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50097A - 一种液压顶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压顶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50097A
CN115650097A CN202210822241.9A CN202210822241A CN115650097A CN 115650097 A CN115650097 A CN 115650097A CN 202210822241 A CN202210822241 A CN 202210822241A CN 115650097 A CN115650097 A CN 1156500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oil
supporting
pump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222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明智
张勇
胡旻
杨宗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VIA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VIA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VIA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VIA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222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500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50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00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压系统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液压顶升系统,该液压顶升系统的顶升组件中的各液压缸分别设有底座,底座侧面底部设有支撑板,油箱设置在支撑板上,支撑板为扇形板,油箱对应为扇形油箱,使得油箱环抱在底座侧面,从而顶升组件中液压千斤顶的结构十分紧凑,比较美观,方便携带,方便移动位置,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在液压缸的底座旁还设有拉绳位移传感器,能够检测液压缸的升高高度,当几个液压千斤顶共同使用时,方便控制几个液压千斤同步升降顶升重物。并且拉绳位移传感器安装在底座旁的支撑座上,拉绳位移传感器的拉绳绕经转向滑轮后从液压缸的内部连接到其活塞杆,使得拉绳位移传感器不会受到外部干扰,保持测距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液压顶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顶升系统。
背景技术
在飞机制造、维保中,千斤顶可用于正常情况下飞机的水平测量、称重、起落架拆装和收放,以及在机载设备安装位置的校正和调整工作时顶起飞机。由于飞机重量较大,顶升过程中,需要多台液压缸同步顶升,为了确保顶升过程中飞机的平衡性,多台液压缸需要保持升降的同步。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8408637A的中国专利文献记载了一种用于飞机升降的多工位同步升降控制系统及操作方法,包括多套带有独立液压站的飞机千斤顶,每个飞机千斤顶上都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有液压站都分别通过信号电缆和控制电缆与电气控制台相连,用于同步控制飞机千斤顶的升降动作;公开号为CN108726420A的中国专利文献记载了一种飞机用千斤顶高精度同步升降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至少三个的液压千斤顶,还包括与各个液压千斤顶电连接的控制装置,以实现顶升飞机时同步升降。
现有的用于飞机的同步液压升降系统还具有以下不足之处:一是同步升降系统中各液压千斤顶的结构比较分散,比如,液压站与液压缸是相互分离的,在移动位置时需要搬运多个设备,甚至需要拆开搬运,非常不便。二是缺乏对液压系统的监控,比如,前述现有的同步液压升降系统仅设置有压力表,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参数监控比较少,不利于液压系统安全、稳定、准确的运行。三是对同步液压升降系统中各液压缸的升降高度的检测方式不够稳定,比如,公开号为CN108726420A的专利文献中采用的测量装置为外置式的传感器,没有对测量装置进行保护,测量装置容易受到干扰,比如触碰到测量装置,并且将测量装置进行外置,不利于对整个同步升降系统进行操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液压顶升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顶升飞机的同步液压升降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比较分散不便移动,以及对各液压千斤顶的升高距离的监控不够稳定、容易受干扰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液压顶升系统,包括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包括多台液压千斤顶,各所述液压千斤顶分别包括液压缸、油箱、液压泵送机构和支撑结构,所述液压泵送机构用于在相应的油箱和液压缸之间泵送油液,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相应的液压缸周围以起到支撑作用,各所述液压缸的底部分别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侧面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油箱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为扇形板,所述油箱对应为扇形油箱,使得所述油箱环抱在所述底座侧面;
