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5291A - 壳体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5291A
CN115665291A CN202211135191.3A CN202211135191A CN115665291A CN 115665291 A CN115665291 A CN 115665291A CN 202211135191 A CN202211135191 A CN 202211135191A CN 115665291 A CN115665291 A CN 115665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mechanism
fixing frame
support plate
supporting plate
sw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351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婷
马春军
牛林辉
徐正一
李云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65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52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04M1/022The hinge comprising two parallel pivoting ax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the display being foldable up to the back of the other housing with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e.g. by 360° rotation over the axis defined by the rear edge of the base enclos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折叠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壳体装置中,用于连接壳体装置的两个壳体。折叠机构能够在折叠过程中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柔性显示屏容置于容屏空间,使得壳体装置对柔性显示屏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柔性显示屏因折叠机构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柔性显示屏的可靠性较高。

Description

壳体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折叠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柔性显示屏由于其具有轻薄、不易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中。可折叠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的壳体装置,壳体装置一般包括两个壳体及连接在两个壳体之间的折叠机构,两个壳体通过折叠机构的形变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并带动柔性显示屏折叠或展开。在传统的屏幕内折式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折叠时,柔性显示屏折叠于壳体装置的内侧,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容易因被壳体装置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导致柔性显示屏的可靠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折叠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壳体装置中,用于连接壳体装置的两个壳体。壳体装置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在壳体装置的折叠过程中,壳体装置的折叠机构能够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壳体装置对柔性显示屏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柔性显示屏因折叠机构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柔性显示屏的可靠性较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折叠机构,折叠机构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壳体装置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安装于壳体装置的柔性显示屏。电子设备采用壳体装置实现屏幕内折,电子设备可弯折。
折叠机构包括中壳、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第一摆臂的一端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另一端转动连接中壳,第二摆臂的一端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另一端转动连接中壳,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且转动连接中壳,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且转动连接中壳。
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齐平;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相对设置、且在靠近中壳的方向上彼此远离。
在本申请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能够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容屏空间用于容置柔性显示屏,壳体装置对柔性显示屏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柔性显示屏因折叠机构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柔性显示屏的可靠性较高。
其中,由于第一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和中壳,第二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和中壳,因此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运动轨迹受到折叠机构的其他部件的制约,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折叠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运动轨迹准确,因此能够在闭合状态中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且容屏空间控制精确,使得壳体装置对柔性显示屏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柔性显示屏因折叠机构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柔性显示屏的可靠性较高。
此外,第一摆臂与中壳转动连接、与第一固定架滑动连接,形成了连杆滑块结构,第一支撑板与中壳转动连接、与第一固定架转动连接,形成了连杆结构;第二摆臂与中壳转动连接、与第二固定架滑动连接,形成了连杆滑块结构,第二支撑板与中壳转动连接、与第二固定架转动连接,形成了连杆结构。折叠机构通过连杆滑块结构和连杆结构实现壳体与中壳之间的连接,其组成部分数量少,配合关系及配合位置简单,组成部件易制作和组装,有利于实现量产。并且,由于中壳通过第一摆臂和第一支撑板联动第一固定架、且通过第二摆臂和第二支撑板联动第二固定架,因此折叠机构的运动轨迹准确,折叠机构具有较佳的机构抗拉能力和机构抗挤压能力。
其中,当柔性显示屏安装在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上,能够呈现平整的形态,即认为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齐平。例如,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齐平的情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场景: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本身齐平;或者,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上设有粘接层,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上设有粘接层,两个支撑面设置粘接层后的高度齐平;或者;柔性显示屏上设有补强板,两个支撑面上堆叠补强板之后的高度齐平等。
其中,折叠机构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一壳体的支撑面齐平,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壳体的支撑面齐平。此时,壳体装置的用于为柔性显示屏提供支撑的多个支撑面齐平,使得柔性显示屏展平且具有平整的支撑环境,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触控操作、画面观看等体验。
其中,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和第一壳体的支撑面均为平面,且两者共面,从而更好地支撑柔性显示屏。此时,柔性显示屏与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之间的胶层可以和柔性显示屏与第一壳体的支撑面之间的胶层相等厚度。
其中,当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一壳体的支撑面彼此平行,但两者之间有少许错位时,可以通过柔性显示屏与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之间的胶层和柔性显示屏与第一壳体的支撑面之间的胶层的厚度的少许差异,使柔性显示屏固定于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和第一壳体的支撑面后,柔性显示屏的相应区域为仍为平面区域,这种情况也认为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一壳体的支撑面齐平。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壳包括外盖板,外盖板弯曲形成内侧空间。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遮盖部分内侧空间,第二支撑板遮盖部分内侧空间。此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彼此靠近,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之间的距离较小,折叠机构采用两板式结构即可在打开状态中对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提供较为完整的平面支撑。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部分伸入内侧空间,第二支撑板部分伸入内侧空间。
在本实现方式中,中壳的内侧空间中位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部分空间被释放,形成容屏空间的一部分,柔性显示屏可以部分伸入中壳的内侧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得电子设备的部件排布更为紧凑,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拼接。此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能够为柔性显示屏提供平整的强力支撑,以提高用户的触控操作、画面观看等体验。
在本申请中,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拼接的情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场景: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相互连接,且连接部分之间无缝隙,第一支撑板的另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的另一部分之间可以形成缺口或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整体相互连接、两者之间无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相互靠近,且相互靠近的部分之间存在小缝隙,第一支撑板的另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的另一部分之间可以形成缺口或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整体相互靠近,且两者之间存在小缝隙。当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存在小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之间存在小缝隙时,用户按压柔性显示屏对应于该缝隙的区域,柔性显示屏的对应区域也不会出现明显凹坑,折弯区支撑面能够为柔性显示屏提供强力支撑。
其中,当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存在缺口或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之间存在缺口或缝隙时,可以通过优化折叠机构的部件尺寸和形状,尽量减小缺口或缝隙的面积,使得柔性显示屏对应于缺口或缝隙的区域可能在用户的按压下稍微下陷,但是仍不会产生明显凹坑。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可以在朝向壳体装置的一侧设置可弯曲且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支撑板或补强板,支撑板或补强板至少覆盖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缺口或缝隙,以提高柔性显示屏的抗按压强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一转动部及第二转动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彼此间隔地固定于第一板体,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中壳。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板体、第三转动部及第四转动部,第三转动部和第四转动部彼此间隔地固定于第二板体,第三转动部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第四转动部转动连接中壳。
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转动部和第四转动部位于第一转动部与第三转动部之间;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转动部与第三转动部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转动部与第四转动部之间的间距。此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容屏空间在靠近中壳的方向上空间逐渐变大。
在本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的位置限制了第一支撑板的位置,第三转动部和第四转动部的位置限制了第二支撑板的位置,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三转动部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第二转动部和第三转动部转动连接中壳,因此壳体装置通过设置中壳的结构、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与中壳的相对运动位置,能够控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相对位置,使得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能够在打开状态时展平,从而为柔性显示屏提供平整的强力支撑;在闭合状态时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从而容置柔性显示屏,使得壳体装置对柔性显示屏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柔性显示屏因折叠机构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柔性显示屏的可靠性较高。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插接第一转动部和第一固定架,第二转轴插接第二转动部和中壳。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第三转轴插接第三转动部和第二固定架,第四转轴插接第四转动部和中壳。第一支撑板与第一固定架及中壳之间的转动连接关系、第二支撑板与第二固定架及中壳之间的转动连接关系,均采用实体轴转动连接,连接关系可靠,加工精度高,转动虚位小,使得转动动作精确、稳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壳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第二转轴插接第一凸部,第一凸部嵌入第一支撑板,第四转轴插接第二凸部,第二凸部嵌入第二支撑板。
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设计中壳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转轴孔的位置、第一支撑板的第二转动部的转轴孔的位置以及第二支撑板的第四转动部的转轴孔的位置,使得中壳与第一支撑板之间可以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中壳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可以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也即中壳与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之间可以通过实体轴转动连接,连接关系可靠,转动虚位小,转动动作精确、稳定。
此外,第一凸部与第一支撑板的嵌入关系、第一连接凸块与第一支撑板的嵌入关系、第二凸部与第二支撑板的嵌入关系以及第二连接凸块与第二支撑板的嵌入关系,使得第一支撑板与第一固定架及中壳能够在平行于转动中心的方向上彼此限位,第二支撑板与第二固定架及中壳能够在平行于转动中心的方向上彼此限位,提高了折叠机构的转动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板体包括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一延伸部分,第一延伸部分固定于第一主体部分的一侧且相对第一主体部分凸出,第一主体部分远离第一延伸部分的一侧形成第一缺口,第一转动部位于第一缺口且固定于第一主体部分,第一主体部分靠近第一延伸部分的一侧形成第二缺口,第二转动部位于第二缺口且固定于第一主体部分。
第二板体包括第二主体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第二延伸部分固定于第二主体部分的一侧且相对第二主体部分凸出,第二主体部分远离第二延伸部分的一侧形成第三缺口,第三转动部位于第三缺口且固定于第二主体部分,第二主体部分靠近第二延伸部分的一侧形成第四缺口,第四转动部位于第四缺口且固定于第二主体部分。
在折叠机构的展开过程中,第一延伸部分与第二延伸部分相互靠近,在折叠机构的折叠过程中,第一延伸部分与第二延伸部分相互远离。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彼此靠近,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之间的距离较小,折叠机构采用两板式结构即可在打开状态中对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提供较为完整的平面支撑。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也即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大致呈现V形。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相对设置、且在靠近中壳的方向上彼此远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时,第一延伸部分与第二延伸部分拼接,也即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拼接。此时,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可以拼接形成折弯区支撑面,壳体装置的折叠机构能够在打开状态中,通过折弯区支撑面充分支撑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使得柔性显示屏不易在用户的按压下发生凹陷等问题,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其中,第一延伸部分与第二延伸部分拼接的情况,可以包括彼此连接、两者之间无缝隙的情况,也可以包括彼此靠近、两者之间存在小缝隙的情况。当第一延伸部分与第二延伸部分之间存在小缝隙时,用户按压柔性显示屏对应于该缝隙的区域,柔性显示屏的对应区域也不会出现明显凹坑,折弯区支撑面能够为柔性显示屏提供强力支撑。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在第一延伸部分的两侧形成避让缺口,第二支撑板在第二延伸部分的两侧形成避让缺口,避让缺口用于避免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壳体装置运动的过程中,与中壳的部分结构发生干涉,也即用于实现避让,从而提高折叠机构和壳体装置的运动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的避让缺口和第二支撑板的避让缺口合并,折弯区支撑面为异形面。
其中,可以通过优化折叠机构的部件尺寸和形状,尽量减小避让缺口的面积,使得柔性显示屏对应于避让缺口的区域可能在用户的按压下稍微下陷,但是仍不会产生明显凹坑。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可以在朝向壳体装置的一侧设置可弯曲且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支撑板或补强板,支撑板或补强板至少覆盖第一支撑板的避让缺口和第二支撑板的避让缺口,以提高柔性显示屏的抗按压强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包括滑动端和转动端,第一固定架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摆臂的滑动端安装于第一滑槽,第一摆臂的转动端转动连接中壳。第二摆臂包括滑动端和转动端,第二固定架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摆臂的滑动端安装于第二滑槽,第二摆臂的转动端转动连接中壳。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机构还包括多个同步齿轮,每个同步齿轮均转动连接中壳,多个同步齿轮彼此啮合,第一摆臂的转动端通过多个同步齿轮啮合第二摆臂的转动端。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的转动端与第二摆臂的转动端通过多个同步齿轮连接,使得第一摆臂的转动端的转动角度与第二摆臂的转动端的转动角度,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使得第一摆臂与第二摆臂相对中壳的转动动作保持同步,也即同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的转动端、多个同步齿轮及第二摆臂的转动端排布成弧形,以能够充分利用中壳的内侧空间的空间,使得中壳的内侧空间的另一部分空间能够释放形成容屏空间,用于在电子设备闭合时,收容部分柔性显示屏,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部件排布的紧凑性,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一卡位件和第一弹性件,第一卡位件和第一弹性件安装于中壳,第一卡位件位于第一弹性件与同步齿轮之间,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性件产生的弹性力将第一卡位件抵向同步齿轮。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卡位件与同步齿轮形成第一卡接结构,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卡位件与同步齿轮形成第二卡接结构。
其中,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性件产生的弹性力将第一卡位件抵向同步齿轮。此时,第一卡位件与第二卡位件配合压紧第一摆臂的转动端、同步齿轮以及第二摆臂的转动端,使得第一摆臂的转动端、同步齿轮以及第二摆臂的转动端与第一卡位件及第二卡位件之间的卡接结构稳定。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能够使同步齿轮相对第一卡位件停留在某些位置,也即使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相对中壳保持一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更好地保持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可以在电子设备展开以进入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折叠以解除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阻力,使得用户能够体验到较佳的机构操作感。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机构还包括安装于中壳的第一转接轴、第二转接轴、第三转接轴、第二卡位件以及固定板,第二卡位件位于同步齿轮远离第一卡位件的一侧,固定板位于第一弹性件远离第一卡位件的一侧,第一弹性件包括多个弹簧。
第一转接轴插接第二卡位件、第一摆臂的转动端、第一卡位件、其中一个弹簧以及固定板,第三转接轴插接第二卡位件、同步齿轮、第一卡位件、另一个弹簧以及固定板,第二转接轴插接第二卡位件、第二摆臂的转动端、第一卡位件、另一个弹簧以及固定板。
第一卡位件包括多个第一凸块组,每个第一凸块组均包括多个第一凸块,多个第一凸块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第二卡位件包括多个第二凸块组,每个第二凸块组均包括多个第二凸块,多个第二凸块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第一摆臂的转动端、同步齿轮及第二摆臂的转动端均包括相背设置的多个第一凸起和多个第二凸起,多个第一凸起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二凸起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
第一摆臂的多个第一凸起与其中一个第一凸块组的多个第一凸块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第一摆臂的多个第二凸起与其中一个第二凸块组的多个第二凸块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同步齿轮的多个第一凸起与另一个第一凸块组的多个第一凸块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同步齿轮的多个第二凸起与另一个第二凸块组的多个第二凸块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第二摆臂的多个第一凸起与另一个第一凸块组的多个第一凸块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第二摆臂的多个第二凸起与另一个第二凸块组的多个第二凸块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的转动端、第二摆臂的转动端以及同步齿轮相对第一卡位件和第二卡位件转动时,多个第一凸起与多个第一凸块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能够形成不同的卡接结构,多个第二凸起与多个第二凸块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能够形成不同的卡接结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架还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连通第一滑槽,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一止位件,第一止位件安装于第一安装槽,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止位件抵持第一摆臂的滑动端。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止位件用于在壳体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对第一摆臂进行限位,使得壳体装置在没有受到较大外力时,保持打开状态,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第一止位件与第一摆臂的配合还能够在电子设备展开以进入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折叠以解除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提供阻力,使得用户能够体验到较佳的机构操作感。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止位件包括支架和第二弹性件,支架包括控制部和抵持部,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安装于支架的控制部、另一端抵持第一安装槽的槽壁,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架的抵持部抵持第一摆臂的滑动端。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止位件的第二弹性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使得第一止位件能够相对第一摆臂的滑动端移动,提高了第一止位件与第一摆臂的滑动端的限位可靠性。
其中,第一止位件还可以包括缓冲件,缓冲件安装于支架的抵持部。其中,缓冲件可以采用刚度较小的材料,以在受到外力时,能够通过形变吸收冲击力,实现缓冲。由于缓冲件套设在支架的抵持部上,因此第一止位件通过具有缓冲作用的缓冲件抵持第一摆臂的滑动端,有利于降低第一止位件的支架和第一摆臂的滑动端在长时间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磨损的风险,提高了止位件的限位可靠性,使得折叠机构的可靠性更高。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架包括顶面、底面以及第二侧面,顶面与底面相背设置,第二侧面位于顶面与底面之间,顶面面向第一支撑板,第二侧面面向中壳,顶面与底面在靠近第二侧面的方向上相互靠近。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架的顶面面向第一支撑板,第一固定架的底面背向第一支撑板。第二固定架的顶面面向第二支撑板,第二固定架的底面背向第二支撑板。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固定架的底面与第二固定架的底面朝向一致,两者可以彼此平行或齐平设置。第一固定架的顶面相对第一支撑板倾斜,两者之间形成间隙,第二固定架的顶面相对第二支撑板倾斜,两者之间形成间隙。其中,中壳的外盖板的侧端可以在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抵持并支撑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因此外盖板能够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进行止位,以防止壳体装置在展开时过折,从而降低柔性显示屏的受力,提高柔性显示屏和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外盖板还能够增加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支撑强度,以为柔性显示屏提供更可靠的支撑结构。
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固定架的底面与第二固定架的底面朝向相反,两者可以彼此平行。第一固定架的顶面和第二固定架的顶面朝向彼此,两者相对倾斜形成“V”形,使得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之间形成适当的空间,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能够容置于该空间、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容屏空间。示例性的,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固定架的顶面可以抵持并支撑第一支撑板,第二固定架的顶面可以抵持并支撑第二支撑板。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靠近第二侧面的方向上,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与底面彼此远离。此时,第一滑槽的倾斜设计有利于降低折叠机构的厚度,优化机构结构。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另一种折叠机构,折叠机构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壳体装置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安装于壳体装置的柔性显示屏。电子设备采用壳体装置实现屏幕内折,电子设备可弯折。
折叠机构包括中壳、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第一固定架转动连接中壳,第二固定架转动连接中壳。第一摆臂包括转动端和活动端,第一摆臂的转动端转动连接中壳,第一摆臂的活动端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二摆臂包括转动端和活动端,第二摆臂的转动端转动连接中壳,第二摆臂的活动端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
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一支撑板滑动连接第一摆臂的活动端;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第二支撑板滑动连接第二摆臂的活动端。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齐平;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相对设置、且在靠近中壳的方向上彼此远离。
其中,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相对设置,也即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呈现面对面的位置关系,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相对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倾斜设置。也即,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之间形成夹角。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大致呈现V形。
在本申请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容屏空间用于容置柔性显示屏,电子设备的壳体装置对柔性显示屏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柔性显示屏因折叠机构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柔性显示屏的可靠性较高。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壳包括外盖板,外盖板弯曲形成内侧空间;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遮盖部分内侧空间,第二支撑板遮盖部分内侧空间。此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彼此靠近,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之间的距离较小,折叠机构采用两板式结构即可在打开状态中对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提供较为完整的平面支撑。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部分伸入内侧空间,第二支撑板部分伸入内侧空间。此时,中壳的内侧空间中位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部分空间被释放,形成容屏空间,柔性显示屏可以部分伸入中壳的内侧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得电子设备的部件排布更为紧凑,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拼接。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可以拼接形成折弯区支撑面,折叠机构能够在打开状态中,通过折弯区支撑面充分支撑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使得柔性显示屏不易在用户的按压下发生凹陷等问题,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架包括第一弧形臂,第一弧形臂转动连接中壳;第二固定架包括第二弧形臂,第二弧形臂转动连接中壳。也就是说,第一固定架通过第一弧形臂实现与中壳的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通过第二弧形臂实现与中壳的转动连接。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摆臂的活动端还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二摆臂的活动端还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本体,第一固定本体设有第一滑槽,第二固定架包括第二固定本体,第二固定本体设有第二滑槽;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在靠近中壳的方向上,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彼此远离;第一摆臂的活动端包括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安装于第一滑槽,且能够在第一滑槽中滑动,以使第一摆臂的活动端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二摆臂的活动端包括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安装于第二滑槽,且能够在第二滑槽中滑动,以使第二摆臂的活动端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
可以理解的是,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在靠近中壳的方向上,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彼此远离,因此在折叠机构由打开状态转换为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摆臂的活动端和第二摆臂的活动端均靠近中壳、且彼此远离,第一摆臂的活动端带动第一转接块靠近第一支撑板靠近中壳的一端(简称活动端),且通过第一转接块带动第一支撑板的活动端远离第二支撑板,第二摆臂的活动端带动第二转接块滑动靠近第二支撑板靠近中壳的一端(简称活动端),且通过第二转接块带栋第二支撑板的活动端远离第一支撑板。故而,折叠机构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的转动端与第二支撑板的转动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支撑板的活动端与第二支撑板的活动端之间的距离,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呈V形,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相对设置、且在靠近中壳的方向上彼此远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轴还能够在第一滑槽中转动,第二转轴还能够在第二滑槽中转动,以使第一摆臂的活动端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二摆臂的活动端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还转动连接第一摆臂的活动端,第二支撑板还转动连接第二摆臂的活动端。以使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一摆臂,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二摆臂。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一转接块和第二转接块;第一转接块包括转动部和滑动部,第一转接块的转动部转动连接第一摆臂的活动端,第一转接块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板;第二转接块包括转动部和滑动部,第二转接块的转动部转动连接第二摆臂的活动端,第二转接块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板。此时,第二支撑板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二摆臂的活动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的活动端呈爪状,第一摆臂的活动端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爪齿,第一转轴包括两个部分,第一转轴的两个部分分别位于多个第一爪齿的两侧,并连接不同的第一爪齿;第一转接块的转动部嵌入多个第一爪齿之间,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一转接轴,第一转接轴插接第一转轴、多个第一爪齿及第一转接块的转动部。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接块的转动部呈爪状,第一转接块的转动部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爪齿,多个第三爪齿与多个第一爪齿交错排布。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的活动端具有第一转动孔,第一转动孔贯穿第一转轴和多个第一爪齿,第一转动孔的转动中心与第一转轴的转动中心重合,第一转接轴插设于第一转动孔。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一滑轨,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形成于第一板体,第一板体包括固定面,固定面背向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设置,第一滑轨固定于固定面,第一转接块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一滑轨。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本体还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连通第一滑槽,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一止位件,第一止位件安装于第一安装槽,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止位件抵持第一转轴,以阻挡第一摆臂向靠近中壳的方向移动。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止位件包括支架和弹性件,支架包括控制部和抵持部,弹性件的一端安装于支架的控制部、另一端抵持第一安装槽的槽壁,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架的抵持部抵持第一转轴。在本申请中,第一止位件的弹性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使得第一止位件能够相对第一摆臂的活动端移动,提高了第一止位件与第一摆臂的活动端的限位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本体包括顶面、底面以及第二侧面,顶面与底面相背设置,第二侧面位于顶面与底面之间,顶面面向第一支撑板,第二侧面面向中壳,顶面与底面在靠近第二侧面的方向上相互靠近。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靠近第二侧面的方向上,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与底面彼此靠近。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机构还包括多个同步齿轮,每个同步齿轮均转动连接中壳,相邻的两个同步齿轮相互啮合,第一摆臂的转动端通过多个同步齿轮啮合第二摆臂的转动端。在本申请中,多个同步齿轮的设置使得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动动作保持同步,也即同步地靠近彼此或远离彼此,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机构操作体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的转动端、多个同步齿轮及第二摆臂的转动端排布成弧形。也即,第一摆臂的转动端的转动中心、多个同步齿轮的转动中心、及第二摆臂的转动端的转动中心呈弧形排布。此时,第一摆臂的转动端、多个同步齿轮以及第二摆臂的转动端,能够充分利用中壳的内侧空间,使得中壳的内侧空间能够更多地释放出来以形成容屏空间,用于在电子设备闭合时,收容部分柔性显示屏,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部件排布的紧凑性,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折叠机构,折叠机构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壳体装置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安装于壳体装置的柔性显示屏。电子设备采用壳体装置实现屏幕内折,电子设备可弯折。
折叠机构包括中壳、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第一固定架转动连接中壳,第二固定架转动连接中壳。第一支撑件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并转动连接中壳;第二支撑件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并转动连接中壳。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齐平;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相对设置、且在靠近中壳的方向上彼此远离。
在本申请中,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齐平,使得柔性显示屏处于展平形态。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相对设置、且在靠近中壳的方向上彼此远离,使得柔性显示屏处于折叠形态,柔性显示屏折弯的部分呈水滴状。
壳体装置的折叠机构的主运动机构为第一固定架及第二固定架与中壳之间的单级转动连接,零件数量少,零件配合关系简单,机构自由度为1,尺寸链短,累积误差小,因此折叠机构的主运动机构的控制精度高。由于第一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固定架和中壳,第二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固定架和中壳,因此第一支撑板的运动轨迹受到第一固定架和中壳的相对位置的制约,第二支撑板的运动轨迹受到第二固定架和中壳的相对位置的制约,使得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壳体装置对柔性显示屏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柔性显示屏因折叠机构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柔性显示屏的可靠性较高。
其中,当柔性显示屏安装在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上,能够呈现平整的形态,即认为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齐平。例如,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齐平的情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场景: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本身齐平;或者,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上设有粘接层或钢片,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上设有粘接层或钢片,两个支撑面设置粘接层或钢片后的高度齐平;或者;柔性显示屏上设有补强板,两个支撑面上堆叠补强板之后的高度齐平等。
其中,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齐平的情况包括: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整体为平面,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整体为平面,两者相互齐平;或者,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包括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的平面区域,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包括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的平面区域,两者的平面区域相互齐平。例如,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的主要区域为用于实现支撑的平面区域,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的周缘可以设置有用于实现转动避让的倾斜区域,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的主要区域为用于实现支撑的平面区域,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的周缘可以设置有用于实现转动避让的倾斜区域,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壳具有内侧空间。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件遮盖部分内侧空间,第二支撑件遮盖部分内侧空间;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件部分伸入内侧空间,第二支撑件部分伸入内侧空间。
在本实现方式中,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彼此靠近,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之间的距离较小,折叠机构采用两板式结构即可在打开状态中对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提供较为完整的平面支撑。
此外,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由于第一支撑件部分伸入内侧空间,第二支撑件部分伸入内侧空间,中壳的内侧空间中位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部分空间被释放,形成容屏空间的一部分,柔性显示屏可以部分伸入中壳的内侧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得电子设备的部件排布更为紧凑,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拼接。此时,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可以拼接形成折弯区支撑面,壳体装置的折叠机构能够在打开状态中,通过折弯区支撑面充分支撑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使得柔性显示屏不易在用户的按压下发生凹陷等问题,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其中,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拼接的情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场景: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相互连接,且连接部分之间无缝隙,第一支撑板的另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的另一部分之间可以形成缺口或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整体相互连接、两者之间无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相互靠近,且相互靠近的部分之间存在小缝隙,第一支撑板的另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的另一部分之间可以形成缺口或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整体相互靠近,且两者之间存在小缝隙。当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存在小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之间存在小缝隙时,用户按压柔性显示屏对应于该缝隙的区域,柔性显示屏的对应区域也不会出现明显凹坑,折弯区支撑面能够为柔性显示屏提供强力支撑。
其中,当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存在缺口或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的一部分之间存在缺口或缝隙时,可以通过优化折叠机构的部件尺寸和形状,尽量减小缺口或缝隙的面积,使得柔性显示屏对应于缺口或缝隙的区域可能在用户的按压下稍微下陷,但是仍不会产生明显凹坑。此外,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柔性显示屏可以在朝向壳体装置的一侧设置可弯曲且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支撑板或补强板,支撑板或补强板至少覆盖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缺口或缝隙,以提高柔性显示屏的抗按压强度。
其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的缺口可以包括避让缺口,用于避免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与中壳或者其他结构发生干涉,也即用于实现避让,从而提高折叠机构和壳体装置的运动可靠性。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的避让缺口和第二支撑板的避让缺口合并,折弯区支撑面为异形面。
其中,折叠机构还可以包括可弯折钢片,可弯折钢片可以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方,且覆盖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缺口或缝隙,以为柔性显示屏提供更平整和完整的支撑环境,提高用户的按压使用体验。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架包括第一弧形臂,第二固定架包括第二弧形臂,中壳具有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第一弧形臂安装于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臂安装于第二弧形槽。
第一固定架与中壳之间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与中壳之间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有利于降低转动连接结构的设计难度。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件还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二支撑件还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板体、第一活动部及第一转动部,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形成于第一板体,第一活动部和第一转动部固定于第一板体,第一活动部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中壳。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板体、第二活动部及第二转动部,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形成于第二板体,第二活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固定于第二板体,第二活动部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中壳。
