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89784A - 具有可加热传感器区域的用于平视显示器的复合板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加热传感器区域的用于平视显示器的复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89784A
CN115589784A CN202280001094.7A CN202280001094A CN115589784A CN 115589784 A CN115589784 A CN 115589784A CN 202280001094 A CN202280001094 A CN 202280001094A CN 115589784 A CN115589784 A CN 115589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ensor
radiation
region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10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施玛德克
J·哈根
T·加里内利
S·吉列森
J·多罗萨里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nt Gobain Glass France SAS
Original Assignee
Saint Gobain Glass France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nt Gobain Glass France SAS filed Critical Saint Gobain Glass France SAS
Publication of CN115589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97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165Functional features of the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431Specific parts for the modulation of light incorporated into the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44Invariable transmission
    • B32B17/10458Polarization selective transmis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009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the constitution or treatment of glass sheets
    • B32B17/1003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the constitution or treatment of glass sheets comprising two outer glass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165Functional features of the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174Coatings of a metallic or dielectric material on a constituent layer of glass or polymer
    • B32B17/1022Metallic coatings
    • B32B17/10229Metallic layers sandwiched by dielectric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5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 B32B17/10761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containing vinyl aceta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for controlling or changing the state of polarisation, e.g. transforming one polarisation state into anoth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with means for compensating for changes in temperature or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thermal stabil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84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arent or reflecting areas, e.g. for demisting or de-icing windows, mirrors or vehicle windshields
    • H05B3/86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arent or reflecting areas, e.g. for demisting or de-icing windows, mirrors or vehicle windshields the heating conductors being embedded in the transparent or reflecting materia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027/0192Supplementary details
    • G02B2027/0194Supplementary details with combiner of laminated type, for optical or mechanical aspe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HUD区域(B)和传感器区域(S)的复合板(10)。复合板(10)配备有导电覆层(20),所述导电覆层适用于反射HUD投影仪(4)的p偏振辐射。导电覆层(20)具有恰好一个基于银的导电层(21),在所述导电层(21)下方布置具有至少1.9的折射率的下介电层(22a)或层序列(22a、22b、22c)并且在所述导电层上方布置具有至少1.9的折射率的上介电层(23a)或层序列(23a、23b、23c)。上介电层(23a)或层序列(23a、23b、23c)的光学厚度与下介电层(22a)或层序列(22a、22b、22c)的光学厚度的比例至少为1.7。被设置用于连接到电源上的汇流导体(7.1、7.2)分别布置在传感器区域(S)的两侧并且与导电覆层(20)连接,使得在汇流导体(7.1、7.2)之间形成用于加热电流的在传感器区域(S)上伸展的电流路径。

Description

具有可加热传感器区域的用于平视显示器的复合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加热传感器区域的用于平视显示器(HUD)的复合板以及用于平视显示器的包含所述复合板的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越来越多地被装备有所谓的平视显示器(HUD)。利用典型地在仪表板的区域中的HUD投影仪,图像被投影到挡风板上,在那里被反射并且由驾驶员(从所述驾驶员来看)在挡风板后面感知为虚拟图像。从而可以将重要信息投影到驾驶员的视界中,例如当前行驶速度、导航或警告提示,驾驶员可以感知所述重要信息,而不必将其视线从车道上转开。
HUD是已知的,其中HUD投影仪以p偏振辐射被运行。由于在交通工具中典型的辐射角约为65°并且因此接近针对空气玻璃过渡的布儒斯特角(Brewster-Winkel)(对于钠钙玻璃为56.5°),因此在板表面处不出现值得一提的反射。由此避免偏移的虚影(“Ghost(重影)”)的出现,所述虚影在具有s偏振辐射的HUD投影仪情况下由于在两个外部表面处的反射而出现,并且典型地利用昂贵的楔形薄膜或玻璃板来消除所述虚影,以便将两个表面以彼此成角度地布置,使得使虚影与主图像重叠。作为用于p偏振辐射的反射面,挡风板代替地具有反射覆层。例如,在DE102014220189A1、WO2019046157A1和US2017242247A1中公开了这种HUD。
再公布的国际申请WO2021104800A1公开一种具有用于HUD投影仪的p偏振辐射的反射覆层的挡风板。反射覆层具有单个银层,由此保证高透明度。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位于该银层之上和之下的介电层模块实现相对于p偏振辐射良好的反射特性,尤其是高平均反射比(Reflexionsgrad)和颜色中性表示。
除了HUD,挡风板处的传感器也越来越普遍。对此的示例是也可以例如组合式地在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的范围中使用的视频摄像机、夜视摄像机、余光增强器、激光测距仪、无源红外探测器、雷达或激光雷达传感器。在此,传感器在内部空间侧紧固在挡风板处,并且分配给传感器区域(典型地在中央视界上方),并且适用于探测从外部穿过传感器区域的电磁辐射。对于传感器的最优功能,传感器区域必须具有特定的光学特性。红色光谱范围(大约600 nm至700 nm)内的相对高的透射、以相对平的角度射到挡风板上的光的高透射以及与s偏振辐射相比p偏振辐射的相对高的透射(用于抑制在例如潮湿车道处的反射)属于此。如果挡风板装备有导电覆层,则所述导电覆层典型地对前述的光学特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传感器场(Sensorfeld)中的覆层经常被移除,诸如在WO2010136400A1中所公开的那样,这使挡风板的制造变得更耗费。
