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13031A - 一种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及其陶瓷制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及其陶瓷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13031A
CN115613031A CN202211146809.6A CN202211146809A CN115613031A CN 115613031 A CN115613031 A CN 115613031A CN 202211146809 A CN202211146809 A CN 202211146809A CN 115613031 A CN115613031 A CN 115613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ze
glaze layer
ceramic
outer side
en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468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炜
王赞
朱法银
江移山
伍军玲
周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4680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130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13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30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DENAMELLING OF, OR APPLYING A VITREOUS LAYER TO, METALS
    • C23D5/00Coating with enamels or vitreous lay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DENAMELLING OF, OR APPLYING A VITREOUS LAYER TO, METALS
    • C23D11/00Continuous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及其陶瓷制品,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处理陶瓷坯体,修整坯体的外侧面与端面的连接处,以使外侧面与端面连接处的夹角小于等于90°;喷涂内侧釉,在背离外侧面、与端面相邻的内侧面喷涂有第一釉层;喷涂外侧釉,于陶瓷坯体的外侧面喷涂有第二釉层;烧制。本发明技术方法制备颜色不交融的陶瓷制品。

Description

一种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及其陶瓷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及其陶瓷制品。
背景技术
为达到装饰的艺术效果,两种颜色釉的交界线平直、界线清晰,是陶瓷制品工艺技术的一大难题。因陶瓷施釉方法多为喷涂,在高温下两种釉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产生相互交融渗透,导致陶瓷制品的颜色交界不分明,出现串色或浮色,使得陶瓷制品的一致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及其陶瓷制品,旨在制备颜色不交融的陶瓷制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处理陶瓷坯体,修整坯体的外侧面与端面的连接处,以使外侧面与端面连接处的夹角小于等于90°;
喷涂内侧釉,在背离外侧面、与端面相邻的内侧面设置第一釉层;
喷涂外侧釉,于陶瓷坯体的外侧面喷涂有第二釉层;
烧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陶瓷坯体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修整坯体的内侧面与端面的连接处,以使内侧面与端面交界处弧面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涂内侧釉的步骤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涂覆提示釉,于内侧面与端面交界处设置提示釉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提示釉层的厚度为0.3~0.5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侧面与端面交界处的第一釉层和提示釉层的厚度为1.0~1.2mm;和/或,
所述第二釉层的厚度为0.8~1.2mm。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涂内侧釉的步骤和所述涂外侧釉的步骤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清理外侧面的残釉,以外侧面与端面连接处为界线,清理外侧面的第一釉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涂外侧釉的步骤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涂覆隔离蜡,于内侧面的第一釉层表面和端面表面涂覆蜡层;
