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21017A - 线圈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1017A
CN115621017A CN202210817495.1A CN202210817495A CN115621017A CN 115621017 A CN115621017 A CN 115621017A CN 202210817495 A CN202210817495 A CN 202210817495A CN 115621017 A CN115621017 A CN 115621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oil unit
core axis
disposed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174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灿
李东焕
李东珍
金范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21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10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1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stacked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47Sheets; Stri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3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2017/048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encapsulating core, e.g. made of resin and magnetic pow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主体,包括设置为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包括支撑构件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线圈图案;第二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包括绕线型线圈;以及多个外电极,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单元的芯轴线不平行于所述第二线圈单元的芯轴线。

Description

线圈组件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7月12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21-0091075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整体引用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线圈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装置(诸如数字TV、移动电话和膝上型计算机)的尺寸和厚度的减小,也需要减小应用于此类电子装置的线圈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已经积极地进行了各种绕线型线圈组件或薄膜型线圈组件的研究和开发。
尽管线圈组件的尺寸和厚度减小,但与线圈组件的尺寸和厚度的减小一起,实现与常规线圈组件的特性相同的特性是主要目标。为了满足这种需求,需要增加填充磁性材料的芯中磁性材料的比率。然而,因为频率特性根据电感器主体的强度特性或绝缘特性而变化,所以增加芯中的磁性材料的比率存在限制。
另一方面,对具有阵列的线圈组件的需求不断增加,阵列有利于减小线圈组件的安装面积。根据多个线圈单元之间的耦合系数或互感,这种线圈组件可具有非耦合电感器阵列、耦合电感器阵列或非耦合电感器阵列与耦合电感器阵列的组合。在非耦合电感器阵列中,多个线圈单元之间需要具有低耦合系数(k),并且可通过增加多个线圈单元之间的距离来减小耦合系数。然而,线圈单元之间的距离增加可能导致线圈组件的尺寸增加,使得难以减小线圈组件的尺寸。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方面可实现具有电感器阵列的线圈组件,该线圈组件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小多个线圈单元之间的耦合系数,而且还适合于尺寸减小。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主体,包括设置为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包括支撑构件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线圈图案;第二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包括绕线型线圈;以及多个外电极,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单元的芯轴线不平行于所述第二线圈单元的芯轴线。
所述第一线圈单元的芯轴线可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二线圈单元的芯轴线。
所述第一线圈单元的芯轴线可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第二线圈单元的芯轴线可基本上平行于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可并排设置同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所述多个外电极可包括:多个第一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单元的所述线圈图案,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两者的第三方向上彼此相对;以及多个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绕线型线圈。
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可包括绝缘部,所述绝缘部接触所述绕线型线圈的引出部。
所述绝缘部可包括与所述支撑构件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所述绝缘部可比所述支撑构件薄。
所述第一线圈单元的所述线圈图案可以是镀覆图案。
所述第二线圈单元还可包括填充所述绕线型线圈的芯区域的填充部。
所述填充部和所述主体可包括相同的磁性材料。