在所述底座旁还设有拉绳位移传感器,在所述底座旁设有支撑座,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上设有转向滑轮,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的拉绳绕经所述转向滑轮后从液压缸的内部连接到其活塞杆。
优选的,各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支撑结构上分别设有支撑平台,所述液压泵送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
各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支撑结构的前端分别设有牵拉杆,后端分别设有牵拉扣,使得后一台液压千斤顶的牵拉杆能够连接在前一台液压千斤顶的牵拉扣上。
优选的,所述箱体中设有温度传感器、油液污染监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油液污染监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流经所述液压泵送机构的油液的温度信息、污染信息和压力信息。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柜;
在所述箱体中设有电动液压泵、手摇泵、过滤器、阀组以及电连接到所述控制柜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液压泵工作;所述手摇泵和电动液压泵分别通过单独的油路泵送油液,使得所述手摇泵和电动液压泵各自能够单独工作;所述过滤器、阀组设置在相应液压缸的油路上。
优选的,所述阀组包括换向阀、回油阀、比例流量控制阀,所述手摇泵和电动液压泵的输出端分别经单向阀连通到所述换向阀,所述换向阀的输出端连通到所述回油阀,所述回油阀的输出端用于连通到相应的液压缸;所述回油阀的输出端还连通到所述比例流量控制阀,用于精确控制流入液压缸的油液量;
所述阀组还包括连通在所述电动液压泵的输出端的流量控制阀,以及分别连通在所述手摇泵和电动液压泵的输出端的安全阀。
优选的,各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支撑结构分别包括三组安装在液压缸周围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斜支柱,所述斜支柱底部设有支撑盘;所述液压缸外部设有上支座,所述上支座和底座外周分别设有三组铰接耳座,所述斜支柱的顶部铰接在所述上支座外周的铰接耳座上,所述斜支柱的下部通过拉杆铰接在所述底座外周的铰接耳座上。
优选的,在各所述支撑组件的斜支柱上还设有横向支撑杆,所述横向支撑杆一端设有螺套,所述螺套上设有万向支架,所述万向支架底部安装有滚轮;所述支撑平台设置在其中两根横向支撑杆之间。
优选的,所述牵拉杆为折叠式牵拉杆,所述折叠式牵拉杆包括多根短杆,相邻所述短杆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所述铰链包括通过转轴连接的铰接座和铰接头,所述铰接座上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铰接头上设有相对应的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中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一侧连接有拨杆,所述第一限位孔一侧设有拨杆孔,所述拨杆位于所述拨杆孔中,并在所述拨杆外端设有紧定螺母;当所述铰接座和铰接头相连接,通过所述拨杆将所述限位销拨入所述第二限位孔,并拧紧所述紧定螺母,则能够锁紧所述铰链。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还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液压泵送机构的油压的压力表,所述箱体一侧设有压力表显示窗。
优选的,所述手摇泵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两侧;所述电动液压泵包括相连接的无刷电机和柱塞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液压顶升系统的顶升组件中的各液压缸的底部分别设有底座,底座侧面底部设有支撑板,油箱设置在支撑板上,支撑板为扇形板,油箱对应为扇形油箱,使得油箱环抱在底座侧面,从而顶升组件中液压千斤顶的结构十分紧凑,比较美观,方便携带,方便移动位置,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2、在液压缸的底座旁还设有拉绳位移传感器,能够检测液压缸的升高高度,当几个液压千斤顶共同使用时,方便控制几个液压千斤同步升降顶升重物。并且拉绳位移传感器安装在底座旁的支撑座上,拉绳位移传感器的拉绳绕经转向滑轮后从液压缸的内部连接到其活塞杆,使得拉绳位移传感器不会受到外部干扰,保持测距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该液压顶升系统的各液压千斤顶的支撑结构上分别设有支撑平台,液压泵送机构包括箱体,箱体设置在支撑平台上,并且各液压千斤顶的支撑结构的前端分别设有牵拉杆,后端分别设有牵拉扣,使得后一台液压千斤顶的牵拉杆能够连接在前一台液压千斤顶的牵拉扣上,从而使得该液压顶升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集成为一体,方便移动位置,也方便快速展开工作。
