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90656A - 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590656A CN115590656A CN202111332900.2A CN202111332900A CN115590656A CN 115590656 A CN115590656 A CN 115590656A CN 202111332900 A CN202111332900 A CN 202111332900A CN 115590656 A CN115590656 A CN 1155906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sthesis
- silica gel
- human body
- bubble
- fill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12—Mammary prostheses and impla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059—Cosmetic or alloplastic impla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10/00—Particular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10/0085—Particular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hardenable in situ, e.g. epoxy resi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30/00—Geometry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30/0002—Two-dimensional shapes, e.g. cross-sections
- A61F2230/0004—Rounded shapes, e.g. with rounded corners
- A61F2230/0013—Horseshoe-shaped, e.g. crescent-shaped, C-shaped, U-shape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40/00—Manufacturing or designing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40/001—Designing o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50/00—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50/0003—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having an inflatable pocket filled with fluid, e.g. liquid or ga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50/00—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50/0014—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having different values of a given property or geometrical feature, e.g. mechanical property or material property,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in the same prosthesis
- A61F2250/0015—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having different values of a given property or geometrical feature, e.g. mechanical property or material property,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in the same prosthesis differing in density or specific weigh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Prosthese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cell)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作为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包括:第一硅胶填充泡,所述第一硅胶填充泡包含硅胶填充材料,在所述假体中央形成有所述硅胶填充材料;以及第二硅胶填充泡,所述第二硅胶填充泡围绕所述第一硅胶填充泡的外部面,以所述假体中央为中心呈辐射状形成,包含以与所述第一硅胶填充泡的硅胶交联密度不同的交联密度形成的硅胶填充材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cell)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为了降低以往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包膜挛缩(capsular contracture)、破裂(rupture)及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cell lymphoma)的高发病率而导入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从而杜绝因渗出(bleeding)和起霜(blooming)而导致的感染,提高生物相容性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硅凝胶假体自1992年起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限制使用,但自2006年起再次批准使用在硅凝胶假体中填充了低结合力凝胶(less cohesive gel)的制品后,自2012年和2013年起批准使用填充了强结合力凝胶(highly cohesive gel)的制品,由此硅凝胶假体正式广泛使用至今。
纵观硅凝胶假体历史,最初的隆胸假体于1962年由Cronin和Gerow开发,1964年至1968年由道-康宁公司(Dow Corning)生产销售。硅凝胶假体开发后,手术者经历了多种并发症,通过为了克服这种问题的努力,假体不断进化。
1962年至1970年左右使用的第一代硅凝胶假体的特征是,呈泪滴(teardrop)状,外囊较厚,内部由高粘度凝胶构成,外侧有接缝,后面附着有涤纶(Dacron)布片,固定于安放的位置。这种假体具有的问题是包膜挛缩(capsular contracture)的发病率高,为了克服这种包膜挛缩,自19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新的硅凝胶假体。
1970年代至1982年左右使用的第二代硅凝胶假体的特征是,呈圆形,去除了接缝,外囊变薄,由低粘度凝胶构成,触感柔软。背面不附着涤纶布片,具有光滑的表面(smoothsurface)。但是,这种假体未能减小包膜挛缩的发病率,反而因薄外囊容易破裂,发生硅凝胶通过外囊渗出的渗出(bleeding)现象。
1980年代初至1990年代初使用的是第三代,强化了外囊的强度和耐久性,努力减小硅凝胶渗出现象。由利用二氧化硅的厚屏蔽涂覆(barrier coating)的外囊和粘度更高的凝胶构成,以期由此增加外囊寿命,减少包膜挛缩与硅凝胶脱离。这种假体的特征也可以在第四代以及第五代之后的假体中观察到。
第四代制品自1993年起使用至今,以第三代技术制造,加入了粘度增加的果冻硅凝胶。追加特征在于,考虑到包膜挛缩的发病率未减小的情况,导入了将假体表面形成得凸凹的纹理技术(texturization technique)。
第五代制品自1993年起使用至今,比第四代更坚硬,采用了假体形体几乎不会因外力而变化(form-stable)的果冻硅凝胶。有光滑和凸凹两种表面的制品,有解剖学形态和圆形形态两种形态。第五代最大特征是,与之前几代相比,假体类型变得相当坚硬,重量也开始加重。
第六代至第八代是果冻凝胶假体的全盛时代,是小熊软糖假体(gummy bearimplant)成为典型形态的时期。小熊软糖假体的最大特征是在将假体切成两块时,果冻凝胶不从切开的部位分离,而是在保持适当弹性的状态下粘在一起。另外,即使假体破裂(rupture),果冻硅凝胶也不渗出,以期不发生次生问题。小熊软糖假体根据内侧和外侧部位的构成和特性而存在多种产品群。
与过去的硅凝胶假体相比,填充果冻凝胶的假体的特征是,作为为了防止硅胶内容物渗出和起霜而提高粘度(viscosity)的方案,利用化学交联剂使交联结合(crosslinking)最大化,提高了保持初始形状的性质。随着交联结合程度的增加,感觉是软奶酪而不是液体,有望获得减小外囊损伤时内容物流出的现象和通过外囊渗出的现象的效果。第六代至第八代最大的特征是强化了果冻凝胶的交联结合程度,为了防止因与表面层的柔软度差异而发生假体皱褶及形体变形,在使表面层实现多层化的同时变硬变厚。该时期假体的特征在于,包膜挛缩的发病率并未如预想一样显著减小,同时出现了新型隆胸整形假体手术后遗症(BII,breast implant illness)。
隆胸整形假体虽然向旨在防止应用初期发生的包膜挛缩和硅凝胶渗出的方向变化,但根据美国FDA关于硅凝胶填充隆胸假体安全性的报告,可以确认迫切要求开发新概念的创新性隆胸整形假体。