未公布的国际申请PCT/EP2021/077996公开一种具有用于HUD投影仪的p偏振辐射的反射覆层的挡风板。在这里反射覆层也有单个银层。挡风板此外具有传感器场,所述传感器场同样用反射覆层遮蔽。
此外值得期望的是,将传感器区域构造为可加热的,以便所述传感器区域在必要时可以被清除冰、霜、露水或其他湿气沉积物。例如,加热丝或压印的加热导体可以被布置在未经涂覆的传感器区域中,诸如从EP2510745B1或WO2012031907A1中所公开的那样。但是,这种本身不透明的加热导体降低光透射并且可能导致不期望的光学效应,例如散射效应,由此对传感器的功能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未公布的国际申请PCT/EP2022/050333公开一种在使用可加热薄膜的情况下具有可加热传感器场的挡风板。未公布的国际申请PCT/EP2021/086176公开一种具有基于透明导电氧化物(TCO,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的导电覆层的挡风板,所述导电覆层被用于加热传感器场。
此外存在对复合板的需求,所述复合板被用作用于具有p偏振辐射的HUD的投影面并且因此具有反射覆层并且所述复合板装备有传感器场,而不必移除传感器场中的反射覆层。传感器场的尽可能简单的加热应该是可能的,并且复合板应该可以被用作交通工具板,尤其是被用作挡风板。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是提供这种经改善的复合板。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加热传感器区域的用于平视显示器(HUD)的复合板来解决。优选的实施从从属权利要求中得知。
根据本发明,使用p偏振辐射用于产生HUD图像并且复合板具有导电覆层(反射覆层),所述导电覆层充分反射p偏振辐射。由于对于HUD投影装置典型的约为65°的入射角相对接近针对空气玻璃过渡(56.5°,钠钙玻璃)的布儒斯特角,所以p偏振辐射几乎不由板表面反射,而是主要由导电覆层反射。因此虚影不出现或几乎不可感知地出现,使得可以不需要使用昂贵的楔形薄膜。此外,HUD图像也对于偏振选择太阳镜的佩戴者是可识别的,所述偏振选择太阳镜典型地仅允许p偏振辐射通过并且阻挡s偏振辐射。根据本发明的反射覆层在450 nm至650 nm的光谱范围内引起相对于p偏振辐射的高反射性,所述光谱范围与HUD表示相关(HUD投影仪典型地以波长473 nm、550 nm和630 nm(RGB)工作)。由此实现强度大的HUD图像。单个银层不过度降低光透射,使得板可以此外被用作挡风板。根据本发明的上介电层序列和下介电层序列的光学厚度的比例引起反射光谱的平滑,使得保证颜色中性表示。有利的反射特性、尤其是光谱的均匀性甚至越过与HUD相关的光谱范围延伸到400 nm至680 nm的光谱范围上,使得除了良好的HUD表示外,实现板的积极总印象,而无干扰性色彩偏差。
此外,令人惊讶地表明,反射覆层与常见的传感器兼容,因此所述反射覆层不必在传感器区域的区域中被移除。反射覆层尤其是在红色光谱范围内具有相对高的透射,以相对平的角度射到复合板上的光的高透射以及与s偏振辐射相比p偏振辐射的相对高的透射,使得对于传感器干扰性的反射被抑制。此外,已经表明反射覆层具有合适的表面电阻,以便通过以下方式加热传感器区域,即使所述反射覆层在传感器区域的两侧与汇流导体电接触,使得加热电流通过传感器区域被传导。这些是本发明的大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板被设置为用于HUD的反射面并且具有可加热传感器区域。复合板优选地是交通工具板,尤其是机动车、优选地载客汽车或载重汽车的窗板,复合板特别优选地是挡风板。但是原则上,复合板也可以是交通工具的侧窗板或后窗板。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板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外板和内板经由热塑性中间层相互连接。复合板被设置用于在(尤其是交通工具的)窗开口中将内部空间相对于外部环境分离。在本发明的意义上,用内板表示复合板的朝向内部空间的板。用外板表示朝向外部环境的板。
复合板具有上边(上边面)和下边(下边面)以及在其间伸展的两个侧边(侧边面)。用上边表示被设置用于在安装位置向上指向的那个边(边面(Kantenfläche))。用下边表示被设置用于在安装位置向下指向的那个边(边面)。上边通常被称为顶部边,并且下边被称为发动机边。
外板和内板分别具有外侧表面和内部空间侧表面以及在其间伸展的环绕的侧边(边面)。在本发明的意义上,用外侧表面表示被设置在安装位置朝向外部环境的主面。在本发明的意义上,用内部空间侧表面表示被设置用于在安装位置朝向内部空间的主面。外板的内部空间侧表面和内板的外侧表面彼此朝向并且经由热塑性中间层或通过热塑性中间层相互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板具有HUD区域和传感器区域。HUD区域被设置用于通过HUD投影仪利用主要p偏振辐射进行照射。传感器区域被设置用于为布置在内部空间侧的传感器透射电磁辐射,所述传感器对准内板的内部空间侧表面,使得所述传感器可以探测“从外部”(即经由外板沿内板的方向)穿过传感器区域的辐射。HUD区域和传感器区域在空间上相互分开,因此不重叠。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传感器区域布置在复合板的中央透视区域之外,尤其是布置在中央透视区域和上边之间,而HUD区域(至少部分地)布置在中央透视区内。如果根据本发明的复合板是交通工具挡风板,则前述的透视区域尤其是在ECE-R43(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第43号规章;“Einheitliche Bedingungen für dieGenehmigung der Sicherheitsverglasungswerkstoffe und ihres Einbaus inFahrzeuge”)中定义的视界,优选地:
-如果交通工具板被设置用于类别M1的交通工具(用于运送人员的除驾驶员座椅外具有至多八个座位的交通工具,例如载客汽车),则为视界B;视界B在ECE-R43的附件18中被定义;
-如果交通工具板被设置用于除了M1之外类别M的交通工具(用于运送人员的其他交通工具)或被设置用于类别N的交通工具(用于运送货物的交通工具),则为视界I。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板配备有导电覆层。因为反射覆层的首要功能是反射HUD投影仪的辐射来产生HUD显示图像,所以所述导电覆层也可以被称为反射覆层。与此相应地,根据本发明,所述导电覆层适用于反射HUD投影仪的辐射。导电覆层优选地被施加在两个板的朝向中间层的表面、即外板的内部空间侧表面或内板的外侧表面上。可替代地,导电覆层也可以布置在热塑性中间层内,例如施加在布置在两个热塑性连接薄膜(Verbindefolien)之间的载体薄膜上。特别优选的是将导电覆层布置在内板的外侧表面上,因为投影仪辐射然后必须经过穿过复合板的尽可能小的路径,直至所述投影仪辐射射到反射覆层上。这在HUD图像的质量方面是有利的。导电覆层是透明的,这在本发明的意义上意味着所述导电覆层具有在可见光谱范围内至少70%、优选地至少80%的平均透射,并且由此不显著限制通过板的透视。
复合板的HUD区域以及传感器区域完全用导电覆层遮蔽。在HUD区域中,覆层用于反射HUD投影仪的辐射,在传感器区域中用于对所述传感器区域进行加热。仅传感器区域被加热,而HUD区域不通过覆层被加热,即加热电流不流过HUD区域。在本发明的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至少80%的复合板表面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覆层。尤其是,除了环绕的边缘区域和可选地作为通信窗(数据传输窗)应该保证电磁高频辐射的透射的局部区域之外,覆层整面地被施加。例如,环绕的未经涂覆的边缘区域具有高达20 cm的宽度。所述边缘区域防止覆层与周围的大气直接接触,使得所述覆层在复合板的内部中被保护免受腐蚀和损坏。因为大面积覆层可以比两个局部受限的区域的覆层更容易被实现,所以覆层的这种大面积使用一方面由制造决定地是优选的,并且另一方面由于针对太阳辐射的红外分量的反射作用而提高内部空间的热学舒适性。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在相对于表面法线为0°的辐射角下测量的复合板的光透射为至少70%。于是复合板可以被用作交通工具挡风板。光透射利用光类型A的辐射源被测量,并且描述“从外部”(即在沿内板的方向照射外板的外侧表面时)穿过复合板的光的分量,其中光以相对于外板的外侧表面的外侧表面法线为0°的辐射角对准所述外板。光透射尤其是涉及380 nm至780 nm的整个可见光谱范围。前述的光透射尤其是出现在中央透视区域中,而例如环绕的边缘区域可以通过遮盖印刷物而被设计为不透明的,如对于交通工具的挡风板和后窗板常见的那样。光透射也经常被称为总透射,并且尤其是涉及通过ECE-R43附录3,
Figure 881710DEST_PATH_IMAGE001
