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09061A - 一种变向车床刀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向车床刀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09061A
CN115609061A CN202211337638.5A CN202211337638A CN115609061A CN 115609061 A CN115609061 A CN 115609061A CN 202211337638 A CN202211337638 A CN 202211337638A CN 115609061 A CN115609061 A CN 115609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l gear
driven
shaft
driven shaft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376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敏
张润卿
袁鑫
袁致富
袁东海
谢泽涛
路文浩
胡乐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HONGYUAN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HONGYUAN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HONGYUAN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HONGYUAN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3763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090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09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90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16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变向车床刀具,包括:防护机构、传动机构以及切削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设有主动锥齿轮,传动轴远离主动锥齿轮的一端与动力组件连接,主动锥齿轮远离传动轴的一端设有从动锥齿轮;切削机构包括从动轴以及切削头,从动轴的上方设有切削头,涉及车床刀具技术领域,其中,主要包括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以及棒铣刀,这样在对工件开槽过程中,通过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旋转,由水平传动的方式变换为垂直传动的方式,之后通过从动锥齿轮带动棒铣刀旋转,同时在第一端盖尾端已预留出连接螺栓孔用于增加行程,使得发挥出最大切削力,以至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确保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变向车床刀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车床刀具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变向车床刀具。
背景技术
车刀是用于车削加工的、具有一个切削部分的刀具。车刀是切削加工中应用最广的刀具之一。车刀的工作部分就是产生和处理切屑的部分,包括刀刃、使切屑断碎或卷拢的结构、排屑或容储切屑的空间、切削液的通道等结构要素。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对于零件表壁加工采用铣床进行加工,铣床主要指用铣刀对工件多种表面进行加工的机床。通常铣刀以旋转运动为主运动,工件和铣刀的移动为进给运动。它可以加工平面、沟槽,也可以加工各种曲面、齿轮等。
工件开槽时,通过传动轴带动铣刀运转,铣刀高速旋转,并且通过进给运动,带动工件在铣刀的表壁运动,这样在铣刀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工件表壁进行开槽操作了。
但是对于一些内径较小的零件在对内壁进行开槽时,由于待要开槽零件的内径小,在利用铣床加工时不便于进行开槽,导致一些内径较小的待要开槽工件开槽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较小内径尺寸的零件在对其内部进行开槽时不便于开槽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变向车床刀具,主要包括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以及棒铣刀,这样在对工件开槽过程中,通过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旋转,由水平传动的方式变换为垂直传动的方式,之后通过从动锥齿轮带动棒铣刀旋转,从而可以对工件内壁进行开槽,同时采用紧密结构安排,该内孔棒铣刀适合内孔最小直径105mm的加工零件,最大行程350mm,同时在第一端盖尾端已预留出连接螺栓孔用于增加行程,使得发挥出最大切削力,以至