根据2011年美国FDA报告可以确认,因包膜挛缩、破裂及包括上述两者的假体不对称、大小不一的皱褶及位置异常(malposition)导致的去除手术频率确实高。另外,2019年美国FDA报告称,与2011年相比,经历隆胸整形假体手术后遗症(breast implantillnesssymptoms)的频率急剧增加,引起公众瞩目。隆胸整形假体手术之后的后遗症症状大部分是医学上难以解释的慢性疲劳、疼痛、失眠、脱发、记忆力减退、抑郁症、胃肠道疾病、皮疹、呼吸困难、肌痛和关节痛。据报告,这些症状是在使用第六代至第八代隆胸整形假体的情况下急剧发生的。
作为以往技术,韩国授权专利1067475号(在表面形成有硅胶开孔泡沫层的人造乳房假体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技术,在假体的外囊表面形成硅胶开孔泡沫层(Opencell foam layer),从而使假体植入体内后可能发生的包膜挛缩(包膜挛缩)副作用的发生实现最小化,但对于因假体外囊结构及负荷而发生的问题却并非公开或暗示。
另一方面,2019年7月FDA报告显示,隆胸假体相关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IA-ALCL,Breast implant associated-Anaplastic large-cell lymphoma)也正处于严重情况。据悉,截止报告时,接受BIA-ALCL诊断的人大约573名,其中481人使用了艾尔建质地型假体的事实。而且据悉,33名死亡者中有12人与该公司制品有关。另外,截止2019年10月,全世界有809人确诊BIA-ALCL病例,艾尔建制造的生物泡隆胸假体与组织扩张材料被全球召回,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因此,本发明人努力寻找一种效果卓越的硅凝胶假体,能够使生物相容性最大化,在降低包膜挛缩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发病率的同时,使因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与人体的生物力学相互作用而触发的作用与反作用所致的多种负荷实现最小化,使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手术后遗症实现最小化,在这期间查明了包膜挛缩、破裂、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及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手术后遗症的原因,作为对此的解决方案,开发了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及其制造方法,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现有技术文献]
韩国授权专利公报1067475(公告日2011年9月27日)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这种以往技术的问题而研发的,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止假体内容物渗出到以往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外囊(shell)的变形部位或起霜现象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减少由于人体植入的多层结构和贴片与注入阀之间的接缝而导致负荷在假体本体与界面上长期集中。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减少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的量而减轻人体受到的冲击(负荷)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了使得即使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损毁,也完全不发生内容物渗出及起霜现象,通过优化假体硅胶组分及最大化交联度而实现假体组分均一化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因通常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较高的强度和厚度而施加于人体组织的强压迫和压力实现最小化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作为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包括:第一硅胶填充泡,所述填充泡包含硅胶填充材料,其中,所述硅胶填充材料形成在所述假体中央;以及第二硅胶填充泡,所述第二硅胶填充泡围绕所述第一硅胶填充泡的外部面,呈辐射状地围绕所述假体中央形成,包含与所述第一硅胶填充泡的硅胶交联密度不同的交联密度形成的硅胶填充材料。
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用于选自由胸、乳房、臀、鼻、下颌、前额、小腿、大腿及皱褶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以上。
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一硅胶填充泡以半圆形形成在所述半圆形的假体的下表面中央,以及所述第二硅胶填充泡以半圆形围绕所述第一硅胶填充泡的外部面,并且呈辐射状围绕所述假体中央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交联度为95%以上。
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填充材料包含硅树脂、交联剂、催化剂及二氧化硅,其中,以所述假体的体积为基准,在-20℃~40℃温度范围内,所述假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硅总量为0.1体积%~40.0体积%。
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硅胶填充泡的外部面上的多个硅胶填充泡。
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胶填充泡具有圆形的封闭泡的100%的泡密度和小尺寸的几何泡结构,所述第二硅胶填充泡具有近于在30%以上、70%以下之间的泡密度椭圆形的开放泡比率,以及尺寸相对比中央部位大的几何泡结构,以及在所述多个硅胶填充泡的最外侧面形成的硅胶填充泡具有长椭圆形的封闭泡为大致90%的泡密度和尺寸最大的几何泡结构。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应用在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制造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0,准备具有不同交联度的多个硅胶溶液混合物的;步骤S20,将所述多个硅胶溶液混合物依次投入模具;以及步骤S30,将加热的气体投入所述具有不同交联度的多个硅胶溶液混合物内而形成多个辐射状的硅胶填充泡结构。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制造方法可以还包括:步骤S40,在排出所述投入的气体的同时,将所述多个辐射状的硅胶填充泡加热到70℃~100℃温度范围;以及步骤S50,通过将所述加热的多个硅胶填充泡以固定速度冷却至常温,获得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
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中,所述具有不同交联度的多个硅胶溶液混合物具有40%以下的交联度,在所述步骤S30中,所述加热的气体注入所述具有不同交联度的多个硅胶溶液混合物内而形成的多个辐射状的硅胶填充泡具有70%以下的交联度,以及在所述步骤S40中,所述加热的多个硅胶填充泡具有95%以上的交联度。
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包括:使准备的所述多个硅胶溶液混合物穿过具备加热装置及气体注入装置的静态搅拌机的步骤。
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0中,所述模具为具有与要被注入的人体对应的假体形状,所述加热的气体是通过所述模具的下部孔而注入的气体,且所述加热的气体由设置在所述模具的外部面上的加热装置加热。
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假体由上部和下部构成。
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用于选自由胸、乳房、臀、鼻、下颌、前额、小腿、大腿及皱褶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及其制造方法切断假体内容物渗出到以往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外囊(shell)的变形部位或起霜现象,从而具有的优异效果是,防止基于原有硅胶及食盐水的假体中常见的包膜挛缩的形成、破裂的发生、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发病及整形假体手术后遗症以及使之最小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及其制造方法在结构及组分方面应用一体型假体,从而可以使生物相容性以及亲和性最大化,降低包膜挛缩形成、破裂发生及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发病。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及其制造方法应用具有辐射状的泡结构的假体,从而可以减少二氧化硅的量,飞跃性地降低重量和强度,使假体与人体各种组织的力学相互作用最小化,完美吸收、消除必然施加于假体整形部位的冲击和负荷,从而可以降低整形假体手术后遗症的发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乳房组织结构和隆胸假体周边的包膜挛缩形成过程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人体对生物降解的异物质的免疫反应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人体对未生物降解的高分子物质的免疫反应的示意图。
