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39070A -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39070A
CN116939070A CN202210336321.3A CN202210336321A CN116939070A CN 116939070 A CN116939070 A CN 116939070A CN 202210336321 A CN202210336321 A CN 202210336321A CN 116939070 A CN116939070 A CN 116939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sliding
groove
auxiliary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363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帅
陈瑞豪
董长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3632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39070A/zh
Priority to EP22912785.7A priority patent/EP4277247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143223 priority patent/WO202318516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939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90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04M1/022The hinge comprising two parallel pivoting ax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可折叠终端包括上述可折叠机构。可折叠机构包括基座、连接组件和浮板。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一副摆臂。第一副摆臂的第一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一副摆臂的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浮板的第一连接部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辅助部。本申请所示可折叠机构中,浮板可在第一副摆臂的带动下实现相对基座的上浮或下沉,浮板不需要通过弹簧等结构件来实现与基座的装配,简化了可折叠机构的整体结构,有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的轻量化设计。

Description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折叠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屏智能终端时代来临,可折叠终端因其大屏和方便携带等优点而备受用户青睐。目前,可折叠终端往往采用可折叠机构来实现折叠和展开。然而,现有的可折叠机构往往需要大量零部件来实现折叠和展开,导致可折叠机构结构复杂,不利于可折叠终端的轻量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用于简化可折叠机构的结构,实现可折叠终端的轻量化设计。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机构,包括基座、连接组件和浮板,连接组件安装于基座,浮板位于基座的顶侧。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一副摆臂。第一副摆臂包括第一滑动部、第一转动部和第一辅助部,第一转动部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动部和第一辅助部之间。第一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浮板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辅助部。
可折叠机构在展开过程中,比如可折叠机构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辅助部相对第一滑动部滑动且转动,以带动浮板相对基座上浮。
可折叠机构在折叠过程中,比如可折叠机构自展平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辅助部相对第一滑动部转动且滑动,以带动浮板相对基座下沉。
本申请所示可折叠机构中,利用浮板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副摆臂的第一辅助部相配合,来实现浮板相对基座的上浮或下沉。换言之,浮板可在第一副摆臂的带动下实现相对基座的上浮或下沉,浮板不需要通过弹簧等结构件来实现与基座的装配,简化了可折叠机构的整体结构,有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的轻量化设计。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辅助部设有第一辅助槽,第一辅助槽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平位置,第一辅助槽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一辅助槽的展平位置的顶侧。其中,第一辅助槽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一辅助槽的顶侧,第一辅助槽的展平位置位于第一辅助槽的底侧。
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销柱,第一销柱安装于第一辅助槽,且可在第一辅助槽内相对第一辅助部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一连接部与第一辅助部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连接组件处于折叠状态,第一销柱位于第一辅助槽的折叠位置。
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连接组件处于展平状态,第一销柱位于第一辅助槽的展平位置。
可折叠机构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时,第一销柱自第一辅助槽的折叠位置滑动至第一辅助槽的展平位置。
可折叠机构自展平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第一销柱自第一辅助槽的展平位置滑动至第一辅助槽的折叠位置。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辅助槽,第一辅助槽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平位置,第一辅助槽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一辅助槽的展平位置的底侧。其中,第一辅助槽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一辅助槽的底侧,第一辅助槽的展平位置位于第一辅助槽的顶侧。
第一辅助部包括第一销柱,第一销柱安装于第一辅助槽,且可在第一辅助槽内相对第一连接部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一连接部与第一辅助部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连接组件处于折叠状态,第一销柱位于第一辅助槽的折叠位置。
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连接组件处于展平状态,第一销柱位于第一辅助槽的展平位置。
可折叠机构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时,第一销柱自第一辅助槽的折叠位置滑动至第一辅助槽的展平位置。
可折叠机构自展平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第一销柱自第一辅助槽的展平位置滑动至第一辅助槽的折叠位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机构的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架和第二副摆臂。第二副摆臂包括第二滑动部、第二转动部和第二辅助部,第二转动部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动部和第二辅助部之间。第二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浮板还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辅助部。
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相对折叠,第一副摆臂和第二副摆臂相对折叠。
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位于基座的相对两侧,且相对展平,第一副摆臂和第二副摆臂相对展平。
可折叠机构在展开过程中,第一辅助部相对第一滑动部滑动且转动,第二辅助部相对第一滑动部滑动且转动,以共同带动浮板相对基座上浮。
可折叠机构在折叠过程中,第一辅助部相对第一滑动部滑动且转动,第二辅助部相对第一滑动部滑动且转动,以共同带动浮板相对基座下沉。
本实施例所示可折叠机构中,利用浮板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副摆臂的第一辅助部相配合,浮板的第二连接部与第二副摆臂的第二辅助部相配合,来实现浮板相对基座的上浮或下沉。换言之,浮板可在第一副摆臂和第二副摆臂的共同带动下实现相对基座的上浮或下沉,浮板不需要通过弹簧等结构件来实现与基座的装配,不仅简化了可折叠机构的整体结构,有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的轻量化设计,还提高连接组件的左右对称性,保证了浮板相对基座运动过程中左右两侧的受力平衡。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辅助部设有第二辅助槽,第二辅助槽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平位置,第二辅助槽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二辅助槽的展平位置的顶侧。其中,第二辅助槽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二辅助槽的顶侧,第二辅助槽的展平位置位于第二辅助槽的底侧。
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销柱,第二销柱安装于第二辅助槽,且可在第二辅助槽内相对第二辅助部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辅助部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连接组件处于折叠状态,第二销柱位于第二辅助槽的折叠位置。
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连接组件处于展平状态,第二销柱位于第二辅助槽的展平位置。
可折叠机构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时,第二销柱自第二辅助槽的折叠位置滑动至第二辅助槽的展平位置。
可折叠机构自展平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第二销柱自第二辅助槽的展平位置滑动至第二辅助槽的折叠位置。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辅助槽,第二辅助槽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平位置,第二辅助槽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二辅助槽的展平位置的底侧。其中,第二辅助槽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二辅助槽的底侧,第二辅助槽的展平位置位于第二辅助槽的顶侧。
第二辅助部包括第二销柱,第二销柱安装于第二辅助槽,且可在第二辅助槽内相对第二连接部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辅助部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连接组件处于折叠状态,第二销柱位于第二辅助槽的折叠位置。
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连接组件处于展平状态,第二销柱位于第二辅助槽的展平位置。
可折叠机构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时,第二销柱自第二辅助槽的折叠位置滑动至第二辅助槽的展平位置。
可折叠机构自展平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第二销柱自第二辅助槽的展平位置滑动至第二辅助槽的折叠位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机构还包括压板组件,压板组件滑动且转动连接连接组件。压板组件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第一压板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二压板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
第一压板包括第一功能部,第一功能部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滑动部。第二压板包括第二功能部,第二功能部滑动且转动第二滑动部。
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压板组件处于折叠状态,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相对折叠。
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压板组件处于展平状态,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位于基座的相对两侧,且相对展平。
可折叠机构在展开过程中,第一滑动部相对第一功能部滑动且转动,第二滑动部相对第二功能部滑动且转动,以带动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相对展开。
可折叠机构在折叠过程中,第一滑动部相对第一功能部滑动且转动,第二滑动部相对第二功能部滑动且转动,以带动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相对折叠。
本申请所示可折叠机构中,利用第一副摆臂的第一滑动部与第一压板的第一功能部相配合,第二副摆臂的第二滑动部与第二压板的第二功能部相配合,来实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与连接组件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从而,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可通过连接组件实现与基座之间的相对转动。换言之,连接组件的第一副摆臂和第二副摆臂还可同时起到压板摆臂的作用。即,本申请所示可折叠机构还省去了压板摆臂,简化了可折叠机构的整体结构,有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的轻量化设计。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机构还包括压板组件,压板组件滑动且转动连接连接组件。压板组件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一压板摆臂和第二压板摆臂。第一压板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二压板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第一压板摆臂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一压板,以使第一压板摆臂滑动连接第一压板。第一压板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以使第一压板摆臂转动连接基座。第二压板摆臂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二压板,以使第二压板摆臂滑动连接第二压板。第二压板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以使第二压板摆臂转动连接基座。
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压板组件处于折叠状态,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相对折叠,第一压板摆臂和第一压板摆臂相对折叠。
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压板组件处于展平状态,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位于基座的相对两侧,且相对展平,第一压板摆臂和第二压板摆臂相对展平。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位于基座的相对两侧,且相对展平,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位于基座的相对两侧,且相对展平。第一压板的顶面、第二压板的顶面和浮板的顶面齐平,第一压板的顶面、第二压板的顶面和浮板的顶面形成支撑面。
可折叠机构用于可折叠终端时,支撑面可支撑显示屏的可折叠部分,不仅可以保证显示屏的良好显示,而且在可折叠部分被触摸时,可折叠部分不容易因外力触摸而发生损坏或者出现凹坑,提高显示屏的使用可靠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机构的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主摆臂和第二主摆臂,第一主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一主摆臂的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基座,第二主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第二主摆臂的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基座。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主摆臂的滑动部和第二主摆臂的滑动部均抵持浮板的底面,以使浮板的顶面与第一压板的顶面和第二压板的顶面保持齐平。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主摆臂的滑动部设有第一支撑槽,第二主摆臂的滑动部设有第二支撑槽,浮板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支撑槽的槽底壁抵持第一支撑部的底面,第二支撑槽的槽底壁抵持第二支撑部的底面。此时,第一压板和第一主摆臂可复用可折叠机构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第二压板和第二主摆臂可以复用可折叠机构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以减少可折叠机构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实现可折叠机构的轻薄化设计。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浮板围合形成避让空间,避让空间的横截面呈水滴状。
可折叠机构用于可折叠终端时,可折叠机构的避让空间可避让可折叠部分弯折时形成的R角,使得可折叠部分不会出现较大角度弯折,避免显示屏产生折痕等不良现场,有助于延长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机构还包括阻尼组件,阻尼组件安装于基座,并滑动且转动连接连接组件。阻尼组件包括阻尼件、第一阻尼摆臂和第二阻尼摆臂。阻尼件固定连接于基座,第一阻尼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阻尼件,第一阻尼摆臂的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
第二阻尼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阻尼件,第二阻尼摆臂的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
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阻尼组件处于折叠状态,第一阻尼摆臂与第二阻尼摆臂相对折叠。
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阻尼组件处于展平状态,第一阻尼摆臂与第二阻尼摆臂相对展平。
可折叠机构用于可折叠终端中时,用户在使用可折叠终端的过程中,比如可折叠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平状态时,以及可折叠终端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时,用户均可以明显感受到阻尼组件提供的阻尼力,用户可以体验到较佳的手感,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阻尼摆臂的支撑部固定连接于第一阻尼摆臂的转动部远离第一阻尼摆臂的滑动部的一侧,第二阻尼摆臂的支撑部固定连接于第二阻尼摆臂的转动部远离第二阻尼摆臂的滑动部的一侧。
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阻尼摆臂的支撑部和第二阻尼摆臂的支撑部均抵持浮板的底面,以使浮板的顶面与第一压板的顶面和第二压板的顶面保持齐平。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部相对基座的旋转中心为第一中心,第一阻尼摆臂相对基座的旋转中心为第二中心,第一中心和第二中心同轴。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部相对基座的旋转中心为第一中心,第一阻尼摆臂相对基座的旋转中心为第二中心,第一中心和第二中心彼此间隔。
本申请所示可折叠机构中,第一固定架相对基座转动时,带动第一主摆臂相对第一固定架转动,并相对基座滑动且滑动,还带动第一副摆臂相对第一固定架滑动,并相对基座转动,还带动第一阻尼摆臂相对第一固定架滑动且转动,并相对阻尼件转动。由于第一中心与第二中心彼此间隔,即第一副摆臂的旋转中心与第一阻尼摆臂的旋转中心不重合,第一阻尼摆臂在基座上的装配位置不需要与第一副摆臂在基座上的装配位置相适配,提高了第一阻尼摆臂与基座之间的装配自由度,有助于减小可折叠机构的尺寸。
一种实施方式中,浮板滑动连接于基座。其中,基座设有限位孔,浮板还包括限位部,限位部安装于限位孔,且可在限位孔内相对基座滑动,以实现浮板与基座之间的滑动连接,不仅可以限制浮板相对基座的运动方向,还可以保证浮板与基座之间的装配精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机构,包括基座、连接组件和压板组件,连接组件安装于基座,压板组件滑动且转动连接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一副摆臂。第一副摆臂包括第一滑动部和与第一滑动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部,第一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压板组件包括第一压板,第一压板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一压板包括第一功能部,第一功能部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滑动部。
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连接组件和压板组件均处于折叠状态。
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连接组件和压板组件均处于展平状态。
可折叠机构在折叠或展开过程中,第一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功能部,以带动第一压板相对基座旋转。
本申请所示可折叠机构中,利用第一副摆臂的第一滑动部与第一压板的第一功能部相配合,来实现第一压板与连接组件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从而,第一压板可通过连接组件实现与基座之间的相对转动。换言之,连接组件的第一副摆臂还可同时起到压板摆臂的作用。即,本申请所示可折叠机构还省去了压板摆臂,简化了可折叠机构的整体结构,有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的轻量化设计。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功能部设有第一功能槽,所述第一功能槽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平位置,所述第一功能槽的折叠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槽的展平位置的内侧。其中,第一功能槽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一功能槽的内侧,第一功能槽的展平位置位于第一功能槽的外侧。
第一滑动部包括第一销轴,第一销轴安装于第一功能槽,且可在第一功能槽内相对第一功能部滑动且转动。
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销轴位于第一功能槽的折叠位置。