在打开状态向闭合状态转换的过程中,第一固定架带动第一活动部相对中壳活动,第二固定架带动第二活动部相对中壳活动,第一活动部与第二活动部相互靠近,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远离彼此,使得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大致呈V形排布,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相对设置,且在靠近中壳的方向上彼此远离。此时,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之间形成空间较大的容屏空间。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板体具有固定面和第一避让缺口,第一板体的固定面背向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面设置,第一转动部为弧形臂,第一转动部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板体的固定面,另一端位于第一避让缺口。此时,第一避让缺口既用于收容部分第一转动部,还能够用于避让其他结构。第二板体具有固定面和第二避让缺口,第二板体的固定面背向第二支撑件的支撑面设置,第二转动部为弧形臂,第二转动部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板体的固定面,另一端位于第二避让缺口。此时,第二避让缺口既用于收容部分第二转动部,还能够用于避让其他结构。中壳具有第三弧形槽和第四弧形槽,第一转动部安装于第三弧形槽,第二转动部安装于第四弧形槽。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活动部还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二活动部还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架具有第一滑槽,第一活动部包括转轴,第一活动部的转轴安装于第一滑槽,且能够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第二固定架具有第二滑槽,第二活动部包括转轴,第二活动部的转轴安装于第二滑槽,且能够在第二滑槽内滑动。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在靠近中壳的方向上,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滑槽延伸方向远离彼此。此时,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相对位置关系有利于降低折叠机构的设计难度,提高可实现性。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活动部的转轴还能够在第一滑槽内转动,第二活动部的转轴还能够在第二滑槽内转动。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三固定架、第四固定架、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及多个同步齿轮。第一摆臂包括活动端和转动端,第一摆臂的活动端滑动连接第三固定架,第一摆臂的转动端转动连接中壳。第二摆臂包括活动端和转动端,第二摆臂的活动端滑动连接第四固定架,第二摆臂的转动端转动连接中壳。每个同步齿轮均转动连接中壳,相邻的两个同步齿轮彼此啮合,第一摆臂的转动端通过多个同步齿轮啮合第二摆臂的转动端。
在本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一摆臂的转动端与第二摆臂的转动端通过多个同步齿轮实现联动,多个同步齿轮用于使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在壳体装置的运动过程中保持同步转动,也即同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的活动端还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第二摆臂的活动端还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的活动端包括转轴,第三固定架设有第三滑槽,第一摆臂的活动端的转轴安装于第三滑槽,且能够在第三滑槽内滑动。第二摆臂的活动端包括转轴,第四固定架设有第四滑槽,第二摆臂的活动端的转轴安装于第四滑槽,且能够在第四滑槽内滑动。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的活动端的转轴还能够在第三滑槽内转动,第二摆臂的活动端的转轴还能够在第四滑槽内转动。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的转动端、多个同步齿轮及第二摆臂的转动端排布成弧形,从而能够充分利用中壳的内侧空间,使得中壳的内侧空间能够更多地释放出来、形成容屏空间,用于在电子设备闭合时,收容部分柔性显示屏,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部件排布的紧凑性,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一卡位件和弹性件,第一卡位件和弹性件安装于中壳,第一卡位件位于弹性件与同步齿轮之间,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件产生的弹性力将第一卡位件抵向同步齿轮。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卡位件与同步齿轮形成第一卡接结构,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卡位件与同步齿轮形成第二卡接结构。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能够使同步齿轮相对第一卡位件停留在某些位置,也即使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相对中壳保持一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更好地保持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同步组件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力,使得第一卡位件压紧同步齿轮,第一卡位件和同步齿轮之间维持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步组件具有阻止该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的运动阻力。因此,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可以在电子设备展开以进入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折叠以解除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阻力,使得用户能够体验到较佳的机构操作感。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机构还包括安装于中壳的第一转接轴、第二转接轴、第三转接轴、第二卡位件以及固定板,第二卡位件位于同步齿轮远离第一卡位件的一侧,固定板位于弹性件远离第一卡位件的一侧,弹性件包括多个弹簧。
第一转接轴插接第二卡位件、第一摆臂的转动端、第一卡位件、其中一个弹簧以及固定板,第三转接轴插接第二卡位件、同步齿轮、第一卡位件、另一个弹簧以及固定板,第二转接轴插接第二卡位件、第二摆臂的转动端、第一卡位件、另一个弹簧以及固定板。
第一卡位件包括多个第一凸块组,每个第一凸块组均包括多个第一凸块,多个第一凸块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第二卡位件包括多个第二凸块组,每个第二凸块组均包括多个第二凸块,多个第二凸块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第一摆臂的转动端、同步齿轮及第二摆臂的转动端均包括相背设置的多个第一凸起和多个第二凸起,多个第一凸起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二凸起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
第一摆臂的多个第一凸起与其中一个第一凸块组的多个第一凸块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第一摆臂的多个第二凸起与其中一个第二凸块组的多个第二凸块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同步齿轮的多个第一凸起与另一个第一凸块组的多个第一凸块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同步齿轮的多个第二凸起与另一个第二凸块组的多个第二凸块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第二摆臂的多个第一凸起与另一个第一凸块组的多个第一凸块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第二摆臂的多个第二凸起与另一个第二凸块组的多个第二凸块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的转动端、第二摆臂的转动端以及同步齿轮均卡接第一卡位件和第二卡位件,形成卡接结构,使得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能够在某些位置停留。
此外,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件产生的弹性力将第一卡位件抵向同步齿轮。此时,第一卡位件与第二卡位件配合压紧第一摆臂的转动端、同步齿轮以及第二摆臂的转动端,使得第一摆臂的转动端、同步齿轮以及第二摆臂的转动端与第一卡位件及第二卡位件之间的卡接结构稳定。
其中,第一摆臂的转动端、第二摆臂的转动端以及同步齿轮相对第一卡位件和第二卡位件转动时,多个第一凸起与多个第一凸块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能够形成不同的卡接结构,多个第二凸起与多个第二凸块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能够形成不同的卡接结构。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壳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上述任一项的折叠机构,折叠机构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折叠机构用于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
在本申请中,在壳体装置的折叠过程中,壳体装置的折叠机构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容屏空间用于容置柔性显示屏,壳体装置对柔性显示屏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柔性显示屏因折叠机构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柔性显示屏的可靠性较高。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上述任一项的折叠机构,折叠机构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折叠机构用于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柔性显示屏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非折弯部、折弯部及第二非折弯部,第一非折弯部固定连接第一壳体,第二非折弯部固定连接第二壳体,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的过程中,折弯部发生形变。
在本申请中,在壳体装置的折叠过程中,壳体装置的折叠机构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容屏空间用于容置柔性显示屏,壳体装置对柔性显示屏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柔性显示屏因折叠机构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柔性显示屏的可靠性较高,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较长。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靠近折叠机构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一固定架安装于第一固定槽,第二壳体靠近折叠机构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槽,第二固定架安装于第二固定槽。此时,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第一壳体,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第二壳体。
中壳包括外观面。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遮盖外观面。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外观面相对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露出。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在处于打开状态时,从壳体装置的背侧遮挡中壳,此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同样能够从壳体装置的背侧遮挡折叠机构的其他部件,使得壳体装置实现背侧自遮蔽,从而对折叠机构进行保护,并且壳体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外观完整,外观体验较佳,防水、防尘性能较好。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观面包括第一弧面部分、平面部分以及第二弧面部分,第一弧面部分和第二弧面部分分别连接于平面部分的两侧;或,外观面为弧面。
在本实现方式中,外观面形成弧面或类似弧面的形状,有助于提高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外观体验和握持体验。此外,外观面的中部为平面部分,使得外盖板的厚度较小,壳体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的整体厚度较小、处于闭合状态时的整体宽度较小,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轻薄化。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外观面也可以为弧面或其他光滑曲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壳体装置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壳体装置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的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折叠机构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折叠机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第一固定架沿B-B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3所示第一壳体与第一固定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7所示中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7所示第一摆臂、第二摆臂以及同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4所示折叠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4所示折叠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5所示折叠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沿C-C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0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19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7所示第一止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5所示第一止位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7所示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4所示折叠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8所示结构沿D-D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9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30所示结构沿E-E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沿F-F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图32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沿G-G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图34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图36所示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8是图36所示电子设备的壳体装置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0是图39所示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1是图39所示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2是图41所示壳体装置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3是图42所示壳体装置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4是图40所示电子设备的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5是图41所示折叠机构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6是图45所示折叠机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7是图45所示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8是图47所示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9是图47所示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0是图47所示第一固定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1是图41所示第一壳体与第一固定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2是图51所示结构沿B-B处剖开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53是图45所示中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4是图53所示中壳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5是图45所示中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6是图55所示中壳沿C-C处剖开的截面示意图;
图57是图55所示中壳沿D-D处剖开的截面示意图;
图58是图55所示中壳沿E-E处剖开的截面示意图;
图59是图42所示折叠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0是图59所示结构沿F1-F1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61是图60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2是图59所示结构沿F2-F2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63是图62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4是图39所示电子设备沿G1-G1处剖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5是图39所示电子设备沿H1-H1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6是图40所示电子设备沿G2-G2处剖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7是图40所示电子设备沿H2-H2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8是图45所示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及同步组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9是图68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70是图42所示折叠机构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1是图70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2是图70所示结构沿I-I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73是图72所示结构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4是图43所示折叠机构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5是图74所示结构沿J-J处剖开的截面示意图;
图76是图45所示第一止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7是图76所示第一止位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8是图45所示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9是图78所示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0是图42所示折叠机构的K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81是图45所示第一转接块和第二转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2是图43所示折叠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3是图82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4是图39所示电子设备沿L1-L1处剖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5是图84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6是图40所示电子设备沿L2-L2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7是图86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8是图39所示电子设备沿M1-M1处剖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9是图40所示电子设备沿M2-M2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1是图90所示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2是图90所示电子设备的壳体装置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4是图93所示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5是图93所示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6是图95所示壳体装置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7是图96所示壳体装置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8是图95所示壳体装置的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99是图94所示电子设备的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0是图95所示折叠机构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1是图100所示折叠机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2是图100所示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3是图100所示第三固定架和第四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4是图95所示折叠机构的部分机构示意图;
图105是图100所示中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6是图105所示中壳沿C-C处剖开的截面示意图;
图107是图105所示中壳沿D-D处剖开的截面示意图;
图108是图105所示中壳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9是图108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0是图105所示中壳沿E-E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1是图96所示折叠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2是图111所示结构沿F-F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3是图112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4是图93所示电子设备沿H-H处剖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5是图94所示电子设备沿I-I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6是图100所示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7是图116所示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8是图96所示折叠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9是图118所示结构沿G-G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0是图119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21是图118所示结构沿H-H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2是图93所示电子设备沿J-J处剖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3是图94所示电子设备沿K-K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4是图118所示结构沿I-I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5是图124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6是图93所示电子设备沿N-N处剖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7是图94所示电子设备沿O-O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8是图100所示第一摆臂、第二摆臂以及同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9是图128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30是图129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1是图96所示折叠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2是图96所示折叠机构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3是图96所示折叠机构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4是图131所示结构沿G-G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35是图134所示结构在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6是图93所示电子设备沿L-L处剖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7是图94所示电子设备沿M-M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9是图138所示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0是图138所示电子设备的壳体装置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以下各个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其中,“固定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转动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能够相对转动。“滑动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能够相对滑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内”、“外”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多个”是指至少两个。“和/或”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可折叠的电子产品。本申请实施例以电子设备是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和壳体装置,壳体装置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壳体装置能够带动柔性显示屏折叠或展开。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可以为两折的可折叠结构。壳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折叠机构,折叠结构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用于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相对折叠或者相对展开。电子设备、壳体装置及折叠机构对应地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
其中,折叠机构包括中壳、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及连接组件,第一固定架用于固定至第一壳体,第二固定架用于固定至第二壳体,中壳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之间,第一支撑板连接第一固定架和/或中壳,第二支撑板连接第二固定架和/或中壳。
其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展平,以使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展平。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在靠近中壳的方向上彼此远离,两者共同呈现“V”形的张开形状,以与中壳共同形成水滴状的容屏空间,使得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能够收容于容屏空间,且呈现水滴状。
其中,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可以拼接,以通过两板式结构支撑柔性显示屏。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部分伸入中壳的内侧空间,以使中壳的部分内侧空间的能够构成容屏空间的一部分,提高折叠机构的空间利用率。
其中,第一支撑板与第一固定架和/或中壳之间形成两个连接结构,第二支撑板与第二固定架和/或中壳之间形成两个连接结构,以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运动轨迹在折叠机构的折叠过程中是确定的,从而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且能够合理控制折叠机构对柔性屏的挤压动作,使得折叠机构及壳体装置对柔性显示屏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柔性显示屏因折叠机构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柔性显示屏的可靠性较高。
其中,折叠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固定架面向第一支撑板的顶面与第一支撑板之间形成避让间隙,第二固定架面向第二支撑板的顶面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避让间隙。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靠近第一固定架的顶面、避让间隙减小或消除,第二支撑板靠近第二固定架的顶面、避让间隙减小或消除,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在靠近中壳的方向上彼此远离,两者共同呈现“V”形的张开形状。
其中,折叠机构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同步组件,用于使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相对中壳保持同步转动,以提高壳体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同步转动的操作体验。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申请方案进行示例说明。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在一些实施例中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装置1和柔性显示屏2,柔性显示屏2安装于壳体装置1。柔性显示屏2用于显示图像,壳体装置1用于带动柔性显示屏2运动。壳体装置1包括依次连接第一壳体11、折叠机构12以及第二壳体13。折叠机构12能够发生形变,以使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折叠机构12用于使第一壳体13与第二壳体11能够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也即,折叠机构12能够发生形变,以使第一壳体13与第二壳体11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
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可以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使得折叠机构12、壳体装置1及电子设备100均处于打开状态。柔性显示屏2随壳体装置1展开,处于展平形态。示例性的,壳体装置1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呈18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装置1处于打开状态时,两者之间的角度也可以相对180°存在少许偏差,例如165°、177°或者185°等。
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可以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使得折叠机构12、壳体装置1及电子设备100均处于闭合状态。柔性显示屏2随壳体装置1折叠,处于折叠形态,柔性显示屏2位于壳体装置1内侧,被壳体装置1包裹。
其中,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也可以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至中间状态,使得折叠机构12、壳体装置1及电子设备100均处于中间状态,中间状态可以为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任意状态。柔性显示屏2随壳体装置1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2能够随壳体装置1展开和折叠。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柔性显示屏2处于展平形态,柔性显示屏2能够全屏进行显示,使得电子设备100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和操作体验。当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100的平面尺寸较小(具有较小的宽度尺寸),便于用户携带和收纳。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壳体装置1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1可以与第二壳体13拼接。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拼接包括了两者相互抵持的情况,也可以包括两者之间有小缝隙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的拼接,能够实现对壳体装置1展开动作的止位,以防止壳体装置1在展开时过折,从而降低柔性显示屏2的受力,提高柔性显示屏2和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
此外,如图2所示,壳体装置1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能够完全合拢,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之间没有较大缝隙,使得壳体装置1和电子设备100的外观体验较佳,且防水、防尘、防异物的性能较佳。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完全合拢的情况包括两者相互抵持的情况,也可以包括两者之间具有较小缝隙的情况。当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存在较小缝隙时,电子设备100外部的一些异物(例如钉子、曲别针、玻璃渣等)也不会通过该缝隙进入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之间,以避免异物损伤柔性显示屏2,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多个模组(图中未示出),多个模组可以收纳于壳体装置1内部。电子设备100的多个模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板、处理器、存储器、电池、摄像头模组、听筒模组、扬声器模组、麦克风模组、天线模组、传感器模组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电子设备100的模组数量、类型、位置等进行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手持电子设备100时,电子设备100的听筒模组所在位置可以定义为电子设备100的上边,电子设备100的麦克风模组所在位置可以定义为电子设备100的下边,电子设备100的被用户的左右手握持的两侧可以定义为电子设备100的左右两边。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能够实现左右对折。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能够实现上下对折。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柔性显示屏2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非折弯部21、折弯部22以及第二非折弯部23。第一非折弯部21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1,第二非折弯部2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3,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的过程中,折弯部22发生形变。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的过程中,第一壳体11带动第一非折弯部21活动,第二壳体13带动第二非折弯部23活动,第一非折弯部21与第二非折弯部23相对折叠或展开。
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2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有机发光二极管(mini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第一壳体11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2的支撑面111,第二壳体13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2的支撑面131。示例性的,柔性显示屏2的第一非折弯部21可以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例如,第一非折弯部21可以通过胶层粘接于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第二非折弯部2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3的支撑面131。例如,第一非折弯部21可以通过胶层粘接于第二壳体13的支撑面131。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非折弯部21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1、第二非折弯部2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3,因此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折叠或展开时,能够准确地控制第一非折弯部21与第二非折弯部23之间的相对折叠和展开的动作,使得柔性显示屏2的变形过程和运动形态可控,可靠性较高。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可以包括主体部分及滑动部分,主体部分与折叠机构12连接,滑动部分滑动连接主体部分,滑动部分可以相对主体部分发生少许滑动,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形成于滑动部分。第二壳体13可以包括主体部分及滑动部分,主体部分与折叠机构12连接,滑动部分滑动连接主体部分,滑动部分可以相对主体部分发生少许滑动,第二壳体13的支撑面131形成于滑动部分。此时,柔性显示屏2的第一非折弯部21和第二非折弯部23可以通过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中滑动部分与主体部分发生的少许相对滑动,以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的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的过程中,实现位置微调,从而更好地在展平形态和折叠形态之间转换,降低柔性显示屏2发生损坏的几率,提高柔性显示屏2的可靠性。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3至图5,图4是图3所示壳体装置1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壳体装置1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壳体装置1所处视角相对图4所示壳体装置1所处视角进行了左右翻转。
折叠机构12包括中壳121、第一固定架122、第二固定架123、第一支撑板124以及第二支撑板125。第一固定架122用于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1。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1靠近折叠机构12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槽112,第一固定架122安装于第一固定槽112,以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1。其中,第一固定架122可以通过紧固件、焊接、粘接、扣合连接等方式安装于第一固定槽112,实现第一固定架112固定于第一壳体11。
第二固定架123用于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3。第二壳体13靠近折叠机构12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槽132,第二固定架123安装于第二固定槽132,以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3。其中,第二固定架123可以通过紧固件、焊接、粘接、扣合连接等方式安装于第二固定槽132,实现第二固定架123固定于第二壳体13。
中壳121连接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之间。第一支撑板124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122且转动连接中壳121,第二支撑板125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123且转动连接中壳121。也即,第一支撑板124连接在第一壳体11与中壳121之间,第二支撑板125连接在中壳121与第二壳体13之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者转动连接是指两者彼此连接,且连接后两者可以相对转动。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支撑板124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2的支撑面1241,第二支撑板125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2的支撑面1251。柔性显示屏2的折弯部22包括靠近第一非折弯部21的第一部分、靠近第二非折弯部23的第二部分、以及位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可以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的部分区域,例如可以通过粘接层粘接固定。第二部分可以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的部分区域,例如可以通过粘接层粘接固定。第三部分对应于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的另一部分区域和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的另一部分区域,第三部分可以相对这两部分区域活动。
其中,位于第一非折弯部21与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之间的胶层、位于折弯部22与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之间的胶层、位于折弯部22与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之间的胶层以及位于第二非折弯部23与第二壳体13的支撑面131之间的胶层,可以是连续的整面胶层,也可以是点断式胶层,也可以是具有镂空区域的胶层,本申请实施例对胶层的具体方案不做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时,折叠机构12处于打开状态,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齐平。换言之,折叠机构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和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用于使柔性显示屏2呈现展平形态。此时,第一支撑板124和第二支撑板125能够为柔性显示屏2提供平整的强力支撑,以提高用户的触控操作、画面观看等体验。
其中,当柔性显示屏2安装在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上,能够呈现平整的形态,即认为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齐平。例如,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齐平的情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场景: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本身齐平;或者,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上设有粘接层,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上设有粘接层,两个支撑面(1241、1251)设置粘接层后的高度齐平;或者;柔性显示屏2上设有补强板,两个支撑面(1241、1251)上堆叠补强板之后的高度齐平等。
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齐平,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与第二壳体13的支撑面131齐平。此时,壳体装置1的用于为柔性显示屏2提供支撑的多个支撑面齐平,使得柔性显示屏2展平且具有平整的支撑环境,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触控操作、画面观看等体验。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和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均为平面,且两者共面,从而更好地支撑柔性显示屏2。此时,柔性显示屏2与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之间的胶层可以和柔性显示屏2与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之间的胶层相等厚度。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彼此平行,但两者之间有少许错位时,可以通过柔性显示屏2与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之间的胶层和柔性显示屏2与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之间的胶层的厚度的少许差异,使柔性显示屏2固定于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和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后,柔性显示屏2的相应区域为仍为平面区域,这种情况也认为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齐平。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2的折弯部22与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之间也可以无固定连接关系,也即两者之间无连接胶层,两者可以直接接触。此时,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彼此平行,且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相对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少许凸出,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和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设置有胶层之后的高度齐平,以使柔性显示屏2仍可以获得平面支撑,这种情况也认为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齐平。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可以包括靠近第一支撑板124的平面部分和远离第一支撑板124的弧面部分,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为平面,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的平面部分共面、或者平行且有少许错位,这种情况也认为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齐平。在本实施例中,壳体装置1可以支撑柔性显示屏2呈现3D显示效果。
其中,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第二壳体13的支撑面131、以及这两者与柔性显示屏2之间的连接关系等的相关设计,可以与上述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以及这两者与柔性显示屏2之间的连接关系等的技术方案相同,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6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的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相对设置、且在靠近中壳121的方向上彼此远离。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相对设置,也即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呈现面对面的位置关系,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相对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倾斜设置,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之间形成夹角。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24和第二支撑板125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容屏空间用于容置柔性显示屏2,壳体装置1对柔性显示屏2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柔性显示屏2因折叠机构12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柔性显示屏2的可靠性较高。
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相对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倾斜,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相对第二壳体13的支撑面131倾斜,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与第二壳体13的支撑面131平行。此时,柔性显示屏2的第一非折弯部21与第二非折弯部23能够相互靠近至合拢状态,折弯部22弯折成水滴状。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8,图7是图3所示折叠机构12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折叠机构12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折叠机构12所处视角相对图7所示折叠机构12所处视角进行了左右翻转。
折叠机构12包括中壳121、第一固定架122、第二固定架123、第一支撑板124、第二支撑板125、第一摆臂126、第二摆臂127、同步组件128、第一止位件129以及第二止位件1220。
其中,第一固定架122、第二固定架123、第一摆臂126、第二摆臂127、同步组件128、第一止位件129以及第二止位件1220可以共同形成第一转动组件。示例性的,第一转动组件可以作为折叠机构12的底部转动组件,折叠机构12还可以包括第二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可以作为折叠机构12的顶部转动组件。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均连接中壳121、第一支撑板124以及第二支撑板125。
其中,第二转动组件与第一转动组件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结构、对称或部分对称结构、或者不同结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动组件与第一转动组件为镜面对称结构,第二转动组件的部件结构的基础设计、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设计、及部件与组件之外的其他结构的连接关系设计,均可参阅第一转动组件的相关方案,同时允许第二转动组件与第一转动组件在部件的细节结构或位置排布上有些许不同。
