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88359A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88359A
CN115588359A CN202211055975.5A CN202211055975A CN115588359A CN 115588359 A CN115588359 A CN 115588359A CN 202211055975 A CN202211055975 A CN 202211055975A CN 115588359 A CN115588359 A CN 115588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display module
along
stiffness
cent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59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雷超
张方
王煜
朱修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597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8835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0726 priority patent/WO202404533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588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83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屏和承托件,承托件位于柔性屏的背光侧;承托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固定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位于固定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第二弯折部包括中心部和位于中心部沿第一方向相对两侧的主弯折部,中心部的刚度大于主弯折部的刚度。由于中心部的刚度较大,中心部在弯折时产生的形变较小,中心部的弯折半径较大,从而可以缓解中心部的折痕,延长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整体寿命。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改善显示模组的折痕,从而延长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整体寿命。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面板具有折叠、大角度弯曲、卷曲等特殊产品形态,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例如,折叠式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展平状态下,可以获得较大的显示面积;在显示面板折叠状态下,可以具有较小的收纳体积,便于携带,从而得到广泛的关注。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和承托件,承托件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以对显示面板形成支撑。
然而,上述显示模组的折痕较为严重。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改善显示模组的折痕,从而延长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整体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屏和承托件,承托件位于柔性屏的背光侧;承托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固定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位于固定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第二弯折部包括中心部和位于中心部沿第一方向相对两侧的主弯折部,中心部的刚度大于主弯折部的刚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屏和承托件,承托件位于柔性屏的背光侧,承托件可对柔性屏形成一定支撑。承托件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固定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位于固定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其中,第二弯折部可以包括中心部和位于中心部沿第一方向相对两侧的主弯折部,中心部的刚度大于主弯折部的刚度。由于中心部的刚度较大,中心部在弯折时产生的形变较小,中心部的弯折半径较大,从而可以缓解中心部的折痕,延长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整体寿命。主弯折部的刚度较小,主弯折部较易发生弯折,第二弯折部中的应力将主要分摊在中心部两侧的主弯折部上,而非中心部上,从而可以改变弯折区的承托件的弯折形状,避免应力集中在中心部而产生严重折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折部的刚度大于中心部的刚度;
可以实现的是,固定部的刚度大于第一弯折部的刚度;
可以实现的是,中心部的刚度沿第一方向先增大后减小;
可以实现的是,主弯折部的刚度沿中心部至主弯折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或者,主弯折部的刚度沿中心部至主弯折部的方向先减小后增大;
可以实现的是,第二弯折部的相邻两个单位面积内的刚度平均值分别为第一刚度和第二刚度,第一刚度与第二刚度的差值的绝对值除以第一刚度的范围为0.05-0.2;
可以实现的是,沿第一方向,中心部的延伸长度为1mm-2mm;
可以实现的是,承托件为整体式结构。
这样,第一弯折部在弯折时产生的形变较小,第一弯折部的弯折半径较大,从而可以缓解第一弯折部的折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承托件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位于第二弯折部与第一弯折部之间,连接部的刚度大于第一弯折部的刚度;
可以实现的是,连接部的刚度等于固定部的刚度。
这样,由于固定部和连接部刚度均较大,固定部和连接部不易被弯折而保持平面状态。在显示模组处于展平状态时,固定部和连接部对柔性屏的支撑效果较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承托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通孔沿承托件的厚度方向贯穿承托件,单位面积内的中心部的所有通孔的面积之和小于单位面积内的主弯折部的所有通孔的面积之和;
可以实现的是,通孔的横截面为条形,通孔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可以实现的是,沿第二方向,在同一通孔中,通孔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段,第一端、第二端以及中段的沿第一方向的延伸长度均大于通孔的其余部分的沿第一方向的延伸长度;
可以实现的是,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通孔构成通孔组,通孔组有多个,多个通孔组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通孔组中的通孔沿第二方向错位排布。
这样,可以实现中心部的刚度大于主弯折部的刚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各通孔的面积均相同,中心部的相邻两个通孔的间距大于主弯折部的相邻两个通孔的间距;
可以实现的是,中心部的相邻两个通孔的间距沿第一方向先增大后减小;