图4a是示出基于Baker分级的疤痕组织和包膜挛缩组织的物性变化的图表。
图4b是包膜挛缩组织的照片和对厚度的分析结果。
图5是示出环氧树脂与硅树脂的交联结合差异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隆胸整形假体外层的各植入持续时间的物性变化的图表。
图7是说明硅凝胶隆胸整形假体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图。
图8是硅凝胶隆胸整形假体的表面残留物的SEM照片结果。
图9是说明巨噬细胞对未生物降解的各尺寸异物质的噬菌作用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作为胶原构成成分的氨基酸的结构特异性的示意图。
图11是关于硅凝胶假体表面的宏观和微观纹理特性的SEM及粘合强度分析结果。
图12是在本发明提示的结构及组分方面说明一体型假体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硅凝胶物质的反应性对隆胸整形假体手术后遗症的影响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存在于人体乳房部位的各种组织的机械特性和因人类的各种活动导致的乳房组织内的负荷的示意图。
图15是说明隆胸假体与乳房部位组织的生物力学相互作用的示意图。
图16是对硅树脂重量减量的TGA分析结果。
图17是说明本发明提示的辐射状的泡结构假体的示意图。
图18是说明本发明提示的辐射状的泡结构特性的示意图。
图19是说明本发明提示的一体型辐射状泡结构的隆胸整形假体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图。
图20是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热分析仪的固化峰值分析的示意图。
图2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热分析仪并根据动态加热测试法的固化峰值分析的示意图。
最佳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以施加多种变更,可以具有多种实施例,将详细说明优选实施例。本发明可以在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及必需特征的范围内以其他特定形态实现具体化,这是本行业人员不言而喻的。只要未另行定义,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所有技术性及科学性术语、实验方法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熟练专家通常所理解的内容相同的意义。
本发明涉及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为了飞跃性地降低以往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包膜挛缩(capsularcontracture)、破裂(rupture)及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celllymphoma)的高发病率,导入了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从而从根源上切断原有的因食盐水、硅溶胶、硅凝胶或果冻凝胶(cohesive gel)向人体内部的渗出(bleeding)和起霜(blooming)而导致的感染和生理学副作用所致假体损毁,使生物相容性实现最大化。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包括第一硅胶填充泡及第二硅胶填充泡。
第一硅胶填充泡包括硅胶填充材料,所述硅胶填充材料在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中央形成。
第二硅胶填充泡围绕第一硅胶填充泡的外部面,以所述假体中央为中心呈辐射状形成,包括以与所述第一硅胶填充泡的硅胶交联密度不同的交联密度形成的硅胶填充材料。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根据需要,可以在所述第二硅胶填充泡的外圆周面还形成有多个硅胶填充泡。
以往的假体具有的结构性缺陷是,以接缝周边及多层结构部位为中心施加于假体和乳房组织相互间的应力及负荷长时间集中而发生渗出及起霜。特别是以粘合剂成分为主成分的接缝,经过长时间后,由于粘合力低下,发生渗出的可能性升高。
相反,根据本发明的一体型假体不存在接缝、贴片及多层结构,在组分方面具有均一性,从而可以使以往因假体内部及外层交联度的不完全性导致的未反应硅树脂与未反应硅类交联剂实现最小化,可以使与自由体积相关的尺寸稳定性的不稳定性最小化。
如上所述,本发明在结构及组分方面应用一体型假体,从而可以使生物相容性及亲和性实现最大化,降低包膜挛缩形成、破裂发生及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发病。
另外,本发明应用具有辐射状的泡结构的假体,从而具有的优点是,可以降低重量和强度,使假体与人体各种组织的力学相互作用最小化,完美吸收、消除必然施加于假体整形部位的冲击和负荷,从而可以降低整形假体手术后遗症的发病。
根据本发明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可以用于选自由胸、乳房、臀、鼻、下颌、前额、小腿、大腿及皱褶构成的组的一种以上人体组织,只要是以人体整形目的注入的假体,则不限于此。
下面通过本发明一实施例,以用于人体组织中的胸或乳房的隆胸整形假体为中心进行详细说明。不过,这种详细说明不得限定于人体组织进行解释,应理解为是示例性的。
本发明人查明了包膜挛缩、破裂及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原因在于假体所应用的硅胶组分、交联度、假体制造工序上的特异性,为了从根源上切断上述原因,在假体结构及组分方面,通过开发一体型假体,解决了包膜挛缩、破裂及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发生。
包膜挛缩(capsular contracture)的根源是由在将隆胸整形假体植入人体的手术后在假体周围形成的乳房包膜(breast capsule)所致,这种包膜也称为疤痕组织(scartissue,以下标记为疤痕组织)。疤痕组织是治愈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副产物,是在对人体进行手术或发生伤口时,在人体免疫反应作用的一部分,,由作为弹性体的胶原、成纤维细胞及血管类等复合物构成。疤痕组织的功能是使隆胸整形假体置于或支撑于正确位置,也发挥防止或延缓隆胸整形假体内部成分向人体组织周边扩散的壁垒作用(图1)。
人体的免疫反应是如果微生物之类的异物质侵入体内,则白血球通过胶原(蛋白质)的帮助分解异物质,而摄入细胞内,通过细胞内的摄取、分解和通过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的代谢,排出体外(图2)。但是,对于不能生物降解的硅凝胶物质,却存在无法通过包括白血球在内的蛋白质和巨噬细胞的噬细胞活动而分解并去除的局限(图3)。
参照图1,在隆胸整形假体周围形成的包膜由弹性体的蛋白质纤维的复合体构成。一般情况下,普通免疫反应作用完成后,粘度高的胶原(蛋白质)纤维复合体被身体内的水分稀释而分离瓦解成各个蛋白质纤维,疤痕组织消失。但是,硅凝胶物质具有无法借助于生物体内免疫反应作用及巨噬细胞的噬菌活动而分解的性质。另外,为了分解硅凝胶物质而追加聚集更多的胶原分子,形成由巨噬细胞和白血球等聚集的复合物(图3)。此时,为了使不分解的硅凝胶物质分解,作为噬菌作用之一,巨噬细胞动员身体内存在的多种类型的催化剂或自身分泌上述催化剂。其中,特别是活性氧,对包含硅凝胶物质的胶原分子也产生影响,氢键及共价键在经过长时间后会转换成交联结合结构,弹性体[图1.(a)]变成坚硬的固体形状[图1.(c)]。
坚硬的固体形状[图1.(c)]由于反复持续发生一系列的硅凝胶物质的渗出和人体的免疫作用,在疤痕组织表面形成的颗粒形态的硅凝胶物质与胶原的复合物经过长时间后,由氢键和共价键构成的弹性体的乳房包膜变形为由坚硬的交联结合结构构成的包膜挛缩的组织。此时,包膜挛缩的组织皱起,表面具有凸凹形状,因此,由于人体的生物免疫活动,对隆胸整形假体施加压迫,因假体尺寸变形导致内容物加速向人体内部渗出及起霜的结果。如果这种现象长时间持续,则由于持续施加于假体表面的负荷而发生结构性缺陷,以这种部位为介质而发生裂隙(crack),最终发展为假体破裂。
关于以上提及的弹性体的疤痕组织向坚硬的包膜挛缩组织转换的相关证据,可以在大量的学术界研究结果中确认。图4a是各Baker分级的疤痕组织和包膜挛缩组织之间的物性变化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Baker第一级是弹性体的疤痕组织,Baker第四级是包膜挛缩的组织。根据图4a,如果考查测量弹性系数的(a)和测量拉伸强度(b)的情况,则可以确认发生包膜挛缩的组织比疤痕组织坚硬,在关于作为延伸率物性指标因子的应变(strain)的结果中也可以确认显示出相同倾向。另外,根据图4b,如果观察作为包膜挛缩组织的Baker第四级,则与普通疤痕组织的光滑表面不同,具有相当凸凹不平的表面,与Baker第一级的未发生包膜挛缩的情形相比,可以确认厚度也存在相当差异。