设置密封垫,在陶瓷坯体的内侧面设置密封垫,以封堵内侧面的第一釉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蜡层的材料为液体石蜡、蜂蜡或车蜡;和/或,
所述蜡层的用量为15~30cm2/mL,比重为0.835~0.890g/mL,沸点大于300℃;和/或,
所述密封垫距离陶瓷坯体的端面2~3c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涂外侧釉的步骤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取下密封垫,和/或,去除多余的第二釉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去除多余的第二釉层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去除内侧面的第二釉层;和/或,
去除端面的第二釉层,以使端面位置出现提示釉层。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陶瓷制品,所述陶瓷制品采用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制备,所述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处理陶瓷坯体,修整坯体的外侧面与端面的连接处,以使外侧面与端面连接处的夹角小于等于90°;
涂内侧釉,在背离外侧面、与端面相邻的内侧面设置第一釉层;和/或,涂外侧釉,于陶瓷坯体的外侧面设置第二釉层;
烧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陶瓷制品为陶瓷容器。
本发明技术方案陶瓷坯体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不在同一平面,使得外侧面的第二釉层和内侧面的第一釉层不在同一平面,外侧面的第二釉层在重力的作用下,无法向上流动并跨过端面与第一釉层交融,并且,内侧面的第一釉层在重力的作用下,也无法向上流动并跨过端面与第二釉层交融,从而避免第一釉层与第二釉层高温下相互交融渗透。同时,由于外侧面与端面连接处形成小于等于90°的夹角,即使端面设有釉层,高温熔融状态下,端面的釉层在其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也无法越过夹角流向外侧面的第二釉层,从而使外侧面的第二釉层与端面的釉层交界分明,避免外侧面的第二釉层与端面的釉层出现串色或浮色,进而提高了该陶瓷制品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陶瓷制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陶瓷制品沿P-P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陶瓷坯体 120 端面
110 外侧面 130 内侧面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出一种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3至图4,该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处理陶瓷坯体100,修整坯体100的外侧面110与端面120的连接处,以使外侧面110与端面120连接处的夹角小于等于90°;
B、喷涂内侧釉,在背离外侧面110、与端面120相邻的内侧面130喷涂有第一釉层;
C、喷涂外侧釉,于陶瓷坯体100的外侧面110喷涂有第二釉层;
D、烧制。
具体而言,该陶瓷坯体100是未经烧制的陶瓷制品中间产品,待设置釉层、图案后,经过烧制后获得陶瓷制品。陶瓷坯体100可以取瓷泥经陶瓷生产工艺的配料、球磨、过筛、脱水、陈腐、练泥、注浆成型,根据实际需要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坯体100。
在步骤A中,对陶瓷坯体100进行预处理,修整陶瓷坯体100的外侧面110与端面120的连接处。该外侧面110为陶瓷坯体100的外立面,当陶瓷坯体100正常放置在平面上,外立面为陶瓷坯体100的外周面。请参照图3至图4,该外侧面110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也可以内缩设置,使得远离端面120处外侧面110的外径小于连接端面120的外侧面110处的外径。
请继续参照图3至图4,该陶瓷坯体100的端面120位于外侧面110的一端,端面120可以是外侧面110末端的一面,并与外侧面110连接。该端面120与外侧面110不在同一面上,端面120与外侧面110之间的夹角角度有多种,可以采用平刷对端面120与外侧面110的连接处进行修整,以使端面120与外侧面110的连接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当外侧面110沿竖直方向延伸或内缩设置时,可以将端面120修平,使得外侧面110与端面120的连接处形成锐角或直角。
请参照图3至图4,陶瓷坯体100的内侧面130与端面120相邻,且背离外侧面110,即端面120的一端连接外侧面110,另一端连接内侧面130。该内侧面130可以包括陶瓷坯体100的内壁面,也可以包括陶瓷坯体100的内底面。陶瓷坯体100的端面120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非平面设置,只要端面120与外侧面110连接处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即可。