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确保产品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向车床刀具,包括:防护机构、传动机构以及切削机构,防护机构,用于进行防护;传动机构,其设置于所述防护机构的内部,用于进行传动;以及切削机构,其设置于所述防护机构的内部,且一端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用于对零件进行加工开槽;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传动轴和主动锥齿轮的相交处设有主动轴轴承,所述主动轴轴承与传动轴的连接方式为过盈连接,这样传动轴在旋转过程中,可以带动主动轴轴承旋转,避免了传动轴与主动轴轴承产生较大的摩擦,所述主动轴轴承的截面直径大于固定导管内圆的截面直径,所述主动轴轴承嵌设在固定导管的内壁,这样主动轴轴承在旋转过程中,可以通过固定导管对主动轴轴承进行限位,避免了主动轴轴承内部的传动轴在旋转过程中出现偏差的问题,所述传动轴远离主动锥齿轮的一端与动力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组件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动力组件的传动方式为电机传动,所述电机与动力组件连接,在电机的带动下,可以带动传动轴旋转,传动轴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主动锥齿轮旋转,在主动锥齿轮的旋转下带动从动锥齿轮旋转,从动锥齿轮在旋转下带动从动轴旋转,从而在从动轴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固定导管上表面的棒铣刀旋转,所述主动锥齿轮远离传动轴的一端设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为九十度的垂直结构。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贯穿第二端盖与主动锥齿轮连接,这样传动轴可以通过第一端盖内部的第一轴承以及主动轴轴承的共同作用下避免了传动轴在旋转过程中出现偏差的问题发生,所述传动轴与第二端盖相交处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传动轴的连接方式为过盈连接。
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传动轴和主动锥齿轮的相交处设有主动轴轴承,所述主动轴轴承与传动轴的连接方式为过盈连接,这样传动轴在旋转过程中,可以带动主动轴轴承旋转,避免了传动轴与主动轴轴承产生较大的摩擦,所述主动轴轴承的截面直径大于固定导管内圆的截面直径,所述主动轴轴承嵌设在固定导管的内壁,这样主动轴轴承在旋转过程中,可以通过固定导管对主动轴轴承进行限位,避免了主动轴轴承内部的传动轴在旋转过程中出现偏差的问题,所述传动轴远离主动锥齿轮的一端与动力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组件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动力组件的传动方式为电机传动,所述电机与动力组件连接。
所述主动锥齿轮在旋转时带动所述从动锥齿轮旋转,传动方式由水平变为垂直,带动所述从动轴旋转,所述从动轴与主动锥齿轮为垂直结构,所述从动轴与从动锥齿轮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在所述从动锥齿轮的旋转下带动所述从动轴同步旋转,在所述从动轴的旋转下通过从动轴轴承限位,传动轴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主动锥齿轮旋转,在主动锥齿轮的旋转下带动从动锥齿轮旋转,从动锥齿轮在旋转下带动从动轴旋转,从而在从动轴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固定导管上表面的棒铣刀旋转。
优选的,所述切削头包括与所述从动轴连接的棒铣刀,棒铣刀适合内孔最小直径一百零五毫米的加工零件,最大行程三百五十毫米,所述棒铣刀与从动轴的相交处设有刀套,棒铣刀通过刀套和第二轴承固定,可以使得棒铣刀在旋转的过程中由于刀套和第二轴承的旋转下不会产生较大的摩擦,提升了棒铣刀的使用寿命,所述刀套的外表面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与刀套的连接方式为过盈连接,所述刀套的内径与从动轴的截面直径相同,所述从动轴远离切削头的一端设有从动轴轴承,所述从动轴轴承与从动轴的连接方式为过盈连接,所述从动轴轴承嵌设在防护机构的表壁,在对工件开槽过程中,通过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旋转,由水平传动的方式变换为垂直传动的方式,之后通过从动锥齿轮在旋转下带动从动轴旋转,从而在从动轴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固定导管上表面的棒铣刀旋转,从而可以对工件内壁进行开槽,开槽方式便捷。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与主动锥齿轮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轴旋转下带动所述主动锥齿轮同步旋转,传动轴在旋转过程下,可以带动主动锥齿轮旋转,使得主动锥齿轮与传动轴的旋转方式同步,在所述主动锥齿轮的旋转下通过主动轴轴承限位。
