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52129B - 一种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52129B
CN115652129B CN202211356415.3A CN202211356415A CN115652129B CN 115652129 B CN115652129 B CN 115652129B CN 202211356415 A CN202211356415 A CN 202211356415A CN 115652129 B CN115652129 B CN 1156521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ene
composite material
copper foil
placing
bo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564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52129A (zh
Inventor
秦永强
司永健
吴玉程
罗来马
马冰
张一帆
崔接武
王岩
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13564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521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52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21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52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21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材料预处理;(2)堆叠制备样品;(3)熔渗用型砂制备;(4)熔渗准备;(5)加热熔渗。本发明通过复合堆积层片材料加以高温熔渗技术获得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得到强结合度的Cu‑石墨烯材料,目的是通过加入石墨烯大大提高材料的热力学性能,使其突破传统Cu基复合材料的导热极限。此外,本发明中的高温熔渗技术操作简单,成本极低,可实现批量化大规模生产,对实际应用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导热铜石墨烯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采用高温熔渗技术得到强结合度的Cu-石墨烯材料。
背景技术
铜凭借其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更高的性价比成为电器设备常用的金属基,被广泛运用于电子电器工业、航空、军事等相关领域。近年来,随着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核心零部件的性能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的铜合金已无法满足先进电子技术对材料的要求,高性能电子元器件的散热及导电问题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话题。
碳作为基本元素之一,其贡献贯穿于整个人类文明史中。自20世纪以来,随着富勒烯、石墨烯、碳纳米管等一系列同素异构碳的发现,碳材料在现代科学中的作用逐渐被发掘。石墨烯、碳纳米管、金刚石、碳纤维等一系列碳材料凭借其优异的导电或导热性能成为了理想的热管理材料增强相。通过控制不同碳材料在铜基体中的含量、分布特征,从而获得具有功能特性优异的铜基复合材料。
现有高导热率的铜/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粉末冶金法、真空热压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得高导热率的样品,但操作繁琐,不易于实现大批量低成本的产业化生产方式。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研究设计了一种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极低、大大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的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材料预处理
分别将铜箔、石墨烯薄膜加工至所需尺寸形状,使用冲孔器在石墨烯薄膜上打孔,将铜箔、石墨烯薄膜置于HCL溶液中进行30min超声处理以去除铜箔、石墨烯薄膜表面杂质及氧化物,超声结束后将所有铜箔、石墨烯薄膜用无水乙醇浸泡待用;
(2)堆叠制备样品
将无水乙醇中的铜箔、石墨烯薄膜取出并烘干,按照Cu-GN-Cu的顺序放入模具中进行堆叠,顶层和底层分别堆叠3~5层未打孔的石墨烯,后将材料整体放入模具中并给予10MPa进行冷压;
(3)熔渗用型砂制备
将原砂(山砂或河砂)、粘土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其中粘土为5%~10%,水为5~8%,其余为原砂,调配至紧捏砂团不松散、不粘手、手印清晰且折断时断面平整不碎裂即可;
(4)熔渗准备
取一尺寸合适的铁制烧舟,在烧舟底部均匀铺上一层型砂,将步骤(2)模具中的样品取出,置于底层型砂上,随后将型砂填满烧舟,使其完全包裹样品,将表层型砂铺平后放置与烧舟内尺寸相同的铁板,置于液压机下预压10MPa,并使用足量固定锁扣锁住烧舟底部与铁板以确保压力;
(5)加热熔渗
将步骤(4)中的烧舟竖直放入马弗炉中,设置烧结程序进行加热熔渗。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铜箔厚度为10μm、40μm、80μm,石墨烯薄膜厚度为50μm。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石墨烯圆孔直径5mm,HCL溶液浓度为20vol.%。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将模具提前预压10MPa并保压1h以稳定压力位移量,使层片材料初步平整地结合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模具为与铜箔、石墨烯薄膜尺寸相当的容器。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固定锁扣为304不锈钢舱门固定锁扣。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烧结程序为:样品从常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到1250℃,保温1h,后随炉冷却。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马弗炉型号为KSL-1700X。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竖直放入烧舟是为确保复合材料的薄膜以二维平面垂直于地面,从而保证熔渗过程中石墨烯薄膜不会因Cu箔融化而漂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复合堆积层片材料加以高温熔渗技术获得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得到强结合度的Cu-石墨烯材料,目的是通过加入石墨烯大大提高材料的热力学性能,使其突破传统Cu基复合材料的导热极限。此外,本发明中的高温熔渗技术操作简单,成本极低,可实现批量化大规模生产,对实际应用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层状复合材料堆叠示意图(由单层Cu箔与单层石墨烯堆叠而成)。