可以实现的是,主弯折部的相邻两个通孔的间距沿中心部至主弯折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或,主弯折部的相邻两个通孔的间距沿中心部至主弯折部的方向先减小后增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意相邻两个通孔的中心的间距均相同,中心部的通孔的面积小于主弯折部的通孔的面积;
可以实现的是,中心部的通孔的面积沿第一方向先减小后增大;
可以实现的是,主弯折部的通孔的面积沿中心部至主弯折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或者,主弯折部的通孔的面积沿中心部至主弯折部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
这样,通孔的设置方式较为简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承托件上设置有凹槽,凹槽的槽口位于承托件的沿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个表面的至少一者上。
这样,凹槽的设置方式较多,能够适用较多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中心部的最小厚度大于主弯折部的最小厚度;
可以实现的是,中心部的最小厚度沿第一方向先增大后减小;
可以实现的是,主弯折部的最小厚度沿中心部至主弯折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或者,主弯折部的最小厚度沿中心部至主弯折部的方向先减小后增大。
这样,可以通过最小厚度来调整承托件的刚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承托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承托层、连接层和第二承托层,第二承托层中具有开口,开口沿承托件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二承托层,开口位于主弯折部;
可以实现的是,承托件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位于第二弯折部与第一弯折部之间,连接部的第二承托层、中心部的第二承托层以及主弯折部的连接层围设形成凹槽。
这样,凹槽的形成工艺较为简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承托层的厚度大于第一承托层的厚度;
可以实现的是,中心部的第二承托层的厚度小于固定部的第二承托层的厚度。
这样,可以保证承托件的支撑性能以及弯折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显示模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位于显示模组的承托件背离显示模组的柔性屏的一侧,第一支撑件与承托件的固定部对应设置,第二支撑件与承托件的连接部对应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屏和承托件,承托件位于柔性屏的背光侧,承托件可对柔性屏形成一定支撑。承托件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固定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位于固定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其中,第二弯折部可以包括中心部和位于中心部沿第一方向相对两侧的主弯折部,中心部的刚度大于主弯折部的刚度。由于中心部的刚度较大,中心部在弯折时产生的形变较小,中心部的弯折半径较大,从而可以缓解中心部的折痕,延长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整体寿命。主弯折部的刚度较小,主弯折部较易发生弯折,第二弯折部中的应力将主要分摊在中心部两侧的主弯折部上,而非中心部上,从而可以改变弯折区的承托件的弯折形状,避免应力集中在中心部而产生严重折痕。
本申请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承托件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展平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展平状态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托件的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托件上设置有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弯折部的通孔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弯折部的通孔分布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弯折部的通孔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弯折部的通孔分布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弯折部的通孔分布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凹槽的槽口位于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凹槽的槽口位于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凹槽的槽口位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托件为多层堆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示例一和示例二的显示模组的折痕深度的曲线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展平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显示装置; 111:第一壳体;
112:第二壳体; 113:轴盖;
121:第一支撑件; 122:第二支撑件;
200:显示模组; 200a:弯折区;
200b:非弯折区; 201b:第一非弯折区;
202b:第二非弯折区; 210:保护层;
220:柔性屏; 221:缓冲层;
222:发光层; 223:滤光层;
224:盖板; 2253:第三连接层;
2254:第四连接层; 300/300’:承托件;
300a:第一表面; 300b:第二表面;
310:固定部; 311:第一固定部;
312:第二固定部; 320:第一弯折部;
321:第一子弯折部; 322:第二子弯折部;
330:第二弯折部; 331:中心部;
332:主弯折部; 3321:第一主弯折部;
3322:第二主弯折部; 340:连接部;
341:第一连接部; 342:第二连接部;
351:第一承托层; 352:第二承托层;
3521:子承托层; 354:开口;
355:第五连接层; 360:通孔组;
361:通孔; 3611:第一端;
3612:第二端; 3613:中段;
37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可以包括柔性屏和承托件,承托件位于柔性屏的背光侧,承托件可对柔性屏形成一定支撑。另外,承托件在外力作用下,可带动柔性屏弯折和展平。
然而,显示模组在弯折过程中,位于弯折区的显示模组中的各个膜层受外力作用产生形变,而各个膜层的材料形变恢复能力有限。当形变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时,材料产生的形变为不可逆的塑性形变;在外力撤去后,形变无法完全消除,材料不能完全恢复原始形状。从而在弯折区的显示模组产生折痕,进而影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整体寿命。
其中,如图1所示,以承托件300’为例,位于弯折区的承托件300’形成弯曲部A,弯曲部A包括靠近弯曲部A中心位置处的中心弯曲部T,越靠近中心弯曲部T,承托件300’的弯折半径越小中心弯曲部T的弯折半径比弯曲部A的其余部分的弯折半径小,使得中心弯曲部T的折痕较为严重,从而导致显示模组的折痕较为严重(例如,中心弯曲部T的折痕呈现“V”字形)。