9.1规定的用于检验机动车板的透光性的方法。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在相对于表面法线为73.5°的辐射角下测量的复合板的光透射为至少50%、优选地至少55%。光透射利用光类型A的辐射源被测量并且描述“从外面”(即当沿内板的方向照射外板的外侧表面时)穿过复合板的光的分量,其中光以相对于外板的外侧表面的外侧表面法线为73.5°的辐射角对准所述外板。光透射尤其是涉及380nm至780 nm的整个可见光谱范围。前述的光透射尤其是在传感器区域中出现并且优选地在传感器区域的几何中心中被测量。水平穿过复合板或传感器区域的辐射具有基本上对应于(典型地交通工具中的)复合板相对于竖直线的安装角的辐射角。交通工具中的挡风板的典型安装角为55°至75°,尤其是60°至70°。因此使用73.5°的辐射角用于表征,因为所述辐射角在以比较平坦的方式安装的复合板的情况下出现。因此,如果根据本发明的复合板被安装为比较平的,则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复合板也对于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透射值。由此确保传感器的良好探测效率,并且满足交通工具制造商的典型规范。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复合板的在600 nm至700 nm光谱范围内的透射与在440 nm至700 nm光谱范围内的透射的比例大于0.85,特别优选地大于0.9。所提到的值是积分值、也就是说相应的波长范围的平均值,所述平均值不利用视觉灵敏度曲线和光类型来计算(verrechnen)。前述的比例在下面被称为透射比。透射比利用“从外部”(即当沿内板的方向照射外板的外侧表面时)穿过复合板的光被测量,其中光以相对于外板的外侧表面的外侧表面法线为0°的辐射角对准所述外板。前述的透射比尤其是出现在传感器区域中并且优选地在传感器区域的几何中心中被测量。尤其是当传感器是摄像机时,由交通工具制造商要求高透射比。通过高透射比保证传感器的良好功能能力。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p偏振光的透射与s偏振光的透射的比例至少为1.20、优选地至少至少为1.50、完全优选地至少为1.60并且尤其是1.70。在本发明的意义上,该比例被称为偏振比。偏振比利用光类型A的辐射源利用“从外部”(即当沿内板的方向照射外板的外侧表面时)穿过复合板的光来确定,其中光以相对于外板的外侧表面的外侧表面法线为70°的辐射角对准所述外板。偏振比尤其是涉及380 nm至780 nm的整个可见光谱范围。前述的偏振比尤其是出现在传感器区域中并且优选地在传感器区域的几何中心中被测量。通过高偏振比可以减少对传感器的干扰性影响,例如由在潮湿的车道处反射的光引起所述干扰性影响,因为这种反射主要是s偏振的。由此确保传感器的良好功能能力并且满足交通工具制造商的典型规范。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导电覆层的表面电阻为2Ω/平方至10Ω/平方、优选地3Ω/平方至5Ω/平方。由此,尤其是结合交通工具的典型车载电压,可以在传感器区域中实现良好的加热功率,使得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清除传感器区域的冰或冷凝湿气,以便保证传感器的功能能力。
配备有反射覆层的复合板优选地在400 nm至680 nm的光谱范围内具有至少10%、特别优选地至少15%、完全特别优选地至少20%的相对于p偏振辐射的平均反射比。因此产生足够强度大的投影图像。在此情况下,反射比以相对于内部空间侧表面法线为65°的入射角被测量,这大致对应于通过常见的投影仪进行的照射。400 nm至680 nm的光谱范围被用于表征反射特性,因为观察者的视觉印象首要通过该光谱范围来创造。此外,所述光谱范围涵盖与HUD表示相关的波长(RGB:473 nm、550 nm、630 nm)。在比较简单的层结构的情况下高反射比是本发明的大的优点。如果在400 nm至680 nm的整个光谱范围内反射比至少为10%、优选地至少为15%、完全优选地至少为20%,则获得特别好的结果,使得在所说明的光谱范围中的反射比在任何位置均不处于所说明的值以下。
反射比描述总共入射的辐射的被反射的分量。所述反射比以%为单位来说明(关于100%入射的辐射)或作为0至1的无单位数(归一化到入射的辐射)来说明。以根据波长绘制的方式,所述反射比构成反射光谱。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关于相对于p偏振辐射的反射比的论述涉及以相对于内部空间侧表面法线为65°的入射角测量的反射比。关于反射比或关于反射光谱的说明涉及利用在所考虑的光谱范围内以100%的归一化辐射强度均匀地发射的光源进行的反射测量。
为了实现投影仪图像的尽可能颜色中性的表示,反射光谱应该尽可能平滑并且不证实任何明显的局部最小值和最大值。在400 nm至680 nm的光谱范围内,最大出现的反射比与反射比的平均值之间的差以及最小出现的反射比与反射比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在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应该至多为3%、特别优选地至多为2%。在这里,也可以再次使用以相对于内部空间侧表面法线为65°的入射角测量的相对于p偏振辐射的反射比。所给出的差应该被理解为反射比的绝对偏差(以%为单位说明),而不被理解为相对于平均值的百分比偏差。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反射覆层由于其导电层可以毫无问题地实现反射光谱的所说明的平滑性。
可替代地,可以使用400 nm至680 nm的光谱范围内的标准偏差作为反射光谱的平滑性的量度。所述标准偏差优选地为小于1%、特别优选地小于0.9%、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0.8%。
关于在不同的辐射角、透射比、偏振比、表面电阻和相对于p偏振辐射的反射特性下的光透射的前面提到的特征可以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导电覆层毫无问题地被实现,这是其大的优点。
传感器区域是复合板的透明区域,所述透明区域适用于并且被设置用于透射从外部穿过复合板的电磁辐射,所述电磁辐射可以通过布置或要布置在内部空间侧的传感器来探测。为此,传感器优选地紧固或者可以被固定在内板的内部空间侧表面处。传感器典型地布置在塑料外壳中,所述塑料外壳粘贴或可以被粘贴在内板的内部空间侧表面处。
在此情况下使用的传感器尤其是红外(IR)传感器、用于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光的传感器、紫外线(UV)传感器、摄像机、雷达或激光雷达系统。多个不同的传感器也可以被分配给该传感器区域。可以为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或者甚至为自动驾驶设置一个或多个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汇流导体布置在传感器区域的两侧用于加热传感器区域。在此,至少一个汇流导体布置在传感器区域的每一侧上,使得传感器区域位于汇流导体之间。汇流导体与导电覆层连接,使得在所述汇流导体之间形成用于加热电流的电流路径。电流路径在传感器区域上伸展,即(部分地)布置在传感器区域内。汇流导体被设置用于连接到外部电源,其中将所述汇流导体与电源的相反的极连接,使得将电压施加到汇流导体上,并且由此加热电流沿着电流路径流过覆层并且在传感器区域中对所述覆层加热。汇流导体优选地布置在传感器区域的侧面——因此,至少一个第一汇流导体布置在传感器区域和复合板的一个侧边之间,并且至少一个第二汇流导体布置在传感器区域和复合板的另一侧边之间。汇流导体于是基本上垂直地延伸,即在复合板的上边和下边之间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加热电流基本上水平地流动,即在复合板的侧边之间的方向上流动。这对于电接触汇流导体是特别有利的,所述电接触然后可以在上边(或下边)附近进行。
为了将汇流导体电连接到电源上,汇流导体优选地与扁平导体(薄膜导体)连接,所述扁平导体从各自汇流导体开始延伸超出复合板的最近的边(尤其是上边)。然后可以将这些扁平导体与电缆连接,以便建立到电源上的连接。薄膜导体包括金属薄膜(例如铜薄膜)形式的导电芯并且典型地具有绝缘包皮。薄膜导体可以优选地被焊接到汇流导体上。如果复合板是交通工具板,则电源尤其是交通工具的车载电压。常用的车载电压为12 V至14V,其中最近也使用(versendet)更高的电压,例如12 V至50 V。已经表明,根据本发明的覆层利用这样的电压实现足够的加热效应,以便加热传感器区域。但是由于仅一个银层,加热效应通常不足以以有意义的方式加热整个复合板。因此,电流路径优选地选择性地被分配给传感器区域,而复合板的大部分不通过导电覆层被加热。尤其是中央透视区域、在交通工具挡风板的情况下尤其是根据ECE-R43的视界B或I优选地不通过导电覆层被加热。
传感器区域典型地具有10 cm2至50 cm2的面积。复合板或覆层(加热区域)的位于汇流导体之间的可加热区域典型地除了实际的传感器区域之外还包围与之邻接的区域。加热区域优选地具有20 cm²至100 cm²的面积。
两个汇流导体被构造为条带状的并且优选地具有彼此5 cm至100 cm、特别优选地10 cm至90 cm的距离。如果汇流导体彼此平行地布置,则该距离可以是恒定的——加热区域于是基本上是矩形的。如果汇流导体彼此以有限的角度布置,则该距离也可以是可变的——加热区域于是基本上是梯形的。也可以实现加热区域的更复杂的形状。汇流导体可以总体地被构造为线性的,或者可以包括彼此以有限的角度布置的多个线性区域,或者也可以是弯曲的。
汇流导体的宽度(沿着电流路径的扩张)优选地为2 mm至30 mm、特别优选地为4mm至20 mm并且尤其是10 mm至20 mm。从而在汇流导体的电阻方面获得良好的结果。汇流导体的长度(垂直于电流路径的扩张)取决于传感器区域或加热区域的大小,并且例如为5 cm至40 cm、尤其是10 cm至30 cm。
本身透明的传感器区域典型地由不透明区域包围。汇流导体优选地布置在该不透明区域中,以便在一定程度上隐藏所述汇流导体。不透明区域可以通过遮盖印刷物实现,所述遮盖印刷物由压印的和煅烧的搪瓷构成,尤其是在外板和/或内板的内部空间侧表面上实现。可替代地,中间层可以被构造为不透明的,例如通过使用不透明薄膜区段,或者可以将不透明元件放入中间层中。
汇流导体可以被压印到配备有覆层的基底表面(尤其是配备有覆层的外板的内部空间侧表面或内板的外侧表面)上,要么压印在覆层上方要么压印在覆层下方。在此,使用导电印刷膏,尤其是含有银颗粒和玻璃料的导电印刷膏,所述导电印刷膏典型地以丝网印刷方法被压印并且被煅烧。在此,汇流导体的层厚优选地为5μm至40μm、特别优选地为8μm至20μm、完全特别优选地为8μm至12μm。具有这些厚度的压印的汇流导体在技术上可以简单地被实现,并且具有有利的载流能力。汇流导体的比电阻优选地为0.8μOhm·cm至7.0μOhm·cm并且特别优选地为1.0μOhm·cm至2.5μOhm·cm。
可替代地,汇流导体可以被构造为导电薄膜的条带,尤其是金属薄膜、例如铜薄膜,所述导电薄膜可以可选地镀锡。汇流导体被放置到覆层上,并且可选择与所述覆层焊接或粘接。薄膜的厚度优选地为10μm至500μm、特别优选地为30μm至300μm。如果覆层布置在中间层内的载体薄膜上,则该解决方案尤其是有利的。
汇流导体可以简单地与导电覆层的包含传感器区域的区域连接,由此在所述汇流导体之间形成加热区域,其中加热区域中的覆层不与周围覆层分开。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加热区域与汇流导体一起通过线状未经涂覆的区域(绝缘线)与周围覆层电隔离和/或在材料上分开。优选地借助于激光辅助去覆层方法将绝缘线引入到覆层中。绝缘线可以形成封闭的形状,例如矩形或梯形,并且完全给加热区域加上边。在此,汇流导体优选地完全布置在由绝缘线界定的区域内。可替代地,绝缘线的开端和终端可以延伸直至覆层的边缘,由此分离与前述的边缘邻接的加热区域。分离的区域优选地完全包含汇流导体和传感器区域。这具有以下优点:汇流导体可以延伸直至覆层的边缘(或甚至延伸直至复合板的边缘),在那里所述汇流导体可以特别有利地被电接触。绝缘线典型地具有与覆层的边缘毗邻的两个端部部分(Endanschnitte),所述端部部分基本上平行于汇流导体伸展并且具有在所述端部部分之间延伸的中间区段。可以通过另一绝缘线将位于汇流导体之间以及位于传感器区域和覆层的边缘之间的区域与加热区域分离,以便有利地缩小所述加热区域(diesen)。该第二绝缘线优选地也具有与覆层的边缘毗邻的两个端部部分,所述端部部分基本上平行于汇流导体伸展,以及具有在所述端部部分之间延伸的中间区段。
