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34244B -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34244B
CN115634244B CN202211358528.7A CN202211358528A CN115634244B CN 115634244 B CN115634244 B CN 115634244B CN 202211358528 A CN202211358528 A CN 202211358528A CN 115634244 B CN115634244 B CN 1156342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traditional chinese
chinese medicine
eczema
tr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585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34244A (zh
Inventor
丁盛
傅智浩
王明谦
张丁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135852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342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34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4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34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42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制剂,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该组合物是将多种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等作用的中药组合在一起,外涂于病变部位,疗效好,疗程短。其中蛇床子与龙胆合用,共奏燥湿止痒之功,对于湿疹性皮炎有良好的疗效。延胡索、土鳖虫合用,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妙,独创“从血分论治肌表”的思路。桑叶性苦、寒,具有疏风清热,清肺润燥的功效,“肺主皮毛”,桑叶“从肺论治皮毛”,清肺热以治湿疹,另辟蹊径。该组合物全部采用纯正中药材,不含任何激素成分,无副作用,并且,相比传统激素药膏只能针对单一种类的湿疹,此种软膏可用于多种类型的湿疹,覆盖面广,适用性极强。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制剂。
背景技术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以湿疹瘙痒为特征,具有复发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湿疹的皮肤损伤以红斑、水肿、渗出和角化皮屑为主要病理表现。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与阴阳平衡的失调密切相关,阴平阳秘,阴阳时刻处于动态平衡,是维持机体健康的基础。《素问·调经论》云:“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阴阳失调,其中任意一方偏盛偏衰,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湿疹的发生亦是如此。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用于治疗湿疹的激素类软膏,这些激素软膏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湿疹的功效。但长期使用激素容易导致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停药易复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是将多种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等作用的中药组合在一起,外涂于病变部位,疗效好,疗程短,用于解决现有产品疗效时间长,容易反复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部采用纯正中药材,不含任何激素成分,无副作用,并且,相比传统激素药膏只能针对单一种类的湿疹,此种软膏可用于多种类型的湿疹,覆盖面广,适用性极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组合物主要有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土鳖虫5-20份,蛇床子4-15份,延胡索5-15份,桑叶4-15份和龙胆5-15份。
上述中药组合物中主要成分为蛇床子、龙胆草、延胡索、土鳖虫、桑叶。蛇床子性辛、苦、温,具有燥湿止痒的功效,外用于湿疹性皮炎导致的瘙痒。《太平圣惠方》记载蛇床子治疗妇人血风,痒如虫行皮上;《圣济总录》与《千金方》中亦有记载对疥癣瘙痒良好治疗效果。龙胆性苦、寒,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可用于湿热黄疸、湿疹瘙痒。蛇床子与龙胆合用,共奏燥湿止痒之功,对于湿疹性皮炎有良好的疗效。延胡索性味辛散温通,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可用于气滞血瘀诸证;土鳖虫性寒、味咸,具有破血逐瘀、消肿散结等功效,可用于血瘀结肿诸症。延胡索、土鳖虫合用,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妙,独创“从血分论治肌表”的思路。桑叶性苦、寒,具有疏风清热,清肺润燥的功效,“肺主皮毛”,桑叶“从肺论治皮毛”,清肺热以治湿疹,另辟蹊径。
作为优选地,所述组合物主要有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土鳖虫10-18份,蛇床子5-10份,延胡索6-12份,桑叶5-10份和龙胆6-12份。
作为优选地,所述组合物主要有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土鳖虫16份,蛇床子6份,延胡索8份,桑叶6份和龙胆8份。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相应质量份数选取土鳖虫、蛇床子、延胡索、桑叶和龙胆的中草药生料进行混合粉碎、溶剂浸泡并密封、静置过滤除渣制成药液,加入固形剂进行调和。
作为优选地,所述溶剂为60wt%-75wt%乙醇。
作为优选地,所述溶剂与中草药生料混合物的用量比为10-15:1。
作为优选地,所述浸泡时长为100-120h。
作为优选地,所述固形剂为蜂蜡;
所述固形剂与中草药生料混合物的用量比为5-8:1。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制剂,由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或如所述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
作为优选地,所述制剂为外用膏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是将多种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等作用的中药组合在一起,外涂于病变部位,疗效好,疗程短。
