第一传输件111能够带动所述多个承载件112由所述上游朝向所述下游运动。
其中,可选地,所述多个承载件112朝向所述下游倾斜,或者,所述多个承载件112朝向所述上游倾斜,或者,所述多个承载件112不倾斜,只要能够使得所述多个承载件112承载所述玻璃时能够使得所述玻璃保持直立的状态即可。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多个承载件112朝向下游倾斜进行示意性说明,并未对所述多个承载件112的是否倾斜以及倾斜角度进行限定。接下来对所述多个承载件112朝向所述下游倾斜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多个承载件112朝向所述下游倾斜,以使所述玻璃能够通过放置在所述承载件112朝向所述上游的一侧,并朝向所述下游的方向倾斜以依靠在所述承载件112上,从而使所述承载件112所承载的所述玻璃在保持直立状态时能够略微倾斜,从而提高玻璃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而通过所述多个承载件112在所述传输区1111朝向所述下游倾斜以承载所述玻璃,使得所述传输区1111在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上的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在所述传输区1111容纳更多的所述玻璃。其中,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即为图1中的D1方向。
所述多个第一冷却件113沿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设置,且设于所述第一传输件111的两侧,具体设于所述第一侧边1112背离所述第二侧边1113的一侧和所述第二侧边1113背离所述第一侧边1112的一侧中至少一侧,即,所述多个第一冷却件113设于所述第一传输件111的左右两侧中至少一侧,以使所述多个第一冷却件113能够对承载于所述多个承载件112上的所述玻璃进行冷却。由于在所述传输区1111能能够传输更多的所述玻璃,因此,所述多个第一冷却件113能够同时对更多的所述玻璃进行冷却,从而使得在所述玻璃的数量乘单片所述玻璃的冷却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单片所述玻璃的冷却时间,进而提高了所述玻璃的冷却效率,进而提高了所述玻璃的整体生产效率。此外,经由本实施方式的冷却传输装置10冷却后的玻璃相较于相关技术温度更低,能够减小后续对所述玻璃的电阻检测的影响,避免发生误报警,且能够避免所述玻璃的温度过高而发生吻合度反弹。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冷却传输装置10,所述冷却传输装置10通过位于所述传输区1111的所述多个承载件112承载所述玻璃并使所述玻璃保持直立的状态,使得所述第一传输件111在所述传输区1111的长度一定的情况下,能够一次传输更多的所述玻璃,从而使得所述多个第一冷却件113能够同时对更多的所述玻璃进行冷却,换而言之,在所述玻璃的数量乘单片所述玻璃的冷却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所述多个第一冷却件113对每片所述玻璃的冷却时间,进而提高了所述玻璃的冷却效率,进而提高了所述玻璃的整体生产效率。
请再次参照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件111还具有与所述传输区1111层叠设置的回程区1114,所述回程区1114位于所述传输区1111的下方。所述多个承载件112在还位于所述回程区1114。所述第一传输件111用于带动所述多个承载件112在所述传输区1111及所述回程区1114循环运动。其中,所述多个承载件112中位于所述传输区1111的部分用于承载所述玻璃。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件111具有层叠设置的所述传输区1111与所述回程区1114,所述第一传输件111在所述传输区1111的部分与所述第一传输件111在所述回程区1114的部分弯折相连,所述第一传输件111在所述传输区1111与所述回程区1114循环运动,以带动所述多个承载件112在所述传输区1111与所述回程区1114循环运动。所述第一传输件111带动所述多个承载件112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玻璃仅承载于位于所述传输区1111的所述承载件112,当位于所述传输区1111的所述承载件112朝向所述回程区1114运动时,所述玻璃从所述承载件112上下片,以进入下一工序。其中,所述下一工序在后续部分进行描述。此外,在一个所述承载件112从所述传输区1111运动至所述回程区1114的同时,另一个所述承载件112从所述回程区1114运动至所述传输区1111,以使得位于所述传输区1111的所述承载件112的数量始终保持不变,有利于对所述玻璃进行传输及冷却的稳定性。
请再次参照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件112包括限位部1121、承载部1122及支撑部1123。所述限位部1121具有凹槽,用于限位所述玻璃的一端。所述承载部1122与所述限位部1121弯折相连,所述承载部1122用于承载所述玻璃。所述支撑部1123凸设于所述承载部1122,用于支撑所述玻璃。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用于卡住所述玻璃的一端,以限位固定所述玻璃的一端,所述支撑部1123凸设于所述承载部1122,以支撑所述玻璃的另一端,从而使得所述玻璃的能够稳定的承载于所述承载件112上。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1121包括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在所述限位部1121上从所述限位部1121背离所述承载部1122的一端朝向靠近所述承载部1122限位部1121的方向上间隔设置,以使得所述承载件112能够适用于多种弧度的所述玻璃。具体地,弧度较大的玻璃的一端设于所述多个凹槽中远离所述承载部1122的凹槽中。
可选地,所述承载件112包括多个支撑部1123,所述多个支撑部1123沿所述承载部112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承载件112能够适用于多种尺寸的所述玻璃,使不同尺寸的所述玻璃的另一端能够依靠至所述支撑部1123。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1123为具有弹性的材料,以对所述玻璃倚靠至所述支撑部1123上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对所述玻璃起到保护作用。举例而言,所述支撑部1123可以但不限于为硅胶、橡胶、海绵等弹性材料。