在所述填充部和所述主体之间可形成界面,以将所述填充部和所述主体彼此区分开。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主体;薄膜型电感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绕线型线圈,设置在所述主体中;以及多个外电极,连接到所述薄膜型电感器和所述绕线型线圈,其中,所述薄膜型电感器的芯轴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绕线型线圈的芯轴线。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主体,包括设置为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主体中;第二线圈单元,与所述第一线圈单元的类型不同,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线圈单元间隔开;以及多个外电极,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圈单元中的一个的芯轴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并且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圈单元中的另一个的芯轴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和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被更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示意性透视立体图;
图2是示出适用于图1的线圈组件的主体的示例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制造用于图1的线圈组件的线圈单元的方法的示例;以及
图4至图7示出了根据变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示意性透视立体图。图2是示出适用于图1的线圈组件的主体的示例的截面图。图3示出了制造用于图1的线圈组件的线圈单元的方法的示例。图4至图7示出了根据变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
参照图1,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00可包括主体101、第一线圈单元C1、第二线圈单元C2以及多个外电极121、122、123和124。这里,第一线圈单元C1的芯轴线A1的方向和第二线圈单元C2的芯轴线A2的方向可彼此不平行。当第一线圈单元C1的芯轴线A1和第二线圈单元C2的芯轴线A2如本实施例中彼此不平行时(例如,当第一线圈单元C1的芯轴线A1和第二线圈单元C2的芯轴线A2彼此垂直时),在第一线圈单元C1的操作期间,磁通量可能难以穿过第二线圈单元C2的芯部114。类似地,在第二线圈单元C2的操作期间,磁通量可能难以穿过第一线圈单元C1的芯部104,导致第一线圈单元C1与第二线圈单元C2之间的耦合系数(k)减小。在下文中,将描述构成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00的主要元件。
主体101可形成线圈组件100的整体外观,在主体101中设置有第一线圈单元C1和第二线圈单元C2等。如图2中所示,主体101可包括多个磁性颗粒111,并且磁性颗粒111可分散在绝缘材料112中。绝缘材料112可包括聚合物成分,诸如环氧树脂或聚酰亚胺。包含在主体101中的多个磁性颗粒111可包含Fe基合金成分,例如,Fe-Si-B-C基合金。当磁性颗粒111利用Fe基合金实现时,诸如饱和磁化值的磁性能可以是优异的,并且为了减少涡流损耗的目的,例如可在磁性颗粒111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绝缘膜。另外,除了磁性金属之外或代替磁性金属,主体101可包括铁氧体成分。
作为制造方法的示例,主体101可通过层压形成。具体地,用于制造主体101的多个单元叠片可设置并堆叠在第一线圈单元C1和第二线圈单元C2之上和之下。这里,单元叠片可以以片形式通过如下方法来制造:制备浆料,以刮刀法将数十微米厚度的浆料涂覆在载体膜上,然后干燥浆料,浆料通过将热固性树脂和有机材料(诸如粘合剂和溶剂)与磁性颗粒111(诸如金属)混合来制备。因此,单元叠片可以以磁性颗粒分散在热固性树脂(诸如环氧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中的形式制造。
第一线圈单元C1可包括支撑构件102和形成在支撑构件102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线圈图案103,并且对应于所谓的薄膜型电感器。线圈图案103可以以螺旋形的形状形成,并且可具有形成在螺旋形线圈图案的最外部分处并暴露于主体101的外部用于电连接到外电极的引出部L1。线圈图案103可设置在支撑构件102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如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线圈图案103可设置在支撑构件10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两者上,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线圈图案103中的每个可包括过孔区域P。另外,形成在支撑构件102的上表面上的第一线圈图案103a和形成在支撑构件102的下表面上的第二线圈图案103b可通过穿透支撑构件102的导电过孔彼此电连接。可选地,线圈图案103可仅设置在支撑构件102的一个表面上。另一方面,线圈图案103可通过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镀覆工艺(例如,图案镀覆工艺、各向异性镀覆工艺或各向同性镀覆工艺)形成,并且也可使用上述镀覆工艺中的多种类型的镀覆工艺以多层结构形成。
支撑第一线圈单元C1的线圈图案103的支撑构件102可利用聚丙二醇(PPG)基板、铁氧体基板、金属基软磁性基板等形成。如图所示,可在支撑构件102的中央部分中形成通孔,并且可通过利用构成主体101的材料填充通孔来形成芯部104。
第二线圈单元C2可包括绕线型线圈113,绕线型线圈113在端部具有连接到外电极123和124的引出部L2。为了确保足够的匝数,可通过堆叠彼此电连接的两个线圈113a和113b来实现绕线型线圈113。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支撑绕线型线圈113的支撑构件可不设置在主体101内部。绕线型线圈113可通过缠绕包括金属线和涂覆金属线的表面的涂层的金属布线(诸如Cu布线)来形成。因此,绕线型线圈113的多匝中的每匝中的整个表面可涂覆有涂层。另一方面,金属布线可以是直角布线,但不限于此。当绕线型线圈113利用直角布线形成时,绕线型线圈113可在每个匝中具有矩形截面。涂层可包括单独或以组合方式的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液晶聚合物等,但不限于此。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线圈单元C1的芯轴线A1和第二线圈单元的芯轴线A2可彼此不平行。这里,第一线圈单元C1的芯轴线A1可定义为形成在线圈图案103内部的芯部104的中心轴线,线圈图案103围绕该芯部104回转。类似地,第二线圈单元C2的芯轴线A2可定义为形成在绕线型线圈113内部的芯部114的中心轴线,绕线型线圈113围绕该芯部114回转。通过将第一线圈单元C1和第二线圈单元C2设置为使得第一线圈单元C1的芯轴线A1和第二线圈单元C2的芯轴线A2彼此不平行,可减小耦合系数(k)。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第一线圈单元C1和第二线圈单元C2设置为使得芯轴线A1和A2彼此垂直,以便使耦合系数(k)减小效果最大化。然而,芯轴线A1和A2不必彼此精确垂直,并且即使芯轴线A1和A2在将它们设置为彼此精确垂直的方向上略微偏离,耦合系数(k)仍然可减小。