基于上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屏和承托件,承托件位于柔性屏的背光侧,承托件可对柔性屏形成一定支撑。承托件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固定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位于固定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其中,第二弯折部可以包括中心部和位于中心部沿第一方向相对两侧的主弯折部,中心部的刚度大于主弯折部的刚度。由于中心部的刚度较大,中心部在弯折时产生的形变较小,中心部的弯折半径较大,从而可以缓解中心部的折痕,延长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整体寿命。主弯折部的刚度较小,主弯折部较易发生弯折,第二弯折部中的应力将主要分摊在中心部两侧的主弯折部上,而非中心部上,从而可以改变弯折区的承托件的弯折形状,避免应力集中在中心部而产生严重折痕。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将结合图2a-图19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200进行说明。
如图2a所示,显示模组200可以包括柔性屏220,柔性屏22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为OLED)显示屏,或,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为Micro LED或μLED)显示屏。
柔性屏22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侧和背光侧,出光侧可以用于显示画面,背光侧为柔性屏220的与出光侧相背设置的另一侧。图2a中所示的柔性屏220的上侧即为出光侧,图2a中所示的柔性屏220的下侧即为背光侧。
显示模组200可以包括承托件300,承托件300位于柔性屏220的背光侧,承托件300用于对柔性屏220形成一定支撑。当柔性屏220处展平状态时,承托件300可以提升柔性屏220的平面度,从而有效提升柔性屏220的显示效果。当柔性屏220处于折叠状态时,承托件300可以通过自身的结构设计来控制柔性屏220的折叠形态,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5所示,显示模组200可以包括第一方向X,第一方向X可以为显示模组200的宽度方向;显示模组200可以包括第二方向Y,第二方向Y可以为显示模组200的长度方向;显示模组200可以包括第三方向,第三方向可以为显示模组200的厚度方向。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等,仅仅是为了描述方便,并不意味着对尺寸的任何限制。例如,宽度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长度。本案中第一方向X可以理解为,在产品展开时对应的是直线走向,在产品折叠时对应的为弯曲走向的方向。
如图2a所示,显示模组200可以包括弯折区200a和非弯折区200b,弯折区200a和非弯折区200b相邻排布。例如,弯折区200a和非弯折区200b可以沿第一方向X(图5)相邻设置,第一方向X为弯折区200a和非弯折区200b的排布方向。弯折区200a和非弯折区200b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一个弯折区200a和一个非弯折区200b交替设置。例如,弯折区200a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或大于3个的任意数量。非弯折区200b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或大于3个的任意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以弯折区200a的数量为一个,非弯折区200b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非弯折区200b通过弯折区200a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b所示,两个非弯折区200b可以包括第一非弯折区201b和第二非弯折区202b,弯折区200a位于第一非弯折区201b和第二非弯折区202b之间。位于弯折区200a的显示模组200可以被弯折和展平,从而实现显示模组200的折叠和展平。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模组200可以包括展平状态、折叠状态以及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显示模组200所处的状态,也是柔性屏220、承托件300和显示装置100(图17)所处的状态。承托件300与柔性屏220连接后,用户通过承托件300向柔性屏220施力,承托件300可以带动柔性屏220在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2b所示,展平状态是指显示模组200的各个部分分别大致处于同一平面的状态。此时,第一非弯折区201b、第二非弯折区202b和弯折区200a大致处于同一平面上,第一非弯折区201b和第二非弯折区202b之间的夹角为大致呈180度。在展平状态下,显示模组200的显示面积较大,以保证较好用户体验。
如图2b和图3所示,折叠状态是指显示模组200的弯折区200a被弯折,第一非弯折区201b和第二非弯折区202b的显示模组200在显示模组200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第一非弯折区201b和第二非弯折区202b之间的夹角大致为0度。在折叠状态下,显示模组200以及具有该显示模组200的显示装置100的体积较小,方便显示装置100的收纳和携带。
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可以为内折叠显示装置,即,当显示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被折叠的柔性屏220位于承托件300的内侧,承托件300可以保护柔性屏220。此时,第一非弯折区201b和第二非弯折区202b的柔性屏220之间相向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可以为外折叠显示装置,即,当显示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被折叠的柔性屏220位于承托件300的外侧,柔性屏220能够在折叠状态实现显示功能,以满足不同的显示场景需求。此时,第一非弯折区201b和第二非弯折区202b的柔性屏220之间相背设置。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220进行说明。
如图2b所示,承托件300与柔性屏220之间可以设置有保护层210,保护层210可以用于保护柔性屏220。其中,保护层210与承托件300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一连接层(图中未示出),保护层210与柔性屏220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二连接层,以使保护层210分别与承托件300和柔性屏220稳定连接。例如,连接层(第一连接层和/或第二连接层)可以由光学透明粘合剂、光学透明树脂或压敏粘合剂等形成。
柔性屏220可以包括衬底以及位于衬底上的发光层222。衬底可为后续设置的其余结构层提供支撑。衬底可以为柔性衬底。衬底与发光层222之间设置有缓冲层221,缓冲层221可以阻挡水、氧渗透穿过衬底而进入缓冲层221上的结构层,以免造成腐蚀。
发光层222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层、像素层和阴极层,阳极层位于阴极层的朝向衬底的一侧。阳极层可以为像素电极,阴极层可以为公共电极。
柔性屏220可以包括滤光层223,滤光层223位于发光层222背离衬底的一侧,滤光层223可以用于降低环境光的反射,从而改善柔性屏220的显示效果。例如,滤光层223可以是偏光片。