请再次参照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第一冷却件113与位于所述传输区1111的所述多个承载件112对应设置,用于朝向承载于所述多个承载件112吹风,以冷却所述玻璃。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第一冷却件113对应所述传输区1111设置,以使所述多个第一冷却件113能够朝向位于所述传输区1111的所述承载件112进行吹风,从而冷却承载于所述承载件112的所述玻璃。
可选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却件113为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具有风流量大、风耗小的特征,且所述轴流风机无管道损耗,能够降低冷却所述玻璃所需的总功率以降低功耗,且能够提高冷却所述玻璃的效果。此外,每个轴流风机都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单独的变频控制及开关控制,能够进一步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提高利用率,从而降低成本。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却件113还可以选用为风柵。
请再次参照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却件113具有出风面1131。所述出风面1131相较于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出风面1131与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在所述下游一侧的夹角为锐角。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却件113的出风面1131朝向位于所述传输区1111的所述承载件112,且偏向所述下游,以使得所述第一冷却件113吹出的风能够将所述玻璃压在所述承载件112上,以压紧所述玻璃,从而提高所述玻璃承载于所述承载件112上的稳定性。其中,所述出风面1131与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在所述下游一侧的夹角为图3中的角度α。
其中,当所述多个第一冷却件113中存在相对设于所述第一传输件111的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冷却件113时,两个所述第一冷却件113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玻璃承载于所述承载件112上在对应方向上的尺寸,以使所述玻璃能够经由两个所述第一冷却件113之间的空间通过。
请参照图5及图6,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传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冷却传输装置的主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传输装置10还包括第二冷却传输组件120及翻转组件130。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120设于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110的上游,用于接收并传输钢化成型后的玻璃,并对所述玻璃进行冷却。所述翻转组件130设于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120与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110之间。所述翻转组件130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120传输的所述玻璃,并抓取所述玻璃朝向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110翻转,以使所述玻璃朝向所述下游倾斜,并将所述玻璃一种至所述承载件112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120用于接收钢化成型后的玻璃,并传输所述玻璃,并在传输所述玻璃的过程中对所述玻璃进行冷却,在这个过程中,所述玻璃平铺于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120上。
所述翻转组件130设于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120与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110之间,以抓取处于平铺状态的所述玻璃,并将所述玻璃进行翻转以使所述玻璃朝向所述下游倾斜,从而将所述玻璃移动至所述承载件112上,进而使得所述玻璃承载于所述承载件112上。具体地,所述翻转组件130将所述玻璃从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120转移至位于所述传输区1111的所述多个承载件112中靠近所述翻转组件130的所述承载件112上。
请参照图6及图7,图7为图6中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120包括第二传输件121及多个第二冷却件122。所述第二传输件12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承载面1211及第一背面1212。所述第一承载面1211用于承载所述玻璃。所述第二传输件121用于传输所述玻璃。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122沿所述第二传输件121运输所述玻璃的方向设置,且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面1211背离所述第一背面1212的一侧和所述第一背面1212背离所述第一承载面1211的一侧中至少一侧,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122通过朝向所述玻璃吹风冷却所述玻璃。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传输件121通过所述第一承载面1211承载所述玻璃,以传输所述玻璃。其中,举例而言,所述第二传输件121可以但不限于为辊轴、传动带等。
在所述第二传输件121传输所述玻璃的过程中,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122对承载于所述第一承载面1211的所述玻璃进行吹风,以冷却所述玻璃。具体地,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122沿所述第二传输件121运输所述玻璃的方向设置,且设于第一承载面1211背离所述第一背面1212的一侧和所述第一背面1212背离所述第一承载面1211的一侧中至少一侧,即,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122设于所述第二传输件121的上下侧中的至少一侧。其中,所述第二传输件121具有贯穿所述第一承载面1211与所述背面的多个空隙,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面1211背离所述第一背面1212的一侧的所述第二冷却件122可直接吹风至所述玻璃,以对所述玻璃进行冷却。设于所述第一背面1212背离所述第一承载面1211的一侧的所述第二冷却件122通过所述多个空隙吹风至所述玻璃,以对所述玻璃进行冷却。