如图所示,第一线圈单元C1可设置为使得芯轴线A1平行于主体101的第一方向(X方向)。这里,第一方向(X方向)可垂直于主体101的第一表面S1和第二表面S2彼此相对的方向,并且当线圈组件100安装在基板等上时,主体101的第一表面S1或第二表面S2可以是安装表面。第二线圈单元C2可设置为使得芯轴线A2平行于与第一方向(X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Y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线圈单元C1和第二线圈单元C2可并排设置,同时在第二方向(Y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即使当芯轴线A1和A2如上所述彼此不垂直时,第一线圈单元C1和第二线圈单元C2也可并排设置,同时在第二方向(Y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如上所述,第一线圈单元C1和第二线圈单元C2具有不同的结构。具体地,第一线圈单元C1可实现为包括支撑构件和线圈图案的薄膜型电感器,并且第二线圈单元C2可实现为绕线型电感器。当第一线圈单元C1和第二线圈单元C2以如上所述的不同类型的电感器实现时,可容易地将第一线圈单元C1和第二线圈单元C2设置为使得其芯轴线A1和A2彼此垂直或基本上垂直。例如,当两个线圈单元都实现为薄膜型电感器时,可能难以改变设置支撑构件和线圈图案的方向,并且特别地,在工艺方面可能非常难以将两个相邻的线圈单元设置为彼此垂直。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线圈单元C1和C2以不同的类型实现,以使得容易将两个线圈单元设置为具有不同方向的芯轴线。这将在下面参照图3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表述“基本上垂直”不仅可表示精确垂直(90°),而且可表示包括可能在制造工艺中发生的工艺误差、位置偏差和/或测量误差的接近垂直,并且其范围在本领域中可被广泛接受。类似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表述“基本上平行”不仅可表示精确平行(0°或180°),而且可表示包括可能在制造工艺中发生的工艺误差、位置偏差和/或测量误差的接近平行,并且其范围在本领域中可被广泛接受。
多个外电极121、122、123和124可连接到第一线圈单元C1和第二线圈单元C2。多个外电极121、122、123和124可使用包含具有优异导电性的金属的膏体(例如,包含镍(Ni)、铜(Cu)、锡(Sn)、银(Ag)或它们的合金的导电膏)形成。另外,可设置镀层以覆盖多个外电极121、122、123和124中的每个。在这种情况下,镀层可包括从由镍(Ni)、铜(Cu)和锡(Sn)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或更多种。例如,可通过顺序堆叠镍(Ni)层和锡(Sn)层来形成镀层。在多个外电极121、122、123和124中,多个第一外电极121和122可连接到第一线圈单元C1的线圈图案103。为此,多个第一外电极121和122可分别设置在主体101的彼此相对的第三表面S3和第四表面S4上。在这种情况下,主体101的第三表面S3和第四表面S4彼此相对的方向可垂直于第三方向(Z方向),第三方向(Z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两者。另外,多个第二外电极123和124可分别设置在主体101的第三表面S3和第四表面S4上,以连接到绕线型线圈113。
将参照图3描述形成线圈单元的方法的示例。在第一线圈单元C1中,可通过电镀等分别在支撑件20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形成线圈图案103a和103b。在第二线圈单元C2中,可在支撑件202中形成用于容纳绕线型线圈113的孔,然后可将绕线型线圈113设置在孔中,并且在支撑件202中设置有凹槽210以保持绕线型线圈113。在形成第一线圈单元C1和第二线圈单元C2之后,可执行用于去除支撑件202的一部分的修整工艺,并且如图1所示支撑件202可仅保留在第一线圈单元C1中。可选地,如在图4的变型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件202的一部分也可保留在第二线圈单元C2中。具体地,支撑件可保留作为绝缘部212,并且绝缘部212可接触绕线型线圈113的引出部。由于绝缘部212和支撑构件102在制造工艺中从一个主体分离,因此绝缘部212可包括与支撑构件102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另外,绝缘部212可以是对应于支撑件202的凹槽210的区域,因此,绝缘部212可比支撑构件102薄(t2<t1,t1表示支撑构件102的厚度,t2表示绝缘部212的厚度)。绝缘部212可具有与图4的绝缘部212的形状不同的形状。例如,如在图5的变型示例性实施例中,绝缘部212不仅可形成在绕线型线圈113的引出部L2的下表面上,而且还可从的引出部L2的下表面延伸以覆盖引出部L2的侧表面。
另一方面,如在图6的变型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线圈单元C2还可包括填充绕线型线圈113的芯区域的填充部115。填充部115和主体101可包括相同的磁性材料,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在由不同工艺形成的填充部115和主体101之间形成界面以将填充部和主体彼此区分开。在填充部115设置在绕线型线圈113的芯区域中的情况下,可在上述用于形成主体101的工艺中使绕线型线圈113的形变最小化。换言之,在第二线圈单元C2不包括填充部115的情况下,存在绕线型线圈113可能在堆叠和压制用于形成主体101的多个片材的工艺中发生变形的担忧。通过采用如图6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填充部115,可改善第二线圈单元C2的结构稳定性。
接下来,在图7的变型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第一线圈单元C1和第二线圈单元C2的方向可与图1中的方向不同。第一线圈单元C1的芯轴线A1可垂直于第一方向(X方向),并且第二线圈单元C2的芯轴线A2可平行于第一方向(X方向)。以这种方式,第一线圈单元C1的芯轴线A1和第二线圈单元C2的芯轴线A2彼此不平行的结构也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将第二线圈单元C2设置为使得芯轴线A2平行于作为主体101的主表面的第一表面S1和第二表面S2彼此相对的方向(X方向),并且将第一线圈单元C1设置为芯轴线A1平行于第一线圈单元C1和第二线圈单元C2并排布置的方向(Y方向)来实现。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线圈组件能够在不增加多个线圈单元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小多个线圈单元之间的耦合系数。