优选的,所述切削机构包括从动轴以及切削头,所述从动轴的上方设有切削头,所述从动轴远离切削头的一端和所述从动锥齿轮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在旋转时带动所述从动锥齿轮旋转,传动方式由水平变为垂直,带动所述从动轴旋转,所述从动轴与主动锥齿轮为垂直结构,所述从动轴与从动锥齿轮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在所述从动锥齿轮的旋转下带动所述从动轴同步旋转,在所述从动轴的旋转下通过从动轴轴承限位,传动轴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主动锥齿轮旋转,在主动锥齿轮的旋转下带动从动锥齿轮旋转,从动锥齿轮在旋转下带动从动轴旋转,从而在从动轴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固定导管上表面的棒铣刀旋转。
优选的,所述切削头包括与所述从动轴连接的棒铣刀,棒铣刀适合内孔最小直径一百零五毫米的加工零件,最大行程三百五十毫米,所述棒铣刀与从动轴的相交处设有刀套,棒铣刀通过刀套和第二轴承固定,可以使得棒铣刀在旋转的过程中由于刀套和第二轴承的旋转下不会产生较大的摩擦,提升了棒铣刀的使用寿命,所述刀套的外表面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与刀套的连接方式为过盈连接,所述刀套的内径与从动轴的截面直径相同,所述从动轴远离切削头的一端设有从动轴轴承,所述从动轴轴承与从动轴的连接方式为过盈连接,所述从动轴轴承嵌设在防护机构的表壁,在对工件开槽过程中,通过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旋转,由水平传动的方式变换为垂直传动的方式,之后通过从动锥齿轮在旋转下带动从动轴旋转,从而在从动轴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固定导管上表面的棒铣刀旋转,从而可以对工件内壁进行开槽,开槽方式便捷。
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固定导管,所述固定导管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固定导管靠近传动轴的一端设有第二端盖,所述固定导管远离第二端盖的一端设有第一端盖,在第一端盖尾端已预留出连接螺栓孔,若是零件的长度较大,这样可以通过连接螺栓孔和螺栓连接,用于增加行程,使得发挥出最大切削力,以至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确保产品质量,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以及固定导管的外圆截面直径均相同,所述固定导管、第二端盖以及第一端盖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螺栓将固定导管、第二端盖以及第一端盖相互固定,这样可以通过固定导管、第二端盖以及第一端盖对内部的传动机构进行防护,避免了传动机构进入灰尘导致传动不便的问题发生,同时可以将螺栓快速的拆卸,这样传动机构若是需要维修,可以快速的进行检修,所述第一端盖远离固定导管的一端设有支轴,且支轴的截面直径小于第一端盖的截面直径,所述支轴用于与车床连接,通过第一端盖一侧的支轴,可以使得整体结构与车床安装紧密,这样在进行开槽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震动,从而可以使得开槽时整体结构更加平稳。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盖远离固定导管一端表面开设有连接螺栓孔,所述连接螺栓孔共设有两个,若是零件的长度较大,这样可以通过连接螺栓孔和螺栓连接,用于增加行程,使得发挥出最大切削力,以至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确保产品质量,两个所述连接螺栓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盖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螺栓孔的内壁设有螺纹槽。
本申请实施例的优点是:
1、本发明中主要包括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以及棒铣刀,这样在对工件开槽过程中,通过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旋转,由水平传动的方式变换为垂直传动的方式,之后通过从动锥齿轮带动棒铣刀旋转,从而可以对工件内壁进行开槽,开槽方式便捷。
2、本发明中采用紧密结构安排,该内孔棒铣刀适合内孔最小直径105mm的加工零件,最大行程350mm,同时在第一端盖尾端已预留出连接螺栓孔用于增加行程,使得发挥出最大切削力,以至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确保产品质量。
3、本发明中该结构是利用数控车床,对加工零件找正起始点位置比较方便快捷,特别是对于批量加工更能显现效益卓越,而且各个零件易于制作,成本低,需要更换时时间短,恢复使用快。