4、该液压顶升系统的液压千斤顶配设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油液污染监测传感器,从而能够检测油路的压力、温度和污染情况,功能更加齐全,适于对油路监测要求比较高的工况,确保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液压顶升系统一实施例中顶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液压顶升系统一实施例中液压千斤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液压顶升系统一实施例中液压千斤顶的油箱和液压泵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液压顶升系统一实施例中液压千斤顶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液压顶升系统一实施例中液压千斤顶的液压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液压顶升系统一实施例中液压千斤顶的拉绳位移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液压顶升系统一实施例中液压千斤顶的拉绳位移传感器在液压缸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液压顶升系统一实施例中液压泵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液压顶升系统一实施例中液压泵送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液压顶升系统一实施例中控制柜的右视图和本发明液压顶升系统一实 施例中控制柜前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液压顶升系统一实施例中液压千斤顶的液压原理图。
图12为本发明液压顶升系统一实施例中液压千斤顶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中(a)部分为本发明液压顶升系统一实施例中液压千斤顶的折叠式牵拉杆中铰链分开时的示意图;图13中(b)部分为铰链合起时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液压顶升系统一实施例中液压千斤顶的俯视图。
图中,各标号示意为:液压千斤顶10、液压缸1、主油箱11、副油箱12、底座13、支撑板131、水平仪132、连接口133、拉绳位移传感器14、支撑座141、拉绳142、塞杆15、升高油腔16、下降油腔17、上支座18、保险螺母19、液压泵送机构2、箱体21、斜支柱3、转接件31、横向支撑杆32、螺套33、支撑盘34、拉杆35、万向支架4、调高手轮41、吊装耳42、牵拉杆43、铰链431、铰接座4311、铰接头4312、转轴4313、第一限位孔4314、第二限位孔4315、限位销4317、拨杆孔4318、拨杆4319、紧定螺母4310、牵拉扣44、支撑平台45、柱塞泵5、无刷电机51、联轴器52、支架53、控制单元54、过滤器55、压力表56、换向阀61、回油阀62、比例流量控制阀63、流量控制阀64、油液污染监测传感器65、温度传感器66、安全阀67、单向阀68、溢流阀69、手摇泵7、控制柜8、轮子81、线缆储藏室82、电器柜83、操作平台8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液压顶升系统,请参阅图1至图14。
如图1所示,该液压顶升系统包括顶升组件,顶升组件包括三台液压千斤顶10,这三台液压千斤顶10前后连接,方便牵拉移动位置,且每一台液压千斤顶10的各部件为一个整体,当该液压顶升系统移动的工作位置后,能够快速展开进行顶升作业。
结合图2所示,各液压千斤顶10分别包括液压缸1、油箱、液压泵送机构2和支撑结构,结合图3所示,油箱包括主油箱11和副油箱12,主油箱11和副油箱12上均设有通气帽,主油箱11和副油箱12均用于存储液压油,副油箱12中液压油备用。
如图4所示,液压千斤顶10的支撑结构包括三组支撑组件,用于设置在液压缸1周围,起到稳定支撑作用。每一组支撑组件包括斜支柱3,斜支柱3是一个圆管,斜支柱3的底部通过球头连接有支撑盘34,支撑盘34用于支撑在地面,结合图5所示,液压缸1的外部设有上支座18,液压缸1的底部设有底座13,上支座18和底座13的外周分别均匀设有三组铰接耳座,斜支柱3的顶部铰接在上支座18外周的铰接耳座上,斜支柱3的下部内侧铰接有拉杆35,从而斜支柱3的下部通过拉杆35铰接在底座13外周的铰接耳座上,使得斜支柱3可折叠在液压缸1的周围。
结合图5所示,底座13的侧面底部设有两块支撑板131,在支撑板131侧边还设有水平仪132,用于测量水平。主油箱11和副油箱12分别固定在两块支撑板131上,支撑板131为扇形板,主油箱11和副油箱12对应为扇形油箱,使得主油箱11和副油箱12环抱在底座13的侧面,从而液压缸1、主油箱11和副油箱12形成更加紧凑的结构。
如图2所示,在液压缸1的底座旁还设有拉绳位移传感器14,结合图6所示,拉绳位移传感器14安装在支撑座141上,如图5所示,在底座13底部一侧设有连接口133,支撑座141安装在连接口133处,如图7所示,拉绳位移传感器14的拉绳142通过两个滑轮143转向后连接到液压缸1内部的活塞杆15,这样,拉绳位移传感器14紧固的安装在液压缸1一侧,且拉绳位移传感器14的拉绳142位于内部,不会受到外界干扰,在顶升飞机过程中,拉绳142也不会由于外露而干扰顶升作业。
液压缸1为二级伸缩液压缸,活塞杆15为液压缸1最上方的活塞杆,当液压缸1上升,活塞杆15最先升高,因此,拉绳位移传感器14能够检测到液压缸真实的升降高度。