柔性屏220可以包括盖板224,盖板224位于滤光层223的背离衬底的一侧,盖板224用于保护柔性屏220,以避免用户使用柔性屏220时刮伤柔性屏220。例如,盖板224与滤光层223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三连接层2253,第三连接层2253用于连接盖板224与滤光层223;另外,第三连接层2253还可以用于提供平坦的表面。滤光层223与发光层222之间也可以设置有第四连接层2254。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托件300进行说明。
如图2a所示,承托件300可以包括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300a和第二表面300b,第一表面300a为承托件300的靠近柔性屏220一侧的面,第二表面300b为承托件300的背离柔性屏220一侧的面。例如,承托件300的材料可以包括不锈钢、钛合金、镁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或者,承托件300的材料还可以包括玻璃、塑料等非金属材料。
一些示例中,承托件300可以为一体结构,承托件300的所有部分为整体结构,从而使得承托件3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较高。另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承托件300可以为多层的堆叠结构,承托件30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承托层351和第二承托层352,第一承托层351和第二承托层352之间通过第五连接层355连接。即承托件30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承托层351、第五连接层355和第二承托层352。其中,第一承托层351可以位于第二承托层352朝向柔性屏220的一侧,或者,第一承托层351可以位于第二承托层352背离柔性屏220的一侧。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承托层351位于第二承托层352朝向柔性屏220的一侧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显示模组200中的各个连接层,即第一连接层、第二连接层、第三连接层2253、第四连接层2254以及第五连接层355中的任意两个连接层的材料、厚度等参数中的任意一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图3和图5所示,承托件300可以包括固定部310,固定部310可以位于非弯折区200b中(图5仅示出了部分非弯折区200b),位于第一非弯折区201b中的固定部310可以为第一固定部311,位于第二非弯折区202b中的固定部310可以为第二固定部312。承托件300还包括第二弯折部330,第二弯折部330位于弯折区200a中。固定部310和第二弯折部330沿第一方向X排布。第二弯折部330可以包括中心部331和位于中心部331沿第一方向X相对两侧的主弯折部332。两个主弯折部332之间设置有中心部331,主弯折部332位于固定部310和中心部331之间。第一固定部311和中心部331之间的主弯折部332为第一主弯折部3321,第二固定部312和中心部331之间的主弯折部332为第二主弯折部3322。
示例性的,沿第一方向X,中心部331的延伸长度的范围可以为1mm-2mm。可以避免中心部331的延伸长度过小,从而可以避免中心部331的弯折半径过小。还可以避免中心部331的延伸长度过大,从而可以避免中心部331对显示装置100的尺寸造成较大影响。例如,中心部331的延伸长度可以为1mm、1.2mm、1.4mm、1.6mm、1.8mm、2mm或位于1mm-2mm之间的任意数值。
如图3所示,承托件300还可以包括第一弯折部320,第一弯折部320位于第二弯折部330与固定部310之间。第二弯折部330沿第一方向X(图5)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弯折部320。另外,承托件300还可以包括连接部340,连接部340位于第二弯折部330与第一弯折部320之间。如图5所示,位于第一固定部311和第二弯折部330之间的第一弯折部320、连接部340分别为第一子弯折部321、第一连接部341,位于第二固定部312和第二弯折部330之间的第一弯折部320、连接部340分别为第二子弯折部322、第二连接部342。即承托件300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布有第一固定部311、第一子弯折部321、第一连接部341、第一主弯折部3321、中心部331、第二主弯折部3322、第二连接部342、第二子弯折部322和第二固定部312。
例如,显示模组200可以呈水滴形弯折,使得两个非弯折区200b的柔性屏220之间的距离较近,可以减少外部灰尘进入到该两个柔性屏220之间,从而保护柔性屏220。在显示装置100为内折叠显示装置时,第二弯折部330朝内弯曲,受到挤压应力;第一弯折部320朝外弯曲,受到拉伸应力。在显示装置100为外折叠显示装置时,第二弯折部330朝外弯曲,受到拉伸应力;第一弯折部320朝内弯曲,受到挤压应力。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托件300的刚度进行说明。
一些实施例中,中心部331的刚度可以大于主弯折部332的刚度。中心部331的刚度较大,中心部331在弯折时产生的形变较小,中心部331的弯折半径较大,中心部331在弯折时较为平坦,从而可以缓解中心部331的折痕,使得中心部331的折痕较为平坦,可以缓解显示模组200的折痕,从而延长显示模组200和显示装置100的整体寿命。主弯折部332的刚度较小,主弯折部332较易发生弯折,主弯折部332的弯折半径将小于中心部331的弯折半径,第二弯折部330中的应力将主要分摊在中心部331两侧的主弯折部332上,而非中心部331上,从而可以改变弯折区200a的承托件300的弯折形状,避免应力集中在中心部331而产生严重折痕,以缓解显示模组200的折痕。
一些实施例中,中心部331的刚度可以小于第一弯折部320的刚度,第一弯折部320的刚度较中心部331大,第一弯折部320在弯折时产生的形变较小,第一弯折部320的弯折半径较大,从而可以缓解第一弯折部320的折痕,使得第一弯折部320的折痕较为平坦,以缓解显示模组200的折痕,延长显示模组200和显示装置100的整体寿命。
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310的刚度可以大于第一弯折部320的刚度。另外,连接部340的刚度可以大于第一弯折部320的刚度。当显示模组200处于折叠状态时,由于固定部310和连接部340的刚度均较大,固定部310和连接部340不易被弯折而保持平面状态。在显示模组200处于展平状态时,固定部310和连接部340对柔性屏220的支撑效果较好。例如,连接部340的刚度可以等于固定部310的刚度,从而可以简化固定部310和连接部340的制备难度。
其中,刚度是指结构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是结构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表征。刚度越大,使其发生形变的应力越大。刚度越小,使其发生形变的应力越小,其弯折性能越好。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弯折部330的刚度的变化趋势进行说明。
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中心部331的刚度可以先增大后减小,即中心部331的刚度可以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减小。这样,中心部331的刚度呈中间大两侧小的分布形式,中心部331沿第一方向X的相对两侧的刚度较小,其与主弯折部332的刚度较为接近,可以避免中心部331与主弯折部332之间,因为刚度突变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另外,还可以避免在中心部331中因为刚度突变产生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可以缓解承托件300的折痕,避免应力集中导致承托件300断裂。
一些实施例中,沿中心部331至主弯折部332的方向,主弯折部332的刚度可以逐渐减小。这样,主弯折部332的靠近中心部331一侧的刚度较大,其与中心部331的刚度较为接近,可以避免中心部331与主弯折部332之间,因为刚度突变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另外,还可以避免在主弯折部332中因为刚度突变产生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可以缓解承托件300的折痕,避免应力集中导致承托件300断裂。