4、本发明中棒铣刀通过刀套和第二轴承固定,可以使得棒铣刀在旋转的过程中由于刀套和第二轴承的旋转下不会产生较大的摩擦,提升了棒铣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变向车床刀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变向车床刀具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变向车床刀具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棒铣刀传动方式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从动锥齿轮整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传动轴;2、第一轴承;3、主动锥齿轮;4、固定导管;5、主动轴轴承;6、第二轴承;7、棒铣刀;8、刀套;9、从动轴;10、从动锥齿轮;11、第一端盖;12、第二端盖;13、从动轴轴承;14、连接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下文为了描述方便,所引用的“上”、“下”、“左”、“右”等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等方向一致,下文中的“第一”、“第二”等为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其他特殊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变向车床刀具,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较小内径尺寸的零件在对其内部进行开槽时不便于开槽的问题,主要包括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以及棒铣刀,这样在对工件开槽过程中,通过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旋转,由水平传动的方式变换为垂直传动的方式,之后通过从动锥齿轮带动棒铣刀旋转,从而可以对工件内壁进行开槽,同时采用紧密结构安排,该内孔棒铣刀适合内孔最小直径105mm的加工零件,最大行程350mm,同时在第一端盖尾端已预留出连接螺栓孔用于增加行程,使得发挥出最大切削力,以至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确保产品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变向车床刀具的具体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防护机构、传动机构以及切削机构,防护机构,用于进行防护;传动机构,其设置于防护机构的内部,用于进行传动;以及切削机构,其设置于防护机构的内部,且一端与传动机构连接,用于对零件进行加工开槽;
其中,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1,传动轴1的一端设有主动锥齿轮3,传动轴1和主动锥齿轮3的相交处设有主动轴轴承5,主动轴轴承5与传动轴1的连接方式为过盈连接,这样传动轴1在旋转过程中,可以带动主动轴轴承5旋转,避免了传动轴1与主动轴轴承5产生较大的摩擦,主动轴轴承5的截面直径大于固定导管4内圆的截面直径,主动轴轴承5嵌设在固定导管4的内壁,这样主动轴轴承5在旋转过程中,可以通过固定导管4对主动轴轴承5进行限位,避免了主动轴轴承5内部的传动轴1在旋转过程中出现偏差的问题,传动轴1远离主动锥齿轮3的一端与动力组件连接,动力组件与电源电性连接,动力组件的传动方式为电机传动,电机与动力组件连接,在电机的带动下,可以带动传动轴1旋转,传动轴1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主动锥齿轮3旋转,在主动锥齿轮3的旋转下带动从动锥齿轮10旋转,从动锥齿轮10在旋转下带动从动轴9旋转,从而在从动轴9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固定导管4上表面的棒铣刀7旋转,主动锥齿轮3远离传动轴1的一端设有从动锥齿轮10,从动锥齿轮10与主动锥齿轮3为九十度的垂直结构。
传动轴1贯穿第二端盖12与主动锥齿轮3连接,这样传动轴1可以通过第一端盖12内部的第一轴承2以及主动轴轴承5的共同作用下避免了传动轴1在旋转过程中出现偏差的问题发生,传动轴1与第二端盖12相交处设有第一轴承2,第一轴承2和传动轴1的连接方式为过盈连接。
传动轴1与主动锥齿轮3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在传动轴1旋转下带动主动锥齿轮3同步旋转,传动轴1在旋转过程下,可以带动主动锥齿轮3旋转,使得主动锥齿轮3与传动轴1的旋转方式同步,在主动锥齿轮3的旋转下通过主动轴轴承5限位。
将零件固定在车床内部,然后取出该装置,将该装置放置在待要加工的零件内部,同时将该装置内部的传动轴1与车床设置的电机相互连接,之后利用车床调整该装置与零件内壁的接触位置,确定零件待要开槽的位置处,使得该装置移动到待要开槽的位置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传动轴1在旋转过程中,可以带动主动轴轴承5旋转,避免了传动轴1与主动轴轴承5产生较大的摩擦,主动轴轴承5的截面直径大于固定导管4内圆的截面直径,主动轴轴承5嵌设在固定导管4的内壁,这样主动轴轴承5在旋转过程中,可以通过固定导管4对主动轴轴承5进行限位,避免了主动轴轴承5内部的传动轴1在旋转过程中出现偏差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变向车床刀具的具体结构,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记载了切削机构包括从动轴9以及切削头,从动轴9的上方设有切削头,从动轴9远离切削头的一端和从动锥齿轮10连接,主动锥齿轮3在旋转时带动从动锥齿轮10旋转,传动方式由水平变为垂直,带动从动轴9旋转,从动轴9与主动锥齿轮3为垂直结构,从动轴9与从动锥齿轮10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在从动锥齿轮10的旋转下带动从动轴9同步旋转,在从动轴9的旋转下通过从动轴轴承13限位,传动轴1