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销轴位于第一功能槽的展平位置。
可折叠机构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时,第一销轴自第一功能槽的折叠位置滑动至第一功能槽的展平位置。
可折叠机构自展平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第一销轴自第一功能槽的展平位置滑动至第一功能槽的折叠位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部设有第一避让孔,第一销轴位于第一避让孔的顶侧,第一功能部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一避让孔。
第一销轴在第一功能槽内相对第一功能部滑动且转动时,第一功能部在第一避让孔内相对第一滑动部滑动且转动。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部设有第一功能槽,所述第一功能槽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平位置,所述第一功能槽的折叠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槽的展平位置的外侧。其中,第一功能槽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一功能槽的外侧,第一功能槽的展平位置位于第一功能槽的内侧。
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销轴,第一销轴安装于第一功能槽,且可在第一功能槽内相对第一连接部滑动且转动。
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销轴位于第一功能槽的折叠位置。
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销轴位于第一功能槽的展平位置。
可折叠机构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时,第一销轴自第一功能槽的折叠位置滑动至第一功能槽的展平位置。
可折叠机构自展平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第一销轴自第一功能槽的展平位置滑动至第一功能槽的折叠位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功能槽为弧形槽。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机构的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架和第二副摆臂。第二副摆臂包括第二滑动部和与第二滑动部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部,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第二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压板组件还包括第二压板,第二压板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第二压板包括第二功能部,第二功能部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滑动部。
可折叠机构在折叠或展开过程中,第二滑动部相对第二功能部滑动且转动,以带动第二压板相对基座转动。
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相对折叠,第一主摆臂和第二主摆臂相对折叠,第一副摆臂和第二副摆臂相对折叠,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相对折叠。
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位于基座的相对两侧,且相对展平,第一主摆臂和第二主摆臂相对展平,第一副摆臂和第二副摆臂相对展平,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位于基座的相对两侧,且相对展平。
本申请所示可折叠机构中,利用第一副摆臂的第一滑动部与第一压板的第一功能部相配合,以及第二副摆臂的第二滑动部与第二压板的第二功能部相配合,来实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与连接组件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从而,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可通过连接组件实现与基座之间的相对转动。换言之,连接组件的第一副摆臂和第二副摆臂还可同时起到压板摆臂的作用。即,本申请所示可折叠机构还省去了压板摆臂,简化了可折叠机构的整体结构,有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的轻量化设计。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功能部设有第二功能槽,所述第二功能槽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平位置,所述第二功能槽的折叠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槽的展平位置的内侧。其中,第二功能槽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二功能槽的内侧,第二功能槽的展平位置位于第二功能槽的外侧。
第二滑动部包括第二销轴,第二销轴安装于第二功能槽,且可在第二功能槽内相对第二功能部滑动且转动。
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销轴位于第二功能槽的折叠位置。
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二销轴位于第二功能槽的展平位置。
可折叠机构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时,第二销轴自第二功能槽的折叠位置滑动至第二功能槽的展平位置。
可折叠机构自展平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第二销轴自第二功能槽的展平位置滑动至第二功能槽的折叠位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滑动部设有第二避让孔,第二销轴位于第二避让孔的顶侧,第二功能部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二避让孔。
第二销轴在第二功能槽内相对第二功能部滑动且转动时,第二功能部在第二避让孔内相对第二滑动部滑动且转动。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滑动部设有第二功能槽,所述第二功能槽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平位置,所述第二功能槽的折叠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槽的展平位置的外侧。其中,第二功能槽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二功能槽的外侧,第二功能槽的展平位置位于第二功能槽的内侧。
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销轴,第二销轴安装于第二功能槽,且可在第二功能槽内相对第二连接部滑动且转动。
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销轴位于第二功能槽的折叠位置。
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二销轴位于第二功能槽的展平位置。
可折叠机构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时,第二销轴自第二功能槽的折叠位置滑动至第二功能槽的展平位置。
可折叠机构自展平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第二销轴自第二功能槽的展平位置滑动至第二功能槽的折叠位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功能槽为弧形槽。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机构的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架和第二副摆臂。第二副摆臂包括第二滑动部和与第二滑动部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部,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第二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压板组件还包括第二压板和压板摆臂,第二压板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压板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压板摆臂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二压板。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机构还包括浮板,浮板位于基座的顶侧。
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浮板的顶面、第一压板的顶面和第二压板的顶面齐平,第一压板的顶面、第二压板的顶面和浮板的顶面形成支撑面。
可折叠机构用于可折叠终端时,支撑面可支撑显示屏的可折叠部分,不仅可以保证显示屏的良好显示,而且在可折叠部分被触摸时,可折叠部分不容易因外力触摸而发生损坏或者出现凹坑,提高显示屏的使用可靠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机构的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主摆臂和第二主摆臂,第一主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一主摆臂的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基座,第二主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第二主摆臂的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基座。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主摆臂的滑动部和第二主摆臂的滑动部均抵持浮板的底面,以使浮板的顶面与第一压板的顶面和第二压板的顶面保持齐平。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主摆臂的滑动部设有第一支撑槽,第二主摆臂的滑动部设有第二支撑槽,浮板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支撑槽的槽底壁抵持第一支撑部的底面,第二支撑槽的槽底壁抵持第二支撑部的底面。此时,第一压板和第一主摆臂可复用可折叠机构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第二压板和第二主摆臂可以复用可折叠机构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以减少可折叠机构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实现可折叠机构的轻薄化设计。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浮板围合形成避让空间,避让空间的横截面呈水滴状。
可折叠机构用于可折叠终端时,可折叠机构的避让空间可避让可折叠部分弯折时形成的R角,使得可折叠部分不会出现较大角度弯折,避免显示屏产生折痕等不良现场,有助于延长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副摆臂还包括第一辅助部,第一辅助部固定连接于第一转动部远离第一滑动部的一侧。第二副摆臂还包括第二辅助部,第二辅助部固定连接于第二转动部远离第二滑动部的一侧。
浮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辅助部,第二连接部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辅助部。
可折叠机构在展开过程中,第一辅助部相对第一连接部滑动且转动,第二辅助部相对第二连接部滑动且转动,以带动浮板相对基座上浮。
可折叠机构在折叠过程中,第一辅助部相对第一连接部滑动且转动,第二辅助部相对第二连接部滑动且转动,以带动浮板相对基座下沉。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机构还包括阻尼组件,阻尼组件安装于基座,并滑动且转动连接连接组件。阻尼组件包括阻尼件、第一阻尼摆臂和第二阻尼摆臂。阻尼件固定连接于基座,第一阻尼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阻尼件,第一阻尼摆臂的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
第二阻尼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阻尼件,第二阻尼摆臂的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
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阻尼组件处于折叠状态,第一阻尼摆臂与第二阻尼摆臂相对折叠。
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阻尼组件处于展平状态,第一阻尼摆臂与第二阻尼摆臂相对展平。
可折叠机构用于可折叠终端中时,用户在使用可折叠终端的过程中,比如可折叠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平状态时,以及可折叠终端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时,用户均可以明显感受到阻尼组件提供的阻尼力,用户可以体验到较佳的手感,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阻尼摆臂的支撑部固定连接于第一阻尼摆臂的转动部远离第一阻尼摆臂的滑动部的一侧,第二阻尼摆臂的支撑部固定连接于第二阻尼摆臂的转动部远离第二阻尼摆臂的滑动部的一侧。
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阻尼摆臂的支撑部和第二阻尼摆臂的支撑部均抵持浮板的底面,以使浮板的顶面与第一压板的顶面和第二压板的顶面保持齐平。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部相对基座的旋转中心为第一中心,第一阻尼摆臂相对基座的旋转中心为第二中心,第一中心和第二中心同轴。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部相对基座的旋转中心为第一中心,第一阻尼摆臂相对基座的旋转中心为第二中心,第一中心和第二中心彼此间隔。
本申请所示可折叠机构中,第一固定架相对基座转动时,带动第一主摆臂相对第一固定架转动,并相对基座滑动且滑动,还带动第一副摆臂相对第一固定架滑动,并相对基座转动,还带动第一阻尼摆臂相对第一固定架滑动且转动,并相对阻尼件转动。由于第一中心与第二中心彼此间隔,即第一副摆臂的旋转中心与第一阻尼摆臂的旋转中心不重合,第一阻尼摆臂在基座上的装配位置不需要与第一副摆臂在基座上的装配位置相适配,提高了第一阻尼摆臂与基座之间的装配自由度,有助于减小可折叠机构的尺寸。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终端,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上述任一种可折叠机构,可折叠机构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第一壳体。
本申请所示可折叠终端采用上述任一种可折叠机构,可折叠机构的整体结构简单,有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的轻量化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终端在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可折叠终端在第二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可折叠终端在第三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可折叠终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可折叠终端中可折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可折叠装置中可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可折叠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可折叠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结构中轴盖的前端部和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结构中轴盖的后端部和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所示结构中轴盖的中部和第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8所示结构中基座和第一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8所示结构中基座和第二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7所示可折叠机构中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7所示可折叠机构中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7所示可折叠机构中第三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7所示可折叠机构中压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压板组件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6所示可折叠机构沿I-I处剖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9所示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7所示可折叠机构中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所示浮板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6所示可折叠机构沿II-II处剖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所示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19所示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6所示可折叠机构沿III-III处剖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7所示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7所示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3所示可折叠终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1所示可折叠终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终端1000在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在第二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在第三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可折叠终端10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多媒体播放器、电子书阅读器、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或可穿戴设备等可折叠的电子产品。本实施例中,可折叠终端1000为可折叠手机。即,可折叠终端1000为可以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的手机。
其中,为了便于描述,定义图3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可折叠终端1000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可折叠终端10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两相互垂直。示例性的,可折叠终端1000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Y轴方向。即,可折叠终端1000能够绕Y轴方向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平行和垂直等关于相对位置关系的限定词,均是针对当前工艺水平而言的,而不是数学意义上绝对的严格的定义,允许存在少量偏差,近似于平行和近似于垂直均可以。例如,A与B平行,是指A与B之间平行或者近似于平行,A与B之间的夹角在0度~10度之间均可。例如,A与B垂直,是指A与B之间垂直或者近似于垂直,A与B之间的夹角在80度~100度之间均可。
其中,图1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折叠状态,可折叠终端1000沿X轴方向上的尺寸较小,可折叠终端1000便于携带。图2和图3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均处于展开状态。示例性的,图2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的展开角度α为90度。图3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的展开角度β为180度。换言之,图3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展平状态。此时,可折叠终端1000沿X轴方向上的尺寸较大,可折叠终端1000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举例说明的角度均允许存在少许偏差。例如,图2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的展开角度α为90度是指,α可以为90度,也可以大约为90度,比如80度、85度、95度和100度等。同样的,图3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的展开角度β为180度是指,β可以为180度,也可以大约为180度,比如170度、175度、185度和190度等。后文中举例说明的角度可做相同理解。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为可发生一次折叠的终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折叠终端1000也可以为可发生多次(两次以上)折叠的终端。此时,可折叠终端1000可以包括多个部分,相邻两个部分可相对靠近折叠至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折叠状态,相邻两个部分也可相对背离展开至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展开状态。
请一并参阅图4,图4是图3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可折叠终端1000包括可折叠装置100和显示屏200,显示屏200安装于可折叠装置100。显示屏200包括背离可折叠装置100的显示面(图未标),显示面用以显示文字、图像或视频等信息。本实施例中,显示屏200包括第一显示部分210、第二显示部分220和可折叠部分230,可折叠部分230连接于第一显示部分210和第二显示部分220之间。其中,可折叠部分230可绕Y轴方向发生弯折。
如图1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折叠状态时,可折叠装置100和显示屏200均处于折叠状态,第一显示部分210和第二显示部分220相对设置,可折叠部分230发生弯折。此时,显示屏200的外露面积比较少,可大大降低显示屏200被损坏的概率,实现对显示屏200的有效保护。
如图2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展开状态时,可折叠装置100和显示屏200均处于展开状态,第一显示部分210和第二显示部分220相对展开,可折叠部分230发生弯折。此时,第一显示部分210和第二显示部分220之间的夹角为α。
如图3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展平状态时,可折叠装置100和显示屏200均处于展平状态,第一显示部分210和第二显示部分220相对展平,可折叠部分230不发生弯折而展平。此时,第一显示部分210、第二显示部分220和可折叠部分230之间的夹角均为β,显示屏200具有大面积的显示区域,实现可折叠终端1000的大屏显示,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采用向内折叠的方式进行折叠,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折叠状态时,显示屏200位于可折叠装置100的内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折叠终端1000也可以采用向外折叠的方式进行折叠,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折叠状态时,显示屏200位于可折叠装置100的外侧。