一些实施例中,沿中心部331至主弯折部332的方向,主弯折部332的刚度可以先减小后增大,即主弯折部332的刚度可以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增大。这样,主弯折部332的刚度呈中间小两侧大的分布形式,主弯折部332沿第一方向X的相对两侧的刚度较大,主弯折部332靠近中心部331的一侧的刚度与中心部331之间的刚度较为接近,可以避免中心部331与主弯折部332之间,因为刚度突变产生局部应力集中。主弯折部332靠近连接部340一侧的刚度与连接部340的刚度较为接近,可以避免连接部340与主弯折部332之间,因为刚度突变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另外,还可以避免在主弯折部332中因为刚度突变产生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可以缓解承托件300的折痕,避免应力集中导致承托件300断裂。
示例性的,第二弯折部330的相邻两个单位面积内的刚度平均值可以分别为第一刚度和第二刚度,第一刚度与第二刚度的差值的绝对值除以第一刚度所得的值的范围可以为0.05-0.2。可以避免相邻两个单位面积内的第二弯折部330的刚度差距过小,从而可以避免中心部331和主弯折部332的刚度差距过小而无法缓解折痕。还可以避免相邻两个单位面积内的第二弯折部330的刚度差距过大,从而可以避免相邻两个单位面积内的第二弯折部330因为刚度突变产生应力集中。例如,该绝对值除以第一刚度所得的值的大小可以为0.05、0.1、0.15、0.2或0.05-0.2之间的任意数值。
可以通过在承托件300上设置缺口来调整承托件300的刚度。与未设置缺口的承托件300相比,设置有缺口的承托件300需要去除部分承托件300以形成缺口,从而可以通过设置缺口来降低承托件300的刚度。缺口可以由通孔361(图6)和/或凹槽370(图4)形成。例如,缺口内壁在柔性屏22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椭圆形、条形、多边形(例如,菱形、梯行)等。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托件300上设置有通孔361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承托件300上可以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361,通孔361沿承托件300的厚度方向贯穿承托件300。可以通过调整通孔361的数量、单个通孔361的横截面面积、相邻两个通孔361之间的间距等方式来调整承托件300的刚度。单位面积内的承托件300的所有通孔361的面积之和越大,单位面积内的承托件300的刚度越小。可以将单位面积内的中心部331的所有通孔361的面积(横截面面积)之和设置得小于单位面积内的主弯折部332的所有通孔361的面积之和。这样,可以使得中心部331的刚度大于主弯折部332的刚度,从而可以缓解显示模组200的折痕,其原理已经阐述,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多个通孔361沿第一方向X间隔排布成多个通孔组360(即图5中的同一列的多个通孔361形成一个通孔组360),且每个通孔组360中包括沿第二方向Y间隔排布的多个通孔361。相邻两个通孔组360中的通孔361沿第二方向Y错位排布。在同一通孔组360中,相邻两个通孔361之间具有间隙。在相邻两个通孔组360中,其中一个通孔组360中的通孔361的至少部分与另一个通孔组360中的间隙相对设置,从而可以使得相邻的两个通孔组360中的该间隙可以错开分布。由于该间隙处为未设置通孔361的部分,其刚度较高。间隙错开分布时,可以避免间隙集中而影响设置有该多个通孔组360的承托件300的弯折性能。另外,可以避免在承托件300中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可以减轻多次弯折导致的疲劳损伤,以延长产品寿命。
如图7所示,通孔361的横截面为条形,即通孔361的内壁在柔性屏22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条形,通孔361的横截面是指通孔361的平行于承托件300所在平面的截面。通孔361可以沿第二方向Y延伸,即通孔36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Y一致。这样,可以提高设置有通孔361的承托件300的弯折性能。
沿第二方向Y,通孔361可以包括第一端3611和第二端3612,第一端3611和第二端3612可以为通孔361沿第二方向Y的相对两端。第一端3611和第二端3612之间的一部分形成中段3613。第一端3611、第二端3612以及中段3613的沿第一方向X的延伸长度可以均大于其余部分的通孔361的沿第一方向X的延伸长度。沿第二方向Y,相邻的两个通孔361之间具有间隙,第一端3611和第二端3612与间隙邻接设置。将第一端3611和第二端3612的沿第一方向X的延伸长度设置的较大,可以降低间隙处的承托件300的刚度,从而避免间隙处的承托件300的刚度过大而影响承托件300的弯折性能。
其中,在相邻两个通孔组360中,其中一个通孔组360的中段3613可以与另一个通孔组360的相邻两个通孔361之间的间隙相对设置,从而使得其中一个通孔组360的中段3613邻接另一个通孔组360的间隙,该中段3613可以降低该间隙处的承托件300的刚度,从而避免间隙处的承托件300的刚度过大而影响承托件300的弯折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在单位面积的承托件300内,所有通孔361的横截面面积之和=通孔361的数量*单个通孔361的横截面面积(可简称为面积)。
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单个通孔361的横截面面积可以相同,通孔361的数量越少,所有通孔361的横截面面积之和越小,承托件300的刚度越大。当每个通孔361的横截面面积均相同时,中心部331的相邻两个通孔361的间距(图7中的W)可以大于主弯折部332的相邻两个通孔361的间距。从而使得单位面积的中心部331中的通孔361数量小于单位面积内的主弯折部332的通孔361数量,即单位面积内的中心部331中的所有通孔361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单位面积内的主弯折部332的所有通孔361的横截面面积之和。这样,可以使得中心部331的刚度大于主弯折部332的刚度,从而可以缓解显示模组200的折痕,其原理已经阐述,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如图7和图8所示,沿第一方向X,中心部331的相邻两个通孔361的间距W可以先增大后减小。这样,沿第一方向X,中心部331的刚度可以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减小。可以避免中心部331与主弯折部332之间,以及中心部331中因为刚度突变产生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可以缓解承托件300的折痕,避免承托件300断裂。其原理已经阐述,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沿中心部331至主弯折部332的方向(图9中的方向C),主弯折部332的相邻两个通孔361的间距W可以逐渐减小。这样,沿中心部331至主弯折部332方向,主弯折部332的刚度逐渐减小。可以避免中心部331与主弯折部332之间以及主弯折部332中因为刚度突变产生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可以缓解承托件300的折痕,避免承托件300断裂。其原理已经阐述,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沿中心部331至主弯折部332的方向(图10中的方向C),主弯折部332的相邻两个通孔361的间距W可以先减小后增大。这样,沿第一方向X,主弯折部332的刚度可以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增大。可以避免中心部331与主弯折部332之间、连接部340与主弯折部332之间以及主弯折部332中因为刚度突变产生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可以缓解承托件300的折痕,避免承托件300断裂。其原理已经阐述,不再赘述。