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主动锥齿轮3旋转,在主动锥齿轮3的旋转下带动从动锥齿轮10旋转,从动锥齿轮10在旋转下带动从动轴9旋转,从而在从动轴9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固定导管4上表面的棒铣刀7旋转,切削头包括与从动轴9连接的棒铣刀7,棒铣刀7适合内孔最小直径一百零五毫米的加工零件,最大行程三百五十毫米,棒铣刀7与从动轴9的相交处设有刀套8,棒铣刀7通过刀套8和第二轴承6固定,可以使得棒铣刀7在旋转的过程中由于刀套8和第二轴承6的旋转下不会产生较大的摩擦,提升了棒铣刀7的使用寿命,刀套8的外表面设有第二轴承6,第二轴承6与刀套8的连接方式为过盈连接,刀套8的内径与从动轴9的截面直径相同,从动轴9远离切削头的一端设有从动轴轴承13,从动轴轴承13与从动轴9的连接方式为过盈连接,从动轴轴承13嵌设在防护机构的表壁,在对工件开槽过程中,通过主动锥齿轮3带动从动锥齿轮10旋转,由水平传动的方式变换为垂直传动的方式,之后通过从动锥齿轮10在旋转下带动从动轴9旋转,从而在从动轴9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固定导管4上表面的棒铣刀7旋转,从而可以对工件内壁进行开槽,开槽方式便捷。
传动轴1的一端设有主动锥齿轮3,传动轴1和主动锥齿轮3的相交处设有主动轴轴承5,主动轴轴承5与传动轴1的连接方式为过盈连接,这样传动轴1在旋转过程中,可以带动主动轴轴承5旋转,避免了传动轴1与主动轴轴承5产生较大的摩擦,主动轴轴承5的截面直径大于固定导管4内圆的截面直径,主动轴轴承5嵌设在固定导管4的内壁,这样主动轴轴承5在旋转过程中,可以通过固定导管4对主动轴轴承5进行限位,避免了主动轴轴承5内部的传动轴1在旋转过程中出现偏差的问题,传动轴1远离主动锥齿轮3的一端与动力组件连接,动力组件与电源电性连接,动力组件的传动方式为电机传动,电机与动力组件连接,在电机的带动下,可以带动传动轴1旋转,传动轴1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主动锥齿轮3旋转。
主动锥齿轮3在旋转时带动从动锥齿轮10旋转,传动方式由水平变为垂直,带动从动轴9旋转,从动轴9与主动锥齿轮3为垂直结构,从动轴9与从动锥齿轮10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在从动锥齿轮10的旋转下带动从动轴9同步旋转,在从动轴9的旋转下通过从动轴轴承13限位,传动轴1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主动锥齿轮3旋转,在主动锥齿轮3的旋转下带动从动锥齿轮10旋转,从动锥齿轮10在旋转下带动从动轴9旋转,从而在从动轴9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固定导管4上表面的棒铣刀7旋转。
切削头包括与从动轴9连接的棒铣刀7,棒铣刀7适合内孔最小直径一百零五毫米的加工零件,最大行程三百五十毫米,棒铣刀7与从动轴9的相交处设有刀套8,棒铣刀7通过刀套8和第二轴承6固定,可以使得棒铣刀7在旋转的过程中由于刀套8和第二轴承6的旋转下不会产生较大的摩擦,提升了棒铣刀7的使用寿命,刀套8的外表面设有第二轴承6,第二轴承6与刀套8的连接方式为过盈连接,刀套8的内径与从动轴9的截面直径相同,从动轴9远离切削头的一端设有从动轴轴承13,从动轴轴承13与从动轴9的连接方式为过盈连接,从动轴轴承13嵌设在防护机构的表壁,在对工件开槽过程中,通过主动锥齿轮3带动从动锥齿轮10旋转,由水平传动的方式变换为垂直传动的方式,之后通过从动锥齿轮10在旋转下带动从动轴9旋转,从而在从动轴9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固定导管4上表面的棒铣刀7旋转,从而可以对工件内壁进行开槽,开槽方式便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在从动锥齿轮10的旋转下带动从动轴9同步旋转,在从动轴9的旋转下通过从动轴轴承13限位,传动轴1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主动锥齿轮3旋转,在主动锥齿轮3的旋转下带动从动锥齿轮10旋转,从动锥齿轮10在旋转下带动从动轴9旋转,从而在从动轴9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固定导管4上表面的棒铣刀7旋转。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变向车床刀具的具体结构,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记载了防护机构包括固定导管4,固定导管4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固定导管4靠近传动轴1的一端设有第二端盖12,固定导管4远离第二端盖12的一端设有第一端盖11,在第一端盖11尾端已预留出连接螺栓孔14,若是零件的长度较大,这样可以通过连接螺栓孔14和螺栓连接,用于增加行程,使得发挥出最大切削力,以至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确保产品质量,第一端盖11、第二端盖12以及固定导管4的外圆截面直径均相同,固定导管4、第二端盖12以及第一端盖1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螺栓将固定导管4、第二端盖12以及第一端盖11相互固定,这样可以通过固定导管4、第二端盖12以及第一端盖11对内部的传动机构进行防护,避免了传动机构进入灰尘导致传动不便的问题发生,同时可以将螺栓快速的拆卸,这样传动机构若是需要维修,可以快速的进行检修,第一端盖11远离固定导管4的一端设有支轴,且支轴的截面直径小于第一端盖11的截面直径,支轴用于与车床连接,通过第一端盖11一侧的支轴,可以使得整体结构与车床安装紧密,这样在进行开槽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震动,从而可以使得开槽时整体结构更加平稳。