请一并参阅图5,图5是图4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中可折叠装置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可折叠装置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以及可折叠机构130,可折叠机构130连接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以实现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一壳体110承载第一显示部分210,第二壳体120承载第二显示部分220。换言之,第一显示部分210安装于第一壳体110,第二显示部分220安装于第二壳体120。其中,可折叠机构130与可折叠部分230相对设置。
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可通过可折叠机构130相对转动,使得可折叠装置100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相互切换。具体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可相对转动至相对设置,以使可折叠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如图1所示。此时,可折叠机构130处于折叠状态。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也可相对转动至相对展开,以使可折叠装置100处于半展开状态,如图2所示。此时,可折叠机构130处于半展开状态。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夹角为α。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也可相对转动至相对展平,以使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展平状态,如图3所示。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夹角为β。此时,可折叠机构130处于展平状态。
第一壳体110设有第一收容槽1101,第一收容槽1101位于第一壳体110朝向第二壳体120的一侧。第一收容槽1101的开口位于第一壳体110的顶面。第一收容槽1101自第一壳体110的顶面向底面的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壳体110的右侧面。
第二壳体120和第一壳体110的结构相同,且相对可折叠机构130镜像对称。第二壳体120设有第二收容槽1201,第二收容槽1201位于第二壳体120朝向第一壳体110的一侧。第二收容槽1201的开口位于第二壳体120的顶面。第二收容槽1201自第二壳体120的顶面向底面的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二壳体120朝向第一壳体110的侧面。
可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即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夹角为β时,第一收容槽1101和第二收容槽1201围合形成收容空间1301。可折叠机构130安装于收容空间1301。其中,部分可折叠机构130安装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收容槽1101,部分可折叠机构130安装于第二壳体120的第二收容槽120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可折叠终端1000时所采用“顶”、“底”、“左”、“右”、“前”和“后”等方位用词主要依据可折叠终端1000于附图3中的展示方位进行阐述,以朝向Z轴正方向为“顶”,以朝向Z轴负方向为“底”,以朝向X轴正方向为“右”,以朝向X轴负方向为“左”,以朝向Y轴正方向为“后”,以朝向Y轴负方向为“前”,其并不形成对可折叠终端1000于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方位的限定。
现有的可折叠机构往往需要众多的结构件来实现折叠和展开,比如需要将浮板通过弹簧等弹性件连接于基座,来实现浮板的上浮和下沉,还需要压板摆臂来实现压板与基座之间的相对转动,导致可折叠机构的结构复杂,不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的轻量化和小型化设计。接下来,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中可折叠机构130的结构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6和图7,图6是图5所示可折叠装置100中可折叠机构130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可折叠机构13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可折叠机构130包括基座10、连接组件20、阻尼组件30、压板组件40和浮板50。连接组件20和阻尼组件30均安装于基座10,且均可相对基座10折叠或展开,压板组件40滑动且转动连接连接组件20,且可在连接组件20的带动下相对基座10折叠或展开,浮板50与基座10滑动连接,并与连接组件20滑动且转动连接。示例性的,基座10沿Y轴方向延伸。
可折叠机构130处于折叠状态时,连接组件20、阻尼组件30和压板组件40均处于折叠状态。可折叠机构130处于展开状态时,连接组件20、阻尼组件30和压板组件40均处于展开状态。可折叠机构130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连接组件20、阻尼组件30和压板组件40均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浮板50在连接组件20和阻尼组件30的带动下相对基座10沿Z轴方向移动,以实现浮板50相对基座10上浮。可折叠机构130自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连接组件20、阻尼组件30和压板组件40均自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浮板50在连接组件20的带动下相对基座10沿Z轴负方向移动,以实现浮板50相对基座10下沉。
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20有三个,三个连接组件20沿Y轴方向彼此间隔排布。三个连接组件20分别为第一连接组件20a、第二连接组件20b和第三连接组件20c,第三连接组件20c位于第一连接组件20a和第二连接组件20b之间。第一连接组件20a位于可折叠机构130的前侧,第二连接组件20b位于可折叠机构130的后侧,第三连接组件20c位于可折叠机构130的中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20也可以有一个、两个或四个以上,本申请对连接组件20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
第一连接组件20a包括第一固定架21a、第二固定架22a、第一主摆臂23a、第二主摆臂24a、第一副摆臂25a和第二副摆臂26a。第一固定架21a位于基座10的一侧,第二固定架22a位于基座10的另一侧。第一主摆臂23a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1a,并滑动且转动连接基座10。第二主摆臂24a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2a,并滑动且转动连接基座10。第一副摆臂25a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1a,且转动连接基座10。第二副摆臂26a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2a,且转动连接基座10。
其中,第一连接组件20a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时,第一固定架21a、第一主摆臂23a和第一副摆臂25a相对基座10转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固定架22a、第二主摆臂24a和第二副摆臂26a相对基座10转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示例性的,第一连接组件20a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第一固定架21a、第一主摆臂23a和第一副摆臂25a相对基座1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固定架22a、第二主摆臂24a和第二副摆臂26a相对基座1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连接组件20a自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第一主摆臂23a和第一副摆臂25a相对基座1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主摆臂24a和第二副摆臂26a相对基座1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组件20b与第一连接组件20a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对称或部分对称的结构、或者不同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20b可与第一连接组件20a呈中心对称。第二连接组件20b中各个部件的基础结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部件与组件之外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均可以参照第一连接组件20a的相关设计,第二连接组件20b与第一连接组件20a在部件的细节结构或位置排布上可以不同。其中,第二连接组件20b包括第一固定架21b、第二固定架22b、第一主摆臂23b、第二主摆臂24b、第一副摆臂25b和第二副摆臂26b。
第三连接组件20c包括第一固定架21c、第二固定架22c、第一主摆臂23c和第二主摆臂24c。其中,第三连接组件20c的各个部件的基础结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部件与组件之外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均可以参照第一连接组件20a的相关设计。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组件20c也可以包括第一副摆臂(图未示)和第二副摆臂(图未示),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组件20a的第一固定架21a、第二连接组件20b的第一固定架21b和第三连接组件20c的第一固定架21c可以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件,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件的多个部分。和/或,第一连接组件20a的第二固定架22a、第二连接组件20b的第二固定架22b和第三连接组件20c的第二固定架22c可以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件,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件的多个部分。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和/或”是指“和”和“或”的情况均可。比如,A和/或B包括仅有A存在、仅有B存在、以及A和B同时存在三种情况,后文关于“和/或”的描述可做相同理解。
阻尼组件30与连接组件20滑动且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阻尼组件30有两个,两个阻尼组件30沿Y轴方向彼此间隔排布。两个阻尼组件30分别为第一阻尼组件30a和第二阻尼组件30b,第一阻尼组件30a与第一连接组件20a滑动且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组件20a相对基座10折叠或展开过程中,第一阻尼组件30a可提供阻尼力。第二阻尼组件30b与第二连接组件20b滑动且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组件20b相对基座10折叠或展开过程中,第二阻尼组件30b用可提供阻尼力。用户在使用可折叠终端1000的过程中,比如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平状态,以及可折叠终端1000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时,用户可以明显感受到第一阻尼组件30a和第二阻尼组件30b提供的阻尼力,用户可以体验到较佳的手感,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组件30也可以有三个,三个阻尼组件30分别为第一阻尼组件30a、第二阻尼组件30b和第三阻尼组件(图未示),第三阻尼组件与第三连接组件20c滑动连接。在第三连接组件20c相对基座10折叠或展开过程中,第三阻尼组件可提供阻尼力。或者,阻尼组件30也可以有一个或四个以上,本申请对阻尼组件30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组件30a包括阻尼件31a、第一阻尼摆臂32a和第二阻尼摆臂33a。阻尼件31a安装于基座10。第一阻尼摆臂32a转动连接阻尼件31a,且滑动且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架21a。第二阻尼摆臂33a转动连接阻尼件31a,且滑动连接于第二固定架22a。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阻尼组件30b与第一阻尼组件30a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对称或部分对称的结构、或者不同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二阻尼组件30b可与第一阻尼组件30a呈镜像对称。第二阻尼组件30b中各个部件的基础结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部件与组件之外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均可以参照第一阻尼组件30a的相关设计,第二阻尼组件30b与第一阻尼组件30a在部件的细节结构或位置排布上可以不同。其中,第二阻尼组件30b包括阻尼件31b、第一阻尼摆臂32b和第二阻尼摆臂33b。
压板组件40与连接组件20滑动且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压板组件40包括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第一压板41的前侧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副摆臂25a,并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1a。第一压板41的后侧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副摆臂25b,并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1b。第一压板41的中部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1c。第二压板42的前侧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副摆臂26a,并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2a。第二压板42的后侧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副摆臂26b,并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2b。第二压板42的中部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2c。
浮板50位于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之间。浮板50的前侧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副摆臂25a和第二副摆臂26a。浮板50的后侧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副摆臂25b和第二副摆臂26b。可折叠机构130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连接组件20a、第二连接组件20b和第三连接组件20c均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第一副摆臂25a、第二副摆臂26a、第一副摆臂25b和第二副摆臂26b相对浮板50滑动,并带动浮板50相对基座10沿Z轴正方向移动,以实现浮板50相对基座10的上浮。
可折叠机构130自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连接组件20a、第二连接组件20b和第三连接组件20c均自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第一副摆臂25a、第二副摆臂26a、第一副摆臂25b和第二副摆臂26b相对浮板50滑动,并带动浮板50相对基座10沿Z轴负方向移动,以实现浮板50相对基座10的下沉。
请参阅图7和图8,图8是图7所示可折叠机构13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基座10包括轴盖11、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13和第三支架14,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13和第三支架14均固定连接于轴盖11。沿Y轴方向上,第三支架14位于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13之间,且与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13均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轴盖11包括前端部11a、后端部11b和中部11c,中部11c连接于前端部11a和后端部11b之间。具体的,沿Y轴方向,前端部11a、中部11c和后端部11b依次排布。其中,前端部11a、后端部11b和中部11c一体成型。即,轴盖1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前端部11a、后端部11b和中部11c也可以通过组装的方式形成一体化结构件。即,轴盖11为通过组装形成的一体化结构件。
第一支架12固定连接于轴盖11的前端部11a,且与轴盖11的前端部11a共同形成基座10的前端部10a。第二支架13固定连接于轴盖11的后端部11b,且与轴盖11的后端部11b共同形成基座10的后端部10b。第三支架14固定连接于轴盖11的中部11c,且与轴盖11的中部11c共同形成基座10的中部10c。其中,基座10的前端部10a与第一连接组件20a配合连接,基座10的后端部10b与第二连接组件20b配合连接,基座10的中部10c与第三连接组件20c配合连接。
请参阅图8和图9,图9是图8所示结构中轴盖11的前端部11a和第一支架12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仅示出了轴盖11的前端部11a背离中部11c的结构。
轴盖11的前端部11a设有安装孔111a和安装槽112a,安装孔111a和安装槽112a的开口均位于前端部11a的顶面(图未标)。安装槽112a和安装孔111a均自前端部11a的顶面向底面(图未标)的方向(图示Z轴负方向)凹陷。具体的,安装孔111a位于前端部11a的边缘,安装槽112a位于前端部11a的中部。示例性的,安装孔111a有四个,四个安装孔111a分别位于前端部11a的四个位置,且呈矩阵分布。应当理解的是,安装孔111a的形状并不仅限于图10所示的圆孔,也可以是方孔或异形孔。
此外,轴盖11的前端部11a还设有定位柱113a,定位柱113a设于安装槽112a的槽底壁(图未标)。定位柱113a自安装槽112a的槽底壁沿Z轴正方向延伸。示例性的,定位柱113a呈圆柱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柱113a也可以呈方柱状或者异形柱状。
第一支架12设有定位孔121,定位孔121的开口位于第一支架12的底面(图未标)。定位孔121自第一支架12的底面向顶面(图未标)的方向(图示Z轴正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支架12的顶面。即,定位孔121沿第一支架12的厚度方向(图示Z轴方向)贯穿第一支架12。其中,定位孔121与定位柱113a相适配。第一支架12与前端部11a进行装配时,定位柱113a可穿过定位孔121,以实现第一支架12与轴盖11之间的定位,保证第一支架12与轴盖11之间的装配精度。
第一支架12还设有第一缺口122和第二缺口123,第一缺口122和第二缺口123的开口均位于第一支架12的顶面。第一缺口122和第二缺口123均自第一支架12的顶面向底面(图示Z轴方向)的凹陷,且贯穿第一支架12的顶面。具体的,第一缺口122位于第一支架12的左侧,且贯穿第一支架12的左侧面(图未标)。第二缺口123位于第一支架12的右侧,且贯穿第一支架12的右侧面(图未标)。
沿Y轴方向上,第一缺口122和第二缺口123间隔排布。沿X轴方向上,第一缺口122和第二缺口123部分重叠排布。即,第一缺口122和第二缺口123在X-Z平面上的投影存在部分重叠。第一缺口122和第二缺口123部分复用第一支架12在X轴方向上的空间,有助于减少第一支架12沿X轴方向上的尺寸,有助于减小可折叠机构130沿X轴方向上的尺寸,进而有助于减少可折叠终端1000沿X轴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1000的小型化设计。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沿Y轴方向上,第一缺口122和第二缺口123也可以部分重叠排布或者完全重叠排布,以减少第一支架12沿Y轴方向上的尺寸,或者,沿X轴方向,第一缺口122和第二缺口123也可以间隔排布或者完全重叠排布。
此外,第一支架12还设有第一凸台12a、第二凸台12b、第三凸台12c和第四凸台12d。第一凸台12a、第二凸台12b、第三凸台12c和第四凸台12d均设于第一支架12的顶面,且均自第一支架12的顶面沿Z轴正方向延伸。第一凸台12a和第二凸台12b位于第一支架12的左侧,且位于第一缺口122的相对两侧。第三凸台12c和第四凸台12d位于第一支架12的右侧,且位于第二缺口123的相对两侧。
第一凸台12a设有第一滑块121a,第一滑块121a设于第一凸台12a的后侧面(图未标)。第一滑块121a自第一凸台12a的后侧面沿Y轴负方向延伸,且位于第一缺口122的顶侧。其中,第一滑块121a呈弧形板状,且朝Z轴负方向凹陷。第一滑块121a的轴心平行于Y轴。即,第一滑块121a的顶面(图未标)和底面(图未标)均为弧形面,且均朝Z轴负方向凹陷。
第二凸台12b设有第二滑块121b,第二滑块121b设于第二凸台12b的前侧面(图未标)。第二滑块121b自第二凸台12b的前侧面沿Y轴正方向延伸,且位于第一缺口122的顶侧。沿Y轴方向,第二滑块121b与第一滑块121a间隔设置。其中,第二滑块121b呈弧形板状,且Z轴负方向凹陷。第二滑块121b与第一滑块121a同轴心。即,第二滑块121b的顶面(图未标)和底面(图未标)均为弧形面,且均朝Z轴负方向凹陷。第二滑块121b的顶面与第一滑块121a的顶面同轴心,第二滑块121b的底面与第一滑块121a的底面同轴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及的“同轴心”是指轴心的延长线彼此重合。比如,A与B同轴心是指,A的轴心的延长线与B的轴心的延长线重合,后文有关“同轴心”的描述可做相同理解。
第三凸台12c设有第三滑块121c,第三滑块121c设于第三凸台12c的后侧面(图未标)。第三滑块121c自第三凸台12c的后侧面沿Y轴负方向延伸,且位于第二缺口123的顶侧。其中,第三滑块121c呈弧形板状,且朝Z轴负方向凹陷。第三滑块121c的轴心平行于Y轴。即,第三滑块121c的顶面(图未标)和底面(图未标)均为弧形面,且均朝Z轴负方向凹陷。
第四凸台12d设有第四滑块121d,第四滑块121d设于第四凸台12d的前侧面(图未标)。第四滑块121d自第四凸台12d的前侧面沿Y轴正方向延伸,且位于第二缺口123的顶侧。沿Y轴方向,第四滑块121d与第三滑块121c间隔设置。其中,第四滑块121d呈弧形板状,且Z轴负方向凹陷。第四滑块121d与第三滑块121c同轴心。即,第四滑块121d的顶面(图未标)和底面(图未标)均为弧形面,且均朝Z轴负方向凹陷。第四滑块121d的顶面与第三滑块121c的顶面同轴心,第四滑块121d的底面与第三滑块121c的底面同轴心。
第一支架12还设有第三缺口124和第四缺口125,第三缺口124和第四缺口125的开口均位于第一支架12的顶面。第三缺口124和第四缺口125均自第一支架12的顶面向底面的凹陷,且贯穿第一支架12的顶面。具体的,第三缺口124位于第一支架12的左侧,且贯穿第一支架12的左侧面。第四缺口125位于第一支架12的右侧,且贯穿第一支架12的右侧面。其中,第三缺口124位于第一缺口122的后侧,且与第一缺口122间隔排布。第四缺口125位于第二缺口123的后侧,且与第二缺口123间隔排布。
沿X轴方向上,第三缺口124和第四缺口125间隔且相对设置。沿Y轴方向上,第三缺口124和第四缺口125完全重叠排布。即,第三缺口124和第四缺口125在Y-Z平面上的投影完全重叠。第三缺口124和第四缺口125复用第一支架12在Y轴方向上的空间,有助于减小第一支架12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有助于减小可折叠机构130沿Y轴方向上的尺寸,进而有助于减少可折叠终端1000沿Y轴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1000的小型化设计。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沿X轴方向上,第三缺口124和第四缺口125也可以部分重叠排布或者完全重叠排布,以减少第一支架12沿X轴方向上的尺寸,或者,沿Y轴方向,第三缺口124和第四缺口125也可以间隔排布或者部分重叠排布。
