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85578A - 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及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及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85578A
CN115585578A CN202211160971.3A CN202211160971A CN115585578A CN 115585578 A CN115585578 A CN 115585578A CN 202211160971 A CN202211160971 A CN 202211160971A CN 115585578 A CN115585578 A CN 115585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oil
pipeline
cooling
exchang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609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坤
李瑞申
张蕊
董浩
孙建军
孙天慧
赵险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sh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sh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sh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sh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609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855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85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55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39/00Arrangements for conditioning of lubricants in the lubricating system
    • F16N39/02Arrangements for conditioning of lubricants in the lubricating system by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1Details of condensers of evaporative 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及制冷系统,油冷却系统包括:蒸发式冷凝器、油冷却器、油换热管路和第一换热管;所述蒸发式冷凝器包括箱体、第二换热管和喷淋装置,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喷淋装置沿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依次布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换热管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油冷却器设于所述箱体外,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油换热管路和所述油冷却器形成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用于冷却所述油冷却器内的润滑油;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蒸发器形成第二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用于冷却制冷系统的热源。本发明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油冷却系统独立设置,有利于油换热管路的安装,同时有利于提升润滑油的冷却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及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制冷系统中重要的部件,润滑油在压缩机内部起到润滑、密封及冷却等作用,润滑油对压缩机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润滑油受热温度升高,压缩机排气所携带的高温润滑油需要对其冷却过滤后才能再次使用,润滑油的冷却是压缩机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制冷系统中,最常用的油冷却系统主要有水冷式油冷却系统、风冷式油冷却系统及热虹吸式油冷却系统。水冷式油冷却系统需要单独安装冷却塔对水进行冷却,常用于船载冷间冷库;风冷式油冷却系统,冷却设备尺寸较大,多用于制冷量较小制冷系统;热虹吸式油冷却系统是制冷系统中最常用的油冷却方式,但其安装要求较高,虹吸罐、油冷却器及蒸发式冷凝器需满足适宜的高度差,管路结构复杂,冷却效率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及制冷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制冷系统中油冷却系统存在冷却效率不佳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包括:蒸发式冷凝器、油冷却器、油换热管路和第一换热管;
所述蒸发式冷凝器包括箱体、第二换热管和喷淋装置,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喷淋装置沿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依次布设于所述箱体内;
所述第一换热管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油冷却器设于所述箱体外,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油换热管路和所述油冷却器形成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用于冷却所述油冷却器内的润滑油;