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任意相邻两个通孔361的中心O的间距F均可以相同,使得单位面积内的承托件300中可以设置的通孔361数量相同,使得多个通孔361的排布较为规律。中心部331的单个通孔361的横截面面积小于主弯折部332的单个通孔361的横截面面积,从而使得单位面积内的中心部331的所有通孔361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小于单位面积内的主弯折部332的所有通孔361的横截面面积之和。这样,可以使得中心部331的刚度大于主弯折部332的刚度,从而可以缓解显示模组200的折痕,其原理已经阐述,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中心部331的通孔361的横截面面积沿第一方向X先减小后增大。这样,沿第一方向X,中心部331的刚度可以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减小。可以缓解承托件300的折痕,避免承托件300断裂。其原理已经阐述,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主弯折部332的通孔361的横截面面积沿中心部331至主弯折部332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沿中心部331至主弯折部332方向,主弯折部332的刚度逐渐减小。可以缓解承托件300的折痕,避免承托件300断裂。其原理已经阐述,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主弯折部332的通孔361的横截面面积沿中心部331至主弯折部332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这样,沿第一方向X,主弯折部332的刚度可以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增大。可以缓解承托件300的折痕,避免承托件300断裂。其原理已经阐述,不再赘述。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托件300上设置有凹槽370进行说明。
如图12-图14所示,承托件300上可以设置有凹槽370,凹槽370的槽口位于承托件300的沿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个表面的至少一者上。可以通过调整凹槽370的槽深、单个凹槽370的横截面面积、凹槽370的数量、相邻两个凹槽370之间的间距等方式来调整承托件300的刚度。例如,图12所示,凹槽370的槽口可以位于第一表面300a;或者,如图13所示,凹槽370的槽口可以位于第二表面300b,可以避免凹槽370对柔性屏220的平整度的影响。或者,如图14所示,凹槽370的槽口可以同时位于第一表面300a和第二表面300b。
当承托件300的不同位置的最小厚度D(图12)不同时,最小厚度D越大的部分承托件300的刚度越大,最小厚度D越小的部分承托件300的刚度越小。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中心部331的最小厚度D可以大于主弯折部332的最小厚度D,从而使得中心部331的刚度大于主弯折部332的刚度,从而可以缓解显示模组200的折痕,其原理已经阐述,不再赘述。
以中心部331设置有凹槽370为例,在凹槽370的槽口位于第一表面300a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中心部331的最小厚度D可以为凹槽370的槽底壁与第二表面300b之间的最小的距离。在凹槽370的槽口位于第二表面300b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中心部331的最小厚度D可以为凹槽370的槽底壁与第一表面300a之间的最小的距离。在第一表面300a和第二表面300b均设置有凹槽370的槽口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槽口位于第一表面300a的凹槽370在柔性屏220上的正投影和槽口位于第二表面300b的凹槽370在柔性屏2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中心部331的最小厚度D可以为槽口位于第一表面300a的凹槽370的槽底壁和槽口位于第二表面300b的凹槽370的槽底壁之间的最小距离。
示例性的,沿第一方向X,中心部331的最小厚度D可以先增大后减小。这样,沿第一方向X,中心部331的刚度可以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减小。可以避免中心部331与主弯折部332之间,以及中心部331中因为刚度突变产生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可以缓解承托件300的折痕,避免承托件300断裂。其原理已经阐述,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沿中心部331至主弯折部332的方向,主弯折部332的最小厚度D可以逐渐减小。这样,沿中心部331至主弯折部332方向,主弯折部332的刚度逐渐减小。可以避免中心部331与主弯折部332之间以及主弯折部332中因为刚度突变产生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可以缓解承托件300的折痕,避免承托件300断裂。其原理已经阐述,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沿中心部331至主弯折部332的方向,主弯折部332的最小厚度D可以先减小后增大。这样,沿第一方向X,主弯折部332的刚度可以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增大。可以避免中心部331与主弯折部332之间、连接部340与主弯折部332之间以及主弯折部332中因为刚度突变产生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可以缓解承托件300的折痕,避免承托件300断裂。其原理已经阐述,不再赘述。
在承托件300为多层的堆叠结构且设置有凹槽370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15所示,第一承托层351可以为完整的整层结构,第一承托层351可以完全覆盖非弯折区200b和弯折区200a的柔性屏220,第一承托层351提供完整的平面。第二承托层352可以包括多个子承托层3521,多个子承托层3521沿第一方向X(图5)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子承托层3521之间的区域未设置子承托层3521而在第二承托层352上形成开口354,第二承托层352的开口354形成承托件300上的凹槽370。开口354处对应的承托件300的刚度较低,可以通过调整各个子承托层3521的位置,以调整承托件300不同位置的刚度。例如,中心部331、连接部340、第一弯折部320以及固定部310中均可以设置有子承托层3521,主弯折部332中可以未设置子承托层3521。即第二承托层352中的开口354可以位于主弯折部332中,例如,开口354在第一承托层351上的正投影与主弯折部332的第一承托层351重合。此时,连接部340的第二承托层352朝向中心部331一侧的面、中心部331的第二承托层352朝向连接部340一侧的面形成凹槽370的槽侧壁,主弯折部332的第五连接层355背离第一承托层351一侧的面形成凹槽370的槽底壁。使得主弯折部332的刚度小于中心部331的刚度,从而可以缓解承托件300的折痕。其原理已经阐述,不再赘述。通过多个子承托层3521连接在第一承托层351上以在承托件300上形成凹槽370,相比于采用刻蚀方式在承托件300上形成凹槽370,其工艺较为简单,实现较为容易,相应地成本更低。
其中,第二承托层352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一承托层351的厚度。由于第一承托层351的厚度较小,第一承托层351的整体弯折性能较好。第二承托层352的厚度较大,第二承托层352的支撑效果较好。在第二承托层352上设置有开口354时,能够同时保证承托件300的支撑性能和弯折性能。
另外,中心部331的第二承托层352的厚度可以小于固定部310的第二承托层352的厚度,可以保证中心部331的弯折性能,以及固定部310的支撑性能。连接部340、第一弯折部320、固定部310的第二承托层352可以为一体件,从而可以降低连接部340、第一弯折部320、固定部310的第二承托件300的制备难度。