其中主要成分为蛇床子、龙胆草、延胡索、土鳖虫、桑叶。蛇床子性辛、苦、温,具有燥湿止痒的功效,外用于湿疹性皮炎导致的瘙痒。《太平圣惠方》记载蛇床子治疗妇人血风,痒如虫行皮上;《圣济总录》与《千金方》中亦有记载对疥癣瘙痒良好治疗效果。龙胆性苦、寒,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可用于湿热黄疸、湿疹瘙痒。蛇床子与龙胆合用,共奏燥湿止痒之功,对于湿疹性皮炎有良好的疗效。延胡索性味辛散温通,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可用于气滞血瘀诸证;土鳖虫性寒、味咸,具有破血逐瘀、消肿散结等功效,可用于血瘀结肿诸症。延胡索、土鳖虫合用,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妙,独创“从血分论治肌表”的思路。桑叶性苦、寒,具有疏风清热,清肺润燥的功效,“肺主皮毛”,桑叶“从肺论治皮毛”,清肺热以治湿疹,另辟蹊径。
该组合物全部采用纯正中药材,不含任何激素成分,无副作用,并且,相比传统激素药膏只能针对单一种类的湿疹,此种软膏可用于多种类型的湿疹,覆盖面广,适用性极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验例中不同组别小鼠皮肤组织HE染色切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的具体条件,按照常规条件或者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组合物主要有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土鳖虫5-20份,蛇床子4-15份,延胡索5-15份,桑叶4-15份和龙胆5-15份。
作为优选地,所述组合物主要有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土鳖虫10-18份,蛇床子5-10份,延胡索6-12份,桑叶5-10份和龙胆6-12份。
作为优选地,所述组合物主要有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土鳖虫16份,蛇床子6份,延胡索8份,桑叶6份和龙胆8份。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相应质量份数选取土鳖虫、蛇床子、延胡索、桑叶和龙胆的中草药生料进行混合粉碎、溶剂浸泡并密封、静置过滤除渣制成药液,加入固形剂进行调和。
作为优选地,所述溶剂为60wt%-75wt%乙醇。
作为优选地,所述溶剂与中草药生料混合物的用量比为10-15:1。
作为优选地,所述浸泡时长为100-120h。
作为优选地,所述固形剂为蜂蜡;
所述固形剂与中草药生料混合物的用量比为5-8:1。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制剂,由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或如所述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
作为优选地,所述制剂为外用膏剂。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主要有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土鳖虫50克,蛇床子40克,延胡索50克,桑叶40克和龙胆50克。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相应质量份数选取土鳖虫、蛇床子、延胡索、桑叶和龙胆的中草药生料进行混合粉碎、60wt%乙醇浸泡并密封100h、静置过滤除渣制成药液,加入蜂蜡进行调和。
所述溶剂与中草药生料混合物的用量比为10:1。
所述固形剂与中草药生料混合物的用量比为5:1。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主要有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土鳖虫200克,蛇床子150克,延胡索150克,桑叶150克和龙胆150克。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相应质量份数选取土鳖虫、蛇床子、延胡索、桑叶和龙胆的中草药生料进行混合粉碎、75wt%乙醇浸泡并密封100h、静置过滤除渣制成药液,加入蜂蜡进行调和。
所述溶剂与中草药生料混合物的用量比为15:1。
所述固形剂与中草药生料混合物的用量比为8:1。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主要有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土鳖虫100克,蛇床子50克,延胡索60克,桑叶50克和龙胆60克。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相应质量份数选取土鳖虫、蛇床子、延胡索、桑叶和龙胆的中草药生料进行混合粉碎、60wt%乙醇浸泡并密封120h、静置过滤除渣制成药液,加入蜂蜡进行调和。
所述溶剂与中草药生料混合物的用量比为10:1。
所述固形剂与中草药生料混合物的用量比为8:1。
实施例4: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主要有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土鳖虫180克,蛇床子100克,延胡索120克,桑叶100克和龙胆120克。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相应质量份数选取土鳖虫、蛇床子、延胡索、桑叶和龙胆的中草药生料进行混合粉碎、75wt%乙醇浸泡并密封120h、静置过滤除渣制成药液,加入蜂蜡进行调和。
所述溶剂与中草药生料混合物的用量比为15:1。
所述固形剂与中草药生料混合物的用量比为5:1。
实施例5: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主要有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
土鳖虫160克,蛇床子60克,延胡索80克,桑叶60克和龙胆80克。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相应质量份数选取土鳖虫、蛇床子、延胡索、桑叶和龙胆的中草药生料进行混合粉碎、75wt%乙醇浸泡并密封120h、静置过滤除渣制成药液,加入蜂蜡进行调和。
所述溶剂与中草药生料混合物的用量比为10:1。
所述固形剂与中草药生料混合物的用量比为5:1。
实验例:
实验原理:湿疹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对于湿疹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在湿疹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T辅助细胞的动态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常生理状态下,由Th1细胞和Th2细胞的特征性细胞因子IFN-γ和IL-4,相互拮抗以维持“Th1/Th2平衡”状态,当其中任意一方的含量相对增多时,这种平衡状态会被打破,随之引起一系列相应的免疫系统疾病,而这种现象被称为“Th1/Th2漂移”,广泛存在于湿疹及人体的各类免疫系统疾病。