所述第二换热管用于与压缩机和蒸发器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蒸发器形成第二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用于冷却制冷系统的热源。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所述油换热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
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冷却器的制冷工质进口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油冷却器的制冷工质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进口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所述第一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中的至少一者沿竖直方向设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所述第二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区段和第四区段;所述第三区段和所述第四区段中的至少一者沿竖直方向设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风机,所述第一换热管设于所述风机与所述喷淋装置之间。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所述油冷却系统还包括载冷剂泵,所述载冷剂泵设于所述油换热管路上,所述载冷剂泵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中的载冷剂流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所述第一换热管设于所述喷淋装置的下方,所述喷淋装置能够将冷却水喷淋至所述第一换热管。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所述第一换热管设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所述蒸发式冷凝器还包括供水组件;
所述供水组件包括供水管路和循环水泵,所述供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底部连接,所述供水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的顶部连接,所述循环水泵设于所述供水管路上。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及制冷系统,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设于箱体内,第一换热管、油换热管路和油冷却器形成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第一制冷工质在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中循环流动,实现对润滑油的冷却;第二换热管、压缩机和蒸发器形成第二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第二制冷工质在第二制冷工质冷却回路中循环流动,实现对制冷系统的热源的冷却。油冷却系统独立设置,有利于油换热管路的安装,同时有利于提升润滑油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附图标记:1:蒸发式冷凝器;101:箱体;102:第二换热管;1021:第二换热管的进口;1022:第二换热管的出口;103:喷淋装置;104:蓄水池;105:风机;106:供水管路;107:循环水泵;2:油冷却器;3:第一管路;4:第二管路;5:第一换热管;501:第一换热管的进口;502:第一换热管的出口;6:载冷剂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3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包括:蒸发式冷凝器1、油冷却器2、油换热管路和第一换热管5;蒸发式冷凝器1包括箱体101、第二换热管102和喷淋装置103,第二换热管102和喷淋装置103沿箱体101的高度方向依次布设于箱体101内;第一换热管5设于箱体101内,油冷却器2设于箱体101外,第一换热管5、油换热管路和油冷却器2形成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用于冷却油冷却器2内的润滑油;第二换热管102用于与压缩机和蒸发器连接,第二换热管102、压缩机和蒸发器形成第二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用于冷却制冷系统的热源。
具体地,蒸发式冷凝器1包括箱体101、第二换热管102和喷淋装置103,第二换热管102和喷淋装置103沿箱体101的高度方向依次布设于箱体101内,箱体101的顶部呈敞口设置,箱体101的顶部安装有风机105,风机105可以为轴流风机。喷淋装置103与供水管路106连接,供水管路106用于向喷淋装置103提供冷却水,喷淋装置103对第二换热管102进行冷却水喷淋。箱体101的底部设有蓄水池104,蓄水池104用于存储冷却水。
油冷却器2位于箱体101外,且与箱体101间隔设置,同时油冷却器2与第一换热管5之间具有高度差,沿竖直方向油冷却器2位于第一换热管5的下方。油冷却器2上设有制冷工质进口、制冷工质出口、进油口和出油口,油冷却器2内部设有制冷工质管路,制冷工质管路的两端构造有制冷工质进口和制冷工质出口,制冷工质管路内充注的制冷工质为制冷剂或载冷剂,在制冷工质为制冷剂时,将此制冷剂定义为第一制冷剂。
油换热管路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例如油换热管路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第一换热管5设于箱体101内,第一管路3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管的出口502连接,第一管路3的另一端与油冷却器2的制冷工质进口连接;第二管路4的一端与油冷却器2的制冷工质出口连接,第二管路4的另一端与第一换热管的进口501连接。由此第一换热管5、第一管路3、油冷却器2和第二管路4之间形成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第一制冷剂在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内循环流动,能够对油冷却器2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