可选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冷却件122为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具有风流量大、风耗小的特征,且所述轴流风机无管道损耗,能够降低冷却所述玻璃所需的总功率以降低功耗,且能够提高冷却所述玻璃的效果。此外,每个轴流风机都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单独地变频控制及开关控制,能够进一步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提高利用率,从而降低成本。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冷却件122还可以选用为风柵。
请再次参照图6及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122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面1211背离所述第一背面1212的一侧,且设于所述第一背面1212背离所述第一承载面1211的一侧时,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面1211背离所述第一背面1212的一侧的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122与设于所述第一背面1212背离所述第一承载面1211的一侧的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122交错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122设于所述第一冷却件113相背设置的两侧,且存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冷却件122时,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冷却件122在所述第一承载面1211指向所述第一背面1212的方向上至少部分交错设置,以确保玻璃在第二传输件121上传输的过程中能够较为持续且均匀地受到第二冷却件122的吹风冷却。
请参照图6及图8,图8为图6中I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翻转组件130包括第一抓取件131及翻转件132。所述第一抓取件131用于抓取所述玻璃。所述翻转件132连接所述第一抓取件131,用于在所述第一抓取件131抓取所述玻璃后对所述玻璃进行翻转,并将所述玻璃移动至所述承载件11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抓取件131包括高温吸盘,用于抓取所述玻璃。其中,所述高温吸盘能够耐受200℃的温度,以保证所述第一抓取件131能够顺利抓取所述玻璃。
可选地,所述高温吸盘的数量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四个以上。其中,所述高温吸盘通过真空发生器进行控制,可选地,一个所述真空发生器能够控制一个所述高温吸盘、或者两个高温洗盘、或者其它数量的高温吸盘。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翻转件132在所述第一抓取件131抓取所述玻璃后,对所述玻璃进行翻转并移动至所述承载件112。举例而言,所述翻转件132为机械手,能够实现转动和移动等功能。
请再次参照图6及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传输装置10还包括定位组件140。所述定位组件140设于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120与所述翻转组件130之间。所述定位组件140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120传输的所述玻璃,并获取所述玻璃的位置信息及姿态,以使所述翻转组件130根据所述玻璃的位置信息及姿态对所述玻璃进行抓取及翻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翻转组件130抓取所述玻璃之前,所述定位组件140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120传输的所述玻璃,并对所述玻璃进行定位,以获取所述玻璃的位置信息及姿态,并将获取所述玻璃的位置信息及姿态传输至所述翻转组件130,从而使得所述翻转组件130根据所述玻璃的位置信息及姿态对所述玻璃进行抓取及翻转,进而提高了所述翻转组件130抓取及翻转所述玻璃的精确度,降低了所述玻璃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碰撞的风险。
请再次参照图6及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组件140包括中转件141,所述中转件141靠近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120设置,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120传输的所述玻璃。所述中转件14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二承载面1411及第二背面1412。所述第二承载面1411用于承载所述玻璃。所述定位件142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面1411背离所述第二背面1412的一侧,所述定位件142通过视觉识别获取位于所述中间件的所述玻璃的位置信息及姿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件142通过拍摄位于所述中间件的所述玻璃的对角特征,并经算法拟合处所述玻璃的位置信息及姿态。
可选地,所述定位件142可以但不限于为摄像头或面阵相机等。
可选地,所述定位件142在所述第二承载面141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面1411的中心,以提高所述定位件142对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面1411上的所述玻璃的定位精度。其中,所述定位件142可通过滑台和角位移台调节所述定位件142的角度及高度。