也可能的是,在加热区域内布置有至少一个绝缘线,所述绝缘线尤其是基本上平行于电流路径从一个汇流导体伸展到相对的汇流导体。由此可以有针对性地传导加热电流,这尤其是在汇流导体不相互平行布置时是有利的。
根据本发明的导电覆层(反射覆层)具有恰好一个基于银的导电层。下介电层或层序列布置在导电层下方。上介电层或层序列同样布置在导电层上方。上介电层或层序列和下介电层或层序列分别具有至少为1.9的折射率。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折射率原则上关于550 nm的波长得以说明。光学厚度是几何厚度和折射率(在550 nm情况下)的乘积。层序列的光学厚度计算为单层的光学厚度的总和。
如果第一层布置在第二层上方,则这在本发明的意义上意味着,第一层布置得比第二层更远离基底,在所述基底上施加覆层。如果第一层布置在第二层下方,则这在本发明的意义上意味着第二层布置得比第一层更远离基底。下介电层(序列)因此布置在导电层和基底表面之间。上介电层(序列)布置在导电层的背离基底表面的侧上,使得导电层和位于其下方的下介电层(序列)布置在基底表面和上介电层(序列)之间。基底表面是外板的内部空间侧表面、内板的外侧表面或中间层的薄膜的表面。
如果在材料的基础上构造层,则该层大多数由该材料组成,尤其是除了可能的杂质或掺杂物之外基本上由该材料组成。
根据本发明,上介电层或层序列的光学厚度与下介电层或层序列的光学厚度的比例至少为1.7。令人惊讶地已经表明,光学厚度的这种不对称性导致相对于p偏振辐射的明显更平滑的反射光谱,使得在整个相关光谱范围(400 nm至680 nm)上存在相对恒定的反射比。由此保证HUD投影的颜色中性表示和板的颜色中性总印象。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光学厚度的比例在高透射比、高偏振比和在高辐射角下、尤其是在73.5°的辐射角下的高光透射方面是有利的。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厚度的比例计算为上介电层或层序列的光学厚度(被除数)除以下介电层或层序列的光学厚度(除数)的商。如果在导电层下方和/或上方存在多于一个介电层,则存在上介电层序列或下介电层序列,所述上介电层序列或下介电层序列包括在导电层上方或下方的所有介电层。因此,在计算上介电层序列和下介电层序列的光学厚度时,可以使用所有介电层。
在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上介电层或层序列的光学厚度与下介电层或层序列的光学厚度的比例为至少1.8、特别优选地至少1.9。由此获得特别良好的结果。
反射覆层是薄层堆叠、即薄单层的层序列。该薄层堆叠包含恰好一个基于银的导电层。基于银的导电层赋予反射覆层基本的反射特性以及此外IR反射效应和电导率。基于银的导电层也可以简化地被称为银层。反射覆层包含恰好一个银层、即不超过一个银层,并且在反射覆层上方或下方也不布置其他银层。本发明的一个特别的优点是可以利用银层实现期望的反射特性,而不会如在使用多个导电层时情况那样过强烈地降低透射。但是,可以存在其他金属层,所述其他金属层不显著贡献于反射覆层的电导率,而是履行其他目的。这尤其是适用于具有几何厚度小于1 nm的金属阻挡层,所述金属阻挡层优选地布置在银层和介电层序列之间。
导电层基于银构造。导电层优选地包含至少90重量%(Gew.%)的银、特别优选地至少99重量%的银、完全特别优选地至少99.9重量%的银。银层可以具有掺杂物,例如钯(Paladium)、金、铜或铝。银层的几何层厚优选地为至多15 nm、特别优选地至多14 nm、完全特别优选地至多12 nm。由此可以获得在IR范围中的有利的反射性,而不过强烈地降低透射。银层的几何层厚度优选地为至少5 nm、特别优选地至少8 nm。较薄的银层可以导致层结构的去湿(Entnetzung)。银层的几何层厚特别优选地为8 nm至14 nm。已经表明,尤其是因为在高辐射角(尤其是73.5°)下实现更高的透射,所以较薄的银层对于传感器的功能能力是有利的。银层的几何层厚因此完全特别优选地为10 nm至12 nm或甚至仅10 nm至11 nm。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反射覆层不包括其折射率小于1.9的介电层。反射覆层的所有介电层因此具有至少1.9的折射率。本发明的一个特别的优点是可以单独地利用相对高折射介电层来实现期望的反射特性。因为对具有小于1.9的折射率的低折射层尤其是考虑在磁场辅助阴极沉积时具有低沉积速率的氧化硅层,所以根据本发明的反射覆层从而可以快速且成本低地被制造。
反射覆层在银层上方和下方彼此独立地分别包含具有至少1.9的折射率的介电层或介电层序列。介电层可以例如基于氮化硅、氧化锌、氧化锡锌、硅金属混合氮化物、例如氮化硅锆、氧化锆、氧化铌、氧化铪、氧化钽、氧化钨或碳化硅构造。所提到的氧化物和氮化物可以化学计量地、亚化学计量地或过化学计量地沉积。所述氧化物或氮化物可以具有掺杂物,例如铝、锆、钛或硼。通过掺杂物可以给本身介电材料配备一定的电导率。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所述介电材料就其功能而言识别为介电层,如在薄层领域中常见的那样。介电层的材料优选地具有小于10-4S/m的电导率(比电阻的倒数)。导电层的材料优选地具有大于104S/m的电导率。
上介电层或层序列的光学厚度优选地为100 nm至200 nm、特别优选地130 nm至170 nm。下介电层或层序列的光学厚度优选地为50 nm至100 nm、特别优选地60 nm至90nm。由此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在银层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布置有介电层,所述介电层可以被称为抗反射层并且优选地基于氧化物(例如氧化锡)和/或氮化物(例如氮化硅),特别优选地基于氮化硅。氮化硅由于其光学特性、其简单可用性以及其高机械和化学稳定性而得到证明。硅优选地掺杂有例如铝或硼。在介电层序列的情况下,基于氮化硅的层优选地是上层序列的最上层或下层序列的最下层。上抗反射层的几何厚度优选地为50 nm至100nm、特别优选地55 nm至80 nm、尤其是60 nm至70 nm。下抗反射层的几何厚度优选地为10nm至50 nm、特别优选地15 nm至40 nm、尤其是20 nm至35 nm。
除了抗反射层之外,可以可选地存在具有至少1.9的折射率的其他介电层。因此,上层序列和下层序列可以相互独立地包含适配层,所述适配层改善银层的反射性。适配层优选地基于氧化锌、特别优选地氧化锌ZnO1-δ(其中0≤δ≤0.01)构造。适配层进一步优选地包含掺杂物。适配层可以包含例如掺杂铝的氧化锌(ZnO:Al)。氧化锌优选地关于氧以亚化学计量的方式沉积,以便避免过剩的氧与含银层反应。适配层优选地布置在银层和抗反射层之间。适配层的几何厚度优选地为5 nm至30 nm、特别优选地为8 nm至12 nm。
也可以存在折射率增加层,所述折射率增加层具有比抗反射层更高的折射率,同样彼此独立地在上层序列和下层序列中存在。由此,可以进一步改善和微调光学特性,尤其是反射特性。折射率增加层优选地包含硅金属混合氮化物、例如硅锆混合氮化物、硅铝混合氮化物、硅钛混合氮化物或硅铪混合氮化物,特别优选地硅锆混合氮化物。在此,锆的分量优选地为15和45重量%之间、特别优选地15和30重量%之间。例如,WO3、Nb2O5、Bi2O3、TiO2、Zr3N4和/或AlN被考虑作为替代材料。折射率增加层优选地布置在抗反射层和银成层之间或布置在适配层(只要存在)和抗反射层之间。折射率增加层的几何厚度优选地为5 nm至30nm、特别优选地为5 nm至15 nm。
在本发明的一种设计方案中,恰好一个具有至少1.9的折射率、优选地基于氮化硅的下介电层(抗反射层)布置在导电层下方。同样,在导电层上方布置恰好一个具有至少1.9的折射率、优选地基于氮化硅的上介电层(抗反射层)。从基底开始得出层序列:下抗反射层-银层-上抗反射层。反射覆层优选地不包含其他介电层。上抗反射层的几何厚度优选地为50 nm至100 nm、特别优选地55 nm至80 nm、尤其是60 nm至70 nm。下抗反射层的几何厚度优选地为10 nm至50 nm、特别优选地15 nm至40 nm、尤其是20 nm至35 nm。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第一下介电层(抗反射层)和第二下介电层(适配层)布置在导电层下方。第一上介电层(抗反射覆层)和第二上介电层(适配层)同样布置在导电层上方。抗反射和适配层具有至少1.9的折射率。抗反射层优选地基于氮化硅构造,适配层基于氧化锌构造。适配层优选地布置在各自抗反射层和银层之间:从基底开始得出层序列:下抗反射层-下适配层-银层-上适配层-上抗反射层。反射覆层优选地不包含其他介电层。上抗反射层的几何厚度优选地为50 nm至100 nm、特别优选地为55 nm至80 nm、尤其是60nm至70 nm。下抗反射层的几何厚度优选地为10 nm至50 nm、特别优选地15 nm至40 nm、尤其是20 nm至35 nm。适配层的几何厚度优选地为5 nm至30 nm、特别优选地8 nm至12 nm。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第一下介电层(抗反射层)、第二下介电层(适配层)和第三下介电层(折射率增加层)布置在导电层下方。第一上介电层(抗反射层)、第二上介电层(适配层)和第三上介电层(折射率增加层)同样布置在导电层上方。抗反射和适配层以及折射率增加层具有至少1.9的折射率。折射率增加层具有比抗反射层更高的折射率,优选地至少为2.1。抗反射层优选地基于氮化硅构造,适配层基于氧化锌构造,折射率增加层基于硅金属混合氮化物、例如硅锆混合氮化物或硅铪混合氮化物构造。适配层优选地具有距银层的最小距离,而折射率增加层布置在适配层和抗反射层之间。从基底开始得出层序列:下抗反射层-下折射率增加层-下适配层-银层-上适配层-上折射率增加层-上抗反射层。反射覆层优选地不包含其他介电层。上抗反射层的几何厚度优选地为50 nm至100 nm、特别优选地55 nm至80 nm、尤其是60 nm至70 nm。下抗反射层的几何厚度优选地为10 nm至50 nm、特别优选地15 nm至40 nm、尤其是20 nm至35 nm。适配层的几何厚度优选地为5 nm至30nm、特别优选地8 nm至12 nm。折射率增加层的几何厚度优选地为5 nm至30 nm、特别优选地5 nm至15 nm。