压缩机的油路与油冷却器2连接,油路的一个端口与油冷却器2的进油口连接,油路的一个端口与油冷却器2的出油口连接,油路内的润滑油由油冷却器2的进油口流入油冷却器2内,油冷却器2内的高温润滑油能够与制冷工质管路内的第一制冷剂发生热交换,高温润滑油被冷却,温度降低。
第二换热管的进口1021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第二换热管的出口1022与蒸发器连接,蒸发器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由此第二换热管102、蒸发器和压缩机之间形成第二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第二制冷剂在第二制冷工质冷却回路内循环流动,吸收制冷系统的热源的热量,达到制冷效果。
以下对油冷却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蓄水池104内的冷却水通过循环水泵107沿着供水管路106被泵送至喷淋装置103处,喷淋装置103具有多个喷嘴,冷却水经喷嘴喷淋至第二换热管102的表面形成很薄的水膜。风机105旋转使得进入箱体101内的空气沿竖直方向由下向上运动,第二换热管102表面的水膜在快速流动的空气作用下蒸发。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高温高压的气态的第二制冷剂,气态的第二制冷剂由第二换热管的进口1021进入第二换热管102内,气态的第二制冷剂在水膜蒸发及空气快速流动作用下降温冷凝为液态的第二制冷剂,液态的第二制冷剂由第二换热管的出口1022流出,液态的第二制冷剂流经节流阀后,流入蒸发器,蒸发器吸收制冷系统的热源的热量,实现第二制冷剂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达到对制冷系统的热源的制冷效果。
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润滑油经油分离器分离后由油冷却器2的进油口流入油冷却器2内,油冷却器2中液态的第一制冷剂与油冷却器2中的高温润滑油换热,润滑油被冷却,温度降低。部分液态的第一制冷剂吸收润滑油的热量转化为气态的第一制冷剂,第一管路3中流动的是液态的第一制冷剂,第二管路4中流动的是气液混合态的第一制冷剂。第一管路3中流动的纯液态的第一制冷剂与第二管路4中流动的气液混合态的第一制冷剂具有密度差,油冷却器2中气态的第一制冷剂在密度差作用下,沿第二管路4流动进入第一换热管5,气态的第一制冷剂与第一换热管5外快速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转化为液态的第一制冷剂,液态的第一制冷剂流经第一换热管的出口502,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油冷却器2中,由此通过第一制冷剂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换,实现对润滑油的冷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5和第二换热管102设于箱体101内,第一换热管5、油换热管路和油冷却器2形成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第一制冷剂在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中循环流动,实现对润滑油的冷却;第二换热管102、压缩机和蒸发器形成第二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第二制冷剂在第二制冷工质冷却回路中循环流动,实现对制冷系统的热源的冷却,油冷却系统独立设置,有利于油换热管路的安装,同时有利于提升润滑油的冷却效率。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油换热管路包括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第一管路3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管的出口502连接,另一端与油冷却器2的制冷工质进口连接;第二管路4的一端与油冷却器2的制冷工质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换热管的进口501连接。
具体地,第一换热管5设于箱体101内,第一管路3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管的出口502连接,第一管路3的另一端与油冷却器2的制冷工质进口连接;第二管路4的一端与油冷却器2的制冷工质出口连接,第二管路4的另一端与第一换热管的进口501连接。由此第一换热管5、第一管路3、油冷却器2和第二管路4之间形成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
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间隔设置,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使得第一换热管5和油冷却器2之间形成适宜的高度差,管路结构简单,有利于油冷却系统结构的紧凑化和集成化。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管路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中的至少一者沿竖直方向设置。
具体地,第一区段可以呈水平设置,第二区段可以呈竖直设置,第一区段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管的出口502连接,第一区段的另一端与第二区段的一端连接,第二区段的另一端与油冷却器2的制冷工质进口连接。第二区段呈竖直状设置,便于液态的第一制冷工质在重力作用下顺畅流向油冷却器2。