启动电机,在电机的作用下带动传动轴1旋转,传动轴1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主动锥齿轮3旋转,在主动锥齿轮3的旋转下带动从动锥齿轮10旋转,从动锥齿轮10在旋转下带动从动轴9旋转,从而在从动轴9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固定导管4上表面的棒铣刀7旋转。
第一端盖11远离固定导管4一端表面开设有连接螺栓孔14,连接螺栓孔14共设有两个,若是零件的长度较大,这样可以通过连接螺栓孔14和螺栓连接,用于增加行程,使得发挥出最大切削力,以至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确保产品质量,两个连接螺栓孔14分别位于第一端盖11的两侧,两个连接螺栓孔14的内壁设有螺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螺栓将固定导管4、第二端盖12以及第一端盖11相互固定,这样可以通过固定导管4、第二端盖12以及第一端盖11对内部的传动机构进行防护,避免了传动机构进入灰尘导致传动不便的问题发生,同时可以将螺栓快速的拆卸,这样传动机构若是需要维修,可以快速的进行检修。
结合实施例1-实施例3可知:1、本发明中主要包括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以及棒铣刀,这样在对工件开槽过程中,通过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旋转,由水平传动的方式变换为垂直传动的方式,之后通过从动锥齿轮带动棒铣刀旋转,从而可以对工件内壁进行开槽,开槽方式便捷。
2、本发明中采用紧密结构安排,该内孔棒铣刀适合内孔最小直径105mm的加工零件,最大行程350mm,同时在第一端盖尾端已预留出连接螺栓孔用于增加行程,使得发挥出最大切削力,以至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确保产品质量。
3、本发明中该结构是利用数控车床,对加工零件找正起始点位置比较方便快捷,特别是对于批量加工更能显现效益卓越,而且各个零件易于制作,成本低,需要更换时时间短,恢复使用快。
4、本发明中棒铣刀通过刀套和第二轴承固定,可以使得棒铣刀在旋转的过程中由于刀套和第二轴承的旋转下不会产生较大的摩擦,提升了棒铣刀的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取出带要开槽的零件,并且将零件固定在车床内部,然后取出该装置,将该装置放置在待要加工的零件内部,同时将该装置内部的传动轴1与车床设置的电机相互连接,之后利用车床调整该装置与零件内壁的接触位置,确定零件待要开槽的位置处,使得该装置移动到待要开槽的位置处。
启动电机,在电机的作用下带动传动轴1旋转,传动轴1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主动锥齿轮3旋转,在主动锥齿轮3的旋转下带动从动锥齿轮10旋转,从动锥齿轮10在旋转下带动从动轴9旋转,从而在从动轴9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固定导管4上表面的棒铣刀7旋转。
在棒铣刀7转动的过程中,外界车床对待要加工的零件进行拉动,这样零件会在车床的拉动下进行平移,由于棒铣刀7与零件待要加工的位置处相互对应,这样零件在移动下通过棒铣刀7进行开槽,零件的内壁就会形成与棒铣刀7截面直径相同的凹槽了。
同时该内孔棒铣刀7适合内孔最小直径一百零五毫米的加工零件,最大行程三百五十毫米,同时在第一端盖11尾端已预留出连接螺栓孔14,若是零件的长度较大,这样可以通过连接螺栓孔14和螺栓连接,用于增加行程,使得发挥出最大切削力,以至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确保产品质量。
而且零件在移动过程中可以采用丝杆传动的方式进行移动,通过丝杆传动方式可以使得零件移动的更加稳定,不会出现偏差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变向车床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护机构,用于进行防护;
传动机构,其设置于所述防护机构的内部,用于进行传动;
以及切削机构,其设置于所述防护机构的内部,且一端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用于对零件进行加工开槽;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1),所述传动轴(1)的一端设有主动锥齿轮(3),所述传动轴(1)远离主动锥齿轮(3)的一端与动力组件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3)远离传动轴(1)的一端设有从动锥齿轮(10),所述从动锥齿轮(10)与主动锥齿轮(3)为九十度的垂直结构;