请参照图1、图3至图4,在完成陶瓷坯体100的外侧面110与端面120的连接处修整后,在内侧面130设置第一釉层、外侧面110设置第二釉层。由于该外侧面110与内侧面130之间存在端面120,且外侧面110与内侧面130不在同一面上,且相互背离,在高温下,外侧面110的第二釉层在重力的作用下不会向端面120流动,同时,内侧面130的第一釉层在重力的作用下也不会向端面120流动,从而使第一釉层和第二釉层产生相互交融,第一釉层和第二釉层的交界明显。
如果内侧面130的第一釉层在高温下流动至端面120,该第一釉层也不会翻越端面120与外侧面110的连接处,原因在于外侧面110与端面120连接处的夹角小于等于90°,处于端面120靠近连接处位置的第一釉层每—个分子都受到指向第一釉层内部的合力,这些分子都有向第一釉层内部下降的趋势,同时分子与分子之间还有侧面的吸引力,即有尽量收缩表面的趋势,从而形成表面张力,例如杯子的水面高于杯面、且不外溢的状态,也是表面张力的作用。
高温熔融状态下,釉层的表面张力2×10-1~3×10-1N/m,通过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即便第一釉层从内侧面130流动至端面120,由于外侧面110与端面120连接处的夹角小于等于90°,第一釉层也不会翻越到外侧面110,并且,第二釉层受重力作用无法和端面120的第一釉层交融,从而避免了第一釉层与第二釉层相互交融渗透,第一釉层也不会浮于第二釉层表面,使得第一釉层与第二釉层之间的界限明显、清晰。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先设置内侧釉,再设置外侧釉;也可以先设置外侧釉,再设置内侧釉;或者,可以仅设置外侧釉,第二釉层在重力的作用下不会向上流动至端面120;也可以仅设置内侧釉,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第一釉层即便流动至端面120,也无法越过外侧面110与端面120连接处的夹角,从而使第一釉层与第二釉层不会产生相互交融渗透、串色等现象。
请参照图1,步骤D中,将完成釉层设置的陶瓷坯体100进行入窑烧制,可以按照卫生陶瓷正常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烧制,最后得到陶瓷制品成品。其中,该烧制温度可以是1150℃-1300℃,烧制时间为14小时-20小时。在一实施例中,该烧制温度可以是1200℃。
本发明技术方案陶瓷坯体100的外侧面110和内侧面130不在同一平面,使得外侧面110的第二釉层和内侧面130的第一釉层不在同一平面,外侧面110的第二釉层在重力的作用下,无法向上流动并跨过端面120与第一釉层交融,并且,内侧面130的第一釉层在重力的作用下,也无法向上流动并跨过端面120与第二釉层交融,从而避免第一釉层与第二釉层高温下相互交融渗透。同时,由于外侧面110与端面120连接处形成小于等于90°的夹角,即使端面120设有釉层,高温熔融状态下,端面120的釉层在其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也无法越过夹角流向外侧面110的第二釉层,从而使外侧面110的第二釉层与端面120的釉层交界分明,避免外侧面110的第二釉层与端面120的釉层出现串色或浮色,进而提高了该陶瓷制品的一致性。
该第一釉层和第二釉层设置在陶瓷制品的方式有多种,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釉层和/或所述第二釉层采用釉浆喷涂设置。釉浆喷涂是通过使用高气压将釉浆流体冲散雾化成小液珠均匀地喷附在陶瓷坯体100上,通过喷涂的方式,将釉浆分别喷涂在内侧面130和外侧面110,在内侧面130和外侧面110分别快速形成第一釉层和第二釉层,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喷涂在内侧面130的釉浆与喷涂在外侧面110的釉浆颜色不同,从而使第一釉层和第二釉层的颜色不同,在陶瓷坯体100表面形成不同的颜色,以便获得多种颜色的陶瓷制品。
请参照图1至图2、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陶瓷坯体100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修整坯体100的内侧面130与端面120的连接处,以使内侧面130与端面120交界处弧面设置。
该内侧面130与端面120交界处设置为弧面,弧面可以是凸面,使得内侧面130与端面120交界处的弧面圆滑,在对端面120或内侧面130喷涂釉浆时,釉浆雾化小液珠可以附着在内侧面130与端面120交界处以及端面120,从而在内侧面130与端面120交界处、端面120形成釉层,防止薄釉露坯。
该第一釉层和第二釉层是前后设置,在设置第一釉层和第二釉层时,会有残釉附着在内侧面130与端面120交界处,需要对附着在内侧面130与端面120交界处的残釉进行清理,但是,如果清理把握不好,容易造成内侧面130与端面120交界处薄釉露坯。对此,请参照图1至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涂内侧釉的步骤前,还包括以下步骤:涂覆提示釉,于内侧面130与端面120交界处设置提示釉层。
可以将主色釉(或先喷涂釉浆)使用有机色素染成深色,通过内侧面130与端面120交界处进行预处理,将主色釉涂覆在内侧面130与端面120交界位置,该端面120也可以涂覆主色釉。当在处理内侧面130与端面120交界位置多余残釉时,涂覆的深色主色釉起提示作用,是主色釉最小厚度保证,露出该主色釉提示已到清洁限度,防止擦拭清洁过度,从而有效克服露坯的问题。如此,陶瓷制品的良品率从30%提升至80%。