参照图4a及图4b,确认了包膜挛缩的组织比普通疤痕组织相对坚硬,表面凸凹深,如果这种包膜挛缩的组织持续对假体施加负荷,可知发生渗出和起霜现象,在表面凸凹更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假体破裂。
硅凝胶填充的隆胸整形假体的渗出和起霜与本发明要在技术上解决的包膜挛缩、破裂及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具有直接相关性,与隆胸整形假体手术后遗症也具有间接相关性。
以往硅凝胶隆胸整形假体渗出和起霜的原因也缘于硅胶材料的交联结合结构特异性及交联度。参照图5,(a)的环氧树脂大致分子量小,由反应基为2个的2官能基、反应基为3个的3官能基及反应基为4个的4官能基之间的交联结合结构形成,因而自由体积(freevolume)非常小,具有交联结构的强度强的特性。另外,环氧树脂的交联结合反应由于分子量小、反应基数量多,反应性迅速进行,交联度达到95%水平以上。
相反,硅树脂由主树脂和交联剂构成。主树脂为二组分型的液态硅橡胶(LSR:Liquid silicone rubber),交联剂为反应基为2个的2官能基,优选分子量比环氧树脂相对更大的化合物(硅氧烷和有机硅、二甲基、乙烯基封端),但不限于此。
主树脂的反应基虽然大量存在,但由于主树脂的分子量非常大,因而在主树脂分子结构的中间间歇性地存在反应基。因此,他们之间的交联结合结构如图5的(b)所示,具有自由体积相当大、交联结构强度也较弱的特性。另外,硅树脂存在的缺点是,由于分子量非常大,反应基也不多,在交联结合初期,分子量急剧变大,随着巨大分子的移动急剧下降,反应性进行非常缓慢,交联度大致限制为80%水平。而且,硅胶交联结合结构弹性非常优异,如果外部特定的力施加于硅胶系列的假体,则交联结合结构的尺寸轻松变化,自由体积增大到相当的水平,由此提供了硅凝胶物质渗出及起霜现象加速的原因。另外,硅树脂的交联度低,意指存在无法参与交联结合而是单独溢出移动的交联剂或主树脂。这种未反应交联剂和主树脂是导致渗出或起霜的物质,成为本发明要在技术上解决的包膜挛缩形成、破裂发生及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发病的核心原因。
特别是起霜现象严重的隆胸整形假体,因对包膜挛缩的组织持续施加负荷而导致假体破裂。起霜(blooming)现象是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物穿透自由体积的缝隙的现象。起霜现象的原因在于,因自由体积结构与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物之间的诸如纠缠现象的相互作用而发生,随着自由体积的膨胀和老化长期进行,在分子结构上,强度逐渐减弱,特别是在有缺陷的部位,高分子链断裂,发生破裂。例如,橡胶绳被某种力拉动并以绷紧状态经过长时间后,由于作为高分子固有特性的蠕变(creep)现象,橡胶绳细微结构中的细微变形在缺陷部位发展,最终导致橡胶绳断裂。
起霜现象导致的假体破裂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学术界报告的诸多研究结果明确确认。图6是就隆胸整形假体外层测量不同植入持续时间的物理性质变化的结果。参照图6可知,随着植入手术后的持续时间,拉伸强度、弹性系数及撕裂强度显著变弱,特别是可以确认,起霜现象的存在,表明延伸率特性随着植入持续时间而显著下降的现象。延伸率低下意味着,由于大分子量的有机物插入弹性体的交联结合部位的自由体积空间,硅胶高分子链以最大限度变长的状态存在,成为显示发生起霜现象的证据。另外,起霜导致的延伸率低下也成为导致拉伸强度、弹性系数及撕裂强度低下的原因。因此,如果延伸率和强度的下降导致达到特定临界点,则接近破裂等级阶段,因破裂而大量渗出的有机物导致与人体发生免疫作用,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发病与免疫作用的产物相关,因而可以明确预测渗出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发病可能具有密切相关性。
包括包膜挛缩和破裂在内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发病的根本原因是上述提及的渗出或起霜现象及因渗出和起霜的有机物质而导致的身体免疫作用的产物综合交错而发生的现象。
另外可以确认,假体制造工艺的特异性也是核心原因。
传统的硅凝胶隆胸整形假体制造工艺如图7所示,所有工序均通过手工操作完成。如果简要考查,表面光滑的硅胶材质的隆胸整形假体是将假体形状的心轴在盛装有高粘度液态硅胶的配合器中通过浸渍工序而涂覆既定量的硅树脂,在固化工序中固化冷并却后,从心轴上剥离涂覆物而获得假体外囊。最终的假体在外囊内部加入食盐水、硅溶胶、硅凝胶或果冻凝胶后完成。而且,如图所示,具有凸凹不平表面的硅凝胶假体制造工序有除盐和泡沫雕刻两种方法。除盐方法是在心轴上涂覆硅胶溶液后埋入盐颗粒,经固化及冷却工序后,使盐溶解于水或用刷子去除,在假体外囊表面赋予凸凹不平的形状。而且,泡沫雕刻方法是在心轴上涂覆硅胶溶液后,利用橡胶或聚氨酯材质的泡沫制品进行摩擦或轻轻接触以使假体外囊不被深度划伤,摘下后赋予凸凹不平的形状。
上述提及的以往制造方法是现在制造硅凝胶隆胸整形假体的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方式。如以上所作说明,由于以往手工操作方式的局限而暴露出多种问题。如果对此简要进行考查,首先是假体外囊的厚度无法恒定的问题。假体的厚度通过以下方法调节,即,对心轴预热或通过调节盛装高粘度硅胶溶液的配合槽的温度来降低粘度。这种工艺的问题在于,硅胶溶液是有反应性的混合物,在施加温度的条件下随着时间流逝,交联结合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导致粘度逐渐上升。因此,具有既定涂覆厚度的假体外囊制造本身在根本上成为了引起技术问题的原因。不均匀的涂覆厚度在经过固化工序的同时,由于热历史的差异而发生交联度差异,在随后脱模工序中剥离的过程中,可以预测假体外囊的局部损伤。而且,除盐和泡沫雕刻方法在利用盐、刷子及泡沫物质而赋予凸凹不平形状的过程中,由于手工操作的影响而导致深度划伤,特别是在使用刷子和泡沫物质的情况下,在接触后取出的过程中,在假体外囊上存在相当量的硅凝胶物质残渣(残留物)。
上述说明的因涂覆厚度不均匀所致的交联度差异,对强度及自由体积的特性产生巨大影响,成为渗出及起霜的核心原因。而且,假体外囊存在被过度划伤痕迹之处的厚度变薄,成为假体破裂的原因。
以往硅凝胶隆胸整形假体制造工序问题中的涂覆厚度不均匀问题,可以在学术界报告的多个文献中明确确认。如图6所示,可以确认拉伸强度、弹性系数、延伸率及撕裂强度的物性偏差非常严重,据悉事实上以往制造工序上的问题比预想更严重。一般而言,如果假体的涂覆厚度恒定,则热历史均匀传递,使交联度均匀,机械物性值表现恒定。但是,如果涂覆厚度不均匀,则发生热历史偏差,出现交联度差异,机构物性的偏差发生严重。这种偏差与渗出和起霜原因具有直接相关性,成为假体破裂的原因。
另外,在假体表面存在的残留物可以通过图8确认。图8是对以除盐和泡沫雕刻方法制造的假体表面的SEM照片。根据在表面附着的程度,残留物长期存在于人体内部并通过与疤痕组织或包膜挛缩组织的摩擦而溢出,会成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源。特别是残留物尺寸过小时,还会成为隆胸整形假体手术后遗症的原因。
据悉,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症状在隆胸整形植入手术之后平均7年至10年之间发病,主要在使用凸凹类型隆胸假体接受手术的患者中出现问题,观察到因假体表面的疼痛或体液形成导致的肿胀(swelling)。在一部分患者中,在隆胸假体的表面周围或腋下淋巴结处形成硬块,少数情况下,淋巴结变大,伴随出疹、发热及体重减轻等。
在本发明申请前,并未就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因何路径而在凸凹隆胸整形假体周边发病提供过明确说明。根据理论推测,将因生物膜形成导致的可能性和遗传因素视为主要原因。
本发明人经过刻苦努力查明上述原因后阐明,包含因假体破裂而大量流出或通过交联度低的交联结合结构渗出的有机物在内,从假体表面分离而存在的残留物与人体免疫反应综合联系。一般的人体免疫反应根据异物质尺寸而不同地进行作用。参照图9,担负人体免疫反应核心作用的巨噬细胞,根据异物尺寸而发挥不同噬菌作用。通常,异物质不足10μm时,单独识别、附着、通过噬菌作用而吸收并消化后,通过代谢作用排出体外。异物质尺寸在10μm至100μm之间时,多个巨噬细胞协同发挥噬菌作用。而且,当异物质尺寸为100μm以上时,通常借助于由多个巨噬细胞转换成单一的巨大巨噬细胞的细胞融合来进行噬菌作用,参与细胞融合的巨噬细胞数量可以根据异物质尺寸而增加。上述情形有效适用于被巨噬细胞分解的异物质。但是,巨噬细胞为了分解像硅树脂一样不分解的异物质,动员人体内存在的各种酶或采取调节pH的措施,根据需要而动员活性氧,试图分解异物质。对可生物降解的异物质而言,这种噬菌作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问题。但是,对不可生物降解的硅凝胶物质而言,巨噬细胞的噬菌作用启动后,所分泌的活性氧(拥有自由基)和因pH调节导致的酸性化,不仅影响硅凝胶物质,而且对胶原纤维造成致命影响。
另外,与胶原纤维相比,硅树脂具有相对稳定的分子结构,而且,硅树脂的交联结合中包含的反应性很高的交联剂,如果在不参与反应的状态下,由于上述提及的各种原因而流入人体内部,则会对人体造成致命的影响。即,硅类交联剂的危险性在于,其参与了为分解包含其的硅胶有机物而与巨噬细胞聚集在一起的胶原纤维之间的交联结合,拥有可以形成不分解的弹性体复合物的能力。此时,所分泌的活性氧(拥有自由基)与pH调节导致的酸性化,对胶原纤维的各种反应点位(reactive site)造成影响,使得变成化学上不稳定的结构,使得与硅类交联剂的交联结合顺利进行。如果这种复合体或硅类交联剂单独通过血管而在人体内移动,则会引起人体内的各种症状。特别是鉴于第六代之后假体的特征,使用了相当多数量的交联剂,而且,硅树脂的交联度不比预想高,未参与反应的交联剂渗出流入人体内的可能性非常高。