请参照图9,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传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传输装置10还包括抽检组件150。所述抽检组件150设于所述翻转组件130的下游,且设于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110的一侧。所述翻转组件130还用于将待抽检玻璃从所述定位组件140转移至所述抽检组件150。所述抽检组件150用于接收所述待抽检玻璃,并对所述待抽检玻璃进行传输及冷却,以对所述待抽检玻璃进行抽检。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定位组件140对位于所述定位组件140的待抽检玻璃进行定位测量后,所述翻转组件130用于将位于所述定位组件140的所述待抽检玻璃转移至所述抽检组件150,所述抽检组件150包括传输所述待抽检玻璃的抽检传输件以及对所述待抽检玻璃进行冷却的抽检冷却件,并在所述待抽检玻璃冷却后对所述待抽检玻璃进行抽检。可选地,在所述玻璃的制备工艺还未完全确定的时候,通过所述抽检组件150对所述玻璃进行抽检,以确认制备完成后所述玻璃是否符合预设标准,从而对所述玻璃的制备工艺进行调整或确认。其中,对所述玻璃的抽检包括但不限于为测量所述玻璃的电阻、吻合度等。
请再参照图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组件140还用于识别缺陷玻璃,所述翻转组件130还用于将所述缺陷玻璃转移至所述抽检组件150,所述抽检组件150还用于对所述缺陷玻璃进行传输,以对所述缺陷玻璃进行下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组件140还用于通过视觉识别处具有外观缺陷的缺陷玻璃,所述翻转组件130以根据所述定位组件140的识别结果将所述缺陷玻璃转移至所述抽检组件150,以使所述抽检组件150对所述缺陷玻璃进行下片。可选地,在所述玻璃的制备工艺确认后,对所述玻璃进行规模生产时,所述抽检组件150用于对具有外观缺陷的缺陷玻璃进行下片。
请参照图10、图11及图12,图1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传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冷却传输装置的俯视图;图12为图11中IV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传输装置10还包括换向组件160。所述换向组件160设于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110的下游。所述换向组件16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110传输的所述玻璃。所述换向组件160承载所述玻璃的面平行于所述第一侧边1112指向所述第二侧边1113的方向,且平行于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以使所述玻璃平铺于所述玻璃。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换向组件160承载所述玻璃的面平行于所述第一侧边1112指向所述第二侧边1113的方向,且平行于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以使得所述换向组件160接收到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110传输的所述玻璃后,所述玻璃由朝向所述下游的方向倾斜的状态转换为平铺于所述换向组件160组件上,以便于所述玻璃的后续工序。
请再次参照图2及图12,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传输件111包括层叠设置的传输区1111及回程区1114时,所述换向组件160包括在所述第一侧边1112指向所述第二侧边1113的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换向件161及第二换向件162。所述第一换向件161与所述第二换向件16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承载件112在所述第一侧边1112指向所述第二侧边1113的方向的尺寸,且小于所述玻璃承载于所述承载件112在所述第一侧边1112指向所述第二侧边1113的方向上的尺寸,以使所述承载件112在从所述传输区1111运动至所述回程区1114的过程中能够穿过所述第一换向件161与所述第二换向件162之间的间隙,且将所述玻璃从所述承载件112上转移至所述换向组件16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侧边1112指向所述第二侧边1113的方向上,所述换向组件160间隔设置的第一换向件161与所述第二换向件16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承载件112的尺寸,且小于所述玻璃承载于所述承载件112的尺寸,以使得所述承载件112在从所述传输区1111运动至所述回程区1114的过程中能够穿过所述第一换向件161与所述第二换向件162之间的间隙,且所述玻璃由于不能穿过所述间隙,从而使得所述玻璃脱离所述承载件112并从所述承载件112上转移至所述换向组件160上,以平铺于所述换向组件160。
请参照图13、图14及图15,图1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传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冷却传输装置的俯视图;图15为图14中V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传输装置10还包括下片组件170。所述下片组件170设于所述换向组件160的下游。所述下片组件170包括第二抓取件171及下片传输件172。所述第二抓取件171用于将位于所述换向组件160的所述玻璃抓取至所述下片传输件172。所述下片传输件172用于传输所述玻璃,以使所述玻璃能够进行检测,和/或,对所述玻璃进行下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片组件170设于所述换向组件160的下游,所述下片组件170包括第二抓取件171及下片传输件172。所述第二抓取件171可在所述换向组件160与所述下片传输件172之间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抓取件171能够移动至所述换向组件160以抓取位于所述换向组件160的所述玻璃,并带动所述玻璃移动至所述下片传输件172,以将所述玻璃放置于所述下片传输件172,从而使得所述下片传输件172能够对所述玻璃进行传输至预设位置,以使所述玻璃在所述预设位置进行检测(例如,电阻测量、温度测量、外观检测等),或者,所述下片传输件172能够对所述玻璃进行下片。