Th0细胞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选择性地向Th1、Th2细胞分化,研究发现Th0往Th2极化是介导湿疹发生的重要机制。近80%的湿疹患者血清IgE水平异常升高,改变患者Th1、Th2细胞炎性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对患者的症状有缓解和改善的效果,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因此,设计了一项研究基于Th1/Th2细胞平衡探究产品对湿疹小鼠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SPF级BALB/c小鼠32只,雌性,体重20±2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动物合格证号:SCXK(京)2016-0006,饲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动物房,温度18~22℃,相对湿度55%~65%,自由饮食进水。
1.2主要试剂
实验组:选用上述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膏状产品;2,4-二硝基氯苯(DNCB)(Acmec,货号:D87721);丙酮(分析纯,北京中医药大学管制品库房,货号:22022418bt);橄榄油(Macklin,货号:O815211);实验动物脱毛剂(Ⅲ)(LEAGENE,货号:R00652);糠酸莫米松乳膏(江西仁和药业有限公司);IFN-γ、IL-4试剂盒(Dogesce,货号:DG30056M-48)。
0.15% DNCB丙酮橄榄油溶液制备:取15ml丙酮与5ml橄榄油制备丙酮橄榄油溶剂(3:1),再将30mg DNCB溶于20ml丙酮橄榄油溶剂(3:1)制备0.15%DNCB丙酮橄榄油溶液。
1.3小鼠湿疹模型建立及分组给药
本实验参考一种新开发的减少小鼠疼痛和压力的湿疹造模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治疗组和实验例治疗组(使用实验组产品进行治疗)。所有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通过剃毛和涂抹实验动物脱毛膏(Ⅲ)(硫化钠溶液)的方式,在背部制造2cm×2cm的皮肤裸露区域。除对照组不予处理外,其余三组在实验第0和14天于小鼠皮肤裸露区域涂抹0.15% DNCB各一次。造模后5天,观察到小鼠背部出现肿胀,渗液,皮屑等现象即证明造模成功。
第19天判断造模成功后,将不同的药物涂抹在皮损部位,模型组不予处理,阳性药治疗组涂抹糠酸莫米松乳膏0.1g,实验例治疗组涂抹实验组膏状产品0.1g,每日一次,持续10天。
1.4小鼠背部皮损程度评分
最后一次给药结束后,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造模部位的皮肤反应,并根据皮损严重程度进行客观SCOARD 4级强度指标评分:评分是通过对六个体征(红斑、水肿(或)丘疹、表皮剥落、干燥、渗出(或)结痂和苔藓样变)进行分级获得的,每个体征的等级从轻到重分别为0(无)、1(轻度)、2(中度)或3(严重)。
1.5HE染色检测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
取2cm×2cm小鼠造模部位皮肤组织于4%多聚甲醛固定,经脱水、包埋、切片后,以苏木精和伊红进行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
1.6血清IFN-γ、IL-4水平检测
最后一次给药结束24h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液,离心分离取上层血清,按ELISA试剂盒说明书方法操作,检测血清IFN-γ、IL-4水平。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实验组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皮损的影响
实验结束时,对照组小鼠皮肤正常,模型组小鼠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水肿、渗出、皮屑等情况;阳性药治疗组和实验例治疗组前述症状明显减轻,具体评分见表1。阳性药治疗组与实验例治疗组进行比较,皮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与模型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
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不同组别小鼠处理方式及皮损评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1。
2.2实验组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小鼠皮肤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镜下观察:对照组背部皮肤各层结构规则完整并且层次分明,上皮细胞形态正常,排列紧密,细胞间及细胞内无明显病变,真皮层未见血管扩张及炎症细胞浸润等异常表现。
与A:对照组相比,B:模型组小鼠上皮层厚度显著增加,表皮结构增生加厚,出现明显角化过度伴随有部分区域角化不完全,真皮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扩张。C:阳性药治疗组与D:实验例治疗组表皮仍可见轻度角化,与B:模型组相比皮肤结构较清晰,血管扩张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
如图1所示,为不同组别小鼠皮肤组织HE染色切片示意图,其中图1中的A为对照组;图1中的B为模型组;图1中的C为阳性药治疗组;图1中的D为实验例治疗组。
具体结果见表2。
表2不同组别小鼠血清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比值
组别 只数 IFN-γ(pg/ml) IL-4(pg/ml) IFN-γ/IL-4
对照组 8 132.40±6.39 18.05±1.36 7.53±0.52
模型组 8 81.49±5.60* 28.35±1.64* 2.95±0.28*
阳性药治疗组 8 128.24±6.79## 17.15±1.31## 7.95±0.94##
实验例治疗组 8 128.62±6.51## 18.47±1.64## 7.38±0.83##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1。
实验结果: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以湿疹瘙痒为特征,具有复发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湿疹的皮肤损伤以红斑、水肿、渗出和角化皮屑为主要病理表现,本研究用DNCB反复刺激小鼠背部皮肤以模拟人类湿疹症状,观察到模型组小鼠皮损评分显著升高,提示造模成功。而实验例治疗组皮损评分降低,说明实验例治疗组对湿疹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激素是目前治疗湿疹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是长期服用激素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而本研究中实验例治疗组展示出对湿疹的良好治疗效果,因而我们继续研究实验例治疗组的作用机制并以期其推广使用。
湿疹小鼠受到损伤的上皮细胞会释放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诱导淋巴结内的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IFN-γ作为Th1细胞因子,可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和杀伤病原体的活力,使IgG的生成增强,同时还可抑制IL-4诱导的IgE生成。Th2的细胞因子IL-4,可促进B细胞发生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产生IgE,导致湿疹加重。
本研究发现,模型组血清IFN-γ/IL-4比值显著降低,实验例治疗组恢复了IFN-γ/IL-4水平,提示实验例治疗组可能通过恢复Th1/Th2平衡产生对湿疹的治疗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原料及其质量份数为:
土鳖虫5-20份,蛇床子4-15份,延胡索5-15份,桑叶4-15份和龙胆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原料及其质量份数为:
土鳖虫10-18份,蛇床子5-10份,延胡索6-12份,桑叶5-10份和龙胆6-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原料及其质量份数为:
土鳖虫16份,蛇床子6份,延胡索8份,桑叶6份和龙胆8份。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相应质量份数选取土鳖虫、蛇床子、延胡索、桑叶和龙胆的中草药生料进行混合粉碎、溶剂浸泡并密封、静置过滤除渣制成药液,加入固形剂进行调和;
所述固形剂为蜂蜡;
所述固形剂与中草药生料混合物的用量比为5-8:1。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60wt%-75 wt%乙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与中草药生料混合物的用量比为10-15: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时长为100-120h。
8.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或如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外用膏剂。
CN202211358528.7A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制剂 Active CN1156342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8528.7A CN115634244B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8528.7A CN115634244B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制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4244A CN115634244A (zh) 2023-01-24
CN115634244B true CN115634244B (zh) 2023-09-19

Family

ID=84947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58528.7A Active CN115634244B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3424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6733A (zh) * 2005-04-14 2006-10-18 徐连秀 植物提取皮肤保健液(外用)及制备方法
CN104474076A (zh) * 2014-12-06 2015-04-01 重庆市中医院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6733A (zh) * 2005-04-14 2006-10-18 徐连秀 植物提取皮肤保健液(外用)及制备方法
CN104474076A (zh) * 2014-12-06 2015-04-01 重庆市中医院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止痒洗剂的制备工艺及操作体会;扬振枫,张迪;辽宁药物与临床;5(S1);10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4244A (zh)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27925B (zh) 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634244B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制剂
CN103099844B (zh) 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08403932B (zh) 一种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60355A (zh) 一种治疗和改善银屑病的组合物和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054665A (zh) 一种治疗阴囊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15177570A (zh) 一种具有舒缓修护功效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956721B (zh) 一种过敏性鼻炎穴位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39231B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83050B (zh) 一种内外结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3520427B (zh) 一种治疗正虚邪盛型慢性骨髓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44356A (zh) 用于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15444917B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中药乳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887599B (zh)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504619B (zh) 一种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15154568B (zh) 一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48761B (zh) 一种用于治疗儿童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40590B (zh) 一种治疗癌性疼痛的外用蟾雄膏
CN114028487B (zh) 一种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剂
CN105250512A (zh) 一种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硬结的中药软膏
CN116966127B (zh) 一种抗敏修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028476B (zh)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755508B (zh) 一种消肿止痒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7362140B2 (ja) 痛風性関節痛を治療する漢方薬外用貼付剤及びその調製方法
CN112439020A (zh)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酊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