示例性的,第二转动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架122’、第二固定架123’、第一摆臂126’、第二摆臂127’、同步组件128’、第一止位件129’以及第二止位件1220’,第二转动组件的各部件结构、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各部件与中壳121、第一支撑板124以及第二支撑板125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对应地参考第一转动组件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其中,第一转动组件的第一固定架122与第二转动组件的第一固定架122’可以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件,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件的两个部分;第一转动组件的第二固定架123和第二转动组件的第二固定架123’可以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件,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件的两个部分。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机构12也可以包括第一转动组件和其他转动组件,其他转动组件的结构可以与第一转动组件的结构相同或不同,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同步组件128可以安装于中壳121。第一摆臂126的一端可以连接第一固定架122,第一摆臂126的另一端可以连接中壳121且连接同步组件128,第二摆臂127的一端可以连接第二固定架123,第二摆臂127的另一端可以连接中壳121且连接同步组件128。同步组件128用于使第一摆臂126和第二摆臂127在壳体装置1的运动过程中保持同步转动,以提升壳体装置1和电子设备100的机构操作体验。
第一止位件129可以安装于第一固定架122,第二止位件1220可以安装于第二固定架123。第一止位件129和第二止位件1220用于在壳体装置1处于打开状态时,分别对第一摆臂126和第二摆臂127进行限位,使得壳体装置1在没有受到较大外力时,保持打开状态,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止位件129与第一摆臂126之间的配合、和第二止位件1220与第二摆臂127之间的配合,还能够在电子设备100展开以进入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折叠以解除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提供阻力,使得用户能够体验到较佳的机构操作感。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机构12的止位件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可以安装于第一固定架122、用于限位第一摆臂126,或者,也可以安装于第二固定架123、用于限位第二摆臂127。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转动组件也可以不包括止位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同步组件128与第一摆臂126及第二摆臂127之间也可以为非直接连接关系,同步组件128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固定架122和第二固定架123,用于使第一固定架122和第二固定架123在壳体装置1的运动过程中保持同步转动。本申请实施例不对转动组件的部件构成以及某个部件的具体构成进行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折叠机构12还可以包括转轴组件,转轴组件包括多个转轴,第一支撑板124和第二支撑板125通过多个转轴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122、第二固定架123及中壳121。示例性的,多个转轴包括第一转轴1210a、第二转轴1210b、第三转轴1210c以及第四转轴1210d。第一支撑板124可以通过第一转轴1210a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122,通过第二转轴1210b转动连接中壳121;第二支撑板125可以通过第三转轴1210c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123,通过第四转轴1210d转动连接中壳121。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转轴组件可以位于折叠机构12的底部。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机构12还可以包括位于顶部的另一个转轴组件,该转轴组件的多个转轴可以使第一支撑板124和第二支撑板125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122’、第二固定架123’及中壳121’。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9和图10,图9是图7所示第一固定架122和第二固定架123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第一固定架122和第二固定架123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视角相对图9所示视角进行了左右翻转。
第一固定架122包括顶面1221、底面1222、第一侧面1223及第二侧面1224,顶面1221与底面1222相背设置,第一侧面1223与第二侧面1224相背设置,第一侧面1223和第二侧面1224位于顶面1221与底面1222之间。第一固定架122的顶面1221相对第一固定架122的底面1222倾斜设置,两者之间形成夹角,第一固定架122的顶面1221与第一固定架122的底面1222在靠近第一固定架122的第二侧面1224的方向上相互靠近。
其中,第一固定架122设有第一滑槽1225和第一安装槽1226。示例性的,第一滑槽1225可以相对第一固定架122的底面1222倾斜设置,也即,第一滑槽1225的延伸方向与底面1222之间形成夹角。第一滑槽1225也可以相对第一固定架122的顶面1221倾斜设置,也即,第一滑槽1225的延伸方向与顶面3221之间形成夹角。在靠近第一固定架122的第二侧面1224的方向上,第一滑槽122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固定架122的底面1222彼此远离。其中,第一滑槽1225可以在第二侧面1224形成开口。
示例性的,第一固定架122还可以设有第一导向槽1227,第一导向槽1227连通第一滑槽1225。第一导向槽1227可以在第一固定架122的底面1222形成开口。第一安装槽1226在第一固定架122的底面1222形成开口。
其中,第一固定架122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凸块1228,第一连接凸块1228相对第一固定架122的顶面1221凸出,第一连接凸块1228设有转轴孔。第一固定架122还可以包括第一下沉槽1229,第一下沉槽1229由第一固定架122的顶面1221向底面1222的方向凹陷。其中,第一下沉槽1229可以贯穿第一连接凸块1228并将第一连接凸块1228分隔为两部分。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固定架123包括顶面1231、底面1232、第一侧面1233及第二侧面1234,顶面1231与底面1232相背设置,第一侧面1233与第二侧面1234相背设置,第一侧面1233和第二侧面1234位于顶面1231与底面1232之间。第二固定架123的顶面1231相对第二固定架123的底面1232倾斜设置,两者之间形成夹角,第二固定架123的顶面1231与第二固定架123的底面1232在靠近第二固定架123的第二侧面1234的方向上相互靠近。
其中,第二固定架123设有第二滑槽1235和第二安装槽1236。示例性的,第二滑槽1235可以相对第二固定架123的底面1232倾斜设置,也即,第二滑槽1235的延伸方向与底面1232之间形成夹角。第二滑槽1235也可以相对第二固定架123的顶面1231倾斜设置,也即第二滑槽1235的延伸方向与顶面1231之间形成夹角。在靠近第二固定架123的第二侧面1234的方向上,第二滑槽123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固定架123的底面1232彼此远离。其中,第二滑槽1235可以在第二侧面1234形成开口。
示例性的,第二固定架123还可以设有第二导向槽1237,第二导向槽1237连通第二滑槽1235。第二导向槽1237可以在第二固定架123的底面1232形成开口。第二安装槽1236在第二固定架123的底面1232形成开口。
其中,第二固定架123可以包括第二连接凸块1238,第二连接凸块1238相对第二固定架123的顶面1231凸出,第二连接凸块1238设有转轴孔。第二固定架123还可以包括第二下沉槽1239,第二下沉槽1239由第二固定架123的顶面1231向底面1232的方向凹陷。其中,第二下沉槽1239可以贯穿第二连接凸块1238并将第二连接凸块1238分隔为两部分。
请参阅图11,图11是图9所示第一固定架122沿B-B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固定架122第一安装槽1226连通第一滑槽1225。安装于第一安装槽1226的部件可以部分伸入第一滑槽1225。同样的,参阅图10,第二固定架123的第二安装槽1236连通第二滑槽1235,安装于第二安装槽1236的部件可以部分伸入第二滑槽1235。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固定架122还可以包括第一定位柱12210和第一紧固孔12211,第一定位柱12210相对第一固定架122的底面1222凸起,第一紧固孔12211的开口位于第一固定架122的底面1222。其中,第一定位柱1221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一紧固孔122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二固定架123还可以包括第二定位柱12310和第二紧固孔12311,第二定位柱12310相对第二固定架123的底面1232凸起,第二紧固孔12311的开口位于第二固定架123的底面1232。其中,第二定位柱1231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二紧固孔123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如图5所示,第一壳体11设有定位孔113和紧固孔114,第一固定架122与第一壳体11连接时,第一定位柱12210可以伸入第一壳体11的定位孔113,第一紧固孔12211可以与第一壳体11的紧固孔114正对设置,以通过紧固件(图中未示出)锁紧。第二壳体13设有定位孔133和紧固孔134,第二固定架123与第二壳体13连接时,第二定位柱12310可以伸入第二壳体13的定位孔133,第二紧固孔12311可以与第二壳体13的紧固孔134正对设置,以通过紧固件(图中未示出)锁紧。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固定架122与折叠机构12的其他结构配合时,第一固定架122的顶面1221面向第一支撑板124,第一固定架122的第二侧面1224面向中壳121,第二固定架123的顶面1231面向第二支撑板125,第二固定架123的第二侧面1234面向中壳121。第一壳体11设有凸块115,凸块115位于第一固定槽112。第二壳体13设有凸块135,凸块135位于第二固定槽132。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图12是图3所示第一壳体11与第一固定架122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固定架122固定于第一壳体11时,第一固定架122的第一侧面1223面向第一固定槽112的侧壁,第一固定架122的底面1222面向第一固定槽112的底壁,凸块115卡入第一固定架122的第一安装槽1226。此时,第一固定架122与第一壳体11之间既可以通过第一定位柱12210与第一壳体11的定位孔113的配合实现彼此定位(可参阅图4),还能够通过第一壳体11的凸块115与第一安装槽1226的配合实现彼此定位,因此第一固定架122与第一壳体11的连接结构的稳定性高。
此外,第一壳体11的凸块115也可以与第一安装槽1226的槽壁共同围设出一体积合适的容置空间,以容置其他部件,且能够通过控制凸块115的高度和第一安装槽1226的深度,对容置空间的位置进行灵活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多个部件之间的组装需求。
可以理解的,第二固定架123固定于第二壳体13时,第二固定架123的第一侧面1233面向第二固定槽132的侧壁,第二固定架123的底面1232面向第二固定槽132的底壁,凸块115可以卡入第二固定架123的第二安装槽1236。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图13是图7所示中壳12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中壳121包括外盖板1211和固定件1212。示例性的,外盖板1211弯曲形成中壳121的内侧空间1213,内侧空间1213位于外盖板1211的内侧。外盖板1211包括第一凸部1211a、第二凸部1211b及安装部1211c。第一凸部1211a和第二凸部1211b靠近内侧空间1213设置,且彼此间隔。安装部1211c形成第一安装空间1213a、第二安装空间1213b、多个第一转轴槽1213c及多个第二转轴槽1213d,多个第一转轴槽1213c、第一安装空间1213a、第二安装空间1213b及多个第二转轴槽1213d沿中壳121的轴向方向排布且彼此连通。中壳121的轴向方向平行于壳体装置1的转动中心,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绕壳体装置1的转动中心相对转动。第一转轴槽1213c、第一安装空间1213a、第二安装空间1213b及第二转轴槽1213d均为内侧空间1213的一部分。
其中,外盖板1211还设有第一避让缺口1211d和第二避让缺口1211e,第一避让缺口1211d和第二避让缺口1211e分别位于第一安装空间1213a的两侧且连通第一安装空间1213a。其中,外盖板1211的侧端还可以设有多个紧固孔1211f,多个紧固孔1211f靠近安装部1211c设置,且安装部1211c的两侧均设有至少一个紧固孔1211f。
其中,第一凸部1211a、第二凸部1211b及安装部1211c形成外盖板1211的一组安装结构,该组安装结构可以位于外盖板1211的底部。一些实施例中,外盖板1211还可以包括另一组安装结构,另一组安装结构可以位于外盖板1211的顶部。外盖板1211的两组安装结构可以为镜面对称结构。其中,外盖板121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也通过组装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
示例性的,固定件1212包括下压部1212a和两个固定部1212b,两个固定部1212b分别连接于下压部1212a的两侧。一些实施例中,下压部1212a可以为“工”字形结构,其中一个固定部1212b可以一分为二、分别连接于下压部1212a一侧的两个端部,另一个固定部1212b也可以一分为二,分别连接于下压部1212a另一侧的两个端部。其中,固定件1212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也通过组装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13,固定件1212可以对应外盖板1211底部的安装结构进行固定。示例性的,固定件1212固定连接外盖板1211且部分收容于中壳121的内侧空间1213。固定件1212对应外盖板1211的安装部1211c固定。固定件1212的两个固定部1212b分别固定于外盖板1211的两个侧端,下压部1212a收容于内侧空间1213,下压部1212a相对两个固定部1212b向靠近安装部1211c的方向下沉。其中,固定件1212的下压部1212a能够压住安装于安装部1211c的部件,以使该部件与中壳121稳定连接。
其中,中壳121还可以包括另一个固定件1212’,固定件1212’可以对应外盖板1211顶部的安装结构进行固定。固定件1212’与固定件1212可以为镜面对称结构。固定件1212’固定连接外盖板1211且部分收容于中壳121的内侧空间1213。固定件1212’与外盖板1211的具体连接结构可以参阅固定件1212与外盖板1211的连接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3和图4,中壳121的外盖板1211具有外观面1214,外观面1214背向第一支撑板124和第二支撑板125设置,外观面1214也即为外盖板1211的外侧面。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中壳121部分位于第一固定槽112、部分位于第二固定槽132,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3遮盖中壳121的外观面121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能够在处于打开状态时,从壳体装置1的背侧(也即背向柔性显示屏2的一侧)遮挡中壳121,此时,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同样能够从壳体装置1的背侧遮挡折叠机构12的其他部件,使得壳体装置1实现背侧自遮蔽,从而对折叠机构12进行保护,并且壳体装置1及电子设备100的外观完整,外观体验较佳,防水、防尘性能较好。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处于闭合状态时,中壳121部分伸出第一固定槽112和第二固定槽132,中壳121的外观面1214相对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3露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3以及外盖板1211共同形成壳体装置1和电子设备100的外观件,因此壳体装置1和电子设备100能够在闭合状态中实现背侧自遮蔽,有利于提高外观完整性,且防水、防尘性能较好。
示例性的,外盖板1211的外观面1214包括第一弧面部分1214a、平面部分1214b以及第二弧面部分1214c,第一弧面部分1214a和第二弧面部分1214c分别连接于平面部分1214b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外观面1214形成类似弧面的形状,有助于提高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外观体验和握持体验。此外,外观面1214的中部为平面部分1214b,使得外盖板1211的厚度(在垂直于平面部分1214b的方向上的尺寸)较小,壳体装置1处于打开状态时的整体厚度较小、处于闭合状态时的整体宽度较小,有利于电子设备100的小型化和轻薄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外观面1214也可以为弧面或其他光滑曲面。
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装置1还可以包括顶侧端盖(图中未示出)和底侧端盖(图中未示出),顶侧端盖位于折叠机构12的顶侧,底侧端盖位于折叠机构12的底侧。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顶侧端盖从壳体装置1的顶侧遮挡中壳121,底侧端盖从壳体装置1的底侧遮挡中壳121;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处于闭合状态时,中壳121未伸出第一固定槽112和第二固定槽132的部分,被顶侧端盖从壳体装置1的顶侧进行遮挡,被底侧端盖从壳体装置1的底侧进行遮挡。
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时,折叠机构12的其他部件可以由顶侧端盖从壳体装置1的顶侧进行遮挡、由底侧端盖从壳体装置1的底侧进行遮挡,也可以由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从壳体装置1的顶侧和底侧进行遮挡。故而,壳体装置1能够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中,对折叠机构12进行全方位遮蔽,使得壳体装置1能够更好地实现自遮蔽。
其中,顶侧端盖和底侧端盖可以为中壳121的一部分,也可以为与中壳121相互独立的部件、并连接折叠机构12,也可以为与中壳121相互独立的部件、并连接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本申请不对顶侧端盖及底侧端盖的具体结构及安装方式进行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4至图16,图14是图7所示第一摆臂126、第二摆臂127以及同步组件128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16是图15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6所处视角相对图15所示视角进行了上下翻转。
第一摆臂126包括滑动端1261和转动端1262。其中,第一摆臂126的滑动端1261可以包括第一滑动主体1261a和第一限位凸起1261b,第一滑动主体1261a可以大致呈平板状,第一限位凸起1261b固定于第一滑动主体1261a的一侧表面。
示例性的,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包括齿轮部1262a、多个第一凸起1262b及多个第二凸起1262c,齿轮部1262a可以设有转轴孔,多个第一凸起1262b和多个第二凸起1262c相背设置地位于齿轮部1262a的两端,多个第一凸起1262b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一凸起1262b环绕齿轮部1262a的转轴孔设置,多个第二凸起1262c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二凸起1262c环绕齿轮部1262a的转轴孔设置。第一摆臂126还可以包括连接滑动端1261和转动端1262的连接段1263,连接段1263可以相对第一滑动主体1261a弯折,以使第一摆臂126的形状更为多样化。其中,第一摆臂126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第二摆臂127包括滑动端1271和转动端1272。其中,第二摆臂127的滑动端1271可以包括第二滑动主体1271a和第二限位凸起1271b,第二滑动主体1271a可以大致呈平板状,第二限位凸起1271b固定于第二滑动主体1271a的一侧表面。示例性的,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包括齿轮部1272a、多个第一凸起1272b及多个第二凸起1272c,齿轮部1272a可以设有转轴孔,多个第一凸起1272b和多个第二凸起1272c相背设置地位于齿轮部1272a的两端,多个第一凸起1272b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一凸起1272b环绕齿轮部1272a的转轴孔设置,多个第二凸起1272c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二凸起1272c环绕齿轮部1272a的转轴孔设置。第二摆臂127还可以包括连接滑动端1271和转动端1272的连接段1273,连接段1273可以相对第二滑动主体1272a弯折,以使第二摆臂127的形状更为多样化。其中,第二摆臂127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至图16所示,同步组件128包括多个同步齿轮1281,多个同步齿轮1281彼此啮合,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通过多个同步齿轮1281啮合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示例性的,多个同步齿轮1281可以排成一串,相邻的两个同步齿轮1281彼此啮合,位于端部的两个同步齿轮1281分别啮合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和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与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通过多个同步齿轮1281连接,使得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的转动角度与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的转动角度,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使得第一摆臂126与第二摆臂127相对中壳121的转动动作保持同步,也即同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示例性的,同步齿轮1281包括齿轮部1281a、多个第一凸起1281b及多个第二凸起1281c,齿轮部1281a可以设有转轴孔,多个第一凸起1281b和多个第二凸起1281c相背设置地位于齿轮部1281a的两端,多个第一凸起1281b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一凸起1281b环绕齿轮部1281a的转轴孔设置,多个第二凸起1281c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二凸起1281c环绕齿轮部1281a的转轴孔设置。其中,同步齿轮128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一些实施例中,同步组件128还包括第一卡位件1282、第二卡位件1283、固定板1284、第一弹性件1285、第一转接轴1286、第二转接轴1287以及多个第三转接轴1288。第一卡位件1282位于第一弹性件1285与同步齿轮1281之间。第二卡位件1283位于同步齿轮1281远离第一卡位件1282的一侧,固定板1284位于第一弹性件1285远离第一卡位件1282的一侧。第二卡位件1283、多个同步齿轮1281、第一卡位件1282、第一弹性件1285以及固定板1284沿平行于壳体装置1的转动中心的方向依次排布。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和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位于第一卡位件1282与第二卡位件1283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第一卡位件1282包括第一卡位板1282a及多个第一凸块组1282b,多个第一凸块组1282b固定于第一卡位板1282a的同一侧表面。第一卡位板1282a包括多个第一通孔1282c,多个第一通孔1282c彼此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凸块组1282b与多个第一通孔1282c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一凸块组1282b均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凸块1282d,多个第一凸块1282d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一凸块1282d环绕第一通孔1282c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凸块1282d之间形成卡位槽。其中,第一卡位件1282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第二卡位件1283包括第二卡位板1283a及多个第二凸块组1283b,多个第二凸块组1283b固定于第二卡位板1283a的同一侧表面。第二卡位板1283a包括多个第二通孔1283c,多个第二通孔1283c彼此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凸块组1283b与多个第二通孔1283c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二凸块组1283b均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凸块1283d,多个第二凸块1283d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二凸块1283d环绕第二通孔1283c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凸块1283d之间形成卡位槽。其中,第二卡位件128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固定板1284可以呈板体结构。固定板1284包括多个第三通孔1284a,多个第三通孔1284a彼此间隔设置。示例性的,多个第一通孔1282c、多个第二通孔1283c以及多个第三通孔1284a的排布形状及排布间距可以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至图16所示,第一弹性件1285包括多个弹簧1285a。第一转接轴1286插接第二卡位件1283、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第一卡位件1282、其中一个弹簧1285a以及固定板1284。其中,第一转接轴1286穿过第二卡位件1283的一个第二通孔1283c、第一摆臂126的转轴孔、第一卡位件1282的一个第一通孔1282c、其中一个弹簧1285a的内侧空间以及固定板1284的一个第三通孔1284a。其中,第一转接轴1286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转接轴1286的第一端部靠近第二卡位件1283且相对第二卡位件1283凸出,第一转接轴1286的第二端部靠近固定板1284且相对固定板1284凸出。示例性的,第一转接轴1286的第一端部可以设有限位凸缘1286a,限位凸缘1286a位于第二卡位件1283远离第一卡位件1282的一侧,限位凸缘1286a可以抵持第二卡位件1283,用于实现限位。其中,第一转接轴1286的第二端部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固定板1284。弹簧1285a处于压缩状态。
第三转接轴1288的数量与同步齿轮1281的数量相同,第三转接轴1288、同步齿轮1281及多个弹簧1285a中的部分弹簧1285a一一对应设置。第三转接轴1288插接第二卡位件1283、同步齿轮1281、第一卡位件1282、另一个弹簧1285a以及固定板1284。其中,第三转接轴1288穿过第二卡位件1283的另一个第二通孔1283c、同步齿轮1281的转轴孔、第一卡位件1282的另一个第一通孔1282c、另一个弹簧1285a的内侧空间以及固定板1284的另一个第三通孔1284a。
其中,第三转接轴1288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三转接轴1288的第一端部靠近第二卡位件1283且相对第二卡位件1283凸出,第三转接轴1288的第二端部靠近固定板1284且相对固定板1284凸出。示例性的,第三转接轴1288的第一端部可以设有限位凸缘1288a,限位凸缘1288a位于第二卡位件1283远离第一卡位件1282的一侧,限位凸缘1288a可以抵持第二卡位件1283,用于实现限位。第三转接轴1288的第二端部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固定板1284。弹簧1285a处于压缩状态。
第二转接轴1287插接第二卡位件1283、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第一卡位件1282、另一个弹簧1285a以及固定板1284。其中,第二转接轴1287穿过第二卡位件1283的另一个第二通孔1283c、第二摆臂127的转轴孔、第一卡位件1282的另一个第一通孔1282c、另一个弹簧1285a的内侧空间以及固定板1284的另一个第三通孔1284a。
其中,第二转接轴1287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二转接轴1287的第一端部靠近第二卡位件1283且相对第二卡位件1283凸出,第二转接轴1287的第二端部靠近固定板1284且相对固定板1284凸出。示例性的,第二转接轴1287的第一端部可以设有限位凸缘1287a,限位凸缘1287a位于第二卡位件1283远离第一卡位件1282的一侧,限位凸缘1287a可以抵持第二卡位件1283,用于实现限位。第二转接轴1287的第二端部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固定板1284。弹簧1285a处于压缩状态。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至图16所示,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同步齿轮1281及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排布成弧形。示例性的,第一卡位件1282的多个第一通孔1282c排布成弧形,第一卡位板1282a可以呈弧形或近弧形;第二卡位件1283的多个第二通孔1283c排布成弧形,第二卡位板1283a可以呈弧形或近弧形;固定板1284的多个第三通孔1284a排布成弧形,固定板1284可以呈弧形或近弧形。通过第一通孔1282c、第二通孔1283c以及第三通孔1284a的位置,限定第一转接轴1286、第三转接轴1288及第二转接轴1287的位置,使得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同步齿轮1281及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排布成弧形。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至图16所示,第一摆臂126的多个第一凸起1262b与其中一个第一凸块组1282b的多个第一凸块1282d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第一摆臂126的多个第二凸起1262c与其中一个第二凸块组1283b的多个第二凸块1283d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同步齿轮1281的多个第一凸起1281b与另一个第一凸块组1282b的多个第一凸块1282d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同步齿轮1281的多个第二凸起1281c与另一个第二凸块组1283b的多个第二凸块1283d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第二摆臂127的多个第一凸起1272b与另一个第一凸块组1282b的多个第一凸块1282d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第二摆臂127的多个第二凸起1272c与另一个第二凸块组1283b的多个第二凸块1283d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以及同步齿轮1281均卡接第一卡位件1282和第二卡位件1283,形成卡接结构,使得第一摆臂126和第二摆臂127能够在某些位置停留。
此外,第一弹性件1285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性件1285产生的弹性力将第一卡位件1282抵向同步齿轮1281。此时,第一卡位件1282与第二卡位件1283配合压紧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同步齿轮1281以及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使得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同步齿轮1281以及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与第一卡位件1282及第二卡位件1283之间的卡接结构稳定。
其中,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以及同步齿轮1281相对第一卡位件1282和第二卡位件1283转动时,多个第一凸起1262b与多个第一凸块1282d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能够形成不同的卡接结构,多个第二凸起1262c与多个第二凸块1283d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能够形成不同的卡接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至图16所示,第一卡位件1282与第二卡位件1283可以为镜面对称结构,第一摆臂126的多个第一凸起1262b与多个第二凸起1262c为镜面对称结构,第二摆臂127的多个第一凸起1262b与多个第二凸起1262c为镜面对称结构,同步齿轮1281的多个第一凸起1262b与多个第二凸起1262c为镜面对称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3和图17,图17是图4所示折叠机构1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7示意出第一摆臂126、第二摆臂127及同步组件128安装于中壳121的外盖板1211的组装结构。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以及同步组件128安装于中壳121。折叠机构12处于图17所示状态时,第一摆臂126的连接段1263可以卡入中壳121的外盖板1211的第一避让缺口1211d,第一摆臂126的滑动端1261位于外盖板1211的外侧;第二摆臂127的连接段1263可以卡入外盖板1211的第二避让缺口1211e,第二摆臂126的滑动端1261位于外盖板1211的外侧。
其中,第一转接轴1286的两端分别装入一组对应的第一转轴槽1213c和第二转轴槽1213d中,第一转接轴1286穿过第一安装空间1213a和第二安装空间1213b。第二转接轴1287的两端分别装入另一组对应的第一转轴槽1213c和第二转轴槽1213d中,第二转接轴1287穿过第一安装空间1213a和第二安装空间1213b。第三转接轴1288的两端分别装入另一组对应的第一转轴槽1213c和第二转轴槽1213d中,第三转接轴1288穿过第一安装空间1213a和第二安装空间1213b。
第二卡位件1283、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同步齿轮1281以及第一卡位件1282可以安装于第一安装空间1213a。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通过第一转接轴1286转动连接中壳121,同步齿轮1281通过第三转接轴1288转动连接中壳121,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通过第二转接轴1287转动连接中壳121。
固定板1284可以安装于第二安装空间1213b。第一弹性件1285大部分位于第二安装空间1213b,可以小部分位于第一安装空间1213a。第一弹性件1285的一端抵持固定板1284,另一端抵持第一卡位件1282。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7和图18,图18是图4所示折叠机构1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7示意出第一摆臂126、第二摆臂127及同步组件128安装于中壳121的组装结构。固定件1212可以位于同步组件128的上方,固定件1212与外盖板1211配合,共同固定第二卡位件1283、第一卡位件1282及固定板1284,使得第一摆臂126、同步组件128以及第二摆臂127稳定地安装于中壳121,不易晃动或脱离中壳121,以提高折叠机构12的可靠性。
其中,由于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多个同步齿轮1281以及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排布成弧形,从而能够充分利用中壳121的内侧空间1213的空间,使得中壳121的内侧空间1213的另一部分空间能够释放形成容屏空间,用于在电子设备100闭合时,收容部分柔性显示屏2,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100的部件排布的紧凑性,减小电子设备100的体积。
可以理解的是,同步齿轮1281的数量、尺寸等可以依据产品具体形态、尺寸等机型设计,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其中,同步齿轮1281数量越多、同步齿轮1281的尺寸越小,能够释放更多的空间,同步齿轮1281的数量越少,同步齿轮1281的尺寸越大,同步齿轮1281的传动累积误差更小,有利于提高运动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同步组件128可以有多种实现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同步组件128可以通过对同步齿轮1281的位置限定,间接限定第一摆臂126的位置和第二摆臂127的位置。例如,第一卡位件1282和第二卡位件1283与同步齿轮1281之间形成卡接结构,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与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与第一卡位件1282及第二卡位件1283之间无卡接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同步组件128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卡位件1283,通过第一卡位件1282与同步齿轮1281、第一摆臂126及第二摆臂127之间的卡接结构,使得第一摆臂126和第二摆臂127能够在某些位置停留。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同步组件128也可以不设置固定板1284,第一弹性件1285的两端可以分别抵持第一卡位件1282和第二安装空间1213b的壁面,第一弹性件1285被压缩在第一卡位件1282与中壳121之间。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285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弹性橡胶块等。以上实施例为同步组件128的示例性结构,同步组件128也可以有其他实现结构,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与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之间没有设置连接两者的同步组件128,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中壳121,该转轴可以为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的一部分,也可以为独立结构件且插接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也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中壳121,该转轴可以为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的一部分,也可以为独立结构件且插接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0和图19,图19是图5所示折叠机构1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9示意出折叠机构12的第一固定架122、第一摆臂126、同步组件128、第二摆臂127以及第二固定架123的组装结构。第一摆臂126的一端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122,第二摆臂127的一端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12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者滑动连接是指两者彼此连接,且连接后两者可以相对滑动。
示例性的,第一摆臂126的滑动端1261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一固定架122的第一滑槽1225。其中,第一摆臂126的第一滑动主体1261a可以位于第一滑槽1225,第一限位凸起1261b可以位于第一导向槽1227。第一滑动主体1261a与第一滑槽1225的配合,能够限定第一摆臂126的滑动端1261相对第一固定架122滑动时的滑动方向;第一导向槽1227与第一限位凸起1261b的配合,能够在第一摆臂126的滑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对第一摆臂126进行限位,有利于提高第一摆臂126相对第一固定架122滑动时的稳定性,避免晃动。
第二摆臂127的滑动端1271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二固定架123的第二滑槽1235。其中,第二摆臂127的第二滑动主体1271a可以位于第二滑槽1235,第二限位凸起1271b可以位于第二导向槽1237。第二滑动主体1271a与第二滑槽1235的配合,能够限定第二摆臂127的滑动端1271相对第二固定架123滑动时的滑动方向;第二导向槽1237与第二限位凸起1271b的配合,能够在第二摆臂127的滑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对第二摆臂127进行限位,有利于提高第二摆臂127相对第二固定架123滑动时的稳定性,避免晃动。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20至图23,图20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沿C-C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20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20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图22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0和图21所示结构处于打开状态,图22和图23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
第一固定架122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1,第二固定架12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3。第一摆臂126的一端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122、另一端转动连接中壳121,第二摆臂127的一端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123、另一端转动连接中壳121。其中,第一摆臂126的滑动端1261可以安装于第一滑槽1225,以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122。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通过第一转接轴1286转动连接中壳121。第二摆臂127的滑动端1271可以安装于第二滑槽1235,以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123,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通过第二转接轴1287转动连接中壳121。
其中,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通过多个同步齿轮1281啮合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多个同步齿轮1281彼此啮合。各同步齿轮1281均转动连接中壳121,同步齿轮1281可以通过第三转接轴1288转动连接中壳121。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与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通过多个同步齿轮1281实现联动,多个同步齿轮1281用于使第一摆臂126和第二摆臂127在壳体装置的运动过程中保持同步转动,也即同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第一摆臂126滑动连接固定于第一壳体11的第一固定架122,第二摆臂127滑动连接固定于第二壳体13的第二固定架123,因此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相对中壳121的转动动作同步性好,提高了壳体装置1和电子设备100的机构操作体验。
其中,如图22所示,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多个同步齿轮1281及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排布成弧形。由于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多个同步齿轮1281以及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端1262呈弧形排布,充分利用了中壳121的内侧空间1213的空间,从而将中壳121的内侧空间1213的另一部分空间释放出来、形成容屏空间,柔性显示屏2能够在闭合状态时,部分收容于中壳121的内侧空间1213,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100的部件排布的紧凑性,减小电子设备100的体积。
其中,如图22所示,第一固定架122的顶面1221与第一固定架122的底面1222在靠近中壳121的方向上相互靠近,第一固定架122的顶面1221面向第一支撑板124。示例性的,第一固定架122的顶面1221可以支撑第一支撑板124。在靠近中壳121的方向上,第一固定架122的第一滑槽122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固定架122的底面1222彼此远离,第一滑槽1225相对第一固定架122的底面1222倾斜设置。其中,第一滑槽1225的倾斜设计有利于降低折叠机构12的厚度,优化机构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225也可以平行于第一固定架122的底面1222,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第二固定架123的顶面1231与第二固定架123的底面1232在靠近中壳121的方向上相互靠近,第二固定架123的顶面1231面向第二支撑板125。示例性的,第二固定架123的顶面1231可以支撑第二支撑板125。在靠近中壳121的方向上,第二固定架123的第二滑槽123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固定架123的底面1232彼此远离,第二滑槽1235相对第二固定架123的底面1232倾斜设置。其中,第二滑槽1235的倾斜设计有利于降低折叠机构12的厚度,优化机构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滑槽1235也可以平行于第二固定架123的底面1232,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可以理解的,请结合参阅图17和图2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固定架122固定于第一壳体11,第一摆臂126的一端转动连接中壳121、另一端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122,第二固定架123固定于第二壳体13,第二摆臂127的一端转动连接中壳121、另一端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123,因此当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转动时,第一壳体11通过第一固定架122带动第一摆臂126相对中壳121转动,第二壳体13通过第二固定架123带动第二摆臂127相对中壳121转动,由于第一卡位件1282固定安装于中壳121,因此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摆臂126和第二摆臂127相对第一卡位件1282转动,同步齿轮1281随第一摆臂126和第二摆臂127相对第一卡位件1282转动,同步齿轮1281与第一卡位件1282之间形成不同的卡接结构。
示例性的,当折叠机构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卡位件1282与同步齿轮1281形成第一卡接结构;折叠机构12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卡位件1282与同步齿轮1281形成第二卡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能够使同步齿轮1281相对第一卡位件1282停留在某些位置,也即使第一摆臂126和第二摆臂127相对中壳121保持一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能够更好地保持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可以在电子设备100展开以进入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折叠以解除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阻力,使得用户能够体验到较佳的机构操作感。
其中,请再次参阅图14至图16,第一卡位件1282与同步齿轮1281处于第一卡接结构或第二卡接结构时,同步齿轮1281的多个第一凸起1281b与第一卡位件1282上的多个第一凸块1282d,呈现交错排布的卡接结构。换言之,同步齿轮1281的多个第一凸起1281b与第一卡位件1282上的凹槽(形成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凸块1282d之间),呈现凹凸配合的卡接结构。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的区别在于,同步齿轮1281相对第一卡位件1282发生了转动,同步齿轮1281上的同一个第一凸起1281b、与第一卡位件1282上的不同凹槽配合。
示例性的,第一卡位件1282与同步齿轮1281处于第一卡接结构或第二卡接结构时,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同步齿轮1281及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上的凸起、可以与第一卡位件1282及第二卡位件1283上的凸块,均呈现交错排布的卡接结构。换言之,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同步齿轮1281及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上的凸起、可以与第一卡位件1282及第二卡位件1283上的凹槽(形成于两个相邻的凸块之间),均呈现凹凸配合的卡接结构。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的区别在于,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同步齿轮1281及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相对第一卡位件1282及第二卡位件1283发生了转动,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同步齿轮1281及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上的同一个凸起、与第一卡位件1282及第二卡位件1283上的不同凹槽配合。
其中,当折叠机构12处于中间状态时,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同步齿轮1281及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相对第一卡位件1282及第二卡位件1283转动,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同步齿轮1281及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上的同一个凸起、可以从第一卡位件1282及第二卡位件1283上的其中一个凹槽滑出、然后滑入另一个凹槽,也即,由“凸起-凹槽”的配合结构转变为“凸起-凸块”的过渡结构,再转变为“凸起-另一个凹槽”的配合结构,第一卡位件1282及第二卡位件1283相对第一摆臂126的转动端1262、同步齿轮1281及第二摆臂127的转动端1272,呈现“靠近-远离-靠近”的位置关系。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9和图24,图24是图19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折叠机构12的第一止位件129安装于第一固定架122的第一安装槽1226,第一止位件129可以部分伸入第一滑槽1225。第二止位件1220安装于第二固定架123的第二安装槽1236,第二止位件1220可以部分伸入第二滑槽1235。
折叠机构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止位件129抵持第一摆臂126的滑动端1261,第二止位件1220抵持第二摆臂127的滑动端1271。第一止位件129和第二止位件1220用于在壳体装置1处于打开状态时,分别对第一摆臂126和第二摆臂127进行限位,使得壳体装置1在没有受到较大外力时,保持打开状态,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第一止位件129与第一摆臂126的配合及第二止位件1220与第二摆臂127之间的配合,还能够在电子设备100展开以进入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折叠以解除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提供阻力,使得用户能够体验到较佳的机构操作感。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第一摆臂126的滑动端1261的结构和尺寸、第二摆臂127的滑动端1271的结构和尺寸,使得第一止位件129和第二止位件1220也能够在折叠机构12处于闭合状态时,对第一摆臂126的滑动端1261和第二摆臂127的滑动端1271进行限位,使得壳体装置1在没有受到较大外力时,保持折叠状态,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第一止位件129与第一摆臂126的配合及第二止位件1220与第二摆臂127之间的配合,还能够在电子设备100折叠以进入闭合状态的过程中、展开以解除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提供阻力,使得用户能够体验到较佳的机构操作感。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两个止位件限位第一摆臂126,例如,其中一个止位件在折叠机构12处于打开状态时抵持第一摆臂126的滑动端1261,另一个止位件在折叠机构12处于闭合状态时抵持第二摆臂127的滑动端1271。同样的,也通过两个止位件限位第二摆臂127。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25和图26,图25是图7所示第一止位件129的结构示意图,图26是图25所示第一止位件129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第一止位件129包括支架1291和第二弹性件1292。支架1291为刚性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第二弹性件1292为弹性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形变。支架1291包括控制部1291a和抵持部1291b,第二弹性件1292的一端安装于支架1291的控制部1291a,第二弹性件1292的另一端用于抵持第一安装槽1226的槽壁(如图19所示)。示例性的,控制部1291a可以包括板体1291c和固定于板体1291c一侧的导向柱1291d,抵持部1291b固定于板体1291c的另一侧,导向柱1291d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二弹性件1292可以为弹簧,弹簧的数量与导向柱1291d的数量对应,弹簧可以套设在导向柱1291d上。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架1291的抵持部1291b抵持第一摆臂126的滑动端126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止位件129的第二弹性件129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使得第一止位件129能够相对第一摆臂126的滑动端1261移动,提高了第一止位件129与第一摆臂126的滑动端1261的限位可靠性。