图10是对作为胶原纤维构成成分的氨基酸的结构特异性的简单说明。氨基酸如图所示,具有各种反应点位,特别是阿尔法氧和阿尔法氢可以借助于酸性催化剂和活性氧而容易地变为自由基,轻松形成与硅树脂的化学键。这种化学键在初期为弹性体结构,但借助于在人体内持续生成的活性氧的作用,随着经过相当长时间,也可以转换成坚硬的交联结合结构体。另外,氨基与羧基的规则性存在,在胶原纤维单独状态下不会导致问题,但在胶原纤维与硅树脂复合物之间的化学键存在的情况下变换成水凝胶,成为对人体致命的物质。水凝胶是可以大量含有水的亲水性(极性)的交联高分子,不分解且以粘稠块形态循环到人体全身并积累,会发生问题。
简要考查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代表性案例,淋巴结是在人体免疫系统中担负重要功能的器官。淋巴结是一种无颗粒白血球,是充满了参与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的芸豆形状的人体器官。淋巴结存在于人体所有部位,代表性是在锁骨、腋下、腹部、腹股沟(两条腿之间)和腘窝(膝盖弯曲的凹部)。这些功能发挥负过滤体液的像筛子一样的作用,从其他人体组织沿淋巴管送来的包含诸如硅树脂的有机物的各种异物质进入淋巴结后,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借助于人体免疫反应而发挥作用。另外,如果存在上述提及的硅有机物、胶原纤维及与硅类交联剂的复合物通过化学交联结合而形成的水凝胶,则会吸收周边的水分而膨胀。这种症状可以肉眼观察到淋巴结肿胀的现象(swelling)。
如上述所作的说明,硅类交联剂提供了因人体内免疫反应而动员的胶原纤维、各种活性氧及硅有机物之间的化学交联结合的原因,交联结合结构体的强度会随着时间而加强,成为提供多样类型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发病原因的核心因素。
另一方面,针对硅凝胶隆胸整形假体表面导入宏观或微观纹理(凸凹不平)形状,以期发挥在手术后使假体置于正确位置的功能,并达到防止包膜挛缩的目的。但是据临床和学术界报告,前者的功能虽然有效,但后者的防止目的完全无效。
图11是与硅凝胶假体表面的宏观和微观纹理(凸凹不平)特性相关的SEM测量和粘合强度测量结果。粘合强度是对实验小鼠移植各种类型的宏观和微观纹理类型,测量在经过6周后从实验小鼠组织表面采集移植样本所需要的力。从图中可知,以红方格显示的试样的粘合强度明显高于以蓝方格显示的试样。此外,从100μm比例的SEM测量结果可以清楚地确认,在粘合强度最高的宝俪公司(Polytech)Microthane制品中形成了包膜挛缩。基于这些结果,学术界报告称,假体表面的凸凹程度严重的假体成为包膜挛缩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业界基于这种结果,推出了摒弃微观纹理而基于宏观纹理的新制品,包膜挛缩的减少倾向今后有待确认。
本发明人确认了图11提供的硅凝胶隆胸整形假体是填充了果冻凝胶的具有多层坚硬外囊(外层)的第七代至第八代制品。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制品的特征正如在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外层坚硬并变厚。特别是外层坚硬意指硅树脂组分中交联剂的含量相当多。
硅树脂一般是耐寒性卓越的树脂,在-60至-70℃下也保持固有的柔软特性。但是,随着交联剂使用量的增加,交联度升高,因而表现出柔软特性的温度上升至常温。这一事实在图11的另外的解释中提供了重要线索。即,相比假体表面的凸凹形状本身,新阐明了实验小鼠的包膜挛缩形成原因在于表面的坚硬。
如果假体表面凸凹且坚硬,特别是如果保持尖锐的形状,则在与作为柔软弹性体的生物组织的持续摩擦的过程中,假体的表面发挥类似研磨纸(沙布)的作用。因此,生物组织受到损伤,由于慢性炎症和生物免疫反应,会很强地形成疤痕组织。在一系列过程中,如果假体表面存在硅凝胶物质残留,则如上所述,确认了导致包膜挛缩的形成。
本发明人通过多种学术界数据的细致分析和再解释,查明了上述包膜挛缩形成、破裂的发生及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发病的原因与假体内容物的渗出和起霜直接相关,从而开发了用于解决这种问题的结构及组分方面的一体型假体。
参照图12,为了防止原有假体(a)的结构性缺陷,即,防止以接缝周边及多层结构部位为中心而施加于假体与乳房组织相互间的应力及负荷长期集中导致发生渗出及起霜,本发明提示的如(b)所示的结构及组分的一体型假体,在结构方面,提供一种在结构上完全不存在接缝、贴片及多层结构的一体型假体。
另外,为了最大限度减小因假体内部及外层交联度不完整性导致未反应硅树脂与未反应硅类交联剂的存在及与自由体积相关的尺寸不稳定,提供一种在组分方面具有均匀性的一体型假体。
本发明人查明,隆胸整形假体手术后遗症的原因在于假体的重量或强度以及缘于这种结构的假体与生物体的力学相互作用的冲击,所述相互作用包括作用与反作用。
隆胸整形假体手术后遗症是在由果冻凝胶和多层构成的具有硬而厚的外层结构的第六代至第八代假体中新出现的症状。对于这种症状,学术界怀疑是人体的免疫反应特别是自身免疫疾病,假定应用于隆胸整形假体的特定物质的反应性及生物膜是主要原因并谋求解决方案。
本发明人发现,上述提及的原因也部分涉及,而且通过各种文献调查和不断研究发现,更重要的原因是假体与身体组织之间的生物力学相互作用发挥了核心作用。另外,确认了假体的重量和强度也是原因之一。
图13概略地示出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硅凝胶物质的反应性对隆胸整形假体手术后遗症的影响。在隆胸整形假体周边形成的疤痕组织作为身体免疫反应环节之一,是通过自然的治愈过程而形成的。这种疤痕组织由弹性体的胶原纤维构成。但是,由于因假体乳房生物组织的力学相互作用而施加的负荷,如果假体的内容物逐渐渗出,则疤痕组织会通过免疫反应而变硬。变硬的疤痕组织借助于生物力学相互作用,通过乳房生物组织而施加的负荷的强度变强,渗出的有机物的量如果增多,则通过一系列免疫反应而形成包膜挛缩。另外,如果假体从包膜挛缩的组织受到更强的负荷,则发生起霜现象,最终导致假体外层的机械强度变弱而发展为破裂。
如果因破裂而导致大量硅有机物流入人体内部,则相当部分被人体免疫系统形成上述说明的复合体,一部分成分通过血液循环而对人体的各组织造成影响。特别是硅类交联剂发挥类似与内分泌系统干扰物质(环境激素)类似的作用,引起身体内脏器官及组织的异常反应。通过这一系列过程,导致人体内的正常激素无法发挥正常功能,提供了包括各种副作用在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因。而且,上述提及的复合体通过血液循环,在包括体内血管在内的脏器及组织积累、滞留并引起起霜,发生原因不明的隆胸整形假体手术后遗症。
隆胸整形假体手术后遗症可以在上述提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硅凝胶物质的反应性中找到一定部分的原因。但是,仍不足以说明大量的症状,存在相当多未说明的部分,在进行追加研究之后,终于查明了决定性原因。
图14是在对人体乳房部位存在的各种组织的机械特性测量和对人类各种活动导致的乳房组织内负荷的以往技术研究成果中摘录一部分的结果。在人体的乳房部位,由肋骨、肌肉、以及大量韧带构成,这种乳房组织在采取作为人类身体活动的站姿、跪姿、步行或跳跃姿势以及仰卧姿势时,对施加于乳房部位的负荷进行测量的结果,可以确认在步行或跳跃或者垂直跳跃时施加相当大的力。特别是判断认为,由于乳房部位存在的弹性极优异的大量韧带,在进行剧烈的人体活动时,假体重量加上韧带的反作用力,对人体的影响会超乎想象。
图15是对隆胸假体与乳房部位组织的生物力学相互作用的说明。隆胸假体重量的重要性是因为,在沉重的假体置于乳房组织的代表性韧带及肌肉之间的状态下,因人体身体活动导致的作用和反作用引起的巨大负荷施加于乳房组织周边的肋骨、各种脏器及血管等。另外,如果这种负荷不是暂时性现象而是持续施加,则在身体各部位感受到的症状会非常大。
假体重量和强度在初期较小,但导致重量急剧的时机是,因为由硅树脂交联结合形成的自由体积的面积大而弱,导致渗出现象发生严重,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从第三代假体至今应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与硅树脂化学结合的二氧化硅物质来弥补自由体积,以期使小分子量硅胶的渗出实现最小化。已知现在隆胸整形假体使用的硅树脂中使用的二氧化硅含量大致为60%以上的相当高水平。图16是对硅树脂重量减量的TGA分析结果,现在业界正在使用的代表性硅树脂的二氧化硅含量大致为67%。
在开始应用果冻凝胶填充假体的第六代至第八代制品中,随着应用多层的厚而硬的外层,表面强度开始加强。已经确认,表面强度在隆胸整形假体手术后遗症中表现出间接相关性,在包膜挛缩形成中具有直接相关性。
本发明人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不断的研究查明,隆胸整形假体手术后遗症发病原因与假体和乳房组织的生物力学相互作用及假体重量直接相关,从而开发了用于解决这种问题的辐射状泡结构的假体。
图17(a)是从原有第六代至今的假体所呈现的普遍结构,高含量二氧化硅和高粘度果冻凝胶填充假体构成主流。这种假体由于整体坚硬、沉重的特性,生物力学相互作用所致的冲击或负荷直接施加于乳房组织(肋骨、肌肉、各种血管等),引起多种类型的隆胸整形假体手术后遗症。
本发明人为了创新性地解决这种假体的缺点,开发了一种辐射状的泡结构假体,控制多种泡的几何学方面的形态,在飞跃性地降低假体重量的同时,完美吸收或消除因生物力学相互作用而施加的冲击或负荷。
另外,辐射状的泡结构如图18所示,以假体中央下方①部位的泡为基准,向四方依次排列具有多样特性的泡,使假体的弹性还原力实现最大化,飞跃性地改善了尺寸稳定性。