由于上介电层序列和下介电层序列可以彼此独立地被构造,前面描述的设计方案的组合也是可能的,其中上介电层/层序列根据一种设计方案构造,而下介电层/层序列根据另一设计方案构造。得出以下优选的层序列(分别从基底、即反射覆层沉积到其上的那个表面开始):
-下抗反射层-银层-上抗反射层
-下抗反射层-银层-上适配层-上抗反射层
-下抗反射层-银层-上适配层-上折射率增加层-上抗反射层
-下抗反射层-下适配层-银层-上抗反射层
-下抗反射层-下适配层-银层-上适配层-上抗反射层
-下抗反射层-下适配层-银层-上适配层-上折射率增加层-上抗反射层
-下抗反射层-下折射率增加层-下适配层-银层-上抗反射层
-下抗反射层-下折射率增加层-下适配层-银层-上适配层-上抗反射层
-下抗反射层-下折射率增加层-下适配层-银层-上适配层-上折射率增加层-上抗反射层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反射覆层包括至少一个金属阻挡层。阻挡层可以布置在银层下方和/或上方并且优选地与银层直接接触。阻挡层于是位于银层和介电层/层序列之间。尤其是在如典型地在弯曲工艺范围中发生的经涂覆的板的热处理时,阻挡层用于银层的抗氧化。阻挡层优选地具有小于1 nm、例如0.1 nm至0.5 nm的几何厚度。阻挡层优选地基于钛或镍铬合金构造。直接在银层上方的阻挡层是特别有效的,因此在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反射覆层在银层上方具有阻挡层而在银层下方不具有阻挡层。于是,银层与下介电层(序列)直接接触并且经由阻挡层与上介电层(序列)间接接触。
阻挡层仅微不足道地改变反射覆层的光学特性,并且优选地在上面描述的所有设计方案情况下存在。阻挡层特别优选地直接布置在银层上方,即布置在银层和上介电层(序列)之间,在此处所述阻挡层是特别有效的。附加的阻挡层分别可选地可以直接布置在银层下方,即布置在银层和下介电层(序列)之间。
由于投影仪辐射的反射基本上在反射覆层处进行而不在外部板表面处进行,因此不必要彼此以一角度布置外部板表面来避免虚影。复合板的外部表面因此优选地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布置。为此,与内板和外板一样,热塑性中间层优选地不构造为楔状的,而是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厚度,尤其是在复合板的上边和下边之间的垂直伸展中也如此。而楔状中间层在复合板的下边和上边之间的垂直伸展中将会具有可变的、尤其是增加的厚度。中间层典型地由至少一个热塑性薄膜构造。由于标准薄膜比楔形薄膜明显成本更低,因此复合板的制造变得更有益。
外板和内板优选地由玻璃制成,尤其是由钠钙玻璃制成,这对于窗板来说是常见的。但是,原则上,板也可以由其他玻璃类型(例如硼硅玻璃、石英玻璃、铝硅玻璃)或透明塑料(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制成。外板和内板的厚度可以宽泛地变化。优选地使用具有在0.8 mm至5 mm、优选地1.4 mm至2.5 mm范围内的厚度的板、例如具有标准厚度1.6 mm或2.1 mm的板。
外板、内板和热塑性中间层可以是清澈的和无色的,但也可以是着色或染色的。外板和内板可以彼此独立地是不预加应力的、部分预加应力的或预加应力的。如果板中的至少一个板应该具有预应力,则这可以是热或化学预应力。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外板和内板由清澈的玻璃(透明玻璃)制成,而不是着色的或染色的。由此实现高光透射,这特别有利地对传感器的功能能力产生影响。在本发明的意义上,透明玻璃被理解为在厚度为4 mm时具有至少85%、优选地至少90%的总透射(光透射)的玻璃。在此,中间层也优选地是清澈的,即不着色或染色的。
挡风板优选地在空间的一个或多个方向上弯曲,如对于机动车板常见的那样,其中典型的曲率半径处于大约10 cm至大约40 m的范围中。但是,例如当挡风板被设置用作用于公共汽车、列车或拖拉机的板时,挡风板也可以是平的。
热塑性中间层包含至少一种热塑性聚合物,优选地乙烯醋酸乙烯酯(EVA)、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或聚氨酯(PU)或其混合物或共聚物或衍生物,特别优选地PVB。中间层典型地由热塑性薄膜构造。除了构造薄膜所基于的聚合物之外,该薄膜可以具有其他通常组分,尤其是增塑剂、UV阻断剂、IR阻断剂或稳定剂。中间层的厚度优选地为0.2 mm至2 mm、特别优选地为0.3 mm至1 mm。
复合板优选地除了反射覆层之外不具有其他薄层覆层,尤其是不具有降低在反射覆层处反射的投影仪辐射的强度的这样的覆层。
复合板可以通过本身已知的方法制造。经由中间层相互层压外板和内板,例如通过压蒸方法、真空袋方法、真空环方法、压延方法、真空层压机或其组合。在此,外板和内板的连接通常在热、真空和/或压力的作用下进行。
反射覆层优选地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VD)、特别优选地通过阴极溅射(“溅射”)、完全特别优选地通过磁场辅助阴极溅射(“磁控溅射”)被施加到板表面上。覆层优选地在层压之前被施加。原则上也可以在布置在中间层中的载体薄膜上提供反射覆层,而不是将所述反射覆层施加到板表面上。
如果复合板应该是弯曲的,则外板和内板优选地在层压之前和优选地在可能的涂覆工艺之后经受弯曲工艺。外板和内板优选地共同地(即同时地并且通过相同的工具)一致地被弯曲,因为由此板的形状最优地彼此协调以用于稍后进行的层压。例如,用于玻璃弯曲工艺的典型温度为500°C至700°C。这种热处理还提高透明度并且减小反射覆层的表面电阻。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用于平视显示器(HUD)的投影装置。根据本发明的投影装置至少包括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板,
-紧固在内板的内部空间侧表面处、分配给传感器区域、也就是说对准传感器区域的传感器,以及
-投影仪(HUD投影仪),所述投影仪对准HUD区域并且其辐射主要是p偏振的。
如在HUD情况下常见的那样,投影仪照射复合板的区域(HUD区域),在此处辐射在观察者(驾驶员)的方向上被反射,由此产生虚拟图像,观察者从其来看在复合板后面感知所述虚拟图像。投影仪的射束方向典型地可以通过镜被改变,尤其是垂直地被改变,以便使投影适配于观察者的身高。在给定的镜位置情况下观察者的眼睛必须处于的区域被称为眼动范围窗。该眼动范围窗可以通过调整镜垂直地被移位,其中由此可达的整个区域(也就是说所有可能的眼动范围窗的叠加)被称为眼动范围。位于眼动范围内的观察者可以感知虚拟图像。当然,这指的是观察者的眼睛必须处于眼动范围内,而不是例如整个身体处于眼动范围内。
在这里使用的来自HUD领域的专业术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通常是已知的。对于详尽的描绘应该参照慕尼黑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研究所的Alexander Neumann的论文“Simulationsbasierte Messtechnik zur Prüfung von Head-Up Displays”(慕尼黑: 慕尼黑工业大学大学图书馆,2012),尤其是参照章节2“Das Head-Up Display(平视显示器)”。
投影仪对准复合板的HUD区域。所述投影仪利用电磁光谱的可见范围内、尤其是在450 nm至650 nm的光谱范围内、例如具有波长473 nm、550 nm和630 nm(RGB)的辐射照射HUD区域以产生HUD投影。
对准复合板的投影仪辐射主要在反射覆层(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导电覆层)处被反射,因此在反射覆层处发生具有强度最强的反射。也就是说,在反射覆层处反射的投影仪辐射的强度高于在每个其他界面处反射的辐射的强度,尤其是高于在内板的内部空间侧表面和外板的外侧表面处反射的投影仪辐射的强度。
投影仪布置在复合板的内部空间侧,并且经由内板的内部空间侧表面照射复合板。根据本发明,投影仪的辐射主要是p偏振的,即具有大于50%的p偏振辐射分量。投影仪的总辐射中的p偏振辐射的分量越高,期望的投影图像就强度越强,并且复合板的表面处不期望的反射就强度越弱。投影仪的p偏振辐射分量优选地为至少70%、特别优选地至少80%并且尤其是至少90%。在一种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投影仪的辐射基本上是纯p偏振的——因此p偏振辐射分量为100%或者仅微不足道地与100%不同。在此,偏振方向的说明涉及辐射在复合板上的入射平面。用p偏振辐射表示其电场在入射平面内振荡的辐射。用s偏振辐射表示其电场垂直于入射平面振荡的辐射。入射平面由入射矢量和复合板在被照射的区域的几何中心中的表面法线撑开。
偏振、即尤其是p和s偏振辐射的分量在HUD区域的点处被确定,优选地在HUD区域的几何中心中被确定。如果复合板是弯曲的,这尤其是在交通工具板情况下通常是这种情况,则这对投影仪辐射的入射平面产生影响。因此,在其余区域中可能出现轻微与之偏离的偏振分量,这出于物理原因是不可避免的。
投影仪的辐射优选地以45°至70°、尤其是60°至70°的入射角射到复合板上。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入射角偏离布儒斯特角至多10°。于是,p偏振辐射在复合板的表面处仅微不足道地被反射,使得不产生虚影。入射角是在投影仪辐射的入射矢量与HUD区域的几何中心中的内部空间侧表面法线(即到复合板的内部空间侧外部表面上的表面法线)之间的角度。用于在对于窗板通常常见的钠钙玻璃的情况下空气玻璃过渡的布儒斯特角为56.5°。理想地,入射角应该尽可能接近该布儒斯特角。但是,也可以使用例如65°的入射角,所述入射角对于HUD投影装置是常见的,可以在交通工具中毫无问题地实现并且仅在小的程度上偏离布儒斯特角,使得p偏振辐射的反射仅微不足道地增加。
本发明此外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投影装置作为作交通工具、优选地机动车、尤其是载客汽车或载重汽车中的HUD的用途。在此,复合板优选地是交通工具的挡风板。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附图是示意图并且不是按正确比例的。附图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复合板的俯视图,
图2示出通过图1的复合板的横截面,