第三缺口124包括槽底壁(图未标)和两个槽侧壁(图未标)。沿Y轴方向上,两个槽侧壁间隔且相对设置,并连接于槽底壁的相对两侧。其中,第四缺口125的结构与第三缺口124的结构大体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第一支架12还设有两个第一转轴孔(图未标)和两个第二转轴孔(图未标)。两个第一转轴孔的开口分别位于第三缺口124的两个槽侧壁,两个第二转轴孔的开口分别位于第四缺口125的两个槽侧壁。第一转轴孔自第三缺口124的槽侧壁沿Y轴方向凹陷,第二转轴孔自第四缺口125的槽侧壁沿Y轴方向凹陷。示例性的,第一转轴孔和第二转轴孔均为圆孔。其中,两个第一转轴孔共轴心,两个第二转轴孔共轴心。
第一支架12还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块(图未标)和两个第二限位块(图未标)。两个第一限位块分别设于第三缺口124的两个槽侧壁。两个第一限位块均自第三缺口124的两个槽侧壁沿Y轴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具体的,两个第一限位块均位于第三缺口124的两个槽侧壁的背离槽底壁的位置。其中,两个第一限位块的右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一转轴孔的孔壁齐平。
两个第二限位块分别设于第四缺口125的两个槽侧壁。两个第二限位块均自第四缺口125的两个侧壁沿Y轴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具体的,两个第二限位块均位于第四缺口125的两个槽侧壁的背离槽底壁的位置。其中,两个第二限位块的右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二转轴孔的孔壁齐平。
此外,第一支架12还设有第一避让缺口126、第二避让缺口127和限位孔128。第一避让缺口126的开口位于第三缺口124的槽底壁。第一避让缺口126自第三缺口124的槽底壁沿X轴正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支架12的顶面。第二避让缺口127的开口位于第四缺口125的槽底壁。第二避让缺口127自第四缺口125的槽底壁沿X轴负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支架12的顶面。其中,第一避让缺口126和第二避让缺口127呈镜像对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避让缺口126和第二避让缺口127也可以不呈镜像对称。
限位孔128的开口位于第一支架12的顶面。限位孔128自第一支架12的顶面向底面的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支架12的底面。具体的,沿Y轴方向上,限位孔128位于第一缺口122和第二缺口123之间,且与第一缺口122和第二缺口123间隔设置。其中,限位孔128位于第二凸台12b和第三凸台12c之间,且与第二凸台12b和第三凸台12c间隔设置。示例性的,限位孔128为方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孔128也可以为圆孔或异形孔。
本实施例中,前端部11a的定位柱113a安装于第一支架12的定位孔121,第一支架12可通过紧固件(如螺钉、销钉或者螺丝等)固定连接于前端部11a。其中,第一支架12位于安装槽112a,且位于安装槽112a背离中部11c的位置。具体的,紧固件穿过第一支架12,并固定连接于前端部11a,以实现第一支架12与前端部11a之间的彼此固接。示例性的,四个紧固件均穿过第一支架12,并分别固定连接于前端部11a的四个安装孔111a。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2也可以通过粘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轴盖11的前端部11a。
其中,第一缺口122和部分安装槽112a共同形成第一滑动槽101a,第二缺口123和部分安装槽112a共同形成第二滑动槽102a,第三缺口124和部分安装槽112a共同形成第一转动槽103a,第四缺口125和部分安装槽112a共同形成第二转动槽104a。
请参阅图8和图10,图10是图8所示结构中轴盖11的后端部11b和第二支架13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0仅示出了轴盖11的后端部11b背离中部11c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轴盖11的后端部11b与轴盖11的前端部11a呈中心对称,不仅可以提高轴盖11的对称性,还可以简化轴盖11的整体结构,降低轴盖11的加工成本。可以理解的是,轴盖11的后端部11b的结构设计可参阅轴盖11的前端部11a(如图9所示)的相关方案,同时允许轴盖11的后端部11b与轴盖11的前端部11a在部件的细节结构或位置排布上有些许不同。其中,轴盖11的后端部11b设有安装孔111b、安装槽112b和定位柱113b。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轴盖11的后端部11b与轴盖11的前端部11a也可以呈镜像对称,或者,轴盖11的后端部11b与轴盖11的前端部11a也可以部分对称,或者,轴盖11的后端部11b与轴盖11的前端部11a也可以是相同或相似或不同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13与第一支架12呈中心对称,不仅可以提高基座10的对称性,还可以简化基座10的整体结构,降低基座10的加工成本。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架13的部件结构的基础设计、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设计、以及第二支架13和轴盖11的后端部11b之间的连接关系设计,均可参阅第一支架12(如图9所示)的相关方案,同时允许第二支架13与第一支架12在部件的细节结构或位置排布上有些许不同。
其中,第二支架13设有定位孔131、第一缺口132、第二缺口133、第三缺口134、第四缺口135、第一避让缺口136、第二避让缺口137和限位孔138。第一缺口132和部分安装槽112b共同形成第一滑动槽101b,第二缺口133和部分安装槽112b共同形成第二滑动槽102b,第三缺口134和部分安装槽112b共同形成第一转动槽103b,第四缺口135和部分安装槽112b共同形成第二转动槽104b。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架13与第一支架12也可以呈镜像对称,或者,第二支架13与第一支架12也可以部分对称,或者,第二支架13与第一支架12也可以是相同或相似或不同结构。
请参阅图8和图11,图11是图8所示结构中轴盖11的中部11c和第三支架14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轴盖11的中部11c设有安装孔111c、安装槽112c和定位柱113c。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孔111c、安装槽112c和定位柱113c的结构分别与前端部11a的安装孔111a、安装槽112a和定位柱113a(如图9所示)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中,中部11c的安装槽112c可连通前端部11a的安装槽112a和后端部11b的安装槽112b(如图10所示)。
示例性的,安装孔111c有六个,四个安装孔111c分别位于中部11c的四个角落位置,两个安装孔111c位于中部11c的中间位置。定位柱113c有两个,一个定位柱113c位于中部11c靠近前端部11a的位置,且位于两个安装孔111c之间,另一个定位柱113c位于中部11c靠近后端部11b的位置,且位于两个安装孔111c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孔111c和定位柱113c的数量不限于此,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111c和/或定位柱113c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五个以上。
第三支架14设有定位孔141、第一缺口142和第二缺口143。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孔141、第一缺口142和第二缺口143的结构分别与第一支架12的定位孔121、第一缺口122和第二缺口123(如图9所示)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第一缺口142和部分安装槽112c共同形成第一滑动槽101c,第二缺口143和部分安装槽112共同形成第二滑动槽102c。
示例性的,定位孔141有两个,一个定位孔141位于第三支架14朝向第一支架12(如图9所示)的位置,另一个定位孔141位于第三支架14朝向第二支架13(如图10所示)的位置。第三支架14与中部11c进行装配时,两个定位柱113c可分别穿过两个定位孔141,以实现第三支架14与中部11c之间的定位,保证第三支架14与中部11c之间的装配精度。
此外,第三支架14还设有限位柱144,限位柱144设于第三支架14的顶面。限位柱144自第三支架14的顶面沿Z轴正方向延伸。应当理解的是,限位柱144的形状并不仅限于图11所示的圆柱形,也可以为方柱形或其他异形。
示例性的,限位柱144有两个,一个限位柱144位于第一缺口142的右侧,且与第一缺口142间隔设置,另一个限位柱144位于第二缺口143的左侧,且与第二缺口143间隔设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柱144也可以有一个或三个以上,本申请对限位柱144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
请参阅图8和图12,图12是图8所示结构中基座10和第一阻尼组件30a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2仅示出了基座10中轴盖11、第一支架12和第三支架14的局部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组件30a的阻尼件31a安装于前端部11a(如图9所示)的安装槽112a,且位于安装槽112a朝向中部11c(如图11所示)的位置。具体的,阻尼件31a的一端安装于第一支架12,另一端安装于第三支架1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组件30a的阻尼件31a也可以位于安装槽112a背离中部11c的位置,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阻尼件31a包括第一阻尼轴34a、第二阻尼轴35a、第一阻尼体36a和第二阻尼体37a。第一阻尼轴34a和第二阻尼轴35a均安装于前端部11a的安装槽112a,并沿X轴方向平行且间隔排布。具体的,第一阻尼轴34a安装于第一部分10a的左侧,第二阻尼轴35a安装于第一部分10a的右侧。其中,第一阻尼轴34a的一端安装于第一支架12,另一端安装于第三支架14,第二阻尼轴35a的一端安装于第一支架12,另一端安装于第三支架14。示例性的,第一阻尼轴34a和第二阻尼轴35a均为圆轴。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尼轴34a和第二阻尼轴35a也可以为扁轴或其他异形轴。
第一阻尼体36a套设于第一阻尼轴34a,且安装于前端部11a的安装槽112a。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体36a的前端面为铰接面,第一阻尼体36a的前端面包括多个波峰和多个波谷,多个波峰和多个波谷交替排布。其中,第一阻尼体36a包括弹簧。示例性的,第一阻尼体36a有两个,两个第一阻尼体36a均套设于第一阻尼轴34a,且沿Y轴方向间隔排布。
第一阻尼体36a和第一阻尼轴34a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一阻尼体36a的弹簧发生形变以产生阻尼力。用户在折叠或展开可折叠终端1000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感受到第一阻尼体36a相对第一阻尼轴34a转动而产生的阻尼力,用户可以体验到较佳的手感,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二阻尼体37a套设于第二阻尼轴35a,且安装于前端部11a的安装槽112a。本实施例中,第二阻尼体37a的前端面为铰接面,第二阻尼体37a的前端面包括多个波峰和多个波谷,多个波峰和多个波谷交替排布。其中,第二阻尼体37a包括弹簧。示例性的,第二阻尼体37a有两个,两个第二阻尼体37a均套设于第二阻尼轴35a,且沿Y轴方向间隔排布。其中,沿X轴方向上,每一第二阻尼体37a与一个第一阻尼体36a间隔且相对设置。
第二阻尼体37a与第二阻尼轴35a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二阻尼体37a的弹簧发生形变以产生阻尼力。用户在折叠或展开可折叠终端1000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明显感受到第二阻尼体37a相对第二阻尼轴35a转动而产生的阻尼力,用户可以体验到较佳的手感,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尼体36a也可以有一个或三个以上,和/或,第二阻尼体37a也可以有一个或三个以上,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阻尼体36a和第二阻尼体37a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
第一阻尼摆臂32a套设于第一阻尼轴34a,且与两个第一阻尼体36a均铰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摆臂32a包括转动部321a、滑动部322a、连接部323a和支撑部324a,连接部323a连接于转动部321a和滑动部322a之间,支撑部324a连接于转动部321a背离连接部323a的一端。其中,转动部321a、滑动部322a、连接部323a和支撑部324a可一体成型。
转动部321a包括两个子转动部325a,两个子转动部325a沿Y轴方向间隔排布。每一子转动部325a的后端面均为铰接面,子转动部325a的后端面包括多个波峰和多个波谷,多个波峰和多个波谷交替排布。示例性的,子转动部325a大致呈圆柱状。
具体的,两个子转动部325a均套设于第一阻尼轴34a,且分别与两个第一阻尼体36a铰接。其中,每一子转动部325a的铰接面与每一第一阻尼体36a的铰接面铰接。第一阻尼摆臂32a相对基座10旋转时,带动第一阻尼轴34a相对基座10旋转。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摆臂32a相对阻尼件31a的旋转中心为第二中心。即,第一阻尼摆臂32a相对基座10的旋转中心为第二中心。其中,第二中心为第一阻尼轴34a的轴心。
滑动部322a包括两个子滑动部326a,两个子滑动部326a沿Y轴方向间隔排布。每一子滑动部326a背离连接部323a的一端均设有销孔(图未标),销孔均沿Y轴方向贯穿子滑动部326a。
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24a有一个,支撑部324a固定连接于一个子转动部325a背离连接部323a的一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324a也可以有两个,两个支撑部324a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子转动部325a背离连接部323a的一端。
第二阻尼摆臂33a套设于第二阻尼轴35a,且与两个第二阻尼体37a均铰接。本实施例中,第二阻尼摆臂33a的结构与第一阻尼摆臂32a的结构大体相同。第二阻尼摆臂33a包括转动部331a、滑动部332a、连接部333a和支撑部334a。具体的,转动部331a的两个子转动部335a均套设于第二阻尼轴35a,且分别与两个第二阻尼体37a铰接。第二阻尼摆臂33a基座10旋转时,带动第二阻尼轴35a相对基座10旋转。第二阻尼摆臂33a相对阻尼件31a的旋转中心为第四中心。即,第二阻尼摆臂33a相对基座10的旋转中心为第四中心。其中,第四中心为第二阻尼轴35a的轴心。
第一阻尼组件30a由折叠状态进入展平状态时,即可折叠机构130(如图6所示)由折叠状态进入展平状态时,也即可折叠终端1000(如图3所示)由折叠状态进入展平状态时,第一阻尼摆臂32a中,子转动部325a的后端面的波峰会进入第一阻尼体36a的前端面的波谷,同时第一阻尼体36a的前端面的波峰也会进入子转动部325a的后端面的波谷,第二阻尼摆臂33a中,子转动部335a的后端面的波峰会进入第二阻尼体37a的前端面的波谷,第二阻尼体37a的前端面的波峰会进入子转动部335a的后端面的波谷。此时,第一阻尼摆臂32a相对第一阻尼轴34a转动产生的阻尼力较小,第二阻尼摆臂33a相对第二阻尼轴35a转动产生的阻尼力较小,可以使用户体验到可折叠终端1000展平到位的手感。
此外,第一阻尼组件30a还包括第一销轴38a和第二销轴39a,第一阻尼摆臂32a的滑动部322a套设于第一销轴38a,第二阻尼摆臂33a的滑动部332a套设于第二销轴39a。其中,第一销轴38a与滑动部322a的两个子滑动部326a的销孔相适配,第二销轴39a与滑动部332a的两个子滑动部336a的销孔相适配。具体的,第一销轴38a安装于两个子滑动部326a的销孔,第二销轴39a安装于子滑动部336a的销孔。
请参阅图8和图13,图13是图8所示结构中基座10和第二阻尼组件30b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8仅示出了基座10中轴盖11、第二支架13和第三支架14的局部结构。
第二阻尼组件30b的阻尼件31b安装于后端部11b(如图10所示)的安装槽112b,且位于安装槽112b朝向中部11c的位置。具体的,阻尼件31b的一端安装于第二支架13,另一端安装于第三支架1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阻尼组件30b的阻尼件31b也可以位于安装槽112b背离中部11c的位置。
阻尼件31b包括第一阻尼轴34b、第二阻尼轴35b、第一阻尼体36b和第二阻尼体37b。本实施例中,阻尼件31b中各部件的结构以及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均可参照与第一阻尼组件30a(如图11所示)的阻尼件31a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第一阻尼体36b和第二阻尼体37b的后端面均为铰接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轴34b和第二阻尼轴35b均为圆轴。第一阻尼轴34b的轴心和第二阻尼轴35b的轴心均平行于Y轴方向。示例性的,第一阻尼轴34b与第一阻尼轴34a同轴心,第二阻尼轴35b与第二阻尼轴35a同轴心。即,第一阻尼轴34b的轴心与第一阻尼轴34a的轴心重合,第二阻尼轴35b的轴心与第二阻尼轴35a的轴心重合。
第一阻尼摆臂32b套设于第一阻尼轴34b,且与两个第一阻尼体36b均铰接,第二阻尼摆臂33b套设于第二阻尼轴35b,且与两个第二阻尼体37b均铰接。第一阻尼摆臂32b包括转动部321b、滑动部322b、连接部323b和支撑部324b,第二阻尼摆臂33b包括转动部331b、滑动部332b、连接部333b和支撑部334b。其中,转动部321b的两个子转动部325b的前端面、以及转动部331b的两个子转动部335b的前端面均为铰接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摆臂32b的结构、第一阻尼摆臂32b与第一阻尼轴34b之间的配合关系、第二阻尼摆臂33b的结构、以及第二阻尼摆臂33b与第二阻尼轴35b之间的配合关系,均可参照上文中第一阻尼组件30a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第一阻尼摆臂32b相对基座10的旋转中心为第一阻尼轴34b的轴心,第二阻尼摆臂33b相对基座10的旋转中心为第二阻尼轴35b的轴心。
此外,第二阻尼组件30b还包括第一销轴38b和第二销轴39b,第一阻尼摆臂32b的两个子滑动部326b均套设于第一销轴38b,第二阻尼摆臂33b的两个子滑动部336b均套设于第二销轴39。其中,第一销轴38b与滑动部322b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第二销轴39b与滑动部332b之间的配合关系,均可按照上文中第一阻尼组件30a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12,本实施例中,可折叠机构130还包括同步组件60,同步组件60安装于基座10。同步组件60有两个,两个同步组件60沿Y轴方向彼此间隔排布。两个同步组件60分别为第一同步组件60a和第二同步组件60b。第一同步组件60a安装于第一阻尼组件30a的阻尼件31a,以实现第一阻尼摆臂32a和第二阻尼摆臂33a之间的同步转动。第二同步组件60b安装于第二阻尼组件30b的阻尼件31b,以实现第一阻尼摆臂32b和第二阻尼摆臂33b之间的同步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同步组件60a包括第一同步轴套61a、第二同步轴套62a和同步滑块63a,同步滑块63a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同步轴套61a和第二同步轴套62a之间。其中,第一同步轴套61a和第二同步轴套62a均设有螺旋槽(图未标),同步滑块63a滑动连接于第一同步轴套61a的螺旋槽和第二同步轴套62a的螺旋槽。具体的,第一同步轴套61a套设于第一阻尼轴34a,且位于第一支架12和第一阻尼体36a之间,第二同步轴套62a套设于第二阻尼轴35a,且位于第一支架12和第二阻尼体37a之间。沿X轴方向上,第一同步轴套61a和第二同步轴套62a间隔设置,第一同步轴套61a的螺旋槽和第二同步轴套62a的螺旋槽相对设置。同步滑块63a位于第一阻尼轴34a和第二阻尼轴35a之间。同步滑块63a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同步轴套61a的螺旋槽和第二同步轴套62a的螺旋槽。
第一阻尼摆臂32a带动第一阻尼轴34a相对基座10旋转时,第一阻尼轴34a带动第一同步轴套61a相对基座10旋转,第一同步轴套61a带动同步滑块63a在第一同步轴套61a的螺旋槽内相对第一同步轴套61a滑动,进而带动同步滑块63a在第二同步轴套62a的螺旋槽内相对第二同步轴套62a滑动,从而同步滑块63a带动第二同步轴套62a相对基座10旋转。第二同步轴套62a带动第二阻尼轴35a相对基座10旋转,第二阻尼轴35a从而带动第二阻尼摆臂33a相对基座10旋转,从而实现第一阻尼摆臂32a和第二阻尼摆臂33a之间的同步传动。
同样的,第二阻尼摆臂33a带动第二阻尼轴35a相对基座10旋转时,第一同步组件60a可带动第一阻尼摆臂32a相对基座10旋转,从而实现第一阻尼摆臂32a和第二阻尼摆臂33a之间的同步传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同步组件60b与第一同步组件60a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对称或部分对称的结构、或者不同的结构。其中,第二同步组件60b可与第一同步组件60a呈镜像对称。第二同步组件60b中各个部件的基础结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部件与组件之外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均可以参照第一同步组件60a的相关设计,第二同步组件60b与第一同步组件60a在部件的细节结构或位置排布上可以不同。
第二同步组件60b包括第一同步轴套61b、第二同步轴套62b和同步滑块63b。第一同步轴套61b套设于第一阻尼轴34b,且位于第二支架13和第一阻尼体36b之间,第二同步轴套62b套设于第二阻尼轴35b,且位于第二支架13和第二阻尼体37b之间。其中,第二同步组件60b的各部件结构、以及各部件与第二阻尼组件30b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参照第一同步组件60a的相关描述。
本实施例所示可折叠机构130的同步组件60,利用第一同步轴套、第二同步轴套以及同步滑块来实现同步转动,相比于利用齿轮实现同步的同步组件,不仅减少了同步组件的部件数量,简化了可折叠机构130的结构,实现可折叠终端1000的轻量化设计,还减少了可折叠机构130在X轴方向上占用的尺寸,有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1000的小型化设计。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同步组件60也可以包括多个齿轮,相邻齿轮之间彼此啮合,以实现可折叠机构130的同步转动,本申请对同步组件60的具体结构不作具体限制。
请参阅图14,图14是图7所示可折叠机构130中第一连接组件20a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固定架21a设有收容缺口211a、安装缺口212a、第一滑孔213a、第一避让槽214a、第二滑孔215a和第一导向槽216a。收容缺口211a的开口位于第一固定架21a的顶面。收容缺口211a自第一固定架21a的顶面向底面的方向(即图示Z轴负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固定架21a的前端面、后端面和右侧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收容缺口211a也可以不贯穿第一固定架21a的前端面,和/或,收容缺口211a也可以不贯穿第一固定架21a的后端面,和/或,收容缺口211a也可以不贯穿第一固定架21a的右侧面。
安装缺口212a的开口位于第一固定架21a的右侧面。安装缺口212a自第一固定架21a的右侧面向左侧面的方向(图示X轴负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固定架21a的底面和收容缺口211a的槽底壁。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缺口212a也可以不贯穿第一固定架21a的底面,和/或,安装缺口212a也可以不贯穿收容缺口211a的槽底壁。
安装缺口212a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槽侧壁和连接于两个槽侧壁之间的槽底壁。安装缺口212a的两个槽侧壁均凹设有安装孔(图未示)。一个安装孔自安装缺口212a的一个槽侧壁沿Y轴正方向凹陷,另一个安装孔自安装缺口212a的另一个槽侧壁沿Y轴负方向凹陷。其中,两个安装孔为圆孔,两个安装孔的轴心均平行于Y轴方向。示例性的,两个安装孔同轴心。