进一步地,第一区段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管的出口502可拆卸连接,第一区段的另一端与第二区段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区段的另一端与油冷却器2的制冷工质进口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有利于安装及拆卸的便利性,便于维修。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管路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区段和第四区段;第三区段和第四区段中的至少一者沿竖直方向设置。
具体地,第三区段可以呈水平设置,第四区段可以呈竖直设置,第三区段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管的进口501连接,第三区段的另一端与第二区段的一端连接,第二区段的另一端与油冷却器2的制冷工质出口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区段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管的进口501可拆卸连接,第三区段的另一端与第四区段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第四区段的另一端与油冷却器2的制冷工质出口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有利于安装及拆卸的便利性,便于维修。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管5呈蛇形状,沿竖直方向,第一换热管的出口502位于第一换热管的进口501的下方,第一区段位于第三区段的下方。在第二区段和第四区段均呈竖直状设置的情况下,有利于管路的紧凑化。
进一步地,第二管路4的管径尺寸大于第一管路3的管径尺寸,第二管路4的管径较大,有利于气态的第一制冷剂的顺畅流动,第一管路3的管径较小,满足液态的第一制冷剂的顺畅流动即可。
如图1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箱体101的顶部设有风机105,第一换热管5设于风机105与喷淋装置103之间。
具体地,箱体101的顶部设有风机,风机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换热管5安装于喷淋装置103的上方且位于风机105的下方。油冷却器2与第一换热管5之间具有高度差,高度差的数值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换热管5位于喷淋装置103的上方,第二换热管102位于喷淋装置103的下方。
以下对风冷型的油冷却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说明。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中流动的第一制冷剂为氟利昂或氨等,第二制冷工质冷却回路中流动的第二制冷剂为氟利昂或氨等。循环水泵107由蓄水池104中吸入冷却水,冷却水被加压输送至喷淋装置103中,冷却水经喷嘴喷淋至第二换热管102的表面形成水膜,风机105旋转加速箱体101内空气的流动,水膜在快速流动空气作用下蒸发,蒸发过程中吸热。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的第二制冷剂由第二换热管的进口1021进入第二换热管102,气态的第二制冷剂在外部水膜蒸发及空气快速流动作用下降温冷凝为液态的第二制冷剂,由第二换热管的出口1022流出,液态的第二制冷剂流经节流阀后,流入蒸发器,实现第二制冷剂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达到对制冷系统的热源的制冷效果。
压缩机排气携带的高温润滑油由油冷却器2的进油口流入油冷却器2内,油冷却器2中液态的第一制冷剂与油冷却器2中的高温润滑油换热,液态的第一制冷剂蒸发转变为气态的第一制冷剂,蒸发过程吸收润滑油的热量,润滑油被冷却,温度降低,低温润滑油由油冷却器2的出油口回流至压缩机内。第一管路3中流动的是液态的第一制冷剂,第二管路4中流动的是气液混合态的第一制冷剂,具体的,第二管路4的竖直区段的下半部分内流动的是气液混合态的第一制冷剂,第二管路4的竖直区段的上半部分和水平区段内流动的是气态的第一制冷剂,第一管路3中流动的纯液态的第一制冷剂与第二管路4中流动的气液混合态的第一制冷剂具有密度差,油冷却器2中气态的第一制冷剂在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的密度差作用下,沿第二管路4流动由第一换热管的进口501进入第一换热管5内。流入第一换热管5内气态的第一制冷剂与第一换热管5外部快速流动的空气换热冷凝为液态的第一制冷剂,液态的第一制冷剂流经第一换热管的出口502后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管路3流入油冷却器2中,实现对润滑油的循环冷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5和油冷却器2之间具有高度差,通过第一换热管5、第一管路3、油冷却器2和第二管路4构建第一制冷剂的循环回路,不需单独设置虹吸罐,相比传统的虹吸油冷系统,对蒸发式冷凝器1与油冷却器2之间的安装高度差要求降低;同时简化了系统管路,有利于整体结构的紧凑化和集成化。依据热虹吸原理,第一制冷剂在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内循环流动,不需配置驱动泵,不需要外部额外机械功输入。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与第二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相互独立,润滑油冷却负荷变化不会影响制冷系统的高压供液流量调节,制冷系统的高压供液流量稳定。另外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中流动的第一制冷剂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氟利昂,避免使用和第二制冷剂相同的制冷剂氨,这样有助于减少整个制冷系统氨的充注量,使其满足相关氨充注量的要求,实现降氨需求。
如图2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油冷却系统还包括载冷剂泵6,载冷剂泵6设于油换热管路上,载冷剂泵6用于驱动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中的载冷剂流动。