假体中央下方①部位的泡为100%的圆形封闭泡结构,泡壁厚,泡密度、泡尺寸及交联密度低,是吸收并完美去除从身体外部及乳房组织施加于假体的冲击的粘性特性强的几何结构。封闭泡是在①部位的泡内形成的微小尺寸的圆形气孔,是在模具内气体膨胀时形成的气孔。
相反,从假体中央向假体外圆周面方向,泡如图18所示,泡形态具有圆形、椭圆形及长椭圆形结构,开放的泡结构在假体中央紧上方的结构最高,向假体外圆周面方向逐渐减少,泡壁厚度向假体外圆周面方向越来越薄,交联密度、泡密度及泡尺寸增加,是弹性特性强的几何结构。这种结构发挥缓冲作用,阶段性吸收身体外部及乳房组织施加于假体的冲击或负荷并使得在假体中央完美去除。开放泡是在模具内气体膨胀时形成的微小尺寸的气孔,具有哑铃形状的结构。
另外,假体中央下方①部位的纳米泡密度、尺寸及交联密度低,相比外圆周面方向的假体,重量相对较重,赋予在假体手术以后防止假体脱离和置于正常位置的功能,越向假体外圆周面方向的⑤部位,纳米泡密度、尺寸及交联密度越高,相比假体中央下方部位,重量相对更轻,弹性复原力升高,极大减少假体手术后的假体起褶、细纹或凹瘪现象的效果优异。
本发明体现的一体型辐射状泡结构通过有效控制泡的几何形态,具有可以完美吸收、去除隆胸假体和外部对乳房组织施加的负荷和冲击的优异效果。
通过本发明而开发的技术在上述提及的隆胸整形假体方面的应用方面只是一个示例,也可以作为植入人体的各种植入物。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参照图19,对制造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隆胸整形假体的过程进行更详细说明。
图19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制造本发明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隆胸整形假体的方法的示意图。
如果参照图19,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本发明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隆胸整形假体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准备硅胶溶液混合物的步骤(S10)、投入硅胶溶液混合物的步骤(S20),以及形成辐射状的多个硅胶填充泡结构的步骤(S30),还可以包括使硅胶填充泡加热的步骤(S40),以及获得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步骤(S50)。
即,一体型辐射状泡结构隆胸整形假体的制造如图19所示,可以将液态硅橡胶混合物,利用一次配合器和二次静态搅拌器而制备成精细分散与分布的硅胶溶液混合物,向与假体形状相同的模具(mold)中投入不同交联度的液态硅胶混合物并使之进行第一次交联,投入以适当温度加热及杀菌处理的空气或氮气或碳酸气体,在发泡的同时进行第二次交联,投入的气体排出完毕后,通过最终的第三次交联,完成了具有模具形态的一体型辐射状泡结构隆胸整形假体的制造。
如果按详细步骤考查,准备根据本发明的硅胶溶液混合物的步骤(S10)是准备不同交联度的多个硅胶溶液混合物的步骤。
本发明中使用的硅树脂是二组分型液态硅橡胶(LSR:Liquid silicone rubber),由主树脂与催化剂混合的混合物(A)和交联剂、辅助树脂以及根据需要而混合了填充剂(二氧化硅)的混合物(B)构成。投入模具的硅胶溶液优选是将混合物(A)和混合物(B)按等量比例混合后使之穿过静态混合器而获得的均匀分散和分布的混合物。
硅胶溶液的混合物(A)和(B)是粘度分别为10万cps(centi poise)水平的非常粘稠的奶油状液体,利用普通搅拌器无法获得具有均匀分散和分布特性的混合物,因而优选使用静态混合器。混合物中包含的各种成分未均匀混合的分散和分布不良状态,因交联度和自由体积不均匀的特性,将导致机械强度急剧下降,这是破裂的原因。
硅胶溶液的混合物(A)与(B)的混合比例,以通过热分析仪获得的固化峰值的最大温度为基准,优选按峰值宽度的温度为5℃以上至30℃以下之间时的条件选定,以固化峰值的最大温度为基准,更优选按峰值宽度的温度为5℃以上至20℃以下之间的条件选定,最优选按固化峰值宽度的温度为5℃以上至10℃以下时的条件,选定硅胶溶液的混合物(A)与(B)的比例。
固化峰值的宽度是能够掌握交联度的容易性和自由体积特性的重要因素,固化峰值宽度宽,意指液态硅橡胶的交联结合反应在宽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情形,据观察,一般在大分子量的热固化性树脂中常见。在这种情况下,交联结合初期反应在相对低的温度迅速进行,导致交联度升高,分子量急剧增大,末期反应由于急剧增加的高分子量硅胶之间的反应性急剧下降,反应在高温度下进行,最终的交联度难以进行到80%以上。而且,交联结合结构的自由体积全面较宽,这是其特征。因此,重要的是调整硅胶溶液混合物的(A)与(B)的混合比例,选定固化峰值的宽度为10℃左右的条件。
上述硅胶溶液混合物优选二氧化硅含量可以为0.1体积%以上至40体积%以下之间,更优选地,可以含有0.l体积%以上至30体积%以下之间,最优选地,可以含有0.l体积%以上至20体积%以下。
本发明通过降低二氧化硅含量,可以减小整形假体的重量,最大限度减少整形假体手术后的后遗症。为此,整形假体的重量和形状如图18所示,可以通过形成弹性体泡结构形成来减少二氧化硅含量。本发明的泡从圆形形态到长椭圆形,形态多样,尺寸及形态也各异。由于这种特性,本发明的隆胸假体可以飞跃性地减小重量,使外部冲击(负荷)造成的影响实现最小化。
参照图18,1号位置是圆形封闭泡存在的粘性区域,发挥消除外部施加的冲击(负荷)的作用,发挥整形假体的重心作用。从图18的1至5,泡尺寸越来越大,椭圆形和长椭圆形形态增多,弹性(复原力)越来越优异。另外,泡是内部为空的空间,这种结构越多,越可以减少硅树脂的使用量,因此,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硅的使用量。例如,以往二氧化硅使用量按原有尺寸600mL基准,相对于硅树脂使用量为60体积%,相反,随着本发明中硅树脂使用量减少,具备多个泡层结构的本发明中使用的二氧化硅使用按600mL基准,可以减少到最少40体积%以下。
本发明的多个泡结构如图19所示,是在硅树脂和交联剂混合的混合物中包含少量气体的状态,如(b)所示,以包含交联度相异的3种至4种少量气体的形态层叠。采用不同交联度的理由是为了调节各混合物内气体含量,交联度越高,气体含量增加。即,在(b)的层叠时,最下面的混合物的交联度低,气体含有量少,置于上面的混合物的气体含有量相对较多。硅胶混合物的层叠完成后,盖上模具上部层后,以施加压力和温度的状态投入追加气体,经过既定时间后,排出所投入的气体,则如(c)所示的少量硅胶混合物如(d)所示膨胀而填充于模具形状中,形成根据层叠的硅胶混合物特性而具有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泡。因此,假定原有隆胸假体使用600g硅树脂制造假体,则本发明只需400g硅树脂便可制造与原有隆胸假体相同的尺寸,因此,二氧化硅使用量也仅为以往硅树脂使用量的60体积%,相反,本发明由于硅树脂使用量减少,二氧化硅使用量可以减小到最小40体积%以下。
在重量%方面,图19的(a)步骤至(b)步骤投入的4种混合物中,上述二氧化硅含量均相同。但在体积%方面,随着(c)和(d)步骤的加热气体的注入和排出,随着泡结构的形成,二氧化硅的含量变得不同。即,泡的几何形态发生变化,如图(E)所示,假体中央下方区域的二氧化硅体积%高,越向假体外圆周面,二氧化硅的体积%越急剧减少。由于这种特性,使假体的弹性复原力实现了最大化,而与乳房组织的生物力学相互作用实现了最小化。
上述硅胶溶液混合物在除二氧化硅之外的主硅树脂和辅助硅树脂,保有或不保有参与与交联剂的交联反应的反应基的情况下,优选分子量为10万以上。另外,低沸点有机物含量优选管理在1重量%以上至3重量%以下之间。大量低沸点有机物的存在,将对本发明的辐射状泡结构的形成造成致命不良影响。低沸点有机物含量通过作为热分析仪的TGA分析来确认,在TGA分析中,如果在150℃以上至200℃以下之间确认到上述的重量减量,则优选利用索格利特提取器去除后使用。
上述硅溶液混合物中使用的主树脂及辅助树脂可以使用硅树脂,排除在树脂主链及侧链中包含坚硬的苯结构的类型。另外,优选根据使用铂催化剂的加成反应(additionreaction)方法而制备的类型。
在本发明的假体制造方面,硅胶溶液使用将混合物(A)和混合物(B)按等量比例混合后使之穿过静态混合器而均匀分散和分布的混合物。
硅胶溶液混合物制备中使用的静态混合器为了确保混合物的均匀分散和分布特性以及既定水平的交联度而附着了加热装置,为了形成泡结构,可以在适宜位置设置气体注入装置。
投入硅胶溶液混合物的步骤(S20)是将所述多个硅胶溶液混合物依次投入模具中的步骤。
控制使均匀的硅胶溶液混合物穿过带有加热装置的静态混合器的速度,使具有不同交联度的四种混合物依次快速投入带有加热装置的模具内部[图19(a)和(b)]。交联度取决于静态混合器内部的滞留时间和通过加热装置施加的温度条件。
在上述工序中,最先投入模具的混合物的交联度最低,按照在上面投入的顺序,交联度依次上升。设置交联度差异的理由,是因为这是决定泡的尺寸和形态的核心因素,一般而言,交联度越低,越形成球形泡壁厚的封闭泡,交联度越高,越形成以长椭圆形的泡壁薄的开放泡为主的结构。
对于上述四种混合物的交联度,优选最下方的混合物保持在10%以下,第二种混合物保持在10%以上至20%以下,第三种混合物保持在20%以上至30%以下,最后的混合物保持在30%以上至40%以下。
另外,硅胶溶液混合物投入速度和交联度,通过利用热分析仪的动态及静态加热测试法的固化峰值分析进行决定、确认。
形成辐射状的多个硅胶填充泡结构的步骤(S30)是所述模具内加热的气体投入到所述不同交联度的多个硅胶溶液混合物内而形成辐射状的多个硅胶填充泡结构的步骤。
四种硅胶溶液混合物投入模具内后,盖上模具上部,用螺栓固定结实[图19的(c)]。然后,通过模具下部的气体注入口,投入既定量的加热到适当温度并杀菌处理的空气或氮气。
气体的注入是在模具下部的正中央部位,详细而言,优选是最初投入的混合物的中央位置。最初投入的混合物发挥隆胸整形假体的重心作用,发挥在随后的隆胸整形假体手术之后使假体置于正常位置的功能。