安装缺口212a的槽底壁凸设有安装凸台(图未示),安装凸台与安装缺口212a的两个槽侧壁均间隔设置。安装凸台设有通孔(图未示),沿Y轴方向,通孔贯穿安装凸台。其中,通孔为圆孔,通孔的轴心平行于Y轴方向。示例性的,通孔与两个安装孔同轴心。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缺口212a的槽底壁也可以不凸设有安装凸台。
此外,第一连接组件20a还包括第一销轴27a,第一销轴27a安装于通孔。第一销轴27a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安装孔,且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安装孔的孔壁。其中,第一销轴27a为圆轴,第一销轴27a的轴心平行于Y轴方向。示例性的,第一销轴27a与通孔和两个安装孔均同轴心。
第一滑孔213a位于安装缺口212a朝向Y轴负方向的一侧,且与安装缺口212a间隔设置。第一滑孔213a的开口位于第一固定架21a的右侧面。第一滑孔213a自第一固定架21a的右侧面向左侧面的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固定架21a的左侧面、第一固定架21a的底面和收容缺口211a的槽底壁。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滑孔213a并不仅限于图示方孔,也可以为圆孔或异形孔等。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孔213a也可以不贯穿第一固定架21a的左侧面,和/或,第一滑孔213a也可以不贯穿第一固定架21a的底面,和/或,第一滑孔213a也可以不贯穿收容缺口211a的槽底壁。
第一避让槽214a位于第一滑孔213a背离安装缺口212a的一侧,且与第一滑孔213a间隔设置。第一避让槽214a的开口位于第一固定架21a的右侧面。第一避让槽214a自第一固定架21a的右侧面向左侧面的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固定架21a的左侧面、顶面以及收容缺口211a的槽底壁。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避让槽214a也可以不贯穿第一固定架21a的左侧面,和/或,第一避让槽214a也可以不贯穿第一固定架21a的顶面,和/或,第一避让槽214a也可以不贯穿收容缺口211a的槽底壁。
第二滑孔215a位于第一避让槽214a背离第一滑孔213a的一侧。第二滑孔215a的开口位于第一固定架21a的后端面。第二滑孔215a自第一固定架21a的前端面向后端面的方向(图示Y轴正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避让槽214a的槽侧壁,以与第一避让槽214a连通。其中,第二滑孔215a为条形孔,第二滑孔215a的延伸方向与X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第一导向槽216a的开口位于收容缺口211a的槽底壁。第一导向槽216a自收容缺口211a的槽底壁向第一固定架21a的底面的方向(图示Z轴负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固定架21a的左侧面。其中,第一导向槽216a为弧形槽。即,第一导向槽216a的槽底壁为弧形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216a也可以不贯穿左侧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216a有两个,一个第一导向槽216a位于安装缺口212a背离第一滑孔213a的一侧,并与安装缺口212a间隔设置,还贯穿第一固定架21a的前端面。另一个第一导向槽216a位于第一滑孔213a和第一避让槽214a之间,并与第一滑孔213a和第一避让槽214a均间隔设置,还贯穿第一固定架21a的顶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216a也可以不贯穿第一固定架21a的前端面,和/或,第一导向槽216a也可以不贯穿第一固定架21a的顶面,或者,第一导向槽216a也可以有一个或三个以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摆臂23a包括转动部231a、连接部232a和滑动部233a,连接部232a连接于转动部231a和滑动部233a之间。其中,转动部231a、连接部232a和滑动部233a可一体成型。
请一并参阅图9,转动部231a的结构与安装缺口212a的结构相适配。转动部231a包括两个子转动部234a,两个子转动部234a沿Y轴方向间隔排布。两个子转动部234a可套设于第一销轴27a,且可相对第一销轴27a转动,以实现转动部231a与第一销轴27a之间的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一主摆臂23a的转动部231a与第一固定架21a之间的转动连接。
连接部232a呈平面板状。滑动部233a的结构与第一滑动槽101a的结构相适配。其中,滑动部233a的底面为弧形面。滑动部233a设有第一滑槽(图未标)和第二滑槽(图未标)。第一滑槽的开口位于滑动部233a的前端面。第一滑槽自滑动部233a的前端面向后端面的方向(图示Y轴负方向)凹陷。示例性的,第一滑槽还贯穿滑动部233a的顶面。其中,第一滑槽为与第一滑块121a相适配的弧形槽,第一滑槽的轴心平行于Y轴方向。
第二滑槽的开口位于滑动部233a的后端面。第二滑槽自滑动部233a的后端面向前端面的方向(图示Y轴正方向)凹陷。示例性的,第二滑槽还贯穿滑动部233a的顶面。其中,第二滑槽为与第二滑块121b相适配的弧形槽,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共轴心。
第一滑块121a可在第一滑槽内滑动且转动,第二滑块121b可在第二滑槽内滑动且转动,从而滑动部233a可在第一滑动槽101a内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一主摆臂23a的滑动部233a与基座10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此时,第一滑槽与第一滑块121a同轴心,第二滑槽与第二滑块121b同轴心。
此外,滑动部233a还设有第一支撑槽235a,第一支撑槽235a的开口位于滑动部233a的顶面。滑动槽237a自滑动部233a的顶面向底面的方向(图示Z轴负方向)凹陷,且贯穿滑动部233a的右侧面。其中,滑动槽237a呈方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滑动槽237a也可以呈圆形或其他异形。
本实施例中,第一副摆臂25a包括第一滑动部251a、第一过渡部252a、第一转动部253a和第一辅助部254a,第一过渡部252a固定连接于第一转动部253a和第一滑动部251a之间,第一辅助部254a固定连接于第一转动部253a背离第一过渡部252a的一端。其中,第一滑动部251a、第一过渡部252a、第一转动部253a和第一辅助部254a可一体成型。
第一滑动部251a呈平面板状。第一滑动部251a的结构与第一滑孔213a的结构相适配。第一滑动部251a可安装于第一滑孔213a,且可在第一滑孔213a内相对第一固定架21a滑动,以实现第一滑动部251a与第一固定架21a之间的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251a包括滑动体255a和第一销轴256a。滑动体255a固定连接于第一过渡部252a背离转动部251的一端。第一销轴256a固定连接于滑动体255a,且与第一过渡部252a间隔设置。滑动体255a设有避让缺口(图未标),避让缺口的开口位于滑动体255a的顶面。避让缺口自滑动体255a的顶面向底面的方向凹陷,且贯穿滑动体255a的左侧面。其中,避让缺口呈长条状,避让缺口的延伸方向平行于X轴方向。
第一销轴256a固定连接于滑动体255a的顶面,且位于避让缺口的顶侧。示例性的,第一滑动部251a还包括两个固定部分(图未标),沿Y轴方向上,两个固定部分均固定连接于滑动体255a的顶面,且分别位于避让缺口的相对两侧。第一销轴256a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固定部分,以实现第一销轴256a与滑动体255a之间的固定连接。其中,第一销轴256a为圆轴,第一销轴256a的轴心平行于Y轴方向。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固定部分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滑动体255a的顶面,或者,两个固定部分可与滑动体255a一体成型。
第一转动部253a的结构与第一转动槽103a的结构相适配。第一转动部253a设有销孔(图未标),销孔的开口位于第一转动部253a的前端面。销孔自第一转动部253a的前端面向后端面的方向(图示Y轴正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转动部253a的后端面。即,销孔沿Y轴方向贯穿第一转动部253a。示例性的,销孔为圆孔。
第一辅助部254a的结构与第一避让缺口126的结构相适配。第一辅助部254a设有第一辅助槽257a,第一辅助槽257a的开口位于第一辅助部254a的后端面。第一辅助槽257a自第一辅助部254a的后端面向前端面的方向(图示Y轴负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辅助部254a的前端面。即,第一辅助槽257a沿Y轴方向贯穿第一辅助部254a。示例性的,第一辅助槽257a还贯穿第一转动部253a的销孔的孔壁,以与第一转动部253a的销孔连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辅助槽257a也可以不贯穿第一转动部253a的销孔的孔壁,此时第一辅助槽257a不与第一转动部253a的销孔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槽257a为条形孔,第一辅助槽257a的延伸方向与Y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一辅助槽257a具有展平位置(图未标)和折叠位置(图未标),折叠位置位于展平位置的顶侧(即图示朝向Z轴正方向的一侧)。其中,展平位置位于第一辅助槽257a的顶侧,折叠位置位于第一辅助槽257a的底侧。示例性的,第一辅助槽257a的延伸方向呈直线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辅助槽257a的延伸方向也可呈弧形线,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此外,第一连接组件20a还包括第一转动轴15,第一转动轴15安装于第一转动槽103a。具体的,第一转动轴15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支架12的两个第一转轴孔,且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孔的孔壁。其中,第一转动轴15为圆轴。示例性的,第一转动轴15与两个第一转轴孔均同轴心。即,第一转动轴15的轴心与两个第一转轴孔的轴心均重合。
第一转动部253a套设于第一转动轴15。即,第一转动轴15安装于第一转动部253a的销孔。第一转动部253a可相对第一转动轴15转动,从而第一转动部253a可在第一转动槽103a内转动,以实现第一转动部253a与基座10之间的转动连接。第一副摆臂25a的第一转动部253a相对基座10的旋转中心为第一中心。即,第一副摆臂25a相对基座10的旋转中心为第一中心。其中,第一中心为第一转动轴15的轴心。
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心与第二中心彼此间隔。具体的,第一中心位于第二中心的外侧。即第二中心位于第一中心的内侧。也即,第二中心位于第一中心靠近基座10的一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中心也可以位于第一中心的外侧、顶侧或底侧,或者,第二中心也可以与第一中心同轴。
本申请所示可折叠机构130中,第一固定架21a相对基座10转动时,带动第一主摆臂23a相对第一固定架21a转动,并相对基座10滑动且滑动,还带动第一副摆臂25a相对第一固定架21a滑动,并相对基座10转动,还带动第一阻尼摆臂32a相对第一固定架21a滑动且转动,并相对阻尼件31a转动。由于第一中心与第二中心彼此间隔,即第一副摆臂25a的旋转中心与第一阻尼摆臂32a的旋转中心不重合,第一阻尼摆臂32a在基座10上的装配位置不需要与第一副摆臂25a在基座10上的装配位置相适配,提高了第一阻尼摆臂32a与基座10之间的装配自由度,有助于减小可折叠机构130的尺寸。
此外,第一辅助部254a位于第一避让缺口126,且与第一避让缺口126的槽壁相间隔。即,第一避让缺口126可避让第一辅助部254a,避免第一副摆臂25a相对基座10发生转动时,第一辅助部254a与基座10之间发生干涉,保证第一副摆臂25a相对基座10的转动流畅性。
第二固定架22a设有收容缺口221a、安装缺口222a、第一滑孔223a、第二避让槽224a、第二滑孔225a和第二导向槽226a。本实施例中,收容缺口221a、安装缺口222a、第一滑孔223a、第二避让槽224a、第二滑孔225a和第二导向槽226a的结构可分别参照第一固定架21a中收容缺口211a、安装缺口212a、第一滑孔213a、第一避让槽214a、第二滑孔215a和第一导向槽216a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收容缺口221a还贯穿第二固定架22a的左侧面。安装缺口222a和第一滑孔223a的开口均位于第二固定架22a的左侧面。
此外,第一连接组件20a还包括第二销轴28a,其中,第二销轴28a的结构、以及第二销轴28a与第二固定架22a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照上文中第一销轴27a的结构、以及第一销轴27a与第一固定架21a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主摆臂24a包括转动部241a、连接部242a和滑动部243a。本实施例中,第二主摆臂24a的结构、以及第二主摆臂24a与第二固定架22a和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主摆臂23a的结构、以及第一主摆臂23a与第一固定架21a和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相关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9,转动部241a的结构与安装缺口222a的结构相适配。转动部241a的两个子转动部(图未标)可套设于第二销轴28a,且可相对第二销轴28a转动,以实现转动部241a与第二销轴28a之间的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二主摆臂24a与第二固定架22a之间的转动连接。
滑动部243a的结构与第二滑动槽102a的结构相适配。其中,滑动部243a设有第三滑槽(图未标)、第四滑槽(图未标)和第二支撑槽245a。第三滑块121c可在第三滑槽内滑动且转动,第四滑块121d可在第四滑槽内滑动且转动,从而滑动部243a可在第二滑动槽102a内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二主摆臂24a与基座10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此时,第三滑槽与第三滑块121c同轴心,第四滑槽与第四滑块121d同轴心。
第二副摆臂26a包括第二滑动部261a、第二过渡部262a、第二转动部263a和第二辅助部264a。本实施例中,第二副摆臂26a的结构、以及第二副摆臂26a与第二固定架22a和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副摆臂25a的结构、以及第一副摆臂25a与第一固定架21a和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相关描述。
其中,第二滑动部261a的结构与第一滑孔223a的结构相适配。第二滑动部261a包括滑动体265a和第二销轴266a,第二销轴266a固定连接于滑动体265a。第二滑动部261a可安装于第一滑孔223a,且可在第一滑孔223a内相对第二固定架22a滑动,以实现第二副摆臂26a与第二固定架22a之间的滑动连接。
第二转动部263a的结构与第二转动槽104a的结构相适配,第二辅助部264a的结构与第二避让缺口127的结构相适配。其中,第二辅助部264a设有第二辅助槽267a。此外,第一连接组件20a还包括第二转动轴16,第二转动轴16安装于第二转动槽104a。具体的,第二转动轴16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支架12的两个第二转轴孔,且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孔的孔壁。其中,第二转动轴16的结构、以及第二转动轴16与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转动轴15的结构、以及第一转动轴15与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相关描述。
第二转动部263a可套设于第二转动轴16,且可相对第二转动轴16转动,从而第二转动部263a可在第二转动槽104a内转动,以实现第二副摆臂26a与基座10之间的转动连接。第二副摆臂26a的第二转动部263a相对基座10的旋转中心为第三中心。即,第二副摆臂26a相对基座10的旋转中心为第三中心。其中,第三中心为第二转动轴16的轴心。
本实施例中,第三中心与第四中心彼此间隔。具体的,第三中心位于第四中心的外侧。即第四中心位于第三中心的内侧。也即,第四中心位于第三中心靠近基座10的一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四中心也可以位于第三中心的外侧、顶侧或底侧,或者,第四中心也可以与第三中心同轴。
本申请所示可折叠机构130中,第二固定架22a相对基座10转动时,带动第二主摆臂24a相对第二固定架22a转动,并相对基座10滑动且滑动,还带动第二副摆臂26a相对第二固定架22a滑动,并相对基座10转动,还带动第二阻尼摆臂33a相对第二固定架22a滑动且转动,并相对阻尼件31a转动。由于第三中心与第四中心彼此间隔,即第二副摆臂26a的旋转中心与第二阻尼摆臂33a的旋转中心不重合,第二阻尼摆臂33a在基座10上的装配位置不需要与第二副摆臂26a在基座10上的装配位置相适配,提高了第二阻尼摆臂33a与基座10之间的装配自由度,有助于减小可折叠机构130的尺寸。
此外,第二辅助部264a至少部分可位于第二避让缺口127,且与第二避让缺口127的槽壁相间隔。即,第二避让缺口127可避让第二辅助部264a,避让第二副摆臂26a相对基座10之间发生转动时,第二辅助部264a与基座10之间发生干涉,保证第二副摆臂26a相对基座10的转动流畅性。
请一并参阅图12,第一阻尼摆臂32a的一个子滑动部326a位于第一避让槽214a,另一个子滑动部326a位于第一固定架21a的后侧,第二滑孔215a位于两个子滑动部326a之间,且与两个子滑动部326a的销孔连通。第一销轴38a还安装于第二滑孔215a,且可在第二滑孔215a内相对第一固定架21a滑动且转动,以带动滑动部322a相对第一固定架21a滑动且转动,从而实现第一阻尼摆臂32a与第一固定架21a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销轴38a还可在第二滑孔215a内相对第一固定架21a滑动,以带动滑动部322a相对第一固定架21a滑动,而且,滑动部322a还可相对第一销轴38a转动,以实现滑动部322a与第一固定架21a之间的相对转动,从而实现第一阻尼摆臂32a与第一固定架21a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第二阻尼摆臂33a的一个子滑动部336a位于第二避让槽224a,另一个子滑动部336a位于第二固定架22a的后侧,第二滑孔225a位于两个子滑动部336a之间,且与两个子滑动部326a的销孔连通。第二销轴39a还安装于第二滑孔225a,且可在第二滑孔225a内相对第二固定架22a滑动且转动,以带动滑动部332a相对第二固定架22a滑动且转动,从而实现第二阻尼摆臂33a与第二固定架22a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销轴39a还可在第二滑孔225a内相对第二固定架22a滑动,以带动滑动部332a相对第二固定架22a滑动,而且,滑动部332a还可相对第二销轴39a转动,以实现滑动部332a与第二固定架22a之间的相对转动,从而实现第二阻尼摆臂33a与第二固定架22a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第一固定架21a相对基座10转动时,第一固定架21a带动第一主摆臂23a相对第一固定架21a转动,并相对基座10滑动且转动,还带动第一副摆臂25a相对第一固定架21a滑动,并相对基座10转动,还带动第一阻尼摆臂32a相对第一固定架21a滑动且转动,并相对基座10转动。此时,第一同步组件60a可带动第二阻尼摆臂33a相对基座10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阻尼摆臂34相对第二固定架22a滑动且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固定架21相对基座10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固定架21a和第二固定架22a相对基座10的同步转动。
同样的,第二固定架22a相对基座10转动时,第二固定架22a带动第二主摆臂24a相对第二固定架22a转动,并相对基座10滑动且转动,还带动第二副摆臂26a相对第二固定架22a滑动,并相对基座10转动,还带动第二阻尼摆臂32相对第二固定架22a滑动且转动,并相对基座10转动。此时,第一同步组件60a可带动第一阻尼摆臂32a相对基座10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阻尼摆臂32a相对第一固定架21a滑动且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固定架21a相对基座10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固定架21a和第二固定架22a相对基座10的同步转动。
请参阅图15,图15是图7所示可折叠机构130中第二连接组件20b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固定架21b设有收容缺口211b、安装缺口212b、第一滑孔213b、第一避让槽214b、第二滑孔215b和第一导向槽216b。本实施例中,收容缺口211b、安装缺口212b、第一滑孔213b、第一避让槽214b、第二滑孔215b和第一导向槽216b的结构可参阅上文中第一连接组件20a中第一固定架21a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第一滑孔213b位于安装缺口212b朝向Y轴正方向的一侧,第二滑孔215b的开口位于第一固定架21b的前端面,一个第一导向槽216b还贯穿第一固定架21b的后端面。
第一主摆臂23b包括转动部231b、连接部232b和滑动部233b。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摆臂23b的结构、以及第一主摆臂23b与第一固定架21b和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阅上文中第一连接组件20a中第一主摆臂23a的结构、以及第一主摆臂23a与第一固定架21a和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相关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0,转动部231b的结构与安装缺口212b的结构相适配。转动部231b的两个子转动部(图未标)可套设于第一销轴27b,且可相对第一销轴27b转动,以实现转动部231b与第一销轴27b之间的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一主摆臂23b与第一固定架21b之间的转动连接。
滑动部233b的结构与第一滑动槽101b的结构相适配。其中,滑动部233b设有第一滑槽(图未标)、第二滑槽(图未标)和第一支撑槽235b。第一滑块131a可在第一滑槽内滑动且转动,第二滑块131b可在第二滑槽内滑动且转动,从而滑动部233b可在第一滑动槽101b内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一主摆臂23b与基座10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此时,第一滑槽与第一滑块131a同轴心,第二滑槽与第二滑块131b同轴心。
第一副摆臂25b包括第一滑动部251b、第一过渡部252b、第一转动部253b和第一辅助部254b。本实施例中,第一副摆臂25b的结构、以及第一副摆臂25b与第一固定架21b和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阅上文中第一连接组件20a中第一副摆臂25a的结构、以及第一副摆臂25a与第一固定架21a和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相关描述。
其中,第一滑动部251b的结构与第一滑孔213b的结构相适配。第一滑动部251b可安装于第一滑孔213b,且可在第一滑孔213内相对第一固定架21b滑动,以实现第一副摆臂25b与第一固定架21b之间的滑动连接。第一转动部253b的结构与第一转动槽103b的结构相适配,第一辅助部254b的结构与第一避让缺口136的结构相适配。第一转动部253b套设于第三转动轴17,且可相对第三转动轴17转动,从而第一转动部253b可在第一转动槽103b内转动,以实现第一副摆臂25b与基座10之间的转动连接。此外,第一辅助部254b位于第一避让缺口136,且与第一避让缺口136的槽壁相间隔。
第二固定架22b设有收容缺口221b、安装缺口222b、第一滑孔223b、第二避让槽224b、第二滑孔225b和第二导向槽226b。本实施例中,收容缺口221b、安装缺口222b、第一滑孔223b、第二避让槽224b、第二滑孔225b和第二导向槽226b的结构均可参阅上文中第一连接组件20a中第二固定架22a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第一滑孔223b位于安装缺口212b朝向Y轴正方向的一侧,第二滑孔225b的开口位于第二固定架22b的前端面,一个第二导向槽226b还贯穿第二固定架22b的后端面。
第二主摆臂24b包括转动部241b、连接部242b和滑动部243b。其中,第二主摆臂24b的结构、以及第二主摆臂24b与第二固定架22b和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阅上文中第一连接组件20a中第二主摆臂24a的结构、以及第二主摆臂24a与第二固定架22a和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相关描述。