其中,第一止位件129还可以包括缓冲件1293,缓冲件1293安装于支架1291的抵持部1291b。其中,缓冲件1293可以采用刚度较小的材料(例如橡胶等),以在受到外力时,能够通过形变吸收冲击力,实现缓冲。由于缓冲件1293套设在支架1291的抵持部1291b上,因此第一止位件129通过具有缓冲作用的缓冲件1293抵持第一摆臂126的滑动端1261,有利于降低第一止位件129的支架1291和第一摆臂126的滑动端1261在长时间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磨损的风险,提高了止位件129的限位可靠性,使得折叠机构12的可靠性更高。
其中,第二止位件1220的结构可以与第一止位件129的结构相同,以简化壳体装置1的物料种类,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不再对第二止位件1220的具体结构进行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通过举例方式示意出第一止位件129的一种实现结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止位件129也可以有其他结构,例如采用弹性橡胶块等,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7,图27是图7所示第一支撑板124和第二支撑板125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支撑板124包括第一板体1242、第一转动部1243及第二转动部1244,第一转动部1243和第二转动部1244彼此间隔地固定于第一板体1242。其中,第一转动部1243和第二转动部1244均可以设有转轴孔。第一转动部1243的数量与第二转动部1244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转动部124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转动部1243可以分别固定于第一板体1242的顶部和底部。第二转动部124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转动部1244可以分别固定于第一板体1242的顶部和底部。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1243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和/或,第二转动部1244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其中,第一支撑板124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也可以是通过组装方式形成的一体式结构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A和/或B,可以包括方案A、方案B以及方案A和B三种方案。
示例性的,第一板体1242包括第一主体部分1242a和第一延伸部分1242b,第一延伸部分1242b固定于第一主体部分1242a的一侧且相对第一主体部分1242a凸出。第一主体部分1242a远离第一延伸部分1242b的一侧形成第一缺口1242c,第一转动部1243位于第一缺口1242c且固定于第一主体部分1242a。其中,第一缺口1242c的数量及位置与第一转动部1243相对应。第一主体部分1242a靠近第一延伸部分1242b的一侧形成第二缺口1242d,第二转动部1244位于第二缺口1242d且固定于第一主体部分1242a。其中,第二缺口1242d的数量及位置与第二转动部1244相对应。其中,第一主体部分1242a和第一延伸部分1242b均可以呈长条板状。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125包括第二板体1252、第三转动部1253及第四转动部1254,第三转动部1253和第四转动部1254彼此间隔地固定于第二板体1252。第三转动部1253及第四转动部1254均可设置转轴孔。其中,第四转动部1254的数量与第三转动部1253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三转动部125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三转动部1253可以分别固定于第二板体1252的顶部和底部;第四转动部125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四转动部1254可以分别固定于第二板体1252的顶部和底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转动部1253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和/或,第四转动部1254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其中,第二支撑板125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也可以是通过组装方式形成的一体式结构件。
示例性的,第二板体1252包括第二主体部分1252a和第二延伸部分1252b,第二延伸部分1252b固定于第二主体部分1252a的一侧且相对第二主体部分1252a凸出。第二主体部分1252a远离第二延伸部分1252b的一侧形成第三缺口1252c,第三转动部1253位于第三缺口1252c且固定于第二主体部分1252a。其中,第三缺口1252c的数量及位置与第三转动部1253相对应。第二主体部分1252a靠近第二延伸部分1252b的一侧形成第四缺口1252d,第四转动部1254位于第四缺口1252d且固定于第二主体部分1252a。其中,第四缺口1252d的数量及位置与第四转动部1254相对应。其中,第二主体部分1252a和第二延伸部分1252b均可以呈长条板状。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28和图29,图28是图4所示折叠机构1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9是图28所示结构沿D-D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支撑板124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122且转动连接中壳121。其中,第一支撑板124的第一转动部1243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122,第二转动部1244转动连接中壳121。第一转轴1210a插接第一转动部1243和第一固定架122,第二转轴1210b插接第二转动部1244和中壳121。示例性的,第二转轴1210b插接中壳121的第一凸部1211a,第一凸部1211a嵌入第一支撑板124,第一凸部1211a可以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支撑板124的第二缺口1242d。示例性的,第一转轴1210a插接第一固定架122的第一连接凸块1228,第一连接凸块1228嵌入第一支撑板124,第一连接凸块1228可以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支撑板124的第一缺口1242c。
第二支撑板125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123且转动连接中壳121。其中,第二支撑板125的第三转动部1253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123,第四转动部1254转动连接中壳121。第三转轴1210c插接第三转动部1253和第二固定架123,第四转轴1210d插接第四转动部1254和中壳121。示例性,第四转轴1210d插接中壳121的第二凸部1211b,第二凸部1211b嵌入第二支撑板125。第二凸部1211b可以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支撑板125的第四缺口1252d。示例性的,第三转轴1210c插接第二固定架123的第二连接凸块1238,第二连接凸块1238嵌入第二支撑板125,第二连接凸块1238可以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支撑板125的第三缺口1252c。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计中壳121的第一凸部1211a和第二凸部1211b的转轴孔的位置、第一支撑板124的第二转动部1244的转轴孔的位置以及第二支撑板125的第四转动部1254的转轴孔的位置,使得中壳121与第一支撑板124之间可以通过第二转轴1210b转动连接,中壳121与第二支撑板125之间可以通过第四转轴1210d转动连接,也即中壳121与第一支撑板124及第二支撑板125之间可以通过实体轴转动连接,连接关系可靠,转动虚位小,转动动作精确、稳定。
此外,第一凸部1211a与第一支撑板124的嵌入关系、第一连接凸块1228与第一支撑板124的嵌入关系、第二凸部1211b与第二支撑板125的嵌入关系以及第二连接凸块1238与第二支撑板125的嵌入关系,使得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一固定架122及中壳121能够在平行于转动中心的方向上彼此限位,第二支撑板125与第二固定架123及中壳121能够在平行于转动中心的方向上彼此限位,提高了折叠机构12的转动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一固定架122之间也可以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124与中壳121之间也可以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125与第二固定架123之间也可以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125与中壳121之间也可以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可以降低连接结构的设计难度,使得连接结构的整体厚度较小。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板124可以设有弧形臂,中壳121可以设有弧形槽,弧形臂安装于弧形槽中,通过两者的相对运动,使第一支撑板124与中壳121之间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125可以设有弧形臂,中壳121可以设有弧形槽,弧形臂安装于弧形槽中,通过两者的相对运动,使第二支撑板125与中壳121之间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其中,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一固定架122之间、第一支撑板124与中壳121之间、第二支撑板125与第二固定架123之间以及第二支撑板125与中壳121之间的四个转动连接结构中,可以全部采用实体轴连接、也可以全部采用虚拟轴连接、也可以混合采用实体轴连接和虚拟轴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折叠机构12处于打开状态时,也即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转动部1244和第四转动部1254位于第一转动部1243与第三转动部1253之间。第一支撑板124遮盖中壳121的部分内侧空间1213,第二支撑板125遮盖中壳121的部分内侧空间1213。其中,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展开的过程中,也即在折叠机构12的展开过程中,第一支撑板124的第一延伸部分1242b与第二支撑板125的第二延伸部分1252b相互靠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二支撑板125彼此靠近,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之间的距离较小,折叠机构12采用两板式结构即可在打开状态中对柔性显示屏2的折弯部22提供较为完整的平面支撑。
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时,第一延伸部分1242b与第二延伸部分1252b拼接,也即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二支撑板125拼接。此时,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可以拼接形成折弯区支撑面,壳体装置1的折叠机构12能够在打开状态中,通过折弯区支撑面充分支撑柔性显示屏2的折弯部22(参阅图3),使得柔性显示屏2不易在用户的按压下发生凹陷等问题,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屏2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其中,第一延伸部分1242b与第二延伸部分1252b拼接的情况,可以包括彼此连接、两者之间无缝隙的情况,也可以包括彼此靠近、两者之间存在小缝隙的情况。当第一延伸部分1242b与第二延伸部分1252b之间存在小缝隙时,用户按压柔性显示屏2对应于该缝隙的区域,柔性显示屏2的对应区域也不会出现明显凹坑,折弯区支撑面能够为柔性显示屏2提供强力支撑。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27和图28,第一支撑板124在第一延伸部分1242b的两侧形成避让缺口1242e,第二支撑板125在第二延伸部分1252b的两侧形成避让缺口1252e,避让缺口(1242e、1252e)用于避免第一支撑板124和第二支撑板125在壳体装置1运动的过程中,与中壳121的部分结构发生干涉,也即用于实现避让,从而提高折叠机构12和壳体装置1的运动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124的避让缺口1242e和第二支撑板125的避让缺口1252e合并,折弯区支撑面为异形面。
其中,可以通过优化折叠机构12的部件尺寸和形状,尽量减小避让缺口(1242e、1252e)的面积,使得柔性显示屏2对应于避让缺口(1242e、1252e)的区域可能在用户的按压下稍微下陷,但是仍不会产生明显凹坑。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2可以在朝向壳体装置1的一侧设置可弯曲且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支撑板或补强板,支撑板或补强板至少覆盖第一支撑板124的避让缺口1242e和第二支撑板125的避让缺口1252e,以提高柔性显示屏2的抗按压强度。
在本申请中,折叠机构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二支撑板125拼接。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二支撑板125拼接的情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场景:第一支撑板124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125的一部分相互连接,且连接部分之间无缝隙,第一支撑板124的另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125的另一部分之间可以形成缺口或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二支撑板125整体相互连接、两者之间无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124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125的一部分相互靠近,且相互靠近的部分之间存在小缝隙,第一支撑板124的另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125的另一部分之间可以形成缺口或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二支撑板125整体相互靠近,且两者之间存在小缝隙。当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二支撑板125之间存在小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124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125的一部分之间存在小缝隙时,用户按压柔性显示屏2对应于该缝隙的区域,柔性显示屏2的对应区域也不会出现明显凹坑,折弯区支撑面能够为柔性显示屏2提供强力支撑。
其中,当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二支撑板125之间存在缺口或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124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125的一部分之间存在缺口或缝隙时,可以通过优化折叠机构12的部件尺寸和形状,尽量减小缺口或缝隙的面积,使得柔性显示屏2对应于缺口或缝隙的区域可能在用户的按压下稍微下陷,但是仍不会产生明显凹坑。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2可以在朝向壳体装置1的一侧设置可弯曲且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支撑板或补强板,支撑板或补强板至少覆盖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二支撑板125之间的缺口或缝隙,以提高柔性显示屏2的抗按压强度。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0,图30是图29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0对应于闭合状态。
折叠机构12处于闭合状态时,也即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转动部1243与第三转动部1253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转动部1244与第四转动部1254之间的间距。此时,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二支撑板125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容屏空间在靠近中壳121的方向上空间逐渐变大。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转动部1243和第二转动部1244的位置限制了第一支撑板124的位置,第三转动部1253和第四转动部1254的位置限制了第二支撑板125的位置,第一转动部1243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122、第三转动部1253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123、第二转动部1244和第三转动部1253转动连接中壳121,因此壳体装置1通过设置中壳121的结构、第一固定架122和第二固定架123与中壳121的相对运动位置,能够控制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二支撑板125的相对位置,使得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二支撑板125能够在打开状态时展平,从而为柔性显示屏2提供平整的强力支撑;在闭合状态时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从而容置柔性显示屏2,使得壳体装置1对柔性显示屏2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柔性显示屏2因折叠机构12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柔性显示屏2的可靠性较高。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30和图31,图31是图30所示结构沿E-E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在折叠机构12的折叠过程中,也即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折叠的过程中,第一延伸部分1242b与第二延伸部分1252b相互远离,第一主体部分1242a与第二主体部分1252a相互靠近。折叠机构12处于闭合状态时,也即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二支撑板125大致呈现V形。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相对设置、且在靠近中壳121的方向上彼此远离。
其中,第一支撑板124部分伸入中壳121的内侧空间1213,第二支撑板125部分伸入中壳121的内侧空间1213。例如,第一支撑板124的第一延伸部分1242b伸入中壳121的内侧空间1213,第一主体部分1242a可以部分伸入中壳121的内侧空间1213、或者不伸入。第二支撑板125的第二延伸部分1252b伸入中壳121的内侧空间1213,第二主体部分1252a可以部分伸入中壳121的内侧空间1213、或者不伸入。
在本实施例中,中壳121的内侧空间1213中位于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二支撑板125之间的部分空间被释放,形成容屏空间的一部分,柔性显示屏2可以部分伸入中壳121的内侧空间1213,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得电子设备100的部件排布更为紧凑,有利于电子设备100的小型化。
一些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29,第一固定架122的顶面1221面向第一支撑板124,第一固定架122的底面1222背向第一支撑板124。第二固定架123的顶面1231面向第二支撑板125,第二固定架123的底面1232背向第二支撑板125。折叠机构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固定架122的底面1222与第二固定架123的底面1232朝向一致,两者可以彼此平行或齐平设置。第一固定架122的顶面1221相对第一支撑板124倾斜,两者之间形成间隙,第二固定架123的顶面1231相对第二支撑板125倾斜,两者之间形成间隙。其中,中壳121的外盖板1211的侧端可以在折叠机构12处于打开状态时,抵持并支撑第一支撑板124和第二支撑板125,因此外盖板1211能够对第一支撑板124和第二支撑板125进行止位,以防止壳体装置1在展开时过折,从而降低柔性显示屏2的受力,提高柔性显示屏2和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外盖板1211还能够增加第一支撑板124和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强度,以为柔性显示屏2提供更可靠的支撑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30,折叠机构12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固定架122的底面1222与第二固定架123的底面1232朝向相反,两者可以彼此平行。第一固定架122的顶面1221和第二固定架123的顶面1231朝向彼此,两者相对倾斜形成“V”形,使得第一固定架122与第二固定架123之间形成适当的空间,第一支撑板124和第二支撑板125能够容置于该空间、且第一支撑板124和第二支撑板125之间形成容屏空间。示例性的,折叠机构12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固定架122的顶面1221可以抵持并支撑第一支撑板124,第二固定架123的顶面1231可以抵持并支撑第二支撑板125。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32至图33,图3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沿F-F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3是图32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2所示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图33所示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
第一支撑板124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122且转动连接中壳121,第二支撑板125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123且转动连接中壳121。其中,第一支撑板124通过第一转轴1210a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122,通过第二转轴1210b转动连接中壳121;第二支撑板125通过第三转轴1210c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123,通过第四转轴1210d转动连接中壳121。
第一壳体11、第一支撑板124、第二支撑板125及第二壳体13共同承载柔性显示屏2。如图32所示,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齐平。柔性显示屏2处于展平形态。如图33所示,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相对设置、且在靠近中壳121的方向上彼此远离。柔性显示屏2处于折叠形态,柔性显示屏2折弯的部分呈水滴状。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采用壳体装置1实现屏幕内折,电子设备100可弯折。结合参阅图20、图22、图32以及图33,第一摆臂126与中壳121转动连接、与第一固定架122滑动连接,形成了连杆滑块结构,第一支撑板124与中壳121转动连接、与第一固定架122转动连接,形成了连杆结构;第二摆臂127与中壳121转动连接、与第二固定架123滑动连接,形成了连杆滑块结构,第二支撑板125与中壳121转动连接、与第二固定架123转动连接,形成了连杆结构。折叠机构12通过连杆滑块结构和连杆结构实现壳体与中壳121之间的连接,其组成部分数量少,配合关系及配合位置简单,组成部件易制作和组装,有利于实现量产。并且,由于中壳121通过第一摆臂126和第一支撑板124联动第一固定架122、且通过第二摆臂127和第二支撑板125联动第二固定架123,因此折叠机构12的运动轨迹准确,折叠机构12具有较佳的机构抗拉能力和机构抗挤压能力。
其中,如图32和图33所示,由于第一支撑板12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122和中壳121,第二支撑板125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123和中壳121,因此第一支撑板124和第二支撑板125的运动轨迹受到折叠机构12的其他部件的制约,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折叠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板124和第二支撑板125的运动轨迹准确,因此能够在闭合状态中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且容屏空间控制精确,使得壳体装置1对柔性显示屏2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柔性显示屏2因折叠机构12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柔性显示屏2的可靠性较高。
其中,如图33所示,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通过折叠机构12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能够完全合拢,两者之间无缝隙或缝隙较小,使得壳体装置1的外观较为完整,实现外观自遮蔽,应用该壳体装置1的电子设备100的外观较为完整,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用户的使用体验,也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100的防水、防尘性能。
其中,如图32和图33所示,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一固定架122及中壳121之间的转动连接关系、第二支撑板125与第二固定架123及中壳121之间的转动连接关系,均采用实体轴转动连接,连接关系可靠,加工精度高,转动虚位小,使得转动动作精确、稳定。其中,折叠机构12可以通过对支撑板、中壳121及固定架的结构及尺寸设计,使得用于实现转动连接关系的实体轴(也即转轴和转接轴等)的位置合理,避免折叠机构12的厚度明显增加。
其中,如图32所示,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中壳121部分位于第一固定槽112、部分位于第二固定槽132,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3遮盖外盖板1211。如图33所示,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处于闭合状态时,中壳121部分伸出第一固定槽112和第二固定槽132,外盖板1211相对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3露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装置1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切换的过程中,中壳121相对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逐渐露出或逐渐被隐藏,三者相配合能够实现壳体装置1和电子设备100的背侧自遮蔽,提高了外观完整性和防水、防尘性能。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4,图34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沿G-G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4所示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124遮盖中壳121的部分内侧空间1213,第二支撑板125遮盖部分内侧空间1213。此时,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二支撑板125彼此靠近,第一支撑板124的支撑面1241与第二支撑板125的支撑面1251之间的距离较小,折叠机构12采用两板式结构即可在打开状态中对柔性显示屏2的折弯部22提供较为完整的平面支撑。示例性的,壳体装置1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二支撑板125拼接,以更好地为柔性显示屏2提供强力支撑。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5,图35是图34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5所示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124部分伸入中壳121的内侧空间1213,第二支撑板125部分伸入内侧空间1213。此时,中壳121的内侧空间1213中位于第一支撑板124与第二支撑板125之间的部分空间被释放,形成容屏空间,柔性显示屏2可以部分伸入中壳121的内侧空间1213,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得电子设备100的部件排布更为紧凑,有利于电子设备100的小型化。
请结合参阅图36至图38,图3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7是图36所示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8是图36所示电子设备100的壳体装置1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前述实施例电子设备100的大部分技术特征,以下主要阐述两者的区别,两者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装置1和柔性显示屏2,柔性显示屏2安装于壳体装置1。柔性显示屏2用于显示图像,壳体装置1用于带动柔性显示屏2运动。壳体装置1包括依次连接第一壳体11、折叠机构12以及第二壳体13。折叠机构12能够发生形变,以使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
其中,第一壳体11可以包括第一本体116及两个第一挡板117,两个第一挡板117分别固定于第一本体116的两侧。其中,第一本体116包括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和第一固定槽112,两个第一挡板117可以形成第一固定槽112的槽侧壁。第二壳体13包括第二本体136及两个第二挡板137,两个第二挡板137分别固定于第二本体136的两侧。其中,第二本体136包括第二壳体13的支撑面131和第二固定槽132,两个第二挡板137可以形成第二固定槽132的槽侧壁。
结合参阅图36和图38,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挡板117靠近第一固定槽112的端部与第二挡板137靠近第二固定槽132的端部拼接,折叠机构12被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遮挡,电子设备100能够在打开状态实现外观自遮蔽,提高了防水、防尘性能。
结合参阅图37和图38,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挡板117靠近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的顶部与第二挡板137的靠近第二壳体13的支撑面131的顶部拼接,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完全合拢,折叠机构12的外盖板1211部分伸出。此时,电子设备100能够在闭合状态中实现外观自遮蔽,提高了防水、防尘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通过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的结构设计,实现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外观自遮蔽,可以省略用于实现外观遮蔽的端盖部件,因此电子设备100的结构设计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其中,第一挡板117与第二挡板137拼接的情况,可以包括两者相互接触的情况,也可以包括两者之间形成小缝隙的情况,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39和图40,图3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在一些实施例中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0是图39所示电子设备2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前述实施例电子设备100的部分技术特征,以下主要阐述两者的区别,两者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电子设备200包括壳体装置3和柔性显示屏4,柔性显示屏4安装于壳体装置3。柔性显示屏4用于显示图像,壳体装置3用于带动柔性显示屏4运动。壳体装置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壳体31、折叠机构32以及第二壳体33,折叠机构32用于使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能够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换言之,折叠机构32能够发生形变,以使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
如图39所示,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可以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使得折叠机构32、壳体装置3及电子设备200均处于打开状态。柔性显示屏4随壳体装置3展开,处于展平形态。示例性的,壳体装置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呈18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装置3处于打开状态时,两者之间的角度也可以相对180°存在少许偏差,例如165°、177°或者185°等。
如图40所示,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可以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使得折叠机构32、壳体装置3及电子设备200均处于闭合状态。柔性显示屏4随壳体装置3折叠,处于折叠形态,柔性显示屏4位于壳体装置3内侧,被壳体装置3包裹。
其中,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也可以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至中间状态,使得折叠机构32、壳体装置3及电子设备200处于中间状态,中间状态可以为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任意状态。柔性显示屏4随壳体装置3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4能够随壳体装置3展开和折叠。当电子设备200处于打开状态时,柔性显示屏4处于展平形态,柔性显示屏4能够全屏进行显示,使得电子设备200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和操作体验。当电子设备200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200的平面尺寸较小(具有较小的宽度尺寸),便于用户携带和收纳。
示例性的,如图39所示,壳体装置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31可以与第二壳体33拼接。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拼接包括了两者相互抵持的情况,也可以包括两者之间有小缝隙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的拼接,能够实现对壳体装置3展开动作的止位,以防止壳体装置3在展开时过折,从而降低柔性显示屏4的受力,提高柔性显示屏4和电子设备200的可靠性。
此外,如图40所示,壳体装置3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能够完全合拢,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之间没有较大缝隙,使得壳体装置3和电子设备200的外观体验较佳,且防水、防尘、防异物的性能较佳。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完全合拢的情况包括两者相互抵持的情况,也可以包括两者之间具有较小缝隙的情况。当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存在较小缝隙时,电子设备200外部的一些异物(例如钉子、曲别针、玻璃渣等)也不会通过该缝隙进入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之间,以避免异物损伤柔性显示屏4,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200的可靠性。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还可以包括多个模组(图中未示出),多个模组可以收纳于壳体装置3内部。电子设备200的多个模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板、处理器、存储器、电池、摄像头模组、听筒模组、扬声器模组、麦克风模组、天线模组、传感器模组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电子设备200的模组数量、类型、位置等进行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手持电子设备200时,电子设备200的听筒模组所在位置可以定义为电子设备200的上边,电子设备200的麦克风模组所在位置可以定义为电子设备200的下边,电子设备200的被用户的左右手握持的两侧可以定义为电子设备200的左右两边。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能够实现左右对折。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能够实现上下对折。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9所示,柔性显示屏4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非折弯部41、折弯部42以及第二非折弯部43。第一非折弯部41固定连接第一壳体31,第二非折弯部4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3,在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的过程中,折弯部42发生形变。在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的过程中,第一壳体31带动第一非折弯部41活动,第二壳体33带动第二非折弯部43活动,第一非折弯部41与第二非折弯部43相对折叠或展开。
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4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屏,迷你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1,图41是图39所示电子设备200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第一壳体31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4的支撑面311,第二壳体33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4的支撑面331。示例性的,柔性显示屏4的第一非折弯部41可以固定连接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例如,第一非折弯部41可以通过胶层粘接于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第二非折弯部4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3的支撑面331。例如,第二非折弯部43可以通过胶层粘接于第二壳体33的支撑面331。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非折弯部41固定连接第一壳体31、第二非折弯部4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3,因此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相对折叠或展开时,能够准确地控制第一非折弯部41与第二非折弯部43之间的相对折叠和展开的动作,使得柔性显示屏4的变形过程和运动形态可控,可靠性较高。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31可以包括主体部分及滑动部分,主体部分与折叠机构32连接,滑动部分滑动连接主体部分,滑动部分可以相对主体部分发生少许滑动,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形成于滑动部分。第二壳体33可以包括主体部分及滑动部分,主体部分与折叠机构32连接,滑动部分滑动连接主体部分,滑动部分可以相对主体部分发生少许滑动,第二壳体33的支撑面331形成于滑动部分。此时,柔性显示屏4的第一非折弯部41和第二非折弯部43可以通过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3中滑动部分与主体部分发生的少许相对滑动,以在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的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的过程中,实现位置微调,从而更好地在展平形态和折叠形态之间转换,降低柔性显示屏4发生损坏的几率,提高柔性显示屏4的可靠性。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41至图43,图42是图41所示壳体装置3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3是图42所示壳体装置3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3所示壳体装置3所处视角相对图42所示壳体装置3所处视角进行了左右翻转。折叠机构32包括中壳321、第一固定架322、第二固定架323、第一支撑板324以及第二支撑板325。
第一固定架322用于固定连接第一壳体31。示例性的,第一壳体31靠近折叠机构32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槽312,第一固定架322安装于第一固定槽312,以固定连接第一壳体31。其中,第一固定架322可以通过紧固件、焊接、粘接、扣合连接等方式安装于第一固定槽312,实现第一固定架322固定于第一壳体31。
第二固定架323用于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3。第二壳体33靠近折叠机构32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槽332,第二固定架323安装于第二固定槽332,以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3。其中,第二固定架323可以通过紧固件、焊接、粘接、扣合连接等方式安装于第二固定槽332,实现第二固定架323固定于第二壳体33。
中壳321连接在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之间。示例性的,中壳321连接在第一固定架322与第二固定架323之间。第一支撑板324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2,第二支撑板325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3。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1所示,第一支撑板324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4的支撑面3241,第二支撑板325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4的支撑面3251。柔性显示屏4的折弯部42包括靠近第一非折弯部41的第一部分、靠近第二非折弯部43的第二部分、以及位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可以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的部分区域,例如可以通过粘接层粘接固定。第二部分可以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的部分区域,例如可以通过粘接层粘接固定。第三部分对应于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的另一部分区域和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的另一部分区域,第三部分可以相对这两部分区域活动。
其中,位于第一非折弯部41与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之间的胶层、位于折弯部42与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之间的胶层、位于折弯部42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之间的胶层以及位于第二非折弯部43与第二壳体33的支撑面331之间的胶层,可以是连续的整面胶层,也可以是点断式胶层,也可以是具有镂空区域的胶层,本申请实施例对胶层的具体方案不做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1所示,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处于打开状态时,折叠机构32处于打开状态,第一支撑板324遮挡部分中壳321,第二支撑板32遮挡部分中壳321,第一支撑板324与第二支撑板325相互靠近,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之间的距离较小,折叠机构32采用两板式结构即可在打开状态中对柔性显示屏4的折弯部42提供较为完整的平面支撑。
示例性的,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时,折叠机构32处于打开状态,第一支撑板324与第二支撑板325拼接。此时,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可以拼接形成折弯区支撑面,壳体装置3的折叠机构32能够在打开状态中,通过折弯区支撑面充分支撑柔性显示屏4的折弯部42,使得柔性显示屏4不易在用户的按压下发生凹陷等问题,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屏4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其中,第一支撑板324与第二支撑板325拼接的情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场景:第一支撑板324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325的一部分相互连接,且连接部分之间无缝隙,第一支撑板324的另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325的另一部分之间可以形成缺口或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324与第二支撑板325整体相互连接、两者之间无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324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325的一部分相互靠近,且相互靠近的部分之间存在小缝隙,第一支撑板324的另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325的另一部分之间可以形成缺口或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324与第二支撑板325整体相互靠近,且两者之间存在小缝隙。当第一支撑板324与第二支撑板325之间存在小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324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325的一部分之间存在小缝隙时,用户按压柔性显示屏4对应于该缝隙的区域,柔性显示屏4的对应区域也不会出现明显凹坑,折弯区支撑面能够为柔性显示屏4提供强力支撑。
其中,当第一支撑板324与第二支撑板325之间存在缺口或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324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325的一部分之间存在缺口或缝隙时,可以通过优化折叠机构32的部件尺寸和形状,尽量减小缺口或缝隙的面积,使得柔性显示屏4对应于缺口或缝隙的区域可能在用户的按压下稍微下陷,但是仍不会产生明显凹坑。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4可以在朝向壳体装置3的一侧设置可弯曲且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支撑板或补强板,支撑板或补强板至少覆盖第一支撑板324与第二支撑板325之间的缺口或缝隙,以提高柔性显示屏4的抗按压强度。
其中,折叠机构32还可以包括可弯折钢片,可弯折钢片可以位于第一支撑板324和第二支撑板325上方,且覆盖第一支撑板324与第二支撑板325之间的缺口或缝隙,以为柔性显示屏4提供更平整和完整的支撑环境,提高用户的按压使用体验。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1所示,折叠机构3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齐平。换言之,折叠机构3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和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用于使柔性显示屏4呈现展平形态。此时,第一支撑板324和第二支撑板325能够为柔性显示屏4提供平整的强力支撑,以提高用户的触控操作、画面观看等体验。
其中,当柔性显示屏4安装在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上,能够呈现平整的形态,即认为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齐平。例如,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齐平的情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场景: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本身齐平;或者,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上设有粘接层或钢片,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上设有粘接层或钢片,两个支撑面(3241、3251)设置粘接层或钢片后的高度齐平;或者;柔性显示屏4上设有补强板,两个支撑面(3241、3251)上堆叠补强板之后的高度齐平等。
其中,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齐平的情况包括: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整体为平面,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整体为平面,两者相互齐平;或者,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包括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4的平面区域,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包括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4的平面区域,两者的平面区域相互齐平。例如,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的主要区域为用于实现支撑的平面区域,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的周缘可以设置有用于实现转动避让的倾斜区域,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的主要区域为用于实现支撑的平面区域,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的周缘可以设置有用于实现转动避让的倾斜区域,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示例性的,壳体装置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齐平,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与第二壳体33的支撑面331齐平。此时,壳体装置3的用于为柔性显示屏4提供支撑的多个支撑面齐平,使得柔性显示屏4展平且具有平整的支撑环境,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触控操作、画面观看等体验。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和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均为平面,且两者共面,从而更好地支撑柔性显示屏4。此时,柔性显示屏4与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之间的胶层可以和柔性显示屏4与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之间的胶层相等厚度。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彼此平行,但两者之间有少许错位时,可以通过柔性显示屏4与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之间的胶层和柔性显示屏4与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之间的胶层的厚度的少许差异,使柔性显示屏4固定于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124和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后,柔性显示屏4的相应区域为仍为平面区域,这种情况也认为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齐平。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4的折弯部42与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之间也可以无固定连接关系,也即两者之间无连接胶层,两者可以直接接触。此时,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彼此平行,且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相对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少许凸出,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和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设置有胶层之后的高度齐平,以使柔性显示屏4仍可以获得平面支撑,这种情况也认为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齐平。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可以包括靠近第一支撑板324的平面部分和远离第一支撑板324的弧面部分,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为平面,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的平面部分共面、或者平行且有少许错位,这种情况也认为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齐平。在本实施例中,壳体装置3可以支撑柔性显示屏4呈现3D显示效果。