可选地,所述第二抓取件171包括吸盘。所述吸盘用于吸取所述玻璃,所述吸盘的数量可以但不限于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四个以上。
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采用轴流风机作为第一冷却件113及第二冷却件122,所有轴流风机的总功率为33kw。对比例中,采用风柵为玻璃进行冷却,所有风柵的总功率为160kw。其中,实施例对玻璃进行冷却传输的长度与对比例对玻璃进行冷却传输的长度相同。实施例与对比例对玻璃进行冷却的具体参数及玻璃的下片温度请参照如下表格。
Figure BDA0003944137510000091
在上述表格中,对于每个规格的玻璃,功率是指占总功率的百分比,每小时用电量为同比例扩大50倍后的度数。
由以上可以得出:
(1)本申请实施例的风机总功率较低,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相较于对比例可将风机总功率由160kw降低至33kw;
(2)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却效果更好,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可将玻璃冷却至45℃以下,能够减少产品测电阻和断线误报警,且能够避免产品吻合度反弹;
(3)本申请实施例在实现了更好的冷却效果的情况下,还降低了电能消耗,具体地,生产3.2mm厚度的玻璃时,实施例相较于对比例每小时节约用电128.9-6.8=122.1度;生产5.0mm厚度的玻璃时,实施例相较于对比例每小时节约用电128.9-15=113.9度;生产3.5mm厚度的玻璃时,实施例相较于对比例每小时节约用电128.9-7.5=121.4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降低了总功率,减小了冷却玻璃所需的电能消耗,提高了对玻璃的冷却效果。
请参照图16,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玻璃冷却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玻璃冷却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获取加热成型后的玻璃,将所述玻璃有上游传输至下游。
S20,将所述玻璃以水平的状态放置于位于上游的传输组件(即第二冷却传输组件120)上,并对玻璃进行冷却降温。
S30,将位于上游的传输组件(即第二冷却传输组件120)上的所述玻璃转移至位于下游的传输组件(即第一冷却传输组件110)上。
S40,将所述玻璃以直立的状态放置于位于下游的传输组件(即第一冷却传输组件110)上,并对所述玻璃进行冷却降温。
其中,所述玻璃以水平的状态放置于位于上游的传输组件(即第二冷却传输组件120)上时,从所述玻璃的上方和/或下方对所述玻璃进行冷却降温。
此外,所述玻璃以直立状态放置预位于下游的传输组件(即第一冷却传输组件110)上时,从所述玻璃由上游指向所述下游输送的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对所述玻璃进行冷却降温。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部分所述玻璃从位于上游的传输组件(即第二冷却传输组件120)上转移至与位于下游的传输组件(即第一冷却传输组件110)并列设置的抽检组件150上,并对位于抽检组件150上的所述部分玻璃进行传输及抽检。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玻璃冷却传输方法中对所述玻璃进行冷却及传输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过,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冷却传输组件,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包括第一传输件、多个承载件及多个第一冷却件,所述第一传输件具有传输区,所述多个承载件位于所述传输区,且在上游指向下游的方向上间隔装设于所述第一传输件,所述第一传输件用于带动所述多个承载件在所述传输区由所述上游朝向所述下游运动,位于所述传输区内的所述多个承载件用于承载玻璃并使所述玻璃保持直立的状态;
所述第一传输件在所述传输区具有沿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多个第一冷却件沿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设置,且设于所述第一侧边背离所述第二侧边的一侧和所述第二侧边背离所述第一侧边的一侧中至少一侧,用于冷却承载于所述多个承载件上的所述玻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传输区内的所述多个承载件朝向所述下游的方向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件还具有与所述传输区层叠设置的回程区,所述回程区位于所述传输区的下方,所述多个承载件还位于所述回程区,所述第一传输件用于带动所述多个承载件在所述传输区及所述回程区循环运动,其中,所述多个承载件中位于所述传输区的部分用于承载所述玻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包括:
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具有凹槽,用于限位所述玻璃的一端;
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与所述限位部弯折相连,所述承载部用于承载所述玻璃;及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凸设于所述承载部,用于支撑所述玻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冷却件与位于所述传输区的所述多个承载件对应设置,用于朝向承载于所述多个承载件吹风,以冷却所述玻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件具有出风面,所述出风面相较于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出风面与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在所述下游一侧的夹角为锐角。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传输装置还包括:
第二冷却传输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的上游,用于接收并传输钢化成型后的玻璃,并对所述玻璃进行冷却;及