图3示出通过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投影装置的一部分的图1的复合板的第一横截面,
图4示出通过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投影装置的一部分的图1的复合板的第二横截面,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投影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示出通过内板上的根据本发明的反射覆层的一种设计方案的横截面,
图7示出根据示例1和2以及比较示例1复合板相对于p偏振辐射的反射光谱,
图8示出根据示例3和比较示例2复合板相对于p偏振辐射的反射光谱,和
图9示出根据示例4和5以及比较示例3和4复合板相对于p偏振辐射的反射光谱,
图10示出根据示例6和比较示例5复合板相对于p偏振辐射的反射光谱,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复合板的四种设计方案的可加热传感器区域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复合板10的细节。复合板10是载客汽车的挡风板。复合板10由外板1和内板2构建,所述外板和内板经由热塑性中间层3相互连接。所述复合板的下边U向下在载客汽车的发动机方向上布置,所述复合板的上边O向上在顶部的方向上布置。两个侧边S1、S2在上边O和下边U之间伸展。
外板1在安装位置朝向外部环境,内板2朝向交通工具内部空间。外板1具有在安装位置朝向外部环境的外侧表面I和在安装位置朝向内部空间的内部空间侧表面II。同样,内板2具有在安装位置朝向外部环境的外侧表面III和在安装位置朝向内部空间的内部空间侧表面IV。外板1和内板2例如由清澈钠钙玻璃组成。外板1例如具有厚度为2.1 mm,内板2具有厚度为1.6 mm或2.1 mm。中间层3例如由具有厚度为0.76 mm的PVB薄膜构造。除了技术领域常见的可能表面粗糙度之外,PVB薄膜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厚度,——所述PVB薄膜不被构造为所谓的楔形薄膜。
复合板10具有HUD区域B,所述HUD区域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复合板10的中央视野(根据ECE-R43的视界B)中。HUD区域B被设置用于被HUD投影仪照射,以便产生HUD图像,所述HUD图像由观察者(交通工具驾驶员)在复合板10的背离所述观察者的侧上感知为虚拟图像。
复合板10此外具有传感器区域B。传感器区域B布置在中央视野(根据ECE-R43的视界B)之外,即布置在该中央视野和上边O之间。复合板10被设置用于被装备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相对于传感器区域S布置在内部空间侧并且被分配给所述传感器区域,使得穿过传感器区域S的电磁辐射可以通过传感器被探测。
内板2的外侧表面III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导电覆层20。导电覆层20一方面用作用于HUD投影仪的辐射的反射面,所述辐射是p偏振的,以便避免在背离中间层的外部表面I、IV处的反射。因此,导电覆层20也可以被称为反射覆层。导电覆层20与用于载客汽车的典型传感器兼容,使得所述导电覆层不必在传感器区域S中被移除,而是同样遮蔽所述传感器区域。另一方面,所述导电覆层在那里被设置用于加热传感器区域S。为此,导电覆层20在传感器区域S的两侧与两个汇流导体7.1、7.2导电连接。汇流导体7.1、7.2布置在传感器区域S的侧面,其中第一汇流导体7.1布置在传感器区域S和复合板10的第一侧边S1之间,并且第二汇流导体7.2布置在传感器区域S和第二侧边S2之间。汇流导体7.1、7.2例如以丝网印刷物的形式构造,所述丝网印刷物包含玻璃料和银颗粒并且被压印到导电覆层20上。可替代地,金属薄膜、例如镀锡铜薄膜可以被用作汇流导体7.1、7.2,所述金属薄膜被放置到导电覆层20上并且可选地与所述导电覆层焊接。汇流导体7.1、7.2被设置用于与电源(尤其是载客汽车的车载电压)连接,使得构成用于加热电流的电流路径,所述电流路径在汇流导体7.1、7.2之间在传感器区域S上伸展。每个汇流导体7.1、7.2为此与未示出的扁平导体接触,所述扁平导体延伸超出复合板10的上边O并且可以被连接到电缆上用于与电源连接。
图3和图4分别示出通过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投影装置的一部分的图1和2的复合板10的横截面。在此,图3的横截面通过HUD区域B伸展,图4的横截面通过传感器区域S伸展。为简单起见,未示出导电覆层20。
投影装置包括复合板10和HUD投影仪4,所述HUD投影仪对准复合板10的HUD区域B(图3)。在那里,通过导电覆层20反射HUD投影仪4的辐射,使得产生HUD图像,当观察者5(交通工具驾驶员)的眼睛位于所谓的眼动范围(Eyebox)E内时,所述HUD图像由所述观察者在复合板10的背离所述观察者的侧上感知为虚拟图像。HUD投影仪4的辐射是p偏振的,尤其是基本上是纯p偏振的。由于HUD投影仪4以接近布儒斯特角的入射角照射复合板10(在示意性附图中未切合实际地示出),因此投影仪4的辐射仅在复合板10的外部表面I、IV处微不足道地被反射。而根据本发明的反射覆层20鉴于p偏振辐射的反射被优化。所述反射覆层用作用于HUD投影仪4的辐射的反射面来产生HUD投影。
在相对于传感器区域S的内部空间侧布置有传感器6,所述传感器可以探测从外部穿过传感器区域S的电磁辐射(例如光、IR辐射或雷达辐射)(图4)。传感器6例如布置在未示出的外壳中,所述外壳安置(例如粘贴)在内板2的内部空间侧表面IV处。传感器6基本上水平地(相对于行驶方向)向前穿过复合板10地定向。
图5阐明在根据本发明的投影装置中出现的一些角度。复合板10是以安装角αE安装在交通工具中的挡风板。安装角αE相对于垂直线被测量,并且示例性地为65°。入射角αS与安装角αE有关,从外部水平地穿过复合板10的辐射以所述入射角射到复合板10的外侧表面I上,所述辐射然后由传感器6探测。入射角αS是外板1的外侧表面I的外侧表面法线与水平线的角度。从简单的几何考虑得出,入射角αS对应于安装角αE(至少在平坦复合板10的所示的简化情况下)。HUD投影仪4的辐射以示例性地为65°的辐射角αH射到复合板10上。辐射角(Einstrahlwikel)是投影仪辐射与内板的内部空间侧表面IV在HUD区域B的几何中心中的内部空间侧表面法线之间的角度。
与图中的简化图示相比,真正的挡风板不是平坦的,而是构造为弯曲的。由此得出所示角度的位置相关性。用于定量表征所使用的入射角αS在传感器区域S的几何中心被测量,辐射角αH在HUD区域B的几何中心被测量。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导电覆层20(反射覆层20)的一种设计方案的层顺序。反射覆层20是薄层的堆叠。反射覆层20包括基于银的导电层21。金属阻挡层24直接布置在导电层21上方。在此之上布置上介电层序列,所述上介电层序列从下向上由上适配层23b、上折射率增加层23c和上抗反射覆层23a组成。下介电层序列布置在导电层21下方,所述下介电层序列从上向下由下适配层22b、下折射率增加层22c和下抗反射覆层22a组成。
所示的层结构应该仅示例性地被配备。因此,只要在导电层21上方和下方存在至少一个介电层,则介电层序列也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层。介电层序列也不必是对称的。示例性材料和层厚可以在以下的示例中获悉。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示例1至5具有在内板2的外侧表面III上的反射覆层20的复合板10的层顺序与单层的材料和几何层厚一起在表格1中示出。介电层可以彼此独立地被掺杂,例如用硼或铝掺杂。
表格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AAA
为了比较,研究了不满足根据本发明的特征的比较示例1至4。所述比较示例的层序列在表格2中示出。
表格2
Figure 674217DEST_PATH_IMAGE004
示例和比较示例的区别之处首先在于上介电层序列的光学厚度与下介电层序列的光学厚度的比例。光学厚度分别作为由表格1和2中所示的几何厚度与折射率(SiN:2.0;SiZrN:2.2,ZnO:2.0)的乘积得出。光学厚度及其比例概括在表格3中。比例
Figure 765539DEST_PATH_IMAGE005
描述上介电层23a或层序列23a、23b、必要时23c的光学厚度与下介电层22a或层序列22a、22b、必要时22c的光学厚度的比例。
表格3
上介电层序列的光学厚度 下介电层序列的光学厚度 比例
Figure 160748DEST_PATH_IMAGE005
示例 1 140 60 2.33
示例 2 140 70 2.00
示例 3 140 70 2.00
示例4 162 82 1.98
示例5 120 70 1.71
示例6 130 72 1.8
比较示例1 100 100 1.00
比较示例2 90 90 1.00
比较示例3 102 142 0.72
比较示例4 122 122 1.00
图7、图8和图9示出如图2中分别具有按照根据表格1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1至5以及按照根据表格2的比较示例1至4的层结构的复合板10的反射光谱。就在所考虑的光谱范围内辐射均匀强度的p偏振辐射的光源来说(mit),接收反射光谱,在通过内板2照射(所谓的内部空间侧反射)时以相对于内部空间侧表面法线为65°的辐射角接收。反射测量因此近似于投影装置中的情形。为了更好的一目了然,分别概括具有相似层结构的示例和比较示例。在图7中示出分别仅拥有介电抗反射覆层22a、23a的示例1和2以及比较示例1。在图8中示出分别拥有介电抗反射覆层22a、23a和适配层22b、23b的示例3和5以及比较示例2。在图9中示出分别拥有介电抗反射层22a、23a、适配层22b、23b以及折射率增加层22c、23c的示例4和比较示例3和4。
从光谱的图形表示中已经可以看出,具有上介电层或层序列和下介电层或层序列的光学厚度的根据本发明的比例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导致在400 nm至680 nm的感兴趣光谱范围内的明显更平滑的光谱。由此确保HUD投影的更加颜色中性的表示。此外,改善板的一般性颜色印象。
相对于p偏振辐射的平均反射比以及最大值和最小值与示例1至5的平均反射比的差被概括在表格4中,针对比较示例1至4的相应的值被概括在表格5中。此外,分别说明反射光谱的标准偏差。分析分别涉及400 nm至680 nm的光谱范围。