该提示釉层的厚度不能太厚,以免增加成本和出现连接不平滑的现象,但是提示釉层的厚度也不能太薄,避免擦拭清洁力度太大,将残釉和提示釉层一并清理,造成薄釉露坯。因此,在一实施例中,提示釉层的厚度为0.3~0.5mm
涂覆提示釉后,可以进行涂内侧釉操作,从而在陶瓷坯体100的内侧面130设置第一釉层。在喷制的过程,釉浆的雾化小液珠飞溅,飞溅的小液珠除了附着在内侧面130,还容易附着在端面120、端面120与内侧面130交界处、外侧面110。通过设置的提示釉层,可以用海绵擦拭端面120、端面120与内侧面130交界处,当露出提示釉层,表示已到清洁限度,停止擦拭清洁操作,清洁干净端面120、端面120与内侧面130交界处的残釉。
在设置第一釉层到内侧面130时,由于喷溅,端面120、端面120与内侧面130交界处附着形成第一釉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侧面130与端面120交界处的第一釉层和提示釉层的厚度为1.0~1.2mm。通过将内侧面130与端面120交界处的第一釉层和提示釉层的总厚度控制为1.0~1.2mm,避免增加生产成本,并且总厚度不会太大,利于后续清洁去除,提高擦拭清洁速度。
请参照图1至图2,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涂内侧釉的步骤和所述涂外侧釉的步骤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清理外侧面110的残釉,以外侧面110与端面120连接处为界线,清理外侧面110的第一釉层。
由于设置内侧面130的第一釉层时,釉浆会喷溅到外侧面110,可以使用海绵擦拭处理,避免第一釉层形成在外侧面110。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先设置外侧面110的第二釉层,然后对喷溅到内侧面130的釉浆进行擦拭清洁。
在设置内侧面130的第一釉层,并清理形成的残釉后,可以设置外侧面110的第二釉层。但是,第二釉层的釉浆飞溅极易污染内侧面130的第一釉层。所以,请参照图1至图2、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涂外侧釉的步骤前,还包括以下步骤:涂覆隔离蜡,于内侧面130的第一釉层表面和端面120表面涂覆蜡层;和/或,设置密封垫,在陶瓷坯体100的内侧面130设置密封垫,以封堵内侧面130的第一釉层。
由于未经烧制的釉层是多孔疏松结构、易吸水,表面平整度低、有排气孔,当其他颜色釉浆飞溅到釉层时,会发生一定的渗透或进入孔隙,无法通过擦拭的方法抹去,造成釉层污染。通过在内侧面130的第一釉层表面和端面120表面涂覆蜡层,包括端面120与内侧面130的交界处涂覆蜡层,从而对形成的第一釉层和提示釉层起到保护间隔作用,阻止第二釉层的釉浆进入到第一釉层,
该蜡层的材料有多种,只要能起到阻隔作用即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蜡层的材料为液体石蜡、蜂蜡或车蜡。进一步地,所述蜡层的材料为液体石蜡。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液体石蜡的用量为15~30cm2/mL,比重为0.835~0.890g/mL,沸点大于300℃。
液体石蜡有很强的流动性、不易挥发、不溶于水、有一定润滑性,在釉层涂覆液体石蜡,液体石蜡借助毛细管力进入第一釉层、提示釉层的孔隙进行填隙,液体石蜡在第一釉层和提示釉层的表面形成一层隔水、润滑的保护层,当第二釉层飞溅到第一釉层和提示釉层时,只需轻轻擦拭就能将第二釉层擦除,达到第一釉层和提示釉层不被污染的目的。
除了设置隔离蜡,也可以设置密封垫,通过将密封垫填充封堵在内侧面130,从而遮挡第一釉层,第二釉层的釉浆喷涂时,喷溅到密封垫上,而不会污染到第一釉层,从而对第一釉层起到保护作用。该密封垫可以是软质件,从而可以发生挤压形变,对内侧面130进行填充封堵。可以理解的是,密封垫的形状也有多种,可以根据陶瓷坯体100的内侧面130形成的结构进行裁剪,使得密封垫可以更好地贴附于内侧面13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垫距离陶瓷坯体100的端面120有2~3cm。
在涂覆隔离蜡和/或设置密封垫后,进行涂外侧釉步骤,按照正常的喷釉方法,在外侧面110喷涂釉浆,从而形成第二层釉。而后,请参照图1至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涂外侧釉的步骤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取下密封垫,和/或,去除多余的第二釉层。
由于密封垫的设置,第二层釉的釉浆极少附着到内侧面130的第一釉层,从而在涂外侧釉后,取下密封垫,显露出第一釉层,即便第一釉层附着有第二釉层,附着量也极少,可以用海绵进行擦拭清洁,清洁工作量小,从而便于陶瓷坯体100的清洁操作。
请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去除多余的第二釉层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去除内侧面130的第二釉层;和/或,去除端面120的第二釉层,以使端面120位置出现提示釉层。
由于内侧面130和端面120设有蜡层,从而阻隔了第二釉层的污染,可以使用湿海绵轻轻将内侧面130表面的第二釉层擦除,也可以使用湿海绵轻轻擦拭内侧面130与端面120的交界位置,擦拭至端面120与外侧面110连接处位置,以提示釉层为基准,擦拭至露出提示釉层为止,在去除内侧面130和端面120的第二釉层同时,保证内侧面130与端面120的交界处不露坯不薄釉。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陶瓷制品,该陶瓷制品采用上述的陶瓷制品制备方法制成,由于本陶瓷制品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该陶瓷制品的种类有多种,请参照图3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陶瓷制品为陶瓷容器。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该陶瓷容器可以是陶瓷盆,如陶瓷洗手盆。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