其中,转动部241b的结构与安装缺口222b的结构相适配。转动部241b的两个子转动部可套设于第二销轴28b,且可相对第二销轴28b转动,以实现转动部241b与第二销轴28b之间的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二主摆臂24b与第二固定架22b之间的转动连接。滑动部243b的结构与第二滑动槽102b的结构相适配。其中,滑动部243b设有第一滑槽(图未标)、第二滑槽(图未标)和第二支撑槽245b。第三滑块131c可在第三滑槽内滑动且转动,第四滑块131d可在第四滑槽内滑动且转动,从而滑动部243b可在第二滑动槽102b内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二主摆臂24b与基座10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此时,第三滑槽与第三滑块131c同轴心,第四滑槽与第四滑块131d同轴心。
第二副摆臂26b包括第二滑动部261b、第二过渡部262b、第二转动部263b和第二辅助部264b。本实施例中,第二副摆臂26b的结构、以及第二副摆臂26b与第二固定架22b和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连接组件20a中第二副摆臂26a的结构、以及第二副摆臂26a与第二固定架22a和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相关描述。
其中,第二滑动部261b的结构与第一滑孔223b的结构相适配。第二滑动部261b可安装于第一滑孔223b,且可在第一滑孔223内相对第二固定架22b滑动,以实现第二副摆臂26b与第二固定架22b之间的滑动连接。第二转动部263b的结构与第二转动槽104b的结构相适配,第二辅助部264b的结构与第二避让缺口137的结构相适配。第二转动部263b可套设于第四转动轴18,且可相对第四转动轴18转动,从而第二转动部263b可在第二转动槽104b内转动,以实现第二副摆臂26b与基座10之间的转动连接。此外,第二辅助部264b位于第二避让缺口137,且与第二避让缺口137的槽壁相间隔。
请一并参阅图13,第二阻尼组件30b与第二连接组件20b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照上文中第一阻尼组件30a与第一连接组件20a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第一固定架21b的第二滑孔215b位于第一阻尼摆臂32b的两个子滑动部326b之间,且与两个子滑动部326b的销孔连通。第一销轴38b还安装于第二滑孔215b,且可在第二滑孔215b内相对第一固定架21b滑动且转动,以带动滑动部322b相对第一固定架21b滑动且转动,从而实现第一阻尼摆臂32b与第一固定架21b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第二阻尼摆臂33b的第二滑孔225b位于两个子滑动部336b之间,且与两个子滑动部326b的销孔连通。第二销轴39b还安装于第二滑孔225b,且可在第二滑孔225b内相对第二固定架22b滑动且转动,以带动滑动部332b相对第二固定架22b滑动且转动,从而实现第二阻尼摆臂33b与第二固定架22b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16,图16是图7所示可折叠机构130中第三连接组件20c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固定架21c设有收容缺口211c、安装缺口212c和第一导向槽213c。本实施例中,收容缺口211c、安装缺口212c和第一导向槽213c的结构可参照上文中第一连接组件20a中第一固定架21a(如图20所示)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安装缺口212c位于第一固定架21c的中部。沿Y轴方向上,两个第一导向槽213c分别位于安装缺口212c的相对两侧,且均与安装缺口212c间隔设置。一个第一导向槽213c还贯穿第一固定架21c的前端面,一个第一导向槽213c还贯穿第一固定架21c的后端面。
此外,第一固定架21c还设有限位槽214c,限位槽214c的开口位于收容缺口211c的槽底壁。限位槽214c自收容缺口211c的槽底壁向第一固定架21c的底面的方向(图示Z轴负方向)凹陷,且与贯穿第一固定架21c的右侧面。其中,安装缺口212c还贯穿限位槽214c的槽侧壁,以与限位槽214c连通。应当理解的是,限位槽214c的形状应当不限于图24所示的椭圆形,也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其他异形。
此外,第一固定架21c还设有限位柱215c,限位柱215c设于限位槽214c的槽底壁。具体的,限位柱215c设于限位槽214c的槽底壁的中部。限位柱215c自限位槽214c的槽底壁向第一固定架21c的顶面(图示Z轴正方向)延伸。应当理解的是,限位柱215c的形状并不仅限于图24所示的圆柱形,也可以为方柱形或其他异形。
第一主摆臂23c包括转动部231c、连接部232c和滑动部233c。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摆臂23c的结构、以及第一主摆臂23c与第一固定架21c和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阅上文中第一连接组件20a中第一主摆臂23a的结构、以及第一主摆臂23a与第一固定架21a和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相关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1,转动部231c的结构与安装缺口212c的结构相适配。转动部231c的两个子转动部(图未标)可套设于第一销轴25c,且可相对第一销轴25c转动,以实现转动部231c与第一销轴25c之间的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一主摆臂23c与第一固定架21c之间的转动连接。
滑动部233c的结构与第一滑动槽101c的结构相适配。其中,滑动部233c设有第一滑槽(图未标)、第二滑槽(图未标)和第一支撑槽235c。第一滑块141a可在第一滑槽内滑动且转动,第二滑块141b可在第二滑槽内滑动且转动,从而滑动部233c可在第一滑动槽101c内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一主摆臂23c与基座10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此时,第一滑槽与第一滑块141a同轴心,第二滑槽与第二滑块141b同轴心。
此外,连接部232c的结构与限位槽214c的结构相适配。连接部232c设有限位孔237c,限位孔237c的开口位于连接部232c的顶面。限位孔237c自连接部232a的顶面向底面的方向(图示Z轴负方向)凹陷,且贯穿连接部232a的底面。即,限位孔237c沿连接部232a的厚度方向贯穿连接部232a。
其中,限位孔237c的结构与限位柱215c的结构相适配。第三连接组件20c处于展平状态时,限位柱215可安装于限位孔237c,提高第一主摆臂23c与第一固定架21c之间的装配精度,限位槽214c可收容部分连接部232c,以支撑连接部232c,保证第一主摆臂23c的使用强度,有助于提升第一主摆臂23c的使用寿命。
第二固定架22c设有收容缺口221c、安装缺口222c、第二导向槽223c和限位槽224c。本实施例中,收容缺口221c、安装缺口222c、第二导向槽223c和限位槽224c的结构均可参照第一固定架21c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限位槽224c还贯穿第二固定架22c的左侧面。此外,第二固定架22c还设有限位柱225c,限位柱225c设于限位槽224c的槽底壁。
第二主摆臂24c包括转动部241c、连接部242c和滑动部243c。本实施例中,第二主摆臂24c的结构、以及第二主摆臂24c与第二固定架22c和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主摆臂23c的结构、以及第一主摆臂23c与第一固定架21c和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相关描述。
其中,转动部241c的结构与安装缺口222c的结构相适配。转动部241c的两个子转动部(图未标)可套设于第二销轴26c,且可相对第二销轴26c转动,以实现转动部241c与第二销轴27c之间的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二主摆臂24c与第二固定架22c之间的转动连接。
滑动部243c的结构与第二滑动槽102c的结构相适配。其中,滑动部243c设有第三滑槽(图未标)、第四滑槽(图未标)和第二支撑槽245c。第三滑块141c可在第三滑槽内滑动且转动,第四滑块141d可在第四滑槽内滑动且转动,从而滑动部243c可在第二滑动槽102c内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二主摆臂24c与基座10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此时,第三滑槽与第三滑块141c同轴心,第四滑槽与第四滑块141d同轴心。
连接部242c的结构与限位槽224c的结构相适配,限位孔247c的结构与限位柱225c的结构相适配。第三连接组件20c处于展平状态时,限位柱225c可安装于限位孔247c,提高第二主摆臂24c与第二固定架22c之间的装配精度,限位槽224c可收容部分连接部242c,以支撑连接部242c,保证第二主摆臂24c的使用强度,有助于提升第二主摆臂24c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7和图18,图17是图7所示可折叠机构130中压板组件40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所示压板组件40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压板41包括第一支撑部411和第一功能部412。第一支撑部411大致呈长条形板状。第一支撑部411沿Y轴方向延伸。第一功能部412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部411。示例性的,第一支撑部411和第一功能部412可一体成型,以提高第一压板41的结构强度,保证第一压板41的结构稳定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板41也可以为通过组装方式形成的一体式结构件,比如,第一功能部412可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部411。
第一功能部412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部411的底面。第一功能部412设有第一功能槽414,第一功能槽414的开口位于第一功能部412的前端面。第一功能槽414自第一功能部412的前端面向后端面的方向(图示Y轴负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功能部412的后端面。即,第一功能槽414沿Y轴方向贯穿第一功能部412。
其中,第一功能槽414为条形孔。第一功能槽414具有展平位置(图未示)和折叠位置(图未示),折叠位置位于展平位置的内侧(图示朝向X轴正方向的一侧)。其中,第一功能槽414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一功能槽414的内侧,第一功能槽414的展平位置位于第一功能槽的外侧。示例性的,第一功能槽414的延伸方向呈弧线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功能槽414的延伸方向也可以呈直线形,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4、图15和图16,本实施例中,第一功能部412有两个,两个第一功能部412沿Y轴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两个第一功能部412分别为第一前功能部412a和第一后功能部412b。第一前功能部412a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部411的前侧,第一后功能部412b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部411的后侧。其中,第一前功能部412a的第一功能槽414的结构与第一滑动部251a的第一销轴256a的结构相适配,第一后功能部412b的第一功能槽414的结构与第一副摆臂25b的第一销轴256b的结构相适配。
其中,第一支撑部411的前侧可收容于第一固定架21a的收容缺口211a,第一支撑部411的后侧可收容于第一固定架21b的收容缺口211b,第一支撑部411的中部可收容于第一固定架21c的收容缺口211c。第一滑动部251a的第一销轴256a安装于第一前功能部412a的第一功能槽414,且可在第一功能槽414内相对第一前功能部412a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一滑动部251a与第一前功能部412a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一副摆臂25a与第一压板41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滑动部251b的第一销轴256b安装于第一后功能部412b的第一功能槽414,且可在第一功能槽414内相对第一后功能部412b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一滑动部251b与第一后功能部412b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一副摆臂25b与第一压板41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第一滑动部(比如第一滑动部251a和/或第一滑动部251b)设有第一功能槽,第一功能部(比如第一前功能部412a和/或第一后功能部412b)包括第一销轴,第一销轴安装于第一功能槽,且可在第一功能槽内相对第一滑动部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一功能部与第一滑动部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其中,第一功能槽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平位置,第一功能槽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一功能槽的展平位置的外侧。此时,第一功能槽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一功能槽的外侧,第一功能槽的展平位置位于第一功能槽的内侧。
第二压板42包括第二支撑部421和第二功能部422。本实施例中,第二压板42的结构、第二压板42与第二固定架(如第二固定架22a、第二固定架22b和第二固定架22c)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第二压板42与第二副摆臂(如第二副摆臂26a和第二副摆臂26b)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压板41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第二功能部422的第二功能槽424具有展平位置和折叠位置,折叠位置位于展平位置的内侧(图示沿X轴负方向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421的前侧可收容于第二固定架22a的收容缺口221a,第二支撑部421的后侧可收容于第二固定架22b的收容缺口221b,第二支撑部421的中部可收容于第二固定架22c的收容缺口221c。第二滑动部261a的第二销轴266a可安装于第二前功能部422a的第二功能槽424,且可在第二前功能部422a的第二功能槽424内相对第二前功能部422a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二滑动部261a与第二前功能部422a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二副摆臂26a与第二压板42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滑动部261b的第二销轴266b可安装于第二后功能部422b的第二功能槽424,且可在第二后功能部422b的第二功能槽424内相对第二前功能部422a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二滑动部261b与第二后功能部422b之间滑动且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二副摆臂26b与第二压板42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第二滑动部(比如第二滑动部261a和/或第二滑动部261b)设有第二功能槽,第二功能部(比如第二前功能部422a和/或第二后功能部422b)包括第二销轴,第二销轴安装于第二功能槽,且可在第二功能槽内相对第二滑动部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二功能部与第二滑动部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其中,第二功能槽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平位置,第二功能槽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二功能槽的展平位置的外侧。此时,第二功能槽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二功能槽的外侧,第二功能槽的展平位置位于第二功能槽的内侧。
需要说明的是,压板组件40与第一连接组件20a和第二连接组件20b之间的配合关系大体相同,为避免重复,接下来,以压板组件40与第一连接组件20a之间的配合关系为例进行说明。
可折叠机构130在折叠或展开过程中,第一固定架21a相对基座10转动,第一固定架21a带动第一副摆臂25a相对第一固定架21a滑动,从而带动第一滑动部251a的第一销轴256a在第一前功能部412a的第一功能槽414内相对第一前功能部412a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一副摆臂25a和第一压板41之间的相对滑动且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压板41相对基座10转动。
同样的,可折叠机构130在折叠或展开过程中,第二固定架22a相对基座10转动,第二固定架22a带动第二副摆臂26a相对第二固定架22a滑动,从而带动第二滑动部261a的第二销轴266a在第二前功能部422a的第二功能槽424内相对第二前功能部422a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二副摆臂26a和第二压板42之间的相对滑动且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压板42相对基座10转动。
从而,第一固定架21a和第二固定架22a在相对基座10转动时,可分别带动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相对基座1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之间相对转动,进而实现压板组件40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请参阅图19、图20和图21,图19是图6所示可折叠机构130沿I-I处剖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所示可折叠机构130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19所示可折叠机构130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0所示可折叠机构130所处状态可为图2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中可折叠机构130所处的状态。应当理解的是,沿“I-I处剖开”是指沿I-I线所在的平面剖开,后文的相关描述可做相同理解。
如图19所示,可折叠机构13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连接组件20a和压板组件40均处于展平状态,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位于基座10的相对两侧,且相对展平,第一压板41的顶面(即第一支撑部411的顶面)和第二压板42的顶面(即第二支撑部421的顶面)齐平。其中,第一滑动部251a的第一销轴256a位于第一前功能部412a的第一功能槽414的展平位置,第二滑动部261a的第二销轴266a位于第二压板42的第二功能槽424的展平位置。其中,第一固定架21a和第二固定架22a位于基座10的相对两侧,且相对展平,第一主摆臂23a和第二主摆臂24a相对展平,第一副摆臂25a和第二副摆臂26a相对展平。
如图20所示,可折叠机构130在折叠过程中,比如可折叠机构130自展平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连接组件20a自展平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第一滑动部251a相对第一前功能部412a滑动且转动,第二滑动部261a相对第二前功能部422a滑动且转动,以带动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相对基座10旋转,以使压板组件40自展平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其中,第一滑动部251a的第一销轴256a在第一前功能部412a的第一功能槽414内自展平位置滑动至折叠位置,第二滑动部261a的第二销轴266a在第二前功能部422a的第二功能槽424内自展平位置滑动至折叠位置。
如图21所示,可折叠机构13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连接组件20a和压板组件40均处于折叠状态,第一滑动部251a的第一销轴256a位于第一前功能部412a的第一功能槽414的折叠位置,第二滑动部261a的第二销轴266a位于第二前功能部422a的第二功能槽424的折叠位置。其中,第一固定架21a和第二固定架22a相对折叠,第一主摆臂23a和第二主摆臂24a相对折叠,第一副摆臂25a和第二副摆臂26a相对折叠,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相对折叠。
可以理解的是,可折叠机构130在展开过程中,比如可折叠机构130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连接组件20a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第一滑动部251a相对第一前功能部412a滑动且转动,第二滑动部261a相对第二前功能部422a滑动且转动,以带动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相对基座10旋转,以使压板组件40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其中,第一滑动部251a的第一销轴256a在第一前功能部412a的第一功能槽414内自折叠位置滑动至展平位置,第二滑动部261a的第二销轴266a在第二前功能部422a的第二功能槽424内自折叠位置滑动至展平位置,以使压板组件40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
本实施例所示可折叠机构130中,利用第一副摆臂的第一滑动部(如第一副摆臂25a的第一滑动部251a和第一副摆臂25b的第一滑动部251b)与第一压板41的第一功能部412(比如第一前功能部412a和第一后功能部412b)相配合,第二副摆臂的第二滑动部(如第二副摆臂26a的第二滑动部261a和第二副摆臂26b的第二滑动部261b)与第二压板42的第二功能部422(比如第二前功能部422a和第二后功能部422b)相配合,来实现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与连接组件20(如第一连接组件20a和第二连接组件20b)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从而,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可通过连接组件20(如第一连接组件20a和第二连接组件20b)实现与基座10之间的相对转动。换言之,连接组件20的第一副摆臂(如第一副摆臂25a和第一副摆臂25b)和第二副摆臂(如第二副摆臂26a和第二副摆臂26b)还可同时起到压板摆臂的作用。即,本实施例所示可折叠机构130省去了压板摆臂,简化了可折叠机构130的整体结构,有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1000的轻量化设计。
请参阅图17和图18,第一压板41还包括第一导向滑块413,第一导向滑块413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部411,且与第一功能部412间隔设置。示例性的,第一导向滑块413与第一支撑部411一体成型,以提高第一压板41的结构强度,保证第一压板41的结构稳定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滑块413也可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部411。