所述切削机构包括从动轴(9)以及切削头,所述从动轴(9)的上方设有切削头,所述从动轴(9)远离切削头的一端和所述从动锥齿轮(10)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3)在旋转时带动所述从动锥齿轮(10)旋转,传动方式由水平变为垂直,带动所述从动轴(9)旋转,所述从动轴(9)与主动锥齿轮(3)为垂直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向车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头包括与所述从动轴(9)连接的棒铣刀(7),所述棒铣刀(7)与从动轴(9)的相交处设有刀套(8),所述刀套(8)的外表面设有第二轴承(6),所述第二轴承(6)与刀套(8)的连接方式为过盈连接,所述刀套(8)的内径与从动轴(9)的截面直径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向车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固定导管(4),所述固定导管(4)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固定导管(4)靠近传动轴(1)的一端设有第二端盖(12),所述固定导管(4)远离第二端盖(12)的一端设有第一端盖(11),所述第一端盖(11)、第二端盖(12)以及固定导管(4)的外圆截面直径均相同,所述固定导管(4)、第二端盖(12)以及第一端盖(1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盖(11)远离固定导管(4)的一端设有支轴,且支轴的截面直径小于第一端盖(11)的截面直径,所述支轴用于与车床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向车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11)远离固定导管(4)一端表面开设有连接螺栓孔(14),所述连接螺栓孔(14)共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螺栓孔(14)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盖(11)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螺栓孔(14)的内壁设有螺纹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向车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1)和主动锥齿轮(3)的相交处设有主动轴轴承(5),所述主动轴轴承(5)与传动轴(1)的连接方式为过盈连接,所述主动轴轴承(5)的截面直径大于固定导管(4)内圆的截面直径,所述主动轴轴承(5)嵌设在固定导管(4)的内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向车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轴(9)远离切削头的一端设有从动轴轴承(13),所述从动轴轴承(13)与从动轴(9)的连接方式为过盈连接,所述从动轴轴承(13)嵌设在防护机构的表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向车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1)与主动锥齿轮(3)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轴(1)旋转下带动所述主动锥齿轮(3)同步旋转,在所述主动锥齿轮(3)的旋转下通过主动轴轴承(5)限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向车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轴(9)与从动锥齿轮(10)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在所述从动锥齿轮(10)的旋转下带动所述从动轴(9)同步旋转,在所述从动轴(9)的旋转下通过从动轴轴承(13)限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向车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1)贯穿第二端盖(12)与主动锥齿轮(3)连接,所述传动轴(1)与第二端盖(12)相交处设有第一轴承(2),所述第一轴承(2)和传动轴(1)的连接方式为过盈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向车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动力组件的传动方式为电机传动,所述电机与动力组件连接。
CN202211337638.5A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变向车床刀具 Pending CN1156090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37638.5A CN115609061A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变向车床刀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37638.5A CN115609061A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变向车床刀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9061A true CN115609061A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75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37638.5A Pending CN115609061A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变向车床刀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09061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40723A (ko) * 1996-11-29 1998-08-17 유철진 수직선반용 턴밀 터릿