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与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之间,所述翻转组件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传输的所述玻璃,并抓取所述玻璃朝向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翻转,以使所述玻璃朝向所述下游倾斜,并将所述玻璃移动至所述承载件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包括:
第二传输件,所述第二传输件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承载面及第一背面,所述第一承载面用于承载所述玻璃,所述第二传输件用于运输所述玻璃;及
多个第二冷却件,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沿所述第二传输件运输所述玻璃的方向设置,且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面背离所述第一背面的一侧和所述第一背面背离所述第一承载面的一侧中的至少一侧,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通过朝向所述玻璃吹风冷却所述玻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面背离所述第一背面的一侧,且设于所述第一背面背离所述第一承载面的一侧时,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面背离所述第一背面的一侧的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与设于所述第一背面背离所述第一承载面的一侧的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交错设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组件包括:
第一抓取件,所述第一抓取件用于抓取所述玻璃;及
翻转件,所述翻转件连接所述第一抓取件,用于在所述第一抓取件抓取所述玻璃后对所述玻璃进行翻转,并将所述玻璃移动至所述承载件。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传输装置还包括:
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与所述翻转组件之间,所述定位组件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传输的所述玻璃,并获取所述玻璃的位置信息及姿态,以使所述翻转组件根据所述玻璃的位置信息及姿态对所述玻璃进行抓取及翻转。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中转件,所述中转件靠近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设置,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冷却传输组件传输的所述玻璃,所述中转件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二承载面及第二背面,所述第二承载面用于承载所述玻璃;及
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面背离所述第二背面的一侧,所述定位件通过视觉识别获取位于所述中转件的所述玻璃的位置信息及姿态。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传输装置还包括:
抽检组件,设于所述翻转组件的下游,且设于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的一侧;
所述翻转组件还用于将待抽检玻璃从所述定位组件转移至所述抽检组件,所述抽检组件用于接收所述待抽检玻璃,并对所述待抽检玻璃进行传输及冷却,以对所述待抽检玻璃进行抽检。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还用于识别缺陷玻璃,所述翻转组件还用于将所述缺陷玻璃转移至所述抽检组件,所述抽检组件还用于对所述缺陷玻璃进行传输,以对所述缺陷玻璃进行下片。
15.如权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传输装置还包括:
换向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的下游,所述换向组件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冷却传输组件传输的所述玻璃,所述换向组件承载所述玻璃的面平行于所述第一侧边指向所述第二侧边的方向,且平行于所述上游指向所述下游的方向,以使所述玻璃平铺于所述换向组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传输件包括层叠设置的传输区及回程区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侧边指向所述第二侧边的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换向件及第二换向件,所述第一换向件与所述第二换向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承载件在所述第一侧边指向所述第二侧边的方向上的尺寸,且小于所述玻璃承载于所述承载件时在所述第一侧边指向所述第二侧边的方向上的尺寸,以使所述承载件在从所述传输区运动至所述回程区的过程中能够穿过所述第一换向件与所述第二换向件之间的间隙,且将所述玻璃从所述承载件上转移至所述换向组件上。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传输装置还包括:
下片组件,设于所述换向组件的下游,所述下片组件包括第二抓取件及下片传输件,所述第二抓取件用于将位于所述换向组件的所述玻璃抓取至所述下片传输件,所述下片传输件用于传输所述玻璃,以使所述玻璃能够进行检测,和/或,对所述玻璃进行下片。
18.一种玻璃冷却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加热成型后的玻璃,将所述玻璃由上游传输至下游;
将所述玻璃以水平的状态放置于位于上游的传输组件上,并对所述玻璃进行冷却降温;
将位于上游的传输组件上的所述玻璃转移至位于下游的传输组件上;
将所述玻璃以直立的状态放置于位于下游的传输组件上,并对所述玻璃进行冷却降温。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玻璃冷却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以水平的状态放置于位于上游的传输组件上时,从所述玻璃的上方和/或下方对所述玻璃进行冷却降温。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玻璃冷却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以直立的状态放置于位于下游的传输组件上时,从所述玻璃由上游指向所述下游输送的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对所述玻璃进行冷却降温。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玻璃冷却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部分所述玻璃从位于上游的传输组件上转移至与位于下游的传输组件并列设置的抽检组件上,并对位于抽检组件上的所述部分玻璃进行传输及抽检。