一种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请参照图2,包括以下步骤:
A、处理陶瓷坯体100,修整坯体100的外侧面110与端面120的连接处,以使外侧面110与端面120连接处的夹角小于等于90°;修整坯体100的内侧面130与端面120的连接处,以使内侧面130与端面120交界处弧面设置;
E、涂覆提示釉,于内侧面130与端面120交界处的弧面设置提示釉层,其中,提示釉层的厚度为0.3~0.5mm;
B、喷涂内侧釉,在内侧面130喷涂第一釉层,内侧面130与端面120交界处的第一釉层和提示釉层的总厚度为1.0~1.2mm;
F、清理外侧面110的残釉,以外侧面110与端面120连接处为界线,清理外侧面110的第一釉层;
G、涂覆隔离蜡,于内侧面130的第一釉层表面和端面120表面涂覆液体石蜡,该液体石蜡的用量为15~30cm2/mL,比重为0.835~0.890g/mL,沸点大于300℃;
H、设置密封垫,在陶瓷坯体100的内侧面130设置密封垫,以封堵内侧面130的第一釉层,其中,密封垫距离陶瓷坯体100的端面120有2~3cm;
C、喷涂外侧釉,于陶瓷坯体100的外侧面110喷涂第二釉层,该第二釉层的厚度为0.8~1.2mm;
I、取下密封垫;
J、去除内侧面130和端面120的第二釉层,使用湿海绵轻轻将内侧面130表面的第二釉层擦除,以及擦拭内侧面130与端面120的交界位置,擦拭至端面120与外侧面110连接处位置时,以提示釉层为基准,擦拭至露出提示釉层为止。
D、入窑烧制,按照卫生陶瓷正常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烧制,烧制温度为1200℃,烧制时间为14小时-20小时。
根据上述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制备了5种不同规格型号的陶瓷制品100件,检查该100件实施例的陶瓷制品外观性能,该合格品达85个,优等品率达85%。
对比例1
一种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请参照图2,没有步骤A,其它步骤与实施例步骤相同。
该制备出的对比例1陶瓷制品在外侧面110与端面120连接处出现串色,第一釉层与第二釉层交融明显,釉层之间的界线不明显,视觉感官差,为不合格品。
对比例2
一种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请参照图2,没有步骤E,其它步骤与实施例步骤相同。
在处理内侧面130与端面120交界处的残釉(包括第一釉层和第二釉层)时,容易擦拭过多,出现露坯或薄釉现象,制备出的对比例2陶瓷制品出现黄边或黑边或直接露出坯体100,为不合格品。
对比例3
一种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请参照图2,没有步骤F,其它步骤与实施例步骤相同。该制备出的对比例3陶瓷制品因外侧面110有残釉(第一釉层),导致外侧面110出现两种釉混熔,极不美观,视觉感官差,为不合格品。
对比例4
一种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请参照图2,没有步骤G,其它步骤与实施例步骤相同。
在制备过程中,喷涂外侧釉时,第二釉层的釉浆飞溅到内侧面130的第一釉层,发生渗透或进入孔隙,无法用海绵擦除,制备出的对比例4陶瓷制品的侧面的第一釉层出现大片杂色点,影响观感,为不合格品。
对比例5
一种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请参照图2,没有步骤H,其它步骤与实施例步骤相同。
在制备过程中,喷涂外侧釉时,第二釉层的釉浆飞溅到内侧面130的第一釉层表面,通过擦拭的方法将内侧面130的第一釉层表面的残釉清洁干净,擦拭清洁的工作量大,且需仔细检查第一釉层表面是否存在残釉,操作耗时翻倍,如不仔细检查,易出现杂欠点,其优等品率降低50%。
对比例6
一种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请参照图2,没有步骤I和步骤J,其它步骤与实施例步骤相同。
该制备方法对喷溅到内侧面130和端面120的第二釉层进行清理,导致内侧面130和端面120有第二釉层,影响观感,为不合格品。
根据实施例与对比例1-6制备的陶瓷制品进行对比,实施例制备出的陶瓷制品的第一釉层和第二釉层不会相互交融渗透,第一釉层和第二釉层也不会相互污染、相互覆盖,在端面120与内侧面130交界处设有提示釉层,具有提示作用,使得擦拭清理时不容易露坯薄釉,从而保证了装饰效果,避免陶瓷制品出现不良缺陷,陶瓷制品的优等品率高。而对比例1-6,缺少了实施例其中一个或多个步骤,制备出的陶瓷制品出现了各种不良缺陷,导致陶瓷制品不合格或者优等品率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处理陶瓷坯体,修整坯体的外侧面与端面的连接处,以使外侧面与端面连接处的夹角小于等于90°;
喷涂内侧釉,在背离外侧面、与端面相邻的内侧面喷涂有第一釉层;
喷涂外侧釉,于陶瓷坯体的外侧面喷涂有第二釉层;