CN103769661A (zh) * 2014-01-26 2014-05-07 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铣插共用切换装置
CN103962619A (zh) * 2014-05-23 2014-08-06 太仓优尼泰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侧铣头夹具
CN106112032A (zh) * 2016-08-23 2016-11-16 德州星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壁厚定子螺旋镗床及其专用刀具
CN208322321U (zh) * 2018-01-28 2019-01-04 郭永青 舍弃式内孔倒角刀头
CN211464935U (zh) * 2019-07-29 2020-09-11 莱州三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垂直转向铣削装置
CN111842962A (zh) * 2020-06-22 2020-10-30 淮阴工学院 一种用于镗削异形孔的刀具夹持装置
CN217071504U (zh) * 2022-04-18 2022-07-29 东莞泽鑫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刀塔专用的双向动力头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40723A (ko) * 1996-11-29 1998-08-17 유철진 수직선반용 턴밀 터릿
CN103769661A (zh) * 2014-01-26 2014-05-07 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铣插共用切换装置
CN103962619A (zh) * 2014-05-23 2014-08-06 太仓优尼泰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侧铣头夹具
CN106112032A (zh) * 2016-08-23 2016-11-16 德州星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壁厚定子螺旋镗床及其专用刀具
CN208322321U (zh) * 2018-01-28 2019-01-04 郭永青 舍弃式内孔倒角刀头
CN211464935U (zh) * 2019-07-29 2020-09-11 莱州三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垂直转向铣削装置
CN111842962A (zh) * 2020-06-22 2020-10-30 淮阴工学院 一种用于镗削异形孔的刀具夹持装置
CN217071504U (zh) * 2022-04-18 2022-07-29 东莞泽鑫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刀塔专用的双向动力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40319Y (zh) 一种三自由度超声振动钻削并联机床
RU2424086C2 (ru)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резанием прутковых и трубчатых заготовок
CN103182564B (zh) 一种大螺距蜗杆的车铣联动加工方法
CN102581332A (zh) 筒体镗孔设备
US4141278A (en) Polygonal turning machine
CN103568132B (zh) 弧面石材加工设备
CN210877742U (zh) 一种曲柄连杆端头外圆周面自动铣削设备
CN210676972U (zh) 一种新型带尾顶刀塔式数控车床
CN101708560B (zh) 曲面切削加工装置
CN105127750A (zh) 一种深孔镗铰加工方法及装置
CN201300225Y (zh) 锥孔镗削机加工装
CN115609061A (zh) 一种变向车床刀具
CN217121811U (zh) 一种用于辊筒生产加工的高精度管道镗孔机
CN215199813U (zh) 一种深孔铣槽装置
CN203109328U (zh) 用于数控车床的片铣刀刀架
CN101121206A (zh) 长悬伸单臂镗床
CN201969958U (zh) 内喷吸铰刀
CN213997852U (zh) 一种双面卧式数控深孔钻床
CN212020109U (zh) 一种应用于小型数控排刀车床的同步导套机构
CN204052994U (zh) 一种带有摆线针轮减速器的深孔钻镗床
CN114603420A (zh) 一种磨削滚压刀具自公转装置
CN211028280U (zh) 一种宽刀刨削机床
CN211162042U (zh) 三轴数控对头镗
CN114074256A (zh) 一种用于大型圆管的超长度工件的大内径加工装置
CN208374221U (zh) 一种可自动更换刀具的主轴功能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