以下对示例一和示例二进行说明,示例一中的弯折区200a的承托件300的刚度小于非弯折区200b的刚度,在弯折区200a中,中心部331、主弯折部332、连接部340以及第一弯折部320的刚度均相同。示例二中,主弯折部332、中心部331、第一弯折部320以及连接部340的刚度依次增加,且连接部340的刚度等于固定部310的刚度。图16中S1示出了示例一的折痕深度的曲线图,示例一的弯折区200a的显示模组200的折痕呈“V”形,且折痕深度约为0.13mm。图16中S2示出了示例二的折痕深度的曲线图,示例二的弯折区200a的显示模组200的折痕呈“W”形,且折痕较为平缓,折痕的深度约为0.05mm。因此,通过合理设计弯折区200a的承托件300的不同位置的刚度,增大中心部331和第一弯折部320的刚度,可以缓解显示模组200的折痕。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该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显示模组200。显示装置100可以为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超级个人计算机、导航仪等具有显示模组200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如图17-图19所示,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壳体,壳体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之间转动连接,以实现显示装置100的折叠功能。
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件121和第二支撑件122。第一支撑件121和第二支撑件122均位于承托件300背离柔性屏220的一侧。第一支撑件121可以与固定部310对应设置,一个固定部310与一个第一支撑件121连接。第二支撑件122可以与连接部340对应设置,一个连接部340与一个第二支撑件122连接。两个第一支撑件121分别固定在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上,相邻的第一支撑件121和第二支撑件122之间转动连接。第一支撑件121和第二支撑件122可以对显示模组200形成支撑。在显示装置100的折叠过程中,第一支撑件121和第二支撑件122始终为固定部310和连接部340提供平面支撑,可以使得固定部310和连接部340呈平面状态。其中,两个第一支撑件121可以通过铰链组件(图中未示出)转动连接,铰链组件背离柔性屏220的一侧设置有轴盖113,轴盖113对铰链组件形成保护。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为近似值,受制造工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屏和承托件,所述承托件位于所述柔性屏的背光侧;
所述承托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固定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位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中心部和位于所述中心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两侧的主弯折部,所述中心部的刚度大于所述主弯折部的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刚度大于所述中心部的刚度;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刚度;
优选的,所述中心部的刚度沿所述第一方向先增大后减小;
优选的,所述主弯折部的刚度沿所述中心部至所述主弯折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或者,所述主弯折部的刚度沿所述中心部至所述主弯折部的方向先减小后增大;
优选的,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相邻两个单位面积内的刚度平均值分别为第一刚度和第二刚度,所述第一刚度与所述第二刚度的差值的绝对值除以所述第一刚度的范围为0.05-0.2;
优选的,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中心部的延伸长度为1mm-2mm;
优选的,所述承托件为整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所述连接部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刚度;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的刚度等于所述固定部的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承托件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承托件,单位面积内的所述中心部的所有所述通孔的面积之和小于单位面积内的所述主弯折部的所有所述通孔的面积之和;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条形,所述通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优选的,沿所述第二方向,在同一所述通孔中,所述通孔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段,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以及所述中段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延伸长度均大于所述通孔的其余部分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延伸长度;
优选的,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通孔构成通孔组,所述通孔组有多个,多个所述通孔组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通孔组中的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错位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通孔的面积均相同,所述中心部的相邻两个所述通孔的间距大于所述主弯折部的相邻两个所述通孔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中心部的相邻两个所述通孔的间距沿所述第一方向先增大后减小;
优选的,所述主弯折部的相邻两个所述通孔的间距沿所述中心部至所述主弯折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或,所述主弯折部的相邻两个所述通孔的间距沿所述中心部至所述主弯折部的方向先减小后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通孔的中心的间距均相同,所述中心部的所述通孔的面积小于所述主弯折部的所述通孔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中心部的所述通孔的面积沿所述第一方向先减小后增大;
优选的,所述主弯折部的所述通孔的面积沿所述中心部至所述主弯折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或者,所述主弯折部的所述通孔的面积沿所述中心部至所述主弯折部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位于所述承托件的沿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个表面的至少一者上;
优选的,所述中心部的最小厚度大于所述主弯折部的最小厚度;
优选的,所述中心部的最小厚度沿所述第一方向先增大后减小;