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陶瓷坯体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修整坯体的内侧面与端面的连接处,以使内侧面与端面交界处弧面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内侧釉的步骤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涂覆提示釉,于内侧面与端面交界处设置提示釉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釉层的厚度为0.3~0.5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面与端面交界处的第一釉层和提示釉层的厚度为1.0~1.2mm;和/或,
所述第二釉层的厚度为0.8~1.2mm。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涂内侧釉的步骤和所述涂外侧釉的步骤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清理外侧面的残釉,以外侧面与端面连接处为界线,清理外侧面的第一釉层。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外侧釉的步骤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涂覆隔离蜡,于内侧面的第一釉层表面和端面表面涂覆蜡层;
设置密封垫,在陶瓷坯体的内侧面设置密封垫,以封堵内侧面的第一釉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蜡层的材料为液体石蜡、蜂蜡或车蜡;和/或,
所述蜡层的用量为15~30cm2/mL,比重为0.835~0.890g/mL,沸点大于300℃;和/或,
所述密封垫距离陶瓷坯体的端面2~3cm。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外侧釉的步骤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取下密封垫,和/或,去除多余的第二釉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除多余的第二釉层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去除内侧面的第二釉层;和/或,
去除端面的第二釉层,以使端面位置出现提示釉层。
11.一种陶瓷制品,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10所述的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制备。
CN202211146809.6A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及其陶瓷制品 Pending CN1156130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46809.6A CN115613031A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及其陶瓷制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46809.6A CN115613031A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及其陶瓷制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3031A true CN115613031A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58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46809.6A Pending CN115613031A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及其陶瓷制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13031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7741A (zh) * 1985-10-16 1987-01-31 厦门瓷厂 陶瓷表面彩色堆釉装饰工艺
CN1388051A (zh) * 2001-05-28 2003-01-01 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隔热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WO2009055958A1 (fr) * 2007-10-29 2009-05-07 Jinling Luo Réflecteur en céramique et s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CN103360120A (zh) * 2013-07-15 2013-10-23 黄俊杰 内外表面不同颜色的陶瓷锅快速生产方法
CN206182924U (zh) * 2016-08-18 2017-05-24 福建省佳圣轩工艺品有限公司 一种不倒翁式的瓷质酒杯
CN107698233A (zh) * 2017-09-27 2018-02-16 禹州市正玉钧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净化及观赏作用的钧瓷器具及制备方法