结合图7所示,液压缸1内部设置有升高油腔16、下降油腔17,液压缸1的外部设有分别连通到升高油腔16、下降油腔17的升高油口和下降油口,通过进油管连通到升高油口,通过回油管连通到下降油口,当向升高油腔16泵送油液,液压缸1升高,当向下降油腔17泵送油液,液压缸1下降,比如在液压缸1没有承重时,需要向下降油腔17泵送油液,使得液压缸1主动下降。
本实施例中,拉绳142穿过升高油腔16,支撑座141与升高油腔16之间密封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升高油腔中设置单独的通道,比如,升高油腔为C形,升高油腔中间的缺口可穿过拉绳。
液压千斤顶10的液压泵送机构2内部设有泵和阀组,用于在油箱和液压缸1之间泵送油液,实现液压缸1的升降。具体的,结合图8所示,液压泵送机构2包括箱体21,泵和阀组均设置在箱体21内。结合图9所示,在箱体21中同时设有电动液压泵和手摇泵7,手摇泵7有两个,电动液压泵和两个手摇泵7均通过单独的油路连通到液压缸1,使得能够分别通过电动和手动方式操控液压缸1升降。
箱体21包括底板和罩壳,如图9所示,电动液压泵安装的底板上,电动液压泵包括柱塞泵5和无刷电机51,柱塞泵5通过联轴器52和无刷电机51连接,电动液压泵还包括支架53,柱塞泵5和无刷电机51安装在支架53上,支架53安装在底板11上。本实施例中,无刷电机51采用型号为D110BLD2000-48A-30S的电机,柱塞泵5采用型号为CY14-1B的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在箱体21的底板上还设有控制单元54,该液压顶升系统还包括如图10所示的控制柜8,控制单元54电连接到控制柜8,控制单元54为无刷控制器,用于控制无刷电机51工作,控制柜8内设有PLC控制器,控制柜8通过控制单元54控制无刷电机51的转速,无刷电机51驱动柱塞泵5泵送油液,从而能够控制柱塞泵5泵送油液的流量。
控制柜8底部设有轮子81,后侧设有线缆储藏室82,前侧底部设有电器柜83,前侧顶部设有操作平台84,通过轮子81方便推动控制柜移动位置,后侧的线缆储藏室82中放置线缆,通过线缆连接到各液压千斤顶,PLC控制器设置在电器柜83中,顶部的操作平台84则可输入操控信号。
如图9所示,在箱体21中还设有过滤器55,箱体21中设置的阀组包括换向阀61、回油阀62、比例流量控制阀63、流量控制阀64,换向阀61为电磁手动换向阀,结合图11所示,两个手摇泵7和电动液压泵的输出端分别经单向阀68连通到换向阀61,换向阀61的输出端连通到回油阀62,回油阀62的输出端用于连通到液压缸1,回油阀62的输出端还连通到比例流量控制阀63,用于精确控制流入液压缸1的油液量。
如图11所示,在箱体21中还设有温度传感器66和油液污染监测传感器65,其中,油液污染监测传感器65的型号为KZYU-01,温度传感器66、油液污染监测传感器65分别用于检测流经液压源的油液的温度信息和污染信息,并传递到控制柜8。
另外,液压泵送机构1的箱体中还设有压力表56,如图8所示,箱体21的前侧设有压力表显示窗。另外,如图11所示,在连接到液压缸1的油路上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57,方便控制柜8对压力状态信息进行采集。
如图11所示,该液压泵送机构1的阀组还包括连通在电动液压泵的输出端的溢流阀69,还包括分别连通在手摇泵7和电动液压泵的输出端的安全阀67,安全阀67用于控制输出压力不超过规定值。另外,液压缸1还通过溢流阀101连通到油箱,溢流阀101也属于阀组的一部分。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为了确保使用安安全,在液压缸1外设有两个保险螺母19,由于液压缸1为二级伸缩液压缸,所以设置了两个保险螺母19,这两个保险螺母19分别用于锁紧两个伸出的活塞杆,活塞杆外设有梯形的螺纹(图中未示出),保险螺母19与活塞杆通过梯形螺纹配合,当活塞杆伸出后,可将保险螺母拧到最下部,起到支撑作用。
该液压千斤顶还包括如图12所示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前面同一组两个轮子和后面两个单独的轮子,结合图4所示,在支撑组件的斜支柱3上还设有横向支撑杆32,斜支柱3上设置有转接件31,横向支撑杆32通过转接件31连接在斜支柱3上,横向支撑杆32的外端设有螺套33,通过螺套33来安装移动机构。
如图12所示,移动机构包括三组万向支架,结合图2所示,每个万向支架4对应通过焊接或螺接的方式安装在相应的螺套33上,其中,前面同一组的两个轮子安装在同一个万向支架底部,后面两个单独的轮子分别安装在一个万向支架的底部。
结合图12所示,万向支架4设有调高手轮41,万向支架4包括外部的套筒和内部的螺杆,调高手轮41设置在螺杆顶部,当旋转调高手轮41能够调整轮子的高度。该液压千斤顶还设有吊装耳42,吊装耳42焊接在横向支撑杆32上,用于吊装。
另外,如图12所示,在最前侧的万向支架上连接有折叠式的牵拉杆43,牵拉杆43包含有三根短杆,前后依次通过铰链431连接,牵拉杆43能够折叠起来。如图13所示,铰链431包括通过转轴4313连接的铰接座4311和铰接头4312,其中,铰接座4311上设有第一限位孔4314,铰接头4312上设有相对应的第二限位孔4315,并在第一限位孔4314中设有限位销4317,限位销4317的一侧连接有拨杆4319,第一限位孔4314一侧设有拨杆孔4318,拨杆4319位于拨杆孔4318中,并在拨杆4319外端设有紧定螺母4310,当铰接座4311和铰接头4312相连接,通过拨杆4319将限位销4317拨入第二限位孔4315,并拧紧紧定螺母4310,则能够锁紧铰链431,此时,牵拉杆不会自主折叠起来。
如图2所示,液压千斤顶10的支撑结构的后端设有牵拉扣44,结合图1所示,后一台液压千斤顶10的牵拉杆43能够连接在前一台液压千斤顶10的牵拉扣44上。
另外,如图14所示,液压千斤顶10的支撑结构上分别设有支撑平台45,支撑平台45设置在其中两根横向支撑杆32之间,液压泵送机构2的箱体21设置在支撑平台45上。
结合图11所示,该液压顶升系统中各液压千斤顶的升降操作方式如下:
(1)手动上升:该液压千斤顶使用前,将回油阀62(单向节流阀)关闭,换向阀61调至“升”位;摇动手摇泵7,使液压油从油箱中吸出,沿着油路经过过滤器55、单向阀68及换向阀61后到达液压缸1的升高油腔16,使得液压缸1升高,在液压缸1上升过程中,下降油腔17中的液压油流回油箱。另外,当油路的压力达到设定的溢流压力,手摇泵7打出的液压油会被安全阀67卸荷,以防液压缸1过载引起事故。
(2)手动下降:首先将保险螺母19拧至最高位,再将换向阀61调至“降”位,缓慢打开回油阀62,液压缸1在承重下降时,液压缸1内的液压油会沿着管路流回油箱,同时通过调节回油阀62的开度控制活塞杆的下降速度;
当液压缸1在无载荷下降时,缓慢摇动手摇泵7,液压油注入液压缸1的下降油腔17,使液压缸1的活塞杆强制下降,下降过程中,升高油腔16中的液压油流回油箱,在下降油腔17的油路上设置有溢流阀65,防止压力聚集破坏密封件。
(3)电动上升:接通电动液压泵的电源线和控制线,将回油阀62关闭后,再启动电动液压泵,液压油从油箱中吸出,沿着油路经过流量控制阀64控制流量,经过换向阀61和比例流量控制阀63后进入液压缸1的升高油腔16内使活塞杆上升,电动上升的油路上设置有安全阀69,防止油路压力超标。另外,在连接液压缸1的油路上安装压力表56和压力传感器56,方便对压力状态进行观察和信息采集。
(4)电动下降:首先将保险螺母19拧至活塞杆的最高位,再将换向阀61转换至“降”位,缓慢操作比例流量控制阀63的流量比例,在液压缸1上重物(比如飞机)的重力下,使液压缸1下降,待重物不再下降后,再启动电动液压泵按最小流量泵油,使油液进入液压缸的下降油腔17,完成液压缸1的下降工作。
该液压顶升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电动控制过程中,通过控制柜控制各液压千斤顶的升降,控制各液压千斤顶的电动液压泵泵送保持流量相同,并实时观测拉绳位移传感器感测的升降数据,使得各液压千斤顶保持同步升降。手动升降时,也可基于拉绳位移传感器感测的升降数据控制手动升降高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液压顶升系统,包括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包括多台液压千斤顶,各所述液压千斤顶分别包括液压缸、油箱、液压泵送机构和支撑结构,所述液压泵送机构用于在相应的油箱和液压缸之间泵送油液,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相应的液压缸周围以起到支撑作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液压缸的底部分别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侧面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油箱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为扇形板,所述油箱对应为扇形油箱,使得所述油箱环抱在所述底座侧面;
在所述底座旁还设有拉绳位移传感器,在所述底座旁设有支撑座,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上设有转向滑轮,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的拉绳绕经所述转向滑轮后从液压缸的内部连接到其活塞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支撑结构上分别设有支撑平台,所述液压泵送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
各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支撑结构的前端分别设有牵拉杆,后端分别设有牵拉扣,使得后一台液压千斤顶的牵拉杆能够连接在前一台液压千斤顶的牵拉扣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中设有温度传感器、油液污染监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油液污染监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流经所述液压泵送机构的油液的温度信息、污染信息和压力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柜;
在所述箱体中设有电动液压泵、手摇泵、过滤器、阀组以及电连接到所述控制柜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液压泵工作;所述手摇泵和电动液压泵分别通过单独的油路泵送油液,使得所述手摇泵和电动液压泵各自能够单独工作;所述过滤器、阀组设置在相应液压缸的油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包括换向阀、回油阀、比例流量控制阀,所述手摇泵和电动液压泵的输出端分别经单向阀连通到所述换向阀,所述换向阀的输出端连通到所述回油阀,所述回油阀的输出端用于连通到相应的液压缸;所述回油阀的输出端还连通到所述比例流量控制阀,用于精确控制流入液压缸的油液量;