CN202211425732.6A 2022-11-15 2022-11-15 冷却传输装置及玻璃冷却传输方法 Pending CN1156772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25732.6A CN115677204A (zh) 2022-11-15 2022-11-15 冷却传输装置及玻璃冷却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25732.6A CN115677204A (zh) 2022-11-15 2022-11-15 冷却传输装置及玻璃冷却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77204A true CN115677204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52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25732.6A Pending CN115677204A (zh) 2022-11-15 2022-11-15 冷却传输装置及玻璃冷却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7720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5986A (en) * 1978-10-25 1980-01-29 Ppg Industries, Inc. Apparatus for handling glass sheets during shaping and cooling
US4187095A (en) * 1978-10-25 1980-02-05 Ppg Industr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glass sheets during shaping and cooling
DE19636470A1 (de) * 1996-09-07 1998-03-12 Bayer Isolierglasfab Kg Vorrichtung zum Handhaben von Glasscheiben
CN209613627U (zh) * 2018-11-13 2019-11-12 深圳市诺峰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3d玻璃真空热压成型线
CN111320363A (zh) * 2020-03-31 2020-06-23 江门市通和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3d曲面玻璃的成型机构、成型钢化设备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5986A (en) * 1978-10-25 1980-01-29 Ppg Industries, Inc. Apparatus for handling glass sheets during shaping and cooling
US4187095A (en) * 1978-10-25 1980-02-05 Ppg Industr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glass sheets during shaping and cooling
DE19636470A1 (de) * 1996-09-07 1998-03-12 Bayer Isolierglasfab Kg Vorrichtung zum Handhaben von Glasscheiben
CN209613627U (zh) * 2018-11-13 2019-11-12 深圳市诺峰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3d玻璃真空热压成型线
CN111320363A (zh) * 2020-03-31 2020-06-23 江门市通和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3d曲面玻璃的成型机构、成型钢化设备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64042B1 (en) Bilateral sorter
US7475520B2 (en) Tray positioning device for stacking of product
EP3130552B1 (en) Hybrid transportation system for objects
US20030062245A1 (en) Apparatus for the transfer of plates from a plate transport device to a plate storage rack or similar device
CN1318282C (zh) 用于连接至输送线系统中一主输送线的工作组件及包括一环链的输送装置
KR20180014679A (ko) 방향전환장치를 갖는 컨베이어
KR20170036303A (ko) 컨베이어의 방향전환장치
CN115677204A (zh) 冷却传输装置及玻璃冷却传输方法
US20180327186A1 (en) Conveying system
CN209583055U (zh) 一种码垛机器人工作站
JP2004238104A (ja) 曲げ炉内へのガラス板の自動投入システム
CN116573436A (zh) 一种机场行李箱自动分拣装车装置及系统
JP2585146Y2 (ja) 基板搬送装置
CN217616160U (zh) 一种物流仓储的货物分拣装置
JPH05139536A (ja) 移載コンベア
CN117443740A (zh) 物流分拣转运系统
US6264420B1 (en) Device for monitoring sheets
JPH08217308A (ja) 搬送シートの積載装置
KR102425593B1 (ko) 수직형 물품 분류 장치
CN217094478U (zh) 托盘操作台及分拣系统
CN212664213U (zh) 一种物流包裹分拣装置
CN218433701U (zh) 一种输送设备总成
CN213621906U (zh) 分拣码垛装置与加工设备
US11292671B1 (en) Belt package conditioner
CN217094477U (zh) 供件装置及自动分拣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