第一导向滑块413固定连接于第一压板41的底面。第一导向滑块413自第一压板41的底面向背离顶面的方向(图示Z轴负方向)延伸。第一导向滑块413的结构与第一导向槽(如第一导向槽216a、第一导向槽216b或第一导向槽213c)的结构相适配。其中,第一导向滑块413的底面为弧形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滑块413有六个,六个第一导向滑块413沿Y轴方向依次间隔排布。六个第一导向滑块413分别为两个第一前导向滑块413a、两个第一后导向滑块413b和两个第一中导向滑块413c。两个第一前导向滑块413a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部411的前侧,且位于第一前功能部412a的相对两侧。两个第一后导向滑块413b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部411的后侧,且位于第一后功能部412b的相对两侧。两个第一中导向滑块413c固定连接于第一压板41的中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滑块413也可以有五个以下或七个以上,本申请对第一导向滑块413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4、图15和图16,两个第一前导向滑块413a可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一导向槽216a,并可在第一导向槽216a内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一压板41与第一固定架21a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以提高第一压板41与第一连接组件20a之间的装配稳定性。两个第一后导向滑块413b可安装于两个第一导向槽216b,并可在第一导向槽216b内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一压板41与第一固定架21b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以实现第一压板41与第二连接组件20b之间的装配稳定性。两个第一中导向滑块413c可安装于一个第一导向槽213c,并可在第一导向槽213c内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一压板41与第一固定架21c之间的滑动且转动,以保证第一压板41与第三连接组件20c之间的装配稳定性。
第二压板42还包括第二导向滑块423,第二导向滑块423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部421。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滑块423的结构、第二导向滑块423与第二支撑部421之间的装配关系、以及第二导向滑块423与第二固定架(如第二固定架22a、第二固定架22b和第二固定架22c)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导向滑块413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两个第二前导向滑块423a可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二导向槽226a,并可在第二导向槽226a内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二压板42与第二固定架22a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两个第二后导向滑块423b可安装于两个第二导向槽226b,并可在第二导向槽226b内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二压板42与第二固定架22b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两个第二中导向滑块423c可安装于一个第二导向槽223c,并可在第二导向槽223c内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二压板42与第二固定架22c之间的滑动且转动。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压板组件40也可以包括第一压板41、第二压板42和压板摆臂。第一压板41与连接组件20的配合关系可参阅上文中第一压板41的相关描述。第二压板42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如第二固定架22a、第二固定架22b和第二固定架22c)。压板摆臂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二压板42,以使压板摆臂滑动连接第二压板42。压板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10,以使压板摆臂转动连接基座10。
或者,压板组件40也可以包括第一压板41、第二压板42、第一压板摆臂和第二压板摆臂。第一压板41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如第一固定架21a、第一固定架21b和第一固定架21c),第二压板42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第一压板摆臂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一压板41,以使第一压板摆臂滑动连接第一压板41。第一压板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10,以使第一压板摆臂转动连接基座10。第二压板摆臂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二压板42,以使第二压板摆臂滑动连接第二压板42。第二压板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10,以使第二压板摆臂转动连接基座10。
请参阅图22和图23,图22是图7所示可折叠机构130中浮板50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图22所示浮板50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浮板50包括主体部51、限位部52、第一连接部53和第二连接部54,限位部52、第一连接部53和第二连接部54均固定连接于主体部51。示例性的,主体部51、限位部52、第一连接部53和第二连接部54可一体成型,以提高浮板50的结构强度,保证浮板50的结构稳定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浮板50也可以为通过组装方式形成的一体式结构件,比如,限位部52、第一连接部53和第二连接部54可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主体部51。
请一并参阅图9、图10和图11,主体部51沿Y轴方向延伸。主体部51设有限位孔511,限位孔511的开口位于主体部51的底面。限位孔511自主体部51的底面向顶面的方向(图示Z轴正方向)凹陷,且贯穿主体部51的顶面。即,限位孔511沿主体部51的厚度方向(图示Z轴方向)贯穿主体部51。示例性的,限位孔511有两个。一个限位孔511位于主体部51的右侧,另一个限位孔511位于主体部51的左侧。其中,限位孔511的结构与限位柱144(如图11所示)的结构相适配。浮板50位于基座10的顶侧,两个限位柱144可分别安装于两个限位孔511,以保证浮板50与基座10的装配精度。
限位部52固定连接于主体部51的底面。限位部52自主体部51的底面沿Z轴负方向延伸。示例性的,限位部52有两个。一个限位部52固定连接于主体部51的前侧,另一个限位部52固定连接于主体部51的后侧。其中,限位部52的结构与限位孔(如限位孔128和限位孔138)的结构相适配。一个限位部52可安装于限位孔128,且可在限位孔128内相对基座10滑动,另一个限位部52可安装于限位孔138,且可在限位孔138内相对基座10滑动,以实现浮板50与基座10之间的滑动连接,不仅可以限制浮板50相对基座10的运动方向,还可以保证浮板50与基座10的装配精度。
请一并参阅图14和图15,第一连接部53固定连接于主体部51的左侧。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53有两个。沿Y轴方向上,两个第一连接部53间隔排布。两个第一连接部53分别为第一前连接部53a和第一后连接部53b。第一前连接部53a固定连接于主体部51的前侧,第一后连接部53b固定连接于主体部51的后侧。
示例性的,第一前连接部53a包括第一销柱531a和第一固定部532a,第一固定部532a固定连接于主体部51的左侧,第一销柱531a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部532a,以实现第一销柱531a与主体部51之间的固定连接。其中,第一销柱531a的轴心平行于Y轴方向。第一销柱531a的结构与第一辅助部254a的第一辅助槽257a的结构相适配。第一销柱531a可安装于第一辅助槽257a,且可在第一辅助槽257a内相对第一辅助部254a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一前连接部53a与第一辅助部254a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进而实现浮板50与第一副摆臂25a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同样的,第一后连接部53b包括第一销柱531b和第一固定部532b。第一销柱531b的结构与第一辅助部254b的第一辅助槽257b的结构相适配。第一销柱531b可安装于第一辅助槽257b,且可在第一辅助槽257b内相对第一辅助部254b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一后连接部53b与第一辅助部254b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进而实现浮板50与第一副摆臂25b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第一连接部(比如第一前连接部53a和/或第一后连接部53b)设有第一辅助槽,第一辅助部(比如第一辅助部254a和/或第一辅助部254b)包括第一销柱,第一销柱安装于第一辅助槽,且可在第一辅助槽内相对第一连接部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一辅助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其中,第一辅助槽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平位置,第一辅助槽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一辅助槽的展平位置的底侧。此时,第一辅助槽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一辅助槽的底侧,第一辅助槽的展平位置位于第一辅助槽的顶侧。
第二连接部54固定连接于主体部51的右侧。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54的结构、以及第二连接部54与第二副摆臂(如第二副摆臂26a和第二副摆臂26b)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照第一连接部53的相关描述。示例性的,第一前连接部53a和第二前连接部54a可关于主体部51镜像对称,第一后连接部53b和第二后连接部54b可关于主体部51镜像对称。
其中,第二前连接部54a包括第二销柱541a和第二固定部542a。第二销柱541a的结构与第二辅助部264a的第二辅助槽267a的结构相适配。第二销柱541a可安装于第二辅助槽267a,且可在第二辅助槽267a内相对第二辅助部264a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二前连接部54a与第二辅助部264a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进而实现浮板50与第二副摆臂26a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其中,第二后连接部54b包括第二销柱541b和第二固定部542b。第二销柱541b的结构与第二辅助部264b的第二辅助槽267b的结构相适配。第二销柱541b可安装于第二辅助槽267b,且可在第二辅助槽267b内相对第二辅助部264b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二后连接部54b与第二辅助部264b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进而实现浮板50与第二副摆臂26b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第二连接部(比如第二前连接部54a和/或第二后连接部54b)设有第二辅助槽,第二辅助部(比如第二辅助部264a和/或第二辅助部264b)包括第二销柱,第二销柱安装于第二辅助槽,且可在第二辅助槽内相对第二连接部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二辅助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其中,第二辅助槽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平位置,第二辅助槽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二辅助槽的展平位置的底侧。此时,第二辅助槽的折叠位置位于第二辅助槽的底侧,第二辅助槽的展平位置位于第二辅助槽的顶侧。
需要说明的是,浮板50与第一连接组件20a和第二连接组件20b之间的配合关系大致相同,为避免重复,接下来,以浮板50与第一连接组件20a之间的配合关系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固定架21a和第二固定架22a相对基座10转动时,第一固定架21a带动第一副摆臂25a相对第一固定架21a滑动,第二固定架22a带动第二副摆臂26a相对第二固定架22a滑动,从而带动浮板50的第一连接部53在第一副摆臂25a的第一辅助槽257a内滑动且转动,第二连接部54在第二副摆臂26a的第二辅助槽267a内滑动且转动,从而带动浮板50相对基座10上浮或下沉。
请参阅图6和图19,可折叠机构13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连接组件20a和压板组件40均处于展平状态,第一前连接部53a的第一销柱531a位于第一辅助部254a的第一辅助槽257a的展平位置,第二前连接部54a的第二销柱541a位于第二辅助部264a的第二辅助槽267a的展平位置。其中,浮板50位于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之间,浮板50的顶面(即主体部51的顶面)与第一压板41的顶面、第二压板42的顶面齐平。浮板50的顶面、第一压板41的顶面和第二压板42的顶面共同形成支撑面1302。
请参阅图20,可折叠机构130在折叠过程中,比如可折叠机构130自展平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连接组件20a自展平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第一辅助部254a相对第一前连接部53a滑动且转动,第二辅助部264a相对第二前连接部54a滑动且转动,以带动浮板50相对基座10下沉。其中,第一销柱531a在第一辅助槽257a内自展平位置滑动至折叠位置,第二销柱541a在第二辅助槽267a内自展平位置滑动至折叠位置。
请参阅图21,可折叠机构13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连接组件20a和压板组件40均处于折叠状态,第一前连接部53a的第一销柱531a位于第一辅助槽257a的折叠位置,第二前连接部54a的第二销柱541a位于第二辅助槽267a的折叠位置。其中,第一固定架21a、第二固定架22a、第一压板41、第二压板42和浮板50围合形成避让空间1303。
可以理解的是,可折叠机构130在展开过程中,比如可折叠机构130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连接组件20a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第一辅助部254a相对第一前连接部53a滑动且转动,第二辅助部264a相对第二前连接部54a滑动且转动,以带动浮板50相对基座10上浮。其中,第一销柱531a在第一辅助槽257a内自折叠位置滑动至展平位置,第二销柱541a在第二辅助槽267a内自折叠位置滑动至展平位置。
本实施例所示可折叠机构130中,利用浮板50的第一连接部53与第一副摆臂的第一辅助部(如第一副摆臂25a的第一辅助部254a和第一副摆臂25b的第一辅助部254b)相配合,第二连接部54与第二副摆臂的第二辅助部(如第二副摆臂26a的第二辅助部264a和第二副摆臂26b的第二辅助部264b)相配合,来实现浮板50相对基座10的上浮或下沉。
换言之,浮板50可在第一副摆臂和第二副摆臂的带动下实现相对基座10的上浮或下沉,浮板50不需要通过弹簧等结构件来实现与基座10的装配,简化了可折叠机构130的整体结构,有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1000的轻量化设计。而且,位于左侧的第一副摆臂和位于右侧的第二副摆臂可共同带动浮板50实现相对基座10的上浮或下沉,保证了浮板50相对基座10运动过程中左右两侧的受力平衡。
此外,第一副摆臂(如第一副摆臂25a和第一副摆臂25b)在相对基座10转动时,可带动浮板50相对基座10上浮或下沉,此时浮板50的第二连接部54可相对第二副摆臂的第二辅助部(如第二副摆臂26a的第二辅助部264a和第二副摆臂26b的第二辅助部264b)滑动,从而带动第二副摆臂(如第二副摆臂26a和第二副摆臂26b)相对基座10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副摆臂和第二副摆臂之间的同步转动。同理,第二副摆臂在相对基座10转动时,可带动浮板50相对基座上浮或下沉,从而带动第一副摆臂相对基座10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副摆臂和第二副摆臂之间的同步转动。
请参阅图22和图23,浮板50还包括第一支撑部55和第二支撑部56,第一支撑部55和第二支撑部56均固定连接于主体部51。示例性的,第一支撑部55和第二支撑部56可与主体部51一体成型,以提高浮板50的结构强度,保证浮板50的结构稳定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浮板50也可以为通过组装方式形成的一体式结构件,比如,第一支撑部55和第二支撑部56可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主体部51。
此外,主体部51设有第一避空槽512和第二避空槽513。第一避空槽512和第二避空槽513的开口均位于主体部51的底面。第一避空槽512和第二避空槽513均自主体部51的底面向顶面的方向凹陷,且贯穿主体部51的底面。即,第一避空槽512和第二避空槽513均沿主体部51的厚度方向贯穿主体部51。此外,第一避空槽512还贯穿主体部51的左侧面,第二避空槽513还贯穿主体部51的右侧面。
示例性的,第一避空槽512有三个,三个第一避空槽512沿Y轴方向间隔排布。三个第一避空槽512分别为第一前避空槽512a、第一后避空槽512b和第一中避空槽512c。第一前避空槽512a位于主体部51的前侧,且位于限位部52朝向Y轴正方向的一侧,并与限位部52间隔设置。第一后避空槽512b位于主体部51的后侧,且位于限位部52朝向Y轴正方向的一侧,并与限位部52间隔设置。第一中避空槽512c位于主体部51的中侧。其中,第一前避空槽512a的结构与第一主摆臂23a的滑动部233a(如图14所示)的结构相适配,第一后避空槽512b的结构与第一主摆臂23b的滑动部233b(如图15所示)的结构相适配,第一中避空槽512c的结构与第一主摆臂23c的滑动部233c(如图16所示)的结构相适配。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避空槽512也可以有一个、两个或四个以上,本申请对第一避空槽512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第二避空槽513有三个,三个第二避空槽513沿Y轴方向间隔排布。其中,三个第二避空槽513分别为第二前避空槽513a、第二后避空槽513b和第二中避空槽513c。第二前避空槽513a位于主体部51的前侧,且位于限位部52朝向Y轴负方向的一侧,并与限位部52间隔设置。第二后避空槽513b位于主体部51的后侧,且位于限位部52朝向Y轴负方向的一侧,并与限位部52间隔设置。第二中避空槽513c位于主体部51的中侧,且位于第二中避空槽513c朝向Y轴负方向的一侧,并与第二中避空槽513c间隔设置。其中,第二前避空槽513a的结构与第二主摆臂24a的滑动部243a(如图14所示)的结构相适配,第二后避空槽513b的结构与第二主摆臂24b的滑动部243b(如图15所示)的结构相适配,第二中避空槽513c的结构与第二主摆臂24c的滑动部243c(如图16所示)的结构相适配。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避空槽513也可以有一个、两个或四个以上,本申请对第二避空槽513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制。
第一支撑部55固定连接于第一避空槽512的槽壁,且自第一避空槽512的槽壁沿X轴负方向延伸。示例性的,第一支撑部55有三个,三个第一支撑部55分别固定连接于三个第一避空槽512的槽壁。三个第一支撑部55分别为第一前支撑部55a、第一后支撑部55b和第一中支撑部55c。第一前支撑部55a固定连接于第一前避空槽512a的槽壁,第一后支撑部55b固定连接于第一后避空槽512b的槽壁,第一中支撑部55c固定连接于第一中避空槽512c的槽壁。
请一并参阅图14、图15和图16,第一前支撑部55a的结构与第一主摆臂23a的第一支撑槽235a的结构相适配,第一后支撑部55b的结构与第一主摆臂23b的第一支撑槽235b的结构相适配,第一中支撑部55c的结构与第一主摆臂23c的第一支撑槽235c的结构相适配。可折叠机构13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前支撑部55a可收容于第一主摆臂23a的第一支撑槽235a,第一后支撑部55b可收容于第一主摆臂23a的第一支撑槽235b,第一中支撑部55c可收容于第一主摆臂23c的第一支撑槽235c。
第二支撑部56固定连接于第二避空槽513的槽壁,且自第二避空槽513的槽壁沿X轴正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56的结构、以及第二支撑部56与第二避空槽513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支撑部55的相关描述。
其中,第二前支撑部56a的结构与第二主摆臂24a的第二支撑槽245a的结构相适配,第二后支撑部56b的结构与第二主摆臂24b的第二支撑槽245b的结构相适配,第二中支撑部56c的结构与第二主摆臂24c的第二支撑槽245c的结构相适配。可折叠机构13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二前支撑部56a可收容于第二主摆臂24a的第二支撑槽245a,第二后支撑部56b可收容于第二主摆臂24a的第二支撑槽245b,第二中支撑部56c可收容于第二主摆臂24c的第二支撑槽245c。
请参阅图22、图23以及图24至图26,图24是图6所示可折叠机构130沿II-II处剖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5是图24所示可折叠机构130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6是图19所示可折叠机构130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5所示可折叠机构130所处状态可为图2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中可折叠机构130所处的状态。
如图24所示,可折叠机构13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连接组件20a和压板组件40均处于展平状态,第一主摆臂23a的滑动部233a部分收容于第一前避空槽512a,第一前支撑部55a收容于滑动部233a的第一支撑槽235a,且与第一支撑槽235a的槽底壁抵持,第二主摆臂24a的滑动部243a部分收容于第二前避空槽513a,第二前支撑部56a收容于滑动部243a的第二支撑槽245a,且与第二支撑槽245a的槽底壁抵持。
换言之,第一支撑槽235a的槽底壁抵持第一前支撑部55a的底面,第二支撑槽245a的槽底壁抵持第二前支撑部56a的底面,以实现第一主摆臂23a的滑动部233a和第二主摆臂24a的滑动部243a共同抵持浮板50的底面。此时,第一主摆臂23a可通过滑动部233a支撑浮板50,第二主摆臂24a可通过滑动部243a支撑浮板50,不仅可以增加浮板50相对基座10与第一连接组件20a之间的装配稳定性,还可以使浮板50保持在相对基座10上浮的状态,以增加可折叠机构13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此外,第一压板41和第一主摆臂23a还可以复用可折叠机构130在厚度方向(图示Z轴方向)上的尺寸,第二压板42和第二主摆臂24a可以复用可折叠机构130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减少可折叠机构130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实现可折叠机构130的轻薄化设计,进而有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1000的轻薄化设计。
如图25和图26所示,可折叠机构13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连接组件20a处于展开状态,第一前支撑部55a不位于第一主摆臂23a的第一支撑槽235a,第二前支撑部56a不位于第二主摆臂24a的第二支撑槽245a。此时,第一主摆臂23a和第二主摆臂24a均不会影响浮板50相对基座10的下浮,即,第一主摆臂23a和第二主摆臂24a均不会干涉浮板50的运动,保证了可折叠机构130的使用流畅性。
需要说明的是,浮板50与第一阻尼组件30a和第二阻尼组件30b之间的配合关系大体相同,为避免重复,接下来,以浮板50与第一阻尼组件30a之间的配合关系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22、图23以及图27至图29,图27是图6所示可折叠机构130沿III-III处剖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8是图27所示可折叠机构130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9是图27所示可折叠机构130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8所示可折叠机构130所处状态可为图2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中可折叠机构130所处的状态。