虽然以上已经示出和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理解的是,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修改和变型。

Claims (30)

1.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主体,包括设置为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一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包括支撑构件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线圈图案;
第二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包括绕线型线圈;以及
多个外电极,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圈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单元的芯轴线不平行于所述第二线圈单元的芯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单元的芯轴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二线圈单元的芯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单元的芯轴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单元的芯轴线基本上平行于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并排设置同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多个外电极包括:
多个第一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单元的所述线圈图案,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两者的第三方向上彼此相对;以及
多个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绕线型线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并排设置,同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单元的芯轴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单元的芯轴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多个外电极包括:
多个第一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单元的所述线圈图案,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两者的第三方向上彼此相对;以及
多个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绕线型线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包括绝缘部,所述绝缘部接触所述绕线型线圈的引出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绝缘部包括与所述支撑构件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绝缘部比所述支撑构件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单元的所述线圈图案是镀覆图案。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单元还包括填充所述绕线型线圈的芯区域的填充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填充部和所述主体包括相同的磁性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在所述填充部和所述主体之间形成有界面,以将所述填充部和所述主体彼此区分开。
18.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主体;
薄膜型电感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
绕线型线圈,设置在所述主体中;以及
多个外电极,连接到所述薄膜型电感器和所述绕线型线圈,
其中,所述薄膜型电感器的芯轴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绕线型线圈的芯轴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薄膜型电感器包括支撑构件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线圈图案。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主体包括设置为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
所述薄膜型电感器和所述绕线型线圈并排设置,同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薄膜型电感器的芯轴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并且
所述绕线型线圈的芯轴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多个外电极包括:
多个第一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薄膜型电感器的线圈图案,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两者的第三方向上彼此相对;以及
多个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绕线型线圈。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薄膜型电感器的所述芯轴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并且
所述绕线型线圈的所述芯轴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多个外电极包括:
多个第一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薄膜型电感器的线圈图案,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两者的第三方向上彼此相对;以及
多个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绕线型线圈。
25.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主体,包括设置为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一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主体中;
第二线圈单元,与所述第一线圈单元的类型不同,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线圈单元间隔开;以及
多个外电极,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圈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圈单元中的一个的芯轴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并且
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圈单元中的另一个的芯轴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包括薄膜型电感器,所述薄膜型电感器包括支撑构件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线圈图案,并且
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包括绕线型线圈。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单元的芯轴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并且
所述第二线圈单元的芯轴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多个外电极包括:
多个第一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单元的所述线圈图案,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两者的第三方向上彼此相对;以及
多个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单元。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单元的芯轴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并且
所述第二线圈单元的芯轴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多个外电极包括:
多个第一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单元的所述线圈图案,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两者的第三方向上彼此相对;以及
多个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单元。
CN202210817495.1A 2021-07-12 2022-07-12 线圈组件 Pending CN1156210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091075A KR20230010476A (ko) 2021-07-12 2021-07-12 코일 부품
KR10-2021-0091075 2021-07-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1017A true CN115621017A (zh) 2023-01-17

Family

ID=84799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17495.1A Pending CN115621017A (zh) 2021-07-12 2022-07-12 线圈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08016A1 (zh)
JP (1) JP2023011498A (zh)
KR (1) KR20230010476A (zh)
CN (1) CN11562101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10476A (ko) 2023-01-19
US20230008016A1 (en) 2023-01-12
JP2023011498A (ja)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62848B2 (en) Coil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04700982B (zh) 片式电子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0847303B2 (en) Coil component
KR101792281B1 (ko) 파워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696849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US10878988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il electronic component
US10607765B2 (en) Coil component and board having the same
KR101994730B1 (ko) 인덕터
KR20170073554A (ko) 코일 부품
US20230008016A1 (en) Coil component
CN112447359B (zh) 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1659212B1 (ko) 인덕터 부품의 제조방법
CN113948271A (zh) 电子部件
CN112151246A (zh) 一种薄膜型功率电感器
CN111161945A (zh) 线圈电子组件
JP7464029B2 (ja) インダクタ部品
KR102471467B1 (ko) 코일 전자부품
KR102130676B1 (ko) 코일 전자 부품
US20240136111A1 (en) Coil component
KR20240012132A (ko) 코일 부품
JP2023165599A (ja) コイル部品
KR20230157636A (ko) 코일 부품
CN118155995A (zh) 线圈组件
CN111292924A (zh) 线圈电子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