表格 4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AAA
表格 5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AAA
虽然在比较示例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相对较高的平均反射值,但是在400 nm至680 nm的相关光谱范围内的光谱经受强烈的波动,这可能导致HUD图像的不期望的颜色位移以及可能导致对观察者来说板的较差的颜色印象。与此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示例的下介电层/层序列和上介电层/层序列的光学厚度的比例引起反射光谱的明显平滑,这导致投影仪图像的更加颜色中性的再现和更加颜色中性的总印象。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6的具有在内板2的外侧表面III上的反射覆层20的复合板10的层顺序与单层的材料和几何层厚一起在表格6中示出。介电层可以彼此独立地被掺杂,例如用硼或铝掺杂。
表格6
Figure 912803DEST_PATH_IMAGE010
示例6的外板1和内板1再次是由清澈钠钙玻璃制成的。为了比较,研究了比较示例5。比较示例5不具有导电覆层20,外板1和内板2的厚度对应于示例6的厚度。与此不同地,外板1由染绿色的钠钙玻璃制成,而内板2由清澈钠钙玻璃制成。
在表格7中对在示例和比较示例的(相对于外侧表面法线)的不同辐射角下的透射值相互进行比较。透射值利用光类型A被测量,所说明的角度说明辐射角。
所有板具有在0°的辐射角下大于70%的光透射,使得所有板可以被用作挡风板。
从示例1至6的比较中此外得知,银层被构造得越薄,在大于0°的辐射角下的光透射越高。这在传感器的功能能力方面是有利的。
在0°的辐射角(光垂直地射到复合板10上)的情况下,示例6和比较示例5的透射是可比的。然而在辐射角增加时,示例6的透射明显更高。由于通过传感器6探测的辐射以典型地处于所说明的值的范围内的角度穿过复合板10,因此示例6的探测效率明显更高。
此外,偏振比被相互比较,被定义为p偏振辐射的透射TL(p-pol)与s偏振辐射的透射TL(s-pol)的比例,在这里在70°的辐射角情况下被测量。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倾向地具有比比较示例显著更高的偏振比,使得例如在潮湿的车道处的s偏振反射较少干扰性地作用于传感器6。尤其是在将示例6与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光透光(0°)的比较示例1和5进行比较时,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层结构对偏振比的有利影响。
表格7
Figure 46850DEST_PATH_IMAGE011
图10示出根据表格6的示例6和比较示例5的反射光谱。反射光谱在与图7至9的反射光谱相同的条件下被记录。由于比较示例5不具有反射覆层20,因此根据预期未出现令人满意的相对于p辐射的反射比。而利用示例6获得良好的值。反射光谱的定量分析在表格4和表格5中得以说明,示例6的光学厚度在表格3中得以说明。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复合板的可加热传感器区域S的不同设计方案。在图11a的设计方案中,汇流导体7.1、7.2与覆层20的区域连接,所述区域应该被加热并且包含传感器区域S,而前述的区域不与周围覆层隔离。如果对汇流导体7.1、7.2施加电压,则加热电流流过覆层20的位于中间的区域,使得传感器窗S被加热。
在图11b的设计方案中,覆层20的包含传感器区域S的区域通过绝缘线8与覆层20的周围区域在材料上分开,并且因此被电隔离。例如,绝缘线8被构造为包围示例性矩形形状的环绕的线。由绝缘线8界定的区域(加热区域)完全由覆层20的其他区域包围。汇流导体7.1、7.2完全布置在加热区域内。通过绝缘线8将加热电流限制在用于加热所设置的区域上,可以防止加热电流“辐射出去”。绝缘线8例如通过激光去覆层来产生。
在图11c中示出通过绝缘线8分离加热区域的另一设计方案。包含汇流导体7.1、7.2和传感器窗S的覆层20的区域与周围区域通过第一(“外部”)绝缘线8与覆层20的周围区域隔离。该第一绝缘线8的开端和终端位于覆层20的边处。该分离的示例性矩形区域与覆层20的前述边邻接,所述边在该图示中与复合板的上边O叠合,而事实上经常存在未经涂覆的边缘区域,使得绝缘线8不伸展直至上边O,而是仅伸展直至覆层20的背离该上边的边。该设计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汇流导体7.1、7.2可以延伸直至复合板的上边O或接近所述复合板的上边O,这在其电连接方面是有利的。在汇流导体之间,覆层20的与边邻接的另一区域通过第二(“内部”)绝缘线8从加热区域中被排除。该第二绝缘线8的开端和终端也处于覆层20的边处。从覆层20的边开始,两个绝缘线8分别具有两个端部区段和位于其之间的中间区段,所述端部区段平行于汇流导体7.1、7.2伸展,所述中间区段基本上平行于电流路径伸展。于是实际加热区域一方面由汇流导体7.1、7.2界定,另一方面由绝缘线8的中间区段界定。
加热区域与周围覆层20的分离在图11d中与在图11c中类似地利用两个绝缘线8实现。另一绝缘线9基本上平行于期望的电流方向伸展穿过加热区域。通过绝缘线9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电流流动。如果汇流导体7.1、7.2如在所示的情况下不相互平行伸展,使得所述汇流导体的距离和因此位于所述汇流导体之间的电阻不是恒定的,则这尤其是有利的。由于通过绝缘线9引导电流路径而可以确保整个传感器区域S尽可能均匀地被加热。也可以存在多个绝缘线9,而不是仅一个绝缘线。
附图标记列表:
(10)复合板
(1)外板
(2)内板
(3)热塑性中间层
(4)投影仪
(5)观察者/交通工具驾驶员
(6)传感器
(7.1)第一汇流导体
(7.2)第二汇流导体
(8)用于将传感器区域S中的被加热的覆层20与周围覆层20分离的绝缘线
(9)用于在传感器区域S内引导电流路径的绝缘线
(20)导电覆层/反射覆层
(21)导电层
(22a)第一下介电层/抗反射层
(22b)第二下介电层/适配层
(22c)第三下介电层/折射率增加层
(23a)第一上介电层/抗反射层
(23b)第二上介电层/适配层
(23c)第三上介电层/折射率增加层
(24)金属阻挡层
(O)复合板10的上边
(U)复合板10的下边
(S1)复合板10的第一侧边
(S2)复合板10的第二侧边
(B)复合板10的HUD区域
(E)眼动范围
(S)复合板10的传感器区域
(I)外板1的外侧表面
(II)外板1的内部空间侧表面
(III)内板2的外侧表面
(IV)内板2的内部空间侧表面
(αE)复合板10相对于垂直线的安装角
(αS)通过传感器6探测的辐射的入射角
(αH)HUD投影仪4的辐射角。

Claims (15)

1.一种具有可加热传感器区域(S)的用于平视显示器(HUD)的复合板(10),所述复合板包括
-具有外侧表面(I)和内部空间侧表面(II)的外板(1)、具有外侧表面(III)和内部空间侧表面(IV)的内板(2),其中所述外板(1)的内部空间侧表面(II)经由热塑性中间层(3)与所述内板(2)的外侧表面(III)连接,
-所述外板(1)的内部空间侧表面(II)上、所述内板(2)的外侧表面(III)上或所述中间层(3)内的导电覆层(20),
其中所述复合板(10)
-具有HUD区域(B),所述HUD区域被设置用于通过HUD投影仪(4)利用p偏振辐射进行照射,以及
-具有传感器区域(S),所述传感器区域被设置用于为对准所述内板(2)的内部空间侧表面(IV)的传感器(6)透射电磁辐射,
并且其中
-所述导电覆层(20)适用于反射所述HUD投影仪(4)的辐射,
-所述导电覆层(20)具有恰好一个基于银的导电层(21),
-下介电层(22a)或层序列(22a、22b、22c)布置在所述导电层(21)下方,所述下介电层(22a)或层序列(22a、22b、22c)的折射率至少为1.9,
-上介电层(23a)或层序列(23a、23b、23c)布置在所述导电层(21)上方,所述上介电层(23a)或层序列(23a、23b、23c)的折射率至少为1.9,
-所述上介电层(23a)或层序列(23a、23b、23c)的光学厚度与所述下介电层(22a)或层序列(22a、22b、22c)的光学厚度的比例至少为1.7,
并且其中被设置用于连接到电源上的汇流导体(7.1、7.2)分别布置在所述传感器区域(S)的两侧,并且与所述导电覆层(20)连接,使得在所述汇流导体(7.1、7.2)之间形成用于加热电流的在所述传感器区域(S)上伸展的电流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10),所述复合板在0°的辐射角下具有至少70%的光透射并且在73.5°的辐射角下具有至少50%的光透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板(10),其中在70°的辐射角下,p偏振光的透射与s偏振光的透射的比例至少为1.2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10),所述复合板在400 nm至680 nm的光谱范围内具有至少10%的相对于p偏振辐射的平均反射比,其中在最大出现的反射比和所述反射比的平均值之间的差以及在最小出现的反射比与相对于p偏振辐射的反射比的平均值之间的差至多为3%。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10),所述复合板具有上边(O)、下边(U)和在其间伸展的两个侧边(S1、S2),其中一个汇流导体(7.1)布置在所述传感器区域(S)和一个侧边(S1)之间,并且另一汇流导体(7.2)布置在所述传感器区域(S)和另一侧边(S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10),其中所述导电覆层(20)的布置在所述汇流导体(7.1、7.2)之间的所加热的区域具有20 cm2至100 cm2的面积,而所述复合板(10)的大部分不通过所述导电覆层(20)被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10),其中所述导电覆层(20)的包含所述汇流导体(7.1、7.2)和位于所述汇流导体之间的传感器区域(S)的区域通过绝缘线(8)与周围覆层(20)电隔离。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10),其中所述导电层(21)具有8 nm至14nm、优选地10 nm至12 nm、特别优选地10 nm至11 nm的几何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10),其中