优选的,所述主弯折部的最小厚度沿所述中心部至所述主弯折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或者,所述主弯折部的最小厚度沿所述中心部至所述主弯折部的方向先减小后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承托层、连接层和第二承托层,所述第二承托层中具有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承托件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承托层,所述开口位于所述主弯折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托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承托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中心部的所述第二承托层的厚度小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二承托层的厚度。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承托件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柔性屏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承托件的固定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承托件的连接部对应设置。
CN202211055975.5A 2022-08-31 2022-08-31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5883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5975.5A CN115588359A (zh) 2022-08-31 2022-08-31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CT/CN2022/130726 WO2024045334A1 (zh) 2022-08-31 2022-11-08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5975.5A CN115588359A (zh) 2022-08-31 2022-08-31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8359A true CN115588359A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77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5975.5A Pending CN115588359A (zh) 2022-08-31 2022-08-31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88359A (zh)
WO (1) WO202404533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104999A (zh) * 2019-01-11 2021-02-01 韓商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顯示器之基板
CN110164309B (zh) * 2019-05-24 2022-02-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0518039A (zh) * 2019-08-29 2019-11-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62820A (zh) * 2020-08-24 2020-10-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4042900U (zh) * 2021-01-25 2021-08-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电子设备
CN113687461A (zh) * 2021-08-23 2021-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板、折叠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3707018B (zh) * 2021-08-26 2023-09-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284324A (zh) * 2021-12-17 2022-04-0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446170A (zh) * 2022-01-29 2022-05-0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支撑板、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5240557A (zh) * 2022-08-02 2022-10-2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5334A1 (zh) 2024-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53525B (zh) 折叠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360499B (zh)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664475B (zh) 可撓式顯示器
CN111105709B (zh) 包括显示设备的电子设备
WO2020216090A1 (zh) 支撑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US11119539B2 (en) Display
WO2020073380A1 (zh) 一种显示装置、保护盖板
CN111369897B (zh) 可折叠显示屏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US11886219B2 (en) Flexible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3112915B (zh) 保护膜、保护膜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489831B1 (ko) 표시장치
WO2022037286A1 (zh) 支撑装置以及可折叠装置
CN113888982A (zh) 折叠盖板和显示装置
CN115588359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206189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CN115083277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359724A (zh) 一种柔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212536421U (zh) 支撑装置以及可折叠装置
US11177458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shock absorbing layer
CN113380145B (zh) 支撑件、柔性屏组件及终端设备
CN217933035U (zh) 柔性屏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CN215987891U (zh) 支撑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31935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KR20240048734A (ko) 탄성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40028079A1 (en) Flexible support member, display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