所述阀组还包括连通在所述电动液压泵的输出端的流量控制阀,以及分别连通在所述手摇泵和电动液压泵的输出端的安全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支撑结构分别包括三组安装在液压缸周围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斜支柱,所述斜支柱底部设有支撑盘;所述液压缸外部设有上支座,所述上支座和底座外周分别设有三组铰接耳座,所述斜支柱的顶部铰接在所述上支座外周的铰接耳座上,所述斜支柱的下部通过拉杆铰接在所述底座外周的铰接耳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支撑组件的斜支柱上还设有横向支撑杆,所述横向支撑杆一端设有螺套,所述螺套上设有万向支架,所述万向支架底部安装有滚轮;所述支撑平台设置在其中两根横向支撑杆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杆为折叠式牵拉杆,所述折叠式牵拉杆包括多根短杆,相邻所述短杆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所述铰链包括通过转轴连接的铰接座和铰接头,所述铰接座上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铰接头上设有相对应的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中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一侧连接有拨杆,所述第一限位孔一侧设有拨杆孔,所述拨杆位于所述拨杆孔中,并在所述拨杆外端设有紧定螺母;当所述铰接座和铰接头相连接,通过所述拨杆将所述限位销拨入所述第二限位孔,并拧紧所述紧定螺母,则能够锁紧所述铰链。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还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液压泵送机构的油压的压力表,所述箱体一侧设有压力表显示窗。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泵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两侧;所述电动液压泵包括相连接的无刷电机和柱塞泵。
CN202210822241.9A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液压顶升系统 Pending CN1156500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2241.9A CN115650097A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液压顶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2241.9A CN115650097A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液压顶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0097A true CN115650097A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24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22241.9A Pending CN115650097A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液压顶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5009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40814Y (zh) 接触网作业车升降平台的调平装置
CN109708683B (zh) 桥梁检测装置
US4500071A (en) Dual hydraulic lifts
US20180186612A1 (en) Lifting Device for Lifting a Vehicle with Integrated Motor Control, and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CN208454393U (zh) 一种二级丝杆升降台车
CN114414232A (zh) 一种压力阀门质检用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JPH05178596A (ja) 車両に取付けられたブーム用の荷重検知装置
CN209758878U (zh) 一种机械设备用起吊装置
CN115650097A (zh) 一种液压顶升系统
CN107284495A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管件取放车
CN114577432A (zh) 一种飞机测试用开放式风洞升降系统及其升降方法
CN219279356U (zh) 一种液压顶升系统
CN111923761B (zh) 一种汽车升降式充电系统
CN109085006A (zh) 起重机抗风防滑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19341594U (zh) 一种液压千斤顶
NL2027317B1 (en) Manual displacement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displacing a device
CN105110190A (zh) 带活动配重系统的轮胎吊车配重控制方法
CN210290292U (zh) 车载调平及天线倒伏控制系统
CN208833526U (zh) 起重机抗风防滑性能测试装置
CN211496803U (zh) 飞机顶升车
CN111017800A (zh) 飞机顶升车
CN2058917U (zh) 小型直流拖运式液压升降台
CN213802718U (zh) 一种车辆检测用车辆起升装置
CN220063280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盒测沉水设备
CN112901599B (zh) 液压动力单元、车厢升降系统及轨道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