其中,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第二壳体33的支撑面331、以及这两者与柔性显示屏4之间的连接关系等的相关设计,可以与上述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以及这两者与柔性显示屏4之间的连接关系等的技术方案相同,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4,图44是图40所示电子设备200的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折叠机构32至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相对设置、且在靠近中壳321的方向上彼此远离。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相对设置,也即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呈现面对面的位置关系,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相对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倾斜设置。也即,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之间形成夹角。第一支撑板324与第二支撑板325大致呈现V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24和第二支撑板325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容屏空间用于容置柔性显示屏4,壳体装置3对柔性显示屏4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柔性显示屏4因折叠机构32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柔性显示屏4的可靠性较高。
示例性的,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相对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倾斜,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相对第二壳体33的支撑面331倾斜,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与第二壳体33的支撑面331平行。此时,柔性显示屏4的第一非折弯部41与第二非折弯部43能够相互靠近至合拢状态,折弯部42弯折成水滴状。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45和图46,图45是图41所示折叠机构32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6是图45所示折叠机构32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6所示折叠机构32所处视角相对图45所示折叠机构32所处视角进行了左右翻转。折叠机构32包括中壳321、第一固定架322、第二固定架323、第一支撑板324、第二支撑板325、第一摆臂326、第二摆臂327、同步组件328、第一止位件329、第二止位件3250、第一转接块3210、第二转接块3220、第一转接轴3230以及第二转接轴3240。
其中,第一固定架322、第二固定架323、第一摆臂326、第二摆臂327、同步组件328、第一止位件329、第二止位件3250、两个转接块3210、第一转接轴3230以及第二转接轴3240可以共同形成第一转动组件。示例性的,第一转动组件可以作为折叠机构32的底部转动组件,折叠机构32还可以包括第二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可以作为折叠机构32的顶部转动组件。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均连接中壳321、第一支撑板324以及第二支撑板325。
其中,第二转动组件与第一转动组件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结构、对称或部分对称结构、或者不同结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动组件与第一转动组件为中心对称结构,第二转动组件的部件结构的基础设计、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设计、及部件与组件之外的其他结构的连接关系设计,均可参阅第一转动组件的相关方案,同时允许第二转动组件与第一转动组件在部件的细节结构或位置排布上有些许不同。
示例性的,第二转动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架322’、第二固定架323’、第一摆臂326’、第二摆臂327’、同步组件328’、第一止位件329’、第二止位件3250’、第一转接块3210’、第二转接块3220’、第一转接轴3230’以及第二转接轴3240’,第二转动组件的各部件的结构、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各部件与中壳321、第一支撑板324以及第二支撑板325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对应地参考第一转动组件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其中,第一转动组件的第一固定架322与第二转动组件的第一固定架322’可以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件,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件的两个部分;第一转动组件的第二固定架323和第二转动组件的第二固定架323’可以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件,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件的两个部分。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机构32也可以包括第一转动组件和其他转动组件,其他转动组件的结构可以与第一转动组件的结构相同或不同,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架322可以转动连接中壳321,第二固定架323可以转动连接中壳32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固定架322固定连接第一壳体31、第二固定架32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3(参阅图41),因此第一固定架322相对中壳321转动、第二固定架323相对中壳323转动时,第一壳体31相对第二壳体33转动,也即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装置3的折叠机构32的主运动机构为第一固定架322及第二固定架323与中壳321之间的单级转动连接,零件数量少,零件配合关系简单,机构自由度为1,尺寸链短,累积误差小,因此折叠机构32的主运动机构的控制精度高,从而提高了壳体装置3的转动精度,有利于提高应用该壳体装置3的电子设备200的用户使用体验。
一些实施例中,同步组件328可以设置于中壳321。第一摆臂326的一端可以连接第一固定架322,第一摆臂326的另一端可以连接中壳321且连接同步组件328,第二摆臂327的一端可以连接第二固定架323,第二摆臂327的另一端可以连接中壳321且连接同步组件328。同步组件328用于使第一摆臂326和第二摆臂327在壳体装置3的运动过程中保持同步转动,以提升壳体装置3和电子设备200的机构操作体验。第一止位件329可以安装于第一固定架322,第二止位件3250可以安装于第二固定架323。在壳体装置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止位件329用于对第一摆臂326进行限位,第二止位件3250用于对第二摆臂327进行限位,使得壳体装置3在没有受到较大外力时,保持打开状态,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止位件329与第一摆臂326之间的配合、及第二止位件3250与第二摆臂327之间的配合,还能够在电子设备200展开以进入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折叠以解除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提供阻力,使得用户能够体验到较佳的机构操作感。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机构32的止位件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可以安装于第一固定架322、用于限位第一摆臂326,或者,也可以安装于第二固定架323、用于限位第二摆臂327。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转动组件也可以不包括止位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同步组件328与第一摆臂326及第二摆臂327之间也可以为非直接连接关系,同步组件328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固定架322和第二固定架323,用于使第一固定架322和第二固定架323在壳体装置3的运动过程中保持同步转动。本申请实施例不对转动组件的部件构成以及某个部件的具体构成进行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接块3210可以通过第一转接轴3230连接第一摆臂326,第一转接块3210随第一摆臂326相对第一固定架322活动。第二转接块3220可以通过第二转接轴3240连接第二摆臂327,第二转接块3220随第二摆臂327相对第二固定架323活动。第一支撑板324可以连接第一固定架322,还可以连接第一转接块3210,第一固定架322与第一转接块3210共同限制第一支撑板324的位置。第二支撑板325可以连接第二固定架323,还可以连接第二转接块3220,第二固定架323和第二转接块3220共同限制第二支撑板325的位置。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7,图47是图45所示第一固定架322和第二固定架323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固定架322包括第一固定本体322a、第一弧形臂322b以及连接于第一固定本体322a与第一弧形臂322b之间的第一连接臂322c。第一固定本体322a包括顶面3221、底面3222、第一侧面3223及第二侧面3224,顶面3221与底面3222相背设置,第一侧面3223与第二侧面3224相背设置,第一侧面3223和第二侧面3224位于顶面3221与底面3222之间。顶面3221相对底面3222倾斜设置,顶面3221与底面3222之间形成夹角,顶面3221与底面3222在靠近第二侧面3224的方向上相互靠近。第一弧形臂322b位于第二侧面3224远离第一侧面3223的一侧。示例性的,第一连接臂322c连接第二侧面3224与第一弧形臂322b。
第二固定架323包括第二固定本体323a、第二弧形臂323b以及连接于第二固定本体323a与第二弧形臂323b之间的第二连接臂322c。第二固定本体323a包括顶面3231、底面3232、第一侧面3233及第二侧面3234,顶面3231与底面3232相背设置,第一侧面3233与第二侧面3234相背设置,第一侧面3233和第二侧面3234位于顶面3231与底面3232之间。顶面3231相对底面3232倾斜设置,顶面3231与底面3232之间形成夹角,顶面3231与底面3232在靠近第二侧面3234的方向上相互靠近。第二弧形臂323b位于第二侧面3234远离第一侧面3233的一侧。示例性的,第二连接臂322c连接第二侧面3234与第二弧形臂323b。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7所示,第一固定本体322a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凸块3228,第一连接凸块3228相对顶面3221凸出,第一连接凸块3228设有转轴孔。第一固定本体322a可以设有第一下沉槽3229,第一下沉槽3229可以将第一连接凸块3228分隔为两部分。
第二固定本体323a可以包括第二连接凸块3238,第二连接凸块3238相对顶面3231凸出,第二连接凸块3238设有转轴孔。第二固定本体323a可以设有第二下沉槽3239,第二下沉槽3239可以将第二连接凸块3238分隔为两部分。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47和图48,图48是图47所示第一固定架322和第二固定架32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在第一固定架322中,第一固定本体322a设有第一滑槽3225。示例性的,第一滑槽3225可以相对底面3222倾斜设置,也即,第一滑槽3225的延伸方向与底面3222之间形成夹角。第一滑槽3225也可以相对顶面3221倾斜设置,也即,第一滑槽3225的延伸方向与顶面3221之间形成夹角。在靠近第二侧面3224的方向上,第一滑槽3225的延伸方向与底面3222彼此靠近。其中,第一滑槽3225可以在第二侧面3224形成开口,还可以在第一侧面3223上形成开口。示例性的,第一固定本体322a还可以设有第一避让缺口3227,第一避让缺口3227连通第一滑槽3225。第一避让缺口3227可以在顶面3221形成开口。
在第二固定架323中,第二固定本体323a设有第二滑槽3235。示例性的,第二滑槽3235可以相对底面3232倾斜设置,也即,第二滑槽3235的延伸方向与底面3232之间形成夹角。第二滑槽3235也可以相对顶面3231倾斜设置,也即,第二滑槽3235的延伸方向与顶面3231之间形成夹角。在靠近第二侧面3234的方向上,第二滑槽3235的延伸方向与底面3232彼此靠近。其中,第二滑槽3235可以第二侧面3234形成开口,还可以在第一侧面3233上形成开口。示例性的,第二固定本体323a还可以设有第二避让缺口3237,第二避让缺口3237连通第二滑槽3235。第二避让缺口3237可以贯穿顶面3231,也即第二避让缺口3237在顶面3231形成开口。
请结合参阅图49和图50,图49是图47所示第一固定架322和第二固定架323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0是图47所示第一固定架32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8所示视角相对图47所示视角进行了左右翻转。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架322的第一固定本体322a还设有第一安装槽3226,第一安装槽3226在底面3222形成开口。第一安装槽3226连通第一滑槽3225。此时,安装于第一安装槽3226的结构件可以部分伸入第一滑槽3225。
第二固定架323的第二固定本体323a还设有第二安装槽3236,第二安装槽3236在底面3232形成开口。第二安装槽3236连通第二滑槽3235。此时,安装于第二安装槽3236的结构件可以部分伸入第二滑槽3235。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9所示,第一固定架322的第一固定本体322a还可以包括第一定位柱32210和第一紧固孔32211,第一定位柱32210相对底面3222凸起,第一紧固孔32211的开口位于底面3222。其中,第一定位柱3221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一紧固孔322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二固定架323的第二固定本体323a还可以包括第二定位柱32310和第二紧固孔32311,第二定位柱32310相对底面3232凸起,第二紧固孔32311的开口位于底面3232。其中,第二定位柱3231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二紧固孔323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如图43所示,第一壳体31设有定位孔313和紧固孔314,第一固定架322与第一壳体31连接时,第一定位柱32210可以伸入第一壳体31的定位孔313,第一紧固孔32211可以与第一壳体31的紧固孔314正对设置,以通过紧固件(图中未示出)锁紧。第二壳体33设有定位孔333和紧固孔334,第二固定架323与第二壳体33连接时,第二定位柱32310可以伸入第二壳体33的定位孔333,第二紧固孔32311可以与第二壳体33的紧固孔334正对设置,以通过紧固件(图中未示出)锁紧。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2所示,第一壳体31设有凸块315,凸块315位于第一固定槽312。第二壳体33设有凸块335,凸块335位于第二固定槽332。请结合参阅图51和图52,图51是图41所示第一壳体31与第一固定架322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2是图51所示结构沿B-B处剖开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第一固定架322固定连接第一壳体31时,第一固定架322安装于第一固定槽312,第一固定架322的第一固定本体322a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槽312的槽壁,第一弧形臂322b悬空地位于第一固定槽312中。其中,第一固定本体322a的第一侧面3223面向第一固定槽312的侧壁,底面3222面向第一固定槽312的底壁。如图52所示,凸块315卡入第一固定架322的第一安装槽3226。此时,第一固定架322与第一壳体31之间既可以通过第一定位柱32210与第一壳体31的定位孔313的配合实现彼此定位(可参阅图43),还能够通过第一壳体31的凸块315与第一安装槽3226的配合实现彼此定位,因此第一固定架322与第一壳体31的连接结构的稳定性高。此外,第一壳体31的凸块315也可以与第一安装槽3226的槽壁共同围设出一容积合适的容置空间,以容置其他部件,且能够通过控制凸块315的高度和第一安装槽3226的深度,对容置空间的位置进行灵活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多个部件之间的组装需求。
同样的,第二固定架32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3时,第二固定架323安装于第二固定槽332,第二固定架323的第二固定本体323a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槽332的槽壁,第二弧形臂323b悬空地位于第二固定槽332中。第二固定本体323a的第一侧面3233面向第二固定槽332的侧壁,底面3232面向第二固定槽332的底壁,凸块315可以卡入第二固定架323的第二安装槽3236。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53和图54,图53是图45所示中壳32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4是图53所示中壳321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4所处视角相对图53所处视角进行左右翻转。中壳321包括外盖板3211和固定件3212。示例性的,外盖板3211弯曲形成中壳321的内侧空间3213,内侧空间3213位于外盖板3211的内侧。外盖板3211包括安装部3211a,安装部3211a靠近内侧空间3213设置。其中,安装部3211a可以形成多个凹槽结构和凸块结构,这些结构使得安装部3211a形成多个配合面,例如可以形成下凹的弧面3111-1、下凹的弧面3211-2、以及整体下凹的曲面3211-3。其中,曲面3211-3可以包括多个下凹的小曲面。
固定件3212可以收容于内侧空间3213,固定连接安装部3211a。示例性的,可以通过多个紧固件(图中未示出)将固定件3212固定于安装部3211a。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3212与安装部3211a之间也可以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实现彼此固定。其中,固定件3212可以形成多个凹槽结构和多个凸块结构,这些结构使得固定件3212形成多个配合面,例如可以形成上凸的弧面3212-1、上凸的弧面3212-2以及整体上凸的曲面3212-3。其中,曲面3212-3可以包括多个下凹的小曲面。固定件3212的配合面与安装部3211a的配合面相互配合,能够共同构成中壳321的多个连接结构,用于与折叠机构32的其他部件连接。
其中,外盖板3211还可以包括另一个安装部3211a’,安装部3211a’靠近内侧空间3213设置,安装部3211a’与安装部3211a彼此间隔设置。其中,外盖板321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也通过组装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中壳321还可以包括另一个固定件3212’,固定件3212’可以收容于内侧空间3213,固定连接外盖板3211的安装部3211a’。固定件3212’与安装部3211a’之间形成多个连接结构,这部分连接结构可以与固定件3212与安装部3211a之间形成的连接结构相同或相似、对称或部分对称、或者不同。例如,固定件3212’与安装部3211a’之间的连接结构和固定件3212与安装部3211a之间的连接结构呈现中心对称关系,安装部3211a’与安装部3211a可以为中心对称结构,固定件3212’与固定件3212可以为中心对称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4所示,中壳321的外盖板3211包括背向内侧空间3213设置的外观面3214,外观面3214为外盖板3211的外侧表面。示例性的,外盖板3211的外观面3214可以包括第一弧面部分3214a、平面部分3214b以及第二弧面部分3214c,第一弧面部分3214a和第二弧面部分3214c分别连接于平面部分3214b的两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外观面3214也可以为弧面或其他光滑曲面。
再次结合参阅图41和图42,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时,中壳321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固定槽312,中壳321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固定槽332,第一壳体31及第二壳体33遮盖中壳321的外观面32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3能够在处于打开状态时,从壳体装置3的背侧(也即背向柔性显示屏4的一侧)遮挡中壳321,此时,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同样能够从壳体装置3的背侧遮挡折叠机构32的其他部件,使得壳体装置3实现背侧自遮蔽,从而对折叠机构32进行保护,并且壳体装置3及电子设备200的外观完整,外观体验较佳,防水、防尘性能较好。
请再次参阅图44,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中壳321部分伸出第一固定槽312和第二固定槽332,中壳321的外观面3214相对第一壳体31及第二壳体33露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3以及外盖板3211共同形成壳体装置3和电子设备200的外观件,因此壳体装置3和电子设备200能够在闭合状态中实现背侧自遮蔽,有利于提高外观完整性,且防水、防尘性能较好。
其中,由于外盖板3211的外观面3214形成类似弧面或弧面的形状,有助于提高电子设备2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外观体验和握持体验。此外,外观面3214的中部为平面部分3214b,使得外盖板3211的厚度(在垂直于平面部分3214b的方向上的尺寸)较小,壳体装置3处于打开状态时的整体厚度较小、处于闭合状态时的整体宽度较小,有利于电子设备200的小型化和轻薄化。
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装置3还可以包括顶侧端盖(图中未示出)和底侧端盖(图中未示出),顶侧端盖位于折叠机构32的顶侧,底侧端盖位于折叠机构32的底侧。壳体装置3处于打开状态时,顶侧端盖从壳体装置3的顶侧遮挡中壳321,底侧端盖从壳体装置3的底侧遮挡中壳321;壳体装置3处于闭合状态时,中壳321未伸出第一固定槽312和第二固定槽332的部分,被顶侧端盖从壳体装置3的顶侧进行遮挡,被底侧端盖从壳体装置3的底侧进行遮挡。示例性的,壳体装置3处于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时,折叠机构32的其他部件可以由顶侧端盖从壳体装置3的顶侧进行遮挡、由底侧端盖从壳体装置3的底侧进行遮挡,也可以由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3从壳体装置3的顶侧和底侧进行遮挡。故而,壳体装置3能够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中,对折叠机构32进行全方位遮蔽,使得壳体装置3能够更好地实现自遮蔽。
其中,顶侧端盖和底侧端盖可以为中壳321的一部分,也可以为与中壳321相互独立的部件、并连接折叠机构32,也可以为与中壳321相互独立的部件、并连接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3。本申请不对顶侧端盖及底侧端盖的具体结构及安装方式进行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55至图58,图55是图45所示中壳32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6是图55所示中壳321沿C-C处剖开的截面示意图,图57是图55所示中壳321沿D-D处剖开的截面示意图,图58是图55所示中壳321沿E-E处剖开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55所示,固定件3212固定连接外盖板3211,固定件3212与外盖板3211共同围设出多个空间,这些空间为内侧空间3213的一部分。示例性的,如图55和图56所示,中壳321设有第一弧形槽3213a,第一弧形槽3213a的一端连通至中壳321的外侧空间。第一弧形槽3213a的圆心远离外盖板3211并靠近固定件3212。外盖板3211的弧面3211-1与固定件3212的弧面3212-1共同围设形成第一弧形槽3213a。
如图55和图57所示,中壳321还设有第二弧形槽3213b,第二弧形槽3213b的一端连通至中壳321的外侧空间。第一弧形槽3213b的圆心远离外盖板3211并靠近固定件3212。外盖板3211的弧面3211-2与固定件3212的弧面3212-2共同围设形成第二弧形槽3213b。
如图55和图58所示,中壳321还设有活动空间3213c,活动空间3213c的两端均连通至外壳321的外侧空间。外盖板3211的曲面3211-3与固定件3212的曲面3212-3共同围设形成活动空间3213c。其中,活动空间3213c的端部设有多个转轴槽3213d,多个转轴槽3213d彼此间隔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9,图59是图42所示折叠机构3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9中示意出折叠机构32的第一固定架322及第二固定架323与中壳321的配合结构。第一固定架322连接中壳321,第一固定架322的第一弧形臂322b可以安装于中壳321,第一固定架322的第一固定本体322a可以位于中壳321的外侧空间。第二固定架323连接中壳321,第二固定架323的第二弧形臂323b可以安装于中壳321,第二固定架323的第二固定本体323a可以位于中壳321的外侧空间。
示例性的,请结合参与图60和图61,图60是图59所示结构沿F1-F1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图61是图60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固定架322的第一弧形臂322b可以安装于中壳321的第一弧形槽3213a,以转动连接中壳321。其中,图60所示结构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弧形臂322b转入第一弧形槽3213a;图61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第一弧形臂322b部分转出第一弧形槽3213a。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臂322b与第一弧形槽3213a的配合形成虚拟轴转动连接结构。第一固定架322与中壳321之间通过虚拟轴实现转动连接,能够降低折叠机构32的设计难度,对折叠机构32的尺寸要求较低,有利于折叠机构32和壳体装置3的轻薄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架322与中壳321之间也可以通过实体轴实现转动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示例性的,请结合参与图62和图63,图62是图59所示结构沿F2-F2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图63是图62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固定架323的第二弧形臂323b可以安装于中壳321的第二弧形槽3213b,以转动连接中壳321。其中,图62所示结构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弧形臂323b转入第二弧形槽3213b;图63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第二弧形臂323b部分转出第二弧形槽3213b。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弧形臂323b与第二弧形槽3213b的配合形成虚拟轴转动连接结构。第二固定架323与中壳321之间通过虚拟轴实现转动连接,能够降低折叠机构32的设计难度,对折叠机构32的尺寸要求较低,有利于折叠机构32和壳体装置3的轻薄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架323与中壳321之间也可以通过实体轴实现转动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64至图67,图64是图39所示电子设备200沿G1-G1处剖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5是图39所示电子设备200沿H1-H1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6是图40所示电子设备200沿G2-G2处剖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7是图40所示电子设备200沿H2-H2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4和图65所示电子设备200处于打开状态,图66和图67所示电子设备200处于闭合状态。G1-G1处与G2-G2处为相同位置,H1-H1处与H2-H2处为相同位置。
第一固定架322固定连接第一壳体31且转动连接中壳321,第二固定架32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3且转动连接中壳321。其中,第一固定架322的第一固定本体322a固定连接第一壳体31,第一固定架322的第一弧形臂322b安装于中壳321的第一弧形槽3213a,第一固定架322与中壳321之间通过虚拟轴实现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3的第二固定本体323a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3,第二固定架323的第二弧形臂323b安装于中壳321的第二弧形槽3213b,第二固定架323与中壳321之间通过虚拟轴实现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装置3的折叠机构32的主运动机构为第一固定架322及第二固定架323与中壳321之间的单级转动连接,零件数量少,零件配合关系简单,机构自由度为1,尺寸链短,累积误差小,因此折叠机构32的主运动机构的控制精度高。由于第一壳体3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架322,第二壳体33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架323,此折叠机构32的主运动机构的控制精度高,因此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相对中壳321转动时的转动精度较高,有利于提高应用该壳体装置3的电子设备200的用户使用体验。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68和图69,图68是图45所示第一摆臂326、第二摆臂327及同步组件328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69是图68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第一摆臂326包括转动端3261和活动端3262。其中,第一摆臂326还可以包括连接转动端3261和活动端3262的连接段3263。第一摆臂326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第一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包括齿轮部3261a和转轴部3261b,齿轮部3261a的齿轮位于其周侧,转轴部3261b可以包括两个部分,分别固定于齿轮部3261a的两端。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可以呈爪状。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包括第一转轴3262a和彼此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爪齿3262b,第一转轴3262a包括两个部分,第一转轴3262a的两个部分分别位于多个第一爪齿3262b的两侧,并连接不同的第一爪齿3262b。其中,第一爪齿3262b具有远离第一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的连接端部,第一转轴3262a可以连接于第一爪齿3262b的连接端部。
示例性的,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可以具有第一转动孔3262c,第一转动孔3262c贯穿第一转轴3262a和多个第一爪齿3262b。其中,第一转动孔3262c的转动中心可以与第一转轴3262a的转动中心重合。第一转动孔3262c的转动中心为第一转动孔3262c的孔壁的中心线,第一转轴3262a的转动中心为第一转轴3262a的外侧面的中心线。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8和图69所示,第二摆臂327包括转动端3271和活动端3272。其中,第二摆臂327还可以包括连接转动端3271和活动端3272的连接段3273。第二摆臂327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第二摆臂327的转动端3271包括齿轮部3271a和转轴部3271b,齿轮部3271a的齿轮位于其周侧,转轴部3271b可以包括两个部分,分别固定于齿轮部3271a的两端。第二摆臂327的活动端3272可以呈爪状。第二摆臂327的活动端3272包括第二转轴3272a和彼此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爪齿3272b,第二转轴3272a包括两个部分,第二转轴3272a的两个部分分别位于多个第二爪齿3272b的两侧,并连接不同的第二爪齿3272b。也即,第二转轴3272a的两个部分分别连接多个第二爪齿3272b中位于两侧的两个第二爪齿3272b。例如,第二摆臂327的活动端3272包括三个第二爪齿3272b,则第二转轴3272a的两个部分分别连接第一个第二爪齿3272b和第三个第二爪齿3272b。其中,第二转轴3272a可以连接于第二爪齿3272b远离第二摆臂327的转动端3271的端部。
示例性的,第二摆臂327的活动端3272可以具有第二转动孔3272c,第二转动孔3272c贯穿第二转轴3272a和多个第二爪齿3272b。其中,第二转动孔3272c的转动中心可以与第二转轴3272a的转动中心重合。第二转动孔3272c的转动中心为第二转动孔3272c的孔壁的中心线,第二转轴3272a的转动中心为第二转轴3272a的外侧面的中心线。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8和图69所示,同步组件328可以包括多个同步齿轮3281,多个同步齿轮3281中相邻的两个同步齿轮3281相互啮合,第一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通过多个同步齿轮3281啮合第二摆臂327的转动端3271。示例性的,多个同步齿轮3281可以排成一串,相邻的两个同步齿轮3281彼此啮合,位于端部的两个同步齿轮3281分别啮合第一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和第二摆臂327的转动端3271。其中,同步齿轮3281可以包括齿轮部3281a和转轴部3281b,齿轮部3281a的齿轮位于其周侧,转轴部3281b可以包括两个部分,分别固定于齿轮部3281a的两端。其中,同步齿轮328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可以理解的,同步组件328的同步齿轮3281的数量、尺寸等可以依据产品具体形态、尺寸等机型设计,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其中,同步齿轮3281数量越多、同步齿轮3281的尺寸越小,能够释放更多的空间,同步齿轮3281的数量越少,同步齿轮3281的尺寸越大,同步齿轮3281的传动累积误差更小,有利于提高运动准确性。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0,图70是图42所示折叠机构32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0中示意出折叠机构32的中壳321、第一固定架322、第二固定架323、第一摆臂326、第二摆臂327以及同步组件328的配合结构。第一摆臂326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架322、另一端连接中壳321,第二摆臂327的一端连接第二固定架323、另一端连接中壳321。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71至图73,图71是图70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2是图70所示结构沿I-I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图73是图72所示结构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1中省略了中壳321的部分结构。图72所示结构处于打开状态,图73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
第一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同步组件328以及第二摆臂327的转动端3271安装于中壳321,例如可安装于中壳321的活动空间3213c。其中,第一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的转轴部3261b可以安装于活动空间3213c的其中一个转轴槽3213d,以使第一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转动连接中壳321。第二摆臂327的转动端3271的转轴部3271b可以安装于活动空间3213c的另一个转轴槽3213d,以使第二摆臂327的转动端3271转动连接中壳。同步组件328的两个同步齿轮3281的转轴部3281b可以分别安装于活动空间3213c的另外两个转轴槽3213d,以使同步组件328的各同步齿轮3281均转动连接中壳321。
其中,在中壳321的轴向方向上,中壳321的活动空间3213c的壁面对第一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同步齿轮3281及第二摆臂327的转动端3271进行限位,使得第一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同步组件328以及第二摆臂327的转动端3271与中壳321之间的配合关系更为稳定,折叠机构32的可靠性更高。
其中,第一摆臂326的第一转轴3262a安装于第一固定架322的第一滑槽3225,且能够在第一滑槽3225中滑动和转动,以使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2。第二摆臂327的第二转轴3272a安装于第二固定架323的第二滑槽3235,且第二转轴3272a能够在第二滑槽3235中滑动和转动,以使第二摆臂327的活动端3272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3。
如图72和图73所示,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的切换过程中,第一摆臂326相对中壳321转动,第一摆臂326相对第一固定架322滑动且相对第一固定架322转动;第二摆臂327相对中壳321转动,第二摆臂327相对第二固定架323滑动、且相对第二固定架323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与第二摆臂327的转动端3271通过多个同步齿轮3281连接,使得第一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的转动角度与第二摆臂327的转动端3271的转动角度,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使得第一摆臂326与第二摆臂327相对中壳321的转动动作保持同步,也即同步地靠近彼此或远离彼此。
此外,由于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2,第二摆臂327的活动端3272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3,因此在第一固定架322和第二固定架323相对中壳321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摆臂326会影响第一固定架322的转动角度,第二摆臂327会影响第二固定架323的转动角度,使得第一固定架322和第二固定架323相对中壳321的转动动作保持同步,也即同步地靠近彼此或远离彼此。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2和图73所示,第一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多个同步齿轮3281及第二摆臂327的转动端3271排布成弧形。也即,第一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的转动中心、多个同步齿轮3281的转动中心、及第二摆臂327的转动端3271的转动中心呈弧形排布。此时,第一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多个同步齿轮3281以及第二摆臂327的转动端3271,能够充分利用中壳321的内侧空间3213,使得中壳321的内侧空间3213能够更多地释放出来以形成容屏空间,用于在电子设备200闭合时,收容部分柔性显示屏4,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200的部件排布的紧凑性,减小电子设备200的体积。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74和图75,图74是图43所示折叠机构32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5是图74所示结构沿J-J处剖开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图74示意出折叠机构32的中壳321、第一固定架322、第二固定架323、第二摆臂327、第一止位件329以及第二止位件3250,图75示意出折叠机构32的部分中壳321、部分第一固定架322、部分第二固定架323、部分第一摆臂326、部分第二摆臂327、第一止位件329以及第二止位件3250。
第一止位件329安装于第一固定架322的第一安装槽3226,第二止位件3250安装于第二固定架323的第二安装槽3236。第一固定架322的第一安装槽3226连通第一滑槽3225,第一止位件329部分伸入第一滑槽3225。第二固定架323的第二安装槽3236连通第二滑槽3235,第二止位件3250部分伸入第二滑槽3235。折叠机构32处于打开状态时,也即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止位件329抵持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第二止位件3250抵持第二摆臂327的活动端3272。例如,第一止位件329抵持第一摆臂326的第一转轴3262a,第二止位件3250抵持第二摆臂327的第二转轴3272a。
其中,壳体装置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止位件329抵持第一转轴3262a的靠近中壳321的一侧,以阻挡第一摆臂326向靠近中壳321的方向移动,第二止位件3250抵持第二转轴3272a的靠近中壳321的一侧,以阻挡第二摆臂327向靠近中壳321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摆臂326和第二摆臂327的位置稳定,使得壳体装置3能够保持打开状态。简言之,通过第一止位件329对第一摆臂326的限位和第二止位件3250对第二摆臂327的限位,使得壳体装置3在没有受到较大外力时,保持打开状态,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在用户展开电子设备200、使电子设备200进入打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摆臂326需要从第一止位件329的靠近中壳321的一侧移动至远离中壳321的一侧,第一摆臂326经过第一止位件329时,需要克服第一止位件329的限位阻力,第二摆臂327需要从第二止位件3250的靠近中壳321的一侧移动至远离中壳321的一侧,第二摆臂327经过第二止位件3250时,需要克服第二止位件3250的限位阻力。同样的,在用户折叠电子设备200、解除打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摆臂326需要从第一止位件329的远离中壳321的一侧移动至靠近中壳321的一侧,第一摆臂326经过第一止位件329时,需要克服第一止位件329的限位阻力,第二摆臂327需要从第二止位件3250的远离中壳321的一侧移动至靠近中壳321的一侧,第二摆臂327经过第二止位件3250时,需要克服第二止位件3250的限位阻力。故而,第一止位件329和第二止位件3250能够在电子设备200展开以进入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折叠以解除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提供限位阻力,使得用户能够体验到较佳的机构操作感。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76和图77,图76是图45所示第一止位件329的结构示意图,图77是图76所示第一止位件329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第一止位件329包括支架3291和弹性件3292。支架3291为刚性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弹性件3292为弹性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形变。支架3291包括控制部3291a和抵持部3291b,弹性件3292的一端安装于支架3291的控制部3291a,弹性件3292的另一端用于抵持第一安装槽3226的槽壁(如图74所示)。示例性的,控制部3291a可以包括板体3291c和固定于板体3291c一侧的导向柱3291d,抵持部3291b固定于板体3291c的另一侧,导向柱3291d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弹性件3292可以为弹簧,弹簧的数量与导向柱3291d的数量对应,弹簧可以套设在导向柱3291d上。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架3291的抵持部3291b抵持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
在本实施例中,止位件329的弹性件329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使得止位件329能够相对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移动,提高了止位件329与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的限位可靠性。
其中,止位件329还可以包括缓冲件3293,缓冲件3293安装于支架3291的抵持部3291b。其中,缓冲件3293可以采用刚度较小的材料(例如橡胶等),以在受到外力时,能够通过形变吸收冲击力,实现缓冲。由于缓冲件3293套设在支架3291的抵持部3291b上,因此止位件329通过具有缓冲作用的缓冲件3293抵持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有利于降低止位件329的支架3291和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在长时间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磨损的风险,提高了止位件329的限位可靠性,使得折叠机构32的可靠性更高。
其中,第二止位件3250的结构可以与第一止位件329的结构相同,以简化壳体装置3的物料种类,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不再对第二止位件3250的具体结构进行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通过举例方式示意出止位件的一种实现结构,本申请实施例的止位件也可以有其他结构,例如采用弹性橡胶块等,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78和图79,图78是图45所示第一支撑板324和第二支撑板325的结构示意图,图79是图78所示第一支撑板324和第二支撑板325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9所处视角相对于图78所处视角进行了左右翻转。
第一支撑板324可以包括第一板体3242、以及固定于第一板体3242的第一转动部3243和第一滑轨3244。第一支撑板324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以获得较高的结构强度。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形成于第一板体3242,第一板体3242包括固定面3246,固定面3246背向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设置。第一滑轨3244固定于固定面3246。换言之,第一板体3242可以包括相背设置的顶面和底面,第一板体3242的顶面形成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第一滑轨3244固定于第一板体3242的底面。其中,第一板体3242的一侧可以设有第一缺口3242a,第一转动部3243位于第一缺口3242a。第一板体3242的另一侧还可以设有第一避让缺口3242b,第一避让缺口3242b背向第一缺口3242a设置。第一避让缺口3242b用于在第一支撑板324的转动过程中,避让折叠机构32的其他部件。
第二支撑板325包括第二板体3252、以及固定于第二板体3252的第二转动部3253和第二滑轨3254。第二支撑板325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以获得较高的结构强度。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形成于第二板体3252,第二板体3252包括固定面3256,固定面3256背向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设置。第二滑轨3254固定于固定面3256。换言之,第二板体3252可以包括相背设置的顶面和底面,第二板体3252的顶面形成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第二滑轨3254固定于第二板体3252的底面。其中,第二板体3252的一侧可以设有第二缺口3252a,第二转动部3253位于第二缺口3252a。第二板体3252的另一侧还可以设有第二避让缺口3252b,第二避让缺口3252b背向第二缺口3252a设置。其中,第二避让缺口3252b与第一避让缺口3242b相向设置。第二避让缺口3252b用于在第二支撑板325的转动过程中,避让折叠机构32的其他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板324的第一板体3242可以为镜面对称结构。第一支撑板324还可以包括另一个第一转动部3243’和另一个第一滑轨3244’,第一转动部3243’与第一转动部3243可以为镜面对称结构,第一滑轨3244’与第一滑轨3244可以为镜面对称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支撑板324的具体结构不做严格限定。
第二支撑板325的第二板体3252可以为镜面对称结构。第二支撑板325还可以包括另一个第二转动部3253’和另一个第二滑轨3254’,第二转动部3253’与第二转动部3253可以为镜面对称结构,第二滑轨3254’与第二滑轨3254可以为镜面对称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支撑板325的具体结构不做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0,图80是图42所示折叠机构32的K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第一支撑板324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2。其中,第一支撑板324的第一转动部3243可以通过转轴3245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2的第一连接凸块3228。示例性的,第一连接凸块3228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支撑板324的第一缺口3242a,以嵌入第一支撑板324。第二支撑板325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3。其中,第二支撑板325的第二转动部3253可以通过转轴3255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3的第二连接凸块3238。示例性的,第二连接凸块3238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支撑板325的第二缺口3252a,以嵌入第二支撑板32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24与第一固定架322之间通过实体轴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325与第二固定架323通过实体轴转动连接,连接关系可靠,转动虚位小,转动动作精确、稳定。
此外,第一连接凸块3228与第一支撑板324的嵌入关系以及第二连接凸块3238与第二支撑板325的嵌入关系,使得第一支撑板324与第一固定架322能够在平行于转动中心的方向上彼此限位,第二支撑板325与第二固定架323能够在平行于转动中心的方向上彼此限位,提高了折叠机构32的转动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24与第一固定架322之间也可以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325与第二固定架323之间也可以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可以降低连接结构的设计难度,使得连接结构的整体厚度较小。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24与第一固定架322之间以及第二支撑板325与第二固定架323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中,可以全部采用实体轴连接、也可以全部采用虚拟轴连接、也可以混合采用实体轴连接和虚拟轴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0所示,第一固定架322的顶面3221面向第一支撑板324,第二侧面3224面向中壳321。第二固定架323的顶面3231面向第二支撑板325,第二侧面3234面向中壳321。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1,图81是图45所示第一转接块3210和第二转接块3220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转接块3210包括转动部3210a和滑动部3210b。示例性的,第一转接块3210的转动部3210a呈爪状,第一转接块3210的转动部3210a可以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爪齿3210c。第一转接块3210的转动部3210a设有第三转动孔3210d,第三转动孔3210d贯穿多个第三爪齿3210c。
第二转接块3220包括转动部3220a和滑动部3220b。示例性的,第二转接块3220的转动部3220a呈爪状,第二转接块3220的转动部3220a可以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多个第四爪齿3220c。第二转接块3220的转动部3220a设有第四转动孔3220d,第四转动孔3220d贯穿多个第四爪齿3220c。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82和图83,图82是图43所示折叠机构3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3是图82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2示意出折叠机构32的部分第一支撑板324、部分第二支撑板325、第一摆臂326、第二摆臂327、同步组件328、第一转接块3210、第二转接块3220、第一转接轴3230以及第二转接轴3240,图83示意出折叠机构32的部分第二支撑板325、第二摆臂327、部分同步组件328、第二转接块3220以及第二转接轴3240。
如图82所示,第一转接块3210的转动部3210a转动连接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第一转接块3210的滑动部3210b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板324。此时,第一支撑板324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
示例性的,第一转接块3210的转动部3210a嵌入第一摆臂326的多个第一爪齿3262b之间。第一转接轴3230插接第一摆臂326的第一转轴3262a、多个第一爪齿3262b以及第一转接块3210的转动部3210a。其中,第一转接轴3230可以插设于第一摆臂326的第一转动孔3262c,还可以插设于第一转接块3210的第三转动孔3210d(参见图81)。其中,第一转接块3210的转动部3210a的多个第三爪齿3210c与第一摆臂326的多个第一爪齿3262b可以交错连接。其中,第一转接块3210的滑动部3210b可以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板324的第一滑轨3244。
如图82和图83所示,第二转接块3220的转动部3220a转动连接第二摆臂327的活动端3272,第二转接块3220的滑动部3220b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板325。此时,第二支撑板325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二摆臂327的活动端3272。