图2是步骤(4)结束后烧舟与样品的整体剖面图。
图3是烧舟放入马弗炉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材料预处理
分别取10μm铜箔、50μm石墨烯薄膜各100片加工至所5×12.5cm的长方形尺寸,后使用冲孔器在石墨烯薄膜上均匀打上3×3mm圆孔。将所有薄膜置于20vol.%HCL溶液中进行30min超声处理以去除材料表面杂质及氧化物,超声结束后对所有材料用无水乙醇浸泡待用。
(2)堆叠制备
将无水乙醇中的材料取出并烘干,按照Cu-GN-Cu的顺序放入模具中堆叠至模具高度,顶层和底层分别堆叠5层未打孔的石墨烯,将模具提前预压10MPa并保压1h以稳定压力位移量。
(3)熔渗用型砂制备
取300g铸造用砂,50g粘土及适量水,少量多次加入水,调配至紧捏砂团不松散、不粘手、手印清晰且折断时断面平整不碎裂即可。
(4)熔渗准备
取一尺寸为20×30cm的铁制烧舟,在烧舟底部均匀铺上一层型砂,将步骤(2)模具中的样品取出,置于底层砂上,随后将砂子填满烧舟,使其完全包裹样品。将表层砂铺平后放置与烧舟内尺寸相同的铁板,置于液压机下预压10MPa,并使用足量304不锈钢舱门固定锁扣锁住烧舟底部与铁板以确保压力。
(5)加热熔渗
将步骤(4)中的烧舟竖直放入马弗炉中,设置程序进行加热熔渗,样品从常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到1250℃,保温1h,后随炉冷却。
实施例2
(1)材料预处理
分别取40μm铜箔、50μm石墨烯薄膜各100片加工至所5×12.5cm的长方形尺寸,后使用冲孔器在石墨烯薄膜上均匀打上3×3mm圆孔。将所有薄膜置于20vol.%HCL溶液中进行30min超声处理以去除材料表面杂质及氧化物,超声结束后对所有材料用无水乙醇浸泡待用。
(2)堆叠制备
将无水乙醇中的材料取出并烘干,按照Cu-GN-Cu的顺序放入模具中堆叠至模具高度,顶层和底层分别堆叠5层未打孔的石墨烯,将模具提前预压10MPa并保压1h以稳定压力位移量。
(3)熔渗用型砂制备
取300g铸造用砂,50g粘土及适量水,少量多次加入水,调配至紧捏砂团不松散、不粘手、手印清晰且折断时断面平整不碎裂即可。
(4)熔渗准备
取一尺寸为20×30cm的铁制烧舟,在烧舟底部均匀铺上一层型砂,将步骤(2)模具中的样品取出,置于底层砂上,随后将砂子填满烧舟,使其完全包裹样品。将表层砂铺平后放置与烧舟内尺寸相同的铁板,置于液压机下预压10MPa,并使用足量304不锈钢舱门固定锁扣锁住烧舟底部与铁板以确保压力。
(5)加热熔渗
将步骤(4)中的烧舟竖直放入马弗炉中,设置程序进行加热熔渗,样品从常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到1250℃,保温1h,后随炉冷却。
实施例3
(1)材料预处理
分别取80μm铜箔、50μm石墨烯薄膜各100片加工至所5×12.5cm的长方形尺寸,后使用冲孔器在石墨烯薄膜上均匀打上3×3mm圆孔。将所有薄膜置于20vol.%HCL溶液中进行30min超声处理以去除材料表面杂质及氧化物,超声结束后对所有材料用无水乙醇浸泡待用。
(2)堆叠制备
将无水乙醇中的材料取出并烘干,按照Cu-GN-Cu的顺序放入模具中堆叠至模具高度,顶层和底层分别堆叠5层未打孔的石墨烯,将模具提前预压10MPa并保压1h以稳定压力位移量。
(3)熔渗用型砂制备
取300g铸造用砂,50g粘土及适量水,少量多次加入水,调配至紧捏砂团不松散、不粘手、手印清晰且折断时断面平整不碎裂即可。
(4)熔渗准备
取一尺寸为20×30cm的铁制烧舟,在烧舟底部均匀铺上一层型砂,将步骤(2)模具中的样品取出,置于底层砂上,随后将砂子填满烧舟,使其完全包裹样品。将表层砂铺平后放置与烧舟内尺寸相同的铁板,置于液压机下预压10MPa,并使用足量304不锈钢舱门固定锁扣锁住烧舟底部与铁板以确保压力。
(5)加热熔渗
将步骤(4)中的烧舟竖直放入马弗炉中,设置程序进行加热熔渗,样品从常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到1250℃,保温1h,后随炉冷却。
下表1是三组实施例在X-Y方向(石墨烯薄膜的二维平面方向)、Z方向(垂直于石墨烯薄膜二维平面方向)的导热系数,从表中可以发现随着铜箔厚度的增加,材料X-Y方向的导热降低,Z方向的导热上升,该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铜箔厚度的增加导致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的占比减少而导致的,石墨烯薄膜打孔处的铜层相互贯会穿破坏石墨层的连续高导热通道。此外,由于该薄膜是由鳞片状石墨压制而成,在Z轴上几乎没有连续导热通道,热量在经过每个边界时都会受到阻碍,因此在Z方向上其导热极差。铜箔对比例测量了单层原材料铜箔X-Y方向的导热系数,为三个实施例的性能提升提供了依据。
表1试样导热性能表
由图4可以看出,Cu箔在高温下熔化并与石墨烯薄膜实现了机械耦合,大大增强了Cu层与C层之间的结合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内容范围,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内容是广义地定义于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中,任何他人完成的技术实体或方法,若是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定义的完全相同,也或是一种等效的变更,均将被视为涵盖于该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Claims (6)

1.一种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材料预处理
分别将铜箔、石墨烯薄膜加工至所需尺寸形状,使用冲孔器在石墨烯薄膜上打孔,将铜箔、石墨烯薄膜置于HCL溶液中进行30min超声处理以去除铜箔、石墨烯薄膜表面杂质及氧化物,超声结束后将所有铜箔、石墨烯薄膜用无水乙醇浸泡待用;
(2)堆叠制备样品
将无水乙醇中的铜箔、石墨烯薄膜取出并烘干,按照Cu-GN-Cu的顺序放入模具中进行堆叠,顶层和底层分别堆叠3~5层未打孔的石墨烯,后将材料整体放入模具中将模具提前预压10MPa并保压1h以稳定压力位移量,使层片材料初步平整地结合在一起;
(3)熔渗用型砂制备
将原砂、粘土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其中粘土为5%~10%,水为5~8%,其余为原砂,调配至紧捏砂团不松散、不粘手、手印清晰且折断时断面平整不碎裂即可;
(4)熔渗准备
取一尺寸合适的铁制烧舟,在烧舟底部均匀铺上一层型砂,将步骤(2)模具中的样品取出,置于底层型砂上,随后将型砂填满烧舟,使其完全包裹样品,将表层型砂铺平后放置与烧舟内尺寸相同的铁板,置于液压机下预压10MPa,并使用足量固定锁扣锁住烧舟底部与铁板以确保压力;
(5)加热熔渗
将步骤(4)中的烧舟竖直放入马弗炉中,设置烧结程序进行加热熔渗,所述烧结程序为:样品从常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到1250℃,保温1h,后随炉冷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铜箔厚度为10μm、40μm、80μm,石墨烯薄膜厚度为5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石墨烯圆孔直径5mm,HCL溶液浓度为20vo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模具为与铜箔、石墨烯薄膜尺寸相当的容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固定锁扣为304不锈钢舱门固定锁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马弗炉型号为KSL-1700X。