具体地,第一管路3上设置有载冷剂泵6,油冷却器2、第一管路3、第二管路4、载冷剂泵6和第一换热管5构成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中流动的第一制冷工质为载冷剂,载冷剂为水、盐水、或其它醇类溶液。以载冷剂为乙二醇溶液为例进行说明。
以下对另一风冷型的油冷却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说明。循环水泵107由蓄水池104中吸入冷却水,冷却水被加压输送至喷淋装置103中,冷却水经喷嘴喷淋至第二换热管102的表面形成水膜,风机旋转加速箱体101内空气的流动,水膜在快速流动空气作用下蒸发,蒸发过程中吸热。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的第二制冷剂由第二换热管的进口1021进入第二换热管102,气态的第二制冷剂在水膜蒸发及空气快速流动作用下降温冷凝为液态的第二制冷剂,由第二换热管的出口1022流出,液态的第二制冷剂流经节流阀后,流入蒸发器,实现第二制冷剂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换,达到对制冷系统的热源的制冷效果。
压缩机排气携带的高温润滑油由油冷却器2的进油口流入油冷却器2内,油冷却器2中的乙二醇溶液与油冷却器2中的高温润滑油换热,载冷剂泵6驱动换热后的高温乙二醇溶液沿第二管路4流动,由第一换热管的进口501进入第一换热管5内。第一换热管5内的高温乙二醇溶液与第一换热管5外部快速流动的空气换热转变为低温乙二醇溶液,低温乙二醇溶液在载冷剂泵6的驱动下由第一换热管的出口502流出,沿第一管路3进入油冷却器2中,通过乙二醇溶液的循环流动,实现对润滑油的冷却。
通过第一换热管5、第三管路、载冷剂泵6、第一管路3、油冷却器2和第二管路4构建载冷剂的循环回路,不需设置虹吸罐,相比传统的虹吸油冷系统,对蒸发式冷凝器1与油冷却器2之间的安装高度要求降低;同时简化了系统管路,有利于整体结构的紧凑化和集成化。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与第二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相互独立,润滑油冷却负荷变化不会影响制冷系统的高压供液流量调节。另外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中流动的第一制冷工质使用的不是氨,避免使用和第二制冷剂相同的制冷剂氨,由此有助于减少整个制冷系统氨的充注量,使其满足相关氨充注量的要求,实现降氨需求。
载冷剂可以为水、盐水、或其它醇类溶液,载冷剂的来源丰富,且易于向油冷却器2的制冷工质管路中充注载冷剂。油冷却器2可以在制作车间完成载冷剂的充注,安装现场仅需对管路进行连接即可,易于标准化生产,使用后期便于保养维护。
如图3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5设于喷淋装置103的下方,喷淋装置103能够将冷却水喷淋至第一换热管5。
具体地,第一换热管5和第二换热管102均安装于喷淋装置103的下方,油冷却器2与第一换热管5之间具有高度差。第一换热管5可以和第二换热管102平行布设;第一换热管5也可以位于第二换热管102的上方,且位于喷淋装置103的下方。
第一换热管5、第一管路3、油冷却器2和第二管路4构成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中流动的第一制冷剂为氟利昂或氨等。
以下对蒸发冷型的油冷却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说明。循环水泵107由蓄水池104中吸入冷却水,冷却水被加压输送至喷淋装置103中,冷却水经喷嘴喷淋至第一换热管5的表面和第二换热管102的表面形成水膜,风机105旋转加速箱体101内空气的流动。
第二换热管102表面的水膜在快速流动空气作用下蒸发,蒸发过程中吸热。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的第二制冷剂由第二换热管的进口1021进入第二换热管102,气态的第二制冷剂在外部水膜蒸发及空气快速流动作用下降温冷凝为液态的第二制冷剂,由第二换热管的出口1022流出,液态的第二制冷剂流经节流阀后,流入蒸发器,实现第二制冷剂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达到对制冷系统的热源的制冷效果。
压缩机排气携带的高温润滑油由油冷却器2的进油口流入油冷却器2内,油冷却器2中液态的第一制冷剂与油冷却器2中的高温润滑油换热,液态的第一制冷剂蒸发转变为气态的第一制冷剂,蒸发过程吸收润滑油的热量,润滑油被冷却,温度降低,低温润滑油由油冷却器2的出油口回流至压缩机内。第一管路3中流动的是液态的第一制冷剂,第二管路4中流动的是气液混合态的第一制冷剂,第一管路3中流动的纯液态的第一制冷剂与第二管路4中流动的气液混合态的第一制冷剂具有密度差,油冷却器2中气态的第一制冷剂在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的密度差作用下,沿第二管路4流动由第一换热管的进口501进入第一换热管5内。流入第一换热管5内气态的第一制冷剂与第一换热管5外部快速流动的空气及水膜蒸发换热后冷凝为液态的第一制冷剂,液态的第一制冷剂流经第一换热管的出口502后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管路3流入油冷却器2中,实现对润滑油的循环冷却。
第一换热管5和油冷却器2之间具有高度差,通过第一换热管5、第一管路3、油冷却器2和第二管路4构建第一制冷剂的循环回路,不需设置虹吸罐,相比传统的虹吸油冷系统,对蒸发式冷凝器1与油冷却器2之间的安装高度差要求降低;同时简化了系统管路,有利于整体结构的紧凑化和简单化。依据热虹吸原理,第一制冷剂在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内循环流动,不需配置驱动泵,不需要外部额外机械功输入。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与第二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相互独立,润滑油冷却负荷变化不会影响制冷系统的高压供液流量调节。另外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内流动的第一制冷剂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氟利昂,避免使用和第二制冷剂相同的制冷剂氨,这样有助于减少整个制冷系统氨的充注量,使其满足相关氨充注量的要求,实现降氨需求。
如图3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5设于第二换热管102的上方。