示例性的,第二转接块3220的转动部3220a嵌入第二摆臂327的多个第二爪齿3272b之间。第二转接轴3240插接第二摆臂327的第二转轴3272a、多个第二爪齿3272b以及第二转接块3220的转动部3220a。其中,第二转接轴3240可以插设于第二摆臂327的第二转动孔3272c,还可以插设于第二转接块3220的第四转动孔3220d。其中,第二转接块3220的转动部3220a的多个第四爪齿3220c与第二摆臂327的多个第二爪齿3272b可以交错连接。其中,第二转接块3220的滑动部3220b可以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板325的第二滑轨3254。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接块3210的转动部3210a和第二转接块3220的转动部3220a也可以呈现为一个设有转动孔的凸块。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一转接块3210和第二转接块3220的具体形状做严格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24与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第一支撑板324与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84至图89,图84是图39所示电子设备200沿L1-L1处剖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5是图84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6是图40所示电子设备200沿L2-L2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7是图86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8是图39所示电子设备200沿M1-M1处剖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9是图40所示电子设备200沿M2-M2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4和图85所示电子设备200处于打开状态,图86和图87所示电子设备200处于闭合状态。L1-L1处与L2-L2处为相同位置,M1-M1处与M2-M2处为相同位置。
如图84至图87所示,第一固定架322固定连接第一壳体31。第一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转动连接中壳321,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2。例如,第一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可以安装于中壳321的活动空间3213c,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可以安装于第一固定架322的第一滑槽3225。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324。例如,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转动连接第一转接块3210,第一转接块3210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板324。
第二固定架32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3。第二摆臂327的转动端3271转动连接中壳321,第二摆臂327的活动端3272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3。例如,第二摆臂327的转动端3271可以安装于中壳321的活动空间3213c,第二摆臂327的活动端3272可以安装于第二固定架323的第二滑槽3235。第二摆臂327的活动端3272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325。例如,第二摆臂327的活动端3272转动连接第二转接块3220,第二转接块3220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板325。
如图86和图87所示,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处于闭合状态时,在靠近中壳321的方向上,第二滑槽323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滑槽3225的延伸方向彼此远离。也即,在靠近中壳321的方向上,第二滑槽323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滑槽3225的延伸方向呈现张开趋势。
如图88、图89以及图80所示,第一支撑板324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2,第二支撑板325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3。第一壳体31、第一支撑板324、第二支撑板325及第二壳体33共同承载柔性显示屏4。如图88所示,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齐平,柔性显示屏4处于展平形态。如图89所示,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相对设置、且在靠近中壳321的方向上彼此远离。柔性显示屏4处于折叠形态,柔性显示屏4折弯的部分呈水滴状。
其中,如图88和图89所示,由于第一支撑板324远离中壳321的一端(简称转动端)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2,第二支撑板325远离中壳321的一端(简称转动端)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3,因此在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由打开状态转换为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板324的转动端相对第一壳体31的位置不变,第二支撑板325的转动端相对第二壳体33的位置不变。如图84和图86所示,由于第一支撑板324滑动连接第一转接块3210,第一转接块3210转动连接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经第一滑槽3225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2,第二支撑板325滑动连接第二转接块3220,第二转接块3220转动连接第二摆臂327的活动端3272,第二摆臂327的活动端3272经第二滑槽3235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3,在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处于闭合状态时,在靠近中壳321的方向上,第二滑槽323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滑槽3225的延伸方向彼此远离,因此在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由打开状态转换为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和第二摆臂327的活动端3272均靠近中壳321、且彼此远离,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带动第一转接块3210靠近第一支撑板324靠近中壳321的一端(简称活动端),且通过第一转接块3210带动第一支撑板324的活动端远离第二支撑板325,第二摆臂327的活动端3272带动第二转接块3220滑动靠近第二支撑板325靠近中壳321的一端(简称活动端),且通过第二转接块3220带栋第二支撑板325的活动端远离第一支撑板324。故而,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24的转动端与第二支撑板325的转动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支撑板324的活动端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活动端之间的距离,第一支撑板324与第二支撑板325呈V形,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相对设置、且在靠近中壳321的方向上彼此远离。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采用壳体装置3实现屏幕内折,电子设备200可弯折。由于第一支撑板324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2,第一固定架322转动连接中壳321,第一支撑板324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第一摆臂326的活动端3262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2,第一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转动连接中壳321,因此第一支撑板324相对中壳321的运动轨迹被第一固定架322和第一摆臂326共同限定,第一支撑板324的运动轨迹准确。由于第二支撑板325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3,第二固定架323转动连接中壳321,第二支撑板325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二摆臂327的活动端3272,第二摆臂327的活动端3272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3,第二摆臂327的转动端3271转动连接中壳321,因此第二支撑板325相对中壳321的运动轨迹被第二固定架323和第二摆臂327共同限定,第二支撑板325的运动轨迹准确。故而,第一支撑板324和第二支撑板325的运动轨迹受到折叠机构32的其他部件的制约,在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相对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板324和第二支撑板325的运动轨迹准确,因此能够在打开状态时展平,从而为柔性显示屏4提供平整的强力支撑,在闭合状态中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且容屏空间控制精确,使得壳体装置3对柔性显示屏4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柔性显示屏4因折叠机构32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柔性显示屏4的可靠性较高。
如图84和图86所示,多个同步齿轮3281安装于中壳321的活动空间3213c,每个同步齿轮3281均转动连接中壳321,相邻的两个同步齿轮3281相互啮合。第一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通过多个同步齿轮3281啮合第二摆臂327的转动端3271。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同步齿轮3281的设置使得第一摆臂326和第二摆臂327的动动作保持同步,也即同步地靠近彼此或远离彼此,第一摆臂326联动固定连接第一壳体31的第一固定架322,第二摆臂327联动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3的第二固定架323,因此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3相对中壳321的转动动作同步性好,提高了壳体装置3和电子设备200的机构操作体验。
如图84和图86所示,第一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多个同步齿轮3281以及第二摆臂327的转动端3271排布成弧形。由于第一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多个同步齿轮3281以及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端3261呈弧形排布,充分利用了中壳321的内侧空间3213的底部空间,从而将中壳321的内侧空间3213的顶部空间释放出来、形成容屏空间,柔性显示屏4能够在闭合状态时,部分收容于中壳321的内侧空间3213,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200的部件排布的紧凑性,减小电子设备200的体积。
如图84和图86所示,第一固定架322的第一滑槽3225相对第一固定架322的底面3222倾斜设置,第一滑槽3225与第一固定架322的底面3222在靠近中壳321的方向上彼此靠近。第二固定架323的第二滑槽3235相对第二固定架323的底面3232倾斜设置,第二滑槽3235与第二固定架323的底面3232在靠近中壳321的方向上彼此靠近。其中,第一滑槽3225和第二滑槽3235的倾斜设计有利于降低折叠机构32的厚度,优化机构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槽3225也可以平行于第一固定架322的底面3222,第二滑槽3235也可以平行于第二固定架323的底面3232,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如图87所示,第一固定架322的顶面3221面向第一支撑板324,第一固定架322的顶面3221与第一固定架322的底面3222在靠近中壳321的方向上相互靠近。第二固定架323的顶面3231面向第二支撑板325,第二固定架323的顶面3231与第二固定架323的底面3232在靠近中壳321的方向上相互靠近。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固定架322的顶面3221与第一支撑板324之间形成间隙,第二固定架323的顶面3231与第二支撑板325之间形成间隙。示例性的,如图88所示,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固定架322的顶面3221可以支撑第一支撑板324,第二固定架323的顶面3231可以支撑第二支撑板325。
如图88所示,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处于打开状态时,中壳321部分位于第一固定槽312、部分位于第二固定槽332,第一壳体31及第二壳体33遮盖外盖板3211的外观面3214。如图80所示,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处于闭合状态时,中壳321部分伸出第一固定槽312和第二固定槽332,外盖板3211的外观面3214相对第一壳体31及第二壳体33露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装置3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切换的过程中,中壳321相对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3逐渐露出或逐渐被隐藏,三者相配合能够实现壳体装置3和电子设备200的背侧自遮蔽,提高了外观完整性和防水、防尘性能。
如图89所示,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通过折叠机构32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能够完全合拢,两者之间无缝隙或缝隙较小,使得壳体装置3的外观较为完整,应用该壳体装置3的电子设备200的外观较为完整,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用户的使用体验,也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200的防水、防尘性能。
如图88所示,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24遮盖中壳321的部分内侧空间3213,第二支撑板325遮盖部分内侧空间3213。此时,第一支撑板324与第二支撑板325彼此靠近,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之间的距离较小,折叠机构32采用两板式结构即可在打开状态中对柔性显示屏4的折弯部42提供较为完整的平面支撑。示例性的,如图42所示,壳体装置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24可以与第二支撑板325拼接,以更好地为柔性显示屏4提供强力支撑。
如图89所示,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24部分伸入中壳321的内侧空间3213,第二支撑板325部分伸入内侧空间3213。此时,中壳321的内侧空间3213中位于第一支撑板324与第二支撑板325之间的部分空间被释放,形成容屏空间,柔性显示屏4可以部分伸入中壳321的内侧空间3213,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得电子设备200的部件排布更为紧凑,有利于电子设备200的小型化。
请结合参阅图90至图92,图9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1是图90所示电子设备2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2是图90所示电子设备200的壳体装置3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前述实施例电子设备200的大部分技术特征,以下主要阐述两者的区别,两者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包括壳体装置3和柔性显示屏4,柔性显示屏4安装于壳体装置3。柔性显示屏4用于显示图像,壳体装置3用于带动柔性显示屏4运动。壳体装置3包括依次连接第一壳体31、折叠机构32以及第二壳体33。折叠机构32能够发生形变,以使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
其中,第一壳体31可以包括第一本体316及两个第一挡板317,两个第一挡板317分别固定于第一本体316的两侧。其中,第一本体316包括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和第一固定槽312,两个第一挡板317可以形成第一固定槽312的槽侧壁。第二壳体33包括第二本体336及两个第二挡板337,两个第二挡板337分别固定于第二本体336的两侧。其中,第二本体336包括第二壳体33的支撑面331和第二固定槽332,两个第二挡板337可以形成第二固定槽332的槽侧壁。
结合参阅图90和图92,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挡板317靠近第一固定槽312的端部与第二挡板337靠近第二固定槽332的端部拼接,折叠机构32被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遮挡,电子设备200能够在打开状态实现外观自遮蔽,提高了防水、防尘性能。
结合参阅图91和图92,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挡板317靠近第一壳体31的支撑面311的顶部与第二挡板337的靠近第二壳体33的支撑面331的顶部拼接,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完全合拢,折叠机构32的中壳321部分露出。此时,电子设备200能够在闭合状态中实现外观自遮蔽,提高了防水、防尘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通过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3的结构设计,实现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外观自遮蔽,可以省略用于实现外观遮蔽的端盖部件,因此电子设备200的结构设计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其中,第一挡板317与第二挡板337拼接的情况,可以包括两者相互接触的情况,也可以包括两者之间形成小缝隙的情况,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93和图94,图9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300在一些实施例中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4是图93所示电子设备3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前述实施例电子设备(100、200)的部分技术特征,以下主要阐述两者的区别,两者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电子设备300包括壳体装置5和柔性显示屏6,柔性显示屏6安装于壳体装置5。柔性显示屏6用于显示图像,壳体装置5用于带动柔性显示屏6运动。壳体装置5包括第一壳体51、折叠机构52以及第二壳体53,折叠机构52连接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3,折叠机构52用于使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能够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换言之,第一壳体51、折叠机构52以及第二壳体53依次连接,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能够通过折叠机构52的形变实现相对折叠,也能够通过折叠机构52的形变实现相对展开。
如图93所示,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可以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也即壳体装置5处于打开状态,以使电子设备300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柔性显示屏6随壳体装置5展开,处于展平形态。示例性的,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呈18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打开状态时,两者之间的角度也可以相对180°存在少许偏差,例如165°、177°或者185°等。
如图94所示,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可以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也即壳体装置5处于闭合状态,以使电子设备300处于闭合状态。此时,柔性显示屏6随壳体装置5折叠,处于折叠形态,柔性显示屏6位于壳体装置5内侧。
其中,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也可以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至中间状态,也即壳体装置5处于中间状态,以使电子设备300处于中间状态,中间状态可以为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任意状态。柔性显示屏6随壳体装置5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6能够随壳体装置5展开和折叠。当电子设备300处于打开状态时,柔性显示屏6处于展平形态,柔性显示屏6能够全屏进行显示,使得电子设备300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和操作体验。当电子设备300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300的平面尺寸较小(具有较小的宽度尺寸),便于用户携带和收纳。
示例性的,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51可以与第二壳体53拼接。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拼接包括了两者相互抵持的情况,也可以包括两者之间有小缝隙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的拼接,能够实现对壳体装置5展开动作的止位,以防止壳体装置5在展开时过折,从而降低柔性显示屏6的受力,提高柔性显示屏6和电子设备300的可靠性。
此外,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能够完全合拢,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之间没有较大缝隙,使得壳体装置5和电子设备300的外观体验较佳,且防水、防尘、防异物的性能较佳。此外,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完全合拢,也可以避免电子设备300外部的一些异物(例如钉子、曲别针、玻璃渣等)进入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之间,以避免异物损伤柔性显示屏6,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300的可靠性。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还可以包括多个模组(图中未示出),多个模组可以收纳于壳体装置5内部。电子设备300的多个模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板、处理器、存储器、电池、摄像头模组、听筒模组、扬声器模组、麦克风模组、天线模组、传感器模组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电子设备300的模组数量、类型、位置等进行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手持电子设备300时,电子设备300的听筒模组所在位置可以定义为电子设备300的上边,电子设备300的麦克风模组所在位置可以定义为电子设备300的下边,电子设备300的被用户的左右手握持的两侧可以定义为电子设备300的左右两边。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能够实现左右对折。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能够实现上下对折。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3所示,柔性显示屏6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非折弯部61、折弯部62以及第二非折弯部63。第一非折弯部61固定连接第一壳体51,第二非折弯部6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53,在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的过程中,折弯部62发生形变。在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的过程中,第一壳体51带动第一非折弯部61活动,第二壳体53带动第二非折弯部63活动,第一非折弯部61与第二非折弯部63相对折叠或展开。其中,在本申请中,两者固定连接是指两者彼此连接,且连接后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
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6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屏,迷你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5,图95是图93所示电子设备300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第一壳体51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6的支撑面511,第二壳体53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6的支撑面531。示例性的,柔性显示屏6的第一非折弯部61可以固定连接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例如,第一非折弯部61可以通过胶层粘接于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第二非折弯部6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53的支撑面531。例如,第二非折弯部63可以通过胶层粘接于第二壳体53的支撑面531。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非折弯部61固定连接第一壳体51、第二非折弯部6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53,因此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相对折叠或展开时,能够准确地控制第一非折弯部61与第二非折弯部63之间的相对折叠和展开的动作,使得柔性显示屏6的变形过程和运动形态可控,可靠性较高。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1可以包括主体部分及滑动部分,主体部分与折叠机构52连接,滑动部分滑动连接主体部分,滑动部分可以相对主体部分发生少许滑动,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形成于滑动部分。第二壳体53可以包括主体部分及滑动部分,主体部分与折叠机构52连接,滑动部分滑动连接主体部分,滑动部分可以相对主体部分发生少许滑动,第二壳体53的支撑面531形成于滑动部分。此时,柔性显示屏6的第一非折弯部61和第二非折弯部63可以通过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3中滑动部分与主体部分发生的少许相对滑动,以在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的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的过程中,实现位置微调,从而更好地在展平形态和折叠形态之间转换,降低柔性显示屏6发生损坏的几率,提高柔性显示屏6的可靠性。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95至图97,图96是图95所示壳体装置5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7是图96所示壳体装置5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97所示壳体装置5所处视角相对图96所示壳体装置5所处视角进行了左右翻转。
折叠机构52包括中壳521、第一固定架522、第二固定架523、第一支撑板524以及第二支撑板525。第一固定架522固定连接第一壳体51。示例性的,第一壳体51靠近折叠机构52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槽512,第一固定架522安装于第一固定槽512,以固定连接第一壳体51。其中,第一固定架522可以通过紧固件、焊接、粘接、扣合连接等方式安装于第一固定槽512,实现第一固定架522固定于第一壳体51。
第二固定架52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53。第二壳体53靠近折叠机构52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槽532,第二固定架523安装于第二固定槽532,以固定连接第二壳体53。其中,第二固定架523可以通过紧固件、焊接、粘接、扣合连接等方式安装于第二固定槽532,实现第二固定架523固定于第二壳体53。
第一固定架522和第二固定架523均连接中壳,以使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3连接中壳521。第一支撑板524连接第一固定架522和中壳521,第二支撑板525连接第二固定架523和中壳521。也即,第一支撑板524连接在第一壳体51与中壳521之间,第二支撑板525连接在中壳521与第二壳体53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5和图96所示,第一支撑板524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6的支撑面5241,第二支撑板525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6的支撑面5251。柔性显示屏6的折弯部62包括靠近第一非折弯部61的第一部分、靠近第二非折弯部63的第二部分、以及位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可以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的部分区域,例如可以通过粘接层粘接固定。第二部分可以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的部分区域,例如可以通过粘接层粘接固定。第三部分对应于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的另一部分区域和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的另一部分区域,第三部分可以相对这两部分区域活动。
其中,位于第一非折弯部61与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之间的胶层、位于折弯部62与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之间的胶层、位于折弯部62与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之间的胶层以及位于第二非折弯部63与第二壳体53的支撑面531之间的胶层,可以是连续的整面胶层,也可以是点断式胶层,也可以是具有镂空区域的胶层,本申请实施例对胶层的具体方案不作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8,图98是图95所示壳体装置5的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齐平。换言之,折叠机构5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和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用于使柔性显示屏6呈现展平形态。此时,第一支撑板524和第二支撑板525能够为柔性显示屏6提供平整的强力支撑,以提高用户的触控操作、画面观看等体验。
其中,当柔性显示屏4安装在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上,能够呈现平整的形态,即认为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齐平。例如,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齐平的情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场景: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与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本身齐平;或者,第一支撑板324的支撑面3241上设有粘接层或钢片,第二支撑板325的支撑面3251上设有粘接层或钢片,两个支撑面(3241、3251)设置粘接层或钢片后的高度齐平;或者;柔性显示屏4上设有补强板,两个支撑面(3241、3251)上堆叠补强板之后的高度齐平等。
其中,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齐平的情况包括: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整体为平面,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整体为平面,两者相互齐平;或者,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包括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6的平面区域,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包括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6的平面区域,两者的平面区域相互齐平。例如,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的主要区域为用于实现支撑的平面区域,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的周缘可以设置有用于实现转动避让的倾斜区域,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的主要区域为用于实现支撑的平面区域,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的周缘可以设置有用于实现转动避让的倾斜区域,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95和图98,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或其用于实现支撑的平面区域)与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齐平,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或其用于实现支撑的平面区域)与第二壳体53的支撑面531齐平。此时,壳体装置5的用于为柔性显示屏6提供支撑的多个支撑面齐平,使得柔性显示屏6展平且具有平整的支撑环境,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触控操作、画面观看等体验。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和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均为平面,且两者共面,从而更好地支撑柔性显示屏6。此时,柔性显示屏6与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之间的胶层可以和柔性显示屏6与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之间的胶层相等厚度。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彼此平行,但两者之间有少许错位时,可以通过柔性显示屏6与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之间的胶层和柔性显示屏6与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之间的胶层的厚度的少许差异,使柔性显示屏6固定于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124和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后,柔性显示屏6的相应区域为仍为平面区域,这种情况也认为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齐平。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6的折弯部62与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之间也可以无固定连接关系,也即两者之间无连接胶层,两者可以直接接触。此时,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彼此平行,且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相对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少许凸出,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和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设置有胶层之后的高度齐平,以使柔性显示屏6仍可以获得平面支撑,这种情况也认为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齐平。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可以包括靠近第一支撑板524的平面部分和远离第一支撑板524的弧面部分,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为平面,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的平面部分共面、或者平行且有少许错位,这种情况也认为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齐平。在本实施例中,壳体装置5可以支撑柔性显示屏6呈现3D显示效果。
其中,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第二壳体53的支撑面531、以及这两者与柔性显示屏6之间的连接关系等的相关设计,可以与上述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以及这两者与柔性显示屏6之间的连接关系等的技术方案相同,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9,图99是图94所示电子设备300的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相对设置、且在靠近中壳521的方向上彼此远离。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相对设置,也即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呈现面对面的位置关系,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相对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倾斜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524和第二支撑板525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容屏空间用于容置柔性显示屏6,壳体装置5对柔性显示屏6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柔性显示屏6因折叠机构52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柔性显示屏6的可靠性较高。
示例性的,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相对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倾斜,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相对第二壳体53的支撑面531倾斜,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与第二壳体53的支撑面531平行。此时,柔性显示屏6的第一非折弯部61与第二非折弯部63能够相互靠近至合拢状态,折弯部62弯折成水滴状。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98和图99,中壳521具有外观面5211,外观面5211背向第一支撑板524和第二支撑板525设置,外观面5211也即为中壳521的外侧面。如图98所示,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打开状态时,中壳521位于第一固定槽512和第二固定槽532,第一壳体51及第二壳体53遮盖中壳521的外观面5211。如图99所示,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闭合状态时,中壳521部分伸出第一固定槽512和第二固定槽532,中壳521的外观面5211相对第一壳体51及第二壳体53露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3能够在处于打开状态时,从壳体装置5的背侧(也即背向柔性显示屏6的一侧)遮挡中壳521,此时,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同样能够从壳体装置5的背侧遮挡折叠机构52的其他部件,使得壳体装置5实现背侧自遮蔽,从而对折叠机构52进行保护,并且壳体装置5及电子设备300的外观完整,外观体验较佳,防水、防尘性能较好。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壳体51、第二壳体53以及中壳521共同形成壳体装置5和电子设备300的外观件,因此壳体装置5和电子设备300能够在闭合状态中实现背侧自遮蔽,有利于提高外观完整性,且防水、防尘性能较好。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9所示,中壳521的外观面5211包括第一弧面部分5211a、平面部分5211b以及第二弧面部分5211c,第一弧面部分5211a和第二弧面部分5211c分别连接于平面部分5211b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外观面5211形成类似弧面的形状,有助于提高电子设备3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外观体验和握持体验。此外,外观面5211的中部为平面部分5211b,使得中壳521的厚度(在垂直于平面部分5211b的方向上的尺寸)较小,壳体装置5处于打开状态时的整体厚度较小、处于闭合状态时的整体宽度较小,有利于电子设备300的小型化和轻薄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外观面5211也可以为弧面或其他光滑曲面。
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装置5还可以包括顶侧端盖(图中未示出)和底侧端盖(图中未示出),顶侧端盖位于折叠机构52的顶侧,底侧端盖位于折叠机构52的底侧。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打开状态时,顶侧端盖从壳体装置5的顶侧遮挡中壳521,底侧端盖从壳体装置5的底侧遮挡中壳521;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闭合状态时,中壳521未伸出第一固定槽512和第二固定槽532的部分,被顶侧端盖从壳体装置5的顶侧进行遮挡,被底侧端盖从壳体装置5的底侧进行遮挡。示例性的,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时,折叠机构52的其他部件可以由顶侧端盖从壳体装置5的顶侧进行遮挡、由底侧端盖从壳体装置5的底侧进行遮挡,也可以由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3从壳体装置5的顶侧和底侧进行遮挡。故而,壳体装置5能够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中,对折叠机构52进行全方位遮蔽,使得壳体装置5能够更好地实现自遮蔽。
其中,顶侧端盖和底侧端盖可以为中壳521的一部分,也可以为与中壳521相互独立的部件、并连接折叠机构52,也可以为与中壳521相互独立的部件、并连接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3。本申请不对顶侧端盖及底侧端盖的具体结构及安装方式进行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00和图101,图100是图95所示折叠机构52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01是图100所示折叠机构52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1所示折叠机构52所处视角相对图100所示折叠机构52所处视角进行了左右翻转。折叠机构52包括中壳521、第一固定架522、第二固定架523、第一支撑板524、第二支撑板525、第三固定架5261、第四固定架5262、第一摆臂527、第二摆臂528以及同步组件529。
其中,第一固定架522和第二固定架523可以共同形成第一连接架组件。示例性的,第一连接架组件可以作为折叠机构52的底部连接组件。折叠机构52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架组件,第二连接架组件可以作为折叠机构52的顶部连接组件。第一连接架组件和第二连接架组件均连接中壳521、第一支撑板524以及第二支撑板525。其中,第二连接架组件与第一连接架组件可以为镜面对称结构。示例性的,第二连接架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架522’和第二固定架523’,第二连接架组件的各部件结构、各部件与中壳521、第一支撑板524以及第二支撑板525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对应地参考第一连接架组件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机构52也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架组件和其他连接架组件,其他连接架组件的结构可以与第一连接架组件的结构相同或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其中,第三固定架5261、第四固定架5262、第一摆臂527、第二摆臂528以及同步组件529可以形成同步连接组件。示例性的,同步连接组件位于第一连接架组件与第二连接架组件之间,同步连接组件连接中壳521、第一支撑板524以及第二支撑板525。其中,同步连接组件的数量可以为一组或多组,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其中,第一连接架组件的第一固定架522、同步连接组件的第三固定架5261及第二连接架组件的第一固定架522’可以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件,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件的多个部分;第一连接架组件的第二固定架523、同步连接组件的第四固定架5262及第二连接架组件的第二固定架523’可以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件,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件的多个部分。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2,图102是图100所示第一固定架522和第二固定架523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固定架522包括第一固定本体522a、第一弧形臂522b以及连接于第一固定本体522a与第一弧形臂522b之间的第一连接臂522c。第一固定本体522a包括顶面5221、底面5222、第一侧面5223及第二侧面5224,顶面5221与底面5222相背设置,第一侧面5223与第二侧面5224相背设置,第一侧面5223和第二侧面5224位于顶面5221与底面5222之间。顶面5221包括相对底面5222倾斜的倾斜区域,顶面5221的倾斜区域与底面5222在靠近第二侧面5224的方向上相互靠近。第一弧形臂522b位于第二侧面5224远离第一侧面5223的一侧。示例性的,第一连接臂522c连接第二侧面5224与第一弧形臂522b。第一弧形臂522b的圆心位置位于第一弧形臂522b的顶侧。
其中,第一固定本体522a设有第一滑槽5225。其中,第一滑槽5225在第二侧面5224形成开口。示例性的,第一滑槽5225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对底面5222倾斜设置,两者之间形成夹角。在靠近第二侧面5224的方向上,第一滑槽5225的延伸方向与底面5222彼此靠近。示例性的,第一固定本体522a还可以设有第一活动缺口5226,第一活动缺口5226连通第一滑槽5225且在顶面5221处形成开口。其中,第一固定本体522a还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紧固孔5227。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2所示,第二固定架523包括第二固定本体523a、第二弧形臂523b以及连接于第二固定本体523a与第二弧形臂523b之间的第二连接臂322c。第二固定本体523a包括顶面5231、底面5232、第一侧面5233及第二侧面5234,顶面5231与底面5232相背设置,第一侧面5233与第二侧面5234相背设置,第一侧面5233和第二侧面5234位于顶面5231与底面5232之间。顶面5231包括相对底面5232倾斜的倾斜区域,顶面5231的倾斜区域与底面5232在靠近第二侧面5234的方向上相互靠近。第二弧形臂523b位于第二侧面5234远离第一侧面5233的一侧。示例性的,第二连接臂322c连接第二侧面5234与第二弧形臂523b。第二弧形臂523b的圆心位置位于第二弧形臂523b的顶侧。
其中,第二固定本体523a设有第二滑槽5235。其中,第二滑槽5235在第二侧面5234形成开口。示例性的,第二滑槽5235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对底面5232倾斜设置,两者之间形成夹角。在靠近第二侧面5234的方向上,第二滑槽5235的延伸方向与底面5232彼此靠近。示例性的,第二固定本体523a还可以设有第二活动缺口5236,第二活动缺口5236连通第二滑槽5235且在顶面5231形成开口。其中,第二固定本体523a还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紧固孔5237。
其中,第一固定架522和第二固定架523可以为相同结构、镜面对称结构、部分镜面对称结构、中心对称结构、部分中心对称结构或者不同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本申请中,两个结构为部分镜面对称结构是指这两个结构的部分区域镜面对称、另一部分区域不进行限定,两个结构为部分中心对称结构是指这两个结构的部分区域中心对称、另一部分区域不进行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3,图103是图100所示第三固定架5261和第四固定架5262的结构示意图。第三固定架5261包括顶面5261a、底面5261b、第一侧面5261c及第二侧面5261d,顶面5261a与底面5261b相背设置,第一侧面5261c与第二侧面5261d相背设置,第一侧面5261c和第二侧面5261d位于顶面5261a与底面5261b之间。顶面5261a包括相对底面5261b倾斜的倾斜区域,顶面5261a的倾斜区域与底面5261b在靠近第二侧面5261d的方向上相互靠近。
其中,第三固定架5261设有第三滑槽5261e。其中,第三滑槽5261e可以在第二侧面5261d形成开口。示例性的,第三滑槽5261e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对底面5261b倾斜设置,两者之间形成夹角。在靠近第二侧面5261d的方向上,第三滑槽5261e的延伸方向与底面5261b彼此靠近。示例性的,第三固定架5261还可以设有第三活动缺口5261f,第三活动缺口5261f连通第三滑槽5261e且在顶面5261a形成开口。其中,第三固定架5261还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三紧固孔5261g。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3所示,第四固定架5262包括顶面5262a、底面5262b、第一侧面5262c及第二侧面5262d,顶面5262a与底面5262b相背设置,第一侧面5262c与第二侧面5262d相背设置,第一侧面5262c和第二侧面5262d位于顶面5262a与底面5262b之间。顶面5262a包括相对底面5262b倾斜的倾斜区域,顶面5262a的倾斜区域与底面5262b在靠近第二侧面5262d的方向上相互靠近。
其中,第四固定架5262设有第四滑槽5262e。其中,第四滑槽5262e可以在第二侧面5262d形成开口。示例性的,第四滑槽5262e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对底面5262b倾斜设置,两者之间形成夹角。在靠近第二侧面5262d的方向上,第四滑槽5262e的延伸方向与底面5262b彼此靠近。示例性的,第四固定架5262还可以设有第四活动缺口5262f,第四活动缺口5262f连通第四滑槽5262e且在顶面5262a形成开口。其中,第四固定架5262还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第四紧固孔5262g。
在本申请中,第三固定架5261和第四固定架5262可以为相同结构、镜面对称结构、部分镜面对称结构、中心对称结构、部分中心对称结构或者不同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如图97所示,第一壳体51设有多个紧固孔513。结合参阅图97和图104,图104是图95所示折叠机构52的部分机构示意图。第一固定架522和第三固定架5261固定于第一壳体51时,第一固定架522和第三固定架5261安装于第一固定槽512。第一固定架522的第一固定本体522a固定连接第一壳体51,第一弧形臂522b悬空设置,第一固定架522的第一侧面5223和底面5222面向第一固定槽512的槽壁。第三固定架5261的第一侧面5261c和底面5261b面向第一固定槽512的槽壁。第一紧固孔5227正对部分第一壳体51的紧固孔513,第三紧固孔5261g正对另一部分第一壳体51的紧固孔513,以通过紧固件(图中未示出)锁紧。示例性的,第三固定架5261的顶面5261a的倾斜区域可以与第一固定架522的顶面5221的倾斜区域齐平。
其中,第一固定架522与第一壳体51之间、和/或第三固定架5261与第一壳体51之间,还可以设置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结构,以提高彼此之间的连接稳固度。本申请对固定架与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不作严格限定。