另外,气体的排出通过设置于模具上部和侧面的17个以上至25个以下的排出口来完成,详细而言,优选在模具上部的正中央设置1个排出口,然后以圆形设置8个,在模具上部侧面设置8个以上至16个以下。如果气体排出口为25个以上,虽然可以形成具有图18所示特性的辐射状的泡结构,但无法完美形成作为弹性复原力核心的长椭圆形的泡,导致无法发挥正常功能。另外,在使所投入气体迅速同时排出后,排出口迅速关闭。否则,开放泡比例过高,导致弹性复原力低下。
根据加热的空气或氮气或碳酸气体的投入速度、含量、排出速度以及排出口的开闭速度,硅胶溶液混合物按照模具形状膨胀,形成具有各种尺寸和形状的泡结构[图19的(d)]。另外,通过随着气体注入而形成的泡结构,热流动得以顺畅进行,于是进行二次交联。
泡的尺寸和形状直接取决于作为(a)和(b)步骤条件的硅胶溶液混合物投入速度、交联度及(c)步骤中投入的空气或氮气或碳酸气体的含量。所投入气体的含量用施加于气体的温度的函数表示。
投入模具的气体的温度优选在90℃以上至100℃以下之间。详细而言,更优选在50℃以上至70℃以下之间。再详细而言,最优选是通过热分析仪分析获得的固化峰值的最大点温度。此时的气体注入时间和速度优选在交联度70%以下的区域选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交联度为70%以上,则在(d)步骤的三次交联中可能发生的低沸点有机物和无法完美排出的气体被封闭于假体外囊部位,会形成巨大的泡。交联度70%通过利用热分析仪的动态或静态加热测试法的固化峰值分析进行确认。
另外,本发明的泡结构根据气体注入法而形成,气体注入在图19的(a)步骤或(c)步骤中的任一步骤中或两步骤中均可依次应用。优选的气体注入法是在两步骤中均依次应用,(a)步骤充当泡形成的成核剂(nucleating agent),(c)步骤使得基于(a)步骤形成的泡,有效形成从假体中央下方部位到假体外囊部位的具有各种形状和特性的泡。
利用有机及无机化学发泡剂的化学发泡方法和使用低沸点有机物或溶剂的物理发泡方法,在发泡结构形成后,发泡体内必然残存的各种类型的残留物会引起与人体的生物相容性问题,因而在本发明中不使用上述两种方法。
使硅胶填充泡加热的步骤(S40)是在排出所述投入气体的同时,使所述辐射状的多个硅胶填充泡加热到70℃~100℃温度范围的步骤。
在气体注入与排出完成后,优选在90℃以上至100℃以下之间进行三次交联。详细而言,更优选在70℃以上至80℃以下之间进行。再详细而言,最优选以通过热分析仪获得的固化峰值的最大点温度为基准,选定左侧1/3线的温度。另外,假体尺寸越大、重量越重,最优选的温度条件积极推荐以固化峰值最大点温度为基准,选定左侧的1/4线或1/5线的温度。
如果选定了右侧1/3线的温度,则假体的表面交联度急剧上升,导致阻断热向内部流动的效果,发生内部交联度无法与表面交联度成比例上升的问题,最终导致假体内部交联度无法达到90%以上。而且,如果表面与内部的交联度差异达到30%以上至40%以下之间,则随着内部交联反应的进行而可能发生的微量的低沸点有机物质无法通过表面的致密交联结构而溢出,会在界面之间形成巨大的泡。
三次交联所需时间的选定也通过利用热分析仪的动态及静态加热测试法的固化峰值分析进行确认。
获得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步骤(S50)是以既定速度使所述加热的多个硅胶填充泡冷却至常温而获得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步骤。
最终三次交联完成后,以既定速度使模具温度冷却至常温,然后将模具的上部与下部分离,获得了本发明的一体型辐射状泡结构的隆胸整形假体[图19的(e)]。
通过上述制造工序获得的一体型辐射状泡结构的假体经过多道检测工序而完成。
*173首先,交联度与渗出及起霜现象具有紧密相关性,交联度越接近100%,渗出和起霜现象得以最小化。对于交联度,如下图所示,为了确认上述获得的假体各个部位的交联度偏差,取既定量的样本,通过利用热分析仪的动态加热测试法的固化峰值分析进行确认。
如图所示,可以确认100%交联度的根据动态加热测试程序而测量的固化峰值看起来并不完美。
对上述获得的一体型辐射状泡结构假体的交联度检验结果,交联度95%以下的情形意指存在少量未参与硅树脂与交联剂的交联反应的未反应物。未反应物起到从假体到乳房组织的渗出及起霜发生因素的作用。这极大取决于由交联度程度决定的自由体积的特性。
作为通过上述热分析仪对获得100%交联度的一体型辐射状泡结构假体的最终检验操作,利用索格利特提取装置,追加确认有无渗出及起霜发生可能性。索格利特提取时使用的溶剂为含水的乙醇等3至4种极性溶剂,温度条件以分别使用的溶剂的沸点为基准,选定10℃以下条件实施。
另一方面,上述详细说明在所有方面不得解释为限制性的,而应考虑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根据附带的权利要求项的合理解释来决定,本发明等效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作为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包括:
第一硅胶填充泡,所述第一硅胶填充泡包含硅胶填充材料,所述硅胶填充材料形成在所述假体中央;以及
第二硅胶填充泡,所述第二硅胶填充泡围绕所述第一硅胶填充泡的外部面,呈辐射状地围绕所述假体中央形成,所述第二硅胶填充泡包含具有与所述第一硅胶填充泡的硅胶交联密度不同的交联密度的硅胶填充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用于选自由胸、乳房、臀、鼻、下颌、前额、小腿、大腿及皱褶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用于胸或乳房,
所述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为半圆形结构,
所述第一硅胶填充泡以半圆形形成在所述半圆形的假体的下表面中央,以及
所述第二硅胶填充泡以半圆形围绕所述第一硅胶填充泡的外部面,并且呈辐射状地围绕所述假体中央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交联度为95%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硅胶填充材料包含硅树脂、交联剂、催化剂及二氧化硅,
其中,以所述假体体积为基准,在-20℃~40℃之间的温度范围内,所述假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硅总量在0.1体积%~40.0体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其特征在于
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硅胶填充泡的外部面上的多个硅胶填充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硅胶填充泡具有圆形的封闭泡的100%的泡密度和小尺寸的几何泡结构,
所述第二硅胶填充泡具有近于在30%以上、70%以下之间的泡密度的椭圆形的开放泡比率,以及尺寸相对比中央部位大的几何泡结构,以及
在所述多个硅胶填充泡的最外侧面形成的硅胶填充泡具有长椭圆形的封闭泡为大致90%的泡密度和尺寸最大的几何泡结构。
8.一种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应用在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制造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0,准备具有不同交联度的多个硅胶溶液混合物;
步骤S20,将所述多个硅胶溶液混合物依次投入模具,;以及
步骤S30,将加热的气体投入所述具有不同交联度的多个硅胶溶液混合物内而形成多个辐射状的硅胶填充泡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S40,在排出所述投入的气体的同时,将所述多个辐射状的硅胶填充泡加热到70℃~100℃温度范围;以及
步骤S50,通过将所述加热的多个硅胶填充泡以固定速度冷却至常温,获得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10中,所述具有不同交联度的多个硅胶溶液混合物具有40%以下的交联度,
在所述步骤S30中,所述将所述加热的气体注入所述具有不同交联度的多个硅胶溶液混合物内而形成的多个辐射状的硅胶填充泡具有70%以下的交联度,以及
在所述步骤S40中,所述加热的多个硅胶填充泡具有95%以上的交联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0包括:
使准备的所述多个硅胶溶液混合物穿过具备加热装置及气体注入装置的静态搅拌机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30中,
所述模具具有与要被注入的人体对应的假体形状,
所述加热的气体是通过所述模具的下部孔而注入的气体,且所述加热的气体由设置在所述模具的外部面上的加热装置加热。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假体由上部和下部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用于选自由胸、乳房、臀、鼻、下颌、前额、小腿、大腿及皱褶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21-0084011 | 2021-06-28 | ||
KR1020210084011A KR102358961B1 (ko) | 2021-06-28 | 2021-06-28 | 일체형의 방사형 실리콘 충진 셀 구조를 구비하는 인체 주입용 성형 보형물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90656A true CN115590656A (zh) | 2023-01-13 |
Family