如图27所示,可折叠机构13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阻尼组件30a处于展平状态,第一阻尼摆臂32a的支撑部324a和第二阻尼摆臂33a的支撑部334a分别抵持于浮板50的主体部51的底面。此时,第一阻尼摆臂32a和第二阻尼摆臂33a可支撑浮板50,以使浮板50保持在相对基座10上浮的状态,以增加可折叠机构13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如图28和图29所示,可折叠机构13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阻尼组件30a处于展开状态,第一阻尼摆臂32a的支撑部324a和第二阻尼摆臂33a的支撑部334a均不抵持于浮板50的主体部51的底面。此时,第一阻尼摆臂32a和第二阻尼摆臂33a均不会影响浮板50相对基座10的下浮,即,第一阻尼摆臂32a和第二阻尼摆臂33a均不会干涉浮板50的运动,保证了可折叠机构130的使用流畅性。
请参阅图4、图7、图30和图31,图30是图3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1是图1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0和图31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仅示出了可折叠机构130和显示屏200的可折叠部分230。
具体的,第一固定架21a、第一固定架21b和第一固定架21c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110,第二固定架22a、第二固定架22b和第二固定架22c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120。示例性的,第一固定架21a、第一固定架21b和第一固定架21c可通过螺钉或者螺栓等紧固件与第一壳体110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架22a、第二固定架22b和第二固定架22c可通过螺钉或者螺栓等紧固件与第二壳体120固定连接。
如图30所示,第一压板41、第二压板42和浮板560形成的支撑面1302可支撑显示屏200的可折叠部分230,以保证显示屏200的良好显示。其中,支撑面1302可与第一壳体110的顶面以及第二壳体120的顶面齐平,以使第一压板41、第二压板42和浮板50可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共同支撑显示屏200,实现展平态的可折叠装置100对显示屏200的有效支撑。
如图31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折叠状态时,显示屏200的可折叠部分230位于可折叠机构130的内侧。具体的,可折叠部分230位于避让空间1303内。此时,可折叠机构130可避让可折叠部分230弯折时形成的R角,使得可折叠部分230不会出现较大角度弯折,避免显示屏200产生折痕等不良现场,有助于延长显示屏200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所采用的可折叠机构130中,连接组件20(如第一连接组件20a和第二连接组件20b)的第一副摆臂和第二副摆臂可起到压板摆臂的作用,即分别带动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相对基座10转动。即,本实施例所示可折叠机构130可省去压板摆臂,简化了可折叠机构130的整体结构,有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1000的轻量化设计。
此外,连接组件20(如第一连接组件20a和第二连接组件20b)的第一副摆臂和第二副摆臂还可带动浮板50相对基座10上浮或下沉,可省去浮板50与基座10之间装配需要的弹簧等结构件,进一步简化了可折叠机构130的整体结构,有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1000的轻量化设计。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第一固定架、第一副摆臂和浮板,所述第一副摆臂包括第一滑动部、第一转动部和第一辅助部,所述第一转动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一辅助部之间,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基座,所述浮板位于所述基座的顶侧,所述浮板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辅助部;
所述可折叠机构在展开过程中,所述第一辅助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滑动且转动,以带动所述浮板相对所述基座上浮;
所述可折叠机构在折叠过程中,所述第一辅助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滑动且转动,以带动所述浮板相对所述基座下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部设有第一辅助槽,所述第一辅助槽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平位置,所述第一辅助槽的折叠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辅助槽的展平位置的顶侧;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销柱,所述第一销柱安装于所述第一辅助槽,且可在所述第一辅助槽内相对所述第一辅助部滑动且转动;
所述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销柱位于所述第一辅助槽的折叠位置;
所述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销柱位于所述第一辅助槽的展平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二固定架和第二副摆臂,所述第二副摆臂包括第二滑动部、第二转动部和第二辅助部,所述第二转动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部和所述第二辅助部之间,所述第二滑动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基座,所述浮板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辅助部;
所述可折叠机构在展开过程中,所述第二辅助部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滑动且转动,以带动所述浮板相对所述基座上浮;
所述可折叠机构在折叠过程中,所述第二辅助部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滑动且转动,以带动所述浮板相对所述基座下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部设有第二辅助槽,所述第二辅助槽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平位置,所述第二辅助槽的折叠位置位于所述第二辅助槽的展平位置的顶侧;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销柱,所述第二销柱安装于所述第二辅助槽,且可在所述第二辅助槽内相对所述第二辅助部滑动且转动;
所述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销柱位于所述第一辅助槽的折叠位置;
所述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位于所述基座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销柱位于所述第一辅助槽的展平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二压板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
所述第一压板包括第一功能部,第一功能部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二压板包括第二功能部,所述第二功能部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部;
所述可折叠机构在展开过程中,所述第一滑动部相对所述第一功能部滑动且转动,所述第二滑动部相对所述第二功能部滑动且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相对展开;
所述可折叠机构在折叠过程中,所述第一滑动部相对所述第一功能部滑动且转动,所述第二滑动部相对所述第二功能部滑动且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相对折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位于所述基座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压板的顶面、第二压板的顶面和所述浮板的顶面齐平,所述第一压板的顶面、第二压板的顶面和所述浮板的顶面形成支撑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一主摆臂和第二主摆臂,所述第一主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主摆臂的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基座,所述第二主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主摆臂的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基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主摆臂的滑动部和所述第二主摆臂的滑动部均抵持所述浮板的底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摆臂的滑动部设有第一支撑槽,所述第二主摆臂的滑动部设有第二支撑槽,所述浮板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所述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槽的槽壁抵持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底面,所述第二支撑槽的槽壁抵持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底面。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相对折叠,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相对折叠,所述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压板、所述第二压板和所述浮板围合形成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的横截面呈水滴状。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机构还包括阻尼件、第一阻尼摆臂和第二阻尼摆臂,所述阻尼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阻尼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阻尼件,所述第一阻尼摆臂的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二阻尼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阻尼件,所述第二阻尼摆臂的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摆臂的支撑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阻尼摆臂的转动部远离所述第一阻尼摆臂的滑动部的一侧,所述第二阻尼摆臂的支撑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阻尼摆臂的转动部远离所述第二阻尼摆臂的滑动部的一侧;
所述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阻尼摆臂的支撑部和所述第二阻尼摆臂的支撑部均抵持所述浮板的底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相对所述基座的旋转中心为第一中心,所述第一阻尼摆臂相对所述基座的旋转中心为第二中心,所述第一中心和所述第二中心彼此间隔。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限位孔,所述浮板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安装于所述限位孔,且可在所述限位孔内相对所述基座滑动。
15.一种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第一固定架、第一副摆臂和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副摆臂包括第一滑动部和与所述第一滑动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基座,所述第一压板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压板包括第一功能部,所述第一功能部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部;
所述可折叠机构在展开或折叠过程中,所述第一滑动部相对所述第一功能部滑动且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压板相对所述基座旋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部设有第一功能槽,所述第一功能槽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平位置,所述第一功能槽的折叠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槽的展平位置的内侧;
所述第一滑动部包括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安装于所述第一功能槽,且可在所述第一功能槽内相对所述第一功能部滑动且转动;
所述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销轴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槽的折叠位置;
所述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销轴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槽的展平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槽为弧形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二固定架、第二副摆臂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副摆臂包括第二滑动部和与所述第二滑动部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基座,所述第二压板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压板包括第二功能部,所述第二功能部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部;
所述可折叠机构在折叠或展开过程中,所述第二滑动部相对所述第二功能部滑动且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压板相对所述基座转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能部设有第二功能槽,所述第二功能槽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平位置,所述第二功能槽的折叠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槽的展平位置的内侧;
所述第二滑动部包括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安装于所述第二功能槽,且可在所述第二功能槽内相对所述第二功能部滑动且转动;
所述可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销轴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槽的折叠位置;
所述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二销轴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槽的展平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机构还包括浮板,所述浮板位于所述基座的顶侧;
所述可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位于所述基座的相对两侧,所述浮板的顶面、所述第一压板的顶面和所述第二压板的顶面齐平,所述第一压板的顶面、所述第二压板的顶面和所述浮板的顶面形成支撑面。
21.一种可折叠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机构,所述可折叠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
CN202210336321.3A 2022-03-31 2022-03-31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Pending CN1169390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6321.3A CN116939070A (zh) 2022-03-31 2022-03-31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EP22912785.7A EP4277247A1 (en) 2022-03-31 2022-12-29 Foldable mechanism and foldable terminal
PCT/CN2022/143223 WO2023185163A1 (zh) 2022-03-31 2022-12-29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6321.3A CN116939070A (zh) 2022-03-31 2022-03-31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9070A true CN116939070A (zh) 2023-10-24

Family

ID=87929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36321.3A Pending CN116939070A (zh) 2022-03-31 2022-03-31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77247A1 (zh)
CN (1) CN116939070A (zh)
WO (1) WO2023185163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87189B1 (ko) * 2014-11-19 2015-01-29 주식회사 에스코넥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의 힌지
CN207601679U (zh) * 2017-11-28 2018-07-1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装置
CN208421694U (zh) * 2018-07-13 2019-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194183A (zh) * 2021-05-21 2021-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3542456A (zh) * 2020-04-15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795683A (zh) * 2019-12-13 202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4006962A (zh) * 2020-10-29 2022-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079683A (zh) * 2020-08-19 2022-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87189B1 (ko) * 2014-11-19 2015-01-29 주식회사 에스코넥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의 힌지
CN207601679U (zh) * 2017-11-28 2018-07-1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装置
CN208421694U (zh) * 2018-07-13 2019-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795683A (zh) * 2019-12-13 202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3542456A (zh) * 2020-04-15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079683A (zh) * 2020-08-19 2022-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006962A (zh) * 2020-10-29 2022-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3194183A (zh) * 2021-05-21 2021-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85163A1 (zh) 2023-10-05
EP4277247A1 (en) 2023-11-15
WO2023185163A9 (zh) 2023-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48296B2 (en) Folding length difference compensatory mechanism for the multi-foldable type device
US20210368032A1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TWI710309B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五)
US11073868B2 (en)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foldable mechanism for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and foldable unit for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CN218041429U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219287561U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110005695B (zh) 可弯折式支撑架
CN211423150U (zh)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596579B (zh) 电子装置及枢纽结构
CN116939070A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116389624B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111894970B (zh) 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CN117119086B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116708613A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116928200A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117255149B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116940011A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117119086A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219673084U (zh) 电子设备
CN111734731A (zh) 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CN117420890B (zh) 一种屏幕外折叠的笔记本电脑的转轴套件
CN219655079U (zh) 一种转轴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20156533U (zh) 电子设备及折叠机构
CN117351844B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20748795U (zh) 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