具体地,第一换热管5设于第二换热管102的上方,有利于系统的整体布局,有利于构建第一换热管5与油冷却器2之间的高度差,有利于第一制冷剂在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中的顺畅流动。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蒸发式冷凝器1还包括供水组件;供水组件包括供水管路106和循环水泵107,供水管路106的一端与箱体101的底部连接,供水管路106的另一端与箱体101的顶部连接,循环水泵107设于供水管路106上。
具体地,供水组件包括供水管路106和循环水泵107,供水管路106包括供水管和回水管,循环水泵107安装于供水管和回水管之间。循环水泵107与箱体101的底部间隔设置,回水管的一端与箱体101内的蓄水池104连通,回水管的另一端与循环水泵107的进口连通。供水管的一端与循环水泵107的出口连通,供水管的另一端与喷淋装置103连通。循环水泵107将蓄水池104内的冷却水沿回水管和供水管泵送至喷淋装置103处,实现冷却水的循环流动,对第一换热管5和第二换热管102进行喷淋。
喷淋装置103包括多个喷嘴,多个喷嘴间隔设置。多个喷嘴沿箱体1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或者多个喷嘴沿箱体10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或者多个喷嘴沿箱体10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同时间隔设置。多个喷嘴有利于喷淋的均匀性,进而有利于第一换热管5的表面和第二换热管102的表面处水膜的形成,有利于保障第一换热管5内第一制冷剂的冷凝效率以及第二换热管102内第二制冷剂的冷凝效率,进而有利于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上述的油冷却系统。
蒸发式冷凝器1包括箱体101、第二换热管102、喷淋装置103和供水组件。箱体101的顶部安装有风机105,箱体101的底部设有蓄水池104。第二换热管102和第一换热管5均设于箱体101内,第一换热管5、油换热管路和油冷却器2形成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第一制冷工质可以为制冷剂或载冷剂,第一制冷工质在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中循环流动,实现对润滑油的冷却。第二换热管102、压缩机和蒸发器形成第二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第二制冷剂在第二制冷工质冷却回路中循环流动,实现对制冷系统的热源的冷却。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和第二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相互独立设置,有利于提升润滑油的冷却效率。
第一换热管5和油冷却器2之间具有高度差,通过第一换热管5、第一管路3、油冷却器2和第二管路4构建第一制冷工质的循环回路,不需设置虹吸罐,相比传统的虹吸油冷系统,对蒸发式冷凝器1与油冷却器2之间的安装高度要求降低;同时简化了系统管路,有利于整体结构的紧凑化和简单化。
第一制冷剂在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内循环流动,不需配置驱动泵,不需要外部额外机械功输入。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与第二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相互独立,润滑油冷却负荷变化不会影响制冷系统的高压供液流量调节。另外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流动的第一制冷剂可以使用氟利昂,避免使用和第二制冷剂相同的制冷剂氨,有助于减少整个制冷系统氨的充注量,使其满足相关氨充注量的要求,实现降氨需求。
油冷却器2可以在制作车间完成第一制冷剂或载冷剂的充注,安装现场仅需对管路进行连接即可,易于标准化生产,使用后期便于保养维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式冷凝器、油冷却器、油换热管路和第一换热管;
所述蒸发式冷凝器包括箱体、第二换热管和喷淋装置,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喷淋装置沿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依次布设于所述箱体内;
所述第一换热管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油冷却器设于所述箱体外,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油换热管路和所述油冷却器形成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用于冷却所述油冷却器内的润滑油;
所述第二换热管用于与压缩机和蒸发器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蒸发器形成第二制冷工质冷却回路,用于冷却制冷系统的热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换热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
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冷却器的制冷工质进口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油冷却器的制冷工质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进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中的至少一者沿竖直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区段和第四区段;所述第三区段和所述第四区段中的至少一者沿竖直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风机,所述第一换热管设于所述风机与所述喷淋装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却系统还包括载冷剂泵,所述载冷剂泵设于所述油换热管路上,所述载冷剂泵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制冷工质冷却回路中的载冷剂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设于所述喷淋装置的下方,所述喷淋装置能够将冷却水喷淋至所述第一换热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设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还包括供水组件;