可以理解的,第二固定架523与第二壳体53之间的连接关系及相对位置关系,与第一固定架522与第一壳体51之间的连接关系及相对位置关系相同,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第四固定架5262与第二壳体53之间的连接关系及相对位置关系,与第三固定架5261与第一壳体51之间的连接关系及相对位置关系相同,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5,图105是图100所示中壳521的结构示意图。中壳521具有内侧空间5212,中壳521的外观面5211背向内侧空间5212设置。示例性的,内侧空间5212中可以包括多个活动空间和多个避让空间。其中,活动空间用于安装折叠机构52的连接中壳521的结构件,并允许这些结构件活动;避让空间用于在折叠机构52的活动过程中,避让折叠机构52的其他结构件。示例性的,中壳521可以包括主体部分和多个配合部分,多个配合部分与主体部分配合以形成内侧空间5212的活动空间和避让空间。其中,主体部分的外侧表面可以形成中壳521的外观面5211,多个配合部分可以位于主体部分的内侧且固定连接主体部分。本申请实施例不对主体部分和配合部分的部件结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式等进行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05和图106,图106是图105所示中壳521沿C-C处剖开的截面示意图。中壳521具有第一弧形槽5212a和第二弧形槽5212b。第一弧形槽5212a和第二弧形槽5212b为内侧空间5212的一部分。第一弧形槽5212a连通中壳521一侧的外部空间,第二弧形槽5212b连通中壳521另一侧的外部空间。其中,第一弧形槽5212a和第二弧形槽5212b可以并排设置,也可以错位设置。第一弧形槽5212a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二弧形槽5212b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05和图107,图107是图105所示中壳521沿D-D处剖开的截面示意图。中壳521具有第三弧形槽5212c和第四弧形槽5212d。第三弧形槽5212c和第四弧形槽5212d为内侧空间5212的一部分。第三弧形槽5212c连通中壳521一侧的外部空间,第四弧形槽5212d连通中壳521另一侧的外部空间。其中,第三弧形槽5212c和第四弧形槽5212d可以并排设置,也可以错位设置。第三弧形槽5212c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四弧形槽5212d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05、图108以及图109,图108是图105所示中壳521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09是图108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09所处视角相对图108所处视角进行了左右翻转。中壳521具有安装空间5212e。安装空间5212e为内侧空间5212的一部分。其中,中壳521可以包括第一部分521a和第二部分521b,第二部分521b固定于第一部分521a,以形成安装空间5212e。示例性的,中壳521的第一部分521a可以为主体部分,第二部分521b为配合部分。例如,第一部分521a形成凹槽5212k,第二部分521b安装于凹槽5212k,且罩住凹槽5212k,第二部分521b面向凹槽的表面和凹槽5212k的壁面共同围设出安装空间5212e。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中壳521的安装空间5212e也可以采用构成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示例性的,请结合参阅图108至图110,图110是图105所示中壳521沿E-E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10中示意出中壳521沿E-E处分割为两部分,这两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安装空间5212e可以包括主体空间5212f、多个第一转轴槽5212g、多个第二转轴槽5212j以及两个避让缺口(5212h、5212i)。多个第一转轴槽5212g位于主体空间5212f的一端且连通主体空间5212f,多个第二转轴槽5212j位于主体空间5212f的另一端且连通主体空间5212f。多个第一转轴槽5212g中的每个第一转轴槽5212g均与一个第二转轴槽5212j成对设置,换言之,多个第一转轴槽5212g与多个第二转轴槽5212j一一对应设置。两个避让缺口(5212h、5212i)分别位于主体空间5212f的两侧且连通主体空间5212f,两个避让缺口(5212h、5212i)分别使主体空间5212f连通至中壳521两侧的外部空间。其中,安装空间5212e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以理解的是,主体空间5212f、多个第一转轴槽5212g、多个第二转轴槽5212j以及两个避让缺口(5212h、5212i)均是由中壳521的第一部分521a和第二部分521b共同形成的。但是各空间的主要形状可以由第一部分521a和第二部分521b中的一部分构成,其余形状由另一部分构成。示例性的,多个第一转轴槽5212g和多个第二转轴槽5212j主要形状可以由中壳521的第二部分521b构成。主体空间5212f的部分形状由第一部分521a构成,另一部分形状由第二部分521b构成。两个避让缺口(5212h、5212i)的主要形状可以由中壳521的第一部分521a构成。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05和图111,图111是图96所示折叠机构5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11示意出折叠机构52的部分中壳521、第一固定架522及第二固定架523。其中,图111所示结构处于打开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机构52处于打开状态、或者折叠机构52的部分结构处于打开状态,均对应于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打开状态。
第一固定架522的第一弧形臂522b安装于中壳521的第一弧形槽5212a,以使第一固定架522转动连接中壳521。第一固定架522的第一固定本体522a位于中壳521的外侧。第二固定架523的第二弧形臂523b安装于中壳521的第二弧形槽5212b,以使第二固定架523转动连接中壳521。第二固定架523的第二固定本体523a位于中壳521的外侧。
其中,请结合参阅图112和图113,图112是图111所示结构沿F-F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图113是图112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机构52或折叠机构52的部分结构(例如图113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均对应于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闭合状态。
第一弧形臂522b安装于第一弧形槽5212a,转动连接中壳521;第二弧形臂523b安装于第二弧形槽5212b,转动连接中壳521。如图112所示,在打开状态中,第一弧形臂522b可以完全转入第一弧形槽5212a,第二弧形臂523b可以完全转入第二弧形槽5212b,使得第一固定本体522a和第二固定本体523a分别位于中壳521的两侧,第一固定架522与第二固定架523处于打开位置。如图113所示,在闭合状态中,第一弧形臂522b部分转出第一弧形槽5212a,第二弧形臂523b部分转出第二弧形槽5212b,使得第一固定本体522a和第二固定本体523a相互靠近且均位于中壳521的同一侧,第一固定架522与第二固定架523处于闭合位置。
请结合参阅图114和图115,图114是图93所示电子设备300沿H-H处剖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15是图94所示电子设备300沿I-I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第一固定架522固定连接第一壳体51且转动连接中壳521,第二固定架52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53且转动连接中壳521。其中,第一固定架522的第一固定本体522a固定连接第一壳体51,第一固定架522的第一弧形臂522b安装于中壳521的第一弧形槽5212a,第一固定架522与中壳521之间通过虚拟轴实现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523的第二固定本体523a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3,第二固定架523的第二弧形臂523b安装于中壳521的第二弧形槽5212b,第二固定架523与中壳521之间通过虚拟轴实现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装置5的折叠机构52的主运动机构为第一固定架522及第二固定架523与中壳521之间的单级转动连接,零件数量少,零件配合关系简单,机构自由度为1,尺寸链短,累积误差小,因此折叠机构52的主运动机构的控制精度高。由于第一壳体5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架522,第二壳体33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架523,此折叠机构52的主运动机构的控制精度高,因此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32相对中壳521转动时的转动精度较高,有利于提高应用该壳体装置5的电子设备300的用户使用体验。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16和图117,图116是图100所示第一支撑板524和第二支撑板525的结构示意图,图117是图116所示第一支撑板524和第二支撑板525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支撑板524包括第一板体5242、第一活动部5243以及第一转动部5244。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形成于第一板体5242,第一活动部5243和第一转动部5244固定于第一板体5242。其中,第一板体5242具有固定面5245,第一板体5242的固定面5245背向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设置。换言之,第一板体5242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板面,其中一个板面形成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另一个板面形成固定面5245。
示例性的,如图117所示,第一板体5242具有第一避让缺口5246,第一避让缺口5246贯穿第一板体5242。第一转动部5244为弧形臂,第一转动部5244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板体5242的固定面5245,另一端位于第一避让缺口5246。此时,第一避让缺口5246既用于收容部分第一转动部5244,还能够用于避让其他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5244的另一端也可以不伸入第一避让缺口5246,而处于靠近第一避让缺口5246的位置。
示例性的,如图117所示,第一活动部5243固定于第一板体5242的固定面5245。其中,第一活动部5243可以包括基座5243a和转轴5243b,基座5243a固定于固定面5245,转轴5243b包括两部分,转轴5243b的两部分分别固定于基座5243a的两侧。其中,第一支撑板524还可以包括第一加强部5247,第一加强部5247固定于固定面5245,且两端分别连接基座5243a和第一转动部5244,以提高第一活动部5243及第一转动部5244与第一板体5242的连接强度,使得第一支撑板524的结构强度较高。
其中,第一支撑板524的第一活动部5243、第一转动部5244及第一加强部5247共同形成连接结构。示例性的,如图116所示,第一支撑板524可以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结构。第一板体5242的第一避让缺口5246的数量与多个连接结构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其中,第一支撑板524的第一板体5242还可以具有与第一避让缺口5246间隔设置的多个避让缺口,用于避让其他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6和图117所示,第二支撑板525包括第二板体5252、第二活动部5253以及第二转动部5254。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形成于第二板体5252,第二活动部5253和第二转动部5254固定于第二板体5252。其中,第二板体5252具有固定面5255,第二板体5252的固定面5255背向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设置。换言之,第二板体5252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板面,其中一个板面形成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另一个板面形成固定面5255。
示例性的,如图117所示,第二板体5252具有第二避让缺口5256,第二避让缺口5256贯穿第二板体5252。第二转动部5254为弧形臂,第二转动部5254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板体5252的固定面5255,另一端位于第二避让缺口5256。此时,第二避让缺口5256既用于收容部分第二转动部5254,还能够用于避让其他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动部5254的另一端也可以不伸入第二避让缺口5256,而处于靠近第二避让缺口5256的位置。
示例性的,如图117所示,第二活动部5253固定于第二板体5252的固定面5255。其中,第二活动部5253可以包括基座5253a和转轴5253b,基座5253a固定于固定面5255,转轴5253b包括两部分,转轴5253b的两部分分别固定于基座5253a的两侧。其中,第二支撑板525还可以包括第二加强部5257,第二加强部5257固定于固定面5255,且两端分别连接基座5253a和第二转动部5254,以提高第二活动部5253及第二转动部5254与第二板体5252的连接强度,使得第二支撑板525的结构强度较高。
其中,第二支撑板525的第二活动部5253、第二转动部5254及第二加强部5257共同形成连接结构。示例性的,如图116所示,第二支撑板525可以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结构。第二板体5252的第二避让缺口5256的数量与多个连接结构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其中,第二支撑板525的第二板体5252还可以具有与第二避让缺口5256间隔设置的多个避让缺口,用于避让其他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11、图117以及图118,图118是图96所示折叠机构5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18示意出折叠机构52的部分中壳521、第一固定架522、第二固定架523、第一支撑板524及第二支撑板525,图10所示结构处于打开状态。
第一支撑板524的第一转动部5244安装于中壳521的第三弧形槽5212c,呈弧形臂的第一转动部5244能够于第三弧形槽5212c中活动,以形成弧形臂与弧形槽的虚拟轴转动连接关系,使得第一支撑板524的第一转动部5244转动连接中壳521。第一支撑板524的第一活动部5243安装于第一固定架522的第一滑槽5225,第一支撑板524的第一活动部5243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522。
第二支撑板525的第二转动部5254安装于中壳521的第四弧形槽5212d,呈弧形臂的第二转动部5254能够于第四弧形槽5212d中活动,以形成弧形臂与弧形槽的虚拟轴转动连接关系,使得第二支撑板525的第二转动部5254转动连接中壳521。第二支撑板525的第二活动部5253安装于第二固定架523的第二滑槽5235,第二支撑板525的第二活动部5253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523。
具体的,请结合参阅图119和图120,图119是图118所示结构沿G-G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图120是图119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19对应于打开状态,图120对应于闭合状态。第一支撑板524的第一转动部5244安装于第三弧形槽5212c,转动连接中壳521;第一活动部5243安装于第一滑槽5225,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522。第二支撑板525的第二转动部5254安装于第四弧形槽5212d,转动连接中壳521;第二活动部5253安装于第二滑槽5235,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523。
如图119所示,在打开状态中,第一固定架522和第二固定架523相对中壳521处于打开位置,第一固定架522和第二固定架523远离彼此。第一固定架522带动第一活动部5243活动至打开位置,呈弧形臂结构的第一转动部5244可以完全转入第三弧形槽5212c;第二固定架523带动第二活动部5253活动至打开位置,呈弧形臂结构的第二转动部5254可以完全转入第四弧形槽5212d。此时,第一支撑板524与第二支撑板525相对展开,处于打开位置,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齐平。
如图120所示,在闭合状态中,第一固定架522和第二固定架523相对中壳521处于闭合位置,第一固定架522和第二固定架523相互靠近。第一固定架522带动第一活动部5243活动至闭合位置,呈弧形臂结构的第一转动部5244部分转出第三弧形槽5212c;第二固定架523带动第二活动部5253活动至闭合位置,呈弧形臂结构的第二转动部5254部分转出第四弧形槽5212d。此时,第一支撑板524与第二支撑板525相对折叠,处于闭合位置,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相对设置,且在靠近中壳521的方向上彼此远离。
其中,结合图119和图120,在打开状态向闭合状态转换的过程中,第一固定架522带动第一活动部5243相对中壳521活动,第二固定架523带动第二活动部5253相对中壳521活动,第一活动部5243与第二活动部5253相互靠近,第一转动部5244与第二转动部5254远离彼此,使得第一支撑板524与第二支撑板525大致呈V形排布,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相对设置,且在靠近中壳521的方向上彼此远离。此时,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之间形成空间较大的容屏空间。
此外,第一转动部5244与中壳521之间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部5254与中壳521之间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有利于降低转动连接结构的设计难度。
此外,第一固定架522带动第一活动部5243相对中壳521活动时,第一活动部5243相对第一固定架522滑动和转动。第二固定架523带动第二活动部5253相对中壳521活动,第二活动部5253相对第二固定架523滑动和转动。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21,图121是图118所示结构沿H-H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活动部5243的转轴5243b安装于第一固定架522的第一滑槽5225,当第一固定架522带动第一活动部5243相对中壳521活动时,转轴5243b在第一滑槽5225中滑动且转动,使得第一活动部5243相对第一固定架522滑动和转动。换言之,第一活动部5243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522。第二活动部5253的转轴5253b安装于第二固定架523的第二滑槽5235,当第二固定架523带动第二活动部5253相对中壳521活动时,转轴5253b在第二滑槽5235中滑动且转动,使得第二活动部5253相对第二固定架523滑动和转动。换言之,第二活动部5253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523。
示例性的,如图120所示,折叠机构52处于在闭合状态时,在靠近中壳521的方向上,第一滑槽5225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滑槽5235的延伸方向远离彼此。此时,第一滑槽5225和第二滑槽5235的相对位置关系有利于降低折叠机构52的设计难度,提高可实现性。
请结合参阅图122和图123,图122是图93所示电子设备300沿J-J处剖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23是图94所示电子设备300沿K-K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第一支撑板524滑动连接且转动第一固定架522,并转动连接中壳521;第二支撑板525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523、并转动连接中壳521。其中,第一支撑板524的第一活动部5243安装于第一固定架522的第一滑槽5225,第一转动部5244安装于中壳521的第三弧形槽5212c。第二支撑板525的第二活动部5253安装于第二固定架523的第二滑槽5235,第二转动部5254安装于中壳521的第四弧形槽5212d。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支撑板52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固定架522和中壳521,第二支撑板52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固定架523和中壳521,因此第一支撑板524的运动轨迹受到第一固定架522和中壳521的相对位置的制约,第二支撑板525的运动轨迹受到第二固定架523和中壳521的相对位置的制约。并且,由于第一固定架522和第二固定架523与中壳521之间的相对运动的控制精度高,因此在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相对折叠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板524和第二支撑板525的运动轨迹准确,机构可靠性高。
如图122和117所示,第一壳体51、第一支撑板524、第二支撑板525及第二壳体53共同承载柔性显示屏6。如图122所示,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齐平。柔性显示屏6处于展平形态。如图123所示,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相对设置、且在靠近中壳521的方向上彼此远离。柔性显示屏6处于折叠形态,柔性显示屏6折弯的部分呈水滴状。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采用壳体装置5实现屏幕内折,电子设备300可弯折。壳体装置5的折叠机构52的主运动机构的控制精度高,组成部分数量少,配合关系及配合位置简单,组成部件易制作和组装,有利于实现量产。第一支撑板524和第二支撑板525在壳体装置5的展开或折叠过程中运动轨迹准确,能够在闭合状态中实现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且容屏空间控制精确,使得壳体装置5对柔性显示屏6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柔性显示屏6因折叠机构52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柔性显示屏6的可靠性较高。
此外,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通过折叠机构52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能够完全合拢,两者之间无缝隙或缝隙较小,使得壳体装置5的外观较为完整,实现外观自遮蔽,应用该壳体装置5的电子设备300的外观较为完整,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用户的使用体验,也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300的防水、防尘性能。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24和图125,图124是图118所示结构沿I-I处剖开的结构示意图,图125是图124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4所示,在打开状态中,第一支撑板524遮挡中壳521的部分内侧空间5212,第二支撑板525遮挡中壳521的部分内侧空间5212。此时,第一支撑板524与第二支撑板525彼此靠近,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之间的距离较小,折叠机构52采用两板式结构即可在打开状态中对柔性显示屏6的折弯部62(参阅图95)提供较为完整的平面支撑。
示例性的,在打开状态中,第一支撑板524与第二支撑板525拼接。此时,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可以拼接形成折弯区支撑面,壳体装置5的折叠机构52能够在打开状态中,通过折弯区支撑面充分支撑柔性显示屏6的折弯部62(参阅图95),使得柔性显示屏6不易在用户的按压下发生凹陷等问题,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屏6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其中,第一支撑板524与第二支撑板525拼接的情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场景:第一支撑板524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525的一部分相互连接,且连接部分之间无缝隙,第一支撑板524的另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525的另一部分之间可以形成缺口或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524与第二支撑板525整体相互连接、两者之间无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524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525的一部分相互靠近,且相互靠近的部分之间存在小缝隙,第一支撑板524的另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525的另一部分之间可以形成缺口或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524与第二支撑板525整体相互靠近,且两者之间存在小缝隙。当第一支撑板524与第二支撑板525之间存在小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524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525的一部分之间存在小缝隙时,用户按压柔性显示屏6对应于该缝隙的区域,柔性显示屏6的对应区域也不会出现明显凹坑,折弯区支撑面能够为柔性显示屏6提供强力支撑。
其中,当第一支撑板524与第二支撑板525之间存在缺口或缝隙、或者第一支撑板524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525的一部分之间存在缺口或缝隙时,可以通过优化折叠机构52的部件尺寸和形状,尽量减小缺口或缝隙的面积,使得柔性显示屏6对应于缺口或缝隙的区域可能在用户的按压下稍微下陷,但是仍不会产生明显凹坑。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6可以在朝向壳体装置3的一侧设置可弯曲且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支撑板或补强板,支撑板或补强板至少覆盖第一支撑板524与第二支撑板525之间的缺口或缝隙,以提高柔性显示屏6的抗按压强度。
其中,第一支撑板524和第二支撑板525上的缺口可以包括避让缺口,用于避免第一支撑板524和第二支撑板525在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与中壳521或者其他结构发生干涉,也即用于实现避让,从而提高折叠机构52和壳体装置5的运动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524的避让缺口和第二支撑板525的避让缺口合并,折弯区支撑面为异形面。
其中,折叠机构52还可以包括可弯折钢片,可弯折钢片可以位于第一支撑板524和第二支撑板525上方,且覆盖第一支撑板524与第二支撑板525之间的缺口或缝隙,以为柔性显示屏6提供更平整和完整的支撑环境,提高用户的按压使用体验。
如图125所示,在闭合状态中,第一支撑板524部分伸入中壳521的内侧空间5212,第二支撑板525部分伸入中壳521的内侧空间5212。此时,第一支撑板524与第二支撑板525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容屏空间在靠近中壳521的方向上空间逐渐变大。
在本实施例中,中壳521的内侧空间5212中位于第一支撑板524与第二支撑板525之间的部分空间被释放,形成容屏空间的一部分,柔性显示屏6(参阅图99)可以部分伸入中壳521的内侧空间5212,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得电子设备300的部件排布更为紧凑,有利于电子设备300的小型化。
请结合参阅图126和图127,图126是图93所示电子设备300沿N-N处剖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27是图94所示电子设备300沿O-O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26所示,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打开状态时,中壳521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固定槽512,中壳521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固定槽532,第一壳体51及第二壳体53遮盖中壳521的外观面5211。如图127所示,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闭合状态时,中壳521部分伸出第一固定槽512和第二固定槽532,中壳521的外观面5211相对第一壳体51及第二壳体53露出。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装置5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切换的过程中,中壳521相对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3逐渐露出或逐渐被隐藏,三者相配合能够实现壳体装置5和电子设备300的背侧自遮蔽,提高了外观完整性和防水、防尘性能。
如图126所示,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524遮盖中壳521的部分内侧空间5212,第二支撑板525遮盖部分内侧空间5212。此时,第一支撑板524与第二支撑板525彼此靠近,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之间的距离较小,折叠机构52采用两板式结构即可在打开状态中对柔性显示屏6的折弯部62提供较为完整的平面支撑。示例性的,壳体装置5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524与第二支撑板525拼接,以更好地为柔性显示屏6提供强力支撑。
如图127所示,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524部分伸入中壳521的内侧空间5212,第二支撑板525部分伸入内侧空间5212。此时,中壳521的内侧空间5212中位于第一支撑板524与第二支撑板525之间的部分空间被释放,形成容屏空间,柔性显示屏6可以部分伸入中壳521的内侧空间5212,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得电子设备300的部件排布更为紧凑,有利于电子设备300的小型化。
综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12和图113所示,由于第一固定架522转动连接中壳521,第二固定架523转动连接中壳521,因此在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相对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中,第一固定架522与中壳521的相对运动轨迹确定,第二固定架523与中壳521的相对运动轨迹确定。如图119和图120所示,由于第一支撑板524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522、并转动连接中壳521,第一支撑板524的运动轨迹受第一固定架522和中壳521制约,第二支撑板525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523、并转动连接中壳521,第二支撑板525的运动轨迹受第二固定架523和中壳521制约,在第一固定架522和第二固定架523相对中壳521的运动轨迹确定的情况下,第一支撑板524和第二支撑板525的运动轨迹精确,因此能够在闭合状态中自动避让,形成容屏空间,且容屏空间控制精确,使得壳体装置5对柔性显示屏6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柔性显示屏6因折叠机构52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柔性显示屏6的可靠性较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524的第一转动部5244与中壳521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可以有一处或多处,第一活动部5243与第一固定架522之间的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结构可以有一处或多处。第二支撑板525的第二转动部5254与中壳521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可以有一处或多处,第二活动部5253与第二固定架523之间的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结构可以有一处或多处。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转动部5244与中壳521之间也可以通过实体轴实现转动连接,第一活动部5243与第一固定架522之间也可以通过转接块实现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部5254与中壳521之间也可以通过实体轴实现转动连接,第二活动部5253与第二固定架523之间也可以通过转接块实现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不对上述连接关系的具体实现结构作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28至图130,图128是图100所示第一摆臂527、第二摆臂528以及同步组件529的结构示意图,图129是图128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130是图129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30所处视角相对图129所示视角进行了上下翻转。
第一摆臂527包括活动端5271和转动端5272。第一摆臂527还可以包括连接活动端5271和转动端5272的连接段5273。其中,第一摆臂527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一摆臂527的活动端5271包括转轴5271a。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包括齿轮部5272a、多个第一凸起5272b及多个第二凸起5272c,齿轮部5272a可以设有转轴孔,多个第一凸起5272b和多个第二凸起5272c相背设置地位于齿轮部5272a的两端,多个第一凸起5272b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一凸起5272b环绕齿轮部5272a的转轴孔设置,多个第二凸起5272c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二凸起5272c环绕齿轮部5272a的转轴孔设置。
第二摆臂528包括活动端5281和转动端5282。第二摆臂528还可以包括连接活动端5281和转动端5282的连接段5283。其中,第二摆臂528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二摆臂528的活动端5281包括转轴5281a。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包括齿轮部5282a、多个第一凸起5282b及多个第二凸起5282c,齿轮部5282a可以设有转轴孔,多个第一凸起5282b和多个第二凸起5282c相背设置地位于齿轮部5282a的两端,多个第一凸起5282b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一凸起5282b环绕齿轮部5282a的转轴孔设置,多个第二凸起5282c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二凸起5282c环绕齿轮部5282a的转轴孔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8至图130所示,同步组件529包括多个同步齿轮5291,多个同步齿轮5291彼此啮合,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通过多个同步齿轮5291啮合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示例性的,多个同步齿轮5291可以排成一串,相邻的两个同步齿轮5291彼此啮合,位于端部的两个同步齿轮5291分别啮合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和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与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通过多个同步齿轮5291连接,使得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的转动角度与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的转动角度,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使得第一摆臂527与第二摆臂528相对中壳521的转动动作保持同步,也即同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示例性的,同步齿轮5291包括齿轮部5291a、多个第一凸起5291b及多个第二凸起5291c,齿轮部5291a可以设有转轴孔,多个第一凸起5291b和多个第二凸起5291c相背设置地位于齿轮部5291a的两端,多个第一凸起5291b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一凸起5291b环绕齿轮部5291a的转轴孔设置,多个第二凸起5291c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二凸起5291c环绕齿轮部5291a的转轴孔设置。其中,同步齿轮529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一些实施例中,同步组件529还包括第一卡位件5292、第二卡位件5293、固定板5294、弹性件5295、第一转接轴5296、第二转接轴5297以及多个第三转接轴5298。第一卡位件5292位于弹性件5295与同步齿轮5291之间。第二卡位件5293位于同步齿轮5291远离第一卡位件5292的一侧,固定板5294位于弹性件5295远离第一卡位件5292的一侧。第二卡位件5293、多个同步齿轮5291、第一卡位件5292、弹性件5295以及固定板5294沿平行于壳体装置5的转动中心的方向依次排布。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和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位于第一卡位件5292与第二卡位件5293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9和图130所示,第一卡位件5292包括第一卡位板5292a及多个第一凸块组5292b,多个第一凸块组5292b固定于第一卡位板5292a的同一侧表面。第一卡位板5292a包括多个第一通孔5292c,多个第一通孔5292c彼此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凸块组5292b与多个第一通孔5292c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一凸块组5292b均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凸块5292d,多个第一凸块5292d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一凸块5292d环绕第一通孔5292c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凸块5292d之间形成卡位槽。其中,第一卡位件5292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9和图130所示,第二卡位件5293包括第二卡位板5293a及多个第二凸块组5293b,多个第二凸块组5293b固定于第二卡位板5293a的同一侧表面。第二卡位板5293a包括多个第二通孔5293c,多个第二通孔5293c彼此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凸块组5293b与多个第二通孔5293c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二凸块组5293b均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凸块5293d,多个第二凸块5293d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二凸块5293d环绕第二通孔5293c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凸块5293d之间形成卡位槽。其中,第二卡位件529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9和图130所示,固定板5294可以呈板体结构。固定板5294包括多个第三通孔5294a,多个第三通孔5294a彼此间隔设置。示例性的,多个第一通孔5292c、多个第二通孔5293c以及多个第三通孔5294a的排布形状及排布间距可以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8至图130所示,弹性件5295包括多个弹簧5295a。第一转接轴5296插接第二卡位件5293、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第一卡位件5292、其中一个弹簧5295a以及固定板5294。其中,第一转接轴5296穿过第二卡位件5293的一个第二通孔5293c、第一摆臂527的转轴孔、第一卡位件5292的一个第一通孔5292c、其中一个弹簧5295a的内侧空间以及固定板5294的一个第三通孔5294a。其中,第一转接轴5296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转接轴5296的第一端部靠近第二卡位件5293且相对第二卡位件5293凸出,第一转接轴5296的第二端部靠近固定板5294且相对固定板5294凸出。示例性的,第一转接轴5296的第一端部可以设有限位凸缘5296a,限位凸缘5296a位于第二卡位件5293远离第一卡位件5292的一侧,限位凸缘5296a可以抵持第二卡位件5293,用于实现限位。第一转接轴5296的第一端部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固定板5294。弹簧5295a处于压缩状态。
第三转接轴5298的数量与同步齿轮5291的数量相同,第三转接轴5298、同步齿轮5291及多个弹簧5295a中的部分弹簧5295a一一对应设置。第三转接轴5298插接第二卡位件5293、同步齿轮5291、第一卡位件5292、另一个弹簧5295a以及固定板5294。其中,第三转接轴5298穿过第二卡位件5293的另一个第二通孔5293c、同步齿轮5291的转轴孔、第一卡位件5292的另一个第一通孔5292c、另一个弹簧5295a的内侧空间以及固定板5294的另一个第三通孔5294a。其中,第三转接轴5298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三转接轴5298的第一端部靠近第二卡位件5293且相对第二卡位件5293凸出,第三转接轴5298的第二端部靠近固定板5294且相对固定板5294凸出。示例性的,第三转接轴5298的第一端部可以设有限位凸缘5298a,限位凸缘5298a位于第二卡位件5293远离第一卡位件5292的一侧,限位凸缘5298a可以抵持第二卡位件5293,用于实现限位。第三转接轴5298的第一端部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固定板5294。弹簧5295a处于压缩状态。
第二转接轴5297插接第二卡位件5293、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第一卡位件5292、另一个弹簧5295a以及固定板5294。其中,第二转接轴5297穿过第二卡位件5293的另一个第二通孔5293c、第二摆臂528的转轴孔、第一卡位件5292的另一个第一通孔5292c、另一个弹簧5295a的内侧空间以及固定板5294的另一个第三通孔5294a。其中,第二转接轴5297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二转接轴5297的第一端部靠近第二卡位件5293且相对第二卡位件5293凸出,第二转接轴5297的第二端部靠近固定板5294且相对固定板5294凸出。示例性的,第二转接轴5297的第一端部可以设有限位凸缘5297a,限位凸缘5297a位于第二卡位件5293远离第一卡位件5292的一侧,限位凸缘5297a可以抵持第二卡位件5293,用于实现限位。第二转接轴5297的第一端部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固定板5294。弹簧5295a处于压缩状态。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8至图130所示,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同步齿轮5291及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排布成弧形。示例性的,第一卡位件5292的多个第一通孔5292c排布成弧形,第一卡位板5292a可以呈弧形或近弧形;第二卡位件5293的多个第二通孔5293c排布成弧形,第二卡位板5293a可以呈弧形或近弧形;固定板5294的多个第三通孔5294a排布成弧形,固定板5294可以呈弧形或近弧形。通过第一通孔5292c、第二通孔5293c以及第三通孔5294a的位置,限定第一转接轴5296、第三转接轴5298及第二转接轴5297的位置,使得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同步齿轮5291及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排布成弧形。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8至图130所示,第一摆臂527的多个第一凸起5272b与其中一个第一凸块组5292b的多个第一凸块5292d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第一摆臂527的多个第二凸起5272c与其中一个第二凸块组5293b的多个第二凸块5293d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同步齿轮5291的多个第一凸起5272b与另一个第一凸块组5292b的多个第一凸块5292d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同步齿轮5291的多个第二凸起5272c与另一个第二凸块组5293b的多个第二凸块5293d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第二摆臂528的多个第一凸起5272b与另一个第一凸块组5292b的多个第一凸块5292d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第二摆臂528的多个第二凸起5272c与另一个第二凸块组5293b的多个第二凸块5293d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以及同步齿轮5291均卡接第一卡位件5292和第二卡位件5293,形成卡接结构,使得第一摆臂527和第二摆臂528能够在某些位置停留。
此外,弹性件5295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件5295产生的弹性力将第一卡位件5292抵向同步齿轮5291。此时,第一卡位件5292与第二卡位件5293配合压紧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同步齿轮5291以及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使得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同步齿轮5291以及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与第一卡位件5292及第二卡位件5293之间的卡接结构稳定。
其中,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以及同步齿轮5291相对第一卡位件5292和第二卡位件5293转动时,多个第一凸起5272b与多个第一凸块5292d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能够形成不同的卡接结构,多个第二凸起5272c与多个第二凸块5293d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能够形成不同的卡接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8至图130所示,第一卡位件5292与第二卡位件5293可以为镜面对称结构,第一摆臂527的多个第一凸起5272b与多个第二凸起5272c可以为镜面对称结构,第二摆臂528的多个第一凸起5272b与多个第二凸起5272c可以为镜面对称结构,同步齿轮5291的多个第一凸起5272b与多个第二凸起5272c可以为镜面对称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31至图133,图131是图96所示折叠机构5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32是图96所示折叠机构52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33是图96所示折叠机构52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31示意出中壳521、第三固定架5261、第四固定架5262、第一摆臂527、第二摆臂528以及同步组件529的组装结构。其中,如图131所示,中壳521可以包括第一部分521a和第二部分521b,图132示意出中壳521的第一部分521a与其他结构的组装结构,图133示意出中壳521的第二部分521b与其他结构的组装结构。图131至图133中,折叠机构52处于打开状态。在打开状态中,第三固定架5261和第四固定架5262相对展开,分别位于中壳521的两侧,处于打开位置。
如图131所示,第一摆臂527的一端连接中壳521,另一端连接第三固定架5261。第二摆臂528的一端连接中壳521,另一端连接第四固定架5262。同步组件529安装于中壳521,同步组件529连接第一摆臂527的一端和第二摆臂528的一端。其中,中壳521的第二部分521b遮挡第一摆臂527的部分结构、同步组件529的部分结构以及第二摆臂528的部分结构。
如图132所示,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安装于中壳521的安装空间5212e,第一摆臂527的活动端5271安装于第三固定架5261的第三滑槽5261e,第一摆臂527连接在中壳521与第三固定架5261之间。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安装于中壳521,第二摆臂528的活动端5281安装于第四固定架5262的第四滑槽5262e,第二摆臂528连接在中壳521与第四固定架5262之间。同步组件529安装于中壳521的安装空间5212e,同步组件529连接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与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
其中,结合参阅图130和图132,第一摆臂527的活动端5271的转轴5271a可以安装于第三滑槽5261e,且能够在第三滑槽5261e中滑动和转动,使得第一摆臂527的活动端5271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5261。第二摆臂528的活动端5281的转轴5281a可以安装于第四滑槽5262e,且能够在第四滑槽5262e中滑动和转动,使得第二摆臂528的活动端5281滑其中,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5262。
其中,结合参阅图110和图132,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可以安装于中壳521的安装空间5212e的主体空间5212f,第一摆臂527的活动端5271可以通过避让缺口5212h伸出至中壳521的外侧。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可以安装于中壳521的安装空间5212e的主体空间5212f,第二摆臂528的活动端5281可以通过避让缺口5212i伸出至中壳521的外侧。同步组件529安装于主体空间5212f。
其中,结合参阅图110和图133,同步组件529的第一转接轴5296的两端分别装入成对的一个第一转轴槽5212g和一个第二转轴槽5212j,第一转接轴5296穿过主体空间5212f。第一转接轴5296插接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转动连接中壳521。第二转接轴5297的两端分别装入成对的另一个第一转轴槽5212g和另一个第二转轴槽5212j,第二转接轴5297穿过主体空间5212f。第二转接轴5297插接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转动连接中壳521。第三转接轴5298的两端分别装入成对的另一个第一转轴槽5212g和另一个第二转轴槽5212j,第三转接轴5298穿过主体空间5212f。第三转接轴5298插接同步齿轮5291,同步齿轮5291转动连接中壳521。
其中,如图132和图133所示,第二卡位件5293、多个同步齿轮5291、第一卡位件5292、弹性件5295以及固定板5294可以安装于主体空间5212f。
其中,请结合参阅图134和图135,图134是图131所示结构沿G-G剖开的结构示意图,图135是图134所示结构在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摆臂527的活动端5271安装于第三滑槽5261e,以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5261。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通过第一转接轴5296转动连接中壳521。第二摆臂528的活动端5281安装于第四滑槽5262e,以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5262。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通过第二转接轴5297转动连接中壳521。相邻的同步齿轮5291彼此啮合,每个同步齿轮5291均通过第三转接轴5298转动连接中壳521。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通过多个同步齿轮5291啮合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固定架5261和第四固定架5262相对中壳521转动时,带动第一摆臂527和第二摆臂528相对中壳转动,由于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通过多个同步齿轮5291啮合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因此第一摆臂527和第二摆臂528相对中壳521转动的动作同步,两者同步地相互靠近或远离彼此,提升了机构操作体验。
此外,由于第一卡位件5292固定安装于中壳521(如图132所示),因此在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相对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摆臂527和第二摆臂528相对第一卡位件5292转动,同步齿轮5291随第一摆臂527和第二摆臂528相对第一卡位件5292转动,同步齿轮5291与第一卡位件5292之间形成不同的卡接结构。
示例性的,当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卡位件5292与同步齿轮5291形成第一卡接结构;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卡位件5292与同步齿轮5291形成第二卡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能够使同步齿轮5291相对第一卡位件5292停留在某些位置,也即使第一摆臂527和第二摆臂528相对中壳521保持一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能够更好地保持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同步组件529通过弹性件5295的弹性力,使得第一卡位件5292压紧同步齿轮5291,第一卡位件5292和同步齿轮5291之间维持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步组件529具有阻止该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的运动阻力。因此,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可以在电子设备300展开以进入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折叠以解除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阻力,使得用户能够体验到较佳的机构操作感。
其中,请再次参阅图128至图130,第一卡位件5292与同步齿轮5291处于第一卡接结构或第二卡接结构时,同步齿轮5291的多个第一凸起5291b与第一卡位件5292上的多个第一凸块5292d,呈现交错排布的卡接结构。换言之,同步齿轮5291的多个第一凸起5291b与第一卡位件5292上的凹槽(形成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凸块5292d之间),呈现凹凸配合的卡接结构。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的区别在于,同步齿轮5291相对第一卡位件5292发生了转动,同步齿轮5291上的同一个第一凸起5291b、与第一卡位件5292上的不同凹槽配合。
示例性的,第一卡位件5292与同步齿轮5291处于第一卡接结构或第二卡接结构时,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同步齿轮5291及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上的凸起、可以与第一卡位件5292及第二卡位件5293上的凸块,均呈现交错排布的卡接结构。换言之,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同步齿轮5291及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上的凸起、可以与第一卡位件5292及第二卡位件5293上的凹槽(形成于两个相邻的凸块之间),均呈现凹凸配合的卡接结构。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的区别在于,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同步齿轮5291及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相对第一卡位件5292及第二卡位件5293发生了转动,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同步齿轮5291及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上的同一个凸起、与第一卡位件5292及第二卡位件5293上的不同凹槽配合。
其中,当折叠机构12处于中间状态时,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同步齿轮5291及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相对第一卡位件5292及第二卡位件5293转动,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同步齿轮5291及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上的同一个凸起、可以从第一卡位件5292及第二卡位件5293上的其中一个凹槽滑出、然后滑入另一个凹槽,也即,由“凸起-凹槽”的配合结构转变为“凸起-凸块”的过渡结构,再转变为“凸起-另一个凹槽”的配合结构,第一卡位件5292及第二卡位件5293相对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同步齿轮5291及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呈现“靠近-远离-靠近”的位置关系。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34和图135,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多个同步齿轮5291以及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排布成弧形,从而能够充分利用中壳521的内侧空间5212,使得中壳521的内侧空间5212能够更多地释放出来、形成容屏空间,用于在电子设备300闭合时,收容部分柔性显示屏6,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300的部件排布的紧凑性,减小电子设备300的体积。