-所述上介电层(23a)或层序列(23a、23b、23c)的光学厚度为100 nm至200 nm、优选地为130 nm至170 nm,并且
-所述下介电层(22a)或层序列(22a、22b、22c)的光学厚度为50 nm至100 nm、优选地为60 nm至90 n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10),其中所述上介电层(23a)或层序列(23a、23b、23c)和所述下介电层(22a)或层序列(22a、22b、22c)彼此独立地分别具有:
-基于氮化硅的抗反射层(22a、23a),
-可选地基于氧化锌的适配层(22b、23b)和
-可选地基于硅金属混合氮化物的折射率增加层(22c、23c)。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10),其中所述外板(1)和所述内板(2)由清澈钠钙玻璃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10),所述复合板是交通工具挡风板,其中所述传感器区域(S)布置在根据ECE-R43的视界B或I之外并且所述HUD区域(B)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根据ECE-R43的视界B或I内,其中所述视界B或I不通过覆层(20)被加热。
13.一种用于平视显示器(HUD)的投影装置,所述投影装置至少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10),
-紧固在所述内板(2)的内部空间侧表面(IV)处、对准所述传感器区域(S)的传感器(6)和
-HUD投影仪(4),所述HUD投影仪对准所述HUD区域(B)并且所述HUD投影仪的辐射是p偏振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6)是IR传感器、光传感器、UV传感器、摄像机、雷达系统或激光雷达系统。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投影仪(4)的辐射以60°至70°的入射角射到所述挡风板(10)上。
CN202280001094.7A 2021-04-22 2022-03-09 具有可加热传感器区域的用于平视显示器的复合板 Pending CN1155897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169769 2021-04-22
EP21169769.3 2021-04-22
PCT/EP2022/055998 WO2022223198A1 (de) 2021-04-22 2022-03-09 Verbundscheibe für ein head-up-display mit beheizbarem sensorbereic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9784A true CN115589784A (zh) 2023-01-10

Family

ID=75639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1094.7A Pending CN115589784A (zh) 2021-04-22 2022-03-09 具有可加热传感器区域的用于平视显示器的复合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327156A1 (zh)
CN (1) CN115589784A (zh)
WO (1) WO202222319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25888B4 (de) 2009-05-29 2014-04-10 Saint-Gobain Sekurit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Elektrisch großflächig beheizbarer, transparenter Gegenstand und seine Verwendung
EP2334141A1 (de) 2009-12-11 2011-06-15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Beschichtete Scheibe mit beheizbarem Kommunikationsfenster
WO2012031908A1 (de) 2010-09-09 2012-03-15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Transparente scheibe mit heizbeschichtung
DE102014220189B4 (de) 2014-10-06 2023-08-17 Continental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GmbH Head-Up-Display und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eines virtuellen Bilds mittels eines Head-Up-Displays und Verwendung von p-polarisiertem Licht in einem Head-Up-Display
CN104267499B (zh) 2014-10-14 2016-08-17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US10788667B2 (en) 2017-08-31 2020-09-29 Vitro Flat Glass Llc Heads-up display and coating therefor
CN112166092A (zh) * 2018-05-30 2021-01-01 Agc株式会社 玻璃
BR112020025613A2 (pt) * 2018-10-24 2021-03-23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montagem de projeção para um veículo compreendendo um painel lateral
US20220342217A1 (en) 2019-11-28 2022-10-27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Projection assembly for a head-up display (hud) with p-polarised radi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23198A1 (de) 2022-10-27
EP4327156A1 (de) 2024-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03873B2 (ja) p-偏光放射を用いる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HUD)のための投影設備
CN111433022B (zh) 用于利用p偏振辐射的平视显示器(HUD)的投影装置
RU2748645C1 (ru) Проекци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индикатора на лобовом стекле (илс) с областями p-поляризованного света
CN114829989A (zh) 用于平视显示器(HUD)的具有p偏振辐射的投影装置
JP6748215B2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US20220179208A1 (en) Projection assembly for a head-up display (hud) with p-polarised radiation
KR20200123455A (ko) 전기 전도성 코팅 및 반사 방지 코팅을 갖는 헤드-업(head-up) 디스플레이를 위한 복합 판유리
CN113826040A (zh) 用于平视显示器(HUD)的具有p偏振辐射的投影装置
CN111164492A (zh) 平视显示器及其涂层
CN111356949B (zh) 用于车辆的投影装置,包含侧玻璃
US20240157680A1 (en) Laminated pane, heatable in regions, for projection arrangement
US20230176374A1 (en) Projection arrangement for a head-up display (hud) with p-polarised radiation
US20230228991A1 (en) Projection arrangement for a head-up display (hud) with p-polarised radiation
CN117280253A (zh) 具有p偏振辐射的用于平视显示器的投影装置
CN114793449A (zh) 具有p偏振辐射的用于平视显示器(HUD)的投影装置
CN115119506A (zh) 具有p偏振辐射的用于平视显示器(HUD)的投影装置
CN115589784A (zh) 具有可加热传感器区域的用于平视显示器的复合板
CN114600036A (zh) 用于平视显示器的复合玻璃板
JP7493092B2 (ja) p偏光放射線を用いる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HUD)のための投影設備
CN114710955A (zh) 用于平视显示器(HUD)的具有p偏振辐射的投影装置
CN114667476A (zh) 具有p偏振辐射的用于平视显示器(HUD)的投影装置
CN116529104A (zh) 具有导电涂层和局部抗反射涂层的复合玻璃板
CN117157571A (zh) 用于具有p偏振辐射的平视显示器(HUD)的投影装置
CN114710966A (zh) 用于平视显示器(HUD)的具有p偏振辐射的投影装置
CN114599543A (zh) 用于平视显示器的投影装置和用于投影装置的基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