ID=80253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32900.2A Pending CN115590656A (zh) | 2021-06-28 | 2021-11-11 | 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409354A1 (zh) |
KR (1) | KR102358961B1 (zh) |
CN (1) | CN115590656A (zh) |
WO (1) | WO202327723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40150242A (ko) * | 2023-04-07 | 2024-10-15 | 주식회사 메젠 | 초임계 유체를 활용한 미세 발포셀 실리콘 수지 경화물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미세 발포셀 실리콘 수지 경화물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020260A (en) * | 1960-08-18 | 1962-02-06 | Dow Corning | Organosiloxane potting compound |
US3681787A (en) * | 1971-03-26 | 1972-08-08 | Moxness Products Inc | Implantable breast prosthesis filled with gels of different densities |
US4773909A (en) * | 1981-10-06 | 1988-09-27 | Memorial Hospital For Cancer And Allied Diseases | Multi-lumen high profile mammary implant |
CN2457979Y (zh) * | 1999-11-26 | 2001-11-07 | 广州市万和整形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人工乳房假体 |
EP2286761B1 (en) * | 2005-10-26 | 2013-07-03 | Allergan, Inc. | Variable cohesive gel form-stable breast implant |
KR20080095023A (ko) * | 2007-04-23 | 2008-10-28 | 박재영 | 실리콘 발포 스펀지를 이용한 보형물 및 이를 고정하는방법 |
KR101067475B1 (ko) | 2009-11-19 | 2011-09-27 | 유원석 | 실리콘 오픈셀 폼층이 표면에 형성된 인공 유방 보형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
LT2525839T (lt) * | 2010-01-18 | 2018-11-12 | G&G Biotechnology Ltd | Mažo svorio krūtų implantų medžiaga |
US8882832B2 (en) * | 2011-07-29 | 2014-11-11 | Aortech International Plc | Implantable prosthesis |
CN103144231B (zh) * | 2013-02-25 | 2015-07-29 | 东莞市蓝科硅胶科技有限公司 | 超仿真假乳房的制备方法 |
CN103689822B (zh) * | 2013-12-16 | 2016-03-30 | 苏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 | 一种无薄膜包覆透气型硅胶胸垫及其制作方法 |
DE102014006313A1 (de) * | 2014-04-30 | 2015-11-05 | Amoena Medizin-Orthopädie-Technik GmbH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rustprothese |
CN207772269U (zh) * | 2017-11-15 | 2018-08-28 | 苏州爱慕内衣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相变储能功能的硅胶义乳 |
CN107854202A (zh) * | 2017-11-15 | 2018-03-30 | 苏州爱慕内衣有限公司 | 一种贴身修复硅胶义乳及其制作方法 |
TWM577719U (zh) * | 2019-01-14 | 2019-05-11 | 謝瑞洋 | Breast implant |
-
2021
- 2021-06-28 KR KR1020210084011A patent/KR10235896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1-07-30 WO PCT/KR2021/009985 patent/WO2023277235A1/ko unknown
- 2021-10-29 US US17/514,478 patent/US2022040935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11-11 CN CN202111332900.2A patent/CN115590656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409354A1 (en) | 2022-12-29 |
WO2023277235A1 (ko) | 2023-01-05 |
KR102358961B1 (ko) | 2022-0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861390B1 (ko) | 다공성 물질,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의 용도 | |
US10213293B2 (en) | Lightweight breast implant material | |
CA2094135C (en) | Hydrogel intervertebral disc nucleus | |
JP3909049B2 (ja) | 放射線可視ヒドロゲル椎間円板核 | |
AU2009282389B2 (en) | Soft filled prosthesis shell with discrete fixation surfaces | |
JPH078510A (ja) | 補綴用移植材料 | |
CN103201324A (zh) | 多孔材料、制备方法及用途 | |
CN102634041B (zh) | 丝素蛋白/聚氨酯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BR102012018848A2 (pt) | Prótese implantável | |
CA2049377A1 (en) | Biocompatible body implant having a textured surface | |
CN115590656A (zh) | 具有一体型辐射状硅胶填充泡结构的人体植入用整形假体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120277858A1 (en) | Implant for anatomical reconstruction or volumetric augmentation | |
IL254462B2 (en) | Composite material for implants | |
WO2005025451A2 (en) | Method and materials for interpositional arthroplasty implant | |
Pirjavec Mahić et al. | Silicone gel breast implant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 |
US12053364B2 (en) | Implants with enhanced shell adhesion | |
EP2299943B1 (en) | A prosthesis comprising a core of a gel material with a woven envelop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WO2018093973A1 (en) | Cosmetic implant | |
Ramakrishna et al. | Development of a knitted fabric reinforced elastomeric composite intervertebral disc prosthesis | |
Scheurer | 3D Bioprinting of anatomically accurate Implants for Meniscus Tissue Engineering | |
Pirjavec Mahić et al. | Silikonski implantati za dojke: prošlost, sadašnjost i budućnost | |
CN114533231A (zh) | 球囊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Orlowski |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of polyisobutylene based biomaterials | |
DOJKE et al. | SILICONE GEL BREAST IMPLANT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