可以理解的是,同步齿轮5291的数量、尺寸等可以依据产品具体形态、尺寸等机型设计,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其中,同步齿轮5291数量越多、同步齿轮5291的尺寸越小,能够释放更多的空间,同步齿轮5291的数量越少,同步齿轮5291的尺寸越大,同步齿轮5291的传动累积误差更小,有利于提高运动准确性。
请结合参阅图136和图137,图136是图93所示电子设备300沿L-L处剖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37是图94所示电子设备300沿M-M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第三固定架5261固定连接第一壳体51,第三固定架5262固定连接第二壳体53。第一摆臂527的活动端5271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5262,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转动连接中壳521。第二摆臂528的活动端5281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5262,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转动连接中壳521。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通过多个同步齿轮5291啮合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相邻的两个同步齿轮5291彼此啮合,同步齿轮5291转动连接中壳521。其中,第一摆臂527的活动端5271安装于第三滑槽5261e,第二摆臂528的活动端5281安装于第四滑槽5262e,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及同步齿轮5291通过不同的转接轴分别转动连接中壳521。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与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通过多个同步齿轮5291实现联动,多个同步齿轮5291用于使第一摆臂527和第二摆臂528在壳体装置5的运动过程中保持同步转动,也即同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此外,第一摆臂527连接固定于第一壳体51的第三固定架5261,第二摆臂528连接固定于第二壳体53的第四固定架5262,因此第一摆臂527与第二摆臂528的同步转动能够使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3也保持同步转动,故而,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3相对中壳521的转动动作同步性好,提高了壳体装置5和电子设备300的机构操作体验。
其中,如图136和图137所示,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多个同步齿轮5291及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排布成弧形,充分利用了中壳521的内侧空间5212,从而将中壳521的内侧空间5212更多地释放出来、形成容屏空间,柔性显示屏6能够在闭合状态时,部分收容于中壳521的内侧空间5212,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300的部件排布的紧凑性,减小电子设备300的体积。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同步组件529可以有多种实现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同步组件529可以通过对同步齿轮5291的位置限定,间接限定第一摆臂527的位置和第二摆臂528的位置。例如,第一卡位件5292和第二卡位件5293与同步齿轮5291之间形成卡接结构,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与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与第一卡位件5292及第二卡位件5293之间无卡接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同步组件529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卡位件5293,通过第一卡位件5292与同步齿轮5291、第一摆臂527及第二摆臂528之间的卡接结构,使得第一摆臂527和第二摆臂528能够在某些位置停留。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同步组件529也可以不设置固定板5294,弹性件5295的两端可以分别抵持第一卡位件5292和安装空间5212e的壁面,弹性件5295被压缩在第一卡位件5292与中壳521之间。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5295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弹性橡胶块等。以上实施例为同步组件529的示例性结构,同步组件529也可以有其他实现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与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之间没有设置连接两者的同步组件529,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中壳521,该转轴可以为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的一部分,也可以为独立结构件且插接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也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中壳521,该转轴可以为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的一部分,也可以为独立结构件且插接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
请结合参阅图138至图140,图13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3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39是图138所示电子设备3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40是图138所示电子设备300的壳体装置5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前述实施例电子设备300的大部分技术特征,以下主要阐述两者的区别,两者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包括壳体装置5和柔性显示屏6,柔性显示屏6安装于壳体装置5。柔性显示屏6用于显示图像,壳体装置5用于带动柔性显示屏6运动。壳体装置5包括依次连接第一壳体51、折叠机构52以及第二壳体53。折叠机构52能够发生形变,以使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
其中,如图140所示,第一壳体51可以包括第一本体514及两个第一挡板515,两个第一挡板515分别固定于第一本体514的两侧。其中,第一本体514包括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和第一固定槽512,两个第一挡板515可以形成第一固定槽512的槽侧壁。第二壳体53包括第二本体534及两个第二挡板535,两个第二挡板535分别固定于第二本体534的两侧。其中,第二本体534包括第二壳体53的支撑面531和第二固定槽532,两个第二挡板535可以形成第二固定槽532的槽侧壁。
结合参阅图138和图140,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挡板515靠近第一固定槽512的端部与第二挡板535靠近第二固定槽532的端部拼接,折叠机构52被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遮挡,电子设备300能够在打开状态实现外观自遮蔽,提高了防水、防尘性能。
结合参阅图139和图140,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挡板515靠近第一壳体51的支撑面511的顶部与第二挡板535的靠近第二壳体53的支撑面531的顶部拼接,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完全合拢,折叠机构52的中壳521分伸出。此时,电子设备300能够在闭合状态中实现外观自遮蔽,提高了防水、防尘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通过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3的结构设计,实现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外观自遮蔽,可以省略用于实现外观遮蔽的端盖部件,因此电子设备300的结构设计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其中,第一挡板515与第二挡板535拼接的情况,可以包括两者相互接触的情况,也可以包括两者之间形成小缝隙的情况,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8)

1.一种折叠机构(52),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壳(521)、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第一摆臂(527)、第二摆臂(528)、第一支撑板(524)及第二支撑板(525);
所述第一支撑板(524)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所述第二支撑板(525)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
所述第一支撑板(52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二支撑板(52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
所述第一摆臂(527)包括转动端(5272)和活动端(5271),所述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和所述中壳(521)通过第一转轴孔和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臂(527)的活动端(527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
所述第二摆臂(528)包括转动端(5282)和活动端(5281),所述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和所述中壳(521)通过第二转轴孔和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臂(528)的活动端(528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机构(5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齐平;
所述折叠机构(52)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524)的相对靠近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525)的相对靠近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支撑板(524)的相对远离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525)的相对远离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折叠机构(5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524)与所述第二支撑板(525)拼接,所述第一支撑板(524)遮盖所述中壳(521)的部分内侧空间(5212),所述第二支撑板(525)遮盖所述中壳(521)的部分内侧空间(5212);
当所述折叠机构(52)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524)部分伸入所述中壳(521)的内侧空间(5212),所述第二支撑板(525)部分伸入所述中壳(521)的内侧空间(521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板(524)包括第一板体(5242)及第一转动部(5244),所述第一板体(5242)包括第一缺口(5246);
所述第二支撑板(525)包括第二板体(5252)及第二转动部(5254),所述第二板体(5252)包括第二缺口(5256);
所述第一转动部(524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板体(5242),所述第一转动部(524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缺口(5246);
所述第二转动部(525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板体(5252),所述第二转动部(525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缺口(5256);
所述第一支撑板(524)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板(524)通过所述第一转动部(5244)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
所述第二支撑板(525)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包括:所述第二支撑板(525)通过所述第二转动部(5254)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
当所述折叠机构(5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缺口(5246)和所述第二缺口(5256)拼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板(524)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板(524)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
所述第二支撑板(525)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包括:所述第二支撑板(525)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可弯折钢片,
所述可弯折钢片覆盖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板(524)还包括第一活动部(5243),所述第二支撑板(525)还包括第二活动部(5253);
所述第一支撑板(52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板(524)通过所述第一活动部(524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
所述第二支撑板(52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板(524)通过所述第二活动部(5253)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
所述第一活动部(5243)还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二活动部(5253)还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第一顶面(5221)和第一底面(5222),所述第一顶面(5221)与所述第一底面(5222)相背设置;
所述第一固定架的第一顶面(5221)面向所述第一支撑板(524);
所述第一固定架的第一顶面(5221)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第一底面(5222)在朝向所述中壳(521)的方向上相互靠近;
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第二顶面(5231)和第二底面(5232),所述第二顶面(5231)与所述第二底面(5232)相背设置;
所述第二固定架的第二顶面(5231)面向所述第二支撑板(525);
所述第二固定架的第二顶面(5231)与所述第二固定架的第二底面(5232)在朝向所述中壳(521)的方向上相互靠近。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第一滑槽(5225),所述第一活动部(5243)包括转轴(5243b);
所述第一支撑板(524)通过所述第一活动部(524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所述第一活动部(5243)的转轴(5243b)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5225),且能够在所述第一滑槽(5225)内滑动;
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第二滑槽(5235),所述第二活动部(5253)包括转轴(5253b);
所述第二支撑板(525)通过所述第二活动部(5253)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所述第二活动部(5253)的转轴(5253b)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5235),且能够在所述第二滑槽(5235)内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部(5243)的转轴(5243b)还能够在所述第一滑槽(5225)内转动,所述第二活动部(5253)的转轴(5253b)还能够在所述第二滑槽(5235)内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滑槽(5225)的靠近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5235)的靠近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滑槽(5225)的远离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5235)的远离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在靠近中壳(521)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滑槽(5225)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滑槽(5235)延伸方向彼此远离。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5225)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底面(5222)倾斜;所述第二滑槽(5235)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第二底面(5232)倾斜。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5225)的靠近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第一底面(5222)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一滑槽(5225)的远离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第一底面(5222)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小于所述第四距离;
所述第二滑槽(5235)的靠近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的第二底面(5232)之间的距离为第五距离,所述第二滑槽(5235)的远离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的第二底面(5232)之间的距离为第六距离,所述第五距离小于所述第六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中壳(521)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滑槽(522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第一底面(5222)彼此靠近,所述第二滑槽(523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固定架的第二底面(5232)彼此靠近。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机构(52)还包括同步齿轮(5291),所述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和所述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与所述同步齿轮(5291)啮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所述同步齿轮(5291)及所述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排布成弧形。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机构(52)还包括同步组件(529),所述同步组件(529)包括同步齿轮(5291);
所述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和所述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与所述同步齿轮(5291)啮合;
所述第一摆臂(528)的转动端(5272)、所述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以及所述同步组件(529)安装于中壳(521)。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板(12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122),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板(124)与所述第一固定架(122)通过弧形臂和弧形槽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板(12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123),包括:所述第二支撑板(125)与所述第二固定架(123)通过弧形臂和弧形槽转动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板(12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122),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板(124)与所述第一固定架(122)通过转轴孔和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板(12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123),包括:所述第二支撑板(125)与所述第二固定架(123)通过转轴孔和转轴转动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折叠机构(1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124)和所述第一固定架(122)之间的夹角大于在所述折叠机构(12)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124)和所述第一固定架(122)之间的夹角;
在所述折叠机构(1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板(125)和所述第二固定架(123)之间的夹角大于在所述折叠机构(12)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板(125)和所述第二固定架(123)之间的夹角。
22.根据权利要求9至21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折叠机构(1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滑槽(1225)的相对靠近所述中壳(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24)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滑槽(1225)的相对远离所述中壳(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24)的距离;
在所述折叠机构(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滑槽(1235)的相对靠近所述中壳(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25)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滑槽(1235)的相对远离所述中壳(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25)的距离。
23.根据权利要求9至22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槽(1225)时直槽,所述第二滑槽(1235)是直槽。
2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装置(5)和柔性显示屏(6),所述壳体装置(5)和所述柔性显示屏(6)层叠设置;
所述壳体装置(5)包括第一壳体(51)、折叠机构(52)、第二壳体(53);
所述折叠机构(52)包括中壳(521)、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第一摆臂(527)、第二摆臂(528)、第一支撑板(524)及第二支撑板(525);
所述柔性显示屏(6)的与所述第一壳体(51)对应的部分和所述第一壳体(51)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显示屏(6)的与所述第二壳体(53)对应的部分和所述第二壳体(53)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板(524)和所述第二支撑板(525)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6);
所述第一固定架与所述第一壳体(5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与所述第二壳体(53)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板(524)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所述第二支撑板(525)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
所述第一支撑板(52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二支撑板(52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
所述第一摆臂(527)包括转动端(5272)和活动端(5271),所述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所述第一摆臂(527)的活动端(527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
所述第二摆臂(528)包括转动端(5282)和活动端(5281),所述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所述第二摆臂(528)的活动端(528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机构(5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524)的支撑面(524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525)的支撑面(5251)齐平;
所述折叠机构(52)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524)的相对靠近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525)的相对靠近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支撑板(524)的相对远离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525)的相对远离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柔性显示屏(6)的与所述第一支撑板(524)对应的部分和所述第一支撑板(524)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显示屏(6)的与所述第二支撑板(525)对应的部分和所述第二支撑板(525)固定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柔性显示屏(6)的与所述第一支撑板(524)对应的部分和所述第一支撑板(524)不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显示屏(6)的与所述第二支撑板(525)对应的部分和所述第二支撑板(525)不固定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4至2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折叠机构(5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524)与所述第二支撑板(525)拼接,所述第一支撑板(524)遮盖所述中壳(521)的部分内侧空间(5212),所述第二支撑板(525)遮盖所述中壳(521)的部分内侧空间(5212);
当所述折叠机构(52)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524)部分伸入所述中壳(521)的内侧空间(5212),所述第二支撑板(525)部分伸入所述中壳(521)的内侧空间(5212)。
29.根据权利要求24至2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板(524)包括第一板体(5242)及第一转动部(5244),所述第一板体(5242)包括第一缺口(5246);
所述第二支撑板(525)包括第二板体(5252)及第二转动部(5254),所述第二板体(5252)包括第二缺口(5256);
所述第一转动部(524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板体(5242),所述第一转动部(524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缺口(5246);
所述第二转动部(525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板体(5252),所述第二转动部(525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缺口(5256);
所述第一支撑板(524)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板(524)通过所述第一转动部(5244)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
所述第二支撑板(525)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包括:所述第二支撑板(525)通过所述第二转动部(5254)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
当所述折叠机构(5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缺口(5246)和所述第二缺口(5256)拼合。
30.根据权利要求24至2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板(524)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板(524)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
所述第二支撑板(525)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包括:所述第二支撑板(525)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所述中壳(521)。
31.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可弯折钢片,
所述可弯折钢片覆盖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缺口。
32.根据权利要求24至31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板(524)还包括第一活动部(5243),所述第二支撑板(525)还包括第二活动部(5253);
所述第一支撑板(52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板(524)通过所述第一活动部(524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
所述第二支撑板(52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板(524)通过所述第二活动部(5253)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
所述第一活动部(5243)还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二活动部(5253)还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
33.根据权利要求24至32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第一顶面(5221)和第一底面(5222),所述第一顶面(5221)与所述第一底面(5222)相背设置;
所述第一固定架的第一顶面(5221)面向所述第一支撑板(524);
所述第一固定架的第一顶面(5221)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第一底面(5222)在朝向所述中壳(521)的方向上相互靠近;
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第二顶面(5231)和第二底面(5232),所述第二顶面(5231)与所述第二底面(5232)相背设置;
所述第二固定架的第二顶面(5231)面向所述第二支撑板(525);
所述第二固定架的第二顶面(5231)与所述第二固定架的第二底面(5232)在朝向所述中壳(521)的方向上相互靠近。
34.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第一滑槽(5225),所述第一活动部(5243)包括转轴(5243b);
所述第一支撑板(524)通过所述第一活动部(524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所述第一活动部(5243)的转轴(5243b)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5225),且能够在所述第一滑槽(5225)内滑动;
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第二滑槽(5235),所述第二活动部(5253)包括转轴(5253b);
所述第二支撑板(525)通过所述第二活动部(5253)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所述第二活动部(5253)的转轴(5253b)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5235),且能够在所述第二滑槽(5235)内滑动。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部(5243)的转轴(5243b)还能够在所述第一滑槽(5225)内转动,所述第二活动部(5253)的转轴(5253b)还能够在所述第二滑槽(5235)内转动。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滑槽(5225)的靠近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5235)的靠近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滑槽(5225)的远离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5235)的远离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37.根据权利要求34至36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在靠近中壳(521)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滑槽(5225)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滑槽(5235)延伸方向彼此远离。
38.根据权利要求34至37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5225)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底面(5222)倾斜;所述第二滑槽(5235)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第二底面(5232)倾斜。
39.根据权利要求34至38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5225)的靠近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第一底面(5222)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一滑槽(5225)的远离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第一底面(5222)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小于所述第四距离;
所述第二滑槽(5235)的靠近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的第二底面(5232)之间的距离为第五距离,所述第二滑槽(5235)的远离所述中壳(5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的第二底面(5232)之间的距离为第六距离,所述第五距离小于所述第六距离。
40.根据权利要求34至3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中壳(521)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滑槽(522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第一底面(5222)彼此靠近,所述第二滑槽(523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固定架的第二底面(5232)彼此靠近。
41.根据权利要求24至40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机构(52)还包括同步齿轮(5291),所述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和所述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与所述同步齿轮(5291)啮合。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所述同步齿轮(5291)及所述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排布成弧形。
43.根据权利要求24至42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机构(52)还包括同步组件(529),所述同步组件(529)包括同步齿轮(5291);
所述第一摆臂(527)的转动端(5272)和所述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与所述同步齿轮(5291)啮合;
所述第一摆臂(528)的转动端(5272)、所述第二摆臂(528)的转动端(5282)以及所述同步组件(529)安装于中壳(521)。
44.根据权利要求24至43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板(12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122),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板(124)与所述第一固定架(122)通过弧形臂和弧形槽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板(12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123),包括:所述第二支撑板(125)与所述第二固定架(123)通过弧形臂和弧形槽转动连接。
45.根据权利要求24至43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板(12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122),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板(124)与所述第一固定架(122)通过转轴孔和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板(12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123),包括:所述第二支撑板(125)与所述第二固定架(123)通过转轴孔和转轴转动连接。
46.根据权利要求24至45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折叠机构(1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124)和所述第一固定架(122)之间的夹角大于在所述折叠机构(12)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124)和所述第一固定架(122)之间的夹角;
在所述折叠机构(1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板(125)和所述第二固定架(123)之间的夹角大于在所述折叠机构(12)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板(125)和所述第二固定架(123)之间的夹角。
47.根据权利要求34至46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折叠机构(1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滑槽(1225)的相对靠近所述中壳(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24)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滑槽(1225)的相对远离所述中壳(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24)的距离;
在所述折叠机构(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滑槽(1235)的相对靠近所述中壳(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25)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滑槽(1235)的相对远离所述中壳(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25)的距离。
48.根据权利要求34至47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槽(1225)时直槽,所述第二滑槽(1235)是直槽。
CN202211135191.3A 2020-10-29 2020-10-31 壳体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6652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7735 2020-10-29
CN202011183401 2020-10-29
CN2020111877351 2020-10-29
CN2020111834017 2020-10-29
CN202011197784.3A CN114006962B (zh) 2020-10-29 2020-10-31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7784.3A Division CN114006962B (zh) 2020-10-29 2020-10-31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5291A true CN115665291A (zh) 2023-01-31

Family

ID=79920750

Famil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35088.9A Pending CN115665290A (zh) 2020-10-29 2020-10-31 壳体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2211135351.4A Pending CN115665292A (zh) 2020-10-29 2020-10-31 壳体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2211135191.3A Pending CN115665291A (zh) 2020-10-29 2020-10-31 壳体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2210712561.9A Active CN115314576B (zh) 2020-10-29 2020-10-31 壳体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2011197784.3A Active CN114006962B (zh) 2020-10-29 2020-10-31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02210712696.5A Active CN115190194B (zh) 2020-10-29 2020-10-31 壳体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2180072756.5A Pending CN116671093A (zh) 2020-10-29 2021-10-27 折叠机构、壳体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35088.9A Pending CN115665290A (zh) 2020-10-29 2020-10-31 壳体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2211135351.4A Pending CN115665292A (zh) 2020-10-29 2020-10-31 壳体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12561.9A Active CN115314576B (zh) 2020-10-29 2020-10-31 壳体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2011197784.3A Active CN114006962B (zh) 2020-10-29 2020-10-31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02210712696.5A Active CN115190194B (zh) 2020-10-29 2020-10-31 壳体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2180072756.5A Pending CN116671093A (zh) 2020-10-29 2021-10-27 折叠机构、壳体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03347A1 (zh)
EP (1) EP4236274A4 (zh)
CN (7) CN115665290A (zh)
WO (1) WO20220895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106219A (ko) * 2019-12-13 2022-07-28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회전축 구조체 및 전자 장치
CN116939070A (zh) * 2022-03-31 2023-10-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114658751B (zh) * 2022-04-15 2023-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6055593B (zh) * 2022-05-26 2023-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7189759A (zh) * 2022-05-31 2023-12-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机构、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4726940B (zh) * 2022-06-06 2022-09-09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屏折叠手机的侧移式弯折铰链
CN117386716A (zh) * 2022-07-05 2024-0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681307A (zh) * 2022-09-05 2023-02-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铰链、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9372800U (zh) * 2022-09-06 2023-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7722431A (zh) * 2022-09-19 2024-03-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同步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6719389B (zh) * 2023-08-04 2023-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CN117167396A (zh) * 2023-11-03 2023-12-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71031B2 (en) * 2012-08-07 2015-03-03 Creator Technology B.V. Display system with a flexible display
CN107102692B (zh) * 2017-04-26 2019-08-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显示装置
CN207777905U (zh) * 2017-12-06 2018-08-28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08428408A (zh) * 2018-05-16 2018-08-21 深圳市天珑移动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屏幕的折叠机构、可折叠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CN110714977A (zh) * 2018-07-13 2020-01-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8686793U (zh) * 2018-07-13 2019-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8656822U (zh) * 2018-07-13 2019-03-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8421694U (zh) * 2018-07-13 2019-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EP3800871A4 (en) * 2018-07-13 2021-08-0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687795B (zh) * 2018-09-27 2020-03-1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
CN109658826B (zh) * 2018-11-06 2022-05-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屏和电子设备
CN111698355B (zh) * 2019-03-15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1692196B (zh) * 2019-03-15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WO2020209697A1 (en) * 2019-04-12 2020-10-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0445913A (zh) * 2019-07-31 2019-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1239890U (zh) * 2019-10-12 2020-08-11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
CN110784570B (zh) * 2019-10-29 2021-04-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830623B (zh) * 2019-11-06 2021-03-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屏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0694021U (zh) * 2019-12-13 2020-06-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1614806B (zh) * 2020-04-15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83791B (zh) * 2020-05-07 2022-04-2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终端
CN111749974B (zh) * 2020-06-28 2021-06-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锁释机构、开合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90194A (zh) 2022-10-14
CN115314576B (zh) 2023-08-04
EP4236274A1 (en) 2023-08-30
CN116671093A (zh) 2023-08-29
EP4236274A4 (en) 2024-04-10
CN115314576A (zh) 2022-11-08
CN114006962B (zh) 2022-09-23
CN115665292A (zh) 2023-01-31
CN115665290A (zh) 2023-01-31
US20230403347A1 (en) 2023-12-14
CN115190194B (zh) 2023-06-02
WO2022089500A1 (zh) 2022-05-05
CN114006962A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06962B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697416B (zh) 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3542456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225412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006963B (zh)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CN115699138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542457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430432A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9372800U (zh)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2206644A1 (zh) 折叠电子设备
WO2024067615A1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机构
CN115995181A (zh)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转轴组件以及壳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