所述供水组件包括供水管路和循环水泵,所述供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底部连接,所述供水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的顶部连接,所述循环水泵设于所述供水管路上。
10.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
CN202211160971.3A 2022-09-22 2022-09-22 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及制冷系统 Pending CN1155855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0971.3A CN115585578A (zh) 2022-09-22 2022-09-22 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及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0971.3A CN115585578A (zh) 2022-09-22 2022-09-22 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及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5578A true CN115585578A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77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60971.3A Pending CN115585578A (zh) 2022-09-22 2022-09-22 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及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8557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22025A (zh) * 2023-05-09 2023-06-06 江苏民生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免吸附冷凝器
CN117073265A (zh) * 2023-10-19 2023-11-17 胜利油田华海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氨制冷系统蒸发式冷凝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22025A (zh) * 2023-05-09 2023-06-06 江苏民生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免吸附冷凝器
CN116222025B (zh) * 2023-05-09 2023-07-04 江苏民生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免吸附冷凝器
CN117073265A (zh) * 2023-10-19 2023-11-17 胜利油田华海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氨制冷系统蒸发式冷凝器
CN117073265B (zh) * 2023-10-19 2023-12-19 胜利油田华海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氨制冷系统蒸发式冷凝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8354B (zh) 用来冷却系统的再冷却单元和方法
CN115585578A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及制冷系统
US10910684B2 (en) Machine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TWI521140B (zh) 數據機房之無油離心式冷卻系統
CN110595013A (zh) 数据中心的空调制冷方法、空调制冷系统及数据中心
CN113669810B (zh) 间接蒸发冷却设备
JP3445941B2 (ja) 多段蒸発吸収型の吸収冷温水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大温度差空調システム
CN117096497B (zh) 基于浸没式非流动液冷热管理技术的储能冷却系统
CN220269725U (zh) 带经济器运行的桶泵供液式并联制冷系统
CN211429864U (zh) 一种单机柜数据中心液冷结构
CN211953106U (zh) 冷却系统
CN218380003U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冷却系统及制冷系统
CN216048500U (zh) 一种过冷型高效蒸发式冷凝器
CN113587498B (zh) 一种过冷型高效蒸发式冷凝器
CN214841826U (zh) 一种带自然冷却的双效一体式制冷机组
CN111212553A (zh) 多温区冷液系统
CN219961208U (zh) 冷却系统及数据中心
JP2008064426A (ja) 凝縮器及び冷凍機
CN219756703U (zh) 冷凝器以及制冷设备
CN217641529U (zh) 一种液冷储能电池柜散热系统
CN217131601U (zh) 充冷设备及具有其的充冷系统
CN219572324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20017537U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220453832U (zh) 一种风冷式中央空调机组
CN115014012B (zh) 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