CN202211356415.3A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Active CN1156521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6415.3A CN115652129B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6415.3A CN115652129B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2129A CN115652129A (zh) 2023-01-31
CN115652129B true CN115652129B (zh) 2024-03-19

Family

ID=84996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56415.3A Active CN115652129B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5212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5307A (zh) * 2016-03-21 2016-07-13 中南大学 一种蜂窝状结构增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5803242A (zh) * 2016-03-21 2016-07-27 中南大学 一种片状与线状导热材料耦合增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1145960A (zh) * 2019-12-19 2020-05-12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高导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00023A (zh) * 2021-09-18 2022-02-01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用气压熔渗烧结制备钼铜复合材料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27509B2 (en) * 2016-10-11 2021-09-21 Ultraconductive Copper Company Inc. Graphene-copper composit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5307A (zh) * 2016-03-21 2016-07-13 中南大学 一种蜂窝状结构增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5803242A (zh) * 2016-03-21 2016-07-27 中南大学 一种片状与线状导热材料耦合增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1145960A (zh) * 2019-12-19 2020-05-12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高导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00023A (zh) * 2021-09-18 2022-02-01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用气压熔渗烧结制备钼铜复合材料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宋月清.《人造金刚石工具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第84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2129A (zh)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2539861B (en) Method for reinforcing metal material by means of graphene
CN104711443B (zh) 一种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Bourell et al. Graphite-based indirect laser sintered fuel cell bipolar plates containing carbon fiber additions
CN105695788B (zh) 一种石墨烯增强镍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87788B (zh) 一种石墨烯/金属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943223B (zh) 沿平面和厚度方向同时具有高导热系数的石墨片及制备方法
CN103011141A (zh) 高导热石墨膜的制造方法
CN102424918B (zh) 一种钼铜梯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589894B (zh) 一种制备二维散热用取向增强Cu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3343266B (zh) 高导热石墨高硅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US20080277628A1 (en) Exfoliated graphite composite compositions for fuel cell flow field plates
CN103981382A (zh) 一种高导热金刚石/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280540A (zh) 一种高导热石墨烯—金属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236982A (zh) 氮化铝增强的石墨基复合材料及制备工艺
CN109824382A (zh) 一种热管理用SiC/石墨膜层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33966A (zh) 一种层状梯度石墨膜/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263985A (zh) 一种自硬强化Cu-Fe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13388A (zh) 一种低温合成TiB2-TiC陶瓷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9295335A (zh) 一种改性膨胀石墨-石墨/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68805A (zh) 一种超薄热导管用复合铜粉的生产方法
CN115652129B (zh) 一种Cu-石墨烯层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CN108823444B (zh) 一种铜碳复合材料短流程制备方法
CN110106419A (zh) 一种制备钼铜复合材料的装置及方法
CN112280541A (zh) 一种基于石墨化聚多巴胺包覆金属粒子的高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775969B (zh) 一种石墨烯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