CN110194650A (zh) * 2019-06-20 2019-09-03 德化东华陶瓷有限公司 一种高缓冲防震环保陶瓷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49440A (zh) * 2021-03-16 2021-07-23 箭牌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环保型负离子乳浊釉及使用其的卫生陶瓷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7741A (zh) * 1985-10-16 1987-01-31 厦门瓷厂 陶瓷表面彩色堆釉装饰工艺
CN1388051A (zh) * 2001-05-28 2003-01-01 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隔热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WO2009055958A1 (fr) * 2007-10-29 2009-05-07 Jinling Luo Réflecteur en céramique et s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CN103360120A (zh) * 2013-07-15 2013-10-23 黄俊杰 内外表面不同颜色的陶瓷锅快速生产方法
CN206182924U (zh) * 2016-08-18 2017-05-24 福建省佳圣轩工艺品有限公司 一种不倒翁式的瓷质酒杯
CN107698233A (zh) * 2017-09-27 2018-02-16 禹州市正玉钧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净化及观赏作用的钧瓷器具及制备方法
CN110194650A (zh) * 2019-06-20 2019-09-03 德化东华陶瓷有限公司 一种高缓冲防震环保陶瓷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49440A (zh) * 2021-03-16 2021-07-23 箭牌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环保型负离子乳浊釉及使用其的卫生陶瓷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鸿声;: "日用陶瓷制作(三)", 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 no. 02, 30 April 1988 (1988-04-30), pages 21 - 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81197B (zh) 一种湿法干粒抛晶砖的制备方法及抛晶砖
JP3342170B2 (ja) 撥水被膜の形成方法
CN108298954A (zh) 一种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CN112694344B (zh) 微雕超耐磨钻石釉瓷砖的制备方法及微雕超耐磨钻石釉瓷砖
CN110117197A (zh) 一种防止多层智能彩绘釉料陶瓷缩釉的配方和制备方法
CN113211610A (zh) 可形成定位结晶效果的釉面砖的制备工艺及其产品
CN107042724A (zh) 一种玻璃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CN115613031A (zh) 一种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及其陶瓷制品
JP2953610B2 (ja) 陶磁器の施釉方法
JPH10511752A (ja) 紙の生産用ロールの製造方法、紙の生産用ロール、および紙の生産用ロールのコーティング
US3560236A (en) Method and composition for preferentially glazing ceramic bodies
CN1218020A (zh) 在陶瓷上形成大理石纹饰的方法
JP5474693B2 (ja) 白磁用鉄結晶窯変調転写紙、鉄結晶窯変調模様を有する陶磁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鉄結晶窯変調模様を有する陶磁器
US2225729A (en) Method of coloring vitreous articles
CN207522803U (zh) 一种片状陶瓷施釉装置
CN106113380B (zh) 一种仿布纹汽车内饰件加工方法
US3211575A (en) Glazed ceramic articles
CN104003625A (zh) 一种浮法玻璃喷涂工艺
US6066363A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coating of glass over a ceramic
CN115430593B (zh) 一种涂层的修复喷涂方法
US2197803A (en) Metal roofing shingle
US1638108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rticles from compositions of matter
KR101221661B1 (ko) 유약 불량 도자기의 재생방법
KR0150769B1 (ko) 상감 타일과 그 제조 방법
US3502491A (en) Method of making edge of glazed ceramic ti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